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面膜(精选9篇)
中药面膜 篇1
黄褐斑又叫做肝斑, 是临床常见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 多发于妊娠、月经不调及口服避孕药的育龄期女性, 临床症状主要有淡褐色及淡褐黄褐斑, 形状不规则, 在额头、眉、面颊及上唇等皮肤对称分布[1]。我院近年来黄褐斑患者采用中药美容法治疗, 取得理想效果,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4年1月~2014年9月共收治36例黄褐斑患者, 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24岁~45岁, 平均年龄为 (31.7±6.4) 岁;病程为2个月~12年, 平均病程为 (4.8±1.4) 年;其中未婚7例, 已婚29例;伴有月经不调10例, 口服避孕药半年以上者7例。所有患者均了解该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诊断标准: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色素学组制定的关于黄褐斑的诊断标准: (1) 患者面部有淡褐色、深褐色、边界清楚的斑块, 呈对称性分布, 且无鳞屑及炎症表现; (2) 女性多发, 一般发生于青春期后; (3) 病情有季节性变化, 夏季较重, 冬季较轻。
1.2 治疗方法
以中药祛斑面膜进行治疗, 方剂构成如下:桃仁5g、当归10g、木瓜10g、杏仁10g, 将中药磨成粉均匀混合, 加入开水调成糊状, 敷于面部, 30min后取下。两天1次, 一周3次, 一周一个疗程, 持续3个疗程。嘱患者治疗期间应保持睡眠充足, 情绪舒畅, 避免日晒, 少饮浓茶、咖啡等深褐色食物, 少用化妆品, 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等。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1)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黄褐斑进行评分, 评分主要包括皮损面积及皮损颜色两方面, 皮损面积评分:0分:无皮损, 1分:皮损面积在2cm2以下, 2分:皮损面积为2~4 cm2;3分:皮损面积4cm2以上。皮损颜色评分:0分:肤色正常;1分:淡褐色;2分:褐色;3分:深褐色。
(2) 以参考文献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2]:治愈: 黄褐斑消退、无反弹, 皮肤变嫩, 月经恢复正常;有效:黄褐斑明显淡化, 无明显反弹, 肤色有明显改善, 月经恢复正常;无效:黄褐斑及月经治疗后没有明显变化, 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 (治愈+有效) /小组人数。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黄褐斑评分
患者治疗前黄褐斑评分为 (4.1±0.8) 分, 治疗后黄褐斑评分为 (1.6±0.5) 分, 治疗后的黄褐斑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如表1所示。
2.2 治疗效果
36例患者经过治疗, 治愈13例 (36.11%) , 有效19例 (57.58%) , 无效3例 (8.33%) , 治疗有效率为91.67%。
3 讨论
《皮部说》中说, “皮有分部, 皮者, 脉之部也, 欲知皮部, 以经脉为纪”。皮部是十二经脉及所属脉络的体表分区, 皮肤不同部位的颜色及形态均反映出十二经气的情况, 反映了其所属经络及脏腑的问题, 因此黄褐斑辩证属于肺腑、经络、气血辩证。随着女性年龄增长, 机体容易出现血虚, 气也随之变虚, 血液变粘稠, 推动变慢, 很多皮部、经络的得不到充足血供, 它们所辖皮肤也得不到充足营养, 皮肤内代谢废物无法及时清理。长久下去, 皮肤变得粗糙没有光泽, 进而产生面部黄褐斑。严重者会出现心血虚, 导致夜间失眠, 心神不宁, 时间久则会出现面色枯黄没有光色, 肤色变差, 黄褐斑加重, 血虚冲脉失养, 月经不调[3]。临床治疗应时养血活血, 患者气血充盈则血脉畅通, 皮肤及胞脉血供充足, 斑无以为生。精血同源、心肾相交, 血虚时久, 则由心及肾, 任脉则亏。肾在色为黑, 在华为发, 主胞脉。人过了35岁, 色素沉着变深, 头发变白, 月经失调, 此时应养心补肾, 从而恢复其肾气, 从而起到抗衰老的治疗目的。因此, 经过调理后, 年纪越轻, 则脏器受到影响越小, 气血的恢复越快, 疗效越理想, 年纪越大, 脏器受到的影响越大, 气血恢复越慢, 疗效越不理想。
本研究以中药美容方法治疗黄褐斑, 方中当归味辛、性温、微甘, 具有活血补血, 润燥滑肠, 调经止痛的效果, 能够用于治疗面色萎黄、血虚、月经不调、眩晕心悸等症; 杏仁微温、味苦, 归大肠、肺经, 可利肺宣降, 美白润泽皮肤;木瓜味酸, 性温, 属脾、肝经, 可改善面部血液循环, 疏通面部经络。诸方联用可美白消斑, 活血养血, 适用于面部皮肤干燥, 有黄褐斑, 及阴虚质、气郁质、瘀血质人群面部皮肤的保养。
本研究中, 36例患者经过中药美容治疗后, 治疗有效率高达91.67%, 治疗后皮损面积皮损颜色显著改善, 均提示中药美容法治疗黄褐斑效果理想, 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 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陈秀华, 杜燕丽.腹针结合中药祛斑面膜治疗黄褐斑45例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 2012, 7 (1) :61-62.
