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精选12篇)
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篇1
当今社会, 信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信息素养也无形中成了一个极具挑战的新概念, 信息素养具有承上启下的社会意义, 它是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能力的结合体。信息素养是一个人在信息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必要而重要的基本素质。
一、信息素养的含义
“信息素养”这个概念是由美国的保罗·轲斯基在1962年首先总结出来的。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获得评估和使用的信息, 包括信息能力、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心理、信息观念等。信息素养是人类综合素质之一, 是人类适应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必备的前提。信息素养不仅要求人们要熟练应用信息技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 合理在生活中应用信息, 而且要求人们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中能独立学习, 会正确判断, 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二、信息素养的养成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以实现学生信息素养养成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课程。这一课程主要教给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社会生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养成在信息社会生存与发展应该具有的良好行为习惯。我国年青一代要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中生存, 必须要有能够应对信息社会挑战的能力。
学生对信息素养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 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 我们应该在实际教学中营造氛围, 让学生有意无意地接受信息素养的教育。那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1. 利用信息技术课的特点,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我国计划生育成果斐然, 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 但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许多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出自私自利、个人主义、独享主义的毛病, 这些毛病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信息高度发展的社会, 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我们需要合作精神, 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 这也是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教材, 帮助学生改掉身上的毛病, 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例如在《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这一章中, 教学内容是要求以班级制作网站, 宣传我国传统智力玩具———九连环, 学习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信息发布与交流等知识。要完成这一任务用到Frontpage2000、Word、Photoshop、QQ等多个软件, 同时涉及的知识点很多, 需要做的工作也很多, 个人很难完成。笔者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 让他们自由组合, 分工完成对应工作。从选题立意、设计规划、素材选择、开发制作到最后的调试、发布, 各阶段由不同的人负责, 最后通过共同协作完成了一个网站的制作。整个过程体现了协作的精神, 作品完成了, 学生能从中体会到团结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
2. 在传授信息知识技能的同时, 加强信息道德教育
信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是双面的。比如, 互联网给人们带来有用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大量黄色、暴力、反国家、反党、反人类的信息如幽灵般出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防不胜防, 这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了产生不良的影响。由此可见, 一定要加强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 从而让信息技术这把“双刃剑”变得更有利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3. 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改后的课程内容有了相当大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新教材“量大、面广”的特点。以前的教材主要采用“教师演示, 学生跟着操作”的教学方式。新课改后变化相当大, 要求学生会自主学习, 能利用平时学过的知识, 对新知识进行拓展。例如高一教材中的《表格信息加工》的章节内容里, 需要用到微软的电子表格工具Excel, 这与学生以前学过的Word软件有很多相似之处, 同属于微软公司开发的Office办公软件, 不仅外观、菜单结构、版面设计相似, 而且很多功能都是相通的, 所以教材对它基本操作方面的介绍就简化了。但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大部分学生只要在课堂上点拨一下就懂了, 但有些学生平时很少接触电脑, 很难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既不能把所有小而琐碎的知识全部讲授, 又不能点到即止。这时就要求学生用“主动学习”的方式学习这章内容了, 在学习书本上某个知识点时, 能自主学习到与之相关的知识。
良好的信息素养会影响人的一生,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我们任重而道远, 要走的路还很长。教育是长期的, 是连续的, 我们要克服工作辛苦、报酬低微的实际困难, 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 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终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并使之成为学生一辈子受益的良好品质之一。
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篇2
苏妙云 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
摘要:信息素养是当代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信息技术课程在内容上与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具备一致性,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我认为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帮助学生提高对信息的分析、评价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程 任务驱动法 自主学习
一、什么是信息素养
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认为,信息素养应包括三个层面: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以及信息技能(技术层面)。信息技术课是提高学生信息技能的最主要途径,但信息技术课不能单纯地培养机器的操作者,而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其他方面培养。
提高了人的信息素养就培养了人的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使之具有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具有追求新信息、运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从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捕捉信息,从易被人忽视的现象中引申、创造新信息的能力。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指出 “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未来世界居领先地位必是信息能力最强的国家,我们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像培养学生读、写、算一样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逐步提高信息素养。
二、信息技术课如何提高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程在内容上与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具备一致性,信息技术课程应该教给学生什么?难道就是教学生练练打字,制作网页、画画图吗?果真如此,那么只要参加电脑培训班好了,又何必从中小学开始就开设信息技术课呢?目前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法,上课时一再强调重点、难点,一再叮嘱学生哪些知识要记等等,却忽视学生信息意识、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等的培养。信息技术课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要创设实践环境,让学习者自主在去探究、去发现,教师应该从完全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向知识传授者、指导者和设计者的多维角色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课不同于其它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调整和开放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信息的兴趣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我们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作用
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设置适当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本质上应是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学生学习和完成任务的真正动力系统。任务作为学习的桥梁,“驱动”学生完成任务的不是老师也不是“任务”,而是学习者本身,更进一步说是学习者的成就动机。因此,任务并不是静止和孤立的,它的指向应是学习者成就动机的形成,即任务是一个由外向内的演化过程,是以成就动机的产生为宗旨的。任务驱动教学强调以活动为中心,因此,我们在课前要认真设计活动,老师的角色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不仅要使学生能牢固的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时,教师应首先设置情景,提出一个主题,当学生探索欲望被激发后,老师提出本节课需要完成的任务。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将要在一个什么样的主题范围内、什么样的框架下进行学习研究,然后围绕主题布置任务,对于任务目标的设计尤其重要,任务目标应该尽可能与日常学习生活或其他学科内容密切联系,那些仅仅是为了训练某项操作而设计的任务,学生的兴趣往往不大,只有任务设计合理了,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研究。提出任务后,再就应该引导学生围绕该任务展开思考,该任务主要讲的什么?完成该任务必须具备什么知识和技能,自己准备从哪些途径来获得这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该怎样办?这样一系列问题有利于学生弄清任务含义,并按照一条正确的思路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要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纠正错误的理解和思路,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坚持这样,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将有很大的益处。
比如学习“Word 2003的综合应用”时,给同学们布置一个大任务,即每一位同学要完成一份非常精美的电子板报。此任务中隐含着本章的几个知识:
1、Word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
2、设置字体、字号,段落排版。
