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模块三作业

2024-07-16

历史模块三作业(共11篇)

历史模块三作业 篇1

一、选择题(必答题)

1.通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要使学生具有哪些基本认识? f

A.认识近代中国遭受过的深重苦难是国内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和外国列强入侵造成的B.认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C.知道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

D.知道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性

E.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F.以上皆对

2.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依据有:f

A.第一个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B.第一个组织筹划反清武装起义

C.第一个全面分析中国的社会情况,提出了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D.第一个全国规模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决策者、发起人和领导者

E.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宪法——《临时约法》的主要制定者

F.以上皆对

3.中国近代史教学中,下列哪些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可以尝试:e

A.用人物拨动学生的心弦

B.让历史细节为历史说话

C.运用有价值的史料进行历史教学

D.用多元的视角看历史

E.以上皆对

4.中国近代史教学中,下列哪些专著可以参考和借鉴:f

A.《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事件纪实》,谢春涛,宁夏人民出版社

B.《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C.《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人民出版社

D.《天朝的崩溃》,茅海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E.《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步平、荣维木,中国青年出版社

F.以上皆对

5.在《历史课程标准》中,中国现代史其内容涵盖哪些方面的内容: g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E.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F.科技、教育与文化和社会生活

G.以上皆对

6.《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e

A.王进喜是工人的代表

B.雷锋是人民解放军的代表

C.邓稼先是知识分子的代表

D.焦裕禄是党员干部的代表

E.以上皆对

7.中国现代史教学中,下列哪些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可以尝试:f

A.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B.注重运用案例和情景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C.注重设置有效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D.注重社会调查和历史访谈对能力的培养

E.注重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F.以上皆对

8.中国现代史教学中,下列哪些专著可以参考和借鉴: f

A.何明,《建国大业》,人民出版社

B.谢春涛,《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新世界出版社

C.舒亦颖,《感动中国丛书---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60个大事件》,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D.李翔,《共和国记忆60年成长地标》,中信出版社

E.宋健,《两弹一星元勋传》,清华大学出版社

F.以上皆对

二、思考题(1题为必做题)

1.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学界关于辛亥革命有很多新的研究成果,请您收集资料并阅读相关书答: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日。在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的领导下,辛亥革命结束清朝的统治,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作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武昌的大学生,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首义精神,我们也有责任去重温那段历史,以自己的切身行动,向那些为争取革命胜利而英勇奋斗、流血牺牲的志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时间的车轮沿着辛亥革命的印迹已碾过一个世纪,可越过一个世纪的追求与目标却从未改变。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手段达到了“国富”使得我国日益昌盛。

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改变民生,推进民生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出了很大的成就。他们始终保持着党的先进性,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他们始终奉献着自己却毫无怨言,那里都有着他们的身影:地震处、山洪处、火灾中。那里需要他们,他们就会出现在那里。他们是人民心中一堵永不会倒的 墙,他们是中国大地上不可缺少的亮丽风景线。

今天,当我们说着平等、自由时,可知这份平等和自由是多少先辈永血泪换来的?做人不能忘本,我们 需要铭记。辛亥革命并不完全成功,他的胜利果实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当时的中国陷入了一个更为艰难的境地。但它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推翻了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带来了思想的解放、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促进了亚洲各民族的解放运动。

在武昌这片响过辛亥革命第一枪的地方,首义广场、纪念馆,甚至是华师的黎元洪墓,经常迎来一批批的参观者,我感到庆幸,就让辛亥革命的精神越传越久,越传越旺。重温百年辛亥,传承首义精神,真是2011年时代给予我们的幸运。也让我们牢记中国的各项纲领,将60多年的精神传承。

2.请您从历史的角度,选择《建党伟业》或《建国大业》中的一、两个片段进行拓展论述并谈谈您对影视资料如何有效运用于教学中的看法。

答:我以为:《建国大业》中重庆谈判那一段视频,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蒋介石的假和平,感受中共和平的诚意。理解当时的形势和重庆谈判的背景。当毛泽东说到:我们都是同宗同源,存续相依的时候,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共的那种宽阔胸怀和以民族利益为重的高风亮节。看完视频以后,学生就进一步加深了对重庆谈判的认识和理解,事实也证明,这些溶形、声、色于一体的影视信息在教育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初中学生很喜欢看历史影视剧。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爱好,投其所好,用其所长。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选择使用历史影视资料,比如历史题材的纪录片、电影、电视剧等。这样可以活跃历史课堂气氛强化历史情感教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当然,教师应该认识到是视频教学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切不可在课堂上因为播放视频资源而占籍,结合教学内容 写一篇读书心得。

用大部分课堂时间,因为它替代不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做好各种教学手段的组合,注意运用适合性原则。特别要注意的是影视资源在教学中的使用一定要注意艺术作品与史实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不要因为用了影视资源让学生误认为影视作品便是客观历史。这除了在挑选资源是慎重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对影视作品的讲解和评析。

3.请选择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历史人物,以之为主线,结合课标要求,做一个专题活动设计。答:周恩来专题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周恩来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外交事业所做的贡献,在此基础上能够评价周恩来。

2、培养学生学习先进人物忧国忧民、鞠躬尽瘁的精神。

二、活动内容

1、搜集周恩来有关革命和外交活动的图片。

2、按时间顺序讲解周恩来的事迹。

3、为周恩来制作纪念邮票。

4、讲周恩开的小故事。

5、评价周恩来。

三、活动过程

1、展示搜集的周恩来有关革命和外交活动的图片,通过图片了解周恩来的主要事迹。

2、学生根据图片按时间顺序讲解周恩来的事迹。

3、学生为周恩来制作纪念邮票。

①南昌起义②西安事变③重庆谈判④万隆会议

4、根据搜集的资料学生讲周恩来的小故事。

5、评价周恩来。

A.引用联合国秘书长对周恩来的评价:“他卓有成效地管理者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禅精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存入一分钱….”

