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型教学团队

2024-10-19

合作型教学团队(精选12篇)

合作型教学团队 篇1

摘要: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学活动应当为了满足当前学生的需求和高校教学的目标,着力建设合作型英语教学团队。建设合作型英语教学团队既能够提高高校英语的教学质量,同时还能推动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进程,因而当前已经成为高校英语重要研究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通过对高校英语教学团队的内在特点进行论述,在分析当前合作型高校英语教学团队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从选择团队领袖、规划团队目标和口号、强化团队师资队伍建设、树立团体文化和精神、完善团队运行机制等五个方面对当前合作型高校英语教学的团队建设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为相关院校在开展相应教学工作时提供有益参考的指导。

关键词:高校英语,合作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和交流更为密切,而与之相对应,国内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也呈现着明显上涨的趋势。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外语人才正面临着日趋复杂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而造就外语人才的摇篮——中国高等院校也就自然被推上了人才和教育问题的风口浪尖。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需求,高等院校在开展相应的英语教学活动时要积极引用先进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合作型高校英语教学团队就是当前一种卓有成效的高等院校英语教学方法,它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各自为战的英语教师力量集结起来,通过形成集体团队的形式,以完成之前单独的个人所无法完成的教学任务。合作型高校英语教学团队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高校英语教学活动关注的热点,要着力推动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需要教育人员对高校英语教学团队的内在特点有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认识,既要深刻理解在当前环境下强化合作型高校英语教学团队的建设的必要性,又要积极探讨团队建设的有效政策和措施,从选择团队领袖、规划团队目标和口号、强化团队师资队伍建设、树立团体文化和精神、完善团队运行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一、合作型高校英语教学团队的内在特点

合作型高校英语教学团队,其主体在于“团队”。就严格意义上而言,团队实际上是一个管理学的概念。管理学上对团队的解释不一而足,有学者认为,所谓团体,指的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体,经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紧密联系,为了特定的口号目标而按照一定的规则建立的一种组织。团队的概念引申至教育行业,则可以视为是一组教育工作者为了同一个教学的目标,将彼此之间的教育资源与经验进行分享与交流,进而所形成的联合组织。而在教育部所下达的《关于组织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所谓教学团队,即指“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而成效显著。”以高等院校英语教育为例,合作型教学团队指的是教育工作者坚持以高校英语课程教学为工作的主要内容,在科学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提高高校大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依托于团队建设、课程选择、教学资源等,进而开展一系列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的教学团队。

一般来说,要形成较为稳定的高校英语教学团队,需要满足以下三点。首先是要有一个统一的目标口号。就高校英语教学活动而言,其目标口号应当是着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综合应用能力,其中以听说能力最为关键。目标与口号是一个教学团队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和源泉,一个团队,只要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驱使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各司其职,发挥自身最大能量,进而从整体上展现团队的协力作用。因此,目标口号是团队行动的旗帜和标杆;其次是要有听指挥的行为。听指挥的行为即要求高校合作型英语教学团队需要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在确定了其带头人和领袖之后,团队成员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将带头人所分布与下达的任务认真完成,在完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与团队成员彼此进行沟通交流,进而确保整个教学工作在流程上都衔接顺利、环环紧扣、有条不紊;最后是要建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梯队。科学合理的教学梯队主要是针对不同的教学需求来决定的。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计划离不开高质量的课程建设,高质量的课程建设直接源于高质量的教学梯队。可以说在合作型高校英语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教学梯队的建设是重中之重。为了确保教学梯队能够顺利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教育者应当坚持互补性的原则,将团队成员的年龄、职称、学历等进行一一考量,最终提高教学梯队的队伍素质和教学质量。

二、合作型高校英语教学团队的建设必要性

在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合作型高校英语教学团队的建设尤其必要。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完善拓展高校英语课程的自身学科性质和促进高校英语教师的自身发展。具体来说,第一,建设合作性高校英语教学团队有利于完善拓展高校英语课程的学科性质。首先,高校英语课程既是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众多学生所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这就意味着英语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相当紧密,只有学好高校英语,才能够帮助学生拓展其素质教育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学好英语也能够满足目前社会上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促使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此外,由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教师的个人教学特点、方法与高校英语课程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适应性,推行团队合作建设,就能够通过互相帮助的形式,在综合各家所长的基础上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而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第二,建设合作性高校英语教学团队有利于促进高校英语教师的自身发展。当前在高校英语教学活动中,由于出现招生扩大化、师资力量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导致高校英语教师在从事教学任务时出现任务过于繁重而有心无力的情况,而这种情况进一步导致了英语教师对当前教学现状不满意甚至失望的后果。此外,当前高校英语教师队伍结构也存在着不合理性,特别是高职高专类院校尤其如此,主要表现在女性教师比例过大,青年教师较多,缺乏一些既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又掌握先进教学理念的学科带头人,这就使得高校英语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而通过建设合作性教学团队,能够将各个教师的特长和优势进行优化整合,在促成教师进行紧密合作交流的同时,提高整个教学团队的英语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合作型高校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和方法

1.选择团队领袖。选择团队领袖是加强合作型高校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一步。任何一个团队都要有其领袖和带头人。就教学团队而言,选择好团队领袖,就决定了这个教学团队今后在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发展方向和学科建设进程。在进行领袖选择时,需要明确两个条件,被选为领袖的人应当对教学团队有较为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既能够对高校英语教学的规划进行及时有效的制定,又能够较为顺利地带领全体成员实施这一规划。这就要求团队领袖在热爱教学工作、熟悉现代教育理念的同时,自身要具备扎实的学术造诣。只有选择一个全面发展的团队领袖,才能在团队出现事物决策时较为客观公正地处理,才能真正地增强团队的内部凝聚力,带领团队共同进步。

2.规划团队目标和口号。合理的目标口号是教学团队在进行教学活动时的动力源泉,它能够指导团体成员在行动时决定自己的行为和方向,而一个教学团队想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最关键在于制定一个易于实现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合作型高校英语教学团队在制定英语教学团队目标时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可接受性。可接受性即指团队所制定的目标和口号应该要符合全体团队成员的基本价值观,能够被所有团队成员所接受,当出现分歧时,由团队领袖与团队成员进行积极协商沟通;第二,实际性。实际性即指团队所制定的目标口号应当是可以实现的。这就要求团队在目标选择时要进行一定的评估和考量,考虑当前团队所有的资源的条件能否完成既定目标,这一目标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必要时教学团队应当根据已有的资料数据进行整合并分析,做出相对科学准确的判断;第三,层次性。层次性即指目标口号需要体现一定的阶段性特点,既不能只局限于短期的发展目标,又不能单纯地将眼光放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上,而是将长远规划与中短期目标合理地结合起来。

3.强化团队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团队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英语教学团队建设中的关键性环节,吸纳更多优秀人才进入教学团队,既能够提升教师的个人能力,同时又能提升整个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强化团队师资队伍建设,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构建学习型组织。构建学习型组织能够帮助教师在提高自己学历层次的同时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这就要求教学团队要做好青年教师的选派工作,尽量多为教师创造更多、更好的深造机会;其次,搭建专业成长平台。根据教师的自身教学特点、性格等因素,将其与教学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教师切身打造一个切实有效的良好的成长平台,进而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能够施展自身才华的机会。

4.树立团体文化和精神。打造团队文化和精神是教学团队进行教学活动的精神指导与重要动力。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口号而相互合作,共同承担其相应的责任所形成的一种文化价值认同。团队精神包括团队的内在凝聚力、合作精神与服务意识,它能够帮助教学团队的成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所得所想进行实时的分享与交流,进而推动整个教学团队整体水平和素质的提高。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团队精神并不是简单意义的成员要进行自我牺牲以保全团队利益,它更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最大程度地尊重个人的兴趣爱好及其教学风格。

5.完善团队运行机制。完善团队运行机制要求团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有效方法来提高团队的运行效率,因此团队在运行过程中首先应当明确团队的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确保团队成员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司其职,保证教学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最终提高学校的形象和声誉。

当前合作型高校英语教学团队建设尚属于起步阶段,其实践运用的实践较短,对于理论方面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相关的团队建设的经验有所缺乏,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也不强,针对这一发展现状,高校英语教师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选择团队领袖、规划团队目标和口号、强化团队师资队伍建设、树立团体文化和精神、完善团队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探索研究建设合作性高校英语教学团队的有效措施,进而推动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为高等院校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研究意义。

合作型教学团队 篇2

【摘要】篮球运动在高校体育各项活动中,因具有健身性、趣味性、娱乐性等综合特点,已有比较广泛的学生基础。而在篮球比赛、运动的过程中,合作能力是关键所在。所以本文先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团队合作现状、意义,同时提出了篮球教学中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方法,其目的在于提升大学团队的合作意识,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篮球运动;团队合作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6-161-01

在篮球教学以及比赛中,时时都体现了团队的合作精神。而且当前社会的工作与生活,都离不开合作意识。因此在大学阶段,应该致力于对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为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团队合作概念及现状分析

团队合作指的是为一项共同目的、内容,一起完成某个任务和工作。简单来说就是为实现团队合作指的是为了一项共同目的而由相互合作单体一起组成一个队伍,这个队伍中的每个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并为了这相目标一起奋斗的过程。

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指的是团队配合意识,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实现团队的目标、自我认同、合作运作。大学生团队则指的是有着不同性格及特点的学生,大家在一起为了一项共同目的,通过沟通协作进行团队的决策,最后朝着一项最终目的而一起努力。所以,团队意识是具有主动性的,是需成员将融入到团队中,为团队做出整体思考,同时还要要求每一个有团队的作用意识、能力,让团队可以发挥最大能力。对于新时期的大学生而言,身上有自己的独立特点,但就是这样的特点让当前的学生无法与他人合作,他们普遍都缺少集体主义责任感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二、篮球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合作能力的根据及意义

