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信息管理系统

2024-06-23

实践育人信息管理系统(共8篇)

实践育人信息管理系统 篇1

突出育人意识,实践服务管理

“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校长们的谆谆教导。新的世纪,学校要应对激烈的竞争,努力建设一支善教育、精教学、能科研的教师队伍,使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弘扬师德,构建有效的树人载体

市级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为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例如,有些教师搞有偿家教,向学生家长推销物品,接受学生家长礼品、礼金等等,我们要运用“学、立、树、评”等形式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进行教育、引导、规范、激励,使之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学,就是学习师德理论和法规。首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同时结合普法规划的实施,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规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收看“师表风范”专题音像片,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读书活动,安排校领导主讲师德师风,明确提出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法规不能引进学校,不能把教书育人商品化,帮助教师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增强敬业奉献精神,与此同时,辅以座谈讨论,写心得体会,生动活泼地实施师德教育。

立,就是立规矩,明要求。根据学校实际,不断健全和完善师德规范。明确规定教师要爱岗敬业,以身立教;要品德高尚、为人师表;要热爱学生,循循善诱;要钻研业务,精益求精;要仪表端庄、文明礼貌,并向社会公开承诺,不参加吃请,不接受学生家长礼品、礼金,不搞有偿家教,不向学生家长推销物品,并接受社会的监督,有了铁的纪律的约束,才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树,就是树立典型,榜样示范。开展“学身边先进,创优秀业绩”等系列活动,评选出先进教师和优秀班主任,对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及时加以宣传。

评,就是考评师德师风。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机制,在评优评先、教师职务晋升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建立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监督机制,广泛开展(家长、学生)评(师德)问卷调查活动,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改进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

(二)加强对教师业务技能的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

1、引导教师学习、接受现代化教育思想。通过开讲座,搞研讨,逐渐增强理性认识,引导教师树立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人才观、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等新的教育理念,并使其转化为自觉的教育行为。

2、组织教师学习掌握现代教育必备的知识和能力。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现代化教育手段,要适应现代教育,就必须具备现代教育的知识和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班,培养各类拔尖人才。组织教师参加新教材、新大纲培训。注重在青年教师中普及计算机技术,制定中青年教师计算机能力培训计划,规定中青年教师必须会应用计算机,为使教师尽快熟练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抓好骨干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重视青年教师的培训。切实做好新老教师拜师结对工作。签订拜师结对合同,指导教师在政治上关心指导对象,言传身教,保证指导对象有良好的教风、勤恳的工作作风、端正的工作态度。开展教学基本功竞赛,提高全面素质。学校从人员、经费、时间、组织等方面做精心安排,通过业务练兵,促进青年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并形成刻苦学习的氛围。

(三)创设激励环境,造就一支奋发向上的群体。

要搞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创设奋发向上的精神环境。奋发向上需要激励,要利用各种场合宣传教师的良好风气、先进事迹。校园伤害事故的防范与处理

近几年来,校园学生伤害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校园内一且发生伤害事故,不仅学校本人及其家庭要承受巨大的痛苦,而且学校、教师也成了“唐僧肉”动辄被推上被告席,给学校造成很大压力。教学期间,学生在校发生伤害事故,学校究竞在这些事故或人身损害案件中应不应该承担责任?应承担多大的责任?为什么要承担责任?学生与学校间的权利义务如何?法律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有关司法解释也并不详尽。现有的法律对校园伤害事故的处理缺乏统一的法律保障和有效的解决机制。对校园伤害事故,学校、教师到底应该承担怎样的法律和经济责任,我国现有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都未作确切具体的规定。2002年8月份教育部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其中规定了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并规定了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承担责任及不承担责任的具体情况。但教育部作为行政机关规定谁承担民事责任,谁不承担民事责任是否合适。这个《办法》的出台如重石击水,使本来就已沸沸扬扬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争议更起波澜。笔者结合我本人所在的法院实际处理过的案件,参照外地法院审理此类案件的处理结果,针对校园伤害事故责任主体及归责原则进行质浅的探讨。

学校先进事迹材料

蠡吾镇二中是一所普通的乡镇中学。学校始建于1979年,经过近三十年的创业发展,伴随着几代教师的辛勤耕耘与历届学生的成长,学校在不断探索办学、育人之道的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优秀的传统。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兴学习之风,扬德育之帆,求务实之效,”的办学理念,以“明德、慎思、笃学、博识”为校训,始终把发展作为兴学育人的第一要务,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积极稳妥地改革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使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学校现有教工120名,其中专任教师78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

一、德育为首,狠抓精神文明建设。

“德育为首,教学为主”是我校一贯坚持的办学思想。近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贯穿到了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之中,其德育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围绕这个核心,学校多次开展诸如校园“献爱心”、“文明礼貌”月等活动,利用各种手段,教育学生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努力塑造学生高尚的灵魂,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二、加强领导,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开展教育科研,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旨在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在开展教育科研过程中,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全校上下团结一心,不断建立和完善学校教科研制度,探索教育科研的新途径。学校认真研讨,制订了教科研工作计划,建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并要求全体教师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共同奋斗,创造条件,利用学校可利用的一切资源,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学校先后完善和出台了各项制度,并按制度严格执行。每学期做到期初有计划,期中有检查,期末有考核、总结。三.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近几年来,学校在保障正常教学的前提下,绿化美化校园环境,被保定市教育局评为“绿色学校”。学校修建了小广场,供教师休闲娱乐。装修教师宿舍,进一步改善老师们的住宿条件,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重新建设了一座高标准的综合性实验楼,极大地改善教学环境,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改善了办学条件,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四.加强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1、自课程实验改革以来,学校积极创新,不断拓展教育科研的内容和渠道,专门制订了教育科研的制度和计划,要求全体教师,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探索教学规律,严格遵循教学原则,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先进教学经验,踊跃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坚持有计划的在职进修,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做出贡献。学校鼓励教师,勇于改革,根据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及时掌握教改信息,从实际出发,确定教改实验、教学研究课题,大胆实践创新,积极撰写教学论文,要求教师每学期完成一篇教研论文。

2、学校还提倡教师相互听课,共同探讨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每学期每位新教师上一节汇报课,老教师要上一节示范课。教师相互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5节,学校领导每学期不少于20节,听课要作记录,听后要及时商讨、交流,形成书面的记录。继续开展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并要求每次活动要有专题、有记录、有实效。

3、学校坚持以教研工作为重点,认真学习领会大纲精神,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编写意图,备写每一课堂,做到“功在课前,利在课上。教案的书写要体现出教学课题、目标、重难点、课时、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板书及练习设计等项目,力求写出特色。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以新的教育理论指导现行课堂教学,面向全体,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业的布置目的明确,设计合理,分量适当,照顾全面,批改认真细致、及时,考查后认真总结分析。多年来,学校的教育质量稳居全县第一。

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搞好课题研究。微机教研组的《如何提高语文自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作为保定立项课题的研究题目,大家在积极地学习探讨研究之中。学校要求参与县级课题的老师根据各自学科教学特点,必须参与研究课题,每学期组织一次论文和案例评比活动,要求人人参与,经过校级初评、报送镇教育辅导站,几年来,该校教师累计撰写论文100余篇,国家级、省级刊物均有数十篇。

六、注重安全和稳定工作

安全工作常抓不懈,成绩显著。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学校注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要求教师时时处处想着学生安全,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并及时对学校的安全问题进行安全检查,对教师学生到校,在校,放学回家,生活,交通,用电等安全问题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每学期都要开专题会议,学校和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层层鉴定目标责任书,做到层层到位,责任到人,坚持做到24小时昼夜值班,领导自觉带班,保证了学校的财产和师生生命安全,学校每周向教育辅导站书面上报安全工作情况,近几年学校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

八、认真落实“两免一补”工作

为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对“两免一补”工作的领导,强化“两免一补”工作的责任。我校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成立有学生家庭所在村委会成员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和教师代表等参加的评审小组,按照有将“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关爱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终,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家长的信赖和学生的热爱,在普通中学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实践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

