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辅助用药管理规定

2024-07-03

医院辅助用药管理规定(共10篇)

医院辅助用药管理规定 篇1

辅助用药管理规定

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进一步加强我院辅助用药临床应用管理,防止临床辅助用药的过度使用,因病施治,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建立统一、规范的辅助用药临床合理使用管理机制,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辅助药物定义及分类:

辅助药物是指有助于增加主要治疗药物的作用或通过影响主要治疗药物的吸收、作用机制、代谢以增加其疗效的药物;或有助于疾病或功能紊乱的预防和治疗的药品。常用于预防或者治疗肿瘤、肝病以及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的辅助治疗。

辅助药物暂分十类:增强组织代谢类、活血化瘀类、神经营养类、维生素及矿物质类、电解质类、免疫调节剂、肠内肠外营养药物、肝病辅助治疗药、肿瘤辅助治疗药、自由基清除剂。

二、辅助药物使用基本原则:

1、辅助用药在给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及治疗辅助的同时,也存在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中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结合患者病情和相关检验、检查结果制订合理的用药方案,在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

2、临床医生在应用辅助药品时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 应症、用药用量及疗程等,不允许出现超说明书用药情况。

3、临床医生应用辅助药品时应充分考虑药物成本与疗效比,可用 可不用的坚决不用,可用低档药的不用高档药。

三、管理体系由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负责督导监管,医务处负责落实奖惩措施,药剂科负责日常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1、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我院辅助药品目录;

2、药剂科对辅助药品临床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分析;

3、药剂科向临床科室反馈辅助药品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药剂科定期公布全院辅助药品使用情况并进行通报;

5、医务科负责约谈、限制处方权、停处方权等处罚措施。

四、辅助用药考核办法

1、处方点评小组每月抽取30份病历,根据药品说明书以及诊疗指 南对临床科室辅助用药进行点评,重点检查药品适应症、药品剂量、用药疗程、用药合理性、联合用药等方面。

2、药剂科每月对辅助药品按使用金额进行排名,用量排名前5位 药品中不得出现辅助药品、前20位药品中辅助药品占比不得超过30%,同类辅助药品不得联合使用。

五、奖惩措施:

1、各临床科室主任为本科室合理用药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科 室合理用药督导检查工作。

2、根据每月全院药品消耗金额以及辅助药品使用金额排名情 况,排名前五位中出现辅助用药的以及辅助用药排名前三位的药品采取停药一个月的措施;辅助药品排名前十位的按照上月药品消耗数量的80%采取限制供应一个月的措施。

3、每月全院通报辅助药物用量前十名的临床医生;对三次以上 不合理用药的医生进行诫勉谈话;诫勉谈话后,仍连续两次被查出辅助用药不合理行为的临床医生取消其处方权。

4、每两个月对辅助用药消耗量排名前三位的药品企业进行约 谈。连续六个月排名进入前三位的药品予以清退。

医院辅助用药管理规定 篇2

1 完善用药管理的基本规章制度

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定医院处方集、关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规定、单病种治疗指南等,制定处方审核制度、药品调剂管理制度、药品采购管理制度以及充分发挥药事管理委员会的作用等。其中,药事管理委员会对密切医药关系,充分发挥科学管理作用,避免药物的乱购、滥用和浪费,保证临床的治疗效果和安全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医院要定期向全院通报现阶段所监测到的病原菌流行趋势、细菌耐药情况、药敏监测情况等,用以指导医生合理用药。及时总结医院合理用药情况,奖优罚劣,并根据临床用药情况,组织经常性的各层面人员的药理知识培训,提高全院人员合理用药的综合水平。

2 作好处方审核和处方分析工作

处方是诊疗过程中医师用药行为的书面记载。加强处方审核工作,就必须充分发挥药剂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强化药师在处方调配过程中的处方审核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不合理用药行为。处方分析工作中主要评定参数有:平均处方金额、每张处方的平均品种数、就诊患者使用抗感染药的比例、就诊患者使用针剂的比例、一线药物和基本药物的使用比例等[2],通过处方分析可以有效地起到纠正和指导医生用药行为的作用。

3 实施药品消耗监控,为合理用药提供评价依据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药品消耗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3]。通过对药品消耗指标监控、药品消耗排名指标监控、药品药理分类消耗指数、疾病药费消耗指数等指标的监控,既可及时发现和查找药品异常消耗的原因,又能清楚地了解药品使用情况及药品的合理使用程度。

4 加强药剂科工作的专业技术含量

开展计算机技术在医院药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制管理软件,进行辅助医院药学管理、辅助决策、信息服务、药学计算、仪器智能化及网络应用研究等[4]。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收集药学情报,建立药学信息资料储备;加强合理用药和药物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力度,对同一疾病不同治疗方案以及不同药物选择加以比较、筛选,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获取丰富的临床资料,为合理用药提供有力的药学保障[5];设立临床药物咨询中心,由中心直接向临床医护人员及患者提供包括合理用药在内的药物咨询服务,并积极通过《医院药讯》向临床医生介绍医院用药信息和权威的用药资料;开展药学监护,药学人员深入临床,参与医生查房活动,对医生的治疗方案提出合理的用药建议,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重视发药解释工作,提高医嘱兑现率;作好不良反应监察工作和药品临床再评价工作。

5 加强医学、药学继续教育工作

医院在为临床提供必要的诊疗条件的同时,还要加强医务人员临床治疗学的培训,全面提高医院临床诊断、治疗与合理用药的水平。医院要充分利用继续教育,举办各种合理用药知识讲座,组织合理用药标准的学习培训,编写面向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基本知识宣传资料,使医、药、护人员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为合理用药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

6 建立完善的合理用药咨询网络

医院可通过自己的局域网、电话、窗口、床边咨询,就医院所提供药物的价格、药品使用的适应证、禁忌证、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给药的最佳途径、时间、剂量及疗程,怎样合理配伍等,作出全面咨询。使医生避免不合理用药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帮助患者严格执行医嘱,避免用药的不依从性,发挥药物的最大治疗效果。通过咨询服务,把不合理用药降到最低水平。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自身生存质量要求的提高,势必对我们临床医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物的合理应用涉及到方方面面,我们医务工作者应在不断完善自身工作中,推进社会化合理用药的进程。

摘要:合理用药是医院药学工作者的永恒话题。本文从完善用药管理的基本规章制度,作好处方审核和处方分析工作,实施药品消耗监控,加强药剂科工作的专业技术含量,加强医学、药学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完善的合理用药咨询网络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医院合理用药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合理用药,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Lazarou J.Pomeranz BH,Corey PN.Incidence of ADR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J].JAMA,1998,279:1200.

