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适应

2024-05-31

现代适应(精选12篇)

现代适应 篇1

摘要:企业的伦理观不仅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而且还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形象。针对中国企业应该怎样通过商业伦理建设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一问题, 本文从商业伦理的概念, 特点入手, 着重分析商业伦理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给出建设现代社会商业伦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商业伦理,发展现状,商业伦理建设

一、商业伦理的含义及特点

1. 商业伦理的含义。

伦理是指人类行为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商业伦理是指从事各类商业活动的行为主体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是企业和企业中的个人在从事各类商业活动时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指南。通俗地讲,商业伦理就是在商业经营活动中,行为主体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是一般社会伦理在商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

2. 商业伦理作为一种流通行业的伦理,具有自己的行业性特点。

(1)商业伦理有自己特殊的善恶标准和评价行为善恶的特殊方式。它必须要在道德和利益之间提出适当的对策。商业伦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道德,它要求商业从业人员在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同时,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商业伦理是一种特殊窗口行业伦理。商业服务业是直接面向顾客、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人们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

(3)商业伦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首先,商业伦理的表达方式往往更具体、更生动,往往通过制度、章程、守则、服徽商的商业伦理观研究务公约、保证、条例等形式表现出来,在商业这个特殊的领域里发挥作用;其次,商业伦理往往与商业经营、商业管理直接相关。

二、商业伦理的发展及现状

1. 相关制度法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与约束机制。

我国在国有企业管理者商业伦理约束立法方面起步较晚,相关的制度法规还很不完善,没有形成有效、全面的针对国有企业管理者的商业伦理行为约束机制。面对国企管理者的不道德商业伦理行为,往往没有很好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错误,没有完善的法规制度进行惩罚与约束。

2. 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强。

对于企业要不要承担社会责任这一问题,不同人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企业面临的第一要务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责任则看得并不重要。有的认为,只要所有企业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就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如2003年3月发生在安徽的毒奶粉事件,生产商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在没有看到该奶粉的经销许可证下就经营销售一些劣质奶粉,导致安徽出现多起脸肿、呕吐、头大、烂眼的婴儿,甚至出现婴儿脏器功能衰竭,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3. 对商业伦理观念认识淡薄。

在企业目标的确定上,很多企业认为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其追求的唯一目标是经济目标,企业的经营与伦理道德没有关系。但是如果一个企业只单纯地追求经济目标,就有可能不顾商业伦理问题,如现在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背信弃义、毁约等现象的发生。这些并没有引起我国大多数企业的重视,政府也对企业缺乏伦理道德的约束和调控,这就使得一些企业将伦理问题置于企业决策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范围之外。

4. 不注重企业经营伦理文化建设。

近年来,在对待企业经营伦理化建设问题上,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态势。一些知名大企业已开始注重企业伦理文化建设,而其他企业对商业伦理文化建设仍然重视不够。例如南京冠生园是一个拥有8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马失前蹄,用陈馅做月饼事情被曝光后,不但对消费者没有丝毫歉意,而且怒对媒体并振振有词说用陈馅做月饼是业内不公开的秘密。企业本身缺失了起码的伦理道德,缺失诚信,其结果既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自身也难逃破产的厄运。

5. 传统文化没有得到继承发展。

我国是儒家文化的起源地,儒家崇尚以“仁”服人,特别是儒家文化中重视道德教育和品格培养、重视从人心的治理出发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的思想,但是我们在这方面做的却远不及相邻的韩国和日本,无论在日常生活礼仪,还是在工作文化交流中,都能看到儒学的影子,而我们只能望洋兴叹。其中韩国政府以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制约力量,还在教育中深化儒家思想,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建设现代社会商业伦理的几点建议

1. 推动商业伦理体系建设,健全市场经济法制体系。

市场经济确立以来,中国在经济立法上的步伐明显加快,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法律法规,如《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公司法》和《价格法》等。这些经济法规对商业伦理的建设起到了保障作用,加强商业伦理建设也必须结合这些法规进行,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的经济立法体系还不尽完善,法律规定的操作性和具体性还有待改善。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有法不依”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管理中一个大问题。政府必须做好对现有的法律法规的清理工作,全面硬化法制环境。

2. 加强社会道德教育和建设。

除了法律、制度建设之外,政府还需要通过道德教育、伦理规范等形式来进行建设,这是商业伦理的确立与实施的内在动力。经济部门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首先要认识到伦理道德教育和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商业伦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重视本部门的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道德建设中,可结合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教育和建设来展开。一方面,将商业伦理的原则和要求纳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来,在商业文化中充分表现出时代的道德风貌;另一方面,提高全民族的道德修养,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采取普及法律知识的方法普及和强化商业伦理的社会教育,使商业伦理教育成为具有相对独立性质的社会工程,提高全社会的商业伦理道德水平。

3. 建立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西方发达国家,对任何一个企业的评价都是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经济指标仅仅被认为是企业最基本的评价指标,而对于社会责任的评价有多种多样,如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多米尼道德指数、《商业道德》《财富》等都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评价体系。在中国,尽管《经济观察报》与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自2001以来“对中国最受尊敬的企业”评选纳入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因素,开创了中国上市公司道德评价之先河。然而,目前对国内企业道德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仍然比较缺乏,建立科学、系统的企业道德评价体系任重而道远。

4. 构建完善的外部监督体系。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商业活动的求利动机以及利益对人性的诱惑,许多商业组织及个体有时缺乏应有的自律性。因此,当社会舆论、价值传统和内心信念等都对其伦理道德自律失去作用时,就只能依靠于社会对他们的外部监督来阻止和约束不合乎伦理标准的商业行为的出现,来进一步促成合乎伦理标准的商业行为。因此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关键作用,还要积极发挥广大民众监督的基础性作用。

结论

的确,确立商业诚信,决不只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社群的事情,而涉及到整个世界。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中国的对外开放也将进一步深化。中国企业在与国外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其伦理道德观显为重要,因为它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更是一个国家;企业的伦理观不仅影响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因此,面对其他重视企业伦理建设的现实,中国企业更应该通过商业伦理建设来提升自己的力。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今天的世界各国,无论是经济新兴国家,还是曾经的发达强国,需要平等地坐到一起谈判,共同商讨对付经济危机的方略,确立并维护普遍的评价标准和伦理准则,并且通过有权威的国际组织来监督,以便共同克服困难,应对危机,建立诚信和信心,为共同繁荣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白明东.以晋商常家为个案探讨“儒商”商业伦理特质[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2]冯军.管理价值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3]王盈.美国商学院加强商业道德和伦理教育[M].世界教育信息出版社, 2007.