九、体、艺、卫工作,面向全体学生。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特征的多种文体活动,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体育方面,该校在开足体育课,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和坚持每天做广播体操的基础,每年举办一次体育达标运动会。艺术方面,该校除了上好音乐课和美术课外,每学期至少安排2次诗歌朗诵和歌咏比赛,另外,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艺术比赛活动。卫生方面,该校在保证每天的眼保健操的基础上。经常组织学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卫生方面的知识。另外,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体检。

总之,几年来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按照文教局的要求,充分发挥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好的校风、校纪己基本形成,教学质量不断突破,逐步实现“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办学目标。

实践育人信息管理系统 篇2

高校二级学院数量大、中层干部编制多、专业性强, 轮岗交叉任职不便, 个人发展相对受限, 容易造成干部年龄老化动力不足、开拓创新意识不强、自我要求放松等负面现象。有的二级学院“一把手”感到自己“船到码头车到站”, 产生了“熬年头、混日子”的思想;有的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认为自己调职无望, 不思进取, 一门心思地想后路, 办私事等等。这也给二级学院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 必须把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奋发有为意识, 作为二级学院党政班子成员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来抓, 切实在增强教育事业感上下功夫。一是加强教育引导, 筑牢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思想根基。要扎实抓好各项专题教育, 把正确对待职务、正确对待教育事业、正确对待后路, 作为增强事业责任感的突出问题来解决。近年来, 高校先后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专题教育,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尤其是中层领导干部明白“职务是什么、工作为什么、后路怎么想”, 克服“盯着位子干工作”、“工作就是为了提升”等思想, 在为有效解决二级学院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中的“疲、懒、散、靠”和不思进取等问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二是利用典型激励, 营造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浓厚氛围。广泛开展“双争” (争当优秀干部、争当优秀共产党员) , 树立和表彰先进典型, 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这些年, 高校探索创新了层级考核方式, 对二级学院干部进行绩能考评, 交叉任职, 对少数抱着混日子、守摊子的干部进行诫勉谈话, 大力营造“无为就无位”、“消极怠岗立刻下岗”的风气, 同时将提职晋升与本职工作相挂钩, 有效地激发了二级学院党政班子尤其是党政“一把手”的责任心事业感。三是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党委书记的“班长作用”。党委书记要有睿智不要有架子, 启发“一班人”, 积极参与决策;重真理不重权力, 引导“一班人”, 主动参与决策;开言路不开小道, 鼓励“一班人”, 不懈参与决策;当“领班”不当尾巴, 带领“一班人”, 正确进行决策;当好“主持人”, 带好“一班人”。要在班子内部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尤其是在重大问题决策时, 要充分发扬民主, 广泛听取意见, 达到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的效果。对内明确领导班子岗位职责, 小事讲原则, 大事讲民主, 促进“一班人”共同高效地推进工作开展。对外则要坚持做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 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二、针对“筹划工作独立性、开展工作自主性”的实际, 加强作风建设, 强化创新发展意识, 确立争创一流的工作标准

只有确立了工作的高标准, 工作才会有干劲, 发展才会有动力, 才能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由于二级学院客观上独立自主性强, 造成了二级学院在工作上存在着主动找活干劲不足, 不找活长年没大事干的现象。二级学院党政班子成员主观上努力与否, 对二级学院建设的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做到“三个不满足于”:不满足于工作干过了, 要在精雕细刻上下功夫。在分析一些二级学院之所以工作平平踏踏、没有特色时感到, 这些二级学院不是没有干工作, 而是因为标准不够高, 工作做得不细不精不深, 经不起细查细看细抠。因此, 必须强化细微之处见精神、细微之处见标准的观念, 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确保工作效果。不满足于纵向看进步, 要在横向对比上争先进。高标准的确立, 既有时代感强不强的问题, 也有站立点高不高的问题, 还有怎样比跟谁比的问题。实际工作中, 要着力解决自己跟自己比, 现在同过去比, 想不到高标准, 干不出高质量的问题。二是引导二级学院主管在更大范围内寻找“比”的对象, 确立“干”的标准, 虚心向兄弟二级学院单位特别是先进单位学习, 借鉴他们的经验和做法, 开拓新的工作局面。不满足于任务完成了, 要在创造特色上见成效。注重教育二级学院主管明确确立一般性完成任务不是标准, 只有在各项建设中创特色、出成果, 才算是尽职尽责的观念;确立工作过得去, 不出事不是标准, 只有方方面面领先、全面建设过硬, 才算是尽职尽责的观念;确立不先不后、四平八稳不是标准, 只有夺到金牌, 扛上红旗, 走在了前列, 才算是尽职尽责的观念, 不断强化二级学院干部队伍的创新发展意识。

三、针对“领导班子组织结构特殊性、班子成员管理自主性”的特点, 加强制度建设, 强化团结协作意识, 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工作计划上, 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 统一计划、统一部署, 形成合力, 保证工作顺利展开和任务完成, 而且在组织建设上有利于汲取地方的先进经验, 提高二级学院党委驾驭全局的能力。一些二级学院主管存有“特权”思想, 放松对自身的要求, 导致一些二级学院单位个人意识强、民主意识差;委员服从意识强、参与意识差, 尤其是批评难开展、监督难到位、效果难落实的问题较为突出。要解决这些, 一是健全和完善组织生活监督制度。反思个别领导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党内组织生活质量不高。在这方面, 可以采取二级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向校党委汇报参加党小组生活情况、定期检查“三会一课”落实情况、检查班子的团结情况、党政联席会议落实情况等措施, 确保二级学院班子成员之间相互补位不争位, 到位不越位。二是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二级学院主管队伍教育管理, 仅靠一到两次民主生活会, 或者依靠中层干部的自我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加大对其直接领导和上级领导机关的管理力度。要着眼“主管最难管, 管好党政班子成员最管用”的实际, 切实把对二级学院党政班子成员的管理作为重点突出出来, 形成机制, 带动和促进全体干部的管理监督。同时利用对二级学院班子进行考察, 与党政班子成员平时谈心、检查工作等时机, 经常做到“常扯袖子多提醒”, 力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规范和约束其从政行为。三是健全和完善职责述评制度。应结合学期和学年年终总结, 要求二级学院党政班子成员从精神状态、工作标准、作风建设、主要政绩、自身形象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述职, 给自己“画像”, 给上级、同级和下级一个“说法”, 听听组织的意见和群众的反映, 使党政班子成员在自觉接受管理中及时警醒。

四、针对“经费筹措灵活性、使用开支自主性”的实际, 加强监督检查, 强化说法自律意识, 树立党政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搭建育人平台 实践自主管理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提出构建自主管理模式,实施学生自主管理,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的思考:

一是由于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生管理难度较大,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大多采用全天候的“保姆式”管理,教师很难将更多时间与精力用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是当前学生道德教育问题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热点问题,但就学校的德育而言,我们发现,面对学生在道德行为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单纯依靠教师的说服教育和学校的刚性管理往往很难凑效,德育低效的问题日益突出。

三是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普遍较强,有一定的自我认知,如果对学生的这种自我意识不积极进行引导,将其转化为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很容易滋长学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和心理。

有鉴于此,为把教师从繁杂的学生管理事务中解放出来,切实“减负”增效;为真正体现学校德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关注学生在自身道德成长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我们在德育管理工作中,转变观念,拓宽渠道,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明确提出了“构建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这一德育目标,并将其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

二、操作与实践

(一)建立网络,形成学生自主管理体系

没有学生参与的管理,是失败的管理。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是当今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建立了学校德育处—学生会—班委及学生管理组,学校党总支—校团委—团支部的“双向三级”管理网络,其中,校团委和学生会是学生自主参与、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重要舞台,是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渠道。

(二)建立队伍,形成学生干部培养模式

在“双向三级”管理体系下,拥有一支有充满激情、富有魄力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实施自主管理的关键。在学生自主管理队伍建设中,我们通过“三级选拔”、“三级锻炼”、“三级培训”,逐步形成学校三级学生干部培养模式。

