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患者的心理分析

2024-07-12

门诊患者的心理分析(精选12篇)

门诊患者的心理分析 篇1

关键词:门诊患者,心理

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 是广大患者投医治病的一个重要场所。门诊患者以数量多、流动大, 相对停留时间较短为主要特点。患者普遍存在着“早诊断, 早治疗”的迫切心理, 他们通常需要及时获得病情信息, 因此对医护人员的态度十分敏感。医师和护士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情绪变化等对患者及家属可产生直接的影响。

1焦虑恐惧心理

初次就诊的门诊患者会有一定恐惧, 患者来到医院对陌生的就诊环境感到困惑茫然, 同时加上患者本身的心理素质及疾病的痛苦, 使患者产生复杂的心理反应。希望得到医术高明的医师诊治, 尽早诊疗、明确诊断, 表现为紧张焦虑, 容易激怒, 此时情绪易怒状态, 容易与人争吵。

2怀疑心理

这种心理反应表现在部分患者, 是因为达不到自己心理的期望值, 心理上得不到满足所致。部分患者希望部诊的医师是年龄大的、经验丰富的, 如果遇到年轻的医师给自己看病, 就怀疑医师的诊治水平, 对医师的诊断产生怀疑。部分患者有一定的医学常识, 通常对自己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对要做的检查, 治疗提出更高的要求, 当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时, 就会产生怀疑心理。还有的是因为医护人员的言语、行为、举止不当, 造成患者出现不满而产生怀疑。

3求安心理

大部分患者选择医院最主要的是安全第一。因此, 确保门诊的环境安静平和, 工作有序, 营造良好的就医氛围, 这样可使广大的就医患者和家属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精神上感到安慰。

4求快心理

患者来院是希望得到及时的治疗。急性病和重症患者求医的心情更为迫切, 渴望得到医治后, 看出效果, 既治疗短, 又见效快。这时就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对患者热情, 工作态度认真负责, 问诊详细。查体时神态严肃稳定, 不可谈些与疾病无关的言语, 需要做辅助检查时应讲明目的和必要性。

5逆反心理

部分患者生病时间长了, 对治疗漫不经心, 断断续续。对医师的治疗方案不积极配合, 常以自己的想法来做。抱着一种消极的态度, 这就需要医务人员更加耐心、细致的讲解, 支持和鼓励, 使患者自身的态度改变。

门诊患者心理复杂、多变, 这就要求医务人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热情周到的服务, 以满足患者不同的心理需求, 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门诊患者的心理分析 篇2

门诊患者普遍存在着“早就诊,早治疗”的迫切心理,急切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安慰和交流,及时获得病情信息,对医护人员的态度十分敏感。医生和护士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情绪变化等对患者及家属可产生直接的影响,一名称职的门诊护士不但要具备精湛的技术操作水平,还要具备敏锐的应变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疏导患者的情绪,协调医患关系,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就诊环境。

尽管医院设有鲜明就诊指示标牌,但一般病患者初来到医院,面对陌生的就诊环境感到困惑茫然,迫切希望护理人员能适时引导。来院就诊者希望对自己所患病痛得到合理解释。需要更多了解所患病症的前因后果,治法的确切效果和不良反应。

一般来说,门诊病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格外突出,主要表现为紧张烦躁、抑郁不安、容易激惹,有些甚至兼有明显的神经官能症症状。患者因病常处在情绪易激惹状态,常因小事与人争执。因此,护士在施治过程中,讲究语言的技巧应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情、不同心态,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如:安慰、鼓励、劝说、疏导、解释或指令等,并使用暗示性语言,通过积极巧妙的暗示,使治疗发挥最好的效用。还要主动协调,营造温馨和谐的人际氛围。如播放轻松愉快,有益于平和心境的音乐,或开设医疗知识讲座等。

除了就诊时的焦虑心理,患者还往往表现出较常见的抗拒与依赖的用药心理。对抗拒用药心理,必须具体分析,弄清患者抗拒用药的原因,是不喜欢药的气味,还是药物的不良刺激,或者是药的疗效不佳。清楚地了解原因后,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消除抗拒用药心理,阐明“良药苦口利于病”的药疗方针和效果。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帮助患者解决困难,由于受到“病弱需进补”理论的影响,病患常常要求医生开些含有人参等补气血成分的药,对患者中最多见的这种盲目求补的依赖用药心理,医护人员要指出其危害性,必要时可做适宜的行为阻断。

大多数的患者刚进入患者角色,行为退化、感情幼稚、依赖心理强、自我控制力下降,表现为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希望得到医生重视,得到医术高明的医生诊治,尽早期确诊断,了解到最佳治疗方案[2]。并有迫切体验到治疗效果的心理。因而就诊时,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患者热情,工作态度认真负责,问诊详细。查体时神态严肃稳定,不可漫不经心闲谈和说些与病情无关的事情。需要做辅助检查时,要讲明检查的目的、意义,并指明去向,消除患者恐惧和疑虑。如果需要检查的是未婚女性患者,在查体时,多有羞怯心理,女性护理人员应在旁陪伴,做好必要的.遮挡,使患者有安全感。检查结果出来后,对患者做恰如其分的解释,使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2 讨论

普通患者了解病情,经过适宜治疗,身体很快康复,呈现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慢性患者病程长、治疗效果差,表现焦虑、忧郁、烦躁不安。疑难患者病情较重,诊断、治疗难度较大,表现忧心忡忡。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分别给予相应的心理安慰、鼓励、支持、暗示、疏导,使患者面对现实,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患者在患病期间,感情敏感,依赖性比较强,希望得到周到、方便、快捷的诊治服务,门诊护士必须处处为患者着想,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充满关爱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交流过程中,要善于发病患者的思想变化和情绪波动,给予恰到好处的心理指导和护理,从而减轻患者的病痛,消除其烦恼。总之,门诊护理人员要善于发现患者心理特征及规律,满足患者心理需要,使患者心情愉快,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护士要了解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即患者想什么、要求什么、希望什么,把问题找准,做到心中有数,为超前服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超前服务,让患者能够处处感受到门诊护理人员的温馨服务。把心理护理有机地渗透到工作中去,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患者将更加满意,效益也会因之提高。只有正确掌握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才能真正地做好“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病人满意为目标”的整体护理。

[参考文献]

门诊患者的心理分析 篇3

【关键词】 口腔;门诊患者;疼痛;负面心理;心理护理;指导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9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27-02

口腔作为人体的敏感器官,最让人们感到恼火的就是牙病。在对于牙病的处置问题上,患者很容易产生恐惧和不安宁等负面心理。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均是在牙病发展到严重的程度、疼痛实在难以忍受后,方才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这些患者往往怀抱立即减轻病痛的迫切愿望,但是这与实际就诊患者人数多、排队等候、持续疼痛等问题是相冲突的。

