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心理压力

2024-06-11

患者心理压力(共10篇)

患者心理压力 篇1

神经外科监护病房(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NICU,专门收治神经外科大手术后的危重病人及严重的颅脑损伤患者。NICU是严格封闭的,患者收住NICU后,没有亲人陪伴在身边,患者忍受躯体的痛苦,在陌生而又紧张的环境中,虽然有医护人员的尽心治疗与护理,但患者还是普遍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压力,如焦虑、恐惧不安、烦躁、抑郁,因而不能很好地配合甚至拒绝治疗,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我们通过对进入NICU的术后患者施行一定的心理护理干预,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术后恢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4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行全麻开颅手术后收住NICU的病人共108例,入组病例68例。入组标准:(1)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患者;(2)意识清楚,无聋哑,能正常交流者;(3)无精神症状者;(4)年龄≥16岁。

1.2方法

将2009年2~3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行开颅术后收住NICU的35例病人设为干预组,对其进行特定的心理护理干预;将2009年3~4月期间未实施特定心理护理干预的开颅术后病人33例设为对照组。干预组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42.09±17.950)岁,其中,脑瘤26例,脑出血1例,顽固性癫痫8例。对照组男18例,女15例,平均年龄(42.10115.435)岁,其中,脑瘤25例,脑出血1例,顽固性癫痫7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经统计学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研究方法

1.3.1评价指标与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术后病人入住NICU清醒后和出NICU前,由护士采用以上三个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病人自己填写,肢体活动不利或文化程度低者,可由护士解释给病人听,由病人自己作出判断后再由护士代为填写。共发放问卷68份,收回问卷68份,有效率100%。

1.3.2实施特定的心理护理干预

1.3.2.1术前访视,重视沟通交流:针对术前病人紧张及对术后情况的担忧,护士在术前一天访视病人,简单向病人解释手术方式、术前注意事项,使病人了解手术的一般情况,同时,向病人介绍NICU的一般情况并与病人沟通交流了解病人一般情况及特殊习惯及要求,并适当安慰病人,使其心情放松。

1.3.2.2心理生理支持:收住NICU的全麻开颅手术患者很多都带有气管插管以及引流管,插管造成的不适以及为防止患者躁动拔管对患者的适当约束,都可引起处于围清醒期的患者呛管及躁动不安,这时护士应忙而不乱,一边耐心解释插管造成不适的必然性,使病人积极配合,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遵照医嘱为病人拔出气管插管。这样可防止因病人不理解插管构造以及极度不适而自行拔出插管造成因喉头水肿严重引起的呼吸困难。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另一护士可采用握手、安慰性话语使病人放松。

1.3.2.3以人为本,关爱病人:身体上的不适暂时缓解后,随之而来的是清醒后的“情感饥饿”[1],此时没有亲人朋友陪伴,身处陌生的环境,NICU内各种仪器的噪音以及其他病人发出的痛苦呻吟或异常的声音,甚至可能亲眼目睹同室病友的抢救和突然离开,这些都不会短时间内被患者接受并适应。加之患者自己身体虚弱甚至因喉头水肿咽喉肿痛不能发声,有时还会出现语言不通的情况,这些都会是病人陷于极度恐惧和焦虑中,甚至导致高生理性应激反应。此时,护士应充分体现爱心、耐心、同情心、责任心,及时告诉患者手术已顺利完成,使其放心。术后患者切口疼痛在所难免,病人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倦等也会加剧疼痛。暗示或听他喜欢的音乐可以减轻疼痛,也可采用移情的方法减轻疼痛。对于语言不通的地方病人尤其是外国友人,护士更应该注重与他们的沟通,可采用多种非语言沟通手段来证明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关心他们,轻轻的微笑就可让病人缓解因沟通障碍造成的压抑和反感情绪。护士不仅只关注监护仪上的数据,还要主动与病人交谈或边进行操作边询问病人有何不适或要求,为病人讲解,安慰病人,消除病人的孤独感,鼓励病人积极对待人生。

1.3.2.4认知行为干预:认知行为干预[2]是根据认知影响情绪和行为的理论,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矫正患者的认知行为和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患者在罹患疾病后,一般无心理准备,对手术愈后期望值过高,如果手术后在NICU监护时间超过预期值,病人往往会产生抑郁心理,认为术后恢复健康可能性小;长时间不与家属见面交流,认为家属将其遗弃,产生失落感和放弃心理。此时,护士应鼓励患者表达心声,适当满足其心理需求,可给家属短暂的探视时间,通过其亲人鼓励病人重树恢复健康的信心。同时,护士可为病人讲解相关疾病知识,提供相关的治疗及预后的信息,消除患者因认知障碍导致的心理障碍。

1.3.2.5注重维护病人自尊心:NICU很多病人文化背景深厚,地位、层次高,对护士对其的约束不能接受,直接理解为住院还要受捆绑之苦,另外,操作时隐私部位的不可避免的暴露等,都是很多病人在全麻清醒后很不理解的事情。因此,护士应耐心解释原因并在涉及隐私部位操作时注意遮挡,维护病人自尊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3.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和等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1。

注:1)与对照组相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P<0.01

干预组与对照组入NICU前SAS、SDS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NICU前SAS、SDS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缓解术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显著效果。

