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调剂研究生

2024-12-01

跨专业调剂研究生(通用12篇)

跨专业调剂研究生 篇1

跨专业调剂研究生学习适应性研究

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得出了跨专业调剂硕士研究生对学科专业的态度、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学习存在的困难、以前专业对现在学习的影响、对踌专业就读的.看法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结果.根据研究的结果,对跨专业调剂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 者:刘颖奇 解语  作者单位:刘颖奇(广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教育软件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解语(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2009 ”"(23) 分类号:G643 关键词:跨专业调剂研究生   学习适应性   质的研究  

跨专业调剂研究生 篇2

与非跨专业调剂生相比, 跨专业调剂生在学习心理、学习态度、科研能力和学习状态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如何帮助这一群体克服心理压力, 提供必要的学习上的帮助, 采取有效的培养方式, 将会成为当今高校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一个较为重要的课题。

一、跨专业调剂生的现状研究

(一) 社会现状

周玲燕研究表明, 在某校随机抽样调查的318人中, 跨专业考研人数占了47.7%, 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据统计, 2007年参加硕士学位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中, 有近一半选择了跨专业考研。同时为了增加考研的稳妥性由此催生一种新现象———跨专业调剂, 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跨专业调剂现象日益普遍。

(二) 学习现状

目前跨专业调剂生与跨专业研究生在学习方面出现的问题基本相同。沈丽丽认为, 由于具备另一学科的专业知识, 跨专业研究生在知识结构、知识层面、看问题的角度上要优于非跨专业研究生, 但是跨专业研究生在学习状况上与非跨专业研究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 王珍珍将学习状况这一概念界定为研究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学习行为、面对学习任务所产生的学习心理以及学习所取得的成效。

曹丽以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为个案的研究表明, 在与非跨专业研究生横向比较的过程中, 跨专业研究生学习兴趣较高、学习压力较大;在学习态度维度上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较高, 但在科研能力维度上与非跨专业研究生并没有呈现出显著差异。

(三) 优劣态势

1.意志坚强, 但无明确方向

对于跨专业调剂生而言, 抛开过去的工作和生活经历重新开始, 与非跨专业调剂生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研修, 本身就说明了他们勇于挑战和战胜自我的精神。当遇到挫折、困难时, 跨专业调剂生会表现出更加坚强的心态和信念。

但在入学后, 由“隔行如隔山”带来的立足点不清晰, 导致跨专业调剂生在新的求学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压力。如何给自己重新定位?如何对调剂专业建立学习自信?如何规划毕业后的职业和人生?解决以上问题都需要比非跨专业调剂生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

2.知识多元, 但无扎实基础

跨专业调剂生大多具有交叉学科的知识结构, 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专业实践, 都受到来自不同学科方向文化和知识体系的熏陶, 具有复合型人才的优势, 且容易对自身进行客观评价, 会注意取长补短, 发挥长处。

然而, 跨专业调剂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基本知识结构构建不完善。他们绝大部分都没有经过对于所调剂专业本科阶段的系统学习, 头脑中缺乏基本概念和框架。与非跨专业调剂生相比, 跨专业调剂生常常在入学后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 表现为不具备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熟悉专业学术话语, 缺乏创新思维。在为期2~3年的研究生阶段里, 既要弥补该专业的相关知识, 还要有针对性地深入研究, 难度相对比较大。

二、导致跨专业调剂研究生目前问题的原因

(一) 考研的初衷导致跨专业学习困境

据调查, 目前跨专业调剂的学生, 考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改换专业。本科专业不理想, 希望通过考研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2) 学术追求。考生求知欲望强, 不满足于本科毕业, 把考研定为自己奋斗的原动力。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 希望跨专业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3) 增加就业筹码。近年来随着我国就业压力的增加, 部分考生为了未来有所保障, 仅仅追求硕士学位而参加考研; (4) 升职发展。有工作经验者经过几年的实践, 发现自身的专业发展遇到了瓶颈, 需要拓宽自己的专业素养。基于这样一些原因, 跨专业学习的困境是显而易见的。

(二) 不同学习动机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

入学后, 跨专业调剂生在对专业的认知和心理认可度与非跨专业调剂生也较有差异。究其根源, 多是由于跨专业调剂生学习动机的不同所带来的影响。学习动机是指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 又称“学习的动力”, 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和完成的重要条件。学习动机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 而学习积极性又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所以人们常常通过学习积极性来判断学习动机。

观察表明, 跨专业调剂生的学习动机的强弱程度与学习效果是呈正相关的。学习动机强的人在学习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能在学习中专心致志, 并保持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 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反之, 缺乏学习动机的学习者, 缺少学习积极性。而学习积极性的高低, 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三、跨专业调剂生的培养对策

如何更好地对跨专业调剂生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国内一些研究者对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对策研究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他们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了阐释:

(一) 多数研究者提出的研究对策

综合华东师大学李倩、苏州大学王珍珍、武汉大学娄延常、河南大学李中亮、河南大学黄珂、刘蒙蒙和王晓宁、西安外国语大学蒋琳玺等人的研究, 他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群体的培养进行探讨: (1) 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引领作用。我国目前主要实行的是单一导师负责制, 因此导师在研究生教育和培养工作中起着指引和导向的作用。 (2) 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导师也要不断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学习研究的兴趣, 如果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所学这个学科则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强劲的学习动力。 (3) 在毕业论文的设计中彰显跨学科背景的优势。鉴于众多跨学科背景学生的出现, 在研究生选择论文题目时, 导师应鼓励学生尽量结合自己原学科背景的特性选择交叉性强的题目。

(二) 少数研究者提出的研究对策

另有部分学者如浙江理工大学于桂娥和刘洪彬、黑龙江科技大学李青侠和吕一波、三峡大学医学院张昌菊, 他们则更侧重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对于提高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以下措施: (1) 建构合理的研究生课程设置, 完善课程体系的整体架构、各部分内容构成以及时间安排。 (2) 教学方式的更新与考核方法的改进。首先, 引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要符合研究生的兴趣、主观能动性以及对自己发展前途的把握;其次, 强调研究性学习、课题式学习, 带着问题、剖析问题进行学习;最后, 提出加强自学、加强讨论为主的学习方法。

