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患者的营养治疗

2024-10-08

痛风患者的营养治疗(精选8篇)

痛风患者的营养治疗 篇1

痛风的根本原因是嘌呤代谢紊乱,由湿浊淤阻,留滞关节经络,气血不畅所致。以关节红、肿、热、痛或伴不同程度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类病例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发病趋于年轻化。由于大多数患者对痛风疾病相关知识的欠缺,导致患者不能正确加强自我调节并积极配合治疗,最终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恢复。因此,对痛风患者的护理指导是痛风治疗的重点。

1 湿热痹阻

此类肢体小关节突然红、热、肿、痛,手不可触及,行动困难,口干,舌质淡,苔黄腻,小便黄,不思饮食,心烦不安,脉弦滑。治疗及护理以通络止痛、清热利湿为主,饮食宜多食水果,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禁酒及辛辣肥甘厚味之品,忌食海味、骨髓、动物内脏、鸡肉等,鼓励患者多饮水,用芦根煎水代茶饮用,每天不少于l500m L,促进尿酸排泄。疼痛严重时可适量服用痛舒胶囊止痛,配合针刺内关、合谷、昆仑、曲池等穴位辅助治疗,让患者保持卧床休息,并适当抬高患肢。汤药宜饭后温服。

2 湿邪留痹

此类易发于膝关节,关节红、肿、刺痛,局部肿胀变形,肤色紫暗,屈伸不利,病灶周围有硬结,舌质暗紫,苔薄黄,肌肤干燥,脉沉弦。治疗及护理以宣痹化湿为主,要严密观察局部红、肿、热、痛及皮肤变化情况,定时测体温,对体温高达39.5℃应做物理降温并适度抬高患肢达150,减少对患肢的压迫,尤其是在睡眠过程中应穿长裤,避免患肢受寒,保持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患肢关节活动。同时,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铺平整,受压部位每天2次用红花酒精按摩,每次按摩后再用热毛巾敷3~5min,加快血液循环,预防褥疮发生。患者应禁酒、咖啡,忌食豆类、海腥、香菇、动物内脏等含高嘌呤食物,饮食可多吃牛奶、蛋、水果等清淡、易消化类食物,并应对患者及家属讲解饮食与疾病的重要关系,取得积极配合。汤药宜饭后温服。

3 脾肾不足

此类关节疼痛,局部关节变形,反复发作,昼轻夜重,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治疗及护理以健脾补肾为主,饮食应忌食动物内脏、鸡肉、酒及辛辣食物;宜清淡,含维生素高的食物及水果,应注意患肢保温,并定时给患肢做适当的按摩,每天2~3次,防止肢体痉挛。此类患者重点做好健康教育指导,督促患者主动参与肢体功能锻炼,避免过度劳累或受凉。中药宜饭后温服。

4 中药熏洗、外敷的护理

根据不同的症型和病变部位的不同,采取中药熏洗、外敷法治疗疼痛部位,达到温经活络、活血祛瘀、散寒、消肿止痛的作用。

病变部位在指、腕关节部位的一般采用外洗法,将中药煮水取汁,待温后泡洗患处,每天2~3次,每次泡洗10~15min。

病变部位在大关节的主要采用中药外敷方法,将中药制成粉剂,把中药粉剂加醋调成糊状,根据部位的大小取适量外敷于患肢部位,每天换药2次。

中药熏洗、外敷方法操作方法简便,既能加快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达到消肿止痛、活血化瘀、除湿通络的效果,又方便患者的生活,患者容易接受。

5 情志护理

本病反复发作,疼痛,且受累关节增多,症状持续延长,往往夜不能寐,生活受限,故病人易出现紧张、焦虑、烦躁、失望等心理变化,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护士应耐心做好心理指导工作,向患者对本病的病因、病程、治疗及相关知识进行详细讲解,鼓励患者参加集体交流、娱乐活动,通过患者之间相互鼓励,激发病人的社会和家庭责任感,积极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保持最佳心理状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护理操作要求准确、耐心,尽力排除各种不良影响,取得早日康复的效果。

6 健康宣教

在痛风的护理工作中,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健康宣教,使患者掌握本病的发病原理及自我调理方法,积极地配合医生治疗,出院时告知患者,要长期进行饮食控制及自我的生活护理,定期复查,按医生指导用药,不要随意停药、换药、增减药量控制尿酸水平,避免复发。

(1)饮食护理。饮食对痛风患者的健康影响较大,在注意平衡膳食的前提下,注意自我饮食调节,食用低脂、低盐、低糖、低嘌呤的饮食。

(2)运动护理。适当的有氧运动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段,要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坚持每日30min以上的微体力运动,不能剧烈运动,注意劳逸结合,控制体重增长。

(3)生活起居护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有常,注意休息,保证睡眠,不可过劳或受寒,注意双足的保暖,易发部位不要裸露。

(4)疼痛部位的护理。患者疼痛剧烈发作时,应保持卧床休息适度抬高患肢,避免疼痛部位受损伤,疼痛缓解72h后方可恢复活动。

(5)积极预防并发症。痛风并发症较多,要提醒患者采取有效办法控制血尿酸,积极预防和避免相关并发症发生。

(6)情绪稳定,保持良好的心态。日常生活压力过大、精神紧张,心情抑郁等都会导致内分泌的失调或紊乱,因此,要增强自我调节能力,正确看待事物和问题,避免诱发或加重病情。

痛风属于终身性疾病,是一种可以被有效控制的疾病,关键是要积极主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掌握痛风各型的病因特点采取对症治疗,对症护理,医护结合,做到坚持不懈地自我保养和调剂,辅以合理的药物治疗,使血尿酸保持在正常范围,把痛风发作次数减少到最低限度,才能尽快解除疾患,减轻患者痛苦,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

