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评价指标

2024-06-28

工程评价指标(精选12篇)

工程评价指标 篇1

1 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概述

海岛整治工程绩效是在财政支出绩效中增加具体操作对象——海岛整治工程。海岛整治工程绩效属于财政支出绩效的一部分, 因此具有财政支出绩效的特点, 属于财政支出绩效的第4个层次——某一项具体的财政支出活动。海岛整治工程属于财政支出为主的公益性工程, 绩效评价是其整个绩效管理的核心和重要手段, 也是政府编制绩效预算的前提。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系统不仅能够向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揭示公众的满足程度和公共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 而且也能指明财政支出决策的改进空间和应采取的行动[1]。

1.1 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的内涵

海岛整治工程绩效主要包括3个方面:效益、效率和效力。具体来说, 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的对象是海岛整治工程, 内容包括整治工程的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 对海岛整治工程效益、效率、有效性和公众满意度的评价[2]。具体来说, 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是采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整治工程最终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安排预算的执行结果进行的综合性评价。

1.2 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的特点

绩效评价的实质就是分析和评价实施一项活动的有效性, 而且是基于预期目标的有效性。对于海岛整治工程项目的绩效评价, 就过程来说, 它包括投入是否满足经济性要求, 决策是否科学, 管理是否严谨高效, 过程是否合规和合理, 项目自身及其与环境、资源之间能否协调可持续发展;就结果而言, 它又包括整治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及预期产生的中长期影响[3]。这里的影响既包括经济的影响, 又包括社会影响、生态影响、对海岛整治管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影响。有别于传统的项目评价, 海岛整治工程的绩效评价有其自身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调评价内容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每一类整治工程的具体内容和侧重点不仅相同, 整治的手段和方法更是因岛各异。因此, 海岛整治绩效评价的内容既要包括对项目微观层次的技术经济评价、影响评价和社会评价等传统评价内容, 又要包括项目管理及项目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内容 (根据项目所处阶段不同, 具体评价内容可有所侧重和调整) 。

(2) 强调项目的全过程动态性和连续性。

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需要在传统的项目后评价的基础上丰富和增加过程中的动态评价, 即对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跟踪评价监督, 尤其是加强决策阶段与建设过程中的事前、事中评价及事后的总结提高, 并根据结果实时反馈和及时调整, 防患于未然, 切实体现评价的指导与监督管理价值。

(3) 强调海岛整治工程项目的综合评价。

作为一项公共项目, 海岛整治工程的效益以间接效益为主, 其直接经济效益不像工业项目那样很容易具体测算。因此, 在进行绩效评价时就必须从全社会的利益出发, 考虑整治工程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而不仅仅度量其经济效益, 总之更加强调海岛整治工程项目的综合评价。

(4) 强调海岛整治工程项目的中长期利益。

海岛整治工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挥和显现出来。尤其是海岛整治工程作为财政支出的非营利性公益项目, 在对其进行绩效评价时不仅要考虑项目完成后的短期成效, 更要考虑到项目的中长期利益。

1.3 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

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的内容包括绩效评价的目标、主要依据和绩效分析3个方面的内容[4]。

1.3.1 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的目标

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目标的确定应与财政支出的目标相匹配, 目标是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正确地进行决策, 确保预算和决策得到实施,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此外, 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更广义的目标是促进海岛整治工程在近期及未来的社会满意度。

1.3.2 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

根据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的具体特点, 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以有关规定和相关资料作为出发点和主要依据:① 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包括国家海洋局和财政部通过的各种规章制度, 如《海岛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② 国务院确定的部门职责范围以及部门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③ 海岛整治工程项目预算批复文件以及项目资金管理办法;④ 项目实施管理办法以及项目申报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评估报告、中后期验收报告等;⑤ 项目财务执行报告、决算报告以及与项目有关的其他财务会计资料;⑥ 其他相关资料。其他各类与海岛整治项目相关的资料, 如项目绩效报告、海岛生态环境监测报告、海岛整治修复的技术可行性报告等。

1.3.3 海岛整治工程绩效分析

海岛整治工程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项大工程, 通过对受到破坏的海岛进行综合整治和修复保护, 实现海岛的永续利用。因此, 海岛整治工程的绩效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远远大于对海岛自身的经济效益。

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点:① 评价的动作和行为, 即在项目实施后, 对项目的优劣进行评价, 检验工程是否如期完成, 财政预算是否合格, 是否达到海岛整治工程项目建议书的具体目标, 是否改善了海岛的生态环境, 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 也就是对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社会性、可持续性等作出评价[5]。② 评价结果的反馈和改进。通过对项目的整体评价, 总结经验教训, 以抽离出需要注意的事项, 进一步完善关于海岛整治的法律法规, 优化整治工程组织结构, 完善整治工程管理制度, 提高整治工程管理效率, 为以后的海岛整治工程积累经验, 并指明方向。

因此, 在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的过程中, 我们将从管理的效率、工程的实施过程、工程结果对社会和生态的影响及工程创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以期得到最全面、最准确的结论。

2 海岛整治工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1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指标设置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建立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要达到3个基本目标:① 能够较为科学地评估海岛整治工程的效率;② 能够较为完整地评估海岛整治工程的绩效评价指标;③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基于以上3个基本目标和指导思想, 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6]。

(1) 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依据海岛整治工程的特殊性和多样性, 设置客观、科学的指标体系。同时, 指标设计必须考虑操作性, 一定要能够通过第一手资料或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后进一步处理, 采用一定的方法予以计算得到结果。

(2) 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

围绕资金的“投入—过程—产出—效果”、按照管理的流程——“科研—组织—管理—控制”各个环节指标相结合进行工程项目效率性和有效性的评价。层次性指评价主体设计层次清晰的指标体系, 反映利益相关者的不同需求, 综合反映不同方面的效率。

(3) 重要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力求简洁, 尽量选择重要的、有代表性的, 能够反映海岛整治绩效的综合性指标。而且, 评价指标体系应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设立, 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实现对海岛整治工程的综合评价。

(4) 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结合的原则。

静态指标描述现状, 动态指标则反映发展过程。指标体系要保持动态变化, 这一原则是为了保持指标体系的全面性考虑的。现状和发展结合起来考核海岛整治工程绩效比单纯一个静态的现状考核更合理, 而且发展本身具有连续性。

(5) 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对于经济效益的评估通常直接用定量指标进行衡量, 但由于海岛整治工程更重要的是将产生的经济外部性, 即其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具有的创新性意义等, 还较难用定量指标来衡量[7]。

(6) 唯一性和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

唯一性原则指各个指标之间相互独立, 不存在包含、交叉现象。全面性原则是防止指标的“少”设置。

2.2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的划分

当为海岛整治工程项目设计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 就必然会碰到指标的层级、指标的选用等问题, 如果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框架结构, 可能会造成层级、指标之间的重叠或混乱。

鉴于资金特点和工程特点, 为了充分反映海岛整治工程项目绩效的特征, 本研究从管理绩效、社会绩效、生态环境绩效、可持续性绩效和创新性绩效等5个评价维度进行绩效评价, 从而构成了绩效评价的5个基本维度, 即管理绩效、社会绩效、生态环境绩效、可持续性绩效和创新性绩效[8]。

根据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考核的原则和目标, 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总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和分指标层4个等级。

第一层次, 绩效评价的总目标层。主要明确海岛整治工程项目评价指标体系设置、进行评价的总方向, 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最终的目标是准确评价出海岛整治工程的绩效。

第二层次, 绩效评价的准则层。准则层确定海岛整治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角度和内容, 我们根据海岛整治工程的特点和资金来源的特征将其划分为5个维度, 主要包括管理绩效、社会绩效、生态环境绩效、可持续绩效和创新性绩效5个方向。

第三层次, 指标层。指标层是指标的选择, 根据5个准则层来设置, 从工程管理的效率、工程的实施过程、对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及项目创新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四层次, 分指标层。分指标层是对指标层的进一步细化, 采用可以获得的指标或指标群, 对指标层的指标给予合适的恰当的度量。

在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划分的基础之上, 初步建立一个全面的指标库。这些指标中有些可能与海岛整治工程绩效相关性不大, 有些指标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 因此将初步的指标体系设计为问卷, 发放给海岛整治相关的专家, 专家将依据指标设置的目标和原则进行打分[9]。最后综合整理专家们的意见, 将原来的指标体系进一步调整, 筛选出指标体系34个。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所示。

3 绩效评价的数据收集与处理

3.1 绩效评价指标数据收集的流程设计

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数据收集的流程设计主要包括数据收集的时间和数据的传递。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数据收集的时间安排上要结合各个海岛整治工程的进度和国家宏观层面的统一安排来进行。

在财政部和国家海洋局层面可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定期汇报海岛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等详细信息, 如1年两次, 年中和年终各1次。在国家层面以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应担负对海岛整治信息收集的具体工作, 详细信息流程可采用从最基层单位逐步上报的模式。

3.2 绩效评价指标数据的处理

海岛整治工程项目最基本的数据信息采集来源于施工第一线, 如工程进度、资金到位情况等, 但是原始的信息采集是大量的、杂乱无章的, 必须对其进行后期的再处理。

3.2.1 数据整理

数据整理是按照数据分析的要求进行的, 数据分析思路和目的决定着数据整理分类或分组。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数据是为进行绩效评价服务的, 需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指标的数据。因此, 往往需要采用不同分组方式对原始数据进行反复整理。数据整理的基本步骤包括原始数据的审核和归类整理等[10]。

3.2.2 数据审核

数据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和一致性。数据的有效性主要检查是否在规定的调查时间内完成数据的收集, 采集的数据是否为规定的调查时点上, 或规定的调查时期内的数量特征, 以保证统计数据在时间上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数据的准确性需要从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精确性角度进行审核。检查调查对象中每一个单位是否不重复、不遗漏地包含在调查的实际登记资料之中, 或抽样调查的抽样框不重复、不遗地包含在调查对象所有的调查单位;数据的一致性指检查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数据审核的方法包括逻辑审核和技术审核。逻辑审核是按照数据审核内容, 采用逻辑分析方法, 检查原始数据中各项数据是否合理的数据审核方式。技术审核指按照数据审核内容, 通过对调查数据原始登记表和其他原始登记材料进行机械性核对, 来实施数据审核方式。

3.2.3 分类项目的确定

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一共包括5个维度, 即管理绩效、社会绩效、生态环境绩效、可持续性绩效和创新性绩效。对收集到的数据具体归属于哪一个评价维度需作出判断和处理, 根据之前的指标分类将原始数据按照确定的分类项目分为不同的组别。这一过程既可视为按照分类项目将原始数据分别归入不同的组里, 也可看成是按照分类项目的特征将部分具有相同特征的数据合并在同一组中。在这一过程中, 强调和突出了原始数据中作为这一分类项目的特征, 同时忽略和隐去了原始数据中的其他特征。