[2]陶冬梅.中医论治不同年龄段患者面部黄褐斑的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35 (4) :535-536.
[3]曾长春, 刘汉平, 刘颂豪.中医色诊的现代科学研究现状及其趋势[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14 (2) :35-37.
中药面膜 篇2
凯梵蒂中药面膜纯天然、无毒、无副作用,它不像化学品护肤效果来得快,中药美容讲究的是平气、活血、排毒、调理、养护、综合调理肌肤,在一些肌肤问题上有更好的效果,修复肌肤对化学品产生的.抗药性,中药主要是通过加快肌肤的血液循环来调理肌肤的,
资料
中药面膜 篇3
【中图分类号】R75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391-01
笔者以自制中药面膜外敷,配合自配复方氢醌霜外搽为主,结合辨证内服消遥丸或六味地黄丸治疗黄褐斑9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96例均为女性;年龄25岁~ 48岁;病程以1a~2a居多,发病与妊娠明显有关者75例,与化妆品明显有关者8例,与生殖系统疾病明显有关者8例,与情志变化明显有关者5例;皮损以浅褐色为主者78例,以深褐色为主者11例,隐约可见者7例;皮损部位以鼻背部及两侧、额部、颧骨部多见。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面膜 白芷100g,白蔹100g,白芨100g,当归100g,川芎100g,桃仁100g,细辛100g。共研细末,过80目筛备用。患者洁面后用开水将中药面膜15g调成糊状,待温热时敷于面部,40min洗去,每3d敷1次。
2.2 复方氢醌霜外搽 氢醌5g,曲酸2g,维生素C1g,扑尔敏0.1g,无水亚硫酸氢钠2 g,,O/W单霜基质加至100 g,。每天晚上睡前搽复方氢醌霜于患处,并轻轻按摩以利吸收,避免搽及口周、眼周。30d为1疗程,每例连续用药2疗程。
2.3辩证加减 肝气不舒,易怒者加服逍遥丸;体弱,肾虚腰痛者加服六味地黄丸。
2.4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注意防晒,白天可搽市售防晒霜。有62例搽用复方氢醌霜有轻微刺痛感,减量或停用即消失;有83例外敷中药面膜时有灼热感,均能适应。
3 疗效分析
3.1治效标准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学会色素病学组委员会于1998年8月在哈尔滨制定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草案)”。痊愈:皮损完全消退;显效:皮损减少60%;有效:皮损減少20%~60%;无效:皮损减少小于20%。
3.2治疗结果(见下表)
4 讨论
4.1 黄褐斑的发病原因 黄褐斑可发生于青春期到绝经期的健康妇女,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发病原因复杂,与体内孕激素水平增高有关。多发生于妊娠后妇女,口服避孕药发生率>80%,是因雌激素与孕激素联合作用所致。一些慢性疾病,是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可导致其发病,其他能影响内分泌的慢性疾病如甲亢、肝病等均可导发病,日光照射可诱发或加深黄褐斑,某些化妆品如含铅的粉底等亦可引起黄褐斑,精神因素、睡眠障碍等也与其发病有一定关系。从中医角度看,其发病与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失调有关,与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的关系最为密切。肝气郁结,气血不和,孙络瘀滞可致黄褐斑;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承,阴火上浮于面或肾阳不足,不能温养经脉,寒凝血阻也是导致生成黄褐斑的主要因素;肝肾不足最终导致经脉阻滞,血流不畅而致血瘀,气血不能上华,变生褐斑。故外治应以活血化瘀为主祛斑增白药物,内治以疏肝解郁、滋阴补肾、调整肝肾功能为治则。
4.2 治疗药物 复方氢醌霜中氢醌对酪氨酸羟化反应起拮抗抑制作用,亦可起还原剂作用,抑制酪氨酸酶反应以后黑色素生成过程中的氧化反应,其作用机理可能在于选择性破坏黑素细胞,抑制黑素小体的功能和改变黑素小体的结构,干扰黑素小体向角朊细胞输送,对黑素起化学效果或增强黑素的降解;维生素C使黑色素合成中醌式产物还原,使色素变淡,能降低血清铜和铜氧化酶含量,使黑色素合成能力下降;曲酸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从而减少和阻止黑色素的形成;无水亚硫酸氢钠起抗氧化剂作用,延缓氢醌变色;扑尔敏防止 皮肤对上述药物的过敏反应。中药面膜中白芷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现代研究具有抗酷氨酸酶的作用,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白蔹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前痈癤发背、疔疮、瘰疬、水火烫伤,历代医家用之清热解毒敛疮,以治疗白癜风等皮肤疾病;当归补血活血、润泽皮肤,凡血虚、血滞所之面色晦黯不华,或酒齄、粉刺、疥癣等皆可用之,现代研究表明其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其中含有的阿魏酸可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川芎活血行气,为血中之气药,现代研究证实其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放射及抑制皮肤真菌,还具有VE的作用,可养护皮肤和防止皮肤衰老;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可用于皮肤皲裂、疮疡肿毒等,在美容方面能滋养肌肤、祛除浊滞,为美容要药;桃仁破血行瘀、润肤祛皱、悦泽人面,外敷润面生肌,现代研究可改善血液浓粘凝聚的状态,抗凝血;细辛性善走散,祛风、活血、除屑止痒、长肌肤、悦颜色,使皮肤白净,现代研究具有抗菌作用。以上诸药中,川芎善走血分,细辛善走气分,配合桃仁、当归活血通络,白芷、白蔹、白芨为历代美容要药。该中医面膜的组成体现了活血祛瘀、祛斑增白的治法,在实际应用中得了较好的效果,使用时开水冲调以使药性充分析出。
中药面膜 篇4
