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处方中的常见问题

2024-08-08

中药处方中的常见问题(精选9篇)

中药处方中的常见问题 篇1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是指中药房调剂人员根据医师处方要求, 按照配方程序和原则, 及时、准确地将中药饮片调配成供患者使用的药剂的一项技术性工作[1], 此项工作同时又是一项负有法律责任的专业操作技能。调剂工作既要做到符合医师处方意图和调配准确无误, 又要及时发现医师处方中不合理或错误的用药。中医师的处方是上游, 中药师的调剂是下游, 下游是中医临床的出口、是影响中药发挥功效的重要环节, 中药调剂工作直接关系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2]。因此必须重视中药饮片处方的调剂工作。现就中药饮片调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防范对策总结和探讨如下。

1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存在的常见问题

1.1 审方存在的问题

①专业知识不过关或责任心不强, 未发现或忽略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影响患者用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②由于医生开具的处方不规范或者是字是迹潦草, 调剂人员不能清楚辨认药名, 或医师漏开药物炮制类型、脚注等内容, 而药师又怕麻烦, 或者怕丢面子, 不向医生及时沟通, 从而私自决定, 想当然地随意调配;③处方中某些药物剂量书写不规范但药师却未能发现, 如蜈蚣写“条”、大枣写“枚”, 或者临床上由于部分低年资的年青医生对药物安全剂量未掌握, 在开某些毒性类药物存在超剂量使用问题, 而药师在审方时也未能发现。

1.2 调配存在的问题

①注意力不集中造成漏配、错配。调配过程中出现差错最多的是药味漏配。此外, 由于上班时注意力不集中, 或一边配药一边谈笑, 错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如将黄连错配成黄芩、金铃子错配成金樱子、桑螵蛸错配成海螵蛸、鸡血藤错配成活血藤、山茱萸错配成吴茱萸等;②猜测臆断造成错配:医师处方字迹模糊, 或部分药物药名笔画相近, 如条芩与条参、枣仁与杏仁, 药师自以为是, 猜测臆断造成错配;③责任心不强造成剂量不准确:传统配方以戥秤称量饮片再分药到每剂, 但在实际工作当中大多调剂人员凭工作经验, 依靠手感及目测进行分剂量, “以手代秤”现象不时出现, 尤其是在工作高峰时段, 从而造成称量不准、分量不匀等调配中最常见的问题;④临方炮制未开展:由于药房未配备齐所有的炮制品, 当医生处方中有用到炮制饮片时则不能配付而代配未经炮制的药物。

1.3 复核与发药存在的问题

部分药师不重视调剂复核这一环节, 有的药剂人员干脆省略此程序。发药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发药交代差错。有些药师不重视发药交代, 事实上, 发药交代仍是整个中药调剂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是保证患者正确执行医嘱, 发挥药物最佳效应, 避免或减少药物毒副作用的重要措施。发药过程中的差错主要有调剂人员工作偷工减料, 在药物包装上没有清楚地注明药物的煎煮方法、服法、注意事项等内容, 在发药时也没有给患者或其家属相关内容的正确指导, 从而影响用药效果, 或导致差错的产生, 甚至造成有的患者将外用药误作内服而导致中毒的后果, 进而引发医疗纠纷。此外, 有些调剂人员不认真负责, 不详细核对患者姓名而直接给药, 将患者与患者之间药物对换的情况也偶有发生。

2 防范对策

①中药调剂人员必须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必须具备扎实的中医药基础知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药学人员还应高度重视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 积极参加药学专业的继续再教育, 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基础知识和业务能力, 确保把处方准确无误地调配给患者。作为一名中药调剂人员, 没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 (如常用中药的别名、性味、功效、性状鉴别、炮制方法和炮制作用等基本知识) 是随时有可能发生差错的。例如, 番红花应付西红花而不是红花, 黄花地丁应付蒲公英而不是地丁, 黄芪应调付炙黄芪, 地榆应调付地榆炭, 贝母应调付浙贝母等。又如, 有些药物医师必须写出先煎、后下、另煎、包煎、烊化、冲服、兑服、碾捣等脚注, 如“石膏”先煎, “车前子”、“葶苈子”包煎, “人参”、“西洋参”另煎等, 但部分临床医师因为工作繁忙而可能忘记注明, 调剂人员则应根据专业知识主动将其单包处理, 或与医师沟通再作处理。另外, 有些饮片处方中未加脚注或未注炮制时应付炮制品, 注明生用时应付生品, 如仅开“草乌”则应付“制草乌”, 只有开“生草乌”才付“生草乌”等。又如处方中开有“代赭石”、“龙骨”、“牡蛎”等矿物类药物, 未注炮制时就应付锻制品, 只有注明是生用时才可付生品。而对于“石决明”、“石膏”这类矿物药则相反, 如处方开“石决明”、“石膏”则应付生品, 只有注明煅制才可付煅制品。对于百部, 当医生只写“百部”, 如为内服则应付“炙百部”, 如为外用则付“生百部”。此外, 在调配中还存在别名应付问题。中药饮片除正名外还有别名, 有的老中医习惯用别名, 调剂人员则应当掌握其规律, 准确调配:“仙灵脾”应付“淫羊藿”, “毛姜”、“猴姜”或“申姜”应付“骨碎补”, “赤参”应付“丹参”, “坤草”应付“益母草”, “枣皮”应付“山茱萸”, “云苓”应付“茯苓”等, “焦三仙”应付“焦麦芽”、“焦山楂”和“焦神曲”。由此可见, 没有扎实的中医药基础知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是不行的, 更不能洞察医师处方的用药意图而正确炮制配付;②在审查处方时, 应该严格执行“四查十对”的原则。要有专人来审方, 最好是双人核对。药房在收到处方后, 应由有资质的中药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审查处方。尤其是要对下述内容进行认真的审查:处方的药名、炮制、剂量、用法、用量是否正确, 是否存在“十八反”、“十九畏”及妊娠用药禁忌, 另包、特煎的药物是否有明显的标记等;③调剂人员应与处方医师沟通。医师处方时难免会出现字迹潦草或模糊的药物, 如青皮与枣皮、柴胡与前胡、桔梗与桂枝、栀子与杞子、条芩与条参、枣仁与杏仁等药物医师处方时字迹模糊的现象较多, 很易相互错配。遇到此类问题, 调剂人员切不可主观臆断, 凭猜测调剂, 应及时与医师沟通;④提高调剂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管理人员应对药师多提醒、多强调:中药饮片调配是一项十分细致、特殊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 因此药剂人员在调配每一张处方时都应严格执行调剂操作规程, 集中注意力, 切不可一心两用。药剂科还可以建立奖惩制度, 以增强中药调剂人员的责任心。对于既定的处方调配差错奖惩制度要认真落实, 对屡屡出现差错的调剂人员必须按登记记录的次数多少、严重程度分别给予不同的经济奖惩处理, 从而提高配方入员的责任心。

