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教学园林专业论文

2024-10-19

模块化教学园林专业论文(共10篇)

模块化教学园林专业论文 篇1

摘要:分析了园林专业教学平台构建的必要性,构建了园林专业教学内容模块化体系,探讨了建立开放的教学平台运行模式的方法,即开放园林网络虚拟平台,丰富实训内容;建立开放的教学环境和开放的教学内容体系;加强和建设开放的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开发实训载体。

关键词:模块化,开放式,园林专业,教学平台

1 项目背景

2004年,随着学校专业设置和办学规模的扩大,设立了城镇园林规划设计专业。根据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变化,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为了适应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修改了教学计划,在课程安排和实践上进行了改革,结合将来学生从事工作实际来组织教学。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生产岗位群所必需的技能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1,2,3]。

目前,以课程为依托的教学内容缺乏开放性,教学内容的构建较为系统、完整,可以很好地结合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缺乏深层合作,各自独立,难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封闭,都是以课程为基本单位,学生没有足够的训练机会,一些新的规划理念和规划模式并没有涉及。因此,要对当前教育教学的现状进行改变,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建立起一套与当前人才培养相适应的体系,以保障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4]。

2 园林专业教学内容体系的模块化构建

课程的内容和结构打破学科架构的系统化,追求工作过程的系统化,以工作任务为线索,修订课程体系;进一步构建园林专业教学内容模块化体系。

园林专业学生主要就业岗位分别为园林规划设计员、园林工程资料员、园林预算员、园林工程施工员、园林养护技术员。就业岗位归纳为3个就业岗位群,即园林景观设计、工程造价、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见表1。专业培养定位于3个就业岗位群,3个就业岗位群对应3个知识和能力模块,即园林规划设计能力,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预决算能力,园林植物运用能力。其中园林植物运用能力是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及管理工作的核心能力,包括园林植物栽培技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花卉树木的种苗生产技术、园林植物分类鉴别技术、插花与花艺设计技术等。园林规划设计能力是从事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核心能力,包括园林规划设计能力、园林建筑设计能力、植物造景能力、园林施工图绘制技术等。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预决算能力是从园林工程施工或造价工作的核心能力,具体内容见表2。

根据对就业岗位的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分析,选择了相应的课程,所有课程均是根据目标岗位倒推出的职业能力为基础,根据学习认知规律与学科相关性进行设计的,课程设置以行业标准为依据,企业需求为导向,职业素质要求为核心,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同时根据认知规律和学科规律进行了相应时空的排序。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与时空安排。大部分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则根据课程特点,选用与之适应的能够提升专业素质的教学方法,在时空安排上,在第5学期下半期和第6学期开展顶岗实习。选用能够增强职业素质,提升职业能力的教学管理手段。在考核上采用实际操作考试、课程设计考试、理论考试等相结合的方式;在顶岗实习阶段实行双导师制,由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共同指导管理顶岗实习;在毕业考核上,采用毕业设计的形式进行;另外还要求双证书制,指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外,还要获得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1份。

3 建立开放的教学平台运行模式

3.1 开放园林网络虚拟平台,丰富实训内容

结合传统教学,园林教研室创办景园学人网站(http://www.jyxr.net),对应相应的教学模块分为:景观效果图、案例、施工养护、招投标预算等空间,利用网络优势把扩大知识面、加大信息量作为重点改革理论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主;教学内容丰富,层次多样,便于因材施教,保证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学生冲破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限,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在景园学人网站上还开设有论坛空间,各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已经毕业的学生可以畅谈工作的心得体会,对在校学生鼓励鞭策[5,6]。

在网络上对《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2门校级精品课程进行全方位课程建设,在实施网络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素材以及案例分析,方式包括设计素材库、案例等栏目,以确保学生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熟练地应用园林规划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对教学中的大纲、习题册等进一步完善,并向学生提供参考书籍,开通国内外相关的知名网站,开通在线答疑,采用网络,要求学生在作业完成的基础上查阅大量的资料,以使个人的设计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让学生尽量提前开始工作实践,提高其实践能力,以便以后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

3.2 建立开放的教学环境和开放的教学内容体系

在对课程进行讲授的过程中,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综合一些案例和相关的调查进行分析。以《园林规划设计》这门课程为例,在对大学校园的规划设计内容进行讲授时,通过对一些高校的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对这些高校设计中的优点及缺点进行详细地分析,并提出一些整改建议;在对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内容进行讲授时,通过对一些建好的小区内的绿地进行调查,并对其使用的情况及规划进行分析。通过详细地分析这些案例,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园林规划设计,还教会学生更快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授课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通过分析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能够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教师对每个学生方案,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交流,通过启发,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达到掌握设计技巧的目的。总之,采取教师点评、学生之间讨论的方式,较为灵活,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较好。又如在《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上,根据课程特点,灵活安排教学时空,把课堂搬到企业里,搬到苗木基地上,使学生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7]。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在学生中间传阅设计水平相对较好的作业,或者在学期结束时将这些作业以展板的方式进行展览,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不定期地由教研室组织,举办多种形式的竞赛,获奖的作品可以推荐参与全国水平的竞赛,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以提高。

3.3 加强和建设开放的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开发实训载体

充分利用郑州地区的资源优势,将教学实习大量安排在郑州市紫荆山公园、人民公园、文博广场、绿城广场、东风渠滨水景观、郑州新区、湿地公园、郑州市植物园等公共绿地,使学生直接学习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地的成功案例,接触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实践。

与相关的园林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使这些单位成为教学实习基地,为课程的实训环节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聘请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为客座教授,为学生授课或做专题报告,实现了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合作效果。

4 结语

基于模块化构成和开放式运行的园林专业教学平台构建研究预期的效果是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使学生尽早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使全体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受益。随着专业方向的细化,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分为设计方向和施工工程方向。经过改革与实践,学生深受企业欢迎,毕业生能在企业完成项目设计和指导施工,能直接上岗,受到企业欢迎。

参考文献

[1]汪本勤,王家祥.基于模块化构成和开放式运行的高职园林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25(4):61-64.

[2]李艳,左金淼,王鹏.高职高专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建设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1(4):28-29.

[3]王立新,李高峰.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现代农业,2007(11):118-121.

[4]俞仲文,刘守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83-97.

[5]郭列侠.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8(4):54-56.

[6]刘永碧,王海龙,段拥军,等.《园林规划设计》网络教学建设探讨[J].西昌学院学报,2007(1):132-133.