(一)根据

在篮球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合作能力的根据就是人的心理适应论。人的心理适应过程表现在两种情况:一种是自然对客观环境进行适应,例如在良好环境当中可养成一个人比较好的习惯;二是是顺意而为,即人们可通过本身的意识、努力,去适应当前的客观环境。因为篮球教学中要根据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此来培养学生团队进行合作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各样的方法来打造出一个团队合作环境,让学生可在一定情况下,潜意识接受团队合作理念。

(二)意义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我们国家加大了与国外的合作,企业间的跨国合作以及专业细分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这样的发展情况下,要求团队中所有成员的工作和任务都是细分的,且团队合作已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团队合作精神就是当前个人在信息社会生存及发展的必段品。所以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精神都成为了大学教育的一项非常行政机关的内容。

三、篮球教学中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一)转变观念

对于大学生而言,不管是未来还是现在,其团队合作能力都会影响着他们的工作、生活。篮球运动是多数大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因为在此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最佳。

第一,要构建起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地方。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学生都属教学主体,因此要求体育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间要构建起平等关系,让学生可快速接受讲课的方式,同时积极参加到体育锻炼当中。

第二,运动技术和团队要一起合作、发展。体育学习指的是身体、情感活动及思想活动中掌握相关运动知识、技能。对高校篮球教学来说,体育教师要将团队精神培养、运动技术相互结合,融入到体育教学中。

第三,在篮球运动中,是合作、竞争双意识的相结合,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因教学而教学,而是应该以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为主,提升篮球教学的高度。

(二)重视气氛的打造

在篮球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于团队合作能力、精神的培养,更是要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通过对教学课程的安排,设置一些环境重视对团队合作能力培养、教学。这样就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方法、技巧,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根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队的合作能力。

(三)学习方式的优化

为了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那么在学习方式上教学一定要注意。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来进行。例如,以进攻基础为主,配合教学的传切来配合学习。这项内容是合作性非常强的任务。主要操作如下:

第一步,明确传切的任务,将小组分成两部分,邓进攻与防守方,同时明确组内各自的位置进行分工,如防守队员、记录员等等,之后开始练习并做好记录;

第二步,练习、讨论结合后由双方队员发表观点,同时做记录;

第三步,双方交换角色;

第四步,进步与防守双方进行总结。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构建起正确传切配合的观念,同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来改进练习方法,并在不断练习、学习中,提升自己的合作意识。

四、结束语

合作型教学团队 篇3

【摘要】篮球运动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与足球不同,篮球只需要相对较小的场地就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篮球运动对学生团队合作要求较高,因此,在中职的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有助于促进班级合作能力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篮球教学 团队合作能力 策略

篮球是一项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的体育运动,并且深受学生喜爱,对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据调查,在我国的中职学生中,有70%以上的男生喜爱篮球运动,目前的中职院校在篮球教学中存在明显不足。本文将对篮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进行分析探讨。

一.影响团队合作能力的因素

一般来说,团队的规模越大,则合作能力会越低,这是由于团队规模在增加的过程中,团队成员的互动性会减小,而合作能力也会随之降低。相应的,团队规模越小,则团队成员的互动机会就会越多,团队也就更具有向心力、合作能力。

(1)从团队成员的组成看,团队成员间具有一定的吸引性及相似性,其中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动态集体的总体特征上,而相互吸引力会让成员间通过赞美、认同、钦佩等,增进成员间的感情,促使其在共同意愿下,完成某一任务,并产生团队创新行为。

(2)从团队任务上看,团队成员的目标具有一致性,且在目标的完成过程中,需要每一个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让团队成员的行为、心理上与其他成员达成共识,通力合作,在任务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来提升团队的合作能力。同时,团队中的任务,会对团队成员产生一定的吸引力,若是任务活动的形式、内容适合成员,就会增加团队任务与团队成员间的吸引力,若是團队任务的活动不受欢迎,则会让团队成员产生厌倦、抵触情绪。另外,若是任务具有难度与挑战性,需要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经受住压力的考验,并齐心协力,保持一致,才有利于提升整个团队的协调力、合作能力,得到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篮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一)培养学生集体意识

培养学生集体意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其途径较多,方式较丰富,教师在讲解篮球技巧时,可以渗透集体观念,使得学生感受到自己对集体的重要性。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运用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并让学生主动体会到合作的快乐,注重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判断能力,营造轻松愉悦的篮球学习氛围,形成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学生篮球技艺。

教师在篮球教学中应起到良好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篮球学习、锻炼的主体性地位,夯实其篮球基本技能。教师应起到带头作用,主动关心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并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以朋友的身份参与进去,适当引导学生训练,将篮球意识融入到战术中,以篮球技艺的增长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改进教学方法

要想促进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形成,就必须对教学方法予以改善,改进教学方法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比如老师在教学生如何三步上篮时,当老师开始助跑运球的同时,告诉学生此时应注意前方对手的站位、离篮筐的距离等因素;当老师开始上篮的同时,将三步的细节分别慢动作演示给学生们看,并在做动作的同时进行讲解;直到篮球离手之前,老师都不应停止讲解和动作。细节讲解完毕后,老师可以以正常的速度、连贯的动作多演示几次,当然,每一次的演示都需要同时有讲解的内容。通过讲解后,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配合,以此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三)采用游戏教学模式

篮球运动仅仅依靠一个人并不能完成,需要多个人配合完成,因此,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非常关键。在一个篮球团队中战术配合必不可少,在比赛过程中,进攻与防守都是由团队中的5人积极配合来完成,队员在比赛场上的配合要十分默契。

例如,队友在结束投篮以后,队长要及时组织队员来抢篮板球,然后开始接下来的进攻,赛场上的个人不能长时间持球,需要在移动的过程中向队员传球,抓住时机投球,同时防范好对手进攻。体育老师在进行篮球训练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对学生攻守平衡方面的训练,以便了解团队战术配合的默契程度。同时为培养队员间的信任感,使整个团队可以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及相互谅解,体育老师在训练中,可以开展一些需要集体配合的篮球游戏,在训练的过程中慢慢向学生学生灌输一些集体的观念,使学生了解到团队在比赛中的重要性,进而培养高校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举办比赛项目

竞技能够激发斗志,一旦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出来,自然就会热爱篮球,在往后的学习中也会更加认真、刻苦。中职的体育教师组可以商量着举办一些篮球比赛,类似于职业比赛那样,有固定的赛季和赛程。对于获取优异成绩和名次的球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奖励的内容可以由体育组和校方领导商议决定,可以是实际利益,也可以是荣誉。除了综合性的正式比赛之外,还可以组织一些更强调专业性的比赛项目,例如运球折返跑、投三分球、罚球、带球突破等等,设置合理的规则,对取得优异名次的学生或团体予以适当的奖励。通过比赛项目的举办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篮球教学是培养学生优异身体素质及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并正确引导学生练习简单的篮球技能,在训练过程中强化学生团结协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集体观念等,协调篮球技能与意识之间的关系,结合每个学生掌握篮球的程度,灵活变换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祥辉.篮球教学中如何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J].当代体育科技,2012,08:38-39.

合作型教学团队 篇4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供必要前提

教学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 通过师生与生生交流沟通, 构建和谐的课堂人际氛围, 形成系统影响,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增加学习效能, 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近三年, 笔者所在校在健美操专业课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老师教, 学生学) 的束缚, 把团队合作的方式引入课堂, 实践这种快乐教学方法, 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如:教学中肢体动作伴随着音乐而舞动, 学生神情自然, 全身放松, 兴致高昂, 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热情。教师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使健美操教学不再枯燥乏味, 营造了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寓教于乐, 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关键

在互学互练中, 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关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理念, “爱玩”是每个人的天性, 体育活动如能很好地将“教”与“玩”有效地结合起来, 学生会很乐于参与体育活动。因此, 教师在体育课健美操项目的教学中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娱乐教学, 可以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会学习, 同时体验团队合作带来的快乐, 从而让学生真正健康地成长。

1.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团队合作的积极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重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习惯于在教学中按照“刺激———反馈”的模式, 向学生发出信号, 学生则根据信号被动地作出反应, 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 (动机、兴趣、情感、意志) 的作用。教学过程中, 教师急于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 忽视了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感受能力的培养。至于学生学得怎么样, 教师因班级人数众多而得不到课堂的第一手反馈资料, 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有些“学困生”就产生了消极情绪, 甚至讨厌体育课, 导致实际的教学效果和预期的目标有差距。

健美操课以其充满优美而强烈节奏感的音乐、变化多样的动作、优美的舞姿而深深地吸引着学生, 并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如在进行跑跳教学中, 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采用一些专门的跑步练习方法, 如小步跑、后蹬跑、30米跑等一些方法, 反复练习时学生觉得枯燥无味, 而教师可借鉴上面的内容, 增加一些内容, 采用健美操的教学方法就可改变这种局面, 可把短跑练习设计成“后踢腿跑、弓步跳、吸腿跳等”, 再加上上肢的动作, 让学生排成四路纵队, 每排四个同学为一组依次报数, 同时各路纵队也是一个团体, 当教师以各种方式发出4、3、2、1数字口令时, 第一组的四个同学就跟着音乐节奏从队伍中跑出来按要求完成练习, 到第二个八拍的节奏时第二组同学跟着音乐节奏从队伍中跑出来按要求完成练习, 以此类推, 实际教学中所有的学生兴趣高涨, 热切期待老师能关注自己的动作, 都很乐于参与这样的练习, 于是师生在不知不觉中便完成了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任务。同时练习结束后, 学生往往是回味无穷, 学习兴趣大增, 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让学生体验团队成功的快乐, 增强自信心

在教学中发现,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性, 有的学生能显示出较强的能力, 课堂上总是跃跃欲试, 信心十足, 而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因为天生运动协调性较差, 在课上就显得不那么自信, 平时很少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于是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 心理上存在着一种“我不行”或者“我害羞”的思想, 课上很多时候只是呆在一旁作观众, 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便成了体育“困难户”, 成了健美操课上的弱势群体。

