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门诊(共12篇)
心理门诊 篇1
沙盘游戏治疗也称箱庭疗法,源于儿童自发的游戏和活动,至今已有近100年的历史,近20年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并于近年被引入我国。有研究结果表明沙盘具有一定的诊断、评估、治疗能力和价值[l-4],目前沙盘游戏治疗广泛应用于儿童和成人诸多心理疾病的治疗、学校的心理教育以及心理疾病的诊断等方面。近年来国家规定,三甲医院须设立心理科,沙盘游戏治疗设备被广泛引入医疗单位,沙盘游戏心理治疗也越来越受到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关注,在医院心理门诊与病区中的运用越来越宽泛。沙盘游戏治疗可以提供表达各种情感、探索内心体验、修复内在创伤与冲突、检验和重组现实、发展积极自我的功能,不少医院将沙盘配置在心理门诊中。在门诊沙盘游戏治疗的经验基础上探讨沙盘游戏治疗开展的建议,希望对该项目在医疗体系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
1 门诊沙盘游戏治疗的硬件配置
沙盘游戏治疗应配置专门的治疗室,治疗室位置选取应考虑到安静、安全、光线采集充足等条件,以典雅、舒适为宜。治疗室的大小应根据功能来配置,如个体沙盘治疗室,则10~20 m2左右,如团体沙盘治疗室应在30~50 m2左右,如个体沙盘与团体沙盘结合,应适当扩大治疗室的面积。
沙盘一般长23 in,宽18 in,深3.5 in[5],国内沙盘一般尺寸为72 cm×57 cm×7 cm使用这个特定尺寸,可以使个案不用移动视线就能够看到整个沙盘世界,可以全面的理解和欣赏自己的创作,并且沙盘的每个区域都在个伸手可及的地方[6]。沙盘底和边框一般以蓝色来模拟天空和水。沙盘内侧涂蓝色,并装有1/3~1/2的细沙子。目前提供沙盘系列产品的公司较多,提供的沙具数量不等,但大体必须包括神话传说、文化宗教、自然物质、风俗行为、人物人体、家居建筑、运动交通、各种植物、各种动物和其他等几类。如条件适合应考虑提供水罐等沙盘游戏所必需的用品,以方便来访者制作湿沙作品,一般门诊中为满足不同来访者的需要和提高沙盘利用率,建议至少准备2个沙盘,一个沙盘中的沙子可以制作湿沙作品,另一个沙盘中的沙子则保持干燥。治疗室内可考虑配置文件柜,存放沙盘游戏记录工具如:数码相机一部,记时器一个,沙盘游戏记录表、沙盘作品分析表等。
2 门诊沙盘游戏治疗的软件配置
门诊沙盘游戏治疗应遵循医疗行业相关规章制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将沙盘游戏治疗操作规范、沙盘游戏治疗人员职责、沙盘游戏治疗材料使用和保管制度等上墙公示,以尊重来访者的知情权和规范操作人员工作流程。
3 门诊沙盘游戏治疗的人员配置
由于沙盘游戏横跨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三个范畴,因而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室和精神科医护人员均可操作沙盘,但门诊沙盘游戏治疗的工作人员一般要求具有国家认可资质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承担,便于对来访者的筛查、评估和后效追踪。所有操作前应接受沙盘游戏治疗专业培训,必须知晓沙盘游戏治疗的意义、操作流程、禁忌证和风险性,并能及时准确地辅助来访者完成沙盘作品,填写相关记录。应定期组织操作人员开展特殊案例分析,接受专业培训或督导。
4 门诊沙盘游戏治疗的流程
沙盘游戏治疗在门诊中常作为心理咨询的辅助手段之一。
4.1 治疗前的了解、筛查
应在开始沙盘游戏治疗之前至少有一次与来访者面谈,了解其成长史、心理需求、心理状态评估,通过筛查后进入沙盘室,应向初次来访者介绍沙盘游戏规则并给予标准的指导语,获得他们同意后,开始沙盘游戏治疗。
4.2 沙盘游戏治疗阶段
国内有研究将沙盘治疗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问题呈现阶段、抗争及积极重构阶段、统合转化阶段[7]。也有研究分为6个阶段:包括创造沙盘世界、体验和重建沙盘世界、治疗、记录沙盘世界、联结沙游体验和现实世界和拆除沙世界[8]。沙盘游戏治疗一般包括感受沙子及沙具、制作沙盘、变动沙盘、体验沙盘、对话交流、拆除沙盘等阶段。在开始阶段应取得来访者的信任,愿意尝试做沙盘,往往指导语参照使用“请把手放在沙盘里,去感受沙子带给你的感受”、“请用沙子和玩具,在箱子里做个什么,做什么都可以”。过程中,操作员以关注的目光静默陪伴来访者,按顺序记录整个过程,包括制作的时间、移动频次、玩具总数及各类别玩具数、领域数、空白领域数等内容。可以在制作结束后,询问来访者是否对沙具进行变换。鼓励来访者对其沙盘世界进行探索与体验。对话交流阶段操作者可以通过支持、解释、整合、疏通、启发,帮助来访者澄清作品代表的意思、表现的主题,引导来访者分享作品制作的体验与感悟,命名沙盘作品的主题,不可强迫来访者探讨与作品有关的问题,更不要对来访者或其作品做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或给予绝对化的评语评价。沙盘游戏治疗结束后,拆除作品。沙盘游戏治疗可以1~2次/周,30~70 min/次。治疗次数方面,一般心理辅导使用沙盘游戏治疗的次数较少,心理咨询较多,心理治疗往往采用长程沙盘游戏治疗。
4.3 沙盘游戏治疗结束阶段
作品拆除一般在拍照存档之后,是否请来访者拆除存在不同说法,一般建议由操作人员在来访者离开后拆除,便于将沙具规范放置,并将沙盘中的沙子恢复平整状态,为下一例来访者做准备。操作人员应拍照或写一份报告来描述沙盘作品的创作过程,或两者兼而有之,也可以提供作品照片给来访者,或让来访者自行拍照。整个治疗结束后,应予以整体分析和效果追踪。