3、视图、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
4、Word的图形功能。
5、Word的制作表格功能。把这5个知识点又隐含在5个小任务中,每一节课完成一个小任务,又把一节课中的小任务分成更小的几个任务,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分别设计在更小的任务中。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会想方设法读教材、查资料甚至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在无形中掌握了知识点。总之,真正的“任务驱动”,并不是死板的、照搬照抄式的,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完成任务是为了驱动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学习知识,进而活用知识、创新知识。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学习的主动性首先要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钻研、自主学习,且鼓励学生间互帮互学。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学会独立思考。这样教学,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老师也应该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资源方式进行学习。例如自学课本,阅读电子教材,观看CAI辅助教学软件,或访问相关网站等,让学生自己选,自己看,自己学,自己试。学生对于需要完成任务所必须掌握的知识进行主动阅读、认真思考,分析研究,初步理解和实践验证,从而形成知识表象和动作技能。
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软件中的帮助、网上请教,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充分的训练,同时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例如,在教学在Word2003中如何改变改变字体和字号时,可以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两个字体字号和颜色不同,但文字内容相同的文件,让学生比较两个文件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然说出字的字体和字号及颜色不同,然后让学生在软件中进行实践操作,学生根据课本上的要求,一步一步的完成了任务,但他们的方法都一样,这时时侯老师适时引导,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自主探索更多更好的方法,于是,学生们象寻宝一样在软件中找其它的方法,结果学生找到了很多种方法,甚至个别学生还会使用文字效果,做出了更精彩的文字。这时侯,我再让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们评价他们的操作各有什么优点,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与失败,学生兴趣盎然。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创新,寻求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设计。在学生初步理解了知识之后,教师还要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之更加深刻,更加灵活。
3、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身处信息时代,通讯能力不仅仅包括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这些人们生活的基本技能。在这个分秒必争的网络时代,如果不会使用电子邮件、传真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那么他将被新世纪所抛弃。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生存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教师应促使学生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整理、利用和传播的方法。如:教会学生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发送工具、存储工具;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参观、实验、资料检索、电子视听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与发散思维,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善于运用外界信息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善于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库与学习方法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所发现和占有信息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信息素养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在具有通讯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学习者不断发展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及掌握思考技能的前提条件。
4、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思考的技能
这是信息素养三大能力的核心部分。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应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利用信息的意识。让学生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加强对学生思考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学生只有掌握了思考技能,才能独立地思考、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为问题寻求答案,而不必时时依靠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件事情通常有多种解决办法,一个问题也有多种答案。信息素养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对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能力,不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
5、帮助学生提高对信息的分析、评价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在信息的海洋里,既有对社会进步有利的信息,也有大量不利于社会进步的信息“垃圾”;既有真实有效的信息,也有虚假骗人的内容。所以,面对大海一样的信息,学习者必须学会如何评价信息的真伪和价值。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应该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提高对信息的分析、评价能力。为此,我经常在课堂上强调:“同学们,你们在网上查寻资料的同时,不要因为贪玩和好奇进入一些不健康的网站。你们应该有一双‘火眼金星’来识别网上这个五彩缤纷的大世界。”我还打电话到一些同学家里,告诉他们家长,让他们配合做好工作,如注意别让孩子进黄色、暴力网站,教育孩子不要通过QQ盲目与人交朋友等。除此,学校还经常召开大会,邀请有关人士来校作报告,通过一些逼真的画面和有声有色的描述,让学生了解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提高他们对信息的分析、评价能力。我平时还非常注意对学生进行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或利用计算机进行非法活动是一种不道德、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行为。
总之,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是新生事物,我们必须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才有可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新世纪的人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学生接受终身教育的前提条件,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先决条件,只有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植根于教学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我们必须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才有可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新世纪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文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0]35号,2000.11
2、王吉庆编著,《信息素养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电化教育研究》,2001.2
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篇3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225-01
信息素养是指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一种综合能力。信息素养主要由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素养三部分构成。在我国,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的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在这个时期进行信息素养的早期培养,直接关系到个体以后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和对社会的贡献。下面从三方面谈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一、小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
信息意识是指个人具有信息需求的意念,对信息价值有敏感性,有寻求信息的兴趣,具有利用信息为个人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愿望。信息意识的培养,即是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是资源,及时有效地利用资源可以使问题得到全面、深入的解决。
1.是要使小学生重视信息资源在解决各种问题中的作用
训练小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仅要从自己已有知识中寻求解决办法,还要寻求各种信息资源,发现新的解决办法。譬如,教学《网上过新年》这一课,以春节为切入点,出示有关春节的图片,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春节的气氛和欢乐,然后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要在网上过一回春节。让产生亲手试试的欲望。教师这时可以向学生提出本节课的目标是要利用搜索引擎查找有关信息。让学生认识到信息资源的重要性。
2.是要让小学生重视信息的沟通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完成一些综合性很强任务时,我们需要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编组,互帮互助,进行资源共享
二、小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信息能力是指小学生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的使用、确定、获取、加工、表达和评价信息的能力。这是个人信息素养的重要部分,有了信息意识还得需信息能力来支持。
1.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
信息获取能力指的是:如何利用信息的海洋来丰富自己的学问,提高自己的学识,如何从“信息的海洋”中快速、准确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互联网给人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方便之路,小学生在网络的学习中要避免进行网络原理类的学习,应侧重应用方法的学习。例如:最初通过浏览各个儿童网站、专题网站、学校网站,让学生感受到互联网中信息的丰富,开阔他们的眼界。
2.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信息的处理能力指的是:让小学生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比较,选出与问题相关的有效信息。寻找到所需的信息,还得从中筛选出有效信息。比如:在信息技术课中,通过一些综合性的任务驱动,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和小组合作等形式查找信息,开展制作如个人网页,班级主页以及设计学校班级电子版报等活动,经过这些练习,既结合本学科学习,又进一步掌握信息检索、分类、评估、有效利用等处理能力。
