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模块(共10篇)
三模块 篇1
作为七大模块之一的阅读模块在牛津高中英语教学中具有毋容置疑的地位, 旨在帮助学生通过阅读来学习外语的基础知识, 养成外语阅读习惯, 掌握一定的外语阅读技能, 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实现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 因而更重视综合语言知识与能力的运用, 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选择适宜的策略以形成自己的学习管理系统。“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授人养鱼”三者递进地反映了教师引导学生从学习基础语言知识, 掌握学习策略到使用管理策略的发展过程。如何正确认识、处理好它们三者之间在阅读教学中的关系, 对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三“授”关系
古人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传授学生知识, 不如传授学生获取知识的策略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要。得“鱼”是一种结果, 是暂时的收获;而“渔”是一种方法。得“渔”是策略的迁移, 可以让人终身得“鱼”, 是教学之根本。教育部酝酿出台的《教师教育标准》意味着教师工作的重心从“传授知识”转向“教授学生会学知识”。然而“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都有一个关键性的前提——“鱼”的存在。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 教师必须存有危机意识, 主动出击来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系统。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澄清三“授”误识, 正确认识、处理好它们三者关系, 才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授”观念,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1 三“授”误识
老子曰:“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传授知识, 不如传授学习知识的策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一些教师秉持这种观念, 认为传授学生语言基础知识, 还不如传授学生学习策略以提高阅读效率。但是, 新课改的实施引发了世人对应试教育 (尤其是“填鸭式”的教育方式) 的批判, 然而, 很多教师偏激的只突出“授人以渔”强调学习策略, 轻视甚至忽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抹杀了“授人以鱼”的存在意义, 以致过犹不及。
历来, 大家都强调“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因此, 一些英语教师成功实现“授人以渔” (传授并使得学生掌握阅读策略) 后就觉得大功告成, 万事大吉了, 从而固步自封, 止步不前了。St.Marher, 1225曾说过, “Time and tide waits for no man.”在竞争如此激烈的21世纪, 没有进步就是退步, 不能“授人养鱼”引导学生独立自主调试管理自己的学习, 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策略, 阅读教学就不算完美落幕。
1.2 三“授”关系
授人以鱼, 真的不如授人以渔吗?俗话说“授人以鱼, 三餐之需”。“授人以鱼”可以立竿见影的扩充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 是进一步教学的必由之路。“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两者相辅相成, 它们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授人以鱼”是“授人以渔”的前提和基础, 缺乏语言基础知识的支撑, 或许可以凭借一些学习策略暂时不处于劣势,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基础知识的匮乏, 注定了学生自身内涵的贫乏, 缺失该有的灵性与洒脱, 即使有再多的学习策略也只是空中楼阁;“授人以渔”是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掌握恰当的学习策略, 能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又能进一步充实语言基础知识。总而言之, “授人以鱼”是一个必经阶段, “授人以渔”之前必须“授人以鱼”。
然而, “授人以鱼”以及“授人以渔”都是对原有知识的直接学习, 要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必须实现教师的“授人养鱼”。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养“鱼”的优越性与必要性, 学会自己养“鱼”, 努力实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境界, 能够从容应对“无鱼”的境地。只有实现教师的“授人养鱼”, 学生才能形成自主学习意识, 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系统, 脱离对教师的依赖, 能够对自己的阅读学习进行自主安排, 监控和评估。
“授”之于教育, 是全面而又细致的, 不管是“鱼”或“渔”, 还是“养鱼”, 它们本质上没有优劣之分, 夯实基础着眼发展, 谋求深化才能让学生达到理想境界。“授人以鱼”是基础, 强调语言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荀子说过,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教师必须指引学生夯实语言基础知识, 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授人以渔”是发展, 强调学习策略的重要性。扎实的基本功是学生进步的必要条件, 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提高学习效率, 实现学生的更好发展。“授人养鱼”是深化, 强调管理系统的重要性。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人的发展,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策略后, 不能止步于暂时成绩, 而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指引学生内化知识, 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管理系统, 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2 三“授”关系在牛津英语模块三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是读者运用已经具备的语言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策略, 通过对书面文字符号的感知、加工而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心理过程。[1]在这个过程中, 读者全靠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与知识水平来理解语言。据格雷布 (W.Grabe) 指出有效的外语阅读需要包含六要素:1) 自动认字技能;2) 词汇与语言结构知识;3) 语篇结构知识;4) 社会与文化背景知识;5) 综合、评价技能与策略;6) 监控阅读的元认知知识与技能。张庆宗 (2010) 强调在外语阅读中, 这六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缺一不可, 它们既分工明确又相互联系和配合。[2]从三“授”关系角度而言, 英语阅读教学就是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学习策略和内化形成管理系统。
“授人以鱼”就是教师要带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知识, 涵盖格雷布所提及的前四基本要素。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做到“授人以鱼”, 指导学生对阅读文章的单词、词组、句子结构、语篇结构、社会与文化背景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才能进行深入教学。比如牛津英语模块三Unit1阅读模块中, 学生们在小学或初中阶段就已经接触到句子“I can't see your face, but you sound young.”里的sound这个单词是名词属性, 意为“声音、噪音”。但是, 在本单元中, 教师要让学生知晓sound是动词属性, 为连系动词, 表示“听起来”, 后面接形容词原级作表语, 不能用于进行时态和被动语态。从语篇叙述方法方面来说, Unit2的语篇结构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关系组织的。Unit3置身于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背景中, 主旨为讲述人类文明的发展面临众多古代文明的失落, 教导学生重视人类文化遗产。只有全面掌握这些阅读的基础知识, 才能顺利开展进一步的阅读教学。
俗语说“授人以渔, 终身受用无穷”, 其凸显策略的重要性。要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教师要解决学生的学习效率问题, 而最有效的提高途径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可以极大的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 还可以减轻学习负担。教师要因材施教的教给学生适宜有效的阅读策略而不是任其囫囵吞枣、死记硬背。总体说来, Unit1阅读文章强调的是故事阅读策略, 教师要引导学生粗略掌握阅读六要素提高阅读效率;Unit2侧重于历史类文章的时序阅读策略, 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住日期年份这些线索。Unit3注重于日记阅读策略, 简单介绍了阅读旅游日记的重点关注要素——旅游时间、地点的变换, 作者个人情感和观点。除了每单元突出的重点策略, 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其他策略, 教学中, 教师有意识的引入、诠释这些阅读策略, 有利于学生缩短阅读时间, 提高阅读效率, 也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的阅读基础知识, 有助于更高层次的阅读教学的施行。
“授人养鱼”是说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基本知识以及阅读策略后要形成适宜的管理系统。这个管理系统是指学生能够反省自己的认知过程以及阅读任务的完成与否, 包括养成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安排学习任务、监控学习过程、调整学习进度, 评估任务完成情况的习惯。倚仗别人给予的“鱼”和授给的“渔”法, 终有“无鱼”的险境, 因此, 阅读教学单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学生对阅读文章的有关主题信息及相关策略都有所了解之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糅合自身情况, 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形成适合自己的管理策略。Unit1中谈及残疾人对社会的贡献, 教师可以适时引入有关海伦凯勒的阅读材料, 比如Deaf-Blind Awareness Week。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适时适量的课外阅读计划, 选择适合的阅读策略, 并对自己的阅读进度、策略有效性进行监控调整, 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风格,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
3 结束语
“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授人养鱼”是阅读教学的必经过程, 是教学紧密联系的三个阶段。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不能厚此薄彼, 片面强调某一阶段而忽视或否定其他任何一个阶段。牛津英语阅读模块教学要逐步贯彻实施“三授”, 既要“授人以鱼”, 也要“授人以渔”, 还要“授人养鱼”,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摘要:作为重要的外语学习手段,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旨在帮助学生通过阅读来学习基础知识, 养成阅读习惯,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 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实现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授人养鱼”三者渐进地反映了教师引导学生从学习基础语言知识、掌握学习策略到使用管理策略的发展过程。如何正确认识、处理好它们三者在阅读教学中的关系, 对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中牛津英语阅读教学,三“授”关系,语言基础知识,学习策略,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127.
[2]张庆宗.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214.
[3]范辉, 王先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 (32) .
[4]钱舒.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浅谈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中的音标教学[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2 (2) .