4 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方法

4.1 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

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的方法, 就是在具体实施评价过程中应该采取的具体工具和方法。海岛整治工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工作方法的多样性。本研究比较之后确定采用综合分析法中的层次分析法, 对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进行全面的评价, 同时在对指标权重赋值时结合问卷调查法。

4.2 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层次分析法对绩效评价权重处理的方法与步骤是, 在对绩效评价指标充分研究后首先分析问题内在因素间的联系, 并把它划分为若干层次: 子准则层、准则层、目标层等。子准则层指具体的指标要素;准则层则是评价方案优劣的准则, 即二级指标;目标层是解决问题所追求的总目标, 即进行绩效评价。把各层间要求的联系用直线表示出来就构成了一个层次结构图, 如图1就是一个简单的层次结构图。

通过对海岛整治工程的相关专家发放问卷调查, 对各指标权重进行对比打分, 采用9级打分法, 最后对回收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AHP法定性等级量化时所采用的1~9标度见表2所示。

使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进行权重的确定分为以下4个步骤。

4.2.1 建立评价指标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建立一个多层次的递阶结构, 按目标的不同、实现功能的差异, 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互不相交的若干层次, 同一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对上一层的因素有影响, 同时又支配下一层因素或受到下一层因素的作用。

4.2.2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给出递阶结构中的某一层因素, 以及相邻上一层次中的一个因素, 两两比较该层的所有因素对上一层因素的影响程度, 将比较的结果以数字的形式写入一个矩阵表, 即构成判断矩阵, 如管理绩效指标下的各子指标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如表3所示。其中, bij表示对B而言, Bi对Bj相对重要性的数值表现形式。

4.2.3 一致性检验

为了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需要计算其一致性指标CI:

undefined

其中, 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另外, 由于矩阵的一致性还有随机性, 还引入了随机一致性指标RI, 其值的大小只与矩阵的阶数n有关。表4是1~10阶矩阵的RI取值。

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用一致性比率CR:

undefined

一般而言, CR越小,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越好;当CR≤0.1时就认为判断矩阵满足了一致性要求。

4.2.4 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在上述基础上, 对专家打分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 进行一致性检验, 检验通过之后计算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权重见表1所示。

在指标体系结构中, 二级指标下面有很多细化的指标要素, 从所有指标要素中依据不同的考核角度, 筛选出最重要、最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具体指标考核要素作为三级指标。每一个二级指标下属的三级指标考核的角度和内容都不尽相同, 无法从同一个平台上给出各自权重的大小, 鉴于此, 每个二级指标下面的三级指标所占的权重相等。

其中, 需要指出说明的是三级指标C17, 即对本地居民的影响, 该项指标分为两种情况:存在本地居民时该项指标作为考核内容之一, 应该占B6社会经济环境指标的1/3权重;当不存在本地居民时, 该项指标也相应不存在, 因此指标C16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和指标C18提升海岛自身的使用价值应该各占B6社会经济环境指标的1/2权重。

4.3 海岛整治工程绩效综合评价方法

对每个指标进行打分后, 还必须将指标与相应的权重相结合, 通过加权评价法得到逐级计算, 从而得出海岛整治工程绩效综合评价的总体得分。加权评价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 邀请n位专家根据实施效果依次对单一指标打分, 即Yij。

(2) 根据式 (3) 计算单一指标得分。

(3) 依据各层指标权重, 利用式 (4) 逐层计算各层指标得分, 最终得到综合得分。

undefined

式中:Ej为第j项评价指标的最后分值;Yij为第i专家给第j项评价指标的分值;n为专家人数;i为其中一位专家。

undefined

式中:w为下一级各指标权重矩阵; e为下一级各指标得分矩阵;b为该级各指标得分向量。

在得出整治工程绩效综合评价的总得分之后, 根据得分情况的不同, 便可以对项目的绩效作出初步判断。低于60分的, 可以认为项目存在严重问题, 无法满足海岛整治工程科学性、合理性的需要, 没有从根本上起到整治的作用, 必须从多方面进行整改。介于60~80分, 海岛整治的性质已经有初步体现, 过程中也能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有一套相应的制度和管理体系作为整治工程的保障, 但仍有需要改善及注意的地方。得分高于80的, 可以认为达到了海岛整治工程的目标, 制度完善, 管理决策体系完整高效, 工程存在许多闪光点, 可以将其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总结, 供以后的海岛整治工程进行借鉴。

5 结束语

科学合理地进行绩效评价是海岛整治工程成功实施的关键之一。为了对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进行评价, 本研究从总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和分指标层4个等级出发, 创造性地构建了海岛整治工程评价指标体系, 以希望促进海岛整治工程的顺利实施, 促使海岛的明天更美好。

摘要: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是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对海岛整治工程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本研究探讨了海岛整治工程评价指标的特点、原则和层次, 从管理绩效、社会绩效、生态环境绩效、可持续性绩效和创新性绩效等5个评价维度出发, 构建了包含34个指标的指标体系, 并给出了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关键词:海岛整治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参考文献

[1]陆庆平.公共支出的绩效管理[J].财政研究, 2003 (4) : 18-20.

[2]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 [R].北京:海洋出版社, 2010.

[3]贺剑波.政府公共工程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简介[J].财政监督, 2007 ( 16 ) : 61-62.

[4] CHEN SHAO HUA, Martin Ravallion.Hidden Im-pact of Ex-Post Evaluation of an Anti-Poverty Program [R].Washington : Development Research Group World Bank, 2003 : 219-247.

[5] BODSON J.CGSDL Measuring Policy Perofrmance : The DashboardTool [R].French : Isabelle Lelandais An-alyst and Project Office, 2007.

[6] HANLEY N.Measuring sustainability : A time se-ries of alternative indicator for Scotland [J].Ecologi-calEconomics.1999 ( 28 ) : 55-73.

[7] KAISER H F.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y [J].sychometric, 1974 (39) : 31-36.

[8] ATKINSON R.Project management cost time and quality, two best guesses and a phenomenon, its time to accept other success criteria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1999, 17 (6) : 337-342.

[9] STEWART W E.Balanced scorecard for projects [J].Project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32 (1) : 38-53.

[10] ZENG XIANG YUN.Enterpris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based-on the the2ory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J].Enterprise management, 2001 : 50-53.

工程评价指标 篇2

图2隧道区域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由隧道工程对水环境系统的影响机理分析可知,隧道工程会给隧道区域的水环境系统带来以下影响:①出现严重的涌排水、渗漏水现象,使得其附近的水体大量流失;②导致水流通道的转移,引起地下水运动方向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导致水体的外流与二次污染;③地表岩溶泉出水量减少甚至岩溶泉消失;④水体水质恶化;⑤地下水位下降等。综合来看,隧道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对水质的影响和对水量的影响。根据前文所述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将隧道工程环境效应评价分解为两个子准则:水质影响和水量影响。加之,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水环境的破坏与影响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制约因素。因此,将经济影响作为其第三个准则。根据具体性原则,又根据其作用机理并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选择13个影响因素作为其子目标衡量准则。最终,建立了一套由一个总目标,3个准则和13个影响因素构成的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

3.2评价体系框架论证

根据研究表明,隧道施工过程中水质影响主要为pH、SS、COD、油类等[5]。因此,将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地下水矿化度、水体富营养指数作为水质影响准则的3个下属指标。又因不同地区的水环境系统有不同程度的自净功能,为了能消除其差异性,得到普遍适用的结果,也将水环境容量作为水质评价准则的1个下属指标。在水量准则中,单位面积地下水资源量能直观表征系统中现存水量情况。居民生活水源损失率能表明地表水的现存情况,地下水和地表水两者共同构成地区储水情况。因此,将其作为水量准则的下属指标。过境水资源量能补充水资源短缺地区水资源,对其的考虑能够准确体现出该区域的实际水量。由于植被在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大气、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植被覆盖率能够很好衡量一个区域水环境保护与利用的情况。生物完整性指数的分析可以确定水环境干扰与生物特性之间的关系,引导政府部门合理规划水环境的利用与开采,为水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参考性价值。它们能间接地反映区域水量状况。因此,将植被覆盖率与生物完整性指数也作为水量准则的子指标。在经济准则中,将水利投资额、生态修复投资额和工农业产值作为其子目标,以全面体现隧道工程的经济收支状况,以促进区域经济的积极发展。同时为了能够清晰地看出该系统的一个系统变化过程,将水环境沉没成本也作为经济准则的一个子指标。

4隧道工程负面水环境效应相关对策

隧道工程的建设对水环境这个庞大系统带来诸方面的负面效应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水环境的持续发展,不仅在评价体系上要不断的改革、创新,管理部门也应提出一些措施和政策,为水环境的绿色和谐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和崭新的契机。在我国,水环境被定位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石,不仅影响民众的生活和健康,而且还威胁着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等,他们针对隧道工程负面水效应从政府方面做出了3方面的努力:

①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②协调政府部门间的合作;

③建立合理的隧道建设管理模式。

借鉴国外的经验,为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水环境状况,促使水环境走上持续、全面发展的轨道,杨国栋等[6]提出减缓和消除影响的措施主要有:

①建设前详细勘察,尽量避开环境敏感点及地质特殊的地带,加强施工渗水、涌水监控;

②加强施工机械的养护维修及时对隧道内废油、漏油收集;

③尽可能在现场对施工废水做预处理后再排放;

④坚持和完善隧道区域水资源开发、环境综合治理法规条例;

⑤坚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三效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

⑥加强公众环境教育,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与公众参与意识。

5结束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隧道工程的水环境的影响机理。紧接着介绍了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并根据该原则和隧道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机理,建立了一套通用型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经分析论证得出本文中建立的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能较为全面地反映隧道工程水环境效应,为今后的隧道工程水效应评价建立了基础。最后,依据隧道工程的水环境影响机理,为减少隧道工程的负面水环境效应提出了几点措施。在本文中,未对本文设计的隧道水环境效应评价体系进行实例验证,也未对其评价方法进行研究,这将都是笔者以后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庆建.河北省水环境安全评价体系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2]史景革,史彦民.隧道施工对周围水环境影响研究[J].铁道建筑,2013,(5).

[3]李国,杜欣,曾亚武.隧道与地下水环境相互影响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9).

[4]师彦武,康绍忠,简艳红.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对水土环境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水土保持通报,2003,(3).