B.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始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周恩来同志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建树的卓著功勋,他崇高的精神和人格,丰碑似的屹立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深深的铭刻在各族人民的心里。

历史模块三作业 篇2

一、教学目标的拟定分析

本课课标的要求:了解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 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基于这一描述, 教师以常州市新北区推行的板块三串式要求梳理出教学目标:

1. 了解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思想主张。

2. 通过材料概括分析启蒙思想基本内容, 了解启蒙思想的基本内涵。

3. 通过学习启蒙运动的影响, 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流程的展示与分析

【感悟心得】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运用“板块三串式”教学设计的感悟:

1. 板块三串式教学设计中心主旨就是用这一模块化设计有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以“展开教学的问题串设计”为核心进行问题教学设计。同时, “学生活动串”有了明确清晰的设计要求, 促使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以学生活动为主体进行。第三个板块“反馈串设计”进一步要求体现师生互动的具体方式、行为。新课程强调课堂的交互性、评价的多元性。“反馈串设计”这一模块正是体现这一理念。这样“板块三串式”完成了教学环节的第一次循环互动。

2. 板块三串式教学设计在历史课堂上不仅是横向的三串为一个整体, 纵向来看, “问题串设计”也是一个逻辑整体, 板块与板块之间也是一个整体。既然是“串”, 本身就是完整的体系构建过程, 是一个循环过程。具体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 要求教学设计时以学生的已有的思维发展为基础, 以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 通过问题或者活动逐步深入, 以此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关注学生的逻辑思维生成过程。本课实例中, 在第二板块启蒙运动的探究教学中, 六个主题活动分别按照一般逻辑思维层层推进:背景、概况、影响与比较。这符合学生一般的思维方式与习惯。同时, 板块与板块之间应体现内在的关系。在本课案例中, 各板块之间基本是平行的。应该说, 历史的时序性、事物发展的因果性必然要求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体现其基本规律。板块三串式教学设计在这方面的作用是比较突出的。

3. 中学教学过程整体以模块化结构设计, 能有效突出框架结构。由于历史的广泛博大, 容易导致课堂偏离中心, 出现无序性。以板块三串式设计教学, 较好地避免了这一现象。同时, 问题串的设计能体现出渐进、逐步深入的过程性与内在逻辑性。

4.“思想问题”的解决主要在于学生的感悟。本节课教师大量运用资料与图片以感性认知逐步引导学生递进式感悟启蒙思想。所引用的材料大部分来自生活常识、漫画等, 以小见大, 以微知著, 使得原本比较深奥的思想理论具有生动性。

综上所述, 以“板块三串式”构建的教学设计最大的优势在于模块化的结构能增强历史课堂的体系化、针对性与可控性。同时也有一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学生活动串与目标反馈串其实是一个整体, 不宜割裂。如:“投影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头像, 设问“他们分别是谁?”后, 以连线题的形式, 让学生一一对应代表人物与其基本观点”,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 可以让学生直接回答连线结果, 但在本节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 为了体现“三串式”, 有故意停顿、人为强调学生动作的嫌疑。最好让教师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情况, 并拟订几种方案, 或者依据班级情况, 预设学生学习情况作进一步深入的设计。

摘要:有关思想方面的教学一直是历史教学难点之一。既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特定历史时期的人们精神文化的内涵, 又要引领学生进行再生成, 感悟历史、思考当今。如何才能化解课堂时间的紧迫与思想文化的高度、抽象之间的矛盾?在听完依据“板块三串式”课堂设计而开设的公开课———《引领时代的思考》, 作者有不少感悟。作者就关于“板块三串式”结构下的小组学习方式在历史课堂上的运用谈谈感悟。

历史模块三作业 篇3

作者姓名

学科领域(在学科名称后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语文√数学 体育

音乐美术 外语 物理

化学生物 历史 地理

信息技术科学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初三

所需时间 7课时(说明:课内共用4课时,课外共用3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共有五篇小说:《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心声》《白色鸟》。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既有现代的更多当代的。学习这个单元,我们会看到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少年儿童的形象,感受他们的独特生活和思想,了解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学习本单元后,要学会感受生活,热爱生活。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小说的主题和情节的把握。把握主题,首先要认真通读作品,通过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来把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透过故事情节探寻蕴含其中的时代气息、社会发展、思想意识以及生命形态。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阅读小说,既是一个接受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本身是重要的。其三是注意揣摩小说的语言,从中得到启发,并不断积累,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链接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鲁迅与《呐喊》、莫泊桑与曹文轩的主要作品。2.了解小说三要素在小说构成中的作用及其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使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精读和略读相结合,提高文学作品阅读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2.鉴赏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以自己的情感体验走进小说世界,熏陶真、善、美的人生观。

对应课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1.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2.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3.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1、如何确定小说的情节划分,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2、学习分析小说情节中的矛盾冲突对于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3、学会运用小说各要素来理解小说的主题。

专题一:确定小说情节的划分切入点,准确划分小说情节结构。(课内2课时课外2课时)

专题划分 专题二:分析小说情节的矛盾冲突对于表现主题的作用。(课内1课时)专题三:学习运用小说要素来理解小说主题,如情节和人物等。(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其中,专题三 作为研究性学习

确定小说情节的划分切入点,准确划分小说情节结构。

所需课时 4课时(说明:课内共用2课时;课外共用2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阅读小说能够注重人物的变化及原因追溯,能够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确定小说情节划分的技巧。

2、能较快速地划分出情节结构,准确地找到小说情节的高潮和结局,从而更准确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主题。

专题问题设1.小说三要素中,情节包括哪几个环节? 计 2.小说情节环节中,哪几个是必不可少的? 3.哪一个环节最容易确定?

