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模块

2024-08-08

系统模块(共12篇)

系统模块 篇1

(2015-3-圣彼得堡-2)

俄“机器人技术和控制技术论”科学中心主要研究活动围绕机电一体化和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系统、光子和光电技术、专业空间仪器、激光技术、空间技术、信息和控制系统以及模拟器展开, 主要发展针对特殊应用并保障安全的适用于陆地、空中、海上辐射监控的移动机器人系统、软着陆控制系统、航天器生命支持系统、用于保护和控制对象的视觉技术系统、网络处理器 (屏幕) 以及信息安全系统、用于打标、切割和焊接的自动化激光系统等。

该院的主要用户为俄罗斯宇宙火箭领域的企业、强力部门及一些工业企业。国外合作伙伴有欧洲空间局ESA, 欧洲航空防务和航天集团EADS, 德国机电一体化和机器人研究所国际科技中心, 日立国际电气, 三菱重工研究所, 尼桑发动机以及一些在欧洲、亚洲和美洲的其它公司。

该模块用于构建不同的机器人系统。

技术性能指标:

输出单元上的额定扭矩350Hm

输出单元转速3圈/分钟

定位精度1.5度/分钟

直流电源27v, 工作模式:快速、高速

速度范围100, 接口CAN, 易携带

包括:无刷直流电机、差动式减速器、嵌入式管理系统、电动机转子速度感应器、输出模块位置感应器。

该技术专利可小规模生产, 外方期望合作开发, 或建立联合实验室。

系统模块 篇2

该图书管理系统包括五大模块:日常操作、资料管理、统计分析、打印中心、系统设置。其中,五大模块又可细分为如下:

1、日常操作:(1)借阅管理:记录出借资料、归还资料、续借资料和

预借资料的读者信息,其中包括读者借阅书刊的编号、数量、天数及对各项记录的搜索功能。(2)借阅查阅:根据查询条件对读者借阅、归还书刊的查询。(3)借阅流水:借阅记录的查询。(4)预借详情:对预借书刊的查询。(5)置换条码:对图书、期刊、物品条码的置换。(6)账务管理:对租金支付、过期归还、资料损坏等收款进行记录和查询。(7)备忘管理:对备忘数据的添加、修改等。

2、资料管理:(1)书籍管理:对书籍的查询以及书籍的当前借阅状态、借阅流水情况、重要历史备忘等功能。(2)期刊管理:对期刊的查询以及期刊的当前借阅状态、借阅流水情况、重要历史备忘等功能。

(3)物品管理:对各种不同情况的物品资料的查询以及物品资料当前借阅状态、借阅流水情况、重要历史备忘等功能。(4)读者管理:对读者资料的查询以及读者的当前借阅状态、借阅流水情况、提前预借情况、重要历史备忘等功能。(5)类别资料:包括图书类别管理、出版社资料管理、读者等级管理,并对读者分为黄金会员、白银会员、普通会员三个等级。(6)资料下架管理:对书籍、期刊、物品进行上、下架的管理。

3、统计分析:(1)借阅排行榜:根据统计方式和统计范围以图的形式

显示借阅情况的排行。(2)资料状态统计:根据统计方式和统计范围对图书和读者的当前状态进行统计。(3)借阅统计分析:对所有时间范围内的所有资料或特定资料的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以柱状图的形式展现。(4)图书类别统计:对各个统计范围的资料进行总金额、总数量以及当前剩余数量的统计。(5)数据资料盘点:对所有书籍、期刊、物品等按查询条件进行盘点。

4、打印中心:(1)读者当前借阅:以报表的形式显示当前读者借阅情

况。(2)读者借阅日志:以报表的形式显示读者借阅流水日志。(3)资料当前借阅:查询当前资料借阅情况。(4)资料借阅日志:以报表形式显示资料借阅流水日志。(5)系统条码标签:查询、显示、打印条码。(6)自定条码标签:资料选择,打印条码。(7)系统书标制作:输出书标设置功能和书标打印功能。(8)自定书标制作:添加、清除、设置、打印书标。

5、系统设置:(1)用户管理:包括添加、修改、删除用户以及权限修

系统模块 篇3

11月7日,思科在全球同步高调推出了全新的模块化Catalyst交换系统: 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虚拟交换系统(VSS)1440和Cisco Catalyst 4500 E-系列。

“这是1999年以来,思科交换机产品方面最重要的发布。”思科系统公司千兆系统商业部门产品市场总监Richard Hsieh表示。

据了解,尽管目前思科正在由一家传统的网络设备公司向一家满足“沟通”所有需求的平台公司转型,但以交换机为主的传统网络设备依然占到了思科公司总营收的60%以上,其中上个世纪90年代末推出的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和Cisco Catalyst 4500为思科交换机产品线上最为重要的旗舰型产品,占据了全球中高端交换机市场75%以上的市场份额。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思科此番高调推出全新模块化产品,就是为了满足老用户的新需求,以巩固自己原有的优势市场。

简化运行管理

Richard Hsieh告诉记者,如果用户在多年前购买了思科的产品,现在只需更换一个新的主引擎,增加大约15%~20%的投资,就可以满足用户的一些新业务需求。“而最为重要的是,Cisco Catalyst 6500 VSS 1440可以简化运行管理。”

Cisco Catalyst 6500 VSS 1440的创新使得两台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无论是外表还是功能,都更像一台虚拟的交换机。与此同时,通过激活两台Catalyst 6500交换机的所有可用带宽,使整个系统的带宽提升到1.44Tbps。因为在VSS范围内只有一个配置和管理点,因此可提高运行效率和简化网络管理。通过机箱内的故障切换及多机箱Etherchannel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应对故障的弹性,Cisco Catalyst 6500 VSS 1440还可通过提供次秒级第二层链路恢复,来帮助实现不间断的通信。

提高投资回报

“对用户来说,Cisco Catalyst 4500 E-系列的最大卖点在于加强运行控制和提高投资回报。”Richard Hsieh表示,这是因为该系列采用了CenterFlex技术。

据了解,思科CenterFlex技术申请了19项新的技术专利。这些技术能提供320Gbps的速度、250Mpps的集中表现和运行灵活性,使客户能够针对特定服务对端口层次的硬件资源进行微调,以实现统一通信。

