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模块

2024-07-25

六模块(精选12篇)

六模块 篇1

六模块建构式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能学不教, 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自主交流、自主发展、自主巩固、自主检测的平台, 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真正把课堂的时间还给了学生, 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 把交流的平台交给了学生, 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创造的潜能在学生的身上迸发。

通过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 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教师理解和实践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核心问题, 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决定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方向和性质, 教师的专业精神是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智慧决定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质量和深度, 只有使全体教师都得到专业成长, 才能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

近年来关注教师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的成长, 了解他们的专业成长现状, 对于深化农村小学新课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如何运用“六模块”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笔者以为以下几种做法值得一试。

一、明确青年教师发展目标

青年教师是我校运用“六模块”引领专业成长工作的重点对象, 具体要求是:第一阶段, 学习“六模块”, 懂得如何利用“六模块”的模式写教案、实施教案、听课评课、管理课堂、制作课件和应用现代教学技术。第二阶段, 在“六模块”精神指引下能独立处理教材备好课, 学会说课。将自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设计, 以及教学环节的实施等有条理地完整清晰地叙述出来。特别是要结合教学重、难点上好研究课。第三阶段, 在前两段基础上逐步明确自己的专攻方向, 注重对学科教学模式的综合探索, 每年开设一次研讨课或特色课, 努力培养学科教学特色型教师。

二、开展针对农村实际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研究

农村小学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困难远比城市学校大。农村小学的学生, 从小生活在农村, 见识少, 基础差, 思维不够灵活, 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常常熟视无睹。而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所创设的不少背景并不切合农村学生实际。例如, 教材中出现了许多先进的交通工具和时髦的生活用品等农村不具备的物品, 给教师的教学设计带来一定困难。其实, 农村小学的教学并非一味是困难, 只要我们静心研究, 就会发现农村小学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还是大有可为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 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农村小学生接触面窄, 见识较少, 可不少孩子头脑聪明, 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望, 是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导致他们基础较差, 学习能力不是很强。只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 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 为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科学的学习氛围, 就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曾组织“农村生活情景数学化”系列专题研讨活动。如六年级《面的旋转》一课中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对学生来说很抽象、很枯燥, 而这些知识又是学习圆柱和圆锥必要的前提。怎样让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是这节课的关键。由于上这节课时正好赶上过大年, 于是教师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 让学生们观察点完烟花爆竹的火柴刚熄灭时有没有一个红色的小圆点。然后挥舞燃完的火柴, 在舞动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由于这是生活中有趣的游戏, 学生们兴趣非常高, 都非常愿意去尝试, 通过这个游戏, 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点动成线”这个抽象的数学知识。之后教师又让学生舞动小棒, 理解“线动成面”;转动做好的小旗, 理解“面动成体”。通过这些小游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了数学知识,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有专家指出, 青年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来源不是“文本”, 而是教师实践经验的升华, 是教师课堂生活的新感悟, 是教师教学反思后的新变化。根据学科特点, 我们利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模式, 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三、指导“每周一星”精品展示课

我校每周要推荐一堂“每周一星”青年教师精品展示课。学校规定课前研讨要明确围绕“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研讨主题, 让教师参加集体研讨时做到“四带”, 即带着教学的新信息, 带着教学的好资料, 带着教学的真方法, 带着教学的实任务。举例说明:

这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一课的“巩固练习”环节设计:

1. 估计一下每道题大约是几十米。 (6道题)

2. 列竖式计算, 加*题要验算。 (4道题, 后两题要验算)

3. 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 错误的请改正过来。 (3道题均是课前预设好的)

4. 解决实际问题。 (2道题)

请各位老师商讨练习题目出得怎么样。大家纷纷发言, 说出题目的不足之处:如太过关注知识的本身, 学生被动的练习时间过多, 对学生积极、主动的迁移意识的培养有所欠缺……针对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情况、学生主动参与情况、三维目标落实情况和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集体研讨, 在分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再汇总各组信息, 集中反馈, 最后由校市级名师、骨干作重点点评。使全体教师在研讨活动中彼此支持、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六模块 篇2

------------------

发表日期:2011年3月9日【编辑录入:lygzlh666】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文件精神。贯彻执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进一步落实《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试行)。我校继续贯彻落实并大力推行市“‘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促进我校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具体教学要求

1.三案要求

学案:要立足学生实际,既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要突出导引功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同步导学》,注重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预习、复习方法的引导。

教案:二次复备要有实效性,能注重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突出学生学习过程。

巩固案:在用好《补充习题》的同时注意拓展迁移形式的多样化。

2.课堂具体模块教学要求

自学质疑模块: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建构,基本解决学案中的学习问题,完成基础练习,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交流展示模块:交流解决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共享学习成果,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互动探究模块: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教师要为互动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体现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精讲点拨模块: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精讲点拨,要注意剖析知识要点,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矫正反馈模块:收集反馈信息,完成反馈习题,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

迁移应用模块:完成精选习题,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学生思维,形成相关技能,培养学

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教师教学要求

⑴讲究课堂教学艺术,精心实施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内容实际需要实施教学模式,可以在一课时或多课时内完成。

⑵注重课堂实效。向课堂要效率、要效益、要效果。

⑶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⑷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要不断创新,结合学科特点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学质疑的热情、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丰富互动探究的资源、增强精讲点拨实效、扩大课堂信息容量等,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在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4.开展学科

中、高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实施“六模块”课堂教学;低年级渗透其理念;综合、科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学设计应体现课程标准理念。

三、具体实施

第一阶段 总结反思成果,启动新学期“六模块”教学的开展

(2011年2月)

1.总结、反思上学期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

自2010年9月,在参加“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培训后,我校积极分项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实现重点突破

①充分研读教材,通过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学科教材和研读课程标准,通过观看骨干示范、同事合作、个人研读等形式,采取培养典型、过程考核等措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

