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三案例分析作业

2024-05-25

模块三案例分析作业(通用9篇)

模块三案例分析作业 篇1

模块三作业3《小组合作学习如何能“脚踏实地”》案例分析 1.你认为江老师第一次授课采用的分组策略有什么优点和缺点?采用什么样的分组策略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优势?

答:江老师第一次授课采用的分组策略可说是现成的,就前排学生扭向后面,与后排学生组成了四人的合作小组开始讨论,很多教师也会采用这种分组策略。这种策略的的好处是分组快,节约时间,教师便于管理与实施。但是合作学习并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更多深层次的问题,像江老师这样的分组显得有点粗糙。

我觉得分组策略应该采取“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基本原则。组内成员要有明确具体的分工,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对意见的“质疑人”。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互补,增进学生互动,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2.你认为第一次授课时,江老师设计的课堂讨论问题好不好?为什么?

答:第一次授课时,江老师设计的课堂讨论问题似乎没有太多合作价值。像问题“孙膑献的什么策?”其实不需要合作,学生只要读完课文就能找出答案。合作必须有其合作的价值,应该有一定的难度,时机也要准确。如果选择的合作问题学生不用讨论就可以答出,那么合作学习就成为一种形式了。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应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征,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时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还要注重趣味性、挑战性。这样孩子们才愿意以这种方式进行学习。

3.第二次授课在问题设计上比第一次授课好吗?好在哪里?

答:第二次授课在问题设计上比第一次授课要好。第二次上课时,江老师提了三个问题分别是①第一次比赛后,田忌、孙膑、齐威王分别是怎样的?你能在文中划出相关的词句吗?②看样子大家都找出来了,那么你们能在小组内分角色

把这些句子读一读吗?并且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读?③田忌真了不得,仅仅只是更换马的出场顺序,居然就让第二次比赛反败为胜!那么马的出场顺序只有前后这两种方式吗?咱们小组内议议摆摆,比一比,哪组摆的最多。记录员要及时把本组摆放的方式记录下来。”

问题①是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的,问题②③是学生合作完成的。这样设计的好处是(1)独立思考后,问题②的合作学习就更有效了。(2)问题②的合作过程给了每个学生发挥的空间,创设了交流的空间,因为个人的感悟不同,效果自然就不同,合作变得有实际意义了。(3)问题③中的合作分工较明确,促使同学们自觉地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

4.什么样的问题比较适合于小组讨论呢 ? 在设计小组讨论问题时要注意哪些

问题?

答:我认为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比较适合于小组讨论,最好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在设计小组讨论问题的时候,要注意:(1)要考虑的学生的不同特征及个体差异。(2)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设计出具有层次性的合作问题。问题的提出要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3)问题的创设要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5.结合教学经验,你认为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该充当何种角色?你觉得案例

结尾处所提到的几个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所遇到的困难可以如何解决? 答:我认为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承当是组织者,引导着,参与合作者,管理、导控、调整者,评价激励者等多种角色。

在案例结尾处所提到的几个困难我觉得可以如下解决:

(1)合作学习渐入佳境时,打铃了,怎么办?

这个问题关键是教师在备课时下功夫,要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学情,备课要充分,预设情况要多,考虑问题要周全。如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都要备好。

(2)因为激烈的讨论,打乱了授课计划,拖延了授课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怎么办?

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做好管理、导控、调整者。教师要把握好合作的程度,适时收拢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明确讨论目标,使其重点围绕探究的问题有效开展活动。

(3)在班级规模达到70人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式学习,即便有成效,那汇报反馈的时间够吗?

合作讨论后,不用每组都汇报反馈,教师可以选取典型的不同的讨论结果即可。另外,教师也可尝试分层教学,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的研究主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4)教师协调、参与、指导的控制力够吗?

这要求教师把“学情分析”作为课前准备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更大程度的了解学生情况,有利于对课堂的组织调控。

总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还很长,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水平,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这样,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就会逐渐被解决。

模块三案例分析作业 篇2

关键词:数学考试,灰色关联度分析,立体几何,策略

本文以高三文科数学三模考试成绩为例, 利用统计学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定量分析数学科不同知识模块对数学考试成绩的贡献度. 考察不同板块对于数学科考试成绩的关联性、贡献度, 找出薄弱板块, 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并制定了下一阶段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方法和分析

灰色系统中关联度分析是对于一个发展变化系统进行发展态势的量化比较. 其基本思想是根据曲线的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关联程度.

本次考试我校2014 届高三全市三模数学文科考试成绩, 有效试卷248 份, 采用全市集中、统一电脑阅卷. 本次考试单科成绩可以看作一个灰色系统, 各知识板块即该灰色系统中的子系统. 如下表:

运用计算机,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进行关联度分析法分析数据, 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得到的灰色关联度排序如下表:

按关联分析原则, 各板块的关联度即其贡献度, 在本例中, 本次高三三模数学 ( 文科) 考试, 从全年级来看, 对于单科总分贡献最大的是其他 ( 集合、向量、不等式、二项式定理) , 其次是函数及导数, 再次是数列, 第四位的是概率及排列、组合, 第五位的是三角函数, 第六位的是解析几何, 贡献度最小的是立体几何.

二、结果分析及基本策略

1. 试题的分析

试题各知识板块的分值与历届高考试题基本相似, 只是三角函数和函数及导数的分值有些变化, 加重了函数及导数考察、减少了三角函数的分值, 只是更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能力的体现, 是一份能体现现价段要求的试题.

