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蜡染与现代服饰

2024-09-05

传统蜡染与现代服饰(共7篇)

传统蜡染与现代服饰 篇1

摘要:在现代服装设计中通过对传统拼布概念的演变与转化出对现代服装设计思维方法, 通过传统拼布设计的概念演变出现在服装设计思维上的转变, 主要是对传统拼布的无意识的拼布思维到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有意识的一种拼布思维的转变。本文从对传统拼布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对现代服装设计思维的转变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拼布,传承,创新,设计思维

1 传统拼布艺术的形成

“拼布”这个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埃及法老雕像所穿着的拼布服饰, 在中国拼布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族历史上有很多种服饰直接来源于拼布, 如:小孩的百家衣、道娃的水田衣、穷书生穿着的富贵衣等。中国传统拼布艺术主要起源于佛教文化流行的“百纳”。中国民间习惯性地将拼布称为“百纳”。“百”多的意思, “纳”有密针缝纫, 精致的意思。百纳的出现是由当时时代背景和经济基础而决定的, 即将成千上百张碎布片拼在一起缝合成衣服及为百家衣。

2 拼布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拼布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这里所指传承不是传承传统的拼布意识与拼布形式;而是传承传统民间传统拼布的神与魂。取之神、弃之形, 把中国传统的形式元素都放下, 只取气质精神美学的灵感, 运用现代感的材料重新塑造传统, 传统是用来创新, 而不是一味的继承。对于一味的继承根本不是一种传承而是一种停留、倒退。

如:图一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彩锻菱格百家衣是在民间传统拼布形式下而形成, 传统拼布主要体现在功能性、装饰性、习俗性三种, 主要以功能性的表现为主要特性。图二为21世纪棉麻“百家衣”, 新经济下的百家衣保留了传百家衣的那种神, 然后对传统民间拼布进行创新, 给予了一种新形式下的精神美感。现代拼布艺术主要体现在功能性、装饰性、趣味性与情感化。赋予了现在拼布新的现代美学。传统拼布艺术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主题形式和选材的改变, 现在拼布艺术的创新出发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庭为元素。二:装饰化。三: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家庭元素的题材主要以母子为主, 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主要的技法是传统拼布的概念, 在拼贴的同时加上了设计情感置入与现代工艺技巧, 将在拼布由面转换成线或者是线面结合, 是一种具象的拼贴方式 (如:图三) ;装饰画方面主要以装饰纹样、室内软装和装饰画为主。 (如:图四图五) 体现了现代民间人民对自己生活品质点追求, 现在拼布艺术以及上升到了一种精神层级, 这也符合于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理论。

现在民间拼布的形式创新主要表现以下三种创新, 意识形态的创新、主题选材的创新、表现形式的创新。意识形态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现代民间拼布的物质形态的改变, 物质形态的改变主要表现在拼布艺术的展现形式上, 即为拼布艺术所展现出来的画面和内容形式。主题选材的创新主要表现在风景画、人物画、装饰纹样等方面。表现形式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工艺、技法与材料运用等方面。现在拼布思维主要是延续传统的二维的像三维的空间转换, 有平面转向立体。选材方面也主要以人物、花鸟、风景为主。这个拼布方法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主要由人民的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现代拼布方法主要也是一种塑造形态的一种拼布艺术。塑造出一种带有人文情怀的拼布艺术。如:图八图九在传统民间拼布的技巧上进行了新社会形态下的创新, 新社会形态下的民间拼布不仅仅具有功能性, 然而更突出的是一种装饰性, 在满足了功能性、装饰性的表达的同时还着重体现了一种趣味性;现代拼布艺术主要是带着一种有意识思维的拼贴方式, 传统拼布只是为了拼贴而拼布, 现代民间拼布不仅仅是为了拼布而拼布, 而是为了玩弄、娱乐性融入其中;在满足功能性、装饰性、趣味性的同时往往会上升到一种精神层面上, 即为人们的情感淋漓尽致的展现先当下民间拼布艺术之中。21世纪初的民间拼布的创新主要突破在融入了人的元素, 民间艺人将自己的人生经历、情感寄托融入其中;主要是为了一种精神层级上的自我实现、自我满足。

3 拼布观念下的现代服饰设计思维

拼布的观念主要以拼为主, 拼出我们想要的图案和物件, 然而传统观念下的拼的概念只是简简单单的一种拼的概念, 是一种无意识的简单重复的劳作的一个过程, 没有一种设计层次的概念, 更不可能谈得上设计。反反复复劳作的过程不可能会拥有设计思维上的改变, 因为, 传统观念下的拼布的社会目的就是将碎布片拼合成一片布, 目的是一种功能性的。然而, 现代服饰设计思维的转变主要是以———拼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师们的思维创造, 是一种加入设计师情感的一种有意识的拼的概念。

如: (图十图十一) 我们可清晰的看到传统拼布艺术的观念对现代服饰设计思维改变, 设计师可以选择身边的任何形式、材质、结构、物质形态的事物进行对自己服饰设计情绪版进行有意识的、有组织的排列组合, 这种排列组合就是拼的概念, 然而却是传统拼布观念下的现代设计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 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转变。然而, 拼布艺术对现代设计思维的转变主要分为设计思维的转变、设计方法的转变、设计运用的转变。设计思维的转变主要体现在是一种有意识的拼做方法。 (图十二) 设计方法的转变主要表现在拼的技法与拼的视觉形式上的转变。这种转变会给人一种直观的、清晰的、明了的语言说服力。 (如图十二) 这种有意识的设计思维的转变延伸到设计方法的转变, 这里更加突出设计方法上的转变。

图十二展现了设计师在现阶段所能运用的软件与硬件方面进行设计构想的拼贴, 这种拼贴是一个快捷式、抽象化的创造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迅速的表达设计师的想法, 还给人们一种启发设计思维和设计创造的一种读图方式。经过设计构思, 然后就是设计思路的过程, 设计思路主要还是以拼来辅助设计做设计。 (如:图十三图十四) 以上两组为我们展现了便捷式的辅助设计方法, 以拼为主要设计语言, 通过拼这个语言在进行与绘制图案相互结合, 展现了一种面与线的视觉对比通过绘制线稿的表出设计师所构想的款式、廓形、风格的大致感觉。经过对线稿的拼贴绘制, 然后就是对此设计方案的色彩、款式、面料进一度的拼贴式的创造 (如图十五图十六图十七) 。从以上三组图片我们可以简显的这种拼绘结合的设计方法拥有一种强大视觉说服力, 将照片与实物拼贴, 再将图片进行裁剪、解构、结构, 最后组合在一起, 形成一种视觉艺术上的对比。

