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

2024-08-10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共10篇)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 篇1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

当前,大学毕业生工作难找,用人单位人才难求,究其原因,有一定的社会因素,大学生自身职业素养缺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职业素养的`高低对劳动者职业生涯中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理应社会、高校、大学生三方努力,着力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

作 者:杨祖勇 作者单位:池州学院,信息传媒系,安徽,池州,247000刊 名:池州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ZHOU COLLEGE年,卷(期):“”(4)分类号:G521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素养 就业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 篇2

学生小A是某英语本科班毕业生, 第五学期已联系了工作单位, 在一家电子科技企业从事外文翻译与文秘工作。该生专业素养良好, 有较突出的工作实践能力, 在校期间担任过班级干部, 但也有较明显的缺点, 即缺乏耐心与持之以恒的精神, 时有浮躁情绪。作为刚步入职场的大学生的典型代表, 社会角色的转换、能力的定位以及对社会环境的适应问题时常困扰着她。因此, 对其进行适时的思想教育与引导, 有助于她将来的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案例过程

临近毕业前, 某一次小A主动联系我寻求帮助。主要是想让我帮她纠正其最近在工作岗位上一直拖延工作的恶习。该生反映当她一旦面对复杂困难的工作时, 就很无奈和烦躁, 并有意拖延和躲避问题。这种状态维持了几个月, 问题一直困扰着她, 以致影响她对这份职业的态度和兴趣。她开始怀疑自身的工作能力, 并有辞职跳槽的想法。之初我们讨论了她对工作岗位的认识, 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以及由竞争产生的压力等问题。尽管一再努力, 但这种常规心理疏导并未触及问题的症结。此后, 我逐渐意识到她所面临的不仅仅是心理问题, 更可能的原因是其自身职业素养———自律性缺乏所造成的。因此, 在后来与其谈话中, 我引用了生活中常见的吃蛋糕的例子, 让其意识到问题所在。对话内容如下。我:“女生一般都喜欢吃蛋糕吧, 你呢?”“当然喜欢”, 她如实承认。“蛋糕上涂抹的奶油与蛋糕本身相比, 哪个你更感兴趣?”, 我问。她坚定地说:“当然是奶油!”“一块蛋糕, 你通常怎么开始吃?”我接着又问。她不假思索地说:“我通常先吃完奶油, 后才吃蛋糕的, 饱了蛋糕胚就可能不吃了。”“那我和你吃蛋糕的习惯可不一样”, 我说……就这样, 从探讨彼此吃蛋糕的习惯开始, 我逐渐重新认识她对工作的态度与方法。通过进一步了解发现, 她在工作的最初阶段, 总是把容易和喜欢做的工作先做完, 而在剩下大部分时间里就尽量有意识地逃避避棘手的差事。这恰恰是她的症结所在, 畏惧困难, 缺乏自律, 避重就轻, 过早满足。我建议她从现在开始, 推迟满足感, 加强自律性。告诫她一方面要端正工作态度, 不畏困难, 积极面对;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掌握正确的方法。应该在工作的前几个小时集中精力解决难度大、耗时长的棘手差事, 这样任务算是完成了一大半。然后再放松心情, 去做剩下的并不困难的、相对快乐的事情。虽然前期过程繁冗复杂, 但先苦后甜有益于培养员工的自律性, 长期坚持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她自省后, 完全同意我对工作的态度与管理方法, 而且坚决照此执行, 逐渐改掉了拖延工作的恶习, 在毕业后一直在这家公司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三、案例分析

毕业班在最后一学期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离校找工作或已经就业, 与辅导员交流沟通的机会很少。但此阶段恰恰更需要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因为他们面临的是新的问题: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高要求, 对工作岗位的适应, 社会角色的转换, 职业素养的提高, 等等。上述案例虽然是个案, 但反映的却是目前毕业生所表现出的一种共性:职业素养的欠缺。其中小A同学正是因为平时在校期间未能重视职业素养的培养与锻炼, 亦或是在成长阶段所养成的较早满足的不良习惯, 贪图安逸, 缺乏自律, 面对困难畏惧逃避, 从而在行为上才表现出拖延工作的现象。案例中我和小A之前的反复交流, 并未触及问题的关键, 包括了解她的职业观、价值观、人际关系和家庭情况等。后来逐渐意识到她作为步入职场的新人, 可能存在自身职业素养和能力缺乏, 即自制力不足。这也是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所欠缺的一种品质。自律作为人的意志品质的表现, 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素质, 是指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只有控制自己的情绪, 约束自己的言行, 才能迫使自己去完成任务, 实现既定目标。因此, 作为一种职业道德, 自律是目前大学生必备的一种职业素养。后来为进一步了解, 她是否是因为自制力不足和自律性差而导致消极怠工, 我借用了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的蛋糕理论考验她。结果从她吃蛋糕顺序的习惯得知:该生易于满足, 对待痛苦与快乐往往有很强的选择性。工作中挑肥拣瘦, 避重就轻, 畏惧困难。找到顽疾之后, 与之对应的教育引导同样需要很强的针对性。通过简单的算术, 我告诫她要学会推迟满足感, 改变以前的工作方式, 加强自律, 并坚持下来才能有所进步。通过案例中的交流与沟通、思考与引导以及指导与建议, 成功帮助一名毕业生解决了实际问题, 同时也引发我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一些思考。

四、案例反思

引导和促进学生智力和人格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个人良好的意志品质、行为规范和职业素养是短期内难以速成的。事实表明, 很多大学生在这些隐型素养方面存在不足, 在就业时显露无疑。因此, 辅导员应在平时有意识地、分阶段地培养他们坚定的意志品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以及独立的社会个体意识。只有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长期坚持培养, 才能真正使他们在步入社会后有所受益。本人觉得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个。

1. 要培养职业规划意识。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在大学期间, 学生若对自己的发展规划不明确, 不能运用职业设计理论, 规划未来的工作与人生发展方向, 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提前准备和准确定位, 甚至影响其对工作的适应性。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找工作比较随意, 目的性不强, 哪儿热闹往哪儿挤。到了企业以后喜欢怨天尤人, 对将要遭遇的种种困难没有心理准备, 工作流动性大, 这对个人和企业的长远发展都十分不利。因此在从高校新生入学开始, 辅导员结合开设的职业规划课程, 通过与学生交流沟通和各种实践活动, 让学生逐步认识自我, 包括个性特征与能力、兴趣动机与价值观等, 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有意识地结合市场需求与社会环境明确职业发展目标。这样一步步地构建自身的职业规划, 一方面了发挥学生的自我主观能动性, 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的职业意识, 将来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环境。

