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门诊

2024-10-05

医疗门诊(共11篇)

医疗门诊 篇1

8月19日, “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防治研讨会”在西宁市召开。围绕门诊统筹与保基本这个主题, 来自全国18个省份的医疗保险行政、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的43名代表, 就开展门诊统筹的意义和现实必要性、门诊统筹政策、门诊统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完善路径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在以下几个问题上达成共识。

积极稳妥推进门诊统筹。开展门诊统筹可以让参保人养成“有病及早就医”的意识, 防止小病变大病, 可以减少住院, 调控卫生资源, 提高保障绩效, 同时对搭建医改接驳平台, 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全科医生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开展门诊统筹必须着力“保基本”, 考虑基金承受能力, 不能一味提高待遇水平。为避免“广撒芝麻盐”, 切实减轻大病患者负担, 应重点保障医疗费用高、参保群众负担较重的多发病、慢性病。从实际调研看, 群众对慢性病报销政策的满意度是最高的。

建立健全门诊统筹医疗服务指标考核体系。根据门诊特点和保障需要, 设计考核指标, 加强对门诊就诊率、转诊率、次均费用、费用结构等指标的考核, 分析门诊就诊人次、次均费用、就诊人次与医生人数之比、患者满意度等, 为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提倡医药分开支付的方法。针对当前“低诊疗费高药费”的现象, 与会代表建议提高诊疗费比例, 降低药品费用比例, 优先保障诊疗费用, 降低药品费用, 以付费制度改革促使医药分家, 推进医改。

建立与门诊统筹相适应的付费机制。探索门诊统筹与按人头付费相结合、预算精确化管理与总额预付相结合等多种有效方式, 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实现保障绩效与基金平衡。相应地, 监管重点应该由防止过度医疗转向保证服务质量上来。

门诊统筹必须着力“强基层”, 与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相结合。很多地区社区服务能力不足、转诊机制没有跟上, 与门诊统筹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 应与付费制度改革相结合, 采取经济引导方式, 稳步推进门诊统筹工作。在社区基本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 不能强迫参保人员到社区就医。

建立门诊统筹医疗服务监督体系。由于门诊具有就诊行为不确定性强、影响因素多、就诊频次高、次均费用低但总量大的特点, 所以门诊统筹具有管理面广、服务量大、监管难度大的特点, 加大门诊统筹监管力度尤为重要。上海市人社局充分运用和依据《社会保险法》、《执业医师法》、《治安管理处罚法》, 加强与卫生、公安部门联合执法, 将防范和打击贩卖医保药品违法活动纳入上海市平安建设实事项目, 并出台《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办法》, 遏制了欺诈骗保行为。

门诊统筹应发挥医院自律作用。医院方作为医疗服务的直接提供方, 是防范基金风险的直接端口, 因此实施门诊统筹必须充分调动医院的积极性, 使其主动参与到贯彻执行医保政策、规范诊疗行为中来。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主动简化门诊就医流程, 规范就医记录书写规定, 规定门急诊处方用药的品种、用药量, 加强门诊大病管理, 在配合医保工作的同时也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 实现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 与会代表也提出了很多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一般诊疗费报销问题, 从各地出台的政策看, 支付比例和数额不一, 确定支付比例的依据究竟是什么;有些地方出现了为报销而转诊的现象, 那么参保患者应该在何种情况下转诊, 如何确定标准和激励机制, 国家规定今年住院大病报销比例力争达到70%, 门诊统筹支付比例力争不低于50%, 应该如何统筹安排二者资金比例, 这些问题都有待明确。

医疗门诊 篇2

医疗门诊简历模板

个人基本简历  
简历编号:   更新日期:   无照片
姓 名: 大学生个人简历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湖南 身材: 176 cm?64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7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医院/医疗/护理/美容保健类:医疗门诊、
工作年限: 4 职称: 初级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3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深圳 东莞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浙江宁波某卫生院起止年月:-08 ~ -06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内科执业医师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浙江宁波某卫生院起止年月:-08 ~ -06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内科执业医师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湖北黄石理工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日期: 2005-07-01
所学专业一: 临床医学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09 2005-07 湖北黄石理工学院 临床医学 大专毕业证  
-01   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 `  
-01   获得执业医师资格 ` `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09 2005-07 湖北黄石理工学院 临床医学 大专毕业证  
-01   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 `  
-01   获得执业医师资格 ` `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 优秀 粤语水平: 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熟练内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症的诊断和治疗。
 
详细个人自传
  月薪要求:3000元 `
 

浅谈预防接种门诊医疗废物的处理 篇3

【关键词】接种门诊;医疗废物;管理

【中图分类号】R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522-01

医疗废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2]。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我市医疗废物的处理采取了各医疗卫生单位统一暂存,隔日由襄阳市卫生局指定的定点的回收单位上门收取,集中销毁的运转程序。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的医疗废物做到了日产日清,同时也确保了医疗废物暂存不超过二天。

1 具体做法:

1.1科学的处置流程是基础 严格遵照医疗废物处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根据疾控中心门诊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就地毁形、集中暂存、统一销毁的医疗废物管理的工作流程,在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运行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1.1 就地毁形 接种门诊的医疗废物主要是预防接种后的针具和动物咬伤和折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在操作规程中,要求接种人员将使用后的注射器立即毁形,注射器放入专用医疗废物袋内、针头存放于利器盒。

1.1.2 集中暂存 门诊产生的垃圾主要为生活垃圾、医疗废弃物。经分类后,将生活垃圾置黑色塑料袋内送环卫部门处理。对医疗废物,将毁形后的注射器及装有针头的利器盒分别放入黄色的专用塑料袋内进行有效的封口、消毒、过称、登记后,送中心医疗废物暂存处存放。

1.1.3 统一运送销毁 送中心暂存的医疗废物与中心医疗废物暂存处的专职人员交接后,由市卫生局指定的定点回收单位湖北中油优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门收取,集中销毁。

1.2 严格的质控手段是保障 对接种门诊的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指定专人进行管理,一月一轮换。其工作职责是收集接种门诊产生的医疗废物,按要求装袋、封口、消毒、过称、登记后送中心医疗废物暂存处存放,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督查各接种台医疗废物的处置情况,,如查看医疗废物是否毁形、利器盒的摆放位置是否合理,是否分类存放。接种使用注射器的数量与产生的医疗废物是否相符等。

1.3 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是关键 细节决定成败,在医疗废物的处理过程中也是如此。为此,我们重视接种门诊工作人员的有关医疗废物处理的法律法规学习,通过学习,使大家认识到,医疗废物管理不仅与接种门诊息息相关,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环境、和谐和稳定。工作中要求大家注重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严格分类,医疗废物做到按要求毁形、装袋、封口、消毒、登记,认真检查包装容器是否无破损、渗液等情况,医疗废物是否按规定的路线运送,运送过程中是否有流失、泄漏,与暂存处的交接是否规范有记录等细节。

2 讨论

2.1 预防接种门诊的服务对象主要是0-14岁的儿童,如不能妥善处理好医疗废物,一旦发生医源性感染,将会导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医疗废物的处置不可小视!

2.3 应加强对工作人员有关医疗废物处理的法律法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他们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在工作中能得心应手。

2.4 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要严格分开;医疗废物必须就地进行毁形、分装,医疗废物中的锐器按要求放入利器盒,且与其他医疗废物分别装袋。在包装袋外明确标注医疗废物产生的单位、 产生时间、类别及重量,且认真做好交接。

2.5进行医疗废物毁形过程中,做好医务人员的自身保护,防止职业暴露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3:6-7.

