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患者治疗分析论文(精选5篇)
胸痛患者治疗分析论文 篇1
胸痛是急诊工作中较为常见的病症, 产生胸痛的原因较多, 由于产生原因的不同胸痛也表现在不同的部位, 疼痛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对患者的危害较大。因此, 必须要对胸痛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治, 为了提高对胸痛的诊治效果, 我院采取了多种措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63例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38例, 女25例;年龄介于21~86岁, 平均年龄为62.8岁, 胸痛发作时间距离就诊为15min~48h内, 在63例患者中, 33例患者呼吸困难, 50例患者心悸, 4例患者呕吐、7例患者出汗, 在治疗前, 均对63例患者进行胸片、心电图以及心肌酶谱测定, 对部分患者进行了CT检查。根据胸痛原因将本组患者分为心源性 (心绞痛34例, 54%;心肌梗塞10例, 16%) 和非心源性胸痛 (以支气管肺炎为主, 10例, 占16%) 两类, 63例胸痛患者主要特征病因:心源性 (44例) 非心源性 (19例) 疼痛性质 (例) :钝痛9;压榨样30钝痛5部位 (例) :胸骨后9;心前区30胸骨后12伴随症状 (例) :心悸30;呼吸困难30;恐惧11;呕吐3心悸3;呼吸困难3;恐惧1:呕吐1体征 (例) :低血压25;高血压3;出汗7高血压2
2 讨论
2.1 急诊胸痛患者的发病原因分析
胸痛是急症中常见的症状之一, 致病原因包括外伤、机械压迫、化学刺激、炎症、肿瘤、神经病变都是导致胸痛发生的重要因素[1], 以上因素均有可能刺激气管、心脏、支气管、肋间神经等的神经末梢, 从而导致患者发生胸痛。此外, 生理和解剖的关系也可以导致患者出现放射痛和牵涉痛。因此, 在对胸痛患者进行诊断时, 要全面的考虑到患者的病史和体格, 并对患者进行辅助性检查。本组63例患者中, 有69%的患者是中心源胸痛, 31%的患者属于非心源性胸痛, 心源性胸痛对患者的危害较大, 如不及时处理, 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 应该高度重视。
2.2 症状特点及诊治方案
心源性胸痛对患者的危害极大, 因此, 必须做到早发现, 早治疗, 在心源性胸痛中, 常见的病症就是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心绞痛, 其中, 心肌梗死临床病症表现在心前区或者胸骨后疼痛, 且疼痛时间超过15min以上, 并伴随着气短、胸闷、恐惧感、大汗昏厥等特征, 对患者进行检查, 常常有听诊心音低钝的情况, 高血脂、高血压以及有糖尿病病史的老年人反应较为严重。心绞痛则表现在心前区或者胸骨后区的绞痛, 持续时间保持在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 心绞痛产生的原因常常与患者的情绪激动、运动不当、饮食不正常有一定关系, 在进餐后或者大便时容易发生, 一般可以使用食用硝化甘油的方式缓解症状[2]。
近些年来, 急诊冠动脉造影已经在部分大型医院中得到应用, 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 但是在基层医院中, 由于设备和操作环境的限制, 尚未得到普及性应用, 对于胸痛患者的检查还是以传统的胸片、心电图以及心肌酶为主要的检测方式[3], 这几种传统的检测方式便捷、操作简单, 可以有效的较少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漏诊率和误诊率, 效果明显。但是, 在胸痛患者中, 还有部分是由于焦虑、胃管疾病以及骨骼损伤所导致, 如果将这些疾病的诊治采取胸片、心电图以及心肌酶方式进行检测, 就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耽误患者的时间, 浪费患者的金钱。在本组的63例患者中, 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共占比例31%, 如果是由于肺部、胸膜等疾病造成的胸痛, 经过常规检测方法便可以确诊, 但是如果是由于消化系统导致的心源性胸痛, 那么较难检测, 这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 因此, 对于由于消化系统导致的心源性胸痛, 可以使用胃管、钡餐、食管酸碱度检测的方式进行辅助性检测。
2.3 治疗
对于胸痛患者的治疗包括病因救治以及对症处理。如果患者是心绞痛患者, 必须要卧床休养, 舌下含消心痛以及话硝酸甘油, 在病情稳定后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4];如果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要卧床休养, 止痛、吸氧, 舌下含消心痛以及话硝酸甘油, 如果条件允许, 可以对患者进行尿激酶以及重组链激酶的治疗, 在治疗的过程中, 要及时监测患者的心率情况, 防止心率失常、心力衰竭以及休克情况的产生, 如果发现症状, 要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救治。如果患者是由于动脉瘤或者心肌病变引起的胸痛, 也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治疗。此外, 对于非心源性心痛, 要及早发现, 及早处理, 在处理的过程中监测好患者的呼吸、心率和血压的变化情况, 如果发现患者的心电图改变, 应该将患者送入心血管监护病房。对于持续性胸痛患者, 应该对其反复进行胸电图检查, 并与入院时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对比, 看是否有变化, 在确诊之后再制定相关的治疗方案, 为确证前应该控制好对患者的用药量, 对于心源性胸痛的检查不能疏忽, 在开展治疗前要与患者及其家人进行沟通, 提高治疗的效果。