[5]蒋红梅,张兰军,丁浩.隧道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J].公路交通技术,2010,(5).

[6]杨国栋,孟庆珍,孙立宏.汾河流域水环境状况及流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S1).

工程评价指标 篇3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权重;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154-03

一、引言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涵盖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工艺、半导体材料及封装测试等方面。该学科的发展对于带动国内微电子相关产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理工医等交叉领域的诞生也成为新技术产业的新增长点,这就要求微电子学科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来满足微电子产业多样性要求及微电子专业师资要求。

目前,大多数理工类高校纷纷建立起微电子相关专业,且招生规模持续扩大。根据各学校的办学特点不同,专业方向主要侧重在: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工艺、和半导体材料及器件,以及相关理论研究。而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师资队伍、保障条件、教学质量及教学产出等方面并没有特定的评价标准,无法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可参考的评价体系。

由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专家共同编制的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1](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对半导体产业的调整及发展有指导意义,同时对大学、研究机构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具有借鉴作用,依据该文件也可为微电子相关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方向。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通过对国内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分析,建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AHP层次分析模型,进而尝试构建我国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此类评价体系的建立可对微电子专门化人才的培养具有指导意义。

二、层次分析法与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一)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层次分析法[2](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通过分解某一特定复杂系统,建立起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并综合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的一种决策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将决策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层次,包括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及具体的备投方案,然后进行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从而得出每一层次中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进而再用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选方案对应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所得最大权重对应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基于以上研究方法,可以明确得出某两个或多个因素的相对权重对比,并且能够对得出的结果进行精准误差分析。[3]层次分析法的优势在于研究过程中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具有较高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具有实用性。

(二)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1.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研究首先进行文献资料搜集,比较分析国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各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得到指标框架;然后召开相关专业教师论坛,进行专家访谈,获得教师及专家对微电子专业指标体系建立的初步意见;进而由专家学者组建专家组,进行专家意见征求,根据教师论坛及征求专家意见的反馈进行修订,以形成最终确定基于6个准则的17个指标作为微电子专业评估的指标,如表1所示。

2.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表示本层所有因素针对上一层某一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比较。在确定各层次各指标之间的权重时,如果只是定性的结果,则不容易被别人接受。所以采用将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并采用相对尺度,以尽可能减少性质不同的诸因素相互比较的困难,以提高准确度。相对尺度的取值如表2所示。本研究邀请了来自Intel公司、京东方、腾讯、康奈尔大学、吉林大学等15名从事微电子专业教育工作及从事微电子专业相关工作的专家意见综合权衡后得出。

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1)层次单排序

在假设15位专家判断力权值相等的前提下,指标权重及一致性检验计算过程如下:

设专家为k,群组判断矩阵Sk(k=1,2,…,15),aijk(k=1,2…15)为每个专家矩阵AK中的元素,则群组判断矩阵S中相应位置的元素可表示为:

根据群组判断矩阵可以计算出指标权重。

将群组判断矩阵S=(aij)nxn的每一个列向量归一化得到B=(bij)nxn,即:

计算各指标相对上一层的权重向量,即:

Wi=■■bij(i,j=1,2…n)

综合以上分析,根据专家判断矩阵所得权值为:

(2)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层次分析法是将对某一事物的判断进行形式化地表达和处理,这种判断是主观的,我们的研究需要逐渐消除判断主观性,加大判断的客观性,从而令客观成分达到足够合理的地步。由于决策者认识的主观性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之间的差异,使得实际问题的判断矩阵无法做到严格一致性。

一致性的检验分为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计算一致性指标CI=;

2)找出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3)计算一致性比例CR=。

虽然CI值能反映出准则层(B)每个指标对应的判断矩阵A的非一致性的严重程度,但无法判断该非一致性是否达到满意标准。因而在进行具体分析时,还需要引入一个判断标准。即所谓随机一致性指标,可根据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来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CR=■。通常,当CR<0.1时;当CR≥0.1时;即所作出的判断矩阵不符合随机一致性指标,从而必须进行调整和修正,达到修正结果满足CR<0.1,从而使得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对于低阶判断矩阵,RI取值见表3。

三、计算结果

(一)层次总排序

层次总排序需要从上到下逐层按顺序进行。根据以上分析及计算,可得到微电子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总排序,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该图给出了所有元素的重要性权重。对于最高层,其层次单排序就是其总排序。[5]

(二)一致性检验

为了评价层次总排序的计算结果的一致性,我们队总排序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如下:

RI=[0.52;0.89;0;0.52;0;0.52],

CI=[-4.848e-04;0.0034;-0.0016;0.0026;0;-8.9128e-04],

CR=0.0013<0.1。

由以上结果可知,层次总排序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四、结论与讨论

1.由于层次总排序的结果即为评价因子的组合权重,所以计算得到的图1的组合权重即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因子的权重。从总排序可以看出,教师发展和师资结构的权重都超过了0.1,说明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及教学梯队的合理性对微电子学专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在进行微电子学专业设置的同时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化培养,由于微电子产业技术更新换代十分迅速,要求高校注重教师与企业的合作,以掌握前沿技术知识。除此之外,质量监控、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环节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水平微电子人才。

2.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微电子学专业评价指标权重,既考虑了专家经验,又避免了人为影响。

3.研究表明,应用层次分析法解决了多层次、多因素的决策规划问题,使对微电子学专业评价体系达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进而克服了常规评估方法的缺点,具有明显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为相关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思路。

[ 参 考 文 献 ]

[1] 姜山,黄健,王桂芳,潘懿.2011版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部分更新内容摘要[J].科学研究动态监测快报,2012(146):1-7.

[2] 樊为刚,丽红.层次分析法的改进[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4):53-154.

[3] Saaty TL.The analysis hierarchy process:planning,priority setting,resource allocation[M].New York:McGraw Hill,1980.

[4] 孟祥玺,韩兴顺,冷美萍.基于改进AHP的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信息技术,2009(9):8-11.

[5] 吴殿延,李东方.层次分析法的不足及其改进的途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40):264-268.

[6] 熊安锋,阳年,殷遇骞.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J].大学教育,2014(16):47.

工程评价指标 篇4

(1) 综合性:

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虑市政工程的发展水平与程度, 易于操作的指标宜通过量化指标反映, 形象性的指标宜于定性反映。

(2) 系统性:

既要反映市政工程与国家现代化的相互关系, 又要反映现阶段城市建设自身的特点, 使其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全面的反映市政工程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及其水平、目标、方向。通过该评价体系能充分和全面的体现被评项目的经济度、安全度、文明度等的综合水平。

(3) 代表性:

定量指标要能够反映市政工程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能够尽量剔除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人为因素的差异导致的定量指标计算结果的较大差异, 便于进行国内外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

(4) 可操作性:

定量指标要尽量简明、综合, 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便于实际中的测算和进行现场管理。

2评价指标层次结构的划分

市政工程代表城市发展的形象, 其建设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城市美观、社会效益和居民生活。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涉及工程质量管理、进度管理、造价管理、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五大主要工作。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城市市政工程管理现状, 需要建立从微观到宏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工程项目管理进行评价,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建议和措施, 以便为相关部门提供现实依据和决策参考。按照上节论述的原则并结合市政工程的特点, 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后, 确定进行施工管理综合评价体系的准则层包括质量、进度、成本、安全、文明五个方面, 具体评价层次结构如图1。

3评价指标涉及到的因素

3.1质量因素指标

为了适应市政工程的建设发展需要, 统一市政工程的质量检验和评定标准, 提高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 促进市政工程的质量管理, 建设部针对不同类型的市政工程分别公布实施相应的验收评定标准, 如《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JJ1-90) , 《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JJ2-90) , 《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JJ3-90) , 《城市供热管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JJ4-90) 。这些规范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市政工程, 并明确了有关的验收方法, 评分标准, 它们是指导实际工程验收的纲领性文件, 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在客观上也要求我们要重视工程验收和评定。

为了更好地执行已颁布的四项行业标准, 建设部又颁布了《市政工程质量等级评定规定》和《市政工程质量等级评定补充规定》。规定中将质量等级评定分为三个部分, 即外观评定, 实测实量评定, 资料评定三个部分。通过对三个部分的分别打分, 最后加以对应的权重得出最后的评定结果, 并将评定结果分为“优良”和“合格”两个等级。

3.2进度因素指标

工程项目的进度通常指工程项目实施结果的进展情况, 因此, 应该将其理解为一个能够全面反映项目实施状况的综合指标, 它是工期、实物工程、成本、劳动消耗、资源消耗的有机结合。由于市政工程的特点, 进度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其实质是依据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之间的偏差采取措施, 使之回到计划所预定的轨道上来, 在与质量、投资目标协调的基础上, 实现工期目标。因此, 对工程实际进度的客观评价, 既是项目进度控制的基础, 也

是项目管理决策的依据。实践证明, 一个良好的施工进度构成, 都无不包含了诸如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工人的整体技术水平、材料设备的情况、现场机械的使用率等多项相关因素。因此, 对施工进度的评价, 不能简单的只理解为快和慢的问题, 它还包含了上述多项因素的整体控制, 尽管总体进度涉及到多个因素, 但实物工程是其建设成的最终表现形式, 因此总体进度的评价应该对实物工程完成情况加以综合。

3.3成本因素指标

施工项目成本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以施工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对象的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 包括所消耗的主、辅材料, 构配件, 周转材料或租赁费, 施工机械的台班费或租赁费, 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以及项目经理部 (或分公司、工程处) 一级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

核算出的成本值主要由三大块组成, 根据统计结果, 原材料的成本占到总成本的60%-70%, 有较大的节约潜力。机械设备的使用费约占总施工成本的20%-30%, 因不同机械台班价格及利用率相差较大, 为降低成本提供较大空间:施工人员的人工费、管理费及税费等约占总成本的10%-15%, 该项费用虽在成本控制中所占比重较少, 但它主要涉及对人的管理, 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管理, 而且会影响着其他各项费用。在总结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特点后, 我们可以得到对成本进行评价的指标主要为:单位造价变化率、总投资变化率、设计变更三项, 具体结构如图2。

3.4安全因素指标

市政工程项目由于投资大、参与主体多、组织关系复杂, 在实施的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很多, 所以其施工过程中事故出现的几率较大, 另外由于所产生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地点在城市中, 所带来的影响就尤其恶劣。为了更全面地反映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水平, 本文将从项目固有风险、项目安全检查结果、项目意外事故统计数据三个指标来进行评价, 具体结构见图3:

4结语

本文从规范标准等政策性文件的要求入手, 根据规范标准的要求、文献资料并结合工程实际确立了市政工程施工等级评定的框架, 并且确定了各项等级评价体系内容, 并对各个评价项目进行细化, 使评价指标具体到每一环节, 便于下一步工作的展开, 即为建立判断矩阵, 通过判断矩阵确定每一指标权重值打下基础。为市政工程的综合评价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I-90) .[S].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1.