4.哪一个环节最能指向小说的主题?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 信息化资源:班班通设备

常规资源:鲁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

学习活动设计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学生用至少2课时的时间熟读本单元5篇小说。然后课内2课时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

一、通过集体回顾,建构小说文体的知识体系。1.小说三要素小结与回顾。

2.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有哪些。

3.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还包括序幕和尾声。4.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主要有: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有时候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5.小说的主题思想是由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变化发展来体现的。

二、通过小组讨论,对小说情节和人物要素进一步地深化理解。

1.课文内容梳理。将本单元5篇小说分别划分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环节。

2.小组讨论:确定好哪一个环节是最容易确定的。3.为什么通过高潮和结局最能确定情节的划分? 第二课时:

阅读课外小说《猎手》《精神损害》,学生练习迁移运用,能够准确划分小说情节结构。

1.能准确划分本单元5篇小说的情节结构。

评价要点

2.能迁移划分一般短篇小说的情节结构。

分析小说情节的矛盾冲突对于表现主题的作用。

所需课时 1课时(课内)专题学习目标

1.理解小说情节中矛盾冲突对于小说人物性格的影响。

2.结合小说三要素探讨作品主题,细化情节的展开和矛盾的解决线索。

1.小说的高潮和矛盾冲突的关系怎样?

2.杜小康的孤独具体有哪些内涵?为什么说孤独之旅其实就是成长之旅?

专题问题设计 3.李京京举手,真情朗读课文,是小说的高潮还是结局?

4.《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两个自然段,属于情节发展的哪一个环节?起了什么作用?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 信息化资源:班班通设备

常规资源:鲁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

学习活动设计

一、研究探讨:

1.杜小康的孤独具体有哪些内涵?为什么说孤独之旅其实就是成长之旅? 2.李京京举手,真情朗读课文,是小说的高潮还是结局?

3.《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两个自然段,属于情节发展的哪一个环节?起了什么作用?

二、小组讨论:

1.高潮和结局怎样更加鲜明地刻画出人物形象? 2.高潮和结局怎样通过人物形象指向小说的主题?

三、小练笔:(二选一)

1、假如菲利普夫妇在回来的船上发现发财归来的于勒,他们会怎样?请根据人物性格合理想象。

2、请谈谈《孤独之旅》中如何通过哪些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

1、准确理解情节对人物性格的表现作用。

评价要点

2、通过小练笔考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阅读方法的掌握。

学习运用小说要素来理解小说主题,如情节和人物等。所需课时 2课时(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理解小说每一个要素,是如何指向小说主题的。2.理解本单元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3.鉴赏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以自己的情感体验走进小说世界,熏陶真、善、美的人生观。

1.小说主题是通过哪几个要素体现的?

专题问题设计 2.你是如何看到闰土和杨二嫂的? 3.你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孤独的?

4.你从李京京身上学到了什么?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 信息化资源:班班通设备

常规资源:鲁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

学习活动设计

一、快速回顾5篇小说内容。

二、选择自己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朗读赏析。

三、讨论交流:

1.小说主题是通过哪几个要素体现的? 2.你是如何看到闰土和杨二嫂的? 3.你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孤独的? 4.你从李京京身上学到了什么?

四、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你有什么心声吗?如果你要些一篇小说来表现自己的心声,那么你将如何安排小说的三要素,具体情节结构如何安排?

五、作业(二选一):课后完成

《我想对闰土(或杨二嫂)说》或《我的孤独》

1.以《我想对闰土(或杨二嫂)说》为题发表对小说人物的认识和看法。

评价要点

历史模块三作业 篇4

答:江老师第一次授课采用的分组策略可说是现成的,就前排学生扭向后面,与后排学生组成了四人的合作小组开始讨论,很多教师也会采用这种分组策略。这种策略的的好处是分组快,节约时间,教师便于管理与实施。但是合作学习并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更多深层次的问题,像江老师这样的分组显得有点粗糙。

我觉得分组策略应该采取“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基本原则。组内成员要有明确具体的分工,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对意见的“质疑人”。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互补,增进学生互动,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2.你认为第一次授课时,江老师设计的课堂讨论问题好不好?为什么?

答:第一次授课时,江老师设计的课堂讨论问题似乎没有太多合作价值。像问题“孙膑献的什么策?”其实不需要合作,学生只要读完课文就能找出答案。合作必须有其合作的价值,应该有一定的难度,时机也要准确。如果选择的合作问题学生不用讨论就可以答出,那么合作学习就成为一种形式了。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应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征,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时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还要注重趣味性、挑战性。这样孩子们才愿意以这种方式进行学习。

3.第二次授课在问题设计上比第一次授课好吗?好在哪里?

答:第二次授课在问题设计上比第一次授课要好。第二次上课时,江老师提了三个问题分别是①第一次比赛后,田忌、孙膑、齐威王分别是怎样的?你能在文中划出相关的词句吗?②看样子大家都找出来了,那么你们能在小组内分角色

把这些句子读一读吗?并且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读?③田忌真了不得,仅仅只是更换马的出场顺序,居然就让第二次比赛反败为胜!那么马的出场顺序只有前后这两种方式吗?咱们小组内议议摆摆,比一比,哪组摆的最多。记录员要及时把本组摆放的方式记录下来。”

问题①是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的,问题②③是学生合作完成的。这样设计的好处是(1)独立思考后,问题②的合作学习就更有效了。(2)问题②的合作过程给了每个学生发挥的空间,创设了交流的空间,因为个人的感悟不同,效果自然就不同,合作变得有实际意义了。(3)问题③中的合作分工较明确,促使同学们自觉地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

4.什么样的问题比较适合于小组讨论呢 ? 在设计小组讨论问题时要注意哪些

问题?

