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理素养的培养

2024-08-22

中学生物理素养的培养(通用8篇)

中学生物理素养的培养 篇1

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方面。核心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或缺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今天我们谈核心素养,还需要考虑两个针对性,一个是针对时代的需求,一个是针对现代年轻人的特点。

核心素养的种类:信息素养、思维素养、人文素养、专业素养、身心素养。而具体到我们中学生来说,核心素养应该是:

一、利用网络学习的意识。调查发现,中学生主要用网络来娱乐与休闲,因此强化他们利用网络进行自发性学习的意识非常重要。

二、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并重。中学阶段,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所发展,而形象思维能力有所减弱,此时应该通过艺术类课程来保持他们的想象力。

三、创新意识。在未来只会越来越重要。另外还有民主意识、正义感;为将来的专业发展做准备;以及积极、开朗、乐观的心态。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就是要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物理学是最早建立起来的一门自然科学,它是以缜密的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手段的理论思维的严格科学。正因为物理学的这种特点,它在各门自然科学课程中,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肩负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呢?

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策略就是要重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一、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探究情感,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物理探究式教学是利用探究的形式进行科学内容的教学,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过程的探究特征。传统教学主要是把对学生的“双基”教育看做是教学工作的头等大事,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没有能够全面地培养„„

二、注重科学思想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科学观。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手段之一。中学生头脑中应当建立真实的科学研究图景,而不是“科学是完全客观的、科学探究的答案是唯一确定的”这样的印象。真实的社会和生活充满着复杂性和多样性,就像真实的科学,没有预先知道的确定答案。如果学校教育没有教给学生这一课,不仅学生在未来难以胜任科学研究,而且在学生从学校进入到社会的庄边过程中也会非常困难。

三、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概念的引进、规律的得出都和实验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学生物理素养的培养 篇2

一、物理素养的界定和形成

1.物理素养的界定

物理素养是指具有强烈的学科意识、学科理念, 即对系统物理概念、定义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具有学科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即要具备物理问题研究思路和方法的能力、独立思考物理问题的能力和敏捷反应物理现象的能力;具有通过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对物理技能的掌握并付之于实践时谨慎、务实、耐心、细致、持之以恒、不怕失败的能力, 它是学生在物理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2.物理素养的形成

中学生物理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长期对物理概念、公式、定理、定义、规律有科学的理解和科学的认识, 掌握与周围常见事物相关的科学知识, 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 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 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稳定的心理品质。目前对于物理学素养的内涵或基本要素, 国内外学者综合提出“物理学科素养”应该由物理知识、物理科研过程、物理学习价值观以及对社会作用四大方面构成。目前对于公众的学科素养的评估, 尽管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标准, 但结合我国社会、教育、文化特点, 专家认为新世纪中学物理素养应包括:具有专与博相统一的知识结构, 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具有物理学科学习的科学精神 (包括质疑、探究、合作、实事求是等精神) 、科学态度 (包括科学兴趣、科学习惯、行为意向) 和应用科学思想, 有较强的学科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综合使用计算机和国际互联网研究和交流能力及指导科学学习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的价值观, 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了解学科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学科技术发展对人类的创新促进作用, 从而形成一定层次的科学的物理素养。

二、 中学生物理素养的培养策略

1.通过课堂情景、教学让学生描绘出物理模型、洞悉物理情景、形成物理空间思维来提高物理素养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核心, 因此课堂教学的好坏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对物理感兴趣, 主动学习、研究物理, 使知识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 达到知识的掌握和提高。在学习电学中的“功率”遇到复杂物理问题时, 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描绘出物理模型、洞悉物理情景, 使学生形成物理空间思维, 从而提高物理素养。

【例1】 如图1, 在广阔的宇宙空间存在这样一个远离其他空间的区域, 以MN为界, 上部分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1, 下部分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2, B1=B0=2B2, 方向相同, 且磁场区域足够大。在距离界线为hP点有一宇航员处于静止状态, 宇航员以平行于界线的速度抛出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球, 发现球在界线处速度方向与界线成60°角进入下部分磁场, 然后当宇航员沿与界线平行的直线匀速到达目标Q点时, 刚好又接住球而静止。求:

(1) 小球在两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大小 (仅用h表示) 和小球的速度;

(2) 宇航员的速度 (用已知量表示) 。

对学生来说, 很难建立带电离子在复合场中的物理模型, 弄清带电离子运动的物理情景, 很难形成解题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带电离子在磁场中只受磁场力的情况下做匀速圆周运动, 因此在磁场B1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弧轨迹P点的切线的垂线与圆弧轨迹MN边界交点弧上N点的垂线的交点O1是带电离子在磁场B1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在磁场B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弧轨迹与MN边界交点N点和M点的弧切线方向的垂线交点O2是带电离子在磁场B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经过MN边界M点后重新进入磁场B1, 据对称从M点到Q点的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为O3”等物理情景, 从而建立如图2所示的物理模型。从图2数学模型引导学生知道∠O1NM=30°, ∠PO1N=60°, ∠NO2M=120°, 根据三角函数关系引导学生推出R1-h= R1cos60°, R1=2h;由qvB=mv2RB1=2B2推出R2=2R1=4hqvB0=mv2R1v=2qB0hm