[2]索丰平.建筑安全评价及应用研究[J].煤炭工业, 2007.

[3]梁月清, 张开立.浅析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评价[J].安徽建筑, 2006, (5) .

工程评价指标 篇5

摘 要:在高校农业工程本科教学中推行研究性教学是高校课程改革,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农业工程人才的重要内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颠覆传统教学理念,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研究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创新农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业工程 研究性教学 评价体系 能力培养

近年來,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已经为国内外众多高校所实践。研究性教学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它是将研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式贯穿于学生的课程学习之中,学生的课程最终成绩将不再作为学习效果的唯一考核目标。以往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学习和接受,在这一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有些学者习惯性地称这种教学模式为“填鸭式”。而研究性教学一改这一传统做法,创造性地将研究性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模式引入课堂教学,教师不再是课程学习的主导,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则根据课程设置的一些环节和情境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参加一些科研活动,在科研性学习中掌握教学大纲中要求的知识点。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将教师和学生从枯燥的课堂讲授和学习中解放出来,增加了课堂互动,活跃了教与学的氛围,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考核,并实时监控这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指标的完成情况,考核评价方式具有多元化、动态化的特征。而这种教学方法需要与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相配合才能显示出优越性。

本文是在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以提高农业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改革高校农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为原则,结合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实践,探讨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一、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意义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研究性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考核评价研究性教学成效的标准。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就是在农业工程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但有教师课堂知识的讲授,同时配以针对专业的课题或实践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理论知识,并与实践相结合产生一些物化成果,如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等。同时,为了检验和评判教学效果,要制定一套合适的检验标准,即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评价,并采取实时动态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纠正和调整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使整个教学活动更趋合理和优质。教学质量评价是整个研究性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决定教学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对研究性教学活动起着引导和评判的作用,因此能否构建一套完整、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效果能够达成,研究性教学方向是否正确并继续开展下去。因此,开展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有效开展研究性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具有区别于其它学科的自身优势及特征,因此在制定和构建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也应体现出课程与专业特色,要依据一定的原则。

(一)多元化原则

研究性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既注重结果评价又兼顾过程评价,既有一般性考核,又有综合评判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具有自身特点,这就决定了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是一个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指标体系。这种多元化的特征不仅要体现在评价指标本身,同时还包括评价主体,除了教师和学生之外,评价主体还应有教学管理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有同行专家的评价,也有校外、社会和家长的评价。只有这样,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才是完整而科学的.。

(二)系统性和科学性原则

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只有具备系统、科学性的特征才能够进行有效而可信的评价。而农业工程的研究性教学是为了提升农业工程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适应新世纪农业工程类人才发展需要而推行的一种全新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将决定今后农业工程领域人才的专业化水平和工作能力,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应更加系统和详尽,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三)动态化和过程性原则

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既有阶段性评价,也有综合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反馈是实时的、动态的,是教学组织者、引导者与教学活动的实时互动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与调整。相对于传统的结果性评价,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价更注重过程性。而这种过程性始终贯穿于研究性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也是教学活动的主客体之间进行实时和动态信息传递和互动的全过程。

(四)客观性、科学性和公正性原则

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础是科学性,而评价过程中又要体现客观性和公正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是评价环节的客观性、公正性的有力保障。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客观性,则对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评价就不具有可信度,不能真实反映教学实际。对研究性教学活动客观公正的评价是一种不受主管因素影响,不受外界其它不利因素干扰的真实客观评价。只有构建客观公正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对研究性教学效果和质量做出真实有效的评价,才能发现并及时纠正教学方法自身的缺陷,有利于研究性教学活动继续开展下去。

三、构建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根据课程性质合理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课程性质不同,实施研究性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方式和采用的评价指标也有较大差异。因此,不能机械地照搬套用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要根据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的课程性质,科学合理地制定评价指标,这样才能够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评价。有些一级指标下可设置若干个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保证指标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客观性,但过于详细和繁杂的考核指标必然会造成评价工作量的增加,降低了评价工作效率,因此指标数和侧重点要合适。

(二)评价指标体系要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学生能力的提升

农业工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是要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更加发散、视野更加开阔,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动力,使其从被动地、机械地获取知识的方式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因此,这种模式下的课程评价指標体系应更能体现对学生能力提升方面的考核和教学实施评价。同时,教师在实施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其实也是对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的提升,因此,评价指标体系也应注重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自主性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

(三)科学合理地分配评价指标的分值和权重

针对农业工程不同的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考核和评价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课程评价指标的权重和分值要分配科学合理,需要详细和重点评价的环节,要尽量多设置下一级指标并分配相应考核分值。同时,对重点考核评价的方面,其考核评价指标要求应更高。这样才能对具体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做出科学、合理、可信的评价。

四、农业工程研究性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课程教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并可依据上述内容适当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级指标及其量化分数和权重。农业工程研究性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具体评价指标及量化标准如表1所示。

本表说明:

一是本评价方案采用百分制记分,设置4个一级指标: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效果,每一一级指标下设若干个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及评价标准。对每一个单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按照评分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总体评价则根据总评价分数分为五个等级: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合格(70-79分)、基本合格(60-69分)和不合格(60分以下)。

二是同行评价及学生评价得分以各自的评价平均分计算。

三是学生学习中的物化成果包括:论文、研究报告、调研报告、项目申请、获得专利、参赛获奖等。每一项根据级别、等级和相关性给出具体分值。

五、结束语

教学质量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为了诊断和引导。因此,在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引入激励机制,使教学过程更加开放、灵活。引导学生在研究工作中发展创造性思维方式,转变学习观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促进农业工程研究性教学的持续发展。

[项目来源: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规划课题(课题编号:16G214);佳木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6JL1005)。]

参考文献:

[1] 屈波,程哲,马忠.基于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的本科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4)

[2] 熊作明,李卫星,冯立国.大学农科专业课程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5(6)

[3] 张宇燕,杨洁红,黄燕芬,周惠芬.制药工程研究性教学考核评价的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

[4] 黄文艳.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J].教学实践研究,2015(2)

[5] 罗晓媛,李珊.统计学专业课程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4(3)

如何设计学业负担评价指标 篇6

正确认识学业负担的含义及学业负担评价应解决的问题,为开展科学的学业负担评价奠定思想基础

一直以来,由于学业负担总是伴随着“减负”一词出现,以致于一提到学业负担,人们首先想到的都是一些负面的词语,从而形成一种认识:凡是“负担”都是对学生有害的,凡是“负担”都是应该被减掉的。正因为这样,才会出现个别地区和学校一味强调学生学习零负担,导致教育质量下滑。

“负担”一词,本义是指背负肩挑,后来演变为物质和精神上所承受的压力和担当的责任。依据学生在学业生涯阶段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学业负担可以定义为“学生为了实现个体学业成绩的达标,良好的身心成长以及寻找到符合个性特点的成才之路而承受的压力和担当的责任”。

适当的压力和责任是学生成长所必需的,也是学生社会适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业负担过重对学生身心健康乃至国民素质产生的不良影响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负担过轻同样对教育质量以及学生能力养成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倡导宽松教育,学校每周5天制教学,减少约30%的上课时间和教学内容,降低教材难度。然而,连续3届PISA测试结果显示,日本学生数学、阅读和科学学力的国际排名逐年下降,从而引发日本2011年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增加主要学科的学习时数,以确保学生的基本学力不再下滑。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业负担如果过轻,同样是有问题的。

因此,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业负担,对我们进行科学评价尤为关键。为此,我们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学业负担评价项目界定的问题,即学生的学业负担到底应该评什么;二是学生学业负担的评价标准问题,即如何确定学生学业负担的适当性。第一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则只会形成一个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笼统认识,却因为无法确定具体评价什么而导致评价无处着手;第二个问题不解决,则会导致评价结果无法解释和形成价值判断。

梳理我国针对减负出台的政策文件,再确定学业负担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

从195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减轻中小学过重负担的指示》起,一直到2013年8月份颁发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教育部就关于减轻我国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问题颁发了近20个政策文件。通过梳理这些政策文件,发现文件所涉及的学生负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时间负担;二是作业负担;三是考试、评价负担;四是课程负担;五是各类竞赛、活动负担;六是经济负担。对比2013年的《指标框架》给出的学业负担的4项关键指标和评价要点,我们发现,《指标框架》对学生学业负担的评价项目的界定是指学习时间负担、作业负担、考试评价负担、课程负担以及学习压力这五个方面。确定了学业负担应该评价的项目,相当于确定了学业负担评价的一级指标,然而,仅有一级指标还不足以使评价具有可操作性,还需要对每个一级指标进行再次分解,直至指标的具体化、清晰化达到可测量的程度,学业负担指标体系才基本建立,然后进入指标标准确定环节。

学业负担评价标准的确定也离不开对我国减负政策的梳理。以作业负担为例,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中有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一小时以内”。就作业类型来看,《减负通知》和《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都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的、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家庭作业;《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课内作业可设置基础型、技能型、创新型等若干类型,引导学生分层次选择完成;课外作业可由知识型、活动型、实践型、探究型、开放型等组成。”关于学生在校时间和睡眠时间等,国家的相关文件也给出了明确的标准。然而,如何确定学业负担的“适当性”问题,仅靠梳理国家相关政策文件还不足够,借鉴相关科学研究的结论和成果是保证科学确定“恰当性”标准的重要手段。

借鉴学业负担领域内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结论,为学业负担评价指标的分解以及标准的确定提供基于科学研究的参考依据

2013年的《指标框架》关于学业负担评价仅提供了一些评价要点。只依据这些评价要点是无法开展工作的。要想使评价可操作,需要对这些评价要点进行细分,将笼统的评价指标逐级转化成可测量的指标。这种转化唯有借鉴相关的科学研究成果才能确保转化后的指标是科学的、有效的,这样评价结果才能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以作业负担为例,《指标框架》给出的评价要点包括作业时间、作业的有效程度以及难易程度。如果我们仅仅根据国家“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一小时以内”的规定,简单地“以学生有无书面作业,或家庭作业时间是否超过1个小时”来评价学生的作业负担是否过重,则难免会再次陷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一刀切”处理办法。原因在于忽略了不同能力、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在面对相同的作业任务时,所花费的作业时间是不同的这一事实。实际上,西方早有研究证明了这种差异的存在:家庭作业时间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班级作业水平,指班级全体学生在作业上所花费的平均时间,是班级变量;另一种是个体作业水平,即个体对作业的工作和处理速度,是个体变量。而家庭作业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在这两个层面上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布置高质量和高数量的家庭作业,班级内的学生会获得更好成绩;但同一班级内,个体不同的家庭作业行为(如家庭作业时间和完成量)会有不同结果:在作业上花费更多时间的学生数学成绩相对更低;而在班级水平上,有较多家庭作业任务的班级则有较高成绩(Trautwein等,2007)。由此可知,即便是作业时间这一个简单的指标,也可以再细分出班级作业时间和学生个体作业时间两个水平,而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指标,显然应该考查和评价的是班级水平的作业时间。

