回收模式选择

2024-06-18

回收模式选择(精选7篇)

回收模式选择 篇1

一、引言

越来越多的公司受到鼓励,为其产品寿命期末管理承担更多的责任。比如计算机、电子产品、汽车和器械这些复杂产品的生产者,其责任已经扩展到寿命周期末产品的拆装和循环,这种责任的履行意味着企业需实施一种变革,以获得责任履行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高利润和高效率。但是,履行产品寿命周期末责任对于许多公司来说,似乎是一种挑战。

Lindhgquist把生产者扩展责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EPR)定义为“是一种通过把产品制造者的责任扩展到整个产品寿命周期的不同部件,尤其是扩展到寿命周期末(End-of-Life,EOL)产品的回收、循环和最终的处理以促使产品系统的整个寿命周期环境改善的策略原则。”

EPR作为一项法律政策加以实施的动因包括填埋空间受到限制和污染物、有害废物以及抛弃在环境中的产品处理等问题(而且还不仅仅限于这些问题),最小化EOL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但是,不同生产者在履行EPR时,针对不同产品可以采用许多种方式来完成。从系统观点来说,当产品不在使用时,最小化EOL产品处置对环境影响需要各种策略综合使用。这需要在产品设计当初就把产品EOL后的处置考虑在内的系统设计方案。为了充分地把产品退役后引起的问题与产品设计方案集成起来,需要考虑产品EOL后的处置成本和费用。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颁布和实施了相关的EPR法律和法规。在2000年,欧洲议会通过一项指令,要求其成员国为寿命期末汽车建立了一项EPR项目。而且,在2003年早期,一项有关对废弃电子产品和电气装置(Waste Electronics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WEEE)的指令也已经获得了欧洲议会通过。除欧洲之外,日本也颁布了一项涉及大家用电器(电视、冰箱、空调和洗衣机)的EPR法律。

在EPR相关法律和法规实施的同时,一些企业也越来越重视EPR履行时产品在EOL后的管理,尤其是一些具有不同部件和原材料的长寿命复杂产品的EPR履行时的EOL管理。也正是基于此,本文讨论寿命期末EPR履行时潜在的几种产品回收模式的实际内涵、组织及其选择,并最后给出自己的结论。

二、传统的产品寿命期末责任履行

在倡导生产者扩展责任履行理念之前或者生产者扩展责任履行理念建立之初,产品寿命期末责任的履行是:

为利润而履行责任———产品的再循环、再制造或者重新磨光,仅仅针对在一定程度上可获利润的产品而实施,例如,北美的汽车再循环。

由消费者履行责任———当消费者选择(或被需要)支付产品的费用时和如果消费者选择(或被需要)支付产品的费用时,产品再循环才实施。

由政府履行责任———在政府支持的项目下产品再循环。

不发生———产品在寿命周期末被简单填埋、焚化或抛弃。

如果从利润角度出发,许多产品将不会被再循环(当然,这种情形中的可获利润是可测量的且不包括环境成本)。通常,在寿命期末,再循环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直接源于有害物料的影响,或间接地通过再循环对环境节约具有巨大潜在影响的产品是不经济的,例如,Boon等人从加利弗尼亚公司的数据中获知,即使不存在净成本,过时的个人计算机也不能进行再循环。另外,北美汽车制造商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对汽车再循环的比例已达到大约75%,如果对剩下的非金属材料继续进行再循环,没有太大利润可言。

让政府直接承担产品寿命期末的责任不是一种理想方式,其理由之一是这种责任管理模式既没有把再循环中发生的问题直接反馈到制造者的设计和决策制定过程,也没有把环境成本信息反馈给正在采购的消费者。

我们不应该低估把环境成本信息反馈给制造者决策过程的意义。在产品设计阶段经常不被人看重的(需事后思考)一个问题,后来变成了一个真正的问题,有些甚至是阻止赢得低成本竞争优势来源的问题,通过信息反馈,发现它们可以提前内部化,且可以转变为未来的重要竞争优势。一般来说,基于非EPR的寿命期末管理系统,为制造者的设计和决策制定过程提供了很少或者没有提供反馈信息。

对北美汽车制造商调查发现,如果针对产品寿命期末所做的产品改进设计增加了产品额外成本的话,他们就不愿意实施这方面的改进设计。换句话说,从竞争的角度出发,如果不提倡生产者扩展责任策略,就没有机会涉及任何一部分的外部成本。

很显然,如果产品寿命期末管理和面向寿命期末管理的产品设计是企业追求的社会目标之一,那么生产者扩展责任履行似乎是实现这种目标的一种恰当工具。

三、EPR履行的回收模式

(一)OEM回收模式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回收是指原始设备制造商承担自己所制造的产品回收的物理和经济责任的EPR系统。在该系统运作环境下,每个公司管理自己的拆装设施,并利用这些设施,拆装自己的产品,实现再制造,再循环,或者它对其环境负责的目标。

就生产者扩展责任的目的来说,OEM回收工作似乎能快速地完成。

由于制造商仅仅直接地对自己的寿命期末产品负责,那么信息的反馈就可以得到保证。他们支付产品的回收成本,并且支付由实施拆装和再循环作业这些活动所可能引起的任何费用。当创新的设计方案可以改进他们的产品寿命期末的状况时,制造商们就会受到激励,努力做出那些改进。

由于这些拆卸设施将只对一个OEM已经生产的东西负责,那么OEM将需要学习的产品知识相对较少,这无疑将提高拆装和再循环的效率和进一步增强信息的反馈。高效率的获得将来自专业知识和专业化,而信息反馈的加强来自拆装知识的集中化,而这些集中的拆装知识反过来又让设计者很容易获得。除此之外,由于信息可以在两个方向上流动,这样基于内部的设计数据也可以用来支持拆卸过程。

由OEM管理的寿命期末系统将可能为较高等级闭环再使用和再循环运作提供更多的机会,因为如果潜在的可再使用的零部件容易获得,那么这将鼓励OEM开发那些零部件计划,OEM就可能有潜力把拆装设施建在多产的地方,他们可以把重要的相似零部件集中存放并且具有知识和机会把它们投入使用。

从经济和信息反馈、运作效率以及闭环再循环的潜力这个角度来说,OEM的寿命期末管理回收模式似乎具有很强的优势。但另外一方面,这种模式也有其缺陷。

OEM管理的拆装运作可以看成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模式,拆装设施将交付有限量的产品。很显然,一个再循环中心越专业,那么其中要拆装的产品将越少———这是因为可用于再循环的产品供应将更少,所以,OEM回收模式中服务于特别产品的拆装中心将在一个给定的领域设置较少,从其它优势看,产品将不得不旅行相对较长的距离才得以再循环。这也是我们经常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因为其中的物流成本在再循环成本中占到了大量比例,有时高达70%。

OEM拆装涉及到的另一个复杂物流问题是产品返还。由于存在如此多的不同制造商,现在需要某一种方式让寿命期末的产品从消费者手中交回到拆装设施地点,这是OEM的EPR回收模式要解决的最复杂问题,事实上,要很好解决上述问题,似乎有必要允许零售商、政府或者制造商协会等成员参与进来。

与生产者扩展责任相关的经常被讨论的一个问题是产品的遗弃问题。当一个制造商在它的所有产品拆装之前停止生存,那么这些产品被认为被遗弃了。遇到以OEM为中心的EPR系统时,遗弃产品没有真正的“家”。进口产品遇到的相关问题同上类似。如果强行要求进口商履行EPR责任,那么进口商将不可能很好地实施进口产品的拆装业务。

当拆装能力不是进口商们的一个核心能力时,那么它也未必是制造商的核心能力。制造商规模越小,有效管理其产品寿命期末责任越困难。对于制造商来说,外包拆装业务可能对其更有利,但这取决于制造商如何做,才能够潜在地弱化它反馈经济成本和知识信息的能力。

总的说来,产品OEM的回收和再循环似乎是可行的,但不是没有挑战。上述OEM回收模式所涉及的问题中,最重要的是反向物流问题。这个问题与一些已变成拆装专家的制造商具有的低收益问题,一起致使我们考虑选择其它的回收模式,例如共同回收模式。

(二)共同回收模式

共同回收是指产品物质和经济责任由不同类别产品制造商构成的社团来承担的EPR方法,这些社团是生产者责任组织(Producer Responsibility Organization,PRO)的一种形式,PRO将管理一类产品回收的拆装设施。

与OEM回收模式相比,共同回收模式的第一个优点是解决了反向物流问题。由于一个生产者责任组织将对一个特定地理区域的更多产品负责,那么在这些产品的寿命期末,它们将可能旅行较短的距离送回到更多的拆装设施地点,这无疑是非常经济的。而且,由于一个特别种类的产品在一个地区要去的地方是唯一的,那么开发一个收集寿命期末产品的系统会更简单些。

生产者责任组织将管理它们自己的拆装设施,这些设施也将成为它们的业务核心,这同制造商们的再循环业务是它们的次要业务形成了强烈对照。由于大规模OEM们能够建立侧重于拆装业务一些部门,而较小规模的公司不适合这样做,那么,依此思路,共同回收能够帮助较小的制造商平准化这种起作用的领域。而且,当一些PRO将比单独的OEM们处理的产品品种更广泛时,前者将在真实的拆装专业化和专业知识方面获益。

另外,共同回收能解决相关的遗弃产品和进口产品方面的问题。

总的来说,共同回收比OEM回收具有更多优势,例如它更强调物流和产品的广泛性。但是,共同回收如何实现生产者扩展责任的呢?要了解这样一类问题就需要知道共同回收EPR系统是如何运作的。

