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模块化(精选10篇)
案例模块化 篇1
C语言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在程序设计方面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肩负着引领学生进入软件开发领域的重任。C语言的教学应随着学生的掌握程度,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思路与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理论讲授——代码示例讲解——学生上机实验”,这种方式在入门阶段还算可行,可以作为学生了解C语言语法规则,仿照示例编程的“模板”。但是,当学生入门后,再采取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迷失在琐碎的知识点海洋中,失去学习编程的最终目标,从而不能深入掌握C语言。
在C语言的提高阶段,要把模块化的思想应用到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自然而然的引出问题的症结,提出能够解决问题的知识点与编程技巧。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自上而下、逐步求精的去分析案例,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深入掌握C语言大有裨益。
1 模块化案例教学
采用模块化编程,意味着开发C程序不是从逐条编写C语言代码开始,而是从宏观的角度用主程序和子程序等模块先把程序的主要结构和流程描述出来,并定义好输入和输出环节,逐步分解得到一系列以功能模块为单位的求解算法和流程。最终,通过实现各功能模块完成程序设计的目的。
案例教学源于美国哈佛商学院,这是一种注重师生互动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教师预先准备有针对性的案例,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积极参与讨论,通过案例引出知识点,进而层层深入得出解决方案,使学生全面掌握C语言编程的知识与方法。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案例分析中来,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巩固已有知识,理解新的知识点,掌握新的编程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应分为简单案例和综合案例。简单案例针对单一的知识点,难度较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有利于从一个小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为综合案例奠定基础。综合案例应覆盖多个知识点,通过案例讨论,为课程设计的开展打下基础。所以,案例的选取需要有针对性,要来自学生熟悉的领域,难易程度要适中。
2 案例分析
理论课部分以简单案例分析为主,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点。通过教师引导,分析案例,启发学生寻找新知识点来解决问题。课程设计部分以综合案例分析为主,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方法和技巧。
2.1简单案例分析
题目:求1+2+3+…+100之和
针对知识点:理解并掌握循环结构,能使用循环结构进行熟练编程。
已学知识点:C语言基础语法、顺序结构、选择结构。
初步分析:可以定义2个整型变量:s和n。变量s存储累加和,其初值为0,变量n作为累加项,其值由1变化到100,将n的每一个值累加到s变量,即可求出结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写出如下代码:
进一步分析:代码中“n=n+1;s=s+n;”两条语句会在程序中反复出现了100次,如果我们在程序中把这两条语句写100遍,确实也可以计算出结果,但是计算机编程的优势体现在哪呢?如果题目变为求出1加到1亿呢?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引出循环结构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讲解for循环并引导学生修改代码如下:
最后,通过举一反三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while循环和do~while循环改写代码,并体会循环结构的特点和作用,掌握利用循环结构编程的方法与思路。
2.2综合案例分析
题目:设计并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学习目标:通过该系统的开发实践,掌握C语言的关键知识点,掌握利用模块化的思想开发实际项目的方法与流程。
初步分析:通过自上而下、逐步求精的思路,可以得出该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如图1所示。
进一步分析:采用模块化编程的方法,针对每个模块设计一个函数,然后在主程序main函数中调用各个模块函数来实现该系统,模块函数如表1所示,程序流程图如图2所示。
继续分析:通过分析各模块之间数据的关联,还有必要设置2个全局变量来标明学生记录数和课程记录数,之后就可以采用各个击破的方式编写各个模块函数完成该系统的开发任务。其中登录系统模块代码实现如下:
最后,依次完成各个模块函数的开发任务即可。
3 教学效果
理论课堂部分,通过教师对简单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思考讨论,巩固了已有知识点,学会了新的知识点,并且达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目标,为实验课编程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验课上安排的实验题目,学生基本上都能按时独立完成,较往年的完成情况有了很大改观。
课程设计部分,学生也能依照综合案例的分析方法,通过自上而下划分模块,各个击破的方式,完成自己的任务,基本上杜绝了往年抄袭现象泛滥的情况。
4 结语
虽然这是笔者采用模块化案例教学法的第一年,还处于摸索学习阶段,但是初次尝试,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也肯定了笔者的努力方向,笔者将尽快建设完善C语言模块化教学案例库,从而更加系统的指导教学工作,以期取得更大的教学效果。
案例模块化 篇2
1,学校先给一个“人与自然”的大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自主选题,你是否认同这种做法,为什么?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题目,保护环境,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正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让他们自己亲自去调查,亲身感受,不仅能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了解到哪些对环境有危害,懂得今后怎样保护环境,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校的“亮灯工程”是否必要?你认为学校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支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
学校的“亮灯工程”非常有必要,它不仅为学生提供第一手资料,让学生方便查阅,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他们的阅读、筛选及归纳总结的能力。学校应该支持、鼓励有突出表现的小组,有必要的话可以让老师一起参加,做引导,为学生多提供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开展自然科学实验。
3,在寒假里“团队之星”小组成员是怎样交流的?他们与专家是怎样交流的?信息化工具为教学交流带来了哪些好处?各有什么优点?
在寒假里“团队之星”小组成员用互联网交流最方便,创设QQ群,能快捷、方便相互间的交流和讨论,有什么资料也可以利用资源共享相互分享,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相互写信。与专家可以当面交谈,也可以给他们发邮件。信息化工具为教学交流带来了方便、快速、费用低廉和不受时间地区地限制等好处。
4,案例中,“团队之星”小组的研究性学习经过了哪些步骤?
“团队之星”小组的研究性学习的步骤有:确定主题---建立小组---查阅资料---撰写报告---专家指导---修改方案---实施调查---发放问卷---搜集资料---整理信息---撰写报告---得出结论---交流建议。
5,请谈谈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作为老师应在哪些方面给予指导?