体育新课程理念指出:要让每一个同学都得到发展, 要关注那些经常在角落里的同学。那么, 如何去培养这些“困难户”学生的自信, 让他们也感受成功的喜悦, 真正积极参与到这门课中来呢?笔者认为, 健美操是一种较好的方法。通过小组团体性的活动形式, 从而让这些体育“学困生”也体验到团队成功合作的快乐。可以通过练习协调性游戏的方式“唱歌跳舞”, 把学生分成若干组, 在规定的时间内, 给相同的音乐, 分别欣赏各组学生表演。在游戏中各组学生都互相鼓励、互相帮助, 能力强的与能力差的同学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于是, 每个学生的脸上都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3. 激发学生的个人与团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在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体育环境中, 创造性地完成体育任务。学生在进行健美操练习时, 要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合作, 用教师所给的资源完成一定要求的任务, 而完成此过程的同时也是一种创新的过程。比如四个八拍的脚步动作, 要求四个同学一个小组, 每人分别承担一个八拍动作的手臂和方向的变化, 并且将这些动作组合成一个完整组合, 这个组合定型后, 再由六名同学一个小组, 设计四个队形变化进行组合表演。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时都需要哪些步骤, 体会与别人沟通的重要性, 以及团队合作、创新、永不放弃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中, 学生通过团队的合作顺利完成了任务, 却意外地得出了很多种组合的答案, 这种方式让学生们都认识到每个人的创新能力是无限的。

三、教学分组, 模拟测试进行互评互学, 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精神的力量

健美操课堂分组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确立, 以便进行分层教学。所谓“组内异质”是指学习小组在结构上体现班级差距, 以保证组内个成员之间的差异互补性, 使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更能发挥;“组间同质”是指班级内的小组之间总体水平基本一致, 使整个班级教学效果更具有真实性。在分组练习时, 同处于这个团队中的伙伴常常会乱设“对手”, 尤其是大家平常因上课时不知不觉中就分辨出了哪些同学健美操跳得很棒, 哪些很差, 落在后面的人的心里就会感到失落。所以, 在分组的时候, 老师要充分掌握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情况, 每一小组中都有好、中、差这三类同学采用“优带差”模式, 并且要在教学中反复强调每个学生都要先把心态摆正, 用客观的眼光去看看“假想敌”到底有没有长处, 哪怕是一点点比自己好的地方都是值得学习的。欣赏就是主动去寻找团队成员的积极品质, 尤其是你的“对手”, 欣赏同一个团队的每一个成员, 就是在为团队增加助力;克服自身的缺点, 就是在消灭你这个小团队的弱点, 这是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的第一步。三人行, 必有我师, 每一个人的身上都会有闪光点, 都值得我们去挖掘并学习。适度的谦虚并不会让你失去自信, 只会让你正视自己的短处, 看到他人的长处, 从而赢得众人的喜爱。每个人都可能会觉得自己在某个方面比其他人强, 但你更应该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他人的强项上。因此, 在分组练习时你必须保持足够的谦虚, 这种压力会促使你在团队中不断进步, 并能正确地看待自己。

学生在分组练习后, 学习热情趋于高涨, 教师因势利导, 组织大家交流进行健美操比赛或汇报表演等形式, 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 学会欣赏、懂得欣赏。在大组交流时, 先由一组表演、汇报, 该组对动作的学习过程以及遇到难题如何克服, 提出存在的疑难问题, 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解决。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各组精华之处, 再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汇报表演时, 一个小组在表演, 其他小组作为评委, 对各小组动作进行评分, 最后评选出优胜小组, 并给予适当的奖励。总之, 团队的效率在于每个成员配合的默契, 而这种默契来自于团队成员的互相欣赏和熟悉———欣赏长处、熟悉短处, 从而扬长避短。

分组合作学中练、优带差, 是学生掌握健美操知识、巩固健美操动作技术的最佳形式, 是培养学生交往、合作、团结精神的有效手段, 在分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 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 通过相互评议来达到主动合作, 关心团体, 培养团队精神, 让学生真正体验团队合作精神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潘绍伟, 于可红.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6) .

[2]周西宽.体育基本理论.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7 (6) .

合作型教学团队 篇5

摘 要:市场营销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和灵活性都很强的课程。但是目前,很多职业教育在营销课程的教学中,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来锻炼自己实际操作能力,所培养的毕业生也只会纸上谈兵,难以适应企业的用人要求。“团队”式竞争机制已是当下很多企业工作模式的一种潮流,本文通过分析中职营销课程存在的问题,引进“团队合作”式的教学模式,探讨如何通过“团队合作”教学法设定有效目标、转变教师角色、学生参与实践、改变评价标准,提高市场营销课程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促进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团队合作实践能力创新性市场竞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营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好的市场营销策略,有好的营销团队。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我们应针对社会的需求,培养有高能力的实用性人才。但是目前中职学校的市场营销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培养出的人才也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面对这一现状,作为职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我们有责任根据出现的问题采取必要的策略去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改革市场营销教学,使之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让中职学校的市场营销专业良性发展,让更多的学生学有所长,毕业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一、中职学校市场营销教学现状分析

1、学校缺乏实习实训体制

这是中职学校这普遍存在的问题,对营销类专业重视不够,经费的投入很少,相当一部分的中职学校都没有建立营销模拟实训室,以提供学生营销实训、实习需要,更不用说到校外去建立相应的实训实习基地。一些学校建立了相应的营销模拟实训室,但是,有些营销实践问题是不能通过校内实训就能解决的,并且毕竟是模拟的实训室,这与现实生活中的营销环境有着相当大的差别,学生就不能更好的学以致用,了解当今社会对营销人才的真实要求。

2、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指导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业务水平、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结合很多中职的实际情况来看,该专业教师主要有两大类:一部分是年轻教师,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承担教学业务,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教师,他们的理论专业知识较全面,但实践经验普遍不足。另一部分是年龄稍大的教师,大多是从教其他学科转教营销专业,教学专业知识缺乏。因此,从整体来看,相当比例的教师缺乏足够的市场营销实践经验,忽视学生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

3、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

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往往是销售类的,而一份好的销售方案是产品销售成功的关键,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销手段的创新性,很多成功的销售案例的经验被模仿之后并没有获得成功,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对别人成功经验的改进、创新。市场在不断变化着,所以优秀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团队合作”学习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1、“团队合作”的理论依据

“团队”是当今社会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已经应用到许多领域,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而现下,在很多大中型企业,尤其是销售企业,团队合作是一种竞争机制,更是一种潮流。

“团队合作”学习法就是指几个学生为达到共同的目的组成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教学活动。

彼德・圣吉在其《第五项修炼》中明确提出了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的概念。他这样描述未来组织中的学习:“尤其迫切需要团体学习:无论是管理团体、产品开发团体,或跨机能的工作小组„„而团体在组织中渐渐成为最为关键的学习单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现在几乎所有重要的决定都是直接或间接透过团体作成,而进一步付诸行动的。他认为: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是学习者在团队中通过与他人合作来培养协同意识与能力,从而促进本身绩效,达成团队目标,并最终使组织与个体取得双赢的过程。

市场营销中的团队合作是充分利用各种市场资源,按照市场营销实际操作,让学生自组团队、自寻商机、自设项目,分析营销环境、对真实对象进行市场营销方案设计、实施、评估,亲历市场营销的完整过程。包含从调研、创意、制定方案到方案的实施与评估,均以团队形式贯穿整个市场营销活动全过程。培养学生敏锐的市场眼光及团队组织能力、团队精神。最后成果以PPT形式由学生代表展示,以此进一步掌握演练技能,提高能力。

2、“团队合作”的优势

(1)强调相互沟通和交流

团队合作学习强调团队中成员的相互沟通及交流,在协作互动中促进目标的实现及能力的提高,因此对培养成员情感领域的品质十分有效,对培养如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自我完善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技能尤为明显,这些能力恰恰是市场营销人才所必需的。合格的市场营销人才应具有鲜明的“社会人”特色,不仅要有较高的IQ(智商),更应具备突出的EQ(情商),而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学习方法在培养学生的EQ(情商)方面则收效甚微。

(2)强调个体在团队中的学习

团队学习强调团队成员个体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式地接受,而是要在团队中发挥自己不同于人的特长,主动寻找有关学习中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学习方法真正体现了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但能激励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其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也会得到很大提高。

(3)营造全新学习环境

学习法提供了全新的学习环境,即团队。团队中的成员必须在既定目标的引导下,彼此在互动协调的机制中共同学习,进而激发群体智慧,提升问题解泱的能力,促进彼此的成长。团队成员既分工又合作,团队成绩是每个个体协同作用的成果,使团队成员不但能体会到共同协作带来的成功感,而且还能在完成共同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共享彼此的信息、知识和学习成果,真正实现“学习+分享+扩散+运用”的良性循环。

三、“团队合作”学习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实战演练

1、成立模拟公司团队

将班内的学生分小组成立模拟公司团队,在公司成立的过程中首先由教师指导学生了解成立公

司的流程,了解各个步骤。学生们根据教师的指导确定成立团队的名称、团队的主题、团队的口号,所经营的产品以及公司内部组织结构,每个成员的具体职位。

如我所任教的班级共31人,分组时首先让学生自由组合,不同的学生性格不同,有些学生属于外向型性格,自己会主动要求一些角色,而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会主动要求角色,为了避免上述情况,教师也可以不断地变换每个人的角色位置,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后由教师考虑学生的性格差异,特长,根据互补搭配,按每组5到7人的原则,分成5组,同时根据每个学生的各自特点,由每组成员自主讨论,对组内成员进行任职,分别任有总经理、秘书、营销总监、财务总监、销售人员和后勤人员。根据各自的任职,将各项内容分解到各活动小组的每个成员,做到分工协作取长补短,然后根据经营产品的特点和各队的经营目标性,分别成立了“AM”队(ambition的缩写),“凹凸曼”队,“黑曼巴”队,“GOB(王之财宝)”队,“Dream”队,口号分别为:梦想、抱负,野心;会呼吸的嘴巴,温暖你的神经;we are the king of the world;打开智慧的大门;梦想成就未来;每个团队的名称和口号都有各自特殊的意义,承载了每个学生各自的梦想。