(三) 笔者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建议1.搞好入学教育, 重视心理疏导

1.搞好入学教育, 重视心理疏导

跨专业调剂生相较于非跨专业调剂生, 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必然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压力。入学时, 面对非跨专业调剂生的激烈竞争, 跨专业调剂生难免会产生心理上的自卑感。为此必须搞好他们的入学教育, 纠正动机偏差, 讲清跨专业学习的利和弊, 在认识差距的同时看到优势, 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 树立学习信心, 要求他们勇于克服困难, 按期完成学业。同时, 要做好跨专业调剂生入学前的心理辅导工作, 这对端正学习态度, 调整学习目标, 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学生入学之初, 针对跨专业调剂生采取心理讲座、学术交流、导师见面会等方式, 给予适当的鼓励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消除学习前的困惑与担心, 做好正式学习前的心理调节工作。

2.制定专业课程的学习指导大纲

在新一级研究生入学前, 对其培养大纲所设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编写学习指导大纲, 详细列明学生所要研究专业的知识点、参考书目、指导老师及其联系方式等等, 为指导跨专业调剂生自修做好准备。跨专业调剂生一般都很了解自己的优劣势, 也希望通过自修本科阶段相关知识来弥补知识基础的不足, 却因为缺少指点而显得盲目和低效, 编写这份大纲目的就是要提高他们自修的效率。保证学生在入学前的5~8月的黄金时间, 补习专业基础知识。

3.支持跨学科或跨学院选修, 激发学习兴趣

近期同济大学推行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首次增加选修一门 (以上) 的跨学科门类 / 跨学院课程, 以提升通识教育、拓宽学生视野、推动学科交叉、促进专业复合。据报道, 目前, 同济大学将跨选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已实现全覆盖 (4226人) , 跨选课程达到828门, 涵盖所有院系, 其中跨选人数较多的包括建筑、人文、经管和传媒等专业的课程。跨选人数最多的一门课程为建筑城规学院的《近现代建筑理论与历史》, 跨选人数达95人, 而这门课程本专业的选课人数为194人。本学期已选跨选课程的总人数为2920人, 其中博士生527人、硕士生2393人。余下的1306人计划下学期选跨选课程。从跨选进展情况看, 研究生对此非常踊跃。

能够进入到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学生都具备一定的探索知识和研究学问的能力。如果在选修过程中能不断将学生对自己研究领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促使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所学专业则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强劲的学习动力。这种动力不仅可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 而且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

摘要:2003年以来, 随着我国硕士研究生的不断扩招, 跨专业研修比例也节节攀升。综合考虑“考取难度”、“就业情况”等因素, 考生不仅跨考相关或非相关专业, 甚至选择调剂到与原学科没有直接关联的非本专业课程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但在考录后, 基于学科背景的不同, 跨专业调剂研究生在学习状况上与非跨专业调剂研究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这样由于研究生扩招造成的质量隐患问题, 难免会给研究生的培养带来一些新挑战。笔者作为跨专业调剂研究生中的一员, 希望通过对该“弱势群体”学习状况的研究, 针对现状分析成因, 对如何发挥跨专业调剂研究生的学习潜质、培养方式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希望能引起教育管理者的关注和同样处境的研究生的共鸣。

跨专业调剂研究生 篇3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随着档案学硕士研究生人数的扩招,使得众多非档案专业的考生涌入到档案学硕士研究生的行列中来,据统计,中山大学2004级跨专业考入的档案硕士研究生占总数的35%,2005年占13%;①苏州大学2007级跨专业考入的档案硕士研究生占总数的36%,2008年占50%,2009年占50%。②应当承认,如此众多的跨专业学生所带来的充足生源及多学科知识的交汇对档案专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关于跨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但是,大部分院校并未意识到硕士研究生这种结构的变化(或者意识到了但没有在培养计划或课程设置上作出相应的调整),也没有对跨专业研究生的特殊性作出基本分析,由此导致了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及教学质量的下降。

一、对档案学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基本状况的分析

1、跨专业考研原因分析

就档案学专业而言,笔者调查发现,目前考生跨专业报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为了改变本科阶段所学专业,这源自于一些考生高中阶段对大学专业不甚了解,所学本科专业或者没有报好,或者不感兴趣,希望通过考研找到自己认为更适合的专业;二是为了提高学历,这部分考生选择报考的目标主要是一些竞争小、容易录取的专业;三是为了更好地就业而盲目追逐所谓的“热门专业”;四是有少部分学生出于对档案专业的喜爱。由此不难发现,除少部分学生外,多数跨专业考生对档案学专业并不了解,也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社会需求趋势来选择报考档案学专业,甚至“有相当一部分跨专业报考档案学专业的研究生是因为档案学研究生报考条件要求低,同时比较容易通过。”③跨专业考生这种盲目报考现象难免给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隐忧。

2、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

跨专业考取的档案学硕士研究生主要来自英语、计算机、公共事业管理、商务管理、会计学、人文管理等专业。从学科背景来看,这些跨专业学生为档案学硕士研究生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跨专业血液,他们的不同专业、不同知识结构如果能够通过概念、思维方式、研究方式的移植和创新,对原有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往往能够成为档案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从培养现状来看,多数跨专业硕士生应当体现的优势并没有体现出来,应有的潜力也没有被真正激发出来,个别研究生在三年的专业训练中甚至一直处于困惑、迷茫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研究生自身因素。如前所述,跨专业研究生的多学科背景优势非常明显,但是从档案专业的角度观察,很多学生却存在明显的缺陷:缺乏基本的档案专业基础知识,缺乏专业思维能力,档案实践能力欠缺等严重制约了他们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