[5]任开兴.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关于时尚新词语英译的再思考[J].中国翻译, 2012 (5) .
三模块 篇2
1.通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要使学生具有哪些基本认识? f
A.认识近代中国遭受过的深重苦难是国内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和外国列强入侵造成的B.认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C.知道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
D.知道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性
E.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F.以上皆对
2.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依据有:f
A.第一个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B.第一个组织筹划反清武装起义
C.第一个全面分析中国的社会情况,提出了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D.第一个全国规模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决策者、发起人和领导者
E.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宪法——《临时约法》的主要制定者
F.以上皆对
3.中国近代史教学中,下列哪些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可以尝试:e
A.用人物拨动学生的心弦
B.让历史细节为历史说话
C.运用有价值的史料进行历史教学
D.用多元的视角看历史
E.以上皆对
4.中国近代史教学中,下列哪些专著可以参考和借鉴:f
A.《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事件纪实》,谢春涛,宁夏人民出版社
B.《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C.《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人民出版社
D.《天朝的崩溃》,茅海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E.《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步平、荣维木,中国青年出版社
F.以上皆对
5.在《历史课程标准》中,中国现代史其内容涵盖哪些方面的内容: g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E.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F.科技、教育与文化和社会生活
G.以上皆对
6.《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e
A.王进喜是工人的代表
B.雷锋是人民解放军的代表
C.邓稼先是知识分子的代表
D.焦裕禄是党员干部的代表
E.以上皆对
7.中国现代史教学中,下列哪些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可以尝试:f
A.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B.注重运用案例和情景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C.注重设置有效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D.注重社会调查和历史访谈对能力的培养
E.注重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F.以上皆对
8.中国现代史教学中,下列哪些专著可以参考和借鉴: f
A.何明,《建国大业》,人民出版社
B.谢春涛,《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新世界出版社
C.舒亦颖,《感动中国丛书---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60个大事件》,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D.李翔,《共和国记忆60年成长地标》,中信出版社
E.宋健,《两弹一星元勋传》,清华大学出版社
F.以上皆对
二、思考题(1题为必做题)
1.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学界关于辛亥革命有很多新的研究成果,请您收集资料并阅读相关书答: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日。在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的领导下,辛亥革命结束清朝的统治,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作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武昌的大学生,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首义精神,我们也有责任去重温那段历史,以自己的切身行动,向那些为争取革命胜利而英勇奋斗、流血牺牲的志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时间的车轮沿着辛亥革命的印迹已碾过一个世纪,可越过一个世纪的追求与目标却从未改变。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手段达到了“国富”使得我国日益昌盛。
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改变民生,推进民生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出了很大的成就。他们始终保持着党的先进性,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他们始终奉献着自己却毫无怨言,那里都有着他们的身影:地震处、山洪处、火灾中。那里需要他们,他们就会出现在那里。他们是人民心中一堵永不会倒的 墙,他们是中国大地上不可缺少的亮丽风景线。
今天,当我们说着平等、自由时,可知这份平等和自由是多少先辈永血泪换来的?做人不能忘本,我们 需要铭记。辛亥革命并不完全成功,他的胜利果实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当时的中国陷入了一个更为艰难的境地。但它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推翻了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带来了思想的解放、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促进了亚洲各民族的解放运动。
在武昌这片响过辛亥革命第一枪的地方,首义广场、纪念馆,甚至是华师的黎元洪墓,经常迎来一批批的参观者,我感到庆幸,就让辛亥革命的精神越传越久,越传越旺。重温百年辛亥,传承首义精神,真是2011年时代给予我们的幸运。也让我们牢记中国的各项纲领,将60多年的精神传承。
2.请您从历史的角度,选择《建党伟业》或《建国大业》中的一、两个片段进行拓展论述并谈谈您对影视资料如何有效运用于教学中的看法。
答:我以为:《建国大业》中重庆谈判那一段视频,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蒋介石的假和平,感受中共和平的诚意。理解当时的形势和重庆谈判的背景。当毛泽东说到:我们都是同宗同源,存续相依的时候,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共的那种宽阔胸怀和以民族利益为重的高风亮节。看完视频以后,学生就进一步加深了对重庆谈判的认识和理解,事实也证明,这些溶形、声、色于一体的影视信息在教育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初中学生很喜欢看历史影视剧。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爱好,投其所好,用其所长。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选择使用历史影视资料,比如历史题材的纪录片、电影、电视剧等。这样可以活跃历史课堂气氛强化历史情感教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当然,教师应该认识到是视频教学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切不可在课堂上因为播放视频资源而占籍,结合教学内容 写一篇读书心得。
用大部分课堂时间,因为它替代不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做好各种教学手段的组合,注意运用适合性原则。特别要注意的是影视资源在教学中的使用一定要注意艺术作品与史实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不要因为用了影视资源让学生误认为影视作品便是客观历史。这除了在挑选资源是慎重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对影视作品的讲解和评析。
3.请选择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历史人物,以之为主线,结合课标要求,做一个专题活动设计。答:周恩来专题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周恩来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外交事业所做的贡献,在此基础上能够评价周恩来。
2、培养学生学习先进人物忧国忧民、鞠躬尽瘁的精神。
二、活动内容
1、搜集周恩来有关革命和外交活动的图片。
2、按时间顺序讲解周恩来的事迹。
3、为周恩来制作纪念邮票。
4、讲周恩开的小故事。
5、评价周恩来。
三、活动过程
1、展示搜集的周恩来有关革命和外交活动的图片,通过图片了解周恩来的主要事迹。
2、学生根据图片按时间顺序讲解周恩来的事迹。
3、学生为周恩来制作纪念邮票。
①南昌起义②西安事变③重庆谈判④万隆会议
4、根据搜集的资料学生讲周恩来的小故事。
5、评价周恩来。
A.引用联合国秘书长对周恩来的评价:“他卓有成效地管理者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禅精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存入一分钱….”