通过以上的绘制与拼贴然后在进行设计图稿的设计所表达的系列效果图进行设计展现, 设计展现完在对设计的图稿进行制作样品, 将样品拍成照片运用设计软件进行着装效果款式的对比, 如有问题可以直观的进行对样品的修改, 这是一种便捷式的辅助设计方法, 这种设计思维方法是一种规范性的、体制性的设计意识思维。这种拼贴方法是一种有条理性的、规划性的、组织性的学习研究方法。主要是一种研究式的设计思维的拼贴方法, 这种方法没有任何物质、结构、材料、空间的约束, 是一种头脑风暴式的设计思维方法。然而, 这种设计思维方法也是一种理性思维下的研究方法, 从设计思维的展现到设计的过程制作与试验, 最后到设计思维下的设计成品的呈现。从设计思维的开始到设计产品的结束始终贯穿了拼的这个观念, 从拼到设计的过程就是一种设计思维的过程。这种设计思维的转变主要是由于传统拼布艺术观念对现代服饰的设计思维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吕志莹.探究拼布的起源、发展内涵及流行原因[J].大舞台.2012 (12)

[2]田青.传承与创新“和”为尚——2011国际拼布展[J].装饰.2011 (06)

[3]卢雪清.浅谈中国传统拼布服装文化[J].广西轻工业.2010 (09)

[4]刘洋洋.拼布艺术形式在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2

传统蜡染与现代服饰 篇2

劳动创造了一切, 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与人们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传统纹样也不例外。

在新石器时代, 原始人的劳动场面主要是捕鱼和狩猎, 所以, 当时的图案中, 以水为“根”, 创造了许多相关的纹样, 如水波纹、旋涡纹等, 同时, 也有很多刻有狩猎场面的图案的器皿被发现在相同的地层之中。商周时期由于青铜器的产生和发展, 极大促进了图案的发展, 其主要形式除了表现自然界的云纹、雷纹之外, 还有表现动物的羊纹、鸟纹等, 特别是龙凤纹的出现和发展, 使图案具有了图腾象征意义并流行数千年, 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 如“龙凤呈祥”、“九龙戏珠”等纹样, 不单隐喻传统的图腾崇拜, 更表现人们一种美好的愿望, 至今仍然深受流行服装界青睐。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传统纹样的表现形式也越来也丰富, 越来越细腻, 汉代的图案在云雷纹和动物纹的基础上, 增加了植物这一新的主题, 形象生动, 风格豪放, 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唐代是我国文化艺术的鼎盛时期, 花卉纹样日趋成熟, 广泛运用于服饰和器皿, 著名的唐草纹更是影响了宋、元、明、清的图案风格。宋代服饰图案以写生折枝花为主。明朝是我国古代图案遗产最丰富的时期, 除了直接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外, 还创造性地运用谐音、会意的手法, 如“五谷丰登”、“连年有余”等图案, 极大丰富了传统纹样的艺术形式。清朝满族旗袍的引入, 更是将以龙凤为主题的图案发展到极致。总之, 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条件及生活方式的变化, 使传统纹样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传统纹样的装饰要点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将图案用于服装的边缘部位, 如领部、袖口、门襟、下摆等, 整件衣服一般以清地为主, 这与封建思想的中庸之道是相映衬的。仅以图案点缀来驱散了单调感, 服装上图案规整、有序和中规中矩。

二、现代服饰图案的多样性

1、传统纹样的传承与衍生

传统纹样凝结了数千年劳动人民智慧, 它是劳动人民用汗水和智慧描绘而成的, 是先人们留给我们取之不竭, 用之不尽的最宝贵的资源。现代的服装设计师无不从中寻求灵感, 获取养分。纵观中外服饰图案的设计, 无不或多或少发现传统纹样的影子, 特别是出席重要社交礼仪场合, 其礼服图案的设计更是对传统纹样最明显的顶礼膜拜。

2、现代元素的展示与普及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与发展, 都是与它所处的时代是不可分割的, 某种艺术形式能够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生根发芽, 并茁壮成长, 其根本原因还是该艺术形式作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契合了某种具有时代特征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大量汽车、美女、高楼、别墅、明星等图案在现代服饰中的使用就是这一规律的直接体现。

3、外来文化的渗透与繁衍

与传统纹样相比, 现代服饰图案多样性局面的形成, 除了对传统的传承和对自身所处时代的表现之外, 还多了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包容这一特殊途径。并对中国现代服饰图案的产生了重大影响, 还卡通形象图案装饰的现代服装系列异军突起。

三、现代服饰图案对传统纹样的引用和借鉴方式

中国的传统纹样, 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大集合。不仅具有浓厚的时代感, 更具有强烈的前瞻性, 至今仍爆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随着时代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现代服饰图案更加丰富多彩。仔细观察, 这些服饰的图案, 特别是图纹, 或多或少都有传统纹样的影子。这是现代设计师对传统纹样的引用和借鉴, 是对传统纹样的元素进行分解、提炼、变形和重组, 在保持传统神韵的同时, 完美的融入许多现代的元素, 以现代的形式赋予新的包装和诠释, 使其带有强烈的时代感, 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事实证明, 从传统纹样获取灵感的现代时装, 表现出超强的生命力, 这些时装的图案设计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更是传统与现在的完美结合。这种引用和借鉴传统纹样的方式, 赋予了传统纹样以更高的艺术价值, 使其在现代文化和科技环境下, 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从而绽放新的生命力。

四、传统纹样在现代服装上应用的突破性及流行状况

凡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中国的现代服饰要想走向世界, 走向国际化, 必然建立在传统基础之上, 同时还必须创新。