2. 将学生个人意志品质的锻炼与班风培养结合。

良好的班风对学生有很强的教育作用, 它包括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相互协作、集体荣誉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诚信负责、热心服务、乐于助人等。不难发现这些优良的班级风气的形成需要集体当中每一位个体的积极努力, 优良班风的构建与学生个人意志品质的锻炼是分不开的, 它们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辅导员应根据班级的自身特点, 加强班级舆论引导, 多传递正能量, 及时有意给予学生鼓励, 让学生面对困难和失败时, 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这种正面教育比简单地批评对学生的品质培养更有成效。同时, 辅导员平时要有针对性地利用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社会实践等多渠道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从而进一步锻炼其知难而进的意志品质和情绪管理能力。要注意个体培养和整体构建的关系, 只有认识到良好的班风与学生个人的品质培养的关系, 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以锻炼学生自我意志品质为基础构建优良的班风与学风。

3. 扩充德育载体, 增强职业教育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要认清德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校期间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以健全的人格和不断完善的能力面对将来的职业发展。辅导员的德育工作并非传统教条主义的说教式, 而应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扩充思想品德教育的新载体。在德育过程中, 要有目的地以职业与就业为最终目标, 以具体实例为材料, 通过网络、多媒体、学校宣传栏、讲座等多种渠道与载体, 加强学生不断提高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让他们逐步认识到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与能力的重要性。目前对学生的职业教育方面仍然以职业指导课教学为主, 存在着手段单一、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因此, 辅导员应不断创新方式, 结合具体案例教学和理论教育, 课堂和课外都要引导学生以职业发展为高校学习生活的最终目标, 系统性地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使德育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发挥最大功效。

参考文献

[1]费志明, 杨永林.自律能力与提高职业素养的关系[J].经济师, 2009, 2 (2) :56-57.

[2]平芸.大学生素养的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 2001, 15 (2) :92-94.

[3]杨祖勇.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J].池州学院学报, 2009, 23 (4) :149-150.

[4]张希玲.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16 (3) :47-48.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 篇3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FL(K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受到更为广泛的重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当今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首要任务。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既要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推进高职学生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只有不断加强和完善培育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机制,才能真正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从而达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1.职业素养的内涵与主要内容

职业素养是指劳动者在从事某项工作时应具备的素质和修养。是指一个人在知识、技能、品德等诸方面先天的条件和后天学习与锻炼的综合结果。职业素养的高低也是人们常用以评价一个人在从事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劳动者职业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和职业技能四个方面。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具有隐性特征,需要在长期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它属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范畴,而职业技能则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属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高职学生要想提升就业能力,除了要掌握扎实的职业技能外,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有利于夯实高职学生的职业基础,而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并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也是高职教育能够体现自身特色的关键环节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高职院校有义务和责任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和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并通过对学生的技能教育与学生的自我管理活动,不断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职业技能、认真的职业态度、积极良好的沟通能力、内外兼优的职业形象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使高职学生成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与促进社会发展的勤业、敬业、精业和广受社会欢迎的人。

.2.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教育目标,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是其求职的关键条件。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在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上变得更加实际,学历已不再是应聘的首要条件,企业更看重的是求职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优秀的适岗能力。

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不仅可使高职学生掌握某种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使高职学生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的精神,能不断完善其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高职学生具备应对形势变化的理性态度与能力,并能够弥补高职学生文凭上的不足。因此,高职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对就业竞争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促进高职毕业生对就业、职业态度、事业进取心等方面的认识,才能真正的实现全方位提升和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

.3.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思考

3.1 加强职业指导,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全面提升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充分体现在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上。因此,在对高职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授与实训的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就业理念的培养与训练。通过对高职学生的入职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积极帮助学生较早的对所学专业的性质以及对当前就业形势及自身优劣、未来工作的内容及特点有所认识和了解,不断强化他们的就业意识,帮助高职学生明确人生阶段的任务与人生目标,树立职业理想與正确的就业观念,从根本上提高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3.2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实验、实训和实习工作

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实验、实训与实习工作,这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职教育中,应积极推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专业技能灵活地应用于实际工作环境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寒暑期社会实践锻炼,并加大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实习指导与管理力度,使学生工作技能得到培养,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有所了解,增强对职业的认同。学生可在职业环境中学习企业经营与管理经验,自觉培养职业道德与职业意志,塑造完整人格与增强职业能力,从而达到完善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

3.3 开展和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

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的功能和作用,是校园文化活动更具有实效性与针对性,使学生课堂内的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锻炼和提高高职学生的沟通、组织、协调、管理和创新等职业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锻炼。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载体,通过建设健康和谐与高雅活泼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例如,通过班级黑板报或校园雕塑等方面的强化,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来强调社会、企业对当今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又如,可积极开展富有吸引力的职业素养为主题的主题教育活动来启发学生对这方面的思考,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渐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3.4 加强校企合作,开展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

当今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院校办学和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要注重积极创设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将优秀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来,帮助高职生增强企业理念和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熟悉企业的行为准则和操作规程,培养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学校了解吸收企业的先进文化并掌握时代职场的全面需求,从而形成完整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培育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4. 结语

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社会、企业、学生等方面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作用。高职院校要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工作重点,通过积极开展和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不断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加强校企合作,开展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提高学生对社会和企业的认知。要加强对高职学生的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才能够真正意义实现全面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促进高职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智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及其与就业竞争力的关系[J].中国成人教育,2009,(1).