由于Cisco Catalyst 4500各代产品之间满足了前向后向兼容性,使客户能够对现有E-系列线卡进行混合搭配而不会降低性能。新的CenterFlex功能(包括以硬件形式存在的IPv6)使客户能够以最小的投资和对业务最小的干扰来满足变化的业务需求。

网络教学系统模块设计 篇4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教学的模式逐渐得到教育界的认可并得以大力发展。网络教学系统由客户端层、业务层和数据层组成,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是业务层。业务层分为三个模块:用户模块(包括学生Agent和教师Agent)、学习模块(包括个性推荐Agent群和学生模型Agent)和教学模块(包括测试Agent、分析Agent、考试Agent、作业Agent、答疑A-gent和教学管理Agent)。整个学习者学习流程如图一所示。

1 用户模块

多Agent系统与Non-Agent通过用户Agent建立联系,学习者或者教师要与系统有互动也是通过用户Agent。对内它可以理解ACL通信语言并与其他Agent互动,对外它可以与Non-Agent取得互动。

用户模块包括学生Agent和教师Agent。

1.1 学生Agent

学生Agent与其他Agent有密切的联系。学习者进入系统后,会自动生成一个学生Agent,这个学生Agent负责学习者与系统进行沟通。

学习者Agent的功能十分强大,主要有以下功能:

(1)根据学习者注册的信息建立简历;

(2)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界面,承担与系统的互动;

(3)记录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存入档案;

(4)根据学习者的指令完成学习任务;

(5)负责与教师交流,为学习者提供帮助;

(6)负责将学习者每次的学习情况进行保存。

学生Agent的工作原理结构如图二所示。

1.2 教师Agent

教师Agent负责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与显示生活中的教师一样,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学习者进行因材施教。具体功能如下:

(1)做好教师的助手,根据学习者的情况对教学内容、方式及方法进行修正;

(2)根据学习者的实习需求,提供指导性意见;

(3)结合学习者的历史学习记录,分析学习者当前的学习成绩以及综合能力,再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作出恰当的评价以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组织实施新的教学流程;

(4)和真实的教师一样,组织出试卷、批改试卷,并且根据当前情况更新数据库中的内容;

(5)具有答疑功能,对学习者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归档、答疑;

(6)负责与其他Agent进行沟通。

教师Agent的工作原理结构如图三所示。

2 学习模块

2.1 学习者模型Agent

学习者模型在系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系统通过学习者注册时提供的基本信息(如性别、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为学习者制订学习方案,并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在系统中对学习者模型进行如下定义:

其中,Student Model表示学习者模型,Student_info表示学习者的基本信息,Study_info表示学习者的学习信息。

学习者的基本信息是学习者在注册时留下的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兴趣爱好等不变的信息,系统可以根据这些生成信息界面及制订学习预案;学习者的学习信息是学习者在系统中学习时留下的记录,系统会根据以往的学习情况不断修正教学方案。

2.2 个性推荐Agent群

学习者Agent提出个性推荐请求时,个性推荐Agent群会与协调Agent、学习进度Agent、认知水平Agent和学习偏好Agent进行沟通,然后推荐适合学习者认知水平、学习进度、学习偏好的学习方案。

个性推荐Agent群的工作原理结构如图四所示。

在系统中对个性推荐Agent群进行如下定义:

<个性推荐Agent>::=<学习进度Agent>|<认知水平Agent>|<学习偏好Agent>

<个性推荐Agent>子项目的描述如下:

<协调Agent>::=负责对个性推荐的指令进行协调、汇总。其结构如图五所示。首先对学习者A-gent的任务进行逻辑分析,然后根据情况汇报给另外三个Agent,最后收集这三个Agent反馈的信息,完成个性化任务的匹配。

<学习进度Agent>::=根据协调Agent发来的信息,综合学习者的基本情况,将适合学习者的方案发送给协调Agent。

<认知水平Agent>::=根据学习者的基本信息及学习记录,综合考虑学习者的认知水平。

<学习偏好Agent>::=根据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及学习经历,制订更适合学习者的学习方案,以个性化的界面展示给学习者。

3 教学模块

3.1 测试Agent

测试Agent主要是检测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当学习者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后,测试Agent会根据情况出一份试题,学习者答题完毕后,测试A-gent会对其进行检测,并记录在学习者的个人档案里,作为下次出题的依据。

3.2 分析Agent

分析Agent是根据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分析学生Agent的情况,为制订教学方案提供信息。

3.3 考试Agent

考试Agent负责试卷的生成、批改和归档。根据其他Agent反馈的信息,制订适合学习者的试题。

3.4 作业Agent

作业Agent根据教学管理Agent反馈的信息、学习者的学习情况,结合试题库生成适合学习者的作业。

3.5 答疑Agent

答疑Agent根据教学管理Agent反馈的信息,通过答疑库搜寻答案。如果库中没有适合的答案,答疑Agent会将问题归档,等待找到合适的答案。

3.6 教学管理Agent

教学管理Agent任务重点,通过与其他Agent的互动,对学习者的情况进行分析,完善系统数据库,对学习者作出客观的评价。

4 结束语

本文着重探讨了网络教学系统模块设计问题,笔者打算在今后还要在网络教学系统模型设计、知识库的设计等方面作一些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洁.多媒体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00,(08):17-19,24.

[2]彭庆波.基于多Agent的智能网络教学系统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

[3]林君芬,余胜泉.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EB/OL].http://www.edu.cn/20020305/3021721.shtml,2002-03-05.

AM系统管路设计模块应用介绍 篇5

AM系统管路设计模块应用介绍

本文介绍了中船广州龙穴造船有限公司成功应用Aveva Marine三维设计软件进行造船管路设计的情况.

