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论文2000字(共10篇)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论文2000字 篇1
论文摘要:职业素养是高职生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只要把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强化职业素养的培养,高职生就能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又好又开发展。本文简述了职业素养的内涵及重要性,明确了职业素养培养的重点内容,探索了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高职生 职业素养 就业导向
职业素养是高职大学生发展成为职业人所必需的基础,是任何一个职业人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素养。职业素养包括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两个方面,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是职业素质的教育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职业素养的培养要与现代社会体制和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要在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中来完成。
一、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一)职业素养培养是高职教育的要求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越来越被用人单位注重。以前那种一辈子就指望某个专业或一种职业吃饭的观念已经不合时宜了。高职院校必须将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一起抓,全面提高高职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对高职生的调查发现,不少大学生存在着集体主义思想淡薄,责任心差,缺乏合作精神,怕苦、怕累,学习懒惰,纪律松弛,挥霍浪费等不良品质。这些学生的职业素养肯定不会好,最终被社会所淘汰。目前对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些大学生对加强职业素质教育不以为然,不能够认真对待职业技能训练时的严格要求,职业素养表现令人堪忧。大众对高职教育的热情,主要是对学生就业值期望比较高。如果学生毕业时很难就业,家长的教育投资的不到回报,人们对高职教育的不满势必会增加,这必然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职业素养培养是学生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调查结果表明,家长和学生对找到一份理想工作的期望值很高。通过学习来改变自身命运和家庭状况是高职生最重要的人生诉求。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面临着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校园往往是他们走向社会的最后训练基地。虽然各行业都有各自的行规业律,但各个行业对求职者的基本职业素养要求是一致的。因此,要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形成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追求高尚的职业理想结合起来。透过教育,培养大学生热爱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使大学生深刻感受到自己将来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创业理念。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较快地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进而成长为训练有素地骨干人才一,为自己进一步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平台。
二、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
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涉及面很广,覆盖的内容也比较多,要提炼出一个具有代表性和接受性的语言并非易事。但培养的目的是让大学生身心健康、明荣知耻、坚持原则、遵纪守法、诚信为先、高效工作、团结合作、顾全大局、勤奋钻研、言行有责、与时俱进。因此,职业素养的培养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德品质的培养
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许多单位在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时首先考察的是人品,其次才是个人能力。因此,必须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这也正是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它为我们进行道德教育提供了参考。引导大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形成优秀的品质,既要立足现实,又要胸怀抱负。道德是人生的第一道防线,要靠个人的自律来遵守。事实证明,道德品质的培养仅有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进行法纪教育。法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规范自己的言行,也有利于他们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团结合作是人的生存方式,具有团结合作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现代社会大生产和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方式要求人们有高度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就是能力。从篮球比赛到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都是最好的例子。增强团结合作意识就要从日常学习生活的点滴做起。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经常交流思想,在教学、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活动、专业技能训练、实训练习中应有意识增加模拟团队工作的场景,教师扮演指导角色,引导各成员分工协作。通过集体活动,学会正确的“争”,可敬的“让”,在共事中增强合作的迫切感和团队的凝聚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敬业精神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致使一些聪明人事业告败的重要原因是:尽管他们个人才华、学识出色,然而无法弥补他们态度中更为致命的缺陷—缺乏敬业的投入、缺乏对他所在单位的忠诚以及在责任感中激发出来的主动性。许多成功人士的体会可以进一步验证,勤奋、敬业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对待任何工作都要有一个认真的态度,都要积极主动去完成每一项工作。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一定要融人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从基础课到专业课,从校内实验实训到校外社会实践,构建学院全员培养、全程培养、全方位培养的局面。
(四)市场观念培养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机制,是优胜劣汰的筛子,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高职生要经受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大手的拨拉,我们就必须培养他们一些市场观念,如信息观念、质量观念、服务观念、法纪观念、效益观念、创新观念。
(五)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服务于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培养方案的优化都要紧紧围绕学生职业技能的不断提高来进行,都要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打基础。
三、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
职业素养培养包括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教育与培训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我们就是要在教育活动和培训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使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将来发展奠定基础。
(一)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素养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围绕个人的人生目标,明确人生阶段的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完成,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从高职生人学开始,就要抓住时机进行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教育,让学生明白专业培养目标,了解专业发展方向,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二)通过“两课”教学培养职业素养
为适应高职培养目标,两课教学的内容、方法在不断改革,组织学生学习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了解职业道德的特点、意义和内容,掌握加强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爱岗敬业服务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等观念。
(三)通过技能训练和资格证书考试培养职业素养
技能训练的各项要求无疑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资格证书已经成为职业准人的标准,它反映了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内容全面、训练科学且具有权威性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必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聘用越来越多的企业优秀人才为学生上课,给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同样有利于职业素养的培养。”
(四)通过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活动培养职业素养
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要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开展向雷锋、李素丽、邓建军、洪战辉等先进人物事迹学习活动,举办体育竞赛、演讲比赛、技能展示、科技制作、知识竞赛,报告讲座等,让职业素养培养无处不在。
(五)通过就业和创业教育培养职业素养
就业和创业教育就是要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根据就业形势和自身条件进行全面权衡,在科学的职业理想指导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形成正确地职业态度。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明白人生价值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本职工作来体现,要尊重自己的工作,全身心投人工作,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积累,只有这样不断提升职业素养,才能迈向更高的目标。
职业素养是高职生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只要把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强化职业素养的培养,高职生就能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又好又开发展。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论文2000字 篇2