5 门诊沙盘游戏治疗的费用
门诊沙盘游戏治疗的费用应考虑硬、软件配置、人力成本、拍照存档及撰写报告等费用,可以按照物价局核准的心理治疗费用标准,结合操作人员的职称与资质确定。也可以按特需服务的形式进行费用申请及收取。
6 门诊沙盘游戏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最初的沙盘游戏治疗仅用于儿童的心理治疗,但经过多年发展,沙盘游戏治疗已经广泛用于不同年龄、职业的个体,以及家庭、团体心理治疗。治疗的领域也从人际、情绪等问题扩展到人格障碍、健康心理素质培训等领域。门诊沙盘游戏治疗主要用于一般心理困扰群体、各类神经症及睡眠障碍和康复期精神病人。
沙盘游戏治疗应注意防止在操作过程中沙子误入来访者眼中,或使用沙具对操作人员的伤害,以及幼年来访者误食沙具等风险,排除患有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病性障碍、严重躯体疾病等群体,以及具有冲动性、攻击性倾向的来访者。
摘要:随着人们对心理问题的关注与医院建设发展的推进,沙盘游戏治疗作为心理科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在医疗门诊中被广泛引进。通过门诊沙盘游戏治疗的硬件配置、软件配置、人员配置、治疗流程、治疗费用、适应症与禁忌症等方面的探讨,促进沙盘游戏治疗在门诊中的规范开展和广泛运用。
关键词:门诊,沙盘游戏,心理治疗
参考文献
[1]陈顺森,张日昇,徐洁.团体箱庭疗法干预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效果[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4):290-296.
[2]徐洁,张日昇.11岁选择性缄默症女孩的箱庭治疗个案研究[J].心理科学,2008,31(1):126-132.
[3]王巧敏,黄钢,章小雷,等.沙盘游戏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9):691-695.
[4]张利滨,章小雷,黄钢,等.沙盘游戏对7~14岁焦虑性情绪障碍儿童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2010,21(4):414-416.
[5]Barbara Labovitz Boik,E.Anna Goodwin.沙游治疗完全指导手册一理论、实务与案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41-69.
[6]陈灿锐,申荷永.地震中丧亲学生的沙盘特点[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4):264-269.
[7]申荷永,高岚.沙盘游戏: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4-118.
[8]冯冬梅,甘露春,梁颂游.沙盘游戏治疗在儿童心理问题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9):3524-3526.
心理门诊 篇2
据沙区人力资源市场林浩主任介绍,此次活动一方面为西南大学心理学院的在读研究生提供理论联系实践的就业见习机会,同时帮助广大求职者尤其是下岗失业人员、大学生解决择业过程中的心理困扰。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还将于每周二、五上午派出相关专家教授到市场举办形式多样的心理咨询、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人才测评等方面的讲座。
心理资本,积极心理资本 篇3
随着校园里秋意渐浓,又一年的招聘季拉开了帷幕。大四生们忙着投简历的时候,常常会盯着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在学生们海投简历的招聘网站上,会发布诸如每年度的最佳雇主这样的排行榜,不少同学在这些名单上圈圈画画。这里,我想谈谈这些与企业相关的排名,比如最令人敬仰的企业、最佳工作场所、最佳雇主,反映出另一方面的问题。那就是,在企业管理学中,重视财力、物力、技术、市场、利润之外,越来越重视人的力量。在经济学、投资学和社会学等专家的研究中,对于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有了很多的讨论和分析,2005年,国际管理协会的主席Luthans以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和积极组织行为学(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的观点为思考框架,提出了以强调人的积极心理力量为核心的“积极心理资本(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的概念。他主张的心理资本是指人的积极心理状态,主要包括自信或自我效能感(confidence or self-efficacy)、希望(hope)、乐观(optimism)和坚韧性(resilience)四个方面。
心理资本相对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有什么不同?可以这样来解释:人力资本就是what yow know。如果你有拥有某种技能,企业会雇用你;如果你有某种知识和理念,那么你对企业来讲是有价值的。社会资本讲的是你认识谁、有什么关系网络、有什么样的朋友圈子,也就是人脉。心理资本讲的是who you are,你是谁。你是有自信力量的人吗?你是充满希望和乐观的人吗?你是面对压力和竞争面对种种挫折和困境却有很强的反弹能力的人吗?
