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精选12篇)
模块化 篇1
近年来, 建筑的建造问题被逐渐放大。 精确建造的需求让建筑师重新审视建造本体生成机制与操作方式;随着汽车、船舶、飞机等制造业领域不断发展, 建筑的建造技术已明显滞后;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开始下降, “民工荒”问题如今已普遍存在[1];目前全球对低碳问题的广泛关注使建筑建造流程转变迫在眉睫。种种现象与问题为模块化营造提供契机。本文基于模块化体系, 运用学科交叉的方法引入其它领域制造技术, 结合并行工程操作方法及相关低碳技术, 使建筑模块化营造向精确、高效、低碳目标递进。
1.精确营造
精确营造体现策略与技术的综合。由批量生产到批量定制从策略层面阐释模块化操作方法对精确营造的重要性;从建造到制造则在技术层面受其它制造领域启示, 将模块如产品一样被精确制造。
(1) 从批量生产到批量定制
自19世纪以来, 建筑业进入模块工业化阶段, 其带来的是构件标准化与批量生产。1851年英国博览会建筑“水晶宫”的所有构件均采用标准化设计;20世纪初, 建筑师试图仿效福特公司生产汽车的生产线制造方法, 进行预置装配式住宅建筑试验[2]157。 批量生产以模数制为基础, 通过标准尺寸单位控制与协调建筑设计与建造, 其根本目的在于借助于工业化生产, 实现标准化快速营造。产生模块多表现为形态单一、内部信息简单的空无模块1), 且多采用廉价材料、忽视构件之间连接节点设计以及多依靠手工组装在建造层面呈现一定粗糙感[2]158。以模数制为基础的工业化批量生产随着时间推移而式微。
随着对批量生产反思及工业技术的相应提高, 模块化建造开始向批量定制转变。在定制过程中, 模块自身内部系统复杂程度不断增加。柯布西耶基于人性尺度考虑, 通过 “模度”来修正批量生产的弊端, 并于1947年提出了“抽斗式住宅”的设想, 将房间进行标准模块化设计[3];自20世纪60年代, 黑川纪章在建筑单元化设计基础上对连接节点精细设计, 借助工业化预制及精致连接以提升建筑的建造品质[4];萨夫迪在加拿大蒙特利尔67号住宅设计中将模块单元在工厂预制, 然后在现场进行工业化施工装配[5]。
从批量生产到批量定制体现从模数制生产到模块化定制的转变。伴随技术的提高, 对模块细部、连接节点深入设计, 二者细微差别导致营造精度的迥异。
(2) 从建造到制造
相对于“建造”, “制造”与批量生产相关, 当建筑专注于同工业之间的对话时, 用于描述这种关联词语不再是“建造”, 而是“制造”[6]。从“建造”到“制造”体现对跨学科领域中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 以提升建造精确性。
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将数控技术与信息技术引入制造业, 较之传统机械制造更具精确性与灵活性, 模块间复杂连接的精确度更能得到保证。目前模块化制造技术已趋于成熟并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飞机等产品制造业领域, 并以此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推动精确制造进程。波音飞机建造基于模块系统, 不同部位的构件模块借助于先进制造技术进行精确制造, 然后通过激光水准系统准确定位将其精密连接[7]80。
1 | 低收入者公寓综合体外观
建筑与制造业相比, 其建造体系的滞后性显而易见。在制造业领域, 由于产品尺度小, 涉及相关因素少, 制造体系相对较易建立。建筑通过模块化操作被拆分为若干模块, 将制造业相关技术应用于模块制造及组装中。从全球范围来看, 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技术于近年来迅速发展冲击着西方发达国家的建筑建造方式。在德国、日本等一些制造业发达国家, 建筑借助于工业生产中计算机数字化控制系统, 构件被精致地制造, 通过计算机定位使其连接严丝合缝。
2.流程转变
并行工程的应用使建筑建造流程由“串行”向“并行”转变2)[8]。模块化营造通过并行交叉与集成制造, 提高流程运行效率, 避免建造过程中的重复操作。
(1) 并行交叉
并行交叉是将串行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叉、重叠[8]。在传统建造中, 构件先被建造, 然后自下而上进行组装, 不同工种很难同时工作, 建造过程中建筑不断调整, 这是线性建造过程的体现。并行操作基于模块化体系, 在模块设计初期即与建造结合, 即模块建造可能性与相关技术应用。不同专业对模块同时展开调整, 不同模块可以同时建造, 使独立模块系统趋于完成, 然后通过预先预留对接节点进行组装。并行交叉优势在于不同专业人员交叉式协同使模块在设计与建造产生交互式影响, 结合不同模块并行操作共同缩短流程耗时, 并避免在模块建造过程中重复修正。
在美国洛杉矶低收入者公寓综合体 (Star Apartment) 设计中[9], 建筑师Maltzan将预制的居住模块放置于新建的巨型混凝土楼板结构之上。在相关结构及设备专业工程师配合下, 居住模块实现从结构、界面到家具及管网设备全部在工厂预制组装完成。在现场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成后, 模块单元被运送至现场, 每天6至8个吊装就位。建筑师预计如果采用传统施工方式需用时18至22个月, 而结合模块化采用并行建造方式, 将工期缩短至13个月 (图1, 2) 。
(2) 集成制造
流程转变亦体现在模块集成制造的并行性[8]。当代技术发展使得之前功能、结构、 设备等不相干系统集成在一个模块系统内。 如今模块以建筑不同空间部位为基本对象, 取代了之前不同系统的分离操作[7]73。集成亦非“一体式”, 而是子模块间的集成组合; 在不同层级系统的模块应用中, 集成模块以 “体”的方式呈现, 亦可通过如墙面等界面方式呈现。集成制造优势在于:模块在安装前已经将管网甚至家具系统考虑在内, 增加模块完整度便于直接组装;在组装过程中, 模块间进行界面对接, 这一过程遵循精简原理3) , 提高模块在工厂预制时的组合程度, 减少现场过程中的安装程序;对于空间而言, 更加紧凑的模块节省出空间更便于人们使用, 含有其它使用功能的模块赋予空间多义性内涵。
2 | 低收入者公寓综合体模块化营造过程
3 | 家具之宅外观
在板茂设计的家具之宅 (Furniture House) 中[10], 空间由通高家具模块单元组成的墙体分割, 同时墙体模块亦作为建筑的结构系统。 2.4m×0.9m的模块单元主要分为书架单元 (0.45m深) 和衣柜单元 (0.69m深) , 其内外壁均经过涂料处理, 位于外墙的单元内置保温层。模块单元定制和生产均在家具工厂完成, 在现场仅需进行组装和固定。建筑师通过预制模块将界面、结构及家具等不同功能进行集成, 有效缩短了建筑从建造到投入使用的时间, 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 (图3, 4) 。
3.低碳目标
低碳目标成为当今建筑发展新趋势。建筑中低碳问题集中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CO2排放, 低碳建筑目前主要集中于策略层面与技术层面的操作[11]。
在制造业, 模块化已经被作为绿色设计与制造的方法策略, 一是模块在整个建造及使用周期中重用性, 即当产品达到预期寿命时, 模块以最高附加值回收利用;二是可升级性, 通过升级部分模块系统而使整体不受干扰[12]。建筑模块化营造亦是低碳营造策略的体现, 通过回收利用与局部升级改造降低重新建造所带来的能耗及对环境的负荷与污染。在技术层面, 目前技术革新及新材料研发作为使建筑达到低碳标准的重要手段。当前具有代表性的低碳案例主要通过对外在能源利用与调节形成被动式节能系统, 如太阳能板、通风塔、雨水回收系统、智能化格栅体系等;其次是围护结构低碳调整, 如保温墙体设计等。
低碳技术引入使模块成为具有一定节能作用的低碳技术模块。其可作为独立模块体系应用于建造设计与建造中, 又可依据相应低碳技术对界面模块调整。在英国贝丁顿零能耗发展项目中[13], 对“风帽”、太阳能光电板等独立模块应用降低了住区能源消耗和CO2排放。项目中“风帽”可随当地风向改变而转动, 利用风压完成室外清新空气对室内污浊空间的置换。而“风帽”内部热交换子模块在这一过程中吸收污浊空气热量并对室外空气进行预热。该过程最多降低70 % 通风热损失 (图5) 。
瑞士戈伊恩塞镇一个小学立面改造运用低碳技术对界面模块修正实现节能减排[14]。 模块主体结构为280mm×60mm木方, 其内部预先集成电线和通风管道, 并在框架间隙填充羊毛保温材料;两侧用纤维板密封后, 外部挂装木材作为立面, 同时预留的窗洞也配置三层中空low-e玻璃, 建筑屋顶除加装保温层外还安装太阳能电池模块。该低碳模块使建筑节能效果显著, 主要能耗相比改造之前下降了83% (图6) 。
4.结语
当前建筑的建造技术和流程仍被忽视, 传统施工技术与操作方法仍占统治地位。随之而来的是建造品质的缺失及流程运行的低效。本文基于模块化体系, 运用制造业先进技术对模块精确制造;运用并行工程方法改变建造流程, 将并行交互与集成制造相结合使建造流程高效;通过低碳技术对模块体系进行修正降低建筑能耗和CO2排放, 使模块化营造顺应低碳发展趋势。基于此, 模块化营造更具应有前景与现实意义。
4 | 家具住宅模块构成图解
6 | 立面改造效果及界面模块
5 | 贝丁顿住宅外观及“风帽”模块
模块化 篇2
摘要: 量子力学是从研究经典问题出发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研究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学科,是核物理与核类其他专业的重要基础课。
在日常教学中运用模块化思想给这些专业学生讲授量子力学,已取得初步成效。
Abstract: Quantum mechanics developed from a subject that is built to answer classical physical problems to a subject studying motivation law of microscopic particles, a major elementary course to students in nuclear physics and other nuclear majors. We open the Quantum Mechanics Course to students in those majors and initial effect achieved.