同理, 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数学几何模型的对称性求解宇航员的速度, 首先使学生理解PQ的距离L=2 (R2sin60°-R1sin60°) =23h, 粒子由P运动到Q 的时间t=Τ13+2Τ23=2πm3qB1+4πm3qB2=10πm3qB0, 从而求出宇航员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v=Lt=33qB0h5πm

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引导, 使学生把课本和课堂知识运用于实践, 提高建立物理情景和物理模型的能力, 使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由难变易, 由复杂变简单, 从而形成物理空间思维, 提高物理素养。

2.通过对物理实验、物理现象的综合分析, 让学生在掌握实验方法的基础上总结验证物理实验规律, 从而形成物理思维, 培养综合物理思维素养

学生头脑中掌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大脑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而形成的, 物理实验是理解概念、掌握规律的基础, 也是掌握实验方法、培养综合物理思维素养的重要手段。

【例2】 如图3在动量守恒定律建立过程中做探究实验时, 学生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小球从抛物线斜面滑下, 若没有B球存在, A球落在P点, 有B球存在, A球与B球发生碰撞, A球落在M点, B球落在N点, 那么, 如何验证AB球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呢?这里要打通学生的思维障碍, 就要引导学生描绘理想化的物理图景, 并进行推理, 引导学生想象出A球与B球碰撞时间很短, 水平方向摩擦力作用忽略不计, 碰撞后在空中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很小而忽略不计, 所以物体瞬间碰撞时动量守恒。则有:

mAvA=mAvA′+mBvB′ (1)

由于斜槽末端水平, AB均做平抛运动, 设入射球未与B球碰撞时飞出的水平距离OPsA, 在空中运动时间为t, 则vA=sA/t, A球与B球碰撞后飞出的水平距离OMON分别为sA′和sBvA′=sA′/t, vB′=sB/t。由于做平抛运动的小球落到地面上时, 只要下落的高度相同, 飞行的时间就相同, 于是得出:

mAsA=mAsA′+mBsB′ (2)

接着引导学生理解若实验中证得 (2) 式成立, 则 (1) 式成立, 因此动量守恒定律被验证。通过这样的学生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 也让学生理解了物理学研究的方法, 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积极思维、大胆猜测、严密推理、归纳总结等物理实验思维能力,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物理素养。

3.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物理素养的重要途径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说过:“所有的理论法则都依赖于实践法则;如果只有一条实践法则, 那么它们就都依赖这一条实践法则。” 学习的素材来自社会活动, 学习的结果服务于社会, 这就是学习的目的;学习的主体——学生生活在现实社会环境中, 生活于复杂的社会实践中, 学生对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程度, 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程度, 积累实践技巧和学习经验的丰富程度, 最终影响学生形成对环境的观察和应对策略、对社会和自我的责任感, 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形成实践能力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素质品质, 从而使理论学习和现实社会环境自然进行交互作用、得到持续发展。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外参观考察活动, 引进大量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动手实验, 模仿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运用调查、测绘、资料搜集等手段, 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或事实资料, 采用验证、实证等研究方法, 提高物理素养。

4.重视物理大家精神的陶冶, 提高物理素养

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单纯地传授知识, 还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学科真理, 继承学科大家精神;改变长期传统教学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传统经验而轻创新性、重教条经验思维而轻逻辑思维的教育模式;学生学习的目的也不是机械地学习课本知识, 简单模仿教师的学习技能, 而是创造性地去学习。为此, 在教学中应加强渗透爱迪生的质疑精神、法拉第的执着精神、爱因斯坦的创新精神等物理大家精神的陶冶, 让这些物理大家在学生心中形成偶像, 让物理大家的学习精神、科学研究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等影响学生, 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 使学生养成不唯书不唯师、不受传统经验的左右、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习惯, 这是极为重要而基本的物理素养。质疑和独立思考的素养是学生创新的基本素养, 教学中要引导鼓励学生对“理所当然”的想法、习以为常的现象大胆质疑, 揭示矛盾, 进而展开课题, 探讨研究, 总结规律, 决不能让学生养成死记硬背、人云亦云的不良习惯;养成怀疑一切、验证一切, 错误也是一种经验的学习素养, 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怎样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 篇3

一、发展兴趣,引发探究,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和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诱发学生的兴趣并不难,但许多学生只是停留在直接兴趣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对认识物理兴趣转向诱导学生探究物理的内部规律,使其兴趣得以发展。

例如,在学习“力与运动关系”中的惯性知识时,在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的图片得出惯性定义后,再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思考,讨论并加以解释。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说法,让学生学会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来解释现象。