[2]张新平.药物政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陈文慧.建立药费监控系统及意义[J].医药导报,2001,20(6):399.

[4]杨樟卫.临床药学信息服务系统计算机软件设计和应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3.12(4):210.

医院辅助用药管理规定 篇3

【关键词】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意义;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251-02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师指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医师处方或用药医嘱,经药师进行适宜性审核,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要求,在洁净环境对静脉用药进行加药混合调配,使其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输注使用使用的成品输液操作规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是各医院为进行静脉输注药物集中配置而建立的临床、药学和科研为一体的部门。它改进了医院传统的静脉用药调配模式,扩展了医院药学服务内涵,加强合理用药的监控,保证了静脉用药的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强了职业防护。本文就PIVAS的意义及管理进行分析。

1 建立静脉集中调配的意义

1.1 标准建设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

静脉集中统一调配的布局和流程影响着诊疗工作流程,与医院感染的防控密切相关,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首要条件。功能室的设置和面积应当与工作相适应,并能保证清洁区辅助工作区等,不同区域间的人流和物流出入走向合理,不同洁净级别区域间相应有防止污染的相应设施,使其最大程度地保证人体用药的安全性。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指在符合GMP 规范,依据药物性设计的洁净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剂人员严格遵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细胞毒性药物、抗生素、普通药液等药物配置,为临床医疗提供服务是临床与科研为一体的机构。

1.2 无菌配药才能保证输液成品的质量:

静脉统一调配中心的布局流程严重影响药液配置质量,提高输液安全遵照操作流程,在全封闭万洁净环境下,局部百级洁净层流操作台上进行静脉药物的集中配置,改变了过去在治疗室完全空气暴露状态下配液的历史,避免了人员流动大,注意力不集中,物品杂乱等等,忙乱时难免的不安全因素,有效防止了细菌和微粒的污染,给患者提供了优质无菌的药液,大大减低了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

1.3 防止微生物污染、减少过敏反应:

按照不同功能分别设有百、万、十万级清净度可以防止微生物污染,控制微粒,微粒对血管壁刺激使血管壁内壁损伤而不光滑,血小板粘连导致静脉炎:药物中的药物微粒、聚合物、降解物,其他异物与组织蛋白发生反应从而引起过敏反应。

1.4 促进合理用药 :

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PIVAS的建立为促进输液合理用药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临床静脉用药医嘱通过网络系统传递汇集于PIVAS,再经过药师的仔细审核后方可进入配置流程。在该环节中药师科充分运用其专业的药学知识,通过与医生的协调,积极配合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配伍以及采用合适的用药方法,用药时间,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1.5 有利于加强配置人员的职业防护: 在传统的配置环境中,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自我保护。抗菌药物以及某些细胞毒性药物在配置过程中可产生微粒悬浮在空气中,吸入体内后将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文献报道显示,直接从事抗肿瘤药物配置的护理人员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从手抗肿瘤药物配置的护理人员相比,前者WBC、PLT下降,月经失调及脱发显著高后者。PIVAS的配置人员必须穿上必要的防护服,并在生物安全柜负压下进行配置,其安全性得到保证。

2 静脉调配中心的管理

2.1 制度管理: 制度服务质量的保证,如何完善PIVAS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人员岗位职责和标准操作规程,以明确工作职责,确保药品安全,是一项重要内容。已制定的标准操作规程包括医嘱审核、排药、无菌配置、成品核对、包装发送、清洁更衣、清洁操作、生物安全柜操作、净化操作台操作、细胞毒性药物配置等操作规程。

2.2 环境管理

2.2.1 十万级非洁净区清洁 十万级非洁净区主要包括一次性更衣室、洗衣间、清洁间等。每日工作结束需用专用抹布擦洗地面,用蒸馏水擦拭工作台、凳椅、门框及门把手、塑料筐等,做好相应的清洁、消毒登记工作。

2.2.2 万级清洁区清洁、消毒管理 万级清洁区主要包括二次更衣室和静脉药物调配室。清洁区和非清洁区的清洁工作必须分开,不得混用。每日调配工作结束后,用75%乙醇擦拭凳椅、药车、门框及门把手以及地面,每周后轮换1次用1%次氯酸钠溶液擦拭。墙壁、顶棚每半月进行清洁、消毒,并做好相应的清洁、消毒登记工作。

2.2.3 百级层流操作后清洁、消毒管理 生物安全柜及水平层流洁净台可保证调配操作区域达到百级水平。每日在调配工作开始前,使用75%乙醇擦拭工区域的顶部、两侧及台面,顺序为从上到下,从里向外。在调配过程中每完成1份输液成品后,需清洁操作台上的废物,并用75%乙醇擦拭台面;每日调配工作结束后,再进行彻底清洁、消毒。清洁时需打开生物安全柜回风槽外盖,先用蒸馏水擦拭,再用75%乙醇消毒。调配人员每月对生物安全柜做1次沉降菌检查及水平层流洁净台做1次动态悬浮菌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

2.3 人员质量管理:

为确保PIVAS的调配质量,护士与药师人员一起进行调配等各项操作规程及无菌观念知识的学习与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不断组织学习了解药理知识和药物配伍禁忌,以更新知识、强化操作人员的技能和安全意识,保证在岗人员能高质量地完成调配工作。在日常管理中,PIVAS是凝聚力的主体,也是管理的主人,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团队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神,增加PIVAS的凝聚力。通过平时的点滴养成,养成“敬业、乐业、勤业、精业”的良好习惯。

2.4 安全管理:

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各种因素导致的用药错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制度严格的查对制度,规范工作流程中各环节的查对工作。从药师审方到护士调配,药师复查调配质量,入洁净室的溶媒,药品出洁净室已调配好的成品等各环节严格查对,层层把关,对有配伍禁忌、超剂量的处方,不规范使用溶媒输液标签,立即与病区联系,更改医嘱后立刻传递,及时调配。严格遵照层流洁净台无菌调配程序,层流工作台至少在操作前30分钟启动机器循环风机和紫外线灯,30分钟后关闭紫外线灯,在操作中不得跨越无菌区,注意用药的调配顺序、加药的方法、药物的余量等,确保用药安全,规范进出控制区,洁净区的程序,将污染控制到最低限度。

3 结果与讨论

普通环境下静脉用药的调配,易受细菌和微粒的影响,PIVAS建立后调配是利用无菌传递系统,减少了微粒的污染,防止药品污染,给患者提供无菌安全的高质量输液,确保静脉用药安全,大大降低了医院感染的放胜率。通过各环节的管理及健全的规章制度,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加强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对保障输液安全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伟,陈飞虎.医院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必要性[J].现代医院,2010.10.

[2]龙李琼.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2012.2.

[3]徐军,张天华,周华.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利弊与探讨[J]医学导报,2006.25.

[4]兰红,夏羽菡.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1.

医院“超说明书用药”管理规定 篇4

1. 明确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部门

首先,医院应建立或明确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部门。笔者认为,超说明书用药管理工作应由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组)领导,由药学部门组织实施。根据医院的性质、功能和科室设置等情况,在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组)下设立由医院药学、临床医学、临床微生物学、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超说明书用药评价专家组,为超说明书用药管理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在药学部设立超说明书用药工作小组,负责对超说明书用药处方的收集、汇总与评价工作;在各科室及药房设立超说明书用药监测点,负责超说明书用药的上报工作。

在此基础上,医院内部应制定科学的超说明书用药指导原则、分级管理规定、超说明书用药数据库与应对流程,逐步完善超说明书用药行为规范。

2. 制定超说明书用药指导原则

对比国内外超说明书用药管理文件和相关规定不难发现,我国现有的规定大多只包含了超说明书用药的条件、药师的责任、知情同意书的签订等原则性条款,没有具体内容,缺乏适用性。为此,笔者参考国际通行的做法,结合我国医疗机构实际情况,拟定了较为具体的超说明书用药管理制度和应对流程。

(1)临床超说明书用药的条件

医生作为“超说明书用药”的主体,需要不断增强自律性,提高专业知识水平,避免药物滥用,同时严格遵守院内关于超说明书用药的指导原则和分级管理规定,从源头上对安全用药严格把关。

①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或危及生命、且无相应可替代药品的情况下,医师需深入了解所选药品,包括药物的成分、药理、药效以及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充分考虑超说明书用药的必要性,保证患者获得的利益大于可能出现的风险(必要时可与临床药师商讨);

②用药目的是为了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而不是试验研究或其他关乎医生利益的使用;

③超说明书用药应有必要的科学依据、会诊意见、充分的临床实践和相关文献、研究报道;

④提出超说明书用药申请,经过相关人员的审核批准,并报本科室超说明书用药监测点备案;

⑤保证患者的知情权。根据院内分级管理规定,被纳入诊疗规范的超说明书用药原则上不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只需实施一般知情同意(口头同意);未被纳入诊疗规范的超说明书用药,原则上需要向患者详细分析用药目的、可能出现的风险、超说明书用药原因及补救措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书面同意);

⑥开出的药品应在病历上有详细记录,需注明选择说明书外用法的目的、疗效、不良反应,病历由医院保存;

⑦仔细监测患者的状况,完整记录药品的有效性、耐受性;

⑧如果出现不良反应,需要撤药,记录放弃的原因,并考虑选用其他药物。

(2)药师审核超说明书用药的责任

药师作为处方审核的主体,应对处方的相容性、稳定性严格把关,对超说明书用药行为进行分级审核和综合处理,做好超说明书用药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①药师应对处方进行审核,严格按药品说明书规范调剂药品,规避用药风险。药师认为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形时应当拒绝调配,并经处方医生再次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

②药师在审核和调配超说明书用药处方时,应严格查看《知情同意书》,并在院内数据库中查询超说明书用药的级别,审核是否经过相关人员同意,同时进行备案。当超说明书用药存在异常违反“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的情况时,即使已签署《超说明书用药知情同意书》并通过了审核,药师也应拒绝调配。药师应与处方医生联系,告知处方中存在的问题,请医生重新处方;

医院辅助用药管理规定 篇5

一、总则

为加强医院药事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人民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等药害事件,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结合临床存在超说明书用药的实际情况,根据广东省药学会《药品未注册用法专家共识》制定《镇康县人民医院超说明书用药管理制度》。

二、本制度所说的“超说明书用药”又称(药品未注册用法),是指“医师在诊疗过程中使用某药物,其适应症和(或)用法用量不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的说明书内”的用法。

三、细则

在临床工作中,使用“超说明书用药”用法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或危及生命的情况下,无合理的可替代药品

使用“超说明书用药”用法时,必须充分考虑药品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权衡患者获得的利益大于可能出现的危险,保证该用法是最佳方案。

