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系统化和模块化管理的实践应用论文(精选8篇)
浅谈系统化和模块化管理的实践应用论文 篇1
1.系统和模块的划分原则
1.1系统的划分
系统的划分是针对一套装置,按照其在工厂中的主要操作功能所进行的划分。划分后的每个系统应编上相应的系统号。装置的开工一般按照开工计划的要求执行,制定成功的开工计划方法是用“系统”管理预试车和试车工作。按照“系统”的思路,整个装置将被分成大小合理的主要工艺系统、公用工程系统及各个辅助系统等。按照“系统”的思路,最终的施工要按照一个最优化的顺序来进行,以确保装置尽早开工或进油。这里强调的是“按照最优化的顺序进行”。例如,反应系统虽然是装置最初操作的关键点,但是像火炬或氮气系统这样的公用工程系统不能及时地完工、准备和试车的话,也会直接延误装置的开工日程。一般来说,界区内的公用工程系统象氮气、仪表风、工业风、冷凝水、蒸和冷却水等会成为独立的系统,并应按照装置开工计划提前准备和试车。
1.2模块的划分
模块的划分应以装置的工艺特点为基础,在充分考虑装置开车投产顺序合理的情况下,将装置分成几个或者若干个模块,并给每个模块编号或命名。这样可实现将一个复杂的工艺装置划分成多个功能上相对独立、工作量较小的模块来管理的目的。这里所说的模块划分强调的是按照装置工艺特点划分,是为装置的试车、开车服务的,不可理解成将装置简单的按照平面布置分区。
1.3系统和模块划分的关系
系统和模块的划分是以更有效的进行项目管理、确保装置尽早开工为最终目的,所以系统和模块的划分必须要以项目实际情况和工艺特点为基础。有的项目系统和模块划分差别不大,甚至一致,有的项目模块是系统的下一级划分,而有的项目系统是模块的下一级划分,需要因地制宜,灵活应用。
1.4子系统的划分
系统化和模块化管理是以子系统为基本元素的。子系统的划分是在系统划分完成之后,针对每个系统,按照特定的操作功能进行划分的,且每个子系统与其它的子系统有很少或者没有任何的冲突。此外,每个子系统的控制逻辑和机械特点要求每个子系统都能基本独立地进行试车,达到备用状态。子系统的划分需要结合PID一起进行,并为每个子系统编上子系统号,且每个子系统的编号必须也要体现出所在系统的编号。例如子系统编号93010中的93便是该子系统所在的系统编号。
2.系统化和模块化进行项目管理的原理及要点
2.1原理
装置的开车流程,一般都可根据工艺流程的特点分为若干个系统来进行,而且每个系统的开车工作又可以分解成若干个模块。对于现场管理,可以依据装置的开车计划,排出各个系统的开车计划,再根据各个系统中模块的划分,将计划细化到各个模块,从而编排出各模块的试车计划。通过模块计划就可以非常清楚的明确出各个单项的试车活动,然后针对这若干个单项的试车活动,将活动所涉及到的工作任务对应到子系统上。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有子系统被遗漏必将导致相应工作被遗漏,所以这个环节应当由专人负责审核确认。各模块任务的子系统对应工作完成后,便直接将这些子系统编号下发到各分包商手中,各分包商将接到的任务子系统号直接和自己之前已经有的用子系统定义的各专业数据库进行链接,很快得到各专业在该子系统下的施工及预试车工作完成状态,从而完全统计出不具备开车条件的各子系统的未完成工作量,结合相应的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和优先性的安排现场各专业的各项工作,以较高的效率促成各专业、各子系统具备试车条件。在相关子系统达到试车条件的情况下,落实各个单项试车条件从而完成单项试车。保证了各个模块、所有系统及装置的试车按计划完成。就这样通过子系统、模块及系统的合理结合,将装置的施工、预试车与试车工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保证施工、预试车、试车、开车这几个环节工作有序、高效的进行,促使装置的机械完工,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整个装置具备开车投料的条件。
2.2要点
1)系统、模块的划分和子系统的定义应由懂装置工艺的技术人员或专家负责。因为这项工作包含很强的专业性,合理的划分是后续项目计划顺利高效实施的关键和基础,所以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2)子系统的定义宜早不宜晚,且要科学、全面,避免遗漏。子系统的定义是系统、模块化管理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每个系统、每个模块、每个活动都最终要落实到各个子系统上,子系统定义不及时或者不合理,甚至有遗漏将会影响项目管理的效率。所以建议子系统的定义必须在工程项目前期就开始,而且要求是对整个装置的完整定义,可以避免子系统定义的遗漏。3)子系统的定义必须完整的体现到PID上,且涵盖各个专业,以便直接将每项目标所涉及的子系统编号提出来。4)根据子系统的定义提前建立好与子系统直接关联的各个专业的数据库是非常重要的。此数据库可以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逐步的或分阶段的将系统、模块、施工、预试车、试车等信息添加和完善。5)子系统、系统、模块的划分和各专业的数据库需要进行动态管理。项目执行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设计变更、计划调整等情况,因此必须及时更新信息,以避免因错误或滞后的信息,导致现场执行安排上的偏差和计划的延迟。
3.系统化和模块化进行项目管理的应用
在实际工程实践中灵活应用,既可以整体应用,也可以根据工程运行所处阶段局部应用:
1)在工程全程中应用。从工程开始就利用系统化和模块化进行管理,并全程应用直到装置开车投产,这对整个工程的宏观进展指导意义重大,可大大提高各个层面的管理效率。首先,在工程前期就应当结合合同及装置的投产目标,根据装置的工艺特点排出装置开车计划,以及相关的系统、模块和单项的试车计划等。同时,结合装置的工艺特点定义子系统,并建立带有子系统定义的各专业基础数据库。在上述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从工程前期,以装置的开车计划为依据,对整个工程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将各个专业、工序的各个阶段工作都与相应系统、模块计划紧密结合,其工作形成深度、合理交叉,有利于施工材料及其它资源的合理调配,从而实现高效的统筹管理,使装置在最短的时间内投产运行。
2)在个别系统中应用。也可以视项目的实际情况,在项目执行的任意阶段,对个别系统采用此方法,例如各装置的各个公用系统,核心工艺系统,或其它典型系统等。可以根据整个装置投产对该系统的具体时间要求,排出系统试车计划,然后再通过模块和单项试车计划将此系统试车计划的任务细化到各个子系统。对于像公用系统这种单一的系统,也可以不通过模块或单项试车计划,直接将系统试车计划细化到子系统,具体的操作需要因地制宜。
3)在个别模块中应用。在模块中应用的关键点就是要根据目标模块在整个装置中的位置和试车时间要求排出模块试车计划,然后将模块试车计划细化到各个子系统,然后来有效安排各专业在施工、预试车阶段的具体工作,从而实现该模块具备试车条件并完成试车工作的目的。
4)在单体试车活动中应用。在单体试车活动中的应用比较灵活。比如在进行烘炉、透平试车、压缩机试车、系统干燥等试车活动灵活应用。此方法的前提还是要先将整个装置的系统和相关子系统定义好,然后再结合具体试车活动的试车计划将工作任务细化到各个专业的未完项,从而通过合理的现场组织安排和实施,按计划完成该单体试车活动。
5)在跨模块、跨系统试车活动中应用。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需要在工程实践过程中结合装置特点灵活应用。例如:渣油加氢装置中A,B两个系列的2台进料加热炉H-1421和H-1441是划分在2个不同模块中,但因两台炉子自身互相联系这一特点,所以考虑跨模块同时对这两台加热炉进行烘炉干燥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既缩短烘炉总周期,也避免了很多重复工作。
4.系统化和模块化管理的优点和缺点
4.1优点
1)对装置进行系统、模块的划分过程实际上也是将一个复杂的工艺装置进行简化的过程,使项目进度控制的思路更加清晰和执行更加便捷。2)通过系统化、模块化的管理方法,使得装置总体进度计划更具操作性,并在各个横向线路上并行发展,各个线路上纵向的专业在各个阶段中工作合理交叉。例如:烘炉、透平试车、压缩机试车、水联运等分模块开车活动可以按合理高效的顺序、交叉、并行进行。如果将项目的开车计划通过系统、模块、子系统向施工阶段进行适当的延伸,必然也会对施工阶段的各个环节如材料的管理和资源的调配等,起到优化和指导的作用。3)系统、模块化管理的灵活性强,可以从工程前期就全程使用,也可以在工程管理过程中针对各种工程活动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使用,既可以取得长期的管理效益,也可以很有效的促使短期目标实现。4)系统、模块化管理使得分包商的管理效率明显提高,使得分包商对任务的执行力也明显增强。尤其针对海外当地分包商,这种管理方法可以很大程度的弥补其技术技能及沟通上的不足。
4.2缺点
1)对系统、模块划分和子系统定义人员的技术要求高。系统、模块的划分,子系统的定义需要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来完成。2)数据、信息处理量大。系统、模块化管理要求的是非常细化的管理,整个管理过程中数据库的更新必须及时准确,以确保数据库能动态反应现场实际状态。5结语通过以上对系统化和模块化管理在国外项目实践情况的介绍和分析,可以看出系统、模块化管理在国际炼化工程项目中有相当大的适用空间。只要将系统、模块化管理的形式与各项目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并灵活应用,必然将会最大程度的突出其优越性,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促进项目的成功执行。