总而言之, 对于胸痛患者, 首先要判定胸痛的发生原因, 根据病情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减少误诊率的发生, 保证患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治疗。
摘要:目的 提高对急诊胸痛的病因认识, 根据病因的不同总结出相关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63例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 进行病因、症状、体征、以及治疗资料的统计和分析。结果 患者胸痛表现为心源性胸痛为主 (占69.%) , 其中尤以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最为常见, 非心源性胸痛以支气管肺炎为主 (占16%) 。结论 对于胸痛患者, 首先要判定胸痛的发生原因, 根据病情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减少误诊率的发生, 保证患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治疗。
关键词:胸痛,病因,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张娜, 关秀茹, 隋丽.超敏C-反应蛋白对急诊胸痛病人的诊断价值[J].黑龙江医学, 2009, 33 (3) :190.
[2]朱毅.急诊胸痛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外医疗, 2013, 32 (1) :48-49.
[3]剑梅, 李章君, 王青, 等.急诊胸痛病人134例病因学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1, 11 (15) :
[4]薛军, 邹阳春, 胡大一.急诊胸痛的危险评估和临床对策[J].中国医药导刊, 2010, 13 (11) :2011-2012.
糖尿病合并胸痛患者冠脉造影分析 篇2
关键词:胸痛,冠心病,糖尿病,冠脉造影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们对收治胸痛患者中的121例行冠脉造影。糖尿病诊断以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为标准, 冠心病诊断标准为至少1支心外膜血管狭窄≥50%。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 胸痛合并糖尿病组50例, 其中男36例, 女14例, 年龄40~85岁, 平均62.5岁, 糖尿病病程1~15年不等。胸痛不合并糖尿病组71例中, 男47例, 女24例, 年龄40~80岁, 平均60岁。
1.2 方法
冠脉造影采用Judkingis法行选择性左右冠脉多体位多角度造影。冠脉有意义狭窄以冠脉主要分支管腔狭窄≥50%标准判断, 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为主要分支管腔, 根据受累情况分为无病变、单支、多支病变。冠脉弥漫性病变为:主要血管管腔狭窄≥50%, 病变长度>20 mm, 一支多处病变, 血管全程或大部分纤细僵硬或明显迂曲纤细呈松散螺旋状。血管狭窄判断:受累血管狭窄<50%为轻度, 50%~70%为重度。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糖尿病组冠脉有病变且多支病变及弥漫性病变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 非糖尿病组冠脉无病变及单支病变明显高于糖尿病组, 见表1。
3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 合并糖尿病的胸痛患者冠脉发生病变及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胸痛患者。有文献报道, 糖尿病可直接引起冠脉内皮损伤、功能受损, 且内皮修复减慢, 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时间延长, 致使血小板在受损内皮上粘附聚集增加[1]。糖化代谢产物促进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向受损内皮趋化, 加重内皮损伤, 促进平滑肌增殖, 加快细胞外基质沉积。糖化代谢产物增加, 使内源性舒血管物质产生过少或活性降低, 而缩血管物如内皮素1产生增加, 冠脉张力增高, 管腔缩小。
糖尿病是冠心病心肌梗死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相比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至少高2~4倍, 两者有着较大的关联[2]。有文献报道, 糖尿病促使中、小血管硬化及加速斑块形成[3]。糖尿病患者70%~80%死于心血管系统疾病。
故为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改善其预后, 应积极防治糖尿病。对与胸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陈灏珠, 周丽诺, 等.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028-1029.
[2]陈灏珠, 周丽诺, 等.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028-1029.