1 临床资料

本组318例患者均为牙痛,其中男性204例,女性114例。年龄4-82岁,其中50-65岁224例,占70.4%。

2 口腔门诊患者疼痛的心理分析

引起口腔门诊患者疼痛的原因绝大多数为根尖周炎、牙髓炎等的牙痛,其主要表现为冷热刺激痛、自发性剧痛、患牙咬合痛、放射性痛、肿胀痛等。在疼痛的持续刺激作用下,大多数患者均表现为急躁、恐惧、紧张、担心等负面情绪,对这些患者的治疗,需要同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剂指导措施,才能够及时有效地解除患者的病痛。

2.1 急躁心理的心理护理及指导措施 很多牙病患者一般都有持续性、自发性剧痛,且在夜间有加重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睡眠和休息,因此,患者在进行诊治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急躁的负面情绪,甚至有患者直接放弃了治疗而要求拔除患牙。针对这一心理,临床医护人员要以简洁的语言、和蔼的态度,结合宣教图片,与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充分认识到牙病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能够治好的牙,一定要及时耐心地进行治疗,不能够不负责任地将其拔除。且明确告诉患者,在炎症没有消除的情况下拔牙是不行的,也是不安全的行为。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给予患者全身应用消炎药,实现治疗的目的。同时,通过向患者讲解常规治疗方法,改变患者“牙痛就必须拔牙”的固有不正确观念,也改变患者这种观念所导致的行为状态和心理,从根本上消除患者急躁的心理,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2.2 紧张心理的心理护理及指导措施 一般情况下,要减轻患者的牙痛均要通过开髓治疗来实现,由于患者对于治疗程序、治疗进程等的不了解,往往容易产生紧张心理。主要表现为患者紧紧抓住椅把、反复询问大夫等,甚至有的患者在刚刚接受大夫快速磨牙的时候,则要求终止对其进行治疗。针对患者的这一心理,临床医护人员要向患者详细讲解引起牙痛的原因,让患者明白全身用药不能够直接控制牙痛,也不是立即缓解牙痛的根本方法,从而让患者放弃无效应对要求。对患者充分讲解治疗程序及治疗进程,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带来的不适,帮助患者分析这些不适与彻底治疗之间的利弊关系,宣教治疗中减轻不适的方法,从而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同时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使患者勇于接受治疗、正确面对治疗。

2.3 担心心理的心理护理及指导措施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普及,以及媒体的逐渐多样化和全面化,护牙、爱牙知识已经被大众所了解和掌握,对口腔卫生保健的认知度也逐渐提高,这也提高了口腔疾病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由于部分患者片面理解了相关知识,使得这些患者在就诊的时候表现得猜测多疑、顾虑重重。比如就诊的时候患者一直盯着大夫的手套,观察其一次性检查手套是否更换、患者就诊时自带漱口杯,不放心医院的消毒情况等。这些表现都是患者在诊治过程中表现出担心情绪,如临床医护人员不能及时地解除患者这一负面心理,很容易造成患者的不信任,从而影响治疗。针对这一负面心理,临床医护人员要做到耐心倾听、充分理解,同时有针对性地、具有信服力度地进行解释。如向患者详细讲解诊治过程中消毒流程,并尽可能地让患者看到更换、消毒等程序,或让患者查看消毒包装日期等,消除患者的担心心理,使其放心地接受治疗。

2.4 恐惧心理的心理护理及指导措施 对急性牙髓炎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经过开髓使牙髓腔压力缓解后,为了灭活牙髓神经,多需封失活剂处理。有少数患者由于过大的牙髓腔压力,在封失活剂后产生剧痛,对其治疗应再次开髓减压,缓解患者疼痛后,再次封失活剂。在这一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对疼痛的经历产生条件反射,使得下一次诊治时而产生恐惧的心理。针对这一心理,临床医护人员应该注意行为和语言的艺术性、规范性、灵活性,充分讲解治疗过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尽量淡化病痛程度,同时采取转移注意力等方法,逐渐让患者适应牙科治疗。慢慢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提高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使其能够顺利地接受治疗。

3 讨论

口腔门诊患者的诊治,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及指导措施,让患者从身体和心理上全面解除病痛。在实际临床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首先要建立于患者之间的沟通,通过全面、充分的沟通,让患者对诊治过程充满信任。然后,医护人员要站在患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是站在他们同一水平线上的,对他们的要求是有同感的。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以热情饱满的情绪感染每一位患者,让患者感受到被人尊重,体会到医护人员的崇高职业道德,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另外,在诊治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不将不良情绪带到医护工作中,以熟练的操作对患者进行处理,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和依从性。最大程度低缓解患者负面心理,增强治疗信心,缓解痛苦程度。

参考文献

[1] 吴文秀,梅香,翟清亮,张玲玲,李丽君.口腔内科患者疼痛的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9(10):451-452.

[2] 谢培豪.应用深入访谈法对阻碍老年人口腔疾病早期就诊原因的调查[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9(02):184-185.

[3] 张娟.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门诊患者特点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9(06):339-340.

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4

1 门诊患者心理

门诊护士在实施医疗护理工作中, 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 不同的疾病, 患者就诊时的心理状态不同, 大致有以下几种:

急、危重患者大都由于突如其来的伤病造成行为退缩, 情感幼稚, 痛苦辗转, 甚至哭喊不休。心理特征多为害怕危及生命, 处理不当造成严重后果。例如脑部创伤患者首先害怕有无颅底骨折及内出血, 不经CT检查及摄片不相信诊断结果。

慢性患者疗程长, 见效微, 常表现焦虑、脾气暴躁、疑病等心理, 即“久病成医”, 但又一知半解, 因此, 一般医疗解释不易奏效。

一般及复诊患者大部分关心效果、预后, 表现为见医则安全心理, 渴求特效药物, 希望就诊时间快。

小儿患者就诊时的心理多为恐慌、害怕, 注射带来的疼痛刺激及痕迹反应的联想, 会使患儿见针即哭;疾病带来的伤痛, 会使患儿内心苦楚, 陌生的人与环境会使患儿恐惧。

体检中的老兵退役、退休人员查体、需定期查体患者、入学学生、招工转干、新兵入伍、儿童入托等普遍希望“三短一长”, 即挂号、候诊、取药时间短, 医生检查时间长。

2 门诊患者心理护理措施

门诊护士需要积极主动与患者交谈, 向患者主动介绍自己的姓名, 帮助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及了解医院规章制度, 主动观察病情, 寻查病因, 实施治疗, 了解思想, 接受建议, 征询需求。然而, 门诊患者来自不同的社会环境, 从事不同的职业, 有着各自的习惯和爱好, 心理需求则不尽相同, 对患者的外部心理观察是我们门诊心理护理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探讨门诊患者的心理, 做好有针对性的护理应制定如下措施:

2.1 挂号室及住院处是门诊的窗口, 我们要热情相接, 礼

貌相待, 在其挂号、候诊、就诊、治疗、划价、收费、取药等过程中, 用我们的言行去赢得真诚的信任和融洽的感情。做到认真解答患者就诊时的疑问, 对老人、儿童、残疾人、文盲、农村患者给予特殊的照顾和必要的指导, 可设问事咨询处 (台) , 设宣传栏, 做好防病治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及就诊前须知, 解决他们就诊时的心理障碍和实际困难, 主动配合治疗。