参考文献

[1]王兵娥, 乐才文, 王超辉.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0, 18 (12) :1119-1120.

[2]翟华强, 高明超, 刘迪谦, 等.中药临床调剂技术规范化研究探讨.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 25 (2) :257-259.

中药处方中的常见问题 篇2

【关键词】 中药处方;药学服务;应用探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7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24-02

药学服务工作在我国的开展兴起以后,中药房的任务不是单一的药品配制,而是加强了对患者关于药物治疗方面的全面服务。这种中药的处方不但会以书面形式表现医师对患者病情的药物就诊,也属于重要配制工作非常重要的依据,所以这是非常关键的药学服务环节。以下就此探讨一些中药处方存在的不合理情况的原因,以及分析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1 中药处方探讨

近些年来,很多的患者由于用药不合理导致死亡。因此,处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防止不良反应的产生,挽救患者的生命。我院近些年也对中药处方的研究开展了评价性的工作,定期选派专业人士对一些处方的配置和疗效等进行分析、探讨、评价以及汇总,一旦发现不合理,立即将其分离出来,并对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我院在2012年6月——2013年9月期间对中药处方的分析。

2 分析处方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2.1 药品配制中处方分析的应用

2.1.1 诊断和药方结合 在中药房工作的药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中药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基础,必须具有配制的技能,需要经常与医生针对中药的使用情况进行交流,在拿到处方的同时先分析药物的配制是不是和临床诊断中的一样,药效和疗效是否相结合,再继续进行配制工作。比如,由于受风寒影响而感冒的患者,如果是使用了羚翘解毒丸或者是板蓝根等药没有取得疗效以后,这时药师就是与医师沟通,对相关的治疗方式提出各自的意见和建议,再经医师确认以后,找出处方配制的不足,更改处方。如果患者的肾阳虚水肿,服用了六味地黄丸无效后,经过商量则可以使用金匮肾气丸[1]。有些医院的医师错将外敷药让患者口服,则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总之,确保药物服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是医师的职责所在。

2.1.2 控制药物的用量 中药的药物对于用量的控制与其药性的临床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剂量的大小不同,药物的功效也不相同。如果用药的对象是老弱病残等体质较差的人,药物的大剂量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对毒药等药物的用法则需要更为谨慎。有相关的资料记载,很多患者服用中药以后出现不良反应往往在于药物用量没有掌握合适。因此,准确地调配剂量,才能对药性有正确的评价,才能达到服用效果。此外,药师必须及时对药物进行分析,一旦发现问题就要马上与医师交流,如果需要用到具有毒性的处方,则必须按照相关的规定调配剂量,减少患者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从而减少医患纠纷。

2.1.3 禁止搭配的药物配置 药剂的调配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具备了长久以来人们的经验以及药物本身的规律,药师在对药方进行审核的时候必须详细了解禁止搭配的药物,询问患者的病情时,要有询问技巧和分析的能力,详细了解患者服用过的中药,在审查的过程中也能了解处方的配置。例如,川乌、草乌这些药材不能与半夏、天花粉等同时使用,而大黄、虎杖等药材不能与磺胺类的药物合用,否则会影响患者的代谢功能,当归、党参则不宜与阿司匹林合用,否则可能会导致出血的情况等等。患者在服用药物的时候,也必须注意会和一些食物发生冲突,例如哮喘患者或是有过敏性皮炎的患者不能吃鸡、羊、鱼虾、韭菜等食物[2]。

2.1.4 中药处方的脚注说明 处方的中药名旁必须对药物的相关情况进行简要的注明,例如处方中有关种子、果实之类的在熬药时必须将其打碎,而木香、薄荷等容易挥发的饮片尽量不要煎熬太长时间,花粉类或是细小的种子类则可以通过包煎入药等等。总之,药师要根据处方相关的脚注具体说明情况来指导患者的煎药用药。

2.2 科学煎药中处方分析的应用 药师为患者开处方时必须告诉患者如何正确地使用煎药器皿,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的细节和禁忌,如果是有盖的砂锅等则要留意有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熬药的器皿选择尽量大一些。而为了防止中药容易产生的化学反应,在煎药前先冷水浸泡半小时或是一小时,放水量尽量高过药物表面3-5cm,药渣形成后水要高过药渣1-2cm。如果药物包括了辛夷花等富含绒毛的物质,为了避免被绒毛刺激到咽喉,可以同时放入细小种子类或者是花粉类药材包煎,而要使得药物之间不沾粘,则可放入阿胶等胶类的药材[3]。