胸痛患者治疗分析论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我院急诊科近两年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就诊时均有胸痛症状。我院自2012年1月起对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强化护理干预, 以2012年1月~12月52例急性胸痛患者为B组, 以前一年同期收治的47例急性胸痛患者为A组。
A组患者年龄20~76岁, 平均年龄 (50.15±9.53) 岁;体质量48~80kg, 平均体质量 (64.35±7.12) kg;初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6例、稳定性心绞痛8例、急性心包炎1例、支气管炎2例、气胸5例、胸腔积液3例、带状疱疹4例、肋间神经痛2例、心脏神经官能症6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 女性患者22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3例、大专4例、高中17例、初中16例、小学5例、文盲2例。
B组患者年龄22~75岁, 平均年龄 (51.37±9.26) 岁;体质量49~82kg, 平均体质量 (64.58±7.25) kg;初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8例、稳定性心绞痛7例、支气管炎4例、气胸6例、胸腔积液4例、带状疱疹2例、肋间神经痛3例、心脏神经官能症6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 女性患者24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5例、大专5例、高中20例、初中15例、小学6例、文盲1例。
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初诊结果、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患者在急诊处理期间接受常规护理。B组患者在急诊处理期间强化护理干预。
接诊后配合医师进行各项诊疗操作, 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 明确胸痛部位、持续时间、疼痛性质和程度。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或镇痛剂疼痛是否缓解。同时监测血压、呼吸频率、心率, 进行心电图、心肌酶学、肌钙蛋白等检查, 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 以助其及时明确诊断, 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胸、胸腔积液高危患者立即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首选静脉留置针, 以便及时给予急救药物[2]。同时给予氧气吸入, 以改善组织缺氧、缓解疼痛症状。肺栓塞患者在溶栓时间窗内及时给予以溶栓治疗。治疗前询问患者是否有心脑血管疾病、消化性溃疡、手术、外伤史等溶栓治疗禁忌证。对稳定性心绞痛、支气管炎、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心脏神经官能症等患者遵医嘱给予镇痛治疗[3]。
重视心理护理在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治疗和护理操作间隙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 以缓解其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对于哭闹、情绪激动的患者与其家属沟通, 在家属的帮助下使其安静地配合治疗[4]。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娴熟、神情镇定, 以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帮助患者稳定情绪。注意态度和蔼、言语亲切、耐心周到。进行侵入性诊疗操作之前须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的同意, 充分尊重其知情同意权[5]。
1.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死率比较
对比两组预后情况发现, B组病死率明显低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数据详见表1。
注:与A组比较, *P<0.05
2.2 护患满意率
对比两组护患满意率发现, B组明显高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数据详见表2。
注:与A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引起急性胸痛的病因繁多, 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急症均可引发不同程度的胸痛。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心包炎、严重气胸、胸腔积液、肺栓塞等高危胸痛如处理不当, 可引起患者猝死, 从而增加医疗纠纷的风险。因此在急诊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加强病情观察, 注意识别高危胸痛的类型, 针对不同的病情给予不同的处理。
心理护理应作为急诊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来抓, 急诊科患者多起病突然, 患者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疾病发作, 因此常伴有恐惧、紧张、失控感等不良情绪, 而这些不良情绪波动对患者, 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存在加重症状的作用, 不利于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和患者的康复[6]。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处理中强化护理干预, 有助于识别高危胸痛, 稳定患者情绪, 有助于改善预后, 增进护患关系, 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项海青.56例急性胸痛患者的急诊室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36) :187-188.
[2]张涛, 王用金, 孔令煜, 等.急诊胸痛11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6) :1413-1414.
[3]樊慧, 张娟.老年胸痛与疾病相关性的临床护理观察与应对策略[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 (3) :210-211.
[4]冯家成, 朱友群.胸痛在基层医院急诊处理初步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4 (19) :2324-2325.
[5]贺建华, 李丛佳, 王文化, 等.综合医院急诊胸痛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临床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 24 (12) :893-896.