浅谈系统化和模块化管理的实践应用论文 篇2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职业院校针对计算机及软件专业中开设过各种语言课程, 而最终的目标是使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加以综合应用, 单一的课程讲授已经完全适应不了将来社会对他们的需求。为此我们开设了《企业人事管理系统之员工管理模块》综合实践这个实践项目, 该项目培养了学生利用数据库技术、ASP.NET编程等联合开发系统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为适应职业岗位和继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高等职业院校是培训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摇篮, 因此将所学课程整合进行综合实践是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1 实践类教学环节的现状
目前, 在高等职业院校中, 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在某门专业技术类课程讲授的最后进行一周时间的实践与实训, 这样的实践项目仅对一门技术类课程的进行实践, 项目往往是虚拟的, 或者具有局限性。教师往往只是在这些实践中复习这一门课程的知识和技术。但学生走向工作岗位, 要面临企业真实项目往往具有综合性, 不是单一某种编程语言就能实现的, 让学生短时间内把一些相关的课程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联系起来一起应用到未来的工作岗位上, 有一定难度。
1.2 高职学生的现状分析
目前, 我国高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基本高考成绩分数较低的学生, 生源素质不理想。认真分析当前高职学生特点, 不难发现他们当中有一部分学生刻苦认真、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们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较扎实的基础, 但这仅是一少部分优秀分子。在班级中另外一大部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和勤奋精神不足, 他们的学习态度直接关系到整个班级学习风气的好坏。面对这样的学生, 在教学或实践环节过程中我们应该多加关怀, 及时发现他们出现的问题, 不让他们因遇到困难或思想松懈而退步下滑, 尽量让他们在校的学习过程中多学些知识和技能, 将来面对社会的挑战。
2 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是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第二年级末开设的综合实践环节, 进行一些设想和改革。对学生两年来所学专业课程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与整合, 给学生一次真正的实际应用体验机会, 同时也是对职业教育教学的一次有意义的改革。
《企业人事管理系统之员工管理模块》实践项目是一门综合性专业实践类课程,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些专业知识与技术。如:文档的编写、数据库应用、VB语言设计、VB.NET程序设计、ASP.NET程序设计、JAVA语言设计、软件工程等各种编程融合成一体。
当前我国高职学生学制一般为三年制。例如计算机软件类专业。该专业第一学年主要学习科学基础课程。第二学年开始进入一些专业课程。安排有软件专业所需基础课程和计算机编程操作类课程。在第二学年末, 学生要根据所学所有专业课, 进行一次较为综合的实践, 因此设计与制作《企业人事管理系统之员工管理模块》实践项目就很有必要。
3《企业人事管理系统之员工管理模块》综合实践项目的介绍
3.1《企业人事管理系统》各模块介绍
企业人事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随着时代的进步, 企业也逐渐变得庞大起来。如何管理好企业内部员工的信息, 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一个可以规范化, 自动化的企业人事管理系统就显的非常必要。
目前在我国, 人事管理系统中常见模块分为:用户管理模块、员工管理模块、考勤管理模块、薪资管理模块、培训管理模块、绩效管理模块、报表管理模块、员工自助模块、管理员自助模块等。本文主要涉及的是其中员工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1) 录用新员工信息。此功能可统计员工人数, 包括按部门、按时间等方式进行统计。 (2) 批量导入员工信息。 (3) 处理员工异动, 包括晋升、降职、平调等。 (4) 处理员工离职。如薪资处理方式。 (5) 查看员工变更历史。包括部门、职位、薪资福利等信息。 (6) 记录一对多的员工信息。包括教育、家庭成员、奖惩等记录。
3.2《企业人事管理系统之员工管理模块》综合实践项目任务设计
本文探讨的项目是针对高职二年级学期末学生开设的《企业人事管理系统之员工管理模块》的综合实践类项目, 主要是通过学生亲手进行的设计与实践, 完成各个分任务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让学生复习了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点, 也对所有知识与技能进行了一次较完整的应用。《企业人事管理系统之员工管理模块》的综合实践项目是由一个具有企业背景的完整真实性的项目, 由若干小任务组成, 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小任务, 最终实现的整个系统模块的设计与制作。具体任务分析见表1:
4 实践环节改革的展望与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年—2020年) 中指出, 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 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 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 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制定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 (职称) 评聘办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因此, 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来说, 教学与实践环节的开发与改革任重而道远。《企业人事管理系统之员工管理模块》综合实践项目的开发与实施, 是一次有益地尝试。我们相信通过这次实践环节, 让学生第一次零距离感受到企业真实的项目从开发到设计到制作的全过程, 会对他们在毕业找工作时有很大的帮助, 这对于教师的实践改革工作也是一种莫大的肯定。当然, 我们还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环节进行进一步地完善, 以技术的整合为指导, 把相关实践综合体系贯穿于其中, 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摘要:对于职业学校来说, 各种实用操作类课程会对学生受益匪浅, 会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适应信息技术的变化, 尽快掌握相关技能。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操作水平会影响着他们未来就业。因此, 对职业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来说, 培养适应未来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就是针对《企业人事管理系统之员工管理模块》在教学中的综合实践进行的探讨, 力求在实践教学中的实用性、综合性、整合性等方面做一个有意义的尝试。该实践项目采用任务驱动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学生分组完成综合项目设计的形式, 以项目或分任务的方式进行。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改革,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了面对未来社会工作的自信心。
关键词:员工管理模块,实践教学,任务驱动
参考文献
[1]欧盟As 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年.