案例模块化 篇3
本文所指的模块案例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围绕一个教育主题设计与总结出来的系列性教学实例。“做中学”科学教育主题模块案例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与科学知识起点水平等,结合“做中学”科学教育理念、教学模式,选取接近学生生活的科学教育主题,开发成的主题模块教学案例。
正文:
宝山区在2005年加入了上海市“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试点与推广的行列。几年来,在“做中学”科学教育理念的引领与市科协的指导下,一直积极探索适合本区的“做中学”科学教育发展之路,虽积累了一定的实践成果但总觉上不了一定的高度。2009年,在深度反思与透析项目组运转情况后,我们发现项目组教师学科出身多样化,科学知识结构、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缺乏教学内容开发、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合理解决及课题研究等教学创造力是使宝山区 “做中学”科学教育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为此,我们希望以“做中学”科学教育模块案例开发为途径,丰富教师科学教育专业知识,夯实“做中学”科教理念,激发教师教学创造力,同时也在区域内积累与共享教学资源。
一、模块案例开发的目标
给教师搭建一个专业发展的推动平台、合作舞台与学习梯台。即通过模块案例开发激发与培养教师“发现与挖掘生活化教育主题,设计合理有序的教学环节、随机应变的课堂管理艺术与精深的课题研究”等教学创造力。
二、模块案例开发的内容
依据国家制定的科学课程标准和科学教育要求,遴选幼儿园中、大班与小学低年级儿童生活中比较感兴趣的现象、物品等蕴涵科技因素、值得深入探究的主题,结合“做中学”科学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开发成一个个能培养学生有关的科学知识、科学实验方法与科学思维的原创模块教学案例(包含主题介绍、教学活动内容、实验材料、学生前测卷、学生后测卷、学习任务单、实验记录单、形成性评价、相关课件等)。
三、模块案例开发的要求
1. 教学内容方面
(1)一份模块案例应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且有相应的系列课时组成部分。
(2)模块案例的主题要符合相应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接近学生生活。
2. 教学活动设计方面
(1)引入科学探究过程时注重了解学生已有的想法,即前概念,搭建的“脚手架”能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探究。
(2)安排足够的实验环节以及观察和讨论的机会,以逐步加深学生对核心的科学概念的理解。
(3)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归纳结论和使用推理模型。
(4)给学生提供合适的记录方式。
3. 对教学过程的支持方面
(1)给教师提供明晰和足够的背景信息、相关课件及实验材料等。
(2)有明晰和足够的支持教学各个环节的指导内容,包括教师的关键问语。
(3)对有关的安全和卫生问题能提出预警。
4. 课程的扩展方面
(1)为学生进一步扩展探究和阅读提供资源(书籍名单、参考资料、网站等)。
(2)为学生提供和语文、数学、艺术等其他课程相联系的机会。
四、模块案例开发的准备
1. 开展教师培训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做中学”科学教育教师培训(走出去、请进来,案例学习,实验室参观,示范课录像观摩与评课等),一方面让老师们进一步加深对“做中学”的理解、感悟,熟悉“做中学”模块案例的基本结构;另一方面让教师们对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重新评价,获得真实和灵感,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经验,达到新的认识,从而产生新的工作激情,实现自我提高。
2. 给教师提供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思考和研究的内容
(1)案例主题:怎样发现适合孩子探究的科学教育主题?
(2)教学目的:希望孩子们从这个主题的科学体验中获得什么?
(3)科学活动:孩子们在学习时适合做哪些活动?
(4)科学概念:这次科学体验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5)操作技巧:孩子们将应用哪些操作技巧?
(6)材料:将需要哪些材料来组织这个活动?
(7)建立联系:怎样将该活动同我们在课堂上的教学联系起来?怎样将它同孩子们的生活联系起来?
(8)教师作用:做些什么来辅导学生的这次科学经历?
(9)课堂总结:怎样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并把整节课贯穿在一起?
(10)课后评估:怎样知道学生学到了些什么?
五、模块案例开发的步骤
1. 讨论
探讨并确立计划开发的模块案例的主题及课时设置与内容安排,咨询相关学科专家有关科学知识点的精准度。
2. 设计
讨论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安排与分配编写任务。咨询相关专家主题模块的教学点与实验点,通过交流、讨论、修改、整合,完成第一稿的方案设计。
3. 实践
配备实验材料,完成第一轮的试点教学,并组织组内教师共同评课,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
4. 修改
修改案例,进行第二、第三轮的试点教学,交流、讨论、再修改等。
5. 分享
整理多次实践修改后的模块案例,与其他教师分享,并收集其他教师的教学反馈,为自己的课题研究及下阶段的课堂实践、模块案例开发提供支持。
六、教师在模块案例开发中教学创造力的体现
1. 能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案例
通过实践,教师亲身体会开发出一个原创的经得起推敲的模块案例的基本环节和步骤:确定主题——预设活动方案——付诸实践——反思和调整——再实践(多次)——整理成案例;感受到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的趣味性与成就感。两年来经过大家的合作努力,开发出了《纸》、《水》、《走近叶子》、《万花筒》、《玩具车动起来》、《我们周围的材料》等6个“做中学”主题模块案例。
虽然这些主题模块教学案例还不够精细、不够完善,还需进一步实践、讨论、修改。但教师们已逐步进入了关注学生生活、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开展系统探究活动的模块案例开发、推广、积累的良性轨道中。
2. 能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
课是“做中学”活动实施的关键所在,也是模块案例的实践平台。在模块案例的开发与实践中,我们对案例开发者即上课教师要求:课要充分体现“做中学”教学模式与教学原则,改进提问方法,创新引导策略,为孩子们的探索发现铺路搭桥。对听课教师要求:听课时要深层思考;评课时要解剖到深处,消化优点,针对不足的地方要找出“病因”,开出“药方”。如好在哪个环节,不足在什么地方,如果是你会怎么组织,怎么引导,怎么提问,理由是什么,等等。
如虎林路小学陈颖老师执教的《水》模块案例《谁不见了?》一课中,通过上课与评课使老师们就“做中学”课中如何真正做到以幼儿的能力培养为宗旨,给予幼儿充足的科学探索时间并及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思路、提问方法等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通过模块案例的教学实践与研讨不仅开发了执教教师的潜能,更汇聚出了所有参与设计、听课、评课教师们的智慧。我们从课的质量提升中看到了老师的创造与改变。
3. 能创造性地实施课题研究
“做中学”模块案例设计与课堂实践这两个开发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归纳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作为科研课题进行申报与系统有效地研究。2010年教师们申报了18个课题,有从解决“做中学”课中生成性问题方面进行研究的课题,也有如何把握学生前概念,提升“做中学”科学教育实效性的实践与探索等。在模块案例开发过程中教师们带着课题听课,积累教学实例;带着课题讨论,寻求解决方法;带着课题上课,验证实施效果;带着课题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在2009年与2010年上海国际未成年人科学教育论坛中宝山区“做中学”项目组教师论文累计获市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成绩名列全市各试点区前列。
七、实践后的反思
组织教师进行“做中学”模块案例的开发就如同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一样,期间会有很多生成性的问题出现。如提炼出了主题模块中的科学概念却设计不出适合学生探究的实验方案,设计中觉得很完美的一个教学环节到课堂教学中却实施不下去了,费了很多心思设计好的案例却遭到了组内教师的批判与质疑……所以,想要通过模块案例的开发最大化地激发教师的教学创造力,关键是要保证教师参与模块案例开发的积极性,不要因失败因困难而气馁,要推动教师迎难而上,不断开拓与创新。
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需保持的是:
一个模块案例的开发必须通过一个开发团队共同完成,既能迸发出集体的创造智慧,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案例的质量。
在实践中给予教师必要的支持,如邀请相关学科专家诊断概念准确性,当大家意见分歧时请“做中学”科学教育专家进行必要的分析引导。
需改进的是:
把模块案例开发设为一个项目,使教师有项目归属感与责任感。
建立网络案例资源库,把教师的开发成果更大化地共享,也利于教师接收到更多的意见与建议。