二是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因素。目前跨专业档案硕士研究生招生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及机制,各学校对跨专业硕士生及档案本专业硕士生的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也基本一致,并没有考虑跨专业学生的非档案专业背景。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一视同仁”,显然不适合跨专业研究生的知识特点和发展优势,不利于他们结合本科专业确定各自的研究方向。

三是导师因素。我国高校档案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大都是在单一学科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他们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都具有宽厚的基础,可以指导研究生向其纵深层次发展。但是,每一位导师不可能涉猎所有的学科,也不可能完全熟悉每个跨专业硕士生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因此,对跨专业硕士生的多学科背景很难从根本上把握其相关知识的连接和跨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对于不熟悉的学科领域往往不能给予权威性的指导,这无疑不利于跨专业研究生发挥本科专业特长,不利于他们的横向综合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直接服务于社会的高级复合型和开发型人才”④。跨专业研究生虽然通过了入学考试,但由于本身档案素质的欠缺和培养方法的不到位,培养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如何经过三年的时间将这些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成高层次的档案专业人才,是摆在每一位档案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跨专业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探讨

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从研究生教育的各个环节入手,采取有力措施,以提高跨专业档案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从实际情况出发,笔者认为以下措施是最为重要的:

1、补充档案基础知识。系统的档案专业基础知识,是建立档案科学思维的基石。针对跨专业硕士研究生档案基础知识欠缺的问题,可采取两种办法加以解决:一是在研究生招生简章和考试科目设置上进行引导,例如要求考生在本科阶段必须选修过三门以上档案专业课程(应有考试成绩),或在考试时加试两门档案专业课(考试和复试中均应加试),这样可以进一步了解考生对档案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防止盲目报考;二是研究生入学后补习(可集中补习也可自习)档案本科阶段的主干专业课程,补习结束后要通过各科考试,然后才可正式转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上述措施并不是对跨专业考生的限制,而是本着对档案科学研究的尊重以及对研究生培养负责的态度,招收优质的跨专业学生。

2、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为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构建的管理活动方案。跨专业研究生一般档案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且不同的跨专业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在明确培养目标时,要重视他们的非档案专业背景,培养方案不能千篇一律。为了充分发挥跨专业硕士生多学科背景的优势,其培养方案的设计应针对原有的知识结构,即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应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例如对具有外语专业背景的学生除了要加强档案基础知识的学习外,应侧重培养他们研究外国档案工作的能力及专业外语能力,使他们毕业后能够成为优秀的档案国际交往及专业外语人才;对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学生应侧重培养他们在档案信息化方面的能力,使他们毕业后能够成为档案领域中的计算机专家。

3、改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合理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是完成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为了适应跨专业研究生多学科知识背景的需要,档案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开放性的特点,应在保证统一的学位课程教育的前提下,尽可能考虑跨专业硕士生的复合专业背景,大量开设选修课,并加大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及开放性,允许学生跨专业、跨系、跨院听课,鼓励学生结合本科专业选修相关课程,确立研究方向,如英语专业的,可多选修外国档案工作及专业外语方面的课程;计算机专业的,可侧重选修中文信息处理、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流行软件、电子文件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等计算机课程,等等。教学方法上要大量压缩导师的讲授时间,实行导师精讲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鼓励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为了体现研究生课程的研究性特点,一门课程可以由几名教师同时讲授,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尽可能早地传授给学生。此外,要加强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导师要有组织地安排研究生到相关单位实习、调研和参与项目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的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就明确规定社会实践记一个学分,倘若拿不到这个学分,将会影响学生的正常毕业”⑤。这样的规定是非常必要的。

4、推行联合培养制度。目前各高校在档案硕士研究生培养上基本采用的是由一名专家教授带若干名研究生的方法,研究生的培养基本在本院内完成,导师个人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主导作用。如果说这种培养制度对于单一学科背景的学生还算基本恰当的话,那么对于多学科背景的学生则显得“力不从心”。为了让跨专业研究生能够结合本科专业确定研究方向,应当大力推行研究生联合培养制度,即由两名以上的导师组成跨学科培养小组,发挥导师群体的智慧,形成“联合作战”的优势,让每个研究生所选择的学术研究方向都能与导师的学术专长结合在一起。联合培养可以是本专业、本校导师的联合,也可以聘请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具有一定学术背景的专家进入导师组,每一位导师各有所长,形成跨学科优势,让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从导师组那里获得帮助和收益。

注释:

①辛全民:《我国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档案学通讯》,2007年第3期。

②苏州大学档案专业研究生名录。

③孙二明:《档案学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档案学研究》,2007年第5期。

④李财富:《档案职业与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研究》,《浙江档案》,2009年第3期。

⑤陈维:《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比较研究》,《兰台论坛》,2008年第4期。

考研调剂如何选择调剂专业及学校 篇4

考研分数已出,对于分数不太理想的考生更多关注如何通过考研调剂被成功录取。

考研教育网复试调剂指导专家就近期考生们比较关注的考研复试、调剂的问题给予了全面解答,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例:我报考北京师范大学**专业,没上,能不能调剂到首都师范大学的同一专业?

解析:

近一段时间以来,问这种问题的同学非常多,说明大伙还没有真正理解调剂的逻辑,调剂的前提是目标院校有缺额,而不是想当然的认为“报的一志愿学校层级更高,掉下来就肯定能调剂低一层次的学校”。例如问题中的例子,首都师范大学从名气和实力都不如北师大,但首都师大不是想调就能调,这时候,决定因素不是初试成绩,也不是首师大复试线高低,而是欲调入专业在首师大有没有缺额。

所以,有同学让我推荐调什么学校调什么专业合适,这类问题我是没法回答的。为了让大伙明确调剂的方向并更好确定调剂优先级,给大家简单梳理下如何筛选调剂目标:

一、先说调剂专业的选择:

1、学硕调专硕

从2013考研开始,压缩学硕名额、扩大专硕招生比例的现象在各校已经相当明显了,所以,建议大伙重点考虑从学硕调到专硕,例如,法学硕士调到法律硕士(法学),新闻学调到新闻传播硕士,电气工程调到工程硕士,对外汉语调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在这事儿上,就不要太计较专业硕士的含金量了,外界传说专硕是花钱买学历,其实这是对专硕的误读,目前金融硕士、翻译硕士、会计硕士等的报考热度一点不输当年的学硕,对于这些偏实践的专业,我本人倒建议报专硕,学制更短,学以致用。

2、工学、理学。调剂机会多,作为招生大户,如果初试成绩能达的国家线,自己能放低预期,是一定有书读的。

3、某校第一年招生的新专业。

因为信息不对称,往往可以让考生打个擦边球。例如谁曾想,如今已经火爆得不能再火爆的中央财经大学“三院”之一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的金融学(现在复试线在400分以上),第一年招生时遭冷遇,没有招满。可见,酒好也怕巷子深。

4、教、史、哲、法、艺等学科中的冷门专业以及专业硕士中的部分冷门,建议跨学科调剂考生重点考虑。

例如,法学学科门类中,除法学一级学科外,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都比较冷,再如教育学中的比较教育、教育技术学,还有如专业硕士中的农业推广硕士、社会工作硕士,除部分一流院校,其它院校竞争不激烈,缺额较多。

甚至作为报考大热的“经管”,也可能存在调剂机会,西方经济学、经济思想史、教育经济与管理等专业可考虑。

二、再说调剂学校的选择:

1、西部院校,尤其是二区的。考研报考时都是“孔雀往东飞”,调剂时就要被动些,一般都是“孔雀西北飞”或“孔雀西南飞”,因为那里才有更多的缺额,合并国家线一二区,变三区为二区,实际对考生的调剂来讲是不利的,缺少了缓冲带,选择面减小。所以,传统意义上的冷门院校已经不冷了,例如要调剂广西师大、云南大学、贵州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等,动作真的要快点。原属于二区的现在归一区的不少院校,他们感觉很憋屈,因为国家线限制,招生情况愈发不理想,主要集中在陕西、山西、江西、安徽、黑龙江等省份。

2、科研院所。这是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重要阵地,不要一提到研究所大家就只想到中科院或社科院,最简单的`办法是找到全国研招单位的目录,你会发现,有差不多400个研究所在招生,结合12考研的录取结果,首都儿科研究所的儿科学、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的化学工程和工程热物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的中外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都有调剂名额。

3、本科院校。因为受就业率等考评指标影响,本科院校也巴不得你能考上研,一般说来,可以把自己的本科院校作为兜底选择,在自己学校,熟门熟路,多跟院系里说点好话,让招生老师帮你留意着调剂名额,往往能有机会。

三、综述:

调剂不是乱撒网,一定是有针对性的筛选目标,再根据自己内心可接受的底线进行重点打击。提供专业和院校两个维度的参考,就是让考生有所指向,明白在调剂时,主动权其实并不在考生手里,只有做好信息基础工作,才有更大的胜算。

跨专业调剂研究生 篇5

论文摘要:根据培养跨专业研究生的实际体会,分析了跨专业研究生的生源、知识结构和心理特点,从入学教育、课程学习、选定课题、学术交流、人文关怀和论文答辩等方面提出了保证跨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培养水平的做法与体会。

论文关键词:跨专业;研究生;培养

随着军队院校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深化改革和招生规模的调整优化,跨专业招收、培养研究生在一些学科与专业正日益显现并会更加突出。近五年来,在笔者培养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同等学历硕士、全日制硕士中,跨专业研究生占到了70%左右。分析跨专业研究生特点,研究培养跨专业研究生的有效措施,保证培养质量,提高培养水平显得格外重要。

一、跨专业研究生的特点分析

1.生源和专业基础分析

近年来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跨专业招收的研究生主要有三种情况。

(1)跨专业调剂。由于受多种政策和因素影响,考生生源不足,上线研究生不多,够复试条件的研究生数量小于招生计划数量,每年不得不从其他富裕专业(通常是机械类专业)调剂研究生。这部分研究生除了在本科阶段学习过40~50学时的“工程材料”课程外,基本上没接触材料科学方面的课程和知识。

(2)跨专业报考。这部分学生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浓厚的兴趣,立志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习与研究。为了考取研究生,他们自学了大量的“材料科学”课程,特别是对研究生入学考试确定的初试专业课程和复试专业课程下功夫较大,准备比较充分,成绩也比较好,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他们毕竟没有系统学习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为了考取研究生,突击学习痕迹明显,死记硬背的东西较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能力偏弱。

(3)为躲避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目“数学一”而跨专业报考。我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确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课目为“数学二”而非“数学一”,部分考生由于数学功底较弱,担心“数学一”难度大,考不出好成绩,受社会现实的驱动选择报考了本专业,由于目的和动机不同,这部分学生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也较弱。

总之,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相对于本专业研究生而言,在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础理论积累方面比较薄弱。

2.心理和优劣势分析

跨专业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切从头开始,这需要勇气、动力和毅力。跨专业研究生能够和本专业研究生坐在一起,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学习和研究,这本身就说明了跨专业研究生勇于挑战、肯于付出和战胜自我的精神。当遇到挫折、困难或不公正待遇时,跨专业研究生会表现出更加坚强的心态、信念和理想。

另外,跨专业研究生也具有非跨专业研究生所不具备的优势。首先跨专业研究生大多具有交叉学科的知识结构,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专业实践,跨专业研究生受到来自不同学科方向文化和知识体系的熏陶,具有复合型人才的优势;其次,跨专业研究生容易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会注意取长补短,发挥长处。

二、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措施

1.搞好入学教育,树立学习信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外语、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外,还要学习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材料制备工艺、材料性能分析、新材料、材料实验、材料管理等专业课。本科四年的学习使得他们掌握了扎实的材料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建立起了材料科学概念,形成了材料思维习惯。而跨专业研究生在专业知识结构、知识积累上有所欠缺,常常会造成在进入研究生学习后“水土不服”、“消化不良”的现象,表现为不具备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差,材料概念不清,不熟悉专业学术话语,缺乏创新思维。为此必须搞好他们的`入学教育,纠正动机偏差,讲清跨专业学习的利和弊,在认识差距的同时看到优势,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学习信心,要求他们勇于克服困难,按期完成学业。 “