[3]李晓黎.Vis ual Bas ic+SQL Se rve r[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年.
[4]尼春雨, 王国胜, 紫宝杰.ASP.NET+SQL Se rve r动态网站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5]蔡小萍.SQL Se rve r网络数据库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1年.
浅谈系统化和模块化管理的实践应用论文 篇3
关键词:金盘系统;期刊管理;改进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0-0000-01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对管理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金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是北京金沙汇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图书馆管理软件[1],其性能好,功能强大,能有效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及工作效率,国内多家图书馆纷纷更换成该系统。我馆在使用引进金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中的期刊管理模块时遇到诸多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期刊检索途径设置不合理
在金盘系统的期刊管理模块中,其对期刊检索途径的设置不合理,使得期刊与图书一样只能定义一个首选检索途径,即正刊名[2]。我管一般设置的自定义期刊首选检索途径是外文为原版刊号,中文则为邮发代号,但是金盘系统的期刊快速检索窗口只能检索到数值内容,而无法检索到字符内容,造成很多外文期刊在系统中检索不到的局面。虽然可以设置期刊管理各窗口的不同检索途径,但是改变检索途径后,由于金盘系统期刊检索途径有自动恢复功能,进入检索页面再返回时就需要重新选择,使用较为麻烦。
基于此,笔者建议金沙汇公司应改进金盘系统中期刊检索途径的自定义功能,使期刊在各主菜单窗口中都能独立设置首选检索途径,实现正刊名、查询号、原版刊号、邮发代号、ISSN号、验收和装订号均可成为检索途径。
二、浏览检索窗口错误频出
在期刊浏览检索框中输入查询号、ISSN号、邮发代号等作为检索条件时,浏览页面会出现很多不符合工作人员及读者所寻书目条件的记录,而且占据了很大的页面,而符合工作人员及读者需求的书目则被隐藏在页面的底部,给浏览检索带来不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金盘系统对布尔逻辑运算不支持,在输入检索条件后,无法按照数值型或字符型的检索条件加以限制而使系统出现错误。此外,在检索时只显示符合索条件的第1条记录,其他与之相似的记录则无法显示,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
基于此,笔者建议期刊模块在功能设置中应增加浏览检索条件中提取馆藏书目记录的限制功能,增加布尔逻辑运算符(and or not)检索功能,以提高检索的准确率[3],并增加similiar、near、 adjacent等检索词限定功能,提高检索的查全率。
三、期刊外文语种支持不足
金盘系统的录入系统主要使用的是GBK大字符集,其只中文及英文两种语种,对于其他语种,如俄文、日文等的支持不足。目前我管主要将俄文期刊采用USMARC格式归入外文期刊中,而将日文期刊采用CNMARC格式归入中文期刊[4],这虽然解决了这两种语种期刊的录入问题,但是容易给期刊的检索及管理带来混乱。俄文、日文等的字符集、字间距与金盘系统支持的USMARC格式及CNMARC格式均有一定的出入,往往在源数据库中很难套录俄文、日文的数据,使这两种期刊检索不出来,降低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基于此,笔者建议金盘系统应增加外文期刊字符集的语种支持数量,如期刊录入可以采用UniCode格式或者在引进相关外文的期刊时应将其文种的MARC格式同时引进。
四、各子系统窗口缺乏相互链接
众所周知,期刊的出刊频率、刊名、分刊等会时常出现变动。按照金盘系统期刊模块的处理程序,期刊维护是在期刊订购、期刊验收签到、期刊装订之后才进行,因此要进行数据维修需要在各个子系统的窗口中交替进行,无法直接切换窗口。如期刊的验收时间到了而该期刊的出刊频率改变了,这时候要进入“数据维修”页面以修改该期刊的出刊频率代码,再进入期刊订购页面中对期刊卷期进行修改,再返回到期刊验收页面确认。修改一个数据需要反复进出子系统,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基于此,笔者建议金盘系统期刊模块各个子系统窗口能相互切换,有利于“著录新刊”数据的管理及维护;或者在期刊订购、期刊验收签到、期刊装订等各个子系统窗口中均设置有“数据维护”工具,理顺各个子系统窗口下的菜单项,实现同一书目数据下,具有相同的子项内容及级别,以减少数据输入差错,提高期刊管理效率。
五、期刊数据删除后无法恢复
金盘系统期刊设置中对于被删去的典藏记录库书目数据库值可以查询而不能将数据库恢复,而且在删除期刊的典藏记录或者书目数据时会将相关的所有数据均删除掉,如订购历史、验收签到历史等数据均无法恢复,这些信息对于期刊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一旦误删则无法补救,给期刊管理带来一定的不便。
基于此,笔者建议将典藏库、书目数据的其他相关数据设置成二級删除,在一级删除确定时对于相关数据的删除应有警示窗口弹出,而且在二级删除工具中应增加有还原功能。此外,应设置一个窗口下能显示两种不同的典藏库与书目数据及其他有关的数据,方便期刊数据的合并及删除,确保期刊相关数据的安全。
六、结语
金盘系统优化了图书馆期刊的管理功能,提高了服务质量及工作效率,但是其在使用中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管对于金盘系统的使用方法、功能掌握等仍有很大的学习空间,对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希望能引起金沙汇公司的重视,共同努力,使金盘系统能更好的为图书馆、为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敖可.金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使用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信息,2010,12(02):253-255
[2]张铭霞.金盘图书馆流通管理系统的应用与问题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11(04):78-79
[3]薛丽.金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之期刊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09,8(19):95-96
浅谈系统化和模块化管理的实践应用论文 篇4
科技不断发展,在社会中几乎每一个行业都会运用到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已经广泛应用到多种科技技术如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并且其的作用十分重要。可见,中职生在进行就业时,企业对于计算机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在中职学校中对于人才的培养过程,离不开计算机教学,其对于学生就业具有重要作为,中职计算机教师应当跟紧时代的步伐,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在教学模式中做出改变,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以及掌握度,从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计算机课程学习的意义。以下分为三部分简要阐述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的意义以及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的对策。
1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在中职学校中,计算机课程属于一门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公共课程,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进行提高,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熟练运用计算机来处理问题,全面提高学生自身技能。但是计算机课程属于一类技能性的可能,目前在多所学校中的计算机教学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计算机课程与部分理论课程不同,其需要更多的是学生动手技能。但是在许多中职学校中,教师习惯于应用往常的教学教材以及教学方式,在课上为学生过多地传授理论知识,相关的操作步骤也只是在课本上展现出来,却没有让学生多进行上机操作,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就业精通计算机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上的能力却很低。在教材中,也是将重点内容列为编程、数制转化等模块内容,但是这些方面的内容在实际运用中却很少用得到,从而导致学生会觉得学习这些内容没有意义,没有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也不会认真听课。2)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教学中所包含的内容较杂,没有分清侧重点。许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授课的内容包含了计算机多个方面的知识点,在教学中每一个方面都会给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也会每个方面都有一些了解,但是却没有精通的一方面。而在实际工作中,每一个就业者都会有其精通的方面,从而选择自己的职位,在计算机行业也不例外,学生从事自己的岗位,只需要完全掌握某一方面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而其他方面都了解基础的就可以。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没有进行重点教学和基础教学,会使得学生没有一个自身精通的技能,使得学生自身发展受到了限制。3)中职学校多数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根据目前的招生制度,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通常都是在中考中失利的,这些学生一般对于自身的规范意识较差,在学习中无法做到自律,同时对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而且学生对于学习没有自己的目标,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通常会出现学生在课上聊天、打游戏、看视频的情况,而不愿意去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从而没有从课堂上学习到太多的知识内容。