答:我认为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比较适合于小组讨论,最好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在设计小组讨论问题的时候,要注意:(1)要考虑的学生的不同特征及个体差异。(2)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设计出具有层次性的合作问题。问题的提出要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3)问题的创设要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5.结合教学经验,你认为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该充当何种角色?你觉得案例

结尾处所提到的几个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所遇到的困难可以如何解决? 答:我认为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承当是组织者,引导着,参与合作者,管理、导控、调整者,评价激励者等多种角色。

在案例结尾处所提到的几个困难我觉得可以如下解决:

(1)合作学习渐入佳境时,打铃了,怎么办?

这个问题关键是教师在备课时下功夫,要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学情,备课要充分,预设情况要多,考虑问题要周全。如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都要备好。

(2)因为激烈的讨论,打乱了授课计划,拖延了授课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怎么办?

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做好管理、导控、调整者。教师要把握好合作的程度,适时收拢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明确讨论目标,使其重点围绕探究的问题有效开展活动。

(3)在班级规模达到70人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式学习,即便有成效,那汇报反馈的时间够吗?

合作讨论后,不用每组都汇报反馈,教师可以选取典型的不同的讨论结果即可。另外,教师也可尝试分层教学,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的研究主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4)教师协调、参与、指导的控制力够吗?

这要求教师把“学情分析”作为课前准备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更大程度的了解学生情况,有利于对课堂的组织调控。

历史模块三作业 篇5

1.1929年,美国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首先开始于()A.金融领域

B.工业领域 C.农业领域

D.外贸领域

解析:选A。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1929年,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首先开始于金融领域。2.1929~1933年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表现在()①资本主义各国加紧争夺国际市场,矛盾日趋尖锐

②资本主义各国加紧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引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③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④资本主义各国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危机影响的把握能力。③是一战前的史实,④是一战的影响,故排除③④。3.德国法西斯上台的主要原因有()①经济危机带来严重的政治危机

②纳粹党的宣传骗取了相对广泛的支持 ③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独裁政府

④纳粹党在1932年的国会大选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德国法西斯上台的历史条件,注意从历史根源和具体背景两个角度把握。①②③④均是德国法西斯上台的原因。

4.以下是希特勒领导的德国纳粹党《二十五点纲领》中的第四点:“只有本民族的同志才能成为公民;不分职业如何,凡是具有日耳曼血缘的人才能成为本民族同志。”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纳粹党的()A.民族主义倾向

B.沙文主义倾向 C.资本主义倾向

D.社会主义倾向

解析:选A。注意材料信息“凡是具有日耳曼血缘的人才能成为本民族同志”,联系希特勒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知识点,可知答案为A。

5.有人说:“把纳粹党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这种说法所依据的事实是()A.纳粹党的对外政策获得德国人的普遍支持 B.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成为执政党

C.迫害犹太人迎合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心理 D.法西斯主义给德国人带来了实际利益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干强调的是德国社会当时对纳粹党的认可,因为纳粹党是通过议会选举上台执政的。

6.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A.受到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 B.法西斯势力与日俱增 C.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比较能力。D项属于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独有的背景,A、B、C三项属于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形成的共同条件。

7.德日法西斯化的历史渊源中,相似点有()①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②军部控制内阁大权 ③崇尚军国主义传统 ④信奉专制统治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B。军部控制内阁大权是日本法西斯化的特点,排除含②的选项,选B项。

8.广田弘毅上台后,规定陆海军大臣必须由现役中将级以上的军人担任,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工具,颁布了全面侵略中国,并进一步南北并进大肆对外扩张的《基本国策纲要》,使日本进行所谓的“准战时体制”。以上

措施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A.发动九一八事变

B.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 C.亚洲出现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D.日本军部出现了“北进派”“南进派”的分歧

解析:选C。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听命于军部法西斯势力,初步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它对内限制民主,对外积极扩大侵略战争。亚洲出现了世界大战的策源地。A项是广田弘毅上台之前的事情,B、D两项的影响仅局限于日本国内,而C项是对整个世界而言,是最主要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1929~1933年美国的社会状况

请回答:

(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2)美国选择摆脱危机的方式是什么?

解析:解答图片情景类问题,要注意从画面信息和文字说明等方面,结合历史背景分析问题,本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第(1)问根据图片可以了解到以下信息:①美国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②出现大批失业者,③社会局势混乱,④社会矛盾激化;根据课本知识再结合图片信息回答影响。第(2)问,根据课本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①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工人失业、群众运动出现、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安。②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大量输出商品,致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遭受到毁灭性打击。资本主义国家还拼命争夺世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空前的经济战。

历史模块三作业 篇6

SAP公司建立以ERP (企业资源计划) 为基础的设备全生命周期和EM (专业管理系统) , 由在ERP系统中的扩充应用功能和在SAP Net Weaver平台上开发的适用于各级操作层面的设备管理应用组成, 业务流程与ERP系统无缝集成, 主数据完全与ERP系统一致, 通过EP (企业门户) 将设备管理涉及的各个应用进行界面整合, 实现单点登录和按角色分配的内容管理展示, 方便了用户的操作。

二、ERP、EM系统的基本功能

ERP系统是一个主要在企业内部使用的业务处理系统, 有采购、仓库管理、生产、销售、财务、成本控制、设备维护等模块。功能模块之间共享数据, 并建立起业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触发关系, 通过计划的方式, 提前进行管理, 减少盲目性及由此造成的成本浪费。ERP强调的是管理的总体优化, 使企业管理达到了帐和物的一致和统一, 即: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EM系统在中国石化总部推广ERP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将建立完善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 包含基础管理、运行管理、维修管理、专业管理等业务内容。