医疗门诊 篇4

1 职工基本医保门诊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个人账户支付功能有限, 缺乏共济性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是当前我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特征, 统筹基金用于支付住院和门诊大病费用, 而普通门诊费用主要由个人账户支付。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初期, 个人账户确实对增强个人费用意识, 支付门诊或小病费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个人账户在其实际运行过程中, 也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

首先, 个人账户资金的划入金额仅与个人工资基数和年龄正相关, 未考虑参保人员因个人体质差异所需要的医疗服务, 工资越高、年龄越大, 其划入账户的金额和比例也越大, 因而出现高收入人群个人账户结存过大, 而低收入人群及多病人群个人账户入不敷出的情况, 公平性有限, 加之个人账户不能调剂使用, 导致其抗风险能力较弱。其次, 由于医疗市场上医疗主体双方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在医疗消费时, 医方仍占主导地位.诱导消费情况时有发生。同时, 部分人员因个人账户入不敷出, 故意夸大病情入院治疗, 以使用统筹基金, 从而削弱了个人账户约束功能。最后,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 单位缴费划入个人账户的比重逐渐增加, 严重削弱了统筹基金的共济能力, 出现统筹基金入不敷出的现象。这种增长趋势使制度运行的可持续性受到严峻挑战。

截至2012 年底, 我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6486万人, 个人账户积累金额为2697亿元, 占职工医保基金累计结余总额的39.2%。虽然全国范围个人账户结余总量较大, 但人均结余仅为一千元左右, 说明对于个体而言个人账户的积累作用非常有限。同时, 年轻人和退休人员之间、健康人和慢性病患者之间、工资水平高和工资水平低的患者之间个人账户结余还存在巨大差异。国家卫生计生委数据显示, 2011 年医院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达179.8 元, 比2010 年上涨7.8%。以此推算, 个人账户人均结余仅够支付每人5-6 次的门诊费用。而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 这点结余显然不能满足其门诊医疗费用支出的需求。此外, 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困难企业职工等未设个人账户的参保者需要完全由个人自付门诊医疗费用, 其经济负担较有个人账户者更为突出。

1.2 门诊特殊病种等政策设计存在不足

针对慢性病患者门诊医疗费用负担过重的情况, 以及容易发生“门诊挤住院”的问题, 各地医保管理部门制定了相应对策, 将一些虽在门诊治疗但医疗费用较高的慢性病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将若干病种纳入门诊特殊病种 (或门诊大病、门诊慢性病等) 管理, 由统筹基金按规定进行支付, 但实际覆盖的病种较为有限。如果不在统筹地区的规定病种及其他可纳入统筹基金支付的项目范围之内, 患者就只能依赖于个人账户和自费。这种按病种准入的管理办法并不科学, 无法覆盖所有发生大额医疗费用风险的参保患者, 其社会公平性较差。举例来说, 某些地区将出现并发症的高血压、糖尿病纳入, 尚未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因不符合标准则被排除在外。然而无并发症的患者在门诊发生的年度医疗费用已远远超出个人账户一年的积累, 因其不在门诊特殊病种 (或门诊大病、门诊慢性病等) 范围内而无法获得统筹基金支付, 造成这些患者的门诊医疗费用负担较为沉重。此外, 随着医药技术的快速发展, 部分原先必须住院治疗的疾病目前已适宜在门诊进行治疗, 但病种准入的管理办法使得这些患者在门诊治疗无法获得医保支付, 从而无法引导参保患者到门诊合理就医。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支付能力不足、门诊特殊病种 (或门诊大病、门诊慢性病等) 覆盖病种范围有限, 导致部分患者门诊医疗费用负担较重, 有些患者主动或被迫转向住院治疗, 不利于有限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2 地方探索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存在的问题

2.1 政策环境与地方实践

2011 年5 月, 《关于普遍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有关问题的意见》 (人社部发[2011]59 号) 下发, 提出在推进居民医保门诊统筹的同时,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调整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使用办法, 探索职工门诊保障统筹共济办法。这为各地开展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但由于文件中所提的要求比较笼统, 没有细化的配套方案, 地方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探索形式。在已开展职工医保门诊统筹的城市中, 青岛、淄博、南京、苏州、杭州、宁波、福州、厦门、广州、深圳等比较有代表性。其筹资方式主要分两种, 一是从个人账户或应划入个人账户的基金中划转一部分, 二是从统筹基金结余中划拨。采取第一种方式的代表性城市有青岛、淄博, 其在保留个人账户的同时, 通过基金划转建立起了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其他城市则利用统筹基金结余建立起门诊统筹, 并不同程度地拓宽了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此外, 各地在支付政策、就医管理、医疗服务监管等方面的做法各有差异。在实践过程中出现较为普遍的问题包括就医引导机制失灵、按人头付费作用发挥遭遇瓶颈、统筹基金支出快速增长等。

2.2 理论研究与实际效果

学术界对门诊统筹制度寄予了厚望, 认为其应该承担起提高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效率的任务。通过制度设计, 将门诊统筹支付变成分流医疗服务需求、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的新制度。此外,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能够体现社会保险制度的互助共济要求, 有利于提高医疗保险资金的使用效率, 降低筹资水平;能够提高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 增强医疗保险保障水平, 减轻职工疾病经济负担;有利于调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 在现有卫生资源条件下提高参保人群的保障水平;有利于发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集团购买优势和第三方监管作用, 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然而, 地方实践中取得的实际效果与专家学者们的预期之间尚存一定差距。福州市职工医保门诊统筹运行情况的分析研究显示, 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实施后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和基金支出增长较快, 个人负担比例下降, 但其对于降低住院率和住院费用收效甚微, 对患者流向和卫生资源配置没有明显影响。门诊统筹政策需要加强顶层设计, 因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就医机制, 控制医疗服务成本的团购谈判机制, 以及降低药品费用的医药分开机制, 都不是基层能够解决的问题。

3 如何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

3.1 如何建立筹资机制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制度的设计原则是将基本保障与重点保障相结合, 将开展门诊统筹与促进基层卫生服务发展相结合。在制度的具体设计上, 覆盖范围应该包括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在职和退休职工, 并采用强制参保的方式, 保证门诊统筹的互济性, 同时防范参保者的逆向选择。在资金筹集方面, 门诊统筹的建立应该处理好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之间的关系, 实现门诊统筹与门诊治疗个人账户支付部分的相互补充和融合。筹资方式可考虑以下几种, 一是部分提取个人账户构建门诊统筹基金, 二是降低单位缴费划入个人账户的规模, 利用这部分缴费构建门诊统筹基金, 三是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划入。其中方法二和方法三值得推广。相对而言, 方法二在为门诊统筹筹资的同时还兼顾了改革个人账户, 其创新性和探索性更强, 建议优先采用。

3.2 如何设计支付政策

首先, 应打破普通门诊和门诊大病的界限, 按照医疗保险保经济风险的基本原理统筹确定门诊医药服务保障的范围, 主要保障“两个重点”——较高经济风险的门诊医疗服务和困难人群的门诊医疗服务。

第二, 要研究制定区别于住院的、适应门诊统筹的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和药品支付范围。在坚持临床必需、同类药品价格合理的原则下, 引入重点保障高经济风险的理念, 对目前药品目录的甲、乙分类和诊疗项目排除法分类进行调整。进一步细化和强化对纳入支付范围的药品和诊疗项目使用的规定, 在目前所依据的临床医学管理标准外, 要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儿童和老年人、高经济风险疾病和一般疾病等因素, 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支付政策。对常见的产生高费用的大病或慢性病, 可以考虑分别制定单独的医药服务支付范围和支付办法。