第一是经济成本反馈问题。当一个直接负责产品EOL责任的OEM将需要支付真实的回收成本时,作为生产者责任组织的另一名成员的OEM可以在对这些成本进行计算评估的基础上,预期支付一定数量费用,而这些成本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评估。这些精确地反映了真实成本的预估成本信息决定了共同回收EPR系统将如何有效地反馈成本信息和影响产品设计。这里特别重要的是,成本会计方法对设计差异性所具有的识别水平。

当PRO作为一种产品类别的制造商合作联盟承担生产者扩展责任时,它所充当的唯一角色是确定寿命期末产品处置费用。这不是一种理想情形,因为这与建立可以反馈更准确和更及时的经济信息的创新成本估算系统没有关系。不难想像,引入改进的、更具识别力的成本估算模式的PRO内部策略将需要使一些成员获益胜过其它人,一些人的作用胜过其它人。

其次是信息和设计知识对产品设计者的反馈问题。一方面,如果同OEM自己实施拆装模式相比,特别产品的专业知识将较少可能被反馈给OEM。另一方面,一类相似产品的设计知识,可以肯定地通过生产者责任组织来累积并且以一种组织方式传播到联盟组织成员。

最后,很显然,共同回收与OEM回收比较,在用过产品进行闭环再循环方面,使用前者的驱动力似乎更小一些。当OEM拆装自己的产品时,存在较少的障碍———并且因而具有较大的动机———去再使用和再制造部件。

这里提到生产者扩展责任履行的共同回收模式也是我们需关注的一种方式。共同回收模式实现经济信息反馈、共享以及闭环再循环是可能的,但很显然,OEM回收模式在这些方面做得更好。

(三)第三方回收模式

第三方回收也是一种可选择的EPR方法,即某个第三方公司代表原始设备制造商承担产品寿命期末的责任。OEM将支付一定费用给第三方即产品责任提供方(PRP,Product Responsibility Provider),而PRP承诺保证制造商的产品以对环境负责和遵守EPR法规的方式退役。对PRP们必须加以管理以保证财务安全并且为财务风险管理制定恰当措施。

1. 第三方回收模式的实施

第三方回收模式实施的程序如下:

(1)开发新产品的制造商需在产品设计的基础上,通过竞标方式从几个PRP中选择产品寿命期末责任管理履行者;

(2)每个PRP评价产品设计方案并且呈交其产品责任履行标书,制造商了解各投标中产品责任履行设计方案的各种信息,进一步调整其设计方案来降低产品寿命期末成本;

(3)竞标要求PRP们保证产品寿命期末责任履行,竞标过程严格按程序进行,最终,出价合理且最低的PRP被选择;

(4)由于产品EOL责任售掉,制造商为负责其产品E-OL管理的PRP支付相应费用,在生产时,在每种产品上标上PRP检验人标记。负责寿命期末管理的责任转移到PRP,而制造商也不存在与产品寿命期末相关的财务风险;

(5)许多年后,当产品到达寿命期末时,依据产品类型和地理位置,不同产品进入相应的收集系统;

(6)产品收集后,它们将交给一个当地再循环者(拆装商),再循环者与产品的PRP一起合作,再循环者拆卸产品,且接受来自PRP支付的费用。再循环者拆卸和处理EOL产品时需满足EPR法规设定的环境目标,且归还OEM用于闭环再循环所要的任何零部件。PRP通过提供拆装说明书和原材料和零部件鉴定书等从技术上支持其再循环伙伴。

2. 第三方回收模式的收益

制造商和一般公众从EPR履行的第三方回收中都可以获得相应的收益。

制造商们的收益源于:

(1)能够满足其产品寿命期末责任,而同时减少了与寿命期末不确定性相伴的财务风险;

(2)能够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而把拆卸业务留给专业公司;

(3)能够获得整个PRP竞标过程中较好设计方案的收益,例如,他们具有直接和即时动机去优化他们的设计方案;

(4)能够获得再循环工业中由竞争驱动的拆装创新收益和效率。

一般公众———代表颁布EPR法规的政府的收益源于:

(1)能够提供一个可识别和即时经济信息反馈给产品设计过程,驱动了产品的改进;

(2)能够通过竞争力促进了拆装工业中的创新;

(3)能够把拆装过程分配给当地部门,创造了就业机会并且减少了运输无效性。

下面着重就三种回收模式中产品寿命期末成本估计做相应分析。产品设计者一般是在特定时间进行产品设计且在该时间推测产品在寿命期末的未来状况,这使得推测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依据寿命期末最佳的产品处置原则,最佳产品设计———生产者扩展责任履行角度预期的设计是基于最科学推测做出的设计,且该产品设计方案最重要的是把产品寿命期末报废拆装中将要产生的问题考虑进来。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鼓励OEM在设计产品时确定该产品寿命期末成本,使得寿命期末成本将完全内部化为由设计决定的生产成本。

在OEM回收中,寿命期末所反馈的经济成本是产品真实成本,但这些成本往往到产品寿命期末才知道。对于许多复杂产品来说,这段时间非常长,有时可能长达10~20年。理性的制造商通常会在设计阶段就考虑这些未来成本,但真做到很困难,而且人们也常常忽视这一点。目前,工业界实行了一种污染者支付费用原则,即生产产品者负责支付该产品报废时所引起的相关环境费用。在OEM回收模式中使用该原则时,可以帮助设计者改进尚未优化的产品设计方案。

在共同回收中,产品寿命期末成本是预先支付的,这些成本是否真实反映了寿命期末产品最新成本信息值得怀疑。由于对产品未来寿命期末可能发生的成本是基于估计做出的,预先支付的费用能否精确代表寿命期末成本还没有得到广泛认同。因此,推测的、没有细化的且在寿命期末经修正的预先支付费用的方式不是鼓励设计改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在第三方回收中,EPR履行的解决能通过一种竞标程序的有效实施,收取寿命期末产品售出获得的费用,该费用对设计具有高敏感性且在生产时受到控制。

通过该程序的应用,制造商将可以从那些提供了产品EOL责任履行提供者中,为其产品设计寻找一个合理且报价最低的PRP,同时,制造商通过强制卸掉财务风险承担责任,使PRP成为合法的产品EOL责任履行者。

这一点是如何做到的呢?

让我们考虑未来寿命期末成本生成的最佳推测问题。产品寿命期末成本依赖于反向物流成本、产品拆装成本、原材料再循环或者处理的纯价值(包括费用和收益),和其它可能发生的费用以及源于零部件再使用或者再制造的收入。

拆装成本一般由决定了未来劳动力成本具有某种不确定性的产品设计(零部件的多少和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而且,产品的原材料再循环或者处理成本和收益也是由产品设计(材料的选择)所决定,这种设计同时决定了未来再循环产品价格的不确定性。反向物流成本对产品设计调整似乎不敏感。可再使用或可再制造的零件,部分地由产品设计来确定,但是,对未来产品设计决策具有很大的敏感性。

因此,基于产品设计、财务上套期保值的原材料价值以及劳动力预算成本,计算产品寿命期末成本现值(不考虑零部件再使用)是可能的。也就是说,对考虑了未来金融衍生工具使用的产品设计进行分析,能够获得产品寿命期末最一般的成本估价。(一种金融衍生工具是一种财务保证金,其价值由另一种基本财务保证金推算)。这种寿命期末成本现值代表了对产品未来状况的最好理解,因此,应该对产品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四、第三方回收模式面临的挑战———拆装技术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和讨论知道,尽管三种回收模式在产品寿命期末的责任履行上存在各自的优劣,但第三方回收是履行生产者扩展责任的一种有吸引力的方法,且这种履行模式必须解决由不同因素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许多复杂技术问题。

第一类问题是寿命期末产品的识别。如当一个顾客不再使用一个产品时,需要某种方式了解这个产品责任提供者是谁,需要某种方式识别这种具体产品是什么产品,需要了解实际产品(具有单独对应序列号)如何恰当报废支付的寿命期末费用具有最小风险。

第二类问题是产品拆卸和原材料的识别。如果地方拆装(再循环)商计划有效和适当地拆卸和再循环寿命期末产品,他们需了解不同具体产品的设计结构和性能的相关知识,面临如何把他们原有的信息和知识进行有效更新。毕竟,他们原有的产品设计信息数据和知识劣于专业拆装商不断更新和不断学到的知识。

第三类问题是地方拆装(再循环)商为可再循环原材料和零件寻找恰当市场。这些原材料和零件是地方拆装(再循环)商从各种各样的产品中拆卸而来,地方拆装(再循环)商在为它们寻找恰当市场且能有效地把其交易出去方面,需要得到PRP的支持。

三类问题是地方拆装(再循环)商所面对的技术挑战。PRP的作用之一将是帮助地方拆装(再循环)商解决这些问题。每个PRP将依据不同困难,采用自己的解决方案。

五、结论

本文就复杂产品寿命期末生产者扩展责任履行,提出了三种产品回收模式,从物流成本、作业规模、作业专业化、拆装识别、竞争驱动力、财务风险和义务、再使用可能性、会计成本、成本灵敏度、进口商对国内生产商、小生产商对大生产商、产品遗弃问题、产品设计信息反馈、产品类型等诸多方面对三种模式进行了比较。需注意的是不同类别产品,最好由不同EPR方法完成。但是,在实现EPR方面,第三方回收模式的一些显著优势使其成为我们值得考虑的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方法。