三、系统转换的方式

系统提供两种转至R3系统的方式。HTML:在EP界面中嵌入打开R/3系统, 进行相应的ERP系统操作。WINGUI:弹出窗口方式打开R/3系统, 进行相应的ERP系统操作。

四、设备管理模块 (以下简称PM) 在ERP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PM模块是专门用于生产设备、厂房、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及管理。它与成本控制 (CO) 、物资装备 (MRO) 集成协作, 共同完成设备的使用与运行纪录、大中小修的计划与实施、维修技工的工时确认、设备的维修成本控制等业务。

1、检维修工作流程责任细化

ERP系统在天津石化公司正式上线以后, 设备检维修管理方面日益完善, 通过系统内权限控制, 使检维修工作流程逐级有序开展。通知单的创建和审批是对设备的日常维护详细的记录, 所有的维修需求和工作计划、安排都在系统中进行, 可减少手工工作的失误, 保证工作记录的完整性。生成工单的过程是针对维修任务, 实现施工工序 (包括人工工时, 备品配件需求等) 的工单计划过程, 并确定施工时间和维修计划成本等内容。设备管理部门的各级人员都可监控每项工作的安排与落实情况。

2、设备信息管理

PM模块中包含了完善的设备信息管理, 每一台设备都有独立的“身份证”, 并且可以随时进行补充和完善。通过主数据管理 (功能位置、设备、备品备件清单、测量点等的批量维护) 为每台设备建立一个“身份”, 通过ERP的工单创建为设备建立“病例”同时运用EM的设备文档管理功能为设备建立详细的跟踪档案。

3、ERP工单与EM系统管理

工单管理是ERP系统PM模块的一个核心功能, 它是将包括外委服务和维修物资采购在内的采购功能、与物资库存管理和设备维修则务管理连接起来的一个桥梁。

a.通知单意味着需要检修:如设备停机或泄漏、按照功能位置生成通知详细记录故障的原因、部位、故障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等。

b.生成工单:根据实际情况生成TL01 (紧急抢修工单) TL02 (计划维修工单) TL03 (装置停工大修工单) , 工单中录入工作量及所需材料, 追踪成本。

c.审批工单:TL01日常维修工单、TL02计划维修工单, 2级审批。TL03大修工单, 3级审批。审批角色:车间、作业部设备管理部、分公司设备管理部。工单的用户状态:计划、取消、待审、审1、审2、审3、下达、重审、重批、验收、完成、结束、删除。SAP交易代码:IW32修改工单。

d.施工检修后:在EM管理档案中更新设备检修信息, 在BOM中记录实际更换的物资。

4、设备的预防性维护

设备管理中预防性维护的目的:减少停机、从而减少重启动费用延长寿命更好的能力利用控制、更低的整体维护费用。

预防性维护的依据: (1) 在设备管理中的各种规定如:按照国家规定、设备安全要求、设备供应商建议和现场设备管理需求基础上执行预防性维护; (2) 预防性维修是设备运转时间、状况或对象的性能而执行的; (3) 根据“病例”进行预防维修。

四、结论

模块四作业 篇7

黄厚江老师的“本色语文”在中语界影响颇大,他本人在教学理论方面学养深厚,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均有鲜明的教学风格,值得大家学习。

初中语文网络继续教育课程第四次作业,请阅读黄厚江老师的一节课堂实录《我们家的男子汉》(课文作者:王安忆),对本节课黄厚江老师如何解读教材和组织课堂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引用实录中的片段作答。

感谢大家!

黄厚江老师如何解读教材和组织课堂

答:研读黄厚江老师的《我们家的男子汉》课堂实录,让我对其“本色语文”的思想有了一些更直观的认识与理性的领悟。这种认识与领悟,借用黄厚江老师的话说,就是“把语文当语文教,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现就黄厚江老师《我家的男子汉》的课堂实录,我认为黄厚江老师是这样解读教材和组织课堂。

一、据黄老师“执教《我家的男子汉》,我们没有看到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没有看到在文本基础上的大量的拓展延伸,没有看到花样迭出的方式方法,没有看到连篇累牍的幻灯投影,没有看到丝丝入扣的拆解与密不透风的追问,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一节朴素的家常课。黄老师执教的《我们家的男子汉》就是这样的朴实、真实、厚实的课,洗尽铅华,返璞归真。

这节课以课本为本,以语言训练为本,以学生为本,紧抓“让学生学语文”这个牛鼻子,不好高骛远,不旁逸斜出,切实落实“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积累”的阅读指导思想。(1)看似简单的没东西可教的文本如何挖掘有价值的教学内容;(2)阅读教学如何开发文本本身的教学资源而不是简单化地‘旁征博引’来丰富教学内容。”

看似平常最奇崛。黄老师的这节课,看是家常语文课,实为正宗语文课。在对文本内涵,即“男子汉精神”的理解、采用小标题的结构特点的把握与语言的品味和揣摩中,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加分。

二、仔细阅读黄老师的《我家的男子汉》的课堂实录,我们不难发现,这节课交织着这样一些“语文点”:

1、题目中“我们”为什么不说“我”?

2、文中有个小标题叫做“他的眼泪”,这个标题与这一部分的内容相关吗?

3、文中小标题有何作用?