中国传统纹样注重图腾作用和寓意。比如服装上的龙凤纹样是权力的象征, 而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其寓意被弱化, 更多的追求形式美感, 同时在新时代赋予其新的意义。如今当某明星穿着绣有龙形图案的旗袍出席世界级的颁奖晚会, 此时龙形图案已不仅展示一种美丽, 更折射出一种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芒, 是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代表和象征。这也是导致现代复古旗袍流行的重要因素。“图案可提醒、夸张或掩盖人体的部位结构特点, 表现人的气质、个性;而人体的结构、部位特点又可使图案更加醒目、生动, 附有意趣和魅力。”与传统服饰相比, 传统纹样和现代服饰的结合, 又增添了饰体的功能。传统纹样在现代服饰上既展现了华丽的一面, 又与人体相互补充、相互衬托。

传统纹样在当今流行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已是不争的事实。首先要说的是龙纹, 龙起源于原始图腾文化, 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纹在现代服饰中被广泛应用, 而且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尤其是海外的华人华侨, 这是作为龙的传人的一种骄傲和自豪的体现。其次是饕餮纹, 被李泽厚先生称之为“狞厉的美”, 也是中国传统纹样的重要部分, 常用来表达王权的“神秘威严”, 呈现给人以一种超脱尘世的神秘气氛和力量, 以表达其对政治权力、地位与财富的占有, 让人望而生畏。古代统治者的这种对神秘力量的向往与追求, 正好与现代年轻人渴望长大, 追求强大, 希望被社会认可的心态相契合, 给饕餮纹新的生命, 并以新的形象如鬼脸、骷髅头等, 出现在许多年轻人的T恤和外套上, 成为一种新的流行元素。

除了以上谈到的传统纹样, 还有很多纹样曾经与现代服饰结合, 但有的纹样如昙花一现, 流行时间很短, 而有的图案却流行至今, 经久不息。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并非是因为其外形的美丑, 而是因为其内在含义的作用, 即是否代表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和精神。这种特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更是灵魂。现在流行的传统纹样, 无论是原图还是变体, 都或明或暗成为传承精神的载体。

参考文献

[1]王惠芳.时尚图案[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2.

[2]陈建辉.服饰图案设计与应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6.

[3]孙世圃.服饰图案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6.

[4]胡红忠, 郑浩华.装饰图案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5]卞宗舜等著.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3.8

[6]罗森 (英) 著.中国古代的艺术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7

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中国传统图案,现代服饰设计,中国风

日益强大的中国宛如一条巨龙盘踞于世界的东方, 他所散发出的无穷魅力和绚丽光芒使世人无不为之为之折服, 怡然神往。汉字, 汉服, 红墙黄瓦, 管弦丝竹, 越来越多的人们爱上了这些散发着浓郁中国气息的种种。一股势不可挡的“中国风”席卷而来, 甚至波及衣食住行各各方面。其中身为突出的当属服饰领域。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图案被众多国内外知名设计师所青睐, 我们惊异于这种古典与现代, 传统与新潮的碰撞出来的火花的同时, 一股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一、国色天香——中国传统服装与传统图案

1、传统服装

若要分析传统图案在现代的服饰中的体现, 理应追踪溯源, 先将其与中国传统服饰的结合一探究竟。那么, 何为中国传统服饰?

对于这一概念, 一直以来众说纷纷。现如今, 一提到中国传统的代表服饰, 很多人理所当然的想到“唐装”即以葡萄纽扣, 立领, 对襟前开门, 为特征的传统服饰。男以中山装, 女以旗袍为代表。

其实不然, 中国传统服装当然不仅仅是马褂旗袍所能代表的, 这只可作为清代服饰的代表, 中国传统服装中很小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服装的文化要从“汉服”说起, “汉服”即汉民族的服饰, 其历史可追溯到清末明初期间, 在这近四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汉服主演着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历史史诗。之所以说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正是由于她的每一种文化交相辉映, 互相影响而形成, 任择其一都不可单独拿来分析。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背后承载着国学思想, 孔孟之道, 因而更显古朴深沉之美。

2、传统图案

我国传统图案具有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 早在人类生活起源时期就已出现, 也是古代人民生活中本能的体现, 质朴的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变迁, 人们的生活方式, 生产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美的追求也就随之发生了改变。数千年以来, 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所创造出来的风格各异又极具时代风格的艺术图腾, 淋漓尽致的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各自时代背景下的风情民俗。新时期时代的彩陶, 黑陶纹样造型抽象, 概括;青铜器时代的图腾手法独特, 将究对称, 结构严谨;春秋战国的图案多以人物为主, 少了几分威严神秘, 平添几分活泼生动。魏晋时期由于佛教的传入, 飞天, 莲花, 忍冬成为主要纹样;宋朝的图案简洁典雅, 属“锦上添花”纹饰最为有名;而清朝的图案, 宫廷民间大相径庭, 风格迥异, 康乾盛世成就了宫廷风格的纤细繁缛, 精工巧琢。而“百果丰硕”“五谷丰登”等民间风格则体现了百姓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服装设计师们从传统的纹样中挖掘灵感, 经过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嫁接, 得以充分运用, 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惊艳效果。

二、贯穿古今——传统图案的创新应用

我国的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历经五千年却不衰, 其原因就在它总是在继承与弘扬自身的传统中求发展, 又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实践中得到更新。“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这正是中华民族文化因时变革、革故鼎新精神的鲜明写照。中国传统图案产生于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岁月中, 存在于千变万化的新时代新社会, 并将继续深深影响现代服饰设计领域, 源源不断的为国内外著名服装设计师提供灵感。

1、创新图案样式

祥禽瑞兽、花卉果木有“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这一说法。这些传统的图案都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有多子继嗣, 纳福招财的美好夙愿, 也有消灾镇邪, 祈求平安的衷心祈祷。桃, 寓意长寿, 与日月同庚、天地齐寿;牡丹, 雍容华贵, 气郁芬芳, 表达美满祥和之意。此外还有, 龙、凤、七彩祥云等中国传统图腾都是现代服饰的创作元素, 尤其被广泛应用在高级礼服, 婚庆服饰的设计中。