“为了孩子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为了实现理想的教育,就要努力造就理想的教师”,而教师创造力的激发与培养不是一蹴而就,它是润物细无声、慢慢开花、慢慢结果的。通过宝山区“做中学”科学教育模块案例开发的实践,我们深切感受到模块案例开发是帮助教师更深地领悟科学教育的魅力,更好地提升教学创造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案例模块化 篇4
一、模块化与案例融合的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多年的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课程的教学中, 不断研究, 不断总结, 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的模式上加强研究, 构建了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模式框架体系, 形成了“5+2+2”实验教学模式框架体系, 该体系由En Case实验教学模块、与操作系统相关的取证环境实验教学模块、应用程序调查实验教学模块、系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和网络监听 (临侦) 实验教学模块及若干案例构成, 即体现模块化教学模式, 又体现案例教学模式, 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多模式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同时, 从打击网络犯罪角度有针对性地去研究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课程的基本训练方法, 让学生快速理解、掌握这种特殊案件的处理和计算机网络案件侦查手段。从实际案例角度, 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件研究其不同的勘查方法, 不同的案例对应不同的实验内容和不同的勘查方法, 以此来确定课程的每一个实验教学模块的内容, 并按案例所涉及的内容开展实践教学, 从而构建了“5+2+2”实践教学模式框架体系。在该模式框架体系中, “5”是指形成5种实验教学模块;第一个“2”是指每一个模块至少用两个案例支撑, 体现在完成教学过程中, 模块化与案例相融合, 达到预期效果;第二个“2”是指最终用两个综合实验全面的反应各种教学子模式的内涵, 实验教学模式框架流程到此终止, 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也就到此结束。
二、模块化与案例融合的教学体系的具体方案
在多年的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不断探讨实践性教学环节如何开展, 总结出了针对本课程的新的实验教学方案, 将模块化与案例有机结合, 并一一对应, 细化具体实验的每一项内容, 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体现实践教学模式的主框架如下图所示。
方案中将本课程按内容相对独立的原则进行划分, 共分成五个模块, 给出每个模块的实验内容。每一个模块对应2个个性化案例, 共需10个, 综合实验环节需要精选2个综合性很强的案例来支撑, 以达到各个知识点综合训练之目的。
其中, 实验一~十五的具体内容设定如下:
实验一:En Case基本操作;实验二:En Case关键字搜索;实验三:En Case恢复删除文件;实验四:EnCase查看复合文件;实验五:En Case过滤器;实验六:Windows操作系统信息收集;实验七:Windows操作系统重点调查;实验八:Linux操作系统信息收集;实验九:Linux操作系统重点文件调查;实验十:WEB服务器日志分析;实验十一:网络浏览器调查;实验十二:邮件调查;实验十三:常用密码破解;实验十四:IM调查;实验十五:网络监听。
所有案例均来自各公安局相关部门近年来的真实案例, 经过精心筛选, 选出10个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计算机网络犯罪方面精品案例, 综合实验环节精选综合性强的2个案例, 真正意义上体现了警、学结合的办学理念。这些案例根据实验教学模式的框架体系和案例类别, 分配给相应模块和综合实验之中, 使之更加系统和完整, 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实现预期目标, 推进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发展。
三、特色与效果
1. 特色
(1) 在案例教学模式中, 用精选的真实的案例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 一个案例对应公安工作中的一个任务, 用任务驱动的理念让学生完成每一个模块和综合训练的实验教学内容,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体现实际工作模式, 快速消化理解理论知识, 实现警、学结合。
(2) 在本教学模式中融入案例教学, 达到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之目的, 学生工作感极强, 兴趣高昂。同时也彻底改变了过去的学习评价方法, 以提取案例中犯罪电子证据为标准, 可以实现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综合评价相结合,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评价教学方式的深入推进, 对其他课程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2. 效果
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是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和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的主干 (核心) 专业课程之一, 这是一门将教学、实训与应用 (实战) 融合于一体的特殊的专业课程, 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后所做的实验同真实的案件勘查一样, 以规范的程序和先进的技术来完成每个实验, 从中掌握相关理论和技能, 增强实战应用能力。特别是公安院校, 实验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需要研究出一套适合这一层次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 来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提高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的能力和水平。
为进一步证实本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2012年设计了评价调查问卷, 向用本模式开展教学的8个教学班的学生发放了240张问卷, 收回232张。经整理分析结果如下:
对本教学模式各个方面进行测评, 其总体评价认为很好并学习效果显著的占53.5%;好的占38.9%;一般的占7.1%;作用不显著的仅占0.5%。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一部分是刚刚下基层实习过的同学, 他们反馈的信息表明, 现在新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能力, 正是公安机关中的工作所需求的, 完全符合公安工作的要求, 到岗位上就可以上手。
2013年又对已毕业的学生开展一次调查工作, 从反馈的信息中得知, 接受本教学模式的毕业生, 到了实战单位上手快, 知识扎实, 技能高, 能力强。很多毕业生在本职岗位取得的成绩十分突出, 在接受调查的160多名毕业生中, 在短短的2~3年的工作中就有30多人因技术高、能力强而立功受奖, 多人次获得“办案能手”、“信息化应用高手”等称号, 这些学生在所在公安机关已成为主力。
实践证明, 本教学模式真正实现“轻松学习, 掌握技能”的效果, 真正达到培养此类人才的目的, 对培养有效打击计算机网络犯罪的专门人才起着关键性作用, 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在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之, 本教学模式的运用, 可以营造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解决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技术难学难掌握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完成任务驱动式的综合实验环节, 解决学生学完课程仍对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案件无从下手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校就能了解实际工作内涵, 接触与课程实验教学相关的真实案例, 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 效果显著。
摘要:模块化教学能有效地将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机的分解, 不同模块相对独立, 从而达到易学之目的;案例教学是将真实案例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将两者相融合, 将两者的优势进行叠加, 两种教学模式实现了互补, 从而大幅度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实验教学模式,模块化,案例教学,融合
参考文献
[1]赵明生, 吴育宝.“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课程实验案例教学模式研究, 计算机教育[J], 2010 (4) :108-110.
[2]赵明生, 田素诚, 吴育宝.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实验案例教学模式相关问题研究, 福建电脑[J], 2009 (9) :196-198.