二、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维发挥作用的广阔程度,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开阔思路,善于全面考察问题,能用多方面知识、经验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有一个6伏的蓄电池,正负极标志已模糊不清,请你判定出蓄电池的正负极,写出判定方法和步骤。

方法一用量程为0~15伏的电压表测蓄电池两极,根据电压表指针偏转方向来确定蓄电池正负极。若指针正常偏转,与正接线柱连接的为正极,与负接线柱连接的为负级。

方法二用电流表、灯泡、开关、蓄电池、导线组成一个电路。试触开关,根据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来确定蓄电池正负极。若指针正常偏转,与正接线柱相连接的为正极,与负接线柱相连接的为负极。

方法三将一直导线通过开关接在蓄电池的两极,拿一小磁针放在导线附近,瞬时接通开关,根据小磁针N极偏转方向并根据安培定则,确定电流方向,从而确定蓄电池正负极。

三、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思維的独立性是指善于摆脱思维的盲从性,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方法。教师应培养学生在处理物理问题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思维不循常规,并能创造性地进行研究问题,不断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一只电流表电阻为0.02欧姆,只允许通过的电流为3安培,试问:能将这只电流表直接接在一节蓄电池的两极吗?大多数学生都用比较电流强度的方法解题,而个别学生用比较电压的方法解题。如果学生能说出这样的解题依据:这只电流表通过3安培电流时,该表两端电压只有0.06伏,而当电流表两端电压为2伏时,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流经电流表的电流强度一定大于3安培。虽然该学生这样回答比较繁琐,但应该受到表扬,因为他不仅知道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强度若超过其量程,电流表就要损坏,还能运用欧姆定律解题。这种对学生独立思维的赞扬与肯定,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提高。

四、运用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通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善于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去揭示物理问题的本质特征。

例如,气球下面吊一个铁块,共同浸没在水中静止不动,如果用手轻轻地向下拉一下,气球则( )。

A.向下运动 B.向上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分析 小气球与其他固体在水中的悬浮情况有所不同,开始时虽然处于悬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受到的重力,但它的体积随外加压强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受到的浮力也会随之变化,当它向下运动时,所处的深度增大,则所受的压强也会随之增大,根据一定质量和温度的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可知,为了维持气球内外压强的平衡,球内的压强也会增大,则体积减小,所以受到的浮力也会减小,而它们的总重力不变,所以浮力就会小于重力,导致球下沉,用一个简单流程分析如下,即h↑→p↑→V球↓→F浮↓→F浮

五、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

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大量物理现象,头脑中形成了一定观念,这些观念不少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妨碍了正确概念的接受和建立。在学习了物理之后,部分学生由于对一些概念和规律认识的片面性,往往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去对待问题。这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也妨碍了问题的正确解决,在教学中要克服这种错误经验的影响,除了加强实验验证外,还要强调全面掌握概念、规律,加强推理方法的训练。

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经验上的错误,认为物体需要外力来维持才能保持运动状态,对于物体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感到不理解。这时,我们通过探究实验,得出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它运行得就越远。然后让学生继续推理,若小车受到阻力越来越小,小车将运行得将越来越远,若小车不受阻力,那么小车将一直运动下去。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得出的,这是一种推理方法。这样要使学生知道凭直觉所获得的结论并不一定可靠,使学生对抽象思维的逻辑推理有所认识。

中学生物理素养的培养 篇4

摘 要:当前初中物理教学重心逐渐由课本知识传授转向核心素养培养,这不仅是素质教育发展和时代趋势,更是为了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科学探究、知识技能、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理论实践与社会关系等等。从中可以发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更加注重学生对物理知识本质的理解。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谈谈相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刚刚正式接触物理学科,存在着一定的新鲜感,但是对物理的学习方式和探索方向又比较茫然。因而,在这一时期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物理教师应当注重前期引导和教学计划,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能力、探究意识和科学态度,这样对于学生高中阶段,乃至未来的物理学习将大有裨益。

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一)物理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当前大多数学校的物理教学任务较重,物理教师承担了较多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往往以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备课和教学设计中,对自身的学习和提升逐渐疏忽,这将导致教师逐渐以自身经验进行教学讲授,课堂变得死板固化,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翻来覆去就是知识的灌输。因而,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教师应当改变观念,不断加强学习,与先进的物理学知识接轨,从新知识中获得更广阔的教学视野,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知识和信息成为了社会中最宝贵的财富。教师也应当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物理学知识,从新的知识中获得更多的启发,使物理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物理学教师应当为初中的学生打开一扇科学之窗,而教师的科学素养将决定学生核心素养高低。为此,物理学教师应当多学习、多研究,从不同的角度传授课本上的物理学知识。

