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式综合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4-10-24

模块式综合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共10篇)

模块式综合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1

模块式综合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就模块式综合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校2011级3年制护理专业2个班级的学生,对照组为乙班,共55名学生,教学方式采用“灌输式”传统教学法,实验组为甲班,共52名学生,教学方式采用模块式综合型教学法。结果 实验班同学成绩比对照班优秀,两者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模块式综合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佳,符合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值得在教学中大量应用。

关键词:教学方法;模块式综合型;儿科护理

近年来,我国当前护理教育的主要形式就是高职高专护理职业教育[1],它重在于培养具有较强技能性和实践性的高级实用型人才[2]。本文就模块式综合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教学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1教学对象

选取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2011级三年制护理专业2个班级的学生,对照组为乙班,共55名学生,教学方式采用“灌输式”传统教学法,实验组为甲班,共52名学生,教学方式采用模块式综合型教学法。2个班学生的年龄相近、前期课程相同、综合素质相似,教材相同,均为《儿科护理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3]。

2教学方法

对照组的教学方式采用“灌输式”传统教学法,实验组的教学方式采用模块式综合型教学法,具体如下。

2.1整合教材 基于课程特点和教学大纲将《儿科护理学》教材整合为3个模块,即急危重患儿护理模块、住院患儿护理模块、正常儿童保健模块,然后再将这3个模块基于临床实用性原则分为10个实训项目、13个学习项目。每一模块都根据其不同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内容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4]。

2.2具体实施

2.2.1第一模块 健康儿童保健模块设有5个实训项目、4个学习项目。本模块的教学方法以参观法、操作法为主,实操性强,激发其学习兴趣。

2.2.2第二模块 住院患儿护理模块设有4个实训项目、8个学习项目。本模块的教学方法以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对比式教学法、病例教学法为主,理论性强,利用视频、幻灯、模型等多媒体展开教学。为了便于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应该采取教师边讲学生边思考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综合分析能力。

2.2.3第三模块 急危重患儿护理模块设有1个实训项目、1个学习项目,本模块的教学方法以PBL教学法为主,涉及多个学科。在基于教师所提供的讨论提纲和典型临床病例来对教材相应内容进行预习,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理顺,同时作总结归纳[5]。

3结果

3.1成绩评估 由一名教学经验、临床经验均丰富的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制定1套考题,以此来对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进行考核,教研室3人进行流水阅卷,2个班理论成绩,见表1。

由表1可见,实验班90~100分占7.69%,80~89分占55.77%,70~79分占28.85%,60~69分占7.69%,<60分占0%;对照班90~100分占3.64%,80~89分占20.00%,70~79分占38.18%,60~69分占30.90%,<60分占7.27%,二班同学成绩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论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模块式综合型教学法是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较强实践技能人才的重要方法[6],有机地结合了临床实践技术和相关理论。具有以下一些优势:①效果化、兴趣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不易产生盲目感,能够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②具体化、综合性,模块式综合型教学法包括了多种教学方法,吸取了多种教学方法的精髓和优点,不易产生枯燥感,学生也不会感到太大压力,层层深入、层次分明、循序渐进;③系统化、多能力性,模块式综合型教学法的出发点是学生实际的学生水平,目的在于让学生具备多种能力,如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7]。

总之,模块式综合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佳,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符合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值得在教学中大量应用[8]。

参考文献:

[1]熊杰平,朱庆欣,陈晓,等.儿科护理多站式仿真实训教学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1,(02).[2]汪军英,赵艳萍,樊海珊.儿科护理学教学实践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06).[3]钱?鳎?胡蕴绮,厉瑛.概念图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1,(05).[4]邓辉,左凤林,刘奉,等.急救护理校内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华护理杂志,2011,(04).[5]吴光,余晓玲,韦海宏,等.医学微生物学理论教学效果的方法探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03).[6]徐文兰,张阳.浅谈高职儿科护理学的教学改革[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01).[7]薛松梅,朱丽丽.改良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9,(06).[8]李玉萍,陈琪,黄璜,等.案例-学导式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5).编辑/肖慧

模块式综合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2

关键词:仿真式教学,儿科护理,高职卫生院校

儿科护理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个学科, 近年来我院将仿真式整体思辨教学引入儿科护理教学中, 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现总结如下:

1.高职卫生院校学生的现状

高职卫生院校的学生大多是高考淘汰下来的学生, 她们的学习基础较差, 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不高, 传统的教学通常采用理论讲授的方式, 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使这些学生更加兴致缺缺, 经常是教师在课堂上认真讲课, 而学生们积极认真听讲的不多, 玩手机、睡觉甚至逃课的学生却是大有人在。

2.仿真教学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后的体会

为了改变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这一现状, 我们的教师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仿真教学就是其中一种, 而且颇见成效。仿真教学主要是通过实际操作这个过程使教学内容与实践相互结合, 我们通过生物或电脑来创建和设立一些虚拟的实践环境, 让学生可以通过操作、验证、设计、运行等提升学习效率的新型教学模式。

2.1仿真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儿科护理临床实践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儿科护理见习是学生由理论到临床实践的关键环节, 可强化学生掌握儿科有效的理论知识, 是提高临床创新、实践、解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很好的作用[4].但见习学生得到的实习机会并不多, 这主要是因为患儿的家长不配合与教学资源的匮乏, 这样就导致了实践与理论的脱节, 这是让我们临床带教老师也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即使偶有患儿的家长愿意配合, 家长大多也只是一次允许少量的实习医师检查。我们的见习医师往往由于紧张与技能应用的不熟练导致给患儿带来一定的痛苦, 从而很有可能诱发医患之间的矛盾。而仿真式整体思辩教学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小儿科见习医师的实践问题, 使学生的见习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2仿真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仿真式整体思辩模拟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相结合教学方法, 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思辩能力, 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技术以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的方式永久的保留下了珍贵的病例, 有效的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所需。目前我院就儿科护理教学专门设立了儿科病例集锦等多媒体软件。这样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可充分的发挥其主动性, 使其在各种情境中对所学知识以应用。这样可使所学习的内容与临床病例有效的相结合, 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感悟, 使其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