4、以人物典型的语言为小标题来替换原来的小标题。

5、比较两种小标题的不同效果。

6、结合文中人物的言行,归纳“我们家的男子汉”的特点。

7、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对“男子汉”的理解。

8、给小诗《小小男子汉宣言》填充。

9、说说“这是一个男孩子,这是一个男人”“这真是比任何文学还要文学,任何艺术还要艺术”这些句子的理解。

概括起来,在这些“语文点”中,核心的是三点,即对“男子汉精神”的理解、小标题的替换与句子含义的揣摩。

由此可见,黄老师对文章在教学立场上的理解与处理,是不蔓不枝的,他剔除了许多可以由本文生成的所谓教学内容而紧扣“语文”,这正体现了黄厚江老师“把语文当语文教,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的本色语文的特点。这些语文点,交织在一起,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与表达中逐一落实,也正是体现了黄老师“以文本理解为基础,以问题探讨为引导,以语言活动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微软培训作业模块一 篇8

1、在平常学习读书时,别人刻苦读书,用功到天亮,一本书要反反复复读很多遍,读很久。他们却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书里面的内容做筛选、汇总和整理,最后画成一张或是几张图,读书也差不多是只看重点、要点,单凭这几张图他们就把书中主要内容地讲述出来,他们是极其标准的懒人,不肯多看。

2、遇到某些需要解决的难题时,别人总是千头万绪,沉浸在问题里面,翻来覆去,彻夜难眠,很长时间不会走出来。他们总是把切中要害,握要点,理清思路,轻松快速找到问题的答案,实在是太懒,懒于于思考。

3、需要提交计划或是项目方案时,别人总是埋头苦干,绞尽脑汁,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几天之后,拿出洋洋洒洒几千上万字,厚厚的项目任务计划书,他们却总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以目标为导向,简明扼要的,把握要点,提出解决方案,内容就是一张图几页纸,很少看到他们加班,他们是彻头彻尾的偷懒者。

4、参加大型报告组织学习,别人总是记下厚厚的一摞笔记,而他们总是在几张纸上面画的枝枝叉叉,把所要记录的内容做出梳理,在上面纪录了一些关键性的词语,他们是如此的懒,懒得不肯多写。

5、组织会议、头脑风暴、创意思考,别人总可以云里雾里,夸夸其谈,恰似长篇评书又似催眠曲,可以好好的睡一觉,可是他们却总是一、二、三、四、五……,就是把事情说完,他们不肯多说,不但懒得说,现在要加一条还很残忍,连让别人打个盹的机会都没有。

6、这群懒人总是比较顺利的达成自己的既定目标,即使是遇到阻碍特殊情况都可以及时调整,向着目标前进,而不像别人总是告诉自己计划不如变化快,慢慢的等待情况变好。他们懒得去为自己的做事找一些完美的借口和理由,他们是一群有点傻的懒人。

凡此种种,不一列举,只要他有上面任何一点点特征,他们都具备了懒人的特质,会随着时间的增加,他会变得越来越懒。今天这群懒人队伍正在逐渐扩大,真的怕有一天如果这群懒人掌控了一切,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历史模块三作业 篇9

那么历史作业到底要培养学生怎样的思维能力?如何培养?这是笔者希望解决的问题。

孙立田和任世江教授在《论历史思维能力分类体系》一文中提出一个历史思维能力分类的框架设计, 将高中阶段历史思维能力目标细化为四种思维能力, 即时序思维能力、历史理解能力、历史逻辑推理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这种对思维能力的分类很具象, 少了“空中楼阁”的虚高, 笔者深受启发。现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就历史作业如何培养学生的这四种思维能力谈谈认识, 以求教于同仁。

一、历史作业中时序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序思维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形成关注时间结构的思维意识, 其次要理解历史学划分的时代和分期, 以及这种划分背后的依据, 是哪种理论、哪种史观。还要关注中国历史在世界历史中的时间结构, 将中国史融入世界史的大背景, 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如汤因比所说, 要“试图将人类当做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

笔者在高三的复习课中, 往往布置一些作业,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的形式, 按照时间顺序构建中外历史发展的知识导图, 既能突破一轮复习的专题式结构, 看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 还可将割裂的中国史和世界史关联起来, 构建“大通史观”。

如某组学生依据文明史观, 以时间轴的形式绘制出“工业时代的世界和中国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知识导图, 将该时期世界和东方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大事件按照时间顺序、中西比照的方式表现出来。

二、历史作业中历史理解能力的培养

历史理解能力包括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材料中的信息及其证据价值;理解当时的历史环境, 理解历史环境中的人和事;认识历史现象所反映的历史时代特征, 理解历史理论问题, 等等。

陈寅恪说:“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 仅为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欲藉此残余断片, 以窥测其全部结构, 必须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 然后古人立说之用意与对象, 始可以真了解。”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 难以还原, 理解历史需要借助合理的想象进入历史情境, 当然, 这里所说的想象是必须是基于历史证据的想象。

一位美国历史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历史情境探究题:“假设你是一位生活在18世纪的中国母亲, 你有一个女儿。利用研究资料或你自己的观点, 说服女儿裹脚是必要而且有益的。”“设想你是一位货币经济刚刚兴起时的商人。请写封信, 劝说其他商人放弃以货易货的贸易方式, 改以货币进行贸易。”学生在解释这些问题时, 需要进入当时的历史年代, 考虑人们的观念, 这样自然就理解了当时的历史环境。

如果理解历史在于理解历史环境, 那么思维的深刻则在于理解历史理论。理解历史理论不能靠“死记硬背”, 需要从演绎到归纳再到运用这样一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过程。以人教版选修四《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例, 笔者先抹去课本对孙中山的定性评价, 引入孙中山在政治、经济、思想、个人经历和情感、不同时期不同利益集团对其的评价等多方面的史料, 引导学生在分析史料的过程中总结评价人物的方法和原则, 然后再布置《再评孙中山》的小论文, 让学生将所习历史理论学以致用, 加深理解。