2.3 服药程序中处方分析的应用 药师的职责不但包括分析各种中药药材的功效,还要详细地告诉患者如何正确的选择时间进行服药,从而确保取得满意的药效。相关资料记载[4],病在上焦者,选择饭后时间服药;病在下焦者,选择饭后时间服药,驱虫药等选择空腹服用,安神药睡前服用,有刺激性药物选择饭后服用,补益药则饭前服用,补肾益阳药物适合早上服用,补肾阴药则在黃昏时分复用。如果患者在服用的时候出现了呕吐症状,可以加入一些姜汁,服用药丸时谨遵多次少量,不能一次性大量服用,药丸的药性保持时间通常比较长。

3 结束语

药师提供科学合理的药学服务,并正确积极地进行相对应的指导,不但能够保证药效的实现,还能履行救治患者的责任。正确地配制药物,需要医师长时间的研究经验,谨慎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此外,还要牢牢地掌握药物的专业知识,减少药物调配工作的失误,防止药物服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从而使中药在临床的治疗中发挥最大的功效,这才是对患者最好的负责态度和对医师职业最大的尊重。综上所述,药物的服务工作必须细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科学合理地进行药方的分析,才能真正为患者提供最佳药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家娣,李宇佳,原玉珍,张华.浅议处方分析在重要饮片调剂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12(21):133-134.

[2] 曹承学.浅谈基层医院中药处方的常见问题[J].中国药房,2010,18(21):163-164.

[3] 刘丽娟,叶楚宁,汤晓萌.我院2007——2008年出院带药的处方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17(21):169-171.

中药处方中的常见问题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来源于我院中药房电子处方的《处方调剂质量、问题记录》

1.2方法

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中药调剂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进行审核、分析

2存在的问题

2.1临床诊断空缺, 诊断术语西医化, 证型或诊断与用药不符, 如诊断为“胃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2.2诊断与患者性别、年龄和用药不符。

2.3超剂量用药;明显的录入错误, 致某味药用量过大或过小;未正确选取中药饮片小包装的规格剂量。

2.4未注明特殊煎煮, 如“先煎”、“后下”、“包煎”、“烊化”等。

2.5个别处方存在配伍禁忌, 属“十八反”、“十九畏”范畴, 如:姜半夏与白附片、红参与五灵脂同用。

2.6煎服方法错误如:“外用、熏洗”误录为“水煎口服”;“研粉制丸”错录为“水煎”等。

2.7医师电子签名的合理化问题

3讨论分析

审方是药师在调配药前对处方的合理性仔细审核的过程, 是调剂工作的重要环节。传统中药处方由病人拿给中药房审方、划价后到收费处缴费, 然后再去药房取药。我院电子处方是病人持挂号单到收费处缴费后, 凭发票到中药房打印处方, 药师再审方、调配、核对、发药。这样的程序设计, 表面上看似减少了病人来回跑药房的次数, 节省了时间;一旦处方存在问题, 就会产生更加繁琐的退、缴费过程:病人需要先退费、改处方、再次缴费, 致使患者在医师诊室、收费窗口与药房窗口之间来回往返, 引发患者的严重不满, 甚至酿成医患纠纷。同时, 也将中药房置于被动的位置, 极易造成医师、患者的不理解、误解, 甚至谩骂、投诉。

要改变电子处方可能对患者和药师造成的不利, 有待从四方面改进:第一, 院领导要重视。定期加强组织医师、药房人员培训学习《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集中医师就电子处方的统一规则进行培训学习, 使电子处方能格式标准、内容合理正确。第二, 调整电子处方审核程序, 如设置更多操作中的“提示”和“确认”程序;对配伍禁忌和超剂量提示“是否继续”, 以强化对电子处方的核查, 确保处方的规范性、正确性。第三, 加强处方质量监督管理力度, 建立健全相关的奖惩制度, 将其纳入绩效、年终考核指标。药剂科配备具有中级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每天检查处方质量和定期进行处方点评、分析, 对处方存在的问题及开具不合理处方医师的名单进行统计, 报医务科审查处理, 以通报批评或经济处罚促其改进。第四, 加强医、药之间的相互沟通。药师在审核处方、调配中药过程中发现问题, 应及时与开处方的医师沟通, 充分履行药师的职责。

4小结

电子处方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结果, 它在应用中的问题和不足需要不断地探讨、不断地完善。通过加强医药人员的培训, 完善电脑相应程序系统, 建立一定的奖惩制度, 降低处方录入错误率, 提高门诊中药电子处方的质量,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

摘要:随着信息网络化管理在医院的普及, 电子处方不断得到推广使用。我院于2004年开始使用电子处方, 并逐步取代了手写处方。电子处方提高了处方质量, 促进了合理用药, 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给药剂科工作带来了诸多方便和帮助, 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关键词:门诊,中药电子处方,问题探讨

参考文献

[1]王敬花;门诊电子处方的质量评价与干预措施[J];甘肃医药;2010年02期.