痤疮在中医学范畴内又被称为粉刺, 其作为一种皮脂腺和毛囊的慢性炎症, 很容易出现在青春期的男女身上。在临床上, 通常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案来治疗以囊肿、丘疹和黑头粉刺作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患者, 但是在治愈后可能会在患者身上留下增生性或者萎缩性的疤痕, 产生不利的预后[3]。有研究表明, 在中医治疗的同时采用火针治疗, 可以很明显地减少患者的患处在治愈后发生损毁的状况, 并且在治疗后其疗效也较好[4]。通常而言, 火针之所以能应用到痤疮的治疗主要是因为它有以下的作用机理:它可以作用于患者的毛囊上, 使得患者的毛囊口张大, 并有利于皮损部位的分泌物排出, 促进炎症反应的消退, 因而可以有效地减轻或者防止疤痕的形成, 促进新肉的再生和皮损的修复;另外, 火针能直接杀灭痤疮杆菌等, 通过破坏这些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来抑制它们的繁殖;再者, 针对囊肿型痤疮患者, 火针可以直接刺破患者的囊壁, 从而达到祛腐生新的效果[5]。本研究通过选取2013 年12 月至2015 年10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 例痤疮患者, 探讨和研究了应用火针联合中药面膜在治疗痤疮上的临床疗效, 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78 例在2013 年12 月至2015 年10 月期间在我院住院, 并确诊为痤疮的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实验对象, 利用惯用的痤疮诊断标准进行诊断[6], 所有患者均符合此标准。平均并随机地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患者各39 例。在对照组患者中, 年龄范围为15-32 岁, 平均年龄为 (22.1±1.1) 岁, 平均病程为 (1.2±0.5) 年;在观察组患者中, 年龄范围为15-31 岁, 平均年龄为 (21.6±1.2) 岁, 平均病程为 (1.1±0.6) 年。排除标准为:患有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的患者均不包含在所有实验对象中。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上统计学显著性差异不明显 (P >0.05) , 可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 给予常规的中药面膜治疗方案, 将中药材研磨成粉末状后调制成糊状, 其组方为:白鲜皮、丹参、白花蛇舌草、金银花、藁本和连翘等, 在患者的患处创面进行均匀地敷上, 然后利用一次性的面膜纸进行隔离, 并采取外敷冷膜的方法, 在冷膜脱水干燥后, 将其取下并用洁净的水洗净。对于治疗组患者, 首先要对患者的皮损患处用0.02%呋喃西林液进行消毒处理, 取规格为6.6mm×45mm的盘龙火针并在酒精灯上进行烧红处理, 在不伤到患者皮损基底层的前提下, 然后迅速地刺入已经消毒的囊肿顶部或痤疮结节, 在治疗完成后再次对皮损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再次利用干棉球对伤口进行封闭处理, 接下来的治疗步骤则采取和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方案。每周进行一次治疗, 同时配合口服中药, 再完成6 次治疗为一个疗程, 在完成1 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判定。两组患者在连续治疗6 周期间, 停止采取其他药物或者治疗方法对其皮肤病进行治疗, 并随时监测皮损部位的变化和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
对于火针联合中药面膜治疗痤疮的疗效评价采用计算皮损情况来判定, 可分为4 个等级进行判定。倘若在治疗完成后患者的皮损部位全部消退, 皮肤在变平后仅仅留有色素则视为治疗痊愈;倘若在治疗完成后患者的皮损部位基本上消退, 并且其皮损的总积分减少后, 大于或等于70% 而小于100%, 则视为显效;倘若在治疗完成后, 患者的皮损部位部分得到了消退, 但是皮损的总积分减少后, 大于或等于30% 而小于70%, 则视为有效;倘若在治疗完成后, 患者的皮损部位不消退或者不明显, 并且皮损的总结分在30%以下则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痊愈、显效和有效之和。
1.4 数据分析和统计
相关实验数据采用SPSS 18.0 来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用% 表示, 利用χ2检验对比, 当P < 0.05时, 则视为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在治疗完成后, 分别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无效的有8 例, 占20.5%, 有效的有16 例占41.0%, 显效的有12 例, 占30.8%, 痊愈的有3 例, 占7.7%, 其总有效率达79.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无效的有2 例, 占5.1%, 有效的有12 例占30.8%, 显效的有16 例, 占41.0%, 痊愈的有9 例, 占23.1%, 其总有效率达94.5%。因此, 在治疗完成后,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P<0.05) 。其结果如表1 所列出。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通常而言, 痤疮多发于青春期并皮损多样, 它是一种多发生在胸背和颜面处的毛囊以及皮脂腺慢性炎症, 主要表现为粉刺和丘疹, 并伴随着皮脂溢出, 在中医学上属于" 肺风粉刺" 的范畴。
在现代临床上, 主要通过口服维生素A酸制剂和抗生素等方法来治疗, 但是长期服用容易引起一些不良的生理反应[7]。