摘要:近年来,由于体力劳动强度减轻,饮食结构发生改变,痛风发病率逐年增高.痛风由湿浊淤阻,留滞关节经络,气血不畅所致.以关节红、肿、热、痛或伴不同程度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本文就病情湿热痹阻、湿邪留痹、脾肾不足介绍了不同的食疗和药疗方法,以及提出了中药熏洗、外敷护理和情志护理的两种护理方法。

关键词:湿热痹阻,湿邪留痹,脾肾不足,护理

痛风患者的营养治疗 篇2

[关键词]3H护理模式;痛风;治疗信心;情绪状态

痛风可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的红肿热痛等情况,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现全身性症状体征,患者的治疗需求较高,痛风患者的相关研究也较为多见,其中不乏护理方面的研究。由于本病病程较长,造成的机体不适感、患者的治疗信心受到的不良影响以及心理情绪状态的不良波动均极为突出,因此此方面的干预即成为护理的重点方面。本研究中我们就3H护理模式对痛风患者治疗信心及情绪状态的影响情况进行探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的30例痛风患者中,男25例,女5例,年龄33~68岁,平均(51.5±6.0)岁,病程1.0~17.6年,平均(6.2±1.8)年,文化程度:小学与初中14例,中专与高中10例,高中以上6例。观察组的30例痛风患者中,男24例,女6例,年龄32~69岁,平均(51.7±5.8)岁,病程1.0~17.8年,平均(6.5±1.7)年,文化程度:小学与初中14例,中专与高中11例,高中以上5例。两组痛风患者的性别、年龄、痛风病程与文化层次方面的统计数据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并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的痛风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首先进行常规的痛风知识及其他相关方面的宣教,另外给予患者休息和体位方面的指导及护理,以提升其舒适度,另进行基础饮食、用药护理及局部不适感护理等,并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

观察组则进行3H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即以温馨、高效、个性及舒适的理念为指导进行护理,(1)首先,健康宣教的内容和宣教的方式都遵循此种理念进行制定及实施,注重患者的理解能力和需求方面进行细节方面的针对性制定,然后进行实施,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进行合适的宣教语言的选取。(2)另外,与患者家属及医师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性格、需求及治疗配合需求等方面的内容,将各方面的需求均融入到护理的内容、细节及方式当中,使患者接受到更为优质、高效及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尤其在进行治疗针对性的护理的过程中,注意对细节进行优质高效方面的考核及实施,基础生活护理方面与家属充分合作,然后进行配合护理。(3)再者,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沟通,并针对每位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细节进行针对性疏导,实现温馨及高效的疏导效果,同时对每位患者不断变化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疏导。然后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1、2及8周的治疗信心及情绪状态采用GSES量表及Zung量表进行评估,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统计结果。

1.3评价标准

(1)GSES量表包括10个与自我效能感有关的评估条目,10个条目的总分最高分为40分,随着分值的升高表示患者的效能感升高,其中11分以下、11~20分、21~30分及31~40分分别表示患者的治疗效信心很低、偏低、偏高和很高。(2)Zung量表包括焦虑和抑郁两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包括20个评估条目,总分划界分为50分,超过本分值表示为阳性,分值越高则焦虑和抑郁存在的情况越为明显。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检验方面的软件为SAS7.0,检验数据中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痛风患者护理前后的GSES量表评分构成及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GSES量表评分构成及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护理后1、2及8周观察组的GSES量表31~40分者比例及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护理后两个量表评估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痛风患者护理前后的Zung量表评分构成及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Zung量表评分构成及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护理后1周、2周及8周观察组的Zung量表焦虑和抑郁阳性率及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护理后两个量表评估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痛风是由于单钠尿酸盐沉积所导致的一类疾病,患者的关节疼痛明显,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临床对于痛风的重视程度较高,而患者对于痛风的诊治需求也较高,故临床中的相关研究也较多。而众多关于痛风的研究中,护理方面的研究即不少见,而护理对于痛风患者的干预也较为广泛,且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不同方面的干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护理模式选取方面应引起重视。因痛风对机体造成的不适感极为突出及本病病程较长等特点,较多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呈现下降的状态,而这对于患者的治疗十分不利,导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其他方面相对较差,从而极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因此对于患者治疗信心的改善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另外,较多研究显示,此类患者的情绪、心理状态相对较差,表现为焦虑和抑郁方面阳性率相对较低等。而众多研究同时显示,不良情绪的存在甚至可导致患者治疗态度较差及治疗配合度较低等情况,而这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极为不利,且患者的不良情绪与治疗信心相互影响,如其处于较差的状态,则甚至可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患者的情绪状态更差及治疗信心更低,因此对其进行改善的护理需求极高,同时也是护理模式选取过程中的重要依据性指标。

3H护理模式是基于对患者进行温馨、个性及舒适的理念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护理模式,本护理模式更为重视对患者进行高效优质及温馨、舒适的护理服务的提供。本护理模式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感受,对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进行实施,而3H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并不少见,且其在多类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均得到了较高的肯定,但是关于3H护理在痛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却十分少见,而对于本护理模式对痛风患者治疗信心及情绪状态的影响研究更是十分不足,因此对于此方面的护理探究空间仍较大。

本研究我们就3H护理模式对痛风患者治疗信心及情绪状态的影响情况进行观察及研究,主要为将3H护理模式干预的患者与常规痛风护理模式干预的患者进行对照性研究,对照性研究的结果显示,3H护理模式干预的患者其GsEs量表及zung量表评估结果明显好于常规痛风护理干预的患者,表现为护理后1、2及8周患者的治疗信心、焦虑与抑郁情绪改善幅度更大,说明3H护理模式在痛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好,从而也肯定了其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原因,我们认为与3H护理模式对于患者的各方面需求重视程度相对更高有关,本护理模式在对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充分顾及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情绪状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疏导,且整个护理过程中均将温馨、个性及舒适的理念导入,因此护理措施更具针对性,且更为符合忧质、高效的特点,故患者对于本护理模式的认可程度也相对较高,护理实施形成良性循环,护理效果也更为突出。