B.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始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三模块 篇3
关键词:汽车构造三模块教学改革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市场空前繁荣,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快速增加。为了培养出符合我国汽车行业自主创新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必须通过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汽车构造”课程是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以及从事汽车行业各项工作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后续课程的学习,关系到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其地位在汽车类专业中极其重要[1]。
1“汽车构造”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是课时减少与内容增加的矛盾。随着通识教育的实施,基础理论课时在增加,“汽车构造”等专业课时在减少,而汽车新结构、新技术不断出现,汽车构造课程内容在不断更新和增加。如何应对这一新问题,是推动我们进行课程改革的动因之一[2-3]。
二是传统教学惯性与新的教学理念的矛盾。传统的课程教学过分依赖课堂和教材,教学被理解为理论知识的传授或搬运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主动性。
三是理論课和实践课分开教学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学生不能在理论知识学习后及时接触实物,使教学的成效大大降低,更谈不上对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
可见,原有的课程体系明显不能满足汽车行业对工程应用型人才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改革现有的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势在必行。
2“三模块”课程体系的建立
为应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以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为目标,通过实施“多媒体课件开发”、“大学生实验创新”、“大学生科技创新”等项目,逐步建立起“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学习”三模块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的“汽车构造”课程教学体系。该体系强调理论与实践、学习与研究、模仿与创新的结合,在关注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更重视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1理论教学模块建设内容
在理论教学模块中,增加前沿技术内容以及呈现方式的生动性。在“多媒体课件”项目的支持下,制作了新课件。课件制作中融入:一、拍摄汽车零部件和总成的分解录像和装配录像,并配以文字和讲解内容;二、根据解构的零部件,拍摄相应的图片;三、利用FLASH软件自制一些三维动画,将汽车主要零部件及其工作原理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理论教学模块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汽车前沿技术的了解。
22实践教学模块建设内容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的主要环节。在实践教学模块中,开设了认识实习、拆装实习、综合性实习和设计性实习四个实践性环节,并开放实验室,满足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需要。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和专业兴趣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加强了汽车构造实验室建设,将各个零部件和总成的结构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组建多媒体教学实训室,实现理论讲授、实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
拆装实习安排在理论教学结束阶段,将原课程体系中一周的拆装实习时间增加到二周,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汽车结构,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深刻地理解构造和原理。
综合性实习安排在专业课程结束阶段,结合校内外的实习基地,让学生了解汽车各大总成零部件的制造过程和总装过程、整车制造和总装过程等。我们与行业内多家企业(南汽集团、一拖集团)建立了联合培养基地、教学实习基地和就业实习基地,使学校实习与企业需求接轨。
设计性实习贯穿理论教学全过程,以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结合全国大学生F1方程式赛车大赛、本田HONDA节能车设计大赛等竞赛和学校的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5]。开放实验室是学生不同阶段实习和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本着为教学和学生服务的宗旨,制定了开放实验室管理规程,最大限度地方便学生。
23自主学习模块建设内容
“汽车构造”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结构繁杂、原理各异,教师逐一课堂讲解受到限制,本课程自主学习模块的建设主要一拖网络平台的建设来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以课程教学为中心,以资源共享为内容,以师生交互为手段,培养自主性、创新性人才。
所建设的网络平台能实现教学、作业、测试、评价等各个教与学的环节。教师可创建课程材料上传,课程网站以不同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同时我们也革新教学评价方式,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多数仅仅以一张试卷、一个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本课程网络平台建成后,实行以形式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成绩综合评价方式。为了更公正地进行教学评价,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在网络平台中的学习表现、以及交流与协作的情况等也作为对学生的评价因素,尽可能全面公正地给学生以评价。
3“三模块”的相互关系和成效评价
汽车构造“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学习”三模块的课程体系与原课程体系相比,增加了实践环节课时,拓展了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模块,三个模块的内容互有交叉、相辅相成。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自主学习模块中,网络平台,寓学习于娱乐中,培养学生学习汽车构造的兴趣,同时也是对实践教学模块中认识实习的有益补充。而“大学生F1方程式赛车”等各类竞赛,可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对结构功能有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汽车构造“三模块”课程体系已在我校本科教学中应用两年,通过“教学质量月”学生问卷调查反馈的信息表明,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程检查成绩达到预期的目标,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汽车构造”课程是各类院校汽车类专业学生的必修主干课程,只是各个专业在学时分配上有所不同,内容上有偏重。“三模块”的教学改革所产生的成效还只是初步的,一方面,本课程体系的内在价值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逐步显现出来,另一方面,本课程体系也还需要在运行的实践中逐步充实和完善。尤其是在“双师型”师资的建设和培养、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的建设、以敬业精神为核心的汽车行业职业道德的培养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田玉冬车辆工程专业建设及其工程教育改革模式探索[C]余卓平中国车辆工程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论坛论文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104-143
[2]方进建设有特色的工程电磁场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1):42-45
[3]王伟,王殿君,申爱明基于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5):136-139
[4]罗高涌,张瑾基于CDIO模式的校企合作办学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11,(5):71-75
[5]杨海荣,宋建学“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教学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157-160
三模块 篇4
1. 高职学生干部培训工作现状
1.1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存在的问题
当前,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基本是90后, 个性独立自我。部分学生干部自我意识强, 团队协作意识淡薄, 喜欢单打独斗或是争抢风头;有些学生干部功利思想较为严重, 工作中表现出“前冷后热”的现象, 即刚上任时积极性高, 但当工作遇到困难后, 容易放弃, 工作消极怠慢;许多学生干部缺乏创新精神, 喜欢听老师下命令, 按部就班;大部分学生干部单纯追求校园活动场面, 忽视对工作, 对服务学生和自我成长的思考与总结。此外, 高职学生的政治意识、人文素养普遍不高, 沟通管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时间协调能力等较弱。
1.2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存在的问题
1.2.1 存在“重使用, 轻培养”的现象。
学生工作教师在进行学生干部教育管理时, 往往只重视学生干部的选拔和管理。很多学生干部是接手上一届的工作任务, 主动开展各项常规工作。作为学生工作的助手, 教师一般交代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用中指导、指正。但是如果只是单一的过程指导, 不但学生干部的能力发挥有限, 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较多, 学生组织整体的战斗力也会下降。
1.2.2 对学生干部的培训缺乏系统性。
学生干部培训缺少科学、系统的培训方案。大部分培训都是临时性安排, 没有事先进行合理、同一的培训规划和总体设计, 从而导致培训目标不明确, 培训内容重复, 缺乏深入性。
1.2.3 学生干部培训形式单一。
由于受场地、资源、时间等因素的限制, 培训形式侧重于理论知识宣讲, 而忽视对人文素养、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单纯的理论授课容易造成学生干部对培训课程不敢兴趣, 甚至抱怨“被观众”, 产生厌恶的现象。
1.2.4 学生干部培训容结构安排不合理。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中, 大一学生主要担任班级学生干部或学生会部门干事;大二、大三学生主要担任班级学生干部、团委学生会副部级以上学生干部或社团负责人。而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内容一致, 缺乏针对性, 忽视了分层次、分级别的专业培训。
2.“三层次四模块”学生干部培训模式
2.1 培训内涵
按学生干部的层次与级别, 将学生干部进行分类培养。“三层次”即“新锐、骨干、精英”。新锐是指大一班级主要学生干部和团委、学生会部门干事;骨干是指大二、大三班级主要学生干部和团委、学生会副部级以上学生干部;精英是指骨干中较优秀的学生干部和团委副书记、学生会主席团成员。
根据学生工作实际、学生干部特点和学生干部的成长需求, 开展“模块化”培训。“四模块”即“思想引领模块、管理研究模块、实践体验模块、素养提升模块”。
2.2 培训方式与内容
将道德修养、决策管理、心理健康、人文艺术等内容纳入相应的模块中。培训方式包括理论授课、素质拓展、活动策划、经验分享、参观学习、日常工作安排等。按培训模块, 有计划地对学生干部进行教育与引导, 可以比较系统地提高学生干部的知识、能与与素养。
2.2.1 红色:
思想引领模块。通过国家政策解读, 国内外形势解读, 主题辩论赛等活动, 提升学生干部的政治觉悟水平、思想道德修养和理论分析能力。
2.2.2 蓝色:
管理研究模块。通过兄弟院校交流学习会, 班长沙龙, 专题研讨会, 业务培训会等活动, 提升学生干部的逻辑决策能力及管理创新能力。
2.2.3 绿色:
实践体验模块。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 科技学科竞赛活动, 社会公益志愿服务活动, 赛会志愿服务活动, 户外素质拓展活动等, 提升学生干部的组织行为能力。
2.2.4 金色:
素养提升模块。通过礼仪讲座, 就业及创业讲座, 文化游, 文艺演出, 赛会展览, 见闻分享会等活动, 提升学生干部的人文艺术素养。
3.“三层次四模块”学生干部培训模式的亮点分析
本文阐述的学生干部培养模式与传统的培养模式相比, 主要亮点有:第一, 培训对象上除了团委、学生会干部以外, 还包括班级主要学生干部、社团负责人, 培训面较广。第二, 以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 确保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的常态化与持续性, 可以准确把握学生干部思想动态与工作进度。针对大一的学生干部开展“新锐训练营”, 用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管理与培养。针对大二、大三的学生干部开展“周末课堂”, 分阶段、分级别进行培养。第三, 将日常工作、理论学习、能力培养、素质拓展等有机结合起来, 构建坚实的学生工作基础。第四, 将培训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学习模块, 长期坚持, 可以积累大量教学资源, 形成学生干部培养资源库, 比如形成学生干部培训讲师团、学生干部培训教材等。
参考文献
[1]陈翼东.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模式研究——基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IT团校的实证研究[J].时代教育, 2014.7.229页.
[2]陈明虎.班级化、课程化、社团化学生干部培养——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机制创新[J].企业导报, 2013年第一期, 240页.