中药面膜通常是将一些中药材进行研磨处理, 然后添加一些蜂蜜或水制作成为膜质后, 均匀地敷在皮损部位的一种中药涂剂。通过中药基础理论的知道, 其在治疗不同疾病时会选取不同的中药材, 因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8]。另一方面, 中药面膜也具有方便、简介、较小不良反应, 以及较好地促进皮肤细胞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优点, 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9]。火针作为针灸治疗中的一个很重要部分, 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在皮肤科治疗中火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比如痤疮、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等, 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但其在治疗不同疾病时进针深浅不一, 针对痤疮等, 应该刺入皮损中部[10]。本研究通过采用火针联合中药面膜的疗法来治疗痤疮, 获得了比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并且其治疗时间较短, 治愈率较高,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和研究了应用火针联合中药面膜在治疗痤疮上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痤疮患者, 并将其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39例患者给予常规的中药面膜治疗方案, 观察组39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火针联合中药面膜治疗方案, 并在治疗完成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在治疗完成后,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79.5%,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94.9%, 明显高于对照组, 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火针联合中药面膜的治疗方案来治疗痤疮具有明显较好的疗效, 并且其治疗时间较短, 治愈率较高,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火针,中药面膜,痤疮,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王银花.消痤汤配合面膜、火针治疗重度痤疮60例[J].光明中医, 2010, 25 (2) :249-250.
[2]李爽, 王秀方.中药联合火针治疗囊肿型痤疮108例[J].四川中医, 2015, 33 (9) :139-140.
[3]才吉甫, 向红芬.中药加火针治疗156例寻常痤疮的临床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 2013, 21 (7) :305-306.
[4]轩俊丽, 任雷生.火针治疗痤疮574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 2012, 4 (23) :44-45.
[5]吴祖兰, 黄时燕.火针加中药面膜治疗痤疮疗效观察[J].江西中医药, 2005, 36 (12) :63-63.
[6]张学军, 皮肤性病学第八版, 2013,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73-175.
[7]杨帆, 夏庆梅.火针配合中药面膜治疗结节囊肿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药, 2009, 26 (3) :239-239.
[8]李岩, 何亮, 刘保红, 等.火针配合阳和汤治疗阳虚型痤疮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 2011, 27 (4) :11-13.
[9]黄蜀, 陈纯涛, 张颜, 等.火针治疗结节囊肿性痤疮的多中心临床疗效评价[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6, 28 (5) :303-306.
中药面膜让你永葆青春靓丽 篇5
1、绿豆面膜
成分:绿豆粉、白芷、珍珠粉、甘草、蜂蜜、牛奶、蛋白。
制作:将中药材磨成粉,混合绿豆粉、蜂蜜、牛奶和蛋白。
用法:30分钟然后洗去,一周1―2次。
功效:消炎止痘,美白肌肤。
2、黄连黄岑面膜
成分:取黄连6克,黄岑、栀子、生地、丹参各15克,淀粉适量。
制作:将所有中药材水煎取药汁150毫升,加入适量淀粉。
用法:将其调匀敷面30分钟后洗去。
功效:消炎消肿。
祛斑增白滋养肌肤:
1、银耳面膜:
成分:银耳、黄芪、白芷、茯苓、玉竹各5克。
制作:将以上共研成细末,并配面粉5克,用水调和。
用法:将其涂面,每次30分钟。
功效:滋养肌肤,茯苓能祛除面斑,并引导诸药直入肌肤,但皮肤有炎症的女性慎用。
2、白芷面膜
成分:白芷10克,白附子10克。
制作:将两味中药共研细末,加水和蜂蜜适量调和。
用法:将其敷面,20分钟后洗净。
功效:有祛斑、消斑、增白作用,适用于面部色素沉着或有黄褐斑的女性。
3、杏仁面膜
成分:杏仁、适量蛋白。
制作:将杏仁以热水烫泡后去皮,再捣成泥,最后加入蛋白。
用法:将其敷面,20分钟后洗净。
中药面膜 篇6
关键词:寻常痤疮,红蓝光,中药面膜,疗效
寻常痤疮是临床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 是一种多因素疾病, 常发生在青春期, 好发于面部、背部、胸部等含皮脂腺较多的部位[1]。其皮损表现为粉刺、丘疹、脓胞、结节、囊肿, 尤其中、重度寻常痤疮会形成疤痕损害, 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自信心、及生活质量, 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目前, 治疗痤疮的药物和方法很多, 但患者依从性并不太理想。因此, 寻求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治疗法成为目前治疗寻常痤疮的研究趋势。本院医疗美容科2014年1月-2015年7月采用自制中药面膜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寻常痤疮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本院皮肤科门诊寻常痤疮患者818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410例其中男210例, 女200例, 年龄17~38岁, 平均 (22.7±3.4) 岁, 病程2个月~5年, 平均 (6.2±3.1) 个月。