船舶单元模块化探讨 篇3
关键词:船舶;单元模块化;探讨
中图分类号: F407.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7-166-2
1 船舶单元模块化设计起始于船舶的详细设计
一方面在船舶全船布置上总体考虑;尤其在机舱区域的机电设备、油水柜等的综合布置工作上,要为单元模块化设计创造有利环境,要为船舶的生产设计提供便利。
另一方面在船舶分段、区域或船台上,根据先进船厂的经验,以科学、合理的划分,预先规划单元模块设计,并以此来指导船舶的生产设计,使船舶单元模块的设计得以顺利实施,促使船舶生产设计与施工工作得到良好对接。
2 船舶单元模块化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
船舶单元模块化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在船舶详细设计的总体规划下,依托分段、区域和总段的科学、合理划分,以中间产品为导向对各道工程进行分解;在全船各个区域进行综合布置的过程中,可以将设备、管路、电路、铁舾件及其他舾装件等综合性布置相对密集的局部区域规划成单元模块。该单元模块既便于在室内制作,也便于转运及吊运安装;又可以在船舶建造的不同阶段制作,与船舶主体建造形成平行生产。单元模块化的技术实施,有利于提高船舶建造工程的分解能力,调整船舶施工顺序,有利于造船企业创造新的工艺技术,缩短船舶建造周期,提高船舶的建造质量。
3 船舶单元设计的选择
①船舶管路单元,船舶上有的位置管子相对密集并排列有序,将此位置的管子(包含其配置的阀件、附件等)配上组合式的支架使其合成为该位置管路的整体,并具有良好对接性,则称此管路为船舶管路单元。②船舶功能单元,以船上配置的一台或多台设备为核心,包含其周围相关的管路、阀件、附件、铁舾件及电舾件等在内的组合体。③船舶区域单元,在船机电设备布置相对密集的区域,对该区域的工程进行合理,有序,科学的划分,将该区域划分成若干个较小的且具有相互关联,并制作方便的单元,并能在区域上拼装成一个整体,这些单元称为区域单元;而这些单元是按照区域划分的,其也可称为综合性的区域单元。
4 艏、艉部区域结构内的单元选择取向
艏部和艉部的区域布置有锚铰、系泊、消防等设备装置,以及配套的管路、铁舾件、电舾件等舾装件。对于这种有着综合性布置的区域,可以依托船体结构,将设备装置及其配套的舾装件装配成一个综合性的模块。即可在船体分段或分段合拢成总段组立后,提前安装舾装件,使该区域成为一个完整的中间产品。
5 船舶机舱区域单元模块化
船舶机舱区域是每个船舶的核心区域,是整个船舶生产设计难度最大的区域,在该区域布置着大量的机电设备和数万米的管子。则该区域的设备、铁舾件和电舾件布置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该区域预舾装率的完整性。而预舾装率将会直接影响船舶在船台建造、码头舾装和交船的建造周期,同时对船舶质量控制,壳舾涂一体化的施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其中就要求对该区域的舾装件的生产设计做到深入细化,使其更完善。
5.1 机舱底层区域单元的分割
①要仔细研究该区域框架单元结构,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划分,使其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需注意该框架单元的结构强度,需要时可设置临时支撑;需考虑该框架单元在起吊、运输、定位安装及焊接作业时是否方便;需考虑框架单元的体积、重量和大小是否过分悬殊,若需要可将其分成若干个小框架单元。②要仔细研究该框架单元组合安装的合理性。单元与单元,设备之间的接口,一般应采用垂直式的法兰进行连接,并岔开它们的连接位置,以方便单元在船台的组装;需避免法兰的上下或出现斜面式的连接方式。③需考虑单元的吊运作业的可操作性;即使出现单元建造误差或吊人最后一个单元时,都能预先留有一定的空间便于现场施工,避免现场施工出现不必要的浪费。④船舶机舱底层区域内的所有管件须使用支架固定,使其与整个框架单元,设备装置以及四周的阀件、舾装件等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使其成为一个牢固的单元整体,以确保其吊运的可靠性和安全性。⑤机舱底层区域单元对外接口的连接,一般可在连接处设置衔接管,通过调整衔接管实现单元与单元之间,单元与设备之间的连接。
5.2 机舱各平台管系、舾装件生产设计及单元设计(包括机舱下平台和机舱上平台)
各机舱平台以分段为单位进行预舾装实行分阶段安装即分为片装,段装,区域安装和船台安装。每个阶段安装相应的舾装件,实行按阶段完善舾装件,最终实现舾装件100%安装。
6 单元、模块的标准化作用
单元、模块的标准化设计,其作用是在于增加通用性的图纸,减少专门的施工图纸,提高生产设计的效率,缩短生产设计周期。标准化的设计可以在多个项目上重复使用,以达到简化生产设计,实现降低生产设计成本的目的。
7 单元、模块的种类和组成要点
7.1 组合件单元
主要由若干管子及其相关的管附件组成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单元整体。
7.2 功能性单元
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独立的设备为主体,将机电设备、铁舾件、管路及其附件等连接成一体,具有独立作用,可进行独立试验的单元体。
7.3 区域性单元
主要以甲板区域、机舱区域为主要位置,根据此位置的布局和设备装置的应用特性及建造工艺方针,将该区域划分为大小不等,不同系统的区域性单元。
7.4 模式单元
具有良好的外形轮廓尺寸和工作参数的特性,使其成为标准化的单元体,成为各类船舶都会采用的单元体。它是组合件单元和功能性单元的延伸发展。其主要来源于专业厂家的生产。
8 单元、模块的主要特性
①单元、模块是一种先进的工艺方针,其目的在于简化生产流程。②减少舾装件在船上相互连接,既减少了船上的安装工作,也缩短了建造周期。③因在车间和分段上已预装了大部分的舾装件,所以大幅度减少了船舶在船台或船坞上的舾装工作量。④单元、模块可以在不同的施工场地进行施工,可与船舶建造进行平行施工,节约了船舶舾装施工的时间。⑤单元、模块改变了船舶舾装的施工阶段,改善了船舶舾装施工的环境,避免了多个工种在船上进行交叉作业,并出现相互干涉的现象。⑥因大量的舾装工作转移到室内,使施工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室内的各类工具,将立体的施工环境改为平面施工环境,降低了施工难度,控制了施工质量。⑦施工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安全生产。⑧单元、模块化给壳、舾、涂一体化的造船模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其优化了劳动组织,简化了施工流程,使生产管理更方便。⑨单元、模块可以与船体结构平行建造或提前建造,为船台或船坞的舾装施工提供了方便。
9 单元设计的完整性
各类单元在设计时,应该注意单元所包含的综合内容,尽可能地确保其完整性,不允许在单元安装结束后再去对其进行二次施工。考虑到船体结构建造和单元建造可能发生的误差,在区域框架单元上的某些支撑的高度可设计为具有可调整性的,以便于现场定位及安装。
10 单元设计信息的提供
每个单元模块的设计,都应该按时提供它们的布置图、安装图以及与其相关的制作图,还需要配备具有准确信息的整套零部件托盘表。
11 结论
受世界航运业的影响,中国造船企业正经历着造船界最寒冷的严冬,如何能挺过这个严冬是每个造船企业都在思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而采取单元模块化设计和建造,走中间产品化道路,是最有效的途径和必要的手段。其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船舶的建造周期,还降低了生产的成本,为造船企业创造了宝贵的利润。
参 考 文 献
[1] 陆丹贤,唐钰明.船舶机舱分段单元模块化研究[J].船舶标准化与质量,2016(02):33-35.