作 者:黎军 王懂意 Li Jun Wang Dongyi  作者单位:中船广州龙穴造船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刊 名:广船科技 英文刊名:GSI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年,卷(期): 30(1) 分类号:U6 关键词:AVEVA Marine(AM)   造船   管路设计  

系统模块 篇6

到目前为止,理光GXR共有6款镜头单元(包括安装徕卡M卡口镜头的A12 Mount镜头安装单元),其中A12 50mm 1︰2.5 Macro和A12 28mm 1︰2.5在使用时与“大底便携相机”非常接近。型号中的“A12”代表了这两款产品都采用了APS-C画幅约1230万像素的CMOS感光元件,而后面则是镜头的等效焦距和最大光圈。

对于GXR系统来说,由于镜头和感光元件是一一对应的,因此在设计上更能充分发挥镜头的光学性能,并且有效控制镜头单元的体积。在画质上,A12 50mm 1︰2.5 Macro和A12 28mm 1︰2.5的综合表现都是令人满意的,但最高感光度仅为ISO 3200、不支持全高清短片拍摄也明显落后于时代标准。

其实,GXR系统还有一个A16 24-85mm 1︰3.5-5.5的镜头单元,由于采用了APS-C画幅约1620万像素CMOS,因此在画质上有了进一步提升。不过这个镜头单元的体积太大,镜头部分甚至超过了不少18-55mm 1︰3.5-5.6镜头(等效焦距约27-85mm),同时还没有光学防抖,实用性大打折扣。

GXR A12

主要规格:

感光元件:APS-C画幅约1230万像素CMOS

感光度:ISO 200-3200

快门速度:1/3200秒至180秒

连拍速度:最高约每秒4张

短片拍摄:1920×1080 30P

液晶屏:3.0英寸约92万像素液晶屏

取景器:可选电子取景器

存储介质:SDHC/SDXC

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 篇7

关键词:航空电子,IMA,ARINC 653

0 引言

20世纪90年代, 飞机航空电子系统系统发展为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 (Integrated Modular Avionics, IMA) , 使得飞机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IMA平台下能够驻留种类繁多、不同功能、不同安全等级的应用, 将传统的单独的航空电子系统集中一个通用的平台上, 其具有资源分配最优化、最大限度地减小系统体积和重量、降低设备能源消耗等优点。IMA系统是一种开放式系统结构, 平台软件和硬件的更新可独立进行, 使得修改或升级飞机系统功能都比较容易, 满足了飞机经济性、维修性以及不断增长的功能需求。当前新一代飞机除了将数据处理功能和通信、导航和显示等航电功能综合进IMA平台外, 一些非航电系统功能, 如液压、燃油、电源等系统也被集成到平台里。因此, 综合模块化航电系统已经成为飞机的发展趋势, 对IMA系统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综述了航空电子系统的发展历史和IMA系统的概念、架构、软件平台以及应用现状。

1 航空电子系统发展历史

航空电子在早期主要是支持飞机起飞、着陆、导航、通信的电子系统。随着技术进步, 航空电子系统慢慢发展成包括飞行管理、飞行控制、导航、数据与语音通信、综合监视与机载告警、客舱娱乐、座舱显示、机内通话等主要功能系统。随着飞机功能、设计需求的增多以及电子技术的进步, 航电系统的重要性得到不断地提高, 并逐步向综合化、模块化、开放式的方向发展。航空电子系统对于飞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越来越重要, 同时也不断地提高飞机的经济性和舒适性, 因此航空电子系统在飞机设计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先进的航空电子系统目前已成为先进飞机的一个重要特征。

航空电子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分立式、联合式、综合式到先进综合式这4个阶段。图1给出了4种航空电子系统的演变。

1.1 分立式航空电子系统

在分立式航空电子系统时代, 所有的航空电子系统都是独立的, 每一个航空电子系统都是单独完成某个特定的功能, 对航空电子系统的操作相当复杂。飞行员需要通过驾驶舱内的控制板和仪表盘去分别获取每个分立的航空电子系统显示信息, 然后完成相应的操作与控制。随着飞机的发展, 飞机中增加了越来越多的系统, 飞行员面对的信息量不断增大, 操作的繁琐性也不断增加, 对飞机的控制要求越来越难。同时, 因为增加了大量的飞机航电系统以及相应的一对一的线缆, 飞机的重量也大大增加, 制约了飞机的经济性。

1.2 联合式航空电子系统

针对分立式航空电子系统线缆的连接方式, 美国空军莱特实验室采用了数据传输总线的方式以及各类标准的物理接口, 提出了联合式航空电子系统架构, 使得所有的航电系统可以通过数据总线进行传输, 大大降低了线缆的重量和体积, 提高了飞机的经济性。同时, 联合式航空电子系统将显示和控制进行了综合, 减轻了飞行员负担, 提升了飞机性能。不过随着航空电子系统的复杂性不断提高, 联合式航空电子系统也出现了局限性, 其只是简单地综合了显示控制, 同时总线宽带较低。

1.3 综合式航空电子系统

针对联合式航空电子系统的局限性, 莱特实验室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宝石柱航空电子系统架构, 即综合式航空电子系统架构。综合式航空电子系统架构真正实现了航空电子系统的功能综合, 由通用数据处理机组成, 将不同系统的信息处理和飞机接口功能综合起来, 完成数据处理和任务管理功能。综合式航空电子系统是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架构, 每个模块都是高度综合化、通用化。通用模块的使用提升航空电子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1.4 先进综合式航空电子系统

莱特实验室在宝石柱航空电子架构的基础上, 在天线孔径和信号处理领域里使用了综合化、模块化的概念, 提出了宝石平台计划, 即先进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IMA架构。IMA系统采用商业货架产品 (COTS) 和开放式架构等手段大大降低了航空电子系统的成本, 提高飞机系统的可靠性, 同时由于维修的简化和通用模块的易于采购, 大大降低了飞机航线的维修成本。

2 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

2.1 IMA系统基本概念

IMA系统是指先进飞机上的实时计算机平台以及相应的分布式网络, 包括若干个计算处理模块以及网络接口, IMA系统上可以驻留不同安全等级的应用程序, 各种类型的数据均可接入IMA网络。IMA的核心理念是实现硬件的共享, 即多个应用程序可以共享同一个硬件单元, 这种共享就可以减少处理单元数、网络数据线、I/O接口数量, 同时还可相应地减小航空电子系统的重量、体积、功耗等。

2.2 IMA系统基本架构

IMA系统的基本架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即:IMA机柜、全局数据总线、与全局数据总线连接的设备以及远端数据集中器, 与全局数据总线相连接的设备分为可直接与全局数据总线连接的设备和不能与全局数据总线直接连接的设备, 如图2所示。