2.2 治疗室是一般实施治疗的地方, 我们应“细”字当头,

认真执行“三查八对”, 并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病种介绍不同的治疗方法, 如对幼儿应给予多疏导, 注意语气、语调、表情等, 设法使其对医生、护士的治疗与护理消除恐惧感, 求得良好的配合。

2.3 分诊、候诊在心理护理上也是矛盾的一对。

分诊护士希望秩序良好, 而候诊者则希望早些诊治, 将二者统一, 护士应做到五勤:脑勤———头脑灵活, 如先急后缓, 不能单纯按早来、晚来等等;嘴勤———耐心解释;腿勤———及时巡视;眼勤———善于发现问题, 并能及时处理解决;手勤———保持环境整洁, 物归原处。

2.4 对抢救患者要“快”字头, “时间就是生命”, 争分夺秒。

对由于心理偏激所致的患者, 如服毒、衰竭等应酌情做好针对性的疏导工作, 达成思想与感情融通, 为成功的救治奠定基础。

当然门诊患者中会有一些特殊患者, 因为疾病带来的心理情绪的一系列变化, 会在自我认知出现许多新问题, 如患者角色行为冲突、角色行为强化、角色行为消退甚至阙如, 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

门诊患者的心理分析 篇5

生效日期:2013年07 类别:制度

修改日期:2014年01

身份识别、查对制度

惠民县人民医院

2014.0

1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一、医务人员对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实施唯一标识管理。门诊病人以门诊号为标识,住院病人以住院号为标识,不得仅以床号、房号作为识别标识。

二、门诊号和住院号作为病人标识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由于病人标识的使用范围涵盖医疗机构的各个相关部门,因此这种标识必须是准确而且统一的。

(二)病人标识确保病人与其医疗档案和各种治疗活动的明确对应关系。

(三)应使用科学可靠的标识产品进行病人标识,确保该标识不会被调换或丢失,从而减少错误发生的可能性,回避医疗风险。

三、建立“腕带”识别标示卡:

(一)对昏迷、神志不清、老年人、7岁以下儿童、特殊情况(智力问题、脑萎缩等)、手术病人、告病危及重症监护的患者佩戴腕带标示。

(二)填写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诊断、入院时间、过敏史,腕带填写应字迹清楚、填写准确。填写完毕后应2人核对无误后才可使用。“腕带”原则上佩戴在病人“左手”,若损坏需及时更换,医护人员在进行各项处置时应核对以上项目。腕带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三)佩戴腕带标示实行班班交接,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

四、护士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治疗处置前必须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识别患者的方法。常用标识有: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出生日期、住院号、身份证号等,不得仅以床号、房号作为识别标识。询问患者全名时须确认患者有具体回应,由患者说出自己的姓名(你叫什么名字?),不得直接称呼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应答。如无法回答时由家属代为回答确认。

五、完善并落实护理各项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六、不同病人身份识别的方式:

(一)意识清楚,有自主行为能力的患者使用床号、姓名两种结合的方式识别身份。

(二)对同姓名的患者除应分开收住外,进行各项处置时应严格查对制度,用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身份证号五种病人信息确认患者身份,确保准确无误。

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在实施任何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 的操作。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结合我院实际,利用门诊号作为就诊患者唯一标示管理。患者在进行各项诊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三、各诊区挂号、分诊护士,挂号时认真核对患者“惠民县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卡及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并正确分诊,帮助患者选择医师,准确为患者刷卡挂号,避免因分诊错误导致换号、退号。

四、医师为患者诊治前核对就诊卡及门诊病历患者基本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认真为患者诊查,正确开检查单及处方。

五、对昏迷、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无自主能力、新生儿、7 岁以下患儿及无痛检查、手术等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身份的表示和查对的有效手段。在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前要认真核对腕带上的各项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六、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

新核对。

七、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八、加强对患者身份识别情况的检查,医务科、护理部质量控制组每月进行督导检查并记录。

“腕带”识别标示制度

一、为使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更加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对于新生儿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和急诊抢救室患者、入院时神志不清或昏迷、无自主活动能力、急诊手术、交流障碍患者,入院时即刻佩戴腕带;择期手术患者术前一日佩戴腕带作为识别身份标识。

二、腕带上标明患者基本信息,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等,防走失患者腕带上标明病区电话号码。

三、佩戴前告知患者及家属使用腕带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腕带不可以自行解除,在转科或出院后,由原科室的护士负责去除。

四、佩戴前须经双人核对信息,认真识别患者身份,要求患者陈述自己的姓名,对无法沟通患者,请在场家属陈述患者的身份,无误后方可佩戴腕带,记录护理记录单并双签名。

五、腕带一般佩戴在患者手腕上,如病情禁忌,则佩戴在脚踝上。腕带松紧以放入食指为宜,多余长度可剪去。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情况,防止摩擦破溃、血液循环障碍等意外事件发生;水肿患者应观察腕带松紧度,发现不适及时更换。

六、医护人员进行各项诊疗护理工作前,须核对腕带上的信息,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七、如有脱落、损坏或自行解除,应及时补上新腕带,同样需要

经双 人核对。

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二、结合我院实际,利用住院号作为就诊患者唯一标示管理。

三、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 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四、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五、对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手术等患者,使用“腕带” 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六、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七、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八、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与登记制度

一、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 用姓名、性别、床号 3 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二、ICU、病情危重、意识丧失、新生儿、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三、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确认患者身份。

四、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五、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惠民县人民医院

关健科室间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ICU 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有工作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历;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 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历;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与 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4、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废物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5、病房与ICU 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患者与ICU 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6、产房与病房转接患者: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药品应用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产房与病房患 者对接记录单。

2014.01

惠民县人民医院

院内关健科室间的患者转接流程

1、急诊与手术室交接流程

医生开出医嘱→护士收到并确认→通知病人办理入院手续→佩戴腕带→与医生确认是否通知麻醉科及手术室→术前准备工作→整理病历→等待通知→与麻醉师、手术室护士详细交班。

2、急诊与ICU交接流程

医生开出住院证→家属办理手续→核对病人信息→通知ICU护士→等待ICU通知→准备抢救用物品→与ICU护士详细交班。

3、急诊与病房交接流程

医生开出住院证→家属办理手续→核对病人身份后→通知病区主班护士→准备物品等待通知→转运前评估病情→与接收科室护士详细交接班。

4、手术室/麻醉科与病房/ICU术前交接和术后交接的流程与内容

术前交接:病房择期手术病人术前交接→核对手术交接核查表→准备病历及药物至术前准备室→病房护士与术前护士交接。

术后交接:麻醉医生开出转病房医嘱→术后恢复室护士通知病人回病房时的准备事项→送病人至病房→评估病人后,手术室医护人员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

2014.01

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科室:

姓名:

一、严格执行_______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二、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____、____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三、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_____(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四、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_______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五、对昏迷,__________,无自主能力,_______等患者,使用“______”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_________,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六、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_______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_________重新核对。

七、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__________。项目包括:_______、________、姓名、性别、年龄、_________等信息。