[2]刘志忠,白其安,李兴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刍议[J].教育与职业,2011,(5).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职业素养

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专门型人才,高职体育教学融合了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行为学等方面的知识,其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有非常显著的优势。探究高职体育教学中职业素养的培养模式与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更偏重于对实用性人才的培养,所以,其对于学生的培养要求除了拥有专业的知识及技能以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作为高职院校教育一部分的体育教学也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1]。分析国内高职院校的教育现状,教师自身素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对学生的培养观念还停留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没有意识到企业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的需求。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充分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让学生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调试及抗压能力的培养,让他们不仅拥有健康的身体,也能拥有健康的心理,以此来提高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为将来更好地适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职业素养是学生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慢慢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涵盖了其对于职业的态度、观念和意识,具体通过其职业行为来表现。一些学者提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涵盖了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个部分的内容,功能性包括知识技能、职业资质等内容,这些硬性条件都能够通过各种证书得以体现;而非功能性的职业素养包括工作中的适应能力及合作、敬业、奋斗等各种精神,现在的公司和企业更加注重这些非功能性的职业素养。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在体育项目和各种竞技规则中达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法

(一)调整和完善体育教材

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材需要从两个方面完善。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材和一些中职学校及普通本科学校的教材大同小异,没有针对性;另一方面,教材把很大一部分的内容放在了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对于实践方面没有详细的说明[2]。所以,在调整和完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材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高职学生所处环境和身心特点,针对性地补充一些实践方面的内容,让理论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检验,让高职院校的体育教材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用。

(二)改革和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堂上,因为体育项目及各种职业岗位对职业素养的需求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来达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其涵盖了身体对抗、竞技规则及体育项目等内容,不仅锻炼了学生健康的身体,也帮助他们树立了团结协作、规则至上、积极进取的思想观念,而这些观念运用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例如,协作精神、爱岗敬业、尊重企业文化、遵循企业规则等[3]。所以,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接受能力来制定相关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适当地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进度,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接受和掌握所学内容。

(三)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

作为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想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体育教学中职业素养的培养更是如此,高职院校可以定期以培训或讲座的形式让体育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实时反馈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积极调整和完善。

三、结语

新时期,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科的特殊性来研发出更加适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课程和教材,积极开展各种讲座和活动来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和平台来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此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向。此外,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接受能力来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及企业的用人标准来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模式,因地制宜地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

参考文献: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 篇5

一、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现在的学生是将来的职业人,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清楚的问题。如果一味地突出教学的知识性,教育出来的学生恐怕只会研究知识。为了学生的未来,学校和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终身发展,把学生的职责素养培养作为自己的一项基本工作来做。(一)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素为什么而学,这是学生在学习之前必须要弄清楚的问题。因为学生只有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才能唤起强大的学习动力,进而为实现学习目的而奋进。为了以后职业更好发展而学习的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比盲目地进行学习的人要更努力得多,这样的学生善于思考,并把学习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容易形成边学边用的习惯,也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学习成绩提上去,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说有的学科的学习看上去似乎与将来的职业并不沾边,这些看似没有太大作用的学科,对今后学生从事自己的职业或多或少有着一定的影响。正是因为如此,只有学生有具体的规划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才会在学习中有意识地把学科知识转化成职业素养。(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以及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举措职业素养培养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包括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必将明显改进其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素质,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个人要提高自己的职责素养,必然先要从职业道德做起,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是学生发挥好职业技能的基础和保障。试想,一个没有良好思想道德和没有职业道德的人,是做不好任何事的。所以,只有有良好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的职业人才会一门心思地把自己的职业技能应用到自己的事业当中,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步。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职业道德的培养是一个重要方面,是促进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进步的有力措施。

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过程性的东西,也是一个方法性的东西。只有掌握了培养职业素养的方法,才会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一)建议学校开设职业素养课程,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打下基础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对培养学生的职责素养所开设的课程尚有欠缺,在这个方面做得最好的当属职业学校。职业学校的定位很明确,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数以千计的职业人才,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正是因为如此,职业学校特别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提升,培养合格优秀的职业人才。职业学校通过开设这些职业素养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也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二)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校要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除了要开设职业素养培养课程之外,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才能更好促进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要让学生知道他们以后要从事什么职业,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以及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在职业生涯中奉献自己的职业技能,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目前所学习的课程与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存在着密切关系。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举行一些教学实践活动和实训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一个长期的工作,学校教师要明确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意义和途径,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注:本文系2017年白银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成果(课题立项号:BY[2017]G237)。

参考文献

[1]许湘岳.职业素养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07).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 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商贸类专业;职业素养;培养路径

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要求除了知识、技能之外,对职业素养也有很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更应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高职商贸类专业的特点主要是知识的应用与实际操作。因此,商贸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训不可或缺,学校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增加学校的就业率。

1商贸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要求

职业素养是人们在工作中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道德、作风方面等的整体素质。它在学生的职业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学生的个人发展。商贸类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一是动手动脑操作的能力。操作能力是商贸类专业学生的最基本能力。该项能力是学生在工作中面对复杂的市场变化、不断更新换代的产品以及形形色色的顾客,将自己所学的职业知识与技能熟练使用的能力。这要求学生要不断熟悉更新迭代的产品,分析多变的市场环境,把握行业的发展动态,灵活使用各种沟通交流的技巧,解决顾客各种各样的问题,满足他们的要求,是学生在工作中展示自我,实现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二是竞争与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中处处有竞争,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要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在工作中也如此,因此,学生必须要具备竞争能力。学生要学会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包装自己、表现自己,让自己脱颖而出。学会竞争,就要不断完善自己,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学会在遇到困难时,迎难而上,寻找方法解决对手所出的难题。在学会竞争的同时,也要有团结协作的能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很多一个人完不成的任务,通过团结协作就能完成。团队协作,分工合作,可以让工作高效率的完成,在合作过程中,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与技能,能够提高自身的能力。三是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商贸类专业学生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与人打交道,销售、客服等,这类工作都离不开与人沟通交流。学生需要向顾客介绍产品,解决顾客对产品的疑问,提供产品的售后服务等。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工作的展开,因此,商贸类专业的学生要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说服,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才能让自己在职场中利于不败之地。四是自我调节的能力。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在职场中,难免会遇到难题,遇到刁难,在生活中,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生活压力。因此,学生一定要正确的评价自己,调整心态,适应社会的变化。不管是顾客的刁难还是工作压力的增大,不管是职场中人际关系的压力还是生活中各项开支的压力,不管是在工作中崭露头角还是遭受失败挫折,都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自我调节,胜利时不得意忘形,失败时也要坦然面对。五是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企业向前发展的动力,如今的社会瞬息万变,只有创新、改革才能让企业适应时代的发展。创新不仅仅是产品研发的创新,还包括市场开拓的方式、营销的方式,以及与人沟通交流的方式等。学生要学会在日常的工作中总结经验,不断接受新知识,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式,给团队、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2高职商贸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策略