模块化 篇4
模块化数据中心是全球数据中心建设的新趋势, 以模块化的设计将机柜、供配电、制冷、综合布线、智能管理等子系统集为一体, 按需部署、灵活扩容、绿色节能、低能耗、低成本、高效率是它的显著特点。然而, 在新旧数据中心的改造过程当中, 往往存在新旧系统之间如何实现平稳对接, “利旧”资源能否与新系统兼容, 新一代的模块化数据中心建设能否有效实现运维标准化等问题。带着这些疑问, 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李晓峰, 深入阐述中国建设银行梅州分行 (以下简称“梅州建行”) 设备间模块化改造项目, 与读者分享中国建设银行二级分行模块化设备间改造的实践经验, 以期为广东乃至全国银行二级分行的设备间改造提供参考。
链接:
华为IDS2000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是新一代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包含IDS2000-L系列 (大型) 、IDS2000-M系列 (中型) 、IDS2000-S系列 (小型) 三大解决方案, 覆盖数据中心室内全场景, 可满足最大化利用空间、快速部署、灵活扩展、智能管理的需求, 实现最优TCO。
IDS2000采用All-in-room设计, 集成了机柜、供配电、制冷、布线和管理等所有子系统, 现场快速组装, 部署周期减少到8-12周, 实现快速部署;采用密闭冷/热通道技术, 避免冷/热气流混合降低能耗, 实现绿色节能;采用模块化的部件和统一的接口标准, 可实现以机架为单位或以模块为单位按需扩容, 柔性扩展;采用华为Net Eco管理系统, 实现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动力、环境、视频、门禁的全领域统一监控。
IDS2000的应用场景分为单模块和多模块两种。单模块可应用于总功耗小于200 k W, 面积在100 m2以下的中小型数据中心, 可满足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分支机构的数据中心需求。多模块一般适用于构建大型数据中心, 可满足政府、教育、医疗、金融、电信等行业大型数据中心的部署需求。
改造背景:设备间问题错综复杂
自2000年以来, 中国建设银行经历了数据集中、物理上收、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建设三次大规模的技术架构调整, 各二级分行设备间在全行网络架构中发生了变化, 即处于网络汇聚层和网络接入层的边缘, 仍承担着网点上连一级行的中间桥梁关键作用, 具有规模中小、地点分散、业务种类相近等特点。
目前, 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共有19个二级分行设备间, 均由二级分行自行设计建设, 未形成统一建设标准, 存在建设时间长、环境设备老化、设备不规范、管理分散、空间使用存在浪费等不足。
梅州建行设备间自投建以来已有十几年, 经过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实地调研分析, 该设备间气流组织通道未密封, PUE值达2.2以上, 造成能源消耗高;仅能支持不超过4 k W/r的低功率密度;设备布局混乱, 空间未能得到有效利用;设备不标准且老化严重, 存在运营风险。以如今对数据中心建设的规范部署、运维管理和监管要求的标准来看, 梅州建行设备间不仅无法满足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 其潜藏的安全风险更亟需尽快解决。
因此, 在综合评估了设备间改造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三大要素后, 梅州建行成为中国建设银行在广东省内的第一个改造试点分行, 也是全国的第一个改造试点。
改造探索:模块化优于扁平化
紧迫性的评估因素决定了梅州建行设备间的改造刻不容缓, 具体该如何改造?据李晓峰介绍, 二级分行设备间的改造一般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传统的扁平化模式, 另一种是采用一体化集成理念的模块化模式, 二者各有利弊。
扁平化
采用扁平化模式改造设备间, 首先需要撤销二级分行设备间, 由网点直连省分行, 实现网络结构扁平化。然而不足的是, 由于需要将本地专线线路改造为直连省一级行专线线路, 租用成本主要依赖于营运商对专线线路的定价, 造成专线租用资费大幅上涨。以广东行为例, 若将二级行本地2 M专线改为直连广州, 费用约增加5倍。为此, 建总行对采用扁平化模式改造设备间的标准是改造后费用增长控制在30%以内。
模块化
模块化模式采用一体化集成理念, 即将机柜系统、供配电系统、制冷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消防系统、防雷系统、监控系统等子系统集为一体, 通过简单的接口将相关模块进行组合,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中心。
采用模块化模式改造设备间, 可以实现快速建设、按需部署、灵活扩容、节能环保, 并支持高密度运行, 配置完善的监控系统, 可随时了解机柜内的情况, 提升安全等级。不足之处在于, 采用此种模式需要对原设备间进行整体改造, 建设初期投入成本稍高, 对资金较为短缺的二级分行而言有一定困难。
通过对比, 模块化设备间在集中化、智能化、标准化建设等方面更优于传统机房——智能化和工具化可使分行设备间实现无人值守;运维管理高效, 可提升效率50%;适应性广, 一般普通的办公环境均可部署模块化设备间;建设快, 部署时间为2周, 满足业务快速上线、敏捷反应的要求;占地小, 网络设备、供电、制冷一体化解决, 节省占地面积25%;模块化设备间能够快速应对业务需求的灵活扩展, 实现快速部署。
此外, 模块化设备间采用的是2N模式UPS供电系统、N+1制冷系统的设计模式, 有效提高设备间的安全可靠性。
方案选择
在梅州建行设备间的模块化改造项目中, 梅州建行最终选用了华为IDS2000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在模块化解决方案的选择上, 李晓峰表示首要考虑因素是企业的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与梅州建行改造需求的一致性有多高。他指出梅州建行设备间的改造, 更注重的是通过标准化建设实现运维的标准化管理, 使全行的运维更加集中, 而标准一旦制定, 则将在全省内统一实施, 各地设备间也将互为备份。李晓峰特别强调, 这里所提到的“统一”包括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硬件标准、统一监控标准、统一运维流程、统一集中管控“五个统一”, 这是二级分行设备间改造的建设思路。
李晓峰表示, 选择方案的第二个因素是企业的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能否在满足梅州建行的“利旧” (充分利用旧有资源) 要求上, 实现新系统与旧设备之间的平稳对接。此外, 企业数据中心的各项性能指标也是梅州建行选择方案的考虑因素。而华为的IDS2000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最终能成功中标, 除了与梅州建行的改造需求相契合外, 与其雄厚的技术实力和高质的服务水平同样密不可分。
整改成功:华为IDS2000功不可没
据李晓峰介绍, 梅州建行模块化设备间的成功改造共经历了10个阶段。
2011年4月, 省分行提出模块化改造设想。
2012年10月, 对二级分行进行深度调研, 与业界专家进行技术探讨和经验交流。
2013年5月, 对二级分行设备间进行现状分析, 并完成《关于在二级分行建模块化设备间的论证》。
2013年6月, 制定《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二级行设备间模块化改造建设标准》。
2013年7月, 进行模块化设备间标准方案设计, 完成《建设银行二级分行模块化设备间设计方案》。
2013年8月, 确定梅州作为试点分行, 并制定《梅州建行模块化设备间改造方案》。
2013年11月, 完成招标工作, 选用华为IDS2000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2014年3月, 进行工程安装、测试和验收。
2014年5月, 搭建梅州模块化设备间外场模拟实验室, 进行功能测试和压力测试。
2014年6月, 制定《中国建设银行广东分行二级分行模块化设备间运营管理规范》。
整改后的梅州建行设备间, 以60m2一体化设备间实现原来200m2机房的功能, 节约面积高达70%;设备安装时间为2周, 相对传统改造要节约50%以上的时间;采用冷密闭通道遏制气流, 能源得到有效利用, 节约能源30%以上;模块化UPS产品高可靠性以及2N设计满足了金融领域的要求, 保障业务安全稳定运行;开放的接口接入集中监控系统, 实现对动力、环境、安防系统的集中监控管理;模块化一体化交付, 消除了传统建设模式的工程差异性, 保障机房质量。
对此, 李晓峰充分肯定了华为IDS2000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为梅州建行设备间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运行环境、完善的改造建设标准, 催生了设备间运营管理规范。依李晓峰所言, 华为IDS2000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整体上满足了梅州建行设备间的改造需求, 新系统与旧设备之间的切换快速平稳, 并且新系统上线以来, 在提高运行速度和实现绿色节能上成效明显。