2.3仿真教学可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住仿真教学的应用有效的缓解了儿科临床教学病例严重不足的情形, 从而可以有效的减少学生在见习时的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这样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儿科病的快速变化, 更好的观察阳性体征特点,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常见与非常见的疾病特征有很好的认识。这样可以老师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初步诊疗能力。

2.4仿真教学可以通过提升临床教师的教学水平, 模拟诊疗在临床教学中是优先选择的行之有效的辅助手段之一, 以病例和问题作为为中心进行仿真模拟教学, 不仅把正规的诊疗手法和清晰的诊疗思路授予学生, 还能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逻辑, 授课过程中教师能够适时点拨, 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受到应变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等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仿真式整体思辨教学充分体现了“主体是学生, 教师起到的是主导作用”, 要求教师传授好基础理论知识给学生、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临床的新进展,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结合自身的理论知识有效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便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在教好学生的同时, 也提高了临床教师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之, 仿真式整体思辨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儿科护理教学见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师生之间产生互动和教学相长, 可减少医疗事故, 进而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 以问题为中心的仿真式思辨教学能更好地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儿科护理的实际病例当中, 从而有效培养儿科护理学生的临床实践综合能力, 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De Maria SJ, Levine AI, Bryson EO, et a1.The use of multimodality simulation in the retraining of the physician for medical licensure[J].J Clin Anesth, 2010, 22 (4) :294-299.

[2]江兴堂, 董生伟, 杜艳萍.浅谈检体诊断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旋[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5 (2) :95-97.

[3]De Vita MA, Schaefer J, Lutz J, et a1.Improving medical emergency team (MET) performance using a novel curriculum and acomputerized human patient simulator[J].Qual Saf Health Care, 2005, 14 (5) :326-331.

[4]左英熹, 曾超美, 张晓蕊等.临床医学八年制儿科见习教学方法探索[J].冲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1, 10 (9) :1079-1082.

模块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实验性 教学法 一体化 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87-01

一、从传统的教学法中走出来,训练学生基本技能

模块式教学,通俗的理解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应该针对性制定的实验指导书,摒弃以往常见的“步骤式”的实验指导书模式,采取重点详细阐述实践目的、任务和要求的模式,具体编程、调试步骤由学生自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 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为中心转变。由此可见,新型职业教学的特点是:1.教师双师型,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了一体。2.教材一体化,即理论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了一体。3.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室和实习车间构成了一体。使学生逐渐走向某项工程设计以现场运用为主,实验内容可以由解决某一具体问题引出,学生通过调查研究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和方案。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进而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能力。

二、严谨组织模块式教学,提高模块式教学水平

模块式教学法的特点,是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所学的知识作为衡量课程好坏的标准而不是老师教的如何。所以若我们把模块式教学方法即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验技能教学法,将会使我们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实验前认真备课,指导教师对实验内容和理论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抓好实验前的预习这一环节,充分阐述有关实验的目的与任务,通过提问、提示、重点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复习有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认真批阅学生的预习报告,分析其思路及方案的优、缺点。在实验中,学生通过自主的动手能力遇到问题向老师提问时,指导教师应耐心指导,针对学生调试中存在的问题、疑问、难点进行剖析、引导,运用有关理论提供给学生圆满的回答,否则就会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使学生感到失望,影响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对现有的工程设计实验进行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实际工程技术的应用能力。

严格要求该项应当始终贯穿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加强实验考核,建立实验评分制度,采用单人单机、随机选题的考试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选中题目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环节。以理论考核加实验考核的成绩总和作为最终的成绩。

三、切实做好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为模块式教学打造平台

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既给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机遇,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挑战。设备经费不足和实验设备的落后必将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解决这一矛盾是实验室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实验室的建设,既可以考虑在现有的电工实验设备上添加配置,也可以考虑专门建立,以提高模块式教学条件。

在实验室建设中,采用了关键设备购买,辅助设备自制或改造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先后自制或改造了开关量信号输入板、继电接触器板、交通信号灯模拟板。通过外接板,使控制对象真实化、直观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还可以应用仿真技术的实验模式,既节约了经费,又使实验直观、生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教学的需要,也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效果良好。因此,切实做好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为模块式教学打造平台。

对于具体的学科电子技术基础课应用实验性教学方法,利用理论知识,通过实验操作完成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过程如下:

电子技术基础课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验练习当中去,并在实验练习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验教学法,不仅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验内容中,还能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连贯起来,真正达到应用的目的。

首先,确立了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考虑到在直流电源的制作过程中要用到的知识点较多:二极管、三极管、电容、电阻、放大电路、焊接知识等。我们把知识点分为几个模块:基本电子元器件;放大电路;焊接知识等,我们把这些模块分别进行完之后,最后把这些知识综合起来,就可以做出直流电源,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

接下来就是具体实施阶段。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我们把课堂搬到了一体化教室,让学生把手脑并用起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上动手练习这样使知识更加直观,容易理解,助于记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负责把知识点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实验,消化知识。比如在学习二极管时,教师先把二极管的相关知识讲授给学生,接下来让同学自己设计实验以证实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这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二极管的特性以及在电路中的具体应用。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让同学们自己来设计整流电路了。其他的几个模块也是同样进行。

