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安全评价总结(通用8篇)
建筑工程安全评价总结 篇1
***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生产评价工作情况
为认真落实《烟台市关于上报2013企业安全评价等工作情况的通知》的精神,切实做好施工安全工作,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对生产设备、劳动安全、作业环境和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定量评价,根据《山东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实施暂行办法》,对我公司安全生产运行情况实行了评价制度,现将安全生产评价情况汇报如下:
为使安全生产评价工作取得实效,我们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市安监站的要求,成立了安全生产评价领导小组,明确了安全生产评价的目的、意义、原则、方法、组织机构以及人员分工和时间安排等,遵循“贵在真实,重在整改”的原则,不隐瞒、不掩盖问题,力求全面、客观、如实的反映我建筑公司安全基础状况,对我建筑公司进行了安全生产评价,在开展这项工作前期,我们加大了安全生产评价宣传力度,使全体有关人员认识到了安全生产评价的重要性,对我们进行定量分析,全面、客观的评价我建筑公司安全生产状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次安全生产评价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评分和安全生产业绩评分两大项,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资质、机构与人员管理、安全技术管理、设备与设施管理等方面,根据公司自身的情况进行自查自评。通过检查,根据企业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自己的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组织机构,规章制度上墙,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制,落实到人,企业自身建立起一套完整、规范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提高了企业抓安全的能力,从根本上、制度上使安全生产落到实处。通过安全生产评价,我建筑公司工作的安全生产局面上了一个新台阶,进一步夯实了安全基础。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建筑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离安全生产评价的严格标准仍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决心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继续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评价整改工作,把我建筑公司安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实现安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建筑工程安全评价总结 篇2
人的因素, 包括在施工过程中的领导者、管理者、操作工人和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他们的不安全行为是产生安全事故的部分原因。 这些问题包括:未经授权的操作, 忽视安全, 忽视警告, 危险地工作, 人为安全设备故障, 不安全的设备或违规操作。决策层的安全质量和安全的技术能力:
1.1安全意识
主要是对决策项目和决策能力, 在处理安全事故的安全状况时要洞察, 还要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安全局势。
1.2安全生产责任
主要决策者对建筑安全生产负有社会责任和职业使命, 要真正掌握安全生产的方针和政策, 仔细观察和实施, 并对项目部和社会同时负责。
1.3安全素养
考查各级决策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要学习现代管理技能和安全生产管理能力的业务及应用。
1.4安全和技术能力
考查安全事务管理能力, 如组织协调、研究、综合分析、逻辑判断能力、写作表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能力。
1.5安全的心理素质
主要是决策者的心理素质, 其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决策的顺序的准确性, 执行, 以及情感冲击力。
2.施工材料因素
建筑材料质量直接决定了施工的安全局势, 建筑材料的使用要整体监督, 主要材料要求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2.1主要材料供应商的选择
主要是施工材料的质量符合一定标准, 从采购源头控制, 所以原料供应商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优质材料业主是第一供应商, 必须对其产品质量进行可靠性评估, 然后比较价格。
2.2主要材料的正确使用
在主要原材料质量标准的前提下, 要确保正确使用, 可以进行跟踪管理, 常用的材料及材料的技术指标企业应制定。
2.3主要材料的检验工作
对主要的施工材料进行抽样调查检测。材料现场验收, 确认实物与清单一致。
3.工程机械因素
工程机械不安全表现为设备和器件结构不良, 材料强度不够, 部件磨损和老化, 存在危险物及有害物质, 安全装置失效, 缺乏防护设备和其他因素。因此, 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施工机械和设备的安全控制。
3.1脚手架工程的安全控制
主要指脚手架工程质量的人身安全工程现场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关系。根据中国建筑的安装和拆除的脚手架的有关规定, 必须严格遵守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2001JG13O) 和建筑用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2000JGG128) 的相关规定。
3.2大型起重机械安装和拆除的安全控制
主要是对塔式起重机的安装和拆卸, 起重机械必须根据每个拆装规范, 并按照一定的要求设置警卫保护。
3.3装卸大型施工设备的安全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 该项目建成后, 必须撤离, 处理这些施工设备的安全控制是施工安全管理的一部分。
4.管理方法因素
4.1施工安全管理机构
4.1.1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体制。主要是确定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并制定施工安全原则和制度。
4.1.2建立项目安全管理机构。主要是对建设项目选址的安全管理机构提出符合安全施工的要求, 项目经理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其对安全制度的管理和落实是实现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
4.1.3施工安全管理队伍。主要是施工队在施工阶段, 落实安全生产工作, 施工队工作在第一线。因此, 班组安全建设施工单位要增强施工管理的安全性。
4.2建筑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与落实情况
4.2.1建立安全生产相应的法规, 采用奖惩制度激励员工, 从而落实安全生产。
4.2.2安全法律规章制度的执行。健全的安全规章制度是一个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保障, 保障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是确保安全的重要环节。
4.3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情况
培训安全工作承担的任务可以通过安全生产经验、安全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质量。通过安全培训, 员工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在生产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安全技能, 促进生产的平稳运行。
4.3.1三个安全教育。这三个安全教育是新员工的教育、工程教育和施工队伍的教育, 三个安全教育和安全质量等部门相互协调。
4.3.2施工安全知识的学习。施工单位应该在基本安全培训的基础上采用了多种方式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如组 织安全知识问答活动。
4.3.3专业的安全教育。安全运行的特殊训练, 特殊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相结合的特点, 一些特殊的工作。基础工程、装饰工程作业人员安全培训。
4.4定期安全检查
4.4.1安 全 检 查 通 过 制 定 安 全 检 查 表 和现 场 检 查 两个内 容, 一般安全检查采用看、摸、敲、量、测等基本方法。
4.4.2安全检查的内容。各级建设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包括检查安全管理人员、检查施工方法、施工技术措施、安全技术交底和执行的操作。
4.4.3安全检查结果处理。进行安全检查后, 检查作为现场安全未来的整改, 以备将来对参考的数据进行分类登记, 找出原因, 及时编制整改计划, 落实整改负责人组织施工安全隐患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的纠正措施完成整改, 及时通知相关的检查和验收部门进行检讨。
4.5现场施工安全保护措施的执行
4.5.1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主要考察在施工前期, 开展的每道工序是否都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还要考察工序中各道环节的施工技术措施和安全技术标准是否对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说明。
4.5.2安全和标准化的保护措施。主要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保护措施的制定, 包括危险源、脚手架、模板安装和拆卸标准, 尤其是在安全性方面按照安全标准化保护措施。
4.5.3专项施工方案的安全交底。主要考察在进行爆破、拆除工程和高空作业时, 是否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完后必须对参加该工程现场指挥的工作人员、技术人员、作业人员分别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4.6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