为了使第三方回收模式更有效地履行生产者扩展责任,国家需颁布一些恰当的特别规则和法规:一是一个生产者将有权利承担其产品寿命期末成本的独特责任,换句话说,生产者不能被强迫加入共同协议拆装组织或为这样的系统负担费用;二是一个生产者将被允许把义务转交给一个合格和得到许可证的产品责任提供者,这种转交将被得到承认;三是产品责任提供者将被要求通过承担可靠的财务风险管理实践展示其接受义务转交的能力,包括与保险商一起构建安全保障伙伴关系,以保护再循环物料未来费用不会波动,而且产品责任提供者将被要求管理被托管的基金,目的是那部分义务不被再循环安全保障所保险。

每种EPR履行的产品回收模式的合法实施都应该定义明确的可遵循的规则,这些规则控制回收系统的使用以及每个利益共享者的需求。生产者扩展责任的一个关键目标是实现完全调整的、满足寿命期末环境要求的产品改进。这一点将通过有效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第三方回收模式也称为产品责任提供者模式似乎可以提供清晰的、及时的寿命期末成本经济信息,因此这种模式具有潜力驱动产品设计的改进的优势。

摘要:通过生产者承担直接责任的OEM回收、生产者社团共享责任的共同回收和产品责任提供者的第三方回收三种生产者扩展责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EPR)履行模式的分析和比较,从中发现对于许多处在寿命周期末(End-of-Life,EOL)产品来说,第三种EPR履行模式需要通过签定协议且假定第三方代表生产者承担产品寿命周期末责任的模式,方能满足EPR最有效的方式。为了使第三方回收模式更有效地履行生产者扩展责任,国家需颁布一些恰当的特别规则和法规,同时每种EPR履行的产品回收模式的合法实施,都应该是定义明确的可遵循的规则。

关键词:逆向物流,生产者扩展责任,产品回收模式

参考文献

[1]Lindhqvist T.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in cleaner production:Policy principle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s of product systems[D].PhD thesis,Lund Univer-sity,Sweden,2000.

[2]European Parliament and Council Directive 2000/53/EC of 18September 2000 on end-of-life vehicles[R].OJ L 269,2000:34-42.

[3]Tojo N.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legislation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approaches in Asia and Eu-rope[R].In:3rd Asia Paci?c Roundtable for Cleaner Produc-tion,Manila,Philippines.2001.

[4]赵晓敏,冯之浚,黄培清.闭环供应链管理——我国电子制造业应对欧盟WEEE指令的管理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4,(8).

回收模式选择 篇2

上述研究较少综合考虑市场需求不确定以及WTP差异和政府补贴对再制造回收模式选择的影响,而现实中企业大多面临的是不确定的市场需求,新产品和再制品的WTP也存在差异,如苹果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iPhone 5C和5S的产能,其Apple翻新产品以低于新产品价格销售等,此外政府也对部分企业进行补贴以促进回收再制造。本文在现有文献基础上,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WTP的差异以及政府对回收行为的补贴,分析国家设立基金建立回收处理中心、制造商联盟建立回收处理中心和制造商自行建立回收处理中心回收处理废弃电子产品三种再制造回收模式的回收率、产品价格以及各主体的利润,并将三种再制造回收模式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1问题描述与模型假设

1.1问题描述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国家对废弃电子产品实行多渠道回收和集中处理, 并建立基金对回收处理费用进行补贴。在此背景下,制造商对废弃电子产品实施回收再制造有以下三种可选模式: 国家设立基金建立回收处理中心模式(Model N);制造商联盟建立回收处理中心模式(Model L);制造商自行建立回收处理中心模式(Model M)[25]。见图1。

在图1中,制造商用原材料和回购的可再制造零部件生产新产品和再制品批发给销售商,销售商再销售给消费者,产生的废弃电子产品由回收处理中心(Model N, Model L,Model M)进行回收处理,得到的可再制造零部件销售给制造商,不可再制造部分拆解提炼得到原材料卖给原材料供应商继续销售,政府对回收处理中心回收处理废弃电子产品进行补贴。在图1所示的流程图中,假设的是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销售商的市场环境,销售商根据其对市场需求的预测从制造商处订购新产品和再制品,并销售给消费者,由于新产品和再制品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销售商的订购量与实际市场需求可能存在差异,因而需要承担相应的缺货损失或者剩余产品处理成本。本文讨论的是市场需求不确定以及新产品和再制品存在WTP差异并且回收率不固定的情况下,制造商的再制造回收模式选择问题以及政府补贴对回收率的影响。

1.2模型假设及相关参数说明

为了简化模型,便于分析,对模型假设和相关参数作如下说明:

1制造商与销售商均为风险中性,即他们都追求利润最大化,并且在非合作情况下,制造商占据主导地位,回收的废弃电子产品数量足以满足制造商生产再制品的需求[1,26]。

2新产品的单位可变成本为Cn,再制品的单位可变成本为Cr,且Cn> Cr> 0[1,25]。

3市场对新产品和再制品的需求具有随机性。本文采用加性不确定性来表示随机的市场需求,用d(p)表示由产品零售价确定的部分需求,ε是与产品零售价相互独立的随机扰动项。 因此,新产品的市场需求为Dn= dn(pn,pr)+εn,再制品的市场需求为Dr= dr(pn,pr)+ εr,其中εn与εr相互独立,其概率密度函数分别为fn(εn)、 fr(εr),分布函数相应的表示为Fn(εn)、Fr(εr)[9]。

4销售商根据其对市场的预测制定订货策略,对新产品和再制品的订购量分别为Qn和Qr,而制造商根据零售商的订货策略分别生产Qn单位的新产品和Qr单位的再制品,新产品和再制品的批发价分别为wn和wr,且wn> wr>0;销售商再分别以pn和pr的零售价将两种产品销售给消费者,且pn>pr>0;由假设3知市场需求具有随机性,则销售商订购的新产品和再制品可能有缺货或积压的情况,假设新产品和再制品的缺货损失分别为Hn(Hn>0)和Hr(Hr>0),积压的新产品和再制品分别以清货价Sn和Sr处理,且一般而言,0<Sr<pr,0<Sn<pn[11].

5消费者对新产品与再制品的认知存在差异,即消费者对新产品与再制品的WTP不同[27]。按照文献[27]的结论,假定市场容量为Q,当新产品与再制品的WTP分别为1和n时,dn(pn,pr)和dr(pn,pr)满足替代公式:,其中0<n<1,即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认知价值不低于再制品,本文沿用此替代规律进行分析。

6向消费者回收废弃电子产品的单位回收处理成本为A,制造商选择国家设立基金建立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中心回收处理单位废弃电子产品所需缴纳的处理基金为K,制造商回购生产单位再制品的可再制造零部件平均费用为B;政府对回收处理中心每回收处理一单位废弃电子产品的补贴为G.

7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率为m(即回收努力系数),0 < m ≤1,回收废弃电子产品的固定投入成本和回收量是产品回收率m的函数,令固定投入成本为Com2(其中Co为大于0的常数)[28],产品回收量为m(Qn+ Qr);只有r(0<r<1)部分回收的废弃电子产品可以用于生产再制品,剩余的1-r部分只能通过拆解提炼得到原材料,平均单位不可再制造废弃电子产品的残值为t[25].

8假设一个消费者最多购买一单位新产品或再制品[1,27]。

9为了保证回收再制造对供应链的意义,制造商回收时再制造成本与回收价格之和不会超过新产品的生产成本,即B≤Cn-Cr[1,9].

10本文只考虑一个单独的闭环供应链循环周期的情况,不考虑前一次循环对本轮循环的影响[1]。

11设Πij表示j在模式i中的利润,特别的,ΠiTotal表示模式i中的渠道总利润,则国家设立基金建立回收处理中心模式下,制造商的利润为ΠNM,销售商的利润为ΠNR,回收处理中心的利润为ΠNC;制造商联盟建立回收处理中心模式下,制造商的利润为ΠLM,销售商的利润为ΠLR,回收处理中心的利润为ΠLC;制造商自行建立回收处理中心模式下,制造商的利润为ΠMM,销售商的利润为ΠMR.

2不确定需求及WTP存在差异的再制造回收模式

2.1国家设立基金建立回收处理中心模式

在该回收模式下,国家根据废弃电子产品的数量向制造商收取处理费用来设立基金,以此基金在各大城市建立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中心,形成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网络来集中回收处理废弃电子产品。国家设立基金建立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中心模式见图2。

在图2中,制造商通过销售商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 所生成的废弃电子产品由国家设立基今建立的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中心进行回收和处理,制造商按照法规要求对该部分废弃电子产品向回收处理中心缴纳处理基金,并回购可再制造废弃电子产品零部件进行再制造,不可再制造部分废弃电子产品由回收处理中心进行拆解、提炼得到原材料卖给原材料供应商重新销售,此外,国家对回收处理中心回收处理废弃电子产品的行为进行补贴。

因此,根据基本假设,在该模式下,制造商的利润为批发新产品和再制品给销售商所获得的利润与缴纳给回收处理中心的处理基金和购买可再制造零部件费用之差;销售商只负责产品销售,其利润为销售新产品和再制品所获得的利润;回收处理中心回收处理废弃电子产品并接受制造商对废弃电子产品缴纳的处理基金,同时将得到的可再制造废弃电子产品零部件以及拆解提炼的原材料销售出去,其利润为接受的处理基金和销售零部件以及原材料的销售收入和政府补贴与回收处理废弃电子产品的成本之差。

在此模式下,根据前述假设,制造商的利润函数为:

新产品给销售商带来的利润函数为:

销售商销售再制品所产生的利润为:

令zn=Qn-dn(pn,pr)以及zr=Qr-dr(pn,pr)[2,29],则可得:

因此,根据假设,销售商的决策问题为:

回收处理中心的利润函数为:

由于制造商是Stackelberg博弈的领导者,因此具有优先决策权,根据逆向归纳法及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先求销售商的决策,根据假设5,有:

将式(8)、式(9)代入式(6),对ΠNR分别求pn、pr、zn、zr的偏导数,并令其等于零,联立即可求得销售商针对制造商给出的批发价wn和wr所制定的最优策略(p*Nn,p*Nr,z*Nn,z*Nr),然后回收处理中心根据销售商的策略,将式(8)、式(9)和(p*Nn,p*Nr,z*Nn,z*Nr)代入式(7),求ΠNC对回收率m的偏导,并令其等于零,求得最优的回收率决策m*N,最后,制造商根据销售商制定的最优策略(p*Nn,p*Nr,z*Nn,z*Nr)和回收处理中心制定的m*N,来制定使式(1)最大化的(w*Nn,w*Nr),所以制造商的决策问题为:

将式(8)、式(9)代入式(10),求解即可得到该模式下各决策变量的最优解,将最优解代入式(1)、式(6)和式(7) 可分别得到制造商、销售商和回收处理中心的最优利润。

2.2制造商联盟建立回收处理中心模式

在国家鼓励电子产品制造商自行回收处理废弃电子产品,强调生产者延伸责任,而单个的制造商没有能力或者没有必要建立单独的回收处理中心的情况下,制造商可以联合成立制造商联盟,合作建立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中心来共同回收处理废弃电子产品。制造商联盟建立回收处理中心模式见图3。

在图3中,制造商通过销售商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 所生成的废弃电子产品由制造商联盟建立的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中心负责统一回收处理,联盟企业向联盟建立的回收处理中心缴纳回收处理费并回购可再制造废弃电子产品零部件进行再制造,不可再制造部分废弃电子产品由回收处理中心进行拆解、提炼得到原材料卖给原材料供应商重新销售,此外,国家对回收处理中心回收处理废弃电子产品的行为进行补贴。

因此,根据基本假设,在该模式下,制造商的利润为批发新产品和再制品给销售商所获得的利润与缴纳给回收处理中心的处理费用和购买可再制造零部件费用之差;销售商只负责产品销售,其利润为销售新产品和再制品所获得的利润;回收处理中心回收处理废弃电子产品并接受制造商对废弃电子产品缴纳的处理费用,同时将得到的可再制造废弃电子产品零部件以及拆解提炼的原材料销售出去,其利润为接受的处理费用和销售零部件以及原材料的销售收入以及政府补贴与回收处理废弃电子产品的成本之差。

在该模式下,制造商的利润函数为:

与2.1节相同,销售商的决策问题为:

回收处理中心的利润函数为:

根据逆向归纳法和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同2.1节可以得到制造商的决策问题为:

将式(8)、式(9)代入式(14),求解即可得到该模式下各决策变量的最优解,将最优解代入式(11)、式(12)、式(13)便可分别得到制造商、销售商和回收处理中心的最优利润。

2.3制造商自行建立回收处理中心模式

在生产者延伸责任下,有能力的制造商可以充分利用其正向供应链自己建立回收处理中心来回收处理废弃电子产品,形成闭环供应链。制造商自行建立回收处理中心模式见图4。

在图4中,制造商通过销售商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 所生成的废弃电子产品由制造商自行建立的回收处理中心负责回收处理,所得到的可再制造零部件可以直接用于生产再制品,不可再制造部分废弃电子产品拆解、提炼得到原材料卖给原材料供应商重新销售,国家对制造商回收处理废弃电子产品的行为进行补贴。

因此,根据基本假设,在该模式下,制造商的利润为批发新产品和再制品给销售商所获得的利润和销售拆解提炼的原材料的收入及政府补贴与回收处理废弃电子产品的成本之差;销售商只负责产品销售,其利润为销售新产品和再制品所获得的利润。

在该模式下,制造商的利润函数为:

与2.1节相同,销售商的决策问题为:

在此模式下,根据逆向归纳法和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同2.1节可得制造商的决策问题为:

将式(8)、式(9)代入式(17),求解即可得到该模式下各决策变量的最优解,将最优解代入式(15)和式(16)便可分别得到制造商、销售商的最优利润。

由于上述三种再制造回收模式的模型讨论的是非线性优化的问题,难以得到显性解,因此接下来将通过数值仿真对模型进行分析。

3模型算例分析

本节首先给出消费者偏好系数n和政府补贴G为定值时三种再制造回收模式下的决策变量的最优解,然后通过数值仿真分别分析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三种模式下的制造商和销售商的利润以及各决策变量随n或G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规律。参考文献[11],为了简便起见,在此处假定随机扰动项εn和εr均服从U(0,2)的均匀分布,其余参数的初始值如下:Q =80,n =0.7,Cn= 10,Cr=4,Hn=Sn=6,Hr=Sr=2,Co=100,A = 1,B =2,t=1,K =2,r=0.8,G =2。因篇幅所限, 下文仅对n和G的变化做了分析,经检验,其他参数在适当范围内变化时,所得规律仍成立。利用Lingo11.0进行数值仿真,将各参数值代入式(10)、式(14)和式(17),可求解得到制造商和销售商的利润以及决策变量的最优值,如表1。

分析表1数据,在市场需求不确定、新产品与再制品的WTP存在差异以及政府对回收处理废弃电子产品的行为进行补贴的情况下,比较三种再制造回收模式下的制造商和销售商的期望收益及最优决策有如下结论:

结论1制造商的期望收益Π*NM<Π*LM<Π*MM,销售商的期望收益Π*NR<Π*LR<Π*MR,渠道总利润Π*NTotal<Π*LTotal<Π*MTotal;新产品的最优批发价格w*Nn>w*Ln>w*Mn,再制品最优批发价w*Nr>w*Lr>w*Mr;新产品最优零售价p*Nn>p*Ln>p*Mn,再制品最优零售价p*Nr>p*Lr>p*Mr;新产品最优订购量Q*Nn<Q*Ln<Q*Mn,再制品最优订购量Q*Nr<Q*Lr<Q*Mr;废弃产品回收率m*N>m*L>m*M.

由结论1可知,在制造商是Stackelberg博弈领导者的情况下,制造商的最优决策是选择自行建立回收处理中心进行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此时制造商的利润最大,并且与其他渠道相比,新产品和再制品的批发价和零售价都是最低的,产品的订购量最大,对消费者有利,销售商的利润和渠道的总利润也最高,因此制造商和销售商都愿意选择该种模式,但在该模式下,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率最低,在生产者延生责任制下,为了提高废弃产品的回收率,应该选择制造商联盟或者国家设立基金建立回收处理中心进行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

以上通过数值仿真,给出了不同再制造回收模式下制造商和销售商的最优决策和利润,下面通过对数值仿真进一步研究新产品和再制品的WTP差异对不同再制造回收模式下的利润、定价以及回收率的影响以及政府补贴对废弃电子产品回收率的影响。首先,分析WTP差异的影响,根据假设5有0<n<1,因此,分别取n=0.2,0.3, 0.4,0.5,0.6,0.7,0.8,0.9,在其余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分别代入三种再制造回收模式的模型中进行求解,将所得的结果用散点图表示如图5、图6、图7、图8。

由图可以看出,随着n的变化,结论1仍然成立。分析图5、图6、图7、图8,可得如下结论:

结论2:在三种模式下,制造商和销售商的利润都随着n的增加而小幅增加;新产品的批发价和零售价均随n的增加而小幅增加,但是再制品的批发价和零售价都随着n的增加而大幅增加;三种模式下的回收率都随着n的增加而有小幅度增加。

由结论2可知,三种模式下,随着n的增加,消费者对再制品的认知度提高,使得再制品的定价大幅度增加,最终接近新产品的定价,当n无限趋近1时,表示新产品和再制品的WTP无差异,两种产品将无差异定价销售。同时,随着n的增加,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率以及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都小幅度增加,说明n的值越大,对制造商和销售商越有利,也有利于促进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再利用,因此制造商和销售商都倾向于加大对再制品的宣传推广,以提高消费者对再制品的认知度,从而可以增加自身的利润,也能促进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分析政府补贴G对废弃电子产品回收率的影响,依次取G=1,2,…,10,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分别代入三种再制造回收模式中进行求解,所得的结果用散点图表示如图9。

由图可以看出,随着G的变化,结论1仍然成立,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结论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三种模式中,回收率都随着政府对回收处理单位废弃电子产品的补贴G的增加而大幅增加,当其增加到一定成程度时,理论上可以使回收率为1,即全部回收。

由结论3可知,在三种模式中,政府补贴对于提高废弃产品回收率都有显著作用,但是当补贴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回收率达到最大,再增加补贴也不会增加废弃产品的回收。因此,政府应该根据对废弃电子产品回收率的要求,给予回收处理单位以补贴,可以有效的提高回收率,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以达到节约资源,增加经济效益,保护环境的目的。

4结论与讨论

在产品市场需求不确定以及新产品和再制品的WTP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考虑了政府对回收处理废弃电子产品行为的补贴,分别构建了国家设立基金建立回收处理中心、制造商联盟建立回收处理中心和制造商自行建立回收处理中心回收处理废弃电子产品三种再制造回收模式的数学模型,给出了求解的优化条件,并通过数值仿真比较了三种不同模式下的最优决策方案和利润,同时还分析了再制品的消费者支付意愿以及政府补贴对三种模式的影响,最后算例验证该模型是有效的。研究表明:

1在制造商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制造商自行建立回收处理中心模式下,制造商、销售商以及渠道整体的利润都是最高的,同时新产品和再制品的定价最低,产品的订货量最高,对消费者比较有利,作为理性的制造商也愿意选择该渠道,但是在此种情况下,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率是最低的,不利于产品的回收再制造,不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与政府提倡的提高废弃产品的回收政策不符, 同时也不符合生产者延伸责任的要求,国家应该设立基金建立废弃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中心进行回收处理,促进回收再利用,实现循环经济。

2在三种模式下,随着再制品消费者支付意愿n的增加,再制品的批发价和零售价大幅增加,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率以及制造商和销售商的利润都小幅度增加,说明提高再制品的消费者支付意愿对于制造商和销售商的利润最大化以及提高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率都有促进作用,因此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制造商也应该提高工艺水平并加强宣传以提高消费者对再制品的认知以提高其WTP来提升利润和促进回收,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制造商和销售商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但是此种情况下产品零售价增加,对消费者不利,政府可以制定一些消费者的补贴政策,如“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 提高消费者参与的积极性,推动循环经济的实现。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三种模式中,随着政府对回收处理废弃电子产品的补贴的增加,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率大幅增加,说明政府补贴对于提高废弃电子产品回收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了促进回收再利用,政府应该加大对回收行为的补贴,以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轻烃回收工艺的方法及选择 篇3

从矿藏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组分十分复杂的烃类混合物, 且含有少量非烃类杂质。天然气处理过程实质上就是将通过及其系统集中后的天然气经过一系列处理, 脱除其中的杂质使其达到一定的气质指标的过程。轻烃回收是指为使天然气符合商品质量指标或管道输送要求而采用的一些工艺过程。

1 轻烃回收产品方案

轻烃回收产品主要有液化天然气、天然气凝液、液化石油气、天然汽油 (稳定轻烃) 等。

1.1 天然气

天然气的技术指标应符合GB 17820《天然气》的规定。

1.2 液化气

液化气产品应符合国家标准GB11174《液化石油气》质量要求。

1.3 稳定轻烃

稳定轻烃应符合国家标准《稳定轻烃》GB9053中轻烃质量标准。

2 轻烃回收工艺

2.1 轻烃回收总流程

轻烃又称为天然气凝液 (NGL) , 在组成上覆盖C2~C6+, 含有凝析油组分 (C3~C5) 。轻烃回收是指将天然气中比甲烷或乙烷更重的组分以液态形式回收的过程。轻烃回收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控制天然气的烃露点以达到商品气质量指标, 避免气液两相流动;另一方面, 回收的液烃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可直接用作燃料或进一步分离成乙烷、丙烷、丁烷或丙丁烷混合物 (液化气) 、轻油等, 也可用作化工原料。图2.1-1为轻烃回收处理的示意框图。

轻烃回收过程目前普通采用冷凝分离法。轻烃回收工艺主要由原料气预处理、压缩、冷凝分离、凝液分离、产品储运、干气再压缩以及制冷等系统全部或一部分组成。

2.2 装置设计规模的确定

(1) 根据近10年内进入回收厂的天然气量的变化范围确定装置的操作弹性、确定装置的规模。

(2) 年运行天数为330d。

2.3 轻烃回收工艺简介

2.3.1 原料气预分离

(1) 原料气预处理的目的是脱除其携带的油、游离水和泥沙等杂质, 以及脱除原料气中的水蒸汽、酸性组分和汞。

(2) 当采用浅冷分离工艺时, 只要原料气中CO2, 含量不影响冷凝分离过程及商品天然气的质量指标, 就不必脱除原料气中的CO2。当采用深冷分离工艺时, 由于CO2会在低温下形成固体, 堵塞管线和设备, 故应将其脱除至允许范围之内。

2.3.2 原料气增压

对于高压原料气 (例如高压凝析气) , 进入装置后即可进行预处理和冷凝分离。

原料气的压力低于适宜的冷凝分离压力时, 应设原料气压缩机。但当原料气为低压伴生气时, 因其压力通常仅为0.1~0.3MPa, 为了提高气体的冷凝率 (即天然气凝液的数量与天然气总量之比, 一般以摩尔分数表示) , 以及干气要求在较高压力下外输时, 通常都要将原料气增压至适宜的冷凝压力后再冷凝分离。

原料气增压后的压力, 应根据原料气组成、NGL回收率或液烃收率 (回收的NGL中某烃类或某产品与原料气中该烃类或该产品烃类组分数量之比, 通常以摩尔分数表示) , 结合适宜的冷凝分离压力、干气压力以及能耗等, 进行综合比较后确定。

应充分利用气源压力, 在来气管线上不宜设置节流阀。所选压缩机应允许入口压力有一定的波动范围。天然气入口压力不宜低于0.15MPa (G) , 并应尽量提高。

2.3.3 原料气脱水

原料气压缩一般都与冷却脱水结合一起进行, 即压缩后的原料气冷却至常温后将会析出一部分游离水与液烃, 分离出游离水与液烃后的气体再进一步脱水与冷冻, 从而减少脱水与制冷系统的负荷。常用的脱水工艺有:甘醇吸收法脱水、吸附法脱水、低温法脱水、空冷法脱水、冷剂制冷脱水、膨胀法脱水等。

管输天然气脱水深度应满足GB50251中关于管输天然气水露点的要求, 天然气含水量及水合物形成条件见GB 50251中附录A。进行深冷处理的天然气, 宜与下游处理工艺相结合, 确定合理的脱水深度。汽车用压缩天然气增压后的水露点应符合GB18047的规定, CNG加气站脱水装置宜采用吸附法脱水。

脱水装置的处理能力按任务书或合同规定的日处理量计算, 脱水装置年工作时间应考虑下游用户要求及装置检修需要, 宜按350天计, 与天然气凝液回收装置配套的可按年工作时间8000h计算。

2.3.4 冷凝分离

制冷工艺选择:工业上常用的制冷方法有冷剂制冷、膨胀制冷和冷剂与膨胀联合制冷。应根据具体条件, 对各种可能采用的方法进行技术和经济指标的对比, 选定最佳的制冷工艺。

冷凝分离压力及温度选择:适宜的冷凝分离压力及温度, 应在冷凝计算的基础上, 根据原料气的组成及压力。工艺流程的组织及外输压力、收率及产品的要求、装置的投资、运行费用等因素确定。为提高C3的收率, 对于较贫的天然气, 冷凝分离部分宜采用DHX工艺。

2.3.5 轻烃分馏

轻烃分馏的目的是将轻烃进一步切割以得到附加值更高的馏分, 提高轻烃的加工深度和经济效益。轻烃回收工艺流程图中的脱甲烷塔、脱乙烷塔等实质上都是轻烃分馏设备轻烃分馏。

(1) 流程中的第一个塔必须与冷凝分离单元一起考虑。回收乙烷及更重组分的装置, 应先从凝液中脱除甲烷;需要生产乙烷时, 再从剩余凝液中分出乙烷。回收丙烷及更重组分的装置, 先脱除甲烷及乙烷。剩余的凝液需要进一步分馏时, 可根据产品的要求、凝液的组成, 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2) 脱甲烷塔的流程设计,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多股凝液按不同浓度及温度分别在与塔内浓度及温度分布相对应的部位进料。

(2) 应适当设置1台~2台侧重沸器。

(3) 应利用塔底物流的冷量, 冷却原料气或冷剂。

(3) 脱乙烷塔的流程设计,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乙烷不作为产品的脱乙烷塔, 宜采用无回流脱乙烷塔。如果采用了有回流的脱乙烷塔, 应保证精馏段有足够的内回流。

(2) 乙烷作为产品的脱乙烷塔, 必须要有回流。操作压力应根据装置是否出商品丙烷及冷却介质的温度来确定。

(4) 脱丙烷塔、脱丁烷塔等的流程设计,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塔底物流的热量应尽量利用, 宜用来加热塔的进料物流。

(2) 塔顶冷凝器宜采用水冷器或空冷器。塔顶的温度宜比冷却介质的温度高10℃~20℃, 物流的冷凝温度最高不宜超过55℃。

(3) 塔的工作压力应根据塔顶产品的冷凝温度、泡点压力和压降确定。

(5) 分馏塔的控制, 应按以下要求进行设计

(1) 塔底温度及液位和塔顶压力均应自动调节。

(2) 塔顶用泵提供回流时, 应通过自动方式或手动方式保持回流量基本稳定。

(3) 塔顶用分凝器产生回流时, 应保持提供的冷量基本稳定。如果冷却介质的温度波动不大, 可采用手动调节冷却介质的流量。

(4) 脱丙烷塔等由泵提供回流时, 塔的压力控制可采用热旁路调节。

(5) 塔顶出气相产品, 且无回流罐时, 可通过塔顶出口管线控制压力。当有回流罐时, 可通过回流罐气相出口管线控制压力。

3 轻烃回收工艺方法的选择

选择轻烃回收的工艺方法时, 由于每一种工艺方法或流程都有其适用的条件, 同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不可能存在适应任何场合的最佳方案, 在给定装置的设计条件下, 通常首先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冷源, 即内部冷源和外部冷源问题。一般情况下, 选择轻烃回收工艺方法应遵循如下原则:

(1) 当进气压力与外输干气压力之间有自由压差可供用 (增压或无需增压回收NGL) , 且C3组分含量又不太多时, 宜选用膨胀制冷法。

(2) 当有自由压差可供利用, 但原料气中C2含量较少、回收价值又不大时, 往往采用节流膨胀制冷法, 降低水击轻烃的露点, 以满足长输管道对气质的要求。如制冷温度还不够低, 再加制冷剂制冷作为辅助措施。