2.补修基础课程,夯实专业基础

对跨专业考入的研究生,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在课程设置上与本专业考入的研究生没有区别,课程设置统一,培养计划刚性,不考虑个体差异,不照顾个体要求。由于跨专业研究生与本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相差太远,研究生授课教师往往顾此失彼,常常会使本专业的学生觉得授课深度不够、提高有限,而跨专业研究生却难以理解,从而使正常的研究生教学受到冲击和困扰,影响教学效果。

材料科学学科具有一套独立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它不仅在专业基础上与计算机、自动化、电子类专业相去甚远,而且思维方式独特。尽管学生学习努力,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材料科学基础培训和思维训练,对材料类课程的学习难以摆脱夹生不熟的状态,听课的过程似乎明白,但难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对一些概念和理论似懂非懂。

授课教师应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因材施教。指导老师要加强个别指导,筛选本科阶段“材料科学”3~5门重要核心课程作为补修课程,强化跨专业学生的“材料科学”基础。为帮助跨专业学生建立对材料科学的感性认识,培养材料学思维习惯,安排他们到实验室指导本科生毕业实习,做到教学相长。督导跨专业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自学相关知识,弥补跨专业研究生所需要的基础理论未来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的缺陷,从而为培养其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创造条件。

3.依据学生特点,选定研究方向

导师是培养研究生最为重要的环节,在研究生培养中起着其他个人和机构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大多需要通过导师才能有效落实。导师在充分考察、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后,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帮助其选好论文方向。如数学、计算机基础较好的研究生更多地安排一些材料制备过程中与数值模拟、仿真有关的课题;动手能力较强而理论功底较弱的研究生,安排一些倾向于材料制备工艺方面的课题;机械制造专业的研究生安排一些注重与材料制备设备相关的课题,这样有利于学生扬长避短,增强自信,提高对材料学研究工作的兴趣。通过撰写论文锻炼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他们毕业后达到与本专业生源同样的培养质量。

4.凝炼导师文化,促进师生互动

(1)坚持师生在教育上是授受关系,导师处于主导地位。坚持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导师应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进行正确地指导、严格要求和民主型的管理。

(2)坚持师生在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导师应该强烈感受社会的迅速变化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自觉不断地自我充实和提高,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形成有组织的讨论、研究氛围,在教育培养研究生活动中不断发展自己。导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和评价,形成对学生新的了解和认识,及时修改对学生的某些要求与期望。导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感化学生,增进学生对导师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习和工作。在研究生中间提倡互帮互学,博士生带硕士生,高年级研究生带低年级研究生,本专业研究生帮跨专业研究生,在研究生中广泛开展学习研讨活动。

5.加强学术交流,营造创新氛围

要培养高质量的跨学科研究生,必须要有好的学术氛围。广泛开展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学术活动,有利于学生了解本领域的前沿工作,提高专业水平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近年来,我们坚持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外出参加学术交流会议人均不少于3次,硕士研究生人均不低于1.5次。研究生们通过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进一步了解到本领域科技与学术发展的信息,增长了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学术水平,拓宽了研究思路,并结交了一批同行,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信息的认识程度以及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性。

6.严格跟踪检查,严把论文答辩关

严格研究生中期筛选制度,对课程学习成绩出现黄牌的研究生进行个别谈话,达不到要求的推迟开题。

对待跨专业研究生和其他研究生一视同仁,实行统一的研究生开题评审制度和研究生论文进展中期检查制度,组成专家组听取研究生汇报,回答专家组的质询,检查学术论文发表情况,对个别较差的学生推迟开题、延期答辩,在研究生中营造一种警示、促进和努力学习的氛围。

跨专业调剂研究生 篇6

服从调剂是什么意思

一是“院校服从”,当所填的各个志愿学校都未录取你时,是否同意调配到其他缺额院校。也就是说“院校服从”是在你报的志愿中的学校都未能录取你才会有效,一般来说,这种概率比较低,因为一般高校不会接收未填报本校志愿的学生。

二是“专业服从”,当你的档案被某所大学调入后,所填的各个专业未录取时,你是否同意调配到其他缺额专业学习。意思就是你过了该校的投档线但不能被你所报的专业录取,同时该校仍有专业未录满可以录取你,这样你服从专业调剂了便会被该专业录取,若不服从调剂该学校便退档。

所以服从专业调剂不会影响你本来可以被录取的专业录取,只有在你的成绩不够你报的专业时才会有效。

你如果确认“服从调剂”,则一方面给自己增加了被录取的机会,另一方面接受了必须按调配入学的义务。极可能调剂录取的学校或专业与报考初衷相差甚远,对此要有心理准备。填了服从就会按服从在缺额的招生计划中优先调配比较好的学校或专业。

服从调剂者一旦被录取,后面的志愿就一律作废。因此,对于“服从调剂”这一栏目,考生既要充分重视,又要慎重填涂,表态具体明确。

服从调剂一般会调到什么专业

1、调剂专业不一定都是差专业

“被调剂的专业会不会都是非常差的专业?”这是许多考生对“服从调剂”的疑虑。其实,现在高校的专业设置得比较多,也比较复杂,很多考生看专业都是望名生义,很多看起来很冷的专业其实就业前景非常好。

目前来看,调剂得比较多的专业分为两种,一种是计划量大的专业,还有一种就是计划量比较少的专业,这都是由于考生的心理作用形成的。比方说,计划量大了,考生会从心理上抵触,觉得这个专业不好。而计划量少了,考生又担心自己挤不进去,不敢填报。

实际上,高校计划量大的专业一般都是社会急需的,而计划量少的可能本来盘子就小,分到外省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能仅仅从专业名称上判断“好”与“差”。