再以旗袍这一传统服饰为例, 由于受含蓄中庸的传统思想的影响, 清代的女装很少展示女性身体的曲线美, 但极为重视图案的曲线美感。各种各样的吉祥图案, 满地花纹构成了特定的风格式样, 清朝女子的旗袍上下连为一体, 线条极为舒畅, 图案极尽华美。而改良后应用于现代的旗袍, 不仅剪裁上大胆凸显女性曲线的婀娜风韵, 在图案花纹上更是大胆创新。少了华美艳丽的图案和色彩, 2011年开始流行的大胆撞色, 六七十年代的波普风, 极具未来感的银河闪电等图案跃然其上。创意大胆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空想起来似乎有些天马行空, 实际正是复杂多元的现今社会条件下诞生的富有时代特征的艺术产物。

2、创新图案制作手段

纵观我国传统图案的制作手段, 可谓是百花齐放。蜡染, 扎染, 手工绘染, 刺绣。或自由不羁, 或巧夺天工, 千变万化的将传统图案近乎完美的呈现在服饰布料之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现今的科学技术和多样的制作工艺为传统图案的创新制作提供了绝佳平台。机械化生产取代了人力劳动, 解放了大批工人繁重的生产压力。传统生产手段成年累月才能完成的制作, 在现代化的生产模式下轻而易举。放下了可行性受限的思想包袱, 服装设计师们如同插上了灵感的翅膀, 在绚丽多彩的艺术蓝天中自由翱翔。无数令业内人士拍手称奇的图案样式纷纷涌现出来。

3、古为今用——传统中国图案在现代服饰设计中常见到应用形式

传统图案代表着如意吉祥、喜庆祥和, 有时候一条刺绣的腰带, 西式剪裁手法剪裁出的传统图案也能散发与众不同的感觉。华丽感十足的丝缎是应用率极高的中式布料, 应用在迷你裙上, 闪亮的材质迎合blingbling风潮, 是将传统的图案翻新的绝妙手法。

将传统绣花填补在腰间、肩部的空白处不仅填补了服饰的空白, 也瞬间使得原本普通的服饰散发出华丽的感觉。Armani先生率先将中国的刺绣情节堆砌在做工精巧的手拿包上, 不愧为大师之作。

传统服装上和现代服饰的混搭, 也是一常见应用形式。将一件剪裁合体的改良式旗袍搭配贴身仔裤或者高筒皮靴, 立刻使得原本传统的古典服装时尚感十足。

三、大放异彩——中国传统图案引领世界时尚风潮

时尚, 作为传统文化的妆容镜, 它映照的是中国传统图案的变化多姿, 折射的是不同的地域, 不同的风格的碰撞、交融的丰硕果实。国际时尚界异彩纷呈、熙来攘往, 中国元素犹如一朵光彩夺目的东方奇葩横空出世。

近些年来, 时尚圈大兴民族风, “民族的, 就是世界的”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图案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而在众多大品牌的新款服装中, 取材自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图案元素随处可见, 像Kenzo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图案通过西方化方式呈现:黑色的天鹅绒布料上绣上民族图纹, 而圆点、花朵、金属镶边等图案交错融合, 在服装上撞击出了美丽的火花, 再搭配上西式的长毛绒围巾, 一股浓郁的民族风情油然而生。

江南水乡特色的刺绣被直接运用在各大时装品牌的服饰布料上。其中最常见的要数栩栩如生的刺绣花朵, 或镂空或凹凸不平的刺绣方式, 在布料表面上让花朵绽放最妖娆姿态, 立体感瞬间体现。像擅长营造女性曲线的Valentino用金色织锦面料来制作拖地鱼尾晚礼。在金色的布料上盘旋向上的淡紫色刺绣花朵妙趣横生, 设计师还别具匠心的在吊带的底部缝上同是花朵的扣子作为装饰, 与布料上的花朵交相呼应。

纵观世界时尚界, 无法不被这股强劲的中国风的魅力所感染。在刚刚结束的巴黎时装周, 整个T台都弥漫着一股浓郁的东方特色, 旗袍, 水墨画, 折扇等中国元素都在设计师的奇思妙想下化为一件件时尚佳作。精致的刺绣和龙凤图腾, 无一不在委婉的传达着西方设计师对东方文化的沉迷与热爱。中国元素向来以典雅惊艳的姿态展现国际时尚舞台上, 正有力的揭示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发展宗旨, 也正是这些鲜活形象和典型范例在娓娓诉说着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新篇章。

四、结束语

中国的传统图案所蕴藏的民族情结和民族传统文化为现代服饰设计提供了丰富灵感和有益借鉴。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已经被越来越的人们所接受所喜爱, 已然成为我国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现如今, 良好的国际环境为时尚界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设计师们应更好的挖掘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艺术瑰宝, 与时俱进, 融会贯通, 并结合现代的时尚特色和设计手法, 使得中国传统图案在时尚界经久不衰, 中华传统文明渊源流长。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沈从文:《中国服饰史》, 2004年。

[2]袁洁英:《中国历代服饰史》, 1993年。

[3]余燕:《民间传统装饰纹样在现代服装创意中的应用》, 2009年。

[4]金懳:《中国传统纹样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2006年。

传统蜡染与现代服饰 篇4

中华民族在传统服饰文化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在传统图案设计方面留下了极其丰富宝贵的遗产。而我们现在常见的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图案既是对传统图案的继承, 也是对传统图案的创新。

一、中国传统图案的特点

在漫长的岁月里, 我们祖先创造了许多向往、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图案。这些图案巧妙的运用人物、花鸟、走兽、日月星辰、风雷电雨、文字等形象, 以耕耘、战斗、狩猎、宴飨、比射、乐舞等为题材, 通过寓意、比拟、双关、谐音、象征、文字直接表意等手法, 创造出“吉祥如意”、“平安吉庆”等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的图案, 刻画精妙, 神情兼备, 布局结构错落有秩, 行云流水, 构思巧妙。