2.1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明确职业培养目标

传统的高职教育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并不重视。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培养,学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以分数高低论英雄,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对于商贸类专业的学生培养,应根据职业特点,设置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能力。比如,对于有志于销售工作的学生,重点培养其产品认知、观察顾客需求、与人交流的能力,并将此做为培养目标。应明确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根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制定符合当地现实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2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改变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反映了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具体内容。商贸类专业的教学不仅要有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有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要兼顾这两个方面,理论教学也要以应用为主,偏重于实用性的理论知识。在科目的设计上,要根据职业需求、岗位设定等,比如客户管理、营销销售的知识。实践教学要给学生实际锻炼的机会。同时,礼仪教育、角色认知、心理调节、团队合作、职业生涯规划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科目也应纳入课程教学体系,为学生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3丰富校园活动,融入第二课堂修炼职业素养

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都是以学校为主的,将大多数时间都用在校外实习上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早晚自习等时间,设计相应的活动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例如,校园服务周活动,以每个班为单位,让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校园服务,为学校的各个部门与师生提供相应服务。服务活动可以让学生对于教职工工作的辛苦感同身受,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在服务过程中,学生难免要与人打交道,这就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在服务过程中,也会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文明礼仪等有所锻炼。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日后的职业工作。教师还可利用早晚自习的时间,从校外引进相应的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各项能力的培养,例如,开展书法、口语交际、文学等方面的培训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书法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有一手好字可以给人留一个好的印象,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加分。而且学习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沉着、专注的品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练就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掌握一定的交际技巧,利用正确恰当的沟通技巧,可以让学生在日后与顾客交流时事倍功半。文学能力的培养可以锻炼学生思考、总结的能力,而且,在日后的工作中,离不开总结等文书的写作,培养学生的文学能力可以让学生对各项报表文书的写作游刃有余。

2.4增加实习培训的机会,体验真实职场

为了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以后的工作,实习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校外企业人员来校内为学生进行技能培训。这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到自己日后所从事工作的职业要求。对于商贸类专业学生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讲座、课堂实训的锻炼,还应增加校外实习机会。学校应与附近的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校企合作的实现,需要学校联系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利用假期时间,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通过实习,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地融会贯通,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而且,有了实习经历,在日后的求职中会更有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了商贸类毕业生可以更快的适应岗位,在毕业前,学校应进行一系列的岗前培训。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政策,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熟悉工作流程,掌握相应的求职技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设置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以百倍的信心与精气神迎接日后的挑战。

3总结

高职学校商贸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方式有很多,高职学校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职业素养的培养列为学生培养的重点内容,教师也应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学校教育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打基础的阶段,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需要实战演练。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走进企业,接触企业员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总之,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高职院校应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符的毕业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对学生、学校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小玲.商贸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与方法探究.广东教育:职教版,2015.

[2]霍雄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

[3]周晓红.微文化视域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探究.船舶职业教育,2015.

怎样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篇7

1. 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

1.1 职业素养的概念

职业素养其本意是指一个从业者受到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氛围逐渐形成的一种道德品质和自我约束的意识。职业素养包括很多方面, 一方面指的是从业人员在生活和工作中应该具有较好的道德素质, 不仅仅是具有较好的专业技术, 更应该有较强的自身心理素质和礼仪素质。另一方面是指高职学生受到学校社会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影响, 形成一种自我职业意识形态, 其中包括对自我的职业管理和职业技能的锻炼。一个真正具有职业素养的人, 可以在不同的职场环境下, 都有一个良好的职业行为、职业形象和职业意识具有充分的职业化形态。

1.2 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原因

大多数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与技能度相比, 大多数高职院校存在轻视职业素养教育的问题, 大多数高职院校往往将教育重点放在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 从而忽视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造成了一种不平衡的局面产生。而用人单位对员工职业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缺乏职业素养的学生很难完成各项工作。用人单位“择优而录”的规则使得缺乏职业素养的高职学生难以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

在高职院校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时候, 可以让高职学生逐渐意识到自身的职业专业性, 与此同时, 可以用一种积极想上的心态去学习专业技术。这样可以促进高职学生自身心态养成和社会适应能力, 以便在今后就业过程中, 有充分的岗位适应能力。提升高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的益处多多, 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从而提高了高职院校的办学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本校与其它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大大地增加了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的核心竞争力, 更符合了我国现今职业教育理念要求。

2. 高职学生提升职业素养

2.1 提升高职学生的自身职业素养意识

培养高职学生自身职业素养应对未来职业竞争, 应该从多方面去培养。应该注重学生对于“两课”学习活动。加强学生道德教育, 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提高学生“自我”意识, 让学生在心里自己树立一种自我管控、自我约束的意识形态。让学生自己懂得注意纪律的严格性。

在学生日常生活中,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意识养成, 从“衣”、“行”、“言”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从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小细节培养学生自身职业素养意识。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 培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还可以通过实习训练的活动增加学生职业自我规范意识, 提高对职业的认同程度。

在高职学生对专业理论和实践课学习中让学生强化职业素质的培养, 大多数高职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也积累了许多自身技术特长和专业知识, 但缺少一些必备的社会技能。例如在日常的第二课堂活动和日常社团活动中, 与教师积极配合, 培养学生组织协调合作能力。与此同时, 注意多方面的小细节培养, 包括学生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和体态表达培养。

2.2 高职院校提升高职学生素养方法

在培养学生的自身职业素养意识的同时, 高职院校同样也应该提高学校对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方法。高职学校应该从课程安排、教师教授、校企联合、实训教学和校园文化等多方面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学校日常课程设置安排中, 应该开设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相关课程。增设商务礼仪、商务谈判和自身形象塑造相关的课程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提高学生自身形象, 逐渐对学生的个人体态特征习惯进行规范和培养,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养的目的。

对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同时还应该加强教师素质的建设, 提高教师的素质修养水平, 要求教师在掌握自身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应该多了解其他业余知识。能够做到既是学生学习的教师, 又是学生工作的导师。这就要求老师应该具备较强的知识储备技能和学生素养培养技能。能够在学生学习中不断影响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高专业技能。而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是这一环节的关键所在。

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 将学生培养成企业需要形人才, 与用人单位联合办学, 不仅解决教学资源问题, 又让学生提早的适应了工作环境。同时应该注重学生实践实训教学的培养。高职学校通过实践实训等活动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自身职业素质。