②优化教学设计

通过加强常规管理,落实备课检查、指导、考核制度,建立集体备课机制(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修改、课后反思),开展优秀教学设计展览和评比,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

③提高课堂效率

坚持“四凡四不”,即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习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教师不导;

凡是学生能做出的教师不启;凡是学生自己能说出的,教师不引。提倡“两个高效”,即每一位学生的高效和每一分钟的高效。关注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关注每一学生的问题。课堂上要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让学生自主却不自流,让学生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神投入,紧张而愉悦地学习。

④优化作业设计

加强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优秀作业设计案例评选、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

⑤规范学生学习习惯

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等学习过程的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听课时目视老师,老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回答课本上的问题时,声音要宏亮;书写时执笔要正确,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坚持先复习后做题。

2.成立领导小组,建章立制,保障落实。

为确保 “六模块”课堂教学的扎实有序开展,学校成立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领导小组。校长室领导,教务处、教科室负责落实,年级组积极配合,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全力推行。同时建立实施“六模块”课堂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六模块”教学的顺利开展。

3.活动引领,全面启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

从2010年2月下旬,语文教研组首开六年级“同课异构”课,让老师从不同课型中感受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魅力,让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

第二阶段 建立每月活动主题,坚持活动落实,深入推行“‘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2011年3月——2011年6月)

1.搞好教师专项业务培训。

时间:全学期

活动内容:结合暑期连云港市小学语数教学基本功大赛,确立每月一个主题,利用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时间集中学习,教师平时负责运用、提升,在月末进行一次测试,其结果将纳入教师每月的业务考核。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

各科《课程标准》

各科教材培训

教师基本素养培训

2.确立主题,以“同课异构”为主要形式,开展 “六模块”教学基本模式研讨课。

①每月活动主题及“同课异构”科目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活动主题名称

教学常规规范月

教学活动开展月

教学活动提升月

教学活动

汇报月

教学质量

巩固月

同课异构课

六年级语文

六年级数学、英语,四、五年级语数英一、三年级语数英

二年级

语数英

②整改提高。各教研组对开展的教研课组织认真评课,从中找出不足与成绩,教务处每月总结归纳,对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中不足与经验在下月进行改进推广。

3.开展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主题教育。

时间:全学年

活动内容:利用班队会、板报、阅读课等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标兵”、“学习模范班”、“书香班级”的评比活动,召开学生学习经验介绍会。

4.大力开展集体备课,使之成为制度化。

各教研组在全乡大范围每月活动一次,活动时间为半天。在校范围每周活动一次,活动时间不少于 1小时。活动的主题围绕“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开展。为了使教研组集体备课避免走形式、走过场,着力提高备课质量。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一是单元说课备课,二是交流制定导学案。让大家从中对“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理念到实践都有不同的提升,促进“六模块”课堂教学的实施。

5.树立典型,表彰优秀。

英语课堂中的“六模块”教学 篇3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可能接触的是大多形而上的理论,鲜活的教学实践有时难以接触到。从“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到“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我们可能知道的更多的是理论式的名词,教学实践有过,但成功的或许没见过。教研室或者是学校给指出一定的模式,我们每一个人有的时候理解得不是很透彻,所以操作起来就不是很到位。更有甚者,每位老师理解的深度和角度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甚至与理论的提出者的初衷是有较大出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读和分析,努力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

一、六模块提出的背景。

作为教师和学生,围绕的就是教和学。如何在教和学的过程当中获取最大的效益,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和总结。古往今来,中国都十分重视教育,孔子堪称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提出了很多的教育理论。目前为止,我们或多或少的还在实践中运用。可见,理论还是真的非常重要的。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向45 分钟要效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探究性学习,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独立探究、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连云港市适时的提出了“六模块”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完成学习内容。这种由学生自己探索、解决所遇问题的模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什么是六模块?

1.自学质疑模块

本模块要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建构,基本解决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完成基础练习,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可提前发放学案,让学生利用课外和自习课等时间完成,也可以在课内前半部分完成学案。

2.交流展示模块

本模块要交流展示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共享学习成果。可先小组交流展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最大限度地扩大交流展示的面。

3.互动探究模块

本模块要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教师要为互动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學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探究氛围。

4.精讲点拨模块

本模块要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精讲点拨,要注重剖析知识要点,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还要针对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对疑难问题点拨时要注意学习层次,注意点拨的范围,注意把握教学难度等。

5.矫正反馈模块

本模块要注意收集反馈信息,完成反馈习题,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要重视“双基”的矫正反馈,确保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6.迁移应用模块

本模块要完成巩固案中的习题,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思维,形成相关技能。题型要多样,可设置思考题、必做题、选做题等。学生通过一定的迁移应用训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取、处理能力。在进行迁移应用训练时,要注重独立性、规范性,要及时反馈、收交和批改。对迁移应用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矫正。

三、在模块中,教师和学生如何操作?

1. 自学质疑模块

大家都知道,内因决定外因。学生要是想搞好学习,首先要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根据学案和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自主学习,养成独立阅读、思考等学习习惯。先看书后做题,研读教材,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的内涵。其次,学生应循序渐进完成学案。通过自学能解决学案中大部分的问题,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案中更多的问题。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笔完成学案,课前自学、合作学习时用黑笔,课堂及课后修改时用红笔,以便区别。学案上能做和会做的问题要准确规范完成,自己不能做的可以不做,在课堂或课后用红笔完成,反思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 交流展示模块

学生在上课时,可以不拘形式,采取板书、展示、交流发言、质疑等。在学生发言时,即使出现了小瑕疵,老师也不要频繁打断学生发言,要注意倾听与归纳。板书时,同学书写要规范,展示清楚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其他组同学也可以进行质疑和补充。教师在观察学生交流展示中,要倾听学生的发言,注意调整互动探究的问题、精讲点拨的要点。在对学生交流展示进行评价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营造民主的氛围,学生只要不断地进步和发展,目的就达到了。