[7]张涛,段大娟,杨建民,等.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9(1):100-104.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探析 篇2

关键词: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会计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7-0134-02

1当前形势下对高职会计人才的质量和技能要求内容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重。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主要为各类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这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强调会计职业道德素质和会计职业技能素质。职业素质主要体现在学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完备的相关税法知识等素质。会计基本技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

1.1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

高职会计专业的学员应通晓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比如Word、Excel等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较熟练操作常用的财务软件,比如用友软件、金蝶软件等。

1.2基本财务核算技能

由于大多数高职毕业生从事的基础的财务核算岗位,面对的多数也是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所以底层基础的核算知识和工作经验是高职会计人才必备的条件。

1.3税额计算和纳税申报能力

纳税申报工作是任何企业都必须面对的工作,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和协调能为企业争取到一个良好的纳税环境。因此,通晓纳税申报知识的毕业生很受企业的欢迎。

当然,会计人才还需要很多其他职业能力。例如财务管理能力、投融资能力、审计能力等,但对高职会计人才来说基本技能更重要。

2当前高职会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职会计教育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2.1缺乏校外实训基地和系统、实用的模拟实训教材

由于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保密性等原因,再加上高职会计毕业生人数较多,高职院校不像市场营销等专业那样容易安排校外顶岗实训。为了完成会计实训课程,许多学校通过校内会计模拟实训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由于会计专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会计准则也经常修订,会计实训教材的时效性和仿真性也大打折扣。

2.2师资结构不合理

高职会计教育培养会计技能人才的关键在于其拥有一支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但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课本到课本,缺乏实践经验。尽管大部分教师通过职称考试取得了会计师资格,具备了“双师”资格,但距离真正意义的“双师型”教师还远远不够。

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新模式——模块化教学

根据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和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建议高职院校采用模块化教学来解决上述问题。

3.1高职会计专业会计模块化教学的主要优点

3.1.1符合高职教育的认知特点

由于每一个模块是由一名教师承担教学,教学进度、授课深浅、学生掌握度、实训效果等非常清楚,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

3.1.2理论与实践更紧密结合

学生在学习会计知识时,由于一些会计名词、术语比较抽象,因此学习上比较吃力。通过模块化教学,可以将那些学习中较难掌握的知识划分为若干个小模块,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实训,那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定义就容易理解多了。

3.1.3模块教学更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技能水平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突出技能训练,模块化教学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强调实践操作,弥补了过去讲练分离的不足。所以模块化教学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人才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会计基本技能。

3.1.4符合高职院校弹性学制的要求

为了给学生就业提供便利的条件,当前高职院校的学制比较复杂,要求一定的弹性。模块教学方法可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安排实训课程,使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交叉进行。

3.1.5职责明确,便于评价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

由于每一模块由一名专任教师来独立完成,分工明确。这就避免了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之间互相推卸责任、缺少沟通、各自为政等现象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教师职业技能水平的积极性。

3.2高职会计模块化教学开发的主要内容

模块化教学是以专项能力课程内容为单元模块,整个教学过程围绕若干模块展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进行模块教学的过程中起协调、组织、示范和引导的作用。高职会计模块化教学开发的主要内容如下:

3.2.1根据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重新确定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应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主线,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和教学计划。在重新设计课程体系时,应处理好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三者的关系:基础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尺度;专业理论应强调适用性而不是系统性;实训教学应加大课时的比重,至少应大于总课时的60 %以上,以体现高职教学中以就业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

3.2.2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改革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德国、美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职业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行模块化教学是大势所趋,也是培养社会所需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改革的具体方案为:

首先,应根据会计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确定课程内容,然后将课程内容分解成若干模块。这样,每个模块都是独立的教学单元,每个模块又相对完整,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是完整的教育、学习和评价单位。这些教学模块既可按照教材章、节设计,又可按照课程内容归类设计。

下面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为例进行分析。《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基石。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基础差、素质低、好动等特点,其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的比例应设置为6∶4,即实训课占60 %左右,理论课占40 %左右,以突出会计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认为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消化。按教学内容可以设置六个模块,见表1。

通过模块教学的实施,就把比较抽象难懂的会计基础知识,通过分解转化为单项技能训练,再把每一项专业技能模块科学地排列起来,形成各自的教学流程图,易于学员掌握基础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能显著提高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

3.3实施模块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3.1设计科学合理的模块

会计专业教学模块目前没有统编教材,模块化教学的随意性很大,应加以注意和引导。采用会计专业模块化教学,必须根据会计专业教学大纲开发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块。否则教师和学生无从下手,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学过程的“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3.3.2建立模块化教学的成绩评定体系

对应知应会模块考核可采用统考试题,并采用考教分离的形式进行,这样考核比较客观公正。对会计专业技能模块,可根据实训技能训练效果来作为测评的成绩并有若干次考核。应知应会模块和技能模块的成绩比例可设计为7∶3,以突出技能模块的重要性。

3.3.3模块教学需要的是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技能型教师

因此,采用会计专业模块化教学的高职院校,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能够胜任这种模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否则再好的模式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3.4加大实训室的建设力度

为使模块教学真正落到实处,突出技能训练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学校必须有足够的实训基地或场所。如财会模拟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等,否则理论与实训必然脱节,模块化教学也就失去它应有的作用。

表1教学内容6个模块

模 块内 容要 求

模块一《基础会计》

应知应会模块会计要素、会计科目

会计账户、复式记账

模块二主要经营过程

核算实训模块制造业主要经济业务、资金筹集、供应

业务、生产业务、销售业务核算

模块三会计凭证填制和

审核实训模块原始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的填制、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模块四会计账簿设置、

登记实训模块设账、记账、对账和结账

模块五会计报表编

制实训模块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模块六账务处理程

序实训模块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科目汇总表账务

处理、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1 朱芝洲.高职财务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02.1

2 张兴武、郑 毅.关于高职高专会计教育模式的探讨.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3 刘智英.澳大利亚TAFE制度对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启示.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6.2

4 吕鑫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变革趋势.中国大学教育,2006.3

The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counting

Profession Modulation Teaching Searches Analyzes

Sun Jinpeng

Abstract: Educational model’s establishment is playing the influential role in the personnel training work. Our country tradition’s educational model is mainly uses one teaching material one lecture, then the centralism arrangement simulates really teaches. This kind of educational model existence many diseases, the current prominent performance was still had the theory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s establishment, lightly really to teach emphatically, simulated the phenomenon which again really taught, goes on duty for somebody else lightly really teaches. Under the current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apid development’s new situation, the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counting profession modulation educational model studies this thesis, without doubt has the very big theory significance 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模块化教学园林专业论文 篇3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在职业技术教育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 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 讲授、听课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 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以“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为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 以技能训练为核心, 以职业岗位 (群) 要求为标准,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的, 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进行。一般是先学习理论知识, 然后集中时间安排实践教学环节, 即将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践环节分离。显然,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的需要。职业教育是培养职业化的工作人的教育, 工作人的能力只能在工作过程中培养。因此, 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符合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教学体系就是一体化教学体系。

(一) 有利于体现理论教学服务于技能训练的教学目标

一体化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 体现了“手脑并用, 做学合一”的职教思想, 强调的是教中学、学中做, 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它往往是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 建立若干教学模块。每一教学模块都围绕职业技能训练要求, 确定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 设置教学环节和进度, 理论教学完全服务于职业技能训练。