二、用药目的不是试验研究

用药目的必须仅仅是为了患者的利益,而不是试验研究,这体现医疗人员的基本职业操守。

三、有合理的医学实践证据

四、经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批准当临床科室因病情治疗需要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时,应提供权威的文献依据,向医务科提交用药申请报告,交由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讨论,审核同意后方可使用。但紧急抢救情形下不受此条限制。

五、保护患者的知情权

在使用“超说明书用药”用法时,应告知患者治疗步骤、预后情况及可能出现的危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工作中,医生应书面

告知患者“超说明书用药用法”的性质和该用法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可预测的危险,并在患者表示理解后签署《药品超说明书用药用法知情同意书》或《药品未注册用法知情同意书》。

六、药师在审核和调剂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处方或医嘱时,严格依据《知情同意书》和医务科备案方能调剂药品,必要时要求医师注明原因并签名确认。

七、临床药师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认真分析其合理性,并进行调研核准,对超说明书用药疗效进行认真分析和评价,对超说明书用药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及时分析原因,并上报医务科和通知相关病区,减少和防止因超说明书用药导致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浅谈医院药房安全用药问题 篇6

【摘要】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它与人的健康、生命息息相关。为了有效地加强对处方药的监督管理,防止患者因自我行为不当导致滥用、误用药物,危及生命健康,消除安全用药隐患。[1]安全用药问题值得探究。合理用药的概念是安全、有效、适当、经济凡是违背这四个要素的用药方式都是不合理的用药。对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如不干预,任其蔓延,则会延误患者的治疗,损害患者的健康,威胁患者的生命,浪费资源医药,干扰或影响社会安定和和谐。售药交待是是药房服务最关键的部分,是调剂中不可忽视的尾声工作。调配完毕后向患者作些适宜的用药交待,将对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毒副反应发生及充分发挥疗效等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药品;监督管理;安全用药;不合理用药现象;售药交代

安全用药问题涉及到诸多方面,例如:患者自我保健意识低,假劣药物的流通使用,药物缺乏疗效,药物的滥用和误用等不合理用药问题,药物配伍禁忌,不重视售药交代等方面。笔者将从药品分类管理现状、医院不合理用药以及重视售药交代等方面浅析安全用药问题

一、药品安全性问题

药品的安全性就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比如,对处方药监管尚未到位,尤其是抗生素用药执行不到位,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存在隐患。药品分类管理的核心在于加强处方药的管理,处方药是否凭医生处方销售是衡量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实施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抗生素凭处方销售不到位,给群众用药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性,而老百姓也几乎视抗生素为“万能药”,不管什么疾病症状,就连小小的普通感冒也会用上抗生素而安心,症状严重一些的疾病更是联合使用抗生素,正是如此的滥用抗生素,使越来越多的细菌产生耐药性,因此产生了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就可想而知了。虽然,国家规定从2004年7月1日开始,未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抗菌药物必须凭处方销售,但是有些药店在利益的驱动下违规销售处方药,抗生素的应用前程令人十分担忧。仅通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限的人力、物力将处方药按规定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

再者,执业医师的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无法真正承担起指导群众安全、合理用药的作用。我国执业药师近年来人数虽有大幅度增加,但整体数量依然很少。目前,执业药师考试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涉及四门课程,通过考试的执业药师在日常执业中面对消费者还是心有余悸,难以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综合给予恰当的用药指导和健康咨询,多数仍不能胜任其职位。大部分执业药师不在药品零售企业第一线服务,未能真正承担起用药咨询、用药指导的作用,影响了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实施。

二、加强医院合理用药

不合理用药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和难题,据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至32%。按照美国药物不良反应致死占社会人口的1/2200计算,我国每年药物不良反应致死人数达50余万人[2]。

医院常见不合理用药现象有

1.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欠规范问题。

表现在不执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没有指针随意使用抗菌素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如:美罗西林钠、奈夫西林钠、夫西地酸钠、林可霉素、氟罗沙星。

2.不合理选用溶媒。

2.1 血塞通、丹参注射液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或5%氯化钠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作溶媒,由于盐析作用,不溶性微粒增加,使不良反应增加。

2.2 呋塞米注射液选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呋塞米为碱性的钠盐注射,碱性较高,因葡萄糖注射液PH低于4时可与呋塞米产生沉淀。只能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 [3]。

2.3 10%氯化钾注射液选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静脉补钾同时滴注钠盐和高浓度葡萄糖注射液会降低钾的作用,故需迅速纠正低血钾时应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

3.存在配伍禁忌药物合用。

3.1维生素C与维生素K1注射液同瓶静滴。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醌类药维生素K1混合后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映,维生素K1可被维生素C破坏而失效[4]。

3.2维生素C与庆大霉素同用,可抑制庆大霉素的抗菌活性[5]。

3.3 消旋山崀宕碱片与甲氧氯普胺片同时口服,消旋山崀宕碱属于胃动力抑制药,甲氧氯普胺属于胃动力促进药,二者联用呈拮抗作用。

4.重复用药现象。

4.1 胃舒平与颠茄合用,胃舒平是含有颠茄的复方制剂,合用没有必要。

4.2 牛黄解毒片与黄连上清丸合用,这两种都属于清热泻火类药,均含大黄成分,合用后容易造成腹泻、恶心。

4.3 强力银翘片与速效伤风胶囊合用,这两种药属于治疗伤风感冒药,分别含有扑热息痛成分,合用后剂量加大,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出汗、腹泻、肝脏损害

4.4同一时段内联用几种适应症近似的中成药口服药、西药、中成药注射液,且使用剂量超过说明书规定要求,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用药,通滞苏润江胶囊+血塞通胶囊+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片+七叶皂苷注射液。

5.用药不考虑毒付作用对患者的其他疾患的影响。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自诉有胃溃疡,医生用药“奈普生”口服,导致胃溃疡加重。如改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就可以减少对胃部的刺激。

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本本人认为医院应该做好以下的工作: 1.应建立健全药事管理组织系统并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和程序。