2. 结果分析

对本次考试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之后, 笔者和数学备课组的老师进行了研究、讨论, 并部分学生进行了访问. 数据的定量分析与数学备课组的定性分析结果相符. 主要表现在:

( 1) 其他 ( 集合、向量、不等式、二项式定理) 这个板块, 一般情况下考察的难度不大, 注重于考察基本的知识和基本能力, 关联度排序排第一位, 说明上学期一轮复习比较有成效, 为高考数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 2) 数列和概率及排列、组合这两个板块, 分值、难度都比较稳定, 关联度排序排应靠前列, 这和分析的结果相符合, 说明这两块的复习比较正常.

( 3) 由于函数和导数这个板块的概念比较抽象, 涉及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比较多, 要求又比较高, 对文科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但关联度排序排第二, 是本次考试的一个亮点, 原因是刚结束函数和导数这个板块的专题复习. 从中得出结论, 后面的专题复习要科学地设计好, 它是提高学生能力和进行程序化解题的关键.

( 4) 存在的问题: 三角函数这个板块, 是文科数学难度最低, 必须拿分的板块之一, 但这个板块关联度排序排相对靠后, 该模块对于数学科成绩的贡献度上升的空间还很大, 是重点要加强和突破的板块. 立体几何重点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板块, 对文科生, 特别文科女生是特别困难的事, 但高考数学要上一本线, 这个板块必须基本拿下, 引入了空间向量法以后, 为立体几何的突破提供了可能和方法, 立体几何是本次考试中对单科成绩中贡献度最小的, 是今后复习一定要突破的.

3. 基本策略 ( 以立体几何为例)

( 1) 专题复习是提高学生各个板块能力的有效途径, 要注重学科知识体系, 基本能力, 基本方法的梳理, 从而形成知识网络. 因此, 要借助思维导图进行专题复习, 如立体几何可用如下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整理; 还必须要求学生自己绘制不同的思维导图对知识、方法、类型进行梳理, 进一步形成能力.

( 2) 要深入研究历届高考题, 对各版块的类型、方法、数学思想进行归纳、对比、提升, 从而形成程序性知识, 进一步通过适当的练习, 形成策略性的知识和方法. 例如, 立体几何在高考文科数学 ( 大纲卷) 中重点考察空间的夹角和距离, 传统的方法是找 ( 作) 、证、求,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 这对文科学生来说, 相当困难, 空间向量法是文科生突破这个板块难点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只需解决以下两个难点:

1. 突破建系

( 1) 空间的垂直关系是建系的基础, 要重点加强空间垂直的复习, 要注重空间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 线线垂直是基础, 线面垂直是核心, 面面垂直是关键, 利用线面垂直找出Z轴 ( 或Z轴的平行线) , 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 在一个平面作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 转化为线面垂直, 从而找出Z轴.

( 2) 底面平面化的方法, 研究底面线线垂直关系, 找出X轴、Y轴.

( 3) 要有效地结合数学思想, 如分割法、补形法.

例1 (2011年大纲版高考题20) 如图, 四棱锥S-ABCD中, AB∥CD, BC⊥CD, 侧面SAB为等边三角形.AB=BC=2, CD=SD=1.

( 1) 证明: SD⊥平面SAB,

( 2) 求AB与平面SBC所成角的大小.

思路分析

难点: 如何建系.

突破点: 分割, 面面垂直性质定理, 底面平面化.

因为底面直角梯形ABCD分割成矩形BCDE和直角三角形DEA, 四棱锥S - ABCD分割成一个底面是直角的三棱锥S - DEA和一个底面是矩形的四棱锥S - BCDE, 证出平面SDE⊥底面ABCD, 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过S作SF⊥DE于F点, 从而SF⊥底面ABCD, 得出Z轴, 如图1, 把底面平面化, 如图2, 找出X轴、Y轴, 最后, 如图3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剩下的问题易解决.

( Ⅰ) 证明: 平面ABC0D⊥平面CBC0;

( Ⅱ) 如果AB = AC, 求二面角A - BD - C的大小

思路分析

难点: 如何建系.

突破点: 补形, 面面垂直性质定理, 底面平面化.

把底面四边形ABC0D补成正方形ABDE和直角三角形BC0D, 由第一问易证平面COC0⊥底面ABC0D, 如图 ( 4) . 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过C作CO⊥C0D的延长线于O点, 从而CO⊥底面ABC0D, 得出Z轴, 易证三角形CED为等边三角形, 把底面平面化, 如图 ( 5) , 找出X轴、Y轴, 最后, 如图 ( 6)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剩下的问题易解决.

2.突破设参、求点坐标

( 1) 底面上的点, 底面平面化后, 画出底面平面图形, 由平面几何的知识及图形的性质, 求出个点的坐标.

( 2) 空间的点, 找 ( 作) 出底面的垂线, 能判断垂足在底面的位置的, 问题就解决了, 有些斜棱柱上的点, 很难判断垂足在底面的位置, 可以采用平行向量, 坐标相等的方法, 或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求点的坐标.

( 3) 对于一些存在性问题、共线问题, 采用设参、求参的方法 (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 如空间线线垂直、平行, 空间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 空间点面距离列关于参数的方程, 解方程求出参数) .

总之, 教学、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 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特点, 深入研究并掌握相应的方法, 将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运用统计学方法如灰色关联度分析, 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从而针对问题制定改进策略, 尤其是针对高中文科数学不同知识内容采取具体、有效且独到的教学方法来突破难点、瓶颈, 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是“在教学中科学研究, 从科学研究中启发教学”真正体现.

参考文献

[1]袁嘉祖.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1.

[2]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4.

[3]张德峰.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 (09) .