我院1500张门诊中药处方分析 篇4

【关键词】 中药处方;1500张;不合理用药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24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07-01

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2010年3月-2011年11月间的1500张中药处方。

2 方法

依照《中国药典》、《处方管理办法》以及经典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将其中不合理的用药处方挑出来,随之进行归类分析,对包括药材种类、用药次数、频率等信息进行统计。用卡方检验来对率进行比较,当P<0.05时,统计结果才具有显著性意义。

3 结果

在抽取的1500张中药处方中,有96张为不合格处方,达到6.40%。有56张存在中成药处方不合理用药问题,达到3.73%。45张存在饮片处方不合理问题,达到3.00%。二者在不合理用药方面所占的比率上不存在明显的比较差异,即P>0.05;在不合理用药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有38张出现重复用药问题,比率为2.53%。与其他不合理用药相比,存在着明显的比较差异,即P<0.05。用药重复以及用法简单是最为常见的不合理用药现象。

3.1 用药重复情况 治疗糖尿病的处方上同时出现了消渴丸和格列吡嗪两种药,消渴丸的组方中的格列本脲与格列吡嗪同属磺酰胺类口服降糖药。治疗感冒的同一张处方上出现了VC银翘片和散列通,VC银翘片的组方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而散列通的主成分就是对乙酰氨基酚。治疗高血压的同一张处方上有珍菊降压片和氢氯噻嗪,而珍菊降压片中就含有氢氯噻嗪。这些重复用药现象导致患者用药超量,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

3.2 药物用量不合理 在《方剂学》中记载的内服汤剂中,总剂量过100g的仅仅达到8.3%,最大量才为194g。平均重量不小于10g的差不多占34.5%,大部分处于4-9g之间,差不多占60.8%。而在此次抽查的1500张用药处方中,总剂量过200g的就已经占45.6%,250-300g之间的占8.2%。平均重量不小于10g的占97.8%,处于12-15g之间的占73.5%。超过15g的占25.5%,每味剂量差不多有70%都超过了2010版《中国药典》中规定的标准。包括一些常用中草药,如车前子、甘草、丹参等,其剂量都在20-35g之间,甚至已经超出《中国药典》规定限量的好几倍。

3.3 饮片需特殊煎煮的未标注 有些药物因性味质地不同,需要特殊煎法(处方必须注明)。介壳类,矿石类药物需先煎,如鳖甲、待赭石;气味芳香借挥发油取效的药物需后下,如砂仁;对花粉、细小种子及研末的矿石类药物宜包煎,如车前子,滑石;某些贵重药物需另炖或另煎,如西洋参;凡属胶质、粘性大且易溶化的药物需烊化,如阿胶等。在抽取的1500张中药处方中有56张没有脚注或脚注不全,占3.73%。

4 结论

4.1 造成中药处方不合理的原因

4.1.1 医疗环境对中医空间的压制 虽然,我国政府历来都非常重视中医中药的发展,但是在制度与现实实际之间往往会存在着脱节的现象,或是顾此失彼的问题。中医在现实中所遭遇的生存困境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一方面在海外掀起了一股中医热,而另一方面国内中医大部分只是徒有虚表,中医医道甚至完全沦丧,中医被西化。许多中医院目前都存在着严重的西化问题,致使一些中医师对中医本身失去了原有的信任感。

4.1.2 医院对中药处方的管理体制不健全 中药作为传统用药在我国已经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了,中药所产生的毒副作用要小于现代药物所带来的毒副作用,或者说其潜在的毒副作用一般不易被發觉。由此导致了人们对中医潜在的危害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医院中药房一般疏于管理,客观上造成了对中药处方的管理意识薄弱。在中成药方面,许多西医师缺少相关的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师对部分中成药含有的西药成分不太了解,因此很容易产生不合理用药。

4.1.3 中药材的质量控制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目前,中医院的大部分中药材以及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依然还停留在传统的经验鉴别层面。缺乏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不同等级和不同产地的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不尽相同,如道地与非道地药材,但是《中国药典》的有关规定没有办法对不同等级的药材剂量的开具方面进行有效区分。一些药材剂量的开具如果严格按照《药典》规定执行的话,已经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当下一些中医单位中的药材已经存放很长时间,但依旧在使用,这是一个非常不合理的现象。某些中药材,尤其是那些含挥发油的中药材,一旦存放时间过长,其疗效就会大打折扣,在对这些药材开具的剂量如果还按照《药典》上规定的执行的话,就不会达到应有的疗效,由此就致使一些医生根据自己的用药经验来加大用药量,这也是现实中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和问题。

4.2 解决措施 第一,国家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中药处方管理制度和体系,中药处方的临床诊断必须要使用中医术语,具体分为脉诊和寒热虚实基本类型,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使用时限做出相关规定,尤其是那些毒副作用较大的中药材,更要进行严格的规定和控制。

第二,不断加强医生的深造学习。医生除了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着全面的掌握外,还要对中药学、西药学知识进行强化学习,能够对一些常用中药材的炮制程序、处方规则等进行熟悉,对一些常用中成药中所含中、西药成分以及某些中药材可能引起的副作用也要有所了解。

第三,医疗单位要加大对中药处方的管理力度。为了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医院应该成立专门的中药处方评定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中药处方和中药质量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到正常的考核体系中。

第四,国家应该对中药的使用剂量做出重新的梳理和厘定。对不同道地中药材的使用剂量和价格做出客观、权威的规定,不断加强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优化中药材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手段,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建立中药材有效期管理制度和失效报废制度,让医师在具体开具中药处方时能够有所依据。

参考文献

[1] 董丽君.我院7200张中药处方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8(10).

[2] 梁建文.中药使用不合理的临床分析[J].首都医药,2007(02).