八、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____________无破损

九、对昏迷、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无自主能力、新生儿、7 岁以下患儿及无痛检查、手术等患者,必须使用_______作为识别身份的表示和查对的有效手段。

十、依据我院实际情况:门诊病人的唯一标识_________,住院病人的唯一标识为____________。

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一、查对制度

二、性别、床号

三、患者(四、患者识别

五、神志不清,手术,“腕带”;腕带。

六、两名,两人。

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住院号等信息。

八、皮肤完整

九、腕带。

浅谈门诊患者心理护理 篇6

1 门诊病人的心理特点

1.1 烦躁不安,急于就诊 病人特别是初次来院的患者,由于环境生疏,就诊程序复杂多样,患者文化层次不同,加之疾病为患者带来的痛苦,常导致患者烦躁不安,有一种恐惧感,但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就是急于就诊。

1.2 受尊重心理 被尊重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受到疾病折磨的患者更是如此。患者到医院就诊,总担心受到不平等对待,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

1.3 心理变化不定,心境欠佳 患者生病后,在疾病的折磨下,会陷入不同程度的痛苦之中。这些痛苦除躯体性的外,还有心理性的,如因躯体不适引起的心理失调,情绪稳定性降低,暗示感受性增高,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等 ,易于激动,易和护理人员发生磨擦。

2 心理护理

2.1 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及过硬的专业本领。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时时处处真正地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过硬的专业本领,扎实全面的医学知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才能灵活、机智、正确地对待及处理门诊工作中来自各行各业的、各种层次的、多种多样性格的患者,以及多种多样与门诊分诊有关的专业问题。要仪表端庄、举止大方、信心十足、服务热情,耐心、细致、周到,工作条理分明,忙而不乱,从而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消除患者的焦虑、不安情绪,维持良好的工作秩序,为患者提供快捷、有序、准确的服务,创造条件,根据病人的心理特点,提供相应的服务,达到使患者尽快就诊的目的。

2.2 要关心、尊重病人。被尊重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受到疾病折磨的病人更是如此。尊重患者是整体护理过程中处理护患关系的最基本条件。不要仍然停留在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上,把病人看成单纯生物学的人,而要以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不能忽视心理因素。因此,我们要设法想法满足病人受尊重的心理。要真正转变以往病人“求医”的旧观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一切”的新观念,必须改变潜意识中服务低人一等的观念,心悦诚服地承认自己是患者的服务者,必须增强病人意识,将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真正地做到“病人就是上帝”,改变以往坐着等待的被动服务方式为站立迎接的积极主动服务方式,转变、更新服务观念,以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对健康的多方位的需求,重视病人的意见和要求,多使用文明、礼貌性语言,杜绝“冷、推、硬、顶”的现象,杜绝服务忌语,因为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随着我国加入WTO,各行各业都投入到激烈的竞争中,我院护理部为强化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率先提出了争创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ˉdardization)护理质量认证管理体系,提出了“热心周到、严谨求实、至爱至诚、经典卓越”的护理质量方针,使我们的护理工作日益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从某种角度讲,这正是满足患者受尊重心理的最好体现,我们应当强调这种处处为患者为想,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让患者满意的服务意识,病人来到我们的医院,就是我们的“上帝”,应当以患者为中心,树立“病人至上”的护理观念,对待病人要语言温和、理解患者的艰难处境和焦急心情,细心揣度病人的心情需求,以“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心理去换位思考。和患者建立和谐的关系,让患者知道你和他是站在同一立场,为的是一个共同目标,不要带有抵触和防御情绪,因为我们是在和病人一起工作,而不是在对抗。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基础,以患者满意为目标。

2.3 针对患者心理变化不定,心境欠佳的特点,我们应当 明白“患者就是上帝”,遇到问题,首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在门诊有时对个别病人的偏激行为,如,有时在门诊,病人感觉基础方面受了损伤,可能是我们自己的原因,也可能是病人的误解,但无论是对是错,在患者进一步提出多种需求之前,真诚的道歉是绝对必要的。我们应当宽宏大量,善于宽容和接纳患者,一切从大局出发,注重医院的形象,尽管有时我们可能受到委屈,要善于从心理护理的角度去体谅、理解和忍让,要有坚强的自制力,不要与病人发生争执、冲突,致使病人心境更加不佳,矛盾升级,影响门诊的正常工作。

2.43 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门诊患者集中、人流往返、病种繁杂,以及患者相互拥挤、嘈杂、候诊时间长等,更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门诊护士要热情接待,主动协助患者就诊,使患者感到亲切和温暖。还应主动协调,营造温馨和谐的人际氛围。根据病情做好分诊工作,耐心、细致、亲切地解答患者的疑问,以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向候诊患者介绍门诊的环境及布局,以减轻患者的生疏感以及忙碌奔波的劳累。给患者一个舒适清洁和安静的就诊环境,有利于患者产生稳定、愉快的心理,从而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减轻患者的焦急感和减少交叉感染。相互信任是进行心理护理的基础和前提,为患者保守秘密和隐私,理解和体谅患者的痛苦和烦恼,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因泄密给患者带来危害和发生护患纠纷。

3讨论

普通患者了解病情,经过适宜治疗,身体很快康复,呈现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慢性患者病程长、治疗效果差,表现焦虑、忧郁、烦躁不安。疑难患者病情较重,诊断、治疗难度较大,表现忧心忡忡。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分别给予相应的心理安慰、鼓励、支持、暗示、疏导,使患者面对现实,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患者在患病期间,感情敏感,依赖性比较强,希望得到周到、方便、快捷的诊治服务,门诊护士必须处处为患者着想,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充满关爱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交流过程中,要善于发病患者的思想变化和情緒波动,给予恰到好处的心理指导和护理,从而减轻患者的病痛,消除其烦恼。总之,门诊护理人员要善于发现患者心理特征及规律,满足患者心理需要,使患者心情愉快,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护士要了解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即患者想什么、要求什么、希望什么,把问题找准,做到心中有数,为超前服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超前服务,让患者能够处处感受到门诊护理人员的温馨服务。把心理护理有机地渗透到工作中去,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患者将更加满意,效益也会因之提高。只有正确掌握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才能真正地做好“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病人满意为目标”的整体护理。

参考文献

[1] 周碧兰.门诊护理工作与情商应用.现代医药卫生,2006,14:2219.

[2] 辛静.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3,3(8):720.

[3] 莫孙淑冰,廖进芳,刘均娥.与病人沟通的重要技巧.中医杂志,2004,39(5):396-398.