三、历史作业中历史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历史逻辑推理能力是在历史理解能力基础上, 对所阅读的历史陈述和历史资料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 得出与历史研究相近的结论。在学习过程中, 通过逻辑推理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笔者采用如下三步骤设计历史作业, 第一步是做现成的材料解析题, 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第二步由教师选择材料, 可以适当引入学术新观点、不同角度材料、易形成悖论的材料等, 笔者学生自行设计问题, 再进行逻辑推理。以《抗日战争》为例, 笔者给学生提供了如下材料:【资料一】1937———1945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的22次大会战;【资料二】《河北省志·大事记》收录的部分八路军烈士 (1939—1945) 名单;【资料三】《我的抗战———300位亲历者口述历史》部分资料;【资料四】《一个日本兵和一个中国兵的对话》。很多学生在设计问题和推理时, 都提到了“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 不仅表现在国共两党的合作, 还体现在各阶层、各利益集团、海外侨胞的一致团结对外。抗战不仅体现在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中, 还与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个体密切相关。战争与人性的关系……”

第三步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 由学生课后自主收集、整理资料进行推理, 由于学生掌握的史料有限, 还需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 推荐相关的文献资料。在学习《古代的经济政策》一课时, 学生发现了一个悖论:“既然自秦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以后封建统治者大都继承, 但为何我国商业整体上却是不断发展的?”据此, 笔者给学生推荐了《史记·商君列传》、《史记·平准书》、《汉书·食货志》、《明史·食货志一》、《清文献通考·市籴二》的相关片段, 考虑到学生阅读古文献的困难, 又推荐了今文资料, 如齐涛的《中国古代经济史》等。学生在此基础上, 自主收集分析材料, 进行逻辑推理, 得出“‘重农’是封建社会的一贯政策, 抑商并非贯彻始终。且‘抑商’的内涵是‘抑商人存商业, 抑私商存官商’”。

四、历史作业中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

历史解释需要运用史实作为证据, 需要在时间概念中解释历史问题, 需要解释历史现象形成的原因, 需要从历史环境解释历史观点, 可见历史解释能力是上述能力的综合和升华[1]。据此, 笔者认为布置体验实践型作业, 如阅读史料写书评、观看纪录片写影评、进行历史专题研究等都是有效的。此类作业由于耗时较多, 选择在寒暑假期间布置较为适宜。

以史籍阅读为例, 笔者每年都会开设“史籍阅读和历史论文写作”的拓展课程, 并列出一份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书目, 包括书目信息、推荐理由、问题导读等, 学生可自主选择一至两本精读并写出读后感, 为增强积极性, 可以在QQ群或微博上交流作品, 推荐发表等。

另外可以依托学校的研究性学习课程, 鼓励学生选取与历史有关的研究专题。如家在无锡玉祁的学生, 就可充分利用乡土资源, 通过实地考察、查找文献、采访老人等多种形式, 完成一篇长达数万字的《礼舍民俗文化研究报告》。

最近几年, 乘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的东风, 笔者在每年暑假都会组织学生完成一项口述历史作业———“我的家族史”。做口述历史的过程和研究性学习基本一致, 不同之处在于需要采用“口述历史访谈”这一研究方法。由于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需要对学生进行前期培训, 使其熟悉操作流程、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

这是部分学生口述历史作品的名称:《岁月霓裳》、《从合肥到无锡的跨越》、《爷爷奶奶的知青事》《大饥荒·大洪水·大迁徙》、《土地、土地》、《七六记忆———姥爷唐山抗震记忆》……

学生作品出乎意料的好, 每届都能斩获大奖, 获得亲人和社会的认同。该项作业最大的魅力在于让学生亲手触摸自己的家庭成员所经历的活生生的、包含人间悲喜剧的个人经验, 让他们去探索这些经验和历程、矛盾和彷徨、苦难与成长, 最后所收获的东西就是对历史真相最好的尊重, 而历史解释能力的获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总而言之, 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为目标的创新历史作业设计具备以下要素:趣味性, 作业要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开放性, 作业的视野要开阔, 答案要开放;科学性, 作业的设计要严谨, 遵循历史学的基本原理, 避免随意而为;多样性, 作业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包括书面、口头、实践性作业等;发展性, 作业的目标和评价要指向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还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分层需求和适度原则。

参考文献

《仓储作业管理》模块培训大纲 篇10

一、本模块学习目的: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员需要掌握物流中心中基本作业流程,各作业方法,作业管理的技巧等。同时掌握物流中心的一些平面规划和设备规划的方法,对物流信息系统也应有初步的了解。

二、本模块概要:

本书主要围绕仓储这个物流的基本职能展开的。重点梳理了仓库布局和设备选用,货品从进货入库,经过验收,上架存储;然后根据客户订单需求及时补货、分拣,进行必要的包装、标示等流通加工作业,并进行收退作业、返品作业的全过程,同时介绍了物流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

三、本模块涉及的分析工具及方法:

由于本模块主要介绍的是物流中心实体作业的流程及管理方法,所以用到的分析工具和方法不多,具体如以下: 方法:

1)EIQ分析法

EIQ分析是日本权威物流专家铃木震先生通过40多年的实战经验积累,所独创的一种分析方法。所谓EIQ即是订单件数Entry,货品种类Item和数量Quantity的意义。即利用E、I、Q这三个物流关键要素,从客户订单的品项、数量与订购次数等观点出发,来研究配送中心的需求特性,为配送中心提供规划依据。

EIQ的基本思想:在订单出库资料取样的基础上,运用柏拉图、次数分布图及ABC分析工具等,对其订单进行订单量(EQ)、订货品项数(EN)、品项数量(IQ)、品项受订次数(IK)等的统计分析,以获取规划信息。

2)动线分析法

动线,是建筑与室内设计的用语之一。动线分析法是将动线规划的原理应用到物流中心,具体就是将物流中心的动线分为若干类型,并通过分析各类型动线的优劣点,作为在物流中心规划中动线选型的依据。