不仅评价指标的细分和转化需要有充分的科学研究作为基础,对学业负担轻重与否的价值判断也需要借助科学研究的结果。还是以作业时间为例,Trautwein等人的研究得出了“高质量和高数量家庭作业班级内的学生会获得更好成绩”的结论,然而,当将情绪变量加入研究后发现,这个结论是在学生做家庭作业有较少消极情绪时才成立;这表明,对作业时间“适当”与否的判断,并非简单的一个物理事实就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学生的主观感受对于负担的“恰当性”也起着调节的作用。

除此之外,国外关于作业量多少为合理方面也有一些研究,可以为确定作业时间的“适当性”提供一些判断依据。福雷德里克和瓦伯格(Frederiek & Walberg, 1980)发现,用于作业的时间和学业成绩的关系似乎存在“高原”状态,即作业时间的增加对学习仅有极为有限的影响。也就是说,到一定程度后,单靠家庭作业量的增加对提高学业成绩是没有意义的。库柏对家庭作业研究进行的分析表明,对高中学生来讲,至少每周要保证1小时的家庭作业,在家庭作业上花的时间和学业成绩之间才会出现积极的关系,然后,随着作业时间的增加,学业成绩继续提高,甚至作业时间每天超过2小时(每周超过10小时),也是如此。相比之下,对初中学生来讲,即使最少的作业量(每周少于1小时),在作业上的时间和学业成绩之间就会出现积极的关系,但如果每天做1至2小时作业,学业成绩不再变化,作业时间超过2小时,学业成绩甚至会下降。由于这些研究都是发生在西方国家,受文化、教育环境差异的影响,研究结论是否同样适用中国学生有待进一步验证。但至少这些研究为我们设计学业负担评价指标和标准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角度,也提供了一个在我国实验验证这些结论适用性的范本。

浅谈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 篇7

1 后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项目后评价是一个全过程的评价, 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因此科学合理地设置后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必须要能从不同角度系统地反映评价的内容, 而不是简单的堆积, 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分析过程, 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1 科学性原则

这是设立后评价指标的首要原则, 既要体现合理性、准确性、全面性及系统性, 又要符合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原则。合理性要求是指围绕后评价的目的, 结合项目本身的独特性来设置后评价指标, 充分反映后评价建设项目从准备到投产运营的客观情况。准确性要求是指设置指标的形式、内容必须能正确地反映后评价某一方面的真实情况。全面性要求是指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设置的完整性, 能从不同侧面反映项目的决策、设计、实施、管理和运营等方面的水平, 揭示项目存在的问题。系统性要求是指建设项目后评价各指标之间必须具有有机的联系, 每个具体的指标都要与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总目标或者上一级目标保持一致性和关联性。

1.2 对应性与可比性原则

建设项目的绩效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者设置的比较标准。为了使建设项目后评价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建设项目的绩效, 首先必须保证对应性原则, 即要使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与建设项目前期评价、实施过程评价指标体系基本一致, 这样就可将项目的实际运行的数据与项目前期可研数据进行比较, 从而做出客观公正的后评价结论。在服从对应性与可比性原则的基础上, 后评价工作者要考虑项目本身的特点, 设置反映该项目后评价目的和要求的补充指标。

1.3 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是指在设计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时要以实用为原则, 后评价指标的设计既要力求简便易行, 便于理解和运用, 又要能切实反映建设项目的决策质量、管理水平、效益和影响;设置的后评价指标既能定量计算又要有具体的定性描述, 做到定量为主, 定性为辅:既要考虑设计定量指标, 反映投资建设项目的绩效水平;又要设计定性指标, 反映投资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设置的后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尽量做到既有适用于各类建设项目后评价的通用性指标, 又有结合个别建设项目特点的专用性指标。

1.4 可持续性原则

在设置评价指标的时候, 应当考虑到项目今后的发展趋势, 从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设置相关的评价指标。同时在评价指标上也不应仅仅局限于当前的状况, 而应从投资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考量, 设置完整的项目评价指标。

遵照上述原则的情况下, 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的特点, 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 充分运用指标与指标体系的比较功能, 评价功能, 优选功能, 控制功能, 使项目的后评价真正成为决策者的参谋与依据。与此同时, 在选择评价指标时, 不必将所有指标因素都考虑进去, 只需选择一些主要的、最能反映该行业项目的指标即可。

2 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项目后评估考察的因素主要包括项目的过程管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 可持续发展等因素, 其中过程管理指标主要考察项目的执行过程、控制进度以及完成的效果;经济效益主要是考虑项目的总投资和负债情况, 重新测算项目的财务评价指标、经济评价指标、偿债能力等;社会效益可以考察提高城市化水平、带动经济发展、产业关联度等因素;环境影响可以考察污染的控制, 对周边景观的影响等;可持续发展是考察项目内外条件对项目后续发展的影响。

2.1 过程管理评价指标

过程管理评价指标是指项目从前期决策、实施建设到投入运营全过程的项目管理水平和质量。对项目前期决策后评价重点是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评估报告和项目批复批准文件的评价, 即根据项目实际的产出、效果、影响, 分析评价项目的决策内容, 检查项目的决策程序, 分析决策成败的原因。评价项目勘察设计、采购招投标、投资融资等方面是否科学、合理及履行必要程序;实施阶段的后评价包括:项目的合同执行情况分析、工程实施及管理、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运营阶段主要是评价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功能匹配、管理制度等方面是否科学、完善、合理。

2.2 经济效益后评价指标

经济后评价是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核心内容, 是指对投产运营的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经济效益的再评价, 它是以项目建成投产后的实际数据为基础, 重新预测项目生命期内各项经济数据, 计算出各主要投资效益指标, 然后将它们同项目前期评价预测的有关经济效益指标进行对比, 其目的是分析和评价项目投产后重新计算的项目经济效益指标与预测指标的偏差程度及其原因, 吸取经验教训, 为提高项目投资实际效益和制定有关投资计划、政策服务。一般工程建设项目经济后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内容: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回收期、净现值等因素。

2.3 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社会效益评价就是分析项目对国家 (或地方) 社会发展目标的贡献和影响, 包括项目本身和对周边地区社会的影响。也就是分析评价工程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的对社会、环境、文化等多目标影响和贡献, 其评价内容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化水平、对社会文化适应性等多方面内容。

促进经济增长指标是考虑项目对当地的经济增长、税收、财政收入有无贡献的角度考察;增加就业机会指标是考察项目的实施有无为当地的就业状况提供机会, 提供岗位的程度;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指标主要考察项目的实施有无为当地的居民生活提供便利, 有无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化水平指标是评价项目的开展对当地的城市化进程有无贡献;对社会文化的适应性指标是考察项目的操作是否符合当地的社会文化习俗, 定位是否与当地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该类指标主要考察项目与社会环境的相容性。

2.4 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是建设项目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中一个重要方面, 用于评价建设项目的实施对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的影响量, 以此促进建设项目对防治环境污染的重视, 进而全面反映建设项目的效益和影响。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主要用于评价该建设项目对土壤、水土流失、植被与野生动物的影响以及所采取的环保措施与效果。声环境评价指标:主要用于评价建设项目对声环境的实际影响范围、程度以及相应所采取的环保措施与效果。水环境评价指标:主要用于评价建设项目对水环境的实际影响范围、程度以及相应所采取的环保措施与效果。大气环境评价指标:主要用于评价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实际影响范围、程度以及相应所采取的环保措施与效果。

2.5 建设项目可持续后评价指标体系

建设项目可持续评价主要分析建设项目内、外部条件对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提出建设项目持续发挥效益的评价结论, 并根据需要提出项目应采取的措施。项目可持续发展外部条件是指项目发展对所处区域的影响:主要评价该建设项目未来发展对所处区域的社会发展、自然环境与资源开发利用所可能产生的影响、防范和减少这类影响的措施、最终不可避免的影响;所处区域对项目发展的支持与影响:主要评价该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的未来经济发展、政府的支持力度、政策法规及宏观调控、资源调配、当地管理体制及部门协作情况、配套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等。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内部条件主要分析评价建设项目自身条件对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包括项目更新升级能力、项目研发能力、项目的兼容能力、项目产品的竞争能力、项目防灾抗灾能力、项目生命期的长短、项目生命周期内能给企业带来的最大效益、项目内部维护能力等。

3 结束语

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应本着科学性、对应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的原则, 建立行之有效的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具体的工程建设项目形式多种多样, 不同形式的建设项目差别很大, 其经营方式和管理要求也是千差万别。因此, 在对项目进行后评价的时候, 必须针对不同的项目对指标体系进行调整, 并对指标进行权重关系的确定。●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工程建设投资项目后评价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管理者的重视, 但缺乏一套完善的后评价指标体系, 成为后评价工作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从投资项目后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出发, 构建提一般投资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 为促进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开展和提高后评价质量的提供有力保证。

关键词:投资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 (试行) .发改投资[2008]2959号, 2008, 10

[2]陈玉亚.浅谈企业投资项目进行后评价的重要性[J].科技咨讯, 2009, (33)

[3]刘欣.浅谈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J].理财视点, 2009, (10)

工程评价指标 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引言

水利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设施, 也是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所涉及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关键, 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水利工程管理要求从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 以适应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涉及诸多方面,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 依据国情, 科学地建立水利工程的评价指标体系, 才能客观地反映水利现代化的水平。

1 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的内涵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渐进的、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域都具有不同的内涵, 对水利的要求及相应的标准也有所不同。传统水利是通过建设各种水利工程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而现代水利则更加注重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科技手段和现代化的管理, 发挥水利工程的基础作用, 同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好水资源, 从而实现水与经济、社会、环境及市场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对水利工程管理也提出了相应的具有时代意义的要求: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 要根据“建管并重, 重在管理”的方针, 以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保证, 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法制化、社会化, 创建一流的、先进科学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良性运行模式, 持续发挥水利资源的效益。

2 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措施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应包括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设施、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支持、现代化的管理体制机制以及现代化的管理人才和手段等方面。

