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室无籽西瓜栽培技术

2024-10-19

棚室无籽西瓜栽培技术(精选7篇)

棚室无籽西瓜栽培技术 篇1

棚室西瓜是农村主要的高效设施栽培项目之一, 在各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苗期病害主要有枯萎病、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等, 几类病害在合适条件下多发, 如不及时防治, 将造成西瓜品质降低、产量下降, 给种植户带来经济损失。由于几种病害在某些症状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因此加以诊断并科学防治很有必要。

1 症状及诊断

1.1 枯萎病

全生育期均能发病, 以伸蔓期至开花坐果期发病最为严重。苗期发病后茎蔓基部变褐缢缩, 子叶和幼叶萎蔫下垂, 随后幼苗全株瘫软倒伏, 发病后1天即可死亡。成株发病后, 病株生长缓慢, 初期叶片从后向前逐渐萎蔫, 似缺水状, 中午尤为明显。但早晚可恢复, 3~6天后, 整株叶片枯萎下垂, 不能复原。病蔓基部常有褐色条斑或发生表皮纵裂, 并伴有琥珀色胶状物溢出, 茎部维管束变褐色。湿度大时, 茎部呈水浸状腐烂, 表面出现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 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1.2 猝倒病

西瓜幼苗被病菌侵染后, 幼苗接近地面茎处, 出现黄水渍状病斑, 以后病部变黄褐色, 扩大后迅速绕茎1周, 逐渐变为老皮而脱落, 病部软化, 维管束缴缩似线状, 幼苗突然倒伏死亡。苗床湿度大时, 在病部处及周围的土面, 能发现一层白色絮状物。

1.3 立枯病

染病后, 出土的幼苗在根部或茎基部出现黄褐色长条形或椭圆形的病斑, 病斑凹陷, 逐渐环绕幼苗缢缩, 成蜂腰状, 病株萎蔫枯死, 但病株不易倒伏, 而呈枯状, 此特征可以和猝倒病相区别。在棚室潮湿条件下, 在病部及茎基周围土面可观察到有淡褐色蛛形网状物, 该病发病速度相对较缓慢, 通常白天萎蔫, 晚上恢复, 反复几天后, 病株死亡。

1.4 炭疽病

从幼苗到成熟在叶蔓果实上均可发生, 幼苗发病时近地面茎蔓变成黑褐色, 缢缩, 致使幼苗猝倒死亡。受害初时, 多在子叶边缘有小的黄色水渍状圆斑, 以后扩大变成半圆形褐色, 病斑周围有一紫黑色圈, 其上生长小黑点或粉红黏稠物。病斑逐渐扩大相互连接成片, 干燥时, 破碎使叶片枯死, 叶柄上和茎蔓上会呈现狭长的褐色凹陷病痕, 病痕扩展, 茎蔓逐渐死亡。环境潮湿时, 病部可见粉红色黏稠的分生孢子团覆盖其上。

2 病害原因

上述几种病害都为土传性病害, 病菌的腐生性较强, 棚室内高湿条件下, 更易发生。初侵染来源多为土壤、病残体、肥料, 在田间通过风雨、耕作、流水、人畜、地下害虫等进行传播。其中, 炭疽病是由半知菌亚门葫芦科刺盘孢真菌侵染所致;猝倒病是由瓜果腐霉和德里腐霉所致;立枯病由丝核菌引起;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 (Fusarium oxysporum f.sp niveum) 病原菌引起。

3 综合防治技术

鉴于西瓜苗期病害发病原因不尽相同, 应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 药剂防治为辅的原则。采取选用抗病品种、砧木嫁接、田间管理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防措施。

3.1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几种病害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选择抗病性好、产量高和品质优的优良品种。普通品种可以选择抗病苏密、郑杂7号以及京欣一号、西农8号、秀雅、9823等, 特色品种可以选用早春红玉、黄小玉, 特小凤、黑美人、秀丽等, 良好的品种可以从源头控制病害发生。

3.2 进行种子处理

种子带菌是导致苗期发病的重要因素, 种子带菌率一般为0.14%~3.3%, 病菌可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 成为苗期发病的初侵染来源。所以进行播种前种子处理, 可以有效初步杜绝病害的传播。

3.2.1 物理处理。

在播种前采用温汤浸种, 用冷水浸没种子, 后加入开水并同向搅拌10分钟左右, 当水温达到50℃时, 停止搅动, 加入冷水, 使水温降到30℃, 浸泡10小时, 以种仁无白心为度, 种子出水后, 要擦净表面粘液。

3.2.2 化学处理。

用60%多菌灵超微粉0.1%溶液浸种1小时, 捞出后冲洗干净催芽, 也可用100倍福尔马林浸种30分钟。如需预防猝倒病和立枯病, 可以使用0.4%克菌丹拌种。

3.2.3 嫁接防病。

由于西瓜枯萎病具有明显的寄生专化性, 侵染西瓜的病菌一般不会侵染或轻度侵染其他瓜类。所以采用砧木嫁接能有效达到防病的目的, 目前主要采用瓠瓜、葫芦、南瓜、冬瓜、蒲瓜和野生西瓜等抗病力强的瓜类做砧木。有实验表明, 嫁接能减少56%的枯萎病发病率。