[4]丁业震.儒家商业伦理思想对于构建现代商业文化的价值[M].职业时空出版社, 2007.

现代适应 篇2

焦泰文

2006年第7期 ——新农村建设

目前,畜牧业已成为我省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加快畜牧业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大力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

一、适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新要求,树立绿色畜牧业的发展观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食物结构在逐步改善,健康保健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对畜产品卫生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已不仅仅限于营养与口味,而更注意畜产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这已成为人们选择食品的一个重要标准。目前,国内的畜产品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一般性畜产品相对过剩,致使养殖效益较低,形成了养殖业为微利行业的局面。要使养殖业走出这种低迷的状态,必须强化质量意识,生产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绿色环保无公害的安全畜产品。发达国家的畜产品在产、供、销各环节都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没有质量保证是无法进入这些国家市场的。目前,我国许多大中城市也逐渐实行畜产品市场准入制。随着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的健全,畜产品的安全性将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我们要站在促进畜牧业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养殖业畜产品生产安全的重要性,对畜产品生产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增强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提高养殖效益。

二、适应高效、健康、优质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新趋势,树立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发展观念。近些年来,我省以适度规模养殖为载体,以清洁生产为导向,推进了畜禽养殖方

式的现代化。未来我省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一是要推进养殖方式的适度规模化。这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进行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以期提高畜牧经济效益的一种发展模式。政府主管部门应按照“少干预、多服务、搭平台、出政策”的原则,以政府投入政策为导向,出台扶持政策措施,实施示范项目,千方百计吸引民营资本、工商资本投资畜牧业,让市场主体唱主角。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发展适度规模大中型养殖场;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畜牧生态小区,引导散养户进入小区饲养。二是推进养殖方式的标准化。通过建立畜禽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的畜牧业标准体系,建立政府监测和企业自检相协调的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三是推进养殖方式的生态化。根据种植面积和有机肥料的消纳能力,合理规划养殖场的规模和定点,通过推广种养结合、养养结合等生态循环技术,把畜牧场与农田、鱼塘、园地一并规划,力争粪尿就近消化,适度发展设施处理和有机肥生产,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无污染排放。

三、适应“十一五”期间生猪数量上台阶、质量上水平的新任务,树立强良繁、兴种业的发展观念。2004年,我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接近1/3,而生猪产值则占到畜牧业产值的61%,占到农业总产值的1/5以上。但是我省生猪业发展速度并不快,居全国的位次连年后移,与四川、湖南、河南等周边省份逐步拉开了差距。到2010年要实现出栏5000万头、优质三元猪比重提高到85%以上的目标,必须打好种猪业基础。良繁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而又庞大的工程,从现在起就要合理规划、统一部署。从种猪企业来看,我省有湖北天种等一批全国一流的大型种猪企业,但面对目前市场猪价低迷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积极想办法、加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我省在全国种猪业的地位,从而为“十一五”期间我省养猪业的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适应加工品在畜产品生产中比重不断扩大的新情况,树立以发展龙头企业提升牧业产业化的发展观念。有专家研究,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肉食品的消费量占肉类消费量的比重不断下降,加工食品的消费比重不断上升,今后一个时期,各种深加工的分部位冷却肉、小包装肉、半成品肉、冷冻肉、熟肉制品以及以肉类为原料的方便食品、功能性食品、旅游食品的消费量将明显上升,畜产品加工食品的消费潜力非常广阔。目前我国人均食品消费中加工食品的比重不到20%,而世界平均水平已达到50%以上。消费带动加工,加工促进生产,目前我省生猪发展速度不快,根本原因是缺乏大的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要实现“十一五”期间我省生猪生产的目标,必须实行产业化带动战略,大力增强畜产品加工能力,做大做强以绿生为代表的猪肉加工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和畜牧业综合效益。

五、适应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畜牧业对农民收入增长做更大贡献的新形势,树立以项目作支撑的发展观念。目前,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家庭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畜牧业收入的比重占到13%。其主要原因,一是畜牧业投资少,见效快,商品率高,是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二是畜牧业对土地依赖率低,可以吸纳较多的农民从事畜牧业生产。三是畜牧业可以促进粮食转换增值,提高秸杆等农作物副产品的利用率,从而增加土地面积的产出,同时畜牧业可反哺农业,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有机肥料,提高农产品品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四是畜牧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可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争取更多的畜牧项目。为此,一要研究国家畜牧投资政策,做好项目储备。结合我省畜牧业发展的特点和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确定建设项目的主攻方向,加强调研、项目选址、技术方案拟定等基础性工作,做到建设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二要按工作程序办事,强化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及初步设计都要按有关规定去做,做到数

据准确、手续完备、论证充分。三要加强在建项目管理,如期发挥效益。严格按批复的方案,招标做到位,合同签到位,监理管到位,检查督到位,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四要注重项目监督检查,严格财务管理,严防挤占挪用畜牧项目建设资金,把资金切实用到设计的项目上。■

现代化不适应症 篇3

弗洛伊德认为,因为社会太反常,所以社会成员普遍被诊断为精神病。这种见解在西方社会至少时兴了20年,以致现代西方多数人习惯于将精神病视为正常生活的危机时期——如经济周期一样,有高潮就有低谷,根本没必要大惊小怪。不同于现代西方人,中国古人的生活是与自然合一的,精神疾病与身体疾病也是自然而然,不必称之为“病”。只有现代中国人,对精神疾病会有很大的恐惧。我相信,这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尚未习惯“现代”。虽然生活方式已经现代化,情感方式仍停留在中国传统里,两相冲突,难以适应。尤其市场化改革以来,两代人的时间里,精神疾病在中国有了极大的普及。

一个人心智一味地内求并且集注于单一方向,这是精神疾病的发生学特征。与此相反的,是心智一味地外求并且不能集注于任何方向以致成了病,若在儿童,就称“多动症”,在成年人,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于是有许多不同的名称。

在长期演化中形成的神经系统,有两套基本的机制或系统,其一为行为激发系统(BAS),其二为行为抑制系统(BIS)。不仅身体而且脑内,都有这两套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冲突。例如,我们感官享乐的冲动,是受了BAS的激发。我们对享乐冲动的克制,则是受了BIS的激发。对每一个体生命的存续而言,一时的享乐固然重要,克制享乐的努力往往更为重要。面对诱饵,懂得克制的鱼,与不懂得克制的鱼相比,活得更长久。久而久之,存活至今的物种,就有了上述的两套神经系统。而且这两套系统对有机体的驱动,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保持着均衡。那些不能保持均衡的生命个体,要么享乐至死,要么枯竭老去。