2.1 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

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 加强通信、网络等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信息采集与工程监控、通信与网络、数据库存储与服务等, 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2.2 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 是现阶段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理念的核心内容。要树立以人为本、公共安全、公平公正、环境保护意识。根据新时期水利发展面临的情况, 完善发展思路, 建立适应发展需求的发展模式以加快发展步伐。

2.3 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权责分明、职能清晰的管理体制, 建立经营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维护体系。实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立健全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严格的观测工作制度、检查制度、安全鉴定制度等;推行规范化的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健全与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推进依法治水。

2.4 管理人才培养

建立一支适应工程管理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结构合理的管理队伍。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加大培训力度, 制定激励机制, 培养一批高、精、专的人才队伍。

2.5 优化配置水资源, 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能力

加强水的管理体制, 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按市场经济的规则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使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利经济驶入良性循环。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作用, 提高抵御洪涝和干旱的能力, 建立防洪安全保障体系。

3 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水利工程现代化建设中, 要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这就需要根据我国国情, 科学地设置水利现代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遵循实用、简明、科学的原则, 客观地反映水利现代化水平。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为了能够客观、准确而且比较全面地反映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发展水平, 在确定指标体系时遵循了以下基本原则:

(1) 指标体系要符合我国水利现代化的目标和要求; (2) 指标体系要有代表性和可比性; (3) 指标体系要有系统性、层次性和协调性; (4) 指标体系要体现社会管理和工程管理不同层次的要求; (5) 指标体系要考虑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两个方面; (6) 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导向性。

同时, 还要考虑到此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要使综合性与具体性相结合, 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结合。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为了反映水利现代化进程, 有些指标可以定性, 有些指标可以定量, 因此水利现代化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应包括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与综合评价三部分。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见表1。

3.3 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综合评价Á

(1) 对于正向指标

(2) 对于逆向指标

在对水利工程进行现代化评价过程中, 根据其定量评价指标等, 采取等权评价模型, 即综合评价:SMD=ΣMDI/n。

式中, SMD为水利现代化的综合实现程度, MDI MDi为第i项评价指标的实现程度, n为评价指标的总个数。

4 结束语

根据以上对我国水利现代化的定性评价和定量分析, 目前我国水利现代化水平的综合实现程度为45%, 而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水利现代化水平为170%以上。从水利基础设施数量上讲, 虽然我国位居世界前列, 但效益和质量水平都比较低, 管理水平就更低。而且, 我国国土面积大, 有着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 发展水利事业是保障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就目前来看, 要在21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 预计2020年全国建成小康社会时, 我国防洪安全体系基本可以达到保障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标, 水资源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 水环境治理将进一步加强, 水生态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届时, 我国水利现代化综合实现程度可望达到79%左右, 预计再经过30年的努力, 到2050年水利现代化综合实现程度可达到100%。这将是一个振奋人心的目标, 只有与时俱进, 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不断完善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体系,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课题组.国家现代化与水利现代化[J].中国水利.2004 (4) :24-28.

工程评价指标 篇9

近年来, 工程项目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可以说, 工程项目已经逐步影响到整个经济社会系统[1]。因工程项目实施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 社会因素日益成为项目的重中之重, 社会评价也发挥着其他评价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项目社会评价应该与经济评价、环境评价相并列, 成为项目评价体系中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组合层次见图1) 。社会评价是识别、监测和评估投资项目的各种社会影响[2], 是把社会分析和公众参与融入发展项目的设计和实施的一种方法和手段[3], 能够强化项目发展中不断涌现的各种社会问题, 以确保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 项目前期社会评价及指标建立

2.1 项目前评价

所谓项目前评价是指对拟实施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能、经济上是否有利、建设上是否可行所进行的科学分析和论证。其目的在于为投资决策从技术经济多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以提高项目投资决策的水平, 提高项目的投资经济效益[4]。项目前评价已成为各类项目实施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目前在我国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5]。

2.2 项目前期社会评价指标

社会评价是前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社会评价涉及到多方利益和多种社会问题, 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矛盾, 进行综合评价。社会描述的常用指标体系是项目与社会相互适应性方面, 是项目社会评价的重点, 主要是项目对社会经济、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利用资源情况以及其他因素的产生的影响的分析、评估和评价[6]。项目前期社会评价主要指标如表1。

3 项目后期社会评价及指标建立

3.1 项目后评价

项目后评价不同于前评价, 所谓项目后评价是指对已经完成的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所进行的系统的、客观的分析;通过对项目的检查总结, 确定项目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 项目是否合理有效, 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成败的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 为未来新项目的决策和提高完善投资决策管理水平提出建议, 同时也为评价项目实施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从而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7]。尽管在我国起步较晚, 但对项目后评价的需求是越来越高。

3.2 项目后期社会评价指标

后评价阶段对工程项目进行社会评价, 需要一套比较全面、客观的指标体系。建立指标体系应从工程项目对社会影响的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通过分析住户满意度、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项目可持续性五项指标作为工程项目社会评价的一级指标。项目后评价指标建立如表2。

4 项目全寿命周期社会评价及指标建立

4.1 项目全寿命周期

近年来, 我国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 发展循环经济, 全寿命周期的项目管理模式对工程建设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 全寿命周期的项目管理模式成为最新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9]。

项目全寿命周期是指项目从其寿命开始到寿命结束的时间。项目全寿命周期包括三个阶段项目前期 (主要指投资意向、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初步设计等的阶段) 、建设期 (施工建设和竣工验收) 和运营期 (投入使用直到报废) 。项目全寿命周期如图2所示。

4.2 项目全寿命周期社会评价的必要性

2004年中国国际咨询公司编写的《中国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指南》中指出社会评价工作应该贯穿于项目周期的全过程。虽然这一思想早已提出, 但现阶段的社会评价主要集中于在项目的前期阶段, 同时也有一些项目社会评价是在项目的运营期。由于项目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其本身的动态性, 本文认为应当把对项目社会评价的实施与项目全寿命周期结合起来, 观点如下:

①通过对投资项目全寿命周期社会评价的重要性的分析研究, 从思想上改变过去以前期评价为主的不正确认识, 把全寿命周期评价真正摆在突出位置, 实现投资的全面有效监督, 达到全面提高政府投资绩效的目的。

②对项目全寿命周期不同阶段进行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架, 可以实现科学评价标准的目的、社会评价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③建设项目社会评价除了运用社会学、人类学、项目评估学的知识外, 还应该融合城市规划、工程经济学、工程管理等相关知识, 实现全过程的社会评价, 而不仅仅是项目前期的社会评价, 这样才能达到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4.3 工程项目建设期社会评价研究

前面已经对工程项目的前期和运营期进行了社会评价, 要对项目全寿命周期进行研究, 还要建立建设期的社会评价体系。工程项目建设期的社会评价的作用是反映项目建设期的社会影响, 并为项目的管理控制进展提供信息, 所以建设阶段社会评价的一级指标应分为二大部分, 一是建设阶段工程项目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二是建设阶段工程项目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项目建设期的社会评价指标如表3。

4.4 项目全寿命周期社会评价指标

不同国家、组织和学者所提出的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有明显的差异[10]。但最为关键的是, 应当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总结上述各阶段项目全寿命周期社会评价指标如表4 (各准则层的指标层如上述列示) 。

5 实例分析

5.1 项目概况

郑州市新郑新区第二社区项目由新郑新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 新郑市建设工程监理公司监理, 设计单位为河南大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新郑市中心城区新区位于新郑市北部, 用地规划面积为21.56平方公里, 新区规划以六园一中心为主体, 以生态湿地园衔接各园区, 是一座以打造亲水、亲绿、生态等愿景为目标的商务新城。倾力打造既保持原有郑韩特色, 又具有现代景观效果, 以高档居住旅游休闲为主, 行政办公、商业购物为辅, 布局合理, 功能齐全的亲水型、生态型、高品位的一流新城。

5.2 新郑新区第二社区项目建设期社会评价

通过对新郑新区第二社区项目建设期社会影响的全面调查, 收集相关资料, 并结合项目本身的特点, 建立了新郑新区第二社区项目建设期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括号内为标度见表6) , 如表5。

5.3 矩阵分析法

使用1-9标度法确定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 请专家对准则层和指标层打分, 并以权重的平均值作为最后使用的权重, 计算结果见表7。

从权重值可以得出:该项目生态环境中的周边自然景观最为重要, 社会和谐评价次之;社会经济中的相关产业就业率影响最小。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对周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保护, 在不影响生态的前提下推动经济增长率, 从而把项目打造成功能齐全的亲水型、生态型、高品位的一流新城。

6 结束语

由于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必然会有更新的项目评价理论出现, 所以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进步和实际应用的逐步扩大, 项目社会评价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对项目社会评价粗浅的研究, 认为项目社会评价及项目评价会有如下的发展趋势:

①项目社会评价的地位会得到应有的重视, 真正成为项目评价体系的一个组成, 并逐步形成项目社会评价的制度;对项目社会评价机制的构想及设计的研究会成为热点。

②在中国方法论思想指导下, 基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中国自然资源条件和中国社会文化特征进行研究, 提出更适合项目社会的基础理论和评价体系。

③运用系统的、整体的、综合的观点和方法, 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社会等多层次、多方位综合分析论证的研究会得到关注, 以实现把投资项目的微观经济效果与宏观经济效果、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 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投资项目。

参考文献

[1]李永奎, 乐云, 崇丹.大型复杂项目组织研究文献评述:社会学视角[J].工程管理学报, 2011, 25 (1) :46-50.

[2]王朝刚, 李开孟.投资项目社会评价专题讲座 (一) 第一讲中国开展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的必要性[J].中国工程咨询, 2004, 01:43-44.

[3]王朝纲, 李开孟.投资项目社会评价专题讲座 (五) 第三讲社会评价的范围和内容[J].中国工程咨询, 2004, 05:51-52.

[4]刘佳燕.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影响评价的理论框架初探[A].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哈尔滨,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2007.

[5]陈希诚.布连电厂建设项目前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河北) , 2010.

[6]宋永才, 金广君.城市建设项目前期社会影响评价及其应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04:21-27.

[7]李继成, 李洪成, 张先策, 王国红, 尹永光.投资建设项目后评价方法及发展进程综述[J].吐哈油气, 2007, 01:85-91.

[8]陈群, 雒燕, 成虎.全寿命周期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 10:16-19.

[9]贾广社, 杨芳军, 游锐, 等.基于GA-BP的大型建设工程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10) :148-152.