2、制定调研计划,分析营销环境,选择经营产品

此步骤的主要目标是分析市场环境,锁定目标市场,选择最适合团队发展的经营产品。

各小组成员针对成立公司的背景,通过深度的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头脑风暴”后,根据需要所获得的市场信息,以书面形式制定严密的调查问卷,利用课余和周末时间,对本校师生和本县小部分人群进行实地调查问卷,之后根据收集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筛选出所需要获得的信息,形成初步的营销环境分析材料。通过获得的市场信息,预测市场发展状况,发现潜在市场机会,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产品。

为提高教学的效率性和学生的真实参与度,本教学方案采取学生真正进入市场的形式,每个小组根据团队的目标性,要求组内成员投入一定量资金,作为团队的启用资金,在成果评价中,以团队的利润额多少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考核指标。

如我班5个团队根据各组的经营目标、产品的季节性和调研所获得的信息,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AM”队(ambition的缩写),“凹凸曼”队,“黑曼巴”队,“GOB(王之财宝)”队,“Dream”队,选择的目标市场分别为18-40岁的中低档收入女性,本县县城的青少年,18-25岁的青少年,青年男女,中年妇女,选择经营的产品分别为:春秋季节的糖果丝袜,品种各异的袜子,适合青少年的春季服装,情侣T恤衫,花式丝巾。产品种类繁多,学生兴趣浓厚。

这是团队合作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奠定性环节。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能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市场调研的工作流程,掌握市场调研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市场调查问卷的编制、统计,数据、信息的获取、竞争对手的分析,培养学生较好的开展市场调研、分析、预测和解决企业相关市场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信息时代大中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对于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的需要。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市场、发现市场潜在机会的能力。

3、制定营销策略

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针对每个小组成立的公司制订营销策划,此步骤是决定营销活动成败关键的环节。召开头脑风暴会议,进行创意训练,整理创意成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意能力、运筹能力及对各种营销策略的使用能力,要求学生制定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费用策略、品牌策略。

产品策略:是第二步骤的延伸,教师指导学生对产品种类的选择,对产品款式、颜色、包装、价

格等的决策。渠道策略:基于竞争对手和市场因素,选择最适合企业发展的进货渠道,由于学生的人际网和接触面的局限性,除了“AM”队通过人脉在义乌小商品进货外,其他五队考虑到成本的最小化和产品的多样化,均通过网上进货。促销策略:在充分考虑产品特色、企业实力、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确定促销策。例如由学生通过拉横幅做广告、买零钱包送红绳、买五条丝巾送一条丝巾等方式火热进行。价格策略:学生根据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知识,对产品分别灵活运用尾数定价、通常定价法等,取得良好的市场反响。例如“GOB”队就对情侣衫采取了每套39元的尾数定价。费用策略: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制定费用预算表,包括成本、队员的薪资、每月的销售目标等,并且每日统计销售表,同事要求学生每周递交费用预算表和销售预算表。

此环节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体现了分工的合理性。对市场敏感度高、洞察能力强的同学着重进行产品策略;有良好的计算机能力和熟知网络信息的学生主要负责产品的进货渠道;对理论知识扎实、价格敏感的同学实行价格策略;对数字敏感、做事认真、仔细的同学主要负责财务运算。由于竞争的激烈性和时间的紧迫感,这样的团队学习最能激发每个人的潜能,最能发挥组织的活力。

4、进行市场实战,编制市场营销策划方案

根据第三步骤的营销策略,此环节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将自己本团队的经营产品向选择的目标市场推销,进行营销实战,可加深学生对人员推销程序的理解。在一期的销售完成之后,完善创意,形成草案,根据材料与要求,整合诸多资源,编制市场营销策划销策划书的内容、格式与要求,在教师指导下,依据营销实战,形成营销策划方案。

如我班的五个团队,因我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到各班教室、寝室推销,男生、女生分工协作,男生到男生宿舍,女生到女生宿舍。学生由最初的不敢踏入到两三天后的进出自如,不仅推销了产品,也结识了很多新的朋友,扩大了交际圈,在团队内,也增进了团队之间的友谊。学生也把日常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当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人际关系、创新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教育,在市场实战中得到显著提高。

5、团队实战成果展示、评价与奖惩

团队实战成果的评价是学生们最关心的,这个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参与项目活动的积极性。对于项目成果展示与评价要提高透明度与参与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竞争的精神。市场营销实践成果就是学生们的营销策划报告,其中包括营销策划方案和销售利润总表。

对本次营销策划活动进行全面评估。成果展示由学生以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的形式完成,书面报告考评报告的完整性、逻辑性、文字表达以及排版美观等。口头报告由学生进行ppt演示,口头报告从表现方法、口头表达、礼仪以及团队合作几方面考评。重点评估 :策划对象的选择是否新颖、独特、有市场竞争力 ;策划方案是否结构完整、格式规范、有可操作性,有创意,层次清晰,表达准确流畅;提案 ppt是否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美观大方。

如我班在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营销团队销售活动中,要求学生每周上交销售利润表,每月上交本月的营销活动内容,并在月末进行PPT演示,同时展示本月的销售利润表。每月评选月销售冠军,月优秀表现冠军,月销售增加最快冠军,月销售冠军每组加分5分,月优秀表现冠军,每组加分4分,月销售增加最快冠军,每组加分3分。再由总经理根据同学的表现给予适当加分,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当然,对于每组的销售后进组,给予扣分处罚,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竞争

意识,也更加体现出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人落后,全组受罚”。其中“AM”队连续保持了三个月的销售冠军,而Dream队由于总经理的意识强度不够,在第二步骤的产品选择上没有深度发现潜在市场机会,导致选择的产品市场过于饱和,没有优势,所以销售业绩一直处于下风。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活动第二期扭转乾坤,成为营销活动第二期的月销售增加最快冠军。

基于当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综合性,我们必须加强“团队”教学方式在中职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应用,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只有这样,中职教育才能更有生命力;只有这样,技工教育才能更有活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学生培养成为创造性的市场营销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黄炎培先生所明确的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参考文献 :

[1] 张润琴市场营销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2] 孙喜亭关于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合作型教学团队 篇6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校企合作    专兼结合    师资培养    教学团队建设

上海市医药学校是隶属于上海医药集团的国家级重点中等专科学校,是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创办36年来,为上海医药行业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随着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和医药行业对专业人才技能要求的不断提升,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教学团队建设的问题。大力推进学校专业建设,实现各专业的培养人才的目标,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既有现代教育理论水平,又有现代教育实践能力;既有较高理论文化素质,又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的教学团队。校企合作共同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是全面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和教学团队实施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的内涵

国家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加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2014年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制度,建设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一文中明确指出,职教体系现阶段的重点建设任务之一即“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到2020年,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鼓励职业院校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

那么何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如何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这些都是职业学校十分关注的问题。上海市医药学校作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多年来始终坚持“实践导向”型课程模式改革,在校企合作共同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实践探索,对各专业的教学团队形成了规范、明确的要求:(1)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应该是由来自学校的教师和来自企业的技术骨干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2)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必须承担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工作任务,具体工作任务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课程标准制定、教材编写、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教学、学生评价等。(3)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应有具体明确的分工协作,企业兼职教师应占教学团队比例30%以上。

二、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的建设背景

2003年9月开始,根据行业对专业人才要求的提升,特别是对职业岗位的岗位操作技能要求的提高,上海市医药学校开展了“实践导向”型课程模式改革,系统构建了医药类中职“实践导向”型课程模式,开展了“做学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一系列的专业教学改革提升了对专业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医药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同时具有较强的医药类岗位操作技能,要求教师达到“双师型”标准,既是教师又是技师。由于多种原因,学校“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2009年,上海市医药学校“双师型”教师仅占专职教师总数的63%,数量上没有达到教育部规定的70%的比例。学校教师60%以上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对行业的了解较为缺乏,师资素质存在有待提高的方面。

为加快学校的专业建设,强化学校师资力量,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学校明确提出了校企合作构建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工作要求,确立了校企合作共建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工作目标,并在上海医药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从制度、组织、经费等多方面予以保障。

三、校企合作构建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具体措施

1.确立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

学校从专业建设的角度出发,对各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建设目标,要求各专业重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吸引更多企业教师加入到学校的职业教学团队中,明确要求企业教师兼职人数不低于专业教学团队的30%,强化培训和保障措施,不断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

2.完善教学团队建设制度。

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强化学校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必须是制度先行。为强化学校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学校制定了企业兼职教师聘用和管理办法,学校名师聘用和管理办法等,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职业实践能力,成为“双师型”教师,完善和修订了《上海市医药学校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上海市医药学校教师培训管理办法》及《上海市医药学校教师“技师”奖励办法》。学校从制度层面鼓励和保障企业兼职教师的聘用和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

3.结合专业建设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为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保障专业教学质量,学校从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的需要出发,聘请了大量企业兼职教师,承担学校专业教学和专业建设的工作任务。以学校药品食品检验专业为例,2013年聘请企业兼职教师9名,2014年聘请企业兼职教师15名,兼职教师全面参与专业教学、专业建设和课程质量评价全过程,同时企业兼职教师全面参与《药品食品检验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仪器分析技术》等实训教材的编写、实训中心建设、HPLC等发展教学软件建设等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学校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

4.强化培训,提高教学团队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个性化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是教学团队建设的关键。面对学校教师,重点加强“双师型”教育培养,加强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教育技能的培训,实施终身教育制度,让专业教师不断充实知识,才能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形势发展的需求。我校在“双师型”教师培训方面,根据教师能力的培训需求,采取校本培训、校企合作培训、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及出国进修等多种模式的培训,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学校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面对企业兼职教师,重点加强职业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5.以评促改不断提高教学团队能力。

学校重视对企业兼职教师的评价和绩效考核,教师的绩效考核结果和收入挂钩,学校组织系部和教研组对企业兼职教师绩效评价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对外聘教师发放考核绩效,考评和收入挂钩,重视教学过程中对企业兼职教师的评价,形成了“考核评价-反馈-提升”的循环,有力地调动了外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校企合作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成效