(3) 对以回收C3为目的的小型轻烃回收装置, 应根据伴生气中C3含量情况, 按图2选择相应的工艺方法。处于三种方法交叉区时, 应选择见效快、投资省的制冷剂制冷 (如丙烷制冷) 法, 或单级膨胀制冷法, 或二者相结合的混合制冷法, 尤其是小型撬装式回收装置, 更有见效快、灵活机动的特点。

(4) 当干气外输压力接近于原料气压力, 回收C2而且要求C3回收率达到90%左右时, 可参照图3选择相应的工艺方法。

(5) 当原料气中C2含量较多、装置处理规模较大时, 为了降低功率的消耗, 宜采用膨胀制冷与制冷剂制冷相结合的混合制冷方法。原料气压力低时需考虑增压单元。

4 结论

工艺方法的选择应因地制宜, 从原料气组成、装置建设目的、产品回收率要求、生产成本和工程投资等方面综合比较。一般当天然气 (伴生气) 组成较富、处理量较小、装置建设目的是回收C3且产品回收率要求不高时, 宜选用浅冷分离工艺;而当气体组成较贫、处理量较大、希望回收较多乙烷时, 应采用深冷分离工艺。另外, 对回收率也要定一个适宜的指标, 一般而言, 深冷分离装置的C2回收率高于90%时, 投资及操作费用明显上升。这是因为需要增加膨胀机的级数以获得更低的温度等级, 相应的要求提高原料气的压力, 而原料气压力提高后, 设备、管线等压力等级也随之提高;制冷温度下降, 又需增加低温钢材的用量。因此, 一般不单一追求过高的C2回收率, 一般认为60%~85%的C2回收率是比较合适的。对以回收C3为目的的浅冷分离装置, 一般情况下50%~80%的C3回收率是比较合适的。

摘要:轻烃回收是指将天然气中比甲烷或乙烷更重的组分以液态形式回收的过程,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经验, 总结了工程中常用的轻烃回收工艺方法及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为类似的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轻烃回收,工艺,方法,选择

参考文献

[1]GB 50350,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S].

[2]SY/T0077, 天然气凝液回收设计规范[S].

[3]SY/T0076, 天然气脱水设计规范[S].

[4]GB 11174, 液化石油气[S].

[5]GB 17820, 天然气[S].

[6]GB 9053, 稳定轻烃.

关于硫回收工艺选择的探讨 篇4

关键词:脱硫,板框式压滤机,离心机,真空过滤机,硫泡沫

目前,随着原料煤供应的日益紧张,煤价不断升高,促使高硫煤在企业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硫回收在脱硫系统中的重要性也日趋明显,并且成为脱硫系统运行正常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

我国许多中、小氮肥企业的脱硫系统多选用栲胶、888、DDS、PDS、MSQ等脱硫技术,而对于脱硫系统再生出来的硫泡沫处理最初采用间歇熔硫工艺。随着高硫煤的使用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连续熔硫逐步取代了间歇熔硫工艺,即将硫泡沫连续不断地送入熔硫釜内,依靠蒸汽对熔硫釜内的硫泡沫进行加热,使硫泡沫中的硫与清液分离,熔硫釜返液温度较高(约90 ℃),脱硫液副反应增多,副盐含量高,有效成分降低,严重影响了脱硫系统的正常运行,停车检修次数明显增加。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成为困扰许多企业的一个问题。

1公司现状

山西阳煤丰喜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临猗分公司共有四套合成氨装置(200 kt/a、80 kt/a、150 kt/a、280 kt/a各一套)。一、二、三套装置的半水煤气脱硫选用栲胶+888脱硫,变换气脱硫选用DDS脱硫。最初硫回收选用间歇熔硫工艺,后来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高硫煤逐步走上了历史舞台,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降低原料成本,我公司硫回收装置改造为连续熔硫工艺。

经过这些年的运行,暴露出的问题日渐明显:再生槽出来的硫泡沫,80%左右都是脱硫液,只有20%左右才是单质硫,造成硫回收系统蒸汽消耗量大、残液处理难度大等问题,使脱硫系统碱耗增加、副盐含量高,脱硫系统压差增加快,合成氨系统因脱硫原因停车检修频率明显增多,脱硫系统成为制约临猗公司合成氨装置稳产、高产、安全生产的瓶颈。

2各种设备运行情况比较

为有效降低脱硫副反应,减少脱硫停车次数,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我公司脱硫系统经过多次改造,增加了脱硫沉淀池、晾液塔等等,但收效甚微。

经过讨论研究,大家一致认为,如果在脱硫系统浮选出来的硫泡沫进熔硫釜前增加一套硫泡沫过滤处理装置,让硫泡沫在熔硫之前与脱硫液分离,将硫泡沫中单质硫过滤出来,形成滤饼,使进熔硫釜的清液含量由80%~90%降低到20%~30%。这样,既降低蒸汽消耗,减少溶液温升带来的析盐、堵塞现象,又可降低进脱硫系统副盐含量,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兄弟单位的硫回收装置所选用的板框式压滤机、离心机和硫泡沫真空过滤机三种处理硫泡沫装置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学习,现将考察结果给业内各位同仁汇报,有些观点仅代表笔者自己的一点拙见,不妥之处还望各位专家指点。

2.1板框式压滤机

压滤机是利用过滤原理,让液体通过而截留固体颗粒的多孔介质(如滤布),使硫泡沫中的固、液得到分离。悬浮硫颗粒在2 块滤布间积聚, 清液通过滤布进入清液管返回脱硫系统, 硫膏含水率和清液中悬浮硫含量受外来压力大小和滤布孔径影响。硫泡沫经泡沫泵加压送入压滤机,使清液和悬浮硫通过滤布进行初步过滤,进料过程基本无清液压出。停止进料后利用压缩空气进一步压滤,压滤完成后滤饼呈块状,可装槽或装袋外运。

通过对兄弟单位使用情况的了解,板框式压滤机具有以下的优缺点。

2.1.1 优点

(1)投资费用低,每台设备需要12万元左右。

(2)分离效果稳定,处理后硫膏含水量25%~35%,给装卸和倒运提供了方便。

(3)电耗低,整套装置电耗约为1.5 kW·h/h左右。

2.1.2 缺点

(1)现场工作环境差。

(2)工人劳动强度大,卸料容易粘在滤布上,需要人工辅助卸料。

2.2脱硫真空过滤机

硫泡沫专用陶瓷真空过滤机是集纳米陶瓷技术、超声波技术、自动化控制为一体的新型、高效、节能、环保的脱硫液分离设备。在真空力的作用下,让脱硫液通过超微陶瓷,将硫泡沫中的单质硫过滤出来,形成的滤饼可直接装袋销售或进熔硫釜进行熔硫,清液返回系统。

通过考察了解,陶瓷真空过滤机具有以下的优缺点。

2.2.1 优点

(1)过滤板采用国际最新的纳米无机膜微孔技术,使用寿命长,过滤效果好。

(2)耗电量较低,约为10 kW·h/h。

(3)真空度高,滤饼比传统的过滤机水分低。滤饼干度可达70%以上。

(4)结构紧凑,比板框式压滤机占地面积少,安装维护方便。

(5)滤液固形物含量小于30×10-6,可循环利用,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减少了系统的再生负荷。

(6)自动化程度高,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减少操作人员数量。

2.2.2 缺点

(1)现场工作环境较差(需要较好的管理)。

(2)设备费用较高,约为35万元/套。

(3)维护费用较高,过滤板每年需要更换一次,维修等费用每年约3万元。

2.3离心机

离心机是利用硫泡沫中悬浮硫与清液的密度不同,将清液和悬浮硫在离心机中分层引出,达到分离的目的。

含悬浮硫的硫泡沫用泵送入离心机的转筒,转筒旋转后,由于悬浮硫的密度大,产生的离心力也大, 离心力迫使悬浮硫迅速在转筒上沉积,而清液则停留在转筒的中心部位。沉积在转筒内壁的近似固体的硫膏,通过转筒内的螺旋刮刀刮下,输送到排渣口排出。清液由离心机另一端的支撑挡板控制,从溢流口排出,返回脱硫系统。

转筒的运转由主电机传动,螺旋刮刀的运转由差动电机传动。调节转速和溢流挡板可达到调节硫膏含水量的目的。

通过考察了解,离心机具有以下的优缺点。

2.3.1 优点

(1)与前两种比较,现场环境卫生好。

(2)工人劳动强度低,人员需要少。

(3)维护费用低。

(4)可根据实际需要,用变频器调节转速以控制生硫磺的水分含量(可降至20%~35%)。

2.3.2 缺点

(1)一次性投资费用高。

每台设备约需40万元。

(2)耗电量较高,在15~20

kW·h/h。

表1为三种设备的比较。

3结语

板框式压滤机电耗低(约为1.5 kW·h/h),投资费用少(约需12万元),但工人劳动强度大,每个班次均要几次拆装滤板,工作量较大。同时,由于滤料的粘连,使滤布的清洁十分困难。若滤布不能清洁彻底,在滤板压实后将出现缝隙。一旦泵体加压,就会出现跑料现象,作业现场满是泡沫,清理极为不便。滤布的间歇清洗,采用人工操作,清洗介质一般采用脱硫液,环境极其恶劣。在生产运行中,滤板变形和滤布破损也较多,维护费用较高。由此还造成岗位人员流动性大,影响生产稳定。不予选用。