中药处方中的常见问题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

对我院2013年1月~11月的门诊药药饮片处方进行信息回顾, 对中药饮片的临床用药情况、科室处方的分布、单张处方出现的用药味数、用药频率、处方总剂量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根据我国中药管理结构发布的相关规范[3], 按照处方书写规范性、患者性别、年龄、味数、疾病诊断、药物使用频率等, 采用Excel对处方用药进行用药情况的具体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和SPSS软件对数据收集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统计的结果显示, 我院一共有421种中药处方, 其中当归、白芍、白术、太子参、金银花和甘草的出现频率最高。

2.1 我院科室处方用药情况:

我院一共421种中药处方, 其中中医科室处方数140个, 占据总处方数的33.25%;妇科有120个处方, 占总处方数的28.5%;营养科有45个, 占据总处方数的10.69%;肿瘤科有35个处方, 占总处方数的8.31%;小儿科有32个处方, 占总处方数的7.62%;内科有26个处方数, 站总处方数的6.18%;急诊科室有9个处方, 占中处方数的2.14%;感染科和其他科室处方数有14个, 占总处方数的3.31%。见表1。

2.2 中药处方味数:

处方用药味数总共421个, 中药位数15~20味的处方有142个, 占总处方的33.73%;中药味数11~14味的处方有115个, 占总处方的27.32%;中药味数6~10味的处方有78个, 占总处方的18.53%;味数2~5味的有57个, 占总处方数的13.54%;其他处方味数有29个, 占总处方数的6.88%。见表2。

2.3 中药饮片处方分布:

中药房中中药处方涉及的疾病多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妇科、肿瘤等疾病;涉及的中药饮片处方药多是补血、化湿、消化、理气、补虚和解表用的。

3 结语

综上可知,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们对于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医疗也在逐步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医学。临床上各个科室已经开始广泛认同中药饮片, 并且其处方用药合理性已经逐步得到相应的规范。由于临床患者的表现形式和疾病类型不同, 在开具处方药时味数的增加, 造成了中药资源的很大的浪费。为了加强中药饮片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 应该严格规范处方。

4 讨论

我国天然植物药的代表是中药, 在我国医药行业中有很好的成长性。中药饮片是根据我国中药药材的相关理论[4], 通过加工炮制, 用于临床的中药。很多资料表明, 中药饮片和中药材在中药学上并无明显界限。很多时候中药饮片包括了加工后的中药饮片。

统计结果表明, 当归、白芍、白术、太子参、金银花、党参和甘草在我国中药药材的使用中排名比较靠前, 也就是说应用比较频繁。科室中中药饮片处方量比例比较大的科室有中医科室、营养科。另外, 补虚药应用的频率比较高, 进而说明补虚药在治疗中的重要位置。补虚药通过不断的变化形成了明显的特征, 经过了比较久远的变化历史。《伤寒论》中表明补虚处方占据了书中记载的112处方的一半以上[5,6,7], 进而也说明了补虚药的重要性。

统计结果还表明我院处方味数6~20种的占据了总处方数的80%, 符合我国中医处方药物的用药习惯。目前我院中药饮片药物剂量比较大, 但是符合相关规范的却比较少。因此在整个处方用药过程中应该关注剂量的变化。除此之外, 统计结果显示, 中药饮片处方能够在各个类型的疾病上得到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正腾, 赵小花, 李文彪.南宁市中医院门诊中药处方的调查与分析[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 13 (2) :43-44.

[2]王乐义, 王次霞.1200张中药饮片处方调查与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 2011, 2 (24) :30-31.

[3]冯瑞敏.中药饮片处方用药的临床探讨[J].光明中医, 2012, 27 (12) :2572-2573.

[4]朱金英.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1, 14 (6) :535-536.

[5]唐仕欢, 杨洪军, 黄璐琦, 等.中医临床处方饮片用量调研报告 (内科) [J].中国中药杂志, 2008, 33 (19) :2257-2263.

[6]肖随安.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的作用分析与改进策略[J].中医临床研究, 2014, 6 (2) :124-126.

中药处方中的常见问题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的中药资料库中, 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开具的1 200张中药处方, 对处方的具体用药品种、使用频率等进行全面分析, 评价处方中是否存在药不对症、配伍禁忌及剂量不合适等不妥之处。

1.2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中药使用频率

1 200张中药处方中共涉及83种中药材, 其中最常用的有21种。经统计, 黄芪 (92.08%) 、丹参 (89.08%) 、当归 (79.33%) 、红花 (63.75%) 、赤芍 (44.33%) 、杜仲 (41.33%) 和陈皮 (36.00%) 这几种中药使用频率最高。因此, 在药学服务中, 对处方进行分析时, 应重点关注上述几种药材的药性、药理作用及配伍禁忌, 详见表1。

2.2 中药处方分析

中药处方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用药现象, 现对1 200张处方中的药材使用现象进行分析, 详见表2。分析结果表明, 药方中用量配比错误、重复用药以及诊断与处方不符是最常见的不合理用药现象, 分别占1.33%、1.25%和1.10%。因此, 中药房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中药的药性, 科学合理地配伍, 针对患者具体病情定量, 如此才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提高用药安全性, 提高临床疗效。

3 讨论

中药处方是中医治病的精髓, 只有科学配伍、对症下药才能发挥中药的最佳功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青睐于中医的保健治疗作用。但在临床用药和有效成分分析方面, 中药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和不合理用药现象, 轻则导致临床疗效降低, 重则导致病情恶化, 甚至死亡[2]。因此, 中药处方分析十分必要。中药处方分析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患者病种是否与药方相符。中药房药剂师既要熟悉中药的特性和适应证, 也要了解诊断学相关知识。药师在进行处方分析时要及时与患者的主治医师沟通, 确认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相符, 并根据病情酌情用药。若服药后患者病情未有明显改善, 药师应与主治医生讨论用药是否合理, 酌情对处方进行修改。医师药师及时沟通才能确保用药安全、治疗高效[3]。

(2) 分析处方中的配伍禁忌。中药配伍讲究君臣佐使、相生相克、相佐相使。若配伍不当, 很容易产生副作用, 如大黄与磺胺类药物相互抑制, 可影响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服药期间, 患者应忌食辛辣生冷的食物, 以防影响药效发挥。用药时应全面考虑患者个体差异, 辨证分型用药, 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药效[4]。