以上的道理,虽说是旧的心理学知识,却不过时。生命个体对享乐冲动的克制,当然可以有某种度量。至少,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度量。例如,在单位时段内,某一冲动受到抑制的概率足够高,于是行为主体在诱饵面前被观察到“无动于衷”的次数显著多于“有动于衷”的次数。显然,此时BIS对BAS占主导。这是旧的心理学描述。更现代的描述可以是这样的:此时,哺乳动物脑内的多巴胺系统受到杏仁核系统的抑制,于是行为谨慎。

不论如何,我们可以想象,在演化过程中,遗传与变异,尽管概率极小,但终究会出现一些极端谨慎的个体。在生命演化到哺乳动物这样高级的水平时,由于存在普遍的恻隐之心和利他行为,那些极端谨慎的个体未必饿死。至少,在饿死之前,还可能发生各种精神疾病。逻辑学家王浩知道哥德尔患着类似数学家纳什那样的精神疾病(姑且认为是“精神分裂症”吧,可参照电影《美丽心灵》),我们还知道哥德尔的死亡诊断书里写着“全身营养不良”。

哺乳动物的演化,让人类脑内(垂体后叶)分泌一种荷尔蒙,它使母亲在产后对婴儿有更多的关爱(也意味着更谨慎的行为)。2008年,苏黎世大学的费尔教授(当代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和脑科学家之一,每年在MIT讲授包括脑科学和实验经济学在内的经济学前沿课题)的研究小组在《神经元(Neuron)》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垂体后叶催产素影响人类的信任和信任适应性的神经元网络”。根据这篇论文,参与“信任博弈”实验的被试者,在注射垂体后叶荷尔蒙之后,表现出远比正常被试者高得多的信任感,哪怕是在被对方出卖之后。也是基于这一神经化学递质的功能,我们可以解释“产后抑郁症”——垂体后叶荷尔蒙分泌过多所致。

现代适应 篇4

1 指导思想

往年我们组织的全院护理人员技术考核都在示教室举行,按科室顺序,项目抽签进行。这样做的优点是:设备条件规范、齐全,护士只为考试而准备。针对以上弊端,为了配合我院开展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工作的推广,我们走出示教室,跟班随时考核,护理部及考核组进入病区,遇见什么操作考核什么,这样不仅考出了真实成绩,而且带动了日常护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考核中,由于操作在病房,在病人床边,我们就势在考核现场请病人及家属进行比较、评说。这样,在考核护士的同时,将标准的护理技能模式展示给每一位病人及家属,我们的护理工作得到了他们的理解、支持和监督。

2 结合科室性质改革考核方法

2.1 我院每个护理单元每季度均对本科护士进行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在此基础上,护理部每季度组织全院统一的基础理论、技术操作考核。我们按照山西省卫生厅编印的《基础护理操作评分标准》,按不同科室的不同性质进行考核。如手术室的重点是:口腔护理、麻醉床、无菌技术、注射、导尿,铺各种床、注射等。其中,针对手术室、供应室的特殊性质,我们做了大胆尝试,在科室自考的基础上,我们将手术室基础知识、供应室验收标准以及医院控制感染知识、基护等内容融到一起列出考题27道和20道,两个科室分别抽签答题,并将内容纳入近期科室业务学习内容。这样,考核与应用相结合,得到了护士们的赞同,而且带动了对基本理论和技能学习掌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 在考核过程中,由于处在病房,往往受到环境的干扰,如病人和家属为护士讲情,其他护士帮忙等,或有的护士在看到考核人员进入病区的,又重新补充用物等,我们都严格标准。但是,发现错误或操作不当时,立即请其它护士纠正。做到边考核边教学边提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 增加基础考核的内容

我们按照“三甲”验收标准,将14项基础护理操作规程印发人手一册,列为今年第二轮技术考核内容。内容如晨、晚间护理、褥疮护理、占用应用床换床单法等。我们将深入科室进行考核,相信这对我院的基础护理工作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4 效果评估

4.1 考出了真实的成绩

2007年技术考核历时2个月时间,是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次,应考人员23名,除了产假等特殊情况外,实际参考人员20名,占应考人员的94%,考核后平均分数为87.5分,较2006年90.7分低了3.2分。虽然分数低了,但考出的是实际水平,使考核起到了鞭策和促进的作用。

4.2 得到了护士的赞同

这样的考核方法,不脱离实际,平时做什么考什么,而且边做边改,记忆深刻,容易纠正。

4.3 得到了病人的称赞

考核过程中,一些病人及家属反映,他们也从中明白了什么是标准,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错误的。对护理工作的科学性有了很大的理解。同时,病人在以后的休养期间,表现出主动、自觉地配合和互相宣传护理工作要求,融洽了护患关系。

4.4 提高了护理工作标准和基护质量

现代适应 篇5

2013-09-06 11:00:06清华大学领导力培训互联网

字号:T | T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经营方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特别是正式加入WTO后,由于关税减让、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市场准入逐步放开,国际大公司的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将越来越多地涌入中国市场,迫切要求我们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与国外大公司竞争。

建立以财务管理制度为中心的运行机制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一、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制度是伴随着生产发展和人们管理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财务管理制度的作用越来越大,其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并且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市场经济中,特别是随着金融市场和企业组织形式的不断完善创新,财务管理制度thldl.org.cn才是综合性最强、渗透作用最大、对其他各项管理影响最深的管理。也只有抓住财务管理制度这个“牛鼻子”,才能带动和推动其他各项管理。

(一)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

企业管理就是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手段,对企业的人、财、物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利用,使其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诸如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劳动人事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制度等,涵盖着企业人财物、供产销各个方面。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各项工作既有科学的分工,又有紧密的配合。

(二)财务管理制度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

在投资过程中加强财务管理以实现收益最大化;经营过程中加强财务管理以实现现金流量最大化;融资过程中加强财务管理制度。随着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和金融系统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企业资产预期收益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外部投资者与企业对经济和金融形式。公司发展的评价和差异日益增大,股票市场又往往对信息反应过速或不实导致企业高估或低估资金成本。企业融资过程中只有加强财务管理,综合考虑全部因素,才能更好地匹配资产收益风险降低融资成本。

二、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

更新思想,转变观念。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制度为中心,实行财务管理制度,就必须转变观念。必须认识到,财务关系是各种关系的反映,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要通过财务关系来处理协调,所有经营管理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经营成果最终要通过财务成果来反映和体现。也就是说,生产经营是手段,经济效益是目的。树立市场观念、风险与收益对等观念,资金循环观念、机会成本观念、全员财务意识观念、经营观念、竞争观念、节约观念、效率观念、信息观念、人才观念、法制观念等等,树立一个有价值的财务管理制度思想新体张宇先生

—— 天下伐谋高级合伙人、财务领导力学院院长、独家讲师!