虽然,心理资本的概念是从管理学出发提出的,但是跟心理学研究方向的改变有着密切关系。20 世纪以来,主流的心理学研究主要关注各种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人格障碍、精神疾病等的发生机制和有效的治疗措施。最近十几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兴起,心理学家开始致力于对积极心理现象,如复原力、原谅、感恩、道德性的情感成分以及主观幸福感的系统研究。一项有5000 多人通过网络参与的研究发现,希望、热情、感恩、爱、好奇心等是与被试的生活满意度密切相关的。在心理资本中关注的自信、乐观、希望和坚韧性,正符合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发现。
拥有积极心理资源也就是拥有了良好的心理资本,心理资本具有更多的“潜在性”,但是它们是可以测量、开发和管理的心理状态。对于企业来说,有良好的心理资本的员工会取得更加有效的业绩,会让团队有更好地发展,所以企业管理者越来越关注员工的心理资本。
门诊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 篇4
1 门诊患者的常见心理特征
1.1 迷茫、恐惧的心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 本院的设备和技术达到了了现代医疗水平。不管是就医环境还是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都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但是门诊患者尤其是首次就医的患者, 因为对医院的环境不熟悉或者是对自身病情的不了解, 往往来到门诊大厅后不知所措, 加上对医生和护士的业务水平抱有怀疑的态度, 患者的迷茫、恐惧心理表现得更加明显。
1.2 焦虑、烦躁的心态
由于现在医院就诊、诊疗的规范化, 医院将专业和科室都划分得非常细致, 患者在一系列的诊疗过程中, 要经常性的往返各科科室和部门。每个患者都希望尽早做完这一系列的诊疗过程, 尽早明确自己的病情。若患者多次往返, 常表现为焦急、烦躁, 甚至情绪失控, 极易引起医患间的冲突, 甚至酿成恶性事件的现象不胜枚举。
1.3 疑虑的心态
近些年来, 部分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诊治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不好的行为, 使得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有所下降。同样, 患者一方面希望自己的病情能够尽早得到医生的救治, 但是又对医生的能力心存疑虑。患者都希望医术高明的医生为自己诊治, 但对于医生开出的药物和诊断结果心存疑惑[2,3]。还有些患者对医生开出的药物并不能理解, 担心药物没有作用;还有些患者希望医生能够详细地为自己做检查, 给自己开“好药”, 认为贵一点的药效果好些。
1.4 不满情绪
门诊患者经过多个环节, 最后到观察室输液时, 若继续等待时间过长或不能“一针见血”, 许多患者就有不满情绪。此时护士解释工作不到位, 极易产生护患冲突, 给护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2 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管理措施
2.1 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
应尽量营造一个好的就医环境, 如宽敞的诊区、舒适的候诊椅、清新的空气、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和供患者输液时用的液晶电视等。在大厅设立导诊台, 由导诊护士及时给患者进行分诊和就医指导, 尽可能减少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往返。
2.2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患者进入医院首先接触的是门诊护士, 因此作为一个好的护士人员, 一定要以美观整洁的仪表, 亲切的微笑与热情的问候出现在患者面前, 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气氛, 同时对于患者焦虑、恐惧心理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门诊护士在接触就医人员时, 要讲究说话的技巧, 灵活根据不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有技巧的根据患者情况对其进行安慰、鼓励、劝说、疏导、解释, 让患者的情况稳定舒适, 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 以期治疗达到好的治疗效果[4]。
2.3 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以优质服务善待患者, 是医护人员起码的素质和心理状态。门诊医护人员要加强医护心理学的学习, 倡导人性化护理, 注意察“言“观色, 从不同的患者及家属的眼神中读懂他们的疑虑和疾痛, 尽最大努力给予满足;预测患者的需求, 积极主动地提供服务, 解决患者的疑问, 从患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出发, 善待每一位患者。
2.4 规范各项护理操作和服务流程
认真实施查对制度, 做好各项操作的告知工作及注意事项。适时向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如所患疾病、用药目的、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其防治方法。护理人员在操作时应尽量做到动作轻柔, 并用恰当的语言做好解释工作, 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
2.5 提高医护技术水平
为了赢得患者信任, 门诊医护人员必须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掌握医学全科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同时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以熟练、细致的技术操作, 亲切的语言, 和蔼的态度服务于患者, 这样才能得到患者心理上的信任和行为上的配合。
总之,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门诊医护人员必须通过提高综合业务素质, 优化服务态度, 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 “因人施护”, 满足患者心理需要, 使患者心情愉快, 才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才能使医院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门诊护士要善于观察和发现患者的心理特征几其心理需求, 同时还应该及时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 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 把人性化服务理念贯穿于整个门诊工作中, 提高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综合性服务。
参考文献
[1]任晓泼, 吴平, 李莉.门诊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 12 (26) :12.
[2]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3版.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 1997:167.
[3]赵光, 张丽娜.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14) :3384.
心理部“心理咨询室” 篇5
xxxxxxxxxxxxx心理部