IMA机柜主要是用来提供存储和计算资源, 同时为驻留在其中的应用程序提供相应的接口。IMA机柜由三部分组成:IMA机柜框架、背板和内部功能模块。IMA机柜框架承载了所有机柜内部功能模块, 同时为其提供了相应的机械和电气环境。背板为机柜内部功能模块和机柜外的航电设备提供接口, 背板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背板总线, 是用来为功能模块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第二部分是用来进行电能分配;第三部分是全局数据总线和背板之间的接口。IMA机柜内部功能模块应该被设计成航线可更换模块, 方便插拔维护, 机柜内部功能模块能够实现不同类型的功能, 例如数据存储、核心处理器、电源模块、总线桥、I/O接口、网关等。

全局数据总线用于IMA机柜与飞机其他设备, 以及飞机其他设备之间的相互通信。在ARINC 651报告中将ARINC 629总线规范定义为全局数据总线规范。而实际上, IMA系统所使用的全局数据总线并不仅仅限于ARINC 629总线规范, 如空客A380和波音787所使用的全局数据总线便是符合ARINC 664标准的航电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

与全局数据总线相连的设备, 按照是否与全局数据总线兼容分为两类。如果设备与全局数据总线兼容, 则可以直接将其与全局数据总线相连, 与IMA机柜和其他网络上的设备相互通信。如果设备与全局数据总线不兼容, 则需要将其与远程数据集中器相连, 然后通过远程数据集中器转换为与全局数据总线相兼容的格式, 再与IMA机柜和其他网络上的设备相互通信。

远程数据集中器是为不能直接接入全局数据总线的设备服务, 既可以作为输入设备也可以作为输出设备。当远程数据集中器作为输入设备时, 它将外部设备的数据从离散、模拟或其他总线规范的格式转换为与全局数据总线相兼容的数据格式。当远程数据集中器作为输出设备时, 它将全局数据总线传输的数据转换为离散、模拟或者其他总线规范的格式。远程数据集中器还负责监控数据网络上设备的健康状态。

2.3 IMA软件平台

美国ARINC公司在1997年1月发布了ARINC 653工业标准规范, 该工业标准规范是专门针对航空电子系统软件平台提出的一系列规范, 是为了确保软件平台上的应用彼此间不会互相干扰。目前ARINC 653标准规范已经成为大型民用飞机IMA系统中的主流标准规范, 只有满足ARINC 653标准规范的软件平台, 才可以在IMA系统中安全稳定地运行。空客A380和波音787的IMA系统所采用的操作系统平台均基于ARINC 653标准规范。

Vx Works 653 Platform便是一种基于ARINC 653标准规范所开发的操作系统, 是由美国风河公司研发的一款专门用于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可以支持多种硬件平台, 具有良好的实时性能。它的时间调度机制为基于优先级的抢占式机制和同一优先级下的时间片轮流调度机制, 从而保证了实时性要求。同时它支持区间保护功能, 将硬件平台虚拟为各种不同安全等级的区间, 确保不同的区间内驻留的软件互不干扰。每个区间的运行状态对整个IMA系统的影响仅局限于每个区间内部, 当某一个区间崩溃, 并不会影响到其它区间的正常运行。图3是来自风河公司官网的Vx Works 653 Platform操作系统的架构。

2.4 主流IMA系统介绍

目前最新主流的IMA系统存在两种架构, 分别为分布式IMA架构和集中式IMA架构, 其中空客的A380使用了分布式IMA架构, IMA系统被分为三个不同的功能区域, 其数据处理通过不同功能类型的IMA机柜执行。波音的B787使用了集中式IMA架构, 公共处理资源在两个集中的IMA机柜中, 这两个IMA机柜互为备份。同时B787采用了开放式的通用结构设计, 能方便快捷地对IMA设备进行更换和升级。

3 结论

当前随着综合程度越来越高, 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 架构越来越复杂, 使用IMA系统已经成为未来飞机的发展必然趋势。我国想要发展好自己的民用客机, 必然需要采用IMA系统, 因此必须对IMA系统进行更多更深的了解, 必须深刻理解综合化、模块化以及开放式架构的理念, 使得IMA系统在国产民机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郑红燕.民用飞机IMA核心处理系统动态故障树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3.

[2]林晨.基于IMA的机电综合系统仿真平台开发[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3.

[3]何伦.基于Linux的IMA软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 2012.

办公自动化系统核心模块设计 篇8

在目前基于工作流的应用开发过程当中,各个项目组在系统设计、编写代码时,除了设计每个环节处理的动作之外,还必须重复设计工作流的流程。这样将流程设计和环节处理设计两部分工作一起做,一方面增加程序员无谓的工作量之外,另一方面对于开发的系统的稳定性、通用性、规范化、安全性都有所损失。同时也不利于公司合理分配资源、保护开发产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类似的系统求同存异,尽量将能够重用的部分统一设计、统一开发,从而实现功能的“构件化”。针对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根据已有的经验,在设计工作流应用的过程中,其中设计每个环节的动作这个步骤是根据应用类型的不同而不同的,因此这部分工作的‘可重用率’较低。但是对于设计工作流程这部分,由于工作流程设计和流转的内容相对无关,因此这一部分代码的“可重用率”较高。

所以,可以在这类系统的开发过程中,设计一个面向程序员或最终用户的通用工具(或者称之为工作流驱动的核心模块),也就是‘中间件’,利用这个工具(或称之为‘核心模块’),程序员能快速生成一个规范、优化、高效率的应用系统的流程。

2. 核心模块的部件构成

整个核心模块共由9个部件组成,其中“通用工作流生成器”、“工作流监控中心”、“消息处理中枢”、“公务授权管理中心”、“组织结构管理器”是和工作流的处理有关的,而“批阅器”、“统计显示构件”、“主菜单控制器”、“用户界面控制器”是属于外围的工具,这些工具和NOTES、具体业务、设计使用方式密切相关的。

该部件的主要功能是定义流程、修改流程、流程监控、异常处理。

一方面,程序员通过使用这个工具能针对一个具体的应用,在编码时就自动生成相应流程,同时检测这个流程的逻辑合理性(如:是否有启始节点、结束节点,是否有孤立节点等)。在设计编码阶段,程序员能修改由这个工具生成的流程,而且这部分工作也不需要编码,在修改完成之后还能进行流程逻辑检查,提供给最终用户使用的流程监控模块(注:这种监控指针对某一份具体文档而言)。而利用这个工具,程序员能建立指定范围内、指定流程类型(如:收文、发文)的专用监控平台。