计领域的金牌讲师,国资委下属企业CMA集训班特聘讲师,国内多家培训机构的特聘讲师。

MB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会员。

10年的职业讲师经验,前4年主要讲授营销以及质量和设备管理、最近6年主要讲授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

10年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经验。

决策和管理水平。

面的企业管理理论素养。系统地掌握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同时又熟悉企业的销售、生产、采购等经营活动,并将两者进行完美结合。因此既能为企业财务人士授课,又能为经营部门的管理人员授课。

出版书籍

《财务领导力》

擅长课程

《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课程系列》、《管理者的财务素养课程系列》、《全面预算编制实务课程》、《经营与财务的绩效管理课程》、《战略成本管理课程》、《投资与经营的决策分析课程》

培训客户

中国电信、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中海油、南车集团、中国船舶、中国国家投资、中国工商银行、民族证券、华润集团、今世缘酒业、宁波港、徐州矿业、摩托罗拉(中国)、乐斯福(明光)有限公司、法国欧尚超市有限公司、法国希诺基发电运营有限公司、世纪联华超市有限公司、杭州中粮美特容器有限公司、广州奥桑味精有限公司等

系,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制度在创造或取得最大经济效益过程中的龙头作用。

(一)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合理调度使用资金

“巧妇难为无米之饮”。资金是企业的粮食,没有资金,企业就不能开展业务,甚至于倒闭。但企业大量资金存放在银行,也未必是好事。有资金不进行投资,企业将会失去更好的发展机会。这就要求财务借助财务杠杆的作用,提高商品的适销能力和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

(二)发挥财务预测功能,提高项目收益可靠性

财务预测是建立在历史数据和现实市场基础上的。财务人员通过历史资料,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比较,预测数据变化的走向。对现实市场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市场第一手资料,分析预测项目的可行性或不可行性,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发挥财务预测功能的一种方式。通过预算管理,明确企业发展的目标。通过实际与预算的比较,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及时调整目标偏差。

(三)发挥财务监督职能,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现代适应 篇6

【关键词】全球化 现代体育文化 文化认同 文化适应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10-02

对于任何一个个体的讨论,都可以在两个维度内进行:共时性维度和历史性维度。如果以现代体育文化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那么以这个个体为起点,同样适用于这两个维度。所谓历史性维度,顾名思义是中国现代体育文化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纵向比较与研究;所谓共时性维度,则是在同一时间平面上,中国现代体育文化与世界体育文化及其关系的横向研究。本文所讨论的,便是现代体育文化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面对伴随着现代性而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西方文化的强势拓展,中国体育文化遭遇世界体育文化之时如何确立文化认同,形成良性的文化适应的横向维度。

一、中国现代体育文化对于世界体育文化的包容性选择

20世纪末以来,随着交通、通讯和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与发展,距离空前拉近、沟通空前深入的“地球村”已然形成。正如英国著名学者阿尔布劳所言:“现代时代行将就木,全球时代已然开始。”[1]

童昭岗教授在《人文教育——体育演绎的文化》一书中指出:“体育文化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反映……体育文化在满足不同社会文化条件下的人们的需要时, 形成不同的体育文化个性特征。”[2]中国体育文化作为亚文化的一种,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国文化整体集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关于现代体育文化的适应与文化认同问题的思考应该从中国文化与全球化的关系之中汲取养分,遵循同样的逻辑。

有研究者指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经历一个从排他性冲突到认同性选择再到包容性并存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即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这是一种非常符合历史实际的过程。排他性冲突阶段是中国历史进程中文化交流政策上最为持久的时期。作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农耕文明,排他性、封闭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气质。封建统治者沉睡在封闭的小天地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又盲目排斥任何异己的东西。中西方文化跨文化交流的排他性冲突阶段在清朝发展到最为严重的阶段,典型的历史范例就是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是落后的、闭塞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是封建统治者民族狭隘性的表现。当然清朝的闭关锁国也有其特殊的历史合理性:直接原因是明朝中期日本倭寇对东南沿海的侵扰和西方殖民主义者在资本积累初级阶段侵略夸张。西方殖民者的船坚炮利打开封闭的清朝大门之后,中国封建统治集团大门的最后防线被打开。与此同时,自戊戌变法到洋务运动再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留样归国的学者们将西方的科学技术、文艺文化甚至是经济政治体制介绍到现代化进程落后的中国,所以,大体上自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的这段时间是东西方文化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对西方文明的认同性选择阶段。

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无论是从经济硬实力还是文化软实力方面均快速提升,对于现代中国而言,中国现代文化面对西方现代文化的理性态度应该是包容性的选择。中国现代体育文化遵循同样的逻辑,所以中国现代体育文化面对世界体育文化的正确姿态应当是一种“包容性选择”。简而言之,就是与世界体育文化之间形成一种“和而不同”的张力关系。所谓“和”,即包容性、借鉴性吸取。所谓“不同”,便是在当中国现代体育文化的价值逻辑和审美逻辑与世界体育文化的逻辑产生冲突与矛盾时,要以一个理性的姿态正视分歧,具备辨别是非的理性选择能力。切不可一副信教徒的嘴脸,摆出一副“拿来主义”的盲目认同姿态。文化自信的缺乏和对西方现代文明的盲目崇拜是时下中国文化在西方文明的强权逻辑之下非常普遍的问题。清朝末期,经历了长时间的“闭关锁国”,在民族国家现代化的历史竞赛中中国便输在了起跑线。经历了民族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长期落后的状态,新文化运动先锋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进行了强力的批判,同时对西方现代文明与科学的推崇,导致了中国人自己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对比中形成了一种严重的自卑的情节,这种自卑滋长得过于严重,自信全无。故此:在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都在逐步提高的今天,文化认同的焦虑得到缓释后的现代中国,在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问题上一种理性的、自信的“包容性选择”的姿态尤其必要。

二、中国现代体育文化的三种身份建构策略:传统文化、民族、政治

在面对西方文化强权入侵的历史现实面前,中国现代体育文化需要以传统文化、民族、政治三种身份策略来认同自己的“中国身份”并建构自己的“中国形象。”

1.传统文化

中国现代体育文化的建构,离不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宝贵资源。从传统体育文化中汲取资源,如果没有具体的操作策略便会沦为一句无用的空话,所以,寻找建构中国现代体育文化过程中向中国传统文化汲取资源的实际操作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