小学语文继续教育模块三作业 篇3

答:识字与写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多认少写,为尽快实现独立阅读创造条件”。

作为低年级的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孩子海量识字,让孩子及早踏入阅读快车道。课程标准规定的识字与写字的总目标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新课标中说到“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是语文课程发展过程中的一贯要求。但是,不同时期的课程标准,对识字的具体要求也有着不同的标准。而课程标准则是提倡 “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的理念。识字写字量积累到大概1600~1800个字时,已经可以帮助孩子顺利的阅读大部分课外读物了,所以在后期我们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让孩子有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并能乐于学习,轻松学习。

写字在学生语文素养形成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写字的过程不只是掌握写字技能的过程。课程标准要求保持好写字的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因为良好的写字姿势有助于学生写好字,写字的姿势正确还能保证人的身体健康。写字是可以陶冶情操的,写好字需要耐心,细心,专心,所谓静心习字就是如此,而且写好字还是一种审美享受,不能简单的归类于学习技能。所以,课程标准对每个年段都增加了这样的要求,而且对每个年段都有非常详细的要求。

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新时期的识字和写字教学,对学校人文气息,文化氛围提出了新要求,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更高多的要求。如何落实这些目标和要求,是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多多研究与思考的。

2.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落实写字教学目标。答:识字、写字是小学低年段的教学重点,写字是对识字的巩固,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通过写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等。所以我们要重视写字教学,用“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来正确落实教学目标,全面提高书写质量。下面我就如何落实写字教学目标,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一、以身作则,行为引导。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所以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板书,书写时都应该注意自己的个人效应。写板书要尽量做到一笔一划,端端正正,对生字的结构把握等各方面都要有明确的方向。用自己的行为、书写,告诉孩子,怎样的书写姿势才是正确的,怎样的字体才是美观的,给孩子以正面的引导。

二、激发兴趣,树立自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乐学,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教给孩子的不是简单的写字技能,我们要让孩子发现汉字的美,去欣赏它,去感受它。让

汉字学习摆脱以前的枯燥乏味,让孩子轻松学习,轻松识字。我们要告诉孩子,汉字要怎样写才漂亮。让他们学会观察,左右结构的字要怎样写,上下结构的字要怎样写,笔画之间要如何穿插,如何注意整个字形的结构比例。这样才能为写好字打下了基础。同时,我们可以给孩子讲生字故事,我们可以出示象形文字,我们可以在汉典里截取生动形象的古汉字,观察汉字的演变,从而帮助孩子记忆书写新字。我们经常教孩子用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来学习新字,或者编顺口溜,编谜语等,都不失为是个好办法,长此以往,孩子慢慢地学会的这些方法后,他们就会感受到学习生字的轻松与快乐,这样有利于大大的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营造气氛,激发动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多开展关于书写的活动和竞赛,评选一些优秀的孩子,起到带头促进的作用。同时可利用中午的时间进行午写的指导,指导孩子用正确的写字姿势,握笔姿势来写好字。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扬和鼓励,提高孩子的自信,激发孩子的书写热情。如选“小小书法家”,开展“书法大擂台”等有效的活动,对写字教学目标的落实都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模块三案例分析作业 篇4

作者信息

姓 名

联系电话

所教学科

所教学段 高中

电子邮件

单位名称

本模块将用来记录您在模块1至模块3中的学习反思。在前三个模块结束时,您都需要使用这个模板,根据所学内容在其中添加新的想法或设计。

第1步:选择单元(模块1第2节后完成)

请选定一个您所教的、且包含有项目学习要素(如探究活动、高级思维、真实情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的单元。在下面空格处简要介绍这个单元,包括您当前所使用的评价方法。

原单元概述: 在复杂多变的人生境遇中,采取巧妙的方式以获得最大的成功,这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本单元文章《甘罗》《淳于髡》《范蠡》《毛遂》中的人物身份、经历各不相同,但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他们以各自的方式赢得了成功,使现实的人生闪耀出智慧的光芒。这种智慧,既有对现实矛盾的准确把握,又有妥善解决面临矛盾的方略,显示出一种高度的自信。这种人生的智慧又被置于对人性把握的基础上,表现出一种洞悉世道人心的锐利,更富有启迪意义。

学习本单元,应当充分认识产生这些人生智慧的时代特征,体会采取智慧手段的客观条件,有分析、有批判地吸取智慧的营养;要体会作者是如何恰当处理人物所面对的现实,在或明或暗的叙述中交代条件,在分析议论中展示这种人生的智慧。同时,还是注重梳理总结文言文的的有关知识,如省略句式等。

描述您当前在这个单元中是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的:(注:请对评价方法、评价工具、使用时间等进行概述,而不需要直接陈列所有的评价内容)

1、开始阶段:形成性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文言文知识基础及能力现状,确定设计单元目标

2、学习过程中:形成性评价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通过随堂讨论提问,小测验等,随时了解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计划。

3、终结性评价

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对话、小作文、班级博客、单元测试等方式展示学习效果。第2步:21世纪技能(模块1第2节后完成)

在模块一中您学习了在教学中考虑21世纪技能的必要性。那么,在您选定的这个单元中,您将在什么地方来培养21世纪技能呢?请在下表中至少列出您将整合在单元中的三个21世纪技能,也考虑一下利用什么技术工具来支持这些技能的学习。

21世纪技能

技术工具

主动性和自主学习ppt演示文稿、学习前测试卷

交流和合作 量规、班级博客、小组PPT展示、QQ

生产力和责任感 情境对话、博客、小作文、百家讲坛

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演讲辞

修订后的单元概述:

考虑在本单元培养某种21世纪技能后,您的单元设计是否发生了变化?在下面空格处重新介绍这个单元,清晰简洁地介绍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

主要教学内容:

阅读《甘罗》《淳于髡》《范蠡》《毛遂》文四篇文言文

1.积累梳理文言知识,重点掌握“于”“而”“已”等文言虚词的用法。2.了解《史记》的精于选材、善用细节与对照的人物刻画方法。3.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掌握阅读、分析文本的基本技能。4.通过论文写作展示研究成果,提高鉴赏及写作水平。学习过程:

1、小组内学习:结合注释掌握文意,梳理积累文言知识,完成测试卷。

2、小组内和小组间思考研讨:人物面对人生的际遇是如何做的?这几个人物身上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智慧?