3.3 选择合适苗床地

苗床地应建在地势高燥, 背风向阳、排水通畅、土质肥沃疏松的无病地块, 选择5~7年未种过瓜类的肥沃土壤配营养土。如果使用旧床, 应该认真清扫苗床的四周和底部, 铲净旧土。苗床施用的有机肥要充分发酵腐熟。另外, 每1㎡用福尔马林400ml, 加水15~20kg泼洒苗床, 然后用麻袋、席子、草苫等物覆盖4~6d灭菌;或每1㎡床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g, 加细土5kg拌匀进行床土消毒, 都可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3.4 加强苗期管理

苗床应做好温湿度调控, 防止冷风和低温。西瓜苗期出苗适宜土温为20~25℃, 出苗后, 白天要注意加强通风换气, 温度控制在25~30℃。苗期要严格控制浇水, 土壤含水量控制在45%左右即可。幼苗3片真叶时, 可视情况, 以氮磷肥为主稀释300倍液叶面喷施, 促进幼苗茎基部木质化快速形成, 培育壮苗。幼苗移植前5天要及时降温炼苗。

3.5 开展药物防治

几种病害的病源菌可归纳为藻菌类 (猝倒病) 和半知菌类 (炭疽病、立枯病、叶枯病) 二大类, 若专治藻菌类病害可用甲霜灵或敌克松等。但田间往往几种病害一起混发, 需要选用对二类病菌均有效的药剂, 达到一药多治的目的。一般情况下, 可在齐苗后, 选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防止病菌侵害。亦可选用20%铜帅1000~1500倍液或75%百菌清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600~800倍液等, 也可用多菌灵等常规农药进行防治。为了增加防治效果, 以上农药要交替使用, 隔7天左右防治一次, 可连续进行2~3次。在阴雨天气, 可每667㎡施用15%腐霉利烟剂250g, 防治猝倒病和立枯病。

参考文献

[1]朱军, 大棚西瓜苗期病害的诊断与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 2008 (6) :60.

[2]王国勇, 西瓜苗期病害的发生及防治对策[J].湖北植保, 2001 (1) :36.

[3]吴宇芬、周卫川, 西瓜病虫害观察及其防治技术[J].福建热作科技, 1988 (3) :27-28.

[4]贾崇敬, 当前棚室西瓜病害的诊断与防治[J].现代农业, 2009 (6) :38-39.

[5]郑琦、毕扬、云晓敏等, 西瓜枯萎病的研究进展及其防治[J].中国植保导刊, 2007 (2) :11-13.

棚室无籽西瓜栽培技术 篇2

一、造成棚室西瓜品质差的主要原因

1.肥水管理不当,氮肥施用量偏大西瓜生长期间如果肥水管理不当,会使植株营养失调,茎叶发生徒长,造成落花或化瓜.特别是氮肥施用量过大,磷、钾肥不足时,很容易使植株徒长降低坐瓜率,降低西瓜果实的品质。

2.不了解品种特征特性,种植不得法当今,西瓜品种太多,有生育期长的、短的;有要求高温的,有要求低温的,等等。对于这些西瓜品种的特征特性了解不够,未能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重点地栽培管理,最后导致品质差,产量低。

3、西瓜授粉不良西瓜开花期间,如果气温较低,不利昆虫的活动,影响了昆虫传粉,也会降低坐瓜率.这样的瓜田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如果雌花授粉不匀,会造成坐果率低、果实畸形的问题。

二、提高西瓜品质的技术措施

(一)提高西瓜的光合作用

西瓜的品质,受光合作用的制约,光合作用强,则西瓜的品质就搞,光合作用弱,则西瓜的品质就差。因此,提高西瓜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转化过程,就会使输送到瓜里的蔗糖、葡萄糖、果糖等的含量大大增加,因而西瓜的甜度也会相应提高。可采取如下措施:

1. 改善覆盖质量,提高光照强度

选用耐低温防老化无滴棚膜,保持薄膜清洁,每隔7天擦膜1次,清除膜上的尘土,增强透光度。适当通风排气,以改善大棚内的光照状况,提高光照强度。

2. 延长光照时间

可通过人工补光来实现,667m2棚内增加40~60瓦的灯泡15~20只,均匀分布。

3. 增加棚室中二氧化碳含量

(1)人工放风:每天上9~10时以后,可以

打开放风口,温度低时,风口应小。(2)二氧化碳施肥:可在棚内堆积新鲜马粪,在发酵过程中释放二氧化碳,每立方米空间堆放5~6公斤;燃烧丙烷产生二氧化碳,在600平方米面积大棚内燃烧1.2~1.5公斤,可使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到0.13%,应根据栽培面积确定燃烧内烷的数量;应用焦炭二氧化碳发生器,在焦炭充分燃烧时可释放二氧化碳;在不被腐蚀的容器内放入浓盐酸,再放入少量石灰(碳酸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直接在棚内释放干冰。二氧化碳施肥时期主要在西瓜生育盛期,特别是果实发育期,施用适宜时间是上午10时前后,当时光合作用旺盛,最佳浓度是0.1%~0.5%。

(二)减少氮素供应的比例

西瓜膨大后应减少氧素肥料的供应,适当增加钾肥用量。具体方法是,在追施膨瓜肥时,每株增施硫酸钾15~20克,特别要控制西瓜生长后期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因为瓜不再生长,多余的氮素在瓜内积聚,反而使西瓜甜度和风味变坏。