对照组408例, 男207例, 女201例, 年龄18~39岁, 平均 (23.5±3.2) 岁, 病程3个月~5年, 平均 (6.9±3.7) 个月。根据痤疮皮损性质及严重程度将痤疮分为3度4级[2], 其中Ⅰ度302例, Ⅱ度238例, Ⅲ度158例, Ⅳ度120例。入选标准:患者愿意接受该方法治疗, 按时回来复诊。排除标准:近2周内外涂治疗药物或内服抗生素类、维甲酸类药物等治疗痤疮的患者;服用光敏感性药物者, 光敏感性皮肤以及皮肤正处于过敏阶段者;有肝、肾及血液等严重内脏患者;以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长短及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治疗组在治疗前清洁面部皮肤, 用复合碘消毒皮肤, 用紫外线离子喷雾热喷面部10~15 min, 然后用无菌粉刺挤压器轻轻刺破粉刺或炎性丘疹头部, 再用粉刺针另一端的圆套挤压已刺破的粉刺和炎性丘疹, 彻底清理毛囊内油脂栓和脓液, 将自制中药面膜 (白花蛇草300 g, 金银花300 g, 黄芩300 g, 黄柏150 g, 夏枯草200 g, 黄连150 g, 丹参150 g, 红花150 g, 混合研细末, 过200目筛) 约10 g用温水调糊状, 敷于面部, 再用冷膜 (主要成分为石膏粉) 调成糊状覆盖在自制中药面膜上, 倒模时避开眼、口、鼻, 敷膜20~30 min后清除面膜, 清除后采用He-Ne激光复合LED光动力治疗仪 (武汉三友创鑫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型号SY-MHB, LED波长:蓝光410~415 nm, 红光630~633 nm;输出功率:LED单只二级管1 m W<pc<=10 n W, LED300型盘照射面积为:800 cm2) 红蓝光同时照射10~15 min (佩戴专用的防护眼镜) , 治疗盘距离皮肤表面15~20 cm, 每周2次, 连续8周。
1.2.2对照组对照组清洁面部皮肤并局部消毒, 紫外线离子喷雾10~15 min, 用无菌粉刺挤压器挤压清除粉刺和脓液, 用5%硫磺乳膏导入后敷冷膜20~30 min后清除, 清除后予红蓝光照射, 方法同治疗组。各组治疗期间忌辛辣烟酒、高脂肪及含糖量高的食品, 多食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多饮水, 保证睡眠时间, 少用刺激性化妆品, 避免直接暴露阳光或紫外线下。
1.3 观察指标
将面部分为5区域:额区、右颊区、左颊区、口周区及鼻区。分别记录每区域各类皮损 (粉刺、丘疹、脓包、结节) 的数量。在分区记录各类皮损数量的同时, 以总积分形式对皮损的数量和炎症程度进行全面评价, 具体评分标准为一个粉刺为0.5分, 一个丘疹 (直径1~5 mm) 1分, 1个脓包2分, 1个结节 (直径>5 mm) 3分, 总积分为各种类型皮损积分的总和。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面部皮损总积分减少的百分率来评价疗效。痊愈:皮损比原有皮损积分减少≥90%;显效:皮损比原有皮损积分减少60%~89%;好转:皮损比原来积分减少20%~59%;无效:皮损比原来积分减少<20%。总有效=痊愈+显效。在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评估。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8周后, 治疗组有效率为84.63%, 对照组为65.9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8.46,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分级疗效比较
治疗8周后, 治疗组和对照组分级总有效率、分级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组的各级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见表2。
a与对照组比较, χ2=18.19, P<0.05;b与对照组比较, χ2=13.87, P<0.05;c与对照组比较, χ2=5.49, P<0.05;d与对照组比较, χ2=4.23, 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治疗中均有12例患者出现面部干燥脱屑, 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 不影响治疗。治疗组中有7例患者照光时感觉光线刺眼不适, 在遮光眼镜下加用2层遮光布后缓解。
3 讨论
我国中医理论认为痤疮是由肺经蕴热, 血热互结, 熏蒸颜面或过食肥甘厚味, 化生内热, 冲任不调, 气滞血瘀所致[3]。痤疮中医治则是滋阴泻火, 清肺解毒, 凉血活血, 调理冲任。有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显著[4]。治疗组中先用紫外线离子喷雾进行治疗, 离子喷雾机可以让皮肤毛孔张开, 皮肤深层的沉淀物及分泌过盛的皮脂排泄通畅, 药物更加易于渗入[5]。后用粉刺针将面部粉刺和脓液清除干净, 粉刺挤压术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治疗手段, 简单易行, 皮肤损伤小[6]。虽然有许多医生不主张用器械挤压清除粉刺, 但实践证明, 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对治疗痤疮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痤疮早期及时清除粉刺中的皮脂栓, 防止皮脂栓继续发展, 减少瘢痕产生[7]。清理后敷中药面膜, 自制中药面膜中的金银花、黄芩、黄柏、黄连具有清热燥湿、凉血解毒, 有效抑制痤疮丙酸杆菌, 控制炎症反应;夏枯草泄热散结、理气解郁, 有效缓解毛囊口角化角质栓堵塞;丹参、红花、白花蛇舌草具有活血化瘀、清风退热, 有效清除自由基, 消除色素沉着, 增白护肤, 调整皮脂腺代谢, 增强皮肤新陈代谢[8]。