第三, 要对门诊诊疗服务费用和药品费用分别制定有差别的支付政策。按项目付费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内门诊统筹的主要付费方式。为保证参保人员能够得到及时的医疗服务, 以及减轻一些门诊大病和长期慢性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对门诊统筹参保人员的费用分担应采取不同政策。对诊疗费用, 可以实行低起付标准, 低自付比例, 一次一付, 并设置年度个人累计自付额, 使人人都看得起病。对药品费用, 可以实行高起付标准, 低自付比例, 一次一付, 并设置年度个人累计自付额, 使慢性病和大病病人用得起必要的药品。同时, 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困难人群等特殊人群可实行政策倾斜。

3.3 如何加强管理

第一, 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定点管理制度, 重点建立与门诊统筹相适应的定点医师分类管理制度。随着门诊统筹的建立, 要将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发展为定点医生管理制度。

第二, 要建立基于谈判机制上的医疗保险分层、分类预算控制制度。在我国医疗服务提供者还没有有力的利益代表组织的现实国情下, 各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与统筹区域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预算谈判。

第三, 要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诊疗项目范围和支付管理, 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提高统筹基金使用效率。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不断改进医疗费用的具体结算方式, 防范医疗机构过度服务以及患者的不合理需求。

第四, 要创新管理机制, 加强医疗服务监管。通过合理的门诊统筹付费机制, 从制度上加强对普通门诊费用不合理增长的约束。有控费就会有超支、有节约, 对此要建立相应的风险分担机制并执行到位。

第五, 要建立医保基金使用分析制度。除加强日常监管外, 还要定期组织对门诊统筹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对连续出现门诊统筹基金透支的定点医疗机构要进行深入调研, 并在年终进行年度考核, 按考核细则作相应处理。

第六, 要实行信息化管理。按照网络信息化要求, 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开发专用软件, 对大处方、分解费用等情况实行网络全程监督, 提高普通门诊统筹的监管水平。

3.4 相关配套措施

要完善基层首诊及双向转诊制度, 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之间的团购谈判机制。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化监控, 为按人头付费提供技术支持。制定科学、统一的信息标准, 建立医疗费用实时传输系统, 开发数据分析和决策系统, 建立延伸到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和街道 (乡镇) 、社区 (村) 医疗卫生服务网点的网络信息系统, 为实现网络化转诊、信息化监控和即时结算提供基础。要坚持按人头付费的改革方向, 全面系统地研究和设计按人头付费制度的内在机制, 改革影响机制发挥作用的外部制度。目前各地的做法距离真正意义的按人头付费还有很大的差距, 还需要从准确界定按人头付费的性质, 建立与全科、专科和住院医生利益直接关联的机制, 建立与按人头付费制度相适应的参保患者费用分担机制, 改革现行医疗技术价格的定价制度, 改革全科医生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这五个关键要点研究和设计这一制度的内在机制。

4 总结和讨论

职工医疗保险门诊统筹 篇5

为了提高城镇职工门诊就医便利,从204月1日起实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凡符合职工普通门诊统筹支付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单次门诊医疗费用超20元以上的部分,由职工普通门诊统筹基金支付50%。在一个医疗年度内,职工普通门诊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为500元。

记者了解到,职工普通门诊统筹基金按每人每年60元的标准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中划转。起步之初,参保人员个人暂不缴费。

社保中心工作人员在解读相关政策时表示,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没有实现统筹之前,职工前往医院普通门诊就医只能使用社保卡报销。现在实现门诊统筹之后,只要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就可从全市270家普通门诊定点医疗机构中选一家作为签约医疗机构,单次门诊药费超过20元以上的部分,便可报销一半的费用。

工作人员提醒,首次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应在参保当月与选定的普通门诊定点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参保人员也可由所在单位与选定的普通门诊定点医疗机构签约,签约时间为每年1月1日至3月31日。

记者了解到,职工普通门诊统筹实行签约制,凡未与普通门诊定点医疗机构签约的参保人员不享受职工普通门诊统筹待遇。参保人员在非本人签约医疗机构发生的普通门诊医疗费,不纳入职工普通门诊统筹医疗待遇的支付范围,住院期间不享受普通门诊统筹待遇。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参保人员与选定的普通门诊定点医疗机构签约后一年内不得变更。下一医疗年度如需变更签约医疗机构的,参保人员需在新医疗年度开始前三个月内到新选定的普通门诊定点医疗机构办理变更签约手续;未办理变更签约手续的,原签约医疗机构继续有效。

医疗门诊 篇6

关键词:门诊特点;护理措施;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564-01

医疗废弃物是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需要有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科学的规章制度,明确的岗位职责,相匹配的设施和监督管理机制。门诊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患者流量大,工作繁忙,跨多学科,多病种,有诊断明确和大量未知的传染病患者存在。医疗废弃物的管理不仅影响了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还将影响院外感染控制,如果处理、回收、销毁不规范,有污染的医疗垃圾流放到社会,会对健康有危害。本人在门诊工作以来,发现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有难于规范的特点。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都选择在医院门诊治疗,把门诊作为疾病诊治最快捷,最方便的首选方式,患者不仅要求门诊医护人员尽快解除他们的病痛。同时也要求优质护理服务和高素质医护人员的关怀,重视门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提高医院门诊护理质量的关键。因此,作为门诊护理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并总结经验进行分析,探索解决方法。

1.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分析

1.1崗位多,工作杂,综合医院门诊护理一般设有咨询服务台、挂号室,检验室、抽血室、门诊手术室、输液室、换药室、急救室、观察室等,其主要护理工作是为门诊患者提高供医疗咨询、注射、门诊治疗与护理等,同时还包括门诊与主要各科室之间的护理工作协调。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拓展。

1.2门诊病种多特点,由于门诊患者及陪伴家属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年龄段,年老体弱者,婴幼儿和抵抗力较低者,有一般急慢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极易造成患者和健康人的交叉感染。

1.3接待门诊数量多:综合医院门诊一般每天接待千人以上不同社会阶层的患者,门诊患者数量与护理质量之间存在矛盾。

1.4诊疗时间短:门诊患者要求接诊快,检查详细,诊疗正确合理,存在患者数量与服务质量矛盾,需要加强科学管理,依靠医院医护人员。

1.5应急变化多:门诊的人数病种疾病轻重缓急,难以预测,病人尽可能求不一,门诊护理人员必须随时做好应急准备和临时调度的潜力和能力,以应急门诊的变化。

1.6人群杂、病种多 病人及陪伴者来自社会各阶层,病人中有年老体弱者、婴幼儿和抵抗力较低的病人;有一般急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易造成病人和健康人之间的交叉感染,也可造成病人的再度感染。

1.6诊室多,门诊诊室几乎涉及所有临床科室,各科室派出的门诊医生流动变化较快,一次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是要求落实到提高护理质量上。通过各种管理措施,改善设施条件,装备新设备,合理布局,提高工作效率,克服不利因素。通过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改善于门诊服务质量要做好门诊导诊服务,简化就诊手续,合理安排。护士要不间断地保持与医生联系。

2.门诊护理工作存在问题

2.1 门诊工作的不稳定性:门诊就诊患者多、就诊环节多、患者流动性大、应诊时间短、候诊时间长,医务人员也相对不稳定。门诊护理管理具有分散性、繁杂性和不确定性。

2.2 门诊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一般:比如,有的护士在病区工作到一定年龄后,往往会被调整到门诊护理岗位,这部分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参差不齐。