(3) 精确掌握用药剂量。中药用量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不同年龄段、不同时期、不同严重程度的患者用药剂量均有所不同。儿童、老人、孕妇及久病难愈的患者用药应尤为慎重, 否则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毒性药物用量更要谨慎控制。中药化学成分不明确, 一般用于长期调理, 使用剂量过大可导致累积毒性。因此, 药师在调剂过程中, 应仔细核查药物用量, 有疑问时应及时与主治医师沟通。药房工作人员还应熟练掌握各种中药的使用和煎煮方式, 以便准确指导患者合理用药[5]。

本研究结果显示, 1 200张中药处方中应用频率最高的为黄芪、丹参、当归、红花、赤芍、杜仲和陈皮, 这是由于上述中药经济实惠、临床副作用小、药理活性广泛。综上所述, 临床用药时医生及药师应仔细核对处方, 避免不合理用药现象, 还应准确掌握处方中各种药材的使用方法和配伍禁忌, 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摘要:目的:评价中药处方分析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中医药理论, 从用药品种、使用频率等方面对某医院药房1 200张中药处方进行分析, 评价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的作用。结果:通过分析中药处方可知, 黄芪 (92.08%) 、丹参 (89.08%) 、当归 (79.33%) 、红花 (63.75%) 、赤芍 (44.33%) 、杜仲 (41.33%) 和陈皮 (36.00%) 这几种中药使用频率最高, 部分处方存在不合理配伍现象。结论:临床用药时医生应准确掌握处方中各种药材的使用方法和配伍禁忌, 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中药,处方分析,药学服务,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慧珍.中药处方分析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J].健康之路, 2013, 12 (11) :56-57.

[2]李家娣, 李宇佳, 原玉珍, 等.浅议处方分析在中药饮片调剂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12 (21) :133-134.

[3]王进峰.中药处方分析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分析[J].医药前沿, 2011, 12 (3) :330.

[4]谢华金, 邱芝青, 蔡德, 等.中药处方分析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7) :28-29.

中药处方中的常见问题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1年1至12月门诊及住院出院病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医院临床药学室每月定时会同医院质控科人员对当月全院各科门诊及住院归档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 内容包括中药使用情况、方药证候相符情况、超剂量与联合用药等, 并将以上调查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汇总制表。

1.3 监测措施

1.3.1 制定监测目标

以2010年全年的监测资料作为对照资料, 医院门诊中药使用率为50.2%, 门诊中药饮片使用率为9.5%, 医师规范使用中药的比例为90.6%作为参考依据, 制定1年内门诊中药及中药饮片使用率与上年度相比上升5%, 医师规范使用中药的比例上升5%的监测目标。

1.3.2 公布监测信息

每月以临床药学简讯的形式向全院各科室反馈监测信息, 内容包括中药使用率、中药饮片使用率、规范处方及医嘱比例及存在的问题等, 并及时将问题处方及医嘱反馈给当事医师, 提出改进意见;对典型问题处方及医嘱还要予以内部公示通报, 使各科负责人、监测医师对本科中药使用情况有一个全面的动态了解。

1.3.3 管理措施

严格按照《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管理, 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质量评价标准、考核办法等。强化院科两级管理, 医务科、质控科、感控科、临床药学科等齐抓共管, 科室监测员及科主任具体抓;临床药学人员在电脑系统中每天对科室运行病历中药使用情况实施动态监控, 做好前瞻性监测。特别是对风险较大、毒性明确的中药, 如中药注射剂和含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毒性中药饮片等, 要进行重点监测。医院每月公布用量在前10位的中成药品种, 对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予以通报。定期考核, 将每月的监测结果纳入医师评先评优、收入分配等绩效考核体系中。定期对临床医师进行合理使用中药等相关业务知识培训, 提高临床医师合理使用中药的水平。定期召开中药临床使用管理委员会会议, 通报监测情况, 提出整改措施, 促进合理使用中药的持续改进。

1.3.4 效果评价

定期对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总结, 提出持续改进措施。与临床科室主任、监测员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并进行相关业务指导, 不断完善各项监测制度、方法和措施, 督促各临床医师按规范做好各项监测工作。

1.3.5 严把中药质量关

由于产地、采收季节的不同及加工炮制方法的不规范, 导致中药饮片的质量参差不齐, 由此引起的中成药质量及临床疗效也有所不同。故在药品采购环节要严把质量关, 保证药品质量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使监测目标能够顺利进行。

2 结果

2.1 门诊中药及中药饮片使用率及医师处方规范使用率见表1。2011年全年门诊中药使用率为65.2%, 门诊中药饮片使用率为16.9%, 医师规范使用中药的比例为96.2%, 与2010年全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医师处方用药不规范原因及比例, 见表2。

3 讨论

3.1 目标性监测

中医中药讲究辨证论治, 依法炮制, 合理配伍使用。临床医师应遵循中医基础理论,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选用适宜的药物, 辨证辨病施治。目标性监测能及时发现不合理及不规范处方用药, 以便采取有力防控措施, 提高处方合理用药的水平。监测资料显示, 门诊中药及中药饮片使用率及规范处方比例每季度均呈上升趋势, 全年门诊中药使用率平均为65.2%, 与上年度50.2%相比上升了15个百分点, 门诊中药饮片使用率平均为16.9%, 与上年度9.5%相比上升了7.4个百分点, 规范处方比例96.2%, 与上年度90.6%相比上升了5.6个百分点。经统计学处理, 均有明显差异性 (P<0.05) 。表明通过一年的目标性监测, 效果是肯定的。