另一方面,用户可以利用该工具实现工作流程设计,通过挂接相应表单的方式,实现简单的工作流应用。用户在使用这个工作流时,可以根据需要和权限对既定流程进行调整,以及利用该功能进行对权限范围内的流转文档进行监视、控制和流程调整等。

该部件的主要功能是建立工作流监控中心。利用这个工具,程序员能建立指定范围内、指定流程类型(如:收文、发文)的专用监控平台,通过这个监控平台,用户可以具体查到:当前用户权限范围内指定的文档流转信息、自动提供阻塞告警和疏通手段、流转统计信息。用户能根据需要对监控的内容进行调整,并且能进行LOG文件分析、输出。

该部件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基于O O P的工作流驱动中枢(DRIVER)。该构件仅仅在程序中使用,本身仅有维护界面。利用该工具能以OOP的方式对工作流进行驱动。

该部件的主要功能是公务授权。该功能主要提供给用户授权用,同时作为系统管理员能通过这个工具对指定时间、范围的授权情况进行监察,具体包括:公务授权、权限回收、授权约束、授权日志(LOG)、相关统计工作,其中前三项都是给最终用户使用的,只有最后两项是给系统管理员作的。

该部件的主要功能是建立、修改组织机构图。这个功能是实现OA的基础工作,其中可以包含:人员隶属关系、岗位对应关系、岗位权限定义。上述工作,对于程序员而言必须在设计具体应用流程之前就必须完成,而对于组织结构的修改是和流程调整密切相关的,这部分工作通常是用户自己完成。

该部件的主要功能是弥补在NOTES无法进行符合实际操作习惯的“批阅”功能。课实现的许多‘批阅’功能包括:痕迹保留、查看权限控制、清稿等功能,并且这些功能可以和NOTES较好的结合起来。

该部件的主要功能是弥补了在NOTES中无法直观的进行对统计结构查看、对比、打印等功能。有了这个构件之后,用户可以对统计结果进行模拟显示、打印输出等处理。

该部件的主要功能是可以使系统管理员对每个使用本系统的人员进行主菜单的定制。这种定制功能,在实际使用当中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方面可以减少用户有意或无意的误操作。另一方面还可以简化用户的操作。

该部件的主要功能是对于在工作流中流转的文档,对应不同环节,有些‘域’(包括域、静态文字、ACTION、按钮等)可以进行灵活、动态的显示、隐藏控制。

由于实际工作当中,一份文档中不同部分是由不同环节对应的不同的人共同填写完成的。因此,如果在程序中将这些显示、隐藏公式写成固定格式,将不利于今后流程的动态调整。在有了这个构件之后,这些界面元素的显示和隐藏都是灵活可控的。而这些调整将和程序无关。

3. 核心模块的设计模式

有了工作流驱动核心模块的这些构件,可以解决如下设计工作流时经常碰到的问题:

1)设计日常工作流中常遇到的各种流程逻辑(如:顺序流程、条件流程、分支流程、循环流程)

2)实现流程的追回、退回(注:不受流程的限制,后继节点总能将流程状态退回到前驱节点,同样前驱节点能将流程状态退回到本步骤)

3)文档分发流程(注:关于发出的文档如何合并,必须程序员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处理)

4)文档归并流程(注释同上)

5)公务授权

6)例外抛出

7)流程修改

8)流程监控

9)工作流监控中心

10)流程疏导

11)流程临时变更

该部件件是配合NOTES进行批阅管理而设置的,通过类似于PHOTESHOP分层作图的方式,进行有权限控制的批示信息管理。

在工作流运转的时候,通过调用该构件,实现批阅功能。利用这个功能,用户可以使用手写笔对需要批注的文章进行‘批注’。这些批注信息会和这份相关的文档‘绑’在一起。而且由于是进行分层处理的,因此用户既能方便进行批示意见的查询,又能快速的进行清稿出理。

为了实现用户界面定制功能,在设计引导菜单时,抛弃了传统的‘导航器’方式。转而采用‘表单’方式,通过对‘表单’上的各个界面元素设计隐藏公式,来实现用户菜单定制功能。

为了使用户使用这个定制功能更方便,采用GUI界面作为表现形式。内部数据的存储和处理都放在NOTES内部。具体涉及到DAK和STARTUP两个数据库。对于每个用户所需要进行隐藏处理的菜单都放在DAK的每个人对应的文档当中,而所有菜单选项则从STARTUP数据库中取出。

本构件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手段和‘主菜单控制器’一样,只是具体使用的对象和目标不同。本构件的目的是简化程序员的开发难度,通过使用该构件能有效的保障软件的适用性。

4. 核心模块设计的意义

工作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工作、流。并且这二者之间是有着联系的。经过以上步骤,还只是解决了流的问题。为了要实现承载与流程之上的工作处理,还必须进行相应处理,才能最终完成一个应用。这时,需要对生成的每一个应用再进行深一步地处理。这时需要做的是对“工作内容”子表单进行修改,如子表单上的域,子表单上的事件,子表单上的操作以及操作的权限等内容。

经过生成组织结构树、生成工作流、设计表单界面元素的显示/隐藏、调整每个用户的启动界面等几个步骤,就可以建立一个实际的应用所需要的流程了,而且这流程能实现流程动态调整。并且还能提供实际工作当中所需要的流程追回、退回、跟踪、监控、统计等功能。这些功能既方便了最终用户的使用,同时也是程序员能灵活的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流程调整,而且这种调整与程序修改无关。这样将大大延长本软件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甘涛;基于蓝牙的结晶器振动检测系统研制[D];浙江大学;2010年

[2]戴庆锋;基于AHP层次分析算法的教学质量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3]董静;基于特征与广义拓扑模型的城市行车规划研究与实现[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4]陈海力;长江ECDIS符号标示库编辑系统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照明监控系统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篇9

本照明监控系统根据宜宾职业技术学院A1区的校区大小及楼宇布局进行设计。该校区教学区所包含的楼宇有:办公楼、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将监控中心设置在办公楼中, 其余楼宇离监控中心的监控距离都小于1200m, 因此采用RS-485的总线结构, 即可满足监控系统的要求。