4.6.1制订应急预案,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编订应急预案, 做 好防微杜渐工作。
4.6.2对 于 现 场 安 全 事 故 处 理 一 定 要 坚 持 以 人 为 本 的 原 则, 并在处理过程中做好现场的安全控制防止发生混乱。
4.6.3明确事故处理过程中的责任很分工, 避免形成责任 不明确、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5.施工环境因素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到底是否适合正常工作, 施工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建筑工程而言, 主要从气候、施工照明和基础环境方面进行说明并考核。
5.1建设地点的气候条件
建筑施工工作主要是在室外露天环境中, 因此高温、严寒、霜冻等恶劣的自然条件直接影响施工人员的工作。所以, 施工现场作业要注意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5.2施工现场照明条件
施工过程中主要根据视觉感知施工过程和所存在的危险, 施工现场的采光和照明条件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施工者对某一事件是否能正确判断。昏暗、闪光等恶劣的照明条件直接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是重大的安全隐患, 所以施工环境中照明条件直接影响施工安全。
5.3施工现场环境
施工现场是否符合施工标准, 是否能满足施工人员的正常生产生活需求, 是决定安全事故是否发生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黄世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论文, 2007:4.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评价 (第3版, 上册) [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5:68-73.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前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现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的对质量的要求,建筑行业开始追求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为了准确的评价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就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价体系。
一、建筑工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施工安全问题
近年来,建筑工程项目中频繁的发生安全事故,尤其是因为工程质量不合格引起的安全事故更是占据了安全事故总数的大部分。频繁发生的安全事故不仅带来了经济的损失,给人们的生命安全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而且严重的阻碍了国家的建设发展。
频繁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几种原因:第一,大多数的施工人员不重视安全生产,而且缺乏有效地监管措施。目前,建筑施工的现状就是将大部分的注意力倾注于生产上,只将很少一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安全环节,只注重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对安全生产的监管,这样一来,建筑工程中就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第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缺乏足够的安全生产投入,相关的安全防范措施不过关,哪怕是发现了生产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也没有对安全隱患有足够的重视,反而还抱着侥幸的心理,从而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三,对于培训,没有认真科学的对待,而且管理活动也不健全。现阶段,在大多数的企业中,对于安全生产的培训不够重视,甚至有的企业安全培训只是走走形式,另外,制定出来的安全制度也只是摆设,在具体的施工现场中没有可执行的力度,经常出现违章操作的情况;第四,负责监督的队伍结构十分不合理,在监督队伍中,大多数负责监督工作的人员都缺乏专业的监督知识,相关的工地技术知识掌握的比较少,从而阻碍了工程的正常开展。目前,在大多数的企业中,所使用的安全生产模式都是经验型的,比较落后,而且经验型安全生产模式重视的是过去工作中积累出来的经验,这就不能对科学生产产生足够的重视,使得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时紧时松,起不到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作用;第六,缺少对安全的投入,企业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经营目的,在建筑施工中,为了减少开支,企业不愿将人力、物力和财力花费在安全投入上,所以在施工现场缺乏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再加上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淡薄,导致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构建
(一)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
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中,能够对评估对象进行比较准确的描述评估的方法就是树状层次结构,树状层次结构在安全风险评估领域应用十分的广泛,这是因为它能和评估方法相互结合。树状层次结构十分的简单,使用者能一目了然的看清所有的结构构成,在对对象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层次性,并能够将评估对象的分析过程简化。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估中,也可以根据树状层次结构建立适合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思想来分析问题。在评估指标体系中,树状层次结构方法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它能将抽象的思维变得具体化,具体的过程是首先要确定评估目标,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估中,评估的目标就是整个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其次,分析评估目标,分析的方法是将评估目标进行划分,分成若干子目标;最后,针对子目标中具体涉及到的内容,将具体的评估指标提取出来。
在构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中,采用树状层次结构的方法,有着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利用树状层次结构方法构建出来的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条理都十分的清晰明了,而且能够更好地理解评估目标的内在含义;其次,用具体来分析抽象,让后续的评估变得更加的方便。
(二)评价体系的指标构成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人的因素、施工材料的因素、施工器械的因素、施工环境的因素、施工管理的因素。
人的因素:人主要是指负责施工的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生产过程中的责任感都会影响施工安全,另外,施工人员的心理素质也会对安全成产产生重大的影响。为了保证安全生产,企业一般都会制定安全生产制度,施工人员是否能够按照规则制度进行施工,也会影响施工安全。
施工材料的因素:施工材料是影响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从材料的选购到材料的验收和检验,都是有相关的规定的。负责采购材料的人员能否按照材料的规格而严格的选择供货商,负责检验的人员能否按照相关的检验标准进行验收和检验,都会对施工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
施工器械的因素:施工器械主要是指用在建筑施工现场的机械,包括脚手架、大型机械、起重机等,对于施工器械的操作规范有明确的规定,操作人员如果不能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规范操作,会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施工器械需要定期的维护和检查,对于超出使用期限的施工器械一定要坚决地换掉。
施工环境的因素:施工环节主要包括是工行场地的气候情况、照明情况、综合基础设施情况等,这些环境因素如果没有做好提前的预防或者控制和完善,就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施工管理因素:施工管理包括方方面面的管理,主要是是否应该设立相应的施工安全管理机构,是否建立完善的监督部门监督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另外,施工管理还要包括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定期对工地实行安全检查工作等。
结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一步突显出来,并且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重点关注。建筑工程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工程,在质量安全的要求上应当更加的严格。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就需要构建一个有效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从而有效的保证建筑的整体质量,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程长征.关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13):96.