1.构建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以药品食品检验专业为例,通过校企合作构建了40人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其中学校骨干教师28人,企业兼职教师12人。在教学团队中,具有药物分析工(高级及技师)职业资格的教师26人,上海市职业鉴定药物分析工首席考评员1名,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8名。这样能全面保障学校专业教学、面向行业的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和药物分析工技能鉴定的需要。

2.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全面提高。

在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指导下,药品检验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职业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并得到企业的普遍认同,一是毕业生动手能力强,能够较快地适应企业岗位要求,岗位对接程度高;二是毕业生的学习能力强,能夠较快接受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要求,并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14年毕业生药物分析工(四级)考证通过率95%以上,专业对口率达96%以上。在2013年上海市星光计划技能大赛中,获得“药物分析工”项目竞赛团体一等奖和个人全能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3.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全面育人。

合作型教学团队 篇7

教学团队建设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宗旨在于通过建立教学团队,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最终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007年, 河南省教育厅计划在2010年前建设100个省级教学团队, 现已建设有66个省级教学团队, 并有6个教学团队成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这些教学团队建设很好地带动了河南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团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盛行的一个用语, 其目标一致、技能互补、协同合作的工作特点已经得到企业管理者的肯定。但是, 团队工作模式如何适应高校教师独特的组织特征与人际关系, 并与河南省师资队伍建设总体目标相结合, 从而促进河南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 仍然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建设教学团队是河南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突破点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教师教育研究领域受终身学习观念和知识的社会建构性等理论影响, 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取向逐渐从工具理性转向交往理性, 从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转向实践反思模式。教师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互动性、主体间性及团队学习性, 教师合作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方向。但是, 以往河南高校教师之间的合作通常发生在科研工作中, 教学中的合作稍显滞后。尽管几乎所有高校都有教研室之类的教师组织形式, 然而在这种组织形式中, 教师之间并没有明确而统一的目标, 也没有密切的协同合作关系, 教研室主任则更倾向于行政管理者而不是团队带头人, 所以, 这种教师组织形式在实际中并没有充分发挥促进教师合作的作用。一些高校目前也开展新老互助、同行听课、专家听课等教师互助工作, 但是这些合作通常是依靠行政命令开展并仅限于课堂教学, 时间、空间以及参与人员数量都十分有限。随着河南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高校青年教师的数量在不断上升, 他们急需在教学技能方面得到指导, 原有的这些松散型或行政型组织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同时, 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 出现了大量需要教师之间协同配合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 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课程群的建设、教育资源的共享等。在这一背景下, 建设教学团队便成了河南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突破点。正如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訾新建在2007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评审会议上所说的:“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 从单纯依靠个人能力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转变到依靠团队从整体上提高教书育人效果。这实际上是教学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高校教学团队的核心工作方式是合作。因此, 高校教学团队的目的是通过教师之间的协同互补, 发挥团队成员的合作效用, 从而促进教师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 高校教师的组织与企业等社会组织有很大不同, 其组织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建立在情感和精神基础之上, 而不是以书面法律和合理化契约为基础”。同时, 在高校内部, 教师的基本工作方式是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人格魅力在和学生共同活动中去影响学生”, 他们的职业成熟也有一个过程并具有差异性。在教师合作方面, 河南一些高校的教学团队建设有着良好的专业优势, 并从制度保证、结构完善、工作规范等方面进行了很多积极的探索, 如河南理工大学“煤田地质与瓦斯地质教学团队”通过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实践, 在国内首创了瓦斯地质学科和生物痕迹学学科, 在瓦斯地质、痕迹学理论与应用、煤层气地质等学科领域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并进入国际前沿。从河南高校已经获得的国家级教学团队来看, 教学团队建设不仅需要制度保证等, 还需要培育良好的教师合作文化。这也是很多高校有专业优势而未能建设成更高层次教学团队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

教师合作文化对教学团队建设的影响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中的一种亚文化, 从狭义上是指“教师这一职业群体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态度倾向与行为方式”, 从广义上则是指“教师群体在共同的学校教育环境里,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与表现, 是教师所具有的与其他职业群体所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知识技能以及语言符号等”。英国当代教育家哈格里夫斯把教师文化的形式划分为四种类型, 即个人主义、派别主义、人为合作和自然合作。河南高校要结合教师文化的特点建设教学团队, 这样才能在促进教师之间开展合作的同时, 保持并发展他们的个性特征, 使教学更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从教师文化与教学团队建设的关系来看, 教师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文化和派别主义文化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教师开展合作。在个人主义文化中, 教师之间没有太多的共同目标与分工合作, 每个人都能独立地完成备课、讲授等教学任务, 同时也能艺术性地独自去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在派别主义文化中, 教师被分裂为一个个独立的甚至是彼此敌对的团体。派别主义文化在高校中最明显的体现是同一学科、同一专业的教师之间交流紧密, 而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的则相对封闭与陌生。所以, 派别主义文化会使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师合作造成隔阂。这种隔阂有时甚至会造成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教师之间的不良竞争, 从而不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与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这一现象在河南一些高校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有时甚至会造成人才的流失。尤其是在当前以通识教育为宏观教育理念背景下, 人们更多地期望通过组建跨专业、跨学科的教学团队, 培养复合型人才, 共享学校的教育资源。

良好的教师合作文化是教学团队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所以教师合作文化的形成有利于教学团队建设, 而且培育教师合作文化对河南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河南高等教育的质量, 而且有利于增强河南高等教育的影响力。教师合作文化很多时候需要外部环境予以一定支持, 以提供良好的生长土壤, 而不能仅仅靠“自然合作”。因此有学者提出, 教师合作型文化应包括人为合作和自然合作两个层面。教师合作文化的形成是辩证性发展的, 无论是人为合作还是自然合作, 它们之间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者形成的前提都需要“自觉”与“自愿”, 形成的保障都要有共同的价值观、准则和目标。所以, 河南高校在组建教学团队时应首先尊重教师是否有合作的意愿, 科学地引导他们建立共同的价值观、目标与准则, 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分工合作, 最终实现教师文化的自然合作性。由此可见, 河南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也应是发展性的, 必须注重以教师合作文化的发展促进教学团队的发展, 以教学团队的发展促进教师个人与集体的发展, 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以培育教师合作文化促进河南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教学质量, 其基本思想在一定范围内代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合作性方向”, 而教师合作文化的发展对教师团队的建设起着关键性的共生作用。所以, 河南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应以教师合作文化的培育和发展为契机, 将教师的内在主动因素与外部条件有机结合起来, 在精神层面、制度层面、活动层面及组织层面同时进行, 从而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并保证已经建设的教学团队的质量。

一是建立教学团队的共同愿景。教学团队的合作需要构建成员间可以共享的信念与愿望。科学的教学团队发展规划可以把全体队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和对全体队员长久的激励, 从而减少队员间的个人利益冲突, 保证整个团队与个人的共同发展。因此, 高校教学团队责任人应认真了解每个队员的意愿或愿望,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咨询、权威激励、政策引导等手段有效整合个人愿景与组织愿景, 使个人利益与组织目标尽量保持一致。

二是形成团队成员“主体间性”关系。要使合作成为一种促进双方共同发展的活动, 其基础应建立在平等之上。只要合作双方互为主体, 相互作用、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 就能实现共同发展。在教学团队成员的合作中会存在多种交往关系, 如很多高校教学团队开展的“新老互助”“同行听课”等合作活动, 这其中必然会涉及新老教师、低职称教师和高职称教师等所谓“不对称”交往。如果后者以老资格或权威的态度出现在前者面前, 便会造成团队成员的合作失败。因此, 在教学团队中每一个成员都应有一种观念, 即团队中人人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角色, 他们对团队作出的贡献都很重要。这种观念的确立需要在团队的科学规划、奖励机制、合作形式或领导艺术等方面得到具体践行。

三是创建科学合理的奖励机制。以往, 河南高校的奖励政策关注的通常是个人成绩, 这种奖励方法有助于激励教师个人奋斗, 避免“吃大锅饭”现象。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 很多教育教学活动都不是某一个教师能独立完成的, 如“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中开展的精品课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项目, 单独依靠个人努力不能完成, 它们需要整个专业或课程组教师的共同努力。如果仅仅奖励专业或课程负责人, 不考虑整个团队的成绩与共同努力, 不仅会打击其他教师的积极性, 也容易引起教师之间的封闭、猜疑与防备。所以, 在教学团队中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机制。

四是以教学科研项目为平台, 开展多样化合作。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之间缺乏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或人格魅力进行合作的文化氛围。因此, 高校管理部门或团队负责人应积极构建教师合作的平台, 通过多种方式, 如教改项目、教育科学研究等引导他们开展合作。在这些工作中, 团队中的教师面临着共同任务并围绕任务形成合理分工, 他们之间需要相互配合、相互交流, 并能积极进行“对话反思”, 所以容易形成浓厚的合作氛围。此外, 河南高校教学团队除了开展传统的“一帮一”“结对子”等互助形式的活动外, 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合作, 如课堂录像、网络沟通等, 实现队员之间合作的时空自由与信息共享。

合作型教学团队 篇8

要做到质量和减负两个方面兼顾, 就必须打造高效课堂。在课堂上, 将学生原来在课堂外完成的学习任务绝大部分移到在课堂内完成。从2010年3月开始, 我校开始了打造高效课堂的实验。经讨论确立高效课堂的几项指标, 并以指标为依据, 让每一位教师都重新检查自己的课堂教学。经过努力推动, “堂堂清”基本上达到了, 课后作业被大量地压缩了。

三个问题只解决了一个, 课堂上学生郁闷和厌学两个问题仍然困扰着教师。加之在课堂上学生大脑的运动量非常之大, 很疲劳, 久而久之, 对于上课会更加厌烦, 心理负担也会随之增加。因此, 十分需要组织能激发学生激情的活动, 于是我校自行设计的课题“小组合作—团队竞赛”课堂教学策略便应运而生。