2. 照明监控系统的总体架构

整个监控系统的通信网络由RS-485网络构成。上位机端采用ADAM-4520模块实现RS-232转RS-485接口, ADAM-4017是8路模拟量输入模块。在系统中用于实时的检测每个回路的电压电流值, 并当电压发生异常时可以实时的报警。ADAM-4050是8口的输入输出通道, 在本系统中既要测试各个灯组的开关信息还要能够针对各个灯组的开关控制。系统的控制结构是监控中心与ADAM-4000系列的I/O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如图1所示。

3. 监控中心数据控制

监控中心由照明监控软件、数据库、计算机外设等组成。将监控整个教学区的照明灯组。本系统主要采用RS-485网络完成监控任务。由计算机发出监控命令给下位机读取执行, 再由下位机反馈相关命令给监控中心, 由监控中心监控管理。照明监控中心与控制端模块按应答方式工作, 因为应答式规定允许多台下位机以共线的方式公用一个通道, 有助于节省通道, 提高信道占有率。而且采用变化信息传送策略, 大大压缩了数据块长度, 提高了数据传送速度。

监控系统一旦运行, 立即对串口进行初始化, 并打开RS-485总线的接收端口。此时如有指令发出, 则首先判断该指令是否完整, 如果完整再判断该指令地址是否正确, 否则对指令重新进行判断。地址正确后再通过校验判断该指令是否为正确指令, 如果不正确丢弃该指令, 正确即解析指令内容并存储解析命令, 指令完成后可以清空数据接收区, 并使能RS-485总线发送端口, 按照响应的通信协议发送应答指令, 如果应答指令正确则完成此次操作, 关闭RS-485端口, 如应答指令错误则重新进行相应操作。其流程如图2所示。

4. 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4.1 ADAM-4050开关量控制模块软件设计

该模块主要完成的工作是对每个教室中灯组的开关情况进行控制。其开关量控制流程图如图3所示。监控系统一旦运行, 则会定时读端口并对其进行分析, 教室中的灯组是打开或是关闭状态。对监控中心进行开关灯操作, 即判断是否有触发事件, 如无触发事件, 监控中心仍定时读端口并分析其状态, 如有触发事件, 则发送开关灯控制命令, 再判断是否收到应答命令, 或应答命令是否正确。如果收到正确的应答命令则完成开关灯的操作, 如未收到应答命令或应答命令不正确, 则不操作该次触发事件。

4.2 ADAM-4017数据采集模块软件设计

该模块主要完成的工作是对电压传感器采集电压数据, 对电流传感器采集电流数据。是下位机软件的核心部分之一。本系统每2s读取一组电压值和电流值, 因此需要使用定时中断的方式对数据进行采集, 中断通过使用ADAM-4017内嵌实时钟 (RTC) 产生时钟信号, 每2s定时读取一次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中的数据。每个ADAM4017连接一个电压传感器, 其电压数据读取的流程图如图4左图所示。和电压采集不同, 每个ADAM-4017连接多个电流传感器, 因此其数据采集如图4右图所示。

如图4左图所示为电压值检测的流程图, 监控系统一旦运行, ADAM-4017内嵌实时钟 (RTC) 重置时钟信号, 使定时器时长为2s, 并初始化电压传感器。要读取电压值, 则需要判断是否收到读取指令, 如果收到则发送读取指令, 再判断是否收到响应的应答指令, 如应答指令正确, 则读取电压传感器的数值, 在监控端把读取值转换为实际电压数值并显示出来。

如图4右图所示为电流值检测的流程图, 和电压检测不同在于, 每间教室只有一个电压传感器检测电压, 而每间教室有四个电流传感器来检测不同的回路电流。因此电流值读取的大小是多路闭合回路电流值之和。

4.3 智能电表数据采集模块软件设计

本系统除了电压值电流值的读取外, 还安装了一个智能电表用来读取整个校园的电费和电量值。其数据采集流程图如图5所示。其电量读取过程和电压读取过程相似, 电费是通过电量读取计算而得的。

5. 结束语

本文确定了在该照明监控系统中所要使用的通信I/O模块有:ADAM-4520、ADAM-4017、ADAM-4050, 以及电量/电费采集使用的智能电表。本系统通过ADAM-4000系列完成系统中的通信过程, 本文针对各个通信模块做出其软件设计, 对系统的通信功能的实现做作了相关的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1]余立建, 王茜.网络化测控技术原理及应用[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2]李景峰, 杨丽娜, 潘恒等.Visual C++串口通信技术详解[M].机械工业出版社

[3]田敏, 郑瑶, 李江全等.Visual C++数据采集与串口通信测控应用实战[M].人民邮电出版社

[4]王震, 廉哲.RS232/RS485串行通信转换电路[J].电子世界:2003 No.1:55-56

地质空间数据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篇10

关键词:地质,空间,数据,系统,功能,模块

地质空间数据系统主要由空间数据处理、三维实体建模、可视化设计、空间数据分析和专业模型接口5个字模块建成。

1 空间数据处理

数据输入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两方面, 空间矢量数据输入包括扫描矢量化、数字化仪输入、鼠标输入及数据导入等, 属性数据信息通过键盘录入和属性数据导入完成。

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错误检查、误差校正、比例变换和坐标变换等功能模块。错误检查是根据数据建库的各种要求对数据进行自动检查, 将检查结果报告出来。误差校正是根据图形的变形情况, 计算出其校正系数, 然后根据校正系数, 校正变形图形。比例变换包括对处于编辑状态的点、线、面图形的平移、比例和旋转3种变换。

基于钻孔数据、物探信息、地质图、地质构造图以及相关地质资料集成, 系统提供了地质剖面制图CAD, 由于单一地质数据难以准确描述复杂地质现象, 采取了综合一体化、可视化的技术手段, 建立二维地质剖面图, 力图获取精确的地质信息, 为三维空间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更加有效的地质依据。剖面设计包括参数设置、剖面定义、剖面建立、剖面扩展、断层推演及钻孔数据关联等操作, 能够在三维空间通过交互式实现复杂剖面模型的建立。拓扑模型主要包括建立点-线、点-面、线-线、线-面以及面-面等各种同构或异构空间对象之间的拓扑关系。编辑工具提供了在三维空间进行点、线、多边形以及面的增加、删除、修改、维护等操作, 采用三维可视化交互式手段, 对空间中的点、线、面进行选择、拾取, 真正实现三维空间的剖面制作功能。