1 职业素养对学生从业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 现代企业已越来越需要不仅具备一定技能、更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员工。职业道德已被置于职业技能之上。当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几乎都是典型的90后, 在工作过程中大多容易出现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刚开始参加工作就谈待遇是否优厚, 工作环境是否优越, 往往对自己的待遇和工作条件抱一些过高期望, 一旦企业无法满足其期望就会跳槽。此外部分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责任感不强, 敬业精神欠缺, 不能从自身找原因, 不能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 以自我为中心, 在工作中自由散漫, 缺乏进取心。这些现象直接导致企业调整其用人需求和用人思路。笔者2013年走访深圳某外贸公司时, 其经理明言以后招人尽可能招收一些农村来的毕业生。首先是要能吃苦耐劳, 业务能力差一点可以在企业慢慢培养, 但精神和品质却很难提升。可见企业用人观念之一斑。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 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高职院校如果能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对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2 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毕业生不仅是经济人, 也是社会人, 他们不仅有自己工作待遇方面的需求, 也有职业环境、工作晋升和自我全面发展的需求。学生如果缺乏一些基本的身心素养会影响其健康成长, 毕业后容易给企业、社会和他人造成负面影响。缺乏职业规划素养则容易导致学生在就业时出现盲动。学生一旦进入企业发现理想与现实差距大后又会盲目跳槽, 容易对自己的工作前途产生迷茫感, 进而引发一些悲观情绪。此外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情商能力, 员工在企业不是机械性地工作, 而是要学会适应环境, 并能与组织成员进行有效沟通。缺乏情商的员工在组织内容易产生孤独感, 进而引发心理问题, 这也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存在的典型问题
2.1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职生在生源素质上一般较本科生、特别是重点院校本科生存在一段差距, 其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一般相对弱一些, 学习纪律性不强。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反映学生课堂纪律问题严重, 上课玩手机等不良现象突出, 学生对课程所学内容兴趣不高, 这就直接导致很多课程难以达到其人才培养目标。此外部分学生对专业课有较高兴趣, 但对于一些人文素质类课程兴趣不足。此外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实践、轻理论, 对一些实习实训课程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对一些专业基础课和理论课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兴趣。
2.2 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师的综合素养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 职业素养的高低人格魅力的大小等因素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往往容易获得学生的敬佩, 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动力。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是一种榜样,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在学历上、在专业理论与实践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还有所欠缺, 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其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2.3 学校方面的问题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需要学校各部门的协同参与。校园文化对于实现文化育人功能,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各职业院校纷纷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 且都提出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对接企业文化, 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将校园文化建设停留在口号和理论研究上, 或者重校园文化物质层面的建设, 忽略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建设, 校园文化难以推动到行为层。校园社团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补充作用, 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对各种社团的发展缺乏明晰的规划, 各社团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协调, 导致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难以实现。此外, 主管教学的领导和部门在整合全校教学资源、协调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存在一定程度欠缺, 导致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有所出入, 进而导致学生综合素养难以提升。
3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策略与途径
3.1 学校层面
3.1.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根本和指南。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质量。因此要提升学生职业素养首先要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入手。人才培养方案要紧盯市场需求, 要通过市场调研确定企业所需的岗位职业素养, 将其归纳整理后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职业素养培养的支撑课程, 并对原有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革使之对接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公共领域课程如计算机、英语、大学语文、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需要学校层面的主管部门统一协调, 以统一人才培养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公共领域课程承担部门和教师的参与, 使其熟知不同专业人才所需的不同职业素养, 以加强以后授课的针对性。
3.1.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者, 高职院校要加大教师素质提升力度, 确保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质量。一是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深造, 一方面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和科研能力来提高理论素养;另一方面鼓励教师下企业, 进行挂职锻炼来提升实践能力;三是要通过各种培训和竞赛等活动让教师掌握更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升专任教师的教学水平;四是要通过师风师德、文明标兵、教学名师等荣誉评选活动评选出一批标兵, 以其为典范推动全体教师的参与, 鼓励教师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3.1.3 学工部门和社团部门积极参与
学工部门和学校各社团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大有可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纪律是很多教师头痛的一大问题, 课堂纪律的维护不仅是课堂教师的责任, 也需要学工部门老师的参与。学工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制度, 对学生上课的到课情况、上课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 共同维护好课堂教学秩序。此外, 学工相关部门可以配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部门活动和协会活动, 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到各项活动之中, 兴起学习之风, 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通过校园文化进一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3.2 企业层面
员工的离职率对企业有着重要影响, 企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并非被动位置, 企业要主动走出去, 和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进行对接, 开展校企合作。企业要主动与学校合作, 将企业文化、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传递给学生, 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接纳学生实习实训和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学生更早接触企业, 进入企业,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这样学生的素养能得到一定的提升, 而且也会缩短从学生到员工之间的距离, 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员工离职率, 从而维护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
3.3 政府层面
政府在校企合作方面应发挥好协调作用。政府不仅是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的制定者, 还应融入校企合作的环节之中, 形成学校、政府、企业三方互动的模式。政府的政策不仅仅在于指导职业教育的发展, 还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与学校开展合作, 例如设置一些奖学金, 鼓励学生积极下企业实践, 设立一些专项补贴资金或奖励资金鼓励企业接受学生实习, 从而实现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共赢。
摘要:职业素养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高职院校人才职业素养培养存在一些问题。高职院校需要对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有清醒认识, 并依据所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对策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职业素养,提升,高职学生
参考文献
[1]丁宁, 焦莹莹.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0) .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论文2000字 篇3
关键词:道桥专业职业素养培养途径研究
高职院校道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道路与桥梁工程现场的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要求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公路工程工与检测方面的专业技能,能够从事公路工程的施工、检测、监理与维护等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道桥专业施工岗位要求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就要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作为教学重点。
1.高职院校道桥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及重要性
1.1职业素养培养是高职教育的要求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越来越被用人单位注重。以前那种一辈子就指望某个专业或一种职业吃饭的观念已经不合时宜了。高职院校必须将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一起抓,全面提高高职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