2014年3月
xxxxxxxxxxxxx心理部
“心理咨询室”策划书
一、主题:消散学子混沌心理,增添校园朝气风貌。
二、对象:电计系大
一、大
二、大三全体学生
三、介绍:心理咨询室的建设源于我们对心理辅导的需求,关注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喜、所爱,求解大学生的所疑、所惑、所悲、所伤。理性对待现实的点点滴滴,通过自我,还原应有的真实生活。
四、目的:
(1)通过心理咨询室这个平台,让心灵产生波动的同学,展现自己的真实内在问题,诉说出自己的内心话语。利用科学的方法引导,缓解他们心理压力,改善他们的生活状态。锻炼学生的生活“韧性”,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
(2)敢于敞开心扉,可以缓解现在大学生的不善表达或者怯场现象,有利于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融入集体。
五、形式:开放心理咨询室,学生自我反映或学生干部反映,进行心理辅导。
六、地点:xxxxxxxxxxxxx
七、主办单位:xxxxxxxxxxxxx学生分会
八、主办单位:xxxxxxxxxxxxx学生分会心理健康教育部
九、建设时间:2014年3月20日
十、流程:
(1)召集大
一、大
二、大三的心理委员商讨及制定详细计划,让心理委员与其班上的班委进行协调,各专业要做好活动的宣传及安排并上报心理部。
(2)心理部届时派人员了解各专业学生学习和生活上心理方面的问题,作好记录并及时上报。
(3)对在心理方面存在疑惑或问题的学生,将在电计系系办公室221由相关人员进行针对性帮助及指导。
(4)作好对寻求帮助的同学的回访记录,分析解决和未解决的问题并向广大师生征求意见和建议。
(5)对存在较重心理问题的同学,在指导的同时,需将其信息做详细记录并上报。
xxxxxxxxxxxxx心理部
心理问题≠心理疾病 篇6
临床上,心理医生常习惯将心理紊乱按程度或性质进行分类,获得初步印象,以便给予患者适当地帮助。
心理问题:是近期发生,内容尚未泛化的和反应强度不太剧烈的心理紊乱状态,主要表现在心境和情绪方面产生一定波动,但思维保持着严密的逻辑性,人格也十分完整。
心理障碍:初始反应激烈、持久,内容充分泛化,有自身难以克服的一种精神沉重感。这类人群不仅有较大的情绪方面的波动,而且可出现各种违反逻辑性思维的错误。初始反应强烈,如在暴怒情况下,出现强烈的非理智行为,情绪冲动以致伤人毁物。
心理行为异常:心理反应持续的时间较长(1个月以上),心理负担难以克服,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由于长期的精神折磨,有时可伴有躯体化症状或人格上的问题,如心理生理障碍、退缩和攻击等。
心理疾病边缘状态:这是较严重的一类,患者往往带有不很典型的异常精神现象,如注意力涣散、好幻想、意志力减弱、自我评价偏离常态、社会交往和人格方面的改变等。
心理疾病:表现较严重、较常见的有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等。患者精神活动的完整性、协调性和统一性被破坏,有幻觉和妄想等表现,如听到精灵与自己讲话,感到有人陷害自己,经常对镜傻笑,觉得受到某仪器或射线的控制,语言被窃听等,出现这些就不能认为是正常的心理,其行为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人格明显改变,且患者往往缺乏对自身疾病的认识能力,拒绝就医和服药。
由心理问题到心理疾病的过程,是一个逐渐加重的病理层次:心理问题、心理障碍,需要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心理行为异常、心理疾病,则适宜药物治疗为主,以祛除其妄想和幻觉,改善病理心态。
门诊患者心理护理分析 篇7
这需要分析患者心理, 了解哪些是患者迫切需求的, 从而指导工作, 提升满意度, 提高门诊量, 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效果。
患者因民族、职业、素质、年龄的不同存在差异, 要使千差万别的人在就诊过程中都满意, 是一项艰难的工作。这需要门诊医务人员重视心理护理, 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 并根据患者的需求改进工作, 优化就诊流程、美化就诊环境、提升服务态度、提高业务水平、明确就诊标示, 为患者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1 门诊患者心理特征
1.1 焦虑、烦躁心理
疾病干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身体的不适、担心疾病预后、对就医流程和环境的陌生、候诊排队的繁琐, 使患者焦虑, 情绪失控, 甚至引起医疗纠纷。
1.2 自我意识增强
疾病中的患者饱受病痛困扰, 心理变得脆弱, 自我意识增强, 需要安慰、呵护。医疗资源的匮乏, 使现阶段的医疗服务无法达到患者的期望, 使其产生被忽视的感觉, 如医务人员言行稍有不妥, 就会引起患者的反感。
1.3 期望值过高心理
患者都希望药到病除, 从而忽略了疾病的转归规律。慢性病患者, 长期反复的治疗让其怀疑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更高。病痛的折磨使患者希望接受治疗的过程顺畅、无痛苦, 医务人员技术操作不熟、失误, 都会引起患者的不满。
1.4 不信任心理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益紧张, 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下降, 担心治疗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同一种疾病寻找不同专家进行咨询;担心检查过度、用药过度, 担心被宰;担心医务人员不能为自己的难言之隐保守秘密。
2 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相关措施
2.1 营造人文关怀的温馨就医环境
宽敞、洁净的环境、适宜的温度、清新的空气、舒适的候诊椅、醒目的标示、现代化的呼叫系统、候诊过程中提供的健康宣教资料、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的轮椅和平车, 这些人文关怀措施能缓解患者不安情绪。
2.2优化流程, 缩短就诊时间
就医流程的不断优化, 可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 避免患者不必要的往返各科室, 缩短就诊时间, 使患者最短时间内完成诊治。
2.3 重视导诊工作, 提供优质护理
门诊工作人员代表医院形象, 首先要有整洁规范的仪表, 亲切的笑容, 言行大方得体, 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情、不同心态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讲究技巧, 巧妙使用暗示性语言, 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导诊不能局限在导医台和各诊室, 在人流量大的区域都需导诊人员引导患者。
2.4 提高医务人员素质
医务人员素质包括医德和医疗技术两方面。要给医务人员灌输现代医学模式的观念, 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 了解患者心态, 倡导人文关怀, 提供主动服务, 对患者的需求尽量满足, 善待每位患者。在医疗技术上钻研业务,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善于观察病情变化, 以精湛的技术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
3 讨论
3.1 温馨的就医环境可缓解患者焦虑、烦躁心理
患者生病后普遍都有焦虑、烦躁心理, 当面对医院宽敞、洁净的环境、适宜的温度、清新的空气、舒适的候诊环境, 以及导医护士不仅为患者送温水、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的轮椅和平车等热情周到的服务, 可有效地缓解患者不安情绪而安心候诊。
3.2 优质的护理和优化就诊流程得到患者的信任收到满意的效果