系统提供表格输出、三维显示、统计图、文本输出及打印输出等功能, 原始数据、中间计算生成数据以及最终结果可以图文方式输出。

数据耦合分为两个子模块, 即多源数据耦合模块和面向对象耦合模块。多源数据耦合模块提供目前常用的数据格式间的转换接口, 如Arc View数据转换接口工具, DTM、DEM接口工具, ACCESS数据库接口工具及其他构网软件数据转换模块, 并且通过耦合研究区域多源数据, 完善空间信息处理的方法、提供统一的三维显示通道, 以支持在同一个坐标系中勘探数据的全方位、一体化显示。面向对象耦合包括点类对象、线类对象、多边形类对象、面类对象、体类对象同构或异构数据间的耦合, 为实体模型的建立提供基础。

2 实体建模设计

2.1 面重构

面重构子系统包括空间插值、细化处理、集合运算、区域分割、断层模型和岩层模型功能模块。

目前适合于三维地质建模的插值方法主要有:样条插值、反向距离插值和插值等, 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理论模型和特点, 但也有各自的局限性, 因此, 系统需提供多种插值方法以适应不同的应用范围和要求, 并根据研究对象的差异, 经过反复地选择、分析、比较, 最终确定一个最合适的插值方法。系统设计了基于网格的插值自适应细化处理技术, 在数据量较少的情况下, 对由多边形网格拟合的曲面进行光滑处理。

集合运算主要包括实体间的Boslean运算及SSI运算。区域分割包括交互式和区域递归分割两种方式, 以适应不同复杂程度的地质区域分割。

地质构造如褶皱、断层等形成了地质体的空间复杂形态, 使空间模型的建立十分困难, 系统设计了超体元实体模型、断层数学模型、褶皱几何模型等, 使建立三维复杂地质体模型成为可能。

2.2 体重构

体重构子系统包括钻孔模型、线框模型、几何模型、拓扑模型和属性模型。钻孔模型主要完成钻孔岩数据的分析、建立与三维显示。

线框模型是利用约束线建立一系列解释图形, 以表达地质体边界的轮廓, 允许刻画任意空间复杂形状。通常模型采用矢量数据结构, 其表达方式非常自然而灵活, 可以简化建模过程中的许多烦琐细节。

几何模型是关于实体对象空间几何形状的表达, 应依据数据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建立空间几何模型, 系统提供B-reps模型, TIN模型, GRID模型, 六面体、三棱柱体模型以及TIN-TEN集成模型。

拓扑模型是关于实体对象空间几何关系的描述, 反映地质对象之间内在的连接关系, 包括地层间、构造间、地层与构造间的各种关系。建立三维拓扑关系需要依据几何信息和相关的几何规则, 实现基于属性关系的宏观拓扑结构和基于同构或异构几何模型关系的微观拓扑结构, 并利用包含多向指针的R-Tree来管理、访问和存取这种复杂的网状结构。

属性模型主要反映地质体的属性特征, 如矿床内品位分布, 储油构造中油、气、水及压力分布, 富水性和质量级别等, 通常应该在几何模型建立的基础上来构建属性模型。属性建模主要包括:建立属性数据库与几何模型间的对应关系;设置对应机理, 确保属性数据库与几何模型中数据一致性;通过使用地质统计学方法或随机模拟方法来预测或估计模型中未知点的属性值等。

3 可视化设计

可视化设计主要实现图形变换、图像处理、光照模型、交互式体系结构设计、空间对象编辑工具、三维模型重构反馈机制、自适应多分辨率模型、纹理映射、虚拟漫游、三维空间信息立体透视显示及动态模拟等。系统采用了 (Open GL Graphics Library) 所提供的强有力的图形函数, 赋予人们一种仿真的、三维的并且具有实时交互的能力, 可以在三维虚拟世界中用以前不可想象的手段来获取信息或发挥自己创造性的思维。

4 空间数据分析

空间数据分析与统计子模块主要包括趋势面分析、立体剖面及栅状图的计算与表示、开挖分析、等值线及其填充分析方法、空间统计分析和储量计算等。空间数据查询子模块包括面向数据库查询和面向图形库查询, 主要完成几何参数查询、空间定位查询和空间关系查询等功能。

5 专业模型接口

专业模型接口提供各专业模型子系统的入口, 包括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仿真模拟, 地面沉降、塌陷模拟,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模拟等。

针对研究区域的地质特征以及目标设计的要求, 建模系统研究的关键技术是:设计耦合多源地质数据的技术方法, 使所有有效数据成为地质空间模型建立的可利用的、可靠的信息;实现能够准确反映地质数据空间分布特征及内在关系的三维空间地质模型, 作为应用研究的一个基础平台;进行数据库、图形库、知识库与三维动态模拟的系统集成, 是实现三维重构、空间分析等功能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嶷瑛.基于知识的地质体智能识别及剖面图自动绘制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 2008.[1]陈嶷瑛.基于知识的地质体智能识别及剖面图自动绘制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 2008.

[2]程平, 程耕国.坡度变化对地下水流影响的数值解析[J].系统仿真学报, 2007:19 (1) 187-189.[2]程平, 程耕国.坡度变化对地下水流影响的数值解析[J].系统仿真学报, 2007:19 (1) 187-189.