浅谈系统化和模块化管理的实践应用论文 篇5
(吉林工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62)
摘 要: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地方性高等院校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就如何构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电子技术方向(简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及有关问题展开探讨,文章从实验教学环节模块与电子竞赛实践性应用、实习环节模块、设计类教学环节模块等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观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改革经验。
关键词: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实习环节;设计类教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专业面广,且电子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内针对社会需求,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很多高校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已经不能适应这种需求,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出现了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除了自身的不足之外,更多的是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已经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伴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中国高校泡沫式扩招的后遗症逐渐显现,高等教育改革就显得事在必行。近几年来高校的盲目扩招带来了毕业生大量过剩,更严重的是大多数学校只追求扩张速度,而忽视培养学生的质量,导致了培养的学生素质不高,特别是实践技能极差,同时赶上世界经济危机,这些因素导致了国内08年560万大学生有近三分之一至今没有就业,09年又有610万名毕业生需要进入劳动力市场,所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很严重的社会问题,解决根本矛盾除了发展经济扩大人才需求外,更主要是高校教学体系的改革,培养出更容易与社会需求接轨的高素质大学生。很多传统的专科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方案,已经不适应新环境下的学校的发展,所以要求我们面对新形式尽快制定出科学的教育培养方案,特别是解决中国高等教育的普遍短板--实践技能极差,因此,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总结了经验和不足,并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研和专业研讨交流,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了实践教学支撑体系模块,以适应新形式下的专业建设和发展。实践教学支撑体系模块的构成主要包括实验教学环节模块与电子竞赛实践性应用、实习环节模块、设计类教学环节模块等三个方面。
一、实验教学环节模块与电子竞赛实践性应用
实验教学在高等工科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它既是对理论教学的论证、补充,更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实验教学环节主要不足表现在:一是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单
一、呆板,一般都是由教师先讲解,学生按实验指导书上给定的实验步骤完成。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实验项目的开设不合理,验证性实验过多,而设计性开发性实验少,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创新的能力。为此提出如下改革方案:首先是构建新的实验体系。实验教学按理论教学顺序安排实验内容,加强应用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建立着眼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的实验体系。其次由验证性实验走向设计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实验。对于基础课程,验证性实验可以占较大比例,专业基础课程则应有一半的设计性实验,而对于专业课,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就应占较大比例,并应有一定的创新性实验。这样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实验方法的逐步掌握,其独立工作能力也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得到培养。第三建设开放性的实验室,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也是实验教学环节的重要补充,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及各省市教育厅共同主办,大赛以电子电路应用设计为主要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综合能力。我校应用电子专业学生参加了几次比赛,通过电子设计大赛,使我们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起到了促进作用。从前几届电子设计竞赛的试题来看,试题的特点是:实用性强、综合性强、技术水平发挥余地大。不难看出,电子设计竞赛的试题既反映了电子技术的先进水平,又引导高校在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把培养学生的参赛能力作为一项内容渗透到教学中去,为此我们针对这个环节提出了如下要求: 首先,在理论教学及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上,尽量选择能利用新技术、新芯片来实现,不易过难和过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综合性。以适应大赛对新技术、新方法运用的要求。其次,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求指导教师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地查找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聘请专家学者为学生做专题讲座,同时开展电子科技小组活动,使学生的兴趣培养常态化。
二、实习环节模块