(1)三级选拔。即申请与推荐(班级)——考核与筛选(校团委、学生会)——竞职演讲与答辩(学校)。校级学生干部的竞选由上一届团委、学生会全程组织和管理,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海选”方式。激烈、持久的学生干部竞职“海选”,既是一次学生民主选举的盛会,也是学生参与管理的过程,不仅能调动学生“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学生蕴涵于心的自主管理意识和潜能,还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学校教育氛围。

(2)三级锻炼。即高一是副手,高二打主力,高三当顾问。学生自主管理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不同年级的实际,应当有不同的工作侧重。高一年级入选校团委和学生会组织的学生均担当副手,是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阶段。高二年级学生开始成为校团委和学生会的主力军,挑起工作的大梁,担当管理的重任,是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成熟阶段。高三年级学生干部基本退出管理的舞台,成为校团委和学生会的顾问,更多以帮带新人为己任。

(3)三级培训。即全员培训—专项培训—年级轮训。学生的自主管理不等于放任自流,并不是没有目的、没有任务、不受教师指导的自由式管理。对学生干部的工作进行指导和培训是自主管理能够有序、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在每学期初,我们会对全校学生干部进行全员集中培训和分类专项培训,学期中,我们会不定期对学生干部分年级进行轮训,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培训,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搭建平台,形成自主管理运作机制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管理,是教育成功的重要体现。我们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给学生搭建参与班级和学校管理的舞台,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发动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切实的发挥。

一是从校园活动入手,搭建学生自我发展的平台。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我们创设丰富的校园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主体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空间。比如由学生会、校团委牵头,发动学生寻找校园内的不文明行为,开辟双语学生论坛,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进行校徽设计征集、文明语丝征集,组织纪律学习班的学员参加文明监督岗值日,举办双语文艺汇演、外语艺术节等等,这些活动成为学生锻炼自己、培养自己、发展自己的平台。

二是从常规检查入手,搭建学生自我锻炼的平台。让学生自主参与学校德育常规管理,由于管理者更了解学生的教育需求与动向,管理的方式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因而更利于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我们指导校团委、学生会联合组建学生管理组,制订具体、可操作的评比细则,让学生管理组“用我们自己的眼睛看自己”,全面负责学生两操、班级纪律、仪容仪表、清洁卫生的每日检查评比,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促进学校校风的进一步优化。

三是从学生社团入手,搭建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学生社团是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特长,实现自主管理的舞台。近年来,我校的学生社团有了较快发展,文学社、广播站、记者团、“双语社”等学习公益型社团相继组建,这些以学生为主体的社团在学校德育处的指导下,以第一课堂为依托,以第二课堂为延伸,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既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风采、锻炼能力的舞台。

三、困难与问题

近年来,我们通过搭建育人平台,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学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学校的校风校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思考和探索。

(1)由于学校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有限,还不能面向每一个学生,再加上由于学生个性特长有别、班级管理风格各异,在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班级的自主管理还不尽人意、学生自主发展也参差不齐的问题。

实践育人 篇4

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使党面临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

校园不是真空地带,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同样面临着新的重大考验和挑战。“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温总、钱老的发问,是对整个教育界提出来的,同样也应该引起我们高校学工系统的深思。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认同国体政体,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04年,中央16号文件下发以来,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面对学生工作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常常感到:90后学生越来越难管了,现有的办法效果不理想,学生工作是越来越难做了。如何寻找突破口和切入点,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高校学工系统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政治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历来特别强调实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对于我们创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为我们指明了今后的工作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每次面对大学生讲话都要叮嘱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2008年5月3日总书记在北大叮嘱广大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本领……”。这里总书记阐明了知识、实践与本领的逻辑关系。2009年5月2日总书记在中国农大要求大学生“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总书记明确指出成长成才(能力、素质)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我们可以把胡总书记的思想称为“实践育人”理念。

今天,就我们对“实践育人”的认识及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的一些探索,向大家作 一汇报。这是学术研讨会,我讲的会比较直白,有些只是个人观点,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实践育人”理念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证明

(一)“实践育人”理念的理论基础

胡总书记提出的“实践育人”理念有着雄厚的理论基础。实践,简单说就是人的亲身体验。

我国古代哲学家都非常重“行”。孔子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荀子也说,“知之不若行之”。明确以行高于知。这些思想至今仍有启发意义。

实践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思想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动力,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毛泽东主席也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胡总书记提出“实践育人”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教育学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门追求实践理性的学问。当代著名教育学者底特利希·本纳提出的“实践的非肯定性教育学就是建立在实践概念这个基石上,是一种从基于实践、为了实践并向实践开放的教育学体系”,代表了国际教育思想的一种新发展。现代学习理论揭示,人类学习的最佳状态不是静态、被动地获得知识,而是全身心经历的探究世界与人生的过程。近三四十年以来,许多心理学家所做的动物实验也验证了现代学习理论,如克雷奇(D.Krech)、罗森茨韦格(M.R.Rosenzweig)的实验研究发现,动物尤其是初生动物的环境丰富程度(还是一种被动的刺激),可以影响动物感官的发育和成熟,也会影响大脑的重量、结构和化学成分,从而影响智慧的发展。

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但是知识是否等于力量,答案是否定的。袁隆平说:“书本很重要,电脑很重要,但书本和电脑都种不出水稻”。知识只有在得到运用并解决了实际问题,才显示其力量,这就是“能力”。真正掌握并运用知识还需要一个不断实践、由浅入深的过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能生巧”“训练有素”,其中的“巧”“素”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后天培养的素质(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素”不光指能力的体现,还包括精神、品质。这里几个基本概念的关系是:知识是能力、素质的基础和载体,能力是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而形成的,素质是知识经过持久的实践内化而形成的,能力是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发达国家没有素质教育的提法,因此,我们讲素质教育不要理解偏了,不能忽视能力,更不能淡化实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国际教育会议指出:“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以及学生参加劳动,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提供与外界包括与劳动界更多的接触,促进学生品格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还使他们个人和集体加深对社会道德、教学和经济价值的理解,教育学生认识不同类型劳动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向他们反复灌输尊重劳动者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我们40岁以上的人听起来是否很亲切,“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58年提出的教育方针,后来是做过了头,冲击了教育。可今天我们面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实践”“劳动”的阐述时又该如何想如何做呢?

(二)“实践育人”理念的实践证明

美国著名统计学专家、哈佛大学查德·莱特教授历经十年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的具体事件,有五分之四发生在课堂外, 发生在课堂内的只有五分之一。北京科大一项调查也表明,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时间越多,对学校的满意度越高。清华大学一篇博士论文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直接影响其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参加课外科技比较多的学生,今后从事专业科学研究的比例特别高;参加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比较多的学生,从商的比例特别高;参加学生事务管理比较多的学生,从政的比例就特别高。

现在不少人习惯地认为强化实践是中职、高职的事,学历越高需要实践的时间越少,需要理论学习的时间越多。这是一个认识误区。比如研究生培养,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搞研究的学生,理论课程一年左右,其它时间主要是做研究。研究就是实践,是创新性的实践。研究生比我们现在本科生的课时比例少得多。所以,学历高低不是实践时间少多的问题,而是实践层次高低的问题。有学者对100 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了深入的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精湛的实验技巧是这些人共有的重要特征之一。被誉为文化素质教育鼻祖的杨叔子院士连续发表四篇文章论述《创新之根在实践》,他再三强调实践是创新的根本,没有实践就没有能力,没有实践就没有创新能力,大力呼吁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世界知名大学都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实践教育的发展。如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等,都制定了实践教育计划(practical education program)、学生科研计划(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Apprentice Program)等,这些计划不仅仅针对大学的实践教学环节,更是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发达国家高校开设的理论课普遍不多,而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却很多,比如耶鲁大学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为1:4。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温曾说:“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是耶鲁培养众多美国杰出人才的秘诀。即使课堂教学也要求学生自己在课外做好大量准备,否则就无法参加课堂教学互动讨论,就不能有效地学习。(当然前提是必须实行“研究性学习形式的小班化课堂教学”,通过小班化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外,最大的好处是能通过启发、互动训练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许多国家还通过立法的形式保证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担任大学教师也必须要有相应若干年社会工作经历的要求。