痛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0例痛风患者中, 男64例, 女6例, 年龄42~70岁。病程1~20年, 平均病程8年。首次住院者46例, 两次以上住院者24例。所有患者均有反复发作的急性痛风病病史, 合并肾损害者26例, 并发高血压者6例, 高血脂者46例, 伴尿路结石者6例。入院时查血清为470~930μmol/L, 平均560μmol/L。

1.2 方法

1.2.1 急性痛风发作期治疗

绝对卧床并抬高患肢直至疼痛缓解。秋水仙碱仍是目前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特效药, 可迅速消除急性期症状、体征。给药方法及剂量:秋水仙碱0.5mg, 每小时1次或1mg/d, 每2小时1次, 直至症状缓解或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时停药。如果已用药6mg, 而病情无好转, 也应停药;静注法:用于不能耐受口服用药之患者。2mg用10mL生理盐水稀释后缓慢静注, 时间>5min, 常可迅速减轻疼痛。如病情未完全缓解, 6~8h后可再静注1mg, 但总剂量不超过4mg。消炎痛:50mg, 口服, 每6~8小时1次, 缓解症状后减为25mg, 每日2~3次至停药。布洛芬0.3~0.6g或萘普生0.25~0.5g, 口服, 每8~12小时1次, 症状减轻后逐步减量至停药。糖皮质激素强的松10mg口服, 每日3~4次, 仅用于对上述药物的治疗无效之患者。

1.2.2 慢性期治疗

控制高尿酸血症最为重要, 抑制肾小管尿酸重吸收, 促进尿酸排泄, 适用于肾功能较好者。丙磺舒 (羧苯磺胺) :0.25g, 每日2次, 口服, 无过敏及明显胃肠道刺激症状者, 2周内递增至0.5g, 每日2~3次。每日最高剂量不超过3.0g。苯磺唑酮:50mg, 每日2次口服, 可逐渐加量至100mg, 每日3~4次, 最高剂量每日800mg。本药作用时间较丙磺舒稍长, 但对骨髓的毒性作用稍大, 其他不良反应同上。苯溴酮 (痛风利仙) :25mg, 每日1~2次开始, 可渐加量至50mg, 每日2次。抑制尿酸合成, 别嘌呤醇等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 减少尿酸生成, 主要用于对排尿酸药无效或有禁忌证的患者, 与排尿酸药同时用, 可增加疗效[2]。开始剂量100mg, 每日1~2次, 口服, 最高剂量每日600mg。本药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 肝及骨髓损害等。

2 结果

患者关节疼痛、肿胀消失、尿路结石溶解、肾功能改善、血清尿酸降为正常、血脂稳定。住院时间12~30 d, 平均21d。

3 讨论

痛风是原发性或继发性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而引起的组织损伤性疾病。以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和高尿酸血症为特征, 长期患病者可有痛风石和肾结石形成。食物中的嘌呤以及细胞代谢分解的核酸经一系列酶促反应最终分解为尿酸经肾排出体外, 任何引起血尿酸排泄减少或生成增多的因素均可致痛风发作, 根据病因不同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由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引起, 多数为多基因遗传缺陷, 部分患者未能确定分子缺陷[3]。肾尿酸排泄减少见于多数患者, 但确切发病机制不明;尿酸生成增多主要因酶的缺陷所致, 如1-焦磷酸-5-磷酸核糖合成酶或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增高等。继发性痛风和高尿酸血症主要见于骨髓增生性或淋巴系统增生性疾病之化、放疗后, 由于核酸转换增加, 尿酸生成增多致病。此外, 某些药物如速尿、烟酸、乙醇等可使尿酸排出减少或长期尿液酸化干扰尿酸排泄。

突然发作的单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尤其夜间发作者, 以拇趾及第一跖趾关节为多见, 亦可见于踝、膝、腕等关节。每次发作可持续7~14d, 具高度反复性。反复发作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者可因尿酸在软骨、滑膜、肌腱和软组织处沉积而形成痛风石, 使关节结构破坏导致畸形和活动受限。肾结石与肾病变常见于本病反复发作患者, 可出现肾绞痛和血尿。饮酒及进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沙丁鱼等为常见诱发因素。

痛风尚无法根治, 但可控制高尿酸血症。迅速终止急性发作;纠正高尿酸血症;防止尿酸结石形成和肾功能损害。调节饮食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在每日每千克理想体质量1g, 鼓励多饮水, 不进食高嘌呤食物 (动物的心、肝、肾、脑, 沙丁鱼、酵母等) 。排除诱因严格戒酒, 受寒、劳累、感染、创伤、手术或进食富含嘌呤的食物等尽量避免。避免诱发因素。急性期处理, 迅速给予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秋水仙碱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肝功受损和呼吸抑制, 因此禁用于白细胞减少患者, 肝肾功能不良者应减量或慎用。糖皮质激素能迅速缓解急性发作, 但停药后往往出现“反跳”现象[4]。发作间歇期和慢性期的处理主要是使用排尿酸或抑制尿酸合成药物, 以控制高尿酸血症。碱化尿液可提高上述药物疗效, 最好睡前服乙酰唑胺250mg或碳酸氢钠0.5~1g, 每日2~3次;服药期间应多饮水;有尿酸结石之患者, 如每日尿酸排泄量>900mg以上, 不宜使用排尿酸药;尽量不与水杨酸及噻嗪类利尿药同服。

摘要:目的 探讨痛风患者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临床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痛风患者70例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降低血尿酸、血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复方痛风胶囊能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的血尿酸量, 对热板致痛具有明显镇痛作用。结论 秋水仙碱能抑制炎性细胞反应是特效药。别嘌呤醇能抑制尿酸生成。本病如早期确诊, 积极防治, 一般预后较好, 极少数晚期患者遗留肾及关节难治性损害。

关键词:痛风,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364.