1.1 建立药品品种遴选原则、制度,制定基本用药目录,对新申请品种进行安全性评估。

1.2 定期开展合理用药讲座、学习班、研讨会。教育医生和药剂师合理使用药,加强所有医务人员对常见病的正确诊断和处理的培训。

1.3 建立激励机制,奖励合理用药科室、医务人员,推广他们的经验。

2.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

2.1 建立由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和药学部门共同负责的处方点评制度并有效开展工作,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讨论分析公示。

2.2查阅门诊和住院病人用药情况分析,检查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管理等工作。

3.制定药品处方集,规范医院用药。

4.建立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对药品使用总金额和数量排名前10位进行分析,是否超常规,是否合理,定期公示结果,指导医师用药。

5.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药品营销人员为了促销药品,给医生提供销药提成,有的医生在金钱面前,忘记了做医生的本分和责任,乱用药、大剂量用药,使用高价药,为的是能获得更多的非法药品提成。因此,医院管理者应加大医德医风再教育的力度,使医务人员树立一切为病人,全心全意为病人的服务理念。在为病人治病的过程中,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合理使用药品。

6.与临床科室加强沟通,促进合理用药。药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大量新药的面市,药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将药学信息收集、整理,通过药讯、不良反应简报等提供临床人员参考,为提高医疗水平和促进合理用药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重视售药交代

售药交待是零售药房药师在调剂工作中用语言或文字将所配发药品的用法、用量、禁忌及注意事项等告知顾客,.这对于顾客正确使用药物、发挥药物的最佳效应,避免或减少药品的毒副反应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笔者根据在零售药房工作多年的经验,就这一问题谈几点体会,供同道参考。

详细交待药品的使用,服用方法及时间

药物的服用时间须根据具体药物而定,一般药物和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宜在饭后服。驱虫药、胃药就要求在饭前服用,以发挥药物的最大效应。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不会看药品说明书,致使一些药品由于使用方法不当达不到预期效果。如:利福平眼药水,包装分两部分,临用时取药丸放于溶剂中,待药丸完全溶解后用于滴眼,患者没有听到详细交待,又不会看药品说明书,结果将一粒利福平药丸口服,用不含药物成份的溶剂滴眼,以至延误治疗。

向患者说明具有特殊作用的药品 有一些药物如感冒灵、感冒片等抗感冒药都是一些复方制剂,其中含有扑尔敏等成分。售药时,有必要向患者做特殊交待,服药期间避免从事高空作业、车辆驾驶和机器操纵,以防事故的发生。

说明具有特殊包装的药品

为防止药片潮解,厂家在药瓶内装有干燥剂的制剂,在销售整包装时,应向患者交待清楚。

向患者做必要的解释,以免疑虑

(1)由于目前药品管理部门尚无统一规定,致使不同厂家生产的同品种、同规格片剂的形状大小、糖衣颜色都不一样,不仅给药房的管理工作带来不便,也容易使患者产生误解,故当遇到同品种、同规格片剂的形状、大小、糖衣 颜色不 一样的药物时,不应混装在同一瓶中,如需同时将不同外观的同一药物发给同一患者时,必须详细交待清楚,以免产生疑虑。

(2)服用某些药物后,大小便出现特殊颜色,如口服拘橼酸铋冲剂时,大便呈黑色,服用维生素B2、呋喃唑酮等小便呈黄色,这些都应向患者交待清楚。

(3)目前药品说明上在用法中都注明每次多少毫克或者克而没注明每次服多少片,因此在售整包装时也应向患者说明,每次口服多少,而不能只说“按说明服用”,这样使患者对自己所买的药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多服或少服药物事件的发生。

避免可能发生的药物相互作用

近年来不合理用药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在治疗过程中,往往联合用药的机会比较多,为了更好发挥药效,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我们在售药时根据医生的处方,对可能影响疗效的配伍药物,要向患者加以说明。如:一张处方上同时开有氟哌酸、乳酶生,应告知患者两药隔开时间服用,以更好地发挥乳酶生的作用等。

综上所述,从药品的安全管理,重视合理用药,重视售药发药交待是提高药物疗效的前提,同时对我们药房质量负责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在全面掌握药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医学知识,以便使药物安全合理地用于患者,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

参考文献

基层医院合理用药的药学环节管理 篇7

1基础医院合理用药的药学管理现状

1.1药师专业水平较低

由于部分基层医院对药学管理工作不够注重,导致基层医院在药事管理工作中能拥有药师管理技术职称的人少之又少,使其药学管理工作人员缺乏药学知识与执行药学法规的职能,从而导致药学人员整体的素质不高,不能进行规范性的药学服务。另外,部分基层医院的药学人员的学历不高,大部分药学人员的学历都在中专和大专水平之间,而学历在本科生与研究生水平的药师更加稀少。药学人员严重呈现年轻化的问题,与有经验的老药学人员相比,年轻药学人员存在知识不够丰富、经验不足的问题,导致药学服务的水平降低。基层医院大部分药学人员是通过培训非药学专业性的人员,药师用药水平低和素质也较低,严重影响基层医院用药的安全性,从而危害到患者的身体健康[2]。此外,由于基层医院待遇低,高级的药师不愿到基层医院工作,同时基层医院的设备比较陈旧,严重影响药师工作的效率,影响药师提高自信心,从而导致发生恶性循环,出现药师数量少而工作量多的情况。由于基层医院对药学人员的培训不到位,使其药学人员不能很熟练的掌握专业知识,导致基层医院的药学管理水平降低。