工程评价指标 篇10

1 高校体育评价体系的研究对象

主要面向的对象是高校体育工程建设方面, 以这个为主题, 在各个高校范围内的学生为测试对象, 通过不同高校学生对高校体育各个方面的评价, 做一个详细的统计。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走访, 学生的反映是最直接和最真实的, 通过调查问卷和随机走访的方式围绕高校体育工程建设方面做研究, 走访完毕后对问卷进行统计, 做出一个概率统计, 把无效的问卷剔除, 这样能够反映出最真实最有用的数据。高校体育质量工程建设评价体系的结构设计, 只有充分的准备好了, 才能够做的更好。

2 高校体育质量工程建设评价体系的结构设计分析

高校体育质量工程建设评价体系的结构设计主要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从总体分析开始, 研究出总体的设计目标;其次具体到各个指标的详细分析, 尽量的从各个层面让大家详细的了解评价体系的构成, 接下来就具体来说一说。

2.1 评价体系的总体分析

高校质量工程建设的评价体系主要构成是有几个部分构成, 在进行建设之前必须要意识清楚, 不能只知道表面想象, 而不知道具体的几个构成, 主要是由硬性指标、软性指标和隐性指标构成。硬件指标主要是指高校的体育场馆设备情况, 究竟有多少体育器材、体育场地等, 这些条件都是硬件条件;而软件指标主要是指为了让硬件设备有效的利用, 在校园中进行社团活动、体育教学等教学环境的一个辅助, 从认为理解上可以认为是为硬件设备服务的;而隐性指标主要是指一些抽象的体育事物, 如体育文化发展等等。所以从高校层面上来理解这几个词语的话, 简单的概括为硬件条件就是场馆和器材, 软件条件就是体育教学, 而最后一个隐性条件就是体育文化的发展。在进行高校质量工程建设的时候, 就要着重对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建设, 评价体系也要围绕着这几点来进行, 通过调查发现, 硬件条件和隐性的条件各个高校做的还不错, 但是软件条件还有一定的问题存在, 主要问题还是出现在领导不重视的层面上, 所以如果以打分来进行评价的话, 分别是体育课>体育文化>体育场地与设施>体育社团>体育教师>领导重视。

2.2 评价体系中的硬件指标分析

硬件指标分析中的变数比较大, 根据人群的不同差异性很大。在高校的调查中, 男女生心目中是完全不同的, 在高校中, 由于男生平时都比较爱好体育, 没课的时候都愿意出去运动下, 篮球、羽毛球、网球等等, 和学校中的体育设施接触的比较多, 对学校中的体育设施也比较了解, 所以他们的答案和女生会不一样;女生的运动能力天生没有男生好, 所以她们对学校中的硬件指标并不是很了解, 兴趣也不是很大。另外, 来自不同的城市对体育设施和场地理解也不同, 比如说来自大城市的学生, 例如广东、北京和上海等地的学生他们可能见到的体育设施有很多, 对于很多体育设备司空见惯了, 但是对于很多县城过来的或者农村过来的学生就不一样了, 他们从小就没怎么见过这些设备, 所以比较容易得到满足, 觉得这些已经足够他们运动了, 条件已经不错了。在高校体育质量工程建设评价指标中, 不同学校类型的学生在硬性指标的评价中存在显著性差异, 造成这方面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国家所下拨的资金不同, 从而影响了整个学校场地的建设。

2.3 评价体系中的软件指标分析

前面已经分析过了, 软件指标的内容主要是指的是体育教学方面, 在高校体育工程建设评价中, 在软件指标分析中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化, 主要是因为男女的爱好不同, 而且对运动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例如在篮球运动中, 大部分男生都会选择, 而女生则不太喜欢, 这个就是男女在运动上最根本的区别, 男同学一般都喜欢对抗性大一点的运动, 女同学则喜欢相对运动量小一点的运动, 如健美操、羽毛球、瑜伽等。而且男同学对体育课程的理解和女同学也是不一样的, 不同城市来的体育意识都是有差异, 都造成了软件指标分析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上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一门体育课程的班级中, 很多同学都来自于不同的城市, 对于体育课程的理解都是不同的, 有非常多大的地域性差异, 由于从小受到的体育教育不一样, 对体育课程和体育老师的评价存在很大的差异, 所以这也造成了城乡体育教学质量跟不上的原因之一, 不同类型学生在软性指标的领导重视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能由于不同学校类型的学校对体育的重视不同, 重点学校的领导为了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 对科学研究的重视较多, 而对学校的体育重视力度不大;一般院校会考虑到学校的全面发展, 对学校的体育能给予一定的重视。

3 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主要从体育场地和设施、体育教学、体育文化等方面对高校体育工程质量建设评价体系做了详细阐述, 通过本文的详细阐述, 能够很好的阐述了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分析, 很大程度上验证了理论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研究假设的正确性, 能够较好地反映学生对学校体育质量的评价, 让领导者及时得到教育反馈意见, 及时调整教学随时保持提高, 从而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本文还对不同性别、区域和类型做了差异化分析, 进一步研究指标体系的结构化, 发现了这些都能够影响到评价指标体系, 这点完全说明了高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关系到了高校质量工程的建设, 另外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这些软件指标也同样对高校体育质量工程建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所以我们要通过高校体育质量工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分析, 进一步量化指标, 做到更加的具体化, 让高校的体育发展能够得到更加全方位的发展, 能够更加切合实际, 符合各个高校培养体育人才的目的, 通过量化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增强体育文化知识, 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摘要:高校体育是个非常重要的课程, 但是一直以来很多高效体育课程的质量都存在很大问题, 不管是教学上还是领导重视层面上, 所以提高整个高校体育质量工程建设迫在眉睫,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本文主要围绕体育质量建设的指标体系来详细阐述, 体系主要包括了一些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内容, 通过指标体系的建设, 提高高校体育的教学质量, 提高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水平, 让高校体育文化更上一个层次。

关键词:高校体育,质量工程,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分析

参考文献

[1]魏子德, 王文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策略[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8 (10) .

[2]高桂银.新时期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 2008 (9) .

[3]韩文涛.新时期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探究[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 , 2008 (7) .

[4]张学忠.试论体育文化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价值[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2) .

[5]龚德贵, 毛治和, 吴步阳.论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2) .

草坪质量指标评价体系综述研究 篇11

关键词:草坪;分功能;草坪质量指标评价体系

一、草坪的概念

草坪(turf)在1979版的《辞海》中被解释为:“草坪亦称草地,是园林中用人工铺植草皮或播种草籽培养形成的整片绿色地面,是园林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休憩、娱乐的活动场所。”陈雅君,杜广明指出,现代的草坪已不局限于园林,它已被广泛应用于运动场、水土保持地带、铁路、公路、飞机场和工厂等广阔领域,是人工建植、管理的具有使用功能和改善生态环境作用的草本植被。在国内外, 不论大小园林、运动场地、机关单位、公路机场、住宅小区、旅游景点、街道两旁等公共场所,以及私房、公寓的屋顶、阳台、院落都需要各种不同类型和规格的草坪。这是因为当今人们在工业污染、空气浑浊、水土流失、气候变暖等严峻挑战面前, 对环境质量和身体健康更加关注,希望在高楼如林, 车辆穿梭, 节奏紧张的现代化城镇中能再现田园风貌, 给人以雅静、宽阔、轻松愉快的环境, 而草坪则具有包括这种作用在内的多种功能。

二、草坪节水的研究现状

1.草坪不同功能划分

韩烈保将草坪按用途分为疏林草坪、游息草坪、观赏草坪、运动场草坪、水土保持草坪、环境保护草坪、放牧草坪和庭园草坪,孙本信,李敏等将草坪按用途分为游憩草坪、运动草坪、观赏草坪、花坛性质草坪、牧草坪、飞机场草坪、森林草坪、林下草坪和护坡护岸草坪,而根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普查分类,对草坪分为以下几大功能类别:公共绿地草坪、公园草坪、街旁绿地草坪、道路绿地草坪、居住区绿地草坪、单位附属绿地草坪、城市防护绿地草坪、生产绿地草坪、运动草坪几大类。

2.草坪草分类

关于草坪节水的研究成果已经比较丰富。马云平在《通过科学管理实现草坪节水》中指出不同的草坪草种需水量不同。根据气候与地域分布来分类, 草坪草分为暖季型草坪草和冷季型草坪草;根据草叶的宽度来分类, 草坪草分为宽叶草类和细叶草类。暖季型草坪草中叶面宽的地毯草和钝叶草需水量最多,而结缕草、狗牙根、假俭草需水量相对少些。冷季型草坪草中, 匍匐翦股颖需水量最大, 其次为细弱翦股颖、草地早熟禾等。羊茅属草坪草需水量少, 在天气干旱时叶片卷成针状, 减少了水分蒸腾, 具有很强的抗旱能力。选择适宜、优质、经济高效的草种是草坪建植成败的关键之一,草种选择得正确与否对建坪及成坪后草坪品质、功能和管理有很大的影响,不同草种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不同, 对气候、土壤等条件要求差异很大, 因而科学地选择草种就成为建植优质草坪实现节水的关键所在。草种的选择一般应遵循两项原则:(1)适应性原则,即所选择的草种要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尤其要适应种植地段的小环境。(2)适宜性原则,即所选择的草种要与使用场所和相应养护管理条件相适宜。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选用需精细管理的草种,而在环境条件较差的地区,则应选用抗逆性较强的草种。因此,在草坪建植前,应对草坪的使用目的、使用环境及草种的特性等有充分的了解,否则, 不仅要增加成坪后的管理费用,甚至会导致草坪的失败。为实现草坪节水,需选择需水量少、抗旱能力强的品种, 如狗牙根、假俭草、高羊茅等。此外,王在升在《现代城市草坪节水技术初探》中载:限量供水条件下,整个生长季高羊茅的最小耗水量(860 mm)最高,结缕草的最小耗水量(540 mm) 最低;耗水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高羊茅> 草地早熟禾> 多年生黑麦草> 狗牙根>野牛草> 结缕草。由此可见,不同草坪草的蒸散量差异是很显著的。

3.草坪节水技术研究

综观草坪节水技术研究成果发现,草坪节水技术在种植地考察、草种选择、灌溉技术、土壤优化、修枝、施肥等诸多方面硕果累累。河西学院园艺系的杨德江在《旱寒区草坪节水综合技术》中归纳了六个节水措施:(1)选择抗旱、寒的草种;(2)运用正确的灌溉措施;(3)正确栽培管理;(4)合理施肥;(5)应用生长抑制剂;(6)适当使用湿熔剂。《中国花卉报》中《草坪如何才能节水》中写到:水分因子是影响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草坪生存生长、外观质量的关键因素,在这些地区维持草坪的良好生长,灌溉补水是必不可少的。但人们可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草坪节水。草坪节水主要有工程节水、技术节水和植物节水3个途径。