[2]王吉耀.内科学 (七年制)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018.

[3]罗彦玲, 邓丽丽, 王红, 等.痛风的遗传度及遗传方式的研究[J].中华内分泌学代谢杂志, 1997, 3 (2) :126-127.

痛风患者的营养治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9月于大庆油田总医院风湿科就诊的原发性痛风患者20例。入选标准:①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年龄18~70岁;③既往≥1个关节有痛风发作史, 符合美国风湿病学院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④血尿酸≥480μmol/L;排除标准:①近2周有痛风急性发作者;②继发性高尿酸血症者;③肝、肾功能异常者;④有血液系统异常, 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者;⑤未控制的高血压及糖尿病者;⑥消化道溃疡活动期、恶性肿瘤、酗酒者;⑦应用阿司匹林、噻嗪类利尿剂等影响尿酸代谢或排泄的药物者。

1.2 研究方法

受试者予非布司他40 mg/d口服, 4周随访1次, 若服药期间有痛风急性发作给予布洛芬常规量口服治疗, 监测血尿酸, 肝、肾功能, 用药24周, 治疗结束后采集受试患者双膝、踝、第一跖趾关节的影像学资料与用药前进行比较。

1.3 超声检查方法

采用GE LOGIQ700彩超仪, 探头12 MHz, 肌肉骨骼系统条件, 由同一名医师在不知患者临床症状情况下完成。观察包括:双轮廓征、关节内强回声点、肌腱或韧带内强回声、骨侵蚀、腱鞘增厚、关节积液、滑膜增厚;受试关节的彩色血流信号。

1.4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比较治疗前后的双轨征、关节积液、滑膜增厚、血流显像, 均采用半定量的方法分级[2], 分为0、1、2、3级, 关节内强回声点、肌腱或腱鞘内强回声、腱鞘增厚分存在或不存在, 存在记1分, 不存在为0分。比较用药前后暴雪样回声、肌键周围强回声超声表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排除2例脱落患者, 18例患者双侧膝、踝、第一跖趾关节软骨双轨征的检出率、关节积液、滑膜增厚、血流显像超声影像学用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上述受试关节液内暴雪样回声、肌腱周围强回声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用药前后比较, P<0.05

注:与用药前比较, aP<0.05

3 讨论

非布司他是一种新的非嘌呤类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 (XO) 抑制剂, 较别嘌醇有更高的XO选择性, 国内外多项非布司他的研究均显示其能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高频超声下痛风患者可出现双轨征、关节内点状强回声、骨侵蚀、关节积液及肌腱病变等表现, 超声可作为诊断痛风的一种重要影像学方法。因血尿酸降低能使沉积的尿酸盐结晶溶解, 在痛风患者进行降尿酸治疗时, 可以利用高频超声来评估治疗效果。国外研究表明, 当痛风患者接受降尿酸药物治疗后血尿酸水平维持在<6 mg/dl持续至少7个月时, 双轨征可消失[3]。

本研究通过比较用药前后的超声学影像资料, 发现非布司他可减少关节双轨征、关节积液、滑膜增厚、关节液内暴雪样回声、肌腱周围强回声, 且用药后关节血流信号变弱, 从影像学方面对非布司他的治疗效果进行了验证, 同时超声具备无放射性、重复性好、敏感性强、价格便宜等特点, 可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与疗效监测中。

本研究不足之处:①未将痛风患者超声影像学表现与血尿酸水平相结合进行观察, 未与X线、CT等进行横向对比分析;②未设置高中低剂量组进行比较, 且样本数较少, 需以后继续扩大样本数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蒋兰兰, 金星, 沈赟, 等.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实用医学杂志, 2014, 30 (17) :2827-2830.

[2]Alexander KS, Kay-Geert AH, Elke K, et al.A novel ultrasonographic synovitis scoring system suitable for analyzing finger joint inflammatio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Arthritis Rheum, 2005, 52 (3) :733-743.

痛风患者的营养治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120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60例。对照组中男48例, 女12例, 年龄35~70岁, 平均年龄 (52.6±6.8) 岁;病程1~4年, 平均病程 (2.6±1.1) 年。治疗组中男44例, 女16例, 年龄39~70岁, 平均年龄 (53.2±6.9) 岁;病程2~4年, 平均病程 (3.2±0.7) 年。患者均符合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指标, 将肝肾功能不全、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和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两组患者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饮食方式, 主要为达到降低尿酸的目的, 通过饮食控制嘌呤的含量, 并督促患者进行适量运动, 以便减少脂肪量, 增加碱性食物的摄取, 每天保证一定的饮水量。对照组患者口服别嘌醇 (上海信谊万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1020334) 进行治疗, 300 mg, 1次/d。治疗组采用非布司他 (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30058) 进行治疗, 1次/d, 40 mg/次。两组患者均经过24周的治疗[1]。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水平情况, 并将治疗24周后患者的血尿酸<360μmol/L的患者例数进行记录[2]。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情况对比