加倒模利用冷膜粉的冷却收缩的物理作用, 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 增强皮肤的渗透性, 有效地减轻皮肤红肿, 患者自觉舒适[9], 不良反应小, 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西医认为痤疮是由于痤疮丙酸杆菌增殖、皮脂腺分泌增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和雄激素增多导致的, 并介导抗原和趋化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等一系列复杂过程。痤疮丙酸杆菌一般会产生内源性的卟啉类物质, 这类物质是粪卟啉Ⅲ (CPⅢ) 和原卟啉 (PpⅨ) , 卟啉Ⅲ主要吸收400~415 nm的可见光, 其吸收最大峰值与蓝光的光谱较为相配[10]。红蓝光治疗仪是通过发光二极管矩阵发出波长为 (410~415 nm) 的蓝光和波长为 (630~633 nm) 的红光。蓝光能量可以有效作用于痤疮丙酸杆菌, 通过毒性反应, 抑制丙酸杆菌的增殖, 诱导细胞死亡, 同时刺激巨噬细胞释放一些细胞因子, 使皮损自愈。由于蓝光穿透深度<0.25 mm, 而颜面部毛囊的平均深度达0.3 mm, 因此蓝光不能有效穿透深层组织[11]。红光能改善痤疮症状, 如:丘疹和脓疱。红光能降低脂质的分泌和TEWL (经皮水分失散) [12]。红光还可以刺激活化细胞中的成纤维细胞产生生长因子, 调节胶原组织再生, 减少瘢痕的形成[13]。而红光波长为 (630~633 nm) , 穿透组织较深, 有利于改善深部组织的血液淋巴循环, 加速炎症消退, 可促进皮肤胶原纤维的重整和修复, 减轻瘢痕形成。临床观察证明使用红蓝光同时照射可不同程度地抑制皮脂腺分泌、减少粉刺和炎性皮损数量、促进组织修复从而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
中药面膜 篇7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2012 - 01 ~ 2013 - 01 本院皮肤科门诊, 共172 例, 其中男性82 例, 女性90 例, 年龄在13 ~ 45 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 22. 41 ± 3. 74) 岁; 病程基本在1 个月~ 15 年之间, 平均 ( 3. 18 ± 2. 82) 年。临床表现均为面部及胸背部出现炎性丘疹、结节, 小脓疱或囊肿, 自觉瘙痒或疼痛, 反复发作。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86 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 (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参照张学军《皮肤性病学》[1]拟定: 青春期开始发病, 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 皮损以丘疹、脓疱、结节为主, 重者出现囊肿, 伴有皮脂溢出, 呈慢性经过。
2 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美满霉素 ( 50mg / 粒, 惠氏制药有限公司) , 1 粒/次, 2 次/天。面部外治法为: 先用洗面奶清洁面部, 再用痤疮排针将粉刺、丘疹和脓疱内的内容物清除, 然后外涂甲硝唑溶液 ( 用10 片甲硝唑片研成细粉溶于10ml蒸馏水中并搅匀备用) 于面部并保留10 分钟, 最后用自拟中药消炎面膜 ( 黄芩、黄连、黄柏、大黄、姜黄、白芷、半夏、天花粉各等量混合后研粉, 过180 目筛后高温消毒备用) 兑入少许蒸馏水调成糊状均匀涂于面部, 隔日1 次, 4 周为1 个疗程。对照组单用美满毒素治疗 ( 同上) , 不加中药面膜。两组患者均治疗1 个疗程, 然后进行疗效判定。
3 结果
3. 1 疗效标准痊愈: 面部痤疮皮疹全部消失, 无新发皮疹出现, 或仅留色素沉着。显效: 痤疮皮疹消退70% 以上, 炎症明显减轻, 无新皮疹出现。有效: 痤疮皮疹明显消退30%~ 70% , 有少量新皮疹出现。无效: 痤疮皮疹明显消退不足30% , 或仍有较多新皮疹出现。
3. 2 治疗结果见表1。
χ2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痤疮是青年男女常见皮肤疾病, 属中医“肺风粉刺”范畴, 主要由肺经风热、脾胃湿热、肝经郁热、阴虚火旺或冲任不调等内因, 导致痰湿凝结、热郁血瘀而成。现代医学认为痤疮是一种多因素的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疾病, 其发病机制主要为[2]: ( 1) 雄性激素的作用与皮脂腺皮脂分泌亢进; ( 2) 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 ( 3) 毛囊及皮脂腺中微生物的作用 ( 主要包括螨虫、痤疮丙酸杆菌及糠秕孢子菌等) ; ( 4) 毛囊及皮脂腺炎症及继发的免疫反应; ( 5) 遗传、月经不调、微量元素尤其锌的缺乏等个体性因素。此外, 随着饮食复杂、过度使用化妆品及乱用外用药物等因素的增多, 也在促使痤疮致病因素的多元化、复杂化, 导致中重度痤疮患者比例逐年增加。
临床治疗痤疮单纯运用局部外治法, 见效快但容易反复。本院皮肤科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认为, 在口服美满霉素的基础上加以外涂中药面膜, 以内服药物针对病因, 减少复发, 外用可直达病所, 快速缓解症状, 内外结合, 相辅相成, 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能提高治愈率, 减低复发, 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单一疗法。美满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 包括四环素耐药株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均高度敏感, 抗菌作用在四环素类抗生素中最强。外涂中药消炎面膜中大黄、黄柏在体外抑菌试验中对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姜黄中的挥发油对糠秕孢子菌有明确的抑制作用[3]; 黄芩有抑制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的作用[4]; 白芷、天花粉有较好的抗炎消肿效果。外用使药物渗透、吸收, 可收到较好的局部治疗效果。
本法治疗痤疮, 内外兼顾, 整体与局部同治, 在见效快、疗效可靠的同时, 可明显缩短疗程, 减低复发率, 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76.