2、平行志愿中的服从调剂

平行志愿中的服从调剂,仅仅指的是“专业是否服从调剂”,不会涉及“院校是否服从调剂”。

自从实行平行志愿以来,各高校都逐渐缩小了提档比例,从以往的120%降到115%~100%。但再怎么低,也有考生会被退档。因为实行平行志愿后,投档到高校的考生分数“扁平化”,被录取考生之间的分数往往更为接近,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分数段内。

在考生集中报考某个重点院校和某个热门专业时,这一现象就会特别突出,那么高校在安排专业时就比较困难,很多考生志愿无法满足,要想不落选,这时就只能依靠调剂录取。

3、通过调剂增加被录取的概率

许多学校在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录取时公开承诺,只要考生服从专业调剂,保证不退档。考生在填报是否服从调剂时,不妨对这类有“承诺”的学校高看一眼。

就目前来看,能做出这种承诺的学校,大部分都是一本院校,以及少部分二本院校里的“牛校”。同时,这类学校大部分已经有了“入学转专业”的政策,进校后在第二年还有机会学习你喜欢的专业。

专业生产胶钛表调剂、锰系表调剂 篇7

1.胶钛表调剂:浸渍(或喷淋)过本表调液(10~100 s)后的工件,磷化时间1~5 min(常温0℃以上),磷化膜细腻致密均匀。

锰系表调剂:可将锰系磷化时间缩短至5 min或磷化温度降至80℃以下,磷化膜细腻致密均匀。

2.表调剂(0.1%~0.2%)配制不择水质,有效成分不沉淀,生产中无需搅拌,可表调面积大,使用后可降低磷化液损耗50%~70%。

郑重提示:磷化上膜慢、磷化膜易发黄!表调槽液寿命短!换一种表调试试!

因为专业,所以优秀!欢迎来电索取详细资料及样品。

上海铂锶特公司

跨专业调剂研究生 篇8

关键词:表现技法;专业基础平台课;专业核心课程

表现技法是建筑学、城乡规划及环境设计等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是在素描、色彩等绘画课程基础上的实践应用和表现,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表达设计思想,表现设计方案,完成设计交流。以上三个专业为例,设计能力需求决定了设计专业培养的方向,通过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快题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熟练和正确运用快速表现手法,快速表现方案构思,并尽可能完整、流畅地完成一份设计成果,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而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文华学院不断地进行培养方案的改革,在缩减总课时的情况下,由于专业课程的知识面不断扩充,对于主要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不断加重,表现技法课程作为专业提高技能的要求在总课时没变的情况下要求却在不断提高。专业基础平台课是学院对于课程设置整体结构调整的要求,不同专业的基础不同,对于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不同的要求,但对于专业基础等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整合,求同存异,找出专业共性,用相同的课程得出不同的结果。当表现技法课被转为跨专业基础平台课,从授课方式上去分析,过去分专业小班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合班不同专业集体上课的需求。过去进行单独辅导,固定模式的临摹练习已经不能胜任当前的教学需求,表现技法教学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调整专业技能课与专业核心课之间的衔接关系,才能使表现技法课作为设计專业的“左右手”,要让学生不只是会画手绘效果图,而是能把心中的设计通过手绘快速准确地表达在纸面上。

如何建立起适应专业课程的表现技法教学体系,怎样才能够让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设计专业后续课程的需要,成为课程教学主要思考的问题。一般认为,建筑学专业和城市规划专业相对于环境设计类专业,在没有任何美术基础的情况下对于表现技法课程要求比较多,线条练习,透视原理,色彩理论等等都要系统地学习。而艺术设计类专业,因为有美术基础,对透视、色彩、速写都有了一定的认知,学习室内外表现技法时可以更快地进入到专业技法训练中去,不能和建筑规划专业平行授课。但是,以文华学院近几年本科艺术生水平来看,作为三本院校艺术学生,大部分美术基础较弱。由于高考美术应试型半年或一年突击训练,对线条练习,透视原理,色彩理论等都没有扎实的基础,速写底子弱等常见现象,表现技法的课程基础教学并没有比建筑学或规划无美术基础的有明显优势。

建筑学对表现技法的要求:对建筑物本身结构表现要求比较高,相对于建筑物内部装饰表现,更多对建筑物内外部建筑构件的表达要求,对建筑景观的要求更多的作为配景突出建筑物,而不是画面主体。

规划专业对表现技法的要求:规划专业对室外大型用地设计平面图和鸟瞰图的要求较高,对建筑物自身结构表现要求较低,但是对建筑物组合样式,地块划分,道路分区,分析图的表现要求很高。

环境设计专业对表现技法的要求:环境设计是对室内外建筑设计的深化设计,对室内装修装饰效果图的表现(规划无要求,建筑学要求低)和室外景观透视效果图的要求较建筑学和规划专业更高。

学生的绘画基础能力不同,设计内容的表达要求不同,造成表现技法作为平台课教学上存在专业不同造成的一定差异。但是要将快速表现技法画好的基础是一致的,只是在后期的表达专题训练上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将快速表现技法练好的基础在于对透视准确表达,线条表达流畅,色彩配色和谐,整体构图均衡。这些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却是共同的要求,可以就以上四点共性进行平台课程教学的插入点,再在以后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对不同专业进行专题提高训练,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不同专业对表现技法的不同侧重点,同时加强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联系。

第一,透视原理训练。不同的空间表达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透视基础之上。相对于室外空间的表达,室内空间透视和建筑物透视更加容易对如何正确理解透视原理入手。几何形体块状组合的透视徒手画训练作为基础表现有着重要的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对于建筑学、城乡规划及环境设计不同专业的学生是都要完成的基础训练。

第二,线条练习。钢笔徒手画的好坏决定了效果图上色后最终效果的好坏。理解了正确的透视原理,但是不能把大脑中想到设计通话自己的手和笔准确地表达出来也是大部分同学在快速表现时遇到的问题。如何做到心、眼、手的统一?答案只有不断的有目的地钢笔线条排线练习。徒手画出等距等分的水平长线条和垂直长线条训练,30度、45度的斜线条训练,线条的疏密渐变训练,特殊线条训练都是基础训练中的一部分,每个不同专业学生在这点上都是同样的训练要求。