3.信息表达能力的培养
信息表达能力指的是:让小学生把相关的信息组织起来,并以适当的方式加以表达。能否适时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这个环节是关键一环,检验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最佳体现。教学中可以浅显地告诉学生:读懂你的信息资料,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说出来,还可以谈谈你的想法。
4.信息评价能力的培养
信息评价能力指的是:小学生对所获取并运用的信息进行评价,明确信息资源的价值,对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当今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中,各种信息时时刻刻充斥着我们,这就需要小学生分清楚有用和无价值的信息。需要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时时刻刻的提醒和教育。
三、小学生信息道德素养的培养
信息道德是指在获取、使用、生成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要求。青少年没有信息道德修养,不仅不能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不能保障信息存储与传播的安全与畅通,而且还会触犯法律。因此加强道德法律教育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小学生信息道德教育的内容如下:
1.让小学生认识到,信息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引导小学生自觉维护反对破坏信息资源的行为。2.让小学生认识到,信息有的有益有的有害,引导小学生辨别信息资源,形成选择和运用健康信息资源的习惯。3.让小学生从小树立知识产权意识,在最初使用信息资源时就形成尊重知识产权人权利的习惯。
立足成才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篇4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个体的一种基本能力, 也是社会人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份。它不仅包括了诸如信息获取、信息检索、信息表达、信息交流等的信息技能, 而且更体现在以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将这些信息技能用于解决问题和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信息能力。具体而言, 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等三个方面。信息意识是指个人具有信息需求的意念, 对信息价值有敏感性, 有寻求信息的兴趣, 具有利用信息为个人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愿望。信息技能是指能够有效地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包括操纵信息工具、检索获取信息、加工提炼信息、整合创建信息、交流传播信息等方面的能力。信息道德是指个人在信息活动中的道德情操, 能够合法、合情、合理地利用信息解决个人和社会所关心的问题, 使信息产生合理的价值。
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理应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与培养, 将信息素养列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 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信息素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之才。近年来, 本人在承担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任务中, 努力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 进行了一些有益实践和探索, 以建构学生信息素养良性的和立体的发展。
一、立足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方式,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有赖于富有成效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 应当适应教学改革的需求, 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采用任务驱动、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方法, 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学生的自主认知活动, 培养学生信息获取、检索、筛选、加工、表达、交流等信息意识。
就学生现状而言, 对计算机并不陌生, 也会进行一些常规的计算机操作, 但对信息的敏感性不强, 缺乏获取信息的手段, 处理信息的方法单一盲目。针对这一现状,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教育与培养。
一是如何获取信息。引导学生关注信息, 认识信息的价值, 为信息处理奠定基础。因特网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 是学生今后工作学习生活中必须加以利用的信息宝藏。在因特网简单应用教学中, 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要求学生搜索介绍护理专业的相关内容并加以保存, 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 拓展相关知识, 介绍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分析保存网页文本、保存整个网页、保存部分文字和保存图片等操作的区别, 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是如何表达信息。表达信息首要的就是输入文本, 其以速度和正确率为评判标准。教学中设置了与专业相关的范文输入情境, 既包括了汉字, 也包括了一些西文和键盘中无法直接输入的符号。学生基本都是用拼音方法录入, 而且较多的都是输入汉字的完整读音, 极大地影响了输入速度, 可谓“只听键盘响, 不见字出来”, 所介绍的简拼方法输入则可改善这种情况, 而引入的软键盘的使用很好地解决了特殊符号的输入, 以提高学生表达信息的能力。
三是如何处理信息。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其处理方法具有多样性, 但学生普遍缺乏灵活多样的处理方法。以文件和文件夹等资源管理为例, 过于单一的方法, 使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僵化”。教学中, 设计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模式, 相互交流演示资源管理操作, 最后再总结归纳“菜单法”“快捷键法”“鼠标拖放法”等多样的操作方法, 说明“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改变学生“从一而终”的操作方法, 以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注重操作实践, 培养学生信息技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有赖于注重和加强操作实践。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遵循学科的特点, 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 让学生亲身实践, 开发学生的潜能, 解决实际问题, 而且在实践过程中渗透应用意识, 体验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便利,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
一是强化实践意识。从课程教学开始, 就提出了“注重实践, 兼顾理论”的八字方针, 突出以动手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特点, 改变学生将计算机课程等同于其他课程的认识, 转变学生习惯于期末“冲刺式”的学习方法, 强调要关注平时, 注意积累, 聚沙成塔, 举一反三, 提高操作技能。
二是推行讲练结合。根据学生现有信息能力, 采取“学生演示———教师提炼———实践提高”或“教师演讲———学生实践———拓展强化”等方法, 将动手体验、操作实践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并辅以适当的课外训练, 使学生掌握知识从感性到理性, 操作能力从模仿到自如, 信息技能得以巩固提高。
三是注重应用拓展。信息素养的好坏最终要体现在具体应用之中, 学生在相对封闭的学习环境中, 较难准确把握应用性问题。因此, 学习活动中结合专业需要, 以实际应用为目的, 拓展和提高知识的层次尤为重要。如学习Word文字处理时, 对英护专业提出解决英文文档中单词中间分行的方法;学习Excel电子表格时, 提出如何分析处理社区居民健康调查资料;学习PPT演示文稿时, 提出如何保证卫生知识宣传幻灯片的播放控制与自动播放等等, 让学生能“管中窥豹, 可见一斑”, 理解应用性的需求。
四是延伸课堂实践。课堂学习之余, 让学生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结合专业和其他学科, 制作一些主题作品, 起到了延伸课堂学习、强化实践活动的作用。如制作新年贺卡、专业知识电子刊物、职业生涯规划演示文稿等, 并将这些作品纳入学习评价范畴, 既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热情, 又促进了学生加工提炼信息、整合创建信息和交流传播信息等信息技能的提高。
三、加强道德教育, 提高学生信息道德
全球信息化时代的信息交流与传播司空见惯,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有赖于加强和陶冶道德情操。网络以其方便、快捷、信息资源多、传播范围广的特点, 正迅速融入我们的生活, 成为信息交流和传播的首要途径, 带给学生更多的则是新鲜、好奇、刺激, 成为许多学生的最爱。在教学活动中, 要加强信息道德教育, 积极引导学生明辨虚拟世界的是非曲直, 树立良好的上网习惯, 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 自觉接受道义自律和网络规则的约束, 努力倡导网络社会自尊自爱自律自觉的新风尚, 培养和提高信息道德。
一是合理利用信息。网络信息的交流传播具有面广量大的特点, 如同现实社会, 对获取信息的利用必须遵守道德和法律规范。在讲述网络搜索引擎时, 以论文写作为例, 教育学生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必须相互尊重、相互合作, 利用网络下载各种资料时要尊重他人的劳动, 不能剽窃和仿冒他人的成果, 在引用他人的劳动成果时应该指明出处, 强调了信息利用的道德规范;在讲述计算机软件内容时, 引导学生关注知识产权问题, 认识到计算机软件是智力劳动的产品, 与书籍著作一样享有知识产权, 受法律保护, 私自盗用他人软件是违法行为, 并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强调了信息利用的法律规范。
二是规范传播信息。网络既可以传播有益的信息, 也可以传播有害的信息, 甚至是计算机病毒。只要具备上网的条件, 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 使得有些人恣意妄为, 将网络当成了发泄不满或散布谣言的场所, 违背了基本的网络道德规范。在讲述网络应用时, 我就列举了一些发布虚假信息, 公开他人隐私, 甚至进行人身攻击的典型事例, 并联系我校个别学生在百度贴吧上散布不实言论, 攻击同学, 毁贬教师, 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的实际, 对学生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引导学生认识在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一样, 同样必须倡导道德自律, 信守社会公德。
三是正确占有信息。网络世界是精彩的信息世界, 难免让人“留恋忘返”, 但对信息世界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根据身心状态和学习、工作的需要, 占有适量的信息。在网络应用教学中, 针对学生喜爱上网的特点, 通过故事引导、案例分析等形式不失时机地教育学生全面认识和理智对待网络, 既肯定网络的优越性和积极作用, 也要求正视网络的负面影响, 尤其是对“网络成瘾症”“信息污染综合症”的消极影响要有清醒、正确的认识, 培养学生较强的自控意识和能力, 做信息世界的驾驭者, 而不是信息世界的奴隶。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学校各个部门、各个学科的共同努力, 更是计算机课程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我愿通过自己的微薄努力, 既从大处着眼, 更从小处着手, 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中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要把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与培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 计算机课程的教师更是责无旁待。结合课程和专业, 将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与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 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信息素养,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参考文献
[1]郝丽娟.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信息素养[J].现代农村科技, 2011 (11) .