[2]夏于稳.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初步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3,(19):89-90.
安全性评价工作总结 篇4
集团公司在抓安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对于基层县局安全管理工作整体现状没有一个客观的依据,安全性评价就是用精细的检查和量化的分析来取代传统的工作方法,弥补管理上的不足,有利于安全生产工作的科学管理,逐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本次评价就是通过站所自评整改-县局查评整改-市级公司抽查,逐渐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缩小差距,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查找出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危险源,提高系统安全生产水平。在评价时遵循关键的、重要的不遗漏,以直接反应安全基础的因素为主;以对事故发生影响大的因素为主。按照汉中供电分公司文件精神,我站于10月中旬开展各站所开展安全性评价活动,具体评价得分:
1、安全管理:应得分790分,实得分757分,得分率95%扣分原因未建立安全教育展览室,未实现电子计算机统计分析事故。监督手段不完备,无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
2、主变设备和电网设备:应得分1200分,实得分1155分。无调度所及设备,扣分原因:呼吸器罐破裂及硅胶变色,技术资料不全,“四小器”的说明书不全。
4、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管理:应得分435分,实得分420分,得分率95%扣分原因无禁火标志,无消防泵。
5.调度、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应得分450分,实得分 445分,得分率98%,扣分原因后台机保护接地不报警。
1.通过安全性评价活动,我站在生产设备、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生产技术管理方面的、设备管理方面的、也有对规程理解和安全管理方面的。我们要把这些问题分类落实逐步进行整改,在生产设备管理上抓细;在劳动安全和环境管理上抓实。
2、加强对全站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使其能够在安全性评价中准确地查找问题。安全性评价工作搞好了确实能够促进工作的进步,但如果有一个工作人员水平有限或没能够认真对待此项工作,将会对以后管理中的决策、方向出现大的问题偏差。
3、安全性评价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要继续开展安全性评价活动。要结合每次“春、秋检”活动进行自查和复查。通过安全性评价活动,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开展好安全性评价活动,全站人员必须重视,要团结一心才能真正深入扎实的把安全性评价工作搞好。同时也深刻认识到安全性评价工作是一种现代化安全管理方法,是对企业安全基础进行自我诊断的有效手段。安全性评价是一项非常有用的安全基础评价手段,有利于发现问题。但是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全面地进行整改,这才是安全性评价的最终目的。为了更好地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我站将对
安全性评价工作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将安全性评价工作长期、持久地开展下去。
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目的是从防止电业生产特大、重大、恶性和频发性事故出发,对设备系统、劳动安全、作业环境和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辨识,摸清安全基础的底数。为加强安全基础服务,为领导正确组织各项反事故工作服务,为领导在安全生产问题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服务。因此,安全性评价是各生产单位广泛应用的一种现代化安全管理手段,一种对本单位安全基础进行自我诊断的有力手段。发现问题是一个方面,而重在解决问题,并举一反三,落到实处。因此,对于已经确定的整改方案,要明确责任人、措施及整改期限。安全性评价首先要看到成绩,但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存在的问题,要充分认识到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标准 篇5
1.0.1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地铁工程施工前以及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实现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促进地铁工程管理科学化、标准化,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工程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对地铁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组织管理水平、安全技术管理水平、施工环境安全管理水平、安全监控预警管理的水平检查和评价。
1.0.3 在进行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术 语
2.0.1 地铁
列车沿全封闭线路运行的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通常设在地下隧道内,也包括在城市中心以外地区从地下转到地面或高架桥上的部分。2.0.2 安全评价
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0.3 安全组织管理评价
针对地铁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目安全组织的规范性、安全职责的合法性、以及各自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的状况进行评价,判断地铁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目的安全组织管理水平。2.0.4 安全技术管理评价
针对地铁工程施工阶段采用的各种施工工法,如明(盖)挖法施工、暗挖法施工、盾构法施工以及高架车站及区间施工、安装工程施工的安全技术水平进行评价判断地铁各部分施工的安全技术管理水平。2.0.5 环境安全管理评价
针对地铁工程施工周边环境和现场环境的安全管理状况进行评价,判断其环境安全维护措施的有效性以及环境状况的安全水平。2.0.6 监控预警 地铁工程施工中对围岩、地表、围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的状况进行动态的经常性观察和量测工作,根据其风险程度发出不同级别的警示,并预先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2.0.7 安全监控预警管理评价
针对地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和监控预警的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判断其安全监控的全面性和预警措施的及时有效性。基本规定
3.1 评价对象
3.1.1 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的对象应为一个车站或一个区间。3.2 评价体系
3.2.1 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应由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组织管理评价、地铁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管理评价、地铁工程施工环境安全管理评价、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监控预警管理评价4部分组成。
3.2.2 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组织管理评价应基于“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重点评价项目部履行施工安全管理职责的状况和水平。
3.2.3 地铁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管理评价针对地铁区间和车站采用的主要施工方法及安装工程中与安全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评价,评价地铁施工的安全技术管理水平。
3.2.4 地铁工程施工环境安全管理评价包括地铁工程施工周边环境和现场环境两个方面的内容,评价其环境安全维护措施的有效性和环境状况的安全水平。