门诊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探讨 篇7

1 老年患者常见的问题

1.1 机体功能衰退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衰退, 导致机体调节功能不良, 新陈代谢发生紊乱, 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性的能力降低[2], 抗病能力减退, 因而有更多患慢性疾病的机会。如听力下降、反应迟钝、近期记忆减退, 牙齿松动、咀嚼困难所致消化功能下降、胃肠道蠕动减弱, 因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等。由于疾病的影响导致不同程度的日常活动障碍, 心理功能也逐渐衰很。

1.2 心理特征

(1) 老年患者易产生情绪、性格、与人交往改变, 智力、记忆力减退等。表现为悲观、苦恼、诉苦、自我为中心、躯体不适、易怒、依赖性强、判断力差、多疑、过于敏感、情绪古怪等一系列的问题。 (2) 社会角色的改变:老年干部从岗位离退休后, 除因患病本身而产生的不良心理状态外, 还由于其特殊的身份而产生的一些附加的负性情绪, 而患者又会加重这些不良的负性情绪。

2 老年患者的就诊心态与护理需求

2.1 求治愿望迫切心理

多数突然发病、初诊的老年患者, 他们平时身体比较健康, 对突然发病心理承受不了[3], 普遍存在着“早就诊, 早治疗”的迫切心理, 急切希望得到医术高明的医生为他耐心细致的进行全面检查、诊治。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安慰和交流, 祈求得到照顾的心理, 而且对医护人员的态度十分敏感, 此时护士应热情接诊, 合理疏导患者的情绪, 有针对性地向患者讲解疾病发展的原因、治疗方法和预防保健知识, 使之获得自我保健和疾病转归的信息。

2.2 紧张恐惧心理

多次复诊、诊断仍未明确的患者, 表现为焦虑、紧张、烦躁, 常常表现为坐卧不安或来回走动, 不断询问与自己疾病相类似的患者, 急于想知道诊断治疗过程、医生的医术是否高明等情况。各种化验或仪器检查使他们加重了紧张感。此种患者期望得到同情、关心、帮助和尊重。护士应主动迎接和引导, 耐心解释, 协助出诊医生使患者尽早明确诊断和受到医疗保护, 满足患者的基本的需求, 给予心理安慰, 使之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营造温馨和谐的就诊环境。

2.3 焦虑抑郁心理

老年患者由于所患病种较多, 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 老年术后患者康复期因不适应手术所致的系列问题, 还有一些老年患者因疾病所致疼痛者也较多, 因此加重了他们的负性情绪, 使他们顾虑重重, 担心增加经济负担、怕疼痛、怕失去生活能力、怕给别人增加负担等, 短期内治疗效果不显著, 更易使他们产生悲观情绪, 不能正确对待自身疾病。

3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门诊是患者接触医疗的第一线, 门诊护士应保持仪表端庄、语言和蔼、热情接诊、亲切自然。视患者如亲人, 给予患者温馨的照顾, 以愉快、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患者及家属, 尊重患者、引导患者、服务患者, 消除其紧张和恐惧等心理, 取得老年患者的信赖与合作。

3.2 重视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4]

老年患者非常重视情感交流, 护士在施治的过程中应讲究语言技巧, 针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病情、不同心态进行诚挚的交谈, 了解并掌握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

3.3 各种操作要准确、娴熟

门诊护士应具有精湛的技术操作水平, 做好治疗前的解释工作, 讲解治疗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要做到严格执行各种操作制度、准确到位, 使患者消除恐惧和疑虑, 得到患者心理上的信任和行为上的配合, 从而达到最佳的诊治效果。

3.4 导诊、分诊安排要灵活

老年患者的病情变化瞬息万变, 在我科门诊就诊患者中60岁以上占90%以上。门诊护士应做到视患者千差万别的情况而区别分诊, 对于急诊患者要善于观察、分析、及时灵活安排, 同时要做好其他患者的工作, 以求得理解和支持。要尽量缩短患者就诊的等候时间。门诊护士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和应急能力, 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训练快、稳、准、灵活、果断的工作作风, 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抢救和搬运患者, 同时根据情况联系医院相关科室的人员做好接诊、抢救、检查或手术的准备工作, 达到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

3.5 做好健康宣教与咨询

门诊护士要有针对性地运用多学科知识、通俗易懂的言语,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疾病的预防措施、治疗方法、合理的饮食结构、适当的运动方式和规范安全用药以及不同阶段的注意事项。从而使患者与家属解除心理上的压力。通过宣教激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心理防御功能、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他们获取相关疾病的知识, 预防复发, 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进一步了解健康知识, 把握健康理念, 形成健康行为, 保持和促进健康状态。

老年心理护理是促进健康的必要环节。门诊护士要善于观察和发现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需求, 及时、积极、主动地与患者交流, 将人性化服务的理念贯穿于门诊工作中, 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连续性、综合性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任晓泼, 吴平, 李莉.门诊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 12 (26) :12.

[2]沈灏.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探讨.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6, 5 (12) 增刊.

[3]马宁侠.门诊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3) :7.

妇科门诊患者的心理干预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于妇科门诊部选取了970例患者, 年龄处于17~76岁, 平均年龄为38.7岁。本院根据不同病情对患者进行细致划分, 其中属于妇科严重的患者达875例, 有7例患者患有妇科肿瘤, 属于内分泌失调而患有疾病的患者达50例, 不孕不育患者达28例, 10例患者原于计划生育。

1.2 方法

先和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获取其有关资料, 在交谈时要富有足够的耐心去用心聆听患者的倾诉, 并详细掌握其病史和各项检测报告, 时刻查看患者的情绪波动以及肢体动作进而获取其他资料。在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如职业、身体状况、性生活形式和患者对病况的认知度的同时, 还要观察患者的需求以及造成其困扰的因素, 在此基础上时刻留意患者的情绪波动、情感变换等存在于表面或者是潜在的变化, 进而获得更进一步的资料。

2 结果

由观察分析得知, 本院将患者的心理变化形态细化分为以下几方面:烦躁不安、围观就医型的患者达520例, 占总体人数的53.6%;忧虑、疑虑型患者达110例, 占总体人数的11.3%;过度紧张、抑郁型的患者达160例, 占整体的16.49%;有24例患者属于焦躁、恐惧的情况, 占整体人数的2.47%;属于心理悲观、自闭型的有92例患者, 占9.48%;其余64例患者的心态较为平稳, 占6.59%。

3 总结

3.1 医患积极配合

对于患者的就医心急、迫切想要得知有效治疗方案的心理, 医护人员有责任与义务对其焦躁的情绪进行有效的疏导, 患者以及家属的焦急能够随处展现出医护人员的职业操守以及工作态度, 对于病患既要用温和、耐心的语气加以解释, 又要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告知其对身体检测的必要性以及关键性, 并提示患者在患病以及检查期间的注意事项[3]。而患者也应该在忍受病痛折磨的同时, 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力, 使自身处于镇定自若的最佳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将遭受不良刺激的概率降到最低[4,5]。与此同时护理人员也应时刻慰问以及为患者加油打气, 并主动为家属讲解病患的特性、治疗方案以及后期有关工作的开展流程, 将保密事件条列清晰, 透过家属向患者示意治疗进展以及相关信息, 从而舒缓患者自身的波动情绪, 取得其信任和依赖并在最大程度上打消其不安顾虑。