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篇5
1前言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能够突破往常音乐课上“范唱—视谱—唱词”的单一教学模式,从深度融合的角度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个性化学习,实现差异化教学,实施精细化管理,提供智能化服务。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和掌握信息技术,创造适合音乐学科的信息化环境下“融合型”的新型教学模式,创建思维型课堂,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从而使学生更有学习活力,更具个性,更有个人学习的实力。本文主要探讨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应用模式和教学方法。
2充分挖掘网络相关资源,开拓学生的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的整合和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以及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教育领域引起一场深刻变革。网络资源丰富多样,各种学习教育类软件层出不穷,如“微课掌上通”“希沃授课助手”“班级优化大师”“音乐帮”等,都是现代音乐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的音乐教学软件。特别是“音乐帮”中包含了音乐基础(乐理、试唱、练耳)、声乐、艺考与考级的题库,以及音乐基础理论、伴奏、视频、钢琴课程、声乐教学、乐谱搜索、节拍器、钢琴键盘、音乐热点资讯、精品音乐表演欣赏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广大音乐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轻松便捷的平台,资源丰富、界面简单、易于操作。借助“音乐帮”,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学生可以自学软件中的素材,还能请客服帮助搜寻需要的伴奏,是一款非常好用的音乐APP。下面,笔者以《茉莉花》一课的教学为例,介绍一些软件与音乐教学相融合的方法。
1)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掌上通”这个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软件,制作5~10分钟为单元的微型课程,向学生逐一介绍《一千零一夜》中“图兰朵”的故事,引出背景音乐《茉莉花》这一歌曲的由来。播放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个中国小女孩站在红灯笼上演唱茉莉花的视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这举世瞩目的时刻要选择演唱这首歌曲?展示江南的美景和各色茉莉花的图片,以用民乐合奏的《茉莉花》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清新淡雅、洁白美丽的茉莉花。接下来,欣赏歌唱家宋祖英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开场曲《茉莉花》,观看“出彩中国人”中来自美国亚特兰大的大学生芭蕾舞《茉莉花》,听赏“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奏家用各种乐器演奏的《茉莉花》。教师通过“微课掌上通”给家长发送《茉莉花》微课的相关视频,家长接收到视频信息后,提前让孩子随时随地预习微课内容。
2)课中,教师可以使用希沃授课助手,在台下远程控制《茉莉花》课件,轻松调用激光笔及聚光灯演示课件,指出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让我来将你摘下”中的休止符声断气连的演唱方法,方便教学,教师再也不用固定在讲台上。在学生小组讨论展示环节,教师边巡视边随手拍摄学生演唱《茉莉花》的歌曲、舞蹈、器乐、朗诵、绘画等作品,上传到电脑桌面上,随时向全班学生和本班教师分享,可以增强师生互动,统筹课内有限的学习时间,并可延伸至课后再行观看。
3)课后,教师可以利用“班级优化大师”这一课堂管理软件和学生综合评价系统,将学生进行分组,根据课前预先设定的评价项目,包括课堂表现、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协作能力、演唱水平、舞蹈能力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记录,并请班干部用电子评价系统中的加减分功能对本节课中同学的表现进行加减分的统计。教师不需要另外花时间去统计分数,系统可以自动化计算出结果,并且可以同步给家长的手机端,增强家校的`紧密联系,让家长可以实时了解和掌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增减分数的原因。
3利用图形谱的直观功能,发挥学生思维的可视效能
研究表明,通过视觉所获得的信息占人类获取信息总图3A′乐段量的60%以上。图形是直观的语言,图形谱能融图画与音乐为一体。因此,作为课堂的引领者和掌控者,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计算机图形软件和其他图像的处理技术,把抽象的音乐信息转换成形象的图形谱。图形谱用相同的色彩或者图形表示乐段相同或相似。教学时,教师根本无须用烦琐的语言,可以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看图形谱,图形谱充分学地实现了思维的可视化效能,他们只看着图形谱就能了解音乐的走向与曲式结构,记住乐段之间的联系,轻松地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音乐识记和律动表现。下面以欣赏课《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为例,对此进行介绍。
1)教师给学生讲《小矮人找宝藏》的故事:小矮人→找宝藏→小铁锹挖宝藏→发现宝藏→背宝藏回家→漏宝藏→再挖宝藏→装着宝藏回到了家。
2)用电脑软件根据故事情节展示图形谱,如图1~图3所示。
3)播放《匈牙利舞曲第五号》音乐,并用电脑同步出示该乐段的图形谱。教师几乎不需要讲解复杂的作品主题、音乐结构、发展以及表现手法,学生看着图形谱就能够感知音乐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充分的想象。在学生熟练识记后,教师还可以把文字信息删除,让学生根据图形谱展开想象,激发创造性思维,重新编创故事情节,将音乐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并进行重新编创,根据图形谱将故事与律动改编为《小红帽遇大灰狼》《三只小猪》《小猫钓鱼》等。
4利用“乐音”软件的特殊功能,丰富学生的听觉感官
每次上合唱课时,教师很难熟练地演唱和演奏同一和声主题的多种和声配置法,而电脑这一伴奏大师却能轻松地解决这个难题。比如“乐音”是一种多功能的MIDI音乐创作和播放软件,具有简单实用易用的特点,更可贵的是它独有的五线谱、简谱自由切换显示和打印模式,特别适合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或者学生在电脑里书写出需要的谱例后,请“乐音”软件演奏出来。只要能写得出来,“乐音”就能不折不扣地演奏出来,教师再也不用为钢琴伴奏技术不如人而烦苦,也不用因为学生感受不到丰满的和声效果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而气恼。
5利用音乐游戏软件,提高学生的专注力
音乐可以刺激智力,提高听力、记忆和专注的能力,很多学生都爱上音乐课,对音乐的学习充满渴望,对学习都是带着“乐学”的态度而来的。但由于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不持久的年龄特点,传统音乐器材稍使用不当,就会向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的实力挑战,对教学过程的实施产生极大的干扰,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游戏软件,把学生兴趣吸引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专注能力。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音乐细胞,比如:教师教到打节奏的课程时,一些学生经常不能很准确地击打出拍子;教师随意按下钢琴键盘,有的学生也很难准确地听出它是哪个音,更别说复杂的音程了。然而选择适合学生玩的节奏游戏软件或者听音软件,就能轻松解决这一普遍性的教学难题。比如“SveerzDeluxe”是一款鼠标类音乐节拍游戏,操作方法简单,学生可以根据语音提示,用鼠标点击出画面上出现的音色和节奏的拍点,点击播放器中间部分的小精灵,注意节奏和节拍,配合动态扫描线的上下移动抓准时机点出相同的颜色。经过长时间练习,学生可以提高音准度和节奏感,在玩中学、学中玩,很好地把寓教于乐联系起来。每一首歌曲都是由特殊的节奏构成的。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玩一玩节奏游戏,这样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克服歌曲节奏教学的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歌曲的学习做好铺垫,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现在的手机功能也是十分强大,推出了大量的音乐软件,如“钢琴大师”“舞指钢琴”“节奏专家”等,内含大量优秀的钢琴曲、完美钢琴和弦,超高音质、不用钢琴也能弹出完美的钢琴曲子,体验弹奏乐趣。内置多种乐器音色,包括钢琴、小木琴、电子琴、吉他、架子鼓等,满足多重音色的需要。模式也很多样,比如播放、教学、随意弹等。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合拍,感受打击乐器的音乐节奏带来的游戏乐趣。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通过“每日每周活动”向好友发起挑战,或者邀请好友弹奏世界名曲,体验角色的成长,享受到声画交融的音乐盛宴,体验激动人心的全方位的匹配效果。
6运用人机交互式对话,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功能强大。从声乐、器乐、舞蹈、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到和声、作曲、曲式、配器,均可以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它还拥有人机交互式的对话学习方式,采用双向交流的功能,告别传统模式的枯燥,可以帮助学生集中精力,在趣味性的游戏中轻松地学到音乐知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如在教完一首歌曲后,教师可以利用电脑的录音功能,帮助学生录制个人专辑,录完后听听自己唱的录音效果,并请“电脑教师”为学生进行智能化的电子评分(只要你的音准、节奏基本把握准确,分数一般较高)。或者利用最新的手机摄像功能拍下学生的现场演唱效果,并用数据线连接到电脑上,学生就能马上看到自己的现场演唱效果。电脑就像一面镜子,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式对话,很容易集中精力,自主地进行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师应争取每个学期,为每位学生都录制2~3首歌曲,并在电脑上制作成音乐网页。当然也可以请家长帮忙为孩子拍摄录制VCR,并将其发送到教师的邮箱中。在学期结束或班级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它们做精彩的回顾播放,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而教师也能及时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法。
7结语
新课改下的新教师应该善于将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深度融合,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不断地探索研究,精心地设计,灵活地掌握、运用和开发各种电教媒体,并把它们同其他手段和方法融为一体,不断地去创新,就一定能在课程改革浪潮中走出一条音乐教学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路瑜.《声乐作品计算机伴奏曲库》的建立与应用[J].音乐研究,(2):82-83.
[2]付祥奎.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及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3]吕晶萍.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4):39-40.
[4]石琳.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213-215.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篇6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增进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启发和学习热情有直接影响。只有教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性软件,尤其是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和强化信息意识,开发和利用网上信息为教学服务,才能努力创设培养信息素养的学习环境,组织引导学生使用多媒体手段,全方位地感知、认识学习对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当然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主要场所。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同时,教师也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师生交流拓展到课堂以外。信息技术教师平时与学生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但也应尽量走近学生,主动寻求共同语言,与他们成为朋友,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入到群体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活动中,强化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