3.2.5 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监控预警管理评价应体现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评价其安全监控的全面性和预警措施的有效性。
3.2.6 地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评价应在施工安全组织管理、施工安全技术管理、施工环境安全管理、施工安全监控预警管理评价基础上,进行安全评分汇总和安全管理水平定级,进而做出安全评价结论,编制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报告。3.3 评价程序
3.3.1 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应分为准备工作、实施评价和编制评价报告3个阶段。3.3.2 准备工作应包括以下内容:
a)确定本次评价的对象和范围,编制施工安全评价计划。
b)准备有关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所需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等资料。c)评价组织方应提交相关材料,说明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所需资料(包括图纸、文件、资料、档案、数据)的清单、拟开展现场检查的计划,及其他需要各单位配合的事项。
d)被评价方应提前准备好评价组织方需要的资料。3.3.3 实施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a)对相关单位提供的地铁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资料进行审查。
b)按事先拟定的现场检查计划,查看地铁工程施工项目部的安全管理、施工技术的安全实施、施工环境的安全管理以及监控预警的安全控制工作是否到位以及是否符合相关法规、规范的要求,并按本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评价和打分。c)进行安全评价总分计算和安全水平划分。
d)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评价组织方提出安全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3.3.4 编制评价报告应符合以下规定:
a)评价报告内容应全面,条理应清楚,数据应完整,提出建议应可行,评价结论应客观公正;文字应简洁、准确,论点应明确,利于阅读和审查。
b)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评价对象的基本情况、评价范围和评价重点、安全评价结果及安全管理水平、安全对策意见和建议,施工现场问题照片以及明确整改时限。c)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报告宜采用纸质载体,辅助采用电子载体。3.4 评分方法
3.4.1 各评价项目满分分值为100分。各评价项目的实得分应为相应评价分项实得分之和。
3.4.2 各评价分项的打分采用扣分法,应得分减去扣分即为该项实得分,实得分不得为负,扣减分数总和不得超过该评价分项应得分值。3.4.3 各评价分项评分应符合下列要求: a)评价内容符合要求时,不扣分。
b)评价内容部分符合要求或评价内容不符合要求,但有补救措施时,酌情扣分。c)扣分标准见附录-评分表。
3.4.4 评分项目有缺项的,其有缺项评价项目的实得分应按公式(3.4.4)换算。
(3.4.4)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组织管理评价
4.1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评价
4.1.1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评价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管理、安全生产制度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3个评价分项。
4.1.2 项目安全管理评价可按附录A中表A的格式确定评价内容及其分值。4.1.3 项目安全管理评价应包括以下方法:
a)查阅项目安全管理组织网络图、安全管理机构的人员编制及安全管理机构档案。b)查阅安全管理人员的上岗证及其考核记录、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c)查阅合格分包单位、供应单位名录,及企业对分包单位、供应单位管理记录。
d)查阅项目经理及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档案,及责任追究制度的档案和记录。e)查阅财务提供的被评价项目安全投入、工伤保险、劳保用品、安全培训等的资金保障证明、安全施工措施费投入账。
f)查阅安全检查制度文件和检查记录。g)查阅生产安全事故及隐患排除的相关记录。h)现场检查,逐项打分。(Ⅰ)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管理
4.1.4 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管理评价应包括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劳务分包单位人员3个分项。
4.1.5 安全管理机构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a)项目部应按规定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b)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应明确、合理。
4.1.6 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项目经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应通过上岗前考核,接受施工安全技能与知识的培训。考核和培训均应有相关证明或记录,做到持证上岗。4.1.7 对劳务分包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管理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劳务分包单位项目经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应通过上岗前考核,接受施工安全技能与知识的培训。考核和培训均应有相关证明或记录,做到持证上岗。(Ⅱ)安全管理制度
4.1.9 安全生产制度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a)项目部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危险源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消防检查制度、环保制度、机械设备安全使用检查制度、临电管理制度、应急响应制度、生产安全事故和隐患报告处理制度等。
b)项目部与架子队、劳务分包单位,架子队与班组应分别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安全责任和义务。
c)项目部应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账户、使用台账,应为施工现场从业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
d)项目部应制定对特种作业人员,待岗、转岗、换岗职工,新进项目部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安全教育培训,并有相应记录。
e)项目部应及时处理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整改后要进行复查,检查、整改、复查的情况应有记录,格式原则上满足股份公司统一要求,实现闭环管理。
f)项目部应建立健全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特种设备必须做到合法使用(包括劳务队伍自带设备),劳务队伍自带设备必须纳入项目部的设备管理中;制定临电管理办法,完善临时用电管理制度。
g)项目部配备应急救援人员、物资和设备,必要时进行演练并作记录。(Ⅲ)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4.1.10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评价应包括危险源标识、安全技术交底、安全隐患排查、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管理、机电及特种设备管理,民爆和化学危险品管理以及防雷管理7个分项。4.1.11 危险源标识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a)应在施工前分析现场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进行跟踪管理,并有相应记录。b)应在施工现场入口显著位置和有重大危险源的作业点附近挂牌公告,公告内容应包括重大危险源名称、出现的时段、涉及的危险因素、控制措施、责任部门和责任人。4.1.12 安全技术交底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a)项目经理部应制定各级安全技术交底的相关规定。