1.2职业素养培养是学生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要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形成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追求高尚的职业理想结合起来。透过教育,培养大学生热爱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使大学生深刻感受到自己将来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创业理念。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较快地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进而成长为训练有素地骨干人才,为自己进一步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平台。职业素养培养最大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高职院校道桥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点内容
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涉及面很广,覆盖的内容也比较多,与学生工作相关的部分主要是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合作、勤奋钻研、言行有责。因此,职业素养的培养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道德品质的培养
许多单位在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时首先考察的是人品,其次才是个人能力。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主要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纪教育。
2.2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团队合作所获得的利益比仅仅依靠个人努力要大,认识到团队合作的作用
2.3敬业精神的培养
要从学习上培养敬业意识,其次要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对工作心存敬畏和感激之心,养成“工作中无小事”的工作习惯,最后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弘扬主旋律;净化社会不良风气,树立典范,弘扬敬业精神内涵榜样的力量,加大思想教育,强化敬业意识。
2.4职业技能的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是高职院校的特色所在,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是高职生从业的基本要求,它关系到未来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充分发挥学院实训基地的作用,面向毕业生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要强化技能操作训练,确保培训质量,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的技能水平。
3.高职院校道桥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
职业素养培养包括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教育与培训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我们就是要在教育活动和培训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使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将来发展奠定基础。
3.1职业道德培养
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遵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自觉遵守企业规范,成为企业的好员工。按照行业特有的性质、规范、责任和服务对象、服务手段,培养学生遵守行业道德规范。
3.2.实践职业技能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技能训练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核心环节。为此,高职院校首先应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出专业实训的规范要求。其次是创建尽可能近似(或模拟)企业产品生产的实训条件。再次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严格执行实训教学规范。除此之外,还应切实认真把好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质量考核关,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
3.3校企合作的培养教育
职业素质是产学衔接的接口,职业素质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社会。在职业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积极吸引企业参与。因此,实施职业素质教育必须打破封闭式的办学模式,最好的方法是校企共建(合作)办学,打开校门,走出去,请进来,建立起较为紧密的校企合作平台。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符合岗位素质标准的原则,推进各项教学改革。建立起科学的内容、标准和评价体系,着力在学生的自主能力、创造意识和高技能塑造上下工夫,精心塑造诚信、敬业、爱岗,具有较高专业技术知识水平和精湛操作技艺,能够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手脑并用型高技能人才。
4.结束语
綜上所述,随着社会发展和就业环境的改变,企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道桥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改革过程也应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道桥专业是实践性科学,如何将学生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工程应用的角度考虑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讲解,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及时把握社会、市场新需求,加深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认识,对职业素质教育核心体系达成共识,把职业素质教育的实践推向深入。
参考文献:
[1]]张彦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M].北方经贸2009.11.
[2]欧阳建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分析[M].当代职业教育.2012.12.
[3]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综述[M].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2.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论文2000字 篇4
为了达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目标,需要对职业素养的内容有较为全面的认识。笔者认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应当包括以下的内容:第一,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应当包括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两个方面的能力,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基本的管理理论知识以外,还要掌握前厅接待、餐饮服务、客房服务、收银、礼仪、清洁等多种操作技能。第二,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指的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于酒店行业应有的情感,如职业认同感、行为倾向等。第三,人际交往能力。酒店管理人员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需要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要尊重客人、关心客人,始终以客人的利益为主,同时也可以应付各种复杂的人际交往,对于突发状况能够做出合适的处理。第四,组织协调能力。通常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在基层岗位上经历一定的实习期的锻炼,才可以进入到正式的工作岗位,所以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可以处理好各项事务。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来看,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而且很多学生都缺乏主体意识,对于职业素养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有针对性的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根据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应当采取以下培养路径:
1.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基础平台,通过专业课程的有效实施,可以增强学生对职业定位的准确认知,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同时,也可以利用酒店礼仪、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开展学生的职业化培养,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使学生在专业能力方面获得显著提升。
2.加强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
实践环节是检验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唯一途径,因此要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对此,可以利用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模拟的酒店环境,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真实的酒店管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酒店的管理者、前厅服务员、餐饮服务员、客房服务员、住客等,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模拟环境中,可以迅速进入到角色中,体会不同角色应当具备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同时,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到酒店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并且在模拟工作环境中自觉的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3.加强校企合作。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到课程体系中,有针对性的开展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同时注重实训基地的建设,有计划的开展实训和竞争演练,使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掌握酒店管理以及餐饮、服务等全套标准和流程,也可以使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健康等方面都获得成长,毕业后可以快速适应岗位需求。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可以在企业中为学生设置实习岗位,使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获得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比如作为前台接待,要有良好的仪容仪表,要关注大堂的情况,对进入酒店的每一位客人都礼貌迎接,强化前台接待的服务意识;同时前台接待还需要与客房部、营销部等部门之间通力合作,才能确保一切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的机会,可以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迅速适应,并且发挥良好的工作能力。
结束语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论文2000字 篇5