【案例模块一】学习提示 篇5
1.观看案例课程,撰写课后作业。按照“知行中国-初中班主任培训绩效评估总结办法”学习安排和考核要求,在8月29日-9月4日期间,学员要浏览【案例模块一】(班主任的每一天,包括8个案例式课程),并选择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专题课程进行深入学习,撰写作业即可。小贴士:(1)学习本模块之前,请大家先阅读本模块主编王宝祥老师撰写的《“班主任的每一天”主编寄语》,以形成对本模块课程的系统认识。
(2)关于学习时间:在本次培训中,老师们一共要学习八个模块的视频课程(包括预热课程、专题讲座和六个案例式模块课程,在每个模块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们可以任选专题进行学习,只要每模块学习时间达到200分钟,统计就会显示完成;为保证大家踏实学习,防止学员泡学时并相互攀比,项目组特为学时做了限制,每模块的学时显示上限是240分钟,即超过240分钟,学时都不再累计,但学员可继续学习。
温馨提示:培训过程中,项目组会按照学习进程安排,定期开放课程,同时已开放课程不会关闭,请近期忙于准备开学事宜或因故错过的老师不要担心,大家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即可,暂时没来得及看的课程可以再抽空补看。
(3)作业:每个案例式模块都有8个专题课程,每个专题课程后都对应有课程作业,老师们在深入学习完最感兴趣的专题课程后,只选择您最感兴趣的作业撰写即可(每模块的作业数量不做考核,大家自由撰写即可)。
温馨提示:培训结束时,大家只需要提交两篇作业给指导教师批改并计入成绩:一篇是根据所学课程的题目要求撰写,并自荐给指导教师的“课程作业”,另一篇是根据培训所学,并结合工作实践撰写的“培训作业”(工作案例或培训总结均可),大家可根据学习进程,边学习边撰写作业,并根据学友和指导教师的点评意见修改完善,培训结束前再提交即可。
2.学习交流讨论,研讨热点问题。在本次培训过程中,除了我们个体的自主学习外,老师们还要学会同伴互助,学会利用同伴的力量解决工作中的疑难和困惑。“课程学习交流”和“热点问题研讨”就是项目组为大家提供“论坛区”,在这里大家可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赶快试试吧!温馨提示:(1)课程学习交流:在本次培训中,大家在课程学习页面下的留言、对学友作业的点评以及在“班级沙龙”里面的跟帖,都是“课程学习交流”的内容,一共留言15条即可,老师们可以在质量上下功夫,多多发起、参与有质量的话题研讨;也可以利用本次国家级培训的难得机会,尝试进行跨县(区)、跨省(市)研讨,扩大交流范围,开阔学习视野。相关链接:<< 如何发起班级沙龙话题? 如何进行课程学习交流?
(2)热点问题研讨:为增强班主任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除“课程学习交流”之外,项目组专家以参加2011年“知行中国”初中班主任培训项目骨干培训的学员为对象,对班主任面临的困惑与挑战作了网上问卷调查,归纳出若干热点问题,鼓励全体参训教师依次为契机,结合工作实际困惑,开展网上专题研讨活动,请大家积极参与。相关链接:热点问题研讨专区 如何参与热点问题研讨?
3.其它学习任务。如上传资源,撰写日志等,欢迎老师们多多参与,其中上传“资源库”资源每篇2分,满分4分,欢迎老师们积极分享学习成果和研修心得哦!相关链接:<<如何上传资源? 4.求助途径。您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操作性问题,可以在培训首页以及个人中心点击“在线客服小研”寻求帮助,同时也可以拨打我们免长途客服热线400-7799-010,小研团队会随时为您服务!
【班级指导教师】
1.督促并引导学员上线学习,积极发掘并推荐本班的优秀作品、精彩活动和典型人物。相关链接:精彩简报推荐 精彩沙龙推荐 热点研讨推荐 研修作业推荐 研修日志推荐 案例展示推荐
2.9月1日将召开第一次项目组学情会,请各班班级指导教师组织好本班学员,准时收看学情会视频直播。相关链接:学情通报会直播地址
【各级管理员】
督促学员上线学习。通过为期一周的预热学习,学员基本了解平台且基本完成预热阶段学习任务,只有少量学员还未上线学习,请相关区县班级的负责人和管理员,仔细查看本单位学员学习情况,逐一排查,督促、通知参训教师上线学习,争取早日实现全员参训。无特殊原因的,要全部上线学习;有特殊原因不能来参加学习的,要抓紧时间调换(本次培训资源难得,请尽量不要删减),争取早日实现全员参训。项目组调换、删减学员名单截止9月30日24点。相关链接: 调换删减学员怎么办?
案例模块化 篇6
本课题来源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软件研发的IT项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CM2006综合业务系统改造升级(二期)项目。
该项目已于2012年10月正式上线运行,本文将该项目的受托支付模块开发作为银行软件研发的成功案例进行沟通管理分析。
根据农发行业务发展需要和综合业务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农发行业务部门提出综合业务系统三期改造业务需求,以提升和优化综合业务系统功能、解决系统存在的现有问题。同时根据新会计准则和新税法的有关要求,对贷款利息收入的核算方法进行调整。为提升系统业务处理功能,适应内外部管理要求,更好的为全行业务经营服务,拟对综合业务系统进行优化改造。
中国银监会2009年起先后发布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合称“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主要强调;“实贷实付”、“受托支付”等理念,促使银行建立全流程的精细化信贷管理模式,注重从源头上控制信贷资金被挪用风险,为贷款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提供制度保障。
因此,农发行IT研发部门需对综合业务系统进行一定的改造,增加受托支付交易功能并修改相关联交易代码,以适应中国银监会对农发行综合业务系统改造升级的相关要求。
1 受托支付模块开发的需求
由于在农发行IT项目里受托支付模块只是综合业务系统的子模块之一,在已完成模块开发或同时并行开展的模块开发之时,大部分项目文档资料已准备齐全,无需重新准备,大致包括项目环境清单;系统架构图;系统资源规划方案;各节点IP地址详表;配置手册;测试报告(业务测试报告、技术测试报告、压力测试报告)等。
本阶段,由项目组主要部门分组(技术组、业务组)之间通过一系列的沟通方法进行彼此之间的分析和讨论,对项目的的各个部分进行商讨和研究。以各种形式进行对项目的调研,通过举行项目研讨会使各个部门对项目本身做到心中有数,对项目本身的目标计划,每个部分具体的工作安排,工作的难点和技术的难点,工作的安排进行细致而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使项目的整体得到充分的认识,为下一阶段的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定地基础。最后整理和总结研讨会的内容和解决的难题,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上交给双方的高层领导,呈交的材料将成为对后续计划的指导和监督的依据。并且也会进一步的促进和改善项目整体的完善。
2 沟通管理过程
受托支付模块的开发及改进需求由财会组提出,由技术组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控制需求量,由外包公司进行具体编码工作,在此期间的所有过程由负责质量配置的Q&A组进行监控并及时更新项目文件;
受托支付模块的开发期间由技术组管理外包公司进行编码工作,由财会组验收并进行业务测试,在此期间的所有过程由负责质量配置的Q&A组进行监控并及时更新测试类文档;
受托支付模块的开发完成后由技术组进行压力测试,调试无误后将成品纳入版本库并版上线。
在此期间完成的沟通过程如下:
2.1 各职能小组项目经理的沟通
项目团队以确定业务标杆,充分沟通合作为原则,充分搭建好各小组业务负责人这座沟通桥梁,三方建立了经常性的例会制度,共同探讨受托支付模块建设涉及到的业务标杆的制定,通报项目的进展状况,分析出现的问题。
2.2 与各小组具体实施人员的沟通
各小组具体实施人员是项目建设最直接的受益人和资源提供者,他们在完成自身业务的同时支持并参与着项目团队的建设。项目团队与他们的沟通可以掌握一线需求并调动大家的参与意识,主动与其进行深入的沟通,对深入了解真实有效的信息化需求和收集建设性意见有很大推动作用。
3 沟通工具
3.1 书面沟通
农发行IT项目中正式的书面沟通包括: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简述、项目规章制度、会议流程记录、年度工作总结等。非正式的包括个人备忘笔记,工作计划草案等。
使用VSS文档数据库进行版本管理,这种管理方法有许多优点。它可以对沟通的记录做到准确的记录,并且可以保存起来,尤其是在一段长时间后,双方都已淡忘了沟通的内容以后,能够查阅当初的沟通内容就格外重要。
3.2 言语沟通
农发行IT项目的言语沟通通常包含会议沟通、电话沟通等。
会议沟通通常采用推动式研讨会的形式,例如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等等,是农发行IT项目经常采用的会议沟通方法。
利用电子化手段,农发行IT项目时常采取电话联席会议的方式召开电话会议,以远程视频会议的模式与北京、珠海等地的信息技术领导层召开网络视频会议。
3.3 非言语沟通,主要采用网络沟通法,农发行IT项目的网络沟通法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3.3.1 制表法
譬如需求跟踪表。此种图表法采用业务组与技术组分别录入的方式将同一功能对应的需求和用例一一对应,保障了两个小组开发过程中所用到研发代码的一致性。
3.3.2 URTracker事物跟踪系统
采用URTracker事物跟踪系统进行流程跟踪,该系统几乎涵盖了本项目模块开发过程中的所有流程管理,包括需求提出与变更。