2.2两组病人配合治疗护理程度的比较

见表2。

注:两组比较,χ2=4.323,P<0.05

3讨论

现代护理是“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病人的治愈疾病不仅仅局限于医学上的救治,而是需要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配合沟通和理解,体现人文关怀。资料显示,严重的焦虑状态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并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发生明显的应激反应等一系列生理机能的改变,影响患者预后[3]。抑郁会影响病人心、肺及消化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等。所以,有针对性地对NICU术后病人进行心理安慰和支持,加强沟通交流,准确地分析病人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注意他们不多的言语涵义,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某些生活不便处要细致照顾,如喂饭时要耐心,防止呛咳。家属对病人的鼓励和牵挂以及病人对家属的思念,可通过书信的形式传达或通过护士转达,解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以上结果显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治疗信心,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敏.同感心对ICU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1):1160-1163

[2]吕茜茜.心理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中国社区医师,2008;24(362):54-55

[3]王玉英.音乐疗法对缓解肺癌患者术前焦虑及应激作用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8(22):14-15

心理压力与减压心理操 篇2

由于心理压力在人们的心理生活,乃至人们的整个健康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医学家和社会学家等,都对其十分重视。近年来,人们对于心理压力来源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展,发现现代人心理压力的来源有以下5个方面:

1、日常生活规律的改变:比如变迁新居,更换工作,转换学校,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开始为人父母,等。

2、身体病痛或不舒服:包括自己所感到的生理疼痛,生病,或者是由于气候环境变化所引起的不适感,等。

3、抑郁或焦虑:由于某种事件或情景所引起的情绪低落和焦虑不安,以及由于个人的气质或性格所造成的长时期抑郁和焦虑。

4、遭受挫折: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种种挫折与失意,以及动机受阻和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等。

5、矛盾和冲突:生活与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会给我们带来内心的冲突,而内心的冲突又会产生心理压力。

对于沉重的心理压力,“减压心理操”可以全面消除紧张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对思维过程的自我监控能力,恢复良好的工作效率。

静思卧养操用一种你认为最舒适的体姿,坐在高度适中的椅子上,让家人缓缓地按摩你的肩、颈部肌肉。其间,均匀的深呼吸,并轻微地转动头部。此时你注意力必须全部集中到放松的感觉上来,时间一般以15分钟左右为宜。可缓解工作时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思维凌乱等心理障碍。

耳部按摩操选择一种舒服的体姿平躺或静坐,然后闭上双眼,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耳朵。拇指在后,食指在前,自耳朵上部向内下部来回轻轻捏揉,约10分钟左右。可改善记忆力减退的状况。 提腿摸膝操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先平抬左腿,用右手摸左膝:再抬起右腿,换左手摸右膝,如此交叉练习3分钟。然后改做平行练习,即抬左腿,以左手摸左膝;再抬右腿,以右手摸右膝,持续练习3分钟。动作要舒缓,有韵律,眼睛保持平视,全身自然放松,类似于做广播体操的“整理运动”。由于大脑两半球对躯体功能实施对侧控制,即右半球控制躯体左侧,左半球监管躯体右侧,该练习可以促进两半球协调工作,缓解单侧用脑过度所引发的身心疲劳症状。

患者心理压力 篇3

关键词:矽肺,肺结核,心理压力,来源分析,护理

矽肺合并结核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疾病, 既不同于矽肺, 也不同于结核, 更不是二者的结合[1]。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 而矽肺是由游离二氧化硅所引起的呼吸系统职业病。矽肺结核是矽肺的严重并发症, 是导致患者的死亡重要原因之一。大多数患者由于病情进行性加重而反复住院, 症状也越来越严重, 相比单纯的肺结核患者, 矽肺结核患者心理压力大, 觉得自己无助于家庭及社会, 容易出现沮丧、悲观、恐惧、忧郁、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针对这些情况, 在护理过程中, 根据每一个患者的心理压力来源不同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使其摆脱负性心理, 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4年1月—7月共收治矽肺合并结核患者159例 (包括反复住院患者) , 年龄最小42岁, 年龄最大87岁, 平均年龄64.5岁。

1.2 入院情况

全部为平诊入院,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胸闷、气紧等症状。矽肺合并结核患病时间最短者3年, 最长者12年。

2 心理压力来源分析

2.1 社会

矽肺结核患者的社会压力主要表现在单纯患矽肺时患者由于气紧、活动后加重的情况不能胜任煤矿的高强度体力劳动, 且必须要远离重煤尘的工作环境而离开工作岗位, 离开一起工作的同事所引起沮丧及对渺茫的前途而产生焦虑。合并结核后由于结核是经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 担心自己得病的消息被同事、朋友、邻居知道, 因害怕传染而被歧视, 远离自己。患者主要表现为不愿意告诉他人自己所患何种疾病, 也不愿意他人前来探视。

2.2 家庭

来自于家庭的心理压力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济压力, 患者由于疾病不能工作而使家庭收入减少, 虽然工伤保险能支付全部因治疗矽肺结核所产生的医疗费用,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机体免疫力下降, 合并症也渐渐增多, 而这部分的医疗费用又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 而使患者感到焦虑。另一方面在合并结核后由于肺结核属于传染性疾病, 患者会担心将疾病传染给家人而产生的心理压力, 尤其是痰菌阳性的患者这方面的压力尤其大, 表现出焦虑、恐惧的心理。随着疾病的进展, 患者的气紧、胸闷等症状会越来越严重, 越来越依赖于家人的照料, 患者会觉得给家人带来了麻烦, 成为累赘。而且为了防止疾病的传播, 患者在医院和家里时, 医务人员和家属都要采取一些防护措施, 如在医院时要戴手套、口罩;回家后餐具和毛巾等生活用具要分开使用, 还要分房睡等, 会让患者觉得不理解, 感觉受到了家人的嫌弃而产生自卑。