温家宝总理在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座谈会上说:“我最近常思考,从自己的经历感受到,有些东西单从老师那里是学不来的,就是人的思维、人的理想、人的创造精神、人的道德准则。这些,学校给予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要认真思考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更多的杰出人才?”这段话很值得我们深思,决定人生的东西老师那里学不来,学校给予的是启蒙教育,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这里的“自己学习”可不是指知识的记忆、复述和做习题,因为“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温总理强调的“自己学习”应该理解为,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实践体验与内化,才能形成从老师那里学不来的决定人生的东西。(通过小班化教学主要可以解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维缺乏的问题,而大力强化实践环节与第二课堂主要可以解决学生实践体验与内化不足的问题,这是我们人才培养中的两个最大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出不了杰出人才的两个瓶颈。其它的教学改革应该围绕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这里就不展开了。)

我们经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国外学生18岁就可以不靠家庭资助,自己独立生存了,我们的学生从小到大,学习比国外学生累多了,为什么社会责任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却比较差? 我们的结论:实践的磨练和体验在学生成人成才中发挥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们不能把它仅仅视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应该充分认识到实践是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完全的知识而不是抽象的、片面的知识的必要条件,是培养学生兴趣、发现学生特长,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智慧、精神、品格的必由之路和根本途径。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第二课堂”重要性的认识浮浅。我们大多一般性地强调“第二课堂”的重要性,由于学生课外活动主要是团委在组织,不少高校会认为团委组织的活动,仅是为了丰富好动青年人的课余生活而已,或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第二课堂”基本处于从属地位。比较能说明问题的是,总书记每次面对大学生必讲实践问题,特别是今年5月2日总书记在中国农大提出的“实践育人”最新的科学论述以来,主流媒体仅作了常规性的报道,相关文件和有些领导讲话也没有突出总书记“实践育人”理念上的突破,网上搜索会发现不少高校领导在面对大学生的讲话中只字不提“实践”两字。也许大家真的习惯了----“说服、讲道理才是思想教育”,“上课灌输、死记硬背、考试就是教育”。大学里已经没有高考指挥棒了,我们对“实践育人”的认识到底还有多少差距?

(二)“第一课堂”主渠道与“第二课堂”主阵地教育相互脱节。我们在认识上的差距,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滞后。虽然有的学校将有些学生课外文化科技项目列入了培养计划,但实施到位的不多。高校“第一课堂”主渠道与“第二课堂”主阵地相互脱节,不仅严重影响“第一课堂”主渠道的育人效果,也大大削弱“第二课堂”主阵地的育人功能。

(三)对中国大学生成长规律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前沿的研究不够。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以及受“应试教育”强大惯性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落后,已经严重制约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参加实践对其品德、精神层面和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的作用、影响及其机理的微观研究更少,而大多是形而上的理论研究或是表明化的研究,缺乏直接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今年九月我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了一个月,我们小班近20位高校领导有一天到北京某高校考察,其中有一领导的孩子(大学生)正在参加国庆阅兵群众方队的队列训练,这次对群众方队的要求比较高,训练次数也多。大家听了之后,多数高校领导认为对军人要求高是必要的,但对群众方队要求齐步走是浪费时间没意义。这位高校领导马上说,我开始也这么想,但是孩子参加了几次队列训练后,发生了明显变化,过去我对他讲怎么爱国,他不爱听。现在倒过来了,他主动来给我讲如何爱国了!再如,大学生暑期军训日烈当头,我们杭州操场的气温高达40多度,教官严厉施教,对大学生们的意志品德、组织纪律性和团队精神的强化作用我们是否充分认识到了?只有短短的10天,与“严厉教官”离别的那个场面多感人呵,许多同学泪流满面,依依不舍,是什么东西让我们的大学生10 天就如此感动。这些应该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和思考。西方道德理论各个流派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一致反对用灌输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是不是有其道理呢?

三、切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理念,应着重处理好七个关系

我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推进计量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注重建设大学生“三自管理模式”,大力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浙江省高校学生工作创新单位、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浙江省大学生志愿者优秀团队、浙江省“挑战杯”优秀组织奖、浙江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并连续8年就业率名列浙江省属非师范类本科高校前5名。

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我们越来越体会到,“实践育人”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途径,是开创高校学生工作的突破口。这里结合我们的思考、探索和实践,就如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实“实践育人”理念,谈一谈应着重处理好的七个方面的关系。

(一)要处理好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的关系。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首要问题,是我们的政治任务。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有阶级性的,但是道德还具有时代性和共同性特征。2008年温家宝总理提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要瞄准世界教育发展变革的前沿,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这也是对我们思政工作者的要求。

比如:西方道德教育理论非常注重微观研究、操作模式研究,而且许多理论家亲临一线指导实践;国外大学非常注重互动式、启发式、良师益友式的教育形式;在通识教育中提出让大学生更易于接受的公民资格教育,从做一个合格公民开始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非常注重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把国家至上的理念、社会核心价值观等,精心设计在各种活动当中,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得到熏陶、内化……这些应该值得我们很好研究和借鉴。

(二)要处理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关系

1、在保证学生学业情况下,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我们的初衷是把学生课外花在上网玩游戏打牌等对自身成长成才无意义甚至有害的大量时间,引导、吸引到有组织、有意义的各种活动上来。当然我们要提高活动的普及性与趣味性。同时,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特别强调,必须关注那些学习有问题的学生,如果成绩下降明显或出现挂科了,其课外活动的时间必须减下来,一定要保证学业的完成。这一点在目前的体制下,作为学工系统要把握好界限。

2、思想品德课与学生日常表现相结合。思想品德课本质上是一门实践课。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和论证,我校在09级学生全面实施《学生行为考核管理办法》,首次采用《思想品德行为实践》课程的形式来管理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是传统思想品德课与学生日常行为的有效结合,为必修学分,并与学生的各类评奖评优、入党挂钩。该办法的考核主要采用积分的形式,建立“学生行为考评系统”,按评分标准计分,将每位学生在校的品行表现情况逐一记录在“学生行为档案”,每学年评定一次成绩,对出现不合格的,学生必须通过志愿者服务等公益劳动来弥补,不合格的不予毕业。

3、思政理论课与社会实践结合。以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老师对于社会实践不够重视,没有经验、没有积极性,基本流于形式;而团委主要抓重点,学生参与率低。从07级学生开始,我校将暑期社会实践纳入思政理论课,占2个学分,由团委和社科部共同实施。较好地解决了原有的问题,受益面扩大到所有学生,取得的效果也更好。2009年暑假,学校共有3000多名学生组成了400多支实践小分队奔赴祖国各地、各个行业开展社会实践。

4、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课外科技、社团活动有机结合。我校通过把专业性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的数量及获奖情况列入各二级学院的考核目标,出台《中国计量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实施办法》,从制度机制层面来保障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的专业与学生的课外活动有效结合起来,使广大学生所学专业在课外活动中学以致用。

5、合理研究制定学生课外活动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指导教师对学生课外活动的成效影响很大,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承担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老师,必须合理制定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和相关激励措施。

6、进一步推进导师制。广大教师特别是教授在课堂外对学生成人成才的引导意义很大,但这方面的效果不是太理想,主要原因还是我们的生师比相对国外而言太高,老师没有更多的精力对每一个学生的全面成长进行指导。

(三)要处理好培养创新型人才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创新型人才要求大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对权威、书本、社会现象等要有质疑和批判精神,这可能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西方国家在这方面是有教训的,如50、60年代**频发,但现在比较平稳。这个值得我们研究借鉴。我们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时,必须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守法意识(宪法规定我国的政治体制)、国家认同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四)要处理好标准育人与个性化培养的关系