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教育,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为一体的基础课程。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放在首位。设计任务时,应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完成任务,在培养学生会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在教学中,应改进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所用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任务驱动法,这种方法是把每个学习单元中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第二,比喻说明法,计算机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有时较难接受,如果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比喻等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三,表扬奖励法,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有较强的荣誉感和好胜心,对教师的评价尤其在意,所以,每当学生完成好的作品,教师都应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加以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被表扬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学生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坚持分类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个体信息技术素养的不同,在教学中应坚持分类施教。我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知识水平进行分组,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当组长,负责带动和组织本小组的其他同学,这样其他同学也成为积极参与者,他们在完成基础知识后能自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不懂的地方再向教师提问。
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特点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个新学科的开设,对学生而言犹如步入陌生的、神圣的科学殿堂。教师能否上好第一课,对于激发学生兴趣至关重要。在信息技术课的绪论课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的特点和优势,向学生充分展示计算机强大的功能,如上网查看新闻、听音乐、欣赏动画影视、查询各种信息资料等,使学生尽可能多地看到计算机的广泛用途,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好奇心。
四、积极创设信息氛围,在信息文化建构中培养信息素养
教育是一项文化活动,从广义上看,信息技术教育亦应是一项信息文化活动。一方面,社会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影响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它们的生成和发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只强调技术能力而忽视人文观念,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信息技术教育理念必须提升到文化层面,站在文化视角,信息技术教育才有质的升华——从单纯的信息技能训练走向整体的信息文化素养积淀。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仅站在技术能力的角度,忽视与脱离文化视野,影响学生完整信息素养的发展。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可塑时期,我们必须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有关的道德、法律、法规,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
信息意识的培养,也就是对推崇信息、追求新信息、掌握即时信息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信息意识的引导下,产生强烈的发现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增强信息的感染力和教育效果。另外,信息技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将所教内容尽可能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实例结合起来。例如,学生掌握了如何上网搜索,就在一些节日中让学生自主搜集相关的图片和声音,让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总之,信息素养是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所必备的素养。在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是学生提高信息素养的启发者和引导者,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和总结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朝着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稳步前进。
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素养,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够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跨越师生之间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及认知过程体验上存在的鸿沟, 既可以构建个别化的学习环境, 也可以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 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最大限度的实现认知过程与感悟、体验过程的统一。
学生在足够的信息支持下探索和发现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而且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拓展时空;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手段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在网络环境下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融为一体, 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获得自己需要的、最佳的学习, 都可以享受终身的和最好的教育, 实现人类按需学习的教育最高境界。
一、信息化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不仅是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 也是教师教学方法的全方位变革, 无论是备课、授课、指导、评价都无一例外要进入信息技术平台。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对教材、教法、学生的把握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一贯强调的, 这一基本功在信息时代显得更加重要, 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如教材的处理、学生的新特性、教法的变革等。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 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首先要自己具备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以及创造新的信息的能力。要使计算机成为教师的真正工具, 不要求各学科教师自己从头设计并自己制作课件。有不少多年从事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的老师在与我们交流时, 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我们要花费数十小时编制一节课的课件, 那么我们的工作究竟是编制课件还是进行教学”?有相当多的老师则更加直截了当:“光是编课件所需的那么多时间, 也使得我们根本搞不起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个问题不解决, 计算机就不可能成为教师的真正工具, 课程整合就无从落实, 计算机辅助教学就会永远是“装点门面”。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并不是要我们的学科教师都费力搞什么多媒体课件, 更不是要每个教师都去编制复杂的网络系统。在信息时代, 我们要学会“拿来主义”和掌握“再加工的能力”, 如果有现成的“电梯”大家都不去使用, 岂不是对资源的浪费?浪费了网络资源, 还浪费了你自己的精力。对于很特殊的资源或者是很具有个性化的资源也可以自己动手开展创造性的劳动, 但是, 劳动一定不可以是低水平的、重复的、简单的抄袭。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提高、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养
信息素养是一个智能架构, 决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我们要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的信息技术能力,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一, 感知信息的能力。对新信息敏感, 能时刻保持探索新知、新信息的热情。
第二, 获取信息的能力。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和信息。如学生在学习《詹天佑》一课时, 要上网搜集詹天佑及人字形铁路的相关资料。学生就要熟练应用I E及搜索工具, 并掌握搜索方法, 在他们获取资料的同时也提高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
第三, 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 能根据学习目标有效地将获取的信息进行归纳、综合、分类、存储、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准确加工信息, 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富有个性, 从而生成新的有效的信息。
第四, 管理信息的能力。将有效信息, 分类存储, 建立自己的信息库。为今后的学习积累资料素材。
第五, 交流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将信息与他人交流共享, 不仅能获取有效信息, 还能为他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能把信息有效地传递出去, 如通过E-mail, MSN, BBS等传送、发表自己的信息。利用信息技术工具E-mail开展校际交流, 获取所需的信息。这一过程中既需要用到信息工具, 又需要熟练的语言文字的交流、表达的技能。
第六, 应用信息的能力。把经过加工处理的信息, 合理正确地进行应用。利用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如学生们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制作以“爱护地球妈妈”为主题的手抄报时, 将搜集到的信息经过分类处理和与他人
把体验式培训
带“育乐湾”, 一个专门为少年儿童提供体验式学习与娱乐的场馆, 也是2010年上海世博进会惟一一个以青少年儿童教育为主题的场馆。上限的空间与较在这个场馆里, 短的时间通过一些, 儿童可以体验体验式的游戏、在有到一些海板社会、政府公务员角色如警察、教师等等的、经历公司, 这种职员、企业老特殊的形世式, 将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特别的意义。随着博纱世博, 而作为的开幕, “育乐湾“育乐湾””的投资运营方也揭开了她神, 人众人秘的面
将体验式培训带进上海世博会也成为了近期行业的热点。
交流、筛选, 最终将保留下来的有效信息, 制成主题明确, 内容丰富, 图文并茂, 版面美观的PPT。
第七, 甄别信息的能力。信息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浩如烟海的信息良莠不一。有些对学生有帮助, 而用些学生有危害。“在我们没有能力铲除所有毒草的情况下, 让青少年免于毒害的最好办法是教会他们识别什么是鲜花, 什么是毒草”。要注意培养学生甄别信息, 及自律, 自控能力, 把不良信息的危害降到最低。
第八, 负责任使用信息的能力。不传播不良信息, 不发送不实信息, 有作者及出处的信息在使用时注明等。从小培养学生做事负责任, 有原则。
三、结束语
总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将极大地丰富教育资源和适时更新各类知识, 不仅有利于扩大课堂教学信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众所周知,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国际化的盛会, 能够加入世博的行业, 这本身就是对参与者最大的肯定与认同。能够与国际最顶尖的组织同台竞技、同台表演, 充分体现了人众人专业、领先的优势;正是看中人众人在体验式培训行业中的独特地位, 以及人众人对体验式教育培训的深刻解读能力与创新能力……世博会的相关组织方选准人众人, 作为本届世博会惟一一个教育类场馆——育乐湾青少年职业体验馆的投资运营方。
而实践也证明, “育乐湾”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数据显示, 5月1日第一天的正式运营, “育乐湾”迎来了近1000名儿童。“育乐湾”的第一个接待日, 有序、成功、精彩地为这些孩子展现了新型教育模式的魅力, 也向家长展示了很多孩子平日在生活中没有露出的“那一手”。每一个家庭在离开“育乐湾”的时候, 都带着开心而满足的笑容, 孩子能在世博花上这一小时, 非常值得!
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篇8
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素养的必要性