2.3

来自疾病的心理压力主要是随着疾病的进行性加重, 患者的各种症状会越来越严重, 离不开医院, 离不开氧气, 合并结核后这种感觉会更加明显。住院后会见到与自己所患同一种疾病且症状较严重的患者, 甚至会看到晚期矽肺合并结核患者死亡的场面感到恐惧。住院后由于疗程长, 短时间治疗效果不显著, 又担心治疗效果不理想及预后不佳而感到焦虑。

3 心理护理

3.1 取得社会支持

尽可能地让工作单位、朋友、同事等多给予患者精神和 (或) 物质上的支持与帮助。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 可以让单位同事、朋友来医院探望患者, 使其保持一定的社会交往。大量研究显示, 社会支持水平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呈正相关, 其社会支持水平越高, 则生活质量越好[2,3,4]。

3.2 取得家庭的帮助

在患者入院后要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肺结核病及呼吸道传染病防护的相关知识宣教, 掌握疾病的传播途径及消毒隔离措施, 减少家属的恐惧心理, 让家属多与患者交流, 多关心、帮助患者。按时探望, 按规定陪侍患者, 使其感到亲情、友情的温暖。入院时让患者家属明白良好的家庭支持能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3.3 加强健康宣教, 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患者入院后要耐心做好相关疾病知识宣教, 让患者了解自己所患的疾病, 讲清楚积极配合治疗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 对于矽肺结核病的治疗效果虽然不如单纯肺结核的治疗效果好, 但是一定要坚持落实抗结核治疗“早期、规律、联合、全程、适合”10字方针, 只有这样才能使结核病有恢复的可能。而对于矽肺的治疗也一定要遵医嘱进行, 以达到缓解症状、延长寿命的目的。

3.4 通过护理, 帮助患者减轻负性情绪

患者入院后都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帮助, 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过程中, 要注意尊重患者, 要有良好的神态和语言, 耐心倾听患者的要求, 注意观察患者的举止、言谈及时了解患者的需要。对于患者的疑问要认真回答, 不敷衍了事, 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 发现患者产生不良情绪, 要帮助其从中解脱出来, 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 结果

通过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159例患者均能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 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其中53例患者好转出院;余均由于病情变化、年龄偏大且合并症较多等其他原因反复或长期住院治疗, 在住院治疗过程中也能保持良好心态接受治疗与护理, 治疗效果明显。

5 小结

矽肺合并结核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 国内外许多临床专家均认为, 患者情绪的好坏与治疗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乐观、开朗地面对疾病能使疾病的转归朝好的方向发展, 虽然不能彻底治愈, 但是可以延缓疾病的进程, 减轻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彭卫生, 王英年, 肖成志.新编结核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4:342.

[2]马桂芬, 赵秀芳, 邱生林.护士社会支持与焦虑状况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9) :143-145.

[3]陈瑜晖, 钟球, 李朋方, 等.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 2006, 27 (12) :1892-1894.

自我调节心理压力 篇4

唠叨或许是女性的天性,一位男子说过:“我从妻子的唠叨中感悟到她的善良、温柔和贤惠。尽管她在唠叨中东拉西扯,时而言之有理,时而强词夺理,使人哭笑不得,但仔细琢磨后就会觉得句句是真,是用真情谱写的一支心曲。”唠叨是一种有效的发泄方式,是减轻心理压力最直接最有效的良方。生活中,做妻子的除了工作,还要教育孩子、买菜做饭、洗衣缝补、管理家务,做很多琐事。感情脆弱,经不起生活的重压,心中的烦躁、忧闷和苦恼向谁发泄?丈夫是她最好的“出气筒”。

唠叨有益于身心健康。有的男人在妻子的唠叨声中戒了吸烟、喝酒、赌、混等不良行为,改变了熬夜、早上睡懒觉的毛病,并在妻子的唠叨声中悟出了她对家庭的负责,对自己的关爱,促进了家庭的和睦。

哼哼唱唱心无忧 不少人有哼哼唱唱的习惯,走路散步、骑车乘车、劳动休息都哼唱着曲子,无忧无虑、精神释然的样子。心理学家认为,经常“曲不离口”地哼哼唱唱,是防病治病、增进健康的良药。这是因为,哼哼唱唱是一种心理调节,自己的情志通过发声吐音而充分得以抒发,使万虑俱消,百愁得解。

笑笑闹闹胜良药 生活需要七色阳光。特别是家庭生活中,逗闹嬉戏往往能增添生活色彩,使夫妻关系更加和谐,产生更愉快、更持久的魅力。年轻夫妻间的幽默、玩笑、俏皮话;老年夫妻的相互扶持、攀肩搭背的“老来聊发少年狂”;大人和孩子间的嬉闹,都会给生活增添活力,增添乐趣。