(三)加大昼夜温差

西瓜最适宜的开花坐果温度为25℃,下限为18℃,因此应尽量使西瓜保持在25℃的环境中。白天温度较高可以提高光合使用,日落后降低大棚的温度,可以降低呼吸强度,减少糖粉的消耗,使更多的糖分贮存到瓜中,有利于糖类物质的积累,能提高西瓜适度。后期晚间加大放风量,可以人为地加大大棚内的昼夜温差。

(四)采收前控制浇水

棚室无籽西瓜栽培技术 篇3

1 烧根

1.1 典型症状

西瓜根系发黄, 不发新根, 但不烂根, 地上部生长缓慢, 植株矮小、脆硬, 形成小老苗。

1.2 发生原因

基肥没腐熟或追肥不适、浓度过高。

1.3 防治方法

配制钵土时用肥土适量, 特别要避免化肥用量过大, 以防肥害烧苗。有机肥要充分腐熟, 并与床土混合均匀。苗床要适时浇水, 使床土保持湿润。对已发生烧根的瓜苗要适当增加浇水量, 并采取措施, 适当提高床温, 以利于根系生长。

2 僵苗

2.1 典型症状

植株生长缓慢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茎粗短, 叶片小而厚, 叶色灰绿, 根系粗短而小, 根发黄甚至变褐, 新生根很少不发生侧根。僵苗一旦发生会大幅度降低产量。

2.2 发生原因

气温、地温偏低;土质黏性重、湿度大、通气少或定植后连续阴雨;秧苗素质差, 定植时根系损伤过多, 或整地定植时操作粗糙, 根部架空, 影响发根;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或施用化肥过多而烧根伤根;肥水失调或肥力不足;土壤干旱以及除草剂 (上茬) 、生长激素、农药等危害, 都可能造成僵苗。

2.3 防治方法

改善育苗环境, 培育壮苗。选冷尾暖头的晴天定植, 预防低温及晚霜侵害。勤中耕松土, 加强水肥管理, 采用地膜覆盖, 提高土壤温度, 促进根系生长。亦可施用生长调节剂, 如惠满丰、爱多收等。

3 跑蔓和粗蔓

3.1 典型症状

植株生长过旺, 茎细或茎粗、节间长、叶大、叶色浓绿、嫩茎尖部 (龙头) 高翘, 蔓生长点生长茸毛且向上仰, 不易坐果, 抗病及抗逆性差, 大棚栽培时更易发生。

3.2 发生原因

氮肥重, 湿度大, 温度高, 光照不足, 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低, 导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

3.3 防治方法

平衡施肥, 氮肥不要施得过多, 增施磷钾肥。经常放风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降低湿度和温度, 控制浇水, 增加光照。有经验的可以用壮苗灵、CCC、缩节胺等激素控制。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泥块压蔓或用手在蔓的生长点轻轻捏一下, 以抑制瓜蔓生长。开花前后出现粗蔓时, 应摘除生长点, 并采取人工辅助授粉和用坐瓜灵浸瓜胎等措施促进坐果, 使生长中心快速转移至果实。

4 叶片白化

4.1 典型症状

西瓜苗期, 子叶和幼嫩的真叶边缘失绿、白化, 造成幼苗生长暂时停顿, 严重时真叶干枯, 导致缓苗期长甚至僵苗, 更严重时子叶、真叶、生长点全部被冻死。

4.2 发生原因

主要是由于西瓜出苗期通风不当, 床温急剧下降所致。

4.3 防治方法

苗期白天保持床温在20℃以上, 夜间温度不低于15℃。苗期早晨通风不宜过早, 通风量要逐步增加, 以避免使苗床温度骤变而导致伤苗。通风口选择背风一侧, 避免扫地风伤苗。

5 沤根

5.1 典型症状

西瓜根部不发新根, 根皮变褐后腐烂, 病苗易拔起, 没有根毛, 叶片变黄且薄叶缘枯焦状, 严重时叶上部出现萎蔫[3]。

5.2 发生原因

土壤含水量大, 透气性差, 棚内早晚温度低。

5.3 防治方法

营养土要提早培肥、翻晒、熟化土壤。苗床要选择地势高爽、避风向阳处, 播前浇足底水, 培育壮苗;加强苗床管理, 苗期土温控制在15~25℃, 子叶和2片真叶展开时白天温度控制在22~28℃, 夜温13~18℃。苗期控制浇水, 尤其是阴雨天不要浇水, 并注意通风散湿。遇上连阴雨天气, 可以应用白炽灯补充光照, 预防沤根的发生。对已发生沤根现象的田块, 要降低土壤湿度, 保持棚内温度, 中耕增加土壤透气性, 撒施干细土与草木灰等增温、降湿, 以利瓜苗尽快恢复生长。在瓜苗发出新根后, 喷淋0.3%磷酸二氢钾+1%尿素溶液, 或高美施800~1 000倍液, 促进根系生长发育。

6 急性凋萎

6.1 典型症状

发病初期, 中午地上部萎蔫, 傍晚尚能恢复, 3~4d后枯死。坐果前后, 连续阴雨天时易发生。

6.2 发生原因

根系吸水能力差;光照弱;整枝过度, 抑制根系生长。

6.3 防治方法

选择适宜的砧木, 葫芦砧木发生较多, 南瓜砧木很少发生。通过加强管理, 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4]。