[3]龚健雅.地理信息系统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3]龚健雅.地理信息系统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系统模块 篇11

【关键字】混合料配比 混合料拆分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125-01

0 前言

宣钢物流分公司成立后,库存原主料、辅料(包括钙镁灰)全部划归物流分公司,日常管理以入生产料仓为界面,入仓前的货位安排、原料接卸、归整、供料等作业内容归物流分公司,物流分公司以混合料的方式向生产厂供料。而供需双方以单种料的消耗进行结算,这就对混合料的配比、消耗计量的精确度有了严格要求,混合料管理模块功能模拟混合料生产过程,实现混合料配比的信息化管理。

1 混料供料计量流程图

2混合料管理模块功能介绍

混合料管理模块用于维护、录入转储铁混合料的理论配比,模拟混合料生产过程,为后续转储物料拆分提供数据,主要包括烧结铁混合料、球团铁混合料、圆盘混料的理论配比录入、配比查询等功能。

2.1烧结铁混合料

烧结铁混合料供烧结工序使用,是烧结工序的主要原料。烧结铁混合料是由多种原料按一定配比混合而成,其配比根据原料库存情况、生产实际情况等随时变化。宣钢烧结铁混合料供出方式分为结堆和直供两种方式。结堆方式是各种原料按配比混匀后输送至料场形成大堆存放,待需要时再从现场大堆向外供出,供出时按照结堆配比进行单种料拆分、结算;直供方式则是通过配料圆盘秤按理论配比配好后直接通过皮带输送至炼铁厂烧结料仓,供出时按照理论配比进行单种料拆分、结算。

2.1.1 烧结铁混料理论配比管理

烧结铁混料理论配比管理主要功能是对各个堆次铁混料理论配比进行管理,为后续的混料投料、拆分单种料等功能提供数据。一般一个堆次对应一个配比,但结堆混料有时一堆存在多个配比的情况,系统支持多配比对应一个堆次的功能。

2.1.2 烧结铁混料实际投料管理和结堆管理

此功能专门针对结堆混料业务开发,主要用于录入单种料投料量,并可查看每日单种料投料量、累计投料量、混料铺堆量以及混料出库量等。

2.2小混料、圆盘混料、球团铁混料

在系统中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维护相应的混料批次及相关的配比信息。小混料作为一种特殊的物料,参与烧结铁混料的批次配比。

3 混料的湿、干基计量

物流公司混料完成后,由皮带传送给烧结、球团料仓。皮带开始供料时,操作人员选择转供物料名称,并点击皮带开启按钮,对于烧结铁混合料、球团铁混合料、圆盘混料等混合料,必须选择对应混料的批次,混料批次一定要选择正确,因为后续将根据批次对应的配比进行单种料拆分,如果选择错误,则后续单种料转储将全部错误。

数据确认对当天转储的不同批次的同一物料的计量值进行累加(湿基),根据物料信息系统自动查找、匹配转储单以及化验水分值进行干量的计算。

4、混料下单种料的计算

数采累计的批次传输量,按照系统中维护的各单种物料的理论配比进行计算,得出单种物料的重量。结堆供料方式下烧结铁混合料的单种料是按手工输入的量进行计算。

5、混料数据查询

嵌入式系统可信平台模块探究 篇12

一、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对可信平台模块提出的新挑战

嵌入式系统具有一些特点, 这个系统有特定的应用场景, 硬件设计较为自由, 自主设计性强, 系统软件硬件设计都很灵活, 具有可裁剪性, 嵌入系统对TPM的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能等都有严格的要求。而目前, 传统的TPM还存在一些不足核问题, 比如, TPM的芯片缺乏主动控制能力, 而嵌入式系统的灵活性很强, 与之相比, TPM的主控能力却相对不足, 这就与嵌入式系统之间产生较大的矛盾, 对嵌入式系统的TPM提出了新的挑战。另外, TPM密码机制存在不足。

二、嵌入式系统可信平台模块设计

结合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满足其需要的可信平台模块, 这种模块需要在传统TPM的基础上, 进行创新改进, 增加新的功能, 这对于TPM研究是一种新的挑战。通过可信平台模块的设计需要提升嵌入式系统的可靠性, 有效减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损失。新型的模块具体有总线仲裁模块、对密码引擎和备份恢复魔抗, 通过建立可信平台模块提升传统TPM的控制能力, 保障整个嵌入式系统的稳定新, 安全性和可靠性。

1. 总线仲裁模块。在可信计算平台中, 引入TPM后会产生两个问题, 第一, 启动流程问题, 在上电后, TPM需要先进行完整性的检验, 这是, 平台处理器和外设不能通电启动, 只有在TPM检验完毕后, 才能使平台处理器和外设开启, 第二, TPM与平台处理器对需要对外部存储器上的数据进行读取, 这种情况下, 必然会产生对存储器的互斥访问问题。主要解决以上的两个问题。通过总线总线仲裁模块对外部存储器总线控制权进行仲裁后, 对整个嵌入系统进行控制, 通过启动控制和系统仲裁功能, 以解决上述问题。

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为了保障TPM能够完成工作, 还需要增加两个寄存器, 也就是控制寄存器和状态寄存器。通过设置两个寄存器对信号进行复位, 并保障信号传播的有效性。

总线总裁模块引入到嵌入式系统可信平台模块建设中, 可以使传统的TPM突破自身的限制, 成为主设备控制计算机系统, 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有效地控制, 使系统更具良好的扩展性能。同时, 新设计的ETPM能够进行平台启动控制, 进行系统完整性度量, 系统总线互斥访问和外设控制等功能都能实现, 这样, 不需要添加其他配件, 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能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这种设计使TPM更加符合嵌入式系统灵活多变的性能特点, 能够有效解决嵌入式系统中的一些问题, 提高系统的可信度。

2. 备份恢复模块。在TPM中加入备份恢复模块, 可以有效提高整个可信计算机平台的可靠性, 如果系统被非法更改, 备份恢复在发现异常时就会将系统关键数据进行恢复, 有效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加入备份恢复可以提高嵌入式系统平台的持续工作能力和抗击数据信息的篡改能力, 保障系统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3. 对称密码引擎模块。在TPM内部设计一个对称密码引擎可以满足嵌入式系统对对称加解密的需求, 通过可信软件栈能够为上层应用提供对称密码加解密服务。加入对称密码引擎后, TPM就具有了对称密码和非对称密码加解密的功能, 从而有效发挥出系统的安全性能, 为用户提供安全的可靠的服务。

总之, 总线仲裁模块、对称密码引擎模块和系统备份恢复模块的设计都将有效提升TPM的稳定性, 使TPM更加符合嵌入式系统的工作环境, 通过可信平台模块在嵌入式系统环境下的功能设计, 嵌入式系统的功能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嵌入式系统安全性将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焕国, 李晶, 潘丹铃, 赵波.嵌入式系统可信平台模块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1 (07) .

上一篇:山东地区下一篇:建筑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