3. 互动探究模块

如何在互动探究中选择问题?首先要选择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经验进行预设问题;其次可以选择学生自学中发现的困惑和疑点.不同的学习小组可以领取不同的问题进行探究。

4. 精讲点拨模块

教师针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精讲点拨或调控。对各组完成任务中的精彩表现和不足之处,教师要予以激励性评价和矫正性评价;当学生难以在现有的认知水平上解决问题时,教师就要予以精讲点拨、补充。教师语言要简洁到位;讲解重点要突出;难点突破要讲究方法,要给学生留有消化、思考的空间。当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时,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逐步达成学习目标。结合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突破学生自学不会、探究不出的疑难问题,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但要注意,板书、板图、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手段也要在教学中发挥作用,做到相辅相成。

5. 矫正反馈模块

在这一模块中,要注意突出针对性、及时性、层次性和有效性。每个班级,必然会有学困生,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可以优先辅导学困生;多给学困生交流展示的机会,适时表扬。

6.迁移应用模块

我们都知道,“六模块”是“课堂三案”的设计与使用的完善。在这一模块中,迁移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还要讲究方法,注意迁移练习要形式多样。

六模块 篇4

一、导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政治学科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才会放得开,自主活动才能热烈地开展,教师才容 易在课堂 上突破重 难点。 过去,我们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在政治教 学中,需要适时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着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切实推动学生从“要我学”逐步转变为“我要学”,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课堂上政治教师应适时创设情境,特别是在“互动探究”环节。时政热点材料的整合、身边趣味小故事的搜集、图片视频的切入、案例的精心设计都可以激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例如,在进行文化 生活第一 课 《体味文化》的教学中,教师创设生活 情境:(1)连云港花 果山本身 是文化吗?(2)现在将花果山开发 成旅游区,并拍摄成 艺术作品,这样能称得上文化吗?两者有什么区别?通过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欲望,使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 让学生感觉文化生活的趣味。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轻松学习,从贴近自己的生活情境自然进入学习状态,不致对政治学习产生厌烦心理。

二、导向

导向的过程是使 学生明确 政治学习 方向的过 程。 “导”是教师引导,“向”就是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政治课堂教学目标既有整节课的教学目标,也有每个模块训练的目标,但不管哪个层次的目标,教师都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心中有“向”。通过“导向”,学生可以了解学习信息,把握整节课甚至每个知识点的学习目标。

在落实教学目标时,一般从知识、技能和情 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展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精心预设三维教学目标。就三者关系而言,知识与技能目标需要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拉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需要知识与技能目标奠基,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以文化生活第一课《体味文化》为例,本课重在“体味”二字。该课的情感态度价 值观目标 有“通过教学 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对于该目标中的“通过教学”,可采取投影多组图片的方式来展示文化现象 “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教师在缓缓放映影像的同时, 用简洁的语言娓娓道来,使学生真正“体味文化”。

三、导学

导学是学生了解政治学习信息,掌握政治教学内容的过程。所谓 “导”,主要是指 教师指导 学生的学 习方法,“学”主要是指 学生自主 学习课本 知识。“导”是手段,“学”是目的,二者相得益彰。所以“导学”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教材,积极思考,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

以文化生活第一课《体味文化》为例,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达到预期的导学效果。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时可以让学生找一找“我们的校园有哪些文化资源”,说一说“你参加过学校和社区的哪些文化活动”“参加文化活动有何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提出问题,指导自学。(1)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动物有没有文化?(2)人是否天生就有文化?人的文化是怎么形成的?(3)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纯”精神产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3.展示正反两方面的图片,引导学生感悟“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区别和影响。

四、导问

导问是学生理解课堂内容,对课堂教学主动质疑的过程。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时,学生往往沉默不语,不愿发问。因此,导问教学环节非常重要。 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会问,特别是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地问。

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学生只有经过自身的积极思维活动才能建构知识、掌握知识,所以学生的自主质疑是内因。教师的提问是外因,教师必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针对文化生活第八课《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的教学内容,可以设置以下问题。

1.什么是落后文化?什么是腐朽文化?两种文化 有哪些表现和危害?(这些问题属于浅层次的设问,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懂得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危害性。)

2.我国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 是什么?(这是对前一层次问题的提升,要求学生探究出正确的原因。这种探究属于理性探究。)

3.我们如何区别与对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该问题属于更深层次的设问,目的是希望学生利用阐释问题的机会,培养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性探究的能力。)

连环递进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 教师由浅 入深、 循序渐进的提问中,在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调动思维积极性,拓展思维空间,发掘思维潜能。

五、导练

导练是学生巩固知识并延伸拓展 知识的过 程。学生在导学这一环节,只是对新的教学内容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要更进一步地拓展和运用,需要在实践中体会,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巩固。因此,必须通过导练环节,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堂训练,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效果,培养迁移知识和应用创新的能力,从而达到巩固学习内容的目的。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 多种方式,传授学生解题方法,使学生掌握解题技巧,研究运用解题技巧。同时教师还应及时巡回辅导,检查该教学环节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以文化生活中《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的内容出题。

目前,我国山寨文化盛行,市场上盗版音像、图书大量存在。它们的存在( )

A.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

B.扰乱了市场秩序,不利于对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

C.迎合了一些人的低级趣味

D.给大众传媒插上飞翔的翅膀

【试题剖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盗版音像、图书侵犯了知识产 权,扰乱了文化市场秩序,故选B项;盗版音像、图书的内容不一定是低级趣味的,故C项不选;A、D项是文化市场的积极意义,不符合题意。

【导学拓展】解决具体问题,只是教学目标 之一,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更宽领域、更高层次,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会引发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会严重阻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危害公民的思想道 德。所以, 随着我国文化市场的活跃,文化产品的丰富,文化生活的繁荣,党和政府必须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六模块总结 篇5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活动专题总结