特别是中老年人,有时为了子女或家庭琐事,红红脸、吵吵嘴、生生闷气都是家常便饭。但是,一句幽默笑话,一个逗闹动作却能打破这种僵局。

哭哭诉诉气通畅 传统中医认为:悲则气消。实践证明,哭对治疗因情志失衡引起的神经紧张、精神刺激、心理压力、意志消沉、局部疼痛、经络阻滞等症效果奇佳,有“哭到病除”的效果。而边哭边向知心人倾诉,则更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当你有“一肚子气”时,不妨找一个亲近的人,理解你的人,把肚子里的怨气倒出来,这样可以放松机体,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哭哭诉诉要选择“接受”对象,因为不了解你的人,不可能静听你的倾诉,听别人发牢骚毕竟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如果他对你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样子,反而会使你生气。

患者心理压力 篇5

资料与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乳腺癌患者9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5例。患者年龄26~69岁, 平均 (45.9±2.6) 岁。所有患者无意识障碍, 无精神疾病, 排除妊娠及哺乳期患者, 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且自愿参加。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 具体方法:①术后访视及心理护理:在患者手术后, 护理人员对其进行访视, 与患者进行亲切交流, 了解患者的手术情况, 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 并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 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详细地解答, 并对患者进行安慰、表示理解, 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 对有负面心理的患者进行耐心疏导, 引导其保持乐观的生活心态。②树立信心护理:对于接受化疗的患者, 护理人员采用自我效能理论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 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化疗的相关知识及其重要性, 并鼓励患者建立自信, 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 减轻其沮丧等不良情绪。③家庭支持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沟通, 嘱咐其对患者多关心、多呵护, 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和理解, 使患者有被呵护感和被关爱感, 减轻患者的思想压力。④适量运动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适量运动, 如短距离跑步等有氧运动可减轻患者的疲乏感及减少患者因化疗而产生的胃肠道反应, 还能促进患者新陈代谢, 提高机体免疫力, 减少患者因身体不适而产生的心理压力。⑤自我形象改善护理:对于乳房切除的患者, 护理人员给其穿宽松衣服或戴义乳;对于因化疗而引起的脱发患者, 护理人员给其戴假发, 维护患者的美观, 减轻其自卑心理。⑥护理人员组织同一批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参加交流会, 使患者之间可以充分交流, 互相倾诉并互相鼓励, 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释放。

观察指标:护理前后,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 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SAS评分及SDS评分情况。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及SDS评分比较:对照组护理后SAS评分及SDS评分与护理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及SDS评分低于护理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近年来,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女性工作压力的增大, 女性乳腺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且呈逐年递增趋势。乳腺癌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占据首位, 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 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常用方法, 大多患者需切除乳房治疗。许多乳腺癌患者因恶性肿瘤及乳房切除而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 心理压力过大, 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影响患者的康复[3,4]。

患者术后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①乳房切除后, 胸部塌陷, 女性特征发生巨大改变, 导致患者出现自卑等不良心理。②乳房切除患者常为复发患者, 由于癌症的复发, 患者感到生命受到威胁, 思想负担过重, 担心自己会死亡。③化疗造成的不良反应:患者术后常需要化疗, 而化疗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疼痛、头发脱落、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患者对化疗畏惧, 加重了心理负担。④经济负担:患者长期治疗的花费较多, 患者受经济负担的影响出现心理压力增大的现象。

本研究探讨了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心理压力及相应护理方法和效果, 结果发现, 常规护理组护理后SAS评分及SDS评分与护理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采用综合护理的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及SDS评分低于护理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在乳腺癌患者术后, 对其使用综合护理, 可明显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及不良情绪, 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冬莉, 孔静, 尚晓娜, 等.聚焦解决模式在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 (1) :148-149.

[2]张贵玲, 郭素辰, 王志芹, 等.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华北国防医药, 2010, 22 (5) :502-503.

[3]孙红, 王浩, 马瑾璐, 等.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6, 19 (2) :99-100.

宣泄心理压力 维护心理健康 篇6

事实上, 不仅仅是那些在富士康的打工者, 就是坐在宽敞的办公楼里的办公族, 也同样面临着如何应对心理压力的问题。

心理健康的标志

1989年,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含义重新进行了界定, 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 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由此可知, 只有当人在躯体、心理、社会适应等多方面同时健全时, 才是真正的健康。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对心理健康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标准, 它具体明确地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 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如知恩、感恩、报恩、懂得珍惜、懂付出、计较少、放得下)

4.在学习和工作中,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判断自我心理失衡的方法

心理失衡最明显的表现为:情绪焦虑、不安、紧张、担忧、抑郁、变化无常。因此, 如果您最近感觉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怀疑自己是不是患上了什么心理病, 不妨照着下面的方法来进行自我检查:

1.情绪是否恶劣。比如经常悲观、抑郁, 焦虑、烦躁, 或者易怒、喜欢攻击?

2.是否有查不清楚原因的躯体痛苦。比如, 长期慢性疼痛、植物神经紊乱、体力下降、长期失眠等。

3.工作、学习和注意能力明显下降等。

4.是否有反常的、自己控制不了的行为?比如, 反复洗手、关门、做鬼脸等。

5.是否极度讨厌自己和厌恶别人等。

6.是否有人际交往的障碍。比如, 是否对于人际交往感到恐惧, 人前是否感到自卑, 社交场合是否手足无措、脸红心跳等。

值得提醒的是, 上述六方面的表现, 每一个健康人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一些, 只有达到一定强度和一定时间, 才算得上是心理障碍。所谓一定强度, 是指这些症状比较严重地影响了一个人的快乐和工作能力;所谓一定时间, 是指这些症状持续的时间在3至6个月以上。如果上述表现在强度和时间上也符合标准的话, 那意味着你已进入心理失衡状态, 急需尽快地释放心理压力。