(二)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 围绕专业技能要求展开教学。教学目标明确, 针对性强, 教师在传授技能的同时融合了理论知识的讲解, 实现理论与技能的零距离结合。在一体化教学中, 通过技能训练促使学生快速消化理论知识, 而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 学生对实践技能的学习更具目标性。因此, 这种教学模式既能很好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问题, 又能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与实践操作课之间知识的重复, 增强教学直观性, 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三)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一体化模块式教学中, 教师往往先设计实训情境, 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往往不直接告诉学生原因与解决的方法, 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查资料、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 寻找答案。因此, 一体化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沟通能力,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花境配植”模块一体化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为了使培养的学生更具社会适应性, 能与企业需求实现零距离接轨, 我院的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2010年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一至三年级, 即中级工培养阶段仍采用传统设课的方案。而从四年级起, 即进入高级工培养阶段, 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调研, 我们对本专业进行了较为科学的定位, 明确了就业的主要岗位与岗位群。技工院校园林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岗位 (群) 有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园林花卉苗木生产、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设计、园林施工、插花盆景技艺等;适应的技术工种主要有绿化工、育苗工、植保工、草坪建植工、花卉工、插花员、盆景工、假山工等。通过分析这些岗位 (群) 所需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及核心技能, 我们确立了植物识别、花坛布置、草坪铺植、盆栽陈设、园路修整等20余个教学模块。“花境配植”是我们在园林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其中一个教学模块。

(一) 教学方案的设计

现代园林建设发展日新月异, 对景观的追求也远不止于朴实无华的绿化效果, 环境美化已日显重要。以多年生花卉为主要造景元素的园林花境不仅能营造枝繁叶茂、浓香馥郁、生机勃勃的植物景观, 还具备园林色彩和季相的丰富性, 体现了形式与功能统一的植物造景理念, 也是园林种植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因此, 在园林专业的高级工培养阶段设置“花境配植”模块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方案的设计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 结合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并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根据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 我们给“花境配植”模块确定了教学目标, 即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园林花境的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根据此教学目标, 进行了一体化教学过程的设计 (见图1) 。

(二) 教学方案的实施

为了更好地实施“花境配植”模块一体化教学, 我们围绕确定的教学目标, 在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后, 通过提出任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考核评价和总结反馈五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1. 提出任务。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做什么”, 即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为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思维, 我们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能展现多种花境类型的园林风光视频, 在此基础上引出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校实训区指定地块的花境设计与种植任务。

2. 制订计划。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怎么做”, 即明确实施任务的具体方案或步骤。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要根据实施任务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方法去探究新知识、了解新技能、寻求新方法、培养新能力。在“花境配植”模块教学中, 我们的教学设计是,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确定实施任务的具体步骤:实地测量→市场调查→构思与设计 (包括平面设计、立面设计、色彩设计与季相设计) →材料采购→整地→放样→种植。确定了实施任务的具体步骤后,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植物学基础、美术基础、设计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 结合“花境配植”模块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具体要求, 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花境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设计方法、花境植物选择的要点以及花境施工的相关技术。

3. 实施计划。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做中学”, 即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取知识、习得技能、提高能力。在实施任务之前, 先要组建小组。这一环节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 一般每个小组以6~8人为宜, 要以“同组异质, 异组同质”的原则分组。整个项目的实施是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的, 组长的职责是做好任务分解和协调工作, 还要注意组内成员的角色轮换, 同时要加强组内成员的合作意识。

首先, 在教师的指导下, 各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实地测量, 了解地块的大小、形态、朝向及周边环境。然后, 组织学生去本地的花卉苗木市场调查, 了解当前市场供应的花卉苗木的种类、特性、规格及价格。回校后, 每位同学根据花境设计要求, 结合市场调查的情况进行独立构思与设计, 绘制出设计的平面图、立面图以及配置的植物名录表。设计完成后, 在小组范围内进行设计交流与讨论, 选出最佳的一张设计图作为小组方案。小组设计方案确定后, 根据设计图上的植物配置情况, 计算出完成该花境种植所需的每种植物的数量, 做好预算, 列出采购清单。在采购植物材料的同时, 进行整地工作。在整地时, 可根据情况施入基肥, 改良土质。地整好后, 按设计图用石灰或黄沙进行放样, 最后按放样进行植物种植。

该环节是整个模块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环节, 它既是一个实施方案的过程, 也是一个验证方案的过程, 更是学生运用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安排得好, 学生会有收获、有体会、有感悟, 既能感受知识、技能、方法的力量, 也能体会劳动的艰辛、成功的愉悦和合作的乐趣。

4. 考核评价。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内、小组间的相互检查和评价, 来检查各小组的任务实施情况, 发掘优点, 发现缺点, 查漏补缺, 不断完善, 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在本模块中所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在这一环节, 教师先引导各小组学生对本组完成的花境配植任务进行自查, 发现缺点, 及时更正。然后, 在小组范围内对本模块的任务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并制作出图文并茂的PPT汇报材料。最后, 每个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范围内将本小组的任务实施情况进行汇报。各小组就其他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比打分 (见表1) 。小组互评分是教师最后为每个小组评定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 总结反馈。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对整个模块教学实施情况的总结和评价,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切实掌握技能和方法, 促使学生能灵活地运用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解决同类问题。这一环节的安排是, 教师在学生自我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评价, 点评优秀作品, 表扬优秀团队, 同时指出各小组的不足或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评价时注重激励性, 注重过程和态度, 特别注意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激励学生的成就感, 以激发学生持续深入地学习。

四、实施一体化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结合“花境配植”一体化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依据教学大纲及国家技能鉴定的标准, 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有效性原则编写适合一体化教学的配套教材;二是要配备既能满足理论教学, 又能满足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教学场所;三是要加强考核力度, 并做好学生作品效果总结, 促使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更快提高;四是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践操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目前, 实施一体化教学在各类技工院校中正日益受到重视。实践证明, 只有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用理论知识支持职业技能的学习, 实行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才能培养出既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熟练操作技能的并且能适应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摘要:一体化教学是集教、学、做为一体, 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在分析园林专业职业需求的基础上, 以“花境配植”模块教学为例, 对其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花境配植,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园林专业

参考文献

[1]武新.计算机辅助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3) .

[2]张小军.高职院校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09 (10) .

[3]李丹丹, 胡丽琴, 刘雪梅.“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 2010 (13) .

[4]杭瑞友, 王宏伟, 王芳.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以《货币资金核算与管理》课程教学为例[J].职教论坛, 2012 (11) .

[5]杨明, 张甲杰.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课外阅读 (下旬) , 2012 (5) .