高职学生是培养职业素养的对象,也是职业素养学习的主体。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不断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实践等形式来提升对职业素养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第一,在专业课的学习之外还应该加强自身人文素养的学习。高职学生在校期间不仅需要认真学习专业课程,还需不断学习与提升人文素养课程,积极学习思想政治、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首先思想政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择业观。其次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了解职业活动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其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只有树立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学生才能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和对职业进行合理的评估。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尽早明确职业目标,进而针对具体目标及早开始职业素养的养成。最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面对职业压力、职业倦怠等问题时可以进行自我调节,拥有积极向上的职业心理。第二,积极参与校园内的各种活动,通过实践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各种活动层出不穷,高职学生应主动参与到不同的校园活动中去。通过校园活动,学生可以接触了解各种素养知识,获得丰富的经验,逐渐形成自己对职业素养的理解。同时,高职学生要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利用企业顶岗实习基地、学生创业就业实训基地、教学成果转化基地、社会服务基地等多种形式来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3.2以学校为主导,强化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
高职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应充分发挥其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第一,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作用。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更应该要注重培养具有一线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种教育特点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必须要与企业文化相衔接,要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可以将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如在学生宿舍开展企业“6S”管理,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的行为准则和职业规范;邀请成功校友、聘请优秀企业家进入校园开展讲座,让学生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重视职业素养的培养;针对学生开展简历制作大赛、模拟面试、素质拓展训练等校园活动,在校园里营造企业文化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企业文化,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第二,高职院校老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评价学生的标准不能仅仅依靠专业技术考试,还要考察学生内在的职业素养。在日常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中,高职院校老师要注重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考察,要将职业素养作为学生评价的标准之一。高职院校老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还需要高职院校顶层设计的配合,在课程设置、课程考核及教师评价上注入学生职业素养的内容。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一定会得到重视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梦卿,杨秋月.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耦合研究[J].职教论坛,(6).
[2]刘馨.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存在问题及培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9.
[3]蒋乃平.职业素养训练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
[4]黄榕.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6.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意义论文 篇6
摘要:闽南文化具有丰厚的底蕴,闽南文化的熏陶感染,有利于高职学生培养拼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提高责任感和团队意识。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泉州当地的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发挥闽南文化的积极影响,以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使高职学生成为泉州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生力军。
关键词:泉州高职院校;闽南文化;职业素养
泉州作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要顺利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建设和实施,需要大量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这为当地高职学生创造了更多就业发展的机会,同时也对高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使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迈上新台阶”,在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的同时,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多元的历史文化景观,泉州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发挥闽南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资源对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影响。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分析 篇7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就是职业人在从事职业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工作做好的素质和能力。中国知网 (CNKI) 的学术论文中, 有人将其定义为: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 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职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方式, 反映了从业者在从业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 体现从业者的综合素质, 它能很好地衡量从业者能否适应、胜任所从事的岗位, 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职业素养量化称为“职商” (Career Quotient) , 简称CQ。
职业素养培养是一种养成教育,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丰富的内涵, 是指高职毕业生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其从事某项工作岗位所必备的综合素养。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 将职业理念渗透到高职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通过校企文化熏染、技能训练、自我陶冶和锻炼, 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和熏陶。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
(一) 职业知识和技能
职业知识和技能是胜任职业要求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是基础文化知识、专业知识、普通性能力、专业性能力 (操作技能和智慧技能) 的总和。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没有过硬的职业技能, 就无法很好地胜任工作岗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就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职学生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同时, 最显著的优势就在于具备精湛的工作技能, 动手操作能力较强, 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同时, 职业岗位也需要高职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 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注重自我修养, 懂得科学合理地规划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道路。
(二)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也称职业操守, 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 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高职学生要树立正面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工作态度, 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 办事公道, 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 有责任心。
(三) 职业品行
职业品行包括职业理想、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意识、职业作风、职业态度、职业行为、职业习惯等。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目标主要着眼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主张“先教会学生做人, 后教会学生做事”, 以终身教育为目标, 坚持可持续发展, 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 重视创业教育。诚实的品德、敬业的精神、团队的意识、负责的态度、顽强的意志, 是每个高职学生都应具备的职业品行。
根据美国学者提出的著名“素质冰山”理论模型,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可以看作一座冰山。高职学生所拥有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资格技能证书来证明, 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 是浮在水面以上的部分, 只占冰山的1/8, 属于显性的职业素养;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品行处于较为隐蔽的状态, 只有通过相当的实践或相当的时间才能展现或检验出来的, 是水面以下的部分, 占整体冰山的7/8, 属于隐性的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 隐性职业素养决定并支撑着显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教育来改变和发展, 隐性职业素养则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才可改变, 但却对人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作为高职学生, 只有完成职业道德的修炼、职业品行的提升, 才能实现职业技能的全面提高, 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因此,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应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 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