2.3 门诊护理人员缺乏新的服务观念:多年来形成的患者有求于医生、护士的观念仍然存在。特别是门诊护理人员往往是坐等患者,主动性服务欠缺,也很少考虑门诊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感受及心理需求,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4 门诊病人投诉增多:随着相应医疗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医疗过程逐渐透明化、规范化,患者感觉看病花钱就应该获得等值的医疗服务,患者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服务变为选择服务,而医务人员虽然了解相应的法规制度,但仍然重视不够,有时会忽视患者的权益,有的医疗服务还存在缺陷,导致门诊患者不满意,投诉事件增多。

3.门诊护理工作管理的措施

3.1门诊管理者的素质要求:门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对护理管理者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护士长应关心、爱护、尊重护士,做护士的知心人。护士长的思想觉悟、业务技术、工作能力以及管理艺术都直接影响整个门诊的护理质量。因此,门诊护士长不仅应该是一个护士长,而且还应该是学术上的带头人、技术上的排头兵,同时,又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建立良好的护护、医护、护患关系及与兄弟科室、辅助科室、后勤供应、器械维修等系统的关系,使各方面均处于良性运转状态,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护士长必须胸怀坦荡,待人诚恳,知人善任,能妥善安排工作,充分利用人才资源,集思广益。

3.2门诊护理工作对护士的综合素质要求高:门诊护士需要极具爱心、细心、耐心,不仅要成为合格的技术工作者,还应该是多元化角色,必须要苦练基本功,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完善护理技能,掌握运用各科新业务、新技术的精湛技能,要定期培训,组织学习,科室交流,向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让患者对每一名护士做公正认真的评价。门诊护士是医院护理的重要一环,是具体体现医院优质服务的窗口。目前正处于一个改革的时代,门诊分诊护士要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进取的精神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只有从这一高度去认识,才能把本职工作做好。树立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其能以热情、诚恳、宽容、积极的态度和端庄的仪表去接待患者,使患者感到亲切、信赖。

3.3加强门诊制度建设:门诊部作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窗口,由于门诊就诊对象的特殊性,医院应从规章制度建设着手,先建章立制,制度上墙,流程明示,表示明确、清楚,要以文化创新为牵引,强化硬件设施,美化服务环境、优化流程管理,视患者为亲人,着力贯串医院“人性化服务”的主题。我们应该通过一些措施制度的建立和落实,让服务行为达标、服务规范达标、服务素质达标,使医院全体医务人员能以敬业的奉献精神,全面改变门诊的服务流程,达到优化服务流程,优化服务环节,提高医院的服务品质和员工的服务素质,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方案,满足患者需求。

3.4门诊护理服务措施:医疗体制的改革使提高了人们对医疗服务的希望值,患者不仅对医疗技术水平而且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帮助老人、重病号、孕妇、行动不便的患者挂号、交费、取药等一条龙服务;要求门诊导诊分诊护士掌握各科的专科知识、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常见化验单正常值与危机值;遇到前来咨询的患者,要做好健康宣教、咨询工作,同时提高分诊准确率。要掌握并熟悉医院专科专家的坐诊时间及特色专长,电话联系专家,指导需要看专家门诊的患者挂号,并保持诊室一医一患的就诊秩序,保证急诊患者的绿色通道通畅。

参考文献

[1] 史承明,谈门诊护理管理措施 全科护理2010.3(727、728)

[2] 胡伟娟 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特点与护理管理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6期(168)

[3] 吕传芳,王学慧,程建华,等.门诊注射室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9):3004-3005.

[4] 师兰香,王栩轶,张艳,等.医院病区医疗废弃物处置与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0):3192-3193.

门诊小手术等医疗建筑平面设计 篇7

随着社会的进步, 医疗事业的发展, 医院感染日益受到重视。医院建筑布局合理与否对医院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 建筑布局控制医院感染主要是从进入空间的流程角度出发, 通常采用房间套房间的格局实现, 防止细菌通过空气流通, 从而把细菌控制在一定区域。然而, 防火规范则重点强调从房间到室外通畅无阻, 禁忌房间套房间的格局。在进行医院建筑设计时, 感控和消防这对矛盾体的出现给设计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合理的功能布置可有效实现感染控制和消防的融合。

首先, 分析一下医务人员的活动规律:换鞋—更衣—准备—进行小手术等操作—处理污物—返回准备区, 医务人员希望区域能自成系统。接下来再看一下患者的活动路线:咨询、签字—换鞋更衣—接收治疗—休息—返回离开。从人性化角度出发, 此路线宜短距离实现, 以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从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需要发点, 力争以最小的行动路线实现对空间的组织, 并满足感控和消防的要求, 这是本次设计讨论所追求的目标所在。从医院感染控制的角度出发, 小手术等区域分为非限制区 (污染区) 、半限制区 (半清洁区) 、限制区 (清洁区) 。医务人员在进入区域后可完成一系列的工作, 中途不需与外部空间交叉, 入口分为:医务人员入口、患者入口、物品入口 (在单独设计物品入口有困难时可以考虑把物品入口和医务人员入口合二为一, 或者以窗口的形式实现) 。物品出口主要是污物出口, 过程中部分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可经过清洗、晾晒后再次回到洁净区待利用, 污物需分类存储。结合图例分析如下。

2 门诊小手术区 (见图1、图2)

2.1 医务人员的生活办公区 (半限制区)

设置功能如下

1) 换鞋区:进门宜利用活动矮鞋柜机械性阻隔, 矮鞋柜迈入, 边上可设置两个高的鞋柜, 用于放置洁净鞋和换下来的鞋, 换鞋后就近洗手, 所以在靠近入口处的通道上设置一个洗手池。进行设计时如果医务人员入口作为疏散出口的话机械性阻隔鞋柜则不能设计, 只能利用管理的方法实现换鞋。

2) 卫生间:应设置蹲便器、淋浴间、洗手池。

3) 更衣室。

4) 生活区洁具清洗间:包括洗抹布池、洗手池和拖把池, 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分开洗涤。

5) 总务库房:用于放置医务人员物品。

6) 办公室。

7) 与病人通道设置接诊窗口。用于签字、咨询等手续办理。

合理的医务人员生活办公区是医务人员开展工作的后勤保障, 在这里医务人员完成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满足医院感染控制要求且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2.2 洁净走道 (限制区)

医务人员经过自动门 (感应、脚踏等非手动方式开启) 进入洁净走道, 洁净走道根据要求设置专用刷手池。病人经过换鞋更衣后进入洁净走道。在这里医务工作者为手术做好最后的准备, 洁净走道也是进入手术室前必要的通道, 细菌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2.3 病人进入

经过接诊窗口, 换鞋更衣, 进入洁净走道、手术室, 这是病人活动的路线。

2.4 手术室 (限制区)

进行手术的主战场。

2.5 污物间 (污物通道)

1) 洁具清洗, 包括:洗抹布池、洗手池、拖把池。

2) 器械预处理水池, 用于手术器械的初步清洗。

3) 污物的存放。分类存储:医疗污染利器、医疗污染物、可回收生活垃圾、不可回收生活垃圾。

手术产生的一系列污染物要通过专用通道进行运输处理, 严禁污物经过洁净区输出, 以防止二次污染, 污染物的处理是控制细菌二次污染的重要环节, 只有安全妥善的进行了处理, 这个污染源才能被有效控制。

3 计划生育手术区 (见图3、图4)

3.1 医务人员的生活办公区 (半限制区)

设置功能如下:

1) 换鞋区:进门宜利用活动矮鞋柜机械性阻隔, 矮鞋柜迈入, 边上可设置两个高的鞋柜, 用于放置洁净鞋, 和换下来的鞋, 换鞋后就近洗手, 所以在靠近入口处的通道上设置一个洗手池。进行设计时如果医务人员入口作为疏散出口的话机械性阻隔鞋柜则不能设计, 只能利用管理的方法实现换鞋。