通过加强护士的培训和学习, 提高了服务质量, 倡导人文关怀, 提供主动服务, 以优质的护理得到了患者信任。优化就诊流程使门诊患者与医务人员的接触争取做到“短、频、快”, 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 使患者满意。
总之,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关怀是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务人员的要求, 做好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是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让其在进入门诊进行医疗活动的第一站就能感受到优质的护理, 人文关怀, 主动的服务。门诊患者与医务人员的接触可谓“短、频、快”, 在这样特殊的条件下, 要培养与患者的感情, 赢得患者的好评, 需要医院从就医环境, 就诊流程, 医务人员素质培养等方面着手, 以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的效果。
摘要:探讨门诊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采取相关的措施, 优化流程, 缩短就诊时间, 提供优质护理。运用心理学方法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可安心候诊。对门诊患者加强心里护理并以优质的护理和优化就诊流程得到患者的信任, 收到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门诊患者,心理护理,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心理门诊 篇8
一、优秀生存在的心理弱点
1. 心灵脆弱
心灵最脆弱的学生往往是那些整天陶醉于鲜花和掌声中的优秀生,他们时时被成功的喜悦包围着,耳中充满了别人的赞叹和夸奖,一旦失败,心灵便遭受沉重的打击。有的承受不住家长、教师的冷落和同学的嘲笑,有的总是怀疑别人看不起自己,久而久之,心灵便蒙上了一层阴影,变得越来越容易受到伤害。同时,这种心理畸形的产生也缘自于外界的各种压力。如家长、老师的期望值过高,就会使学生一度处于紧张状态;如果因成绩不好而被训斥,他们就会为自己得不到理解而苦闷彷徨。从某种程度上说,优秀生的抗挫折能力远不如后进生。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弱点暴露得越来越明显,那些在社会上经受一次打击就从此一蹶不振的,往往是学校里的优秀生。
2. 爱慕虚荣
虚荣心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而在自尊心特别强的优秀生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正确对待虚荣心,它可以变成一种行动的动力,指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否则,它将成为学生品德形成的阻力,引导学生误入歧途。过强的虚荣心会使人产生嫉妒心理。如许多优秀生不愿意与比自己强的同学来往,在班级中拉帮结派,贬低他人等等,这些都是嫉妒心理的表现。而这些狭小的圈子,又往往是教师不易觉察的。
3. 自私恐惧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教师、家长的竞争意识正在不自觉地影响着学生。尤其是优秀生,他们的分析能力强,竞争意识强,他们深知成功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因此,他们时时处处害怕别人超过自己。一方面,他们不断地学习、锻炼,另一方面,又希望别人尽量少学一点。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他们往往不考虑集体利益,更不愿意去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使是老师的“命令”,他们也是心不甘情不愿,马马虎虎,应付了事。
4. 孤立自负
自负是指一部分优秀生自以为了不起,他们看不起后进生,不和后进生来往,甚至当面讽刺、嘲笑后进生。这方面的误导往往来自于家长,许多家长不愿让孩子与差生交往,担心孩子跟后进生在一起会受影响。其实,他们意识不到,如果让孩子学会关心帮助差生,那将是对孩子最好、最有效的心灵陶冶。
二、矫正优秀生心理弱点的几点对策
1. 学会正视现实
现实是残酷的,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总会遇到挫折。教师应该帮助优秀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让他们学会正视现实,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学会怎样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而不应该一味地去讽刺、批评,让他们承受更大的压力。
例如,我曾教过一个叫李晓霞的学生,她是在四年级时由东北转来的。小姑娘很可爱,并且是原来班级中优秀的学生。因此,我没过多地注意她的学习情况。开学的前两个月,她的成绩总是处在中游,我以为是环境因素造成的。可后来我发现她的成绩越来越差。于是,我找她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谈话中,我得知:她老家的学校并不十分重视教学,教学管理不严,不少学生荒废了学业。而她特别要强,凭自己的努力,每次都考90分以上,而90分就是第一名。她一直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没想到,到了新的学校和班级中,她连中等都考不到。再也没有同学羡慕她,再也没有老师表扬她,于是她对自己丧失了信心,以为自己再也没有出息了。我诧异了:难道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优秀生就这样不堪一击吗?我认真帮她分析了目前她的处境以及将来要面对的现实,给她讲了爱迪生、居里夫人从逆境中崛起的故事,使她对现实有了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树立了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了学习态度。期末考试,她一跃成为全班前几名。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这个学生能力是有的,但是我们教师如果不及时排除她的心理障碍,她可能从此销声匿迹。这足以证明教育的力量,也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惕,这件事告诉我们:打开心灵之窗,才能启迪智慧之门。
2. 学会正视自己
优秀生的悟性比较强。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时刻提醒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各方面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不要为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也不要为一次小小的失败而一蹶不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教师应多为优秀生创造锻炼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与失败的痛苦,从而激发他们的斗志,让他们在磨练中成长。在班级中,我曾组织开展了“认识自己”“正视失败”“超越自我”等一系列主题班会和“寻找自己的位置”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许多学生也因此摆脱了内心的苦闷和彷徨。
3. 学会善待别人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剂良药。在一个班级中,优秀生的带头作用不可忽视。如果他们都能善待别人,无私地为班级服务,为同学服务,那么整个班级的各项工作都会被带动起来;如果优秀生在同学心目中没有威信,那整个班级就会失去向心力,如同一盘散沙。如市“十杰儿童”张璐的转变就曾带动了全班同学的转变,这件事使我至今难忘。