改造心得:扎实推进稳中求优
李晓峰表示, 梅州建行模块化设备间的成功改造, 为后续其他二级分行设备间模块化改造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并为此总结有三。
一是统一模块化设备间建设标准、运维标准。制定模块化设备间改造建设标准, 为后续二级行模块化设备间改造奠定基础;制定标准运维管理规范, 提高运维标准化、提升运维水平;设备统一, 使维护简单化;规范设备间标签标识, 便于管理。
二是实现集分管理, 提升设备间基础设施运行水平。采用集成监控, 能够实时掌握整个设备间运行状态;省分行集中监测各分行运行状态, 统一调度;非工作时间内协助二级行托管监视设备间运行情况;各分行科技人员实时监测所辖范围设备间的整体运行。
三是实现灵活扩展, 快速响应业务发展需求。根据业务需求, 能快速实现UPS容量、机柜空间容量、空调制冷量等资源的扩容。
在后续其他二级分行设备间模块化改造的推进计划中, 还将严格遵循2条原则。
原则一是因新建大楼需改造设备间的, 优先按照模块化设备间改造标准进行建设;原则二是旧设备间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急需进行设备间改造的, 或者环境设备老旧急需替换的, 优先按模块化设备间改造标准进行改造。此2条原则所传达的意思, 是设备间改造需按照实际情况, 尽可能按照最先进的建设标准进行改造, 同时必须坚持“利旧”, 不对改造后的运行造成影响的好的设备应该保留下来。
李晓峰指出, 后续其他二级分行设备间的模块化改造需要汲取已成功改造的其他设备间的经验, 在考虑成本的同时保障运维的扎实平稳, 对方案不断进行优化, 以此循序渐进地推进其他二级分行的试点工作。
弹性──使模块化教材前途光明 篇5
一、模块化教材结构蕴含着弹性
弹性是一个物理学概念,移植到教材方面则称之谓教材弹性。在模块化结构的教材中,通过模块的变形和组合,可以充分地表达职业教材的灵活性和伸缩性,即模块化教材具备教材弹性的基本性质。
二、职业教材弹性化是现实的选择
有教育专家认为:
“教科书应不应该有弹性,不是凭主观臆断,而是应从我国地域广阔,学校、教师、学生的情况不尽相同的实际出发来考虑。有弹性,更适合国情,更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例如:由于高职学生来自于普高和中职,鉴于初中后三年教育的差异,同学间的基本素养、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认知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别,在他们进入高职后,合班上课,课堂教学的情境可想而知,倘若在“一刀切”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倒也“无话可谈”,因为教材弹性没有生存的条件。但在如今国家经济走向市场化,“适应面向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多规格人才的需求”的条件下,就不能再无视职业教育中的不和谐,也不能漠视师生们的感受和困惑。
每个老师上课时,只有一张嘴,他不可能同时使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都达到共鸣,倘若通过教材内容的选学、说明、注释、引导及技能训练中的开放性实验项目等教学环节弹性的设计,亦可让不同起点的学生各得其所来缓解此类教学矛盾的激化。为适应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职业教材也必须适应生源多样化的客观现实,而模块化结构应是其最佳选择。
三、教材弹性化是发展的需要
如今,人才在流动、生产在发展、技术在飞跃,用人单位的多元化,用人单位“够用为准”的人才观及人才投资策略必然会催生订单式教育的来临。订单式教育是选择式教育,是遵循市场经济法则的市场行为。因此,我认为呆板的传统教材结构(传统百货店式)将会从职教领域内淡出,而具有大量职业技术基本理论的、职业技能基本功的、反映时代进步的新技术、新工艺、可供选择(弹性)的(现代超市型)模块式教材一定会达到较快的发展。
四、教材模块化具有延续性
教材本身是一个发展概念,当今时代,技术爆炸,但对教材来说,内容和篇幅要受教学时间的限制。模块化教材为模块链接,自然淘汰的结构,它的长度一般为常量,其内容则始终跟随课程最基础、最本质的内容,同时也追逐着时代的科技应用,而不是在原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堆砌新的砖块。现在的教材往往都系统性太强,章节前后逻辑相邻,“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时因局部的变更,将导致整书系统的紊乱,而CBE教学思想要求教学模块始终处于微小的调整中,以适应市场连续的变化。由于模块间相互独立成篇,且调整模块的幅度不大,这样,对办学者而言,实训器材的办学投资可分期计划投入,资金压力不大,并能维持设备的先进性。对教师而言,在教学内容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又能跟随时代技术的进步。对出版社而言,不仅使组稿的成本降低,随着日月的流逝,教材千锤百炼,更容易创造长远的品牌教材。
五、教学(材)弹性的限度
图1
学过直流稳压电源的人们都了解,都能看懂图1的含义:即该电源在交流电网波动10%的条件下,稳压电路都能保持输出电压U0不变,稳压电路作为一个弹性体发挥了作用,但交流电网的波动如超过10%的设计范围,那么稳压电路不仅失去了调压的功能,而且会损坏,即稳压电路失去了弹性。
类比职业教育,可以画出图2:
图2
不难理解,中、高职生源分数线不能低于一定的程度,否则传统的中、高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中、高职教材、教学条件都会失去自我调节的功能,即失去弹性。近年来,有部分中、高职院校,招收注册生(没有分数的限制)或招收分数线极低的学生入学。从而造成正常的教学过程难以进行,师生们怨声载道。
古人云:“有教无类”,即对无论哪一类人都应给予教育,但不应忽视的是:不同的对象应有不同的标准,若没有标准,则方法不存,教育无果。
我最近看到无锡市教育中心的一篇文章,在很多方面都有同感,照录如下:
“近五年来,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就是这次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就我们学校来看,“学生一届不如一届,教师一年苦过一年”的感慨与“学生越来越不听话,教师越来越不会教”的抱怨就是这种背景状况的具体写照。
对于中职教育大背景的认识,我们应该达到二个层次的境界:正视现实与学校共命运;迎接挑战,为国家肩负使命。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使命。在九十年代就已经从精英教育“降格”为普及教育了。尤其经历了九八年开始的三年滑坡。中职校自身的生存受到了无情的考验。在生存问题面前,谈何“身价”?所以每个老师必须尽快断绝一切对中职辉煌时期的怀念,“死心塌地”地正视现状。大家必须一切围绕现有的学生实际去展开教学。
我们还应该试着去正面认识中职教育的“降格”,这背后实际上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的提高。所以当我们跳出中职教育这个狭窄的视角去看待国家教育格局的变化,还是应该值得庆幸的。“降格”实际上是一种新的分工,我们应该欣然接受这种分工,并主动迎接挑战,为国家全民教
育水平的提高做出我们的贡献。”
宋理学家朱熹指出:“圣人之道,粗细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材而笃焉。”讲的就是因材施教,如果以上阐述真实的话,那么中职教育的核心──中职教材的难度就需大大的降低,以大大的降格来达到教学双方的和谐,恢复教学的弹性。在我们的国度,自古以来就有轻视实践的思想,“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根深蒂固,地方教育部门的政策导向上也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成绩差的去职校”,某些中学老师更直截了当教导学生:“你再不学好,只有去读职校了。”综观世界各国,让成绩差的去学技术,也许不是一种最佳的设计,也许正是这样的精英教育政策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前进的步伐。
论城市景观模块化设计 篇6
通过景观模块化设计改善城市及家庭局部环境。根据不同类型需求设计不同景观模块,对改善环境污染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将景观模块化设计方式与市场需求结合,找到市场的“痛点”,进行项目的切入。
引言
在现代社会,环境污染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城市作为主要污染“受害”地,城市的景观设计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景观模块化设计应运而生。以景观模块化设计为创新性服务,围绕其开展设计并在市场推广,进而开发设计景观模块化设计系统,改变传统景观设计的缺点,做到新能源可持续协调发展。创新设计理念,将传统艺术设计的形式由“被动补充式”转变为“主动延伸式”,开展具有创新性、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创业实践活动。