高职院校提升高职学生素养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 注重学生的技能学习培养。学校建设中应该和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相结合, 高职院校不能通过简简单单的模仿用人单位企业的物质建设。应该从根本去挖掘去了解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 企业精神, 使得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相结合, 做到“因企制宜”和“因校制宜”, 从真正意义上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结语:随着教育的高度化发展, 高职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应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具备高文明的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应该结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真实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安排,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合理建设, 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从就业方面切合实际的培养高职学生, 使得学生在社会中更具竞争力。

摘要:高职毕业学生的专业化广泛地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培养高职学生具有高度职业素养有助于高职学生的就业, 对于改变现今高职学生就业困难问题, 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现状有明显的帮助。同时高职学校也可以通过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来加强自身教学质量和竞争力。所以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以此来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是高职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希玲.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2008 (3) .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 篇8

关键词: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图形图像制作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核心资源是人才,实际上企业已经把职业素养作为对招聘人才的重要指标,可见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普遍整体滞后,对于职业素养培养都在摸索阶段,要提高职业素养,先要探索适合的模式、找寻有效的途径。

一、 高职职业素养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1利用课堂教学(虚拟企业化管理)培养职业素养

课堂教学不仅要讲授学生专业技能,还应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等。以平时的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为平台,将职业素养培养渗透其中。

在课堂教学管理改革中,提倡引入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虚拟企业化管理,可以帮助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环境,特别是在实训课程的管理中,更有利于职业素养的培养。

2营造校园文化培养职业素养

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很多高职院校进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常用的模式。实际上开展以培养职业素养为目的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身处其境,深切感受、领悟、思考。

3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培养职业素养

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并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真实职场更有利于职业素养的真正形成,让学生更真实接触实际工作过程,感受企业文化、企业对员工能力及素质的要求,学会遵循企业的规章制度。

企业也为学校师资队伍提供锻炼场所,让教师参与到真实工作中,为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保障。还会选派企业相关专家参与实际教学或进行讲座培训,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培养职业道德的自我教育。

4建设职业素养课程培养职业素养

目前国内高职学院都开始意识到,开设职业素养课程是培养职业素养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开设了相关课程。例如心理健康、职业指导课程。

二、 针对高职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职业素养模式探索

就现有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针对图形图像制作专业,谈谈本校在职业素养模式几点创新探索:

1建立有专业针对性的职业素养课程体系

职业素养课程包含两类,一类是结合各专业特点开发的职业素养课程,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职业情感;另一类是通识类的职业素养课程,如礼仪、沟通技巧等课程,借以帮助学生提前认识社会和职场,形成正确的、行之有效的职场价值观,避免掉入职场陷阱。

现在高职院校开设的往往是通识类的职业素养课程,并未单独开设结合专业特点的职业素养课程,而且课程所用教材大都停留到枯燥的理论知识介绍上,而且不适合高职生三年不同阶段的、连贯系统的学习需求。

所以将结合本专业特点开发的职业素养课程,与通识类的职业素养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在高职生三年的成长道路上,按不同阶段的接受程度和需求进行课程内容编写及规划设计,建立其职业素养课程体系,能有效的培养本专业学生职业素养。

本专业正在探索如何将两类课程科学有机结合,用全新的思维和视角提出“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拓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传统职业生涯规划以理念改变为核心的体系,切实关注到学生与社会互动的界面建设。

2构建基于专业大赛的实训课程

对于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实训课程是必不可少的。如何高效的利用实训课程,使其最大限度的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学生就业、创业服务。

本专业探索开设与专业大赛相结合的实训课程,将专业大赛作为项目引入到课程教学中。传统的学校比赛形式,一般是老师选择优秀学生建立比赛小组,对于其他学生不具普遍性,将大赛引入课程中,能使学生和老师都得到锻炼;并且使课程培养目标更符合企业需求,真正达到实训目的、不和社会脱节;而且竞赛机制的运用,更能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获得的奖项也能为就业增添砝码,即使没有获奖,优秀的设计作品也是招聘的必需品。

在实践中,我们在实训课程中引入了“全国大中学生第二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和“2012年DAF国际大学生反皮草艺术设计大赛”两个项目。 并在“全国大中学生第二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中获得两个优秀奖、两个入围奖,在“2012年DAF国际大学生反皮草艺术设计大赛”中获得两个入围奖。

虽然我们在探索中取得了一点成果,但实际上,构建基于专业大赛的实训课程存在一定难度和困难,例如大赛项目如何选择,现在有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联合主办的大赛,比赛的公正性上存在一定偏颇,会有一定的倾向性;很多大赛类型涵盖面广,涉及到平面、视频、动画多方面,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实训课程授课老师不可能样样精通,那么就会涉及到其他老师的辅助培训,工作量如何计算、授课如何安排,这些都是需要落实的实际问题。再者大赛时间和课程时间的衔接上会存在矛盾,等等这些细节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摸索和研究。

3衔接专业课程与校内学生社团

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希望学生得到全面系统的学习,想要开设很多相关课程,例如图形图像制作专业,需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能力,可以开设创新训练课程,需要培养学生对构图、光影的把握,可以开设摄影选修课程、但遵循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总学时是有限的。如何在这种矛盾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在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中,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中的一种。这种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等。如果把专业课程与学生社团相结合起来,在校内开设与专业相关的社团,并聘请相关老师和企业专家担任顾问,并开展与专业学习、社会服务相关联的活动,这样让学生在社团活动参与中更大限度的提高职

業素养,弥补了人才培养方案中学时限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靳慧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4月

[2]杨开勇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文化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11月

[3]王雅琴.试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和职业能力教育实施的新进路[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3月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 篇9

【摘要】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何谓“语文素养”?怎样形成与发展?

本文试图从“语文素养”的内涵、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现状及原因分析、培养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三方面阐述目前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及培养的思考。

【关键词】

中学生

语文素养

现状

原因

思考

一、“语文素养”的内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语文素养”有一些重要的立论和命题,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整个语文课标中,多次出现“语文素养”。于是问题就产生了:过去都提“语文能力”,现在何以要换成“语文素养”?