3.3.3 飞秋和腾讯通RTX
在农发行IT研发项目里,经常会用到两种局域网联络通讯工具,即飞秋和腾讯通RTX。这两种通讯工具各有不同:飞秋的聊天方式、文件共享与传输更加直接和便捷,而腾讯通RTX在企业组织架构的分组管理上更具规范性,腾讯通RTX的权限管理更近丰富,为企业的沟通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沟通环境。
4 总结
新项目的的开发的过程中,虽然是一个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但在不同阶段的有不同的沟通管理。在项目的中由于分工的不同,会与不同的团队之间进行合作和交流,就需要用到各种交流的方法。采用各种形式进行对项目的调研,通过举行项目研讨会等方法,使各个部门对项目本身做到心中有数,并对项目本身的目标计划,每个部分具体的工作安排,工作的难点和技术的难点,工作的安排进行细致而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充分认识到项目的整体性,为下一阶段的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石。这就需要灵活利用各种沟通工具和沟通方法,统筹兼顾各个部门的步伐,以最快最高效的提高沟通的效率,最大程度上满足客户的需求,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涛,韩膺南.有效的沟通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谈专业管理团队如何做好项目沟通管理[J].项目管理技术,2006(7).
[2]吴吉义,郑炜.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项目沟通管理过程研究[J].电子政务,2006(7).
案例模块化 篇7
一、模块+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原则
1. 满足实用性和系统性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通过实施模块+案例的教学方法, 首先应该突出该教学方法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以学生就业为根本出发点, 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通过模块+案例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内容上应充分以教学大纲为基础, 在教材的拟定过程中结合社会热点, 结合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安排, 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加系统化。
2. 坚持学生自主选择
实施模块+案例的教学方法中应充分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模块教学可以将教学划分为几个板块,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所长进行选择, 对重点知识进行掌握, 给予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 使学生真正学到了知识, 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通过自主钻研, 对教学内容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 使计算机教育更好的发展。
3. 坚持模块+案例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就业, 而采用模块+案例的教学方法也是如此。当前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 这需要学生学会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 因此, 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性, 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在模块化教学中融入现代教学理念与社会市场知识, 使学生能够更早的接触到社会知识, 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有用的技术价值。
二、模块+案例教学法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1. 科学划分教学模块、模块小组
计算机教学模块的划分中结合计算机教学大纲中还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应熟悉教材内容, 同时还应了解每位学生的所长与兴趣爱好, 真正做到对每位学生因材施教。在当前我国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包括计算机的日常维护、编程以及多媒体程序设计等等, 这些模块往往是根据社会与企业发展需求所设定的。根据这些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根据每个模块的不同要求进行划分, 学生在学到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高了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过科学的划分模块使学生更加精确的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
模块小组合理分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让学生自己动手, 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提高模块教学质量过程中首先要对分配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在分组过程中可以选取一人为负责人, 在进行科学划分模块小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成绩的差异进行合理搭配,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认知能力进行划分, 采用互补的形式进行合理分组, 使学生相互间能够实现取长补短。
2. 进行案例法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充分根据计算机教学特点, 对系统知识进行深入讲解, 使学生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 在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相结合, 每一模块的开展都需要以一定的理论知识为铺垫, 结合理论的指导,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 在进行计算机软件教学中, 首先要对学生讲解数据结构的理论知识, 分析数据结构的使用方法, 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不同的案例对每一个教学模块进行讲解,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适当的引导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提升每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在模块+案例的计算机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的鼓励是对学生任务完成的认可, 每一位学生在完成任务之后都希望能够获得教师的肯定, 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进一步提高。因此, 在完成任务以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整个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而评价体系应该包括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该评价体系教师可以意识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学生也可以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所在。
计算机教学中通过模块+案例的教学方法, 首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划分, 然后在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合理分配, 作为教师也应该学会与时俱进, 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高素质人才, 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最后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为社会培养合格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静.案例教学法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 2011 (30) :222-222.