3、搜集过去和现在面对现实体现智慧的事例,讨论交流

4、讨论交流从古人身上学到怎样的智慧。演讲辞或作文“人生的智慧”

学习活动:

1.小组竞赛:文言知识梳理及掌握

2.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四个人物面对人生的际遇是如何做的?体现了什么智慧? 3.头脑风暴:过去和现在还有哪些类似的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4.成果展示:从古人身上你学到了哪些面对现实的智慧?

5.讨论“见义勇为”的智慧。

第3步:创建一个评价量规(模块2第4节后完成)

您可以选择已有的量规,也可以创建新的量规。

选项A:选择即有量规

从评价项目库中选择一个作品和展示量规或一个评价21世纪技能的量规。描述您将怎样在选定的单元中使用该量规。

3 2 1

演讲内容:介绍

发言时,我先向观众

发言时,我从介绍主题开始。

发言时,我试着介绍我的主题,但这样可能让我的观众越听越糊涂。

发言时,我并不从介绍主题开始。

介绍我的主题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演讲内容:正文

发言时,我提供详细

我提供详细的支持性信息来阐明我的主要观点。

我提供一部分详细的支持性信息来阐明我的部分主要观点。

我无法提供任何详细的支持性信息来阐明我的主要观点。的支持性信息来阐明主要观点、思想和意见。

演讲内容:结论

结束演讲时,我用令

结束演讲时,我重申了我的主题。

我用普通的方式结束我的演讲。

结束演讲时,我没有给出什么结论。

人难忘的方式来重申我的主题。

讲演: 声音和动作

演讲时,我吐字不清楚、声音不洪演讲时,我说话自然、演讲时,我吐字清楚、自信、准确、生动而

声音洪亮,没有笨拙的停顿和口头语,使用眼神交流、手势和面部表情等方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且音量适中。我能有效地使用面部表情、手势、姿势和距离等非语言性暗示。

演讲时,我的声音有时过于轻柔,会让听众感觉不舒服或听不清,使等口头语,也没有与观众的眼神交流或其他非语言交流。

亮,说错字词,使用一些如“嗯”、“哈”等口头语,经常低头避免正视观众,还是用一些会干扰听众的手势或其他非语言性暗示。

用一些如“嗯”、“哈”出现尴尬的停顿,在学习成果展示阶段,采用小组内竞争的手法,选出优秀选手,进行“我看古人的人生智慧”演讲展示。

运用以上量规。

选项B: 创建一个新量规

使用下面的表格为您的单元创建一个新的量规。创建了量规后,请描述您将怎样在选定的单元中使用该量规。

学习评价量规(自创)

评价指标

好(4)

良好(3)

一般(需要改进)

生评

(2)

组评

师评

文章感知(4分)1.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3.朗读文章

2.能清晰地

不能把握感

朗读文章,情,不能引

基本能引发

发听者共

听者共鸣。

鸣。

合作学习(4分)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分工明确,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2.小组合作较主动,组员参与度一般,讨论较热烈。3.小组合作积极性差,部分组员参与度不高,讨论较少。

个人展示(4分)1.个人发言2.个人发言

3.个人发言声音洪亮,声音较洪

声音洪亮,能准确流畅亮,能清晰

自己的观点地表明自己地表明自己

表白一般。的观点。的观点。1.重点字词2.重点字词3.重点字词掌握牢固。掌握良好。掌握一般。1.能写出个性化的作品,作品展示有独到之处,对他人有借鉴意义。语言准确,没有语病和错别字

2.能写出汇报作品,作品展示清楚,对他人有借鉴意义。语言较准确,没有语病和错别字

知识积累(4分)

片断写作(4分)

3.能写出汇报作品,作品展示一般。

第4步:在教学活动中嵌入评价(模块3第1节后完成)

在您的单元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日记、作品与展示等评价。

评价名称 怎样将这个评价整合于您的教学

日记 思维导图 在专题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日志,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加强过程的管理,促使学生元认知。

学习过程中,对四位人物的智慧进行分类,搜集相关智慧故事。终结阶段,呈现专题学习的思维过程。

在项目学习的终结阶段,展示学生关于“人生的大智慧”优秀作文,班级博客展示,qq群互评,提出修改意见,结集印刷,择优推荐学校报纸。作品与展示

第5步:更多的评价(模块3第4节后完成)非正式的讨论、自评、互评、观察、讨论会等都可以作为评价计划中的重要组织部分。描述您将如何在单元中包含这些评价。

评价名称

观察

互评 自评 师生讨论会 怎样将评价整合于单元

在小组对四个人物事例学习讨论过程中运用,及时指导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运用,终结阶段运用。

在单元学习的过程中及终结阶段运用

模块三必选案例分析 篇5

1.你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什么教学模式?

答:我认为陈老师使用了以学为主的发现式教学模式,问题框架学习的探究性教学模式。

2.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教学策略?体现在哪里?

答:教师教的情景教学和学生学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是陈老师的教学策略;情景教学策略体现在: 请大家动手折的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的活动。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学策略体现在学习幂的符号规律时,老师通过问题思考和探究的全过程。

3.陈老师设计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你是否认同他的设计?给出你的理由。

答:陈老师设计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有利于学习兴趣高并又是喜欢数学技术的学生,但不是非它不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用其他方法。

4.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问题设计、知识扩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

答:优点:能根据学生的特征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设计能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分层教育和问题引导体现出学习知识的扩展。

5.对于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你有什么改进建议?