为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并务实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打造高效课堂,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推广“‘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要求,更新教学理念,规范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师生健康成长和学校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操作:

1、二月份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指要的学习。每位教师都写了一份学习体会。

2、三月份在全校教师进行了“‘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指要的测试,每位教师都成绩都合格。

3、三月份在全校组织开展了“‘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展示交流课观摩活动。

4、五月份派了老师参加了 组织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推进会研讨活动。

5、五月份组织我校英语教师在我校电脑房观摩了“‘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优秀课例展示暨课例研讨现场会网络直播学习活动,并都写了学习心得。

以上就是本学期我校对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一些具体措施。

现将近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生的学习方式在逐步转变

首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情景激发是表层的激发,认知激发是较深层次的激发,体验激发才是再深层次的激发。这一环节的目标是要把自主学习方式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其次要指导自主学习方法、训练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制定自主学习计划、学会选择自主学习具体方法、学会自我监控和自我强化。还通过训练使自主学习方法的应用达到熟练化的程度,即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这一环节的目标是把自主学习方式内化为学生熟练的自主学习行为。再次是督促矫正、逐步巩固。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要有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外界的监督,又需要自身内在的意志努力。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督促学生不断矫正被动的学习行为,磨练学生自主学习意志,直到学生能稳定地坚持自主学习。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的自主学习行为进一步稳定巩固下来。只有有效地落实了上述三个环节被动的学习方式才能转变为自主的学习方式,其它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如此。忽略了学习方式转变的三个环节,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很可能会放任自流。

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不断的更新

1、开学初学校就要求所有教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讨论学习,剖析问题,解读“六模块”教学要求内容及教学要求,增强开展“六模块”教学要求的责任感和自觉性。通过学习,使教师领会模式的每一步内涵,要求教师认真把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操作要领。学校成立领导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为确保“六模块”教学要求的扎实有序开展,学校成立“六模块”教学要求领导小组。校长室领导,教务处、年级组积极配合,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全力推行。

2、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丰富理论储备;深入剖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观摩本部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高效课堂特征,依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确定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和策略。结合分校实际,寻找改革突破口。根据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发挥本校资源优势,按照“全体教师参与,骨干教师示范”的原则,确立推进活动的重点学科和教师。

3、组织本校的骨干教师()执教示范课,示范课要能够冲破旧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束缚,大胆改革,大胆实验,并力争在学习借鉴名家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5、强化教研活动。保障集体教研活动的数量,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把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同听课评课紧密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第一时间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总结提炼,积累经验。

在我校领导的关怀和骨干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

力,汤庄小学校“‘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在不断的开花结果。

小学

六模块 篇6

一、“六模块”教学彰显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六模块”教学模式这六个环节中最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环节是自学质疑阶段。在自学质疑阶段,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关注和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展,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和鼓励。 例如:在教授模块2 Unit1 Grammar and usage Present perfect tense时,让学生自学page8,了解现在完成时的常见用法。过去学生只了解现在完成时用来谈论发生在最近的过去并和现在有关的事。基本结构由have/has done 构成,并且一直强调常与现在完成时连用的词 already、ever、for、just、lately、never、recently、since、yet 等。这些基础用法学生在预习时就可以掌握,可是在结合高考题时学生往往会形成思维定势,受到误导。例如:My unclein London for twenty years,but he never regretted being back to China.由于受到了for twenty years的影响,没有看到这个动作已经终止了,没有对现在造成影响和结果,只讲了过去发生的一个动作,所以使用过去式,填lived。

二、“六模块”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可以根据学生之间个性的不同,进行取长补短的补短,让学生“交流展示、互动探究”。通过创设英语情景对话等合作讨论交流方式得到各种综合能力的提高。例如:模块4 Unit2 Word power Olympic sports and events 课文部分只提供了golf、discus、long jump、archery等有限的几个词汇。学生就可以通过分工合作,利用词典、互联网等资源针对奥运比赛项目扩充词汇。例如:水上项目Aquatics、跳水Diving、花样游泳Synchronized Swimming、水球Water Polo、田径Athletics、羽毛球Badminton、棒球Baseball、拳击Boxing、盛装舞步Dressage、场地障碍Jumping、击剑Fencing、体操Gymnastics、艺术体操Rhythmic Gymnastics、蹦床Trampoline 等奥林匹克运动项目。这样通过互相交流展示,实现知识的共同延伸。

交流展示时,教师要根据学生自愿组合、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特长的原则,组成学习小组,让组为代表对其他同学的汇报进行质疑和补充。

三、“六模块”教学为学生打开了探究性学习之门

英语教学中要大力提倡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多方位思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学生可以对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经验预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探究,还可以选择自学中发现的困惑和疑难点进行探究。把问题探究得清晰透彻,在交流展示中让全班共享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结论。

例如:模块1 Unit2 Growing Pains 谈论家庭生活中因为缺乏交流而产生许多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Do you love your parents? Do you believe that your parents love you? Have you ever been criticized by your parents? Do you feel it is unfair? It is the same in the USA.然后引出话题Have you ever watched the famous American TV comedy “Growing Pains”?Could you list some of the members of the family? (Show them a photo and tell them the family members.)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lay? If you were left alone,can you imagine what might happen? 这样通过一连串与课文有关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探求答案的动力,充分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

六模块 篇7

一、激发兴趣, 使学生想“疑”

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 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人皆有之, 可以被后天所抑制, 也可以被后天所培养。孩子在儿童时期好奇心最重, 问题最多,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问题却越来越少了。问题出在哪里?后天环境的抑制。

心理学研究表明, 好奇心就像土壤中的种子需要适当的温度、水分和阳光等条件才能发芽、生长和结果, 他们也需要适当情景才能被激发, 每个教师都要对此予以倾情关注。在教学实践中, 我注意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其兴趣:①进行调研, 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②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上的图片, 音乐资料, 相关视频。③创设一些历史情境, 激发学生想像力。④对学生提出的历史问题, 尽量给予明确的答复, 必要时组织学生讨论。有了兴趣, 还怕学生学习历史时不“刨根问底”吗?