四、本模块基本内容结构图:

平面规划设备规划流程开始预收货卸货进货入库验收入库上架盘点仓储与库存管理库存安全接单订单处理库存分配信息技术的应用补货补货和拣货拣选包装流通加工标示复核出货作业合流点货上车WMSRFIDDPS仓储管理系统返品作业结束

五、本模块各单元知识归纳:

单元1 概述

1、主要知识:

 物流的定义  仓储的作用  产品的分类标准

 仓储根据不同标准的分类  储位的分区、及各区域的作用  储位编码方法分类  储位管理的原则  堆码的作用和原则  堆码的方式分类  流通加工的意义  流通加工的分类  包装的作用和分类  常见的包装设备

2、重点及难点

 储位编码方法分类  堆码的方式分类

单元 2

仓库布置和设备选用

1、主要知识:

 仓库布置考虑因素及各因素的影响  仓库常见功能区域

 常见动线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 根据货品周转率计算库位的分配  存储区域需求的计算方法  辅助区域规划的方法  物流中心常见设备

 各类物流设备的规划计算  货架存储区的面积需求计算  物流设备经济效益

 物流设备选型的注意事项

2、重点及难点

 存储区域需求的计算方法  各类物流设备的规划计算  货架存储区的面积需求计算  物流设备经济效益

单元3 进货入库作业

1、主要知识:

 预收货作业的流程

 预收货作业的相关管理技巧  卸货作业常见设备  卸货作业流程

 托盘的标准规格和类型  托盘使用方法

 各类托盘堆码方式比较  托盘货体加固的方法

 卸货作业的技巧和评估指标  验收作业的流程  验收作业使用的设备  清点数量的方法

 利用无线射频终端(RF)验收作业方法  验收作业的工作要领  入库上架的流程  货架的类型及特点

 入库存储作业的10个原则  叉车使用的注意事项

2、重点及难点

 各类托盘堆码方式比较  托盘货体加固的方法  清点数量的方法

 利用无线射频终端(RF)验收作业方法  入库存储作业的10个原则

单元4 补货及拣货作业

1、主要知识:

 接单作业流程  接单作业管理技能

 不同订单形态和处理方式  补货作业的流程

 补货作业的流程的管理技巧

 电子标签拣货系统的组成和运作原理  滚筒输送机基础知识  周转箱基础知识

 人工摘取式拣货作业流程  DPS拣货作业流程  DAS拣货作业流程  人工播种式拣货流程  拣货作业常见的评价指标

2、重点及难点

 电子标签拣货系统的组成和运作原理  DPS拣货作业流程  DAS拣货作业流程

单元5 出货作业

1、主要知识:  人工复核作业流程  系统复核作业流程

 人工复核作业的管理技巧  系统复核作业的管理技巧  合流作业流程

 合流作业的管理技巧  点货上车的作业流程  点货上车的管理技巧  装车的积载原则  作业评价指标

2、重点及难点

 各项作业子流程  装车的积载原则

单元6 配送作业

1、主要知识:

 调度作业流程

 不同模式下的车辆选择  配送车辆规划方法  签收作业流程  门店清点作业流程  门店清点作业技巧  收退作业流程

 收退作业的管理技巧  退货问题投诉的处理方法  核单作业流程

 核单作业的管理技巧

2、重点及难点

 各项作业子流程

 不同模式下的车辆选择  配送车辆规划方法

单元7 返品处理作业

1、主要知识:

 返品处理作业流程  退货原因分析  退货处理办法

 返品处理作业评价指标

2、重点及难点

 退货原因分析  退货处理办法

单元8 仓库管理

1、主要知识:

 表单盘点作业流程  RF盘点作业流程

 常见的盘点方法作业方法及特点  盘点差异原因分析  盘点差异处理  盘点作业评价指标  仓库人员安全管理规范  人员安全评价指标  员工职业健康管理  货物安全管理规范  库房安全管理

2、重点及难点

 常见的盘点方法作业方法及特点  盘点差异原因分析  盘点差异处理

单元9 信息技术应用

1、主要知识:

 仓储管理系统基本功能

 射频识别(RFID)系统基本功能  计算机辅助拣货系统基本功能  各类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

2、重点及难点

模块七总结与反馈(优秀作业) 篇11

总结与反馈、在这个模块中,你做了哪些事情?

答:在这个模块中,我“在反思所学案例”板块对三个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讨论,观看了《找春天》教学视频,参照教学成果评价量规,结合自己的理解对其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评价,认真地研读了相关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内涵以及整合的途径等理论。

在活动3里我选择了小学数学《身边的行程问题》进行分析,阅读了老师的设计方案,根据教学成果评价量规对方案进行了总体评价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肯定和自己的见解,并以回帖的形式发表了自己对课例的评价和看法。、学完本模块后,你有哪些收获?

答:学习完本模块后我最大的收获是进一步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内涵、途径方法及策略,了解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者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该环境能够支持真实的情景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真

正落到实处。我觉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不断探索和完善。通过对案例的点评,进一步加深了认识,为以后自己在教学中将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打下了理论和技术基础。、学完了本模块的内容后,你对培训过程和培训内容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答:本模块内容精要,且结合实际,尤其是活动3的设计更好,从中摘录了大量的学习笔记,掌握了教学设计的技巧,这一点,我将在模块九中体现出来。

对于建议,有三点:

一是,将活动1至活动3中的案例,打成包,方便学习者下载,打印,阅读,存档。

二是,在平台左侧的“已经掌握跳过本章节”栏目里,将九大模块前目录树的“-”号改为“+”号,因为经常会出现选择错误的情况,改好后,要学习那一模块时,学习者自己点击展开就可以了。

上一篇:住建局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计划下一篇:电力变压器故障类型及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