事情发生在三年前我刚接四年级二班的时候。记得这个班的学习成绩当时是级部第一,又是“文明班级”,所以我满怀喜悦地踏进这个班。可是没过几天,我发现班干部背地里勾心斗角,同学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冷漠,整个班级仿佛持续在冷战中,没有一丝勃勃向上的气氛。优点没多少,乱子倒惹了一大堆。面对这样的“文明班级”,我不禁有些愕然,几次想发火,却又忍住了,因为许多同学在辩解中都提到“张璐如何如何……”原来,张璐是班里的优等生,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但对班级的事情却漠不关心。同学们几次选她当班干部,她都不干,原因是怕耽误学习。原来,同学们都在以她为榜样呢!于是,借班队会的时间,我给同学们讲了怎样摆正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学习知识与锻炼能力的关系等,许多同学大受启发。课后,我找张璐单独谈话,她还是不愿当班干部。没想到,过了几天,张璐在上体育课的时候把脚扭伤了,我带她去医院敷了药,并特意说服了几名平时被她看不起的同学每天护送她回家。在这期间,一有机会,我就给她讲这几位同学如何热心,集体如何温暖……张璐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自私与狭隘,认识到自己的自私不但在同学中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且使自己失去了许多锻炼能力的机会。于是在我的帮助下,她担任了学习委员。张璐不愧是学习优等生,她小小年纪竟有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她把自己的学习方法毫无保留地介绍给了大家,并在班里成立了帮困小组,热心帮助每一位同学。她的转变给整个班级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在同学们的支持和帮助下,她两年间代表学校拿回了七个市级比赛奖励证书。“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不错,如果张璐当初走不出那个自私狭隘的小天地,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在实施教育过程中,你如果在后进生身上费尽心机却毫无起色的时候,不妨从优秀生的身上捕捉教育的契机,矫正他们的弱点,发挥他们的优势,这也是班级管理中一股强大的力量。
门诊注射室病人心理护 篇9
所谓心理护理, 就是通过护士的行为、言语、表情和姿势去影响或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以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痛苦, 帮助其建立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门诊注射室每天接诊的患者数量多, 年龄跨度大, 病种复杂, 各种疾病种类也不同, 注射方法有多种, 病人的性别、年龄、职业、体质等千差万别, 接受注射时有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变化。要达到正确的注射目的, 起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在注射时, 要运用多种形式, 对病人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只有做好各方面的心理护理, 才能提高服务质量。
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表现为精神紧张, 惧怕疼痛, 常出现自我保护动作;渴望安全、准确的注射;还有对药物产生依赖甚至达到迷信的程度;也有渴望通过注射某种药物而产生奇效, 或顾虑所用药物副作用大、效果不好等而自行停药延误病情。
患者心理护理的方法。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提高疼痛阈值注射时的疼痛是由于机械性和化学性药物刺激所引起的, 疼痛程度因人而异, 疼痛阈值也有很大的差别。焦虑和恐惧时往往使疼痛阈明显降低, 而心情愉快则疼痛阈提高。因此, 对不同的患者, 应采取不同的语言和方式引导病人心境转移, 消除恐惧心理, 提高疼痛阈。对年龄小的患儿则以逗引为主, 使其产生亲切感或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对个别性格及心理反应较特殊的患儿不妨采用鼓励与态度肃相结合, 以鼓励为主的方法。同时要求我们在进行治疗操作时做到大胆心细, 手要轻, 动作快, 部位准确, 尽可能的减轻患儿痛苦, 缩短治疗时间。对学龄前儿童则采用鼓励、夸奖、安慰性语言或让其父母讲故事分散注意力。通过些方法, 患儿在注射时哭闹的现象大大减少。采用积极暗示性语言, 表示自己技术高, 打针不痛, 使患者以信赖的心情接受注射, 情绪稳定, 肌肉放松, 降低疼痛的感受性。因此对患儿的有效心理护理, 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消除患儿陌生感, 关心爱护他们, 取得他们的信任;二是消除患儿紧张怕痛的恐惧心理, 善于诱导, 正确引导。青年人应采取鼓舞、激励性语言, 通过简单的对话使患者的紧张心理得到放松, 从而增加对疼痛的耐受性。老年人突出的要求是被重视、受尊敬。因此, 对老年患者应施以尊称, 主动热情地与之交谈, 使他们感到温暖, 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而产生心理满足, 从而改变对疼痛的敏感性。
以娴熟的技术, 使患者产生信任与安全感注射时操作要做到稳、准、快、好。即动作轻巧协调, 准确无误, 手疾眼快, 干净利落, 从举动上给患者以安慰, 使其感觉到为自己注射的是一位和蔼可亲、技术熟练又认真负责的护士, 从而解除不安全的心理障碍。要善于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 有针对性地进性心理护理, 适时地进行健康教育, 多与患者沟通, 工作认真负责, 掌握娴熟的技术可取得患者的信任, 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同时指导患者保持放松状态, 给予积极的配合。加强护理宣教, 消除患者对药物的依赖心理和顾虑心理利用为患者注射的时间,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 结合患者的病情和所用的药物, 讲解疾病的知识和药物的作用, 使其自觉坚持治疗。消除患者的紧张、悲观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极度悲观、痛苦的重症患者, 要给予精神上的安慰, 向他们解释治疗疾病是一连续的过程, 让他们确信在医生和护士的治疗下一定会痊愈。
满足心理需要培养健康心理 篇10
人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充满竞争的社会之中, 侵扰人的心理令人不安的因素多得数不胜数, 任何人尤其是中学生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这是十分正常的。如何正确地认识、对待和调节各种心理问题, 使他们进入一种心理的舒适区域, 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呢?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把人类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该理论认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 唯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的, 而各种需要有先后顺序与高低之分, 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 将决定个性发展的境界或程度。”也就是说, 人的各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 人就会进入心理的舒适区域, 人的内在的动力将得以调动, 内在的潜能将得以激发。
那么, 如何满足中学生的心理需要, 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状态呢?