模块三案例分析作业 篇6

1 三“授”关系

古人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传授学生知识, 不如传授学生获取知识的策略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要。得“鱼”是一种结果, 是暂时的收获;而“渔”是一种方法。得“渔”是策略的迁移, 可以让人终身得“鱼”, 是教学之根本。教育部酝酿出台的《教师教育标准》意味着教师工作的重心从“传授知识”转向“教授学生会学知识”。然而“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都有一个关键性的前提——“鱼”的存在。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 教师必须存有危机意识, 主动出击来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系统。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澄清三“授”误识, 正确认识、处理好它们三者关系, 才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授”观念,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1 三“授”误识

老子曰:“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传授知识, 不如传授学习知识的策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一些教师秉持这种观念, 认为传授学生语言基础知识, 还不如传授学生学习策略以提高阅读效率。但是, 新课改的实施引发了世人对应试教育 (尤其是“填鸭式”的教育方式) 的批判, 然而, 很多教师偏激的只突出“授人以渔”强调学习策略, 轻视甚至忽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抹杀了“授人以鱼”的存在意义, 以致过犹不及。

历来, 大家都强调“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因此, 一些英语教师成功实现“授人以渔” (传授并使得学生掌握阅读策略) 后就觉得大功告成, 万事大吉了, 从而固步自封, 止步不前了。St.Marher, 1225曾说过, “Time and tide waits for no man.”在竞争如此激烈的21世纪, 没有进步就是退步, 不能“授人养鱼”引导学生独立自主调试管理自己的学习, 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策略, 阅读教学就不算完美落幕。

1.2 三“授”关系

授人以鱼, 真的不如授人以渔吗?俗话说“授人以鱼, 三餐之需”。“授人以鱼”可以立竿见影的扩充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 是进一步教学的必由之路。“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两者相辅相成, 它们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授人以鱼”是“授人以渔”的前提和基础, 缺乏语言基础知识的支撑, 或许可以凭借一些学习策略暂时不处于劣势,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基础知识的匮乏, 注定了学生自身内涵的贫乏, 缺失该有的灵性与洒脱, 即使有再多的学习策略也只是空中楼阁;“授人以渔”是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掌握恰当的学习策略, 能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又能进一步充实语言基础知识。总而言之, “授人以鱼”是一个必经阶段, “授人以渔”之前必须“授人以鱼”。

然而, “授人以鱼”以及“授人以渔”都是对原有知识的直接学习, 要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必须实现教师的“授人养鱼”。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养“鱼”的优越性与必要性, 学会自己养“鱼”, 努力实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境界, 能够从容应对“无鱼”的境地。只有实现教师的“授人养鱼”, 学生才能形成自主学习意识, 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系统, 脱离对教师的依赖, 能够对自己的阅读学习进行自主安排, 监控和评估。

“授”之于教育, 是全面而又细致的, 不管是“鱼”或“渔”, 还是“养鱼”, 它们本质上没有优劣之分, 夯实基础着眼发展, 谋求深化才能让学生达到理想境界。“授人以鱼”是基础, 强调语言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荀子说过,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教师必须指引学生夯实语言基础知识, 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授人以渔”是发展, 强调学习策略的重要性。扎实的基本功是学生进步的必要条件, 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提高学习效率, 实现学生的更好发展。“授人养鱼”是深化, 强调管理系统的重要性。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人的发展,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策略后, 不能止步于暂时成绩, 而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指引学生内化知识, 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管理系统, 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2 三“授”关系在牛津英语模块三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是读者运用已经具备的语言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策略, 通过对书面文字符号的感知、加工而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心理过程。[1]在这个过程中, 读者全靠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与知识水平来理解语言。据格雷布 (W.Grabe) 指出有效的外语阅读需要包含六要素:1) 自动认字技能;2) 词汇与语言结构知识;3) 语篇结构知识;4) 社会与文化背景知识;5) 综合、评价技能与策略;6) 监控阅读的元认知知识与技能。张庆宗 (2010) 强调在外语阅读中, 这六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缺一不可, 它们既分工明确又相互联系和配合。[2]从三“授”关系角度而言, 英语阅读教学就是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学习策略和内化形成管理系统。

“授人以鱼”就是教师要带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知识, 涵盖格雷布所提及的前四基本要素。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做到“授人以鱼”, 指导学生对阅读文章的单词、词组、句子结构、语篇结构、社会与文化背景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才能进行深入教学。比如牛津英语模块三Unit1阅读模块中, 学生们在小学或初中阶段就已经接触到句子“I can't see your face, but you sound young.”里的sound这个单词是名词属性, 意为“声音、噪音”。但是, 在本单元中, 教师要让学生知晓sound是动词属性, 为连系动词, 表示“听起来”, 后面接形容词原级作表语, 不能用于进行时态和被动语态。从语篇叙述方法方面来说, Unit2的语篇结构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关系组织的。Unit3置身于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背景中, 主旨为讲述人类文明的发展面临众多古代文明的失落, 教导学生重视人类文化遗产。只有全面掌握这些阅读的基础知识, 才能顺利开展进一步的阅读教学。