二、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满意程度情况调查
(一) 调查目的
本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企业对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满意程度, 了解企业对学院毕业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要求, 了解学院毕业生在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素养水平, 了解学院毕业生在从业过程中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从而促进学院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及时发现学院在专业设置、能力训练、素质教育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 以便更好地为用人企业服务。
(二) 调查内容
首先, 用人企业对学院在岗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现状进行评价, 主要分为职业道德、综合素质、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团队协作等五个部分, 而对每个部分的评价又分为优秀、良好、称职、不称职四个等级。其次, 用人企业对学院从业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提出要求, 以及职业素养培养各方面要求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最后, 用人企业对学院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方面提出建议, 以及学院毕业生对学院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 调查对象及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或访谈的方式, 对湖南省火电建设公司、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湖南创元发电有限公司、湖南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送变电建设公司等25家用人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主任、相关专业部门负责人、现场专家等50余人展开调查。
(四) 调查情况分析
对学院241名2011级毕业生的调查结果如下 (见表) 。
单位 (人)
首先, 从调查情况看, 学院高职毕业生总体情况还是得到了用人企业的肯定, 用人企业对学院高职毕业生的满意率为93%, 学院的高职毕业生具有的职业素养基本能胜任工作。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部分毕业生对现有工作岗位缺乏自豪感和热爱, 随意签约和毁约, 离职、跳槽频繁, 对工作岗位的薪酬待遇、工作环境过度关注。其次, 用人企业对学院从业的毕业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要求, 主要集中在职业道德、职业品行培养方面, 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行为。再次, 用人企业对学院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建议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尤其是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 团队协作、奉献服从意识的培养。学院毕业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 对用人企业的文化、工作岗位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毕业生对学院在教育模式、教学模式、专业教学、课程设置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对学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要加强毕业生的工作适应能力和竞争力方面。
三、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高职教育观念的转变不到位, 传统教育观念、应试教育惯性地影响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培养
虽然各高职院校这些年来, 一直在致力于探索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 但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来, 有相当一部分教育者仍停留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上, 即“重理论轻实践、重学习轻应用、重课堂教学轻实训”。理论教师受尊重, 实习教师受冷落, 当理论教师的不肯当实训教师, 无论是从职称评定还是薪酬回报上, 实习教师待遇都要比理论教师低, 教师担任实习教师的积极性差。为适应高考制度, 我国从小学到高中都是采用应试教育, 重考试成绩分数, 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试教育不仅影响着各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 同时也造成了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较差的问题, 学生也缺乏主动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意识, 使得高职院校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难度加大。高职教育观念的转变不到位,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贯彻落实全面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工作。
(二)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不健全, 系统性设计与统一规划不到位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 由于办学时间短、办学经验不足, 在创建、探索、改革和管理高职教育过程中, 具有高职特色的应用型、大众化、全面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不健全, 系统性设计与统一规划不到位, 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极易受到学科型普通高等教育理念的影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缺乏整体设计, 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工作未纳入到学校统一设计、统一领导的轨道, 高职院校没有设立专门机构研究学生职业素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 团委、学工处等部门按照各自的特点组织一些活动, 没有具体的指标和任务, 没有具体的方法和内容, 各部门各行其职, 缺乏有效的统合, 偏重文艺活动, 质量高、有价值的职业素养培养活动少, 且参与面不广。其结果必然导致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内容缺乏系统性, 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 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品行的培养, 学生各种素质发展不平衡, 高职毕业生在就业竞争和职业适应上欠缺某些素质, 无法保证学生就业乃至终身发展的需求。
(三)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单一, 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校企联合培养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在各高职院校中真正意义上的校企联合办学还在少数。学校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 必然导致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促进不到位。目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主要偏重学校教育, 企业、社会和自我教育少。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主要采用课程讲授、专家讲座、企业参观的模式, 其课程讲授一般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担任, 内容一般是空泛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 讲课教师不了解学生特点, 不能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 缺乏专业和职业特色, 导致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针对性、实用性差, 对企业、社会和自我的认识非常欠缺, 很难整体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期望值。同时, 一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切实树立人才市场经济理念, 未及时进行市场调研, 没有真正了解用人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使得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滞后于市场发展的需要, 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培养人才。致使一部分高职毕业生不具备当前各类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素养, 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出现一方面高职毕业生要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比较困难, 一方面企业叹息“招不到合适的人选”的局面。
(四) 高职学生主体意识不强, 不利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培养
近年来, 由于企业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 与普通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处于劣势, 不少高职学生都有一种“非正规”大学生的感觉。高职学生自卑心理比较严重, 厌学情绪明显, 学习动机短视, 缺乏长远的学习目标, 功利行为占上风。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高职学生择业焦虑心理严重, 对自己将来能否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信心不足, 就业中急躁盲目, 跟风的思想比较严重, 缺乏个人主见, 主体意识不强, 职业角色意识较差, 缺乏对职业岗位的全方位理解和认识, 不能主动去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同时, 由于现在大部分高职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家庭条件相对较好, 成长环境相对独立, 存在自我感觉较好, 责任心较差, 组织纪律性不强, 缺乏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缺乏吃苦精神和奉献精神, 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等缺点。因此, 如何根据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实施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结束语
充分理解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内涵, 客观科学分析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 对找到有效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实施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能提高高职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水平, 而且能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及职业生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鸿辉.高等职业教育要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6) .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3]蒋菁.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l) .