实习教学是工科学生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接触实际、发现问题、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重要阶段。传统的实习环节主要存在的不足是:一是实习内容安排不够合理,实习计划尚不能完全成体系。由于实习开支、实习条件等原因,造成的实习环节内容经常变动,有些实习内容过于陈旧,单调,有的过于简单,这就容易造成走过场,简单敷衍了事,学生的实习效果不深入。二是实习环节独立性不强,依附于理论教学较多,造成必须先行理论教学,再进行实习环节教学,这必然会导致到学期末时,大量的学生要进行实习,使得实习场地和器材特别紧张,造成学生多人一组,难以达到使每个学生锻炼的目的。三是实习基地少,真刀真枪的实战性实习少,模拟的太多,造成学生到工作单位后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场工作环境。四是教师动手能力有限。我们不少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动手能力不强,由于实习条件的限制,使得教师锻炼的机会少,动手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在指导学生时也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对这个环节的改进首先从实习计划的制定入手,改变过去实习完全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结构,实习环节都作为能独立进行的实习环节,它需要一些基本理论知识的支撑,也能从实习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这样在实习环节的安排上就可以灵活,缓解实习设备和场地的紧张状态。其次是加大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由于多数注重经济效益的企业已不愿再接纳高校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只能将生产实习改为“参观实习”,学生动手操练的机会少,校外实习的主要目的放在让学生感受现场的气氛,熟悉现场环境,以认识实习为主。因此主张校内建立实习基地,引进同工厂一样的设备和器材,比如像焊接、电器安装、设备维修等,提出与工厂质量管理一样的要求,达到真正锻炼学生的目的。第三是将一些教师的科研项目和横向合作项目的内容与实习内容联系起来,既丰富了实习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实践知识,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第四是将技能训练和证书的考核与实习结合起来,通过实习环节使学生掌握一种技能,并参加相关的技能考核获得技能证书,满足双证制的要求,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这样的实践环节,目的性更强,实用性更强,像电子专业我们提出电气设备装调技能训练实习后,参加维修电工中级证书的考核;通信设备软件调试综合训练后,参加通信工程师认证考核;通信网络设计综合训练后,参加通信网络中级证书考核等。它不仅适应了学生就业需求,也使实习环节的进行针对性加强,满足学生学有所用的需求。
三、设计类教学环节模块
设计教学是工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两大部分。课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它不仅是检验学生对课程掌握的程度,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重要环节。以前课程设计大多是全班统一参数、统一题目和评分标准,指导教师有着绝对的权威性。这样的课程设计会出现全班一种方案、一套图纸、同样参数、同样结论的现象,指导教师则以计算的准确性、图纸的绘制质量、报告书写质量为主要评分标准。这是典型的模仿型训练,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按传统方法培养的学生,在理论上能够进行正确的推理、分析和证明,但在实践性环节上,特别是电子综合设计时就会发生诸多的问题,比如:理论设计正确却无法在工程上实现功能;单元电路正确却无法实现系统联调。因此课程设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课程设计任务要有一定的灵活性,给学生一个较大的创造空间;提倡方案的多样性,给学生充分的创造机会和发挥的空间;其次,指导教师变指导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教师不再制定统一的题目,参数指标,设计步骤,而只提出课程设计总体要求和要达到的效果,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定题目,指导教师进行审核和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毕业设计是工科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由于以往毕业设计题目由老师指定,不管学生对设计题目感不感兴趣,是强行规定的,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的毕业设计题目陈旧,部分教师毕业设计题目几年不变,几人一组,学生的工作量极不饱满;有的题目空洞,大而不实际,针对性不强,不适应毕业设计的要求;另外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花费大量的时间寻找工作单位,对毕业设计工作影响较大;部分较早落实工作单位的学生,由于以后从事的工作与毕业设计内容不一致,对毕业设计投入明显不足;有的单位要求学生进入试用期或提前上岗,也对毕业设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对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首先,毕业设计的选题要尽量来源于工作实际和科研课题,提倡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结合企业提出的实际课题,由企业指派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参加科研,解决生产第一线的问题,增强大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做到“真题真做”。工作实际课题有针对性、实用性,更能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也感兴趣。另外教师的科研课题和横向合作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也有极大的帮助,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科研课题有助于学生主动性的研究,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励学生的独创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要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创新水平,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能力。毕业设计题目每年要有创新的点和面,不能老题目一带好几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自己提出毕业设计题目,找相关的教师给予指导。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自身业务水平,又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对于到用人单位实习的学生,要求自己在用人单位作相关的课题,这样使指导教师也了解企业当前的技术水平和需求,对教师毕业设计的题目和指导工作是一个促进。总之,毕业设计应以“基础知识运用准确,设计方案创新、实用”为原则,减少教师对学生设计思想的影响,使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只要从课题的内容、难易程度和新颖性这三方面把好关,学生对这样的题目是非常欢迎的,在设计过程中就会表现出一种积极、投入的求学精神。
浅谈系统化和模块化管理的实践应用论文 篇6
课程名称: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设计题目:
姓
名:
准考证号:
一、简介 (一)社会背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哥哥领域,成为各行业必不可少的工具,特别是 Internet 技术的推广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 IT产业在市场竞争中越发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步入信息化时代,有巨大的数据信息等待加工处理和传输,这使得对书数据库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迫切。作为国内市场的一些中小型超市,它们在信息化过程中的步伐要落后于大中型超市,而对于这些企业的资源管理,信息的存储和处理也显得迫切需要,要适应市场竞争,就需要有高效的处理方式和管理方法,因此加快超市的信息化进程是必可少的。
(二)超市背景 在我国超市形成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现在已经成为我国零售业的一种重要形态,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超市高速的发展,其经营管理也变得愈加复杂,早期的售货员站柜台的形式早已不能满足现有销售也的发展,这样就迫切地需要引入新的管理技术。
二、系统可行性研究 (一)技术可行性研究 在 IT 行业中从业的工作人员一般都要求掌握计算机技术,具有一定的软硬件基础,会使用各种管理软件,熟悉 IT 产品。因为,有的超市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比较高,从管理层到下面的销售人员,都要求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所以在新系统投入使用时,只要对员工进行少量的培训,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就基本上能够是系统顺利运行。
(二)经济可行性研究 因为通过网络传递销售信息可以不受距离的限制,因此可以借阅许多的人力和物力,方便管理,由此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同时该系统可以提高超市的销售效率,即提高了超市的经济效益,所以从经济上完全是可行的。
三、系统需求分析 (一)用户工作流程
进货或销售商品时,用户要对进货单或销售单进行核对审查,并进行登记;用户要获得进货、销售、库存信息时,要对进货情况、销售情况、库存情况进行查询并打印。
用户业务需求(1)该管理软件将对库存茶品进行资料管理和统计,对产品的进货单和产品的销售单进行录入管理和统计;(2)该管理软件将根据用户的需要对进货、销售、库存情况进行查询,并能打印详细信息;(3)该管理软件将为用户提供账号管理工具,以便用户对账号进行管理,具体为添加用户、删除用户、修改用户密码;(4)该管理软件提供企业人员管理,能够对企业员工的分类管理,新员工的加入以及员工删除,修改进本信息等功能。