治疗前, 对照组血尿酸水平为 (572.65±39.26) μmol/L, 治疗组血尿酸水平为 (568.35±41.36) μmol/L,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在经24周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均有一定程度减少, 对照组血尿酸水平为 (345.69±29.36) μmol/L, 而治疗组血尿酸水平为 (302.68±30.61) μmol/L, 治疗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360μmol/L的患者例数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中, 血尿酸水平<360μmol/L的患者32例, >360μmol/L的患者28例;治疗组患者中, 血尿酸水平<360μmol/L的患者31例, >360μmol/L的患者29例。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360μmol/L例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经过24周治疗后, 两组患者各有8例发生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率为13.3%。其中对照组痛风发作2例, 转氨酶升高3例, 性欲减弱3例;治疗组发生心肌梗死1例, 痛风3例, 转氨酶升高4例。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痛风急性发作16例次, 治疗组出现痛风急性发作有13例次, 两组患者的痛风发作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痛风与人体内的内分泌功能以及代谢性疾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属于嘌呤代谢紊乱为引起的疾病, 其中高尿酸血症是引起痛风的最基本的因素[3]。根据对痛风的临床观察, 主要有痛风及慢性关节炎、肾脏病以及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等均表现为痛风的临床症状[4]。同时相关的研究还表示, 患有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数量在呈现上升的趋势, 并且男性的发病率多与女性的发病率, 在发达国家中出现痛风症状的患者是所有疾病中的1%~2%, 而且还有不少的国外病例研究中显示有阳性家族史。痛风具有病程长等特征, 如果没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导致患者的肾功能不齐全或者受到严重的肾损伤。目前, 治疗痛风主要经过药物治疗, 重点在于控制患者体内的血尿酸水平。药物治疗外同时还要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体重, 还有多饮水和进食碱性食物, 减少对于脂肪的摄入量, 禁忌辛辣刺激的食物[5]。

在本次研究中, 对照组使用别嘌呤醇对于黄嘌呤氧化酶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 从而达到减少尿酸。将此用于肾脏的代谢中, 但对于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会引起较大的不良反应, 在用药方面的安排主要依据肌酐清除率情况进行适量的减少用量。治疗组中患者使用非布司他进行治疗, 将之用药范围与别嘌呤醇相比较, 非布司他可以同时有效的抑制还原型和氧化型的黄嘌呤氧化酶, 并且通过口服的方式即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国外的相关研究证明非布司他对于降低血尿酸的效果优于别嘌呤醇的使用效果。同时, 将非布司他用于治疗轻度或中度肾功能损伤的患者是一个重要的突破点, 极大的提升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自信心。两组患者在经过24周治疗后, 治疗组的血尿酸水平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的血尿酸水平降低程度 (P<0.05) , 与国外相关的研究结果证明是一致的。使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可有效的帮助患者降低尿酸量。

综上所述, 将非布司他运用于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中, 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分析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采取非布司他治疗效果。方法 120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 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60例。对照组使用别嘌醇治疗法, 而治疗组使用非布司他治疗法。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水平进行对比, 并将血尿酸水平<360μmol/L的例数进行记录。结果 两组患者经24周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均有一定程度减少, 对照组血尿酸水平为 (345.69±29.36) μmol/L, 治疗组血尿酸水平为 (302.68±30.61) μmol/L, 治疗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患者中, 血尿酸水平<360μmol/L的患者32例, >360μmol/L的患者28例;治疗组患者中, 血尿酸水平<360μmol/L的患者31例, >360μmol/L的患者29例。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360μmol/L例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痛风急性发作16例次, 治疗组出现痛风急性发作13例次,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将非布司他运用于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中, 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非布司他,痛风,高尿酸血症,疗效

参考文献

[1]蒋兰兰, 金星, 沈赟, 等.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实用医学杂志, 2014, 30 (17) :2827-2830.

[2]韩凤.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中国当代医药, 2015, 22 (33) :81-82, 85.

[3]陈翔, 蔡吓明, 陈国勇.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疗效观察.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 (34) :34-36.

[4]黄小娥, 何成松.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大家健康 (学术版) , 2016, 10 (4) :147.

糖尿病患者的医学营养治疗 篇6

关键词:医学营养治疗,糖尿病,血糖,膳食模式

1 流行病学与诊断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一高血糖为主要标志。2013年,IDF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3.82亿糖尿病患者,且未来25年患病人数将超过5.92亿。其中有80%的糖尿病患者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而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居于全球首位。1980年,我国全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为0.67%;2007—2008年,中华医学会在全国14个省市开展的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为9.7%。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采用ADA诊断标准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8岁以上成人中糖尿患病率为11.6%。由上述调查可见,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加。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见表1。

2 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

医学营养治疗(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MNT)是临床上对特定疾病的营养障碍给予的特定营养干预措施。包括对病人进行个体化的营养评估、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营养干预计划并在一定时期内实施并监测。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在疾病发生、发展、预防和治疗的过程中都与膳食营养有密切的关系。

3 医学营养治疗的目标

糖尿病MNT的目标是在保证成年患者正常生活和儿童青少年患者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目标如下:①纠正代谢紊乱。通过均衡营养,注重合理膳食,控制血糖、血脂,保证优质蛋白和必需营养素的摄入。②减轻胰岛β细胞负荷。糖尿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功能障碍,合理膳食可以减少胰岛β细胞负荷,有助于恢复β细胞的部分功能。③防治并发症。个体化MNT可提供适当、充足的营养素,功能。③防治并发症。个体化MNT可提供适当、充足的营养素,有利于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⑤对于儿童青少年、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和老年患者,医生应满足其在特定时期的营养需要。⑥对于不能正常进食的高血糖(包括应激性高血糖),为了满足患者代谢需要,医生应通过合理的肠内或肠外营养治疗,改善临床情况。

4 医学营养治疗的重要价值

糖尿病通过系统化的综合管理和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能较好的达到治疗目标,包括药物治疗、运动疗法、健康教育、自我监测血糖和贯穿始终的MNT。研究提示MNT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从而可能阻止和延缓并发症有重要意义,见表2[2]。

5 医学营养治疗的适用人群

5.1 肥胖及代谢综合征人群

研究表明,MNT可以在短期内适度减轻体重,长期维持体重减轻的效果,平稳血糖,调节代谢紊乱,改善健康情况。同时MNT还有助于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5.2 糖尿病前期人群