案例模块化 篇8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 中文翻译为“基于问题的学习”, 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 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以问题为基础,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PBL教学法要求学生自行查阅资料, 合作解决问题, 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欧美及澳洲等发达国家80%以上的医学院校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这种教学模式, 我国很多医科院校也都在逐步推广这种教学模式[1]。作者所在院校教研室前期曾在八年制学员的医学免疫学小班教学中试行了PBL教学[2], 2013年春季, 在进行课程整合后的模块教学中, 又在五年制本科学员中实施了大班的PBL教学, 现将实施情况及体会介绍如下。
1 PBL教学法在模块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1.1 前期准备
在模块教学中试行PBL教学模式, 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因此, 笔者在课程准备方面下了比较大的功夫。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准备、实施方案的确定、教员和学员的培训三个方面。
教学内容的准备。根据模块教学大纲的要求, 作者确定了四个典型案例作为PBL教学的内容, 分别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艾滋病和结核。在案例的编写过程中, 将案例分别分配给从事相关科学研究, 并且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教员负责编写, 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集体讨论, 对案例的内容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和修改。最终将每个案例分成了六幕, 随着病情进展和就诊检查过程, 前三幕完成疾病的诊断, 后三幕主要涉及治疗过程及并发症的出现, 还特别设计了病人怀孕、混合有其他疾病类型及治疗并发症等症状的相关治疗和处理, 使案例内容更贴近日常生活。
实施方案的确定:在讨论采用何种形式进行PBL教学的时候, 教员产生了分歧。一部分教员认为应该小班上课, 这样才能保证绝大多数学员能够参与讨论, 有发言机会。而另一部分教员认为作者所在团队师资力量不够, 有些教员甚至不是医学专业出身, 教员的知识面和学识水平也不统一, 很难保证教学效果的一致性, 故应该大班教学。两种教学方法各有利弊, 持两种意见的教员几乎是一半一半, 最后参考其他学科实施PBL教学后的经验和教训, 结合随机抽取的部分学员的建议, 以及学校和学员的实际情况, 作为一次尝试, 最终确定实施大班的PBL教学。在学时数的考虑上, 根据案例内容, 将每个PBL案例的教学时间确定为两次课, 每次3学时, 共6学时。
教员和学员的培训:在教员培训方面, 作者所在学校曾专门派人到我国较早开展PBL教学的浙江大学和哈尔滨医科大学进行了观摩和交流, 回来后就自身对PBL的认识和体会在校内进行了经验交流。作者所在教学组有两位教员曾参加过观摩学习, 还有两位教员参加了2012年在上海召开的第二届亚太地区PBL联合学术研讨会, 因此对PBL教学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学员培训主要包括两种方式, 一种是在全体学员中开展的, 主要是给他们介绍PBL教学的概念、教学目的和意义, 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 另一种是给选定的学员代表进行的小范围培训, 这些代表是各组的发言代表, 主要是教员帮助指导他们制作发言幻灯, 既要避免每组之间在内容上的重复, 又要使得每一幕信息的不同方面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讨论。
1.2 课上实施
学员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PBL教学的顺利实施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两周, 教员就已经发放了案例资料, 各小组阅读后, 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 完成小组讨论, 指定的发言人制作好发言幻灯。课上, 先由教员引导大家一起回顾案例资料, 然后就由学员代表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陈述他们所整理出的知识点及相关结论。针对每一幕的各小组发言结束后, 作为听众的学员可以即时提问, 发言人回答问题, 发言人不能充分解答的问题, 其他学生也可自由发言, 或集体讨论。可以看出,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是, 课上的时间大部分是由学员自己掌控和支配的, 教员只在其中起引导作用。学生在聆听了各组的发言之后, 需要思考各组所侧重的知识点有哪些不同, 有哪些问题自己的小组有遗漏或没有考虑周全, 并在这个过程中总结出本次课最重要的知识点。
学员讨论结束后教员的总结和点评:针对每一幕, 在各组发言及同学的讨论结束后, 教员要对各组发言者作适当的点评, 包括幻灯效果、语言的生动性、内容的准确性等等。此时, 教员还要对重要的知识点加以强调, 并对学员陈述过程中的错误或已经过时的名词或说法进行及时的更正和补充。对各方面表现好的学员或教员要予以表扬, 对于一些陈述缺乏自信、幻灯效果不好等情况, 可委婉地指出他们存在的不足, 但仍要以鼓励为主, 告诉他们可能提升的空间和角度。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此次大班PBL教学中, 作者所在团队特意安排了临床免疫学专家的参与, 在学员发言及讨论结束后, 他们根据学员的发言讨论或幻灯片中指出了一些不够专业甚至过时或者错误的专业知识点和结论, 他们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以及对前沿进展的了解, 对学员的困惑点进行了详尽的解释, 让学员感觉到受益匪浅。临床免疫学专家的参与, 是此次PBL教学的亮点之一。
2 对模块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的总结和思考
2.1 PBL教学大大提高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课程结束后, 笔者组织部分学员进行了座谈。大部分学员代表表示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模式, 既锻炼了学员的文献阅读能力、幻灯制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随机应变能力, 又提高了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都可以看出学员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调动: (1) 学员的幻灯制作水平令人吃惊。各组发言代表准备了风格各异但却丰富多彩的幻灯片, 有的简洁明了, 有的青春气息浓厚, 动画制作都很漂亮, 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充分显示出他们喜欢这种学习方法, 因此也愿意在上面投入很多的精力和努力。 (2) 学员的表达能力超出想象。上大课时, 学员很少发言, 偶尔发言也只是回答问题。PBL教学使他们有机会去展示自己, 去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他们或一一列举, 或旁征博引, 或由浅入深, 或深入简出, 都充分且有条理地阐述了他们由案例所学习到的知识点。 (3) 讨论内容丰富全面。学员不仅对案例所提供的线索提出并解释了相关科学问题, 还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又引申出了更多的相关问题并进行了探讨。比如:学员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面部表现, 引申出其他涉及面部皮肤改变的疾病类型, 甚至化妆品过敏的面部表现等, 并从机制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比较和分析。 (4) 听众讨论积极热烈。听了不同小组的发言, 学生有的产生了和发言者不同的观点, 有的引申出了更多的其他问题, 听众有针对性地对发言学生进行了提问, 并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显然, 学生对于自身直接参与其中的PBL教学具有浓厚的兴趣, 课堂气氛很活跃, 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有效调动。
2.2 PBL教学模式对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表面上看, 课上大部分时间是学员在发言和讨论, 教员在课上的教学任务似乎减轻了不少, 但实际上教员的工作不但没有减轻, 反而比以前更重了。第一, 教员在课前需要完成的工作很多, 从案例的编写整理, 到学员的分组培训, 再到学员幻灯的制作和内容上的把关, 教员都需要付出比以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第二, 对学员的客观评价要求教员具有更全面的知识和学识。发言结束后, 教员需要对每一位发言者进行评价, 需要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和知识点提出一个中肯又合理的评价, 因此, 对教员的学识和知识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 对教员的课堂掌控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和预期不同的局面, 比如出现冷场或讨论过于热烈时, 教员需要知道该如何控制局面。此外, 学员随时可能会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在课前没有考虑到或准备好的话, 课上难以现查资料解决。因此, 教员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除了需要熟练掌握课堂内容之外, 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应变能力。既要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 控制好课堂节奏, 又要善于调动学员的积极性, 寓教于乐, 才能保证PBL教学的顺利开展[3]。
2.3 目前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都存在不足
从教学资源来说, 目前的师资力量和硬件条件都严重不足。严格的PBL教学要求分小组进行讨论, 每个小组都需要有一位指导教员, 需要的教员数量比传统教学多好几倍。此外, 教员在知识面和学识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 难以保证教学效果的一致性。因此需要扩大教员队伍, 并提高他们的学识水平和应变能力, 以适应PBL教学的需求。从硬件条件说, 实施PBL教学, 需要配备相应的教学资源, 如需要多个教学设备完善的小教室, 需要学员能够即时地上网查阅资料。而在目前的条件下, 学员必须在上课之前把能想到的资料都预先查好, 如果碰到课前没有充分准备的内容, 难以现场查阅解决。
从教学经验方面说, 目前PBL教学在我国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 教员本身对PBL教学在认识和理解程度上存在差异, 因此要求教员在短时间内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而完全接受PBL教学模式是难以实现的。针对这种情况, 需要在教学过程中, 从传统模式逐步过渡到PBL教学模式, 特定情况下, 可采用部分内容实行传统模式, 部分内容采用PBL模式的混合教学模式, 这就需要教员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探索出最适合学员的教学模式。就学员而言, 部分学员对PBL教学的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 他们对传统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习惯以教员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因此在PBL教学中表现出积极性不高, 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有人发言讨论, 自己不参与也无所谓, 因此, 也需要帮助学员转变观念, 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 结语
“以学员为中心, 由学员提出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PBL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对于全面提升学员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4]。特别是在模块教学中, 应用PBL教学更有利于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将他们所学的相关学科内容系统、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结合临床病例的资料, 更是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当然, 目前在我国实施PBL教学法还存在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 但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医学免疫学这一个学科的问题, 而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这是由PBL教学的实施仍处于早期阶段造成的。目前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求教员尽快转变教学观念, 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努力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和教学技巧。同时,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教学改革, 都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要考虑到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 如教学条件、教师水平、学生能力等等, 不能为了改革而忽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真正提高。目前, 我国PBL教学只适合在小范围学员 (如八年制学员) 中试行, 要在大范围的五年制学员中实行PBL教学, 还需要不断尝试和总结经验, 扬长避短, 逐步推行和普及PBL教学, 从而推动整个医学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国伟.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PBL教学研究的经验与总结[J].基础医学教育, 2012, 14 (2) :111-112.