1.2药学管理制度落后

许多基层医院缺少规范性的药学管理制度,对于药物的管理模式还需要进行完善和改进。如药品招标采购和配送要有一定的便捷性,但由于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导致临床常用药物的采购速度缓慢,无法满足临床用药的需求。药物在配给方面上,因药学人员工作分配不合理,使其药物的储存没有按照顺序进行分配,在发放药物时出现混乱的现象,甚至把过期药物使用到临床治疗上,引发临床用药隐患。此外,基层医院存放药品的设备简陋,无法控制药品的药性挥发,且管理人员对药物养护知识不足与没有执行养护制度,导致药品受到环境的污染,严重影响药品的药效,从而影响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药品没有按照保存的条件进行储存,没有对药品存放的地方进行监测,缺乏调节通风、排气和控制温度、防鼠及防火的设备,特别是对生物与中药制剂的管理不到位,使其质量发生变化,造成不良的反应,使其药品的药效降低,导致药学管理质量受到影响。

1.3基层医院医疗普遍存在用药问题

部分基层医院在使用药物对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不能够充分发挥药品的疗效,无法发挥药物的最大价值。产生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大多数的人只考虑到药物带来的常规功效,而忽略了药物具有独特的功效,使其许多药物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药物中特殊功效,有利于药物的价值提高。在部分基层医院中,可以看到许多的医生给患者开大量的药物,其药物的使用过于频繁,导致药物过度使用,不仅浪费医院的用药资源,使其患者的身体对药物出现抗体,也危害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从而使医生的诊断失误,不利于患者的健康恢复,降低用药治疗的效果。

2基层医院合理用药的药学管理措施

2.1加强药师专业水平

基层医院开展药学管理的最大的阻碍来自于药师对临床医学知识的缺乏,作为一名药师应要掌握各种各样药物的药效学和药理学同毒理学的相关知识,对于药物研究的进展也需要了解,通过工作当中不断实践,提高自身的用药经验以及丰富自身的用药经验,使其在临床治疗方案中可以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3]。因此,药师要不断通过学习与研究来提升临床治疗的经验,加强临床治疗的知识,并通过专业书籍、网络、媒体及报纸信息中的知识,不断提升、更新自身的药学素养,增强自身的临床治疗的能力。此外,在工作上应多与有经验的药师进行沟通交流,从交流中吸收不同治疗方式及用药方式,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并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及诊断和用药的情况,对患者用药产生不良反应进行监控,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提高合理用药的有效性。

2.2提高药学管理制度水平

为了能提高药学管理制度的水平,首先提高基层医院药房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而改变管理人员传统观念,让药学管理工作在基层医院的管理中受到充分的重视。并对药学管理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对于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且采用外派进修的方式激发药学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药学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提高药学管理的水平。此外,药物管理应实行全面管理、重点统计和实际消耗,同时也要细化药学管理环节,提高人员、设备和药品管理,消除药学管理中存在的漏洞,还要落实药品的管理制度,对药品采购、中西药调剂与中药炮制、药品标准及药品质量检验的管理需要实行制度化。药房人员应实施责任制度,对于特殊的药品(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必须严格进行管理制度,杜绝药品的混淆,消除药品的严重污染,提高药学质量管理[4]。利用微机系统管理模式,逐渐实现药学部门质量的管理,从而提高基础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

2.3加强合理用药的宣传

加强药师对不同药品的药性进行了解,如药物的性质、药物的药理反应、适合病症及服用剂量的知识是药师必须熟记和了解。因此药师要主动向患者介绍各种药物的服用时间、方法和剂量及用药的禁忌,并对药物的有效期和药物真假辨别方法及疗效差别的情况进行详细讲解,减少药物产生副作用或药物相互作用引发的疾病[5]。此外,基层医院还可以定期开展安全用药的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充分运用海报和宣传册及板报对安全用药知识进行宣传,让更多患者了解到安全用药的知识,避免误用药物危害到身体的健康。基层医院通过加强宣传合理用药和开展用药安全知识的讲座,不仅加强了基层医院合理用药的管理制度,还保证了合理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积极性,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有效提高了临床用药治疗的质量。

3结语

基层医院必须重视药房管理与建设,改善药学管理制度,使基层医院药学部门发展成为管理和技术及经营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有利于加强基层医院药学管理制度,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使其不合理用药的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降低药物治疗的风险,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摘要:在医疗活动中,药学管理在基层医院起着重大的作用。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且各行业服务的理念不断提高,基层医院药学管理的知识也在不断扩展丰富。目前基层医院管理工作在各个层面管理上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通过加强基层医院管理人员的知识及多与人进行沟通,努力把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技能提升,顺应时代潮流的进步,从而促进基层医院药学管理工作健康发展,提高合理用药的安全性。

关键词:基层医院,合理用药,药学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1]辛子明.基层医院药学管理问题调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3):153.

[2]尚辉.医院药房管理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3):2996-2997.

[3]钱新民.基层医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2):132.

[4]黄复润,刘小星,邓东明,等.合理用药的药学环节管理分析[J].北方医学,2015,12(7):145-172.

刍议医院药学中的合理用药 篇8

【关键词】医院药学;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95-01

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肺部疾患的主要杀手。美国1994年统计表明,药源性疾病导致死亡高居美国人口死亡的第4-6位,仅次于心血管病、癌症、卒中和肺部疾病。药物不良反应成为医疗事故的重要原因。2001年日本济生会滋贺县医院医疗事故原因构成调查发现用药不当占全部原因的48.4%。在美国医疗差错类型分析表明,用药错误占非手术差错的52.3%。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不合理用药约占用药者的12%-32%。合理用药不仅仅是一个医疗问题,更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其核心是保障合理用药。目前较公认的合理用药基本要素为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

1 药物评价中的合理用药

药物评价是对临床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当性的综合评价方法,能够对药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例如,孙忠实等人通过对维生素E、辛伐他汀临床应用,进行全面综合再评价,有力地推动我国药物评价工作的开展。

2 药物利用研究中的合理用药

通常是指药物在社会上的市场、分布、处方和应用情况,以及由此引起的医疗、社会和经济的决策分析。利用金额指标、治疗日(TD)、限定日剂量(DDD)、处方日剂量(PDD)、药物利用指数(DUI)等方法对药物进行金额排序、用药频度分析及处方行为研究的回顾性评价。例如,彭永富等通过对长江流域6城市138家医院1999年一2001年抗肿瘤药分析,预测今后用药趋势。