1.景观模块化含义
现代城市建筑的屋顶构造大部分为水泥屋顶,而水泥屋顶在城市整体景观整体规划中也不易规划与管理。景观模块化设计就是把传统景观形式进行模块化,对城市建筑屋顶及道路两旁进行“可移动”景观的设计,探求新型植物种植养护方式形成软景景观模块,再对铺装材料进行模块化设计,形成适合建筑屋顶及城市道路两旁硬景景观模块。整个景观模块化设计具有可拆卸、组合形式多样、运输方便、可持续发展等特性。
2.城市景观模块化设计项目的内容
(1)国内外研究情况
目前为止国内对景观模块化的设计尚不成熟,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没有用一种独特的形式将“模块化”的概念深化研究及推广,国外少数一些模块化设计较新颖,较国内而言更具有艺术感、创新性和独特性。
(2)研究内容
以“景观模块化”为核心,研究可移动的室外景观设计形式与组合形式的变化,使室外景观具备模块化组合,形式变化多样,便于模块组装整修。致力于室外景观模块化带来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研究,探索模块化应用条件、潜力及后续开发等等。对模块化的应用实例进行分析,从而引入到景观设施的层面,主要简述景观的概况及其模块化的设计潜力,总结模块化景观出现的重要性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模块化景观设施的生成方式及技术手段,分析场所的特性、材料的属性、模块组装的方式、与技术手段的结合、与人们的互动、以及后续利用等等。
①景观模块化设计理念的创新性及其与市场需求的接轨方式。以模块化为设计核心,深入研究当下与未来市场的需求,找到切入点,作为主攻方向。②在构建创业团队的体系的基础上,以景观模块化设计为核心设计理念,完成设计项目或以创新设计理念作为和其他企业合作的平台。
(3)研究目标:
①通过景观模块化设计改善城市及家庭局部环境。根据不同类型需求设计不同景观模块,对改善环境污染有一定积极意义。②通过创业实践项目的过程锻炼培养大学生团队。团队建设是项目的核心目标。③将景观模块化设计方式与市场需求结合。找到市场的“痛点”,进行项目的切入。④建立以景观模块化设计为核心理念的设计实体及形成完成实题设计的团队能力。用新的思维模式组织实体建设并形成实践能力。
(4)项目创新点:
①开发设计景观模块化设计系统。填充市场空白,改变传统景观设计的缺点,做到新能源与可持续协调发展。对改善环境有积极意义。②创业思路的创新:由传统渐进式的创业思路转向扁平化的跨越式思路
3.城市景观模块化设计项目的研究意义
“景观模块化”概念的提出,旨在将快速生成、拼装搭建、易于拆除、回收利用等理念融入设计研究中,分析模块化景观的生成逻辑,根据城市活动的性质对其进行系列化设计,模块化景观作为“城市家具”迎合了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厂的生产模式,总结出景观设施模块化设计的方法与步骤,丰富和发展模块化景观设施的设计和生产,使传统室外景观设计与施工形成利于现状情况改造和推广、运输灵活、运输方便的模块化组合设计。
通过景观模块化设计改善城市及家庭局部环境,根据不同类型需求,设计不同景观模块,从而满足室外景观的功能、审美需求,继而追求相对空间的更高生态效益。通过室外景观模块化设计的研究为模块化景观设计的空间特性、材料属性、模块设计组合形式等有一个基础性支撑,实现模块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指导教师:王维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艺术与服装学院)
项目来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货架模块化尺寸设计 篇7
现代仓库物资种类繁多, 模块化货架的设计方法很多, 但这些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只考虑在高度上优化[1], 对不同的货品尺寸适应性差和排列不规则。本文考虑到各货品尺寸大小不一, 从三维方向优化模块化货架, 能在有限的仓储空间内, 最大限度地合理存储最多货物, 提高工作效率。
1 货品分类以及确定模块化货架参数
1.1 按类分区, 合理配置货位
首先在产品入库时, 合理优化分库分区堆放, 同库的货品按照尺寸相近, 尽量摆放在同一货架, 并应遵循上轻下重, 分散均匀, 先入先出的货位分配原则。其次, 假定货物的尺寸已知, 则货架结构和模块化货格的设定如下:
货架的宽度大等于货物包装的宽度, 货架由模块化货格组成, 货物能依据其高度和长度占用多个货格, 每个模块化货格有4个支架, 货格高度、长度、宽度相同, 货格大小由货物尺寸计算优化决定, 以降低仓储系统的空间损失。
每个货架有N层堆垛层, M个货格数目 (见图1) 。
散件小货品有包装箱存放, 货架上可以存放多品种货物。
货架是长方体且摆放走向和仓库的长相适应。
在保证仓库的长度、宽度中, 应已预留一定的工作区, 例如柜台区和拖车停放区, 货架是单列整体的。
同一货格内物品垂直方向不累加堆放。
同一货格内为同一种货品。
为了简化分析模型, 先设仓库中现在只有一个货架。
1.2 模块化货架结构及参数设定 (见图2)
假定货物的尺寸已知, A则ve货ra架gel结i≤构L和m模≤块Ma化xl货i格的设定如下:ni为每个货品的个数i=1, 2, 3, ……k;hi, li, wi为货品i的高度, 长度, 宽度, i=1, 2, 3, ……k;H, L, W为仓库总高度, 长度, 宽度 (其中仓库的长度中应已预留一定的工作区, 例如柜台区和拖车停放区) ;Hm, Lm, Wm为模块化货货格的高度, 长度, 宽度;Hp, Lp, Wp为普通货格的高度, 长度, 宽度;Nm, Mm, Xm为模块货架仓库中的堆垛层, 货格的数目, 巷道的数目;Np, Mp, Xp为普通货架仓库中的堆垛层, 货格的数目, 巷道的数目;Mvi为每个货品中单个货物在垂直于地面方向所占货格的数目;Mpi为每个货品中单个货物在平行于地面方向沿着货架长度所占货格的数目;Mpvi为每个货品中单个货物在平行于地面方向垂直货架长度所占货格的数目;B为货架中托架的长度, 托架的厚度忽略不计。
2 建立数学模型
依据货物尺寸, 对于薄片状的货品 (如长和宽比例大于5且高和宽比例大于5) , 为了存取便捷和储物的安全稳定, 给予长和宽对调摆放。确定单个货架的宽度, 同时保证每个货品在平行和垂直于地面占用的货格数目最少, 给出合理的摆放次序。以下讨论的是单个模块化货架最优的目标函数。
模块化货格高度的约束条件:
考虑到实际中, 一个li相对很小的货品, 可在同一个货格平面内排样重叠摆放, 以便尽可能节约空间和成本。同理, 模块化货格长度的约束条件:
因考虑到货架整体的美观和巷道通行, 在满足长宽比范围时, 模块化货格宽度的约束条件:
高度为hi的货品所需的货格数量:
长度为li的货品所需的货格数量:
宽度为iw的货品所需的货格数量:
对于有的货品li<Wm, 则尝试在货格平面内排样摆放货品, 做到空间利用最大化, 如图3所示 (其中货格的长和宽为Mpi*Lm和Wm)
首先, 在长方形 (Mpi*Lm, Wm) 内, 以A1的方式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小矩形货品[2], 之后从最下层以B1的方式排列尽量多的小矩形货品, 以此类推, 直至长方形 (Mpi*Lm, Wm) 内全部以B1的方式排满。可推导得
防止超载, 单个货架总的存储容积的约束条件
对模块化货格的宽度, 以分组内多个货品中尺寸相近, 且最大的货品宽度设为Wm。对模块化货格的高度方向, 以实际中标注的向上摆放方向为正向。对模块化货格的宽度和长度进行约束, 以使存储容积最大化,
其中各参数表达式
其中Mvi、Nm、Mm、XmXmwMmlXmlMmw均为大于0的整数。
实际中, 货格的长度受限于不同的货物长度, 有的货物可能占据不止一个货格, 可以依据货物的长度选取不同长度的托盘, 占据多个模块 (化6) 货格, 在高度上同理, 并根据单个品种的货物的数量酌量归类有序摆放。同时, 为了节约成本和空间, 需满足的目标函数
最终, 最优的空间损失目标函数
作为对比, 用普通的货架的话, 总的空间损失为
同理Hp, Wp, Lp, Mp, Np均为大于0的整数, 其中
通过货品的尺寸可得知Hp, Wp, Lp。
3 求解数学模型
本文所建数学模型是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问题[3], 通过依据设定的约束条件, 遍历所有的可行性方案, 从中找到节约成本和空间损失最少的目标参数。本文通过以下步骤求解目标参数[4] (见图4) 。
通过公式 (1) 、 (2) 确定Hm和Lm的初始值Hm=minhi和Lm=aveli以及设定合理的增量步长bc;
通过公式 (3) 确定Wm=max wi, 通过公式 (4) 、 (5) 、 (6) 、 (7) 和 (8) 计算初始的Mvi、Mpi、Mpvi、Mm和Nm;
通过公式 (9) 计算初始Vmiss-m, 并且在设定的约束条件公式 (1) 、 (2) 、 (4) 、 (7) 、 (10) 、 (11) 下, 循环增加步长bc, 迭代求得所有符合条件的Vmiss-m;
在所有符合条件的Vm (i7ss) -m, 求得最小的模块化货架空间损失Min Vmiss-m, 并求得对应的Hm和Lm[5]。
同理, 可通过公式 (14) 可求得普通货架的Hp, Wp, Lp, Mp, Np值, 然后通过公式 (13) 计算得普通货架空间损失 (Min Vmiss-p-Min Vmiss-m) /Min Vmiss-p。
4 分析总结