7 畸形果和瓜头小

7.1 典型症状

主要有扁形果、尖嘴果、葫芦形果、偏头畸形果、瓜头达不到应有的重量等。

7.2 发生原因

子房发育不良, 授粉不均和受精不良, 低节位或高节位坐果, 或坐果时低温, 果头膨大时养分和水分供应不足等。

7.3 防治方法

加强苗期管理, 避免花芽分化时 (2~3片真叶时) 受低温影响。适期追肥, 防止生长期间脱肥。不能久干后大水漫灌。控制最适结果节位, 选择第2~3节位坐果。每天上午9时左右人工授粉。保持棚内温度20℃以上, 及时翻瓜转瓜, 补足水分, 并注重增施磷钾肥。注意防治病虫害, 保持适宜的叶面积。

8 空洞果和裂果

8.1 典型症状

瓜瓤形成缝隙空洞或瓜瓤开裂而无商品价值。

8.2 发生原因

瓜皮和瓜瓤生长速度不一致形成洞, 前期干旱后期大水形成龟裂。

8.3 防治方法

选择适宜品种, 加强田间管理, 注意保温, 坐果时白天25~35℃, 夜间18~20℃, 及时疏果, 以保证养分集中供应。生长旺期加强水分供应, 禁止后期大水漫灌, 并及时采收。坐果后及时整枝, 一般采用三蔓整枝, 除留1条主蔓外, 再选留2条子蔓, 其余侧蔓摘除, 及时疏果, 头批瓜每株留1个。

9 瓤质劣变果

9.1 典型症状

发育成熟的果实虽在外观上正常无异, 但剖开时发现果肉呈紫红色、浸润状, 果肉变硬、半透明, 同时还可以闻到一股酒味, 完全丧失食用价值。

9.2 发生原因

土壤水分骤变降低根系的活性, 叶片生长受阻, 加上高温, 使果实内产生乙烯, 引起异常呼吸, 导致果肉劣变。植株感染黄瓜绿斑花叶病毒也会发生果肉劣变。

9.3 防治方法

深沟高畦, 增施有机肥, 配施磷钾肥, 适时适量浇水, 以防止早衰。高温季节果实应避免阳光的曝晒, 必要时可以用杂草遮盖果实。注意要及时防止病毒的传播, 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摘要:根据生产实践, 总结了滨海县大棚西瓜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典型症状、发生原因, 并提出防治方法, 以期推动西瓜棚室种植的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棚室西瓜,生理性病害,诊断与防治,江苏滨海

参考文献

[1]周质恂, 曹坚, 倪宏正.大棚西瓜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06 (8) :51.

[2]屈欣, 张涛.大棚西瓜栽培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J].现代园艺, 2009 (5) :67.

[3]陈新.棚室蔬菜苗期病害特点及防治[J].农家致富, 2008 (24) :36-37.

棚室番茄嫁接栽培技术 篇4

嫁接换根作为克服连作障碍、根结线虫的有效措施,在西瓜、黄瓜、茄子等作物上已经广泛使用。同样,用抗性砧木嫁接番茄,可以有效地防治根部病害和根结线虫危害,为发展无公害番茄生产创造条件。嫁接防病主要是利用砧木的抗病虫能力进行病虫害防治,即利用抗性基因的品种作为砧木,优质丰产但不抗土传病害及根结线虫的番茄品种为接穗进行嫁接栽培。

番茄采用嫁接管理,春季的成活率可达95%以上,秋季也可达90%左右,田间嫁接植株对青枯病、病毒病等表现出较高的抗性。值得注意的是,嫁接番茄主要预防青枯病等土传病害,对其他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仍要按常规栽培管理[1,2,3]。

1 嫁接栽培技术

1.1 砧木选择

采用番茄嫁接栽培技术,砧木选择很关键。不同砧木的特性是不相同的,对不同病害的抗性也有差别。好的番茄砧木应具有较强的吸水、吸肥以及耐寒、耐热、耐湿、更强的耐病虫能力,并且与接穗有良好的嫁接亲和力和共生亲和力。目前,可选择的砧木品种有板砧2号、托鲁巴姆等,对枯萎病、根结线虫病等的抗性达到了高抗水平,可与多个国内外番茄品种嫁接,亲和力强[4]。

1.2 嫁接方法

1.2.1 劈接法。

接穗较细、砧木较粗时,宜采用劈接法,去除生长点的砧木靠上端,用刀片向下45°角斜削1刀,深度达茎粗的1/2稍深,长1.0~1.5 cm,注意不能削得过深。接穗茎下端两面各削1刀成楔形,厚度约0.3 cm,削面长1.0~1.5 cm,接穗插入后一侧表皮对齐。劈接时,切口的位置要处于茎的中间,不要偏向一侧。以板砧2号木为例,砧木苗在5叶1心、苗茎在0.5~0.6 cm时,为最佳嫁接期;接穗苗在4叶1心、苗茎在0.4~0.5 cm时,为最佳嫁接期[5]。嫁接时还应注意刀片要干净,夹子要消毒,如用双面刀片需沿中线截成2片,并掰掉两端无刀锋的部分,放置在干净处备用,不得沾上泥土;嫁接时砧木至少保留2片真叶,切忌在子叶部位嫁接;有时砧木还可留3片真叶,应根据当时砧木、接穗的生长状况以及茎的粗细决定具体位置;接口较长时,可用2个夹子固定,嫁接后立即放入小拱棚内。