2) 卫生间:应设置蹲便器、淋浴间、洗手池。

3) 更衣室。

4) 生活区洁具清洗间。包括洗抹布池、洗手池和拖把池。

5) 总务库房:用于放置医务人员物品。

6) 办公室。

7) 与病人通道设置接诊窗口, 用于签字、咨询等手续办理。

3.2 洁净走道

医务人员经过自动门 (感应、脚踏等非手动方式开启) 进入洁净走道, 洁净走道根据要求设置专用刷手池。

3.3 患者路线

患者经过接诊窗口, 进门换鞋, 进入妇科冲洗室、人流室。

3.4 人流室

为防止交叉感染, 人流室一般将普通人流和隔离人流分开设置, 中间用半高隔断进行分开。

3.5 污物间 (通道)

洁具清洗 (洗抹布池、拖把池、洗手池各设置一个) ;靠近人流室门口设置绒毛观察水池, 设置手术器械的初步清洗;污物的存放, 分类存储:医疗污染利器、医疗污染物、可回收生活垃圾、不可回收生活垃圾。绒毛观察水池是计生手术特有水池, 绒毛观察是对绒毛超微结构的观察, 并与相应正常妇女进行对照, 探讨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患者的病因。

3.6 复用间

洁具清洗、晾晒, 此房间与洁净走道之间开个传递窗, 复用物品经过传递窗传到洁净区域待利用。在计生手术的流程中, 有些器械只要经过简单的清洗、晾晒后就能满足使用要求, 基于这部分需要专门设置了复用间来实现。

3.7 妇科冲洗室

设置冲洗床, 洗手池, 活动柜。

4 门诊妇产科小手术区 (见图5)

4.1 医务人员的生活办公区 (半限制区)

设置功能如下:

1) 换鞋区:进门宜利用活动矮鞋柜机械性阻隔, 矮鞋柜迈入, 边上可设置两个高的鞋柜, 用于放置洁净鞋, 和换下来的鞋, 换鞋后就近洗手, 所以在靠近入口处的通道上设置一个洗手池。进行设计时如果医务人员入口作为疏散出口的话机械性阻隔鞋柜则不能设计, 只能利用管理的方法实现换鞋。

2) 卫生间:应设置蹲便器、淋浴间、洗手池。

3) 更衣室。

4) 生活区洁具清洗间。包括:洗抹布池、洗手池和拖把池。

5) 总务库房:用于放置医务人员物品。

4.2 洁净走道

洁净走道根据要求设置专用刷手池。

4.3 患者路线

患者进门换鞋, 进入洁净走道。

4.4 妇科小手术室

4.5 污物间 (污物通道)

洁具清洗 (洗抹布池、拖把池、洗手各设置一个) ;污物的存放应分类存储:医疗污染利器、医疗污染物、可回收生活垃圾、不可回收生活垃圾。

4.6 复用间

洁具清洗、晾晒, 此房间与洁净走道间开个传递窗, 复用物品经过传递窗传到洁净区域待利用。

5 产房区

产房一般设置在产科病房附近, 设计时应考虑护士站兼顾产检、接待 (见图6、图7) 。

5.1 医务人员的生活办公区 (半限制区)

设置功能如下:

1) 换鞋区:进门宜利用活动矮鞋柜机械性阻隔, 矮鞋柜迈入, 边上可设置两个高的鞋柜, 用于放置洁净鞋, 和换下来的鞋, 换鞋后就近洗手, 所以在靠近入口处的通道上设置一个洗手池。进行设计时如果医务人员入口作为疏散出口的话机械性阻隔鞋柜则不能设计, 只能利用管理的方法实现换鞋。

2) 卫生间:应设置蹲便器、淋浴间、洗手池。

3) 更衣室。

4) 生活区洁具清洗间。包括:洗抹布池、洗手池、拖把池。

5) 总务库房:用于放置医务人员物品。

6) 办公室。

5.2 洁净走道

洁净走道根据要求设置专用刷手池。

5.3 产妇入口

进门换鞋, 产检, 进入待产室。

5.4 产检室

5.5 待产室

待产室 (普通待产、隔离待产分开设置) , 待产室设置:卫生间、生活区洁具清洗 (比如:拖把池, 水槽) 。

5.6 产房

隔离产房、普通产房。

5.7 污物间 (污物通道)

洁具清洗间 (洗抹布池一个、可倾倒粪便的拖把池一个, 普通洗拖把的拖把池一个) ;器械预处理 (靠近产房门口) 水池一个;洗手池;污物的存放应分类存储:医疗污染利器、医疗污染物、可回收生活垃圾、不可回收生活垃圾。病理冰箱一个 (存放胎盘) ;污物被服车位置 (活动式) 。

5.8 洁净区设置

无菌物品库房, 一次性物品库房。

5.9 清宫间

(有条件情况下, 普通、隔离分开设置) 。

清宫间和产房设置在一起比较合理, 可防止紧急清宫状况下出现危险。

6 消防要求

分析完功能布置, 再来看消防法规的要求, 消防规范中明确疏散用门应为平开门, 那么手术室所用的非手动侧拉门就不能作为疏散用门, 如果受条件限制一定把这个门用作疏散门时, 那么此门一定要能够平开, 也就是一定要通过安装特殊控制系统或者门中门来实现平开。这种门的设计无论是从造价还是美观的角度, 目前都很难让人接受。所以, 在进行设计时选择污物通道作为疏散走道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这样既避免了门中门的出现又轻松的解决了疏散问题。结合以上分析, 在进行设计时, 无论是感控流程还是消防法规以及其他相关规范的要求都应综合考虑, 只有合理的功能布局才是最符合要求的布局。

参考文献

[1]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3]JGJ49—88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S].

医疗门诊 篇8

1 一般资料

我院为一所综合性三级医院, 日均门诊量1 900人次左右。有临床各科和多个医技科室, 从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接受投诉142例, 按投诉内容分类:服务态度问题39例, 占27.5%, 找不到首诊医生37例, 占26.1%, 不能按时拿到报告单28例, 占19.7%, 化验报告单名字不符6例, 占4.2%, 医疗费用问题25例, 占17.6%, 其他7例, 占4.9%。

2 结果

96例因找不到首诊医生、不能按时拿到报告单、化验报告单名字不符等投诉通过沟通和联系相关科室及人员协商给予解决, 涉及医疗质量和医疗费用以及劳动纪律方面等问题, 上报给职能部门给于解决。患者满意率达到100%。

3 原因分析

3.1 主观因素

3.1.1 从投诉内容分析, 服务态度问题所占比例最高, 主要表现在接诊时语言、态度生硬、表情冷淡。医务人员, 由于其医学专长, 加之病人对他们的依赖, 当他们处于受支配时, 就造成医患间的冲突。另外医患双方对对方的期望不能做出适当的反应。医务人员期望病人不折不扣地履行医嘱, 当病人没有按照自己的话来做, 往往公开表示不快或生气甚至恼怒。而病人不但希望医生有高超的医疗技术, 也希望医务人员能真诚的关心他们[2]。例如当患者慕名来看专家门诊, 而有些专家轻问诊重开药, 没几分钟就结束看病过程, 在医生看来是常见病、多发病, 而患者却认为是医生草率行医, 又不敢正面与医生冲突, 而将不满发泄到导医服务台。