糖尿病前期包括糖耐量异常(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研究发现:MNT能降低IGT和IFG的糖尿病发病率。

5.3 糖尿病患者

①1型糖尿病:研究证明,通过3到6个月MNT的人群和仅用胰岛素治疗的人群相比,患者HbAlc水平明显下降,生活质量显著改善。②2型糖尿病:MNT作为2型糖尿病的基础管理手段,有助于患者维持合理体重,改善血糖水平,并可以降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从而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5.4 妊娠期糖尿病

研究证明,MNT有助于稳定孕妇的血糖和血压,降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先兆子痫风险,降低妊娠期住院率和新生儿死亡率。

5.5 围术期血糖管理

在外伤或大手术后,即便没有基础糖尿病的患者也可能出现血糖异常。糖尿病患者在围术期更易代谢紊乱,加重原有疾病,增加术后感染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死亡率。MNT有助于围手术期患者血糖的管理,稳定血糖,减少胰岛素的使用,改善手术患者预后[3]。

6 医学营养治疗的方法

6.1 原则

首先评估患者营养情况,设定合理治疗目标,结合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在医师和营养师的指导下接受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根据AACE/ADA糖尿病管理的营养指南对MNT营养素推荐:低能量饮食:每天减少摄入能量250~1 000 kcal。目标:超重/肥胖患者体重减轻5%~10%,3级肥胖患者体重减轻15%。碳水化合物:供能比45%~65%,低能量饮食中每日碳水化合物总量>130 g/d;蛋白质:每日供能比15%~20%;膳食脂肪:每日供能比<30%;饱和脂肪酸:每日供能比<7%;.胆固醇:<200 mg/d;膳食纤维:25~50 g/d;反式脂肪酸:尽量避免摄入[4]。

6.2 方法

6.2.1 总热量控制是核心

能量的摄入与消耗达到平衡,对理想体重的保持起着重要的作用。成年糖尿病患者中>75%超重,超过一半的患者肥胖。因此,超重和肥胖患者,需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增加消耗,使总热量消耗大于摄入,从而使体重下降。LookAHEAD研究发现,减轻体重对早期肥胖糖尿病患者受益巨大,其中一小部分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部分或完全缓解。1998年ADA营养指南推荐适度的限制热量,在每日膳食基础上减少250~500 kcal,并配合低脂平衡膳食和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和血脂水平。控制总热量时应保证平衡膳食,除三大营养素外,还应保证各种微量营养素的摄入满足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膳食营养素推荐指南。

6.2.2 碳水化合物控制是关键

碳水化合物的数量和种类会对血糖影响很大,其中摄入总量是影响餐后血糖的首要因素。降低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比例有利于改善血糖控制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但不推荐糖尿病患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低于130 g,或低于总热量的45%,因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天然食物同时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在碳水化合物控制方面有2个重要的参数,是血糖负荷和血糖指数。血糖负荷反映的是食物摄入量对血糖的影响,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食物摄入量。血糖指数反映不同食物升血糖的能力,有助于糖尿病患者选择食物种类。水果和蔬菜的热量密度低,膳食纤维含量高,有利于减少进食量,降低混合膳食的血糖负荷和血糖指数。在临床营养工作实践中常用的“3-2-1”蔬菜模式,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简单、方便、实用,可操作性强。“3-2-1”蔬菜模式有2种解读,可理解为每天“321”和每餐“321”。每天“321”是指全天蔬菜摄入可按照绿叶蔬菜300 g、其他类别200 g、菌藻类100 g;每餐“321”是指中餐或晚餐可按照绿叶蔬菜150 g、其他类别100 g、菌藻类50 g。

6.2.3 进食方式影响血糖控制

进食方式也是糖尿病营养治疗的一部分内容。进餐次数和时间的选择应该结合患者的生活方式、活动强度和药物治疗情况来选择。长期规律的进餐模式和运动方式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是很重要的。定时定量进餐,相对固定每餐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有利于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治疗患者血糖的控制,降低高血糖风险,并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先摄入蔬菜可明显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30 min和60 min血糖水平,平稳餐后血糖,减少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减轻血糖波动,降低HbAlc水平,从而有助于血糖的长期控制。与此相似,进主食之前摄入蛋白质和脂肪能调节GLP-1的分泌,延迟胃排空,降低血糖波动。进食速度与进食量明显相关,和狼吞虎咽比较,细嚼慢咽减慢进食速度能增加餐后胃肠道分泌激素GLP-1及PYY,使人尽早达到满足感及饱腹感,降低食欲、减少食物和能量摄入。总之,糖尿病患者的基本营养需求与普通人群相似,包括充足的优质蛋白和其他必需营养素如矿物质、维生素和必需脂肪酸等。同时,为了血糖的控制,降低血糖和减少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在饮食结构、进餐方式及能量摄入等方面和普通人群相比有特殊的要求[5]。

6.2.4 常见糖尿病膳食模式

研究证明,多种膳食模式对糖尿病管理有益,包括地中海膳食、高血压膳食和以植物性食物为基础的低脂低碳水化合物膳食模式等。地中海膳食模式可能有助改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血压、胆固醇、甘油三酯),采用地中海膳食者,血糖、血压和血脂能同时得到改善。但因为这些研究大部分是在地中海地区开展的,所以这一结果是否可推广到其他地区及该膳食模式在其他地区能否有类似依从性还有待验证。常见膳食模式[6],见表3。

7 结语

目前,糖尿病流行趋势日渐严峻,因此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MNT是贯穿疾病全程的一种基础治疗,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高血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从而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进一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对于肥胖、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妊娠期高血糖及外科围术期患者血糖管理,MNT.以其广泛的适用度、较好的安全性、良好的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全面降低医疗费用的特点,使其成为糖尿病治疗和管理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0[J].Diabetes Care,2010,33(3):692.