中国计量学院的办学理念是“计量立校 标准立人 质量立业”。“标准立人”主要体现:做人讲原则做事讲规范,培养一个完全的人。这是学生道德或行为规范的底线要求,做人的基本要求。但容易理解偏了,把学生给“标准化”了,这是我们特别要力求避免的。底线与基本要求的上面就是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问题。因此必须坚持分类、分层管理,严管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理念上、工作过程中以及政策制度层面,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努力营造有利于培养更多杰出人才的环境。学校成立针对学生骨干培养的启明学院,增设《领导素质与艺术》课程和实践岗位,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无论在场地(划出1000多平方用于大学生的创业)和资金(初期20万已到位)上予以充分保障,增强对学生骨干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要处理好考试分数与社会对人才评价的关系

学历、高分不代表能力。目前我们评价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十佳大学生的标准中,学习成绩所占的比例过高,与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脱节。要研究更能能体现社会对人才评价的体系,重新修订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十佳大学生、入党等条件标准,使我们的各项评比导向更科学合理,更符合学生成人成才的正确方向。

(六)要处理好全员社会实践与学生安全的关系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言而喻,让每位学生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是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越多,出现安全隐患的可能性也就随之提高,学生安全问题会直接影响学校的稳定,这是中国的国情。许多学校的担心是很正常的。我们认为首先学校要用一种积极的姿态来切实推进学生全员参加社会实践,仅抓几支重点,对广大学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思政课程的新要求。二是政府、社会要制定相应的法规,营造有利于高校推进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氛围,特别是要建立社会对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的保障机制,今年杭州推行的未就业大学生见习岗位的安全保险等措施就比较到位。三是学校自身要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安全保障制度。我校在全面实施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工作中,注重不断健全和完善责任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和安全教育,认真做好系统实施方案,要求每支实践分队至少一名带队老师,明确相关部门和带队教师的安全责任。

(七)要处理好长远整体规划与渐进重点推进的关系

学校实践育人交流文章 篇5

一、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明显提高。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超前,进入小学后,孩子们普遍自我意识强,常常我行我素。把在家里和学前幼儿班的一些不良行为带到学校。我们的小学班主任老师每天都要苦口婆心的劝说孩子改正生活中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大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架势,每日忙得不可开交,但问题依然不断。许多孩子“高分低能,高分低德”。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是当务之急。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日后成才的重要条件。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有目标有计划的进行。

二、具体做法

(一)、调查了解学生日常行为存在问题。首先由班主任反馈,然后在学生中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确定在学校最易出现问题的一些行为习惯。

(二)、征集方案

要求各班班主任在总结自己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班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活动方案,为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德育处对所有方案评分,得分纳入总分评文明班级。

(三)、制定全校工作方案

在调查和综合班主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学校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附件:回龙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一、教育目标

培养少年儿童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人格发展,使广大学生有正确的行为习惯,提高文明素质。

二、教育内容

着眼儿童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少年儿童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以使广大少年儿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为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三、教育途径

(一)制定切合我校实际的《回龙小学校内日常生活好习惯》

1、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

2、不在楼道上追逐打闹、大声喧哗。

3、爱护书吧内图书,看后放整齐,不丢地上。

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

5、洗碗互相礼让,不随意泼洒水。

6、大同学关心爱护小同学,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

7、文明就餐,吃饭时不说话,不争抢、不浪费饭菜,不边走边吃。

8、文明观看比赛、演出;文明参加比赛,不因输赢闹矛盾。

9、捡到他人物品及时归还或交给老师。

10、不在校园吃零食,饭前便后洗手。

11、见到老师、客人主动用普通话问好。

12、口痰吐在卫生纸上,鼻涕用卫生纸擦干净。然后把卫生纸丢进垃圾桶。不向地上吐口痰,擤鼻涕。

13、定期整理书包,随手整理好学习用具,课前做好上课准备。

14、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事不拖拉,当天事当天完成。

15、爱护校园花草树木,不攀爬不采摘,不往花园丢垃圾。

16、爱护校园公共设施,不破坏,不乱画

17、集会快静齐,不东张西望,窃窃私语。

18、升国旗要站端正,不说话,不打闹。

19、诚实有担当,出现意外不推卸责任。20、安全知识要牢记,保护自己和别人。

把以这20条作为行为习惯培养的教材,狠抓学生行为规范训练。

(二)各班按上面标准开展文明礼貌月专项活动,每周每一项都要评出一名优秀个人,然后把评比结果交到德育处。

(三)教师言传身教,引导学生遵守规则。

(四)利用班队会专课开展养成教育活动。

(五)利用黑板报宣传此次活动、每周升旗仪式德育处总结,强化活动开展。

(六)每周一教师例会上请低中高年级各一位班主任老师交流在活动中的做法及困惑。一方面让大家取长补短,另一方面让全校教职工都知道这项工作,重视这项活动。

(七)周一升旗仪式结束后,分段抽查学生掌握《回龙小学校内日常生活好习惯》20条的情况,并打分,活动结束后纳入总分评文明班级。

(八)活动结束后各班写活动总结,德育处评分,得分纳入总分评文明班级。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调查摸底、班主任制定方案,德育处制定相应方案(2 月中旬)各班要搞好学生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调查摸底,了解当前学校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研究养成教育的工作重点。

(二).自2月下旬开始,进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阶段。周周评比,根据习惯养成需要21天的法则,活动在三月中旬结束。

五、考核、评比

(一).学校德育处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将对每一项进行评分、记载、考核。各班主任要注意材料的积累。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对养成教育先进班级的班主任优先评为“先进班主任”,期末在教师评价中把学生养成教育列入对班主任的评价体系。

(二).活动结束后,学校将评选表彰“习惯之星”和“文明班级”

(四)实施并努力修改完善方案

三、成效

通过活动,我校孩子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他们改掉了一些陋习,如:随地吐口痰,在楼道追逐打闹,洗完碗到处乱泼洒水,边走边吃饭,饭菜撒到到处等不良行为;养成文明的习惯,如: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观看演出比赛文明,爱护学校公物等;提升了生活能力(整理书包、书吧);培养了自我约束能力:升旗、集会不东张西望、窃窃私语,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这些成绩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四、启示

(一)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一个好习惯的重要性

要培养一个习惯,你首先必须研究它的重要性。因为你只有明白了它的重要性,你才会有培养这个习惯的愿望,你才能有坚强的决心,你才能有坚决的行动;只有有了一次次坚决的行动,习惯才能逐步养成。

(二)教育广大师生充分明确一个好习惯的可行性

要培养一个习惯,开始前的可行性分析很重要,这样使你建立在理智和科学的基础上。否则,脑袋一热,盲目去做,常常会半途而废。回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是不是经常对某件事情有很大决心?比如信誓旦旦要从明天起一定要长跑、一定要每天一小时学外语、一定要每天练半小时毛笔字等?为什么热度只维持了几天、几个星期就像泄气的皮球一样瘪了下去?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可行性分析。

(三)充分认识到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统筹安排,逐一击破

习惯是个庞大的体系,像大树一样根、干、枝、叶。它可以是学习上的习惯,也可以是健康上的习惯、消费上的习惯、与人相处的习惯等。这么多习惯在培养的时候要统筹安排,分清主次,明确先后,有步骤地去培养。开始时要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渐进到突变,要宁少勿多、宁易勿难。对旧习惯的克服,要放在有了毅力以后再进行,要先培养好习惯,在好习惯的培养中,人的毅力会慢慢增强,当强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就有了力量去对付那些坏习惯。如果一开始就去碰那些坏习惯的话,容易受到阻力,挫伤人们对习惯培养的信心。

(四)习惯养成贵在坚持,关键在前一月,重在持之以恒

毛泽东实践育人心得 篇6

从“学不成名誓不还”到“粪土当年万户侯”