[2]张赟, 杨琨, 陈丽华, 等.主动PBL方法在八年制《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2 (28) :947-948.
[3]韩超峰, 陆元修, 李天亮, 等.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 2013, 15 (5) :456-457.
案例模块化 篇9
新课程标准写到:“音乐与舞蹈是亲密无间的姐妹艺术, 其直观的艺术感染力, 对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音乐与舞蹈》模块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如教学对象为普通高中学生, 而非准备高考考入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授课时间短、少, 仅一个学期;学生对舞蹈知识的匮乏 (仅对所谓的“现代舞”感兴趣) 等问题。以下为笔者就新课标理念下如何进行选修模块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2 情境描述一
每次音乐课学生总是急不可耐地冲进音乐教室, 这次也不例外。在学生期待的眼神中我播放了非洲舞蹈和热播娱乐节目《舞林大会》中的恰恰舞视频片段。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就能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
铃声响起, 我微笑着对学生说:“刚才的两个舞蹈是什么地方的什么舞蹈?”
学生异口同声:“非洲舞蹈!”“拉丁恰恰舞!”
“非洲舞蹈头部甩动, 跨步摆动, 而且时常伴有喊叫。”
“音乐很明显, 是|1 2恰恰恰|的节奏。”
“赋予热情, 节奏感的恰恰舞瞬间就把我们带入了拉丁美洲狂野热情的土地上, 接下来老师为同学们献上一段舞蹈, 请你说出是哪个国家的舞蹈, 而且请你们仔细观察, 这种舞蹈有什么特点?”在学生期盼的眼神中我和着印度电影《阿育王》的音乐跳起了一段极富韵味的印度舞。
“印度舞蹈有什么特点?”
生1:“眼神很媚。”
生2:“膝盖弯曲。”
生3:“节奏感很强”
我补充并总结了学生的回答:“印度舞的特点背部的曲直变化、膝盖的外开弯曲、面部表情的变幻莫测、手势的丰富多彩。”印度舞蹈源于古时候人们对神的崇拜, 源于对神无比虔诚洁净无私的爱。对于这个广阔的领域很难在小部分时间内马上掌握了解。为使学生很好的掌握和亲身体验印度舞的主要特点, 又不课中喧宾夺主, 我设计用猜手语, 并把手语连成的一句话的形式, 寓教于乐, 学生学习和演示得很认真、投入。首先我竖起左手的大拇指, 问道:“这个手语代表什么意思?”
生答:“棒极了, NO.1!”
“在印度这个宗教盛行的国家里, 这个手势代表‘爱神’”。学生恍然大悟, 兴趣盎然。
接着, 我摊开双手, 手掌相对, 左上右下:“这又代表什么呢?”
生答:“如来神掌……”全场顿时一片笑声。
“这是‘告诉’的意思。” (接下来略)
在全场极其轻松又热烈的氛围中, 我把猜过的手语连成一句话, 并要求学生一起来表演:爱神—告诉—我—蜜蜂在—手持的—莲花中—盘旋。学生热情地参与, 无一例外, 很快就掌握了这几个手语。我再用简短的语言小结这一部分内容:“每个国家的本土文化总是永远孕育着各自的审美理想和舞蹈风格, 并保持着各自的民族特征。”屏幕上打出本课课题——《外国民间舞蹈》。
3 情境描述二
当学生还沉浸于印度手语的无限魅力时, 我播放了踢踏舞《大河之舞》视频片段。狂野的脚步、磅礴的情绪, 学生的神情告诉我他们的心被感染着。“这是什么舞蹈?需要怎样的装备?主要的运动部位在哪?”学生很轻松就能回答出来。当我穿着踢踏舞鞋, 在地板上踢踏出清晰的规律的节奏时, 学生的目光紧紧锁在了我的鞋上。这时我便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 娓娓道出踢踏舞的定义“踢踏舞是通过穿着特制的带有木底或铁掌的舞鞋, 以下肢跳跃、膝髋摆收为主的, 利用灵活的舞步, 追求足跟踢踏发出声响效果的一种舞蹈。”
和学生一起追溯了踢踏舞的起源后, 我设问:“中国有踢踏舞吗?出现在什么时候?”学生纷纷猜测。当屏幕出示了青海的舞蹈纹彩陶盆图片, 我自豪地道出:“出土于我国青海的舞蹈纹彩陶盆, 描绘了5000年前中国古老的踢踏舞形象, 后人称为“踏歌”。其基本形式就是所谓臂连臂, “踏地为节”, 边歌边舞。‘春江月出大堤平, 堤上女儿连袂行。’刘禹锡的诗写的就是这种舞蹈。”多学科协同融合, 使音乐教学具有较高的文化含量。
接着播放《大河之舞》片段2。
“有气势”!“震撼!”“感动!”“愤怒!”“……”
“我感受到他们重建家园的决心和信心。”
“你们说得很好。气势如虹、华丽壮阔的整齐极速舞步回响出了动感的踢踏声, 同学们都有了自己切身的体会。可是, 刚才的舞蹈有音乐吗?”