1. 提升学生素养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目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的基本素养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渗透,信息素养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与重视。新课程改革下的普通职业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更是进一步明确了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是其根本目的。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各个职业中学应该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信息素养的教学,不管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争取培养出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中学生。
2. 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如果说知识创新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信息素养就是创新人才就是提高教育水平,适应信息社会的必要条件,是壮大科学队伍的重要前提。一个缺乏信息素养的职业中学生,很难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获得足够好的发展,很难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有所突破。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掌握了现在信息技术选择技能,发展应用能力,才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收获更多知识,推动自我发展,进而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机遇。
3. 学生的素养整体水平需要提高
在已有的关于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职业中学学生的信息素养大多体现于网络通讯工具、信息娱乐工具等的应用,对于信息的选择能力较低,不具有很好的信息好坏分辨能力。就职业中学信息素养的整体水平而言,是非常不理想的,他们在信息科学和信息社会方面明显薄弱,并亟待提高。针对这一情况,职业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更应该重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尤其注重教学目标已经从单一的技能教学转变为信息素养综合能力培养。
二、职业中学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1. 信息技术教育观念尚未转变
国家大力推行信息技术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但由于教师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没有对信息技术教育有一个新的定位,而误将信息技术课变成了机器操作、软件使用的技能课,没有充分认识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具体的机器操作更重要。同时,信息技术在其他课程的教育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低,没有很好地将新信息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学生没有从思想上产生学习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的强烈愿望和需求。信息素养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到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
2. 缺乏良好的信息文化氛围
现阶段各个学校都在努力为信息技术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学校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配置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购进必要的软件和教学资料,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但这并不等于就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由于惯性,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仍然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还局限在面对面的形式上。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引导,学习方式没有得到改善。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缺乏一种良好的信息文化氛围,缺少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
3. 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过于强调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而将日常生活与信息处理隔离开来,使得信息素养成了脱离生活世界的奢侈品,这就违背了信息素养理论的宗旨,造成了信息技术教育实践上的新误区。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只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缺乏现实生活情景的创设,使得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脱离,不能做到“学中用”,而形成了一种“学而不用”的现象,没有明白在现实生活、学习、工作中何时使用信息技术、为什么使用信息技术,学生处于一种有意识但无目的的状态,信息活用能力差。
三、在职业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素养的具体措施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素养已日渐成为未来从业者必备的素质。
1.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条件。教师应通过学习和培训,增强对信息的敏感度,能准确、高效地解读信息和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并把各种信息应用到教学当中,教给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激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只在教师具有了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2.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信息知识、形成信息能力、培养信息情感的主要场所,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只是单一的教授计算机技术,学生处于被支配地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这使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因此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应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来,这就需要转变教学模式。现在许多教育专家提倡一种“任务驱动”的全新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法的关键是任务的设计和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引导。例如,教师在讲用Front Page制作网页时,可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任务:“制作一个班级主页,要求主页体现班级的特点,并评选出最佳网页发布到校园网上”。然后让学生根据所讲的知识,来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
3. 通过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来提高信息素养
《新课程标准纲要》第十一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国外一些成功的案例就是把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直接编写到其他学科的教学目标中,把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作为达到其它学科教学目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这就需要在培养信息素养时与各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作为课程结构的基本支撑点有机地融合到各门学科中,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信息素养的培养。
四、结语
信息素养是中学生应对网络时代冲击,实现终身学习的一项重要素质。在职业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抓住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和实施的本质,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只是迈开一小步。努力学习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自身情况,尽自己的微薄力量,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可做的事情也有很多。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中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素养已成为培养学生终生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大多数学校将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从不同方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冯伯虎.信息素养的本质是什么[J].信息技术教育,2007,(02):31-32.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21号.2001.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篇9
一、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渠道
未来世界居领先地位必是信息能力最强的国家, 我们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认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要像培养学生读、写、算一样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逐步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无论是从设备到人员, 还是从内容到方法都给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巴金曾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因此, 学生也应该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从而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二、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是信息教育的起点
信息素养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检索和交流来提高, 信息技术课最大的特点是能在电脑前上网, 因此, 学生都有一个无限广阔的信息海洋。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浏览校园网中各个学科的相关内容, 可以了解到生活的各个常识, 他们明白了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 人类利用计算机干的事越来越多, 人类越来越依赖计算机及网络。如何在这个广阔的信息海洋中利用信息来丰富自己的学问?如何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互联网能让人们很方便地获取到所需的信息, 但是学生在网络的学习中应避免进行网络原理类的学习, 注重应用方法的学习。
三、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是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教师集体的信息素养对学生信息素养意识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改变教育观念, 会使用常用的任何一款工具性软件, 培养强化信息意思, 利用网络和现实信息为教学服务, 创设培养信息素养的教学、学习环境, 组织引导学生使用多媒体手段, 认识学习内容, 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时常教学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 收集信息的素养
听到上课的铃声, 你知道该上课, 所以上课的信息是通过铃声来表达的, 蛋糕的甜味是通过味道来表达的, 在生活中要注意让学生认识信息的客观存在及其价值, 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 要做到“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利用身上的感觉器官提高获取信息的速度和数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获取信息的主要方法是:
1. 网上资料查询法。通过搜狐、百度等网站进行网上冲浪, 从而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
2. 书籍报刊积累法。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读书勤积累的习惯, 还要提高对积累的知识不断分类整理的能力。