最后,开始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的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即整流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因为有了前面的理论知识做准备,我们开始在实验室里让同学们自己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直流电源电路。这样让同学们自己摸索着逐渐掌握直流电源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而同学们也有一种成就感并且自己设计的过程也是知识的迁移与应用的过程。

模块式综合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4

多媒体课件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的利弊分析

目的探索多媒体课件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分析多媒体课件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优势和弊端.结果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可提高教学效果,但也反映出一些局限性.结论尽管多媒体课件教学具有许多优势,但也有一些弊端.只有扬长避短,把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 者:申雁 Shen Yan 作者单位: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山西,临汾,041000刊 名:卫生职业教育英文刊名: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年,卷(期):27(14)分类号:G431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儿科护理学教学 应用

模块式综合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5

李静,侯伟,黄绍平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医院,陕西,西安 710004)

[摘要] 为培养临床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七年制学生在儿科临床见习中采用了以问题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法。结果显示该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因此,实践证明参与式教学方法为临床医学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法;儿内科;临床见习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pplication of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ology in clinical pediatrics probation

LI Jing, HOU Wei, HUANG SHao-ping(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04, ShaanXi, China)

Abstract: To train medical students in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we used the problem-centered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seven-year students pediatric clinical prob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is teaching methodology could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train their independent thinking, creativity and problem solving capabilities.Therefore, it has been proved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ology is found to be an effective approach in clinical pediatrics probation.Key Words: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ology;pediatrics;clinical probation

传统的儿科学培养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 教学中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学生经常是被动学习。以问题为中心, 实行参与式的教学作为医学教育的走向,终身学习作为合格医生的基本素质已经为教育界和广大的医务工作者所认同。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卫生保健及疾病防治的医学课程, 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基于七年制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以及将来从事临床工作的性质,我们在儿内科教学中采用了参与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让学生担任医师角色,身临其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职业行为能力与临床交流技能, 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一、参与式教学的概念和特点

参与式方法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就已开始使用,此后各种新的参与式学习方法和技巧不断涌现,如小讲课(lecturette)、快速反应(brainstorming)、小组讨论(small group discussion)、角色扮演(role play)、案例分析(case study)及示教与实习(demonstration and practice)等[1]。目前,这些技巧已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传统的大学教育中,尤其适合青少年学生教育, 适宜在30人以下的班级开展。参与式教学方法是现代教学方法的灵魂和核心。相对于“灌输式”而言, 是主动学习的重要形式。它的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 重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际操作能力, 做到教学与实际结合。同时用启发的方式, 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 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交流创造了机会, 扩充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形成了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最终使教学双方都得到提高。

二、参与式教学儿科见习教学中的运用

1.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式教学是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学习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 其核心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2]。参与式教学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为5人的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临床见习,在此过程中, 采用小讲课、小组讨论、示教实习和快速反应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让学生担任医师角色,开始教学前为学生提供病例信息,例如, 首先提出患者的症状, 引导学生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分析, 抓住主要症状, 寻找补充信息, 有针对性的进行查体, 适时给出查体结果, 根据现有的症状和体征对问题进行定义、提出假设, 解释机制、在逐渐提供新信息、展开问题、重新判断假设、修正假设中逐步引导学生完成患者的诊治, 掌握疾病的知识,在这过程中学生担任主要角色。同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源、解决遗留的问题。这样就会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不仅具有复习、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作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进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小儿生长发育一课的见习,该章节是容知识及技能为一体的实际工作。知识的培训如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和各年龄特点选用小讲课、讨论的方法。技能方面的培训如体格测量, 采用示教实习, 把测量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坐高等测量方法示范给学生, 然后选择住院儿童病例,分组实习练习,让同学掌握正确地测量方法;最后以小组讨论为主, 根据住院病人所测量的指标、儿童生长评价标准,讨论小儿体格发育情况及评价结果。讨论完毕, 每组一人上讲台汇报。最后, 老师总结小组讨论会的收获, 期间采用快速反应, 使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 起到互相交流, 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样方法也应用在小儿神经精神发育见习,如由一组同学总结所检儿童的运动发育和智力发育特点,由其他组同学猜猜孩子的年龄。这种见习不仅提供学生听和看,而且有动手实践、动口表达的机会,避免了单一方法的枯燥,又弥补了某些方法的不足,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随着各种检查技术不断更新换代, 加深了当今临床医生对先进检查方法的依赖性。我们在临床见习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是先把住院病人的辅助检查资料告诉学生, 而是在学生们获得了详细的病史及体格检查资料后, 提出问题如为明确诊断还需要哪些辅助检查、这些辅助检查可能的结果是什么等, 比照学生的回答和病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再由学生进一步讨论, 加深认识, 最后由临床带教老师分析总结,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辅助检查的正确价值。总的来说, 每次临床见习均按照“提出问题-病例见习(实践操作)-回答问题-进一步实践操作-总结与分析”的程序进行, 通过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 不断提高对知识的理解。

2.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的督导作用。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不仅需要热爱专业、知识渊博、热情坚定、有自信心、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技巧外,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①见习准备。见习前需要仔细认真备课、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使所有教学活动围绕着学习目标开展;选择适当的教材,使学习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经验;做好应付一切偶发事故的计划。②管理讨论过程。早期,由于学生相关的知识较少、对临床缺乏了解、没有形成自己的临床思维, 因此需要教师进行更多的指导和启发。而后期,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 教师应逐渐将课堂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掌握课堂的讨论。③小组讨论。老师需要观察小组的互动行为,合理掌握讨论进程和讨论内容, 避免学生过多的重复、或者因为时间受限而没有讲完;在出现错误和偏差时要及时指出, 甚至引发新的讨论;通过提出启发式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通过相关的语言和背景进行总结,并保证参与者的理解。总结时, 对学生进行关键问题的解读和强化, 评估是否达到教学的目标。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有效提问是一种重要技巧, 适当选用提问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对学生上台发言,应该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让他们有信心面对未来。