b)开工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还应进行专门交底,并有相应记录。
4.1.13 安全隐患排查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a)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对事故隐患应分类建立统计表,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并报告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
b)对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在检查中提出的隐患整改意见,应及时整改。整改意见和整改结果均应有记录并附相关整改照片。4.1.14 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管理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a)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b)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防护用具。4.1.15 机电及特种设备管理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a)应有产品合格证。
b)特种设备应有行政许可的制造许可证。
c)属于《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规则》 TSG Q7016-2008附件A《实施安装监督检验的起重机械目录》中的起重机械设备需具备《特种设备安装许可证》,并满足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建设主管部门的要求。
d)制定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配备对应的操作人员,悬挂对应的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参见《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e)《实施安装监督检验的起重机械目录》的起重机械设备安装完成后必须及时获取《安装监督检验报告》、《检验报告》或备案资料、合格证。
f)组织进场设备验收和验收记录,需要报监理的按监理表格要求提报。
依据说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号第四章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中第二十一条要求: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第三十二条并书面告知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违章操作的危害;第三十四条 施工单位采购、租赁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应当具有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并在进入施工现场前进行查验。
g)机电及特种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检查、拆卸、报废按国家部门、业主及企业相关规定执行。一旦出现故障或发生异常情况,项目部(或产权单位)应对其进行全面检查、保养、维护,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使用并做好相关记录。4.1.16 民爆和化学危险品管理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a)应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制定用火、用电、使用易燃易爆材料等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人。
b)应设置消防通道、消防水源,配备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并在施工现场入口处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4.1.17 临时用电和防雷管理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a)贯彻《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2008中的6条用电安全的基本原则,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和业主要求,履行“编制、审核、批准、验收”程序,并做好相关记录。
b)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中的防雷要求、结合工程施工所在地的气象条件,特别是雷电的规律,制定防雷措施。c)按月进行临时用电和防雷定期检查和维护,并记录。地铁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管理评价
5.1 施工准备工作评价
5.1.1 施工准备工作评价应包括施工组织保障措施、施工管理保障措施、施工技术保障措施和施工经济保障措施4个评价项目。
5.1.2 施工准备工作评价可按附录B中表B-1的格式确定评价内容及其分值。5.1.3 施工准备工作评价应包括以下方法:
a)查阅项目部管理制度文件、部门职能档案及人员职责分工记录。b)查阅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力、物力和专项资金的投入计划。
c)查阅各类人员资格或上岗证书,各种设备、设施的产品合格证、检验检测合格证明。d)查阅各类人员的安全培训与安全交底记录。e)查阅企业为作业人员办理保险的相关记录。f)查阅项目部安全目标与安全控制措施的文件。g)查阅施工组织方案和专项施工方案。
h)现场检查风险源清单、应急预案,以及现场各类应急物资、消防器材准备情况。i)现场检查,逐项打分。(Ⅰ)施工组织保障措施
5.1.4 施工组织保障措施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a)项目部机构、人员配备应满足合同履约需要,符合本地铁工程施工项目的特点;应建立全面、可行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b)项目部应建立监督、检查、评比与奖罚制度,并制定工作流程。c)项目部应制定合理的安全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d)项目部应建立现场消防责任制,并确定消防责任人。
e)项目部应制定全面、可行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组织、职责、响应机制、应急物资的储备,并经论证和审批。
f)项目部应建立完善事故报告处理制度。(Ⅱ)施工管理保障措施
5.1.5 施工管理保障措施评价应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和物力资源管理2个分项。5.1.6 人力资源管理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a)项目部主要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经安全生产与管理知识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证书。
b)地铁工程施工各种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应经培训并持证上岗。
c)项目部应有合理的人力投入计划,施工队伍资质应符合国家、地方相关规定,施工队伍安排应满足施工作业的要求。
d)劳动力计划中,应禁止安排女工、未成年人从事井下及隧道内作业。e)应做好对从事有职业危害的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的计划。开工前应对井下、隧道内、高处作业人员应进行健康检查,并有相应记录,严禁检查不合格的人员上岗作业。f)应对作业人员、新岗位人员以及应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实施新结构的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并有培训记录。
g)应制定现场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的安全防护制度。5.1.7 物力资源管理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a)项目部应有结合地铁工程施工进度的物力资源投入计划。
b)应有投入地铁工程施工的各种机械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和有效的安全检验合格证,重要设备还应有生产或制造许可证。
c)应有各种机械、设施设备的检修与保养计划,并有专人负责。d)应在危险性较大的设施、设备及危险物资存放处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e)应有现场安装、拆卸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的专项方案,并由有资质的单位实施。
f)应有施工中所用各种材料的质量合格证明。