在满足各种类型货物存储条件下, 以仓储空间损失最少为目标, 求解模块化货格的宽度, 长度, 高度, 从而确定模型的最佳解决方案。本文通过3组实验数据对模块化货架和普通货架模型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对比仓储空间的损失, 计算仓储空间利用率 (Min Vmiss-p-Min Vmiss-m) /Min Vmiss-p。
表1是在L=90, H=10, W=25, B=0.05情况下, 模块化货架和普通货架在三组数据下的对比。通过启发式算法求解, 得出模块化货架的空间利用率明显优于普通货架, 尤其是货品尺寸相差很大, 数量很多的时候, 模块化货架的空间利用率提高39.44%。本研究的模块化货架紧贴实际, 逐步分解分析, 具有灵活性和通用性, 能广泛的应用于仓储规划。
参考文献
[1]卫军朝, 任建平, 王宗彦.自动化仓库模块化单元式货架的优化设计[J].起重运输机械, 2008 (6) :60-63.
[2]邵巍, 隋树林, 杜军威.二维排样问题的启发式算法[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2005, 26 (1) :65-66.
[3]王华昌, 陶献伟, 李志刚.一种矩形件优化排样综合算法[J].改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31 (6) ) :9-12.
[4]崔耀东, 黄健民, 张显全.矩形毛料无约束二维剪切排样的递归算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6, 18 (7) :948-951.
[5]刘军, 罗意平, 刘得福.一种改进的矩形件优化排样近似算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3, 24 (10) :1812-1814.
模块化配管技术研究 篇8
在一个设备当中,配管对其的运行具有很大的影响,一般的设备中配管的数量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多的,并且其结构也比较复杂,如果要想设备得到正常的运行,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应该对进行足够的重视。先进的轧机设备中配管的数量都是比较多的,并且使用其进行生产的时候占据的周期比较长,因此使用传统的配管方法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为了能够使其更好的运行,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应该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配管技术。
2 能够对配管的质量以及其生产效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设备配管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我们对能够对配管的质量以及生产效率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能够对配管的质量产生影响的第一个因素就是设计人员对配管进行设计的工作人员设计的精度不符合要求,并且其具有的针对性也不是很强,如果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操作的时候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的,很难实现与产品的精确连接,并且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总装的时候还需要进行大量的修配,过程比较复杂和繁琐,不仅对工作的效率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还会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
另外,配管的设计加工指导性比较差也是导致配管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相关的工作人员对配管进行制作的时候,设计人员没有对其进行足够的指导,那么工作人员在制作的时候具有的难度相对来说就会比较大,并且进行配管工作的时候不能实现工厂化的批量配管要求,对其生产效率产生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大。
除此之外,配管在加工的时候没有具备足够的规范性也是引起配管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尽管进行配管操作的时候具有的规范很多,但是工作人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并不能完全保证配管的精度。
还有最后一个因素就是进行配管工作的时候,相关的工作人员具有的检测以及加工依据性不强,这就会导致工作人员在加工的过程中没有办法对那些比较复杂的管件做出一个正确的判定。
针对文章上面描述的引起配管质量问题的因素,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配管工作的时候制定了一个适用性更强的设计方法。比如对配管进行设计的时候,使用分区分块的模块化方法进行设计,这种设计方式对配管的成套生产以及安装具有很大的积极影响。另外,为了减少配管质量问题的出现,相关的工作人员对配管进行设计的时候使用零件化的设计方式,进而使其在制作的时候能够实现标准化以及批量化。
3 模块化配管技术的工艺流程以及应该遵守的规范
为了能够使人们对模块化配管技术的工艺流程以及相关的规范进行更多的了解,在此我将以某薄板冷轧机配管为例对其进行简单的说明。
3.1 进行配管工作的前期准备阶段
相关的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配管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根据配管的要求准备好相应的工具以及量具。同时还应该制作配管的平台模型,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假机架。另外,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应该绘制配管三维模型图,并且根据绘制的模型图提出相应的工艺控制参数。还有就是对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进行弯管及焊接试验,从而得出管件的弯曲系数以及收放余量工艺值。
3.2 配管工作的工艺流程
工作人员进行配管工作的时候应该按照相应的工艺流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设备的配管质量满足相应的要求。
(1)按照已经给定的分区图对钢管进行配料,并且在配料的过程中预留出对接余量以及管螺纹的允许值,同时还应该对其垂直度以及开坡口进行检测。(2)工作人员应该按照变形量对冷弯管需要调整的弹变范围以及补偿量进行测算,对产生的误差进行一个相对比较严格的控制。(3)严格的对管号以及装置号进行标记,以便其他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查询的时候能够比较方便。(4)对于在配管的过程中产生的对接型接头,工作人员应该进行焊前预装及焊接,并且对焊接的场地进行适当的调整,对重点的内容作出标记。(5)在配管的过程中产生的套接接头,相关的工作人员也应该急性焊前预装以及焊接,并且在进行这个工作的时候对装配精度进行相应的控制。(6)进行模块化配管技术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装配管模型的调整以及检测。进行这个工作的时候,相关的工作人员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工一个配管专用的台架,并且对连接孔以及中心位置线进行加工。另外还应该对台架模型进行调整,对其水平度进行严格的控制。还有就是按照台架所处的位置对配管支架进行连接,同时还应该对配管的位置度以及法兰面垂直度进行严格的控制。(7)模块化配管技术完成之后进行无损和耐压检测,在检测的过程中按照实际的组成环路进行试压。(8)避免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生锈的现象,对其进行酸洗处理。(9)对其进行冲洗,保证管路表面的清洁性。(10)对其进行重新组装,并且在组装完成之后对设备进行调整和检测,在打印连接号以及区位号的时候要进行分段处理。
3.3 进行模块化配管的时候使用的3D配管模型
为了能够保证配管的质量,工作人员在进行配管之前要使用计算机以及与其相关的设备制作一个三维的配管模型,这个配管模型的制作对工作人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且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保证。
4 结束语
对设备进行配管处理的时候,如果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配管,设备具有的外观质量就比较差,并且没有办法满足生产周期的要求,除此之外,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返修的概率相对来说比较高。通过对其进行研究,对设备进行配管的时候使用模块化的技术,顺利的完成了很多大型轧机要求的配管任务,相关人员对这个经验进行总结,将配管的技术应该在油压机当中,产生的效果相对来说也比较好。
参考文献
[1]王立刚.模块化配管技术研究[J].太原:2014(04):02-03.