(二)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物理学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之一,在生活中物理学现象和应用,能够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使学生能够利用生活经验等旧的知识体系,不断构建新的知识架构,从而奠定物理学知识大厦的基础,有利于学生形成优秀的科学素养。比如,最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有着这样的表现:在煮熟鸡蛋之后,人们往往会将鸡蛋捞出,并迅速放入冷水之中几分钟,这样鸡蛋壳会非常容易与蛋白分离。如果不这样做,鸡蛋就很会与蛋白联系起来,十分难剥离。这样的情况就鲜明的体现了热胀冷缩的特性,并且告诉大家,不同的物质热胀冷缩的系数不同,其胀缩的速度也不同,这就导致将刚煮熟的鸡蛋捞出之后,放入冷水之中,蛋壳和蛋白的收缩速度不同,这导致二者的分离。当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与物理学知识联系起来之后,将对物理学知识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打下自主探究的学习基础。

(三)关注科学前沿和物理教学结合

物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学科,并且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物理教学应当将前沿知识和技术理念引入课堂之中,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无味的单一知识和旧的理论体系。传统教学中,物理知识的构建往往比较死板,使学生思维僵化,难以对物理学产生兴趣。而引入前沿物理学技术案例,将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增加,满足未来发展和学习需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十分有利。为此,教师应当做到以下三点:一,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做一个热爱物理学的人,密切关注前沿物理学进展和自身的知识储备,不断提高个人能力。二,教师要根据新的技术案例和新的知识理论,结合课堂实际进行教学设计,避免知识传授的死板和僵化。三,教师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在知识上不断反问和研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深入生活、家庭、工厂等单位的细节之中,从中观察物理学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对物理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热爱。

(四)与多门学科相结合

物理学虽然是注重物质的科学,但是由于科学范围很广,不同领域之间的科学方法和技巧之间有着紧密联系,比如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等等。由于多学科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所以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应当联合其他学科教师,从多角度对学科进行整合,进一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二、加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研究手段。传统教学中,往往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在实验教学方面不外乎是教师演示或者课本实验验证。这样的实验教学基本上没有任何效果,并且使教师产生了浪费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印象,因而更加不注重实验教学,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这种不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无疑是抑制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的提升。学生成为了被动的知识接收者,教师则为了学生成绩提升,只追求理论教学的高效,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学生逐渐失去兴趣,最终导致核心素养难以杨成。因此,教师应当重视物理实验教学,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式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完善,笔者有以下几个建议。

(一)学校重视

学校领导层作为统领教育方向和贯彻教育方针的主要引导者,只有学校方面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才能够使实验教学受到更多的重视和资源分配。为了保障实验教学的先进性,学校的硬件设施应当能够跟上初中阶段的自主探究实验,这样才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探究环境。

(二)教师主动

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当主动设计探究目标,减少验证实验和演示实验的次数,将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放在自主探究实验之中,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经验和理论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印象深刻,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教师要重视实验方向和研究目标,保障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为学生提供辅助和引导作用。

(三)以学生为主体

实验教学应当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并且充分发挥自身作为引导者的作用,为学生解答疑惑,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以好奇心和求知欲面对问题,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从中获得经验和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和求知欲的满足,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成立各种物理实验社团,通过设定不同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计划,让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做喜欢的研究。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电子,可以做一些收音机项目,有的学生喜欢力学理论,可以让他们研究各种情况下的受力分析,有的喜欢生活实验,可以让学生多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等。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社团,将带领学生进入更加奇妙的科学世界,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还使得学生接触到正确的科学探究研究体系,亲身体会到生活、科学和社会的联系,以及物理学科在生活和科学界的实际地位,对学生的物理学核心素养有着极大的好处。学生在学习中,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吸收知识,使物理课堂更加有活力,提高了物理教学效果。

三、核心素养培养方案设计分析

为了能够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以课程为载体,通过制定培养方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核心素养等。

(一)概念教学课

概念教学也就是物理学基本概念教学,教师要明确概念的必要性和目的,对概念的意义和范围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物理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够利用概念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在概念教学中,学生往往通过接触新的观点和理论而感受到物理学科的神器和精彩,教师应当抓住概念教学中的新意,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能力,观察和探索意识等多方面的科学精神素养。

(二)规律教学课

规律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规律结论传授,而是重视规律的发现过程,向学生讲授规律的发现历史和著名物理学家所做的贡献。每一个物理规律的发现,无不是经过前人努力和漫长的历史逐渐完善的。教师应当融入历史和人文教育,让学生重走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规律的发现和推演过程中,从而领学生感受到知识发现的乐趣,提升核心素养。

(三)习题教学课

初中物理学科的习题课必不可少,是提高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互联网搜集优秀习题,使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发散思维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态度,逐渐形成应用实践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四)课题研究课

课题研究主要是从物理学史和科普等两个方面着手。物理学史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其中很多几百年前的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都是值得学生学习的榜样。并且,在史学研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对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十分有利。而科普知识研究,则包含了物理学的前沿研究和发展方向,学生通过对科普内容进行研究和探索,不仅仅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W习自信。在课题研究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学习是学生首次正式接触物理学科的系统性学习阶段,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探究精神,不能够采用传统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抹杀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要想不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改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注重提升课堂教学的探究性和实践性,使学生与物理学历史和前沿紧密联系,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中学物理课堂中创新素养浅谈 篇5