[2]Iff S,Leuenberger M,Rosch S.Meeting the nutritional requirement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hospital catering[J].Clin Nutr,2008.

[3]Joint FAOAVHO Expert Consultation on Fats and Fatty Acids in Human Nutrition(10-14 November 2008,WHO,Geneva).

[4]蔡美琴,沈秀华,王少墨.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影响血糖控制的非药物因素分析[C]//达能营养中心患者营养中心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上海:达能营养中心,2002.

[5]葛可佑.中国营养科学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痛风、高尿酸血症营养膳食护理 篇7

本组21例, 男15例, 女6例。

2 痛风原因

痛风、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病程较长, 在肥胖型的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其病因可能是由于人体内核蛋白的中间代谢失调, 导致体内产生过多的尿酸或者由于肾脏排出尿酸的功能下降而引起血中尿酸增高, 从而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结石和肾脏病变等疾病。患有慢性痛风的病人, 在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关节损伤、创伤感染、饮食不当等情况下都可诱发急性发作。

3 膳食护理

3.1 水份要多饮

水份能帮助尿酸排出体外, 日常饮食中可多选含水份多而又有利尿作用的食物及增加饮水量, 使之能保证每日摄入2000~3000mL的液体。

3.2 维生素要充足

特别是维生素B和C, 尿酸在碱性环境中容易溶解, 蔬菜和水果既是碱性食物, 又能供给丰富的维生素与无机盐。

3.3 烟酒要免除

吸烟有害健康, 饮酒可引起体内乳酸累积而抑制尿酸排出, 增加体内尿酸盐的沉积, 酗酒常常会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 因此痛风患者应禁烟免酒。咖啡、浓茶禁用, 这些食物缺乏充足的科学根据, 有人主张可适量选用。

3.4 油脂要少食

高脂肪可影响尿酸排出体外, 进食过多的油脂易使热量过高, 导致肥胖, 因此应避免食用油炸油煎、肥肉、猪牛羊油、动物外皮、肥禽, 烹调时应少用油。每日脂肪摄入应少于50g, 实际为42g。

3.5 肉禽要适量

各种肉类、鱼虾、禽类和豆类是富含蛋白质的为人体所必需的营养食品, 但由于肉、禽等食物中的核

蛋白含量较高, 而尿酸是核蛋白的代谢产物, 所以痛风病人不宜进食过多的肉禽及豆类食品, 每日饮食中蛋白质的总量也不宜太高。蛋白质摄入量在0.8~1.0g/kg, 实际66g, 牛奶、鸡蛋中不含核蛋白, 可作为蛋白质主要来源

3.6 热量要控制

肥胖者容易患痛风, 因此应使体重保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 要使自己每天摄入的食物既满足营养的需要又不会使体重过高, 适当的运动以增强体质。每日能量20~25kcal/kg, 为1544千卡, 碳水化合物221g, 占能量的50%~60%, 果糖应适量。

3.7 控制嘌呤的摄入及生成, 促进排出

3.7.1 含量很少或不含嘌呤的食物 (<25mg/100g)

急性痛风发作时只能选用此类食物, 慢性痛风患者此类食物不必限量可随意食用。谷类:精白米、精白面、馒头、面条、米粉、玉米等;蛋类:各种蛋及蛋制品;乳类:各种乳类及其制品 (鲜奶, 炼乳, 奶酪, 酸奶, 奶油) ;蔬菜类:芹菜、黄瓜、茄子、南瓜、西葫芦、冬瓜、番茄、萝卜、土豆、芋头、白菜、韭菜、苦瓜、青椒等;水果类:各种鲜果及干果 (花生、杏仁、核桃、花生酱) ;油脂类 (适量) :植物油、动物脂肪、黄油。

3.7.2 嘌呤含量较少的食物 (<75mg/100g)

慢性痛风患者每周可共选用4次, 每次不超过100g。豆类:绿豆、红豆、豆腐、豆干、豆浆, 青豆;鱼虾蟹类:青鱼、鲑鱼、白鱼、金枪鱼、虾、螃蟹等;

蔬菜类:菠菜、芦笋、茼蒿菜、枸杞、洋菇、海带等;其他:花生、腰果、栗子、莲子、杏仁、瓜子、麦片等。

3.7.3 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 (75~150mg/100g)

慢性痛风患者每周可共选用1次, 每次不超过100g。禽畜类:鸡肉、猪肉、牛肉、羊肉、熏火腿、火鸡等;豆类:扁豆、黑豆;鱼类:草鱼、鲤鱼、鳕鱼、鳝鱼、鳗鱼、贝壳类水产等。

3.7.4 嘌呤含量最高的食物 (150~1000mg/100g)

急性期和慢性期均应避免食用。动物内脏:胰脏, 肝, 肾, 肠、脑等;鱼虾类:草虾、牡蛎、干贝、小鱼干、扁鱼干、鲢鱼等;肉类:浓肉汁, 浓肉汤, 肉馅;蔬菜类:黄豆、豆苗、黄豆芽;其他:鸡精、酵母粉等。

患有慢性痛风的病人, 在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关节损伤、创伤感染、饮食不当等情况下都可诱发急性发作, 经过细致周密的饮食指导, 大部分患者发病率明显减少,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了解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膳食护理。方法饮食上要计算每日能量需要, 包括各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结果认真细致的饮食护理减少患者痛风的发病率。结论合理的饮食护理可减少食物性的尿酸来源并促进尿酸排出体外, 以防止因饮食不当而诱发急性痛风。

关键词:痛风,高尿酸血症,膳食护理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第6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61~164.