二、营造氛围, 使学生敢“疑”

传统教学“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中, 学生很少有开口讲话的机会, 更不要说让学生当堂提问了。现代教学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要引导学生消除种种心理障碍, 让他们敢于质疑, 敢于表现自己。

1.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 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 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种气氛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动机, 并能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其次, 在巩固小结部分, 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头脑中分散的知识点用“线”串起来, 建立知识结构, 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获得准确的历史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人文主义学家认为, 要使个人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首先必须使他达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境界。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首先要适时适度的鼓励和赞许学生, 不要引起学生的反感, 让学生达到心理自由的境界。同样,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还要如第一条提到的——营造和谐民主教学气氛, 来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要知道, 一颗颤抖的心是提不出任何问题来的。

3.提供质疑的机会

学生能在课堂上大胆质疑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 也是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因此,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 必须依据学生学习历史的认知规律, 在每个环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努力创设条件, 给予学生尽量多的质疑机会。首先, 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读题、思考时间。学生只有“钻”进题目中, 充分品味题目的语言文字, 才能提出一个个经过“深思熟虑”的问题。其次, 要照顾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学生智力差异, 知识基础的差异, 优等生在课堂上提问的频率、质量可能会高些, 但只代表本人或少数人的疑问, 没有普遍性。素质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 老师应多给中下等生质疑的机会。再次, 允许学生有疑即问, 不懂就问。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都要积极鼓励、引导, 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质疑释疑的场所。

三、积极指导, 让学生“会”疑

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即获取知识的方法比现成的知识更重要。为让学生自主质疑, 教师应多教给质疑方法, 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独立质疑。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不是不想质疑, 而是不会质疑。

1.主动演示

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研究知识结构, 在关键处示范性地提出问题, 给学生起模仿、借鉴的作用。这是培养质疑能力起始阶段不可缺少的一环, 也是开启质疑之门的关键。

2.指导质疑

(1) 质疑课题:

教材中的很多课题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抓课题质疑, 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在教学“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时, 翻开课题后就可以问学生: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谁是人性扼杀者?宣战者是谁?怎样宣战的?性质怎样?影响怎样?这样, 从课题入手剖析, 层层推进, 为学生学习埋下伏笔。

(2) 质疑重点名词:

历史学习中, 经常遇到如“光荣革命”“工业革命”等等专有名词, 多问几个为什么, 有了这些疑问就自然促使学生带着疑问, 带着极大的兴趣去学。

(3) 质疑联系点:

如在学习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内容时, 就其中“宣扬人人平等”一条与美国《独立宣言》相比较, 可设问题“比较两者异同”, 这样能使相关知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4) 质疑教材、教师、同学:

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新教材中肯定有让学生困惑的内容, 要大胆追问和探究。“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学生同样可以质疑老师。对同学的发言, 学生可以从各个不同角度去质疑。教师应把思考、发现、批判的权力还给学生, 质疑权威, 服从真理。

让创新之花在六模块中绽放 篇8

一、自学质疑模块

科学创造, 贵在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牛顿也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 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在这一模块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例如, 在《眼睛与视力矫正》教学中, 学生看书后, 兴趣还不是很浓, 怎么办呢?就让一位视力正常与另一位高度近视的同学一同上讲台裸眼看书, 让同学们针对这种情况, 说出现象, 提出问题。近视的同学再戴上眼镜, 再和原来的同学看书, 就这个现象, 再提出问题。这样一来, 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 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高涨了。

二、交流展示模块

本模块主要是展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例如, 测定水的密度实验教学中, 教师可在学生交流后, 让学生说如何测物质密度, 展示自己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1.调节好天平, 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1。

2. 在烧杯中加水,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3. 把烧杯内的水倒入量筒内, 读出体积V。

则水的密度表达式是ρ=。

方案二:1.调节好天平,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质量为M。

2.将烧杯内的水倒出一部分在量筒内, 同时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V。

3.用天平称出剩下的水和烧杯的质量为m。

则水的密度表达式是ρ=。

在物理教学中,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互动探究模块

在这个环节中, 当学生理清物理实验思路, 明确实验步骤后, 应让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 并完成实验报告内容。注意, 这里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 让学生观察、质疑, 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交流探讨。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实验探究, 完成实验探究内容, 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 在测定水的密度实验中:有的学生发现了方案一无论怎样倒水, 烧杯内还是有些水附着在烧杯上, 倒不出来, 从而使所测量的水的质量偏小。方案二水的质量误差就会小些。相比较而然方案二好。通过比较, 学生不仅有了创新意识, 而且已经付诸实施, 长此以往, 学生的创新能力必将越来越高, 自信心越来越强, 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了。

四、精讲点拨模块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应用, 注意把握实时适度的原则。具体内容这里不举例。

五、矫正反馈模块

在物理教学中, 不可能一味为培养创新意识而只管过程、不管结论, 只搞实践不讲理论, 只探索不积累。故在学生学习完一节后, 应有知识反馈———随堂练;在出随堂练习题的过程中, 从单向封闭走向多维开放, 从原始应用走向信息构建, 并适当给出答案。然后针对某个问题让学生做实验来探究。通过一系列的复习检验、反馈, 既能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又能不断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 讲授密度知识后, 让学生列举生活实例, 找出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尽量给他们展现才华的空间。学生在“左思右想”中广泛地摄取一切知识,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六、迁移应用模块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 提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只有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再将实际的问题解决后, 上升为理论, 才体现出创新教学的价值。在教学中应多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又能让学生从新奇中发现规律, 再应用于实际。学了密度知识后, 有的同学, 回家就测量母亲的金项链是否是纯金子做的。