3.2 干预措施

监测资料显示, 从处方存在问题所占比例大小, 依次为处方一般项目缺项、诊断不规范、超剂量不签名、调剂煎煮特殊要求不注明、重复用药等, 为此采取的干预措施有: (1) 加强临床医师《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法律法规的学习; (2) 加强西医师学习中医中药的培训, 使西医师能够根据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结合选用适宜的中成药; (3) 把中成药的药品说明书扫描后放进电脑系统里, 方便临床医师查看, 了解处方组成与功能主治, 以避免重复用药。

3.3 处方点评

(1) 处方点评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1]。长期以来, 按照我国的医药模式, 医师作为处方的全权主人, 掌控着患者的用药权。而对医师用药的合理性, 则很难进行有效监控。根据“处方点评”制度, 医院授予药师考评权, 对不合理用药的处方进行点评, 定期公示;对不合理用药的医嘱提出合理建议;对医师合理用药综合评分, 与效益工资挂钩。对“处方点评”制度, 还需要相关的配套制度进行监督和激励。必须通过引入奖惩制度, 对点评处方的药师进行有效的激励和制约, 从而确保其“处方点评”的公正性。 (2) 从表1和表2中可看出目标性监测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赣州市肿瘤医院王小毛等人的研究显示[2], 实行处方点评前处方合格率83%, 实行处方点评后处方合格率96%;不合格处方数较多, 占总处方数的10.44%。处方点评大大提高了门诊处方合格率,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充分体现了该项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4 综合管理

中药的使用管理是中医院质量管理的重点与难点, 是医院一项系统的管理工程, 只有医院领导重视, 各个部门密切配合, 不断地教育培训、监测、反馈、整改, 再监测, 才能使医院中药使用管理工作达到持续改进之目的。

摘要:目的 探讨目标性监测在中药处方点评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结合前瞻性调查的方法, 开展中药处方点评目标性监测。分析影响规范使用中药的因素, 制定并实施监测方案, 明确监测目标, 收集分析、反馈监测结果, 实施干预措施, 评价监测效果, 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实施目标性监测前门诊中药使用率为50.2%, 门诊中药饮片使用率为9.5%, 医师规范使用中药的比例为90.6%, 实施后门诊中药使用率为65.2%, 门诊中药饮片使用率为16.9%, 医师规范使用中药的比例为96.2%, 实施前后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实施目标性监测能有效规范医师使用中药, 提高中药使用率。

关键词:目标性监测,处方点评,中药使用,管理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S].卫医管发[2010].28号.

中药处方中的常见问题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院调制的15747张中药饮片处方, 按照《处方管理条例》, 并通过认真地药剂核对, 查出82次调剂差错事故。

1.2 方法

由我院专职药剂核对工作人员, 对82次中药饮片处方调配差错事故的处方进行分析, 分为漏配药、配错药、多配药、药物规格错误这四类情况。

2 结果

82次中药饮片处方调配差错事故的处方中, 漏配药52例 (占63.41%) , 配错药16例 (占19.51%) , 多配药9例 (占10.98%) , 药物规格错误5例 (占6.10%) 。

3 讨论

3.1 差错分析

3.1.1 漏配药

中药饮片处方调配中少了某种药物, 没有认真按照处方药物调配所致。本研究中, 漏配药52例 (占63.41%) , 表明饮片调配中, 剂量不准是中药饮片配制中的棘手问题。

3.1.2 配错药

是指在配药过程中, 未按处方给药, 而采用其他药物代替。调配人员随意乱调, 对药房不配备或缺货的中药品种, 自行调换其他品种, 会使药物药效差别加大, 药性改变, 给临床中带来非常大的隐患, 不但达不到治疗的目的, 而且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本研究中, 配错药16例 (占19.51%) 。结果表明, 调配人员在进行调配的过程中, 凭个人意识主观调制, 会打破中药主辅配伍禁忌, 违背了配伍原则。

3.1.3 多配药

由于工作繁忙、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影响, 在配调配过程中, 未对处方中规定的剂量而重复称取。或一个中药饮片处方由多个调配员未经研究而共同完成, 造成重复称取重复称取的发生[3]。本研究中, 多配药9例 (占10.98%) 。结果表明, 工作不认真或未经有效研究易引起多配药, 造成重复称取。

3.1.4 药物规格错误

是指在中药饮片配制中, 未按处方给药规格给药。如三七10g配制成5g, 黄芪12g配制成20g等, 或药剂剂数给错, 如5剂药配成10剂药。药物规格错误临床给药中, 有的达不到治疗目的, 有的多服用产生不良反应。本文研究中, 药物规格错误5例 (占6.10%) 。结果表明, 未按处方给药规格给药, 会影响临床用药效果和用药安全。

3.2 防范调剂差错处理对策

3.2.1 完善调剂配制工作制度

从医院的医疗设施、环境、人员的专业素质, 建立完善中药饮片处方调配相关工作操作规程, 由科主任带领, 组织所有调配员, 通过调查调配用药差错事故的原因, 总结分析差错的经验, 吸取每次事故的教训, 制定完善相应对策, 以此加强管理, 规范用药, 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避免调配用药差错再次发生[4]。

3.2.2 提高调配员的综合专业素质

加强调配员的业务水平, 提高综合专业素质, 扩大知识面, 定期组织培训专业技能, 掌握中药主辅药物的配伍禁忌, 增强药物剂量调配常识, 分享成熟的工作经验, 提高每一个调配员的工作质量, 确保中药饮片调配的质量。

3.2.3 增强调配员的责任心

由于工作性质所致, 中药饮片调配比较枯燥, 调动不起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因此会增加调配错误的几率。为此药房应调动工作的热情, 增强调配员的责任心。通过加强交流, 解除倦怠的心理, 同时在用人方面, 应该选择专业素质强, 工作态度负责的人员负责中药饮片调制工作。在看处方配制过程中, 对药房中暂时没有的中药, 需要与临床医生加以沟通, 及时修改处方;在避免调配错误中, 可以用铅笔在处方上标记, 避免发生漏配药、配错药、多配药、药物规格错误等类似事件发生, 确保调配的准确性[5]。

综上所述, 中药饮片处方调配的工作中, 应按照相应的操作制度, 按规程调制, 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专业素质, 调动工作热情, 增强责任心, 以此提高中药饮片处方调配质量, 降低配制差错率, 提高饮片调制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柯桂兰, 田志强.中药调配质量与疗效的关系[J].医学信息 (下旬刊) , 2011, 13 (5) :253.