痛风患者的营养治疗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1~2012年住院的一些心内科患者, 在这些患者中, 相当多的一大部分都是男性患者, 一小部分是女性患者, 对他们的饮食结构和习惯进行适当的调整, 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营养治疗。通常经常性的酗酒吸烟是男性患者患病的主要原因, 这些患者的总体的年龄范围在40~80间。在对他们进行营养治疗之前, 先对患者开展详细的检查;接着, 第二天便根据患者各自的情况, 开始对那些入院的患者开展一系列的营养治疗, 通常情况下对患者进行为期2周左右的营养治疗。

1.2 治疗方法

首先, 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的实际情况, 开展一系列的饮食治疗, 对热能的摄入比例要合理的分配。同时, 在对患者进行营养治疗的时候, 可以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营养宣传, 来合理的缓解患者的情绪。在对患者进行营养治疗期间, 患者的一些状况指标, 比如各类蛋白的浓度和胆固醇等, 对以后的研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找一些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特别的记录。在此同时, 还要对血脂状况进行有关的记录, 为了保证治疗的有效性, 每一次测量的时候都要和治疗之前进行对比。在营养治疗期间患者主要的吃一些大米、粗粮、燕麦以和玉米等, 适当的配一些鱼和家禽等菜, 以及豆质类等食品。在治疗期间, 要保证患者体重的正常, 根据标准及时对他们的体重状况进行测量和记录, 并且做出适当的控制, 避免超标。心内科患者在治疗的期间还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 所以在治疗的同时, 不要忽略患者, 开展一些和心理相关的护理活动, 帮助患者摆脱紧张、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不要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 只有这样才会有利于营养治疗的进行。

2 结果

在进行一段时间的营养治疗之后, 心内科患者的状况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这些改善的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患者不良的饮食习惯经调整后得到改善。根据之前住院情况的记录统计, 再加上后期的对患者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深入了解, 发现在调查的所有患者中, 有一半的患者都有抽烟酗酒的行为, 另一半的患者都属于暴饮暴食。在对他们开展营养治疗的过程中, 通过对他们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的调整, 那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方式都有显著的改善。其中一些关键性的身体指标, 比如各类蛋白浓度, 胆固醇含量等, 都有所降低, 渐趋于正常值; (2) 体质量恢复到了正常的标准。与营养治疗之前相比, 通过营养治疗, 患者的体质量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治疗效果显著。

3 讨论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 在一定程度上, 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都会对心血管疾病的产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这里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1) 吸烟是一种不良的个人习惯, 烟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 而它会加快患者的心率, 心率的加快使耗氧量增加法等等, 通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最终会产生动脉硬化等症状, 进而诱发心血管疾病。 (2) 暴饮暴食会导致过度肥胖, 而过度肥胖者体内的胆固醇高, 对体内的代谢活动造成影响, 也会诱发心血管疾病。此外, 根据研究表明, 目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因此, 适当的调整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积极的开展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活动, 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根据观察资料可以发现在本次调查中有相当的一部分的患者都有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通过对合理膳食进行一系列的宣传和指导, 开展营养培训指导, 可以改变与心血管病相关的膳食结构等相关的一些因素, 同时这也是进行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重要措施。所以通过对饮食结构进行调整和干预, 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对心内科疾病的治疗都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适当的营养条件是人体生长发育, 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缺乏营养, 就会导致机体代谢功能的紊乱, 免疫能力下降, 进而使疾病的发病率增加。但是营养也不是越多越好, 过多的摄入, 会造成营养过剩, 也会诱发一些心内科疾病的产生。一系列的研究都表明, 心内科疾病的患者的致病原因, 多半是是由于营养失调, 不能维持正常的状态而引起的。然而, 造成患者营养失调, 比例失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营养方面的知识知道的很少, 从而使他们不能合理的摄入人体所需的营养。此外, 他们还缺乏一些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常识, 对一些会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因素辨别不清。因此, 不仅要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 同时还要让他们都对营养有着充分的认识,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避免营养不良。对此, 在患者住院期间, 在计算热能的基础上为其提供食物, 以增加治疗的效果, 并进行相应的宣教、指导。且在患者出院后, 仍维持1个月的饮食干预, 有利于增加患者对合理饮食的意识, 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对本组资料内的所选一些患者进行为期一年营养治疗后, 发现他们的血脂水平与治疗之前相比有明显改善。所以营养治疗对那些心内科的住院患者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总之, 诱发心内科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人们生活中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都会诱发心血管疾病。比如生活中的暴饮暴食、酗酒、吸烟等不良的行为都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同时, 在日常生活中, 积极的开展一系列的预防知识普及工作, 要增强人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同时, 为了能够更全面的普及工作的开展, 要从小就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指导。逐步的让大家认识到膳食营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只有这样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通过对合理膳食的安排和调整, 确保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摘要:目的 分析和了解营养治疗对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对2011~2012年间住院的一些心内科住院患者进行营养治疗, 观察和分析营养治疗所获得的疗效, 同时进行必要的后期随访工作, 对患者在治疗期间通过对饮食的干预的效果进行及时的记录分析, 还要及时把所记录患者的一些指标, 比如胆固醇和各类脂蛋白浓度等, 与开展营养治疗之前的数据前进行详细的对比, 以便于后来的分析利用。结果 把住院的心内科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和没有进行营养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有营养治疗的患者在各方面指标都获得了较为明显的改善, 在入院期间这些患者都有一些不良习惯, 例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 通过对饮食的干预政策, 使得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高。结论 通过临床实践可以知道, 对心内科住院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膳食调整, 开展营养治疗, 有助于他们病情的减轻和恢复。

关键词:心内科,住院患者,营养治疗,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张林峰, 赵连成.我国中年人群的营养素摄入状况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5, 33.

[2]黄承钰, 蔡东联.心血管病营养治疗[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3]陆素飞.对240例心内科患者进行营养干预的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8, 22.

上一篇:政治基础与影响下一篇:社会成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