第三,色彩理论。我们在买马克笔时,经常会看到以不同专业命名的常用色号组合。这说明不同专业效果图有着不同的色彩配色倾向,但是不影响色彩和谐理论的同一性。在初学阶段,觉得别人图纸上的颜色好看,用同样的颜色放在自己的图上却效果不佳,这是教学中同学经常提出的问题。而统一的回答是对图面上色彩的明暗对比关系和冷暖对比关系没有表达清楚。色彩没有美丑,只有搭配是否合适。在看图学习的过程中,光去背几个色号是不能画好效果图的,只有正确地了解色彩明度,灰度,纯度的和谐搭配原理才是提高上色水平的基础。

第四,构图均衡原理。排版对图面表达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同学们往往忽视了这点。一张效果图的构图好坏决定了图面将来的效果。上色后图面的明暗均衡构图对于图面的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快题表达时,图面的整体排版影响着人们看你图纸的视觉流线过程,从而影响了你的图纸对你的设计方案的传递效果。

除了以上四点,了解不同空间表现步骤流程,熟练掌握设计规范、总平面图的绘制方法,能较熟练地掌握效果图混合技法渲染,能较熟练地掌握马克笔透视图、鸟瞰图的表现方法,都是影响表现技法课程最后学习成果的因素。

更多的专业技能课程成为交叉学科跨专业共享专业基础平台课的趋势上升较快,问题集中表现为可供借鉴的经验较少和试验性教学的成果体现较慢,专业差异和学生自身基础区别较大,造成技能提高效果不明显、课程反映不及时、没针对性等等。我们只有改革过往的教学模式,尽量减少单纯技巧的讲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找出适合自己能力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好为将来的专业设计课程做好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姚惠琳,杨连峰.基于具体课程的跨专业合作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9.

[2] 林家立.高校跨专业选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美与时代旬刊,2014.

吉林大学部分专业考研调剂信息 篇9

专业:吉林大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调剂条件:

1 本科系全日制“211”院校,专业为化学。

2 参加教育学[04]考试,总分为310分以上(含310,下同),其中政治50分以上,外语50以上,专业课150以上

调剂名额:4名

满足以上2个条件者可联系王老师

电话:13844141266

邮箱:wangbzh_20069988@126.com

专业:吉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中文)”

基本条件:

1 本科系全日制“211”工程院校。

2 参加教育学[04]考试,总分为310分以上(含310,下同),其中政治50分以上,外语50以上,专业课150以上

调剂名额:6名

满足以上2个条件者可联系韩老师

电话:0431-85186979

跨专业调剂研究生 篇10

根据计划,我校“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硕士点尚有部分公费名额可接收研究生调剂报名,欢迎报考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或相近专业(如动物遗传育种、水产养殖、兽医等)、符合20研究生招生条件的考生调剂到我校学习。有关调剂招生政策请参看武汉工业学院研究生处网页(yjsc.whpu.edu.cn/detail.asp?ID=780),有关我系情况请参考:feed.whpu.edu.cn/content.asp?c=89,请符合条件考生与我们联系并填写调剂信息表。

联 系 人:刘老师联系电话:027-83956175传 真:027-83956175E C mail:slx01@126.com武汉工业学院饲料科学系

年3月16

跨专业调剂研究生 篇11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企业综合模拟实验课程 重要性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40-01

1.引言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均在响应国家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分类改革的战略部署,积极进行转型发展。将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最终目标,培养具有高层次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为了完善其实践教学体系,纷纷开设了跨专业企业综合模拟实验课程。本文将围绕开设该课程的重要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等三方面进行研究。

2.开设经管类跨专业企业综合模拟实验课程的重要性

2.1教学方法的改进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一般都以理论+案例的形式进行教学,比较枯燥,而且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迅速串联起来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而跨专业企业综合模拟实验课程的教学理念就是“学以致用,以用促学,以用带学”,将学生置身于仿真的实际工作环境中,了解、熟悉各职能岗位所需要的各种理论知识,懂得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重要性,由此大大增强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2.2知识领域的拓展

企业综合模拟实验课程能够将复杂、抽象的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和管理操作全部结合起来,学生能够全面学习、融汇和巩固企业经营战略、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生产决策、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同时学到了更多的新知识,了解了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认识到ERP及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对经管类各个专业的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从而拓展了专业认识领域。

2.3综合能力的提升

本课程通过“操作”来“学习”,使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参与者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不断地进行对话。学生普遍反映可以提高自身综合管理能力、应变能力和协调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提高了交流与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制定战略目标、掌控全局与重点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学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各种决策的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中,学习管理知识,掌握管理技巧,提高管理素质。

3.开设经管类跨专业企业综合模拟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

3.1缺少合适的教材

目前,国内开设该课程的院校数量越来越多,但可供选择的教材较少。而使用的教材大部分都是企业编写的通用教材。这样各个不同学校的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不能全部都合适,从而给实验教学造成了很大障碍。

3.2专业教师的缺乏

跨专业企业综合模拟实验课程的专业性很强,对任课老师的综合知识要求很高,能够任课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计算机和企业财务会计实务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比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生产管理、物流以及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等,专业教师短时间内难以达该到课程实施的要求。因此师资力量的不足,这也成了推广这门课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3.3对教学时间要求高

跨专业企业综合模拟实验课程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跨专业”。首先它需要将各个专业的学生都集中在同一个时间段集中授课,其次开设该课程的时间应该以第六、第七学期为宜。因为这个时间段的学生对自己专业的知识已经大致掌握,在进行跨专业综合模拟训练时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所以学校在进行教学进度安排时要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就存在较大难度。