举例而言,周星驰的电影《功夫足球》就是一个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用于建构体育文化精神的很好范例。电影《功夫足球》于2001年上映,影片以无厘头、戏谑的手法讲述了一群身份卑微却心怀梦想的普通人历经磨难,依靠自己的力量组建了一直功夫足球队并和专业足球队员比赛的过程中屡屡制胜故事。电影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国功夫与足球这一体育元素巧妙结合,将体育元素巧妙的融入电影之中,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仅实现了对“中国功夫”的认同,同时也实现了对“中国足球”的认同,在此基础上进而形成对中国现代体育文化认同自己的“中国身份”、建构自己的“中国形象”。endprint

2.民族

中国现代体育文化的建构,需要发扬和突出中国体育文化不同于世界体育文化的精神特质。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多元的因素纷涌而入,“万花渐欲迷人眼”的现状为中国现代体育文化形成独立自我的文化认同增加了分岔路和阻滞,不过与此同时也为中国现代体育文化的形象建构提供了更加多元的素材和更加广阔的空间。因此,建构中国现代体育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披沙拣金,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吸取世界现代体育文化的优秀元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规避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作为中西方文化集合的重要组成亚文化之一的中国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文化,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二者以不同的文化背景为基础,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和精神特质。中国传统文化以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为为主,精神气质上推崇中庸融合,所以以武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以修身养性、强筋健骨为最终旨归。而以包涵日神文化、酒神文化等在内的希腊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西方文明,则以胜负竞技为其体育精神的追求,着也使得田径、体操、球类为代表的以争胜负为特点的体育项目成为西方体育的主要项目。因此,在建构中国现代体育文化的文化认同的时候,应该充分柔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修身养性、强筋健骨的中庸融合特质。此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当中劫富济贫、侠肝义胆的游侠精神一直被作为传奇佳话在民间故事和小说文本中代代流传。所以,在建构中国现代体育文化的文化认同之时,如果能将这种富有传奇特质的侠骨柔肠充分激活并恰当发挥,必将可以使中国现代体育文化在世界体育文化谱系中独树一帜。充分激活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元素用以形成中国现代体育文化独立鲜明的自我性格是中国现代体育文化建构自我形象,认同自己的“中国身份”的关键。

3.政治

中国现代体育文化的建构,政治的因素是不可回避的因素。民族国家共同体的政治身份始终是一个国家面对别国和异己不容侵犯的神圣符号。对于中国人和世界其他国家而言,“中国”不仅是一个国名更是一个鲜明的政治符号。必须承认的事实是:站在民族国家的立场上“政治高于一切”不仅适用于战争年代,同样也是和平年代的隐性原则,政治纯洁性用原始不可触碰的红线,一切文化的逻辑必须为政治服务。

虽然政治与文化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但是相较而言,但是在民族国家的场域范畴之内,文化与政治相比则是处于次要和服从地位的。在一个民族国家集体之中,文化归根结底是为了达到为统治阶级服务而建构出来的。政治作为统治阶级的观念集合,通过社会舆论和语言文字建构文化支架、引导文化发展方向,通过国家机器规范文化的走向。相应的,被建构的文化则作为民族国家的软实力为政治服务。文化在与政治的交融中发挥着两个主要作用:首先,为了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人们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其次,全球化日益深入的现代社会,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西方国家会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销其价值观念,达到削弱甚至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的目的。因此,全球化进程中,各个国家都在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努力建构自己国家的国家形象。如上文所说,现代体育文化作为中国现代文化的亚文化之一,中国现代体育文化的建构要时刻提高危机意识和建构鲜明民族国家特色的“中国体育形象”。这是中国现代体育文化寻求自为自在的发展路径的前提条件,也是中国现代体育文化有朝一日得已在世界体育文化之林中建立鲜明的特色并且达到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效果。当然,以上是将文化置于被动、从属地位的所提出的中国现代体育文化的建构策略。我们不妨转换一个视角,认识并充分发挥政治对文化建构的积极和支撑意义,既然文化对政治而言具有相当有效的价值,那么,政治也必将能够为中国现代体育文化认同自己的“中国身份”建构“中国形象”提供坚实的后盾。

唯有以上三种身份策略的有效利用才可以使中国现代体育文化在以西方发达国家文化话语方式和优胜逻辑之外发展出一套独特的价值符号,进而为世界体育文化提供一种新鲜的经验和审美效果。

参考文献:

[1]马丁·阿尔布劳著,高湘泽,冯玲译.全球时代——超越现代性之外的国家和社会[M].商务印书馆,2001.

现代适应 篇7

一、将变化视为企业变革与发展的机遇

面对动荡变化的生存环境,企业管理者树立“有创造性的毁坏”(约瑟·熊彼特)的变革理念非常重要。在企业组织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没有任何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永恒不变的,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其有效期限,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要习惯这样一种战略思维:今天存在的东西在明天一定会改变,即使我们现在还无法预料它通过何种方式发生改变,企业发展中的任何一种战略,随着环境的变迁,终将“会被取代,虽然我们还不知道在何时、会以何种方式被取代”。(弗雷德蒙德·马利克,2011)。

变化会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企业适应和响应变化具有决定意义。相比竞争优势,企业能否成功取决于适应性,只有适应了产业进化方向的革新企业才能生存发展。适应性作为战略执行的经验性指标,在决定企业绩效时,比竞争优势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动荡变化的环境面前,每一个企业都要尽可能“以基于适应性法则的战略行为来适应需求进化”(金寅镐等,2013)。企业管理者要善于以战略洞察力及时发现变化中的机遇,及时进行战略调整,在新机遇中创造新的市场绩效。

二、建立环境的动态预警系统

对环境及其变化的动态监测和预警可以在企业应对能力的强化与提高方面发挥以下作用:使企业抓住早期的机会而不是将其白白送给竞争对手;为即将出现的问题提供早期的信号,如果事先认识到这些问题就可以避免它们的出现;使企业对客户不断变化的需要和愿望更加敏感;提供企业战略调整决策可以利用的环境变化客观真实的量化信息以及更为丰富的信息参考;企业通过表现出的对环境变化的感知、捕捉以及快速的反应与响应姿态,在公众面前提高和树立良好的形象。

菲利普·科特勒等(2009)在深入研究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带给企业的巨大冲击与影响的现状之后告诫企业,对于无论是在可测度的风险性和不可测度的不确定性中生存的企业,都必须建立一个早期预警系统、远景方案构建系统和快速反映系统,以便经济衰退和动荡时期进行管理和营销。现在以及将来,企业拥有和生产什么远远不及企业发现动荡、预期混乱以及管理风险的能力更为关键。企业组织如果能够建立和运行一套早期的预警系统,这套系统就可以向将可能发生的使当前战略过时的事件发出信号,并在出现战略拐点时向管理者发出警告。