四、系统概要设计 (一)设计思想(1)系统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模块,但这些模块都进行集中式管理。
(2)分层的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作为应用程序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扩展性。
(3)合理的数据流设计,在应用系统设计中,相对独立的模块间以数据流相互连接,使各模块间的耦合性较低,方便系统运行,提高系统安全性。
(二)设计原则 为了使本系统功能齐全完备,操作简便,最大限度的提高软件的质量,从而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在设计开发过程中遵循了如下原则:
(1)合法性原则:依据产品核算系统的工作规定以及要求,参照核算实际的工作情况,进行诸如产品进货、销售等工作。
(2)实用性原则:适合产品信息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并能够处理一些特殊情况的要求,此外,尽可能预留空间,以便扩充功能。
五、系统测试运行 完成对流程的编码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对系统的测试工作了,测试在系统设计阶段有两个时期,通常在编写每个模块后做单元测试,另一个时期是对系统的综合测试。
(一)模块测试 在模块测试时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模块接口; 2.局部数据结构; 3.重要执行通道; 4.出错处理通道; 5.影响上述方面的边界条件。
测试时进行代码审查,从数据类型,变量声明,数据结构进行审查,然后进行功能测试,从输入一些简单的数据开始执行一遍,观测运行期间变量的变化,运行中值的变化范围。改变测试方案来变换另一个角度进行测试,发现错误并记录,修改代码,测试条件使程序通过多层分支,判别运行结果从而完成模块测试。
(二)整体测试 总体测试是组装软件的系统技术,本系统测试采用渐增集成测试,即测试单一模块,将测试完的模块加入系统中,进行一次系统测试,依次类推将所有模块加入系统中,在具体测试时,采用自顶向下的结合方式,从主控模块开始,沿各控制层向下移动,逐渐把所有模块结合了。
在测试过程中使用到调试技术:
1.采用 debug 调试语句,跟踪数据; 2.嵌入打印语句,输出中间结果; 3.设置断点,观察程序在断点附近的状况。
评估运行的可靠性问题:
模块式外包的本质和管理实践含意 篇7
外包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 包含众多的形式和方法。例如目前流行的外包形式就有定牌制造的OEM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 、零部件外包、工序外包、服务外包、管理外包等, 所以需要更为精细化的研究。从企业外包活动的“彻底性”角度分析, 模块式外包形式被提了出来, 学者们也看到了行业模块化程度越高越容易实行外包的现象 (Ernst and Kamrad , 2000) , 模块化问题也经常在战略性外包中进行讨论 (Momme et al., 2000) 。笔者试图从模块化的特征出发分析模块式外包的本质及其管理实践的意义, 以期深化外包具体形式的研究, 对相关的企业管理者有所帮助。
一、 模块化的基本思想
从广义来讲, 模块化是有效组织复杂产品和流程设计和生产的一种途径 (Baldwin and Clark, 1997) 。所谓模块是指可组成系统的、具有某种确定独立功能的半自律性的子系统, 可以通过标准的界面和其他同样的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更加复杂的系统 (青木昌彦, 2003) 。每个模块的研发和改进都独立于其他模块的研发和改进, 每个模块所特有的信息处理过程都被包含在模块的内部, 如同一个“黑箱” (Black box) , 但是有一个或数个通用的标准界面与系统或其他模块相互连接。从系统功能角度看, 系统可以被看作是由一系列具有特定功能的组件组成, 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也可以被分解成一系列功能模块, 这些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形成了系统的所有功能 (Ulrich, 1995; Sanchez, Mahoney, 1996 ) 。模块化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模块分解化和模块集中化。模块分解化是指将一个复杂的系统或者过程按照一定的联系规则分解为可独立设计的半自律子系统的行为;模块集中化是按照某种联系规则将可独立设计的子系统 (模块) 统一起来, 构成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的行为。
模块化的发展源于其在现代企业竞争中体现出的优势。其一, 模块化通过良好的分工, 使我们能够处理复杂的事务。通过模块分解来应对复杂系统的观点可以追溯到西蒙的管理思想 (Simon, 1962) , 复杂的系统如果可以分解为较为简单的子系统, 那么通过子系统问题的解决就能处理复杂的大系统。现代企业经营中产品和服务越来越朝复杂化方向发展, 有的甚至已经超出现有能力, 此时模块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二, 模块化能够部分减少设计和生产中的管理工作, 由于每个模块内部开展的工作都是独立的, 模块是属于松散联系 (Loosely coupled) 的子系统 (Weick, 1976) , 所以模块之间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大为减少, 有时管理成本的节约能够构成最终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优势。其三, 模块化的结构会产生更多的选择余地, 能对付子系统的不确定性。模块化之后, 从总装企业来看, 由于一个子系统模块会有多个供应商提供, 减少了系统风险。其四, 模块化系统有助于创新。一是有利于模块的创新。在模块化的结构中, 各个模块具有半自主的权利, 只要遵循了看得见的设计规则, 就可以随意在模块内部创新, 在遵循同一规则的前提下, 模块制造商之间具有很高的替代性, 加剧了他们之间的竞争。每个模块制造商都是独立完成自己的研发, 具有背靠背的特征。在平行展开的试验中, 只要其他条件相同, 彼此之间联系越少, 就越能获得更大的选择价值, 淘汰赛具有激励效果。例如在硅谷往往是几十家企业同时为研发一个有前途的技术展开竞争, 只有成功的企业才能有股票上市或者被现有企业收购, 获得全部的模块价值。二是整个系统的创新。模块化发展了, 原来的模块可以进一步分解, 通过模块的分离、去除、更新、增加等手段将这个领域的模块应用到其他领域, 创造新的生产系统。
笔者要重点指出的是模块化可以帮助企业更快地满足全球个性化的市场需求, 实现企业的“速度经济”和大规模定制的理想。西方工业革命后, 高效大型机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导致企业运营规模扩大, 而规模扩大可以带来单位产品的成本大幅度降低, 从而产生了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一般有三种情况: (1) 采购的规模经济, (2) 生产的规模经济, (3) 储藏的规模经济。对于当今跨国经营的公司而言, 因为全球市场空间距离相距遥远, 所有的产品不可能在同一地点进行采购、生产和储藏, 规模经济的作用到了一定阶段就没办法进一步扩大了。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 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个比较明显的消费趋向就是追求产品的个性化。世界各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教育、宗教、审美习惯、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不尽相同, 在一定程度上使标准化这个规模经济的基础不复存在。这就导致了产品的寿命周期日益缩短, 产品更新换代的不断加快。不仅如此, 人们在追求产品个性化的同时也追求速度。速度经济是“因迅速满足客户需求而带来超额利润的经济”, 企业对市场的应变速度将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因为反应最快的企业总是能够占据最佳位置, 从而能够最先获得市场。规模经济是通过经营成本的节省而获得的。对于消费需求变化快、时尚化和个性化特征的产品, 则是创新的速度创造价值。大规模生产和个性化需求在模块时代获得了统一。模块生产的规模经济和最终产品的多样化选择, 可以快速低成本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系统都能模块化的, 这要看系统本身的特征, 看它是否是一个可分解的 (Decomposable) , 可分解的系统才能进行模块化分工。模块化的难易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 (1) 物理尺寸, 空间设计的维数越高, 越难模块化, 像汽车、飞机制造方面, 模块化的发展只能停留在合理化设计的水平上。 (2) 系统的相互依赖度。有些系统和其他系统相比, 天生结合得更松散。有些结合紧密的系统, 即使可以模块化, 成本也会高得惊人。
随着模块化思想的传播, 越来越多的行业在进行模块化设计和外包的尝试。目前世界上模块化方法运用较多的行业包括航空飞行器制造、汽车制造、消费电子产品、家庭用品、个人电脑、电脑软件、检测设备和电力工具等, 模块化正在车成为一种潮流。
二、 模块式外包的本质和特征
模块化最早只是产品设计的一个概念, 现在已经延伸到组织结构, 企业战略等方面。其中运用到战略性外包领域的一个相关概念就是模块式外包, 模块式外包和其它外包形式相比有重要的特点, 换言之, 有其本质的特征。
笔者从产品的设计和生产阶段进行分析。模块化是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重要思想就是中央设计者只负责设计规则, 或者说, 设计师只负责界面。而设计各个模块的任务则留给下面的团队。按界面规则, 负责模块的团队可以是独立的。这些模块不一定由公司内部的团队来完成, 可以由独立公司去做。同一个模块, 可以有很多团队互相竞争, 把竞争中最好的模块绑到一起。这样, 一个体系的发展会非常快。而用不同方式把模块连接起来, 还可能衍生出新的体系。