——从一介书生变成指点江山的热血青年

这是历史的维度。初心是动态概念,有一个不断萌发和形成的历史过程。毛泽东曾说:“我小的时候也没有多大的志愿和抱负,也没有想干出多么大的事业来。”还说:“我读了六年孔夫子的书,又读了七年资本主义的书,到一九一八年才读马列主义。”随着人生道路的不断探索,毛泽东救国救民的初心逐渐形成,最终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

1910年秋天,毛泽东离开韶山,去湘乡就读东山高等小学堂。临行前,毛泽东改写了一首诗《七绝·呈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时的毛泽东还是一介书生,和普通读书人一样渴望金榜题名。他借此向父亲表达一定好好读书、学有所成的决心,同时表达好男儿志在四方的人生追求。

1915年3月,同窗挚友易昌陶病故。毛泽东挥笔写下情真意切的《五古·挽易昌陶》,还写有一副挽联:“胡虏多反复,千里度龙山,腥秽待湔,独令我来何济世;生死安足论,百年会有殁,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时。”

上联是说日本人觊觎我锦绣河山。而中国社会又极为黑暗肮脏,正期待我们去彻底洗涤,你却一死了之,叫我如何济世救民?下联是说国难当头,战争风云弥漫,你的生命之花还没有绽放,还没有报效国家,却撒手西去,死得真不是时候!这副挽联抒发了一个热血男儿的忧国忧民之志。

1915年5月7日,袁世凯悍然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师生群情激愤,集资刊印了揭露日本侵华和袁世凯卖国罪行的书刊《明耻篇》。毛泽东在其封面上奋笔题写了《四言诗·〈明耻篇〉题志》:“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青年毛泽东的志向是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做一个奇男子。这时的毛泽东已经受到许多激进思想的熏陶,对中国的黑暗现实有了深刻认识,救国救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青年毛泽东日渐成为社会政治家和职业革命家,忙忙碌碌、四处奔波。1925年秋,毛泽东从长沙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之前,重游橘子洲头,写下豪情满怀的《沁园春·长沙》。这是青年毛泽东的代表作,反映了写诗时的复杂心情,追溯了湖南一师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正如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上所说:“年轻的毛泽东同志,‘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壮气。”毛泽东已经是坚定的革命者,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

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天翻地覆慨而慷”

——从上下求索到彻底改变中国命运

这是实践的维度。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这一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实现了他的初心,也成就了千秋伟业。

1920年11月,毛泽东创建了长沙共产主义小组,这是中国最早的党组织之一。1921年初,毛泽东把新民学会的宗旨“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改为“改造中国与世界”。这不仅仅是新民学会的宗旨,也是毛泽东的毕生追求。

为寻求“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正确道路,毛泽东上下求索。用毛泽东的三句诗,就能勾勒出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历史进程。

第一句是《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第二句诗是《菩萨蛮·黄鹤楼》“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第三句诗是《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人间正道是沧桑。”

在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进程中,毛泽东经历了“问天”“比天”到“翻天”“换天”的心路历程。在毛泽东的思想观念中,“天”有着极强的政治色彩,反映着毛泽东的革命诉求。

一是问天。“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对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的发问,表现出毛泽东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大胆质疑以及他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二是比天。到1936年《沁园春·雪》中“欲与天公试比高”时,日本加紧侵华,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中央红军已结束长征到达陕北,开始东征,奔赴抗日前线,毛泽东已经找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正确道路和具体方法。

三是翻天。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最终目的,是要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中国革命胜局已定。“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毛泽东由衷赞叹:“天翻地覆慨而慷”“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

四是换天。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韶山时,感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新中国成立已经十个年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已经换了新天。

从“唤起工农千百万”到“六亿神州尽舜尧”

——从重视民众到一切依靠人民为了人民

这是人民的维度。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共产党人的初心,说到底就是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人民”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范畴。始终为人民谋幸福,是支配毛泽东一生的灵魂,是激励毛泽东奋斗终生的不变初心。

他在《七律二首·送瘟神》的“小序”中写道:“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毛泽东始终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欢乐着人民的欢乐。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始终把人民群众看做是真正的英雄。“中华儿女多奇志”“六亿神州尽舜尧”,是毛泽东人民观的诗意表达。这就是为什么毛泽东在解释“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时,明确说明“是指无产阶级”。

毛泽东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之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他放手发动群众,“十万工农下吉安”“百万工农齐踊跃”“唤起工农千百万”。毛泽东坚信人民战争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毛泽东用如椽大笔塑造了人民军队的群体形象,热情讴歌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光辉事业。他们是正义的化身,具有顽强的战斗意志。“不到长城非好汉”“万水千山只等闲”“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宜将剩勇追穷寇”。他们坚不可摧,势如破竹,能够征服一切敌人。“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横扫千军如卷席”“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百万雄师过大江”。

解放后,毛泽东诗词侧重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热情讴歌人民群众战天斗地的精神风貌。他欣赏“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的发展局面;赞扬“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建设成果;调动“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的冲天干劲;培养“不爱红装爱武装”“拒腐蚀,永不沾”的一代新人;憧憬“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美好社会。

从“管却自家身与心”到“拒腐蚀、永不沾”

——从注重修身变成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

这是品格的维度。毛泽东诗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精神和伟岸人格。不忘初心,就是要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优秀品格。

毛泽东的崇高品质内容丰富,这里提示几个要点。

第一,深厚的爱国情怀。

毛泽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深深热爱的祖国和人民。毛泽东诗词是中华民族维护尊严、追求独立、寻求解放、谋求幸福的真实写照。

毛泽东“踏遍青山人未老”“我自欲为江海客”。《西江月·井冈山》《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等以山为题,《浪淘沙·北戴河》《七绝·观潮》等专门写水,含有山水的诗句不计其数。他笔下的山,仪态万千、瑰伟雄奇;他笔下的水,神奇曼妙、变幻无穷。“江山如画”,“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把爱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深沉的忧患意识。

中国革命前途光明,道路曲折。1927年春,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中国大地一片白色恐怖,毛泽东吟成苍凉沉郁的《菩萨蛮·黄鹤楼》。诗中的“茫茫”“沉沉”“苍苍” 笔调压抑,毛泽东内心也不免充满忧虑和苦闷,表达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的苍凉心情。

1934年夏天,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受挫,毛泽东写下《清平乐·会昌》,他解释“踏遍青山人未老”一句时说:“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

1935年2月写的《忆秦娥·娄山关》是长征途中的第一首作品,遵义会议扭转了毛泽东的人生境遇,但红军依然处于险境,这首作品显得极其苍凉凝重,因为他深知“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

第三,勇敢的责任担当。

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写了《十六字令三首》,其三写道:“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山,犹如长剑刺破青天,自身完好无损。一旦天塌下来,山会一柱擎天。山,俨然就是共产党人的人格化身,所向披靡。正所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当国家出现危亡,人民出现危难时,共产党人总是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的栋梁,是人民的靠山。

第四,顽强的奋斗精神。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袖们》一书中写道:“无论人们对毛有怎样的看法,谁也否认不了他是一位战斗到最后一息的战士。”“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他少年时代豪气冲天,青年时代踌躇满志,壮年时期执着豪迈,晚年时期壮心不已。1962年12月26日毛泽东写了《七律·冬云》,“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已经69岁高龄的毛泽东依然是激情澎湃、斗志昂扬。

第五,积极的乐观心态。

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中,“倒海翻江卷巨澜”“要将宇宙看稊米”“乌蒙磅礴走泥丸”,面对种.种困难,毛泽东傲视万物,藐视敌人。“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面对各种挑战,毛泽东气定神闲、从容不迫。“要向潇湘直进”“直下龙岩上杭”“直指武夷山下”“不到长城非好汉”,面对崇高理想,毛泽东矢志不渝,百折不挠。

第六,崇高的大同理想。

毛泽东放眼全球,胸怀天下。《念奴娇·昆仑》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毛泽东自注:“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

毛泽东抽剑把昆仑山劈成三截,原稿为“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留中国”。毛泽东说:“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他把日本帝国主义和日本人民区分开来,胸襟何其宽广博大!