三、注重监测环境变化的动荡和复杂特性

企业对环境变化的监控,在时间形态上要关注其动态特性,在空间形态上要注意其复杂特性。应该看到,在我们所面临的这个新时代,动荡和复杂的环境因素频频出现,其引发的混乱已经在影响世界各地的企业和组织。

动荡时代的特征是以进发式出现的繁荣和衰退为重点的一种新常态。在常态时期,引发动荡的许多新的自然力量开始累积;技术进步和持续的信息革命;颠覆性技术与创新;新兴发展中市场经济跻身于长期以来成熟市场精英的专属行列,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令人不安;由日益咄咄逼人的竞争者发起的超级竞争随时随地展开,并不断对规则进行补充;主权财富基金的推进和来自抵制者的反作用力;自由表达意见的商业利益者越来越多;顾客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所拥有的新权力给那些在行为上与新兴力量不和谐的企业制造了动荡。可以说,常态与动态、多样与复杂、稳定与变化、清晰与混沌的纵横交错相互制约构成了企业生存环境的新图景,动态的监测与管理,已经成为对企业战略营销管理的必然要求。

动荡可以为企业开辟新的机会,这些机会可以通过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创新再加以利用。企业组织要学会抓住极度不确定时期产生的意外机遇,制定应对方案,使企业更加敏感、强健和具有活力。由于各种内外部因素的作用,企业会出现发展的战略拐点,在这种拐点出现时,它要求企业淘汰旧战略,制定新的、改变规则的战略。

四、及时发现环境变化引发的战略拐点

安迪·格鲁夫在《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2002中译本)一书中曾经指出:事实上,一些企业是可以在经济动荡、甚至是长期的经济衰退中生存下来的。作为影响特定企业外部环境因素作用的直接结果,所有企业都会出现发展中的“战略拐点”。当企业的旧战略失效必须代之以新战略才能使之提升至一个新高度时,这时企业就达到了其发展中面临的“战略拐点”。如果企业不能成功地通过这种“战略拐点”,企业就会走下坡路,进入发展的低谷或危险阶段。

战略拐点,实际就是环境变化对企业进行战略调整提出的客观要求。要提高对战略拐点的识别与把握能力,就要提高对环境变化的整体感应能力和反应能力。企业是在环境系统中进化的,面对不可预测的变化,企业要具有对环境的适应性。适应性个体和组织首先要意识到其环境和内部状况的变化;随后,以经验、意图、能力等解析这些变化,分离威胁与机会,剔除无关的信息;接着,作出反应进行决策;最后,实施所作出的决策。这样,随着适应性系统监测其前面实施的结果,一系列意识、解析、决策和实施构成一个反复出现的循环,并且继续适应自前面循环以来发生的环境变化。

五、加强动态跟踪环境变化进程的管理

战略管理要求企业对环境予以更多的关注,对环境的正确监控要求动态战略思维的导入。为此,企业要注意从以下方面加强对环境考察进程的管理:(1)密切关注环境中出现的发展趋势,要注意观察各种环境因素,关注各环境领域的变化趋势;(2)确定环境趋势的相关性——环境中发生的任何事情不一定都与公司相关,要选择那些对公司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发展趋势;(3)研究环境发展趋势对企业产品和市场的影响,注意环境发展趋势对公司产品和市场的发展带的是机会还是威胁;(4)预测未来环境发展趋势的方向,能够确定环境发展趋势所遵循的路径,预见环境走势;(5)分析面对环境发展变化时产品、市场业务的影响力,环境趋势的影响力通常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环境会影响到产品的市场扩散进程,因此要通过对环境的分析有所预见;(6)研究环境发展趋势带来的新机会,环境发展趋势可能对公司当前的产品、市场没有什么关系,但可能预示着新的商机;企业需要适时地找到并分析这种机会,采取行动;(7)将环境发展趋势的结果与公司战略结合起来,基于环境发展趋势及其影响,企业要从两个方面评价其战略:当前产品、市场可能引进的变革和企业可能需要采取行动的机会;基于不断变化的环境调整公司的发展战略,需要管理者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总之,只有保持与变化环境的同步调整与发展,才能实现在变化环境中的成长与发展。

六、加速向自适应性组织的转型

环境的动荡变化对企业生存的组织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成长为一个自适应性组织。从外部来看,适应指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是以一种稳定有序的方式进行的;从内部看,适应指系统的组分之间以一种稳定有序的方式彼此合作与竞争、互动与互应。自适应性组织往往能够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做出快速反应;能够做到承受巨大压力而自身毫无损伤;能够从容应对环境中出现的不可预测的变化,并能在艰难时期结束、形势发生改观时迅速恢复发展。

成为自适应性组织要实现以下管理目标:(1)敏感性,即能够迅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2)稳健性,即要能够承受紧张、压力以及程序或形势的改变,这意味着企业要能以较少的损失、变更或功能丧失应对营销环境中的变化,有时可能是是难以预料的变化;(3)适应性,即要能在弯曲、压缩或拉长之后恢复至原来的形式或位置。其实在商业中,适应性的意思其实就是能够回弹或反弹。这类企业组织不但能在新的环境下会取得成功,在任何环境下都会取得成功。

现代物流与物流保险的适应性研究 篇8

1.物流保险的含义

对于物流保险,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有人认为,物流保险是指对物流活动过程当中各个主要环节运作风险的保障和理赔。笔者认为,这个定义在实践中不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笔者倾向于某专业人士提出的“产品说”并外延作扩大解释的观点,即物流保险是指顺应现代物流的发展潮流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的保险产品的集合,这一系列保险产品旨在防范现代物流管理中的风险。按照产品结构划分,物流保险可以分为一般性的物流保险条款和专门性的物流保险条款。前者根据物流业务操作模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物流货物保险和物流责任保险。后者根据物流活动各环节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货物运输保险、仓储财产保险、吊装作业责任保险、码头作业综合保险等。货物保险投保人和受益人都是货方。而物流保险投保人和受益人都是物流企业。货物保险保的是货物本身,物流保险保的是物流经营人的责任。

2.物流保险的必要性

一方面,物流经营人迫切需要物流保险。随着现代物流向专业化分工发展的趋势,它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运输业和仓储业的服务范畴。它不仅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同时还有装卸搬运、加工、包装、配送、信息服务,物流系统设计以及其他一系列活动。由于环节众多,运营风险增大,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大。物流经营人所面临的风险已不仅仅是某个环节的风险,而是整个物流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风险之和。物流企业迫切需要有一种更为细化的、适合物流运作模式的险种出现。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热切地渴望进入物流保险这个大市场。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和2007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分别为38414亿元和45406亿元,而保险费用在同期分别为127亿元和152亿元,只占物流费用的0.331%和0.335%。这说明物流保险缺口很大。保险公司完全可以通过开展物流综合保险的途径,接触和承保物流服务背后巨大的客户群,同时由于物流企业代表客户进行保险操作,也可以大大节约单个客户在投保和索赔方面的成本支出。据此,保险业也将新增一个巨大的盈利空间。