离心机投资费用较高(设备投资40万元左右),电耗较高(15~20 kW·h/h),但操作简单、工人劳动强度小,现场环境好,处理后硫膏水含量20%~35%。

真空过滤机电耗较低(约为10 kW·h/h),投资费用较高(设备投资35万元左右),工人劳动强度较小,现场环境较好,处理后硫膏水含量30%~35%,滤液清澈,固形物含量低于30×10-6。

离心机、陶瓷真空过滤机具有环保、自动化程度高、维护费用少等优点,应该是硫泡沫处理工艺的发展方向。

我公司华瑞煤化工有限公司硫泡沫回收采用山东烟台核工业同兴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陶瓷真空过滤机,目前运行状况良好。

回收模式选择 篇5

1 甲醇尾气回收利用的重要意义

1.1 甲醇尾气回收利用的经济效益

根据金银岛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从2013年1月中旬开始, 我国甲醇装置开工率在55%上下浮动, 与2012年12月的统计数据相比, 开工率下降了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 国内电、煤价格呈上升趋势, 直接造成生产甲醇的材料成本提高, 甲醇企业发展已经面临困境, 很多企业亏损严重。在这一背景下, 甲醇企业能否利用高新技术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对甲醇尾气进行回收利用, 可以有效的降低能源损耗,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从而降低甲醇生产成本,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盈利空间, 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1.2 甲醇尾气回收利用的社会效益

截至2010年底, 我国共有甲醇生产企业291家, 甲醇生产装置基数大, 排出废气量高, 其中废气以二氧化碳为主,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 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容易造成大气污染, 影响生态环境。对甲醇尾气进行回收利用, 可以有效的减少废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降低污染, 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压力, 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 甲醇尾气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

在甲醇生产过程中,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根据上式可以看出, 转化过程中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CO2和H2, 其中CO、CO2可以作为甲醇生产的原料, H2则大量富余, 因此, 甲醇尾气回收问题的本质就是满足对H2的充分利用。要解决H2回收率过低的问题, 可以从以下两种途径寻求解决方案。

2.1 利用PSA (变压吸附) 装置增加H2回收率

目前我国甲醇生产中变压吸附技术的应用已经成熟, 但是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尾气中所含的CO、CO2可以成为甲醇合成的原材料, 然而变压吸附装置中CO的转化率相对较高, 如果变压吸附装置单独完成CO2的脱离, 无疑增加了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 不具备经济效益。

2.2 利用膜分离装置增加H2回收率

膜分离装置可以把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分离成渗透气体和非渗透气体, 通过碳氢比率调整返回合成系统中的气体组成, 非渗透气体用作燃料, 渗透气体继续参与合成反应, 从而达到节约能耗降低成本的目的。

3 如何利用膜分离技术实现甲醇尾气的选择性回收

用天然气作为原材料制取甲醇可以利用中空纤维膜完成尾气的选择性回收, 在其生产过程中实现对富余H2的充分利用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3.1 了解膜分离原理以及膜分离技术的主要特点

不同气体由于自身性质在通过中空纤维膜时扩散系数会有差异, 溶解程度也不尽相同, 甲醇尾气中H2的渗透率最快, 因此可以很快进入中空纤维, 完成提纯操作, 达到选择性回收的目的。

在天然气制取甲醇时, 膜分离技术可以降低能耗和运作成本, 操作时具备明显的灵活性, 能够根据进入装置的气体总量对膜的面积进行调整, 满足不同产品的规格要求, 脱水效果优于其他分离装置, 停车率低, 运行相对稳定。

3.2 根据实际情况完成膜分离装置设计

以天然气为原料制取甲醇时, 其工艺流程如图1:

膜分离装置的设计要求有选择的对有效气体进行回收, 在膜分离装置中, 渗透与非渗透气体的组成如表1:

由表1数据可知, 惰性气体在渗透气体中所占百分比小于1, 碳在非渗透气体中所占百分比为12, 结果非常理想, 合成气体的碳氢比率稳定在2.10左右, 有利于甲醇的合成。

整个甲醇尾气选择性回收的工艺流程, 可以最大限度的回收甲醇尾气中的有效气体, 当企业开工率过低时, 则可以通过对膜面积的调整, 降低H2的吸收效率, 对碳进行一定程度的回收, 增加气体压力, 使得生产过程中的甲醇产量减少, 从而完成能耗和生产成本的调节。

4 结语

对于甲醇生产企业而言,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也是建设节约型环保社会的必然要求。利用膜分离技术对甲醇生产中的尾气选择性回收有着分离效率高、投资见效快、操作便捷的显著优势, 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系统运作, 增加企业竞争力, 还能够在满足企业经济效益增长需要的同时有效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参考文献

[1]曹艳霞, 杨洪文;膜分离技术在甲醇装置增产和提高城市煤气热值方面的应用[J].城市燃气, 2004 (01) [1]曹艳霞, 杨洪文;膜分离技术在甲醇装置增产和提高城市煤气热值方面的应用[J].城市燃气, 2004 (01)

[2]李锦, 张建利.甲醇合成弛放气氢回收装置应用[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8 (23) [2]李锦, 张建利.甲醇合成弛放气氢回收装置应用[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8 (23)

[3]金国林, 白尔铮.低成本的甲醇生产及其丙烯合成新工艺[J].化学世界, 2003 (10) [3]金国林, 白尔铮.低成本的甲醇生产及其丙烯合成新工艺[J].化学世界, 2003 (10)

废旧汽车回收物流模式研究 篇6

废旧汽车回收物流作用及问题

汽车生产和使用需要耗用多种材料和能源,这些资源中大多数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能够合理回收,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资源,实现良性循环。但事实上我国报废汽车回收率和拆解率都很低,如果把我国当前汽车年总产量160万辆作为基数。则我国的汽牟同收率仅仅25%左右美国每辆车按重量算,75%的零部件都可重新利用:欧盟的旧车处理条款要求垃圾处理企业必须对废旧汽车的80%进行再利用,这些国家从政策和措施,对废旧汽车回收都有严格的规定,相比之下,我国的回收利用率太低。因此,发展我国汽车回收业,加速循环经济在节约资源和再牛资源方面足大有可为。

我国正规的废旧汽车回收企业已有1200多家,从业人员6.6万多人,其中60%~70%的企业年拆解回收量在100辆以下,技术力量有限。同时拆车行业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总体技术水平落后。车辆拆解后材料分类回收困难,大多数企业没有对可以再利用的零部件进行整理和归类。

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总体经营和拆解水平较低,回收拆解企业主要靠出售废钢铁获利,采取破坏性拆卸手段,废料成分混合,再生利用价值低,这造成零部件回收利用率低、回收利用的附加值低等现象。

目前,废旧汽车回收的环保要求低。对拆解场地没有要求,不易处理的材料如塑料、橡胶、废油等随意堆放、倾倒、燃烧,严重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资源。对废物料的处理随意性大,如对汽车空调氟里昂进行的非专业性处理等,这些都容易造成较大的二次污染。

2001年国务院发布了《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规定由省级经贸主管部门负责对报废汽车回收企业设立进行资格认定,认定中应符合原国家经贸委关于报废汽车回收行业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但2002年《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取消了原国家经贸委对报废汽车回收企业的资格认定,一些地方也据此取消了省级经贸主管部门的资格认定,导致目前一些地方对报废汽车回收行业的管理出现混乱。如何充分利用汽车回收而进行资源循环,如何将这些高科技运用到废旧汽车及零部件的再利用上创造经济效益,可鉴介国外的做法,或许能得到一些启示,提高废旧汽车回收物流的管理水平。

基于循环经济的回收物流模式

将正向汽车物流和逆向汽车物流实施有机结合,目前的物流模式之所以制约循环经济发展,是由于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存在管理割裂与运作分散问题,因此必须将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实施有机结合,建立能够使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整体优化的物流模式。循环经济理论认为,循环经济具体体现在经济活动的三个重要层面上,以实现三个层面的物质闭环流动为首要目标。在企业层面上,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量化,在区域层面上,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建立汽车工业生态园区,在社会层面上,通过废旧汽车所有物品的再生利用,实现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传统的企业物流模式一般是从原料采购开始,终止于消费者手中,企业输出生产品,副产品作为废弃物处理。而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物流模式要求企业物流管理延伸到废弃产品的回收领域。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这种物流模式具有技术与管理方面的优势。首先,从技术角度,企业使用原材料的种类有限,企业熟悉其原材料的性质,具有再生利用的技术优势,特别是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废品再生利用,可以避免浪费和减少原材料输入。其次,从管理角度,企业内部的循环便于操作,可以减少距离成本和避免交易成本。

虽然绝大部分汽车企业都有自己的物流设施,但汽车逆向物流服务仍处于分散、割裂、封闭和无序竞争状态。尽管逆向物流可以利用汽车正向物流所布置的网络,但逆向物流的特性使其在利用这些网络点时不能充分发挥网点的作用。因此,企业间必须加强合作,完善汽车逆向物流渠道,对仓储设施和运输设备进行整合,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网路资源优势,降低逆向物流成本。例如,丰田公司在欧洲就使用通用公司的汽车逆向物流系统,不但使丰田降低了成本,而且通用也能充分利用它,形成共赢。在建立汽车逆向物流网络中,双方不仅要加大对基础设施、信息系统、网络布点的投入,更重要是要有一套合理高效的衔接机制,使合作双方在企业理念、服务标准和渠道上达到互通,从而降低合作成本。