俗语说“授人以渔, 终身受用无穷”, 其凸显策略的重要性。要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教师要解决学生的学习效率问题, 而最有效的提高途径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可以极大的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 还可以减轻学习负担。教师要因材施教的教给学生适宜有效的阅读策略而不是任其囫囵吞枣、死记硬背。总体说来, Unit1阅读文章强调的是故事阅读策略, 教师要引导学生粗略掌握阅读六要素提高阅读效率;Unit2侧重于历史类文章的时序阅读策略, 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住日期年份这些线索。Unit3注重于日记阅读策略, 简单介绍了阅读旅游日记的重点关注要素——旅游时间、地点的变换, 作者个人情感和观点。除了每单元突出的重点策略, 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其他策略, 教学中, 教师有意识的引入、诠释这些阅读策略, 有利于学生缩短阅读时间, 提高阅读效率, 也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的阅读基础知识, 有助于更高层次的阅读教学的施行。

“授人养鱼”是说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基本知识以及阅读策略后要形成适宜的管理系统。这个管理系统是指学生能够反省自己的认知过程以及阅读任务的完成与否, 包括养成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安排学习任务、监控学习过程、调整学习进度, 评估任务完成情况的习惯。倚仗别人给予的“鱼”和授给的“渔”法, 终有“无鱼”的险境, 因此, 阅读教学单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学生对阅读文章的有关主题信息及相关策略都有所了解之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糅合自身情况, 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形成适合自己的管理策略。Unit1中谈及残疾人对社会的贡献, 教师可以适时引入有关海伦凯勒的阅读材料, 比如Deaf-Blind Awareness Week。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适时适量的课外阅读计划, 选择适合的阅读策略, 并对自己的阅读进度、策略有效性进行监控调整, 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风格,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

3 结束语

“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授人养鱼”是阅读教学的必经过程, 是教学紧密联系的三个阶段。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不能厚此薄彼, 片面强调某一阶段而忽视或否定其他任何一个阶段。牛津英语阅读模块教学要逐步贯彻实施“三授”, 既要“授人以鱼”, 也要“授人以渔”, 还要“授人养鱼”,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摘要:作为重要的外语学习手段,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旨在帮助学生通过阅读来学习基础知识, 养成阅读习惯,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 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实现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授人养鱼”三者渐进地反映了教师引导学生从学习基础语言知识、掌握学习策略到使用管理策略的发展过程。如何正确认识、处理好它们三者在阅读教学中的关系, 对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中牛津英语阅读教学,三“授”关系,语言基础知识,学习策略,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127.

[2]张庆宗.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214.

[3]范辉, 王先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 (32) .

[4]钱舒.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浅谈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中的音标教学[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2 (2) .

模块三必选案例分析讨论结果 篇7

(2011-10-20 10:57:01)转载

标签:杂谈

1.你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什么教学模式? 答:我们小组认为陈老师教学设计使用了:

(1)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动手折纸,让学生发现每次折叠的层数以倍数的形式增加,从而认识乘方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探究新知;还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以事实为依据对假说进行检验和修正,直至得到正确的结论,并对自己的发现过程进行反思和概括,都符合该教学模式的特点。

(2)探究性教学模式,陈老师按照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在问题的设计方面,他既注重了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又注重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符合探究性教学模式。

(3)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①呈现先行组织者。②呈现新学习内容。③知识的整合协调。④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的问题。通过让学生“动手折叠,提问层数和折叠的次数的关系,归纳出每一次折叠的层数都是上一次折叠层数的2倍”清晰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的联系。

(4)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陈老师在计算机上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引导学生展开分析,说明简记的必要性。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符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的特点。

(5)程序教学的教学模式

2、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教学策略?体现在哪里? 我们小组成员的意见总结如下:

答:(1)情景教学策略。陈老师提供了资源型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出新知识;问题型教学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2)探究式策略。如在讲“幂的符号规律探究”时,陈老师就以“让我们猜想这其中有什么规律?”等问题进行了探究式教学。(3)动机教学策略。陈老师通过日常生活折纸、有理数乘方新知识与面积、体积计算的旧知识联系,唤起学生的认知兴趣,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4)教学内容传递策略。陈老师通过选择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有理数乘方概念的思维导图及练习,帮助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掌握。(5)启发式教学策略

在这节课中教师能适时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开启思路;通过练习总结归纳知识点。

(6)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陈老师在练习三的运算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寻找规律

3、陈老师设计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你是否认同他的设计?给出你的理由。答:小组有七位成员都很认同陈老师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理由是大大节约了时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更直观的呈现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从繁琐的计算中脱离出来,有助于本节课目标的达成。教师使用Math 3.0,方便快捷,既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又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认同的同时有一位组员提出疑问:不知道Math3.0是否可以有让学生参加练习的机会。

有一位老师提出陈老师设计演示的目的是让学生直观看到连乘的算式很长,写起来不方便,让学生体会简记的必要性。出发点是好的,但学生对乘方的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而用Math3.0 演示只是简单的输入乘方输出积,对于理解简记的必要性没有什么帮助。所以觉得Math3.0不适合当前的教学环境。

4、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问题设计、知识扩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 我们小组成员认为:

在创设情境方面的优点:学生自己动手折纸,通过真实的情境,使学生感知乘方的概念,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枯燥的数字,还存在于鲜活的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创设情境时让学生折纸,是学生的参与面较广,促进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减少的差距,有力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学生在动手中也能自主发现其中的规律;创设情境上符合学情,本来是抽象的东西,经过亲手操作,学生更易接受。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探究意识逐步增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问题设计方面的优点:通过观察、实验、猜想和验证等数学活动,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逻辑性,由浅入深,并且板书出来,而且还用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方便学生理解。注重学生的差异性,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既照顾了大部分学生又针对了小部分能力强的学生,一步一步地拓展了本课知识。有助于学生从根本上理解问题,从而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知识扩展方面的优点:首先,在练习3后总结了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 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 0,其次在“百万富翁破产”和“面条”两道习题中,教师能够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实现了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所设计的问题适应于当时的教学情境,且问题具有启发性、有助于学生的挖究性学习。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要回到生活中去。知识扩展满足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需求。

5、对于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你有什么改进建议?