3.学生的积极参与。参与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强调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发挥其主体意识[3]。为了课上几分钟的发言,学生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查阅相关的资料,分析所讲内容的逻辑关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小儿喂养的见习,在简单的介绍婴幼儿喂养特点后,将不同的案例分给各组,要求进行①模拟安排一日三餐, ②计算和热卡供给量。见习前一周布置任务, 小组成员分头查阅文献和相关资料, 了解儿童食品市场, 进行数据的分析。一周后各小组结合自己的案例,形象、生动地向全班同学演示, 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如何按照小儿年龄特点制定食谱, 还锻炼了学生表达思想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技巧。有些同学性格内向, 不善言辞, 特别是在公共场合, 而5人小组在每次讨论结束, 均有一位代表上台汇报, 大家轮流, 从而使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得到锻炼。在表达的过程中, 提高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交流技能。

三、参与式教学的体会

七年制教学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以上同学认为此教学方式不但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查阅资料能力、而且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了自学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归纳总结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克服了胆怯心理,还提高了对病例的基础和理论知识的深入认识,同学一致认为希望以后多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但是在提高临床查体技能方面,有同学希望能多接触病人,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安排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自愿在夜间或周末来病房接触病人,由当天值班医师管理指导,不仅解决了见习同学多病人可能不配合的困难,而且增加了临床观察的能力。

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 笔者深刻体会到, 参与式互动学习方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越性: ①参与式互动法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方法, 培养对象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而是作为一个主体, 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②教学方法不再是沉闷的课堂讲授, 而是包括有小讲课、快速反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示教实习、快速反应等等生动活泼、人人能参与的教学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起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③这种教育方法不但使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而且因为它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 增强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④教师同样也得到提高, 认识到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中, 自己不再是“师长”, 而是组织者、帮助者, 在教学态度、确定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上都有了很好的改进, 甚至在业务上也会通过互动式教学得到提高。

总之, 无论是教师或是学生, 都深感参与式教学是适合医学生临床学习的好方法, 既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 又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 而且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医学素质以及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 安力彬,等.关于医学生临床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2):58259.[2] 陈瑞华,欧珠罗布,付强,鲜恩英,普珍,边仓.参与式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本科教学中的运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6):88-89 [3] 尹晓娟,何念海,薛媛.儿科临床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探讨[J].现代医学卫生,2005,21(4):497-498

模块式综合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6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开展护理工作时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增强为患者服务的高效、安全、便捷性,和谐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医院和医护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要求的不仅仅是治愈疾病,更多的是注重患者治疗期间的优质护理服务[1]。

儿科护理工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患儿因为自身抵抗力不强,年龄小,同时心智和生理不成熟,再加上疾病的发展也比较快,所以也就增加了儿科护理工作的难度。 如果患儿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哭闹,患儿家长就可能出现各种负性情绪,进而影响患儿的临床治疗和医院工作的正常开展 [2-4]。特别是在部分特殊检查中,因为患儿自身抵抗力不强,对疼痛存在较高的排斥度和敏感度,进而影响治疗和护理依从性, 患儿家长面对患儿的过激反应,会比较担心,对医护人员不信任,甚至导致医疗纠纷事件 [5] 。所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科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重视加强服务意识和与小儿患者的沟通能力,同时还要给小儿患者一个更加人性化的护理环境,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首先转变护理服务思想,优化护理工作。通过组织儿科护士和护士长等护理人员开展有关文件纪律精神实质的学习,深入把握护理服务的实质理念,转变不良工作思想,加深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开展护理工作必须做到“四心”:细心、耐心、责任心、爱心。以患儿为中心,将患儿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让患儿戒除焦虑、恐惧情绪,积极配合护理工作。护士要变顶撞、推脱、态度生冷等行为,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关心患儿疾病状况,满足患儿的护理需求,拉近与患儿的距离,让患儿感到自己是自由的、安全的,不会有恐惧和焦虑,从而消除患儿的不良情绪,促进患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治疗。要认识到患儿安全则护士才安全。护士日常要主动关心患儿疾病状况,及时安抚、给予称赞并且与患儿家属经常沟通交流,使患儿家属放心、安心、有信心。

其次营造温馨的病区环境 (1)我们根据幼儿生理及心理特点,对病区环境进行全面的改装。墙面采用温暖的卡通图案,让病区环境充满童趣。被服均采用暖色调纯棉质地,配以卡通图案,就像家庭中的儿童被。通常医护人员穿着白色工作服会让人感觉庄严恐惧,因此,我们选择粉色护士服以增强亲近感,消除患儿对医院的.恐惧[6]。(2)针对儿童好动的个性,地面采用防滑材质,床全部带有可自动调节高度的床栏,保证患儿住院期间的安全,预防跌倒及坠床。(3)护士进行治疗与护理中应动作轻柔,与患儿交流时应面带微笑,对患儿使用充满鼓励的语言,经常表扬她们,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宝贝,主动关心、爱护患儿。