1.2.2 针接法。

在接穗和砧木都有2~3片真叶、下胚轴直径2 mm时为嫁接适期。嫁接时, 选择接穗和砧木茎粗细近一致的苗, 先用刀片在砧木子叶下方1.0~1.5 cm处将苗子斜向切断, 其切线与轴心呈45°角, 切面要平滑。然后用接针笔 (类似自动铜笔, 可装50~100支经过消毒的拉针, 使用时, 将接针笔向下轻压即可出来1支接针, 其长度为接针长度的1/2) 在砧木切面的中心线将接针插入1/2, 余下的1/2插接穗。用同样的方法在接穗子叶的下方把接穗呈45°角斜线切断, 然后把接穗插在砧木上。要求砧木和接穗的切面紧密重合、对齐, 嫁接过程要注意切面卫生[6]。

1.3 嫁接后管理

番茄嫁接多为断根接法,嫁接后7 d内空气湿度要达到95%以上,调节方法是嫁接完毕后浇水,盖严小拱棚,6~7 d内基本不进行通风,6~7 d后揭开小拱棚底脚少量通风,9~10 d后才可揭开薄膜,增加通风时间与通风量,但仍应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每天中午喷雾1~2次,直至完全成活,转入正常的湿度管理[7]。番茄嫁接苗的适宜温度,白天25~26℃,夜间20~22℃。早春温度低的季节嫁接,除架设小拱棚外,最好还要配置电热线和补光灯,用控温仪调节温度。高温季节嫁接,应采取搭荫棚、用遮阳网覆盖等措施进行降温。嫁接后,应进行遮光。可在塑料小拱棚外覆盖上遮阳网、薄草帘、纸被或报纸,嫁接后3~4 d要全部遮光,保证见散射光即可,以后半遮光(两侧见光),逐渐撤掉覆盖物及小拱棚塑料薄膜,10 d以后恢复正常管理。如遇阴雨天可不用遮光,注意遮光时间不能过长。在接口愈合后,应马上从基部摘除砧木萌叶,去除干净彻底[8]。

2 降低嫁接成本的主要方法

由于现在番茄专用抗性砧木品种较贵,增加了嫁接栽培的费用,成本是制约番茄嫁接技术推广的重要因素,在生产中采取以下方法降低成本。

2.1 利用砧木高位芽扦插培育砧木

将砧木分生的腋芽扦插培育植株,作为嫁接番茄用砧木。扦插时,以腋芽长度6~10 cm,具有3~5片叶时采集为宜。在腋芽基部用刀片斜切1刀,呈30°角,形成长斜面,然后按40~50枝为一捆,轻缚成若干小捆,并迅速放入100 mg吲哚乙酸溶液与4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混合液中浸泡10 min,浸入深度以不淹没底叶为准。浸后扦插于育苗床中。扦插方法可用菜刀开槽,深度5 cm左右,以腋芽最底部一片叶的叶腋露出地面为宜。密度以苗距10 cm×10 cm为好,腋芽按大小规格分类扦插,以利生长均匀。

2.2 采取番茄多芽嫁接

在接穗和砧木苗生长至5~6片完全真叶时,砧木留基部2片真叶去顶,接穗留顶部2叶1心切取,进行劈接。再拔除接穗苗床内的杂草、病苗,并施肥1~2次,促进腋芽生长,一般条件下10~15 d后,腋芽达到接穗标准,再切取嫁接,将腋芽培育成结果主干。采取该方法,砧木要分2批播种,接穗可利用主芽和腋芽1~2个,即嫁接育成2~3株生产用苗。通过多次嫁接技术,由1株种苗变成多株苗,可以大大降低种子成本。

摘要:从砧木选择、嫁接方法、嫁接后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棚室番茄嫁接栽培技术, 并提出了降低嫁接成本的方法, 以期为番茄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番茄,棚室,嫁接,栽培技术,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潘明辉, 李志勇.无公害番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 2011 (1) :29-30.

[2]王俊文.番茄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 2006, 18 (4) :139.

[3]刘华, 吴洪兴, 董立先.无公害番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 2006 (1) :19.

[4]姜伟, 王建国, 靳玉荣, 等.日光温室番茄综合配套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 (5) :125-127.

[5]张国强, 詹玉丝.番茄塑料大棚春提早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2 (11) :38-39.

[6]黄江涛, 张春奇, 李红波, 等.麦茬番茄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6 (3) :94-95.

[7]张树华, 王海英, 张明瑶.无公害大棚番茄春季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 (4) :130-131.

东宁县棚室黄瓜栽培技术 篇5

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应选用抗病性强、丰产、早熟的黄瓜品种, 如龙杂黄1号、佳木斯青刺、长春密刺等品种。播前用55~60℃温水搅拌种子15 min进行烫种, 当水温降至30℃时, 浸种5~6 h, 捞出后进行催芽;或福尔马林1 000倍液浸种15 min进行种子消毒[1]。进行变温处理, 将萌动的种子放在0~3℃下保持12 h, 然后放在18~20℃下保持12 h, 变温后出芽, 即可播种。