3.2 精神力量

治愈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除了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外, 还要充分发挥人道主义, 使用肯定并温和的语气平抚患者的不安情绪, 并运用既科学合理又负责任的态度为患者消除心理顾虑, 为患者讲解专业的病理知识并为其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依据不同的患者, 分析其不同的心理特征和不良因素并加以分析、总结并实施对症下药方案, 即具有针对性的为患者提供疏导方案, 达到病患依赖医师、医师尽力治疗的优质效果。在治疗期间, 依据患者病况告知其治疗进程和效果, 在最大程度上协助患者达到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放松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使治疗过程更加顺利进而缩短治疗时间, 患者的不适感和疼痛感也会最大程度的缩短, 同时护理人员也应在细节事件上帮助患者如在治疗或手术时为患者擦拭汗液等, 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 达到让患者主动积极配合的目的。

3.3 对症下药

对待不同情况的病患要实行不同的方式方法, 如对待焦躁候诊的患者, 护工要主动对其接纳并积极引导, 运用认真耐心的工作态度为其就诊, 在对其讲解检测结果时要注意言语得当, 既不越过病况关键也不危言耸听, 达到患者对其产生安全感与信赖感的目的。对于患有忧郁、郁郁寡欢的患者, 护工人员既要充分展现出对其的关心, 又要进一步探究造成其忧郁的根本原因, 从而有目的性地为患者解释病况成因、治疗手段以及病后的保健常识, 进而达到患者心境开朗、自信满满的最终目的。对于性病患者, 首先不能存在歧视或者是排斥的态度, 并为其规划全面的检查以及治疗方案, 既不对其实施嘲笑、也不讥讽, 反之要为患者讲解防御性病的关键常识以及必要性, 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度。

摘要:目的 以妇科门诊患者为探究对象, 讨论总结其心理形态以及干预成果。方法 先和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获取其有关资料, 并详细掌握其病史和各项检测报告, 时刻查看患者的情绪波动以及动作进而获取其他资料。结果 经过系列观察发现妇科门诊患者的心理形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如属于围观就医型的烦躁不安、疑虑型的忧虑、抑郁型的过度紧张、恐惧型的焦躁和心理自闭型的悲观。结论 妇科门诊患者的心理形态较为复杂多变, 只有将物理治疗与心理疏导工作结合实施才能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和人生自信。

关键词:妇科患者,心理分析,干预

参考文献

[1]达朝宏.妇科门诊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半月刊) , 2008, 24 (23) :223.

[2]苏凤梅, 陈莉芬, 王俊萍.妇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22) :112-113.

[3]文梅, 冯海葵, 张艳.神经症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0, 8 (5) :109.

[4]廖新兰.妇科门诊患者就医心理分析与干预[J].长江大学学报 (自科版) 医学卷, 2009, 6 (2) :85-86.

门诊患者心理护理分析 篇9

这需要分析患者心理, 了解哪些是患者迫切需求的, 从而指导工作, 提升满意度, 提高门诊量, 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效果。

患者因民族、职业、素质、年龄的不同存在差异, 要使千差万别的人在就诊过程中都满意, 是一项艰难的工作。这需要门诊医务人员重视心理护理, 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 并根据患者的需求改进工作, 优化就诊流程、美化就诊环境、提升服务态度、提高业务水平、明确就诊标示, 为患者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1 门诊患者心理特征

1.1 焦虑、烦躁心理

疾病干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身体的不适、担心疾病预后、对就医流程和环境的陌生、候诊排队的繁琐, 使患者焦虑, 情绪失控, 甚至引起医疗纠纷。

1.2 自我意识增强

疾病中的患者饱受病痛困扰, 心理变得脆弱, 自我意识增强, 需要安慰、呵护。医疗资源的匮乏, 使现阶段的医疗服务无法达到患者的期望, 使其产生被忽视的感觉, 如医务人员言行稍有不妥, 就会引起患者的反感。

1.3 期望值过高心理

患者都希望药到病除, 从而忽略了疾病的转归规律。慢性病患者, 长期反复的治疗让其怀疑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更高。病痛的折磨使患者希望接受治疗的过程顺畅、无痛苦, 医务人员技术操作不熟、失误, 都会引起患者的不满。

1.4 不信任心理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益紧张, 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下降, 担心治疗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同一种疾病寻找不同专家进行咨询;担心检查过度、用药过度, 担心被宰;担心医务人员不能为自己的难言之隐保守秘密。

2 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相关措施

2.1 营造人文关怀的温馨就医环境

宽敞、洁净的环境、适宜的温度、清新的空气、舒适的候诊椅、醒目的标示、现代化的呼叫系统、候诊过程中提供的健康宣教资料、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的轮椅和平车, 这些人文关怀措施能缓解患者不安情绪。

2.2优化流程, 缩短就诊时间

就医流程的不断优化, 可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 避免患者不必要的往返各科室, 缩短就诊时间, 使患者最短时间内完成诊治。

2.3 重视导诊工作, 提供优质护理

门诊工作人员代表医院形象, 首先要有整洁规范的仪表, 亲切的笑容, 言行大方得体, 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情、不同心态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讲究技巧, 巧妙使用暗示性语言, 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导诊不能局限在导医台和各诊室, 在人流量大的区域都需导诊人员引导患者。

2.4 提高医务人员素质

医务人员素质包括医德和医疗技术两方面。要给医务人员灌输现代医学模式的观念, 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 了解患者心态, 倡导人文关怀, 提供主动服务, 对患者的需求尽量满足, 善待每位患者。在医疗技术上钻研业务,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善于观察病情变化, 以精湛的技术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

3 讨论

3.1 温馨的就医环境可缓解患者焦虑、烦躁心理

患者生病后普遍都有焦虑、烦躁心理, 当面对医院宽敞、洁净的环境、适宜的温度、清新的空气、舒适的候诊环境, 以及导医护士不仅为患者送温水、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的轮椅和平车等热情周到的服务, 可有效地缓解患者不安情绪而安心候诊。

3.2 优质的护理和优化就诊流程得到患者的信任收到满意的效果

通过加强护士的培训和学习, 提高了服务质量, 倡导人文关怀, 提供主动服务, 以优质的护理得到了患者信任。优化就诊流程使门诊患者与医务人员的接触争取做到“短、频、快”, 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 使患者满意。

总之,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关怀是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务人员的要求, 做好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是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让其在进入门诊进行医疗活动的第一站就能感受到优质的护理, 人文关怀, 主动的服务。门诊患者与医务人员的接触可谓“短、频、快”, 在这样特殊的条件下, 要培养与患者的感情, 赢得患者的好评, 需要医院从就医环境, 就诊流程, 医务人员素质培养等方面着手, 以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的效果。

摘要:探讨门诊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采取相关的措施, 优化流程, 缩短就诊时间, 提供优质护理。运用心理学方法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可安心候诊。对门诊患者加强心里护理并以优质的护理和优化就诊流程得到患者的信任, 收到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门诊患者,心理护理,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850例门诊头痛患者的病因分析 篇10