g)应配备好施工现场消防物资与器材、应急抢险物资,特别是隧道内、深基坑抢险应急物资准备,并有专库存放以及专人负责。(Ⅲ)施工技术保障措施
5.1.8 施工技术保障措施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a)项目部应结合项目特点及调查资料,编制有针对性、方案合理、操作性强的施工组织方案,并经审批。
b)应针对项目特点,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并经审批;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方案应组织专家论证,并有论证报告。
c)应辨识工程项目的危险源,形成安全危险源清单,并制定相应的防范与处理措施。d)应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制定施工平面规划,将施工现场的办公、生活区与作业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合理安全距离。
e)开工前应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并有详细记录。f)开工前应有经过论证与审批的施工安全监控量测方案。(Ⅳ)施工经济保障措施
5.1.9 施工经济保障措施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a)应有安全施工措施费使用计划和台帐,且实际投入情况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b)应为现场作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并在开工前为现场从事危险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5.2 明挖法施工评价
5.2.1 明挖法施工评价应包括围护结构施工、地下水治理、基坑土方工程、交通过渡防护、工程结构施工和盖挖法特殊要求6个评价项目。
5.2.2 明挖法施工评价可按附录B中表B-2的格式确定评价内容及其分值。5.2.3 明挖法施工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a)查阅施工组织方案。
b)查阅基坑支护、基坑降水、基坑便桥等专项施工方案。c)查阅现场施工技术与安全技术交底记录、施工日志。
d)查阅施工监测记录、特殊部位或结构施工检查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e)查阅施工仪器、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记录。
f)查阅原材料或构配件合格证、检测或检验资料,以及混凝土配合比等记录。g)现场检查,逐项打分。(I)围护结构施工
5.2.4 围护结构施工评价应包括支护桩施工、地下连续墙施工、水泥土墙支护施工、锚杆及土钉墙支护施工、支撑系统施工及其他围护结构系统施工6个分项。5.2.5 支护桩施工安全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a)应有支护桩施工的专项方案,并经论证。b)应有支护桩施工的施工及验收记录。
c)支护桩的桩基完整性检测频率应符合相关规定且全部合格。d)支护桩作业时噪声、振动、泥浆排放等应符合相关规定;吊装作业应严格执行起重安全的相关规定。
e)成孔平面误差和垂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成桩的深度、尺寸、强度、承载力等应符合规范要求。
5.2.6 地下连续墙施工安全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a)应有地下连续墙施工的专项方案,并经论证。b)应有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施工及验收记录。
c)地下连续墙的墙身完整性检测频率应符合相关规定且全部合格。
d)施工时泥浆性能指标和液面高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并控制施工槽段周边的堆载和振动。接近建筑物或构筑物施工时应有槽壁预加固和相应的监测措施。
e)导墙的位置、尺寸、墙体接头处理应满足设计要求;对于超大、超深、超长等复杂地质条件的地下连续墙,地层加固措施应得力。
5.2.7 水泥土墙支护施工安全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a)应有水泥土墙施工的专项方案,并经论证。b)应有水泥土墙施工的施工及验收记录。
c)水泥土墙在设计开挖龄期应采用钻芯法检测墙身完整性和强度,其检测频率应符合相关规定且全部合格。
d)水泥土墙的桩身切割搭接宽度应符合规定;当设置插筋时桩身插筋材料、插入长度和出露长度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e)高压喷射桩水泥土墙施工时,应定期检查机具和高压管路,人和喷嘴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防止接头断开、软管破裂导致的浆液飞散、软管甩出伤害作业人员等事件发生。5.2.8 锚杆及土钉墙支护施工安全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a)应有锚杆及土钉墙支护施工的专项方案,并经论证。b)应有锚杆及土钉墙支护施工的施工及验收记录。
c)锚杆及土钉墙在设计开挖龄期,应按规定检测频率进行验收试验并全部合格。d)喷锚支护施工中,基坑开挖应按要求分段分层进行,应紧跟开挖工作面,且应连续作业,应严格控制每一施工段的作业时间。e)土钉墙施工中,应做好成孔、土钉制作、注浆、张拉作业等施工过程的控制;应采取合理的施工组织措施,确保边坡结构变形控制在设计要求的合理范围内。
f)土层锚杆施工中,应按设计要求事先进行成锚杆工艺及极限抗拔力试验、蠕变试验等;应确保施工工艺参数符合设计要求;成锚后应严格按规定进行验收试验及使用期的监测。5.2.9 钢筋混凝土支撑系统施工安全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a)应有钢筋混凝土支撑系统施工的专项方案,并经论证。b)应有钢筋混凝土支撑系统施工的施工及验收记录。c)钢筋混凝土支撑系统施工中,应对支撑内力进行监控。
d)钢筋混凝土支撑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4(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现批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2.1、5.2.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的相关规定;钢支撑的构件制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和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 81的相关规定。e)拆撑或换撑作业时结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拆撑或换撑的顺序和预加力的卸载程序应合理,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f)支撑、围檩及立柱支撑托架等连接结点应满足连接构造要求;并应采取有效措施使支撑体系与支护间密贴,保证支撑力的均匀传递。
5.2.10 其他围护结构系统施工安全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a)应有其他围护结构施工的专项方案,并经论证。b)应有其他围护结构施工的施工及验收记录。
c)其他基坑围护结构,如水泥土搅拌桩、自稳边坡等的施工应分别执行相应的施工规范。(II)地下水治理
5.2.11 地下水治理评价应包括集水明排、基坑降水、截水帷幕3个分项。5.2.12 集水明排安全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a)应有集水明排的专项方案,并经论证。b)应有集水明排的施工及验收记录。c)排水沟、集水井应根据基坑平面形式、结构型式合理布置,与主体结构、基坑侧壁的距离应符合相关规定。基坑外应有截水、封堵、导流等防止地表水对基坑侧壁产生冲刷的措施。d)降水作业人员应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抽水设备应设有开关箱,并装有漏电保护器。5.2.13 基坑降水安全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a)应有基坑降水的专项方案,并经论证。大型复杂的基坑降水应进行降水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调整降水方案。
b)应有基坑降水的施工及验收记录。
c)降水期间,应对各降水井和观测井的水位、水量进行同步监测,确保符合降水工程设计要求,并应有水位监测记录;应对降水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地下管线,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JGJ8-2007的相关规定开展监测。
d)降水作业人员应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抽水设备应设有开关箱,并装有漏电保护器。5.2.14 截水帷幕安全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a)应有截水帷幕施工的专项方案,并经论证。b)应有截水帷幕施工的施工及验收记录。