一、“小组合作—团队竞赛”思想的解析

理论依据是金纳 (S.F.Sknner) 的动机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动机理论认为, 当动物的某种行为受到奖励性刺激, 即所谓的正强化时, 这种行为在以后就会重复出现。合作学习理论的合作学习思想的精髓就是合作与竞赛, 合作是依托, 竞赛是灵魂。运动会上, 运动员你追我赶是竞赛, 观众为自己班级或学校的运动员呐喊助威是合作。正是由于合作和竞赛有机结合才使得场面亢奋、热烈、火爆。课堂上, 教师也应该力争创设这样的一种情境, 使所有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4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是时下随处可见的课堂学习形式, 就时下全国所流行的课堂模式看, 合作已经初具形式, 缺少的是竞赛。没有竞赛便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激情, 也营造不出火热的场面。

教师在课堂上为什么不组织竞赛?这是因为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学校都是大班制教学, 一个班50~60个学生, 按4个人一个单元分组, 将会产生十几个小组, 那么多的单元之间开展竞赛, 很难组织。我校也是大班教学, 我们的实验是将组织形式做了灵活变通, 把分组变为分团队, 一个学习班分成2个团队, 学生以团队为单元做竞赛, 一对一对决, 很好地解决了竞赛组织问题。

二、课堂教学的组织原则和方法

教师们群策群力, 智慧被高度集中、浓缩, 设计出了丰富的操作策略。具体的运作方法如下。

1. 划分团队

以座位前后把一个学习班划分为2个团队, 根据学习好、中、差的状况将学生合理地搭配。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名字、口号和队徽, 都要有挑战性、激励性。

2. 问题设计

设计问题分易、中、难三个梯度和大、中、小三种类型。

3. 选择答题人

让谁回答问题, 方法一定要科学, 还要丰富多彩, 这是活动的最重要、最有研究价值的环节。我们使用的方法有以下7种。

(1) 抽签法。签上有学生的名字, 由教师抽出。抽签的好处是每个人机会都是均等的, 能否得到挣分的机会, 全看机遇。在这里, 学习上谁好谁差, 全被模糊了。以前学习差的学生, 只要不举手, 就不用回答问题, 在课堂上悠哉悠哉, 现在不行了, 必须打起精神, 以防被抽到。

(2) 找合作伙伴。问题出示后, 被问到的学生可以找一个合作的伙伴共同回答。一般会找学习好的同学, 这样可以对学习好的学生以鼓励, 学习不好的也可以不因回答不了问题而过度难堪。

(3) 找对方团队里的学生。问题出示后, 通过队长指定对方团队的队员, 或者别的同学点出对方团队的学生, 他所找的多数情况是学习最差的。通过这个方法所出示的问题, 要注意必须是最简单、最小的问题。所有的手段都应该是对学生鞭策和鼓励, 而不是以让他难堪的方式进行惩罚。

(4) 抢答。抢答的机会一般是照顾学习优秀的学生, 所以出示的问题一般要有一定的难度, 有的时候容易的问题也可以抢答, 教师应尽力给学习困难的学生以机会, 让他们觉得自己也有争先的能力。问题出示后, (1) 不用举手站起来就答, (2) 由教师指定学生回答, (3) 从举手多的团队挑选答题人, (4) 悬赏回答, 某一难题, 教师赋一个高分, 让学生争抢。

(5) PK。每个学生都有PK对象, 两人分属不同的团队, 一对一对决。提问时应注意的问题:一是教学工作的重点要放在照顾全体学生上面, 不要只为学习优秀的学生提供活动和表现的舞台;二是比赛要有规则, 尽量减少随意性, 教师的调控要讲究技巧, 赋分要尽量做到公正、合理和平衡;三是各学科赋分的标准一致, 每节课都是胜方为1, 负方为0, 即1∶0, 像排球比赛一样;四是竞赛过程中教师要有鼓动的语言和行动, 不断掀起高潮, 如“服不服”等;五是应有参与态度分。

(6) 教师指定。教师指定是对整个竞赛活动的调控, 可以在若干种竞赛形式中使用。

(7) 两个团队互查。出示问题后, 以小组为单位解决, 弄懂了或者掌握了的举手, 举手多的团队得分。在抽测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不诚信的学生, 则扣其所在团队的分数。检查可以让对方团队的学生来做。

4. 多种形式的奖励

奖励学生可以是分数, 也可以是别的形式, 如用红五星, 进阶升级的方式也应该提倡。

三、班务管理实行团队竞赛

1. 日常规范PK化

比赛的项目有学习、交作业、劳动和日常表现。有的班设立了“No1”栏目。让两队队长分别展示他们队的战斗宣言。宣言都带有火药味, 例如, 梦想队宣言是这样的:“老虎即将发威, 宇宙即将爆发, 能量势不可挡, 只等迎接挑战, 王者引爆课堂!”而激情队是这样说的:“拼是我们的信念, 搏是我们的决心, 竞是我们的格言, 来吧, 我们会让你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2. 同学之间PK化

有的说:“我一定能赢, 因为我比你更有实力;我一定能战胜你, 因为我比你信心更强;我一定能超出你的意料, 因为我比你更给力!超越你, 本能;相信自己, 我一定能行!”有的这样说:“我能行, 因为我有顽强的毅力;我能行, 因为我有拼搏的斗志;我能行, 因为我有强大的实力……”战斗宣言一上墙, 每个人的争先意识全被点燃了, 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为了让学生保持长久的斗志, 班主任在班里设立“勇攀高峰”栏目, 这个栏目按一个学期15周分, 左右各设15级台阶, 分属2个组, 每组台阶下各画一个小孩。通过日日评比栏目算出每组一周得到的分数, 多的队获胜, 代表该组的小孩就可迈上一级台阶。一学期下来, 小孩迈上台阶多的一方为优胜团队。

3. 班际之间PK化

同级部的两个班和分属两个班的学习小组之间, 或者同级部的两个或多个学生间, 通过擂台赛的形式展开挑战。下面是几个案例:

初中1班和6班是同一年级的平行班, 因为很少往来, 所以大家和平相处。突然有一天, 学校贴吧上出现了帖子:“学校分班有特别的安排, 学习好的学生挑在了1班, 前5个班挑剩了的学生便放在6班。他们的学习根本不敢与我们班相比。———1班学生。”其实, 学校一个年级的各班都是随机编排的, 没有任何主观上的倾向性。1班同学如此地轻蔑6班, 6班学生气上来了, 马上回帖:“比比, 谁怕谁, 什么时间, 怎么比全随你们。败了的时候, 别说我们不给你们留面子!”于是一场擂台赛便拉开了序幕。比完数学, 比英语……比赛一般在同一位教师所任课的两个班之间进行, 这位教师与另一位教师对调一下课即可。

“风乍起, 吹绉一池春水。”波澜是谁掀起的?是教师。教师在这里面起的作用就是“推波助澜”, 教师作隐形的动员, 同时也作调控, 以防擦枪走火, 矛盾升级。

累计的成绩要定时公布, 隆重表扬, 并给家长传喜报。可以表彰学习优秀的, 活动优秀的;可以表彰个人, 也可以表彰学习组。个别各方面都处于劣势的学生, 也可以跟着小组沾光, 受到表彰, 这样对他也是一种激励和推动。

四、课堂上的新气象

实验过程中, 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如下变化。

1. 这一策略让学生真正“活”起来了

以前我们的课堂, 特别是第5、第6节课, 学生无精打采, 老气横秋。有时我们教师满怀热情、兴致勃勃地走上讲台, 可看到学生有气无力的样子, 热情陡然降了下来。现在使用这一策略, 课前学生在队长的带领下大喊口号“追求卓越, 成就梦想”, 这一喊气势上来了, 精神抖擞了起来。

2. 课堂走神, 破坏纪律的现象基本消失了

以前在学生自读时, 有的往往心不在焉, 敷衍了事。上课时, 以前尽管再三强调纪律, 可总有个别学生交头接耳, 开小差。现在在团队之间激烈竞赛的氛围下, 不容他们走神。一旦走神, 问题回答不上来, 要受埋怨, 所以谁也不敢不用心。

3.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竞赛中, 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得到很大的满足, 所以课堂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他们的期待。学生对新课堂的评价, 几乎是众口一词, 用“好评如潮”来形容并不为过。在评课时有的学生写道:“上课了, 我们十分激动, 都想为自己的队伍加分……我们的口号是:第一, 第一, 耶!”有的写道:“要说最紧张的抢答时刻来了, 在这一刻, 同学们打起精神, 全力以赴, 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腔热血。”有的写道:“下课的铃声在不知不觉中响了起来, 老师宣布甲队获胜, 大家都十分不服气, 希望这节课还没结束, 能为本队扳回几分。”

4. 良好的班级舆论氛围形成了

以前学生课堂表现好与不好, 都是个人的事。现在则不然, 哪个学生发言精彩、课堂表现出色, 团队成员就会报以热烈的掌声, 就会敬佩、羡慕、赞赏他, 就会以他为自豪;学生懂得了什么是荣誉, 有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合作型教学团队 篇9

一、明确学习任务, 找好合作内容

根据课程学习内容, 安排适宜的学习任务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以这样的方式优化教学内容,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载体帮助。围绕课程教学内容, 以任务为学习探究的载体, 通过优化学习任务,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还为学生间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在明确学习任务过程中, 教师可根据课程学习要求, 优化知识要点, 特别是要注重突出重点和难点。这样能够让学生明确知识基础和技能发展目标, 制定合理的学习任务目标, 对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引导作用。同时, 鼓励学生围绕任务进行必要的学习探究。教师围绕学习任务设计一定的思考探究题目, 一方面, 能够更好地深化课程的知识要点, 帮助学生建构有效学习思维策略;另一方面, 能够为合作奠定基础, 深化学生的认知感悟。