3.1.2 由于尖端医疗技术和生物医学科学知识空前地增多, 大大提高了医生对某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技能, 但却使医生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技术方面, 尤其增加了检验科的工作量。由于医生字体不同、字迹潦草, 造成检验单上打错姓名的情况屡屡发生, 加上患者受病痛的困扰和长时间的候诊, 情绪往往容易激惹, 反应敏感, 一旦解释不到位, 就会发生医患冲突。例如血液检查的项目繁多, 出报告结果的时间不尽相同, 如果对患者的提问不认真对待, 造成患者跑空趟而产生对医院不满。

3.1.3 护患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 门诊护士的工作主要以预检和导医为主, 其要求护士不但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 更要具备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沟通技巧, 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左右着患者的视线, 工作时间聊天或不在岗, 是导致护患冲突的导火线。

3.1.4 门诊收费工作量大, 项目繁多, 由于工作人员忙乱或注意力不集中, 造成多收费或少收费, 耽误患者就诊时间。

3.1.5 受利益的驱使, 有些医生开大处方, 造成患者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 而一时难以区分, 耽误治疗。

3.1.6 缺乏首诊负责制意识, 相当一部分检查报告非及时可以完成, 导致患者拿了报告单而找不到医生。

3.2 客观因素

3.2.1 目前纳入医保范围的人员不断扩大, 但医保支付标准不尽相同, 有些费用随着医院的级别不同, 支付标准也不相同, 这使一部分人不了解, 误认为工作人员收费出错或医院乱收费而不满。

3.2.2 受媒体导向影响, 对医务人员存在偏见, 认为医生乱开药、开贵重药等, 使医疗费用过高。

3.2.3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改善了就医流程, 提高了医嘱的准确率, 却缺少了人工的“灵活性”, 所有的收费项目必需按照已经设置好的程序进行, 对于习惯了以往就医模式的患者来说, 一旦遇到手续复杂的退费处理或自认为不合理的收费, 就容易情绪激动。25例医疗费用投诉中, 由于电子处方已经生效而要求退费或检查申请单过期再付费引起手续复杂而产生的医患冲突有13例。

3.2.4 当代医学的一个特点是医生的专业化倾向, 各科专家的数目日渐增多, 而且越分越细, 造成普通患者医疗知识水平不能适应医疗科学发展的方向, 这种专门化倾向使医生能在某一狭窄领域受到更高级的训练, 也使有些专科医生过于保守而推诿病人, 嘱患者转科时, 往往产生不信任感。

3.2.5 由于仪器故障、断电等突发事件发生, 患者不能按时拿到检验报告单或不能及时配药, 加上疾病的困扰, 不满情绪马上产生。

4 对策

4.1 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从满足就医者的感观需要出发, 优化各种就医程序, 改善服务态度, 加强礼仪教育, 提高服务水平, 在硬件设施上合理布局, 为其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 满足患者情感与权益的需要。在门诊大厅显著的位置布置宣传窗, 提供专家门诊信息和就医流程方面的宣传, 显示屏滚动播出药物和费用信息, 局域网做到信息共享, 建立医生联系册, 以便及时联系首诊医生。

4.2 畅通投诉渠道[3]

对待每一位投诉者, 要以积极的心态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 学会换位思考, 稳定病人情绪, 无论有无过失, 都不要急于反驳和辩解, 即使被对方质问, 在不了解事情的情况下, 也要慎言对待。待核实情况后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 一些非原则性的投诉, 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 协调相关科室解决, 对于一时无法解决的投诉, 及时汇报有关职能部门, 同时做好解释工作, 必要时留下联系方式, 以便主动及时给予反馈。

4.3 完善应急机制

当停电、网络故障或仪器故障时, 及时联系相关部门组织抢修, 同时应诚恳地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根据病情轻重缓急, 适当给予先检查后付费的绿色通道。

4.4 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

积极组织医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学习掌握相关专业知识,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了解最新医保政策。

4.5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同情心, 克服工作中的粗疏作风。加强执行查对制度, 强调劳动纪律和首诊负责制, 规范门诊书写病历等管理措施。

5 讨论

医疗投诉的产生可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是工作人员的服务缺陷所导致, 客观因素是患者对专业知识缺乏更深的了解而产生误解。医疗投诉和医疗纠纷相互联系, 医疗投诉处理不当, 使矛盾激化, 可能上升为医疗纠纷。在当今医疗行业竞争激烈的形势下, 医务人员只有改变服务理念, 变被动为主动, 倡导“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 积极地处理投诉, 使医患矛盾消除在初始阶段, 才能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 提升医院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矫向前.综合医院医院门诊工作质量评估指标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 1998, 2:39.

[2]胡佩诚.医护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2, 6;227.

医疗门诊 篇9

关键词: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

门诊口腔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之一, 科室内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口腔诊疗器械是造成医院交叉感染和血源性疾病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因此, 如何为预防和控制门诊口腔科感染途径, 提高患者就医的舒适度, 保护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心身健康, 是目前亟需探讨的难题。现将我院在此方面的做法总结如下, 以期有益于门诊口腔科医疗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年8月以来, 即开展门诊口腔科控制感染的医疗安全教育, 2010年3月至今, 进一步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 尤其针对门诊口腔科存在的医疗风险, 加强教育, 重点展开对口腔科诊疗器械如牙科手机、洁牙手柄、拔牙钳、口镜及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双手进行清洁度监测和分析。同时, 自制《患者就诊情况问卷》, 对于既往患者反映较多容易产生恐惧情绪的电钻声、灯光、气味等进行调查, 分析影响患者就诊舒适度的主要因素;自制《医护人员心身健康问卷》, 包括是否存在抑郁焦虑情绪以及疲倦、乏力、饮食不佳等躯体症状表现, 探寻导致医源性风险的因素及对策。

本研究中所得数据, 2010年3月-2011年9月的归入研究组, 2008年8月-2010年2月的归入对照组, 检测频率为:每月抽查每种诊疗器械2件, 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每月各抽2份。《患者就诊情况问卷》为首次就诊时门诊填写;《医护人员心身健康问卷》因科室近年未有人事调动, 因此在两个时间段各填写1次。

1.2 检测方法

依据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的规定进行细菌检测, 结果:诊疗器械≤20CFU/100cm2, 以及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总数≤10CFU/cm2, 未发现检出致病菌, 为合格[2]。检测方法如下:

诊疗器械检测:在器械表面使用混有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横竖往返均匀反复涂抹5次采样, 用无菌剪刀剪去操作者手接触的棉拭子部分, 继而投入10ml无菌洗脱液中, 将采样液混匀, 立即送检。

物体表面检测:随机连续采样4个点, 使用前述棉拭子在5cm2的标准灭菌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 并随之转棉拭子, 余则同前。

医护人员手的检测:将被检人五指并拢, 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使用棉拭子往返涂擦2次, 余则同前。

1.3 观察指标

两组诊疗器械、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检测结果情况;影响患者就诊舒适度的因素;医护人员的心身健康情况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诊疗器械、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检测结果

研究组在三项指标检测的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1) 。结果见表1。

注:与研究组比较, ▲P<0.01。

2.2 两组患者诊疗过程中舒适度影响因素比较

研究组共计患者2 781名, 对照组患者共计2 413名。通过自制的量表进行统计, 针对影响舒适度的因素进行整改, 可见电钻声、灯光因素对于患者就诊舒适程度消除较难, 而体位、疼痛及出血可由于注重人性化护理及医疗技术的进步, 改善较为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见表2。

注:与研究组比较, △P<0.05。

2.3 两组医护人员心身健康情况比较

自2008年以来医护人员共计11人, 研究组中的焦虑情绪、疲倦与失眠现象均较对照组好转明显,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0.01) 。结果见表3。