传统图案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彩画、陶瓷、刺绣、织物、漆器上。而每个朝代的图案艺术都具有自己的时代特色。比如唐代是繁花茂叶的卷草, 安详温驯的瑞兽, 嘴衔花枝瑞草、同心结带的珍禽, 富贵的宝相花等, 造型丰满, 线条饱满圆润、色彩富丽, 反映出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宋代, 封建主追求靡丽奢华的生活享受, 图案以精致细腻的写实风格为主。而元代, 蒙古族刚劲粗犷的装饰风格和大量用金的审美嗜好改变了南宋时偏爱柔美图案的风气。

我们把这种具有历史渊源、富于民间特色, 又蕴涵吉祥企盼的图案称之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二、传统图案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在传统图案中, 象征富贵吉祥的牡丹、百合、莲花等都是深受人们喜爱并惯于运用到服饰设计中的图案纹样。在现代服饰设计中, 经常会看到我国的传统手工艺, 比如蜡染、扎染、手工绘染、刺绣、盘花纽扣等来表现这些图案。有时候也会在服饰图案设计中加入当地的民俗风情为主体进行设计, 以求突出地域和民族文化特色。如海南的椰岛风情图在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云贵少数民族传统工艺蜡扎染、刺绣图案等在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不仅使传统文化得到继承, 又使之在继承中得以发扬, 是不可多得的传统艺术设计形式。

近几年, 利用传统的工艺技术结合中国传统的图案已成了一种流行时尚, 现代的衣料轻盈舒适、款式合体、典雅简洁又不乏娇媚性感, 展现出了女性的自然曲线。或以刺绣小花图案或在前胸刺绣中国吉祥图案, 或在领口、袖口、下襟等处饰以刺绣滚边, 或镶上亮珠亮片和绣花, 使服饰更显轻松、活泼和秀美。这种传统图案在中式服装上的应用, 充分体现了中国服饰文化的魅力。

现代服饰设计中采用了大量的传统图案, 如彩陶纹样、明清花卉纹样、传统团花纹样、文字图案等, 采用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作为设计创意主题, 如通过篆刻艺术与传统刺绣相结合的服装设计语言, 展示了优秀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或在款式上领形、袖形借鉴了古代服装轮廓, 立领、门襟与袖口采用传统纹样进行装饰, 长裙可以看到中国旗袍的影子, 典雅端庄具有鲜明的东方民族特色。

传统图案与“中国风”成为当代国内外服装设计的主流, 中外服装优秀作品应该是把民族元素巧妙地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 不能是完全复制旧时样式, 它更能符合现代人审美意识与穿着习惯, 具有东方传统服饰文化韵味。这是对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的继承, 是民族化服饰走向未来的延伸。

三、结束语

相对其他设计元素而言, 传统图案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比较广泛。无论是传统图案应用在服饰设计中, 还是现代图形应用在服饰设计中, 其目的都是为服装增添艺术的美感。

可是现代服饰设计是不是就等于要将传统摒弃、淘汰甚至与之隔绝呢?当然不是。我们从近年来一些世界大牌的新品秀中不难看到设计者是如何将传统图案与现代设计互相结合, 互相融为一体的。

仅是在服饰设计这样的小小空间里, 我们都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巨大的创作动力, 更何况在现代其他各种文化艺术领域之中, 这样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所以说, 传统并不等于过时, 传统文化也不会如日落西山而光芒不在, 关键是在于我们如何将它们推陈出新, 古为今用并且发扬光大。

传统图案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 不断创新、发展、丰富和完善。不论从审美还是从文化的角度, 都具有广泛的传承性和适应性, 蕴涵着无限演变和发展的可能性, 具有广泛的运用空间。将其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演绎, 运用于现代设计上, 将更能充分而有效地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征, 促进现代民族风格设计的研究与开发。

正所谓“潮流不断在变, 而风格永存”。在构建国际服装文化新体系的进程中,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必定会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张瑞瑞, 编著.装饰图案创意与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传统蜡染与现代服饰 篇5

一、黔东南黄平亻革家传统蜡染概况

1、黄平亻革家蜡染溯源

黔东南黄平是亻革家人最大的聚居地, 素有“蜡染之乡”的美誉, 是贵州省三大蜡染文化基地之一。黄平亻革家传统蜡染文化历史悠久, 在先秦两汉时期的史料文献中始有记载。隋唐时称为“葛结”, 当时普遍应用于民间, 在唐代时期, 达到鼎盛。宋代以后, 随着蓝印花布的兴盛, 蜡染艺术开始衰退, 并逐渐退至西南山区。明清以后, 由于各地开始重视县志等史志的修复, 亻革家蜡染这一传统民间工艺被频频编入志书, 《贵州通志》记载:“用蜡织于布而染之, 既取蜡, 则花纹如织。”至今, 这一古老技术仍保存在贵州地区, 而保留下来的亻革家传统蜡染工艺与宋代典籍中记述的“点蜡慢”工序大致相同。目前我们所看到的蜡染盛装即是明清时期的遗物, 这一状况也见证了亻革家历史悠久的蜡染文化。

2、亻革家蜡染的适用性及文化内涵

亻革家目前虽是一个我国待确认的少数民族, 但其蜡染艺术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使用最广泛的一个民族。亻革家蜡染使用广泛, 除了制作服饰以外, 也用于制作包包、背带、门帘、床单被套、桌布等各种生活用品, 显示了浓厚的地域民族特色。亻革家传统蜡染除了广泛的实用性之外, 还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 其图案题材多取自于与民众生活相关的事物:其纹样组合主要以图腾、民族信仰、神话典故为主, 更多的则是动植物的简化形状, 常见的纹样有蝴蝶、太阳、燕子、石榴、水波等;其造型主要以线条、几何形为主, 通常以点线为主要装饰, 形成物中有物、各物相连的形状;其图案主要由二方或四方连续骨架构成, 形象突兀变形, 给人一种强烈的装饰性感受。亻革家传统蜡染的工艺制作过程及方法一般是先用蜡绘花于棉布上, 后用蓝靛染缸染之, 再用水皂煮, 最后去其蜡质, 清洗而成。得到的蜡染花布色彩丰富, 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亻革家蜡染的艺术形象含有丰富的文化隐喻。通过运用感性形象“龙凤图”、“蜂蝶飞舞”、“山水雀鸟”等图案, 把亻革家人们的内在情感投射到视觉感知中, 使得物化的艺术形象人格化、理想化, 这种由现实进入自我的主观审美世界, 从某种程度上, 表达了亻革家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演绎出了亻革家民族淳朴炽热的精神情感。