关键词:头痛,门诊,流行病学,临床分析

头痛是内科门诊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病因和分类复杂,不易明确诊断。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主持的 “全民用药安全调查”结果发现,69% 的人口有过头痛经历。近十年来,随着国人食谱改变,社会压力加大, 精神心理问题增多,头痛患者就诊人数连年递增。据统计美国每年有2 800万头痛患者,全球每年约有6亿头痛患者,其中5% 的女性和2. 8% 的男性每年头痛180 d以上,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 WHO) 把严重的头痛列为最致残的前10种疾病之一,在女性则更是列于前5位[1]。本研究对近年来在我院头痛专病门诊就诊的头痛患者进行病因分析,期望了解我院门诊头痛患者的病因及不同头痛类型的构成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13年10月昌平区中医院脑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其中临床资料完整的850例,均符合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 ( 第2版)( ICHD-Ⅱ) 头面部疼痛的诊断和分类标准[2]。按照不同的病因,将患者分为原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神经痛及原因不明头痛4大类。其中原发性头痛包括紧张性头痛、偏头痛、丛集性头痛和其他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其他原发性头痛; 继发性头痛包括归因于头部和 ( 或) 颈部外伤、颅内或颈部血管疾患、颅内非血管疾患、物质或物质戒断、感染、内环境紊乱、五官或其他头面部结构疾患、精神障碍相关性头痛。

1. 2方法收集整理临床资料,将其年龄、性别、职业、诊断和治疗情况等信息整理,建立数据库。回顾性分析有关数据,总结门诊头痛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

1. 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经SPSS15. 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对年龄、性别和病因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性别、年龄分布850例头痛患者中女570例 ( 67. 06% ) ,男280例( 32. 94% ) ,男女比例为1 ∶ 2. 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紧张性头痛中男女比例为1∶ 2. 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 精神障碍相关性头痛男女比例为1∶ 6. 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 ; 偏头痛男女比例1∶ 4. 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 ; 其他头痛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头痛患者年龄9岁 ~ 92岁( 45. 87岁 ± 15. 92岁) ,其中女性年龄11岁 ~ 92岁( 46. 8岁 ± 15. 63岁) ,男性年龄9岁 ~ 87岁( 43. 97岁 ± 15. 36岁) ,男女患者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 0P, < 0. 01) 。详见表1。

2. 2头痛病因与年龄的关系将全部患者分为少年组( < 18岁) 、成年组( 18岁 ~ 44岁) 、中年组( 45岁 ~ 5 9岁 ) 和老年组 ( > 6 0岁 ) 。原发性头痛患者年龄46 . 58岁 ± 14 . 5 8岁 ,大于继发性头痛的4 0 . 6 5岁 ± 17. 7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小于18岁年龄段,以非颅内急性感染最多,其次是精神障碍相关性头痛。在59岁以前的各年龄段中,紧张性头痛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精神障碍相关性头痛、偏头痛。精神障碍相关性头痛十分普遍,在各组中均位列前3位。老年组精神障碍相关性头痛及紧张性头痛、偏头痛减少, 颅内或颈部血管疾病引起的头痛患者数增加。各个年龄组均有颅内占位发现,尤其在少年组亦有发现。详见表2。

2. 3头痛患者的职业分布头痛患者中,有管理者、 公务员、私企职员、银行职员、国企职员、教师、医生、学生、司机、退休、个体经营者,各职业均有分布。

2. 4发病季节分布门诊头痛患者就诊人数,在每个季节均有发病。针对发病率最高的4种头痛( 即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精神障碍相关性头痛及归因于感染的头痛) 进行季节分类,结果发现,感染性头痛冬季发病率最高,紧张性头痛、精神障碍相关性头痛也为冬季发病率最高。详见表3。

例( %

3讨论

既往的基于临床研究的头痛流行病学资料均显示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本研究中男女比例为1∶ 2. 03,与以往的结果大致相似[3]。本组资料中,紧张性头痛、偏头痛和精神障碍相关性头痛是最多见的头痛类型,而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均显示紧张性头痛、偏头痛或抑郁焦虑精神障碍均以女性好发,故支持本研究所见。 这一普遍现象的产生可能是激素水平对性别的影响导致女性头痛患者增多[4],本研究中,原发性头痛约占所有头痛的1 /2,其中多为紧张型头痛和偏头痛。既往研究中,一般认为紧张型头痛更为常见[5],本组资料中符合此规律,即紧张性头痛比例高于偏头痛,仅次于紧张性头痛的是精神障碍相关性头痛,提示神经内科医生应充分关注、重视精神障碍这种常见的病因,能够做到早期明确诊断。头痛与抑郁焦虑等精神疾患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抑郁焦虑障碍除有精神症状外,还容易有躯体症状,不少患者更以躯体症状为突出的表现和主要就医原因。加拿大一项调查研究显示,36 984例观察人群中,2. 4% 有双相障碍,其中偏头痛伴发率 为24. 8% ,远高于对 照组的10. 4%[6]。 Benseor等[7]对1 464例18岁以上的各类头痛患者研究发现,23. 8% 存在精神障碍,多为抑郁、心境恶劣、广泛性焦虑。

本研究病例头颅CT的检查覆盖率为89% ,颅内占位发现16例,其中少年组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14岁及16岁,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共18例,提示医生头颅CT检查实为必需,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尤其不能因为患者年龄小而忽略该检查。少年组中有精神障碍相关性头痛32例,都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提示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承受能力差, 老师及家长应多关心学生心理健康。

本研究资料显示,45岁 ~ 55岁绝经期前后的女性患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精神障碍相关性头痛比例占75% ,提示其家人应多关心绝经期前后女性的心理健康。本组病例中有头、颈、面部带状疱疹所致神经痛患者42例,均转到皮肤科就诊。归因于感染的头痛主要见于中青年。在归因于感染性头痛的63例患者中,经腰椎穿刺确定颅内感染5例( 其中少年组1例) ,故对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患者,腰椎穿刺检查不容忽视。

国外文献报道,头痛的发病与季节变化的相关性较低[5],本资料出现季节特征的原因可能是社会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冬季急性感染增多,感染性头痛患者增多,12月份是考试、就业年终述职的集中时段, 精神和心理因素也成为诱发紧张性头痛、精神障碍相关性头痛的重要原因。

女性尖锐湿疣门诊患者心理护理 篇11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心理分析 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8月149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中,年龄20~29岁71例,30~39岁55例,40~49岁21例,50岁以上2例,平均年龄31.6岁。文化程度小学41例,初中89例,高中及以上19例。病程1个月以内67例,1~2个月43例,3个月以上39例。我们所观察的尖锐湿疣患者经局部涂抹25%足叶草酯或经微波手术治疗,有144例疣状物彻底消失,治愈率为96.6%。

患者心理状态分析方法: ①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职业、经济条件、文化程度等。②家庭背景调查:包括患者在家中的地位,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及家属对患者的态度等。如果患者情绪波动起伏是受其亲属所左右,就首先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③判断患者情绪:患者的面容、神态、语调、姿势等可反映其情绪,但个体差异使患者的焦虑、紧张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不成正比。④健康状况分析:了解患者的健康史,既往病史,对疾病认识的程度,体质强弱等,可以使患者在相似病情程度的疾病中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心理因素分析

羞治心理:绝大多数患者是通过性行为感染,如婚前、婚外性行为、性罪错行为等。患者文化程度一般较低,对不洁性行为可导致性传播疾病及其危害性不太了解。一旦感染上性病,则自觉羞愧、懊悔。往往不愿公开去医院就诊,而去一些不正规医院或个体医院治疗,造成治疗不彻底或延误病情。