[6]夏宜平.园林花境景观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技校电类专业模块化教学浅析 篇4

一、模块化教学的利与弊

模块化教学的目的在于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某项技能。模块化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教材是基于对每个工种的任务和技能的深刻分析,严格按照工作规范,开发出不同的教学模块,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还包括一个特定技能的详细工作步骤,它强调学以致用,具有较强的教学灵活性。近年来,随着与国外教学交流合作的增多,许多合作单位引进了新加坡、台湾等职业教育的一些教学模块,他们所设计的教学模块,职业针对性、实用性很强。这些成功的教学经验,对职业(技工)教育教学很适用,很有启发意义。当然,由于模块的细化,理论知识的深度必然受到局限,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弊端。

二、本校电类专业的模块化教学初探

1.联系教学实际,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别进行,理论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实习教师更关心实际操作训练,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存在着理论学习比较抽象,不利于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学习内容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无线电工艺》《电子测量与仪器》,这两门课的学习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反映太抽象,不易懂。结果在实习过程中,还得重复讲授,造成时间上、课时上的浪费。针对这一问题,要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加强对教务和实习部门的协调,从95级电子技术专业开始,将《无线电工艺》《电子测量与仪器》这两门课由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结合具体课题讲授。期末考试设有《技能卷》和《理论卷》,《技能卷》考核技能实训的相关课题,《理论卷》则考核《无线电工艺》《电子测量与仪器》及《专业技能训练》的相关内容,学生虽然觉得有点压力,但也认为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密切,学习热情更高。教与学互动积极,学生接受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实习,他们掌握了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能用仪器验证被测电量、参数和波形,这样能树立技校学生的自信心。

2.选择最佳切入点,扩大课程范围和专业

三明市机电技工学校是从厂办技校分离出来的,原学校规模较小,专业教师紧缺,电类专业教师都是从工厂选拔调入技校的,这些人员均有十年左右专业技术工作经验,熟练掌握了各种操作技能,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技能操作能力,能很好承担起教学任务,成为电类教学的一个独特优势。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中,要注意发挥这一优势,将《无线电基础》《无线电工艺》《电子测量与仪器》《电子电路基础》《电子专业技能训练》等课程进行合理取舍,由实习指导教师在无线电装接专业实习教学中讲授。通过这种改革,一是减少外聘教师的麻烦;二是减少理论授课时数,增加实训课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三是提高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更受学生欢迎。随着技工教育资源整合改革的深化,技校整合后,相关专业教师又对维修电工专业进行这种教学尝试,将《电机与变压器》《电力拖动与控制线路》这两门课也结合在实习教学中讲授。每学期理论教学与生产实习教学按一定时间比例交叉进行,以实际操作训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突出操作技能的训练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习中遇到问题时,学生学会翻看书本找答案,或向老师提问,得到指导,解决问题,提高了专业学习的自主性。

三、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对近十年来接受学生生产实习及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走访调查发现,学生在自已所学专业工种方面,技能熟练,动手能力强,岗位上手快,能胜任工作。早期毕业的学生现在都是单位的骨干力量,相当数量学生成为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有的还带着学弟们在自主创业,自我发展。这也说明,学校所采取的教育教学方式是正确的,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和引导是有利的,社会效益也是明显的。

四、采用模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三明市机电技工学校的电类专业采用模块化教学后,在取得教学经验的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

1.对授课教师素质要求提高了

采用模块教学,要求教师既要精通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真正具有“双师型”的教学能力,而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目前缺乏,年轻老师实践经验不足,而有这方面教学能力的老师,教学工作量又很重,这无疑使教育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各专业班级无法平衡。

2.需要适合模块化教学的教材

模块化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一个大模块中,又由多个小模块构成,它要求每位授课教师要根据不同模块自编或自写培训教材、教案,而编写教材对于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说困难还是比较大的,它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量问题,而且还受教师本身知识面、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模块化教学教材建设是推行模块化教学的关键。

3.对教学工作量的平衡产生了矛盾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校的教学安排分为理论教学和生产实习指导教学两个部门,教务科负责理论教学的调配和安排,实习科(实习工厂)负责实习指导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而模块化教学只能在实习工厂进行,对部门、对老师工作量的考核将产生不平衡的矛盾,这样不可避免地会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五、推行模块化教学的思考与对策

由于模块化教学对授课教师要求的提高,学校应多组织实习指导教师参加自学考试、网络教育,以提高其理论水平;组织理论课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并积极鼓励专业教师报名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省、市级技能大赛,促其成长;鼓励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根据各自学校特点,组织力量,加强适合本校模块化教学的计划编制及校本教材编写,以解决教材问题。

加大各专业的模块化教学推行力度,加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缓解教学工作量不平衡的矛盾。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得出,技工教育应优先考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了职业能力,在工作岗位上就能体现个人价值,就会有奋斗目标,也利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对未来的发展就会充满信心。因此,模块化教学,符合技校学生实际,不仅适合电类专业,也适用技校其他专业的教育教学。

模块化教学园林专业论文 篇5

关键词:高职《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模块式教学应用

课程模块式教学将课程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 再将知识点按内在逻辑组合成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 然后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对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 选择必需的教学模块。各模块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 统一于课程总体的教学目标[1]。模块式教学的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职业需要, 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 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各教学模块是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 便于教学效果的及时检查, 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查漏补缺, 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工作态度的培养;模块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 以模块为教学单位, 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模块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 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实现教学目标[2]。

《园林制图》是高职园林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通过相关制图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阅读、绘制园林工程图样的能力,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从事园林实践活动奠定制图知识与能力基础, 同时《园林制图》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及踏实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园林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该课程学习需要较高的学习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而高职学生学习基础与能力相对较弱, 传统“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很难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寻求相应的教学模式, 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素质教育融为一体, 提高学生对未来职业岗位及岗位变化的适应能力, 已成为高职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模块式教学应用于高职《园林制图》课程教学,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模块划分及教学目标确定

有关研究表明, 目前园林专业社会需求的人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园林规划设计人才、园林建筑设计人才、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人才、园林工程预决算人才、园林工程招投标人才、园林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园林植物生产人才、园林花艺人才[3]。其中, 与园林制图课联系较为密切的为园林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及园林工程预算类人才的需要, 而与之对应的工作岗位为景观设计师、施工员、预算员、绘图员、测量放线员, 等等。根据《2010年深圳景观设计师考试考核大纲》、《制图员国家职业标准》、《测量放线工考核大纲》等相关职业鉴定标准, 结合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 我们确定高职园林制图课程的教学模块及教学目标如图1所示。

二、模块式教学实施

(一)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充分发挥模块式教学的优势, 淡化课程本身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需求为目标, 优化整合相关知识点, 构建合理的模块教学内容。比如, 投影作图基础模块, 主要讲解各种位置的点、线、面及立体在三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特点及规律,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满足中等复杂程度的立体投影图样的识读与绘制的需要, 对于难度较大的图解空间定位与定量问题方面的内容可适当少讲或不讲, 作为选学内容来处理;组合体的表达方法以正投影为主, 主要讲授组合体三面投影图的绘制方法, 对于轴测投影剖面图、断面图、透视投影都以够用为度, 适当精简教学内容, 比如, 轴测投影只介绍正等测投影、斜等测投影的特点及绘制方法, 剖面图、断面图简单介绍其种类、适应条件、图示方法, 透视投影只介绍简单组合体的透视投影的具体画法;专业图样识读与绘制模块, 以园林规划设计平面图及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阅读与绘制为主, 组织学生学习园林规划设计平面图涉及的有关造园要素的表达方法、坐标方格网的绘制、标题栏及有关标注等内容, 学习园林建筑施工图涉及的建筑制图的形成及有关标准与规定, 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 使其更好地适应后续课程学习及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而种植设计图、竖向设计图等因涉及许多后续专业课程的知识且要求不一, 则放到专业课程去学习。