释放心理压力的有效手段

如果压力、焦虑已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且症状已明显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时, 就应该积极寻求减压、消除烦恼的妥善方法。不妨试试这些方法:

1.打瞌睡。打小瞌睡可恢复精力, 如果在一天的工作空隙中打个盹, 对身体和工作大有裨益。

2.肢体运动。有规律地运动一下或按摩下身体, 这种方法可有效调剂紧张神经, 起到放松心情效果。

3.转移思维。时刻想着工作或前途问题, 会使大脑更加紧张, 对身体和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此时你不妨想想你所喜欢的事, 事实证明, 转移注意力可激发大脑神经的活力。

4.培养兴趣。兴趣是生活不断运转的原动力, 长年劳累的生活压力会让人身心疲惫, 创造力下降。此时, 你可以去打打桌球或欣赏一下轻音乐等。

5.摆脱常规。做一些平常很少做的事情和动作, 比如清晨起床, 可用平时不习惯用的左手刷牙, 有空的时候可以跳跳绳、踢踢毽子。

6.洗澡并唱歌。热水澡可让人舒缓心理上的疲劳, 而且水份又可以让肌肤恢复润泽和放松, 使人处于平和的状态。这时你不妨高歌一曲, 让优美的音乐释放工作或生活中的不良情绪。

7.做呼吸运动。慢慢吸气, 屏气十秒钟, 然后呼气, 重复数次。或仰面平躺闭目, 吸气, 腹部鼓气, 然后呼气, 腹部收缩, 最后放松, 恢复原状。稍休息几秒钟后再做, 重复数次, 减压效果很好。

保持乐观心态的秘诀

在生活或工作上, 如果遇到烦心的事, 自己要尽量化解, 这样才能真正拥有乐观的心态。当你遇到烦心事的时候, 你不妨想想以下三句话:

第一句:不要紧。不管发生什么事, 都要对自己说“不要紧”, 因为积极乐观的态度是解决和战胜任何困难的第一步。

第二句:算了吧。生活中有许多事, 可能您经过再多的努力都无法达到。因为只要自己努力过、争取过, 结果就不重要了。

第三句:会过去的。不管雨下得多大、连续下几天, 总有晴天的时候。所以,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 都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坚信总有雨过天晴的时候。

教师如何解除心理压力 篇7

一、加强心理学知识学习

随着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进程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社会的种种现象都在教育上有所反映,家校矛盾发生、师生关系恶化等现象,都在考验着教师的心理承受力。

在调查了298名中学教师和48名师范大学在校生之后,笔者参照美国加州教师资格认证所使用的标准,考察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了解、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认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评估这三方面的内容。数据显示:用百分制来描述的话,50分以下的人占23.2%,50分至60分的人占38%,60分至70分的人占36.1%,而70分以上的人仅占2.7%。而且,有意思的是,在教龄和地区上,基本没差异;以前学没学过心理学也没有太大的差异。这就是说,60分以下、61.2%的人缺少心理学知识是普遍现象。这是几年前调查的结果,现在的状况可能有所改善。另一个调查以97名小学教师为主,考察他们对条件性(专业外相关知识)知识的掌握,平均通过率为63.2%,这说明还有三分之一的人没通过。加上其他相关研究,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目前中小学教师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至少从量上来讲是非常不足的,是跟当前的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不问。学校要建立教师的心理档案,如此既可了解教师心理素质变化的情况,也可为开展学校心理研究提供素材。

三、个人方面

1. 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

形势的发展是客观存在的,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我们生活的空间,是社会选择我们,不是我们选择社会。因此,要审时度势,把握时代的脉搏,避免因形势的变化而带来心理困惑。同时还要转变各种观念。观念不随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就会引起许多问题。

2. 加强学习,吸纳多元信息。

学习一些心理理论,了解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往往能防微杜渐。多看其他学科的书籍,扩大知识面,增加知识容量,对调节工作节奏,提高生活质量大有益处。多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会使人变得开朗、乐观、健康。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书育人的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教师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在教学活动中,他们能以很大的热情给予积极的配合,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4. 提高自身的心理修养。

我们生活在世界上,不可能没有矛盾。有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地处理。以正常的心态对待矛盾是妥善解决的第一步。这一种正常的心态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情绪不断调适、涵养不断提高、自控能力不断加强中获得的。所以,教相符的。

面对急剧变化的教育形势,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校社矛盾,面对让人倍感困惑与不解的师生关系,当代教师要适应教育的发展,完成知识传授和育人的双重任务,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及时补充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学修养,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调整自己失落、无助、困惑、迷茫的心理,适应社会、教育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稳定、和谐的心态投入到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

二、掌握教育法律法规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熟悉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依法施教,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教学和管理,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发生。

在我国,教师违法行为多数是教师对学生的违法行为,而这些行为又往往是由于这样几个原因造成的:管教学生方式不正确;没有正确认识到学生的未成年人个体性;传统教育观念下的“代家长行事”;法律意识不强等。归根结底,就是一些教师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知识缺乏造成的。一些教师的违法行为,不仅伤害了学生,也伤害了家庭和社会,更损害了教师“德高为范、身正为师”的形象,同时也践踏了国家法律的尊严,其社会影响是恶劣的,也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所不容许的。因此,教师要加强与教育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自己的法律意识,增强自己依法施教的能力。教师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与理解,领会这些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有效地利用法律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充分利用法律给与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遇到管理纠纷时,能依法保护自己的正当权利不受侵害。

教育法律法规的知识和内容,在教育发展的今天,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应当甚至是必须掌握的条件性知识之一,只有师自身修养不断提高,是防治心理问题的“本”。

参考文献

[1]俞国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0.