在模块化时代, 外包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产品和服务设计是重要的因素。鲍德温和克拉克指出, 模块转换了供应商的责任, 供应商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设计和研发任务 (Baldwin and Clark, 1997) 。传统的外包是供应商不承担任何的设计责任, 也就是生产外包。这样的外包没有充分利用供应商的能力, 企业也承担了过多的风险。供应商参加到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会给公司带来很多好处, 例如可以减少新产品的研发时间和研发费用, 也可以改进新产品研发的质量。包含供应商的新产品研发使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更紧密, 不仅企业和供应商能进行相互学习和知识共享, 同时也相互分担了科技研发的风险。借助商业创新和知识共享, 模块化可以把一个公司的研发活动跟他的供应商网络结合得更紧密。
研发出新产品后, 就要为新产品中模块的生产选择生产方式了。有三种取得模块的方式:市场购买通用模块、公司内部生产模块、外包模块。在市场上购买到的通用模块通常如界面、联系规则和标准已经严格确定了, 该模块的供应商市场竞争很激烈, 模块可以随意从市场上购买到。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从外包角度进行思考, 根据供应商技术水平的不同, 可以把外包分为三种模式:供应商所有权外包 (supplier proprietary) 、细节控制外包 (detail-controlled) 、黑箱外包 (black box) 。供应商所有权是指外包模块的全部功能设计和工程细节都由供应商负责 (Clark, 1989) 。这种外包形式接近于市场购买通用模块方式。当供应商的科研能力很强的时候, 在这个模块的领域占有统治地位, 可以采用供应商所有权外包模式。这种模式下知识共享和公司间的相互学习都是三种模式中最少的。细节控制外包是外包模块的功能设计和工程细节, 都由公司承担, 承包商只按照给定的图纸生产模块, 这种外包就是传统的生产外包形式。当公司想保留细节部分的科技, 保证外包模块的设计质量, 或供应商的技术水平比较低, 可以采用这种外包模式。在这种外包模式下, 公司会对派出工程师对供应商的制造过程和产品检测进行严格的控制, 工程师就成了公司和供应商之间的联系纽带, 形成了一定的公司和供应商之间关系的相互依赖。黑匣子外包是外包模块的功能设计由公司完成, 而工程设计是由供应商完成的。公司的责任是提出性能要求, 外形和界面的细节。黑匣子外包使公司能够充分利用供应商在其相应领域的专长和人力资源。模块的复杂程度越高, 就越需要公司和供应商之间联合起来解决技术问题, 尤其是解决模块的界面兼容性问题。在这种模式下公司之间的知识共享和学习也是最多的。图1比较了三种外包形式的不同特点。
注:参考Mikkola (2003) , 有较大改动。
供应商的科技水平是考虑外包模式的主要自变量之一,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前几年来料加工等方式盛行就与我国企业的科技基础薄弱相关, 当前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零部件外包许多还是细节控制外包为主。细节控制外包也有助于跨国公司保护自身的技术优势, 减少技术的扩散。
产品结构的模块化程度决定了模块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外包出去, 模块化程度越高, 供应商承担外包任务时参与模块设计越少。需要说明的是, 这里的产品结构模块化程度是产品的特征而不是企业的模块化战略的目标程度, 所以细节控制外包的产品结构是更为模块化的, 但是外包工作中只是把加工环节外包, 是传统的外包方式, 而不是“模块式外包”。而供应商所有权外包模式更靠近市场购买通用模块的做法。考虑到企业要持续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的情形, 新产品开发 (NPD) 是供应链竞争的重要活动, 黑箱外包是复杂产品模块式外包的主流模式。所以, 笔者认为黑箱外包是现代模块式外包的本质特征。模块式外包将某个部件的工程设计和生产工作外包, 比传统的细节控制外包更符合模块化的思想, 同时由于共同开发新产品的重要性, 又比通用模块的购买方式更具竞争力。
三、 模块式外包的管理实践含义
企业外包新方式——模块式外包的发展对企业管理者提供了机会和挑战, 如何把握模块式外包的特征抓住发展的机会, 如何改进管理应对新的挑战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 模块式外包的管理实践含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标准化和关键活动的选择
这是模块化时代企业的战略问题。模块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产业结构, 企业的竞争将焦距在标准的竞争, 这里的标准其实就可以解释为模块化中看得见的设计规则, 在模块时代系统规则设计师的竞争地位是强有力的。当前是一个“得标准者得天下”的年代, 不仅对企业是如此,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远一些, 应该意识到标准的竞争将对国家产业竞争力产生影响。目前全球的竞争已经从质量竞争经历技术竞争上升到各种标准之争。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发达国家纷纷出台国家标准化战略, 将争夺和控制国际标准作为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策略, 强化其经济和技术在国际中的竞争地位。
但是问题可能并不这么简单。企业改善设计把产品进行模块化改造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并不能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模块化生产的鼻主IBM公司。IBM公司作为一个整体设计者1964年推出了模块化的电脑——System/360,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模块化后推进了PC机行业的快速发展, 但是成功的却是英特尔和微软和戴尔等企业, IBM公司由于缺乏竞争优势而要退出PC行业的竞争。赞同企业外包的只能是非核心活动 (non-core activities) , 但是在新产业链中哪些是核心业务哪些是非核心业务是很难做出正确判断的, 我们需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二) 相互依赖的企业关系管理
模块式外包引发了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相互依赖, 鼓励企业和供应商联合起来解决模块生产和制造过程中出现的科技和管理问题, 尤其是前文提到的新产品或换代产品的开发。通过合作, 双方共享彼此专长的知识, 久而久之公司间的相互学习就发生了。通过学习对产品的认识不断加深, 企业和模块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市场选择的结果被反馈到模块结构中, 或者改进现在的模块结构, 或者创造新的产品结构。模块产品结构对复杂任务的分解有直接的影响, 进而影响了公司间的学习。
(三) 组织间学习和学习平台构建
组织间的学习与企业的相互依赖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模块式外包影响了公司间的独立性, 接着影响了公司间学习的数量和质量。产品是集成结构时, 由于在设计结构时依赖于每个小组成员的专家知识,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公司间的知识共享和相互学习。而模块产品的设计规则包含三个方面:结构、界面和标准, 三者都是在模块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中不断修改的, 所以我们需要构建组织间学习的平台。
(四) 对我国企业经营的特殊启示
我国劳动力价格优势比较明显,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部分制造业进一步向中国转移, 但大量的是来料加工、装配等工序, 技术含量高的部分并没有转移过来, 即使有跨国企业在中国建立了开发机构, 也主要是一些需要本地化的技术工作。中国基本上是承担了国际分工中的劳动密集部分。世界产业分工格局中, 形成了技术在外、市场在外、资金在外的局面。换言之, 我国目前制造业的发展情况还处于生产外包阶段。模块化外包和生产外包最大的不同就是产品设计中的自由度, 模块制造商在遵守看得见的联系规则后, 在模块内部设计上有独立的自主权。我们应该抓住模块时代对产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 积极参与世界分工, 提高制造业技术含量, 发展中国独立的知识产权, 使中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制造中心。
四、 结论性评论
外包是企业专注于自身核心能力, 利用企业外部的资源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行为。在当今模块化日趋盛行的大背景下, 模块式外包方式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笔者认为模块式外包是准“黑箱”外包, 该外包模式有非常深刻的管理实践含义。笔者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战略性模块外包管理、模块外包企业关系管理、企业间学习平台构建和国际分工中我国企业功能定位等对策。当然, 模块式外包总地来讲是一个新生事物, 我们对其本质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对模块式外包的管理实践含义分析还欠全面, 这需要大家进一步的研究和总结。
参考文献
[1]Baldwin, C.Y.and Clark, K.B.Managing in anage of modularit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tember-October, 1997:84-93.