二、物流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保险的现状

目前我国保险公司为物流业提供的保险险种主要有财产保险和货物运输保险,财产保险是承保机器设备、厂房、仓储材料等固定资产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风险。而货物运输保险是以运输过程中的货物作为保险标的,保险人承担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损失的一种保险。这两种保险都是针对物流过程中单个环节的,物流的各个环节被肢解,但由于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只提供这两个险种,所以物流经营人不得不按环节投保。这不仅给投保人造成了诸多不便,也不利于承保物流经营人在物流中面临的整体风险。

当然,面对物流业这个新兴市场,中国保险业也做了大胆的尝试,2004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率先推出了“物流货物保险”和“物流责任保险”两个物流保险条款。物流经营人可以通过一次投保就达到转移风险的目的,从而促进和推动物流业的发展。但物流货物保险和物流责任保险之间存在很大区别,物流货物保险是针对货物在物流过程中的灭失提供的保障;物流责任保险是针对物流经营人在物流过程中的违约和侵权等民事责任提供的保险。前者是货物险;后者是责任险。从目前的物流保险市场来看,即使没有物流货物险,物流经营人仍可通过现行的险种进行投保(虽然对物流经营人来说,手续比较麻烦),而物流责任险却不同,对于物流经营人和保险公司来说它是全新的尝试,因此,如何开展物流责任保险是我国保险市场面临的新问题。而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的实践来看,上述两个物流险种的施行都不尽人意,看的人多买的人少。

2006年底,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物流综合保险》,该条款涵盖了物流货物和物流责任风险,便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同时代货主投保物流货物保险和自行投保物流责任险。如此处理,既能够有效避免第三方物流企业被保险公司以侵权为由代位追偿的窘境,又在费率方面比同时投保两个险种更为优惠。笔者认为,相对而言《物流综合保险》更加符合中国物流业的实际情况。然而由于受一些传统操作的束缚,产品并没有找到卖点,特别是受市场不规范竞争的影响,目前该险种处于亏损状态。

(二)制约现代物流保险发展的原因分析

1. 现有保险产品不能有效地满足物流市场的需要

人保推出的两个保险条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过去的物流保险品种的诸多不足。但是,对现代物流企业来说,他们现在可以购买的就只有“物流责任保险”,而该条款是“看上去很美”,和传统的承运人责任险没有实质的区别。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承保范围非常有限

《物流责任险》保险人仅承保被保险人在物流业务过程中,由于火灾、爆炸、运输工具发生碰撞、出轨、倾覆、坠落、搁浅、触礁、沉没、碰撞、挤压导致的包装破裂或容器损坏、符合安全运输规定而遭受雨淋、装卸人员违规装卸、搬运等原因造成的物流货物损失,未包括被保险人因上述原因而给第三者造成的人身伤亡或其他财产损失。承担范围非常有限,而除外责任却高达二十多条。在承保范围内还设置了限制性条款(按该条款规定被保险人在提供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服务过程中造成的物流货物损失,只有在投保相应附加险种的情况下保险公司才予以承保)。物流经营人真正想转移的风险没有被写进条款。这就不能充分满足第三方物流企业,特别是国际物流企业的责任保险需求。

(2)计收保费依据欠科学合理

《物流责任险》一改责任保险的传统做法,没有按照保险人在保险合同期限内的累计赔偿责任限额和单次保险事故赔偿责任限额两个重要指标来确定向被保险人收取的保费,而是按照被保险人的营业收入来计收保费,这不太符合物流企业的实际情况。事实上,不同类型的物流货物损坏及灭失发生概率存在差异,不同物流服务企业运输、储存、配送物流货物的种类也存在差异。而且,物流货物自身价值与物流服务费用无必然比例关系,保险费用与保险人的赔偿责任限额却是密切相关。因此,该条款导致高昂的物流责任保险费用,增加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险种的推广。

2. 第三方物流市场不成熟,物流保险条款设计难度偏大

保险公司之所以难以设计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和我国目前不规范的第三方物流市场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国内并没有一个相应配套的物流法规,与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很少,更谈不上统一。从行政管理角度而言,条块分割现象严重,不同的运输方式隶属不同的行政单位管理,致使行业管理及法规有诸多不规范之处。这造成的一个直接结果便是,保险条款措辞的使用、责任的界定,均无法可依。其次,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亟待改进。目前我国物流市场混乱,没有标准化的物流企业分类及信用分级体制,真正统一的物流协会没有建立起来,无法起到行业自律的作用。现代物流以第三方物流和信息技术应用为特征,国内大部分所谓的物流企业并不具备现代物流的特征,多数只是传统运输、仓储企业的再包装而已,根本达不到现代物流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标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这更增加了设计物流保险险种的难度。

3. 保险、物流缺乏互信

一方面,保险公司对物流公司投保时申报的实际发生业务量持怀疑态度,进而担心未足额收取保费;一旦出险,物流公司会事后填单骗取保险金;另一方面,承保时往往需要物流公司与客户签订的物流协议,理赔时还需要物流公司提供出险货物的价值,甚至出厂价值、销售价值等。而物流协议、货物价值恰恰是物流公司不愿外泄的商业机密,因此物流公司不愿或根本不能向保险公司提供。由于缺乏必要的信任机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物流保险的发展。

4. 物流保险专业人才匮乏

保险公司在转移被保险人风险的同时,为了降低赔率,减少自身经营风险,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必然要注重物流运作风险的预测和管理这就要求开展物流保险的人不仅要熟悉保险业务,还要懂得物流各环节的流程和运作情况,从而推出适合物流市场的保险产品并有效地控制风险。

三、加强物流保险与现代物流适应性的几点建议

1.物流市场层面:完善物流法规,规范市场管理

在物流保险发展的现阶段,政府应当及时出台如《物流法》之类的独立法律法规,明确界定物流保险当事人的权力、责任和义务,使得物流保险的运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将有利于保险交易双方降低合同的签署、执行和监督的费用;其次,物流行业标准应当尽快在整个行业中得到普及推广,以便物流作业能够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这将有利于提高物流保险交易的标准化程度,便于保险企业能推广标准化、综合性的保单。