2012模块三作业 篇5
很多时候我们初中语文教学并不是通过抓好课堂效率来提高教学质量,而是习惯花更多时间利用考试、练习来巩固教学效果。殊不知,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正是造成当下对我们初中语文教学“重复低效”恶果的罪魁祸首。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也理应是课堂。我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就将我的一些做法、经验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1、游刃有余的备课。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磨刀不误砍柴工”。精彩的课堂离不开事先的精心准备。如何上好每一节语文课,需要语文老师解读教材,查阅资料,形成教案。准备得越细致,教学时就越游刃有余。
2、引人入胜的导入。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出有效的课堂导入,迅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真实体验,激发后续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瓜熟蒂落的阅读。
《语文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有效的提高阅读教学的前提是在阅读过程开始之前,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明确地告诉学生读什么,为什么读,怎样读。这一环节的一个重要的必备条件就是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以便于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
4、有的放矢的提问。
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启发学生自省,从而引起学生的活动。有效的提问要准确把握提问的时机,发问态度要自然,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发问面要广,让学生有时间思考。
5、身临其境的朗读。
朗读有不同的层次,品读层次最高,要求能读出思想,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韵味来。如果教师把朗读看成只是一个教学步骤,一个教学过程中的摆设,缺乏一定的指导,也就失去了朗读的“有效性”。
6、恰如其分的评价。
教师的及时评价有助于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为学生的不断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7、温故知新的作业。
作业是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要想全面落实巩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还必须要有适度的训练与考试。有效作业要求语文老师要从大量的参考资料中精选作业,“剪贴”出真正适合学生特点的作业,以提高训练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后训练的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实质,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本讲提供的若干教学策略中哪几种对你启发最大?
1、精心备课,有效地处理教材。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是上好课的前提。新课程标准下的备课要求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更多思考的是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备课首先就要备学生,备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的知识基础和个别差异。还要备教材,分析教材内容的性质和教学特点,综合考虑“三维”培养目标,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使每个教学环节连接的自然紧凑,每种教学方法运用得有效,从而为课堂教学时间有效性的发挥提供必要的保证。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时,课堂上只是老师一味的讲,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教师要善于积极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课件、投影、录音以及音乐CD等,充分调动各种可用因素,来为语文课堂服务。
3、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一些亲切鼓励、催人奋进的课堂用语,激 活了学生的思维,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
4、精心设计作业,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学生作业能为教师反馈及时、真实、有效的信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能有所得,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优化语文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巩固课堂教学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有效性。
“反思”是新课改中所倡导的教师教育思想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只有全面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从多个角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理念 等做出评价,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如何理解“化难为易”与“化浅为深(化易为难)”的关系
“化难为易” 与“化浅为深” 这两个概念是相辅相成的,有联系又有区别,在一定的情况下还能相互转化。
“化难为易”是把难以理解的转化成易于理解的,对于较难理解.掌握的教学内容,应该“化难为易”。因为学生学习的主要障碍是知识过于抽象、思考过程过于复杂、又缺乏经验和背景。所以我们要把大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目标,把一件大事分解成一件件小事。这样就会从小处着手、从易处办事,学生也就容易接受了。把抽象的普遍化,浅显化,让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化浅为深是高层次的,则往往被忽视,它是把表面的意思再进一步深化,也就是更深入的理解。而对较易的教学内容,则应该是“化浅为深”,把内容深化,拓展,留给学生研究的余地和空间。
三模块 篇6
一、引言
实验平台在高等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专业生存、学校发展。重庆邮电大学制定的“十一五”实验教学建设与发展规划, 明确提出了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探索构建以学生为本, 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建立先进、高效、开放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设结构合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 构建仪器设备先进、网络共享资源丰富的实验教学环境, 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我校测控技术实验中心坚持把实验教学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并不断探索和构建“四模块、三层次、二特色”的测控技术实验教学体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能力, 鼓励个性发展, 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实验中心定位
测控技术实验中心定位为: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整合科研资源,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立足于教学、实践、科研相结合, 夯实基础理论, 培养工程动手能力, 激发创新精神。通过测控技术实验教学,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协同工作的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
三、改革思路与方案
测控技术实验中心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始终把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 确立了“以学生为本, 发挥学科优势, 创新内容与方法, 用特色求发展”的改革思路, 建立了“四模块、三层次、二特色”的测控技术实验教学体系。
(一) 改革思路
1、以学生为本,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根据测控技术向着结构网络化、控制分散化、节点智能化、系统集成化方向迅速发展的情况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 在测控技术实验教学中全面推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性、复合性、综合性人才, 着力开展测控技术实验教学的建设与改革。“中心”根据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充分调动全校相关教学资源以及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省部级重点学科和“网络化控制与智能仪器仪表教育部重点实验”、“重庆高校汽车电子与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智能仪表及控制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资源和人才资源, 为培养高素质的电子信息与测控技术方面的本科专业人才服务。
2、发挥学科优势, 将学科资源转化为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平台。“中心”依托“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两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网络化控制与智能仪器仪表教育部重点实验”、“重庆高校汽车电子与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庆市智能仪表及控制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优势, 将学科资源转化为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平台。
3、创新内容与方法, 科研资源及时地转化为实验课程或实验项目。积极跟踪测控技术的发展动态, 根据测控技术向“结构网络化、控制分散化、节点智能化、系统集成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依托学科和科技创新平台雄厚的科研实力, 不断采用先进的实验技术创新内容与方法, 将科研资源及时地转化为实验课程或实验项目。目前中心利用科研资源开设实验项目50余项, 占已开出实验项目的1/3。同时, 探索出了直观式实验方式、实景式实验教学手段等实验教学方法。创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和丰富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与先进的实验技术、手段相结合, 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践与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缩短了毕业生工作岗位适应期。
4、用特色求发展, 强化“网络化控制”与“汽车电子”两大特色。测控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坚持以学科优势为基础,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注重每一个学生天生禀赋的充分展现, 强化“网络化控制”与“汽车电子”两大特色, 支撑自动化专业招生仅十年就成为全国特色专业建设点。
(二) 实施方案
实验中心遵循“体验→学习→实践→创新”的认知规律, 在对各教学环节整体优化与提高的基础上, 建立了“四模块、三层次、二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 该体系包括:检测类基础实验、自动化类实验、仪器仪表类实验、电气类实验等四大模块。其中检测类基础实验还包括传感、数据处理、仿真三个子模块;自动化类实验、仪器仪表类实验、电气类实验还包括理论、技术与应用三个子模块;实验项目包括基础验证、综合设计、创新研究三个层次;实验内容“网络化控制”与“汽车电子”两大特色。学校各专业可根据专业自身的知识结构从实验体系中选择实验课程与项目, 构建具有各自专业特色的测控技术实验内容。实验中心在各个实验环节都强调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 进行了开放式与研究式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以利于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
1、四模块。坚持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实验教学, 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的专业学生知识面和知识结构上的差异, 设置检测类基础实验模块、仪器仪表类实验模块、自动化类实验模块、电气类实验模块等四个实验模块, 学校各专业可根据专业自身的知识结构从实验体系中选择实验课程与项目, 构建具有各自专业特色的测控技术实验内容分类施教, 使学生收益最大化。
◆检测类基础实验模块
检测类基础实验模块包括传感、数据处理、仿真三个子模块, 主要培养在信号检测与调制、数据处理方面的实验能力。
◆仪器仪表类实验模块
仪器仪表类实验模块体现实践能力培养的渐进性, 包括理论、技术与应用三个子模块, 主要培养学生虚拟仪器应用、仪器仪表设计开发与实验研究能力。
◆自动化类实验模块
自动化类实验模块包括理论、技术与应用三个子模块, 体现了实践能力培养的渐进性, 主要培养学生在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网络化控制方面的设计开发与实验研究能力。
◆电气类实验模块
电气类实验模块体现实践能力培养的渐进性, 包括理论、技术与应用三个子模块, 主要培养学生在电气原理、电气控制、电气传动、电力电子、电气测量、电力系统等方面的科学实验与设计开发能力。
2、三个层次。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根据实验教学的培养目标设置多层次的实验项目体系, “中心”开展的实验教学, 分三个层次进行, 各层次之间统筹协调, 设置相应的实验项目。
◆基础层, 基础验证型实验项目
夯实知识、理论基础, 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的理解, 验证理论教学的相关定律、定理和基本概念等, 并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
◆综合层, 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
深化和拓展理论教学的内容, 构建以综合性、系统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为主要内容实验教学模块,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 由学生自行组成实验或研究小组, 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设备和材料, 根据实验内容分工协作, 共同完成实验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创新层, 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
通过智能小车竞赛、机器人竞赛、“挑战杯”比赛、创业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毕业设计等环节, 运用实际科研课题,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按项目方式组织实施小组, 使学生能敏锐地发现应该由他解决的问题, 并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做,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协同工作能力、工程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使每一个学生的天生禀赋都得到充分地展现。
3、两大特色
注重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鼓励个性发展, 从教学平台、实验内容、实验项目等多个方面改革课程内容与实验方法, 建立培养学生工程综合素质和研究创新能力的课外工程综合实践、科学研究和科技活动基地, 强化“网络化控制”与“汽车电子”两大特色。
四、成效
(一) 学生学习效果
1、受益学生量大面广, 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迅速提升。“中心”开设的实验覆盖了全校22个专业, 每年有13万余人时的教学实验, 受益学生每年6000余人。