结束语

六模块 篇9

在“六模块”教学中,史实教学的起点在自主学习环节。那么,自主学习怎样落实,并且能让学生去高效掌握呢?一般而言,我们采用填空题或者是简答题的形式,将课标在本课的知识目标进行化解。要求学生在课前或者是课堂前5分钟完成。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就可以找出史实,并且教师要进行指导、巡视,要求学生要在书上进行圈画。学生完成第一环节自主学习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尝试理解和构建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时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并进入交流展示环节,将构建的结构板书在黑板上,而教师一定要对每组的知识构建进行讲解和评价,最终得出合理的知识建构,并就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和记忆的方法。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进行数字记忆或者是歌谣、谐音等记忆方法。学生也可交流自己的记忆方法,并比赛记忆效果。通过这个环节,重在落实基础史实的把握。

以下以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一课为例: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

1.北方制度和南方制度之间的矛盾是导致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___年,____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反对并希望逐渐废除制度,这成为美国内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3.林肯当选总统后,南方___感到自己的利益将无法得到保障,___年___月,他们发动叛乱,向北方发动军事进攻___政府被迫迎战,内战爆发。历史上称之为"___"或"___"。

4.林肯政府在年___颁布了《___》、《___》两个重要法令,提高了林肯的威信,而且调动了___积极性,扭转了战局。___年内战以北方的胜利告终。

5.《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所有___一律获得人身自由。

6.美国内战的意义:1.___2.___。教师活动:教师走到学生中间,进行指导。并及时提醒学生用红笔对知识点进行圈画,做出标记。

第二环节———交流展示(分组展示)

教师:全班同学课前分好组,分组将自主学习阶段的学习成果按要求进行展示。同组在商量2分钟后,选派代表到台前汇报展示。

【展示要求见学案(二)】

A组:交流基础知识的掌握。师:请学生上讲台来完成大屏幕上的自主学习填空题。B组,交流知识结构的构建,教师最终提供可行性的构建模式。C组:交流知识记忆的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忆方法,用时间轴记忆。当场在黑板上画出时间轴,并标出时间和大事。

教师总结:首先对该组在记忆方面肯动脑筋给予肯定。历史知识的记忆方法有多种,如谐音记忆、诗歌记忆、顺口溜记忆、图文记忆、时间轴记忆等。记忆一定要抓住史实的主要特征进行记忆,同时每个人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教师展示自己的记忆方法:编成歌谣记忆,多媒体展示自己的原创作品。教师引导学生齐读:北方南方闹矛盾,经济制度是根因;黑人奴隶受压迫,翘首等待解放者;林肯当选新总统,南方叛乱要分家;初战北方频失利,扭转战局迫眉睫;两个法案显神力,民心向背定天下;试看黑奴得解放,国家统一名声扬。

通过以上的两个环节,重在掌握基础史实,通过知识构建和记忆来夯实基础。离开史实,历史课堂就没有了根,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历史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在自主学习环节解决好史实的记忆。

史实的学习发展是在互动探究环节。这个部分要用史料来支撑探究,进而通过史实去读懂史料,再用史料论证史实,从而循环论证史实,进一步把握史实。史料研习的过程就是用史实去论证的过程,学生在第一环节掌握的史实将成为研究史料的抓手。例如:第三环节:互动探究史料研习:

材料一:“‘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1858年林肯

材料二:内战前,林肯说:“没有其他选择,只好动用政府的军事力量,用武力来抵抗推翻反政府武力,用武力保卫政府。”

材料三:林肯说:“我利用我的职权,正式命令并宣布……所有作为奴隶的人现在和今后永远获得自由。”

探究设问(1)材料一中的“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分别是指什么经济形式?此题落实填空题中第一小题,北方工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制度。(2)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林肯的什么主张?落实填空题中关于林肯废除黑人奴隶制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张。(3)材料中“裂开的房子”指的是什么?林肯主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裂开的房子”?通过此题的考查,学生能运用史实研读史料,并能走入历史,研究林肯当时面临的难题和采取的决策,从而体会政治家的智慧,培养了历史学科的史感意识。

六模块 篇10

下面就我市倡导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 结合本人在课堂教学中的体验, 谈谈自己对课堂教师行为的一些看法。

一、“自学质疑”模块

“自学质疑”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知识建构和基础练习的学习习惯。目前, 我市很多学校通过使用导学案体现学生自学情况。当然, 数学学科提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但如何使课前预习达到理想效果, 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深入挖掘书本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我个人认为, 导学案的制订应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 要让学生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自己摸索、探究、推导、归纳, 从而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能力。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是可以通过练习题目体现出来的, 也可以问题串的形式展现出来。另外, 导学案设计的内容是否应该有个量?控制在多少时间内绝大部分能够完成?这也需要教师自己把握。否则有可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互动探究”模块

互动探究的目的在于使每个学生尽可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在转变学习模式, 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目前课堂互动探究学习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教师一味追求课堂上小组探究学习与课堂活动, 对小组探究学习的目的、时机与过程没有认真地设计, 只要是问题, 无论难、易, 也不论是否有价值, 都采取小组互动探究学习模式;有的教师担心互动探究时间太长, 完成不了后面的教学内容, 组织探究活动时, 让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充分, 有的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状态, 小组探究活动就在教师的要求下草草收场;有的教师在组织学习探究活动时, 对小组没有进行合理地分工, 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深入, 难得有深刻的体验, 也就体验不了探究的艰辛和乐趣, 每个小组由于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 结果往往是小组长的想法和意见“一统全组”, 学困生成为游离于主题之外的听众, 这样的探究活动没有体验, 有讨论却没有反思, 学生很难形成认知冲突, 提升思维水平。真正的探究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 另一方面是展现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