第三进行全方位的宣教。健康宣教既包括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 项,同时还涵盖到了心理干预、饮食指导、运动指导以及出院宣教等,其宽广的涵盖范 围是常规护理所不能及的,这对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度、增强治愈的信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我们的健康教育方式多样。墙上宣传栏每月根据季节和多发病更新一次健康材料,每月开展公休座谈讲座。时间从入院至出院,甚至出院1年内。开始进行入院安全宣教、病区环境介绍以及设施使用等。护士站放有宣教小处方,免费向家属提供。出院时由责任护士进行出院指导,告知复诊时间,居家护理的注意事项。我们所出示的书面宣教内容活泼、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让家属及时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减轻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出院后我们还会家访,了解患儿疾病恢复、家长掌握疾病知识、居家护理等情况。(2)儿科的健康宣教主要的对象是家属,将相关康复知识加入护理工作,适时帮助家属照管患儿,与家属建立有效的沟通,正是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也是人性化护理最重要的体现,会沟通才是好的医者。

第四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护士要开展优秀的护理工作,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护理理论和操作水平。按照计划进行扎实的人员素质培养工作。由护士长管理实施,护士对患儿剪指趾甲、换衣裤、尿布,翻身、进行臀部护理等。提高护理实践操作水平,增强护患关系,加强家属的认可度。每月进行护理知识学习、基本护理规范、疑难护理技术的实践,纠正输液、打针等错误方法,增强护士的急救能力,开展一次护理理论和专业技术考试,按照患儿的疑难病历,进行护理查房。对于护理难度大的操作,护士长要积极实行以老带新,保证每位护士都可以熟练掌握操作技巧。与此同时,做好日常基础护理工作,及时更换床罩被单,做好病房的清洁,使病房的环境整洁、舒适。

第五强化护理检查、考核奖励工作。儿科的护理质控小组必须充分发挥护理职能。加强护理的措施,逐步完善考核奖励机制,将护理工作细化、量化,规范考核指标,主要内容有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护士临床工作完成数量等。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会议座谈,展开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意见箱的投放,以及从各种渠道获得家属的意见,奖励责任心强、护理服务标准、护理技术能力强的优秀护理工作者,惩罚那些护理态度差、患者差评的护士,并将其晋升、评优资格取消,从而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工作动力,增强护士的忧患意识,使护理工作朝着质量上升、患者满意、家属放心的方向发展。

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改进护理措施前后,开展满意度调查问卷及各项护理指标检查。病人满意度开展前80.93%,开展后97.62%;护理质量综合指标提高,开展前84.76%,开展后95.91%,取得较好的效果。

儿科患者对医疗资源要求较高,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是精益求精,因此将优质护理应用到儿科服务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优质护理服务必须长期坚持,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才能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进一步扩大 [7]。

模块式综合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7

病案教学法起源20世纪初的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 经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推广和完善, 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目前, 病案教学法正逐步应用于医学院校的各专业教学。儿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二级学科, 主要是解决对疾病的诊断, 从而得到正确合理治疗。要做到正确及时的诊断, 就必须对课堂学习的定义、疾病演变过程、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等给予全面掌握, 抓住疾病的主要症状及伴随症状。但由于个体差异等主客观因素影响, 各种疾病的症状、体征往往与书本上讲的不全相符, 如果生搬硬套, 势必延误诊断和治疗。故须将治疗原则与实际病例相结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 将病案导学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儿科学的课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笔者在儿科学教学中开展了病案导学式教学法,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 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在临床课教学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值得深入研究。儿科学病案教学是以实际病例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是病案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是在教学中采用提出问题-自学思考-讨论置疑-总结精讲的方法。教师在授课前预先准备一些典型病案资料发给学生, 课时提出问题, 让学生阅读病案资料, 带着问题分析资料, 并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该教学法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引导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规律进行学习, 因而能够最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1 病案导学式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病案导学式教学是在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进行的, 这样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在病案讨论中, 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给学生广阔的自由空间, 鼓动其发挥想象, 使其思维发散, 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答案, 从而引导出更多的临床信息。这样一种融洽、活跃、热烈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 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种教育情景是学生思维发散的有利条件。病案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 而不是负担。

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临床思维能力是指运用理论课所学的基础知识融会贯穿于临床实践中, 对具体临床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 , 最后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能力, 具备这种能力是一个临床医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基本。在课堂教学中, 分析病例资料, 从循证医学角度寻找最佳证据, 通过查找文献和查阅资料, 结合具体病例, 独立分析, 有效讨论, 去伪存真, 使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相结合, 研究疾病的现象和本质, 深化对疾病的认识, 提出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案, 逐步培养自己临床思维能力。

2 病案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是病案导学式教学的关键。基础理论知识是解决问题的依据, 脑筋灵活、思路宽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通过对临床问题的理解和分析所表现出的临床思维习惯、职业准则、工作方式和人生观等对学生都会起到专业上的示范作用。在病案教学中, 针对疾病特点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 在讨论中浅入深出, 逐步理出头绪, 围绕问题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判断, 经过讨论做出正确诊断, 并对症状从理论上做出合理地分析。通过这种病案讨论, 使基础知识结合临床, 理论联系实际, 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运用知识的连贯性, 有助于学生能力的训练和知识的巩固。

3 病案导学式教学要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 也是开拓学生智力的主要途径, 要提高病案教学的质量, 必须将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病例密切联系, 实施以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方法。首先, 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 自我完善知识结构。在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重点和难点及各内容内在联系的基础上, 精心选取典型的病例进行问诊、查体、收集临床资料和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 需围绕重点及难点内容, 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安排一些问题, 循序善诱地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同时, 教师也应对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对难度较大的鉴别诊断问题制作图表进行分析, 加强各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最后, 教师在病案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语言的组织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表达要富有激情和鼓动性, 借助口语、手势、表情及其各种道具等,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轻松有趣的学习。

总之, 通过近几年的临床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病案导学式教学法是可行的。虽然使教师的工作量加大, 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学生觉得收获较大, 成绩显著提高,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 值得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琦, 主编.当代教育心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李小明, 蒋月桂, 张兰, 等.PBL教学法在口腔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 2002, 10 (9) :148-149.