(二) 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要适应行业发展变化。

比如, 随着计算机绘图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越来越多地用计算机完成有关工程图样的绘制工作。在确定教学目标时, 对手工绘图能力的要求应加以调整, 适当降低图中同一类线型的宽度、浓度、亮度的均匀性方面的要求, 而重点强调线型选用合理、主次分明、图面清晰整洁、标注说明规范;又由于人们多用徒手草图进行交流, 适当加强徒手绘图能力培养方面的训练。

2. 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 并具备可操作性。

比如, 直线的投影特性的传统教学目标为:了解掌握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将其调整为:能画出任意空间直线在三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 并根据给出的直线的两面或三面投影, 准确判断其空间位置。显然, 后者较前者更为具体、明确, 可操作性强。其既便于教师考查教学效果, 也可有效帮助学生开展自我检查, 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3. 教学目标要有一定的弹性。

高职学生相对而言, 学习基础与能力水平比较薄弱且差异很大。应根据学生群体的基础知识与能力水平, 结合未来工作及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 制定基本目标与提高目标。基本目标“以够用为度”设置, 面向全体学生, 注意其可行性, 力争使全体学生通过努力, 都能达到目标要求, 培养其学习信心及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目标面向学习基础与能力较好的学生, 满足其个性发展的需要, 在帮助这些学生充分发挥潜能, 实现较高教学目标的过程中, 也带动全体同学, 不断进步, 锐意进取, 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比如点线面的投影部分, 基本目标如图1所示, 掌握各种空间位置的点、线、面的投影即可, 而提高目标则是要求学生能用图解的方法解决空间定位与定量的问题,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解题能力, 满足学生进一步学习与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三)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模块教学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必须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群体的特点,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以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 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1. 边讲边练。

高职《园林制图》是知识性及实践性均很强的一门课程, 理论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大量的应用训练才能实现。应用边讲边练的教学方法, 将每次授课内容归纳成几个或几组知识点, 每讲完一个或一组知识点后, 都安排学生根据精心挑选或设计的习题进行应用训练, 让学生在应用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查漏补缺, 稳扎稳打, 循序渐进, 保证每一教学单元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实现。边讲边练不但分解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密度, 降低了学习难度,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2. 任务导向教学。

根据每一教学模块或教学单元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要求, 结合相关知识内容的应用环境, 设计工作任务, 指导帮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 巩固旧知识, 学习新知识, 培养完成工作所必需的态度、习惯与素质。比如, 组合体的视图绘制模块, 可安排学生根据某组合体的轴测投影绘制其三面投影图, 将轴测投影图的阅读、三面投影图的绘制与尺寸标注等内容融为具体的工作任务, 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学习与领会知识要点, 发现与弥补理论学习的不足,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融会贯通, 提高知识水平与形体表达能力。

3. 典型激励。

在投影作图基础模块的教学过程中, 尽可能选择一些一题多解或开放性的题目, 让学生练习, 及时发现并积极肯定学生在知识应用过程中的新思路、新方法, 将有关思考过程及结果展示给全体同学, 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积极思考、大胆创新, 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在手工绘图能力的训练过程中及时评判作业, 将优秀作业进行公开展示、讲评, 鼓励先进, 鞭策后进, 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树立榜样, 以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精益求精, 锐意进取的工作习惯与态度。

(四) 构建合理的考评体系

模块教学为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督与考查, 实施知识、技能与素质并重的考核方式创造了条件。《园林制图》课程总成绩由课程模块考核成绩与期末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课程模块考核成绩由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投影作图基础及专业图样绘制三个教学模块的成绩按10%、60%、30%的比例确定, 占总成绩的70%, 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30%。其中, 模块考核成绩由平时表现成绩与模块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 平时表现是对学生出勤情况、纪律情况及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考核, 约占模块总成绩的20%;课程模块考试成绩是对模块总体学习成绩的评价, 约占总成绩的80%。并且, 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考核时间及方式也要灵活多样, 既可以是课堂提问、课堂小测验、随堂作业, 也可以安排课后的综合作业或工作任务等。

三、结论与建议

在高职《园林制图》课程教学中, 应用模块式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大多数学生即使是学习基础与能力较弱的学生, 也能够根据教学安排, 预习、练习、完成作业,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而学习基础与能力较好的学生还能够根据自身需要, 主动选学部分内容, 丰富、提高知识与能力水平。二是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学生期末考核合格率由90%左右提高到98%以上, 成绩为良好以上学生所占比例可达85%。三是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改善。通过模块式教学, 学生的读图、绘图及形体表达能力及综合素质有了大幅度提升, 受到了学生、后续课程教师及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

然而, 为保证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在《园林制图》课程教学中运用模块式教学时也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密切关注行业及社会发展动态,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保持教学内容与专业实践及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二是要合理安排组织考试考核活动。模块考核的时间尤其是课上考核的时间, 要限制在20—30分钟的范围以内, 以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三是要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及时客观地认识自身的进步与不足, 以进行必要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的调整, 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 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与纠正教学及考核工作中的问题, 以有效引导、激励学生的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隆平, 汤光华, 刘自华.模块式教学在高职《电工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10) :101-103.

[2]舒美英, 张万荣, 胥家辉.园林管理.课程模块式教学体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3, (19) :339-340.

模块化教学园林专业论文 篇6

在当下高职教学模块中, 保证农学园林教学的应用性、实践性是必要的, 这需要保证实训实践模块的开展, 实现学生个人创新能力及其应用能力的提升。这需要学校进行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健全, 保证课堂教学模块、生产实习模块、社会调研模块等的协调, 实现这几个教学环节的积极协调, 保证学生的知识实用素质的提升。

一、关于农学园林教学实践性模块的分析

在当下高职农业专业教学模块中, 可以看到该类型专业课程体系具备较强的技术性, 其实践应用性也比较强。为了更好的进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进行学生感性认识的增加也是必要的, 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证学生进行理论课程、实验课程等的学习, 这也需要进行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更新, 保证农业专业重点课程的开展。比如重点进行农林作物栽培学及其育种学模块的开展, 进行传统的教学理论的应用, 保证学生的课程学习及其生产实践模块的结合, 实现学生的自身实践性及其参与性的提升, 保证学生的自身学习积极性及其求知欲的激发, 保证新型的生产实践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保证其良好的教学效益的取得。

这需要教师把握好当下农学园林教学的方向, 进行不同课程的实践应用时间的控制。比如在作物栽培学教学过程中, 要针对农作物的生产技术模块展开教学时间的安排, 进行农作物生产环节的仔细分解, 保证其各个生产教学模块的结合, 确保学生的综合农业素质的提升。