[2]石文星.多联机作用域分析[J].北京:2015(09):13-15.
[3]程德威.模块化配管技术注意的问题[J].上海:2014(02):55-57.
[4]潘亚平.如何进行模块化配管技术[J].广东:2013:364-365.
[5]高德福.变频多联机管路振动及配管技术[J].热点关注,2014:34-35.
小巧模块化摄像机 篇9
安讯士公司新推出了一款高性能的HDTV 720p摄像机, 该款摄像机属于AXIS P12模块化摄像机系列, 适用于高度隐蔽型监控。与前代产品相比, AXIS P1244尺寸更小, 因此安装更加简便和多样化。它能够在低照度和各种复杂的光照条件下提供更高质量的图像, 同时拥有更加卓越的视频压缩和分析功能, 并且价格也十分经济实惠。
安讯士中国区产品经理邹毓帆表示:“更高的性能、更小的尺寸和实惠的价格相结合, 使得AXIS P1244成为了一款极具吸引力的产品, 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种经济有效、高度隐蔽型的监控解决方案。”
模块化概念
模块化概念将摄像机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包含镜头和图像传感器的传感器单元, 包含处理器、网络和电源接口的主机, 以及将传感器单元和主机相连的电缆线。模块化概念有助于小型传感器单元在必要的地方进行隐蔽型安装, 而将主机置于空间足够的其他地方。
紧凑的设计
AXIS P1244包含一个传感器单元, 其水平视野可达102°。传感器单元可安装于狭小的空间, 或者通过附带的齐平安装套件安装在墙壁或天花板上。各种选配的附件使得传感器单元能够在表面或内嵌安装的情形下进行倾斜操作。传感器单元附带一根8米 (26英尺) 的电缆线, 用于连接主机。AXIS P1244的主机比此前的AX-IS P12系列主机小三倍。
高性能
AXIS P1244支持全帧速率的HDTV 720p视频, 和能够降低带宽和存储需求的Zipstream技术, 便于安装的以太网供电 (Po E) 功能, 以及能够实现本地存储的micro SD卡槽。它还内置了主动防破坏报警 (Active Tampering Alarm) 和视频运动检测 (Video Motion Detection) 功能, 并且拥有更大的容量, 能够支持兼容安讯士嵌入式智能开发平台 (AXIS Camera Application Platform) 的其他视频分析软件。
模块化电视“模变世界” 篇10
1 模块化电视的诞生
传统智能电视将硬件封闭于电视机内部, 用户只能通过软件对电视进行有限的升级, 而软件升级根本无法满足用户对新功能的需求, 想用最新的智能电视只能忍痛更换整台电视。
对此, 在2014年3月, 海尔公司发布了行业首款用户可定制、可升级、可免费的模块化电视, 拉开了电视行业“模块化”定制的序幕, 如图1所示。而U9000系列模块化电视, 开放的硬件平台, 搭配OSIF标准接口, 率先实现软件硬件双升级, 电视换代只需更换一块小小的模块, 就能让用户得到一台全新功能的智能电视。
2 模块化电视的设计理念
模块化电视采用了独有的OSIF标准接口设计, 通过标准化设计可以搭建起集用户、生产商、内容商等产业角色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不同参与方都可基于这一标准设计相关的升级方案, 这样就实现了对硬件配置、操作系统、软件内容等进行更新升级, 不仅解决了软件功能的升级问题, 同时也为以后可能影响电视性能的硬件配置升级提供了解决方案。
家电厂商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深入调研, 研制出差异化的功能模块, 让用户可以自主选择需要的功能。这意味着用户不仅可以实现“组装”电视的想法, 而且只需为自己需要的功能模块买单。
事实上, 模块化电视以及OSIF标准接口设计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产品, 更是改变了整个家电行业的传统发展逻辑。在传统经营逻辑下, 整个行业处于以企业主导的社会分工体系下, 而模块化电视以及OSIF标准接口设计的出现正在打破这一体系, 重新构建一个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家电平台化生态圈。
3 模块化电视的优势
用户在使用模块化电视时, 系统每周、每月都会自动推送软件升级信息, 用户确认更新即可完成。而在硬件方面, 用户无需更换整机也可追求新潮, 根据用户自己的个性需求来定制游戏、4K直播节目等模块, 在升级时更换新旧模块即可。更换后的新模块中包含了已经升级的软件系统以及硬件, 这意味着用户未来只需付出最低成本甚至是免费形式就可为电视升级换代。而之前传统电视用户则需花大价钱买一台新电视。
对此业内专家分析认为, 网络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的最大特点是开放, 企业搭建开放的平台不但不会造成贬值反而会升值。成功的平台生态就像“自然生态”, 各方在这个生态圈中获取资源、分享信息, 实现共创共赢共享。由此看来, 模块化电视以及OSIF标准实际上扮演着关系加速器的角色, 正在基于用户需求打造全新的生态圈体系。
4 结束语
模块化 篇11
其中Social CRM(SCRM)是整个BuzzOpt产品的核心模块,与各个模块之间形成高效的信息关联与对接,真正实现用户数据动态管理与动态调用。并能够实时识别并判断用户,帮助企业建立一个庞大的用户数据库,同时提高营销效率与精准度。
聆听模块能够持续追踪与洞察社交网络中的顾客行为,是建构社会化智能商业系统的第一步。交互和任务协作模块让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与社交网络结构自动适应,让社交网络成为企业内部结构的外部应用延展。内容发布模块自主创造内容,快速整理、发布和传播社会化内容与标记。内容管理模块建立规范的内容管理机制与知识库,规范统一对外话术,形成必要的知识与信息储备。统计评估分析模块完整记录所有用户与品牌的营销过程数据,运用NLP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Workflow分析、行业竞品分析、粉丝分析、交互分析等实时统计和分析,对数据进行图形化展示,一键导出数据。
组织模块化的研究综述 篇12
关键词:综述,模块化,组织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模块化研究开始由产品、流程设计转向组织设计和管理领域。组织模块化从诞生至今, 尽管时间不长, 理论体系和概念体系也不够完善, 但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都取得了很多成果, 呈现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现代组织模块化理论正处于成长过程中, 在公开发表的文献中尚未发现关于组织模块化的研究综述。本文综述国内外有关组织模块化的研究成果, 为进一步深化组织模块化的研究提供参考。所有文献来自Elsevier、EBSCO等外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网, 以及相关的书籍和学位论文等。
一、理论溯源
作为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方法, 古典的分工理论已经包含着模块化的思想。我国北宋时代的毕昇早在公元1041-1048年间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就非常成功地运用了标准件、互换件、分解与组合等方法和原则, 以此来解决雕版印刷所遇到的复杂性难题。但是, 模块化真正作为一个概念被人们提及和应用, 还是20世纪60年代的事[1]。IBM 360系列计算机的实现标志着现代模块化的诞生[2]。随着模块化方法在产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也开始关注这一变化[3,4,5,6]。1997年, 哈佛商学院教授卡丽斯·鲍德温, 金·克拉克发表《模块时代的经营》[7], 该文被视为模块化管理理论的研究的里程碑之一。其后, 模块的内涵和外延都有较大变化[8,9]。随着模块化理论发展, 模块化概念也开始用于组织分析和构造, 已经成为社会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二、组织模块化的研究视角
(一) 对组织模块化的认识
1. 组织模块化的概念
组织模块化是按照一定的规则, 将组织解构成若干小的模块化单位, 并使这些单位之间实现关系契约化[10];模块化是组织设计复杂产品或过程的有效战略之一, 在劳动分工和知识分工的基础上, 把复杂系统分解为相互独立的部分, 再通过“即插即用”的标准接口将各独立部分联接为一个完整的系统[11];组织模块化是“通过内部互相联系协调和自组织, 以达到满足组织柔性和学习曲线效应的一种新型的组织范式”[12];组织模块化是组织为适应环境不断做出调整的一个动态过程, 是演进的必然, 其精髓是构建一个具有高度自律性、灵活性、创新性的自组织经营实体。