[4]黎光明.要重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 2007 (8) .
[5]沈文英.论高职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鸡西大学学报, 2008 (6) .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论文2000字 篇8
关键词:职业素养 培养 途径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发以来,特别是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下发后,引起了技工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工作的高度重视,加强职业素养培养对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对个人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学生职业素养明显增强,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由于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工作,还存在一定的缺失,其培养方法滞后,培养途径堵塞,已成为制约学生就业质量,束缚技工院校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探索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已迫在眉睫。为此,笔者从职业素养所包含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意识、职业行为几方面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1.通过职业道德教学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
一是技工院校要严格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要求,开设职业道德课,选派道德素质好、理论素养高的教师教授职业道德课,确保课时满足教学要求,并不得以任何原因或理由挪用和挤占。二是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将高技能人才楷模成才事迹进行教学化处理,纳入校本教材,增强教材的时代性、适用性、地域性。三是深化教学方法改革,采用参观、讲座、讨论、社会实践、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职业道德课转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四是深化学生职业道德素养评价体系改革,将社区、企业纳入到学生职业道德评价主体之中,实现评价主体单一化向评价主体多元化转变,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
2.通过专业教学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
一是在公共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探索公共课教材中的职业道德教育要素、公共课教学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结合点、公共课教学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契机,将文化素养教育与励志教育结合起来,将培养学生方法能力与刻苦钻研、锐意进取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将勤奋学习教育与爱岗敬业精神培养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教书育人、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目的。二是在专业课和生产实习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要深入挖掘专业课和生产实习教学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结合点,将专业课和生产实习教学与爱岗敬业精神、严谨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精神、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
3.通过学生管理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
一是将企业安全文明生产规定纳入到学生安全管理之中,既保障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又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文明生产意识。二是将企业员工考勤制度引入到学生上课考勤管理之中,既可提升学生时间观念,又可提升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三是将企业班组管理制度融入到班级管理之中,既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又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四是将职业心理教育引入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既可坚定学生的职业理想,又可培养学生科学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二、全面推进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素养
1.加强一体化课程开发
学生职业技能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体化课程作为学习和实践内容。因此,搞好一体化课程开发就成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技工院校要在搞好职业和工作调研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构建一体化课程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制订一体化课程实施方案,确定一体化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为学生职业技能素养形成奠定课程基础。
2.加强一体化教材建设
教材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考、领会职业活动、形成职业技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加强一体化教学网络建设,使学生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二是加强专业资源库建设,弥补网络资料不足,以涵盖所有工作任务的需求。三是制订好作业指导书,促进学生学习和工作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四是加强教材建设,开发出将某一专业技术理论与操作技能有机融合在一起,体现完整典型工作任务,理实一体、讲练结合、层次递进、合理衔接的一体化教材。五是开发一体化课程的工作页,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素养。
3.加强一体化教室建设
一是要遵循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性、仿真性、高效性、综合性的原则,按照职业岗位群或技术应用大类核心技能的需要,集中建设一体化教室。二是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合理设计建筑层高、建筑面积、讲练区域划分、工位布置,在功能上既要满足一体化教学需要,又要满足产教结合需求。通过一体化教室建设,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素养提供真实的职业情境。
4.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制定一体化教师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二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管理优势,为工程管理硕士及各专业的高技能人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进入技工院校开辟绿色通道,壮大一体化教师队伍。三是从制订一体化教师等级标准、进行一体化教师等级考核、绩效挂钩等方面入手,建立一体化教师等级制度,促进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四是从加强一体化教师培训和建立完善一体化教师管理体系方面入手,完善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
三、加强职业指导,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素养
1.通过加强职业指导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素养
一是在职业指导教学中帮助学生设计职业规划,确定个人的发展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规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项目和措施做出合理的安排,从而提高学生对所从事专业的重视度和亲和力,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二是在职业指导教学中进行科学就业观教育,培养学生“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的思想,并通过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现身说法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比如将高技能人才楷模的成才经历编写成教学案例,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行阅读、分析、小组讨论、发言等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从案例中体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是高技能人才楷模成才的动因,从而树立诚信意识、顾客意识、团队意识、自律意识、学习意识。三是通过生产实习,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进一步认识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工作内容,强化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素养。
2.通过加强全方位职业指导培养学生职业行为素养
职业指导必须构建全方位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一是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要深入挖掘职业指导要素,寻求结合点和契机,不失时机地进行职业行为培养。二是把学生职业行为养成教育纳入到学生管理之中,实现学生管理“员工化”,行为习惯训练“职业化”,使学生养成安全文明、遵守作息时间、勤俭节约、遵守劳动纪律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健康职业心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行为素养的目的。
总之,技工院校主管部门、技工院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认清形势,与时俱进,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积极探索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使技工教育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作者单位:吉林省技工教师进修学校)
浅谈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及自我修养 篇9