1963年8月1日,毛泽东兴致勃勃地题写了《杂言诗·八连颂》,高度赞扬身居繁华都市,始终不忘初心、保持优良传统的南京路上好八连:“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奇儿女,如松柏。上参天,傲霜雪。纪律好,如坚壁。军事好,如霹雳。政治好,称第一。思想好,能分析。”

实践育人信息管理系统 篇7

一、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必要性

当前,高职人才培养与地区经济发展需求脱节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院校的使命。湖北省随着“两圈一带”战略的实施,旅游产业区域布局呈现出高度集中性和以大代小的良好势头。全省A级景区189家,其中5A级2家、4A级57家、3A级71家、 2A级55家、1A级4家,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景区和名品。但是旅游人才相对稀缺,产业素质有待提高:一是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旅游从业人员严重不足;二是管理层的学历偏低,尤其在饭店业和旅游景区更为明显;三是旅游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少,高级职称人员比重小,无等级职称占大多数。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未能建立起适应地方旅游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并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实际需要,使学生毕业后有其名而无其实,缺乏作为专业人才应有的素质与能力。

双主体育人是学生实践的需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要通过专业的实训来检验和巩固学习的理论知识。学校固然可以提供丰富的实训场所,如客房实训室、餐饮实训室等等,但是校内实训场所只能练习简单的重复性的操作,不能提供多变的工作状况,不能面对各种不同的客人,更不能学习突发事件的处理。双主体育人更是高职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是密不可分的,二者是一个共生共荣体。高职教育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促进企业发展;同时企业的发展会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需求,会刺激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 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是由于其不稳定性所决定的,而学校对学生的某些培养具有相对的局限性,是由于学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对稳定性造成的,这也是学校应努力克服的。一个学校毕业的学生共性太多,像从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所以, 只有企业也加入到学生的培养当中来,实现教学与企业的零距离结合,才能使学生顺利从学校过渡到企业。

二、双主体育人的原则

一是统一性原则。学校与企业培养学生的原则应当是统一的,如何把大学生培养成既具备精湛的专业文化素质又有高尚思想品格的人才,是双主体育人的核心问题,素质与品德缺一不可。二是继承与创新的原则。双主体育人应当延续传统教育坚实的理论基础,升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标准保证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相一致。学校和企业联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育人模式,使学生在职业院校能够学习到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也使学生能够到企业生产一线习得实践操作能力。三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根本,把培养学生作为教育的目的,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动力。高职教育受个体的差异性、个体背景的差异性、价值标准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顺利融入社会,高职院校要充分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积极因素和教育资源,不断满足学生多样化需要, 促进其全面发展。四是终身性原则。技能是可以短时间速成的,但素质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积淀的。双主体育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意志品质、进取心和求知欲、敬业精神、责任心等等各方面素质,让学生受益终身。

三、旅游管理专业双主体育人的实践内容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国际经济的一体化,中国旅游经济和旅游产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体系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旅游管理专业是旅游学、管理学、文化学等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专业。虽然这门学科的产生在我国只有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但随着中国GDP的稳步增长以及对中外关系的不断扩大,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然成为了我国服务业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形成了一个新的经济收入来源。旅游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兼有经济管理、人文、地理、民俗等知识的经营管理人才。在育人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才能发挥双主体的优势作用。具体来说,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各个培养环节,校企合作贯穿整个大学生培养的过程,形成了选种、育苗、成长的人才培养流水线。 一是企业和学校要共同承担招录、审核学生的任务。企业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招生宣传,向学生以及学生家长正确讲解旅游管理专业的地位和就业方向,打消其不正确的见解。其次,学校和企业统一制定录取条件,如身体健康,五官端正。男生身高170cm以上,女生身高160cm以上,无传染性疾病等等。保证招录的学生有良好的基础学习专业知识,有适合的条件完成工作。

二是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由学校根据需要决定并统一组织,系部进一步落实。系部根据要求,组织各教研室调研学习,参考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业人士,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拟定和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可以利用企业在设计和管理方面的经验,根据企业对职业的要求,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分制改革等方面提出建议,促使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符合社会岗位的需求。经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与旅游公司共同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具备如下能力:一是经营管理能力、 导游接待服务能力;二是具有酒店、高铁、机场免税店服务与管理能力 ;三是具备简单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四是具有电脑操作、现代办公能力。

三是共同开发课程。很多学生毕业后反馈,大学学的知识难以派上用场,到企业后还得重新学习。事实上,高职院校花费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制定课程标准,并非所有学校设计的内容无用,而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讲授会造成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遗忘。同时,有的课程内容设置与岗位技能要求严重脱节,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失望、生厌。所以,学校和企业在课程开发上要积极推行与岗位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课程的切入点。要按岗位要求制定课程目标与内容。每门课程的制定要针对课程涉及的实际工作背景,参照用人单位的岗位能力需求。我校根据旅游业就业岗位需要,在企业的支持下,开设了游轮安全及海事支持、海外领队实务、酒店管理、城轨交通车组织、餐饮与客房服务等各类专业特色课程,力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要多渠道开发课程教材。目前使用的教材来源可以有三种渠道,一是采用全国统编的高职高专教材; 二是学校以统编的教材为基础,根据自己特点改编的内部教材;三是专业老师根据专业特点自主编写的资料。不论哪种形式的教材,都具有较强的理论性。通过企业的加入,可以将企业未来岗位的要求列入书本中,更可以将企业的实际业务作为书本案例,让教师在课堂中剖析讲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要多元化检验课程结果。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传统的考核方式是笔试加平时成绩,这种方式受最后期末考试的影响较大,不为学生所喜。在企业的支持下,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践行以证代考的思路:导游证书可取代导游实务、旅游政策法规等课程的成绩,鼓励学生积极报考资格证。同时,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还积极举办各种活动,如导游技能大赛、英语口语比赛等,参加比赛获奖的同学可获得相应课程平时成绩的奖励。

四是共享学习资源。校企合作不仅是学校的知识、信息、人才与企业的技术、设备、资金的依存合作,还应当达到人才培养的资源共享。学校的专业老师、电子信息数据库、多媒体教学资源、实训基地等条件应当尽量支持企业的人才培养需要。 企业的培训基地、工作场所、高技能员工等资源也应当满足学校的教学需要。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在与旅游公司合作期间,经常委派老师参加企业举办的技能比赛并担任评委,也尽最大能力提供优质的活动场所并提供所需的比赛工具。反之,旅游公司也将优质的培训设备搬进了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实训基地,供学生操作练习。

五是共同监督、管理学生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形成的最后环节,集学习、实践、工作于一体,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具有学生、员工双重身份。校企要共同参加学生的岗前培训。学校应该辅助企业进行岗前培训,消除学生的不安状态,缩短顶岗实习学生角色转换的不适应期。校企共同制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办法。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既要符合学校要求,努力学习, 遵纪守法,又要符合企业经济效益要求,积极为企业创造利润。学生的顶岗实习,应当由学校选派专业实习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人员一起共同参与管理。企业指导人员侧重于检查学生实习情况,进行专业指导;学校专业指导教师侧重于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关心学生生活和身体,及时帮助教育学生,保障学生安全。校企共同评估实习考核结果。 学生顶岗实习考核一般包括平时表现、技能考核、 实习报告三大部分。其中,平时表现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员工共同决定,技能考核由企业技能人员负责,实习报告由指导教师审阅。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作为学生是否获取相应学分和毕业证书的毕业条件。通过严格的考核方式,使学生更加重视顶岗实习的环节,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素质。