2 播种育苗

2月中旬采用加温温室育苗, 其日历苗龄45~50 d, 生理苗龄为4叶1心。快速育苗, 不仅节省时间, 而且出苗快而茁壮, 前期产量高。播种床用20%草炭+20%陈马粪+60%田土, 移植床用10%草炭+20%陈马粪+70%田土。配合土再加入草木灰10~15 kg/m3、过磷酸钙0.5~1.0 kg/m3、充分腐熟的粪肥10~15 kg/m3, 充分拌匀即可。如土质黏重可掺细炉渣或沙子, 播种床厚度为12 cm, 移植床厚度为12~15 cm。把发酵好的鸡、马、牛粪装入播种床底, 在酿热物下面铺1层5~10 cm的碎草, 酿热物的厚度30~40 cm[2]。春季播种苗床浇45~50℃热水, 浇水深6 cm, 播发芽率90%以上的种子150 g/m2。播种后覆土厚1.5 cm, 然后覆盖地膜, 1 hm2大田需播种床面积225~300 m2。播后科学调控棚内温度, 出苗后揭去地膜[3]。在定植前5~7 d通风炼苗, 苗龄45~50 d。

3 适期定植

一般于4月初定植大棚内, 在定植前20 d扣棚。早春化冻进行整地, 整地时施底肥或堆肥7 500 kg/hm2、磷酸二铵225~300 kg/hm2, 分2次施入。翻地前铺施1/2~2/3有机肥, 开定植沟后把另外1/3~1/2磷酸二铵和有机肥拌在沟中的深层土壤中。整翻地时用代森锌5~10 g/m2进行温室内的床土消毒[4]。苗龄以15~20 d为宜, 于晴天的下午移植。一般定植的行距为30~40 cm, 株距为18~20 cm。

4 田间管理

中耕培土一般在栽植后4~5 d开始, 至蔓高16~20 cm结束。黄瓜肥水管理以勤施薄肥为原则, 缓苗后要浇1次缓苗水, 然后进行蹲苗, 苗高6~8 cm时结束蹲苗。盛瓜期每隔5~7 d浇1次水, 每浇2次水及时追1次肥, 可追施充分腐熟的大粪7 500~9 000 kg/hm2或复合肥120 kg/hm2。大棚黄瓜在扎蔓时根据黄瓜的品种结果习性进行植株调整, 缓苗后绑蔓和搭架。一般以主蔓结瓜为主, 及时去掉侧蔓, 但以侧蔓结果的品种可在主蔓具4~5片真叶时进行摘心, 选留2个侧蔓结瓜[5]。一般主蔓长至25片叶时进行摘心, 摘心后要加强肥水管理[5]。定植后5~7 d, 白天棚温保持在30~35℃;缓苗后棚温保持在白天25~30℃, 夜间13~15℃;盛瓜期中午棚温应为25~28℃, 超过30℃应及时进行放风降温。

5 病虫害防治

防治霜霉病[6]可用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 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750倍液, 或80%克霉灵400~500倍液喷雾, 每隔4~7 d喷1次。防治细菌性角斑病可用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剂400倍液, 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72%农用链霉素3 000倍液, 每隔10 d喷1次。防治白粉病[7]可用15%粉锈宁1 000倍液喷雾, 隔7~10 d喷1次, 连喷2~3次。枯萎病防治上, 用多菌灵进行种子消毒;最好用南瓜嫁接换根;中心病株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500倍液, 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400倍液, 或25.9%抗枯宁500倍液等药液0.5 kg/株灌根。在猝倒病防治上, 用50%多菌灵、50%福美双、40%拌种双等药剂进行种子处理, 用量为种子量的0.4%;进行床土消毒, 用50%多菌灵或70%五氯硝基苯与80%代森锌等量混合, 用量为8~10 g/m2, 与30 kg细土混匀, 取1/3铺底, 2/3盖在种子上, 播种后覆膜, 保持床面湿润;还可用40%甲醛50倍液30~50 mL/m2喷洒床土, 后用薄膜覆盖, 闷4~5 d后揭膜, 约经14 d气味散尽, 方可播种。还可在1~2片真叶前, 用百菌清密闭苗床熏烟。一旦发病, 清除病苗病土, 周围喷铜铵合剂, 苗喷恶霉灵水剂等防治。菌核病危害果实和茎蔓, 在防治上, 温度不超过30℃不放风, 相对湿度低于65%, 提高夜温;可用速克灵、百菌清烟剂、扑海因粉剂等药剂50倍液涂抹。蔓枯病冬春茬易发病, 可用甲基托布津、代森锌、多硫胶悬浮剂、九二○等药剂涂抹。在黑星病防治上, 定植前用硫磺熏蒸棚室, 发病前用百菌清烟剂预防, 初期拔除病株, 可用多菌灵、苯菌灵、甲米多等药剂喷雾。防治蚜虫用50%灭蚜松乳油2 500倍液, 或20%速灭杀丁乳油2 000倍液, 或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 或2.5%功夫乳油3 000~4 000倍液等喷雾。在温室白粉虱防治上, 育苗前熏杀, 清理杂草, 避免黄瓜、番茄混栽。可用溴氰菊酯、扑虱灵喷雾, 或用溴氰菊酯烟剂熏雾, 用黄粘板诱杀。

6 适时收获

为促使黄瓜发棵、增加产值, 早期果实特别是根瓜应提早采收。一般是顶花带刺, 瓜条长21 cm即可收获。早期一般隔1 d采1次, 盛产期每天收1次。

摘要:针对东宁县气候特点, 介绍了棚室黄瓜栽培技术, 主要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育苗、适期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 以期为该地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黄瓜,棚室,栽培技术,黑龙江东宁

参考文献

[1]王庆芬, 周晓, 常磊, 等.冬暖棚越冬黄瓜高产配套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 (B12) :3.