3、亻革家蜡染制作流程

亻革家传统蜡染的制作方法一般是先用蜡绘画于棉布上, 然后用蓝靛染缸染之, 再用水皂煮, 最后去其蜡质, 清洗而成。制成的蜡染花布色彩丰富, 装饰效果强。其具体流程主要有练布、布局、点蜡幔、蓝靛浸染、脱蜡与皂煮五个部分。

(1) 练布

练布包括泡水、搓揉、捶打、日晒、清洗等步骤, 是将含有胶质、蜡质、浆料和杂质的棉麻等天然纤维布料, 经过若干程序处理, 使其去除各种杂质, 其结果是可以使白布更加洁白、柔软, 而且使处理后的白布吸色度高, 蜡染花纹清晰。

(2) 布局

布局是先将洗好的白布平铺在一块平面光滑的木板上, 接着将各种预先剪好的植物、动物纸模安放在布的适当位置, 然后顺着纸模的轮廓外缘按压出暗线痕迹, 完成主要的图案结构, 再依照实际造型的疏密关系与制作者情感主旨的需要, 添加其它的装饰线条。

(3) 点蜡幔

首先, 用瓦钵或铁制小碟盛入蜡块放于火盆上, 等待蜡块烧成溶液, 蜡液的温度控制在130℃左右;然后用铜蜡刀点描蜡花, 描绘细线时用小的铜蜡刀, 描绘粗纹时用大的铜蜡刀, 描蜡时, 蜡刀依顺着布上已有的压痕, 先描绘主要的大轮廓, 再逐步描绘其中的细节。

(4) 蓝靛浸染

先用木制桶装好蓝靛染料, 然后将描绘好的蜡花片投进染桶里浸泡, 泡二三十分钟提离水面一次, 如此重复三五次, 直到染至所需要的颜色为止。一般情况下, 浅色染色二三回即可, 深色则多至十余次。总之, 染色蓝靛, 依据布料多少、续时间与色彩效果确定用量, 染深色者所需染靛量要多一些, 浅色反之。另外, 在染色过程中应注意每天晚上要补充蓝靛与白酒, 而想要染制较好的著色效果, 则应多选择在热天进行。

(5) 脱蜡与皂煮

先用清水漂洗染好蓝靛的蜡花片, 去除残留在布面上的浮色, 然后再把蜡花片放入锅中煮沸, 使其脱蜡, 一直要皂煮到布面上没有浮色, 最后取出彻底清洗干净即可。

二、亻革家传统蜡染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亻革家传统蜡染是贵州文化产业中地域精神符号的体现, 是亻革家人的精神支柱, 更是亻革家民族根文化的体现。它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 在现代化社会进程中, 如何抵御各种外在文化的侵蚀而保持其本土性, 并成为一个富于感染力的艺术符号, 不断得到更广泛的传承与发展, 这是作为本土的艺术工作者们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亻革家传统蜡染民间艺术只有保留其独特性, 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而事物的发展不能隔空进行, 它需要一个很好的传承方式, 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去演变, 传承的关键在教育, 教育是其根本, 而作为与工艺休戚相关的高校美术教育应是我们首要关注的, 我们要重在加强亻革家传统蜡染文化后备人才的培养。

1、立足本土高校, 成为地方高校的特色课程

地方高校是各个地区的最高学府, “立足本土、服务本土”是每个地方高校的教育宗旨和目的。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 地方高校的生源主要以本地区学生为主, 集聚了本地的优秀人才, 这些地方高校的培育目标主要也是为本地区输送各个专业人才。因此, 地处黔东南地区的黄平亻革家蜡染可与本地的高校美术教育相结合, 成为地方高校美术教育的特色课程。特色课程可通过聘请民间蜡染艺人进校传授技艺、组织学生深入民间采风、创编乡土教材等方式开展。

2、亻革家蜡染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传承模式

传承模式是事物在发展中应遵循的一种传承方式, 不同的事物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领域中应有不同的传承方式。总体来讲, 黔东南黄平亻革家蜡染在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传承模式可以归纳为教学理念、教学活动和教学成果展演几部分, 具体内容如下:

(1) 教学理念

在高校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秉承教育和传承本土民族民间文化, 发展本土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理念。即:在学校美术教育中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工艺。首先, 学校要把亻革家蜡染设为特色课程, 让美术专业学生都能对亻革家蜡染, 特别是对蜡染背后的文化内涵, 要有一定的了解, 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觉性。其次, 在课程的开设中, 要遵循亻革家蜡染的历史文化、制作流程和制作方法等方面, 在某些方面可创新, 但最根本的东西不能丢弃。

(2) 教学活动

在高校美术教育教学中, 学校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制定科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教师应以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教学, 并注重亻革家蜡染背后的文化内涵, 灌输和传授蜡染艺术背后的民族文化方面知识, 使学生全面、系统、综合地体味和感受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具体方式有:邀请优秀的亻革家文化专家学者进校开展民间文化讲座, 让学生对亻革家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聘请亻革家蜡染民间艺人进课堂亲自教授学生技艺;组织学生到黄平地区亻革家寨采风, 带领他们深入民间, 融入亻革家人的生活实践, 亲自观看亻革家蜡染的制作流程, 在民间向亻革家人们学习蜡染技艺, 让学生切身体会亻革家蜡染艺术文化的魅力。