四、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双主体育人成效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与旅游公司合作以来,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大赛,其中有数人代表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参加了湖北省技能大赛决赛。学校向全球高级酒店、各大机场免税店,各类豪华游轮输送了不少人才。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2012级旅游服务管理专业在境外就业的有两个单位:一是阿联酋迪拜亚特兰蒂斯酒店,月薪人民币6500元(包食宿),每年享有回国探亲一个月(双飞 + 带薪)。二是阿联酋阿布扎比机场免税店奢侈品专柜,底薪7820元(提成另算),年底享有奖金和礼品。境内就业单位有澳门永利酒店,底薪9000-12000澳门币,提供免费医疗,礼品。

五、校企双主体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对专业与行业的对接。传统的双主体都是学校和单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学生的培养都是依托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但是单个企业的发展不能代表整个行业的方向,单个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能代表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基于以上原因,现有的双主体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较窄, 就业范围比较单一。所以,学校在选择企业进行合作的时候,应该选择有经营实体的、在行业中具有卓越表现的企业,而不是中介性质的企业。二是学校价值取向与企业利益存在冲突。学校目的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结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所以,德育和能育对于学校来说,缺一不可。但是对于企业而言,看中的往往是学生的技能培训,考虑的是学生毕业后能为企业创造多大效益,着重点是投入产出是否合理。三是缺乏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有效管理。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校一般会委派专业老师陪同,部门领导也会定期视察学生生活、工作情况。现实情况是,学生实习期间工作地点分散,实习专业教师数量较少,学生很难与老师保持紧密接触。加之学生刚刚进入社会,生理心理处在转变适应时期,经常会出现畏难、退缩、反感、压力过大等情绪, 最需要专业老师的开导、支持。

高职院校没有企业的需求,就失去了发展的空间。企业没有学校支持,就失去了发展创新的动力。因此,在高职院校中推行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把企业的理念、文化、技术带入学校中,与学校的德育教育与理论传授结合,共同培养学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优质人才,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摘要:高职教育校企双主体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先学习理论知识后参加企业实习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实践在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作用。双主体育人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理念探索,更是教育体系的实践探索。文章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探讨了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必要性、原则、实践内容,分析育人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实践育人信息管理系统 篇8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育人功能 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该课程的课程目标、内容建构、实施方法、评价方式等都呈现突出的德育价值,具备在活动中有效、高效实施德育的课程优势。

“道德的根本是实践的”,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它注重的是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进一步获得感悟,获得能力发展和情感升华,形成良好的态度和价值观,在实践中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有机融合。在与他人和世界的对话与交流、对社会和自然的认识与融合、对自我和发展的反思与重建中,获得逐步的发展以及自身价值的逐步体现,感受知、情、意、行的系列过程变化,实现道德品质的提升和行为习惯的矫正,使抽象的道德规范与价值内化为真实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一、道德牵引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在传统的德育方法上,道德教育的主体不是人而是既定的道德规范和抽象的道德概念。许多学者认为,道德伦理规范的灌输无济于学生道德水准的提高,真正的道德途径是实践。

学科课程和德育课程有一个共同的育人使命。对于渗透在各学科课程中的道德规范,教师要适时的进行道德牵引,并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如思想品德教材中“环境保护”内容,语文课本中《都市精灵》等课文“学会尊重和保护自然”的目标。教育者首先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有效情境,指导学生理解环保的基本要求,并通过生活中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道德牵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适当的、稳定的自我认识和判断。然后指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究,以“我身边的环境问题”为研究主题,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再到环境较差的小区、被污染的小河边去实地考察和体验,进行原因分析,做一次“保护环境”的活动策划,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在自己身体力行时向社会有关部门建议。

用亲身体验来检验道德认识,促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再认识,对已有的道德认知重新建构,最后付诸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感到规范与自己息息相关,才愿意去思考,反省自己的行为,从而加以改进。

牵引过程中要注重施以正面影响,树立榜样示范的作用。要融入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环保道德、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现代意识。

二、传统活动与项目研究相结合

传统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依托“项目研究”的形式来开展传统的育人活动,既拓宽了学校育人的空间,又增加了育人的实效性。

当今不少学生受社会多元价值观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出现情感淡化、道德沦丧、责任缺失等现象。如何让学生建立起责任意识,光靠课堂上“责任认知”的牵引,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要把“培养学生奉献、友爱、互助精神,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作为德育实践的重点,开展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如在“九九重阳”传统的日子里,开展“服务身边的老人”项目研究。学生自主选择项目内容,走到敬老院、福利院,走进社区、乡村,就身边的老人生活状况展开调查研究,从“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等方面进行项目设计,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有的做爱心拐杖、有的剪开心窗花,有的讲解安全健康常识,有的自编节目来表演。在照料老人生活起居,与老人进行心灵交流等服务中提升关爱老人、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责任意识。他们的“自觉服务”的道德情感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得到矫正和提升,促进内在品德建构,表现出道德自为能力。

“中小学生形成道德自为能力作为中小学德育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终极目标,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品德的健康发展和有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有利于激发和培育儿童青少年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助人利他、奉献社会的良好品格。”①

三、日常规范与践行内化相结合

2004年教育部修订的《中学生行为规范》,涵盖了对中学生方方面面的道德行为要求。如何让这些规范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这是德育的根本任务。

然而传统的德育过程无视学生主体,对温室里长大的90后生活环境等方面认识不足,导致不少学校里“尊师爱生”的好学生在公共汽车上抢座位、“诚实”的学生考试作弊;口上记得“交通靠右行”,公路行走横冲直撞,无视交通红绿灯。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应该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更要培养个体的道德行为。如在日常安全行为养成上,开展“安全自护我能行”的践行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从交通安全入手,调查本地区的交通状况,了解交通事故的发生情况和原因,以及中学生如何遵守交通规则、遇到交通事故时该如何处理等内容,并在日常出行中践行交通规则;然后把研究范围扩大到食品安全、用电用气安全、集体活动安全、自然灾害安全等多方面,从了解相关的知识到研究现状、原因、危害到防范对策,探索安全自护的策略。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运用方法,内化为自身的安全意识、防范意识以及防范能力。

“生活是道德的基础、是道德的根,只有根植于生活之上,道德才能可教、能教,学生对道德问题的认识才会觉得真实、亲切,才能懂得道德意义的存在。”②

四、情感矫正与深度体验相结合

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哈钦斯在《学习社会》中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国家的繁荣”,也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谋取职业的能力,而应该使每一个个人的自我能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并使个人的人格臻于完美。

由于学生在认知、情感、人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家庭教育的影响,导致个体的情感必然是一个参差不齐、良莠不分的结果。这就要在育人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进行深度体验,矫正不良的情感。

如现在中小学生手头上过多的零花钱并没有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帮助,相反,造成了不少学生成了问题青少年。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消费问题,学校加强理财教育实践,在“理财教育实践”主题统领下,学生根据自身的行为特点,从“认识财富”、“合理使用零花钱”、“当家理财”“购买打折商品”、“学习简单的投资理财”③等方面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主题,开展理财实践活动。

在“合理使用零花钱”主题实践中,学生每周制订消费计划,填写消费记录,进行消费合理性的讨论,同伴之间相互监督,在深度体验中来矫正消费中的不良现象;在“今天我当家”的实践中,学生从一日三餐、衣食住行和简单投资理财,到和父母一起打工赚钱等多样化的道德场境中进行深度体验,他们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在碰撞中,生成了道德情感,矫正了比吃、吃穿、比阔气、追求奢侈、贪图享乐的消费心理,逐渐构建起科学的良性的消费价值体系,懂得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创造新生活,并以文明的方式享受新生活。

“因此,教育者要把着力激发学生道德需要、情感体验和实践感悟作为促进学生德性生成的核心,积极开展德育创新活动,着力探讨有利于、有助于激发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德性内生的有效德育的形式、载体、途径和模式。”④

【注释】

①④ 李季. 德性内生:论儿童品德的自我建构[J]. 中小学德育,2012,01:19-22.

② 黄书光. 价值观念变迁中的中国德育改革[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317.

③ 张仕进、任明广. 初中理财实践活动[M].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上一篇:维修电工岗位责任制下一篇:楼道安全与卫生安全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