c)截水帷幕的厚度和渗透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要求。
d)灌浆施工时,应定期检查机具和高压管路,人和喷嘴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防止接头断开、软管破裂导致的浆液飞散、软管甩出伤害作业人员等事件发生。(III)基坑土方工程
5.2.15 基坑土方工程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a)应有基坑开挖和土方回填的专项方案,并经论证。
b)应严格遵循“先撑后挖,分层分段,严禁超挖,随挖随撑”的原则,符合开挖的“时空效应”,并有施工及验收记录。
c)应制定合理的基坑监测方案,确保基坑开挖监测的数据可靠,能有效指导施工。d)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地下水治理状况,避免基坑涌水、涌砂事故发生。e)基坑内需进行爆破作业时,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应编制爆破作业专项安全方案,经专家论证并报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爆破危险区应有安全防护措施。爆破作业时必须有专人指挥、专人进行安全防护。f)基坑开挖时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保护围护结构、降水运行系统、测量标志和监测元件以及止水帷幕和工程桩等;应有可靠的临边防护措施、地面排水措施和上下通道,并应设有安全警示标志。基坑边堆载应符合支护设计的规定。
g)基坑回填土料、填筑工艺应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回填过程中应按规定检测且应全部合格。基坑回填时,应有具体措施保证机械或机具不碰撞隧道结构及防水保护层。(IV)交通过渡防护
5.2.16 交通过渡防护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a)应有交通过渡防护的专项方案,并经论证。
b)应根据基坑形式和通行要求,选用合适的便桥结构形式,其载重及通过能力必须根据施工机械、车辆荷载或城市交通车辆的要求经计算确定,计算书应有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并经交通主管部门审批。
c)应有交通过渡防护的施工及验收记录。
d)基坑便桥设置交通标志应合理到位。应设置限载、限速和禁止超车、停车等标志,人行便桥应设置禁止机动车或机械通行标志,并应设置护栏。
核电站海域工程地震安全评价 篇6
核电站海域工程地震安全评价
前沿实验心得
开课老师:孔宪京、徐斌学生: 班级:
学号:
今天我跟随徐斌老师,进行了利核电站海域工程地震安全评价 学习。受益匪浅,感受很深。
知识要点
首先我学习了核电站海域工程地震安全评价的必要性。核电厂用的燃料是铀。用铀制成的核燃料在“反应堆”的设备内发生裂变而产生大量热能,再用处于高压力下的水把热能带出,在蒸汽发生器内产生蒸汽,蒸汽推动汽轮机带着发电机一起旋转,电就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并通过电网送到四面八方。
核电有以下几个优点。
1.核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放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2.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溫室效应的二氧化碳。3.核能发电所使用的铀燃料,除了发电外,没有其他的用途。4.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千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万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公斤的鈾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5.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費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形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
但是核电站具有危险性。核电厂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伤害。我们害怕发生像切尔诺贝利事故一样的灾难,有一些环境论者还指出从事核电生产的人曾有产下畸形儿的先例,或者核电站附件的农家出现了畸形牲畜等等。这些事实是不容忽视的,倘若大型核电站泄露甚至爆炸,那这种效果不亚于核武器战争的爆发,地球也就意味着走向了死亡。所以对核电站海域的地震安全评估十分重要。
现在的评估方法大致分为两种:数值模拟法,和实验室模型模拟法。实验室模型模拟利用大型三轴仪,水下震动台进行。我们学校仪器先进,精度高。
而且,我们老师自主开发了一套专门的测评软件。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我想进一步了解的问题
经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对核电站海域工程地震安全评价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但仍有几个问题希望可以解决。
(1)测评过程需要掌握哪些物理量。
(2)建造测评时的数据分析方法。
(3)实际操作中的困难。自己的建议
听了徐斌老师的一节课,我对于这个课题有了很清晰的了解。老师由当前的福岛核电问题引出课题,结合自身的考察经历,一步步的展示出这个新颖的课题。并且带领我们进行了相关的学习。让我们直观的了解了当前的科研动向。虽然老师的教授近乎完美,但仍对老师提出几点小建议,共同改进我们的教学。
(1)希望我们的老师给我们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延长课程时间。
(2)希望课堂上能够多增加一些实际操作观摩的时间。
我的感受;
利用核能发电的优越性明显,我们应该努力去找寻提高核电站安全性的方法,利用现代化的装备,将理论投入实际中去。
建筑工程安全评价总结 篇7
当前, 建筑行业内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这样的情况下, 要提高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不是十分的容易, 由于在建筑工程项目当中, 其建设的工期比较长, 同时参与方比较多, 投资的数量也相对比较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 很多工程都无法取得非常高的效益, 而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其盈利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建筑行业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 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价工作。
2 基本概念
在建筑安全方面, 风险管理的应用主要是对风险予以识别、评价和控制, 这样一来就能有效的减少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可控的风险, 本文中我们主要介绍的是潜在风险和风险的概念。
潜在危险通常就是指可以引起人员伤亡、设备破损或者是财产损失等问题的活动或者是物体, 比如说高空作业、梯子和脚手架的使用以及施工中接触到的有害物质等等。而风险通常指的是潜在危险所造成的人们不希望发生的事件的可能性, 这种事件本身存在着非常强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这一时间的预期结果和实际的结果之间变动程度的概率分布以及变动值的期房和方差和风险成正向的变动关系。
3 风险管理阶段安全职责的承担
3.1 风险识别阶段—对潜在危险的识别和评价。对潜在危险的识别在建筑安全管理过程中是最为基础的一个环节, 如果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识别, 就会直接影响到评价的效果。如果识别出了潜在的危险, 和其相关的一些起动事件的具体类型就能更加清晰的显现出来。而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对潜在的危险进行全面的评价, 这也是将起动实践和出发的条件对应起来的一个过程, 其通常包含两个部分, 一个部分就是物理性质, 一个部分就是操作实践。
一个转化或者是多个转化条件会引起动事件, 在这一过程中, 潜在的危险就会变成人们在潜意识例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为了更好的阐述某一个事件怎样在某一个元素的影响下发生, 同时针对这样的情况能够采取有效的对策笔者提出了子系统风险管理模型。
在这一模型当中我们引入了子系统和不希望发生的事件两个概念。我们所说的子系统就是建造的永久型工程设施或者是在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等独立性相对较高的部分。而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当中主要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一类就是物理事件, 一类是操作事件。前者主要指的是某种程度上的物理破坏, 而后者通常指的是引发死亡或者是严重伤害的事件, 这个时候, 子系统的恩和一个部分都不会发生物理破坏。