注:与研究组比较, △P<0.05, ▲P<0.01。

3 讨论

3.1 门诊口腔科医疗风险因素分析

3.1.1 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①由科室特点导致:由于口腔中存在大量的致病微生物, 导致在口腔诊疗过程中, 接触最多的物质也是最容易传播疾病的物质是唾液和血液[1], 同时由于对消毒工作重视不够, 投入少, 消毒专业知识与技术缺乏, 从而导致各类诊疗器械消毒措施不到位, 而且加之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意识薄弱, 无菌观念淡薄, 从而导致感染高发。②门诊诊疗环境导致:由于门诊区域有限, 导致布局尚待进一步划分, 流程未能做到从污到洁。同时, 缺乏患者及家属的候诊室, 以致于容易被诊疗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和水雾污染。③管理制度欠缺导致:在加强管理之前, 口腔门诊医护人员对于安全管理的认识不够, 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执行、诊疗环境的消毒、医疗器械的清洗和消毒及灭菌、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等方面都未做到规范化管理。

3.1.2 患者及医护人员心身健康在医疗风险中的意义

就患者而言, 其在诊疗过程中由于对电钻声、灯光、体位以及疼痛等因素的敏感, 导致其无法正常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容易在医治过程中产生拒绝就诊, 甚或是幼儿患者出现撕咬, 老年患者出现昏厥等现象, 对于医疗效果及风险的影响较大。

医护人员在工作压力大, 担心被感染等不良因素影响下, 导致其常常处于抑郁、焦虑等情绪及出现失眠、疲倦无力等躯体症状, 以致于无法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出现发错药、递错器械, 甚至是手术失败等医疗风险的发生。

3.2 防范对策探讨

3.2.1 有针对性的预防感染

①加强业务及防止感染安全培训:对于从事口腔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知识等专业知识的培训。每月科内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知识学习, 每半年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知识考试。同时, 强调在治疗过程中对于诊疗器械的消毒, 以及诊疗结束后对于自身的清洁要求。如:要求采用避污隔离技术:更换手套;加戴一次性薄膜手套, 用后即丢弃;使用一次性纸巾取物, 用后即丢弃;设备、物体表面遇污染后即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同时尽量使用强吸吸引气雾和唾液, 减少对诊疗环境的污染。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做到每日清洁、消毒, 遇污染及时清洁、消毒。同时, 业已证实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医院感染扩散的主要途径[3]。因此, 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基本也是重要的措施。我们在每个诊室装有感应式水龙头, 配有清洁剂、纸巾、手卫生指引 (六步洗手法) 。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医务人员进行正确洗手方法的培训, 规范洗手方法、洗手时间、擦手用具。②重新布局门诊病室:按照诊疗及防止感染的要求, 按功能进行分区, 即设患者候诊区、诊疗区、无菌物品储存室、处置室、医务人员生活区。诊疗区域内配备空气消毒机。各诊室通风采光良好, 使用屏障分隔。每天清洁地面及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③健全安全制度:建立和完善门诊口腔科的各项管理制度、各类人员职责、操作流程和应急预案, 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将口腔诊疗感染控制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和评价, 使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 自觉遵守各项制度。配备专职护士, 实行“四手操作”, 避免交叉感染[4]。

3.2.2 有的放矢的心理健康教育

①诊疗前对门诊口腔科患者要做好告知和解释工作, 首先应告知病人诊疗中可能会使用的器械、操作中会产生的牙钻声, 以及会有少量的出血和疼痛, 使病人对诊疗中出现的情况有一定心理准备;其次要做好耐心解释和安慰, 以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并且在操作时动作要轻柔, 尽量减少出血, 减轻疼痛, 使病人更好的配合治疗。②医护人员而言, 合理安排调配医护人员的工作调配, 做到新老搭配, 有经验的配合经验较少的新护理人员, 加强意外事件多发时段的护理梯队, 并且在医疗安全讲座中明确感染易发生因素, 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 取代无目的性的预防, 减轻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 调整其身心健康, 减少应激刺激。

参考文献

[1]武迎宏, 陈致诚.口腔诊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8) :912-914.

[2]刘振声, 余大鹏, 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0.724-726.

[3]杜元太, 梁春琦, 林嘉滨.门诊患者就医需求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5.10:21.693-695.

医疗门诊 篇10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服务行为

武汉市自2003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工作以来,实行“大病统筹+门诊家庭账户”的补偿模式,其中家庭账户金额按人均10元,以户为单位使用。为了解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服务行为及参合农民对门诊就医的满意情况,为改进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服务质量提供科学依据,2007年6—12月,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开展新农合工作7个区的区级及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2007年度门诊服务行为进行了调查评估。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纳入国家新农合补助范围的洪山、东西湖、黄陂、新洲、江夏、蔡甸和汉南区7个区所辖的区级和乡镇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

1.2 调查方法

通过发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评估表”,要求区合管办收集相关数据,市合医办组织专家进行随机抽查核实。使用描述性统计和模糊数学方法,对2007年度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医疗服务行为进行分析评价。

1.3 调查内容

主要包括例均处方费用及其分布,药品使用合理性,病人关怀情况,门诊就医病人对就诊环境、服务态度、诊疗水平及硬件设备满意程度等内容。

1.4 质量控制

发放评估调查表前,市合医办组织相关调查人员,就调查要求、调查内容、调查方法等进行了培训,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调查数据的客观真实。

2 结果

此次调查样本机构共涵盖武汉市辖的8个区级和27个乡镇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共35个。

2.1 处方费用分布情况

分别对参合和非参合病人的例均总费用、药品费用、中药费用、基本药品费用、自付费用进行调查,结果见表1。

2.2 药品使用情况

分别对参合病人与非参合病人的平均处方用药数、基本药物使用情况、通用药名使用情况及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见表2、表3。

2.3 病人关怀情况

分别就参合病人与非参合病人就诊时间、发药时间、了解药品用法比例及药袋充分标示比例进行调查,结果见表4。

2.4 满意度调查情况

分别就参合病人与非参合病人对区级和乡镇级定点机构的就诊环境、服务态度、诊疗水平、硬件设备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见表5。

3 门诊服务行为评价

3.1 参合人群基本药品费用占处方费用比例达到比较理想水平

处方自付费用比例远低于非参合人群,但还存在着乡镇医疗机构参合人群次均门诊费用过高,药品费用占门诊费用的比例偏高等问题。调查显示,区级医疗机构例均处方费用为56.60元,其中药品费用约占85.4%,比2006年公布的全国县属医疗机构次均门诊费用84.60元要低,但药品费用还不够合理。乡镇级处方费用为35.80元,其中药品费用约占83.4%,远高于我国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评价指标界定的4.86~11.46元,处方费用及药品比例均过高。此外,全市平均处方中药费用为14.00元,约占处方总费用的25.0%,且参合人群高于非参合人群,表明新农合工作的开展,促进了中医药在基层卫生机构的利用。基本药品费用占药品费用的比例中位数区级和乡镇级医疗机构分别为79.7%和94.6%,均高于我国农村合理用药评价指标值范围61.6%~74.2%,表明全市基本药品费用占药品费用的总体比例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同时,全市参合人群自付费用占处方费用比例中位数为46.7%,远低于非参合人群89.3%的水平。由此可见,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极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疾病负担,减轻了参合人群医疗费用方面的负担。