【摘要】如今高职院校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时,往往注重的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在稳步增长的同时,就业的质量并没有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所反映出的职业素养缺失,则是就业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高职生 职业素养 自我修养
每年从高职院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已经慢慢成为大学生就业大军中一支重要的队伍。高职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上岗适应能力强,自我要求能贴近企业实际,被广大用人单位所接受。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忽略了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而将来要成为职业人的高职学生,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相对应的却是较低水平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在转变观念的同时,高职生们也应该加强自我修养,提升职业素质。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启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如今这项改革已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多年来保持稳定增长。但是,就业率增长同时企业的用工满意度并不十分高,2007年我校对宁波地区企业进行走访时,了解到多数企业认为学生的职业素养不高,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奉献精神,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差,不具备团队协作意识等。而企业的用工满意度,专业对口、可持续发展水平都是衡量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指标。
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下一步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不应只满足于毕业生的高就业率,而应该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学校就业率提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二、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内容
职业素养通常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这种综合品质一般包含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职业素养是高职大学生成为职业人所必需的基础,它包含着广泛的内容。大量事实表明,现代企业的用人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是,很多学校和个人往往忽视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等培训,因此也就很难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职业素养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要加强自我修养,在思想、情操、意志、体魄等方面进行自我锻炼,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
三、如何开展自我修养
1.明确职业方向,培养职业意识
很多刚刚过完高中3年的“苦日子”的学生在进入大学阶段学习后,自我管理能力较为薄弱,一到自由的大学校园,生活混乱,打牌、上网、踢球……无心学习。结果导致自身素质底下,毕业求职时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而求职失败的例子很多。
学生可以从入学开始,就多了解所学专业,并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求和用人要求,了解各种职业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并为此有的放矢地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增加知识储备。
学校应该通过班主任、辅导员向学生灌输职业意识,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往届优秀毕业生就业经验交流会,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邀请企业的相关人士开设讲座,结合实验实训课进入企业,让学生实地考察。
2.配合培养任务,获取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毕业生具有上手快、适应性强等特点。高职院校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推行“双证书”制度,高职学生获得高级工证书的比例逐年提高,“双证书”已经成为帮助高职学生就业的有力翅膀。曾有媒体报道:在招聘会现场,持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的“双证书”技能型人才十分畅销。“具备职业资格证书能体现学生在该专业的实践水平,大大缩短了上岗的适应期”。这一点,不少用人单位已经形成了共识。
目前各个高职院校都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有较高的要求,当你确定了你的职业方向后,在校学习期间,要配合学校的培养任务、培养计划,认真完成学习任务,获取本专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证书。除此之外,为了丰富自身的专业内涵,也要不遗余力地学习并获取其他非职业技能证书,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3.参与集体活动,增加职业道德
对一名学生来说,可以在日常的班级活动中培养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的精神;可以在日常的寝室生活中培养勤俭节约、互助友爱的精神;可以在日常的学习中培养刻苦学习,勇于竞争,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要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注重日常的积累,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优良品质,增强自身所欠缺的职业道德。当你具备这些优良品质时,必将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出类拔萃。
4.参与团队合作,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包括表达理解能力、人际融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现在的高职学生往往存在着表达理解能力较差,无法将自己内心的思想表现出来,让他人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其次是人际融合能力较弱,能适应环境、与人正常交往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之一,有些学生不能或不愿与他人交往,更有甚者,表现出社交恐惧;最后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这里多指的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弊端,因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学生在校就读就是一个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学校为学生创造了各类活动的机会,当你积极的参与其中就能获得人际交往的能力。例如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特长或专业等参加学生社团,在社团活动中可以培养和提高,组织管理、人际交往、团结协作、情感管理、情绪控制等能力。
5.培养自我学习,提高获取信息能力
自我学习是高职学生所欠缺的,学生通常都是一味的接受学校安排的学习内容,很少会主动要求学习,这个可能也是高职生与本科学生自我学习方面的差距。那么,是不是对于高职生而言就不需要自我学习呢,恰恰相反,在近几年对企业的调查中可以看出,企业在招用员工时,会考虑员工是否具有自我学习,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这也是考察员工是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因素。
因此,高职毕业生要提高就业竞争力,也要在培养自我学习,提高获取信息能力上努力。要培养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激发“我要学”的学习动机,做自主学习的主人。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自主决定学习内容,灵活选择学习材料。在学校期间可以利用校园的一切资源,例如,教师、图书馆、实验室、实训工厂、社团,甚至是周围的同学,利用这些资源培养自我学习。
高职学生要想在职业生涯里获得成功,就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完善自我。除了要有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人际交往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等这些职业素养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健康的身体素质,健全的心理条件,等等。这些都需要高职学生有意识的去培养、提高的。
参考文献:
[1]谢元锡.大学生职业素质修养与就业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
[2]许玫,张生妹.大学生如何进行生涯规划.复旦大学出版社。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论文2000字 篇10
1.职业敏感度。职业敏感度能够体现关系到高职院校毕业生是否能适用人力资源市场的需要。职业敏感度也是考虑一个人职业素养的首要条件。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学习与培训,对其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是否存在联系这个问题上认识普遍不够。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中,大学一年级学生参与课余的职业学习比重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8%,大学二年级参与课余的职业学习比重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25%,大学三年级参与课余的职业学习比重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45%。大学一年级学生持有商务英语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证书的比重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3%,大学二年级持有商务英语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证书的比重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43%,大学三年级持有商务英语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的比重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72%。通过调查走访发现,不管大学一年级还是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对自己将来所学专业的发展趋势均没有深刻的认识,普遍都是通过教学过程所学习的知识来对所学专业进行判断。