[3]崔新宇, 马文艳.浅谈病案导学式教学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4 (31) :611-612.

[4]陈海平.医学见习教学中临床思维能力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0, 3:60-61.

模块式综合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模块式教学 教学方法 医学遗传学

【中图分类号】R39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40-01

医学遗传学是一门遗传学理论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的医学基础课程,也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重要的桥梁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繁杂、学习内容相互重叠,教师教法单一等问题,导致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模块式教学法是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实施完整的若干知识模块,进行的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本文就目前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将模块式教学法引入教学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1.模块式教学法的设计与实施

1.1 优化教学内容

首先根据临床专业学生的特点,依据教学目的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实行模块化教学对一些基本概念,比如遗传的分子学基础中关于基因的概念和基因突变、遗传的基本规律中关于三大遗传定律等内容学生在高中已经学习过,应当适当删减;而关于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中细胞的增殖、染色体等内容,学生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且在后续课程中还要涉及,可适当略讲,教学重点应突出集中在染色体畸变方面。学生掌握这些原理后再学习相应的疾病,从而循序渐进地掌握不同类型遗传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防治方法以及遗传咨询等临床应用性较强的知识。这样从原理深入临床,便于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医学遗传学知识。

1.2 模块化分类

除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外,还应对医学遗传学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分类,分为遗传病的基础模块、基因遗传病模块、染色体遗传病模块以及遗传病的诊断与防治模块与优生模块。其中遗传病的基础模块主要包括绪论、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的分子学基础、染色体结构与分类等,这些知识主要涉及大量遗传学概念和原理,是学习医学遗传学的基础,适合在课程初期进行教学;基因遗传病模块主要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机制、传递规律等相关知识;染色体遗传病模块主要包括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病以及发病机制和防范措施;遗传病的诊断与防治模块和优生模块与临床联系紧密,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在学期最后进行教学。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分类,使医学遗传学知识结构性连贯性更强。

1.3 模块式教学法的实施

根据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进行实施。如遗传病的基础模块,由于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过生物学,为避免生物学知识点的重复,可引导学生自学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和遗传的分子学基础这两部分内容。课前教师制定自学的阅读提纲,学生根据阅读提纲进行自学,并解答出提纲所列的知识内容。学生也可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随堂讲解。老师最后对本次课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知识要点予以简明表述,以便学生正确理解、易于记忆。由于讲授的重点在于遗传病的分析和研究,也就是基因遗传病模块、染色体遗传病模块,包括三大重要的遗传病——染色体病、单基因病、多基因病。

2.模块式教学法的体会

传统教学法是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为主,如果内容稍微枯燥一点,学生就觉得乏味,不容易提起兴趣,教学效果就不理想。而模块式教学法中,教师先是进行知识点的讲解,然后提出一些任务,让学生分组去完成。学生根据教学模块中所列举的病例和提出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找出疾病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2]。因此采用模块式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模块式教学法对于授课教师具有很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授课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3]。因此,在医学遗传学中引进模块式教学法,既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综合知识水平,更加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梁有智. 模块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16):187.

[2]周小楠, 董群, 刘辉等. 模块式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中的应用[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 28(12):1672-1673.

模块式综合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9

一、实验经济学概述

1.实验经济学的定义

所谓实验经济学,是指将某一特定经济现象置于可控的实验环境下,通过观察实验者行为和分析实验结果,来检验和完善相关经济理论,并为决策提供依据的一门学科。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经济学理论难以像工程科学那样,可以通过实验来予以验证。然而,20世纪40年代末,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张伯伦首次尝试了经济学的课堂实验,这是经济学诞生后的第一个经济学实验,其实验的内容是为了验证市场的不完全性。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弗农?史密斯教授当时作为课堂上的学生之一,受到很大的启发,敏锐觉察到实验经济理论的作用,从此他对经济学的实验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开始进行市场实验的研究,他非常关注经济学研究的实验方法。之后,为了对市场竞争的均衡理论进行验证,他用了6年时间在亚利桑那大学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经济学实验。1962年弗农?史密斯教授“竞争市场行为的实验研究”一文在《政治经济学》杂志公开发表,这篇文章对市场竞争均衡理论的实验过程进行了总结,也是对经济学研究实验方法的总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实验经济学的诞生。

2.实验经济学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理论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行为主义、合理预期等新的经济学流派的诞生,为经济学实验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技术支持。特别是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使得经济学实验成为可能,通过计算机操作可以把复杂的经济学问题模拟化、简单化。随后,美国很多大学把实验经济学引入经济学教学,实验经济学逐渐发展起来。当然,早期的实验经济学研究主要是关注市场理论和博弈理论,研究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进行经济学实验也主要是对这两种理论进行验证。如今,实验方法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微观经济学的诸多经济领域,许多经济学研究要通过经济学实验来完成,实验经济学创始人弗农?史密斯教授于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标志着实验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学的一个独立的学科,且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之一。

与国外相比,国内经济学实验教育、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中国第一家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名字命名的经济管理实验研究基地--南开大学泽尔滕实验室于11月成立;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于进行经济学实验教学探索,并创建了经济学实验室,实验室的建立为经济学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思路。参与人通过联网的计算机来完成所有的决策行为,其实验研究的内容包括市场实验、博弈论实验和个人选择三种类型,尤其在证券市场实验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拟对实验经济学的理念与微观经济学的模块式教学相结合的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大方。