3.2 平均处方用药数、通用药名、基本药物使用合理,抗生素使用比例相对偏高

我国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乡镇级)合理用药评价指标研究中,提出平均处方用药数范围为1.77~3.88种,基本药物目录使用比例为62.8%~94.6%,通用药名使用比例范围为82.3%~98.8%,抗生素处方使用比例范围为22.9%~48.1%。从表2、表3可以看出,例均用药种数总体水平在3种以内,基本药物目录使用比例为90.0%,乡镇级医疗机构参合人群通用药名使用比例为95.2%,均在可控范围之内,其中,通用药名和基本药物使用比例控制较好,说明新农合制度对基本药物的推广和通用药名的使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使用率的提高。但是,抗生素使用比例超过了60.0%,超过我国最高标准的48.14%,同时,全市医疗机构参合人群使用比例高于非参合人群,提示参合人群相对于非参合人群存在抗生素滥用的问题,今后应对处方行为和患者用药习惯加以引导。

%

%

3.3 对病人关怀到位

病人对就诊机构环境、服务态度、诊疗水平、硬件设备整体满意度较高,但存在平均发药时间过短的问题。WHO2004年对平均就诊时间研究的范围为2.3~6.3分钟,平均发药时间研究的范围为12.5~24.0分钟,了解药物正确用法比例研究的范围为27.0%~98.6%,药袋充分标示比例的研究范围为20.9%~89.7%。武汉市病人了解药物正确用法比例在合理值范围,药袋充分标示情况普遍比较理想,但参合患者在乡镇级医疗机构平均就诊时间为14.6分钟,远高于合理值的范围,同时,平时发药时间只有2分钟,存在着缺少对病人用药指导的现象。从满意度调查结果看,就诊病人对就诊环境满意比例中位数达97.0%以上,对就诊服务态度满意比例中位数达98.0%以上,对就诊机构诊疗水平满意比例中位数达96.0%以上,对就诊机构硬件设备满意比例中位数达90.0%以上,整体满意度较高。但为了提高服务条件和水平,在改善就诊环境和服务态度的同时,仍需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4 小结

武汉市新农合定点机构在门诊服务行为上表现普遍较好,对病人的关怀情况比较到位,病人的满意程度也比较高,但在医疗费用情况、药品合理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应该抓紧解决,可探索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实施门诊统筹,提高门诊基金的使用率。二是加强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乡镇卫生院作为新农合的供方主体,承担了大部分的门诊医疗,其医疗环境、医疗设施、诊疗技术、服务态度直接影响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关系到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1]。三是探索药品直供、收入总量控制、收支两条线等措施,努力降低医疗费用,同时根据《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2],定期或不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进行督导,使定点医疗机构向参合农民提供合理、有效、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胡联,方祺江.论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现代农业,2006(1):60-61.

医疗门诊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现况研究, 对郴州市城区57家诊所、10家医务室、22家门诊部、15家卫生室进行了调查。其中, 营利性医疗机构61家,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43家;调查医生105名, 其中, 男性48名, 女性57名;执业医师99名, 执业助理医师6名;初级职称46名, 中级职称44名, 高级职称8名, 无职称7名;内科76名, 妇产科17名, 中西医结合5名, 其他7名。

1.2 方法

随机抽取每位医生开具的30张处方, 调查其处方书写及用药情况, 按照卫生部2007年发布的《处方管理办法》对每张处方进行评判。剔除纯中药处方11张, 实际调查处方3139张。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分析。样本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各组间数据的比较依据资料的性质, 采用方差分析。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行×列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处方开具

3 139张处方中按照卫生部统一规定的处方标准和处方书写规则开具的处方为49张, 合格率为1.56%。各项目的合格率见表1。

2.2 处方用药

调查57家诊所处方1 708张、10家医务室处方296张、22家门诊部处方685张、15家卫生室处方450张, 每张处方最少用药1种, 最多用药14种, 平均用药4.09种。单张处方用药超过5种的处方占20.2%。不同医疗机构用药种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16.88, P<0.01) 。92.3%的处方使用了抗菌药物, 其中一联、二联、三联、四联及五联的使用率分别为37.7%、42.2%、10.7%、1.2%及0.4%, 抗菌药平均使用种数为1.61, 不同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种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12.418, P<0.001) 。见表2。

2.3 注射剂使用

3 139张处方共开具药品12 835种。其中, 注射剂10966种, 注射剂占处方用药的比例为85.4%。不同医疗机构注射剂使用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1.060, P<0.001) 。见表3。

3 讨论

处方是医疗服务中医生为患者开具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件。处方的正确与否, 直接关系到患者用药是否安全有效。同时, 处方也体现了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1]。为规范处方开具, 促进患者合理用药, 保障医疗安全, 卫生部于2007年发布了新的《处方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并从当年5月1日起施行。从本次调查来看, 处方书写的合格率只有1.56%, 与曹学松、欧阳波[2]等在一家医疗机构所做的调查差距较大, 表明绝大多数社会办医疗机构的执业医师并未按照《办法》规定开具处方。主要表现在处方格式不符合卫生部规定的标准, 患者性别、年龄及门诊号等前记内容填写不完整, 未注明临床诊断, 不使用中文通用名称开具药品, 处方空白处未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等。多数医师对处方书写缺乏规范培训, 对处方的重要性及《办法》的法律地位认识不足, 依旧凭经验和习惯开具处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社会医疗机构的全行业监督管理, 组织医师进行专门培训, 严格落实《处方管理办法》, 以实施《办法》为契机, 全面提高医疗机构的处方管理水平, 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 在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运用得法, 能够治疗疾病, 恢复健康。但在治疗疾病的同时, 相对的副作用也不能忽视。一是药品本身的毒副作用或多或少地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二是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发不良反应, 使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大, 有时会带来严重的, 甚至危及生命的后果。统计资料表明, 同时使用药物种类越多, 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越大。使用0~5种,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 使用10~15种, 不良反应发生率达28%[3]。

本次调查发现, 社会医疗机构每张处方平均用药4.09种, 基本符合《办法》规定。但超过《办法》规定单张用药品种上限的处方占调查总数的20.2%, 最多一张处方用药14种。表明滥用药物的情况还在部分医疗机构中存在。另外, 缺乏细菌及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随意使用抗菌药物也极为普遍, 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占调查总数的92.3%, 多达54.5%的处方联合运用了抗菌药物;过度采用静脉滴注治疗患者, 注射剂占处方用药的比例为85.59%。

这些药品使用的不安全行为极大地威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 加重了患者的疾病负担。建议加强对医生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教育, 可用可不用的药物最好不用。除非医生认为确属病情需要, 应该尽量避免合并用药。医生应严格掌握药物指征, 一定要对症下药, 并根据病情选择恰当的剂型与给药途径, 纠正“逢病打点滴”的错误方法, 切忌滥用药物, 真正做到安全、合理及有效用药, 使患者在最小的风险下, 获得最大的治疗效益。

摘要:目的 了解社会医疗机构门诊医生处方开具情况, 进一步规范处方管理, 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郴州市城区104家社会医疗机构105名门诊医生开具的3139张处方, 调查其处方书写及用药情况。结果 社会医疗机构门诊医生处方书写合格率为1.56%;每张处方平均用药4.09种, 单张处方用药超过5种的处方占20.2%;抗菌药物使用率达92.3%;注射剂占处方用药的比例为85.4%。结论 社会医疗机构门诊医生处方书写和用药存在较多问题, 应加强监督管理, 及时纠正不合理行为, 确保医疗安全。

关键词:处方,药品,医疗机构

参考文献

[1]CAO XS.Unqualified prescriptions analysis[J].China Medical Herald, 2007, 4 (8) :116.Chinese

[2]OUYANG B, JIANG HX.Quality analysis on handwriting and drug use of 4590 prescriptions in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s[J].Practical Preventive Medicine, 2008, 15 (1) :185-186.Chinese

上一篇:宝钢现金预算管理下一篇:建筑工程项目投标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