4.如何选择节水草种

而重点关于选择草种方面,也是颇多成果,如《京城草坪节水当先》一文中载:不同草坪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差别很大其耐旱性能十分不同,因此不同类型的草坪应选用不同的草坪植物品种这对于节水十分有意义。比如以水土保持为主的草坪高速公路、铁路、河流护坡, 为解决黄土不露天问题,可选用野牛草、结缕草为好,一般运动场草坪结缕草也很好,一般绿化地段野牛草为好。北京面积很大其生态环境存在很大的地理差异水分状况也十分不同种草必须考虑这一地理差异所决定的具体条件。北京有一大批与其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乡土植物尽可能从这些乡土植物中筛选草坪植物, 以便适应北京地区的降水与土壤条件这对草坪建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城市绿地建设中以禾本科为主的草坪植物固然重要但其他地被植物的应用也不可忽视。近几年,白三叶、麦冬、萱草、蔽类植物等在北京的成功应用对实现黄土不露天提高绿化水平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值得重视。宋桂龙在《科学管理实现节水》一文中也强调了实现草种的选择一般应遵循两项原则:(1)适应性原则,即所选草种要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尤其适应种植地段的小环境;(2)适宜性原则,即所选草种要与使用场所和相应的养护管理条件相适宜,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选用精细管理的草种,而在环境条件较差的地方,则应选用抗逆性较强的草种。

三、草坪指标体系的相关内容

1.草坪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关于草坪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也是层出不穷,中国花卉报中《草坪质量评价和监测技术发展现状》一文说: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系统分析模型在草原、林业、农作物方面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与管理实践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具有代表性的分析模型有:综合加性模型,综合植物生长模拟模型,农业土地管理线性评价标准模型,土壤——植物——大气系统动态模拟模型以及综合速率模型等,在这些模型中,综合速率模型技术为分析和模拟复杂农业生态系统因果关系提供一个有效手段。综合速率模型能够借助有效的数学手段将多个因子耦合在一起,产生一个综合指标,运用这个指标对草坪的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动态监测。是目前为止最适合用于草坪质量综合评价和动态监测的系统分析工具。具体的方法如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定法、综合外观质量法。

而在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的刘晓静《草坪质量评价新方法——综合外观质量法》中则运用了综合外观质量法对草坪质量进行了评价。文章说:在确定评价指标时指标过多会使评价方法的复杂程度增大指标过少又不能全面反映草坪质量状况。因此在应用本方法进行草坪质量评价时在以上10 项指标(密度、质地、颜色、均一性、绿期、高度、盖度、草坪强度、成坪速度、抗病性)中根据前述理由选取6个指标,密度、质地、强度3个指标用实测法颜色、均一性、盖度3个指标用目测法。

各指标等级及固定级范围见表1,各指标等级得分定级见表2

表1 草坪综合评价指标等级及定级范围

2.草坪质量等级的确定

上述指标,根据表2确定定级范围,根据表3确定得分,在不进行加权处理条件下计算6项指标的总得分后,按表4规定以5 级制确定其质量等级及命名,完成评价过程。

通过上述评分,分值在27.0~30.0为优,21.0~26.0为良,15.0~20.0为中,9.0~14.0为差,小于8.0为劣。

陈雅君等在《园林草坪学》中说:草坪的质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草坪的刚性、弹性、回弹力、再生能力等,但根据用途和使用目的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如果是高尔夫球场草坪,则对草坪的密度和均一性要求很高,叶宜细而柔软,对草坪的平滑度要求甚高;如果是运动场草坪(足球场、橄榄球、铅球等比赛场的草坪),就要考虑其运动功能(如有鞋底尖钉的践踏及铅球砸压,赛马场的跑道有马蹄铁的践踏),因此这类草坪的耐践踏性与在恢复能力是很重要的。

四、进一步讨论

通过对草坪进行划分功能来研究其质量指标评价体系,以更好地开展草坪节水指标评价系统的研究,草坪节水必须从草坪草的分类、分功能以及质量入手进行研究,不同质量的草坪草的节水性能不同,从成本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功能的草坪草的节水性能适合种植的区域是不一样的,进一步更应该把草坪节水性能和成本的花费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辞海》,1979.

[2]陈雅君 杜广明:草坪的功能及草坪也发展概况[J].青海草业2009(8):20-22.

工程评价指标 篇12

关键词:校企合作,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质量,指标体系

目前, 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或软件工程专业, 为国家培养了大量软件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但是, 随着软件产业发展对工程型软件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强, 传统学科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也就逐渐显露出来, 出现了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招聘难并存的现象, 严重制约了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1]。为使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及企业的要求, 高校软件专业需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需要与企业合作[2]。2010年, 吉首大学和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校企深度合作, 建立吉首大学软件服务外包学院, 确定软件工程专业为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由校企联合共同建设, 推行“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优势互补, 合作共赢”的新型教育模式, 企业参与各个教学环节, 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组织、教学实施等,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具有企业特征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 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 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 对日常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 从而为不断完善教学活动和教育决策提供可靠信息的过程。在我国高等学校各项评价活动中, 教学质量评价已经较为广泛地开展, 评价结果已成为教育决策和教育管理的重要依据[3]。教学质量评价对于引导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改进教学方法具有积极作用[4], 同时也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5]。吉首大学与中软国际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 不断完善了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高校教学工作运行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有着各自的内在逻辑和相互间的关联性。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确定到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其中每个环节对提高教育质量都有着各自不同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6]。因此, 教学质量评价必须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一个良好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必须建立在广泛的支持和参与之上[7], 我校软件工程专业通过校企深度合作, 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学生评议、督导评议、同行评议、企业评议、自我评议等“多位一体”的评价方式, 评价的内容主要有基本教学文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遵守教学纪律情况、教学工作量、教研教改情况, 具体如图1所示。通过教学质量评价和反馈, 促进教师教学研究与改革。

在实施过程中, 为使相关技术规范、工程实践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将更加贴近行业、贴近市场, 形成正确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导向, 促进学校教师提高工程项目能力, 同时也为了规范企业教师的教学, 我们引入了企业参与评价。

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要把教学整个过程的本质及规律描述清楚, 以实现所有教师预定的目标, 需要建立庞大指标体系, 这是不现实的[8]。为此, 我们结合实际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以及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选择一些主要指标加以处理, 形成了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1. 教学文件

教学文件是教学组织与管理过程中比较刚性的内容, 文件一旦制定并被学院认可后应该被严格执行。该指标主要评价教师在教学文件的制定 (修订) 过程中是否认真考虑了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授课计划、实验教学计划、教案、实验指导书、试卷命题等是否符合教学三纲要求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准备齐全。在校企合作过程中, 有些企业教师平常接触教学甚少, 通过学习和整理这些基本的教学文件, 一方面可以规范他们的教学, 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他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同时, 这些文件对于学校教师而言也是必须认真考虑并严格执行的。

2.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评价是监控与保障教学质量的核心, 在校企合作评价过程中, 由学院和企业共同主导, 评价教学过程是否规范,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教学过程评价主要从课程或实践教学来评价, 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方面, 具体为教学态度、教学准备、仪表教态、观点思路、教学进度、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突破、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堂组织与调控、实验指导、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等方面。课前评价要从教学态度出发, 看教师对教学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对教学大纲的正确理解和把握程度, 对单次课堂的准备程度等;课中主要评价教师是否善于组织课堂, 授课是否有热情,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大纲要求, 实验项目是否设计合理, 是否用恰当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并提升能力;课后则主要评价作业或实验报告是否批改及时, 批改意见是否具有指导性, 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问是否能在课外方便找到教师解决, 教师是否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辅导等。

3. 教学效果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 教学效果主要通过学生实际获取的知识和能力来评价, 从课堂教学效果、课程教学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课堂教学效果侧重于学生对单个知识点或单项能力的把握程度, 一般通过同行教师、教学督导听课等形式评价;课程教学效果侧重于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和能力训练的提升程度, 一般通过校企教师共同指导课程设计或期末理论、实践测试的方式进行评价。另外学院还会对学生的学期阶段教学效果和专业总体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学期阶段教学效果主要评价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是否达到预定目标, 一般通过企业教师指导实践项目、学生参加行业考试和各类竞赛等方式评价;专业总体教学效果则看学生毕业设计作品质量、就业情况、用人单位的反馈等。

4. 教学纪律

校企合作过程中, 所有教师均应遵守教学纪律, 坚守教学工作岗位。教师应按课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授课, 不得随意变更, 不得随意调课或自行找人代课, 不得中途离开课堂, 不得上课迟到和提前下课。应按教学计划的要求认真完成教学工作任务, 按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进度授课, 不得任意增减课时。

5. 教学工作量

教学工作量主要评价教师完成课程教学、教学建设的或其他工作的数量。课程教学工作量包括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工作量、实习指导、课程设计指导、毕业设计指导的具体课时量;教学建设工作量是指教学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实验室项目建设等;其他工作量为指导学科和专业技能竞赛、指导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教师代表学校参加课程教学竞赛、指导青年教师、课程期末监考和巡视工作、编写教学文件等。对于每种教学工作量都有具体的转换成标准课时的方法, 同时学校也规定了每个职级的在编教师应完成的最基本的教学工作量。教学工作量评价对企业教师而言, 也从制度上保障了他们除了完成课程教学之外投身于学院的教学建设和其他的教学改革工作。

6. 教研教改

为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在教学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引导和鼓励教师不断加强教学工作,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切实保障教学质量, 学院将教研教改纳入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教师要参加学院和教研室组织的各类教学讨论, 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积极申报和实施各类质量工程项目, 要争取在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

三、结束语

为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和企业的要求, 采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参与专业教学与管理全过程, 在此基础上研究具有企业特征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规范校企合作过程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卢苇, 胡海青.战略选择超常规发展—中国示范性软件学院十年巡礼之一[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 (4) :35-45.

[2]卢苇, 刑薇薇.产学研结合做中学育人—中国示范性软件学院十年巡礼之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 (5) :32-39.

[3]张海燕, 张晓龙.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状况分析及优化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3) :35-36.

[4]李慧玲, 董小刚, 秦喜文.论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法[J].现代教育科学, 2010 (6) :162-163.

[5]陈玉君.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的创新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3) :157-159.

[6]李子华.强化教学环节管理, 完善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38 (3) :259-260.

[7]刘爽, 李硕.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J].现代教育科学, 2011 (4) :155-157.

上一篇:中医怎样治疗高血压论文下一篇:经济连锁酒店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