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 能够通过尝试合作来深化理解感悟。例如, Reading环节的教学, 往往要求学生能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 了解文章的主题大意。教师可尝试运用如下教学方法:首先, 建议学生划出自己的疑难之处, 特别是有关文章主题的信息语句, 并建议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思考:What do you find in the article?然后, 教师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 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交流, 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大意。最后, 建议学生深入探究阅读文章, 围绕“How to understand the article?”来深入思考, 并明确各自的学习任务。

二、围绕学习需要, 确定合作责任

围绕课程学习内容要求, 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关注学生学习差异和语言学习发展的需要, 让学生根据学习需要进行思考探究, 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学习质疑中存在的问题, 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小组探究的过程中明确各自的学习任务。这种任务的明确其实也是明确了合作中相应的任务和责任。

结合学生的学习差异来制定分层探究策略方法, 使得学生在各自最近的语言学习发展区域内不断提高, 也为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语言学习策略奠定基础。一方面,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特别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彼此学习优势互补, 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彼此取长补短;另一方面, 要发挥好小组的合作作用, 让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求都能够得到实现。

这样的学习模式的运用, 有利于学生理解感知学习内容。例如, 在“Western Food”的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 要求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 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够围绕“What’s the character of Western food?”和“What do you know about western food?”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 要求学生能够分别就文章的语段进行学习探究, 明确各自的学习责任。学生在彼此合作的过程中承担相应的学习任务, 有利于深化自身的思维感知。

三、注重互动交流, 提高语用技能

团队合作探究其实是语言学习的一种互动交流和深化。学生不仅完成学习任务, 掌握一定的语言学习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技能。通过运用多元化的表达方式来呈现探究结果, 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思维, 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满足全面发展需要。

在教学中, 注重互动交流, 在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的基础上, 更应该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可通过小组讨论来相互学习交流, 达到互通有无的目的;通过同桌讨论, 来增强学习认知感悟, 加深理解;通过师生对话, 发现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探寻解决策略。

合作型教学团队 篇10

多媒体教学已实施多年, 它给各类学校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带来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但是, 怎样设计、创作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是一个一直值得创作人员探讨的重要课题。我通过参加全国第十三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现场决赛观摩和参与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实践体会, 提出团队合作是创作高质量CAI课件的根本保障的观点, 阐述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全面提高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制作水平。

2. 多媒体教学软件

2.1 多媒体教学软件

多媒体教学软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表现特点的教学内容, 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它可以用来储存、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 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 并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的教学媒体。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简称为多媒体课件, 又称CAI课件。

2.2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要求

作为多媒体教学软件, 必须能正确表达传授的知识内容, 反映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 具有诊断评价、反馈强化的功能。因此,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制作, 需要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 按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制作脚本、做好系统结构设计、软件模板设计、导航策略设计和交互界面设计等工作, 并在教学实践中反复使用, 不断修改和完善, 这样才能使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符合教学规律,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项目与数量制定且完全实施制定并部分实施未制定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还要注意面向不同使用者的通用性。软件的使用要符合一般人的使用习惯, 必要时还要在软件中提供使用帮助说明。

3. 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的现状

一直以来,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创作通常为两种方式:一个是专业教学软件制作公司。专业教学软件制作公司制作的软件适合于统一教材, 如中小学教材。而某一单科的某一专业教学软件因其适用面的限制不会大量发行, 所以专业教学软件公司出于利润的考虑是一般不接受制作的, 除非同意教学软件公司的高额报价。另一个是教师自己或几个教师共同创作。在高校和职业教育院校里, 很多多媒体教学软件都是教师自己制作的, 大多教师为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的知识所限, 其教学软件的水平与质量都不高, 仅满足于自己的教学所需而已。

3.2 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很多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都有自己的课题。在确定了课题之后, 怎样围绕课题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有一定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知识的教师能基本上做好自己所需的教学软件, 这大多是青年教师, 他们了解众多的电脑应用软件, 虽然应用不精, 但基本上能满足通常的教学软件制作的一般需求;而众多的中年以上的教师会感到很棘手, 往往面对一个很好的课题, 要么求人帮忙制作, 却未必能达到自己所需的效果, 要么因视频技术、三维动画技术所限而未能表达出课题的精髓, 更多的是出现了很多把黑板搬上投影机的状况。总之,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课题主创人与辅助制作者相互之间的合作沟通成败与否决定了CAI课件最后的成败。

4. 多媒体教学软件创作的团队合作

4.1 关于团队

团队 (Team) 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 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 解决问题, 达到共同的目标。

团队的构成要素分别为目标、人、定位、权限、计划。人是构成团队最核心的力量, 三个人 (包括三个) 以上就可以构成团队。一个既定的目标, 是团队成员的导航。目标是通过人来具体实现的, 因此人员的选择是团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最后团队的结果或绩效是由大家共同合作完成的产品。

4.2 团队合作创作高水平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成功范例

在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现场决赛上我们看到了多媒体教育软件设计创作团队合作的优秀作品, 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的作品。在他们的参赛作品中, 团队合作体现的淋漓尽致, 如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的《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伤治疗中的应用》、解放军理工大学的《潜标系统及布放回收作业》等。《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治疗中的应用》这个教学软件的创作除稿本的编写准确地表达了教学思路与对教学内容的描述, 关键的是在素材上——包括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方面, 以理想的形式呈现出教学内容:有详细的导航目录, 三维动画全方位地仿真展现了膝关节的结构与病理, 有手术中的视频示范镜头, 且动画与视频都可随意在任一点反复播放, 满足了学员听的懂、看的清、记的牢的教学要求。观摩了此教学软件, 我感到了解放军院校在体制上的优势, 他们能调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汇集三维动画、视频制作等专门人才, 整合成一个强势的创作团队, 完成教学软件稿本的需求。这也是众多其他普通学校难以制作出高水准教学软件的瓶颈所在。

4.3 如何组建创作团队

在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现场决赛上, 我们看到个人制作的教学软件颇多, 约占半数, 团队合作的偏少。这也反映出普通学校中开发创作多媒体教学软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软件课题开发人和设计制作人专业不通, 懂制作技术的人不懂其教学内容;懂教学内容的不懂制作技术, 二者难以整合。因此, 每一所院校都应该注重组建一支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创作的团队。

4.3.1 人才培养和资源建设

多媒体教学软件创作人才在学校里相对缺乏。尽管各级教学组织和管理机构在不断地加大多媒体开发技术的培训力量, 但仍然存在大部分教师不能达到灵活应用多媒体开发软件制作课件的水平。另外, 可用素材缺乏, 可共享的资料匮乏, 也是影响CAI课件制作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 每一所学校都应该建立、创新CAI课件制作人才的培养机制, 储备CAI课件教学素材、资料库;鼓励教师加强合作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政策上予以支持, 激发教师们多学习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知识, 掌握更多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的技巧, 在数字化教育资源这个平台上英姿多彩。

4.3.2 团队合作模式的初探

管理学家罗宾斯认为, 团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 为了特定的目标而按照一定的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多媒体教学软件创作团队的目标是具体的, 目标既然是明确的, 剩下的就是个体的定位。团队中的个体出于什么角色是由个体的特长、能力、经验、技能互补所定, 不同的人通过分工来共同完成团队的目标。我参与制作的《联合调节器—C》CAI课件 (获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一等奖) 在团队的定位分工上很清晰。在这个团队里, 设计制作的教师及Flash、三维动画、摄像等辅助人员能与主讲教师很好沟通, 准确地理解所创作的教学软件其教学内容、表达的图意, 力求设计合理、表达准确、技术先进、界面新颖、交互性强, 并在试用期间反复测试, 修改完善至最终定稿成型。

归根结底, 优秀的教学资源也要有好的创作团队来展示;优秀的创作团队要由志同道合、不计利益、勇于创新的人才汇聚而成;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自主管领导重视、创作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合作, 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5. 结语

学校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机构的领导要重视自己学校多媒体教学软件创作团队的建设。现在, 一般的学校大都具有电教室或专门视频拍摄员, 也不乏懂些Flash或三维动画制作的教师, 各级别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培训班也经常举办。充分挖掘人才资源, 整合具有多媒体制作技术专长的人才队伍, 组建一支技术互补、强强联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创作团队, 是提高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 是制作高质量多媒体产品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杜春盛.现代教育技术[M].天津科学出版社.

[2]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合作型教学团队 篇11

一、“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组织、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同学间的协作带动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师成为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绝对的权威,这样便充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教学的情感效应。

实践操作中,我们根据学生的特长、能力和修改及认知倾向、思维方式等,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制定各自小组的学习目标,然后在教师有计划的指导、调控、参与下,小组成员间展开探究性合作学习活动,最后小组间进行交流、竞赛、总结,最终达成教学目标的最优化。

二、“合作学习”学习小组的基本组织方法

1、自愿组合法。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交际能力和影响力。以性格、爱好、情感为基准的组合方法。自愿组成的学习小组其内部相对稳定,又不封闭,有较好的协作基础。

2、异质分组法。要求成员在成绩水平、才能倾向(领导或辅助能力)、个性特征等方面有异质性,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互补互助。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就可采用这种方法,通过组员的辅导与帮助,使所有小组成员掌握所教内容。

3、同质分组法。和前面所述的异质分组法不同,它要求成员在成绩水平、个性特征上有同质性,这样可减少冲突的机会,更容易地增进凝聚感,取得较好的成绩。我们体育教学中的各类比赛就是按照这种方法组织的。

4、异性分组法。组织行为学认为,在群体构成方面异性群体比同性群体人际关系好,互相容易取得一致,而且异性间的思维往往是互补的;而同性群体的成员则往往忙于手头工作,对相互之间的关系不大注意。我们完全可以打破旧的体育教学形式,有目的地按异性分组,从而加快体育学习的进程。

三、“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程序(以“原地双手胸前投篮”为例)

1、创设情境,明确任务。体育教学的情境创设是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动态系统,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学习对象有关的感知,明确目标任务,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如教学“原地双手胸前投篮”时,我先让学生两人一组练习投“入篮”(双手胸前绕成圆),“入篮”可以主动地接球,学生玩得不亦乐乎。然后我激发学生:如果让同学们分组合作正式练习投篮,你们有信心有能力学好吗?学生自然信心百倍,这里教师可以正式提出学习任务及要求,并进行原地双手胸前投篮的示范教学。