3 药物流行病学中的合理用药

药物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在人群中的应用及效应的学科,或是运用流行病学的知识、方法及推理,研究药物在人群中的效用及不良反应的学科。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中许多关于危险因素分析的热点问题表现为:(l)不稳定性危害;(2)滞后事件:即在长期用药后,甚至在撤药后才出现的事件;(3)多重用药;(4)罕有事件。例如,王青等人通过合理用药国际指标(SDUIs)多中心、对照、平行配对干预研究,探讨与国际接轨并适合国情的科学评价方法,推动我国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

4 药物经济学中的合理用药

就医院药学而论,药物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评价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和各种临床药学服务的相对经济效果,为临床选择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优化卫生资源。药物经济学研究未来发展的热点集中在以下5个方面:(l)成本一效用分析中生活质量指标的研究;(2)成本一效益分析以及意愿支付法的方法学研究;(3)随机临床试验与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有机结合;(4)间接成本(病人和家属的时间成本)的计算;(5)不确定因素影响的矫正、敏感性研究以及统学模拟技巧。例如,冯惠坚等人通过对药物经济学文献特点的分析研究,探讨推动我国药物经济学工作开展方法。

5 药学信息咨询服务中的合理用药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的工作任务,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做好新药上市后再评价,观察临床疗效,收集、整理、分析及反馈药物安全信息。(2)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物警戒及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发生原因,指导合理用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3)开展药学情报收集、鉴别、整理、咨询、分析及综合工作;分析临床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特点,调查用药趋势、本医院或本地区用药情况、药品市场的价格等;编写本医院的《药讯》、《处方集》或《医院药品集》。(4)开展计算机技术在医院药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制管理软件,进行辅助医院药学管理、辅助决策、信息服务、药学计算、仪器智能化及网络应用研究等。例如,杨樟卫等人设计临床药学信息服务系统计算机软件,探讨与国际接轨并适合国情的药学信息学课程教学方法,以推动我国药学信息学的建设。

6 药学服务中的合理用药

药学服务是医院药學的发展方向,要求药师必须以当代医学与药学的系统知识,及时发现、防止、解决一切不利于保证药疗最佳效果的问题,要求药师承担监督执行保护用药安全有效的社会责任。例如,黄祥等人通过长期坚持深入临床,参与用药决策,提出药学服务模式的五要素,探讨与国际接轨并适合国情的科学评价方法,推动我国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

7 循证医学中的合理用药

循证医学是近年来国际临床医学领域迅速兴起的新趋势和研究热点。循证医学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l)形成可供系统评价的证据;(2)搜集、整理证据,进行系统评价;(3)依据获得的循证医学证据,调整现行临床诊治原则;(4)运用循证医学证据制订新的临床诊疗原则,指导临床实践。例如,程金伟等比〕人通过对有关普蔡洛尔预防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再出血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系统评价,证实普蔡洛尔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再出血作用显著,并可明显降低总死亡率及再出血所致的死亡率。

8 药事管理中的合理用药

医院药学管理工作包括:研究医院药学管理模式并制订工作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提高医院药学管理水平,将药学部(科)的管理纳人科学化的轨道;优化处方调配程序和处方分析(错误处方调研、用药情况分析);研究药品供应和核算、特殊药品管理、药品目录筛选及库存药品贮量控制的问题;重视将社会学、行为科学、伦理学和药学相结合的研究;加强临床药师的培养与药学继续教育,强化临床药学知识与技能培训,确定人才合理的知识一能力一素质结构与要求心例如,汤韧等肠通过长期坚持培养人才,形成合理的学科梯队,推动我国合理用药人才队伍的建设。

9 展望

21世纪的合理用药将向着全球化、系统化、信息化的方向迈进,而我国的医疗体制及其配套改革,将为合理用药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加速与国际接轨,必将推动合理用药工作向着更高、更深层次发展;逐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机制,有利于促进合理用药;组织制定和推广常见病、多发病的标准治疗指南;建立一套合理用药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完善药品信息系统建设和提供医院合理用药自动化管理,将推动医院药学机构的职能和工作模式,实现从药品供应向药学服务的转变,从而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为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用药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初丕江.临床不合理用药现状和分析[J].中国中医杂志,2006,4(2):2.

[2] 屈 建.医院药学中的合理用药[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4,4(1): 5-8.

医院药剂科用药咨询岗位职责 篇9

4、遵循客观、科学的原则,认真解答患者及医务人员的用药疑问。

5、药物咨询工作应及时登记和认真回复,填写用药咨询记录。若遇到需查资料和需与不同专业临床药师讨论才能解决的问题,应留下患者的联系方式,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在承诺的时间内给患者回复。

6、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对门诊进行质量筛查,及时汇总处方书写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为处方规范提供相关资料。

7、对咨询工作定期进行分析、总结。结合临床药物治疗实践,进行用药调查,开展合理用药、药物评价和药物利用的研究。

8、在履行用药咨询职责的过程中,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和知情同意权。

9、积极承担科学研究工作,积极学习、讲授药学专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动向。

10、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医院辅助用药管理规定 篇10

ME定义及分类

ME定义为在药品为医务专业人员、患者或消费者控制时,任何可以防范的可能引起或已经造成不恰当地应用药物或伤害的事件。它包括5个方面的含义:用错患者、用错药物、用错剂量、用错给药途径、用错时间。