一、关心学生生活, 满足生理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生理需要归纳为最基本的需要, 班主任关心学生生活应从生理需要入手。
班主任应该关心每一位学生, 特别要关心以下四类学生:住校生、单亲家庭的学生、空巢家庭的学生、经济特困户的学生。例如我们班上有这样一个A学生, 父母下岗后双双外出打工, 学生放学回家, 需要自己买菜、烧饭和洗衣服, 真是够辛苦的。一次A学生得了感冒发高烧, 坚持着来上学, 早自修被我发现后, 立即送往医院治疗。一连三天, 我陪他吊盐水, 给他送点心、烧稀饭, 并不断地安慰他, 也许这种关心触动了该生的心灵, 事后A学生对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学习更投入了, 工作更积极了。
二、维护学生权益, 满足安全需要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 第二层次的需要是安全需要, 它包括需要保护与免于威胁, 从而获得安全感。这也是一项基本需要。
一个班级中, 往往有几个比较霸道的学生。例如, 班级中有一位B学生, 在班内不是欺负这个就是打骂那个, 同学们都惧怕他, 没有人肯与他同桌。我明白, 这是因为与他同桌, 没有安全感。对于B学生, 如果单纯地给他讲大道理, 如“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等等, 那收效会很小, 于是我安排了两次班级活动, 并多次和他耐心地谈话。活动一是:“将心比心———角色互换”, 活动二是“人际交往———真诚、尊重”。通过活动和老师真诚的谈话, B学生渐渐地能把自己置于他人的位置上想一想了, 同学关系融洽多了。这样大家在一种安全的环境中, 就能舒心地生活和学习。
三、关爱每一位学生, 满足爱与归属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第三层次是爱与归属的需要, 包括被人接纳、爱护、关注、欣赏、鼓励和支持等需要。
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 他所在的班级, 应该成为他心目中的大家庭, 每一位学生都是这个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作为班主任, 要拥有一颗博大无私的爱心, 应一视同仁地接纳、爱护、关注、欣赏、鼓励和支持每一位学生。班主任对学生的这种爱, 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过程最宝贵的营养, 只有沐浴在这种爱的阳光下, 学生才真正会有安全感。班上有一位小C学生, 上课总是发愣或做小动作, 学习成绩也一团糟。许多同学认为小C同学有毛病, 不愿和他一起活动, 其家长也认为“是钢是铁都已铸成, 他是没有希望的了”。因而小C学生很自卑。我明白这种自卑的心态对他的成长十分不利。必须设法让他相信自己是有潜能的。怎样让“爱”去开启这扇禁锢太久的心灵之窗呢?我苦苦思索着策略。首先, 调整座位, 让班级最富有爱心、最有热情的学生与小C同学同桌;其次, 召开了班干部会议, 各位班干部纷纷表示今后主动多与小C同学一起活动, 并制定了具体可行的帮助方案;再次, 我与各科任老师联系, 希望老师们能在课堂上多关注小C同学, 及时肯定他的点滴进步。采取这些措施后, 小C同学发生了变化, 变得喜欢上学, 变得喜欢听课。
班主任要想方设法使所有的学生, 能互相关爱、互相鼓励、互相支持, 从而使大家共同融洽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 人人在这个大家庭中心情舒畅。
四、充分尊重学生, 满足尊重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又一需要是尊重需要, 这是高层次的心理需要。人生活在社会中, 都渴望能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尊重。正如吉布林所说:“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每个人都有自尊心, 班主任开展工作, 教育学生时, 必须以尊重人格为前提。学生犯错误时, 老师要讲究批评的艺术, 做到像魏书生老师那样的“批评无痕”。春风化雨般的批评无痕, 它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不丢学生的面子, 不会引来抵触情绪。它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尊重, 体味到老师的拳拳之心, 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在每项活动开展时, 班主任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 要特别留心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同时, 在各项活动中, 班主任要教育学生自尊自重, 只有这样,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会相互尊重, 才会形成一个和谐、温馨的大家庭。
五、搭建展示平台, 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最高层次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一种追求人生价值的需要。这就要求班主任能搭建各种展示的平台, 让每一位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从而达到自我价值实现的目的。
每个人都有表现自我的欲望, 班主任可根据不同的情况, 创设不同的条件, 搭建不同的展示平台, 具体活动可以是:说说我自己、我最自豪的事、我来当老师、接受采访、唱起心中的歌……班主任还可以设置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解答或让学生讨论, 或让学生角色扮演等等。实践证明, 一旦有舞台, 就会有精彩的表演, 许多学生那些不为人知的能力就会显示出来。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爱与归属需要, 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能够得到满足, 那么人的心理状态便会进入舒适区域, 处于平衡状态, 学生的心理便可得到健康发展。
问题重重的名师评选
筅河北省遵化市教研训中心孙瑞欣
近年来, 在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 作为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显性措施之一的各地中小学名师评选 (包括骨干教师评选) 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各省、地、市、县, 乃至乡镇、学校都评选出了自己的名师 (或骨干教师) 。然而, 这热热闹闹、一哄而上的名师评选, 在广大教师中引起的反响却并未见好, 有的地方的名师评选甚至给教师带来了诸多困惑, 遭到了许多诟病;名师“不名”的情况普遍存在。这表明, 名师评选存在着急需纠正、克服的严峻问题。
一、暗箱操作, 不正之风干扰着名师评选的公正性
我们打开百度, 输入“名师工程”、“方案”这样的关键词进行搜索, 会搜到许多《X市 (省、县) 中小学名师工程实施方案》, 其中大多数方案对评选规则都不乏这样的表述:“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推荐、评选严格按评选条件和规定程序操作。对入选人员进行公示, 接受社会监督。”“经公示无异议后, X教育局 (校) 公布评审结果。”可是在有些地方和学校, 实际情况往往是少数几个有权人掌控着名师评选的整个过程, 他们置“评选条件和规定程序”于不顾, 暗箱操作, 优亲厚友, 恣意妄为。对入选人员不进行公示, 剥夺了当事人的知情权, 群众和当事人无法监督他们。某县级市教育局按照上一级教育局分配的推荐指标, 推荐了5名地市级名师推荐人选。整个推荐过程没有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 没有按照评选条件进行科学、公正、细致、严肃的筛选, 而是由该教育局教育科的两三个管理人员说了算。该局负责名师评选的副局长说, 名师评选是XXX科长说了算, 他说你够条件, 你就够条件。像这样的名师评选, 有何公开、公平、公正可言?又怎么能起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呢?