[2]陈达娅, 李仁秋, 叶晓芳.浅谈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的使用比较湖北[J].中医杂志, 2008, 8 (11) :136.

[3]李恩来.影响中药处方调配质量的因素[J].光明中医, 2009, 9 (10) :220.

[4]张惠, 谢雨洮.中药饮片调配常见差错原因小结及预防措施[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0, 12 (9) :304.

中药处方中的常见问题 篇9

【关键词】中药师 中药处方 审方能力

中药师要从哪些方面提高自己对中药处方审方能力呢?根据我多年调配中药的经验总结如下:

我认为一个中药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且还要精通《处方管理办法》。处方的重点是调剂,调剂工作的首要环节是中药审方,即中药师在配方操作之前对中药处方所写的各项内容进行全面认真审阅核对的过程。中药审方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提高配方质量的关键。中药处方的书写是否合理,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第六条第8项规定:“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可按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药物制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之后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由此可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提高中药师审方的关键,审核处方需要经过审方人员严格仔细的审核。

1.提高审核药名的重要性

审核处方主要是对药名的规范性,书写相近药名的正确程度,是否有笔误,开药是否重复等进行审核。2005年我在一张十全大补汤加减的处方中发现过笔误的问题。患者病历中的用药是“黄芪”,而开药时用的是“黄芩”,用量为80g/剂,从而出现了失误。当然如今数字化医院中已经杜绝了医生手工开方这一缺点,但在基层医院又有多少达到数字化呢?对于处方的错误,后果轻的话会影响疗效,比较严重的后果会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而对于品种繁多的中药来说,相近的药名很多,一字之差就会搞错从而产生一些想不到的后果,这要求中药师在审方时要认真仔细辨认,发现有疑问的药名及时与医生联系,决不能凭主观随意配给。

2.提高审核用量、用法的重要性

中药的剂量大小、疗效、毒性都与人的个体化差异有密切联系。中药师在审查处方时要考虑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对于小儿和老年人还要进行特别的关注,小儿发育是否健全,身体虚弱的老年人耐受力比较差,所以作用比较猛烈损伤真气比较严重的药物用量要特别注意。对于每个处方中药物的用量,要确保准确无误,一旦发现疑问要与处方医师进行联系。曾经在一张处方中,制川乌用113克/剂,与正常的剂量差距很大,与处方医师联系后知道是笔误导致的,实际是3克/剂。

3.提高审核中药正确的煎服法的重要性

保证中药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是正确的中药煎服法。例如:附子、乌头经久煎后使有毒的乌头碱水解成毒性很小的乌头次碱,但是回阳祛寒止痛的功效仍然存在。但在平常的工作中发现处方中制川乌、制草乌等中药的脚注是空缺的,经过核实后大都是疏忽导致的。还有雷丸用于驱虫不能入煎剂(因入煎剂无驱虫作用),在一次处方中雷丸应单独入丸散冷开水冲服,但是处方中却是煎服。

4.提高审核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性

用药中一定注意“十八反、十九畏”及妊娠禁忌,要提高中药的合理配伍。合理的中药配伍可以调整药物偏性并增加药效较少毒害。相反,中药配伍不当会降低药物功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作为中药师都应该清楚熟悉并牢固掌握,在审方中发现有配伍禁忌的应与处方医生联系督促签字并修改,保证用药安全有效。中药师在审核处方时,发现药物配伍禁忌要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进行处理,必要时要经过处方医师更正或者重新签字才能进行调配。虽然“十八反、十九畏”不被认为是绝对的禁忌,但现在对“十八反、十九畏”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如出现类似情况要严格按照上述方法处理。

5.提高有毒中药的适宜性审核

在为病人开处方时,特别要注意中药的使用,一些中药是含有剧毒的,使用不当或超过剂量,都会引起中毒!首先,要注意的是中药的用法,是内服还是外用,审核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有毒中药较多时很可能是外用药,注意要和处方师联系签字确认后方可调配。再一个是,审核到有毒中药时,如果有超量使用,应尽快与处方师联系并给予提醒,如确实是临床需要,重新签字调剂即可。最后关键,要问清患者的药史记录,并要清楚地告知患者处方中的毒中药,提高患者的注意!

6.谨慎审核门诊病人的中药处方,减少因调配引起的医疗纠纷

门诊病人中药处方的审核除了照上述方法审核外,药师要积极解答病人的用药疑问及提供安全用药指导,还应主动相互留下联系电话及地址。以防药师在繁忙的工作中万一出现差错少发漏发的时候,有很好的补救措施,更有利于处方药疗效的跟踪,也方便病人用药咨询。搞好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是我们药师的职责所在。

总之,中药的调配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如今在法律法规不断健全的今天看来,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药剂人员不再仅仅是一个配药、发药的角色,更是一个能为患者合理安全用药的把关者。要求在平常的中药调配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来提升处方管理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同时每个审方药师责任心要提高,对每一张处方审核都要严格谨慎,保证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从审核工作中提升职业道德。

上一篇:叙事表达下一篇:钢帘线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