三、“交流展示”模块

数学交流展示应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是主动的探究者, 积极的思考者。教师应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展现自我, 这正是新课程的理念。课堂提问和板演是课堂交流的两种主要方式。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评价要积极;要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要针对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取学习的成就感;要让学生参与到纠错的过程中, 并交给他们纠错的方法;要欣赏学生的独特见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提问过程中, 教师要学会倾听, 这样能够弥补教师本身考虑事情的不足, 也能使教师萌发灵感。柘汪二中在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 老师提出了个问题后, 几个小组开始讨论, 讨论结束后, 几乎每个小组都能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其中许多好的想法, 是我这个做了十几年数学教师所想不到的, 学生的想法确实给了我很多启发。给学生创造板演机会, 符合学生的自我意识, 这是让学生动脑、动手发挥潜在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主要途径。板演题目要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 可以是同一题目同时让不同水平的几个学生同时板演, 也可以是同一个题目规定用不同的方法板演。但板演不是越多越好, 要适当。总之, 教师对板演问题要精心设计, 充分准备, 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精讲点拨”模块

精讲点拨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模块教学形式。我认为在“自学质疑”模块、“交流展示”模块、“互动探究”模块等六种模块中, 都可以适时地体现精讲点拨。点拨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课堂上教师点拨的内容可以是普遍性的、易错的问题, 或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对于精讲点拨的程度, 教师要有适度的调控, 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情况;精讲点拨的内容要适度, 具有典型性, 要结合实际。教师在课堂可以结合一些辅助手段如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等, 使精讲点拨更加生动、活泼、形象, 也能给课堂增加活跃的气氛。

六模块 篇11

【关键词】三案一体六模块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所谓“六模块·三案一体”教学模式中的六个模块是: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迁移应用、矫正反馈。三案是:教案、学案、巩固案。要求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精心实施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内容实际需要合理实施“六环节·三案一体”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六模块”可以在一课时或多课时内完成。注重向课堂要效率、要效益、要效果。

自主性学习是相对被动性学习而言的,在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我要学”和“要我学”。自主性是学习者对自己课堂内外学习的自我负责,是学习者的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而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是辅之导之,是提供学生顿悟的条件或情境以及相关的方法,是及时地调整学生的思路。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向自主学习转化呢?以《美国独立战争》一课为例进行讨论:

一、立足自主性,让学生成为自主发展的主人

抓基础,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索求知识。在上课之前把相关的资料、学案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结合书本把自学质疑部分填空准确填写,找出本课的重点知识;通过交流展示的方式要求学生把所掌握的知识经过消化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尽可能对知识产生疑问。

二、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1、结合时政热点,创设问题情景

结合时政热点,巧妙引出历史问题,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觉进入自主学习。如在问起了英美两国的关系,这样就拉近了历史内容与现实世界的距离,从而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

2、提供历史资料,创设体验情景

历史由于具有“过去性”的特点,有时学生不能身临其境进行体验。可以通过历史歌曲、历史录音、历史图片、电影片断、原始材料、历史实物,“再现”历史,以生动教材、丰满教材、补充教材、延伸教材,如让学生从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照片中掀开历史的画卷。

3、结合学生生活思想实际,创设讨论情景

很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创设讨论情景,一定会更容易激起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如在本课教学时,我先提出问题:“美国现任总统是谁?”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奥巴马,一下子学生讨论的热情就被激发出来了,然后趁热打铁引出问题:“奥巴马创造了历史,是第一位黑人总统,那美国独立一开始就倡导种族平等吗?”这样不仅拉近了历史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也达到了创设讨论情景的目的。

三、立足发展性,互动探究,构建自主发展的平台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的把“教”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中心,而忽略了学生是的“学”才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因而容易出现有“教”无“学”的现象,特别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这一现象更加普遍。很多走上社会的人士,都说中学时基本没有真正学习历史。这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悲哀,中学历史教师的悲哀,亦是民族的悲哀。因此,要让学生喜欢历史,学习历史,一定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多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与能力。

例如在这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学生分成原因探究组、历史追溯组、原则考查组和综合评价组四个探究活动小组,每一个探究小组给出一至二条问题让学生在课堂进行探究。课前需要作好一定的准备,例如学生分组、给出探究问题、给出探究具体要求等。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历史事件的本质与历史的发展规律。因此,要让学生喜欢历史,学习历史,一定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多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与能力。

四、开展迁移运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教与学的活动都重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创新,形成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成为具有实践能力、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的人。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迁移运用中注意激励学生,努力完成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例如本课设置两个主题:一是搜集材料说明“独立战争的原因”,二是华盛顿的伟大之处,充分鼓舞了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积极性。

五、引导自主创新和矫正反馈,提高学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与能力,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主创新,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检验,同时会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1)通过小组的自评互评,养成习惯:对于自己的作业有时自己批改,有时互相批改;对于自己的错题也能自我分析、查书印证、并且触类旁通。这样做可以养成学生正确做题以及及时落实知识、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同时,培养学生一种意识:会解题目,不能只满足于做出答案,应该“解析”题目的题干和题枝,从分析题目中,理解、应用所学的知识及原理,分析、体会命题人的良苦用心。

(2)引导运用历史知识进行课堂辩论。例如,本课可以让学生围绕“美国独立战争是否实现了真正的民主和平等”主题展开辩论。

总之,“三案一体六模块”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支撑点,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落脚点,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这种课堂教学方法应是一种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形式。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这一模式实施之初,学生自主学习困难较大,主要原因是不仅有一个适应过程,而且知识储备不足,文化素养缺乏,往往造成学生讨论、理解陷入困境的局面,它严重制约了自主学习活动的展开。教师如何通过整合课本知识与提供相关资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支持,有效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朱汉国主编.《历史教学研究与案例》,2007年3月第1版

[2] 姬秉新,李稚勇,赵亚夫主编.《理解与实践高中历史新课程——与高中历史教师对话 》,2005年9月第1版

六模块 篇12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真正把课堂交给了学生,把学习的权利、交流展示的平台交给了学生。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角度来看,通过学生的学习展示、相互交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在现实的课堂上,却时常发现学生交流展示的问题肤浅,交流展示的形式单调,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到交流展示的活动中,这就使得交流展示的有效性不高。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课堂上交流展示的有效性呢?