美国医院药师学会(ASHP)将用药差错分为12类:①处方差错:选药不正确、给药方法不当、处方书写正确或字迹不清楚;②遗漏用药次数;③用药时间不正确:用药时间间隔超出规定;④非授权给药:未经合法处方者同意而擅自用药;⑤剂量不当:剂量过大或过小,特殊患者未调整剂量;⑥剂型正确;⑦配制注射液的稀释液种类或用量不恰当;⑧给药技术正确:给药程序、途径、部位、速度不正确;⑨使用过期或保存不当的变质药品;⑩未实施有效监测,如血药浓度监测或不良反应监测等;不依从医嘱用药;其他。

ME造成损害的分级[2]

ME按患者机体受损害程度分为9级(A~I),其中A级无损害;B~H级有损害;I级死亡。①A级:没有发生的ME,但有可能造成差错的发生;②B级:发生ME,但未对患者造成伤害;③C级:ME造成患者额外的治疗监测,但未改变其生命体征及造成损害;④D级:ME造成患者额外的治疗监测,改变了其体征,但最终未对患者造成伤害或需要增强检验进行监控;⑤E级:ME导致患者需要进行另外一种治疗或干预;⑥F级:ME增加患者的住院天数;⑦G级:ME导致患者永久损害;⑧H级:ME引起危及生命事件;⑨I级:ME造成患者死亡。

ME产生的主要原因

门(急)诊用药过程的参与者主要有医师、药师、护士、患者及其监护人,还有相关的医务工作者。用药差错的出现,有个人因素,也存在用药系统原因,而实事求是的分析用药差错的原因,使人才、资源、环境、工作量、质量管理关键环节最佳组合,才能构成一个完善的用药体系。常见的差错原因:⑴不能正视用药差错:长期以来,习惯于过多地责备出差错者本人,采取处罚手段,使义务人员讳言差错,隐瞒差错,而不是客观地分析差错过程,根据记录内容,立即弥补差错,把差错的后果降到最低,并从差错典型案例中学习,不重复同类错误,以患者用药安全、合理为目标。记录内容包括4个W和1个H,即发生了什么(what)、在哪里发生(where)、为什么会发生(why)、怎样发生(how)、和谁相关(who)。需要强调的是出差错后,应关注why和how,而不是who(出差错本人)。⑵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对患者用药安全至关重要。在门诊,医生平均接诊时间7~8分钟,药师调配发药时间仅8~16秒[3]。在数量上,我国医生人数已接近现代水平,而药师人数缺口巨大。如在门庭若市的发药窗口,药师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药学服务的时间与空间非常有限,不利于药师为维护患者用药安全而专心、用心、耐心、细心地工作。⑶缺乏沟通:医、药、护人员缺乏有效沟通,对处方理解不同,导致不能正确执行。⑷处方差错:①处方书写不规范,导致药物治疗差错。如药物剂型、规格、给药剂量、途径、用药次数等不正确或书写不清楚等;②诊断与处方用药不相符;③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及特殊人种等)用药细节差错。如儿童用口服诺氟沙星治疗菌痢。⑸调剂差错:①剂量差错;②剂型差错;③发错药物:患者拿到的药物不是处方中书写的品种和数量;④发错患者:把A患者的药物错发给B患者,B患者的药物错发给A患者;⑤在审方时未能发现处方配伍的潜在风险,如处方为柴胡注射液与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混合。⑹给药差错:①执行医嘱差错:如10%氯化钠注射液误作0.9%氯化钠注射液使用;②未能按医嘱规定的时间或间隔给药;③遗漏医嘱规定的药物;④药物给错患者;⑤患者依从性差错:患者或其监护人不遵从医嘱用药;⑥给药技术差错:如以输液方式用环孢素A时,为选用特定材质的输液器;⑦使用假药、劣药,特别是超过有效期的药物。

ME的防范

防范ME,首先应构建完善的用药系统,其次是营造一切为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文化,建立从ME中学习的机制,再次是端正其工作态度和服务理念,提升医、药、护等人员和服务技能。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配置与服务对象相匹配的医务人员,有利于减少差错;执业人员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技能,有利于减少差错;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执业资格,是减少差错率的基本因素。

正视ME:目前医疗用药系统尚未完善,ME不可避免;医药学还存在许多未知领域;个人行为疏忽或失误也难以避免。杜绝ME是人们的理想境界和不断追求的目标。因此客观地记录ME,分析ME,建立从ME中学习的机制,减少类似ME的重复发生;而不以惩罚为手段,鼓励主动报告ME,积累防范ME的经验。

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计算机医嘱和处方输入与合理用药软件系统的推广,对防止已知过敏者使用过敏药物,防止不良相互作用,防止剂量和疗程正确,促进治疗指南和诊疗规范的落实有决定的作用。

建立用药差错报告制度:WHO药品不良反应检查和报告指南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中增加了用药差错,尤其是剂量过大的用药差错的报告内容;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编写的《用药差错报告表》,实行无记名式自愿报告,并承诺对报告人或当事人的信息保密。落实ME报告制度是减少ME的有效方法之一。

规范处方行为:首先医生应按《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书写处方,以防执行者误解处方内容;其次实行电子处方有利于减少医生的笔误。

坚持审方核对制度:药师应认真审核处方内容的合理性,调配发药应双人核对发药,坚持“四查十对”;护士执行遗嘱时英坚持:“三查六对”。这些是防范因个人因素导致用药差错的经典方法。在核对中,对处方或医嘱有疑惑时,医、药、护人员应有效沟通。

美国医学研究所得出结论,大部分的用药差错并非由个人的疏忽或缺乏训练造成的,而是由于现行的医疗系统存在缺陷,使得医务人员容易犯正确或难以避免犯正确。因此,用药差错的预防,主要应完善医疗工作流程和管理体系,同时,注重提升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和医疗服务技能。

参考文献

1Allen EI,Barker KN.Fundamentals of medication error research[J].Amer J Hosp Pharm,1990,47:555-557.

2Willian NK.Pharmacy contribution to adverse medication events[J].AM J Hed Lthsyst Pharm,1995,52(4):385.

上一篇:茁壮现代诗歌下一篇:0-3岁婴儿睡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