3. 正确使用帮助信息。在各种类型软件中, 几乎都有帮助的信息, 通过“帮助”信息可以更好地掌握该软件的使用。
(二) 获取信息的素养
信息时代的到来, 希望学生能在信息的海洋里乘风破浪。首先, 教师要让他们掌握驾驭轮船的本领。这本领就是获取信息的能力, 这是学生学习的前提。要想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要教给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 学生必须学会上网, 通过键入关键词进行网上冲浪, 进而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其次, 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是学生提取信息的资源库。但是, 网络资源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所以教师事先要考虑学生提取什么样的材料, 教学中应该注重结合课堂教学提出一些相应的“拓展性问题”, 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上网查阅资料。
(三) 加工信息的素养
“信息分析”就是指对获取的原始信息进行筛选、鉴别、整理、分类。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只有养成了这种“信息分析”的习惯, 才会使自己积累的资料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可信度,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大量的原始信息中, 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假信息和伪信息, 只有通过认真地筛选和判别, 才能防止鱼目混珠、真假混杂。收集来的信息是一种初始的、零乱的和孤立的信息, 只有把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和排序, 才能存储、检索、传递和使用。对分类排序后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计算, 可以使信息更具有使用价值乃至形成新信息。其实最简单的学习就是对信息的加工, 通过对信息的加工获得了知识。
四、打造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途经
教学课堂教学首先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 让学生乐于学习。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以高度的学科责任感, 不断地优化信息技术教学,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
(一) 信息技术课
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 要通过学生实际操作的结果来验证信息素养是否得以提升, 要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表面的能力。这些都要在课堂实践活动中, 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来体现。“多元学习任务”的挑战性“问题答案”的开放性“解决方案”的多样性, 都调动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的潜力, 同时也为课堂实际教学环节增添了更多、更广、更深的动态生成问题。
(二) 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搞好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想使学生学以致用, 巩固所学知识, 促进知识的内化、迁移, 从而转变为能力, 就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深度兴趣。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生活学习中必需的一部分。
成教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 篇10
关键词:信息素养,学生,培养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 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教学生因其组成情况比较复杂, 各行各业的在职就读学生相对比较多, 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 加强他们的现代信息化意识, 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成教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现代化工具更显得犹为重要。
一、提高成教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
二十一世纪,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已成为一种世界的趋势, 它的发展水平决定着这个国家现在、将来的发展水平。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标准已远远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 信息技术素养是经济社会对每个学生的必然要求。
然而, 我们成教学生的整体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学生虽然会一些基本的电脑操作, 但多数停留在聊天、娱乐、游戏等方面。我们应充分展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最佳整合, 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培养成教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为成教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服务。
二、信息技术素养本质和内涵
1. 信息素质的本质
信息素质就是指个体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等利用能力, 它是一种对目前任务需要什么信息、在何处获取信息和如何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而成教学生的信息素质就是教师在利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 逐步形成的主动参与信息活动、自觉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态度以及获取、识别、加工、处理、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去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2. 信息素质的内涵
信息素质是一个含义广泛的综合性概念, 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 还包括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以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并将它们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
信息技术素养包括三方面内容:信息技术的理论、理念, 它不仅包括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在信息社会中合理生活、学习, 并将这些信息技能用于解决问题和进行创新的综合信息能力;综合运用信息能力, 能够利用信息技术高效地获取信息, 批判性评价信息和创造性使用信息, 会运用信息技术理论和工作实际相结合, 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信息技术道德涵养, 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 能实施信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道德的行为。
三、怎样培养和提高成教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正确引导、培养成教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通过信息技术相关课程中学生的反应和针对成教学生工作的个体辅导, 在教学过程中, 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1. 帮助成教学生充分了解、接触各类信息技术, 激发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意识的形成。
计算机作为21世纪高科技时代的象征, 它的应用十分广泛,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改善了人们的现代生活水平。成教学生需要具备的是怎样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和利用, 以便更加高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学校应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加以调整和改善, 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 采取多媒体教学演示、上网获取各类信息、制作网页等实用性较强的形式, 将信息技术的各种功能展示给成教学生, 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变为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知识点, 使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 认识到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现今社会的非凡影响, 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促使大家信息技术素养意识的形成。
2.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以致用, 提高成教学生利用现
代信息技术发现和解决学习、工作问题的兴趣, 培养成教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形成。
普及信息技术知识, 主要是看对软件的熟练操作、应用情况, 这是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一个突出特点, 要明白熟能生巧, 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动手、动脑能力, 要尽可能地勇于实践和尝试, 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大上机操作课的量数, 教师也要多多考虑怎样把理论知识与上机实践联系起来。比如利用任务驱动方法, 预先引出知识点, 让学生通过课前阅读来查找答案, 在上机操作时具体实践, 验证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 增强感性认识, 提高学习兴趣, 善于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同时明确进一步学习内容, 掌握理论知识, 提高操作技能。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反应,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疑点要及时给予帮助、引导、解决, 要坚持耐心、细致、鼓励、肯定的原则。比如, 在运用word制作表格时, 要教给学生整体制作表格的方法和步骤, 先给学生演示制作过程, 再重点强调某一工具的特别功能, 电脑屏幕上呈现的一举一动都对学生充满了极大的吸引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能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掌握知识的程度, 教会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从而使学生把“学会”与“会学”统一起来, 以达到更高的教学效果。
3. 根据成教学生的工作特点, 有针对性的授给他们解决一些工作问题的方法, 加速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形成。
成教学生遍布各行各业, 与他们工作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各有侧重, 让学生明白这点会使学习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要教会他们利用信息技术对所需信息进行搜索、选择、分析、汇总并加以利用, 让他们明白这样不仅能有效地完成课程的学习任务, 还巩固和熟练了信息技术课上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 在提高学习效率的成就感驱使下会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感兴趣, 极大地促进了成教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形成。根据他们工作的特点, 在教授相关软件时更应有针对性的辅导重点学习与工作相关的技能。比如在教授excel时, 财务管理人员在会计数据处理中经常需要将货币数值由阿拉伯数字转换为中文大写格式, 辅导他们学会这种方法就显得犹为重要;教师经常使用excel统计分析学生成绩, 相关统计函数COUNTIF () 、排名函数RANK () 、判断函数IF () 等就应作为重要的指导内容。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课, 是一门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学科, 要想让成教学生真正掌握住这门课程, 信息技术教师要努力掌握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 反复钻研教材、教法, 适当地调整课程内容和课堂形式, 不断地提高要求, 提高自身素质, 激发培养成教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信息技术素养的形成, 培养创新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与工作效率, 紧跟时代步伐, 以现代的教育方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鲍艳.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评价研究.硕士论文.华中师范大学, 2005, 05.