[2]刘协广, 李自兴.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加行高矮秧密植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1998 (1) :28-29.

[3]崔世茂, 陈源闽.大棚黄瓜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5 (2) :30-31.

[4]李顺兴, 刘淑君.早春黄瓜日光温室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1993 (1) :31-32.

[5]戴红, 孟德龙, 汪洪洋.黄瓜津春3号日光温室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 2009 (4) :37-38.

[6]胡宁宝, 吴华圃.无公害黄瓜生产中对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J].华北农学报, 2006, 21 (F12) :18-21.

无公害甜瓜棚室栽培技术 篇6

1.1 根

甜瓜根系较发达, 主根入土深度可达50 cm左右。密集根群分布在15~28 cm的土壤内, 因而具有一定的耐旱能力。

1.2 茎

甜瓜的茎中空、有刺毛、节间较短, 侧芽容易萌发, 且分枝较强。甜瓜主蔓各节都能生出子蔓, 由子蔓、孙蔓来选留茎的数量。

1.3 叶

甜瓜叶呈近似圆形或背形, 叶柄背有刺毛, 叶的寿命及功能受其自身营养状况的影响。若水肥条件好、日照充足、营养面积合理, 则叶的寿命长, 反之叶易早衰。

1.4 花

甜瓜花冠呈黄色, 雄花多为单生, 雌雄同株, 雌花子房下位。雄花在主蔓上第3~5节开始发生。大多数品种主蔓上雌花发生较晚, 而侧蔓一二节就着生雌花。因此, 在栽培上可采用摘心来促进侧蔓的形成和提早结果开花。若授粉不良, 易造成落花、落果。

1.5 果实

甜瓜果实的形状、大小、色泽因品种而异。一般500 g/个左右, 颜色有白色、绿色、橘黄色3种。可在各种环境中栽培, 其中土壤水分最重要。

1.6 种子

甜瓜种子比黄瓜种子小, 千粒质量一般为15~20 g, 播种前的温汤浸种和药剂处理, 可较好地预防其苗期病虫害。

2 育苗及苗期管理

2.1 育苗下种前的管理

用奥瑞根根际专家500倍液把育苗基质或营养土壤拌湿、搅匀, 堆放覆膜24 h后装盘 (或装营养钵) 下种, 可防治苗期猝倒、干枯等各种病害, 促进根系生长, 有平衡旺长的作用。甜瓜育苗不但节省用种, 更主要是能抗旱保苗, 育苗播期在定植前30 d进行。将种子置于室温20℃条件下的水中浸泡3~5 h, 捞出后用毛巾擦去种子表面水分, 将浸种后的种子裹在潮湿毛巾中, 外包塑料膜, 置于28℃~30℃的恒温环境中, 20 h后即可出芽。播种前, 将苗床营养钵浇透底水, 待水渗下后, 将出芽种子平摆于营养钵中, 上覆1.0~1.5 cm潮湿细土。播种后, 将苗床覆盖地膜或小拱, 以保苗床水分和温度;出苗前, 控制白天苗床温度在25℃以上, 夜间温度不能低于15℃~18℃, 播种6 d后即可出苗。

2.2 出苗后的管理

出苗后, 用奥瑞根根际专家 (500 g/袋) 500倍液, 加0.5 kg红糖混匀, 避光静置2 h后喷淋。7~10 d后连续喷二三次。出苗后要及时揭去地膜或小拱膜, 并适当降低苗床。控制白天温度为22℃~25℃, 夜间温度为12℃~15℃, 以促进甜瓜根系健康生长, 防止甜瓜苗徒长, 待瓜苗的2片子叶展平、1片真叶出现时应增加温度, 三四片叶时可定植。定植前7~10 d, 开始放风降温, 进行低通风炼苗。一定要严格控制对瓜苗浇水。采取防冻、防风、防日灼等措施, 便可培育出壮苗。壮苗的标准是, 甜瓜苗生长整齐, 苗蹲实下胚, 轴及节间短, 茎粗壮, 叶肥厚、深绿、有光泽, 根系发达、完整、色白, 定植时有三四片真叶, 无病害, 子叶完好。

2.3 土壤消毒

在甜瓜苗定植前20~30 d, 深翻冻土, 每0.067 hm2地用300 g的乙酸铜10~15袋加辛硫磷1 kg, 均匀洒浇畦面, 然后在定植前5~7 d向棚内通风。

2.4 施肥原则

甜瓜为深根苗肥作物, 一般不须过多施肥, 尤其不要多施氮肥, 有机肥料应充分腐熟后再施, 可适当多施磷、钾肥。甜瓜生长的前期和中期应多施钾肥, 每0.067 hm2地施饼肥250~400 kg、复合肥50 kg、生物有机肥200~250 kg, 作为基肥, 一次性施入。

3 温度管理

甜瓜是喜温作物, 幼苗期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5℃~28℃;苗期温度不需要过高, 以避免瓜苗徒长 (应墩好苗) ;开花温度为26℃~30℃, 这样才能促进花芽分化, 雌花形成多, 坐果率高。甜瓜整个生育期中, 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30℃~35℃。