恐惧悲观心理:由于患者缺乏对性病的认识,担心染上了类似艾滋病等不治之症;害怕丧失生育能力或难以治愈、发生癌变等。出现极度恐惧和悲观心理,精神压力极大,对治疗缺乏信心,甚至丧失生活的勇气。

求治心切,希望保密:性罪错行为者一旦感染上性病,出现外阴部疼痛、瘙痒、异物增生、白带增多等一系列症状,担心自己会受到社会道德舆论的谴责及公众的歧视,担心家庭会因此破裂。患者往往求治心切,多方投医,迫切希望有一个保密的治疗环境,以防被别人知道自己得了性病。

报复心理:少数性罪错行为者形成了异常的性意识和性体验,或因为性罪错行为受到公众的歧视后,产生报复社会及他人的逆反心理。表现为意志消沉,以麻木的心态到公共场所有意传播,坑害他人,其性心理严重扭曲,并且不愿配合医生治疗,给社会造成的危害较大。

悲愤怨恨心理:在149例患者中,有43例患者的丈夫也同时患有尖锐湿疣,被传染者往往情绪激动、易怒、多疑,对丈夫的婚外性行为深恶痛绝。这类患者精神负担重,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求治心切,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护理措施

改善医患关系,争取患者信任:良好的医患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治疗意义。由于性病患者特殊的感染方式,就诊时往往吞吞吐吐;我们应尊重患者的人格,以诚恳的态度与他们交谈,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注意其人际关系等社会心理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并不失时机地对其进行卫生宣教和正面引导,取得患者的信任,尽快建立比较真挚的护患关系。

主动宣教,耐心解释:采用播放录像、发放性病防治宣传材料等措施,主动宣传预防性病的有关知识,如尖锐湿疣等性病的传播途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预后,使患者充分认识到性病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自觉克服自身的不良性行為。对患者提出的各种有关性病的问题,应该耐心解释,同时鼓励和安慰患者,帮助他们消除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嘱患者配合医生的各种检查及治疗工作。协助患者了解各种治疗方法,做好治疗前的准备工作及用物消毒。治疗前可先用0.1%新洁尔灭或洁尔阴洗液,擦外阴、阴道,使用足叶草酯酊时,应保护好周围皮肤,告知患者上药4~6小时后清洗外阴,以防止腐蚀正常皮肤。

实行保护性医疗:尖锐湿疣等性病一旦确诊,患者将会承受比较大的精神压力,应严守患者隐私,对可疑性病患者详细询问不洁性生活或接触史时,尽量采取单独交谈的方式。医护人员应严格保守患者的隐私秘密,绝对不能随意泄露或作为笑料宣扬。并且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嘱患者尽量避免性生活,内衣用煮沸法消毒,被褥等常在阳光下曝晒。

做好解释工作:性病防治是一项社会性工作,要耐心说服患者的配偶或性伴侣,以便共同了解患者特殊的心理变化,关心并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达到彻底治疗、控制再传播的目的。

彻底治疗,控制传播:彻底治疗是控制性病传播的关键。尖锐湿疣是一种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种能够完全杀灭HPV病毒的药物。对湿疣的治疗除了应用抑制病毒的药物外,还应注意提高机体免疫力,使用辅助调节免疫力的药物,并注意休息。性伴侣同时诊疗是保证治愈的前提,夫妻或性伴侣一方不治疗或治疗不当都是引起尖锐湿疣复发的重要原因。要监督患者完成全程治疗,并要求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2周内绝对禁止性生活,其配偶及性伴侣也应彻底接受治疗。

参考文献

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的病种分析 篇12

关键词:神经内科,门诊,病种分析,防治方法

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这种特化细胞的网络所构成的器官系统, 调节动物的动作与在其身体的不同部位间传递讯号来应付环境的变化。神经系统主要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神经系统疾病对我们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活动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现将我院神经内科门诊连续的4000例患者的情况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以来, 来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4000例患者, 其中男2843例, 年龄20~69岁, 平均 (42.20±12.1) 岁;女1157例, 年龄23~63岁, 平均 (44.456±15.04) 岁。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进行CT、MRI、TCD、EEG、肌电图、脑脊液、生化检查等确立诊断。主要目的是诊断脑血管疾病、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脊髓炎、癫痫、痴呆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方差表示, 组内、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按照所占比例依次为:脑血管病 (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 1232例 (30.8%) ;头痛患者1002例 (25.05%) ;围神经疾病共654例 (16.35%) ;失眠356例 (8.9%) ;眩晕235例 (5.875%) ;震颤125例 (3.125%) ;癫痫83例 (2.075%) ;肢体抽搐57例 (1.425%) ;下肢疼痛34例 (0.85%) ;其他 (记忆力下降、面部痛、面部不自主运动、胸痛、晕厥、耳鸣) 222例 (5.55%) 。结果见表1。

3 讨论

神经系统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是统率和协调全身各系统器官的重要部分。神经系统疾病对人们的生命和社会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1]。以此同时还包括与心理科交叉进行自主神经疾病、神经衰弱、失眠、神经系统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等功能性疾患等。

3.1 脑血管病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部病变。脑卒中则是指畸形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性临床事件[2]。应避免造成脑血管病发生的一些诱因, 如情绪不佳 (生气、激动) 、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饮酒不当) 、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超量运动、突然坐起等体位改变、大便秘结、看电视过久等。

3.2 头痛

头疼原因有外伤性头痛、发热性头痛、中毒性或药物性头痛、五官科疾病头痛等等。头痛的防治应减少可能引发头痛的一切病因, 包括避免头、颈部的软组织损伤、感染、避免接触及摄入刺激性食物、避免情绪波动等, 同时还应及时诊断及治疗继发头痛的原发性疾病。

3.3 周围神经疾病

当神经系统受到破坏时, 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不同症状的疾病表现。一旦出现神经症状和体征, 应尽快发现和解除病因, 改善神经营养功能, 并增强体质。营养代谢障碍所致者, 应寻找营养障碍原因并予以相应处理[3]。

3.4 失眠

失眠主要是心理因素造成, 思虑过度、压力大、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等都容易导致失眠。需要处理好工作生活的环境和关系。失眠的人常常难以诱导师自己进入睡眠而苦恼。其实早期的轻度失眠, 经过自我调理的办法就常可得到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神经门诊常见疾病依次为脑血管疾病、头痛及周围神经痛。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工作及生活节奏的加快, 饮食习惯的改变, 神经系统疾病谱也会发生某些变化, 需要我们不断调整疾病的防治战略, 以适应我国社会变革和心理卫生保健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罗祖明, 罗滢.1000例神经内科门诊患者分析[J].华西医学, 1997, 12 (1) :41-42.

[2]陈秋秋, 柯疆琼, 王斌达, 等.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知晓率的调查及趋势分析[J].调查与实验研究, 2012, 50 (34) :11-13.

上一篇:1553B总线协议下一篇:体育课程改革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