浅谈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篇11
所谓信息素养,是指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是综合能力的基础,因此信息素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依靠信息素养技能,人们能够实现表达思想,交流感情,展开合作,进行有效的思维、研究、决策和问题求解,进行终身的持续学习与合作学习。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存在的困难
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不够。一是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不足,说起来重要,用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二是对信息技术课本身在认识上简单理解,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学习计算机的操作,会基本使用、会上网聊天就看作是掌握了信息技术。三是开展信息技术活动得不到保证,设备资金投入较少。
学生对课程的重视不够。信息技术是非考试科目,学生对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的学习投入不够。学生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环境来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不够。信息技术目前还只是别的学科的辅助工具,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学生还没有完全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在学科中发挥作用。
由此可见:只有积极营造信息技术的应用氛围,努力创设信息技术应用机会,提高学生信息技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才能逐步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可采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在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
1、更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在信息技术网络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摒弃 “老师讲一遍学生跟着练”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应将课学还给学生,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情境教学、展示与鼓励等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而任务驱动法是目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常用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网络课教师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肯定别人的优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围绕任务,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思考、操作、讨论交流、反思等探索性活动,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是启发者;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是鼓励者。
2、加强操作实践,培养学生信息技能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当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地创新。我国当代的一些教育理论家也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
3、重视学科整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改革教学模式的工具,为课程提供资源,创设教学环境,使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及课程实施等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和谐互动的整体,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高质量地实现学科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发布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整合使学生信息素养及能力的培养显性或隐性地贯穿于学校的各科教学之中的目的。
4、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德育为首,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工作方针,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在学科教学中没有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将不能真正到位。
4.1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不使用来源不明的软件,使用移动存储器时首先要杀毒。我们必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4.2贯彻网络文明工程,是信息技术教师应尽的义务
首先,在学生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倡导“积极,健康,文明”的网络新生活。
其次,要培养学生网络的“环保意识”。目前,网络上充斥着很多不文明行为,如在发送垃圾邮件甚至带病毒的文件,捏造虚假信息散布含有不健康内容的邮件,欺骗或用不文明语言攻击他人等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网络环保意识培养,使他们懂得维护网络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网络环境,要从我做起,要具有公德心和责任感,绝不能有玩世不恭态度和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的报复心理。
4.3利用局域网,培养学生有良好的网德
特别是讲到互联网知识时,有必要对学生做一些关于网络安全、互联网使用的道德规范的教育,让学生拥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例如:不轻易下载网上内容,不隨便在网上发布不负责任的言论,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内容,不能在网上乱发垃圾邮件,更不能利用计算机传播病毒进行犯罪行为等等。
四、结束语
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篇12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 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 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能力外, 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 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 这也是每一个信息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应包括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对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对信息社会的认识、态度与参与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不仅规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 也决定了信息技术教育应采取的方法。根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要求,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1 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师应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 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也可以借助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 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和学习方法。比如, 我们可以用纸牌、五子棋游戏教学鼠标的用法;用“打地鼠”和“摘苹果”游戏训练指法。
2 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
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 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目前, 许多高校已有完善的校园局域网, 并与G0438034连接, 学生在宿舍就可以上网。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 图书馆馆员负责选择、收集、加工、存储信息, 并提供某学科或某主题的相关信息等服务;对在校教师、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网络资源的培训, 对新的网络检索知识开展不定期的讲座, 用网络进行信息发布、信息导航、信息交流, 用不同形式的读书社或社团开展信息活动, 促进信息交流, 使整个校园形成了一个浓浓的信息氛围, 为信息素养培养奠定了良好的支撑环境。
3 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自身信息驾驭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能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 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 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教师的能力就成了决定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教师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应主动在校内外参加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等活动, 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 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主动争取参加校内外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 通过这种交流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4 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 特别是身处信息时代, 通讯能力不仅仅包括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这只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技能。在这个分秒必争的网络时代, 如果不会使用电子邮件、传真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 那么他将被新的世纪所抛弃, 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生存的基本技能, 信息技术教师还应促使学生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整理、利用和传播的方法。如:教会学生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发送工具、存储工具。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参观、实验、资料检索、电子视听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与发散思维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 寻找信息生长点, 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善于运用外界信息改进学习方法, 调整学习计划, 善于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库与学习方法库, 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所发现和占有信息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信息素养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对信息的理解、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在具有通讯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 学习者不断发展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 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 学会学习及掌握思考技能的前提条件。
5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思考的技能
这是信息素养三大能力的核心部分。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应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利用信息的意识。让学生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 加强对学生思考技能的培养。事实上, 学生只有掌握了思考技能, 才可能独立地思考、主动提出问题、主动为问题寻求答案, 而不必时时依靠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一件事情通常都有多种解决办法, 一个问题也有多种答案。信息素养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对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能力, 不禁锢学生的思维, 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一方面, 信息素养是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基础, 这些能力的有机整合就形成个人的综合能力, 具有这种综合能力的人就会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 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 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 学习者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 能够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 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 使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推荐阅读:
初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07-12
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08-18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的探讨11-02
农村高中学生信息素养10-24
学生信息素养调查问卷05-12
中学生的信息素养05-12
大学生的信息素养06-18
我校大学生信息素养08-03
小论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