4 整枝技术

单蔓整枝。瓜苗定植后且5~7片叶时, 用胶丝绳将主蔓顺绳缠绕吊好, 将8节以下出现的枝蔓全部去掉;8~12节以上枝蔓开始留瓜, 每株留4~6个瓜, 瓜前留二三片叶。将新生枝蔓全部去掉, 使其养分全部供给果实发育;15~18节掐掉生长点 (因植株生长势而定) , 开始坐瓜。坐瓜的同时, 18节以上新生蔓开始生长, 留1条蔓, 至25节之间预留二茬瓜。在预留节位最低的雌花预开的当天, 用坐果灵连续同时喷施花蕾, 均匀喷施瓜胎5~7个 (浓度按使用说明或天气、棚内温度而定) , 幼瓜膨动稳定时, 分次选留幼瓜, 定瓜4~6个/株。定瓜后的果实开始迅速膨大, 接近转色时, 及时给18~25节的二茬瓜授粉留果, 留瓜二三个即可。应注意的是, 在清理多余枝蔓时要注意甜瓜所需要的光合营养, 光合营养是靠光与叶片的吸收而产生的, 所以每个瓜的功能叶片必须达到8~10片, 任何一种栽培方式均是如此。如果预留叶片不够, 可适当增留一些功能叶片 (不能跑蔓) 。

5 水肥管理

5.1 施足底肥, 及时放风

甜瓜叶宽大, 蒸腾旺盛, 植株细胞透压性较高, 根系有强大的吸水能力, 因此在干旱的条件下也能很好发育。

5.2 幼苗期需水较少, 应少浇水

伸蔓开花至坐果期, 甜瓜需要及时均匀地浇水, 以补充土壤水分, 但水分不能过量, 以确保有一个健康发育的植株。在结果初期和盛花期各浇一次水, 并随水追肥。第1次每0.067 hm2追施生物菌肥10 kg, 纯氮3 kg, 纯钾10 kg;第2次追施红糖8 kg, 奥瑞根根际专家1kg, 施铁、锌、硼、镁、钙各1 kg;盛果期要及时补充叶面肥、微肥, 喷施发酵牛奶和质量分数1%红糖水 (交替使用) 。另外, 每0.067 hm2使用二氧化碳吊袋气肥20袋, 每40 d换1次。

6 病虫害防治

甜瓜白粉病、炭疽病、霜霉病等病害的发生与棚内的温度、湿度高低密切相关。因此, 在甜瓜开花坐果阶段, 要加强棚内温度、湿度的控制, 减少病害的发生和蔓延。按照预防、综合防治、生物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来防治病虫害。

在甜瓜白粉病、炭疽病、霜霉病严重时, 可将棚密闭, 温度逐步升高到40℃, 并保持2 h。但要严格按规程操作, 以免发生烧苗现象。

浇水后用百菌清烟剂薰蒸也可防治病虫害。

要注意防治白粉虱、蚜虫, 可在放风口铺设防虫网, 或在植株上方10~15 cm处吊黏虫色板来防治。

7 采后管理

清洁田园, 合理整枝, 及时摘除病叶、老叶, 将残枝败叶和杂草清理干净, 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保持田间清洁。

棚室黄瓜栽培防“歇秧” 篇7

一、黄瓜“歇秧”原因

1. 留瓜过多。

为了提高产量,有些菜农将坐住的瓜全都留下,多余的雌花也不摘除。

2. 采收不及时。

由于瓜价不稳,有的菜农为了等高价,把已经长成的瓜留在秧上,造成“坠秧”。这样做的结果是打破了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使植株体内有机营养消耗过多。

3. 施肥不当。

生产中,部分菜农施肥存在“多、乱、杂”现象,尤其是过量使用复混肥,使得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对植株根部造成损害,使其吸收能力减弱,影响正常生长。

4. 施药过量。

日光温室黄瓜越冬期间,如果室内环境调控不好,则极易发生病害。发病后,绝大多数菜农只注重化学防治,忽视农业措施,存在施药间隔期短、浓度超标等问题,最终形成药害,导致植株叶片皱缩不平、光合作用下降,再加上乱施植物生长调节剂,造成黄瓜植株生理失调,不能正常生长。

5. 浇水不当。

有些菜农浇水不注意天气状况,也不考虑植株生长规律。如果浇水后遇连阴、低温和强寒流等不利天气,使地温低于12℃、土壤相对湿度高于85%,黄瓜就会沤根,对地上部生长影响较大。

二、黄瓜“歇秧”预防措施

1. 加强植株调整。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黄瓜落蔓时不能一次落蔓太低,否则不利于其正常生长。落蔓后,黄瓜植株应维持在1.5米左右,保证植株上有15片以上的功能叶。坐瓜较多的植株要适当疏瓜,切不可见瓜就留,否则容易造成中后期歇秧。植株底部发黄的叶片要及时去掉,减少营养消耗。连阴天要加强光照管理。

2. 揭花苫。

连阴骤晴时不能猛然全部揭开草苫,应“揭花苫”,以免造成闪苗。冬季温度低、光照弱,浇水不能太勤,一般20天左右浇1次即可,忌大水漫灌。浇水后要等棚内温度升到30℃才可放风,且风口应由小到大,不要一次性放风过大,以免造成闪苗。

3. 加强肥水管理。

肥料一般随水冲施,建议施用易被黄瓜吸收的含有腐殖酸或氨基酸的肥料,且一次施肥量不宜过多。

4. 加强病害防治。

上一篇:合作型教学团队下一篇:自控与电气专业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