答:陈老师的这节课,总体设计还是相当成功的。他设计的每个教学环节中,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但是作为数学学科,数学问题的设计如果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更加紧密一些,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于数的乘方生活中运用的机会也很多,也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为了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从培养学生发现的意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学以致用。

5、对于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你有什么改进建议? 我们提出的建议主要有:

1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是组织者和合作者。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的适时点拨、教师的引导归纳、教师的鼓励与评价也是不可缺失的。而课中在学生做出归纳后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评价和总结;这样是不恰当的。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练习中,另外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反馈的设计

2陈老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鼓励与提倡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3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出有理数乘方的概念。由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时,说得不完整的,教师再加以补充说明,而不是由教师总结出来,应增加一些与学生交流的环节。4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5概括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之后,教师应该多出示一些例子,让学生判断一下什么是底数,什么是指数,什么是幂。只有当学生完全理解并掌握数学公式的含义,才会灵活运用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会能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学术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使数学知识服务与生活和社会。

模块三案例分析作业 篇8

1.邹老师提出应使学生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你怎么看待这个想法?

答:我们小组的看法基本相同,经过讨论,决定采用任文虎老师的说法。任文虎认为:我赞同邹老师提出的“学生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理由如下:

①评定课题研究的成绩定义时,评价包括指导教师的评价、小组长评价、组员相互评价等,各项评价最后综合在一起形成小组研究的成绩。课题实施后,还要总结和反思课题实施过程及结果。

②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之一是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也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与开展项目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评价对象在评价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评价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共同参与的、积极的交互过程。

③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不可能做到全程关注,对于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等都无法完全了解。因此,需要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过程中来。

④ 让学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以此引导学生去捕捉、发现其他同学身上优点,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评价的主人,使学生学会相互悦纳、彼此欣赏,学会在互相取长补短和彼此鼓励提携中共同进步。并反思学习中的不足等,这也有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

2.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中采用了哪些评价工具?

答:我们小组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中采用了评价量表的评价工具:评价量表,其中包括教师评价表、学校对学生评价表和课题评估表。

教师评价表:教师从论文的结构、内容、拓展等方向对学生的研究论文进行全面的评价。学校对学生评价表:由校研究型课程组织实施小组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和教师评价的结果,按照表中规定的权重计算出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总评分值,填入表中。

课题评估表:从课题的目标、内容、研究方法、延伸性、论文报告质量、学生参与程度、教师指导与管理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3.方案中的评价表格多以量化形式出现,有的老师提出要加入定性的描述性评价,你怎么看待这个想法?在写评语时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答:小组经过讨论,认为陈丽荣和李俊红两位老师的看法较好,就采用了他们的看法。陈丽荣认为:我觉得方案中的评价表格多以量化形式出现,有的老师提出要加入定性的描述性评价,很有必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热情。同时,通过等级给学生反馈的信息比较有限,教师可以将等级和评语结合起来,等级给出学生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参照,评语则更为详尽地指出学生的优缺点,是对学生更具体的建议,对他们有很好的指引性作用。

在写评语时应该考虑如下问题:

①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

②是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

③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

④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⑤是学生的学习结果。

李俊红认为:我比较认同将定性的描述性评价加入到评价中,因为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

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在写评语时,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二是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四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

4.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中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哪些方面进行了评价?你觉得是否全面?还需要补充哪些?

答:小组的看法较为一致,经过讨论,一致认为:

师大附中的初步评价方案,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以下几方面的评价:

(1)开题报告:教师从课题的来源、选题的原则、研究的方案三个角度对开题报告进行评价,评价的详细指标见量化评价表。

(2)研究过程:教师从课题目标(态度、能力、方法)的角度进行评价。在量化表中,又将此细分为五个评价要点。

(3)课题报告(论文):教师从论文的结构、内容、拓展等方面对学生的研究论文进行评价。

(4)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和教师评价的结果,按照表中规定的权重,计算出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总评分值。

(5)课题评估表:学校研究型课程学术委员会,在评定学生的成绩时,对其中的优秀课题进行初选,并将初选出的课题交给研究型课程学术委员会作进一步的评定。

(6)激励性评价: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的课题研究予以奖励。

评价比较全面。不过还可补充增加开题报告与评价表、研究过程记录与自我评价表、课题报告(论文)自我评价表、个人及课题小组评价表。评价中还可以加入一些定性的描述性评价。让评价对象在评价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共同参与、积极交互,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检测反馈功能。

5.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需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每个阶段,你认为在学生探究的不同阶段各应该对哪些内容进行评价?有哪些收集信息的来源?

答:小组的看法大同小异,经过讨论,一致认为:研究性学习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评价需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每个阶段,关注每一个学生获得的发展。评价的信息资料收集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其大致包括:

①开题报告中课题的提出、评审、立项;

②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情况;

③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体验;研究成果的表述,如结题报告课件制作、相关论文。这些信息有静态的文字,也有动态的实践;有外在的形象描述,也有内在的体验感受;还包括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鼓励等。

信息的来源渠道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① 学生的开题报告。

② 与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体验、实践能力等;平时的观察,判断学生的研究精神与态度;建立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中期评价结论。

模块三案例分析作业 篇9

一、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2007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 (论文) 等实践教学环节, 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因此, 实践教学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教育部精神, 武汉科技大学在信计专业开办之初, 对信计专业的专业方向和理论课程设置进行了相关讨论和研究。但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理论基础知识不够夯实

在对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中, 许多同学反映在课程设计或者是上机操作的过程中, 由于理论知识的欠缺, 而不知道怎么开始动手做。