[2]Clark, K.B.Project scope and project performance:the effect of parts strategy and supplier involvementon product development[J].Management Sci-ence1989, 35 (10) :1247-63.
[3]Ernst, R.and Kamrad, B.Evaluation of supplychain structures through modularization and post-ponement[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0 (124) :495-510.
[4]Mikkola, J.H.Modularity, component outsourc-ing, and inter-firm learning[J].R&D Manage-ment, 2003, 33 (4) :439-454.
[5]Momme, J., Moeller, M.M.and Hvolby, H.Linking modular product architecture to the strate-gic sourcingprocess:case studies of two Danish in-dustrial enterpris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00, 3 (2) :127-46.
[6]Sanchez, R.and Mahoney, J.T.Modularity, flexi-bility,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product andorganization desig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7, Winter Special Issue, 1996:63-76.
[7]Simon, H.A.The architecture of complexity[J].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1962 (106) :467-482.
[8]Ulrich, K.T.The role of product architecture inthe manufacturing-rm[J].Research Policy, 1995 (24) :419-40.
[9]Weick, K.E.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as looselycoupled system[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76 (21) :1-19.
[10]Womack, J.P., Jones, D.T.and Roos, D.TheMachine that Changed the World-the Story ofLean Production[M].New York:Rawson Associ-ates, 1990.
浅谈系统化和模块化管理的实践应用论文 篇8
【关键字】混合料配比 混合料拆分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125-01
0 前言
宣钢物流分公司成立后,库存原主料、辅料(包括钙镁灰)全部划归物流分公司,日常管理以入生产料仓为界面,入仓前的货位安排、原料接卸、归整、供料等作业内容归物流分公司,物流分公司以混合料的方式向生产厂供料。而供需双方以单种料的消耗进行结算,这就对混合料的配比、消耗计量的精确度有了严格要求,混合料管理模块功能模拟混合料生产过程,实现混合料配比的信息化管理。
1 混料供料计量流程图
2混合料管理模块功能介绍
混合料管理模块用于维护、录入转储铁混合料的理论配比,模拟混合料生产过程,为后续转储物料拆分提供数据,主要包括烧结铁混合料、球团铁混合料、圆盘混料的理论配比录入、配比查询等功能。
2.1烧结铁混合料
烧结铁混合料供烧结工序使用,是烧结工序的主要原料。烧结铁混合料是由多种原料按一定配比混合而成,其配比根据原料库存情况、生产实际情况等随时变化。宣钢烧结铁混合料供出方式分为结堆和直供两种方式。结堆方式是各种原料按配比混匀后输送至料场形成大堆存放,待需要时再从现场大堆向外供出,供出时按照结堆配比进行单种料拆分、结算;直供方式则是通过配料圆盘秤按理论配比配好后直接通过皮带输送至炼铁厂烧结料仓,供出时按照理论配比进行单种料拆分、结算。
2.1.1 烧结铁混料理论配比管理
烧结铁混料理论配比管理主要功能是对各个堆次铁混料理论配比进行管理,为后续的混料投料、拆分单种料等功能提供数据。一般一个堆次对应一个配比,但结堆混料有时一堆存在多个配比的情况,系统支持多配比对应一个堆次的功能。
2.1.2 烧结铁混料实际投料管理和结堆管理
此功能专门针对结堆混料业务开发,主要用于录入单种料投料量,并可查看每日单种料投料量、累计投料量、混料铺堆量以及混料出库量等。
2.2小混料、圆盘混料、球团铁混料
在系统中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维护相应的混料批次及相关的配比信息。小混料作为一种特殊的物料,参与烧结铁混料的批次配比。
3 混料的湿、干基计量
物流公司混料完成后,由皮带传送给烧结、球团料仓。皮带开始供料时,操作人员选择转供物料名称,并点击皮带开启按钮,对于烧结铁混合料、球团铁混合料、圆盘混料等混合料,必须选择对应混料的批次,混料批次一定要选择正确,因为后续将根据批次对应的配比进行单种料拆分,如果选择错误,则后续单种料转储将全部错误。
数据确认对当天转储的不同批次的同一物料的计量值进行累加(湿基),根据物料信息系统自动查找、匹配转储单以及化验水分值进行干量的计算。
4、混料下单种料的计算
数采累计的批次传输量,按照系统中维护的各单种物料的理论配比进行计算,得出单种物料的重量。结堆供料方式下烧结铁混合料的单种料是按手工输入的量进行计算。
5、混料数据查询
【浅谈系统化和模块化管理的实践应用论文】推荐阅读:
GPMS系统模块应用08-14
系统管理模块07-14
配电网故障定位系统的应用论文07-24
整体护理模式的泌尿系统结石护理应用的论文05-24
臭氧应用系统论文09-09
云计算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论文10-21
药事管理集成服务系统在医院的应用11-13
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案例08-28
模块化生产系统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