摘要:根据新课改理念,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和国家对人才培养要求,提出中学物理教学对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现阶段下物理教学对老师能力的要求,并通过实例说明怎样实现创新素养教育和教师能力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育;创新素养;教师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0-0023-02近年来,我国很多高校把科学教育和创新素养教育融合起来,目的是培养出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不仅要“专”而且要“博”,“专”是精湛的专业技能,“博”是广阔的视野及开阔的思维,培养出的文理相通的创新型人才。今年国家出台了高考改革方案,高中学生将不在进行严格的文理科区分,而是在在以前的综合科目中进行选考。这一切说明我国现有的教育教学现状不能满足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才需求。爱因斯坦说:“单纯的专业知识灌输只能产生机器,而不能造就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才。”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吧的自然科学,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把物理科学规律教学和创新素质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熏陶,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和对国家有用的真正人才。

一、中学物理教学与创新素养教育融合途径

1.用物理学史在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介绍我国物理学史,了解我国古代物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步,使学生感觉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以及在物理科学研究中伟大成就,在世界文明发展长河中中华民族的贡献,学生会感觉到身为中华民族有自豪感、有自信,面对未来显示出的是坚强和无所畏惧。中学物理教学中,概念、规律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在人类的历史潮流中,经过不断发现和总结,反复验证,最终得到了公认的物理规律和概念,在此过程中科学家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所以在我们现阶段的教学中,物理概念和规律绝不是简单的文字表述和公式,每个概念和规律都有自己的“前世”和“今生”。要让学生知道一个概念和规律发展过程,以及中国和西方认识物理概念、规律的不同方式。在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加深理解。这样让学生不仅了解了中国古代人们的智慧以及发现,而且通过了解西方对力认识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对比中西方不同文明的差异,以及人类对真理追求过程中永不停滞和勇敢斗争的勇气。《相互作用》一章的教学中,老师上课如果直接提出各种力的概念、单位、要素、计算方法等,这样虽然让学生知道或掌握了力的概念、要素等,但学生只是知道一些生僻的概念,并没有对力这个大家族有整体的把握,而且学生也感觉不到学物理的兴趣。如果在“力的概念”的教学中首先介绍我国对力的认识以及成就,列举我国的科学家对其贡献。中国古代力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静力学的应用,如斜面、轮轴、杠杆等简单机械以及重心和平衡知识的应用[1]。在《墨经》、《考工记》中对力有些精辟的论述如:《墨经》中有“力,重之谓,下举,重奋也”,这里把物体重力划归到力的范畴;《考工记》中有“力,刑之所以奋也”,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然后再把西方对力的认识介绍给学生,从亚里士多德论力的作用,到伽利略的理论,然后到牛顿理论。学《天体运动》这章是,给学生介绍我国古对天文学认识。

2.生活中的物理讲座对学生的物理创新素养的培育 从科学走向世界的回归,是当代社会与人类理性的普遍性趋势[2]。中学生由于年龄和智力发展限制,他们对一些新奇的实物很感兴趣,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现阶段中学生所学物理知识大多是比较陈旧的基础知识,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物理前沿概论或综述,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我身边,并不遥远。

学校组织教师开展“生活中的物理”讲座,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到物理是来源于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的能力。例如可以开展:在学习静电场一章时可以开展一次“从电学角度来解释避雷针”的讲座,天体运动这一章时,可以介绍一下宇宙以及现阶段人们认识宇宙的情况,开展“宇宙大爆炸理论和黑洞”讲座,以及我国对宇宙探索和航天科技成就,可以用多媒体来播放王亚平的太空授课视频。3.用生活常见材料和学生一起制作教具、实验器材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那么在教学中就离不开实验,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不是所有的实验在学校实验室可以找到器材,此时对老师提出了要求,老师要从生活材料制作教具和实验器材。自制教具,作为一个过程是师生动手动脑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有助于提高师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一种器具,则成为教具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既能为直观教学提供条件又能开拓、更新和丰富教具,填补现行教学仪器的不足,推进教学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3]。

在高中物理楞次定律的教学中用铜丝、条形磁铁简易的制作实验让学生观察感应电电流的磁场和原磁场的阻碍作用,用一条铜丝做成一两匝的线圈,然后用细线吊在空中,当我们用条型磁铁穿过线圈时可以观察到线圈的运动情况而间接反映出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和原磁场的阻碍作用。本实现用的材料的很常见,但可以通过它把抽象难懂的楞次定理给学生呈现在眼前。

二、新课改理念下创新素养教育对物理老师的要求

在新课改理念的倡导下,能否顺利的展开教育教学改革,其中最大因素就是教师驾驭新课改的能力,在这一理念的倡导下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融入创新素养教育,相对传统教育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1.老师要求有从生活现象迁移到抽象物理情景的能力