2、团队协作精神迅速提升,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对系统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与课程设计、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 以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全国机器人竞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小车比赛、“盛群杯”单片机竞赛等赛事和课外科技活动中, 按项目方式组织实施, 由学生自行组成实验或研究小组, 根据实验或研究内容分工协作, 共同完成实验或研究, 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求知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毕业学生就业率高, 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测控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有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和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 并且有强大的学科支撑, 还有科研和实验教学密切结合的优势, 实验教学资源利用水平高, 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在西南地区高校测控技术实验教学方面已具有显著的示范辐射作用, 2009被重庆市教委评为重庆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参考文献
[1]程璐, 刘树郁, 综合性基础教学实验中心的构建与发展,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Vo1.28No.6, 99-102, 2009
三模块 篇7
一、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2007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 (论文) 等实践教学环节, 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因此, 实践教学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教育部精神, 武汉科技大学在信计专业开办之初, 对信计专业的专业方向和理论课程设置进行了相关讨论和研究。但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理论基础知识不够夯实
在对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中, 许多同学反映在课程设计或者是上机操作的过程中, 由于理论知识的欠缺, 而不知道怎么开始动手做。
2、实验课程开设与实际需要有距离
学生反映现有实践教学与现实社会应用中的需要有一定的脱节, 课程安排中针对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运用的相结合的课程较少。
3、实习基地和实验室建设不够完善
信计专业毕业实习去向包括省统计局或市统计局, 以及部分企业单位, 学生也可以选择自主实习。而自主实习缺乏有力的监管考核方法, 这样让毕业实习的作用大打折扣。
4、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质量不尽人意
在选题上, 部分选题不能紧密联系专业特色, 纯数学理论课题无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纯计算机软件开发课题无法提高学生学术水平, 自拟研究题目有的与社会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二、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实践教学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和提高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 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必要途径。我们在构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中注重以下原则:在课程设置上首先加强数学基础教学, 打好专业理论基础, 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研究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加大实验教学内容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比重, 改进以往的对理论教学非常关心, 而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实践教学的内容少、方式单一、效果不好的传统模式;在不同的课程实验之间形成合理的衔接, 使实践内容更加优化, 实践体系更加完备, 实践课的教学模式更加合理, 经过完善的系列实践课程的培养, 提升学生的竞争实力;实施过程中注重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激励机制、实践教学考评体系、规范实践教学流程, 使实践教学的方案得以落实, 保障教学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得到整体提高。
三、“二模块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信息与计算科学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包括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毕业论文 (设计) 两个方面。考虑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在目前的就业市场现状, 以及应用计算机师资力量的不断增强, 综合考虑该专业的培养目标, 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构建了“二模块、三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其中把专业课程设置为两个教学模块:“计算机技术类模块”和“经济管理类模块”, 把实践教学渗透到教学模块课程中。实践教学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 实践教学循序渐进, 逐步深入, 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技能,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设置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既不同于数学专业又有别于计算机专业、信息管理专业, 该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应以数学知识为基础, 结合计算机技术进行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上武汉科技大学从以下五个板块的课程设置为基础构建了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的课程群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 (模块课程) 、专业任选课程、通识教育课程。
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以计算数学为基础, 必须在低年级打下坚实的数学计算基础理论知识, 为此, 在学科基础课程中设置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等相关的数学基础理论课程,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在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中选择最能反映学科本质特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的内容作为核心课程, 如设置了信息处理中的数学基础、计算方法、数据结构、运筹学、专业实验与设计等课程, 在专业方向课程中设置了计算机应用模块和经济管理类模块两个方向的模块课。在科学设置适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特点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 将实验内容根植于理论教学中, 增加课程设计的学时, 强化实验过程, 培养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又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
2、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实践性要求
毕业论文或设计是信息与计算科学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在完成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全部课程和其他教学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 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 首先把握好毕业论文的选题关, 学生的选题一部分是学生通过市场调查自主选题, 一部分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 一部分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接下来严格把控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质量关, 培养学生创新性地发现问题和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完成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毕业论文 (设计) 也是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四、实践教学实施的保障体系
基于学校和学院现有基础条件和相关的管理办法, 为了保障实验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 在本系统实践过程中设计了本专业的创新性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
1、建设专业化的实践教师队伍
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离不开一批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 我们在对现有在编教师进行培养的同时, 引进优秀专业教师, 增加楚天学者岗位。这些专业课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 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验选题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奉献精神。这批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在建设实验室、编写实验指导, 准备实验设备等方面, 花费了大量的业余时间和精力, 他们在专业课程中承担了相应的实验课程教学环节和课程设计, 修订了信息与计算专业4门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并进行实施。同时增开了《专业实验与设计》实践性课程, 有针对性地设计了14个实验案例, 制订了详细全面的实验大纲;形成了“厚基础, 宽口径, 强能力, 高素质”为指导思想和特色的课程体系。实践证明, 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建设, 是创新行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保障。
2、规范实验室的管理
(1) 建立教学计划内的实验教学预约制度。教学计划内的实验项目, 教师跟实验室预约, 对学生实行时间的开放。
(2) 教学计划外实验项目落实开放性实验。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实验项目, 各实验室设计类竞赛, 实验室对学生实行登记使用办法。
(3) 实验环节的工作流程化。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认真指导, 试验后写实验报告, 每一个环节都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 这样进一步保证学生实验的效果。
(4) 落实教学督导制度。团成员分别到课堂听课, 向学生随机发放调研问卷, 对教师进行目标考核, 这样在制度上保证了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3、优化实践教学方法
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实践教学的关键是数学建模能力, 因此在实践教学体系实施过程中, 除在本专业开设数学建模和数学试验两门课外, 我们把数学建模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中。在应用数理统计, 数理金融, 专业实验与设计, 最优化等课程中重点讲解如何把生产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模型, 以及各种模型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还注重搭建课堂外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平台, 包括组织学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调查、鼓励学生申报学校开展的学生创新性科研课题、组建创新性实验团队、参加国际国内数学建模大赛等。
4、建立和完善实验教学平台
为实施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 武汉科技大学建立了信息分析与计算实验室、数学建模与仿真实验室、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数力计算研究中心四个实验室和武汉市统计局学生实验基地。实验室里配备有计算机、工作站、数学软件、投影仪等先进实验设备, 学院图书馆藏有专业图书资料和试验相关的文献资料。
建立实习基地, 武汉科技大学在市统计局挂牌为学生创新性实践基地, 每年毕业班学生可以到该单位实习实践, 帮助统计局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使学生真正体会实际工作的特点和学校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校内学生实验室和校外学生实习基地的加速建设, 满足了学生创新性教学实践的需要。
五、实施效果
三模块 篇8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网络搜索的三个步骤;能选择正确的搜索方式;能使用网络搜索合作一份海报。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练习阅读能力;能通过完成搜寻任务而掌握网络研究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到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便利。
三、教材重难点:学生能够掌握互联网搜索的三个步骤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小组在电脑上完成一个海报。
四、教学方法:独立完成课文阅读的相关任务;两人合作比较不同的搜索方式;小组合作完成海报。
五、教学过程
Step 1. Lead-in
Teacher: Today we will have a class in this computer room. What we will learn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Internet. Nowadays, the Internet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daily life. What do you usually do with the Internet?
Teacher: People use the Internet to do a search.Have you used the Internet to do some searching?
Step 2. Introduction to Internet search
1. Fast reading (individual work)
Q: Can you divide this passage into three parts?What should we keep in mind when using the Internet to search information?
2. Careful reading
(1) Read“Step one”carefully and finish the following tasks.
Q: What are the two search services mentioned in the guide? And what do they both give us?
Search engines are a type of computer program, based on the key word (s) you type in. They choose pages which contain the word (s) you ask for and present the full article or pages, but the contents are unevaluated.