4.开设经管类跨专业企业综合模拟实验课程的建议

综合前面所提到的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开设跨专业企业综合模拟实验课程的重要性来看,必须改革原有的经济管理各专业分散性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毕业前能在学校提供的综合实验平台上得到专业的、系统的锻炼,提升其就业的竞争力。下面结合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4.1从学校层面上说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将该课程迅速在经管专业中普及开来。同时,在时间上给予支持,可以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自行设置教学时间,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保证教学的连续性。

4.2从教师层面上说

首先,教师应结合企业在实际经营中的做法,来给学生讲解,让学生深入地感受、了解企业,以此来弥补学生实践经验的不足。其次,教师应该扩充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尤其是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生产管理、物流等相关方面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更专业、更全面。最后,教师应加大自己的监控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

4.3从学生层面上说

学生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要认真对待,端正态度。在课堂模拟中体验学习,不断尝试,调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课后及时总结,不断反思。

参考文献:

[1]吴燕.“跨专业综合实训”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3(9):86-88.

跨专业调剂研究生 篇12

一、临床类中医老年病学跨专业研究生的优势与劣势

(一)跨专业报考临床类中医老年病学硕士研究生的考生类型。

从历年报考情况来看,跨专业报考临床类中医老年病学硕士研究生的考生,所跨专业多为跨一级学科的中西医结合考生和跨二级学科针灸推拿学专业考生。

(二)跨专业研究生的优势与劣势。

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分科越来越细,专业性越来越强,专业性复合型人才的供不应求,已成为现阶段医疗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专业的本科身份报考研究生的学生,在此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拥有大学五年本专业医学知识的系统教育,已经初步形成诊疗疾病的思维模式,再经过3年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对于疾病有更宽泛的认知,在治疗上也有更多的想法及创新性的尝试。如对“中风”疾病的处治,本科为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研究生多从西医急性脑血管疾病方面认识此病,在治疗上以改善脑血液循环障碍为主;而本科为针灸推拿专业的研究生多从经络的角度认识此病,在治疗上以针灸按摩为主。优势往往与劣势并存,跨专业的研究生虽然自身具有一定地优势,但与非跨专业研究生相比也存在明显的劣势。相对而言,中医类跨专业研究生对中医经典、中医内科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以及辨证论治的功底有所欠缺。

二、临床类中医老年病学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

(一)关注跨专业研究生的心理健康。

跨专业研究生同跨专业研究生相比,在知识结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对他们3年的学习和工作造成许多困难。如择校时选择导师难度大、学习压力重、临床实践遇阻、同行对其中医内科学理论的认同、毕业论文撰写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关注跨专业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要多关注其心理状态的变化,及时进行有效的疏导教育。首先,要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一项调查表明:跨专业研究生的专业认同感明显低于非跨专业研究生[1],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有利于跨专业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其次,要充分发挥导师的核心作用。导师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动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引导上下届学生互帮互助,形成团结友善的团体。第三,发挥辅导员的沟通、协调作用,力所能及的解决学生在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发挥家庭、朋友及自身调节的作用,必要时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2]。

(二)加强经典学习,夯实专业基础。

学习《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瘟疫论》等中医经典,对于跨专业的研究生尤为重要。中医的精华与奥妙尽在经典之中,只有对经典有所感悟,才能敲开中医的厚重之门,走进神圣殿堂。学生还应广泛涉猎并研读中医古籍,以丰富自己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博采众家学说,尽早补齐短板。导师可以根据自身经验及每位研究生的特点为其列出学习书目,鼓励并指导他们广泛阅读,从古代名家名篇中汲取丰富的养分,增强自身的中医底蕴[3]。

(三)激发学习兴趣,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

大学本科的教育趋于同一化,缺少针对性的培养教学,而研究生阶段同一化的教育已无法满足其需求,必须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研究生的特点进行培养,制定具有针对性、长远性的教育教学计划[4]。这点对于跨专业研究生尤为重要,因为他们与大多数同届生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他们的兴趣点、研究的方向以及故有的优势都促使他们要术有专攻,在其培养过程中利用这些优势使其成为具有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对于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5]。

(四)继承性学习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

临床类硕士研究生导师很多都是名老中医,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努力继承导师的学术思想。通过整理门诊病案、疗区病历,学习导师的著作、论文,归纳总结导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将其系统化、理论化。应当指导跨专业研究生广泛研究国内名家的学术经验,从细节入手,深刻领会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精髓,以填补中医基础理论的不足,夯实中医底蕴;或通过从师授受或私塾的方式继承名中医的经验,提高研究生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6]。

(五)增强跨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跨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中医历经两千余年的发展,期间就是依靠不断创新才得以延续、发展的。可近代以来中医发展缓慢、创新不足,因而培养中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中医的创新涉及很多方面,研究生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中医的创新不仅是创立一种新的学说,发明一副新的汤药,对经典的再认识,对中医基础的现代化论证也是一种创新。另外,创新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所以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必须不断探索,在不断探索中逐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7]。

(六)加强研究生学术交流。

在校期间参与学术交流活动是跨专业研究生提高医学水平、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单纯的理论学习和文献研究远不及此。组织研究生参加医学学术报告,帮助他们参与各高校、各区域医学交流,促使学术思想相互碰撞形成火花,以利于彼此借鉴,共同提高。还可组织研究生参加国际医学学术活动,通过与同行或者不同领域的专家接触交流,开阔眼界,激发灵感,从而提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发展中医做出贡献[8,9]。

三、小结

跨专业临床类中医老年病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关键在于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注重临床实践及科研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成为有医德仁术,懂经典、善临床、能科研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魏红联,方传龙,王艳.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现状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0):60-61

[2]余情,石玲.跨专业研究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3):114-116

[3]都来均,孙金芳,徐志伟等.谈中医学研究生知识结构及能力培养[J].中医教育ECM,2000,19(3):36-38

[4]葛昕,彭锐,李荣等.中医内科学研究生培养的几点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8):24-25

[5]李中亮.跨专业研究生教育:问题与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3:13-14

上一篇:着力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下一篇:冬的诗句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