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篇11
【中图分类号】R3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225-1
门诊是一个医院的窗口,护理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医院的社会形象,也关系到医院的社会效益。由于工作的性质和特点,门诊也是医患矛盾的多发点。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之间的矛盾,门诊护士不但要掌握高超的护理操作技术,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心理学知识,并将其发挥到门诊护理工作中,把握好患者的心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
门诊患者由于年龄、文化程度、所患疾病、职业等不同,他们的心理活动也有所差异。
1.1门诊患者及家属普遍存在着“早就诊,早治疗”的愿望,急切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安慰和交流,及时获得病情信息,对医护人员的态度十分敏感。
1.2多数病人求治心切,都希望尽快办理就诊各项手续,缩短等候时间。但是一般都要经拿号候诊、检查、缴费、治疗等过程。如人多排队,会浪费时间,病人得不到及时诊治,常产生焦虑情绪。
1.3有的患者首次来院就诊,对医院环境不熟,对就诊程序不了解,加上对自己的疾病缺乏判断,对医生如何治疗心里没底,故会产生惧怕。
1.4有些病人由于身体不适明显,往往对解除病痛表现出急躁情绪。有些病人一进治疗室,就要求医护人员赶快给他治疗等,
1.5重症患者因为病情危重,想尽快找到医生看病;边远地区来的患者不想在医院滞留很长时间,所以这类患者对选择医生不挑不拣,服从门诊护士的安排。
1.6一些文化程度高、经济条件优越的患者就诊时往往选择年资较高的医生,并按自己对疾病的理解希望医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诊断病情;对医生开的检查、治疗项目及药品等按自己的理解要求得到合理的解释。期望优质的服务。
1.7中老年患者及慢性病患者,因为长时间就医,又经过多家医院的诊治,对自己所患疾病相当了解,对各个医院的医疗条件、技术水平都比较熟悉,他们就诊时选择知名度较高的老专家或多次给自己看过病的医生,而且要求医生对自己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等医学知识给予讲解,他们对检查治疗往往要和医生反复商量才能确定。
2护理体会
2.1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工作积极主动和认真负责。掌握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及时解答患者不同层次的问题。有效的沟通是增进护患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及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越来越让我们觉得只有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善待患者,才能赢得医疗市场[1]。
2.2重视导诊,分诊工作,应为初诊患者介绍医院科室设置、诊室位置、检查疾病时应注意的事项、医生的专长以及疾病防治知识等;按轻、重、缓、急、老、弱、幼、残做好分诊,避免或减少患者就医时的盲目性。患者在候诊期间可以发放疾病的健康教育资料供患者阅读,为患者解答疑问,从而使患者觉得候诊时并不十分无聊,焦躁情绪也得到缓解,保持了。
2.3患者在看病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对农村来的病人要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解答清楚有关事项。对待老人要尊重耐心地解释,对待小孩要采取鼓励和夸奖的方法。做到服务热情,护理耐心,使他们感到到院如家,从心理上除去恐惧感。
2.4治疗时要统筹安排,提高效率,不要让病人等候时间太久。对病情较重的患者,积极护送并联系专科医生接诊,通过相关的护理知识来解除或缓解患者的不适。对于慢性病患者,建议他们避开门诊高峰期,在医生有较充足的时间就诊,使他们在咨询时能得到满意的答复。对一些特殊疾病患者,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就诊计划,提高他们的就诊效率。
2.5做好健康宣教,来门诊就诊的病人,更需要的是健康知识,更想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健康行为,以及疾病的痊愈及预后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病人的需要,就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等,利用板报,口头讲解,健康教育小册子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充分调动病人参与保健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2.6门诊各诊室要地净窗明、阳光充足。医务人员衣帽整洁、面带微笑,配带工作牌。为就诊者创造一个优美、宁静、舒适的诊疗环境,消除陌生和紧张感。
2.7建立患者疾病档案,管好患者的资料,对慢性病患者建立定期随诊,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的人群可建立定期随访,电话预约,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
总之,门诊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及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医学、心理学、论理学、语言学的基础和交流技巧,要有耐心、诚心、细心、同情心与责任心,以诚换真。用关心、真诚和微笑对待就诊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并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只有真正抓住患者真实的心理活动,才能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门诊患者的心理分析 篇12
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 是广大患者投医治病的一个重要场所。门诊患者以数量多、流动大, 相对停留时间较短为主要特点。患者普遍存在着“早诊断, 早治疗”的迫切心理, 他们通常需要及时获得病情信息, 因此对医护人员的态度十分敏感。医师和护士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情绪变化等对患者及家属可产生直接的影响。
1焦虑恐惧心理
初次就诊的门诊患者会有一定恐惧, 患者来到医院对陌生的就诊环境感到困惑茫然, 同时加上患者本身的心理素质及疾病的痛苦, 使患者产生复杂的心理反应。希望得到医术高明的医师诊治, 尽早诊疗、明确诊断, 表现为紧张焦虑, 容易激怒, 此时情绪易怒状态, 容易与人争吵。
2怀疑心理
这种心理反应表现在部分患者, 是因为达不到自己心理的期望值, 心理上得不到满足所致。部分患者希望部诊的医师是年龄大的、经验丰富的, 如果遇到年轻的医师给自己看病, 就怀疑医师的诊治水平, 对医师的诊断产生怀疑。部分患者有一定的医学常识, 通常对自己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对要做的检查, 治疗提出更高的要求, 当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时, 就会产生怀疑心理。还有的是因为医护人员的言语、行为、举止不当, 造成患者出现不满而产生怀疑。
3求安心理
大部分患者选择医院最主要的是安全第一。因此, 确保门诊的环境安静平和, 工作有序, 营造良好的就医氛围, 这样可使广大的就医患者和家属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精神上感到安慰。
4求快心理
患者来院是希望得到及时的治疗。急性病和重症患者求医的心情更为迫切, 渴望得到医治后, 看出效果, 既治疗短, 又见效快。这时就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对患者热情, 工作态度认真负责, 问诊详细。查体时神态严肃稳定, 不可谈些与疾病无关的言语, 需要做辅助检查时应讲明目的和必要性。
5逆反心理
部分患者生病时间长了, 对治疗漫不经心, 断断续续。对医师的治疗方案不积极配合, 常以自己的想法来做。抱着一种消极的态度, 这就需要医务人员更加耐心、细致的讲解, 支持和鼓励, 使患者自身的态度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