Subject directories are built by human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specific subject categories. They present a bunch of titles of articles or pages or sometimes a short summary. The information they present is evaluated, relevant and correct.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完成填空, 了解两种搜索服务的区别和各自的优势, 能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搜索方式。)
* Practice (pair work) : One student uses search engine for example, www.yahoo.com and the other uses subject directories, for example, www.about.com.Please compare what your screen shows.
(设计说明:同桌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搜索, 通过操作和对页面的比较来更深入地了解这两种方法。)
(2) Read“Step two”carefully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Q: Why should we check the date when we search the Internet? How will you check your information and decide which sites to trust? What is called cross-checking?
(设计说明:这三个问题旨在让学生知道在进行搜索时, 要注意信息的时效性、可信度和精确性。)
* Practice: Please use www.baidu.com to find some information about “ 流感”. How do you know which one is the latest? How do you know which one is reliable?
(设计说明:本操作是让学生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 学会寻找最新的、最可信的资源。)
(3) Read “Step three”and answer one question:How should we use the information found on the Inter⁃net?
Teacher: Yesterday I wro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How to Prevent Spring Flu. This is the end of my passage.
References [参考文献]:
[1]. 蔡阳中学安全教育内容http://wenku.baidu.com/view/68eebf55ad02de80d4d840ac.html
[2].《预防流感有10 招春季流感预防完全手册》http://eladies.sina.com.cn/zc/2011/0217/16571052871.shtml
(设计说明:通过屏幕向学生展示如何合法地使用互联网资源。)
Step 3. Use the Internet to search information on a topic. (group work)
Teacher: There are several topics on the screen for you to choose from. One member searches on the Inter⁃net, one writes down the information, one designs and illustrates the poster and the other presents the poster to the class.
(设计说明:给出一些topics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网络搜索, 寻找资料, 做成海报, 进行展示。)
Step 4. Presentation: Invite two or three groups to present their posters.
Step 5. Summary
Teacher: Today, we have learned how to search on the Internet. First, choose a suitable search service.Second, find the latest, reliable and accurate information. Lastly, attach a list of the sites you got your in⁃formation from.
Step 6. Homework
Please visit the following sites: http://searchengine watch.com/ or http://www.ipl.org/ to find more information.
六、教学反思
三模块 篇9
平面EMI滤波器是消除电力电子系统传导电磁干扰的主要滤波器之一,以其体积小、集成度高具有较大的优势。其核心部件是将“电感”和“电容”集成于一体的“LC单元”[1,2],结合适当的连接方式,则可以组成完整的滤波器,对提高开关电源的工作性能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早期平面EMI滤波器的概念来源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 Tech)提出的矩形LC线圈[3],该类滤波器适用于高度方向要求低的场合。且改进后的环形EMI滤波器,不但改善了导线内电流分布,也增强了抗外界电磁干扰的能力。但两种平面EMI滤波器共同之处是:其LC单元都是用于实现共模电感、差模电感和共模电容,而差模电容往往依赖外接大电容来实现。因此,多片LC单元串联产生足够共模电感的同时,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共模电容。
与“平面型EMI滤波器”有异曲同工之处的是“柔性EMI滤波器”[4],该类滤波器采用柔性介质材料完成了“感容”集成,其灵活的连接方式对平面型EMI滤波器的制作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文献[5]提出了几种滤波器的集成结构,第一种为共模电感、差模电感和共模电容的集成,主要侧重于共模电感的增大。这种集成方式是集成EMI滤波器中最常用的一种,其实现需要两个薄膜绕制线圈,滤波器体积较大,不利于小型化的实现;第二种集成参数与第一种类似,区别仅在于两个基本单元的绕向,更有利于差模电感的增加。以上两种集成方式差模电容由外部分立电容实现,可取较大值有利于差模干扰的消除;第三种为共模电感、差模电感和差模电容的集成,该方式仅需一个单元就可实现,连接方便,且有利于共模噪声的抑制。但由于差模电容参与集成,对大电容材料提出严苛的要求。相对于柔性多层带材的滤波器,硬质陶瓷材料能很好地改善差模电容不足问题,将第三种结构运用于环形滤波器中,有利于改善滤波效果,提高功率密度。
鉴于如上原因,本文基于环形LC单元,通过适当连接方式实现“差模电容”、“共模电感”和“差模电感”的集成,本文称之为“三参数功能模块”,并探索该类新型模块化的参数组合特性,并将其置于阻抗匹配的小功率变换系统中进行实验验证。
2 三参数元件(LCM、LDM、CDM)的集成原理
2.1 环形感容单元(LC)
LC单元是组成环形EMI滤波器的基本单元[6],如图1所示,其结构是在高介电常数的陶瓷板两侧镀上均匀的螺旋线,一般有两种结构:正反面螺旋方向相同和正反面螺旋方向相反,采用何种结构根据具体连接要求和实现功能而定。
由于环形EMI滤波器旋转任意角度均对称,单元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过孔”实现交错并联[7],从而不影响其平面性,实现无缝连接。同时,可通过某一单元的多片交错连接增加电感和电容值,使其达到滤波要求。
2.2“共模电感”LCM+“差模电容”CDM的形成
LC单元中,每一部分的电感之间都存在着耦合。当通入共模电流时,电流分布如图2所示,设A、B为输入,C、D为输出。
保持上下绕组的完全对称。当其通入共模电流时,由于绕组完全对称,使得每个单元的电压降ΔUi完全相同,其分布电容上的两端电压为零,不体现充放电的效应。故当通入共模电流时,可以忽略LC单元的电容效应,只是等效为两个互相耦合的平面线圈,如图3所示。
当磁心的相对磁导率非常高时,平面电感间耦合系数接近1,图3的电感相当于一个电感线圈的双线并绕。因此,其电感值相当于单层线圈的“部分”电感之和。
当其通入差模电流时,LC单元内电流分布如图4所示。
则由KCL可得任意电感单元上的电流为:
同时,根据KVL可得任意电感单元上的感应电动势为:
若令M=Li(i=1、2、…、n),则
由于电感的感应电动势为零,所以分析时可以将分布电感去除,若忽略错位电容间的容值效应,当通入差模电流时LC单元可以视为一个电容如图5所示,其容值大小为多个“部分”电容并联后的电容值。
2.3 差模电感LDM的形成
将LC单元置于罐形磁心中,其截面图如图6所示。
其中,上半平面绕组和下半平面绕组完全对称,均为N1匝,金属绕组厚度分别为l1和l3,陶瓷板厚度为l2,螺旋线宽l4,且流过上下绕组的电流分别设为I1和I2。LC单元本质上是一种传输线结构[8],因此环形线圈的电容、电感分布均匀。
以图6所示模型为例,上层绕组的金属层上端为参考零点,罐形磁心的轴向为z轴,直径方向为r轴,磁场强度变化方向设为x轴,且理想的螺旋线其截面为矩形。取单匝线圈截面,可根据安培环路定律确定上层线圈,陶瓷基板和下层线圈[9]所对应的环路,如图7所示。
根据安培环路定律:
其中,B垂直于环路中的bc和ad两边,cosθ=0,且LC单元片外B=0。
因此,可得磁场强度分布为:
其余同理,其余两层的磁场强度为:
推广至N1匝时,上下层绕组及其中间的陶瓷基板层的空间储能分别为Wl1,Wl2和Wl3,则:
式中,l为每匝线圈的平均长度。
漏感是由上下层不对称的共模电感引起,其能量为上层共模绕组输入到单元又不参与能量传输的全部磁能,其计算公式为:
3 三参数集成元件基本连接方式及其运用
3.1 三参数集成的基本连接方式
基于如上原理,本文针对环形LC单元提出了一种新的集成结构。将两个LC基本单元完全置于磁心内,其线圈连接方式如图8所示,采用两片或多片LC单元相连是为了弥补单片共模电感的不足,共模电容由外接分立元件组成。
在差模电流下,基本结构的有效匝数为零,即主磁通为零,仅相当于两个差模电容,差模电感依靠漏感实现;而在共模电流下,两者的主磁通相互增强,两个基本单元相互耦合,故能形成很大的共模电感。
该结构集成了差模电容和共模电感,其在差模电流和共模电流作用下的分布参数电路分别如图9和图10所示。
3.2 三参数集成结构的应用
针对于如图11结构的EMI滤波器,前半部分由共模电感和差模电容构成,可采用本文提出的新型集成模块。在共模电流下,上下两个LC单元线圈的主磁通相互加强,能形成很大的共模电感。同时,将共模电感和差模电容的连接作为模块,通过模块的级联可以同时增大共模电感和差模电容,使之达到滤波器的设计要求。
当通入电流时,该滤波器的等效差模电路和共模电路如图12所示,等效共模电感L'CM为流入共模电流后两个共模电感耦合在共模滤波结构中体现的共模电感值,等效差模电感L'DM为流入差模电流后两个差模电感耦合在差模滤波结构中体现的差模电感值。
其中,新型模块中,差模电容值为:
其中,n为级联的新型单元模块数;ε0为空气介电常数;εr为基本单元中陶瓷基板的相对介电常数;l0为绕组总长度;ω为绕组宽度;d为基本单元的陶瓷基板厚度。
当流入共模电流时,单片LC单元上下两个绕组产生的磁通量相互叠加,其等效共模电感为:
其中,F为磁动势;N1为LC单元的匝数;Rm为磁心磁阻;iCM为输入共模电流。将式(13)、式(14)代入式(12)得:
推广到n个单元,则相应的共模电感为:
4 集成结构滤波器噪声抑制
本文以环形LC单元为例,其结构尺寸如表1所示。
采用文中所示的新型连接结构,并将其放置于磁芯中,通过磁心侧面的孔引出导线,采用Agilen4395A网络分析仪对其差模电容和共模电感进行分析。测试实验平台及结果曲线分别如图13和图14所示,保证测试模块的引线长度较短。
其中,三片LC单元通过过孔技术对应端子相连即可达到差模电容的设计要求,共模电感可通过外加PCB板的LC单元串联实现,设计方便快捷。
图15是对一个300W的电源中PFC电路噪声测试,同时也给出了加入滤波器后的噪声测量波形,可以看出加入滤波器后噪声衰减非常明显。300W的电源PFC电路的测试环境如图15所示。
通过LISN及频谱分析仪测出300W的PFC电路的差、共模噪声。基于Delphi语言,本团队自主研发出一套软件(Filter)用于噪声标准的选定、电磁干扰的导入及处理,并对最终的EMI滤波器优化设计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采用Filter软件处理后,测试噪声如图16所示,采用欧盟工业电磁干扰标准线,可以看出在不加滤波器的情况下,从150kHz~1MHz这一频段内,共模噪声在低频段超出标准线,而差模噪声在整个频段内都符合要求。
新型连接方式下的EMI滤波器,由于共模电容单独由外部接入,可取较大值。当仅从参数优化的角度来看,在源阻抗和负载阻抗一定的条件下,共模电感和共模电容的乘积越大,对共模噪声的滤波效果越好。
加入EMI滤波器以后,共模噪声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如图17所示,几乎所有频段的噪声均符合标准,尤其是共模噪声得到了很好的抑制。
5 结论
以LC单元的新型连接方式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可同时改善共模电感和差模电容的方法,从而解决了EMI滤波器设计中两者不足的问题,优化了滤波器的性能,具体得到如下结论:
(1)LC单元是实现EMI滤波器的重要单元之一,根据噪声的不同频段,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LC单元,实现不同的参数集成,从而改善EMI滤波器的滤波效果。
(2)通过对新型连接方式的分析可知,该种三参数集成结构很大程度地增加了共模电感值,同时对差模电容值也有所影响。
(3)采用新型连接方式集成EMI滤波器,运用于小功率的电源PFC电路中,对噪声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参考文献
[1]钱照明,程肇基(Qian Zhaoming,Cheng Zhaoji).电力电子系统电磁兼容设计基础及干扰抑制技术(EMC design and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technology in power electronic system)[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Hangzhou: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2000.
[2]王世山,朱叶,周小林,等(Wang Shishan,Zhu Ye,Zhou Xiaolin,et al.).圆环线匝构成的平面共模EMI滤波器的特性研究(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for planar CM EMI filter based on toroidal LC coil)[J].电工技术学报(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11,26(11):68-73.
[3]R Chen,J D van Wyk,S Wang,et al.Planar electromagnetic integrated technologies for integrated EMI filters[A].Industry Applications Conference,38th IAS Annual Meeting[C].2003.3:1582-1588.
[4]陈谦,胡长生,邓成,等(Chen Qian,Hu Changsheng,Deng Cheng,et al.).基于多层柔性带材3k W全集成EMI滤波器(3k W completely-integrated EMI filter based on flexible multi-layer foil)[J].电源学报(Journal of Power Supply),2012,(2):76-83.
[5]温志伟(Wen Zhiwei).基于柔性带材的集成EMI滤波器设计(Design of the integrated EMI filter based on flexible multi-layer foil)[D].杭州:浙江大学(Hangzhou:Zhejiang University),2010.
[6]王世山,朱叶,沈湛(Wang Shishan,Zhu Ye,Shen Zhan).构成平面EMI滤波器元件电磁参数的提取(Extraction of magnetic parameters for elements consisting of planar EMI filters)[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2,32(21):146-152.
[7]Tarateeraseth V,Kye Yak See,Canavero F G,et al.Systematic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filter design based on information from in-circuit impedance measurements[J].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2010,52(3):588-598.
[8]Rengang Chen.Integrated EMI filters for switch mode power supplies[D].Blacksburg,Virginia: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2004.
三模块 篇10
效率, 一直是广大教育者工作积极探索、不断追求的目标, 而有效教学、绿色教学, 一直也是教育改革所要求和提倡的。绿色, 是生命的色彩。绿色教学, 是课堂教学追求高效益与高质量的统一, 是追求让课堂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兴趣、思维热情, 真正还课堂以生命的激情与活力, 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高中必修三高考中考题要求较简单, 但这章课程的学习对中学阶段的学生将来毕业高考志愿的填报、大学专业的选择、未来就业等, 都有很大的影响。社会上相当一部分计算机专业人士其就业方向的选择, 就是从中学阶段的简单程序设计学习开始的。高中必修三模块之《算法初步》是学生感到比较困难的内容。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 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有所收获, 是广大数学教师所面对的课题。笔者把课堂上的案例进行分解、剖析, 尝试探索一些“算法初步”教学中的有效方法, 为必修三之《算法初步》的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为实现绿色教学提供参考。
二、简单实例引入, 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法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 易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刚接触算法, 尤其是编程, 学生都有一种畏惧的心理, 觉得编程是很难的事, 需要记很多的代码、语句。为此, 在编程的第1.3课“算法案例”中, 笔者没有按常规教学那样, 先介绍对象、属性、方法、事件等概念后, 再介绍编程的方法。而是先介绍一个简单实例:“小时钟”作为引入, 让学生先通过观察和实践, 然后再加以归纳总结。
首先:演示“小时钟”程序, 如图1
“小时钟”的演示, 唤醒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学生都跃跃欲试, 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编程三步曲的制作方法介绍。
编程三步曲:
1.设计界面
启动VB, 打开默认的窗体, 为了显示时间, 在窗体中摆放一个标签Labell, 办法是双击工具栏中的图标。为了控制时间的显示, 还需要在窗体中摆放一个叫作“时钟”的控件。如图2
2.修改属性
分别修改窗体、标签、时钟的属性如下表:
对象及属性设置表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时钟属性的“Interval”, 它的中文含义是“时间间隔”的意思, 最初默认间隔时间是0, 如果填入“1000”, 时间间隔就是一秒钟, 填入“100”, 时间间隔就是1/10秒, 填写入“10000”时间间隔就是10秒, 依此类推。这里, 我们需要每隔一秒钟显示一次时间, 所以我们要填入“1000”;
3.编写程序
在窗体上双击时钟图标进入编写代码窗口, 如图3所示:
在Ptivate Sub Timerl_Timer ( ) 与End Sub之间输入下面一句话:Labell.caption=time
程序就算编写完了, 就一句话, 让标签Labell的标题 (Caption) 等于time, time是一个函数, 它的值是当前电脑中自带时钟的时间。
在教师的指引下, 学生很快就制作出自己的小时钟, 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感, 成功的喜悦令他们对学习VB编程不再畏惧。因此, 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 及时导入“小时钟”程序中的对象、属性、方法、事件的讲解等, 并再次强调VB的编程三步曲。
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 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就能很直观地就能感悟到什么是VB的对象、什么是对象的属性、如何在界面上添加对象、如何设置对象的属性、如何添加事件过程代码。这样, 学生从编写第一个程序开始, 就严格遵循编程三步曲, 养成了良好的编程习惯。这为以后的学习, 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形象化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效益
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中, 所有的程序都可以由顺序、选择和循环这三种基本结构组成。其中, 尤以循环结构内容最为难以理解和掌握, 而它又恰恰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形式。
在学习循环结构时, 笔者采用形象化教学策略, 运用“小汽车的前后运动”这一形象生动的例子, 讲解如何利用VB的循环结构FOR-NEXT语句来实现小汽车的前后运动。
首先, 演示程序《奔跑的小汽车》。如图4
然后, 提问学生:“汽车是怎样实现前进与后退的?”