二、具备高职特色的农学专业教学改革

1. 引导好学生的专业学习方向

通过对高职农学专业的分析, 发现很多学生对农学专业的前途比较悲观。这就需要引起教师及其校方的重视, 进行学生的专业学习方向的引导, 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农业发展政策的应用, 比如定期组织就业指导会, 按照国家的农业发展形势进行现阶段的农业发展方针的制定, 引导学生进行农业高科技园的参观, 让学生做好相关的高科技种植工作, 进行现代农业新模式的应用。这些模块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该专业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加强其专业学习思想。

在当下农业教学模块中, 通过对学生起点、发展方向等的掌握, 更有利于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引起相关任课教师的重视, 进行适度原则的应用, 进行学生自身学习水平的掌握, 保证教学层次的结合, 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 保证其教学进度的控制, 从而为现阶段学生的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保证其学习上的成功性。这也需要进行应用型教学改革策略的应用, 提升高职专业教学的特色。

在农学教学体系优化过程中, 进行教学计划的分层次、分方向的制定是必要的, 这需要保证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性知识, 这要抓好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方向。比如针对就业层次的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扩展教学模块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进行个体差异的尊重, 保证不同层次的学习教学目标的体现, 进行各个教学内容模块的协调, 保证其教学策略的协调。

2.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通过对理论模块及其实践模块的协调, 更有利于提升农学专业的应用性, 这是符合当下实践教学的应用特点的。随着社会市场体系的不断进步, 市场对于农学专业素质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进行高职理论教学模块及其实践教学模块的协调, 保证学生的良好学习思维的营造, 保证其创新精神的培养, 保证其自身实践技能的培养, 进行学生的思维及其创造力等的培养。这也需要进行农学专业课程设计体系的健全, 进行本地农业产业结构的分析, 进行岗位培养计划的健全。

在理论教学模块中, 教师要认真做好备课工作, 这包括良好的教学计划, 合理的课程教学组合, 从而突破学生专业基础课程的局限性, 保证专业技术课程与基础理论课程的结合, 按照职业目标及其生产季节组织要求, 展开专业教学, 保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从而满足现阶段高职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教师素质与现代化教学模块

在高职教学模块中, 进行专业教学队伍的建设是必要的, 教师的一言一行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素质的提升, 保证学生的农业专业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 这除了要进行专业教师理论知识体系的优化, 也要进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 保证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学习需要, 以有效提升其学习效益。

因此专业教师应该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用自己的言行和技能去影响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另外, 老一辈的农学专业教师或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有很强的实践能力, 但是理论基础不是很好, 可以请这些老的教师或专业人员来为学生上实践技能课, 发挥老教师、老专家的特长。

通过对农学专业现代化教学体系的健全, 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这就需要进行信息技术的渗透, 突破农学传统教学模块的应用, 进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模块的开展, 保证农业网站的建立, 以为学生展开专业教学, 切实提升其应用效益, 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实践素质的提升, 以满足高职教学的需要。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农学教学中。可以把农学中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生理现象和实践操作等, 若用多媒体技术来演示教学, 就可以在屏幕上模拟其具体过程, 把生理现象更生动地展现出来, 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农业知识的学习重点, 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四、结语

通过对农学园林教学模块的应用性方案的优化, 更有利于保证高职特色教育模块的开展, 更有利于学生应用素质的培养及其提升。

摘要:为了满足现阶段农学园林专业教学工作的需要, 展开高职特色教育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 这需要进行实践教学模块、理论教学模块的协调, 从而保证农学园林教学效益的提升。在该文中, 笔者就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块展开分析, 实现高职特色教育模式的开展, 为进一步提高农学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与水平, 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与实践是必要的措施。

关键词:农学园林,教学模块,存在问题,研究应用,高职特色型教育

参考文献

[1]李蕾.高职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6 (01)

[2]凌云, 王兵.高职专业技能实训的开放式教学[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2008 (20)

独立学院模具专业模块化教学实践 篇7

1 独立学院工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脱胎于教学研究型高校, 其思维定式是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先基础后应用。采用的教材多是普通高等院校的教材, 强调学科结构的完整性, 重理论轻实践, 不利于学生掌握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 起不到培养职业技能的作用, 导致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却很难实现, 出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符, 与学生自身发展脱节[1,2]。

2 模块化教学在模具专业方面的应用

我院模具专业从2007年起在东莞忠信制模、祥鑫模具等合作企业实行4~6个月长学期制实习, 专业选修课与企业培训相结合, 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与实际工作经历结合在一起, 形成部分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2012年, 学院在模具专业试行模块化教学改革, 从就业岗位对模具专业能力要求入手, 改“知识输入导向”为“知识输出导向”, 构建人才培养方案, 改“学科逻辑体系”为“技术逻辑体系”, 打造模块化课程体系, 其学习目标是培养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

模块示意图见图1, 各模块要求如下。

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荣辱观,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较强的法律意识。

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外语、中文等文化水平, 使学生掌握所从事职业所必须的文化知识, 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数理基础:提高学生的数学、物理、化学等水平, 使学生掌握继续学习的基础。

计算机:使学生掌握应用计算机的基础能力, 以实践课为主。

制图模块:使学生掌握识图、制图、计算机辅助制图的基础能力。

力学基础: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及相关检测的基础知识。

材料学基础:使学生掌握基础的材料科学、工程材料、热处理、检测分析的基础知识。

机械设备:使学生掌握基础的机械机构、设备的基础知识。

模具设计与制造:使学生掌握模具设计、制造的基础技能。根据学生就业岗位、兴趣自主选修塑料模具、压铸模具、冲压模具及塑性加工过程中常用模具。

企业管理:使学生掌握企业生产的组织的基础知识。

模块的设计遵循“够用为度”原则, 上述模块内的课程内容极其丰富、具有自己的逻辑体系的传统学科。若每门课程都追求自身系统严密的完整体系, 则势必更多课时, 加剧专业学时有限的矛盾。因此, 课程构建应服从整个专业技术结构体系的需要, 在教学中对传统课程的内容方面进行精选与改造, 增删并用。

3 评价与考核

模块化课程体系和传统的学科课程之间, 具有很多不同之处, 在建设过程中, 根据模块化的特点构建模块教学考评体系。

实行“模块负责人”管理模式:模块负责人需负责模块构建、模块描述、模块内容更新、模块教学过程中的组织与协调、模块考核、与本专业或跨专业其他模块负责人以及企业的协调。

模块考核:模块中1学分=30小时的“学习负荷”, 即学生必须投入30小时学习, 并通过考核才可获得1学分。教师和学生同时对这30小时的学习量负责, 教师根据模块目标合理安排课内和课外教学, 学生则在学习中强化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4 结语

模块化课程体系是促进人才培养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 是应用型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具体推进模块化教学改革进程中, 一是要认识到“专业能力调研”是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必要条件;二是要认识到“专业能力要素”是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核心;三是要认识到“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的依据;四是要认识到“教与学的关系”是考量模块化教学体系是否具有创新性的重要尺度, 而核心是教师的能力水平。因此, 应加大对专任教师能力拓展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参考文献

[1]解念锁.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2 (1) .