二、微观经济学实验模块的构建

1.模块式教学的定义

“模块”,一般是指具有标准尺寸的家具部件、建筑部件,或是指计算机的硬件或程序的组件。在我国,模块式教学一般称之为“模块式教学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这里“模块”指的是由教学内容所组成的各个不同的知识单元,它反映了教学内容、学习内容,既不相同而又彼此相互关联的知识内涵。模块教学是指围绕特定主题或内容的教学活动的组合,即由若干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模块)组成的动态的教学过程,模块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模块式教学把不同或相同学科的具有同类知识点的内容组合成能力模块与知识模块,使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模块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它以提高学生具体能力和素质为目标,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知识能力的.统一,在学习方法上强调知识和行为的统一。因此,合理的、有目的、有计划、有内容、有程序地安排多种模块进行模块教学至关重要。

2.微观经济学实验模块的构建

近年来,实验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为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引入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又比较抽象的课程,通过实验教学将枯燥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打破了以讲授为主的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赋予微观经济学教学以全新的方式,使微观经济学理论生动化、具体化和形象化。但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微观经济学实验的效能,在实验中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是经济学实验教学应当面对和实现的目标。

微观经济学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微观经济政策等内容。在实验中,具体的实施步骤是依据微观经济学实验教学体系,将整个课程体系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分割成不同的模块,模块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具体可以将实验的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基础模块、研究模块和综合模块,三者各不相同而又紧密相连。通过这些模块的学习,夯实了学生的经济学基础,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微观经济学实验更全面和系统。

(1)基础型实验模块。基础型实验模块是为了对所探讨的理论进行检验所设置的实验。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中的要求进行操作,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或学生间角色扮演,详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实验结果的各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写出实验报告。如微观经济学的消费者行为、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等理论适合验证性的实验方式。实验完成后,学生主要有三个直接收获:验证所学习的经济理论知识;掌握与微观经济学实验有关的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学会如何观察、记录实验数据,掌握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撰写合格、高水平的经济学实验报告。学生通过基础性实验模块对基本理论进行验证,体验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也能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训练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2)研究型实验模块。研究型实验又称设计型实验、探索型实验。由学生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按照实验大纲、实验目的的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依照设计的方案自主开展的实验。相比较其他两种模块,研究型实验是一种高层次的实验,更注重创新性,旨在发现实验对象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研究型实验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实验设计,利用经济学实验平台,可发现人才,在对少数拔尖学生夯实基础的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能力。这个模块的实验可以与大学生各种创新、创意大赛结合,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如对微观经济学有些不完善或有争议的理论,可考虑让少数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

(3)综合型实验模块。一般而言,综合型实验是建立在基础型实验的基础上,由多个实验组成,其内容涉及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或与本学科的综合理论知识相关的实验。综合型实验通常是由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实验组成,实验的重点在于进一步了解和理解经济学理论的内在联系。综合型实验比较适合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经济学基础实验之后的学生。综合型实验模块的重点放在展示经济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上,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找出经济学的规律,使其对经济学理论的认识得以提升。如微观经济学中市场结构这部分内容涉及市场的供给需求、生产者的成本收益等相关内容,因此,这部分内容选择综合型实验更好,有利于升华学生所学的知识和理论。

3.微观经济学实验模块的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实验模块的构建使得微观经济学实验更加系统化、全面化和多样化。但在具体实施中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实验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但又不能脱离理论教学,它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微观经济学实验模块的运用同样如此。经济学实验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或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是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的关系。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会使教学内容立体化、形象化,教学内容的充实、丰富也会使教学手段进一步更新和拓展,因此经济学实验教学必须与教学内容相互补充、相互协调。例如,学生在了解供给需求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基础型实验模块对市场机制的调节过程进行模拟验证,可以进一步加深其对这一理论的认识。(2)实验模块之间并非孤立,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从内容上由浅渐深,从实验的形式上由简单到复杂。基础型模块是基础,综合型模块是验证型模块的提升,设计型模块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学生年级、个性、能力等选择不同的模块。(3)不同的微观经济学实验模块,其要求和要达到的目标不同,实验结果的考核也不同,因此必须编写、制定实验模块大纲,实验中严格按照实验大纲的要求实施,按照相应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核。

三、微观经济学实验模块教学的意义

1.丰富了教学方法,改革了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是以实现教学任务为目的、由教师与学生通过互动共同学习、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教学方法可分为三类:1)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语言表达向学生直接传授理论知识,如讲授法、案例法、问答法、讨论法等;2)教师借助于外部环境指导学生通过感性认识获得知识和技能,如实验法、实习法、参观法、演示法等;3)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如练习法、自学法等。目前,微观经济学类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第一类。通过“以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为基础内容,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内容”实验模块的构建与实施,将有力地促进第二、第三类教学方法的高效运行。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

这种模块式教学要求教学对象只有掌握比较系统、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才能很好地完成各个模块的实验。在理解和掌握了基础理论后,学生往往会通过实验去探索、验证其感兴趣的问题,这一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观经济学实验模块的构建与实施,特别是研究型实验模块,实际是开发了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内容,一改传统的灌输教学长于培养学生知识储备能力的模式,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由于微观经济学实验是从实验参与人的行为模式入手,通过对实验中经济人行为过程的观察和总结,构造微观市场理论的动态部分。因此,无论选择哪个实验模块,实验经济学的方法如模拟和仿真、比较与评估等都要有选择地运用,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3.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在实验模块这种双主体的教学结构中,教师重在组织实验教学、指导学生实验;学生则侧重于实验的参与,只有双方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才能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模块式教学要求任课教师既可以对现有经济学的理论进行解读和评述,又要及时了解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前沿,为学生组织和设计新的实验方案。例如关于垄断竞争这一理论,三种实验模块都可以进行。可以让同一班级学生同时选择相同的实验模块,也可以根据学生层次、理解力、个性的不同,分别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实验。这就要求教师既要熟悉不同实验模块的要求,又要全面了解学生,更重要的是对不同学生进行分门别类地指导。在微观经济学实验教学中不同的实验模块,其实验计划、实验方案、实验程序是不同的。因此,微观经济学实验模块教学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模块式综合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10