在新课改理念下的老师不仅有扎实的物理学科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和物理学史知识,而且要有天文、地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只有物理知识的老师讲课会感觉很“干瘪”,而优秀的物理课应该是有血有肉的,要求教师从生活中举出具体的实例来给学生呈现抽象的物理实例,是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掌握物理规律。

高中物理学习中力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在学生遇到一概念之后,只是从字面去理解,是很难理解透彻的。例如: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会受到阻碍它滑动的力叫摩擦力。”当学生学习这个概念时根本不理解“阻碍”的意思,那么这时候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的去理解摩擦力,这是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感受一下摩擦力。老师可以让学生伸出自己的一只手,然后放在桌面上,用力压在桌面上,然后用力向前推,学生就会自己感觉到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在此时老师可以让学生用力往回拉自己的手,学生也会感觉到有个阻碍,这是学生对阻碍有了深刻体会,也知道了阻碍的这种力,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种阻碍的方向和运动的方向相反,从而很容易是学生理解了滑动摩擦力的方向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摩擦力的方向是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就这个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用在摩擦力的物理教学中就会是学生很容易的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方向。2.教师要求要做教育教学研究

纵观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我们的绝大多数老师只沦落为教育研究的对象,而非参与教学研究的人[4]。中学一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本学科教育教学研究,使教师在实践中积累,在研究中进步。教育研究是老师教学反思的一部分,经过反思才能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使教师的教学水平达到螺旋式的上升,而不是简单的重复。

中学物理老师在一线和学生亲密接触,更容易发现我中学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教学中某一模块知识学生的难点和疑惑。这时老师可以进行教学研究来解决自己在教学实际中遇到的困难,例如老师教力学时发现学生对“力的动态分析”理解起来困难,老师可以就“力的动态中图像解决问题的妙用”为主题研究,怎样利用图像是学生解决这一类问题,以及这类问题有哪几种常见的模型。3.教师要有个人魅力和个性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任何一名教师都希望学生喜欢听自己讲的课,那么,如何使学生对教师所受课程产生兴趣呢?有的学生就可以喜欢老师某个方面而对这门课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我修养,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去影响学生[5]。学生对一个老师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个人魅力,一个有魅力的老师表现在各个方面,丰富的阅历和知识面、幽默流利的表达、精力充沛、意志坚强、声音洪亮而有磁性、严慈并济、平易近人、高尚的情操等等。学生由经历和自我认识的水平有限,老师就成为使学生心目中的完美者,这时老师角色不仅是一个教书匠,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成长树立一个榜样。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篇6

仙源镇中学

穆鲲鹏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从过去单一的以分数评价逐步转变为品行、能力、素质的多元评价;近年来,教育部又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评价更上一个层次,那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学生的核心素养指的是什么呢?下面我就我校在开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注重课程开发,融多项课程于专题教育之中

去年春季学期,我校专门组织召开了一次德育教育专题研讨会,重点对今年学生的行为表现、习惯养成、违纪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现在的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不良行为表现与我们初中阶段的大有不同,那是的我们,学校既没有围墙,老师管理、学校管理并没有现在这样严格,但我们最调皮的也莫过于利用课间时间溜到寝室抽支烟,偶尔早退一次,或许就是在不喜欢的课上打哈瞌睡,对乱丢乱扔、乱打乱骂、强制翻阅围墙、夜不归宿、对家长不尊、对师长不尊等现象基本没有,而现在的学生,没有责任意识、没有感恩之心、没有孝道、没有进取之心、没有敬畏之心,没有规矩意识,更谈不上爱国了。为此,学校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那就是,家长重视不够、教师教育不实。近些年来,家长只顾去思考如何挣钱,没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也没有对孩子施加任何压力,让孩子顺其自然的发展,老师为了片面的抓质量、抓分数,尤其是科任教师,多数是为了上课而上课,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中的有价值资源,对学生实施核心素养的教育,就连学习方法、学习能力都没有注重培养。据于此,我校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在班级课程中另开设了一门校本课程---专题教育课,并融多项教育于一体,利用每周一下午的最后一节课,由政教处、教务处分别就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法律法规、责任意识教育、爱国守信教育等教育主题展开教育,并在每次教育中都要选择学校内或校园外的一些典型违纪违规事例作为反面教材进行分享,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