胸痛患者治疗分析论文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资料研究中96例疑诊冠心病患者, 均无胸痛症状, 以心悸、气短、劳力性呼吸困难或晕厥就诊, 排除既往有明确心肌梗死病史, 既往接受冠状血运重建治疗的患者。冠心病诊断标准为: (1)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阳性。 (2) 静息心电图、发作心电图、运动负荷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中至少一项心电图检查有明显心肌缺血改变。冠心病组共46例, 男38例, 女8例, 平均65.2岁 (42~84岁) 。非冠心病组50例, 男18例, 女32例, 平均年龄49岁 (38~69岁) 。
1.2 方法
观察两组在年龄、危险因素的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冠心病组
男性38例 (82.6%) , 女性8例 (17.4%) , 年龄<50岁5人 (10.8%) , ≥50岁且<65岁18人 (39.1%) , ≥65岁23人 (50%) , 有吸烟史20人, 糖尿病史18人, 高血压病史25人, 冠心病组老年人占比例高, 其原因可能为:老年人长期慢性心肌供血不足, 使侧支循环建立广泛;脑动脉硬化或脑动脉供血不足对疼痛敏感性降低;老年人常合并糖尿病。
2.2 非冠心病组
男性18例 (36%) , 女性32例 (64%) , 年龄<50岁18例 (36%) , ≥50岁且<65岁26例 (52%) , ≥65岁6例 (12%) 。
2.3 本组观察
96例无胸痛疑诊冠心病患者中, 男性56例 (58.3%) , 女性40例 (41.7%) , 平均年龄 (57.6±12.56) 岁 (38~84岁) , 非胸痛症状情况:心悸28例, 胸闷气短36例, 劳力性呼吸困难10例, 晕厥2例, 其他可疑症状14例。
2.4 冠心病组危险因素分析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脑血管病史方面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年龄、男性、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史是危险因素。两组患者在症状、心电图异常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年来, 冠心病发生率逐年上升, 但在未行冠脉造影的情况下仅有少数冠心病患者被确诊, 有一部分冠心病患者被误诊或漏诊, 在没能及时正确诊断的患者中无胸痛症状最多见。无胸痛而存在心悸气短等其他不适症状就诊时, 容易导致接诊医师的忽视, 在就诊患者中, 非心源性症状患者占52.1%, 说明了引起这类症状的多元性及复杂性, 由于能引起的疾病很多, 加之每一位患者对疾病的反应性不一致, 在临床上常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 这给患者疾病的诊治带来很大问题并可能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早期研究发现, 患者的症状表现和冠心病病变程度不一致, 具有胸痛症状的患者能够引起患者及医师的足够重视而早期诊治, 但以其他不适就医的心绞痛患者极易导致医师的误诊, 本研究发现以非胸痛就诊的冠心病患者中, 男性、年龄、吸烟、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危险因素, 当合并上述危险因素时, 应引起医师的注意, 冠心病无胸痛症状者和有胸痛症状者相比预后一样甚至更差。不典型胸痛患者在院前延误的时间是有典型胸痛者的2倍, 同时去接受治疗的可能性更少, 病死率更高。本研究发现不典型胸痛冠心病组中多见男性, 男性是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在本组研究中, 有2例年龄在43岁, 1例以胸闷就诊, 1例以夜间发作性气短就诊, 反复就诊多个科室, 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脉病变, 植入支架后症状好转, 因此鉴于对男性患者, 因胸闷、气短或晕厥反复就诊的患者, 应高度怀疑冠心病的诊断, 其次合并有糖尿病病史,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的等危症, 其次是吸烟、高血压在冠心病组中占比例高, 年龄也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在老年人群中, 由于其合并多种危险因素, 既往有慢性心肌供血不足, 使侧支循环建立广泛, 有些老年病人发病受多种高危因素及既往病史的影响, 脑动脉硬化或脑动脉供血不足对疼痛敏感性降低年人交感神经痛觉纤病变, 使痛觉传导受阻, 导致痛觉阈值升高。因此首发症状复杂多样, 早期诊断、治疗是降低老年冠心病病死率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加大社会宣传力度, 普及冠心病常识, 尤其是不典型的一些特殊的首发症状, 以提高患者“尽早就诊”意识;另一方面对无胸痛就诊人群建立有效的诊断评分系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根据不同的患者及有无危险因素进行危险分层, 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检查及处理策略。门、急诊医生应加强对不典型胸痛的诊断意识, 对无诱因出现的胸闷、喘憋, 难以解释的不适、乏力, 极度虚弱出汗, 与饮食无关的消化道症状, 突发原因不明的心功能不全、头晕、头痛抽搐、血压下降等, 其原因尚无满意解释者, 特别是有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患者, 均应警惕冠心病的可能, 综上所述, 在临床诊断中, 不典型胸痛由于症状表现不是很典型, 诊断有一定困难。但最终应不断动态追踪心电图改变、实验室检查结合有无危险因素, 确定是否是冠心病, 必要时做冠状动脉CT检查或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 使真正的冠心病患者能够得到早期诊断及治疗。