那么,什么是“素养”?素,平常、向来、内涵的。养,修养。素养该解释为“平日的修养”。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有无权威性的确切界定?查查看,有的文章把思想、品德、价值观等由整个学校教育承担的任务,都划到了“语文素养”的名下。语文素养有那么大的容量吗?我这样说,并不是认为语文教学可以不管思想品德教育,但“管”,语文终究是“语文”。

我想,“语文素养”就是“语文的素养”,给它界定不能无视“语文的”这个限制语;“语文素养”概念的泛化,势必造成实际操作上的困难,甚至可能导致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情感教育课、人生哲理课。

其实,语文素养很简单。比如我们说“某某人语文素养很高”,凭什么我们断定其“语文素养”很高呢?无非是因为他具备了这些素养:

1.必要的语文知识;

2.较强的语文能力(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 3.对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和正确态度; 4.较高的文学审美趣味和能力; 5.较宽的文化视野。

那么,语文素养的内涵词应该是:语文、表达、情感、审美、文化

二、农村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现状 我在农村中学任教语文20年,深感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偏低,具体表现为:

1、书写差。查阅学生的语文课堂作业本、作文本、家庭作业本和课堂笔记本,很大一部分学生书写欠规范,字迹潦草难辨,点画不到位,歪歪斜斜,不成字体,特别是家庭作业和课堂笔记又是涂,又是圈,很不整洁。真正把字写得美观工整的寥寥无几,更为糟糕的是,书写差的同学对写字不当一回事,觉得字写得好坏无所谓。

2、错别字多。看看学生作文,没有错别字的几乎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每篇都有几个错别字。不仅是写作文,就连写假条、出黑板报,甚至写检讨,都有错别字,对学生来说错别字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3、语文知识面狭窄。现在的农村中学生读得少,不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诗文外,其它的就背不了几篇。除了课本上所提到的几位文学大师外,其他的陌生得很,致使在说话写文章时常常闹笑话。学生的眼界十分狭窄,知识贫乏。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说不出“四大名著”的名称、作者,更不必说阅读、感悟。语文知识的贫乏苍白,又影响到学生的语文能力,二者纠缠,恶性循环。

4、口头表达能力差。中学生在表达交流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羞怯,胆子小,不敢说话;立意不明确,内容单薄,材料不具体;思路混乱,结构不完整;语言贫乏,粗俗,口头禅多,方言普遍,时有心里明白口里说不出来,意会却无力言传的无奈,在表达和争论中表现出想说又说不出来的口吃表象。

5、作文能力比较弱。审题能力差,选材不得当,内容空洞。

一些学生病句连连,土语常见,连通顺都做不到。有些学生有亲身感受,可是扣不住中心、抓不住重点,理不清层次,不是过于简略,就是废话连篇。在命题作文中,主要问题是内容单薄,语言平淡,用词随便。尤其在议论或说明事理时,多数学生的论据不足,论证角度单一,作文空洞无物。

(二)、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普遍较低的原因

1、造成中学生书写差的原因。首先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原因。长期以来,教学中过多架空分析、随意肢解课文、为应付考试进行五花八门的练习、挤占了学生自我训练、自主学习语文的大部分时间。部分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写字要求不严,强调不够;个别语文教师没有起到表率作用,自己的字都写得很潦草,致使学生也就跟着学,自己不能也不敢理直气壮的教育学生,督促学生。

2、学生错别字多的原因。一方面学生本身不注重语文的修养,写字马虎,没有意识到写错别字的危害,缺乏踏实认真的态度,有些字的音形义把握不准,只凭感觉,懒于去翻字典。另一方面学生写了错别字,我们的老师有时没有及时纠正,或者纠正了但没有从学习态度与这个高度去教育学生,所以往往是这次纠正了错别字,下次又犯错。还有新闻媒体、商业广告等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对学生产生误导,如随处可见的“批发另售”、“烟氿糖茶,电视、报刊上的“一明惊人”、“天尝地酒”、“咳不容缓”之类的广告词,不仅危害了学生,而且污染了祖国的语言文字。

3、造成中学生语文知识面狭窄的原因。① 学生被动学习,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缺乏主动性。特别是一听到要求记忆、背诵,就嘘声一片,连课本上的一些名家名篇都被冷落了,更不用说利用课余阅读古今中外名著,背诵诗词名篇了。②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朗读和背诵上。或要求了背诵,但缺乏监督和检测手段,其最终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③ 应试教育使得老师们不得不大搞题海战术,学生忙得晕头转向。学生抽不出多少时间去阅读课本、去阅读课外书。

4、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原因。学生对一些字、词、名句、名篇的识记意识淡薄,并且不愿意下苦功夫去积累。另一原因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实际教学中偏重搞题海战术,只重视学生的笔

试功夫,忽视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普遍存在语言组织能力较差的现象。试看:在农村,有多少学校多少教师认真组织了学生的口语考试?还有,国家规定语文教师普通话应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实际上有多少教师达到要求?教师的美读示范从何而来,教师的言语魅力又怎样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蹩脚的朗读示范除了削减、消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外,还会带给学生什么?在我市农村学校教师之间、同学之间交流正常使用普通话了吗?教师在课堂上给了多少时间让学生思考、回答、表达?

5、学生作文能力比较弱的原因。一方面农村中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少,社交能力低,眼界狭窄,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另一方面部分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对写作理论掌握不高,他们无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规律,不从实际出发,孤立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使学生失去对写作的热情。还有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也是造成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素养,作文水平是不太在意的。

6、教师素养严重残缺。记得有个教育家说:“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谁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当前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状况难以让人恭维,尤其是不发达地区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更是良寡莠多。有的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没有读书的习惯,不曾认真写过一篇教育教学论文,甚至教材上推荐给学生的名著都不曾读过、不去读。教师的残缺素养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谈何容易?好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也郑重提上日程,继续教育是一条好途径,但实际操作下来效果不明显,缘于教师不积极、不主动,形式主义常有抬头。

当然,造成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普遍较低的原因还有很多,诸如有人提出的语文教学的功利性、评价的单一局限性,我想还有付出与收获的不对等性、不合理管理的干扰性、部分教师事业心的缺失、价值取向的紊乱等等。

三、培养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思考

学生语文素养不高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的教学问题和学生的学习问题,因而要激发学习兴趣、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习内容,改进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农村中学生 的语文素养。