2.招聘信息关注度。招聘信息关注度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期望值以及学习的方向。通过调查发现,大学一年级学生通过浏览网站、阅读报纸等方式了解招聘信息的人数为0。大学二年级学生通过浏览网站、阅读报纸等方式了解招聘信息的人数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12%。大学三年级通过浏览网站、阅读报纸等方式了解招聘信息的人数为89%。对了解招聘信息的学生进行了进一步的走访,发现了解招聘信息的高职院校学生中,其关注比重最大的是招聘单位,其次是薪酬,很少有对职位本身的信息关注。
3.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是一个人在职场上能否取得发展的必要因素,也是学生积极应对学习和工作的一种能力。通过调查发现,大一学生在学校进行实际操作教学过程中能自己动手单独完成实际操作任务的比重占同年级调查学生的23%,大学二年级学生在学校进行实际操作教学过程中能自己动手单独完成实际操作任务的比重占同年级调查学生的45%,大学三年级进行实际操作教学过程中能自己动手单独完成实际操作任务的比重占同年级调查学生的79%。
4.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职业素养中最基本的要求。虽然高职院校学生未能参加工作,就算是从事暑假工工作或者兼职的情况,也不能真实体现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道德的情况。但是,通过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以及学校规章制度遵守程度,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大学一年级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的人数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34%,基本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人数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55%,不愿遵守或者忽视学校规章制度的人数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11%。大学二年级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的人数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18%,基本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人数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62%,不愿遵守或者忽视学校规章制度的人数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20%。大学三年级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的人数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8%,基本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人数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54%,不愿遵守或者忽视学校规章制度的人数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38%。
5.理论知识转化能力。理论知识转化实践的能力是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否适应工作所必备的条件。通过调查发现,有占调查人数63%的学生认为自己能认真听课,有占调查人数总数32%的学生认为自己有选择性的听课,还有5%的学生没有认真听课。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24%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知识课程难度高,自己无法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1.职业敏感度普遍低是高职院校学生消极心理带来的影响。通过高考的分流,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的生源通过高考分数线进行了分类。众所周知,普通高校的`录取分数线高于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这样公开的事实,给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带来了一种暗示,高职院校学生无形中会认为自己与普通高校学生差一个等次,其所带来的职业预期也低于普通高校学生。这种消极的心态带来了学生的低沉和将来职业需求层次的降低。高职院校学生在其学生时代没有对职业生涯进行很好的规划,自然谈不上有的放矢的关注招聘信息并通过招聘信息查找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对招聘信息关注度低也是消极心理所带来的影响。部分学生仍然没有脱离父母的关照和影响,认为将来的就业还是需要关系、需要父辈的指引,所以对就业信息以及动态关注较少。在对招聘信息关注的过程中,对招聘单位的关注度最高,说明高职院校学生对自身的职业生涯没有明确的规划,招聘信息中的用人单位固然是应当考虑的原因之一,但不能是首要原因,并不是高职院校所有学生都能在名声显赫的用人单位中找到一席之地,能够让自己找到发展之路、提升自身能力的工作才是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选择。
2.独立思考能力缺乏是学生自主意识不强导致的。我国的教育模式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高职院校学生也不例外,从小就形成了以考试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均以学期期末能够顺利通过考试为目的。这样被动的学习模式,自然无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也就无法融会贯通。
3.职业道德是一个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基本要求。在学校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社会要遵纪守法,工作过程中要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这是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基本要求。当然,当前社会风气也影响着大学生的纪律性。父母、教师等的道德水准能够影响到学生的遵守纪律情况。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能够更好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其实也能反映出学校的管理存在着一些漏洞,大学一年级学生新来乍到,无法发现规章制度的漏洞,所以选择严格遵守。学生发现漏洞或者是学校规章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将会导致学生遵守规章制度的情况恶化。
三、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对策研究
1.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高职院校应当在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室的前提下,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角度来看,心理咨询仅仅是对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或者疑惑进行咨询和指导,是被动的、消极的一种教育方式。所以,高职院校应当普遍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都能有积极的心态。同时,应当进一步完善信息渠道,通过建立聊天室、qq群、微信群等现代化手段,多元化的疏导模式能够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和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教育,让学生能够有一个积极的心态。
2.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应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业指导过程中,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紧密结合就业实际情况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例如有些学校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就强调要先就业然后找工作,也就是说先随便取得一份工作,然后在工作过程中再去发现自己喜欢的工作,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消极心理。就业指导过程中,虽然应当教育高职院校学生不能好高骛远,但是应当指导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并且根据自己的需求对职业生涯提早规划。只有提早规划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才可能让自己在将来的工作中找准定位。
3.培养高职院校的积极健全人格。积极健康的人格是职业素养的保障。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健康的人格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必备条件,人格的良好特质是良好心境形成的必备条件。只有具备良好心境,才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地遏制消极人格的出现,才能保障我们心理健康。所以,学生应当通过心理咨询中心的引导、学校的激励措施鼓励、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
4.提高教学和管理的水平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服务,一种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服务。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学校教学和管理水平息息相关,学校规章制度是否能严格执行、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职业道德。所以,高职院校应当提高教学水平,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措施,让学生能充分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知识,并能让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让学生能够遵纪守法,为将来在工作过程中能严格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洪冬美.大学生知性化生存的心理困境及其超越[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论文2000字】推荐阅读:
高职卫生类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论文10-22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05-12
探析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意识教育论文06-04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的探讨11-02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10-07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08-02
浅析高职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论文10-19
高职学生软实力培养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