一、热爱学生,是实现有效交流展示的前提

爱意味着责任,爱是交流展示的基础。教师能否热爱自己的学生,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交流展示的前提。热爱学生,就要切实做到相信学生、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

1.相信学生

有一位法国教育家曾经说过:“21世纪教育最困难也是最有价值的事情是让教师闭上他的嘴。”是的,就目前而言,大多数教师由于教学目标和任务的驱动,也由于对学生缺乏必要的相信,总是习惯于自己在课堂上喋喋不休,生怕学生学不会。“生本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的发生之处是学生,作为教师,要坚定地相信学生,要把传统课堂上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转变为学生的展示与交流。教师要学会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应该是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学习、展示交流过程中出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指引、点拨,也许,教师往后退一退,就能退出一片天空来。

2.了解学生

在交流展示前,教师要通过交流、谈话、批阅导学案等方式,对学生自学质疑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分析,既要了解普遍的问题,也要了解个体的情况,这样才能使交流展示在内容的遴选、主体的选择、时间的安排、方法的确定上,更符合学生的实际,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3.尊重学生

学生只有在被尊重的状态下,才能安全地、自主地坦诚胸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效地进行交流展示。尊重学生就是要把学生当做发展中的、会犯错误的、具有个性特点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只有尊重差异,才能有一颗包容的心,才能真正做到分层施教。

二、学生主体,是实现有效交流展示的关键

目前,我们的课堂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教师就像签了合同的导游,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学生走过规定的地方,而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走马观灯似的走过场,由不得自己尽情地观赏、游玩。这种导游似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为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让学生很好地经历学习的过程,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引领者、合作者,在交流展示中的作用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进行交流展示的主角,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进行有效交流展示的关键。

1.多给学生一些交流展示的机会

课堂上的交流展示要追求真实和个性化的表达,而不是刻意地去追求准确到位。如果一味地追求准确到位,学生有可能怕出错而不愿意参与到交流展示的活动中,教师也可能担心正确率低,来不及完成教学任务而迫不及待地自己去讲,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也不利于学生学习问题的暴露。如果教师追求的是真实和个性化的表达,不仅能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与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与错误自然地流露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也是一种“纠错”活动,作为教师,要善于在学生交流展示的活动中发现错误,并引导学生纠正错误。

2.多给学生一些诚挚的鼓励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每个班级里总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或者不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如果处理不当,交流展示的活动就有可能成为优等生和部分中等生的“专场演出”,而学困生却成了“观众”,这种后果与新课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相违背,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学困生的基础较薄弱,对自己缺乏自信,不敢在课堂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成功的交流展示源于学生自信的建立、内驱力的呼唤与激发,也源于教师及时、诚挚的鼓励。

平等是一种鼓励。只有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呵护每一位学生交流展示的权利,全体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交流展示的活动中。如果教师人为地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将交流展示的面局限在部分“能说会道”的优生身上,那么,对大多数学生造成的不仅是伤害,更可能是抵触。

肯定是一种鼓励。教师一句赞赏的话语,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光,一个竖起的拇指,都体现着教师对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流展示活动的及时肯定、诚挚的鼓励。

宽容更是一种鼓励。对于学生的展示、彼此的交流,教师不能苛刻,不能挑剔,只要学生态度认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就要鼓励。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在肯定学生勇气的同时,要顺势利导,点拨释疑,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三、讲究艺术,是实现有效交流展示的保证

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上的交流展示也讲究艺术,我们应该尝试让交流展示活动变成一种艺术,使交流展示成为学生主动地、乐于参与的一项活动。

1.交流展示的内容有艺术

课堂上,交流展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何交流展示,交流展示到何种程度,需要交流展示的问题如何分配,在课前都要有适当的预设。交流展示的问题过易,人多嘴杂,没有实效;交流展示的问题过难,应者寥寥,影响兴趣。在交流展示问题的选择上,教师要做有心人,在学生自学质疑的过程中,就要融入学生,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预设的问题予以分类、分项、分级,在课堂上交流展示的问题应以中档水平为主,当然也不是要摒弃难题和容易题,容易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信心,只是量上要有一个度,难题可以拿来调剂一下气氛。实际上,每个问题都有其教学价值,只是交流展示的程度需要教师去掌控,有些问题只要一带而过,有一些问题值得深入追究,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交流展示的形式有艺术

交流展示的形式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至关重要。一般说来,学生个体所展示的内容多是较有难度的内容,教师让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来展示这些内容,通过学生用学生性的语言,用学生平时习惯的沟通方式来展示学习内容,取得高效的学习效果,最终达到共同提高。小组集体展示的内容往往是通过表演来说明某个道理或让学生受到某一方面的思想教育,让学习小组所有学生就某个道理或某方面必备的素质开动脑筋、搜集案例,理清道理,通过表演来说服、教育其他学生。也有的小组展示是需要合作的实验探究,这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学习。一般来讲,交流展示的范围越小越便于知识的落实。

3.交流展示的时间有艺术

学生在交流展示之前,教师会布置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学,启发学生质疑,也就是说学生在交流展示之前已经有了充足的准备,这样,学生在交流展示时就有话可说。另外,“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放得开,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教师事先难以预设的“生成”。由此,学生交流展示的时间往往会超出教师的预设,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交流展示内容的价值及时作出恰当的判断,是放慢交流展示的速度,还是加快交流展示的速度,从而使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能充分的交流,也能保证课时教学任务的完成。

上一篇: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下一篇:美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