对潜在危险的识别和评价一定要在工程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就完成, 所以这也是设计单位必须要做好的一项工作, 其实施的效果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第一, 对潜在风险是否能够正确识别;第二, 对组成子系统各个要素和与之发生作用的要素是否能够准确的识别。第三, 是否能够对每一个要素的相关性质进行精准的描述。第四, 是否能够确定性质差的范围, 是否能够将所有的安全影响因素全部考虑在正常的范围之中。第五, 设计单位的资历和经验是否足够丰富。
3.2 风险评价阶段。步骤1:确定由起动事件引起的人们不希望发生事件的范围。为了形象地说明人们不希望发生事件, 以起重机倾例为例 (见图1) 。图1 阐明了同时发生不希望的物理和操作事件的情况。此时, 起动事件是某要素制造过程中的缺陷, 主要的潜在危险是提升物体的重力, 它导致了起重机柱的疲劳, 从而引起起重机的物理破坏。起重机的这项物理破坏可能会产生不希望发生的操作事件, 即由于被落下物体击中而引起的人员。步骤2:确定不希望发生事件发生的概率和结果的严重程度。要成功地对此加以确定, 必须全面识别可能出现的不希望发生事件, 同时要知道它们同起动事件的关系。具体步骤如下:a.选择可能会引起不希望事件发生的某要素的性质偏差。b.在严重损失发生前, 确定起动事件能被发现的可能性。c.确定防止或纠正起动事件的相关可能性。d.评价起动事件导致不希望发生事件的概率。e.确定不希望发生事件的后果和严重程度。步骤3:确定风险程度。风险程度由两个要素决定, 即不希望发生事件的发生的概率和结果的严重程度:风险程度, 危险严重度- 发生概率假设在某种情况下潜在不希望发生事件后果的严重度是3, 发生的可能性是4, 那么风险程度为3x4=12。该风险程度用数值表示, 最大的风险程度是36 (即最大危险重要度6 乘以最大的发生概率6) 。
风险评价使笔者可以给任何识别出来的潜在危险定一个计算数值, 值越大, 风险程度越高, 因而需要越多注意力和努力来避免或管理风险。
3.3 风险决策阶段。在有可能的状况下, 设计单位应该对已经识别出来的潜在危险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要想实现这一效果, 我们可以对存在危险的部分进行重新的设计, 但是危险并不是都可以及时的处理, 设计安慰需要对设计中掌握的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 有些危险虽然被记录下来, 但是在设计中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 需要承包商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其予以全面的控制。在管理决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抓:
首先是加强潜在风险的控制工作, 其次是要加强对触发条件的控制。再次是对不希望发生事件的结果进行有效的控制。
风险能否被接受, 如果不能接受, 需要什么资源来进行控制。风险决策的具体方法有风险回避、风险分散与转移、风险控制、风险的投机与利用, 很多文章都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限于篇幅, 笔者不再赘述。
4 结论
4.1 笔者提出了对不希望发生事件的发生概率和结果严重度的评价标准, 从而为以后的风险评价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4.2 笔者主要对风险管理中的识别和评价阶段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探讨, 以期能为我国建筑工程风险管理提供一些实用的管理方法, 从而改善建筑工程目前的风险管理落后现状;至于如何处理好投资方、设计方承包方、安全风险评价方的关系, 从而保证整个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格局的不断提升, 还需要在以后的风险管理实践中不断地深入研究之。
摘要:建筑项目的安全风险管理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个是风险识别阶段, 一个是风险评价阶段, 一个是风险的决策阶段。建筑工程的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们需要对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风险管理,潜在的危险,安全,识别与评价
参考文献
[1]马洪刚, 张来斌, 樊建春.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在深水钻完井作业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9) .
[2]胡小鹏.对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30) .
建筑工程安全评价总结 篇8
关键词: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数据包络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7-56-2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调研访谈及文献[1],[2],[3]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过分压缩工期、人员身体状况和突发事件的应变力新指标,建立了基于DEA的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的所示。
2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
利用DEA方法进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模型为:
max hk=
s.t.
≤1
Vi≥0(i=1,2,…,m),Ur≥0(r=1,2,…,s)(1)
本文采用Charners-Cooper转变并引入非阿基米德无穷小变量ε以及输入、输出松弛变量S-、S+的DEA模型。
min[θ-ε(S-+S+)]=VD
s.t.
xiλj+S-=θkXk
λjyj-S+=Yk
λj≥0,S-≥0,S+≥0,j=1,2,…,n(2)
若存在一个最优解θ=1,SK+=0,SK-=0,则DMUk为DEA有效;否则为无效。
3 实例分析
利用本文构建的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五个项目进行分析.根据其指标体系及所选项目,聘请10个专家进行评分,确定安全风险评价输入及输出指标数值。专家评分结果见表2。
风险评分分数越大,风险越大,表2表明专家评分法结果:项目A>项目E>项目D>项目C>项目B。DEA评价方法与其结果是一致的。因此说明基于DEA的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具有有效性和实用性。
4 结论
本文从人员因素和管理因素等方面构建了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能反映出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主要方面,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基于DEA模型的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的比较优势为:不需对各指标主观赋权,不需要事先确定指标的权重以及指标之间的函数关系,只需对最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证明DEA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以及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给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提供了新工具。
参 考 文 献
[1] 王飞,巍国兴,王书增,刘群,周永强.基于SVM的建筑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评价[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6):959-962.
[2] 莫柱洪.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风险评价和管理的探析[J].科技与创新,2015(7):43.
【建筑工程安全评价总结】推荐阅读:
建筑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设计应用08-13
建筑消防安全总结06-19
建筑工程安全总结报告10-09
建筑工地安全员个人总结05-11
建筑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总结06-03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活动总结06-19
建筑施工安全工作总结08-16
建筑安全管理年终工作总结07-03
建筑安全员年终个人工作总结09-07
2023年建筑施工消防安全工作总结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