分析:小汽车是一幅图, 它在窗体的定位是由两个属性决定:TOP、LEFT。如图5
小汽车的前进与后退是改变它的LEFT属性, 那么运用以前的知识 (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 能否实现?
演示:插入小汽车图片, 通过不同的位置, 察看其LEFT属性的变化。修改控件的属性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直接修改, 其值不会变化 (不行) , 第二种通过程序修改:CAR.LEFT=K
问题:怎样才能让K的值不断地增加?
学生:K=K+l
教师:添加一命令按钮, 编写事件代码
CAR.LEFT=K
K=K+l
困惑:这样, 每按一次这命令按钮, K的值只增加1, 要使小汽车前进, 要不断地按……
释疑:对于这种重复相同的操作, 我们可以利用循环结构的程序来实现。
讲解:以汽车前进为例子, 剖析循环执行的流程图 (如图6) 、讲解实现循环结构的FOR - NEXT语句。
实践:打开《小汽车》程序, 分析“前进”按钮的代码, 初值、终值和步长。
探究:小汽车如何加速、减速?
拓展:尝试给《小汽车》添加“后退”按钮, 并编写代码。
提高:如何让小汽车沿45度爬上斜坡?
本来枯燥乏味的循环结构FOR - NEXT语句, 在小汽车的来回“奔跑”中, 变得生动有趣、简单明了。让枯燥的程序算法转变为贴近生活、有趣味性的实际问题, 则效果就大不一样。
教学中创设一个好的情境, 使学生融入其中,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巧妙组织, 编制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算法与程序设计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本模块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 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 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 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1]
笔者精选了平时生活和学习中经常用到的电子计时器进行教学。要求学生在一堂课内完成电子计时器的制作。如图7。
在短短的40分钟内, 不但要让学生理解小时钟程序的制作算法思想, 还要让学生掌握其程序的代码编写, 的确难度不小。
一般情况下, 老师的讲解都是按正确的思路去执行的, 而且在学生的习惯性思维中, 通常教师是不会出错的。这次, 在课堂上, 笔者作出大胆尝试, 故意出错, 引起学生的注意, 然后再加以分析, 讲解出错的原因, 寻找解决的办法, 并引入新的知识难点全局变量。
解题步骤:
1.任务分析
编写模拟“电子计时器”的程序。
功能描述: (1) 重置时间:就是把时间变为0, 电子计时器暂时停止计时; (2) 开始计时:就是电子计时器开始工作计时; (3) 暂停计时:就是电子计时器暂时停止计时, 但下次计时的时候, 要从先前停的时间继续计时。
2.算法分析
说明:等待时间到达, 计时器控件自动完成“时间的增加”。
3.编程三步曲
(1) 设计界面、修改对象属性:
添加一标签, 修改Caption属性=0修改名称:Min
修改字体、字号属性
添加两个标签, 修改Caption属性=:
修改Caption属性=0, 修改名称:Sec
添加一计时器控件, 修改Interval=1000 (表示时间间隔是一秒钟)
(2) 编写代码
编写计时器事件:
分析:定义变量T代表时间, 单位:秒
每过1秒钟, 电子计时器显示就要加l, 而计时器控件每秒执行一次, 因此, 可以使用累加:T=T+1
由于T是秒数, 当T> 60时, 必须转换成分钟数。
变量M代表分钟数, S代表秒数
尝试:
双击计时器控件, 并输入代码:
(3) 调试运行
失败:电子计时器只显示l, 就停下来, 不动了, 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 (一片哗然) 是不是有病毒?
停顿片刻……
调试:尝试增加Ptint t;发现变量T的值总是l;
对比:跟我们以前利用循环进行累加求和有所区别, (演示《循环变量的变化》)
发现:变量的定义, 放在循环语句的外面, 循环的执行不会把变量T初始化。
分析:这是因为变量T是在计时器控件中定义的, 计时器控件每执行一次都把变量T初始化 (即:T=O)
(4) 解决办法:讲解全局变量 (PowerPoint)
全局变量是指在程序开头的说明部分 (通用一一声明) 定义和说明的量, 其作用域是整个窗体程序。
把变量T定义为全局变量 (“通用一一声明”事件:Dim t As Integer) , 这样就不会被初始化。它只是在程序执行开始时初始化一次, 不受其他控件影响。
实践证明, 笔者的精心组织、巧妙安排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对于全局变量这一知识难点, 完全掌握, 并能理解、熟练运用。在40分钟的课堂上, 100%的学生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必做练习, 80%以上的学生能够完成选做题。
五、在动手中学习, 实施分层教学、分层任务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分析、多操作、多体验, 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教师应选取适当的问题, 放手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探究解决, 使他们亲历从需求分析到算法设计, 再到编程实现的完整过程。
分层教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 好学生吃不饱, 教师的过多讲解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浪费, 不利于他们更进一步发展, 差生认为进度太快。为此, 对有需要的学生通过红蜘蛛教学软件中的电子举手, 老师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控制、个别辅导。这样, 已经掌握的学生就可以不受影响, 自主探究。
分层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是否完成选做题, 而有能力的学生就可以在完成必做题的基础上, 继续探究选做题。在学习分支结构程序时, 学生在数学课必修3也刚好学到算法。数学课主要是学习算法的思想, 而信息技术课就可以通过程序实现算法的思想。为此, 在学习分支结构的课堂上老师给出下面的分层任务,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 合理地分配好时间完成练习题。
1.必做题
必修三P43:设计一个算法, 把k进制数a (共有n位) 化为十进制数b。
2.选做题
设计一个程序, 实现“除k取余法”。
任务的设计, 遵循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摸得到目标的原则, 水平差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必做题后的满足感不亚于好学生做完必做题后再攻克选做题后的成功感。在教学过程中, 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 知识点的掌握, 目标的实现, 伴随着一个接着一个的成就感, 学生能够逐渐在成功中找到自信, 体会到完成任务的快乐, 极大地激发探索知识的动力, 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六、结束语
课堂是学生求知和成长的主要阵地, 课堂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和生命方式之一。数学教师要力争在每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有收获, 即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亲历探究过程, 掌握探究方法, 增进交流体验, 提高思维水平, 甚至提升人格, 改变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就必须具有浓烈的课堂“效益”意识, 努力实施有效教学。信息技术教师通过不断努力, 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从而使有效教学逐步走向优质教学, 实现绿色教学。
摘要:绿色教学, 是课堂教学追求高效益与高质量的统一, 是追求让课堂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兴趣、思维热情, 真正还课堂以生命的激情与活力, 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在必修三模块《算法初步》的课堂教学中遵循绿色教学的课堂教学特点,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创造还给教师, 把世界引进教室, 让学生在课堂中多分析、多操作、多体验, 在操作中学, 在学中操作, 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让学生学有所获。
关键词:课堂教学,程序设计,有效教学,绿色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实验) [M].2003.
【三模块】推荐阅读:
历史模块三作业07-16
第三模块教案512-19
模块三案例分析作业05-25
模块七第三单元06-07
三模块测试和讨论题11-14
《英语》三年级起点第一册第9模块教案10-14
高中地理必修三模块整体教学设计经验谈05-11
新标准三起第五册第八模块教案06-09
外研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全模块教案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