2、实验课程开设与实际需要有距离

学生反映现有实践教学与现实社会应用中的需要有一定的脱节, 课程安排中针对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运用的相结合的课程较少。

3、实习基地和实验室建设不够完善

信计专业毕业实习去向包括省统计局或市统计局, 以及部分企业单位, 学生也可以选择自主实习。而自主实习缺乏有力的监管考核方法, 这样让毕业实习的作用大打折扣。

4、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质量不尽人意

在选题上, 部分选题不能紧密联系专业特色, 纯数学理论课题无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纯计算机软件开发课题无法提高学生学术水平, 自拟研究题目有的与社会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二、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实践教学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和提高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 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必要途径。我们在构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中注重以下原则:在课程设置上首先加强数学基础教学, 打好专业理论基础, 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研究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加大实验教学内容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比重, 改进以往的对理论教学非常关心, 而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实践教学的内容少、方式单一、效果不好的传统模式;在不同的课程实验之间形成合理的衔接, 使实践内容更加优化, 实践体系更加完备, 实践课的教学模式更加合理, 经过完善的系列实践课程的培养, 提升学生的竞争实力;实施过程中注重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激励机制、实践教学考评体系、规范实践教学流程, 使实践教学的方案得以落实, 保障教学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得到整体提高。

三、“二模块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信息与计算科学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包括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毕业论文 (设计) 两个方面。考虑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在目前的就业市场现状, 以及应用计算机师资力量的不断增强, 综合考虑该专业的培养目标, 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构建了“二模块、三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其中把专业课程设置为两个教学模块:“计算机技术类模块”和“经济管理类模块”, 把实践教学渗透到教学模块课程中。实践教学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 实践教学循序渐进, 逐步深入, 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技能,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设置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既不同于数学专业又有别于计算机专业、信息管理专业, 该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应以数学知识为基础, 结合计算机技术进行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上武汉科技大学从以下五个板块的课程设置为基础构建了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的课程群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 (模块课程) 、专业任选课程、通识教育课程。

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以计算数学为基础, 必须在低年级打下坚实的数学计算基础理论知识, 为此, 在学科基础课程中设置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等相关的数学基础理论课程,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在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中选择最能反映学科本质特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的内容作为核心课程, 如设置了信息处理中的数学基础、计算方法、数据结构、运筹学、专业实验与设计等课程, 在专业方向课程中设置了计算机应用模块和经济管理类模块两个方向的模块课。在科学设置适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特点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 将实验内容根植于理论教学中, 增加课程设计的学时, 强化实验过程, 培养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又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

2、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实践性要求

毕业论文或设计是信息与计算科学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在完成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全部课程和其他教学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 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 首先把握好毕业论文的选题关, 学生的选题一部分是学生通过市场调查自主选题, 一部分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 一部分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接下来严格把控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质量关, 培养学生创新性地发现问题和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完成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毕业论文 (设计) 也是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四、实践教学实施的保障体系

基于学校和学院现有基础条件和相关的管理办法, 为了保障实验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 在本系统实践过程中设计了本专业的创新性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

1、建设专业化的实践教师队伍

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离不开一批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 我们在对现有在编教师进行培养的同时, 引进优秀专业教师, 增加楚天学者岗位。这些专业课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 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验选题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奉献精神。这批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在建设实验室、编写实验指导, 准备实验设备等方面, 花费了大量的业余时间和精力, 他们在专业课程中承担了相应的实验课程教学环节和课程设计, 修订了信息与计算专业4门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并进行实施。同时增开了《专业实验与设计》实践性课程, 有针对性地设计了14个实验案例, 制订了详细全面的实验大纲;形成了“厚基础, 宽口径, 强能力, 高素质”为指导思想和特色的课程体系。实践证明, 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建设, 是创新行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保障。

2、规范实验室的管理

(1) 建立教学计划内的实验教学预约制度。教学计划内的实验项目, 教师跟实验室预约, 对学生实行时间的开放。

(2) 教学计划外实验项目落实开放性实验。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实验项目, 各实验室设计类竞赛, 实验室对学生实行登记使用办法。

(3) 实验环节的工作流程化。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认真指导, 试验后写实验报告, 每一个环节都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 这样进一步保证学生实验的效果。

(4) 落实教学督导制度。团成员分别到课堂听课, 向学生随机发放调研问卷, 对教师进行目标考核, 这样在制度上保证了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3、优化实践教学方法

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实践教学的关键是数学建模能力, 因此在实践教学体系实施过程中, 除在本专业开设数学建模和数学试验两门课外, 我们把数学建模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中。在应用数理统计, 数理金融, 专业实验与设计, 最优化等课程中重点讲解如何把生产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模型, 以及各种模型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还注重搭建课堂外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平台, 包括组织学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调查、鼓励学生申报学校开展的学生创新性科研课题、组建创新性实验团队、参加国际国内数学建模大赛等。

4、建立和完善实验教学平台

为实施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 武汉科技大学建立了信息分析与计算实验室、数学建模与仿真实验室、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数力计算研究中心四个实验室和武汉市统计局学生实验基地。实验室里配备有计算机、工作站、数学软件、投影仪等先进实验设备, 学院图书馆藏有专业图书资料和试验相关的文献资料。

建立实习基地, 武汉科技大学在市统计局挂牌为学生创新性实践基地, 每年毕业班学生可以到该单位实习实践, 帮助统计局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使学生真正体会实际工作的特点和学校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校内学生实验室和校外学生实习基地的加速建设, 满足了学生创新性教学实践的需要。

五、实施效果

上一篇: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投票评选工作的情况汇报下一篇:变电站主值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