胸痛患者治疗分析论文 篇5
关键词:冠心病,胸痛,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 PCI) 近年来在国内蓬勃开展, 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优越性已成为临床医生的共识, 但部分成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和特点的胸痛, 这种胸痛大多为良性的, 亦有部分可能系支架内血栓、慢血流或无复流等原因所致, 正确及时的诊断对临床医生及时处理至关重要。我们对近5年来PCI后出现胸痛的287患者进行了观察分析, 旨在探讨胸痛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处理方法,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7例中男206例, 女81例;年龄42~81岁, 平均63.4岁。按照2008年我国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和建议标准, 临床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67例,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213例。急诊PCI者43例, 择期PCI者244例。PCI均采用桡动脉或股动脉入路, 常规技术完成造影和PCI。观察生命体征、穿刺点有无渗血及皮下血肿。术后立即做心电图, 连续观察3 d, 心电监护24 h。胸痛者记录疼痛特点及发作时心电图。术后每天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 2次·d-1, 连用3~5 d。PCI成功标准:影像学上多投照体位, 残余狭窄<20%, 冠脉造影血流TIMI分级3级, 临床心绞痛症状缓解或消失。
1.2 胸痛的观察方法
观察住院患者PCI后3 d内出现胸痛的性质、程度、部位、诱因和伴随症状, 并与术前比较;发生胸痛即时描记心电图, 与无症状时比较。心电图阳性标准: (1) 至少2个相连导联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05mV, ST段抬高为肢体导联≥0.1 mV, 胸导联≥0.2 mV和 (或) T波倒置>0.3 mV, T波伪改善; (2) 出现严重心律失常, 如频发或多源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等。变化不典型或无变化者记为阴性。胸痛时查心肌酶学及肌钙蛋白。复习PCI过程, 了解术中有无边支闭塞、冠脉内血栓、慢血流等。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87例患者中240例出院时无胸痛等症状;术后出现胸痛47例, 胸痛发生率16.37%。心源性胸痛 (cardiac chest pain, CCP) 10例, 发生率3.48%, 占全部胸痛的21.28%, 大多于24 h内发生;非心源性胸痛 (non-cardiac chest pain, NCCP) 37例, 发生率12.89%。287例中急诊PCI者43例, 术后出现胸痛16例, 胸痛发生率37.21%。其中CCP 5例, 发生率11.63%, 心电图均为阳性, 1例为室速;NCCP 11例, 发生率25.58%, 2例出现心电图ST段压低改变, 余心电图无明显变化。择期PCI者244例, 术后出现胸痛31例, 胸痛发生率12.7%。其中CCP 5例, 发生率2.05%, 心电图3例阳性;NCCP 26例, 发生率10.66%, 心电图3例阳性, 表现为ST段压低。急诊PCI的CCP及NCCP发生率均高于择期PCI者 (P<0.05) , 临床特点见表1。
例
与择期PCI相比, a P<0.05
287例中植入多个支架者137例, 术后出现胸痛26例, 胸痛发生率18.98%。其中CCP 7例, 发生率5.11%;NCCP 19例, 发生率13.87%。严重或复杂病变者53例, 术后出现胸痛16例, 胸痛发生率30.19%。其中CCP 5例, 发生率9.43%;非心源性11例, 发生率20.75%。见表2。
例
3 讨论
PCI术后胸痛临床上常见, 根据病因可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两大类。心电图的动态变化结合胸痛症状对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本组急诊PCI胸痛总发生率及CCP发生率均高于择期PCI者 (均P<0.05) ;多个支架者胸痛发生率和CCP发生率高于单支架植入者, NCCP结果两者相当;严重或复杂病变者53例, 术后CCP和NCCP发生率均高于简单病变者。分析原因: (1) 支架内血栓形成:共3例, 2例急诊手术后, 1例择期手术。发作情况类似, 均在术后24 h内, 伴有ECG的ST段抬高及肌酸激酶升高, 胸骨后闷痛。血栓的形成主要因急诊手术抗凝、抗栓治疗未充分起效,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1,2];冠脉复杂病变、血管内膜撕裂、支架贴壁不良、长支架及多支架重叠置入、支架结构变形、PCI术后即刻支架内残余狭窄较大、病变覆盖不完全等也是常见原因[3]。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应紧急溶栓、抗栓治疗。必要时再次CAG。血栓负荷大者, 可用血栓抽吸导管负压抽吸;视病情再次行PCI或外科手术治疗[4]。 (2) 无复流和慢血流:2例, 急诊和择期手术各1例, 前者为多支病变, 急诊处理前降支, 后者为前三叉病变。EKG均为阳性, 胸痛特点与心绞痛相似。静脉泵入欣维宁及扩冠治疗后缓解。无复流发生机制主要是微血管痉挛及机械性阻塞。慢血流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可能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有关。