[2]吴志华.皮肤性病学.5版,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6:336.
[3]刘卫兵, 王静.中药面膜加超声导入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观察.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3, 19 (5) :499.
中药面膜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的黄褐斑患者100例, 年龄23岁~47岁, 平均年龄 (36.3±5.9) 岁;病程4个月~11年;未婚19例, 已婚81例;10例长期口服避孕药, 12例月经不调, 所有患者无伴慢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中药祛斑面膜治疗。处方:10g木瓜, 10g杏仁, 10g当归, 5g桃仁。使用方法:将上述药粉混合均匀, 开水调成糊, 面部温敷, 30min后取下面膜。每日1次, 每周3次, 共12次。治疗期间患者保持情绪舒畅, 保持充足的睡眠, 少用化妆品, 尽量避免日晒, 少喝浓茶、咖啡及酱油等食物, 多吃新鲜蔬菜瓜果。
1.2.2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合用腹针治疗。主穴:上风湿点、天枢、引气归元 (关元、气海、下脘、中脘) 。配穴:脾虚甚者, 加大横;血瘀甚者, 加下风湿点; 肝郁甚者, 加气旁、下风湿点;肾虚者, 加气穴。刺法: 除引气归元深刺, 余穴中刺;根据病情施行配穴手法, 腹部使用TDP照, 30min后取针。疗程:每日1次, 1个疗程10次;结束1疗程后休息2~3d, 继续治疗;共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 1个月随访所有患者, 进行评分, 了解远期疗效及复发率。
1.3 评分方法
1.3.1 皮损颜色评分 正常肤色0分, 淡褐色1分, 褐色2 分, 深褐色3分。
1.3.2 皮损面积评分 无皮损0分;皮损面积小于2cm2为1 分, 皮损面积2~4cm2为2分;皮损面积大于4cm2为3分。
1.3.3 下降指数计算 总积分= 颜色评分+面积评分。下降 指数=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 治疗前总积分。
1.4 疗效标准
(1) 治愈:色斑面积90%以上消退, 基本颜色消失;下降指数I大于等于0.8。 (2) 显效:色斑面积60%以上消退, 明显颜色变淡;下降指数I大于0.5。 (3) 好转:色斑面积30%以上消退, 颜色略有变淡;下降指数I大于0.3。 (4) 无效:斑消退面积小于30%, 颜色消退不明显;治疗后下降指数小于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对比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 (χ2) 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评分及下降指数
疗程结束后, 治疗前治疗组评分为 (4.01±1.20) 分, 对照组评分为 (4.03±1.18) 分, 治疗后治疗组评分为 (1.62±1.65) 分, 对照组为 (3.32±1.00) 分, 治疗组下降指数为 (0.63±0.30) 分, 对照组为 (0.17±0.15) , 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50例, 无效4例, 显效11例, 好转15例, 治愈20例, 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50例, 无效11例, 显效10例, 好转14, 治愈15例,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 ( <0.05) 。
2.3 两组远期疗效比较
治疗后1个月随访表明治疗组具有远期疗效, 对照组则不明显。
3 讨论
黄褐斑的患者多为气滞血瘀、肝郁或脾虚肾虚。由于女性工作生活压力增大, 易出现情绪不稳定, 从而伤脾伤肝, 伤肾, 易见气滞血瘀、肝郁或脾虚肾虚。临床分型中, 黄褐斑以脾土亏虚、血瘀内阻、肾水不足、肝气郁滞最常见。
本文使用中药祛斑面膜结合腹针治疗, 达到外调内养的效果。中药面膜由木瓜、杏仁、当归、桃仁组成, 直接敷于皮肤。木瓜味酸, 性温。可疏通面部经络, 改善面部血液循环。杏仁味苦, 性微温。利肺宣降, 保证皮肤顺畅呼吸, 起到美白的功效。当归温通质润, 甘补辛行;为血中圣药、气药, 具有补血生肌之效。桃仁味甘、苦, 性平。善苦泄破瘀, 用于治疗妇科血瘀经产证等。质润多脂, 润肺养皮毛。诸药合用, 共奏美白消斑, 养血活血之功, 适合阴虚质、气郁质、瘀血质及面部皮肤干燥、有色斑者等人群的面部保养。腹针中, 天枢可通调大便;引气归元可健脾益肾; 风湿点可祛瘀通经、活血化瘀;大横可调脾气, 健脾祛湿;气穴可滋阴补肾。腹针疗法通过于腹部行针刺以调节经络、脏腑, 治疗全身疾病, 具有高效无痛等特点, 受到人们的欢迎。中药祛斑面膜结合腹针可外调内养, 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 治疗黄褐斑采用药祛斑面膜与腹针联合治疗疗效好, 具有远期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丽丽, 张金虎, 朱胜君, 等.化浊解毒熏蒸法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效果及对血清雌二醇水平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 (9) :1056-1058.