中职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探析 篇8

一、对基础知识的教学适应性进行提高

在对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转变在以往的专业教学课程中对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脱节化教学的现象,要让基础知识能够真正意义上地实现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帮助。其主要途径有:

1、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将美术绘画的课程与专业课的课程相结合,进而形成新型的基础知识培养模式,从而改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脱节的现状,形成系统化的训练模式,增加户外写生训练来代替一味的临摹绘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对绘画色彩进行转变,结合运用的实际情况,注重装饰的效果,对色彩的比例调配进行整合调整,提高学生思考动手能力;

3、加强对视觉效果的表现,运用视觉感官来传递信息,使得学生的作品能够更好地得到市场的认可;

4、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增强其自主学习动手能力,在对其逻辑思维进行培养的同时也能发挥其想象力的作用,使得基层教学能够成为其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石与催化剂。

二、循序渐进地开展美术绘画理论教学

在进行美术绘画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抱着对基础知识重点讲解以及对专业知识有效拓展的理念进行。在进行专业教学过程时,应当突破以往的固有观念,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讲解,并且将这样的讲解过程进行系统化地改善,同时结合实际经验进行补充,从而真正意义上地提高学科专业性与实效性。专业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不同学科知识的结合,对课程进行优化配置,进而使得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够更为扎实。在进行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加强对艺术设计的讲解与教学,同时也要对公共艺术表现方式进行辅助讲解,从而实现对基础知识的重点讲解以及对有效专业知识的拓展,最终实现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够掌握全面广泛的知识,也能拥有较高地综合素质与工作适应能力。除此之外,也要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教师也应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多给予学生发挥自己见解与看法的机会,使得学生创新能够得到认可与支持,最终使得学生的工作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个别差异,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与就业待遇,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对于像艺术设计这样的依靠于技能发展的专业来说,其学习者的创造能力与个人素质往往决定了其所能取得成就的高低,因此在对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除去对专业知识的系统科学培养,将学生的研究能力、动手能力、表现能力等进行有计划的系统训练之外,也应当通过社会实践来实现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其个人素质,只有让学生能够及时地与社会、市场以及消费者接触,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的成长,促使其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发挥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通过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进行全面的规划明确,才能使得整个课程系统科学合理,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三、有针对性地对美术绘画能力进行培养

在进行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绘画教学过程中应当按照教学的需要对课程进行调整,突出重点发展方向,实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做到详略得当:

1、在进行美术绘画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育,并且强调实践操作参与,提高动手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需注重加强与新兴技术的结合,熟练地运用互联网技术,使得学生能够借助计算机的辅助,实现专业技能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2、在实际绘画制作施工过程中,需要强调对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模拟练习与实际练习相结合进行,将校内的教学任务与校外的实际工程进行结合,通过教师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指导来实现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当加大对户外实践练习环境的建设力度,从而为学生的户外实践练习提高良好的操作环境。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实习工作方式,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实习进入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过程的设计、管理、建设中去,也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对毕业成果的展示,将其成果进行分析验收来明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与动手能力发展程度,进而对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帮助。

3、进行管理模式的发展创新。在进行实际工程项目的过程中通过对项目绘画施工流程的管理,来实现对学生进行艺术设计组织施工管理的培养。其主要途径包括即为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项目的筹备过程中去,使得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项目的招标、投标以及建设成本的计算等这些实际工作中去,给予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工程经济运算方法与预算模式进行项目发展的前期准备的机会,进而增强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以及对市场竞争的适应性。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单纯地掌握技术而不能很好适应市场竞争的人是会被市场所淘汰的,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使得学生所学的管理知识的得以充分利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运营能力。

在进行系统化模块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开设的不同课程,例如,实训课程、模拟训练、实际训练等这些都是为了实现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进行转化而开展的,也只有让学生在运用中不断学习,才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不断提高,增强其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整个艺术设计的课程中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其管理模式上,一方面需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把握实现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预期标准,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借助不同的项目与过程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动手技能的提高。使得学生的作品既能是符合标准规范,也能够是学生依靠自己所能达到创作的,从而使得学生的就业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

四、总结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强调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并重的专业,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当努力使得学生能够达到适应性强、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等要求。从而使得学生的就业情况能够在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下导致的地区发展不平衡,人才需求多样化的严峻条件下实现更大的改善。同时,也需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符合国家制定的相关培养教育标准,结合自身学校创办特色与要求进行大胆地改革创新进而实现学生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取得教育成果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在进行艺术设计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其专业特色,应当结合其美术原理特点来开展。通过这二者的结合,加上理论的指导教学与实践的操作设计进入实现模块化的科学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在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基础上,通过有规划的实践练习其主要内容包括:专项练习、现场练习、实际操作练习以及模拟练习等,进而给学生营造出一个理论加实践共同开展的良好学习环境,实现学生的能力与技能的培养提高。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模块化教学研究 篇9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模块化;教学体系

一、模块化教学概念与意义

模块化教学是国际劳工组织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发出的技能培训模式。它以专项能力课程内容为单元模块,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单元模块展开,以发现式、探讨式学习手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模块教学过程中发挥组织、协调、示范和引导的作用。模块化教学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能力训练、工作经历等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个模块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循序渐进,边学边练地完成从基本理论知识到操作技能教学任务,弥补了过去讲练分离的不足,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和深度融合,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特点

(1)专业实践性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就业方向:旅行社、酒店、景区、旅游管理部门及其它。专业本身实践性强,它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操经验和很强的服务意识。(2)专业理论体系较完整。旅游管理专业因为建立时间较早,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论体系的建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完整的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内容,另一方面给实操性强的旅游管理专业带来了一定的瓶颈,很多院校局限于理论体系中而忽略了实操教学或者是偏向于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3)专业要求学生全方位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服务行业,不管是酒店管理还是旅行社经营都需要有很广泛的知识面,本专业要求学生全方位发展。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模块化教学实施建议

(1)课程体系模块化。模块教学是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较好地克服了传统教学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产生的弊端。很多专业有多年模块教学的试点,这种新模式的教学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果。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引进者以教学模式,在运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模块的划分、模块教学评估量化细分、教师教学与学生互动。课程设置要注重以就业为导向,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课程教学相互融合,注重突出实践课程的比例。理论教学要精练,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划分为市场营销模块、口才。(2)实训教育体系化。许多院校在实训这一环节上一直采用固定的“在校学习两年,出去实习一年”的机械做法,的确是减少了许多麻烦,但也使得许多学生完全的丢弃了前两年所学的理论知识。应该打破这一局限,让实训环节灵活化、实用化,将实训分为课程见习、阶段岗位实习、旅游旺季实训、毕业顶岗综合实习。根据不同课程和进度需要,分阶段逐一消化整合。课程见习:根据教学课程进行相应见习实训,包括基本服务技能,基本操作示范,企业运营,工作制度和相关的工作纪律,以完成上述单个课题为目的的实操练习或观摩环节。阶段岗位实习:各学期机动安排,由企业提供若干工作岗位,实训人员直接上岗操作和服务。旅游旺季实训:当旅游旺季来临,合作企业将优先聘请能够熟练操作业务的学生或老师。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五-六学期,就本专业知识综合实操运用。实训教育体系化的实现取决与实训基地的建设程度,学校在没有经济实力建设实训基地的情况下可以实行校企合作,从而能够真正的完成实训教育的体系化。(3)学生评估多样化。评估的多样化要求课程设置合理,评估包括对学生理论课程、实践能力、思想品德等多方面的评估,评估应该采取考试、考察、平时成绩评定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全面的考查学生的能力。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理论课程考试与课程实践评估成绩相结合,实践课程评估采取实践操作与工作态度评定相结合等方式。(4)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与高素质教学团队打造。通过工学结合教学方式,实现职业能力培养,必须深化校企合作。教师熟捻教学基本规律,了解学生学习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而拥有行业背景的企业技术专家掌握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标准和新规定以及操作流程,由这两类互补性的主体所组成的教学团队,共同承担课程开发、教材建设与教学任务,保证了实现工学结合一体化。组建与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将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直接整合到课程项目开发与教学过程中,打造高素质课程教学团队。(5)实训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定向招生、订单培养。以企业名义联合企业参与进行自主招生,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施教学计划,以便培养适应行业需要专业人才。