二、以德育教育十大主题为抓手,抓好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根据德育研讨会的研讨情况,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和地域趋势,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建立了以“孝道、修德、公正、责任、感恩、诚信、友善、爱国、宽容、砺志”为主题的十大教育主题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载体,实行一月一主题、一月一实践、一月一评价、一月一总结。每月第一个周的升旗仪式后,由当周的行政值周领导,按照计划,开展主题教育的启动仪式,并明确本主题教育的相关要求、布置学习任务、落实监督责任主体,然后就由政教处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比如,在三月份开展的孝道主题教育中,我们就要求学生写一份春季期间为家长、为长辈做了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然后交到政教处,由各班班主任对照学生写的情况向其家长了解,再要求学生在本学月中做一件体现孝道的事,学月中再由政教处利用每周五降旗时列举一些关于孝道的事例给予熏陶。在四月份的诚信教育主题教育中,采用同样的方法,学月第一周,要求学生写了承诺“五要五不要”,然后由政教处进行监督引导,重点对违纪违规的学生进行对照检查,抓他们的诚信情况。每月最后一个周,由政教处开展评价,评选出最具孝心、最具诚信者等,并上学校积善积德光荣榜,并对主题教育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三、改进教师教学方法,抓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核心素养的培育,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是难以培育出核心素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图做到教学设计与课程相匹配,由教师引导转向学生独立应用、说明和解释,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中心,参照每个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满足他们独特的需要,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并确保学生有真实的机会去运用和证明他们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采取方法是:(1)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小组间实现合作、互动和分享信息;即教师要学会放手,做到学生自己会做的教师精良不讲,学生可以通过讨论解决的,教师尽量不讲,学生能讲的,教师精良少讲;(2)教师要做好充分的预设,对课程设计要进行大胆的创新,活用和用好教材,不能把教材作为教材来教,即教师要敢于创新;(3)教师与学生保持沟通,建立一种乐观的教育文化气氛,积极影响学生的学习。(4)、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5)、要灵活设计问题,要求少而精,一般情况,每堂课,初中阶段最多不超过四个问题,但每个问题必须要有价值,要有讨论和探究的价值,也必须围绕课题设计,同时我们还在教学设计中,加了一个内容叫做中考链接,作为学生训练和提升学习能力的内容。

四、开展多元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开展这项措施,主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和学生心理特点而实施的。主要采取的方法是:一是利用德育教育十大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的一月一评价活动,每月评选出十大主题教育之星,在积善积德榜上公示,具体由政教处实施;二是开展示范引领评价,即将近年或当期,我校在中考、月考中名列前五十名的同学和在近期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评价,并张榜公示,作为引领,做到每月一更新;三是将学生各类表现纳入学风示范评价,每月底评价公示一次,并授牌,这项主要由教务处根据各班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情况来进行考核评价;第四一个评价就是开展突破性评价,即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一些比较难的题目或问题能独立解决,且方法比较新颖的这类学生,连同题目、解题过程一并在学习展示栏中展示。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篇7

一、科学素养的内涵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科学素养包括运用科学基本观点理解自然界并能做出相应决定的能力。还包括能够确认科学问题, 使用证据做出科学结论, 并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我国义务教育通过物理学科实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 (1) 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 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2) 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 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的基本规律; (3) 通过科学探究历程, 形成尊重事实, 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4) 通过科学想象与科学推理, 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5) 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 让学生学习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依据国际教育界对科学素养的界定和我国的实际情况, 科学素养应包括以下四个要素:科学兴趣、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

二、明确培养原则

1. 坚持培养的全面性, 体现科学的本质。

科学的本质就其过程来说是探究的过程, 活动的主体是中学生, 目的是验证物理现象、探索物理奥妙。这不仅需要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还需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大胆想象积极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因此, 要坚持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下体现科学的本质。

2.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科学素养。

科学不仅指科学知识, 还涉及到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诸多方面。全面提高科学素养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主动学习和探究中认识科学, 且潜移默化地固化为学生内在的素养。

3. 承认学生的差异, 坚持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统一。

学生的情况是参差不齐的, 教育并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 而是要通过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客观认识世界, 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和眼光分析一些简单问题。教育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因此必须坚持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三、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途经

1.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能力。

物理实验是获取和验证物理概念和规律的重要方法。意大利画家、自然科学家达·芬奇曾指出:“科学如果不是从实验中产生, 并以一种清晰的实验结束, 便是毫无用处的、充满荒谬的, 因为实验乃是确定性之母。”所以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善思、质疑、团结、创新的精神。在“观察光在水、玻璃中传播的路径”这一实验中, 学生用一大矿泉水瓶, 在里面点上一炷香使得瓶子里面烟雾缭绕, 然后用激光灯照射时便清晰地看到了光沿直线传播的路径。同学受软尺自作的启示, 用实验解决了一道习题:用软尺测量物体长度时, 若把软尺拉长些, 测量值是偏大还是偏小?他做了这样一个模拟实验: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 标上刻度, 然后用透明胶粘贴, 再扯下来, 便做成了“软尺”, 用“软尺”不仅找到了上题的答案, 而且还清楚地看到分度值变大了, 知其然, 并知其所以然。物理学中许多重要概念、定律、公式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的, 借助实验能帮助他们发现规律、认识规律。