(3) 教学成果展演

通过一系列的亻革家蜡染讲座、教学、民间实地考察等活动, 让学生们在民间艺人及老师的指导下, 掌握好亻革家蜡染的制作流程和步骤, 独立完成蜡染作品, 最后将学生们的作品以教学成果的形式进行展演。这种方式不仅使师生的教学和学习成果得到展示, 同时也宣传发展了少数民族工艺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使这种民间工艺艺术在资源共享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3、亻革家传统蜡染的现代化发展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亻革家传统蜡染是亻革家民族文化内涵与形式符号的统一, 其内在的文化内涵以及传统的制作流程是其根本, 是我们必须将其保留和传承的, 但亻革家蜡染要想在现代化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保留传统的同时还要追寻与时俱进, 要不断创新, 其创新点主要在于表现内容与手法的再创新。在高校美术教育中, 在对亻革家蜡染的设计上, 应正确认识和处理亻革家传统蜡染文化发展与民族文化现代化之间的矛盾, 通过将亻革家传统蜡染元素融入现代设计元素, 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 并将其传统的造型艺术, 空间化、抽象简化、放大化, 提炼其中的精华, 并以一定的夸张、变形的现代设计理念去改装其传统, 使其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相互转换、完美结合, 与现代都市人文环境相互协调, 形成一种物质实用、心理情感需求等方面相呼应的综合性设计, 从而完成具有地方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风格双重性格特色的亻革家传统蜡染文化的传承, 使亻革家传统蜡染在设计理念上呈现出新的艺术文化特征, 实现亻革家传统蜡染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三、结语

亻革家传统蜡染是亻革家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不仅继承和发扬了民间传统蜡染工艺, 完好地保留了亻革家传统蜡染手工艺的实用性特点, 而且在亻革家民族的生存与繁衍的历程中形成了丰富的艺术效果与特有的民族气质, 叙述着亻革家民族朴实的意念追求和浓厚的感情色彩, 孕育着亻革家民族丰富的民俗内涵和生活哲理。把这一民间传统工艺与地方高校美术教育结合, 一方面, 可以为我国民间传统工艺的继续发展培养后备人才, 实现我国民间工艺的传承人培养计划;另一方面, 把地方民间艺术引入高校课堂, 设置特色课程, 使地方高校拥有了一定的民族优势和民族特色, 容易打造品牌专业, 培养特殊人才, 实现地方高校的迅速发展。

摘要:家传统蜡染是家传统印染工艺产品, 是家妇女用手工将蜡液点在白布上的花纹图案, 是一种纯手工的民间工艺, 以蓝底白花为主要特色, 其纹样丰富、工艺精致, 具有浓厚的乡土风情。家传统蜡染是我国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它引进课堂教育, 特别是高校美术教育, 这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黔东南,黄平家,传统蜡染,美术教育,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贵州黄平家传统蜡染艺术文化特色研究[J].丝绸之路, 2012 (6) .

[2]刘丽荣.从家人说起[J].西部论丛, 2007 (10) .

[3]周莹.家服饰蜡染艺术的族群认同研究[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1 (2) .

[4]潘光华.贵州蜡染工艺浅谈[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5.

[5]李绵璐.谈民族民间美术[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3.

传统蜡染与现代服饰 篇6

关键词:传统服饰,云肩,构成形制,现代女装,立体造型

一、云肩的概念

在中国的服饰文化中,关于披饰的分类大致可以分成披巾和披肩两大类。随着服饰文化的发展演变出现了“云肩”“披帛”“霞帔”“帔子”等概念。其中云肩则是从披肩中演变发展而来的,也可以说披肩就是云肩的早期形式。

明清时期,云肩由上而下普及开来,出现在普通女性的服饰穿戴中。这一时期的云肩不仅包含了审美功能,同时还兼具了保洁实用功能。如明代宫女衣以纸为领,一日一换可使之常保洁白。而清朝光绪末年,当时的妇女流行垂髻。为了防止垂髻上的头油沾染衣物,妇女们使用小型的云肩披在肩部用以遮盖和防污。现今,云肩已经退出了女性的日常衣着。少数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为灵感和风格定位的女装品牌,即使使用云肩作为设计灵感,也只是保其形制,取其精华。 云肩的功能性设计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而装饰美学占据了主导地位。

二、云肩的形制

(一)云肩的构成形制特征

以云肩为灵感进行现代女装设计,不是简单的元素堆砌。应该取其型、观其色、仿其材、品其味,通过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 从当代的审美标准出发来创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新中式女装产品。

就简单的“观其型”来说,云肩的构成形制可以从两方面去分析。第一是云肩的构成形式。根据现今可以查到的实物和文字资料发现,云肩的形制可以分为四种:一片式、 叠加式、串联式和综合式。

一片式,就是在一块完整的布上裁剪出云肩的完整形式,工艺手法简单直白。这种形式可以被看作是四种云肩构成形式中最初级的。在《文姬归汉图》中就可以很明确地看到一片式云肩。所以一片式云肩跨越的年代相对久远,也最为经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款式为“四合如意式”。

叠加式,则相对一片式要稍显复杂些。 古代讲究四方四合、八方吉祥。曾经去安徽看徽派建筑的时候,发现很多徽派建筑的天井设置就是四平八稳向正中聚拢,连雨水落下后都会顺着四方平整对称的屋檐落入四方形的天井中汇集到一起。可见古代对这种形式所表达的吉祥寓意是非常喜爱的,以至于在房屋的构架上都可以看出。所以在云肩的叠加式上,这种拥有吉祥寓意的形式也出现了。上下左右四方的云纹对称组合,然后在基础的框架上按照上下左右对称的形式叠加重复,叠加的数量取上下8片,左右8片, 共16片。外观形式四平八稳,可以看成是从中心向四周发散,也可以看成是四周向中心聚拢。

串联式,顾名思义就是用某种媒介将单片纹样串联起来形成的云肩样式。这种样式相对灵活,也更加贴合人体。把云纹变形, 甚至添加其他形式的纹样加以辅助,组成的元素相对单纯的云纹组合和如意式云纹叠加变化丰富,所以最后组合形成的成品也更加灵活多变。手工艺人甚至会在用来串联的丝线等媒介上装饰添加珠子之类的材料,使得最后完成的云肩美感更上一层。

综合式,指把上述三种云肩的构成形式综合起来制作出的云肩形式。不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纹样的变化形式,甚至是组合排列的顺序,单独纹样裁片的大小都要考虑到。 由此可见这种形式的云肩更加考验手工匠人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而恰是这种复杂的构成形式和制作工艺使得综合式云肩成为四种云肩形式中最完整也是最考究的云肩形式。