2. 与企业模块化的关系
企业模块化包括产品模块化、价值模块化和组织模块化。产品模块化、价值模块化和组织模块化是一个依次递进的过程。随着产品和价值的模块化, 一体化的层级组织正在被非层级的实体所取代。这些实体可以表现出可渗透、内部化和模块化等特性, 形成模块化的组织形式[8,13,14]。在企业内部, 组织模块化的过程, 表现为围绕产品或功能的模块化来进行部门或分公司的模块化;在企业外部, 组织模块化的过程, 表现为企业之间通过外包、代工、联盟等形式组成模块集群化网络组织的过程[10]。
3. 在模块化理论中的定位
模块化理论主要包括3个层次: (1) 产品 (体系) 设计的模块化[15]; (2) 生产流程的模块化[16]; (3) 组织的模块化[9]。产品模块化、流程模块化导致组织模式化[13], 而组织模块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生产或工作过程的松散耦合。
(二) 组织模块化的动因
1. 生产技术层面
产品的模块化设计导致组织的模块化。产品设计与组织设计具有一致性, 产品的模块化设计是组织模块化的前提[13]。产品设计主要遵循从结构设计—功能设计—生产工序设计—组织结构设计的路径, 决定了企业组织的模块化设计战略选择。模块化组织适应于模块化产品的生产, 产品设计的模块化也要求组织设计的模块化。国内许多学者如刘东[17]、周鹏[18]、孙晓峰[19]等也持有类似观点。
2. 企业能力理论角度
能力要素的基因重组。Richardson首先提出了企业能力的概念, 认为“能力”实质上是一种基因 (Genome) , 基因重组的最终结果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本化[20]。罗岷认为模块化组织不仅是构建一个按一定规则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 更重要的是使每个模块具有一种独特的基因——核心竞争力, 成为“活”的组织[21]。通过组织模块化, 企业不仅可以快速进行自身资源的整合, 而且可以快速进行跨企业的资源整合。
3. 交易费用层面:化解组织风险
模块化组织可以化解由于资产专用性而导致的价值链解体,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专业化分工所导致的资产专用性风险。企业面临两种不同类型的不确定性, 即技术创新不确定性与市场交易活动中的不确定性[22], 模块化组织可降低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不确定性。
4. 知识分工理论角度
基于知识的分工协调。知识的分工既是社会生产极大发展的原动力, 又是社会交易成本不断增长的原动力, 从而也是社会组织特别是企业组织发展演变的原动力, 组织模块化变革源自组织知识分工的演进与协调成本的上升。模块化可以促进知识的增长和深化, 降低分工的协调成本[23]。
(三) 组织模块化设计
1. 设计的前提
尽管对复杂系统模块化有着种种优势, 但并非所有的复杂系统都可以进行模块化。这取决于系统的可分解性, 系统的可分解性是指该系统既能被分解成若干部件又可以进行重新组合, 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会失去原有功能[24]。系统的可分解性与相互依赖性是相对的, 相互依赖性是指系统各部分的设计特性、知识和技术紧密相连, 部件组合在一起时所发挥的功能最强。系统的可分解性越强则该系统的模块化程度越高;相反, 系统的相互依赖性越高则系统的模块化程度越低[25]。
2. 设计的规则
组织在模块化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如何划分不同的模块、模块如何发挥作用以及模块之间如何联系与相互作用等, 设计规则关系到组织模块化的成败。模块化设计规则分为两类:一类是预先规则的设计规则, 称为看得见的规则, 包括结构、界面、标准, 用于整个系统以维持系统的运行;另一类是模块内部的规则, 称为看不见的设计规则[11], 它允许和鼓励设计人员在遵循第一类设计规则的前提下自由发挥对本模块的设计, 而不必考虑其他模块的设计思路[26]。
3. 设计的方法
Baldwin和Clark认为, 对具有可分解性的系统各部分进行创造性的分解和再整合可以实现复杂系统的创新, 他们把这种模块联系规则的变化叫做“模块化操作”, 并有6种形式:分割、替代、扩展、排除、归纳和移植[11]。张增磊提出基于需求的组织模块化的设计方法, 认为通过模块化可以显著提高组织结构的柔性, 其思想是先将整个组织结构模块化, 然后根据需求的变化对结构进行适度调整[27]。
(四) 模块化组织模式和组织管理
1. 组织模式
Somaya和Linden从模块之间市场交易方式的角度出发, 把模块化组织模式分为内部组织模式、元件市场交易模式和授权设计交易模式[28];青木昌彦根据模块之间信息传递方式的不同, 将模块化组织模式分为金字塔型、信息同化型和信息异化型[9];周鹏根据企业之间实力和地位的不同, 把模块化组织模式分为核心型网络组织模式和分散型网络组织模式[18]。尽管这些学者研究的出发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但不同分类之间存在着既交叉又互补的关系。经过总结和提炼, 雷如桥等将模块化组织模式归纳为一体化组织模式、核心企业协调下的网络组织模式和模块集群化的网络组织模式, 并认为模块集群化的网络组织模式效率最高[25]。
2. 组织管理
模块化是管理复杂事务的一整套规则, 将复杂系统分为独立的部分, 各部分通过标准界面交流[29]。在柔性化与模块化趋势中, 企业通过选择多样化和灵活的动态契约组合建立“柔性契约网络”, 企业可以随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排列、组合、增加或减少相应的契约, 使企业能在全球整合资源, 以达到减少生产成本与交易费用、赢得竞争优势的目的[30]。并且, 模块化组织可以充分利用组织外部的能力, 与其他组织联合进行产品的开发等[31,32]。此外, 模块化组织可以在设计或生产中挑选更有能力的供应商, 以在给定的时间内设计或生产出要素部件;可以进行“模块革新”[33];可以在设计每一个部件时, 增加最终选择方案的预期价值;可以创造出多种形式的企业租金, 如熊彼特租金、李嘉图租金、L租金等[34]。
三、简要述评
(一) 组织模块化的弊端
如上所述, 组织模块化有着诸多优越之处, 但是作为处理复杂问题的一种方法, 也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归结起来, 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组织模块化设计规则是双刃剑。设计规则的制定, 需要广博的知识作为基础, 否则容易导致事倍功半。并且, 在技术和市场高度不确定的条件下, 太多的标准容易成为系统创新的障碍[35,36]。二是组织模块化带来的成本增加。模块化, 不但增加了选择权的数量, 而且改变了选择权的位置。选择权的增加导致爆炸式的组合结果, 即使是少量的模块和实验, 也会出现天文数字般的被选方案, 筛选不同组合的成本和模块间协调的成本很容易抵消组合灵活性所带来的选择权价值。由此可见, 制定的规则不科学或模块的粒度不合适, 往往会带来不可预测的障碍, 模块化带来的收益也将被增加的成本所抵消。组织模块化理论尚处于成长过程中, 这些批评有利于冷静、客观地看待当今的组织模块化潮流, 更加全面地认识组织模块化理论。
(二) 组织模块化的优势及现实意义
组织模块化为我们认识复杂系统和问题提供了方法, 通过模块化分解和整合可以实现对复杂系统的处理和操作。更为重要的是, 模块化组织作为一种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新组织模式, 本质上是一种柔性生产组织, 在应对不确定性、复杂性、环境变化和利用外部资源等方面有突出的优势。因此, 我国企业应结合行业实际进行模块化转型。并且, 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许多企业被迫卷入残酷的“淘汰赛”, 企业迫切需要准确定位、发挥优势、解放思想、积极创新并通过全球网络整合资源, 提升国际竞争力。总之, 对组织模块化的关注和研究, 无疑将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等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三) 下一步应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