弹性教学、目标培养。与企业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强化培训积极参与企业和社会的各项接待服务工作。学费资助、协议就业。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案,由企业资助学费,校企双方共同承担教学工作,结合学生意愿安排学生就业。双向选择、三方协议。学校制定实习基地标准,遴选符合条件的实训企业,学校组织企业与学生在自愿“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签订包括实习课程项目教学内容的“三方协议”。校企协作、联合培养。针对实习岗位量少分散的现实问题,结合旅游管理专业需要,积极构建企业与实习小组长期合作的良性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

模块化教学园林专业论文 篇10

1. 专业技能课阶段式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原则

1.1 基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原则

职业学校改革课程改革要求学校“以就业为导向, 面向人才市场”, 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灵活设置专业课程,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满足市场需求。高职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以学生就业需要为考虑, 以适应职业需求为准则,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开始了解职业的需要, 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 也便于更好地促进职业技能教育的发展壮大。

1.2 基于专业建设的原则

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能够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第一线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它不一定要求学生具备多么完善的“学科化”体系, 或是说学习的课程的是否“系统性”、“严谨性”、“完整性”。因此, 在专业技能课的课程设置上要能够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 删去与专业无关且不影响专业基本素养培养的繁、难内容, 让学生在较少的时间内学到最实用、最有用的内容。

另一方面, 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就是突出技能训练, 推进阶段式模块化教学的目的在于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 以更好地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通过专业技能课阶段式模块化教学的实施, 在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标准上, 逐步与行业需要、行业考核标准相结合, 以从便更好地提高学生将来从事职业的适应能力, 从而大大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促进专业建设, 增强本专业的社会认可度。

1.3 基于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原则

阶段式模块化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就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根本, 以教会学生实用知识为主体,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前提, 以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为核心, 全力打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专业技能课阶段式模块化教学充分体现了“学有所有, 学为所用”的教学观点, 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都变得非常明确, 实践操作训练时间连续, 训练更加充分, 针对性更强, 这都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其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的同步提高, 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打下必要的基础。

2. 专业技能课阶段式模块化教学的实施

2.1 模块及教学阶段的划分

考虑到生源素质问题, 我校在计算应用专业试点实施的专业技能课阶段式模块化教学研究的过程中, 我们尝试着建立专业技能课的全新课程体系:结合岗位和技能训练的需求, 将各模块课程分阶段集中教学和训练, 发掘学生好动等优点, 抑制理论学习耐性差的缺点, 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我校的实践中, 我们针对学生未来可能的就业方向将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业技能划分为基础应用模块、平面设计模块、网络应用模块及软件设计模块, 每个模块包含若干门课程, 模块内的课程打破传统学期教学或学年教学模式, 实施分阶段集中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和训练, 表-1给出的是基础应用模块阶段的划分。

2.2 阶段式模块化教学的特点及优势

(1) 教学组织模块化专业技能课阶段式模块化教学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位一体式的教学, 化繁为简, 着重专业技能训练, 将各模块的专业技能课分阶段集中学习, 通过短时间的集中强化训练使学生快速掌握该种技能的应用技巧并能够熟练应用。同时, 这种模块的教学组织形式, 让各课程的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够有机结合, 各阶段的学习能够较好的结合实践, 形成了一个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模式。

(2) 促进教师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 增加教师的社会意识我校在这种分阶段模块化的教学实践中, 高强度的集中教学迫使教师需要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 同时, 增加了教师的社会意识, 促使教师主动去了解和掌握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以便在教学中能够根据模块的特点和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 由于教学课时的高度集中, 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去探讨教学方法的改进, 以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3)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水平在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不断提升的今天,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教学课堂的关键。我们让学生能够版主选择模块来学习, 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化被动为主动,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这种阶段式的教学, 每个课程的学习周期短, 学生掌握一项技能的速度快, 其学习效果可以得到及时的评价, 从而极大的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使得学习不再枯燥。阶段式的教学, 还有利于从实训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在这种阶段式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版主的配置理论与实训学时, 设置针对未来职业需要的实践作业,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体现到将来就业后的合作和竞争, 切实感觉今后的工作环境, 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能力。

(4) 改革评价机制在阶段式模块化的教学中, 现有的评价机制受到极大的挑战, 可以说完全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需要。我们知道有效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结果总结, 因而评价机制改革势在必行。在实施阶段式模块化的教学后, 强化了“过程控制”概念, 弱化了考试结果。我们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强调过程性评价, 不再“一张试卷定终身”, 而是将学生的整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都纳入评价体系,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提升建立学习档案并进行综合考核。这种评价机制能够更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作出判断,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真正达到了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

(5) 促进了校本教材的建设在阶段式模块化的教学过程中, 一部分课程所涉及的教材在市面上很难找到, 有时即使找到也不太符合这种阶段式教学的需要, 这迫使教师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去编写符合需要的校本课程, 从而促进校本课程建设。

3. 实施过程中的困惑与思考

在构建阶段式模块化教学体系的过程中, 我们最大的困惑就是:目前, 我们大多数教师都属于“学术型”, 但这种基于学生职业需要的教学模式更需要“技术型”师资, 需要教师更多地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要, 为培养实用型打好基础。做一个学术与技艺并重的双师型教师是值得我们为人师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这要求我们能够深入企业参加实践, 通过企业实践了解社会需求并提升自身的技艺。作为学校层面, 也应主动联系企业, 既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寻求实习基础, 也为专业教师走进企业、走上生产线提供机会, 为实现专业教育与技术教育的合二为一奠定基础。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才能国家的发展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才能真正发展壮大职业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胡洋, 苏琳.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 2008年3月

[2]赵金祥.课程模块化教学和考核方法的探讨[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 第7卷第1期, 2006年3月

[3]于轶.对中等职业教育电子电工专业模块化教学的探索[J].中国科技纵横, 2011年10期

[4]孙凌毅.高职模块化教学的教育学分析[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

上一篇:围岩影响下一篇:合作型教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