建立基于循环经济的废旧汽车回收物流模式的运行机制。在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废旧汽车回收物流模式过程中,将与其物流活动的相关管理部门应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规范废旧汽车回收物流活动,促使有关企业采用低能耗、少污染的物流技术,并进行废物汽车的回收与再生利用,实现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同优化。

建立相应的回收物流模式的运作组织。因为物流活动的规划、管理与执行,都是由一定的组织完成的。不同的组织模式与职能分工,对物流模式的运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对资源利用和环境的影响也不相同。在基于循环经济的废旧汽车回收物流模式构建过程中,应整合汽车回收物流的运作组织,建立高效率、有一定规模的组织机构,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建立完善的废旧汽车回收物流信息网络。通过国际互联网、建立全国或区域性的废旧汽车回收物流信息平台,应用信息技术建立物流信息网络体系,可以实现汽车回收物流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减少其物流活动的不确定性与盲目性,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与物质资源的消耗,最大可能的综合利用废旧汽车的各种可重复使用的材料,最大限度的利用在生资源。

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能确保物流服务活动能做到“有的放矢”,在信息的指导之下使运输、储存、配送等保持在一个较好的运作水平上。汽车逆向物流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厂商与顾客在实施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使厂商不能有效的对逆向物流作出反应,不能利用顾客信息的反馈来及时提高服务水平,所以厂商必须在信息的源头上把握顾客的需求。建立逆向物流信息系统,企业应建立大型公用的数据库,在数据库和拆解中心建立访问节点,对数据库和拆解中心设置访问权限,与客户企业相关部门进行数据共享,同时实施在线查询处理。其主要包括产品信息的在线查询,即产品生产日期、有效生命周期、使用说明等信息,以便于各回收点对退货的审理,同时也让汽车供应链中的下游企业和顾客能了解到汽车厂商的信息,让下游企业和顾客能根据厂商所发布的信息作出更理性的行为。

回收物流企业主要经营模式分析 篇7

1 回收物流概述

1.1 回收物流定义

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6)中回收物流(Returned Logistics)的定义:回收物流业成为逆向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链下游向上游的运动所引发的物流活动。包括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在社会化商品流通过程中,从生产经过流通再到消费者是商品的正向流态。在这个流通体系中,在每个环节都会形成不同程度上的生产或消费过程中的副产物,这些实体副产物都要从商品的正向流态过程中分流出来进行妥善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影响整个生产环境,甚至影响产品的质量,占用很大空间,造成浪费。

1.2 回收物流的社会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资源的紧缺问题凸现的更加严重,有效的回收利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的废旧物料,提高物料利用率和价值的转换水平,相当于利用了社会的潜在资源,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资源的紧缺矛盾。从企业角度分析,回收利用废旧物料比原始性开发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在重新循环利用过程中再加工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有效增加企业生产效益。同时,合理科学的物品回收过程,可以有效地保障生产、生活环境不被污染和破坏。

1.3 回收物流模式选择的重要性

1.3.1 增强回收物流业务的稳定性

企业选择适合于自身行业特点和业务需要的回收物流模式,有利于及建立稳定的回收渠道,拓展业务范围,促进物流市场细分化、体系化,使回收物流更好的服务社会。

1.3.2 能够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恰当的回收物流模式更能够使企业面对物品回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处理满足客户要求。特别是生产企业,面对顾客退货现象,设有宽松的退货政策或退货处理渠道,及时消除顾客后顾之忧或减少供应链商户的经营风险,都有利于赢得顾客的信任、改善供需关系,从而增加竞争优势。特别对于时效性强的产品,退货策略所带来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1.3.3 有利于提高物品回收效率

根据企业自身组织特点和回收业务的开展情况,合理选择回收物流模式有利于回收体系建设,强化回收过程管理,提高物品回收效率。同时,也会刺激生产企业进一步控制退货回收物流的比例,保证商品流通的安全、稳定性。

1.3.4 有利于降低回收成本

在不同的回收物流经营模式下,对回收物品再加工循环利用的程度不同,其可利用价值和回收收益差别明显。根据企业的回收对象和回收物品处理技术水平,选择合适的回收物流经营模式,有利于降低回收成本提高回收效益,避免了盲目回收、无效益回收。

2 回收物流企业主要经营模式

2.1 企业自营回收物流

根据执行物品回收的企业在供应链和市场中的角色不同,大致把企业自营回收物流分为渠道自营回收物流、企业部门回收和子公司协助回收。

2.1.1 渠道自营回收

渠道自营回收物流是指在商品的正向流通过程中,各渠道商家参与的物品回收过程。根据他们实际回收业务的开展和回收目的不同,又分为供应商回收物流、中间商回收物流、制造商回收物流。

中间商回收物流是代表制造商或上游企业把不能满足市场要求的商品、退货商品和可再利用废旧品进行回收。

供应商回收主要是因自身原材料供应不符合下游企业需要,或回收物品能够循环再利用制成原料而主动的回收过程,主要以满足原料供给、节约成本为目的。

制造商回收主要对象是退货成品、可再加工的废旧品,主要以生产加工、完善商品价值功能、满足顾客需求为目的。商品招回是生产企业特有的回收物流现象。

2.1.2 企业部门回收

随着回收业务的增长,企业成立专门的回收物流部门或业务小组,主要从事处理本企业自身在生产或销售过程中形成的物品回收业务。

2.1.3 子公司协助回收

企业成立专门从事回收物流业务的子公司,独立法人、独立经营和核算,协助集团公司从事生产加工所需的可再利用物品的回收。子公司可对外开展回收业务,但回收物品仅供本集团公司循环再利用。

2.2 第三方回收物流

第三方回收物流企业是指专门从事物品回收的企业,它是回收物流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第三方回收物流企业的又根据业务的类型不同可分为:行业回收物流企业和综合回收物流企业。

行业回收物流企业主要是依托某个特殊行业或资源,从事物品的回收业务。行业回收物流企业又根据依托行业和对回收物料技术处理能力分为对口回收物流企业、专业回收物流企业。对口回收物流企业主要从事对某一类商品或系列产品进行回收,服务对象明确、稳定、单一。譬如,专门为造纸厂提供废旧回收品做原材料的回收物流企业,只从事纸质类产品或包装物料的回收。专业回收物流企业主要是在某一领域或产业进行专业化物品回收业务,具有针对性强、技术含量高等特点。譬如,专门从事对集成电路板、电子元件等物品回收的企业,主要采用电解技术从回收品中获取新的原材料。

综合回收物流企业不依托任何行业,能够回收任何没有特殊要求的安全的废旧物品,具有技术应用能力低、回收品种类繁杂、量化规模明显等特点。综合回收物流企业业务面广,主要从事低价值物品的回收和初步的物品价值分类,是目前回收物流行业中占据比例最大的一种业务经营模式,也是社会化回收物流产业化的重要表现。

目前,社会上第三方回收物流大多从事回收物品的分类、汇集、拆解、简加工、直接再利用等作业,把回收物品按照可利用价值检测分析结果进行归类整理,并分别向生产企业、原料加工企业等按照价值分类和需要进行输送,其自身一般不具备深加工或生产能力。

2.3 政府回收物流

政府回收物流主要指各级政府参与主导的社会化回收物流体系建设和运营,主要以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再利用为终极目标。根据现实运营分析,政府回收物流主要分为全公益性回收物流、政府指导企业回收物流。全公益性回收物流是由政府建设的社会废旧物品回收体系,主要侧重在城市生活废品回收方面。政府指导企业回收物流是政府重点扶植部分回收物流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和指导,建立起综合业务能力强、回收物流技术水平高的行业回收物流企业,开展回收业务。

2.4 联合回收物流

联合回收物流主要是指企业间相互联合,共同从事对某类物品的回收业务开展。建立联合回收物流业务的企业,大多是企业间生产产品相同、相近,或具有共享的回收经营渠道。

3 回收物流企业选择经营模式应考虑因素

3.1 回收对象

企业开展回收物流业务首先应明确回收对象,结合企业自身经营能力,根据计划回收物品的类别或归属选择适合业务发展需要的经营模式,使回收业务开展具有针对性,有利于企业回收体系的建立。

3.2 回收物品处理技术

回收物品处理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对回收物品循环再利用的程度和回收物流企业效益。从经济价值角度分析,废旧物品的循环利用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多为第三方回收物流企业进行专业回收处理。回收物流企业根据自身回收物品处理能力,选择恰当的回收经营模式有利于促进专业化第三方回收物流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3.3 回收渠道

能否构建或依托完善的物品回收渠道,是回收物流企业选择合适经营模式或顺利开展回收业务的又一重要因素。一般来讲,企业自营回收物流渠道主要依托商品正向流通渠道,第三方回收物流企业的回收渠道主要依托社会化回收体系。

3.4 回收政策

随着国家对回收物流的不断重视,相关回收物流制度、循环经济发展政策陆续出台,不同的回收经营模式受到的约束和优惠程度差异明显。了解、熟悉国家相关回收物流政策更有利于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回收物流经营模式,遵循国家宏观调控,依托产业政策又好又快的开展回收物流业务。

总之,随着回收物流的快速发展,鉴于回收对象的复杂性,其经营模式也变得更加复杂起来。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依托电子商务平台交易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扩大,回收物流业务也呈现出许多更新的业务经营模式,如网络废旧商品交换、租赁等业务,也逐渐形成特色,丰富着回收物流领域不断的充实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田亚明,顼玉卿.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逆向物流模式分析[J].中国商贸,2010,08.

[2]常香云.企业逆向物流回收处理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7.

[3]张永.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结点布局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6.

上一篇:中职美术学生下一篇:岗位工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