[2]王俊志, 石洪瑞, 赵玉娟, 等.中药祛斑面膜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次外治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324-325.
中药面膜 篇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来自本院自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皮肤科门诊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23.87岁;平均病程2.83年。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24.13岁;平均病程2.97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已经患者知情同意。
1.2 诊断标准
符合《临床皮肤病学》中对聚合性痤疮的诊断标准[2];中医辨证属痰湿瘀滞型,临床表现为皮疹颜色暗红,以结节、脓肿、囊肿、瘢痕为主,或见窦道,经久难愈,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1]。
1.3 排除标准
1)年龄低于16岁或高于40岁;2)备孕、妊娠及哺乳期女性;3)兼有其他疾病;4)对本次实验用药成分过敏者;5)4 W内服用过与治疗相关的药物及1 W内外用过与治疗相关的药物;6)不符合诊断标准的其他病例。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组同时口服中药汤剂(处方: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地丁、皂角刺、薏苡仁、夏枯草、半夏、陈皮、白术、赤芍、丹皮、黄芩片等,随症加减。)水煎服,每d 1剂,早晚各半温服。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丹连消痤面膜(将丹参、黄芩片、金银花、天花粉、大黄、黄柏、黄连、苦参、姜黄、白芷、白及共12味中药净选水洗、煎煮、提纯后备用),加适量纯净水调和至黏稠,洁面后用面膜刷均匀涂于面部,15~20min后洗净,每d 1次。对照组:予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江苏中丹制药有限公司提供)适量,每d 2次外涂。2组治疗疗程均为6 W,每周复诊1次,治疗期间忌食辛辣、油炸食品、甜品、酒精,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使用含油脂及粉质过多的化妆品及糖皮质激素制剂,避免挤压、搔抓等刺激。
2.2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皮损消退,或仅遗留少许色素沉着,症状消失,改善值≥90%;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减轻,改善值≥60%;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症状好转,改善值≥30%;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或临床症状反见恶化,改善值不足30%。痊愈率、显效率合并计算总有效率。
2.3 观察指标
1)安全性指标:记录用药期间所有不良反应。2)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患者的皮损情况(包括颜色、肿痛等),皮损数量(包括丘疹、脓肿、囊肿、结节等);3)皮损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对皮损情况进行评分,皮损情况:0分为正常、2分为轻度、4分为中度、6分为重度;皮损数量:0分为少于5个,2分为5~15个,4分为15~30个,6分为大于30个。利用尼莫地平法计算:改善值=(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评分比较
见表2。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3 不良反应
2组均有少量患者出现轻微腹泻现象;观察组有2例患者用面膜时,面部皮肤干紧,指导其对症用补水保湿剂改善,未影响继续治疗。
4 讨论
聚合性痤疮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主要与皮脂腺分泌过盛,毛囊上皮角化亢进及毛囊内丙酸杆菌等细菌的增殖有关,也有一定的遗传因素[4]。中医辨证分析认为聚合性痤疮是痰湿之邪运化失常,阻滞经脉,营卫不通,久之郁而化热,痰凝血瘀于肌肤腠理导致。治疗以清热健脾除湿、活血祛瘀为主。丹连消痤方是由金黄散演变而来,《外科传薪集》中记载:“金黄散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相搏,壅滞肌腠,故见局部红肿热痛。治当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丹连消痤方更着重于痤疮的治疗,方中继承了大黄、黄柏荡涤瘀热凝血,姜黄、天花粉祛瘀消肿止痛等效,另外加入丹参增加其活血祛瘀、凉血消肿之功;加黄芩、金银花清肺胃热毒;黄连、苦参燥湿泻火;而加少量白及收敛止血,尤对有破溃的皮疹。中药药理研究表明,以上诸药都具有很好的抗菌、抗炎的作用,而丹参中生物活性成分丹参酮不仅可以改善局部循环,还有微弱的雌激素样活性,能够起到抗雄性激素的作用;黄连、黄柏中所含有的小檗碱等多种生物碱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同时还能够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又有清热、镇痛的作用。
本文结果表明,丹参消痤面膜联合中药内服辨证治疗聚合性痤疮,疗效显著,对皮损有明显改善作用,内外兼治,针对性强,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红风.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29~231.
[2]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35~937.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4~295.
【中药面膜】推荐阅读:
自制中药面膜07-05
海藻面膜09-08
敷面膜作文07-10
祛斑面膜的方法07-03
面膜广告策划书07-02
创意面膜广告词09-08
海藻面膜的功效与作用10-19
淘米水怎么做面膜呢06-12
征文10面膜玫瑰仙人掌08-28
面膜的宣传广告词摘抄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