(二)云肩的云纹裁片特征

云肩的云纹裁片是云纹片上的云纹构成形式。从云肩的云纹发展状况综合来看,可以将其分为具象式云纹和抽象式云纹两类。 聪慧的古代人民在创造文字的时候大多是直接以简化的图绘来表达释义。象形字中的云则是对形象简化描绘模拟所得,云肩中早期的云纹形式就是类似这种创造手法得来的具象云形纹样。

随后,经过不同时代手工艺人的智慧结晶和创造,具象的纹样慢慢发生变化,人们开始学会创造具象纹样。这些具象的纹样变得抽象化后被赋予了不同的吉祥含义,形式也变得生动起来,于是就形成了第二类的抽象式云纹。比如古时候,灵芝和如意等事物是极富吉祥寓意的。灵芝和如意的变体纹样经常出现在服饰的装饰文化中。而这两者的外观造型又有点类似于古时云纹的外轮廓造型,所以隋唐时期流行的卷云纹与如意纹相互结合后,就形成了流行于明清时期的如意云纹。云肩固定了形制后,纹样题材变得多种多样起来,很多可以用来美化服饰的吉祥纹样都开始出现在云肩的纹样设置上。

三、现代造型设计手法与云肩形制的 融合设计

通过分析云肩的形制,可以发现不管是云肩的组成方式还是云纹片变化的形式和装饰纹样,大多为平面的构成手法。究其原因, 这和中国古代服装裁剪手法有一定的关联。中国的传统服饰大多是平面裁剪形式,而立体裁剪这种手法是从西方的服装裁剪中传入中国的。如桃形双层云肩,即使叠加了两次也没有脱离平面构成的形制,这离现代女装设计理念中的立体造型和解构主义还相距甚远。

立体造型是将服装看成三维立体状态, 在完全贴合人体的平面服装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其立体感的造型手法。服装中立体裁剪的技术就是为探求各种富于创造性的立体造型而服务的裁剪手法,当代流行的建筑风格服装就是这种设计手法的直接表现。设计师根据三维立体的建筑,从中提取灵感然后融入到服装设计中,很多款式的局部造型无法用平面制版的形式完成,立体裁剪成为了最佳选择。而现今正流行的解构主义设计手法中,分解重构的概念也需要立体裁剪的技术辅助。通过立体裁剪技术最后达到立体造型类服装,容易给人视觉冲击力,很多造型和款式细节是平面制版无法达到和满足的。在平面的基础上升华,立体空间造型的追求成为了必然。

斯蒂芬·罗兰的设计风格就是立体造型主义的代表。如果将云肩的云纹片拆分成一片一片,然后根据斯蒂芬·罗兰的立体造型风格,将云纹片的外轮廓和大小进行有规律的排列造型,使其形成立体的模式,然后将其固定。那么,原本仅仅是平面的云纹,通过立体的造型排列,云纹流动变换的寓意会变得更加灵活,更有设计张力。华裔婚纱设计师王薇薇的裁剪造型艺术也是立体主义的,王薇薇将面料裁剪、折叠、重组,造型的手法千变万化,这种面料的艺术裁剪造型手法和云纹所蕴含的变幻莫测、自由自在的意境能够融会贯通。从这样的造型理念出发, 云肩的设计表现就避免了生搬硬套,云纹的文化意境和现代造型手法在结合的时候找到了一个契合点,设计师抓住这个契合点,注意服装设计的形式美就能够创造出具有现代审美价值的新中式风格服装作品。

四、结语

传统手工蜡染的传承创新元素分析 篇7

关键词:手工蜡染,传承创新

蜡染, 旧称“蜡缬”, 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 与绞缬 (扎染) 、夹缬 (型染) 、画缋 (手绘) 齐名, 均是我国传统的手工印染技艺, 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古至今, 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蜡染这支古老的艺术之花, 一直处于不断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手工蜡染工艺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女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工蜡染艺术在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 蜡染布在纺织贸易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传统手工蜡染工艺主要流行于民间, 所以具有独特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民族, 蜡染产品在技术、用途、花型、风格上都各不相同。苗族妇女的头巾、围腰、衣服、裙子、绑腿等, 都是蜡染制品, 其他如枕巾、包袱、书包、背带、伞套等也都是用蜡染制作工艺, 也有苗族妇女会把蜡染花纹装饰在衣袖、衣襟和衣服前后摆的边缘。苗族蜡染图案有的是民间传说中的题材, 有的是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花鸟鱼虫、日月星辰等。布依族的蜡染图案则更多的是几何图案, 蜡染艺术在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 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蜡染产品在纺织品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但是, 传统手工蜡染品因为受到区域、工艺等方面的限制, 慢慢表现出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

1色彩较单一

传统手工蜡染以蓝底白花或者白底蓝花为主, 一般只有蓝白两色, 虽然能表现出淳朴自然又清新的风格, 但色彩层次太少, 无法满足设计师们表现独特设计风格的需要, 也无法满足现代人们对色彩的多元化的追求。

2使用面料范围较窄

传统手工蜡染习惯使用吸湿性优良的棉织物、丝织物等作为载体, 表现出了较大的局限性。现代再生纤维织物和混纺织物的性能已经得到很大的完善, 蜡染技艺在这些面料上的应用具有可观的前景。

3图案纹样缺少现代气息

传统手工蜡染图案主要是花鸟鱼虫、蝶纹、八卦纹、日月纹、几何纹、花藤纹等, 虽深具民族特色, 但是却缺少了一些现代化元素。

如果这些问题不得到解决, 必将影响传统蜡染在现代高科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传统蜡染经过民间艺人和设计师的传承与创新, 采用现代设计理念, 与传统工艺相结合而制作出的新型蜡染品, 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我国服装设计师计文波曾在2003年巴黎时装发布会上, 展示了“东方神韵”系列时装, 其中蜡染布料制作的套装深受大家的喜爱与好评。日本大阪福本繁树教授也设计过蜡染与模版印花相结合的作品, 将现代设计思维与传统工艺相结合, 表现出很强的时尚感。设计师约翰·加里亚诺也曾将蜡染工艺应用于迪奥品牌的时装设计中。

上一篇: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下一篇:小团体自主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