[2]周雪梅,俞国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类型、成因和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03,(3):51-54.

[3]吴思孝.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J].教育探索,2003,(5):82-84.

[4]刘霄.论教师心理健康的促进[J].教育探索,2003,

[5]庞丽娟,洪秀敏,姜勇.教师心理健康:关注与促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5):61-64.

[6]余欣欣.中小学骨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3,(6):80-82.

[7]李娟,董锡军.教师心理健康偏失及自我调适的思考[J].山东教育,2003,(3):7-8.

[8]林志长.教师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及健康维护[J].嘉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1):87-89.

[9]李文静.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J].教育探索,

[10]刘恩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教育探索[J].2001,(7).

有文采并非难事

周康平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永嘉

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是一个很关键的教学部分,它的教学成败关系到学生的能力发展,如果从作文的角度来看,显得更加的重要,我们先来看在高考作文中对语言方面的描述:

基础等级中的涵定:一等———语言流畅,字体工整;二等———语言通顺,字体较工整。三等———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清楚。四等———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中的涵定:分为四等加分标准———有文采;较有文采;略显文采;个别语句有文采。

我们不难发现,要想得到好的分数,作文对语言还是有较高的要求的,实际上好的作文语言大多也是能体现出优雅的一面,所以,作文教学的问题在于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作文中的语言有文采?笔者在教学中总结了几条经验:

一、巧把内容形象化

请比较下面两段话:

(1)春天必然是这样的,绿意暗含,残雪犹有可能覆盖于某些山顶,与山麓相映成趣,山脚的小村落中小鸭踏过一地的春泥,浮游在春天的水面上,春天就这样展现在我们面前。

(2)春天必然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扑哧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两段话虽都表现了春天的展现情景,但句(1)只是现实的描绘。而句(2)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种种盎然的诗意景象。可见,形象表达有着比现实的概念更丰富的内涵,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想象和品味空间,语言的文采也随之而来。

二、巧用修辞

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保证语言富有文采的一个重要手段。修辞手法多种多样,下面我举两个常用的修辞来看一下该如何运用:

1.排比

排比形式整齐,语言凝练,气势充沛,文中适当使用排比句,能有效地增加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如高考满分作文《最忆西湖三月》:

是啊,如果你静下心来,细细去想,你便会发现许多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当这个城市的第一片叶子落下后,我们就知道秋天就要来到;当无边的原野绽开出第一朵鲜花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春天已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我们身边;当灰色的天空飘起第一片雪花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冬天的到来……

排比在作文中的运用是非常普遍和有用的,他不仅在作为证据的时候来运用,而且在文章的开头运用,它一方面可以这样,教师才能在法律范围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果敢地实施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达成教育管理的目标和任务,以有效避免自身受到不应有的侵犯和伤害。以务实的态度、坚定的信心、果敢的行动去推进“依法治教”,最终实现学校的“依法治校”,国家的“依法治国”。

三、用师爱包容一切

爱学生是教师之本,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把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本的美德。

我国教育的鼻祖孔子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爱生理念。明代教育家朱熹也是“诲人不倦”的典范。他对学生充满深厚的感情,他的学生评论他:“讲论经典,商略古今,率至夜半。虽疾病支离,至诸生问辨,则脱然沈疴之去体,一日不讲学,则惕然从为忧。”他曾尖锐批评过学生中师生关系不好的现象,

起到紧扣话题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马上使文章生色,如高考满分作文《选择牢笼》的开头:

如果你选择的是翅膀,你将拥抱整个蓝天。

如果你选择的是鳍,你将亲吻茫茫碧海。

如果你选择的是四足,你将体味莽莽绿林。

而我的选择却是———牢笼。

2.比喻

比喻不仅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可观,而且能使文中的叙述和说理显得形象生动。那一年《感情与认知》中有人写了这样的一首诗:

……感情是什么?是河流的堤坝,是扁舟的楫桨,是旋转的轮舵,是高扬的帆樯;认知是什么?是堤坝下的水流,是劲风下的帆樯,是楫桨下的扁舟,是轮舵下的方向。事理的水流,会流往何处,认知的舟船,将驶向何方,感情的堤坝,往往决定水的去处,亲疏的风帆,常常左右船的航向,“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西施,常出自情人的眼中,丑恶,更显于仇敌的心上。

三、巧用古诗文

古诗文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在作文中如果恰当适时地运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来看一组句子:

(1)读书是感悟,读人更是感悟。感悟到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牵挂,感悟到晏殊与夫人的彷徨,感悟到李商隐与其妻的失落,感悟到杜牧重返扬州后瞧到的苍凉!

(2)读书是感悟,读人更是感悟。感是“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的牵挂,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彷徨;悟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失落,是“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苍凉!