车工实训论文:模块化教学在车工实训中的应用

作者/张 军

摘 要:技工学校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模块化的教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实行模块化教学,解决了旧的教学模式不能解决的问题,普遍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水平。

关键词:技工学校 模块化教学 车工实训 教学改革

一、前言

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技工学校如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旧的理论、实训间双周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并且问题很多。

技工学校的学生多为初中毕业生,多数学生对学习理论课存在厌烦情绪,对实训课却热情很高,但理论知识的匮乏又影响了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实行的是间双周理论、实训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学进度无法协调,往往会造成实训在前而理论知识滞后的情况,给正常的实训教学增加难度。由于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由三年改为两年,缩短了总的教学时间,使有些课程不能进行,不能全部完成教学计划。为了与社会需求接轨,满足培养各种层次水平技术工人的需要,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二、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1.目的明确

模块化教学是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教学活动,是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围绕特定主题或内容的教学活动的组合,是一个在内容与时间上自成一体的教学单元。模块内容可以是单一课程,也可以是相关课程的组合。模块化教学的目的在于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某项技能。

2.灵活组合

模块化教学可以根据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将教学块灵活组合,如笔者学校在车工专业推行模块化教学,将中级车工模块分为车削基本知识、车外圆柱面、车内圆柱面、车内外圆锥、表面修饰和车成形面、螺纹加工、车偏心工件、复杂工件的车削和车床的调整及故障排除等九个模块。车工教研室根据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将与实训课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合理地融入到各个模块中去,使教学内容规范、实用、够用、灵活和必需,使各模块衔接有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学生容易理解,老师容易讲解、容易实施。

3.对实习教师提出新要求

模块化教学的实施使实训老师面临全新的课题,不但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有丰富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还要根据模块化教学的要求能书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教案。实训老师要根据模块化教材,结合学生的知识技术水平、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确定教学的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目的,要合理安排学时,突出模块化教学的特点,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完成实训教学任务。

4.质量的好坏主要看教学的实施过程

实行模块化教学其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看教学的实施过程。

第一,突出老师的主导作用。理论知识的讲授要清楚、简单、明了,时间不宜过长;要紧密结合实训课题,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示范操作演示动作要准确、清晰,使学生能看到连贯的动作且看懂、看会,便于学生自己实训操作。

第二,要合理划分学习小组。(职教论文 )根据学生的思想表现、平时成绩、性格爱好等采用互补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学生分开,遵守纪律好的和纪律观念不强的分开,便于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第三,各模块教学内容要适合班级的学生水平。由于技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确定模块内容时,要加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使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相应降低教学难度,为学生学习好技能提供便利条件。

第四,教学任务的布置和实施。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根据每小组具体情况的不同,选择不同难度的练习模块进行实训练习,老师在学生操作之前要强调安全文明生产的重要性,提出实训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教师在学生实习时要认真地巡回辅导,做到“五勤”,规范学生的动作。对差生要加强个别辅导,并对学生实训中出现的问题和各个学习小组的实训情况做好记录,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准备好资料。要使学生在练习时有明确的练习目的,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争取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对学生完成模块化任务的评价。学生在完成模块化实训任务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实训工件和整个实训过程给出客观准确的评价。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小组评议、集体评议和老师评议相结合的方法。老师在评议时要多表扬少批评,表扬能够熟练掌握技能的学生,指出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做到抓两头带中间,使全体学生的实训成绩共同提高。学生的期末成绩根据每个模块的成绩确定。

第六,模块化教学过程问题反馈。老师要对模块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教研组,教研组根据反馈的情况调整模块化教学内容,使其更贴近于实际,更好地为实训教学服务。

三、模块化教学的优点和作用

实行模块化教学,其优点和作用是十分突出的。第一,模块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比较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训操作的同一个模块当中,使学生学习时更直观,更容易。第二,模块化教学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和实训脱节的情况,将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紧密结合,给实训老师讲课和学生学习提供了方便,优化了教学资源,避免了重复教学。第三,模块化教学方式灵活、实用性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模块的实训在时间上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先后顺序,使教学过程更加灵活。第四,实行模块化教学可以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相应增加了学生的实训时间。由于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训操作中,大量的理论课学时可以节省,为按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整个教学计划提供了保障。第五,由于采用了新的学生考核办法,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第六,由于实行了模块化教学,促使理论课老师加强了实操的训练,实训课老师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使老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但在实行模块化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模块化教材的专业性强且与实际结合紧密,编写时难度大。二是实行模块化教学以后,增加了实训教学时间,缩短了理论课教学时间,使实训场地和设备数量及实训老师都相应增加,造成学校投入增加和部分理论课老师闲置。三是实行模块化教学,对实训课老师的要求提高了,不但要有扎实的技术还要精通理论知识,造成了合格实训老师的短缺。

总之,学校在车工专业实行模块化教学以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实训时间,缩短了整体教学时间,满足了当前社会求职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其专长进行教学,能及时地将一些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补充到教学模块中去,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水平。模块化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学校会得到大力的推广,也会成为技工学校最主要的教学模式。

上一篇:永济市教育系统防汛防台抗旱预案下一篇:6月21日YY题目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