内皮依赖与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异常可能是微血管功能障碍的原因, 而最常见的原因是内皮功能障碍[5]。 (3) 分支血管闭塞:这部分患者在CCP中占50%。支架植入后血管斑块向分支移位, 术者认为分支较小放弃保护, 是主要原因。ECG多有ST段压低, 胸痛症状不典型, 硝酸酯类药物可减缓症状。此外, 经皮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操作诱发血小板激活、聚集致血栓形成导致的炎症反应与PCI术后心肌损伤密切相关。他汀类的抗炎作用有助于加速血管的修复, 对围手术期的心脏有保护作用[6,7], 但理想剂量和用药时机尚须进一步研究。有报道发现围术期使用较高剂量他汀类药物, 在心肌保护、抗炎方面作用优于常规剂量[8]。
本组资料NCCP发生率明显高于CCP, 大多为良性、非缺血性, 发作时一般不伴ECG改变, 与多数报道类似[9,10]。常见原因有: (1) 精神因素:患者对手术不了解产生的心理紧张, 表现为胸部异物感、针刺样胸痛、不规则疼痛等。良好的医患沟通, 有助于病情的好转。 (2) 上消化道因素: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损伤及应激性溃疡为常见原因。早期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或其他胃黏膜保护剂可预防和改善症状。 (3) 支架牵拉痛:支架选择偏大、长支架、弯曲分叉病变等原因导致支架释放后对冠状动脉持续性的牵拉、扩张刺激。表现为不规则胸闷、胸痛。部分患者疼痛与呼吸有关, 可能与心包摩擦有关。ECG无或仅有轻度ST段压低, 心肌坏死标志物正常。硝酸酯类药物和钙拮抗剂可使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
总之, 冠脉介入治疗后的胸痛原因较多, 鉴别诊断非常重要。急诊手术、多支架植入, 严重及复杂血管病变CCP的发生率较高, ECG变化与之相符。故对于PCI术后ECG阳性、胸痛典型的患者应高度重视, 积极处理。
参考文献
[1]FILIPPO O, NICOLA B, CASAGRANDA I, et al.Chest pain evaluation project[J].G Ital Cardiol (Rome) , 2009, 10 (1) :46-63.
[2]PHAM S V, PHAM P C, PHAM P M, et al.Antithrombotic strategi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Drug Des Devel Ther, 2010, 4:203-220.
[3]李爱琴, 郑海军, 朱艳霞.PCI术后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J].山东医药, 2011, 51 (39) :83-84.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9, 37 (1) :1-2.
[5]PRIES A R, HABASETTL H, AMBROSIO G, et al.A review of methodsfor assessment of coronary miemvascular disease in both clinical andexperimental settings[J].Cardiovasc Res, 2008, 80 (2) :165-174.
[6]PATTI G, PASCERI V, COLONNA G, et al.Atorvastatin pretreatment improves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CS undergoing early pere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results of the ABMYDA-ACS irandomized trial[J].J Am Coli Cardiol, 2007, 49:1272-1278.
[7]PASCERI V, PATTI G, NUSCA A, et al.Randomized trial of atorvastatin for reduction of myocardial damage during coronary intervention results from the ARMYDA study[J].Circulation, 2004, 110:674-678.
[8]马树人.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择期PCI术者心肌保护作用[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30 (6) :901-904.
[9]马野, 姜丕桥, 王赓, 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周内胸痛15例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0, 26 (10) :799.
【胸痛患者治疗分析论文】推荐阅读:
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高压氧治疗护理分析论文06-26
急性胸痛的急诊思维07-27
胸痛中心典型病例讨论会议05-28
胸痛中心必要性可行性09-07
高血压患者综合治疗论文05-09
乳腺癌患者护理分析论文10-05
癌症患者的营养治疗07-07
痛风患者的营养治疗10-08
社区管理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分析论文06-04
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分析论文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