学生思考了片刻之后, 道出:“有, 是节奏!”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是塑造舞蹈艺术形象的内在的核心因素, 舞蹈形象所需的速度、力度、节奏和旋律感在时间与空间中的展开, 构成了舞蹈艺术的基本表现过程与方式。音乐中的节奏是踢踏舞的灵魂, 这一环节重点提出对节奏的关注, 为下一环节踢踏舞练习打下基础。“是的。踢踏舞是一种回归, 当我们用双脚踢踏着最早的音乐——打击乐, 节奏是踢踏舞的骨架。”舞台上演员的表演的确是很精彩, 可未免离学生有些距离。而踢踏舞从最开始就直接将自由给予了人们, 自由就是踢踏舞的一个最基础的规则。此时, 我引入了好莱坞经典片段《雨中曲》, 这部作品把舞台搬到了现实生活中, 易于接受, 很有亲切感。学生被片中主人公求爱成功后在雨中纵情舞蹈的片段逗乐了, 在让学生探究踢踏舞由哪些基本动作组成的时候, 学生没有拘谨, 很大方地上台解说并演示了。
在学生演示的基础上, 我和学生一起熟悉了踢踏舞中的基本步伐:踏步、跺步、曳步、跳步。
在教学中我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掌握踢踏舞的基本动作, 并能将它们演示出来。在《飞得更高》的音乐声中, 我还请了几位练习过程中表现较好的学生带领全体学生共同表演, 全场气氛到达最高点。
课的最后在一个设问“'踢踏'是什么?”中结束。学生说:“是自己生命中蕴藏的节奏与音乐。”“踢踏舞的真谛, 一种回归的自我释放, 一种归属每个人内心的艺术开启!所以请信任自己生命中蕴藏的节奏与音乐, 信任自己的灵魂!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 得来全不费功夫!”
4 案例反思
教学有效性最核心的内涵是:教师教有收益;学生学有收获, 即教与学的“双赢”。多学科的协同融合, 使音乐教学具有较高的文化含量。这节课包容了丰富的舞蹈、音乐、历史、地理、美学等内容, 在有效的时间内, 获得了教与学的“双赢”。
反思一:只有当学生对所感知的美有深刻的情感体验时, 只有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体验与音乐情感联系起来, 才能真正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 实现音乐审美的意义。印度舞的手语练习--探究踢踏舞的基本动作--用踢踏舞表现简单节奏, 在实践活动中,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美, 体验到美, 并表现美。同时, 教师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教学, 获得教与学的“双赢”。
反思二:教与学的“双赢”必须建立在“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一切教学服从和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由学科本为、知识本位转向人本位, 关注每一位学生,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使教学过程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 使学生通过学习变得越来越热爱生活、喜爱音乐, 有爱心、有责任感、有教养。
a.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确立的保证是以学生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 或参与得不够, 就算不上“主体”, 尤其是在《音乐与舞蹈》模块中, 印度舞蹈手语这一环节, 引入与表演顺理成章, 学生丝毫没有感觉羞怯反而欣然接受。课堂氛围轻松热闹又不失深度和广度, 且能在课上引起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 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b.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需要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正是这种教师角色的转变, 使教师不再为学生在课堂上“不说话、不配合、不表演”而烦恼, 而且使学生个个显得机灵活泼。学生对外国民间舞蹈的欣赏、模仿、探究、表演等艺术实践与课堂设置的情景自然融为一体, 教师自信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学生从视觉、听觉与精神、意义上全方位、立体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对踢踏舞进行了感受体验。教与学的“双赢”水到渠成。
案例模块化 篇10
一、实施过程
1.校企密切合作,提炼可教学的真实工作任务
我们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先后共派出十多名教师下企业,通过访谈、一线亲身实践等方式,了解企业岗位任务,整理真实案例,提交系部教学改革委员会讨论。此外,还通过对企业业务的宣讲、企业文化的熏陶,师生一同绘制职业生涯规划蓝图,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促进师生对模块化教学方式的理解与认同。
2.整合原有课程,构建功能性学习模块
通过前期一系列的资料收集与研讨工作,结合网络专业的就业方向,将目前网络专业将专业技术课程整合,形成了五个相对独立与彼此关连的模块。
以网站建设与维护模块为例,我们首先挑选了在网页制作、平面和网页动画三个方向比较精通的老师统筹授课进度。其次,为了体现一体化,用每个小项目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每个项目的选择很重要,为此,我们深入企业一线了解网页制作的真实案例,编排出知识覆盖面广、功能全面的练习案例供学生练习。在时间进度的安排上,我们先是给学生半成品,由学生分小组做剩余部分,当学生熟练度提高后,只给学生“原材料”,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多门课程的融合,此模块中所有子课程的学习均依赖于网站建设,比如网页动画,主要教授学生如何制作不同风格的网站片头动画,带领学生运用不同的技术去实现网站的建设要求,而非停留在二维、三维动画的学习上。这种教法方向较明确,学生的提高也比较明显。这种每个项目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学习,使得学生在完成每个分项目时都能收获到成功的喜悦感,整个模块的学习积累下来,最后进行综合实训大作业的时候学生就能够顺理成章完成各种各样精彩的网站,也加深了学生对网站建设与维护的喜爱和兴趣。
3.因材施教,开展小组化分层分岗位方向教学
根据学生的兴趣、学习潜力、职业生涯规划定位、企业订单式需求,在完成既定模块教学的基础上,按专业方向对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考核考评标准进行分层分方向,促进学生在某一模块方面的能力再提升,真正体现以生为本,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学生不同个性的发展需求和不同层次基础水平的需求,彻底改变“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实现人人能成才的目标。
4.培养师资,保障教学改革高水准
通过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到江苏省通信服务有限公司扬州网盈分公司、扬州汇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瑞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大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智途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顶岗锻炼,进行生产实践,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技能大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聘请工程技术人员或专家到校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统一专业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专业教学、教研、教改的能力。
二、成果与成效分析
1.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自2013年开始,专业教师和校外专家积极参与培养目标、职业范围、课程结构、师资配备、实训配备等方面的广泛讨论,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献言献策。
2.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在教学评价方面,建立了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评价内容动态化、评价指标综合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服务社会,并得到企业认可
系部成立了计算机组装维护工作室,以社团的形式招募对计算机维修有兴趣的同学进行模块提升的学习,既能提升学生自身水平,又能服务于校园,对计算机实训室,办公室的各种设备进行维护,从而在实战中得到锻炼。依托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真正在工作实践中出成果,成大器。本专业毕业生熟悉企业工作流程,上岗速度快,获得了企业的广泛赞誉。
三、体会与思考
1.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以校企合作为基础,让学生在生产性实习中学习技能,掌握技能是整个环节中的关键一环。但是由于没有相应政策法规的支持,社会效益难于体现,往往是学校热情高,企业、行业积极性不高。因此得到当地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项目服务社会、服务企业行业的作用非常关键。
2.在评价模式创新改革中,我们要始终坚持标准的量化考核的基础上,逐步放宽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类型和范围。在具体操作时,要注意建立一系列的督导系统和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各种手段以保证把二者的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在激励和保证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点上。
摘要: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我校实行教学改革,将面向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的教学思想融为一体,构建功能性学习模块,打造学做合一教学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