(一)注重教师语文素养的丰富与提高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高素质的语文教师可以重塑学生的人格,重铸学生的灵魂,甚至可以改变他的命运,影响其一生。其实,我们早已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意义,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但由于自身素质不高的原因,不能也不敢去越“雷池”,生怕因此而“乱套”,生怕画虎不成反成犬,更怕用心创改失名声,甚至丢饭碗。试问:产生危机的教师有多少是因为教学能力低下?恐怕更多的是不合时拍、不合势拍。但可以肯定,没有较高素养的语文教师将无法影响学生,几乎不可能培养出高素养的学生。那么,教师应该提升哪些素养,来发展学生语文素养呢?中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具备一般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素养、信息素养、创新素养之外,还应具有如下不可缺的素养:

1、人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语文学科性质上一个显著特点。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中学语文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在自身的知识结构中,应有历史、哲学、语言学、法学、文艺批评等文化知识,并加强上述方面的修养。语文是“最具有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课程。”它还具备了其他学科所无法涵容的伦理、道德、艺术、审美、情感、哲学思想等因素。文能载道、载情、载理、载美。另外,语文本身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历史文化、人的具体生命活动紧紧相连的。中学语文教师具备了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对教材中的材料加以整合处理,为学生展示丰富的历史背景,创设出语文知识的现实情境。其次,中学语文教师要掌握比较宽厚的语文学科知识,全面掌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典文学、外国文学、文艺理论等学科知识,要在听说读写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对相关问题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对问题相关知识能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

2、美学素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前言指出:“要重视

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总目标中又指出:“要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纯语言知识,还应注重学生情感培养,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使之成为“完整”的、“丰满”的人。因而,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较高的美学素养。会在教学中追求美的享受和意境,为学生创设美的教学情境,运用规范、标准、漂亮的语言与学生亲切对话,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又得到美的体验和熏陶。中学语文教师要广泛涉猎美学方面的书籍,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在陶冶自己审美情趣的同时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提升自己美学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

3、实践素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训练不能代替语文实践和实践中的经验积累。”“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这些都强调语文教学要重实践、重体验,也必然要求教师要加强实践素养的提高。语文教学实践性的重要体现是加强语文课程内容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与沟通,改变读书、答问的单调形式,让课堂充满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就是说,语文教师的实践素养主要表现为: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讨论、游戏、表演、欣赏、评价进入课堂,让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学语文教师的实践素养是一种综合的素养,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体现,与学生语文学习、社会实际紧密相联。教师实践素养的发挥要以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标,实践素养的发挥将使教师由一个讲授者变成一个语文学习环境的创造者,由一个课堂资源的提供者,变成一个实践方法的指导者。语文教师具备了这些实践素养,就能将学生真正地带入语文课程领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语文、学会语文、会学语文。

(二)加强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组织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进而形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是我们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责任和追求。

1、以人为本,精心设计。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不要低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只重视少数学生。教师要精神饱满,以信任、期待的语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挑战和乐趣,从而学会学习,乐于探究,并形成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2、大力借鉴传统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重视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对于古诗文的教学,要重视在课堂上让学生诵读、吟咏、背诵、默写,强化积累,增强文言语感,让学生得到经典的熏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根基。

3、加强语文课堂训练。语文知识的传授是必要的,但不必为传授而传授,应该结合练习进行传授。语文训练多种多样,如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量的训练任务,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动起来。

4、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在多学科的交叉中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一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师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安排。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的活动应该是“解决和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问题”、“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等。

(三)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构成语文素养的诸要素中,语文能力是根本要素,具备这个要素,能读会写,善于吸收和表达,才可能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反之,如果不会读不会写,不能有效地吸收和顺利地表达,其语文素养就无从谈起。在听、说、读、写几项语文能力中阅读能力是基础, 只有善于阅读的人,才能从各种读物中广泛汲取精神养料,拓宽文化视野,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少年时代就爱上了读书,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可以说,阅读可以改变人生。

可见,阅读能力虽不是语文素养的全部,但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根基,落实到语文教育的操作上,阅读能力就是一个重要的

“抓点”。语文教学就是要抓“阅读能力培养”。当然,这种“阅读能力”,应是真正的阅读能力,是那种善于从读物中获取丰富信息和精神养料的能力,是那种善于和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能力,而不是只会依照刻板的套路“分析”文章的所谓“能力”。我相信,当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会了真正的阅读,从而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语文素养”就不再是一个朦胧而遥远的追求,将是一个可操作、能实现的既定目标。

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促使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才能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我们必须探索和实践出符合农村学生实际情况、有持续长久的可操作性、切实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良好途径,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度前行。

参考文献

1.张晓梅 张英宏《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法》 2.万福

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5.汪敏 《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6.巢宗祺 《谈谈语文素养》

7.周卫华 《谈谈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8.郑伟平《语文教学实践中人文精神的育化》

徐新强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低效现状及其分析》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 篇10

建立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开发体系

这关系到职业教育学生的关键能力开发体系,应从以下四点入手:

政府应承担起推动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开发工作中的职责应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法》,出台一些推动职业核心能力培训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如对青少年实行关键能力培训计划、建立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通,实现关键能力课程学分的通用化,成立关键能力培训考核机构等。这些措施都能很好地促进关键能力的培训,但这些措施的实施离不开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政府应协调教育机构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关系,使两者很好地协调到关键能力开发工作中来;政府还应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认识到培养关键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个体主动参与到关键能力培训中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教育机构对关键能力开发应发挥其重要作用在日常教学任务中,应把关键能力培训课程渗透到教学和培训中,把关键能力培养目标纳入日常教学目标考核中来;教师要不断探索和研究关键能力培训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提高其关键能力。

行业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关键能力培训工作中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行业企业的效益,行业企业应根据其不同需要加大对劳动者关键能力的培训。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政策来鼓励和提高行业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如对那些积极主动为员工进行关键能力培训创造条件的行业企业,可从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而对那些不参与关键能力培训的行业企业,应有相应的引导和一定的惩罚。

个人提高认识,自觉地参与关键能力培训,提升素质在这个变迁的社会,市场需求变化多样,职业流动性增大,这些都对个体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掌握终身受用的关键能力是应对这些变化的有效途径。每个人都应主动地参加关键能力培训,对参加培训的个人应给予各方面的方便和政策支持。

完善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培训体系

在我国现有职业教育关键能力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该体系,可按如下思路进行:

独立开发的关键能力培训体系要与现有培训体系相配套从他国现有的关键能力开发经验可知,关键能力的养成可从个别的职业技能培训中独立出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将关键能力培训与现有的职业技能培训人为地划开一道鸿沟。相反,建立关键能力培训体系还应发挥如下方面的特殊作用:首先,要满足全社会对提高关键能力的`需要,为设立专门的关键能力培训机构提供支持和服务;其次,要满足在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为普通教育和职业培训机构提供关键能力培训的模块及教学方法;此外,还要满足各类在职人员终身教育的需要,为他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提高关键能力提供自学的内容和方法。

独立开发的关键能力考核体系要与现有的考核体系相配套我们知道,如果脱离职业的要求和劳动者的本职工作独立地考核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等核心技能,这种考核就会脱离为企业发展和劳动者终身教育服务的目标。因此,推行专门的关键能力考核和认证体系,不能游离于现有体系之外;相反,关键能力考核体系应对现有资格考核体系的深化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认证的需要,为建立专门的核心技能考核认证机构提供支持和服务;其次,要适应各种职业特定技能的考核向其他技能层次发展的需要,为之提供配套的核心技能模块及相应的考核方式;此外,还要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为他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关键能力水平的提高提供自我考核的方式和渠道。

完善职业教育关键能力标准体系

关键能力开发的成败决定于关键能力标准。我国的关键能力标准体系极不完善,在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及测评依据等方面的规定都较粗糙,有待细化。对此,可从以下方面加以思考:

标准关注技能还是技术人的技能主要是运用方法和技术的能力,在制定标准时,经常采用“能够使用某种技术进行某种活动”的描述。但是,标准制定的逻辑出发点到底是技能还是技术,人们在认识上还存在误区,往往把标准理解为掌握各种技术的要求,而不是对掌握这种技术去完成某种活动的要求。由于这个原因,在一些技能标准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纯粹的技术和方法,是一个技法的武器库,而没有看到人的主体性和工作活动的目的性。因而,这种标准必然会误导培训和考核只注意对技术本身的掌握,而忽视对运用技术的人本身及其客观外部条件的关注。因此,在制定标准时应体现这样一个理念:技术只是工具,关键是人能够运用工具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准等级的设置和划分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根据什么来划分关键能力的等级是个技术难题。经验证明,通过对其外围因素的难易程度或复杂程度的分析,可比较明显地区分出能力要素的等级。为此,需要将分析重点从能力要素本身转向能力活动的对象、范围、工作条件和可利用的资源等方面。因此,为了更明确地区分标准等级,一方面要求对关键能力标准结构中的“能力要求”部分,通过对工作活动范围等因素的限定来说明差别,另一方面,也要求在“相关知识”、“工作活动”和“考核指导”等部分里尽可能地体现标准等级的差距,以提高关键能力标准的可操作性。

考评证据的确定考分决定考生的一切,这是传统考试体制的弊端。而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应采用所有可证明考生能力的证据,包括考分。但在实际工作中,哪些证据可以采用,如何保证证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在技术上和操作上都有一定的难度。参照英国的成功做法,可把考评员的观察作为考核依据的第一选择,同时也建议采用其他证据,如第三方的证明,以及考生在学习和实习过程中所做出的成果和表现等。但实施这种方法的前提条件是要建立相应的工作现场考评和督考制度以及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重视职业教育关键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从我国职业教育关键能力研究现状来看,目前在这方面还非常薄弱,如在关键能力的培养目标、培养策略、课程建设和培养效果评价等方面都还不成熟,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加强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内容的研究虽然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关键能力已经在世界各个国家展开,但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不同,各国对关键能力有不同的认识。我国应根据本国的教育现状、劳动者现状及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确定及适时调整我国职业教育中关键能力的具体内容。在研究中应突出以下内容:一是关键能力内容的超前性。由于产品更新周期缩短,市场需求变化多样,劳动力市场越来越不稳定,所以,核心能力应该强调当前劳动者的职业变化或年龄增长所需的新内容。二是关键能力的内容表述应具有精确性。根据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必须对关键能力的内容进行准确的表述。每一项能力应该分解成若干能力要素,用科学准确的语言对每一项能力和能力要素进行描述,力求精准。三是关键能力的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对关键能力的内容要求和标准应采用功能分析法,即关键能力内容应根据模拟情境或实际工作确定,必须使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或表现展现出来,才具有实际的意义。

加强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培养目标的研究应根据我国实际教育状况和经济发展形势及劳动者的需要来确定科学而有效的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培养目标。恰当的关键能力培养目标描述是进行能力培养和评价的关键,它能保证不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这个能力目标和标准有一个统一的理解和认识,使参加评估的人员有“法”可依。

加强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目前来看,世界各国在关键能力培养上主要采取三种策略,即整体策略、基础策略和渗透策略。由于我国对关键能力的研究还不成熟、现存多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形式,所以,我们在研究培养策略时应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和各类学校的教学特点,选择合适的培养策略,这样才能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实现全面培养关键能力的战略目标。

加强职业教育关键能力课程建设的研究目前,整个世界的关键能力课程建设都还有待提高,我国在这方面更显不足。目前,我国在培训试点中用到的关键能力课程培训教材大多是参照国外一些经验而编写的,具体实施效果如何还有待考评。目前,对关键能力课程理论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哲学层面,如何把它应用到职业教育实践中去还面临许多问题。如关键能力课程对教学条件的要求是什么、如何评价和管理关键能力课程、根据什么来评价关键能力课程、关键能力课程应占整个职业教育课程的比例等等,都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加强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培养效果评价的研究现在,我国试用的职业关键能力标准体系虽然经过专家和学者的精心研究和设计,但其评价科学性和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首先,从关键能力标准的制定到评价应建立一个开放的评价系统。这就应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关键能力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应以职业领域需求为导向,积极吸收企业和行业参与制定,而不应仅仅只由教育部门独自开发。二是关键能力评价体系应该是立体的。这个评价体系横向应由学校、家庭和企业组成,纵向应由学生、教师和上级督导部门组成。其次,注重“证据”考核。由于职业能力包含多种维度,关键能力隐藏在多种外部表现的背后,所以,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多项观察、评估和测试分析,才是科学的评价方法。因此,“证据”考核在关键能力考核评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通过模拟工作情景所取得的成绩即“证据”来进行的评价,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有效考察。

上一篇:端正入党动机,才做到思想上入党下一篇:财务审批流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