2. 注重科学探究, 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

新课程理念要求:“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科学探究摩擦力”时, 先创设情景用一根筷子将一杯米提起来, 然后提出问题:什么原因使得杯子不会掉下来?先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思考。怎样才能把摩擦力显示出来?提示学生:拿一块橡皮分别在玻璃上、桌上、地板上滑动, 观察橡皮上滑过的痕迹的不同, 导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进一步提示学生进行想象:用手在一张沙纸上滑动并试着增大压力会怎样?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

3. 联系生活实际, 实践“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将枯燥的物理概念、定律和学生丰富的生活联系起来, 平时教育学生要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如让学生利用弹簧设计尽可能多实验。学生的设计如下: (1) 用手拉或压弹簧, 弹簧长度的变化, 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 将弹簧向上抛出, 弹簧离手后会继续上升, 说明物体具有惯性; (3) 拿起弹簧后松手, 弹簧会自由下落, 说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且方向竖直向下; (4) 用手拉两个弹簧测力计, 示数一样, 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5) 用弹簧吊一物体放入水中, 弹簧收缩, 说明物体在水中受到了向上的浮力。学生还利用废旧钢锯条、梳子做了许多实验如:振动发声;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响度和振幅的关系;力可使物体发生形变;弹力的方向;磁化现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等等。实践着“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

4. 注重学科间的渗透,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若能挖掘其他学科素材来给物理学习增加艺术和浪漫气息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对于诗词、歌曲、人生哲理等平时留心积累, 在教学中穿插进去, 会使课堂学习变得趣味盎然。如从“彩云追月”、“月亮走, 我也走”中发现动与静的辨证关系, 准确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再如用物理原理解释曲肘伸肘动作时肌肉和骨骼以及关节的作用与活动变化。

中学生物理素养的培养 篇8

【关键词】中职 ; 物理 ; 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33-01

1.科学素养的内涵及现状

在当前世界发展的新形势下,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一个国家要想长期稳定地发展,就必须确保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不断创新。而国家科技实力的强弱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来创造,它不仅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一个国家人才科学素养的高低。我们知道,国家的教育事业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而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保证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所谓科学素养,就是指对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对科学技术的掌握程度,它是评价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不能够急功近利,需要每个人从基础做起,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能,构造自己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然后通过学习各种科学方法对科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最后通过科学实践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根据调查发现,自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来,虽然学生的素质有了很大提升,但是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是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综合素质的较低的人群,这部分人群的学习文化成绩一般较低,如果不对这种现状进行改善,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提升,而且影响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

2.中职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生源基本素质较低,学习能力差异大

物理学是一门比较基础但又相当综合的学科,它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涉及范围较广,一般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在内的多种学科,而且物理学的学习一般分为理论和实验两大部分,要想真正地学好物理这门课,就需要学生培养足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所学知识进行合理充分的联系、思考。

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往往认为物理学是一门非常困难的学科,感觉到物理学科的概念抽象、内容繁多复杂等。另一方面,由于中职学校的生源一般是一些文化成绩较低、综合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这也导致学生在面临物理教学时容易产生一种惧怕心理,课堂上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时有发生,長期下去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不利于教育事业工作的展开。

2.2 教学方式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性

目前,我国中职物理教学往往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老师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借助黑板对学生进行讲授,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枯燥无味,而且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物理教学内容往往系统严谨,而且与日常生活实际是分不开的,如果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单一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讲解,缺乏必要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缺乏教学特色,不仅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模糊性,而且长期下去学生也会很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不利于物理教学工作的开展,更达不到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

2.3 忽略物理课程建设

一般来讲,中职物理教学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为学生的专业所服务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中职院校都存在着缩减物理课程的现象,而且物理教学的相关设备相对陈旧,教师对于物理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导致对物理教学工作的疏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物理水平。

3.中职物理教学改革的对策研究

3.1 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物理这门课程,而且它们是密切联系的,现如今的社会处于高速发展的节奏中,各项新技能、新技术、新工艺在不断被发现应用,因此,对中职物理教学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物理教材对内容的要求,应该在物理教学内容增加现代科学理论,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传统的中职物理教材往往过于注重对物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对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单纯的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不利于物理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合理规划中职物理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合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

3.2 改革物理教学模式,加强科学素养培养

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通常以老师教授为主,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而言比较单一枯燥,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局限于课堂上,不利于对学生的实验分析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新形势下,要努力把物理学科中丰富多彩的思想理念加入到物理教学中去,开发多种教学方式,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理念。此外,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模具等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努力活跃教学课堂,让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物理教学中去,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3.2 巧用多种教学资源,加强教师自身素养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且实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必要途径,通过实验不仅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然而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的物理实验设备相对匮乏,实验条件相对简陋,这就需要老师和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时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并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来完成相关物理实验。此外,要想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工作,教师自身的素质也需要不断提升,教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监督者和传授者,是教学工作的开展者,教师的自身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对中职物理教师自身修养的加强也非常重要。

4.总结

上一篇:银行存款业务练习下一篇:入党个人简历怎么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