2、优化组合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组合方法很多。但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情况来组合,组合成的学习小组要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我们就根据只有少数男生初会双手胸前投篮的情况,进行异质、异性分组,每组5-6人(男女生混合),每组有1-2个投篮能力较好的学生,要求以他们为组长,相互辅导帮助,使所有小组成员掌握所教内容。

3、确定小组目标,设计练习方法。有目标才有动力。因此每个小组都须通过小组协商,确定切合实际的小组学习目标,这也是小组成员的自信心的体现。当然也不排除过于自大的可能。小组目标的完成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练习方法的选择、设计(不包括教师安排好的),在这里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中间去。指导小组设计练习方法,这里切忌教师包办替代。

4、小组内部练习、交流、评价。小组练习的过程是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评价、相互提高的过程,合作学习的精髓正在于此。练习中每个成员都必须承担自己的学习责任。按事先设计的练习方法努力地练习,允许每个成员有不同的见解,但必须通过相互交流达成一致。成员间的帮助与评价是相互平等、真诚的,丝毫不带功利色彩。

5、展示小组练习成果。小组练习成果的展示就是对小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验证。展示的形式有很多种,如小组集体展示、随机抽样展示、小组成员展示等。展示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有测验、竞赛、展览、表演等。具体要采用哪种形式进行展示,要根据练习内容而定,而对小组练习成果的判定则由教师和学生做裁判,最后进行综合判定。优胜者给予表扬,要求再接再厉;失败者给予鼓励,要求迎头赶上,以此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6、评价、交流、总结。这里的评价主要指小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以及教师的简要评价。评价要针对小组或其他小组可取之处及不足之处而言,以促使大家共同提高。

合作型教学团队 篇12

一、德国团队理论

1.团队的界定

德国发达的教育理念向来会被其他国家极力效仿, 其中的一些教育理论更是被推崇到极点。团队建设理论是其众多教育理论中比较有特色的合作理论之一。所谓团队应该是由数量不多的个人组成, 彼此能力互补, 他们共同完成一个工作目标, 并对所要完成的任务共同负责。团队不同于小组, 二者间有区别。小组所具有的特征是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 相互间的互补性较弱, 注重个人的工作责任, 有固定的领导人;而团队的特征是有共同的目标和成果, 相互间是一种积极互补的协作关系, 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共同讨论与决策, 所有组员都是团队的管理者。更具体而言, 团队是目标明确 (团队有明确起草的成文的目标;团队成员为完成目标做出各自的贡献;团队的工作应得到评估) 、任务明确 (学校领导小组已给团队布置了一个明确的任务) 、角色明确 (团队管理的权限应该明确, 个人的能力、潜力和资质应被合理运用) 、沟通渠道明确 (要有团队会议的通知和会议记录, 要开发高效率的工作方法, 教师评审会可以了解到团队的工作表现) 。

2.优秀团队标准

判定一个团队是否优秀有着相应的评价指标。首先看集体感的强弱, 具体从团队意识、认同感、凝聚力等三个方面加以评定。其次看是否具有共同的目标, 主要从工作目标、学习目标和人际关系目标上加以判定。第三看角色分配是否明确, 主要从所期望的角色、所接受的角色以及所分配的角色加以判定。第四看团队合作规则, 主要包括合作方式与合作必备条件。第五看团队的配比, 主要从性别和人员数量上加以判定。第六看价值与规范, 主要体现在是否具有成文法规 (允许 / 不允许) 。

3.团队成功因素

团队合作的成功因素主要有开放的氛围、高度的责任感、较好的反馈能力、成员个人的继续发展、目标导向性、明确的管理、良好的组织协调、合理有效的角色分配、突出的业绩、高效的工作方法、适宜 的个人能力等。在一支优秀的团队中, 其角色的定位应该是战略家 (认清优势) 、策划人 (激发想象力) 、动员者 (建立相互联系) 、组织者 (注重效率) 、团队工作者 (塑造团队精神) 、质量监督员 (细心) 、纪律监管员 (鼓励自律) 、协调员 (毫无成见地协调团队成员) 。影响团队工作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团队的外部环境、任务主题、个人和团队四个方面。其中团队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信息不足、缺乏反馈信息、工作压力;任务主题主要是对目标不同的的理解、缺乏评定工作成绩的标准、不明确工作任务;个人因素主要是缺乏动力、能力不足、胆怯不自信;团队因素主要包括成员的竞争对抗、相互接受彼此的问题及缺乏凝聚力。

4.团队的不同发展阶段

一个团队的发展阶段 (团队发展时刻表) 可以分成导向阶段 (形成期) 、磨合阶段 (震荡期) 、组织形成阶段 (规范期) 和运行阶段 (执行期) 四个发展时期。团队形成阶段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是按规章办事且谨慎地摸索以及注重礼节性的交往;磨合阶段主要是团队潜在冲突的呈现、人与人的碰撞展现、小团体与帮派化发现与互溶、避免相互指责以及绝望思想的产生;组织形成阶段是发展新型人际交往方式, 进行沟通与反馈, 实现相互了解及接受;运行阶段团队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灵活的自我管理, 高效的沟通了解。

5.优秀团队的发展历程

从小组到一个优秀团队的生成要经历由工作小组到虚拟团队, 由虚拟团队到潜在团队, 由潜在团队到真正团队, 再由真正团队到高效团队等过程。每一个过程都具有不同的任务和特征, 以工作小组为例, 在这个工作小组中, 组员会自行寻找新的信息、建议和实例, 出谋划策, 以便今后在个人的工作领域中提升工作能力。这种工作小组并不谋求达到团队的高效率、高水平的目标, 也没有共同的工作方式。而虚拟团队中虽然可以看到共同的工作目标, 但缺乏小组特有的转变, 并没有统一的小组工作方式。潜在团队中的工作组追求高效的工作目标和共同的工作方式, 但它还没能发挥其对奉献精神、团队纪律以及相互间的责任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真正的团队在人员配置上保持5~7人, 各种能力合理搭配, 每位团队成员都各尽其责, 拥有相互间的责任感和集体观念, 追求共同的和更高的目标以及拥有共同的工作方式。高效的团队具备实现目标所需的技能, 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势互补, 让每个成员在团队中体现他的价值, 而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体育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界定及问 题所在

1.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界定

“小组合作教学”, 初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 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才得到了实质性的进展, 成为一种具有创意与实效性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目前, 学术界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定义为: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分析相关小组合作的研究文献, 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就是学生通过彼此间的互助去共同完成某一个或多个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对于教师而言, 这是一种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策略。

2.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综合相关研究文献, 梳理关于体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准备不充分、教师运用不认真、小组分组不合理、组内团队建设不科学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明显等。在这些问题中, 师生的态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与实施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在一些学生的思维模式中,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几个同学在一起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任务;在一些教师思维模式中, 小组学习是依据学生的排队位置或者学号等进行随机或者指定的分组, 并赋予一定的练习任务和练习要求, 最后检验一下学习成果, 并给予一定的评价。所以, 上述师生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小组合作教学策略在体育课中应用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德国团队“理论”对体育小组合作教 学模式的启示

1.体育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建设的启示

团队与小组的根本区别, 就在于角色与任务的不同。恰恰是这种区别导致我国小组合作学习只停留在团队建设的最初级阶段, 所形成的小组也仅仅是机械式的, 不能有效地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优越性发挥出来。为此, 笔者建议按照优秀团队的达成标准优化我国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2.体育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达成的启示

德国团队建设理论认为, 一个团队成长要经历导向阶段、磨合阶段、组织形成阶段和运行阶段四个发展时期;一个优秀团队生成要经历由工作小组到虚拟团队, 由虚拟团队到潜在团队, 由潜在团队到真正团队, 再由真正团队到高效团队这样的成长过程。这给我们体育小组合作教学提供了借鉴的空间。体育课是以实践活动为主的课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同伴的帮助。同时, 小组也需要得到来自团队的各种支持。团队的核心就是小组的核心, 团队的核心人物就是我们小组的核心人物。体育教学过程是学生相互合作的学习过程, 不管我们教学内容是什么, 都存在着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间的合作关系, 这就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施展的平台。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学习的目标上进行了五个领域的划分。参与目标: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运动技能目标: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身体健康目标: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心理健康目标: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社会适应目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通过对团队理论的深入研究必将促进我们体育课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有效实施与运用。

3.体育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构建的启示

一个良好的团队之所以能获得成功, 离不开开放的氛围、高度的责任感、准确的反馈能力、清晰的目标、有效的组织协调以及合理而有效的角色分配等。同样, 对于体育课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而言, 我们也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需要通过具有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核心领导者 (小组长) 。团队建设理论中对于角色的定位给出了战略家 (认清优势) 、策划人 (激发想象力) 、动员者 (建立相互联系) 、组织者 (注重效率) 、团队工作者 (塑造团队精神) 、质量监督员 (细心) 、订立制度者 (明细职责) 、纪律监管员 (鼓励自律) 、协调员 (毫无成见地协调团队成员) 等不同角色, 这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而言是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那么, 我们体育课上的小组长究竟要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小组成员要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都需要我们体育教师认真思考。

总之, 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以合作为主, 团体间则以竞争为主。这不仅深化了学生的认识, 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促成了学生的集思广益与思路的拓宽, 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言语理解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德国团队建设理论及其核心理念为提高体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带来诸多启示, 但是, 研究也使得我们认识到这种有效性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 它需要更多的借鉴、吸收以及磨合。

参考文献

[1]李琨.也谈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与管理, 2005 (15) .

[2]宋雪冬.合作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1 (4) .

[3]黄超群.试论合作学习技能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体育科技, 2001 (1) .

[4]熊文, 耿雷, 李荣芝.对体育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反思.体育学刊, 2008 (1)

上一篇:模块化教学园林专业论文下一篇:棚室无籽西瓜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