后者引用古诗文后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教师平时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文,除了应付高考外,实际上也能在这里找到很好的结合使用点。

四、巧用色彩词

色彩词以它对人产生特有的感觉一直是作文中运用的热点,许多很内行的作家的名篇就是因为炉火纯青地运用色彩词而出彩,我相信大家一定对《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镇关西被打后的感受描写记忆犹新,这场景的描写就是典型的巧用色彩词范例。我们来看一位考生写的一段话和后来的一段话:

(1)梨花院落的月光,和着柳絮池塘的清风,流入我的心中,拨动那根尘封在岁月的心弦,奏出曲曲远古的清音……这清音,穿过了唐朝的烟尘和宋朝的天宇,来到这月光如水的庭院……这清音,经历了历史的滋润,泻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师生相见,漠然如行路之人”。他晚年被贬,仍讲学不息。他去世时,官方曾严加监视,不让送葬,但四方弟子不避风险,前来者仍有千人之多,可见师生感情之深。再如: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从康有为、梁启超到蔡元培、李大钊、杨贤江等无一不是怀着深厚的情感去培育学生,陶行知先生更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伟大精神,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被毛泽东称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作为教师,要以师爱的名义去面对发生的一切,既然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无怨无悔!

患者心理压力 篇8

压力是个人在面对具有威胁性刺激情境中一时无法消除威胁困境时的一种被压迫的感受。裁判员在面对压力时其心理反应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 认知方面。在赛场上, 裁判员面临巨大压力时, 知觉范围变窄, 注意力会大大降低。压力还会影响裁判员的记忆, 干扰裁判员的问题解决、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并以刻板、僵直的思考方式取代较有创意的思考。

第二, 情绪方面。巨大的压力下, 裁判员往往会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压力所带来的负面情绪, 如紧张、焦虑、失望、沮丧、愤怒、不安等会干扰其的临场思考能力, 降低反应速度和动作的灵敏性, 严重的还会影响裁判员的身体机能和心理健康。

第三, 行为方面。中度压力会妨碍身体各部位复杂行为的协调性, 造成重复、刻板的行为动作, 使个体无法调和环境的要求。裁判员如果长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而不能解除, 还会降低他对比赛环境的敏感性, 使其动作对比赛环境无法适应。

二、体育裁判员心理压力的来源———应激源

应激源是指使裁判员产生心理压力的因素。概括起来, 对裁判员临场执法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1、赛场环境和气氛

随着现代竞技运动的发展, 竞技体育的政治性、社会性愈显突出, 体育的商业价值和功利因素更加浓重。体育竞赛中的攻击性行为和体育暴力, 已成为困扰和阻碍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难题。在比赛场上, 教练员的出言不逊、运动员之间的争执、语言及拳脚相加、现场转播、记者的言论、解说的偏向, 尤其是被现场所渲染的疯狂观众, 这种赛场气氛使裁判员感到所面临的工作非常困难。

2、裁判工作的复杂性

在比赛中, 有很多现象处在临界状态和不明显的情况下, 裁判员的判定就有个选择的过程, 要有一个合理的隐性尺度。裁判员选择判断和评价的尺度既要为广大观众、教练员和运动员理解乃至形成共识, 又要前后保持一致。参赛者的争胜心态及观众的倾向心理, 常常会不满于裁判员判定结果, 并迁怒于裁判员, 更增加了裁判员的心理压力。

3、竞赛规则的不断修改

近年来, 许多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都进行了修改。虽然制定的新条款内容更趋合理, 但给比赛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新的比赛规律。比如排球, 新规则采取每球得分制, 比赛使用了自由防守人, 发球擦网有效等, 这样比赛时间缩短, 比赛节奏明显加快, 比赛的强度和难度大。

三、体育裁判员面临压力的自我心理调适

体育裁判员在面对各种压力时, 如能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不仅能提高其裁判执法水平, 而且有助于维护其身心健康。以下介绍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策略。

1、运用积极认知, 形成“压力免疫”

在应付压力之前, 首先要对压力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的态度, 认识到压力及其反应不是个性的弱点和能力的不足, 而是人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其次, 裁判员要学会对自己所处的情境作积极的控制和评价, 形成对压力情境的理智反应, 从而避免单纯依靠个体本能的心理防卫机制对压力情境作混乱而无效的解释与应付。最后, 个体要把学会的这种积极认知方法和控制方法应用于实际的压力情境之中, 经过压力免疫的人, 面临压力往往能有效地进行反应。

2、善于调节情绪, 摆脱环境的负面影响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 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达到良好的、适应的可管理的状态, 从而提高活动效率。在赛前、赛中裁判员可采用活动调节法、暗示调节法、表情调节法和呼吸调节法等, 来渲泄情绪或转移注意, 能增强自我对情绪的调控能力, 从而减轻环境因素的不可控而造成的心理压力。

3、树立威信, 提高裁判工作质量

威信高的裁判员执法时, 容易获得运动员、教练员和观众的信任、理解和尊重。一个裁判员要建立全面、较高的威信, 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要求裁判员要严格要求自己, 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坚持公正执法, 为人师表, 加强业务学习和训练, 重视规则的学习, 理解和弄清规则的精神实质, 同时要创造条件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裁判工作, 通过实践, 不断提高裁判水平。体能是裁判员执法的物质基础, 因此要求裁判员要加强身体训练, 保持充沛的体力, 保证比赛顺利进行。

摘要:本文对体育裁判员在临场执法时的可能应激源进行了分析, 讨论了压力对体育裁判员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所产生的影响, 提出了裁判员应付心理压力的自我调适策略, 进而促进裁判员的身心健康, 提高裁判执法水平。

关键词:体育裁判员,心理压力,应激源,心理调适

参考文献

[1]张百振:《体育竞赛裁判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51-72。

[2]张春兴:《现代心理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552。

[3]王以仁、陈芳玲、林本乔:《教师心理卫生》,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81-86。

[4]李仪:《足球裁判员心理压力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体育与科学》, 2001 (4) :45-46。

中国官员心理压力报告 篇9

三十而立的干部们面临着最大的人际交往困局,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青年官员在适应能力和认知能力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在人际交往与情绪体验中则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与此同时,参与《小康》杂志社“官员心理压力调查”的官员们几乎都认为,“工作责任心太强,追求完美”是自己活得太累并产生压力的首要原因,“工作负荷重”则被排到了第二位。受访的官员,涉及宣传、教育、财政、信访等多个领域,从科级、县处级、厅局级,直至省部级,基本涵盖了官员群体的各个层级。

公认压力较大的官员群体普遍拥有的几大压力源为: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组织压力和社会压力。

上万名中央国家机关的职工干部参加了由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举办的“名家谈心理”讲座,这一讲座几乎场场爆满,显示了这一特殊群体对心理解压的迫切需要。据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不完全统计,在参与心理健康调查的青年干部职工中,有八成的受测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以上,但是也有近二成的人群值得关注,他们的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水平。测试结果显示尽管大部分人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表现稍好,但也有五分之一以上的人比一般人更苦恼不安,情绪调节能力不足以应对他们面临的压力。

最突出的存在心理困境的是新生代公务员群体,一方面他们有着非常强的适应能力,但另一方面,他们面临着相当大的人际交往困境。当下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对青年干部的心理素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分析 篇10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调适

1 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心理压力

1.1 职称晋升的压力

高校青年教师一般都有远大抱负, 都希望自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晋升较高的职称。但高校内人才济济, 职称晋升方面的竞争很激烈, 晋升压力很大。据调查, 在目前聘任制下, “大学教师的晋升制度”是引起大学教师心理压力和困惑最主要的因素。

1.2 教学工作方面的压力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 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虽得到日益改善, 但是存在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由于课时费不高、课题较多等方面的原因, 高校一些中老年教师都不愿意多上课, 繁重的教学任务往往就落到青年教师的身上。

1.3 科研工作方面的压力

从目前情况看, 高校一般对本校教师都有一定的科研任务要求, 对聘期内高校教师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均有量化的考核标准, 并直接与高校教师的收入挂钩。但另一方面, 高校青年教师往往在学术上的积累不够, 科研水平有限, 难以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有时因为职称不高, 学术论文也不容易发表。

1.4 经济方面的压力

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职称低、资历浅, 收入水平自然不高。然而, 他们却面临着赡养老人、谈朋友、买商品房、结婚生子、供子女上学等多方面的经济压力。

1.5 人际交往方面的压力

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社会阅历浅, 在待人接物方面正义感强, 但缺乏辨证思考;对出现的不合理现象深恶痛绝, 但缺乏长期性、复杂性的思想准备, 不愿迁就和屈从, 刻意追求自己的独立人格, 因而, 易为他人所误解, 这造成许多高校青年教师交往上的障碍。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 高校青年教师面临多方面的心理压力。而这些压力对他们的教育教学、健康成长都不利, 因此我们需要对他们的心理压力加以适当的调适。

2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调适

2.1 教师个人要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解铃还须系铃人。”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的释放, 还要靠青年教师从自身的调整入手, 掌握自我调适的方法和技巧, 用理智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

(1) 在看到事物不利方面的时候, 要积极改变认知, 看到它有利的方面, 不断增强信心, 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另外, 我们还可以调节适当调节自己的行为, 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2) 青年教师要重视自身心理健康和保健工作加强自身修养, 进行良好的心理调适, 提高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悦纳自我, 塑造健全的人格。

(3) 要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理解、支持学校和领导的整体工作, 主动加强与同事、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建立和谐的同事关系、师生关系, 营造宽松的生活氛围。

2.2 高校要帮助青年教师化解心理压力

高校管理者应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压力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青年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 为他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1) 关心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高校应建立青年教师培养体系, 强化岗前培训, 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 指导青年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建立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基金, 加强科研设备的投入, 组建老中青相结合的科研团队, 对他们从事科研活动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 鼓励青年教师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激励机制, 对教师的努力进行积极反馈和表彰。发挥高校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 及时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 给青年教师提供有力的专业心理援助。高校要经常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和矫正他们的心理问题, 治疗他们的心理疾患, 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定期请专家为青年教师做专题讲座, 传授应对压力的有效策略, 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成熟度。

(3) 开展有益活动。高校除了举行大型运动会、文艺表演外, 还应鼓励各院系多开展有益活动。在院系教师办公的楼层或是主要教学楼, 可以建立小型教师活动室 (如乒乓球室、象棋室) , 供教师课后娱乐之用。这些场所的建立和活动的开展, 有利于增进同事之间的友谊, 又有利于帮助青年教师释放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

2.3 国家和社会要帮助青年教师减轻心理压力

适当增加教育投人, 改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资收入、住房等方面的待遇, 减少他们的经济压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完善教师资格制度, 按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要求教师, 科学合理公正地评价和处理教师业绩和取得的各种成果

参考文献

[1]谢倩, 陈谢平.论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与调控[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5) .

上一篇:中国兽医协会在京成立下一篇:环境财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