2.保险市场层面:修改现行条款,开发适销对路的物流综合保险产品

首先,增加现行条款的承保范围。为解决保险公司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保险公司可以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信及经营管理情况,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风险评级,可根据评级高低来确定各企业的承保范围。其次,合理确定保险金额及费率。《物流责任险》费率的制订,应根据保险业务的风险大小及损失率的高低来确定。主要应考虑的影响因素:发生意外损害赔偿责任可能性的大小;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投保业务可能造成的损害赔偿;赔偿限额的高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用等级。再次,实行部分险种的强制保险。物流企业目前门槛较低,国家在此行业的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备,对物流企业的约束力相对较弱,建议保险监管部门或物流行业管理机构,通过行政命令等方式,实行物流业的强制保险。

3.互信机制层面:建立行业协会,加强企业间的沟通

可以考虑成立一个物流行业组织,由该组织统一与保险公司进行沟通,甚至是订立保险合同,该物流行业组织应随时向会员通报重大保险赔付案件,在每季末、年末根据会员的物流业绩和保险案件情况对会员的信用资质进行评级,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信誉机制来降低物流企业在国际物流保险中出现的诈骗、道德风险或其他不良行径,而且还可以为今后的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保险行业协会应当组织保险企业不断深入物流企业,并组织行业内的培训工作,只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保险企业人员才能熟悉物流业务的各个环节,了解物流企业在保险上的确切需求;只有通过大量研究物流企业所存的同质风险,保险企业人员才能创新出满足物流业所急需的保险产品。全力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不断加强企业间的对话,这对于开创物流企业与保险企业的双赢局面以及推动物流保险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人才支持层面:加强物流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

保险企业应当加强对专业型、复合型的物流保险人才的培养,这样才有利于保险机构和物流企业的信息沟通,以便减少交易过程当中某些不必要的谈判环节,以及降低交易过程当中的信息不确定性。有鉴于我国在现阶段物流保险专业人才的奇缺态势,保险企业首要任务是要从多个渠道挖掘培育这类人才,如可通过引进各层次的物流人才;组织举办各类物流讲座;开展各类物流培训班;举办各类物流保险的研讨会等方式来促进物流保险产、学、研的全面发展,这将有利于加快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齐艳铭.物流保险之发展脉络[J].中国储运,2007,(3).

[2]黎宇彬.物流保险发展分析[J].中国储运,2006,(6).

[3]张湘兰,张丽娜.物流保险法律制度完善研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5.

[4]胡云平,薛婷婷.第三方物流物流保险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水运,2007(8):8.

[5]李恒琦.我国现代物流的风险与物流保险需求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6.

现代适应 篇9

为了加快推进“一型五化”的“大营销”体系建设, 推动管理方式由“业务导向”型向“客户导向型”转变, 实现公司营销管理由传统营销向现代营销转变, 国网岳阳供电公司2014年明确以《营销工作规程》《台区服务经理负责制》《专业化管理制度》为营销基本制度, 通过例会管控模式, 搭建“指标管控、供电服务、营销质量”3个平台, 出台并实施营销服务“工作例会、专业承包、服务协同、质量管控、综合评价”5类制度, 实现了对营销服务指标和营销活动的全面在线管控, 公司的营销活动做到了有序有效, 营销服务水平得到了深化提升。

2 营销管理创新的背景

2.1 营销管理现状

岳阳供电公司为大型二类供电企业, 现有正式员工2121人, 下辖9个县区供电公司以及检修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等7个中心机构。公司拥有35千伏以上变电站121座, 输电线路3632公里, 管辖城市客户数40万多, 管辖162个乡镇、3472个村、148多万农村客户, 最大用电负荷为184万千瓦, 2013年完成售电量76.29亿千瓦时, 服务承诺兑现率达到99.99%以上, 未发生较大及以上服务事件 (事故) , 未发生电网责任的客户安全事故, 荣获湖南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综合二等奖。

营销管理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 但仍存在不少隐患。一是城乡一体化运作有差距。县公司在营销专业管理上与市区存在不小差距。农电营销与主业营销差距更大, 2014年5月份实现农电与主业并系统后, 农电投入少、基础弱、人员素质低, 在电费抄核收、电价规范、线损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一览无余;农电异常数据多、完整率低、客户资料缺失严重、线损关口计量装置差等问题在并系统后对公司同业对标影响很大, 极大地制约公司整体绩效。二是队伍结构不理想。主业营销队伍中, 一线班组人员人才当量密度仅为0.918, 市公司层面为0.931, 县公司层面为0.871。农电营销方面, 一线班组人员人才当量密度仅为0.693。部分人员还不能适应“大营销”体系建设要求, “大服务”意识还未完全树立, “自转”现象仍未消除。营销队伍中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技能不强等问题, 直接影响到营销一体化的进程和优质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落实。

2.2 营销管理面临的形势

一是政府要求更严、社会期望更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切实解决“为民、务实”的问题;政府对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的监管也更加严格、更加具体;媒体对自然垄断属性的央企关注度越来越大, 国企改革、电力市场化改革等均是媒体的聚焦点, 群众对供电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 尤其是作为具有普遍服务和公益性的央企, 许多社会矛盾均集中反映在供电服务上, 许多供电服务中的小问题极易被过度炒作。

二是公司系统要求越来越严。要求加快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总目标, 建设“客户导向型、业务集约化、管理专业化、机构扁平化、管控实时化、服务协同化”的“一型五化”大营销体系, 推进“业务导向型转变为客户导向型、传统营销型向现代营销型”的“两个转变”;省公司要求深化“你用电、我用心”措施, 提升经营效益, 积极开拓市场, 夯实基础管理, 防控营销风险;特别强调营销与农电“同标准、同管理、同考核”, 切实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努力推进公司营销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是市场增效压力巨大。电费回收仍然难以做到100%结零, 综合线损在3年内要从10%下降到6.6%, 售电量增幅受经济形势影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农村特殊电价整治及电价管理规范度因历史渊源难以有效开展, 制约了售电均价的提升。这些因素, 都使公司面临巨大的增效压力。

3 营销管理创新措施

按照国网公司“大营销”改革模式, 国网、省公司将直接管控到供电所、到台区, 导致人员结构存在“倒金字塔”模式, 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调整管理制度、优化SG186系统管控手段、提升人员素质, 营销管理难以适应新形势, 做出满意的绩效。因此, 该公司首先从制度层面入手, 规范营销管理, 促进企业从传统营销向现代营销转变。

3.1 坚持营销管理3项基本要求

贯彻《营销工作规程》是强化营销管理的基石。为加强营销管理工作, 规范各类工作行为, 防范营销差错和服务风险, 省公司编写了《营销工作规程》, 对营销人员的基本条件、营销工作要求、异常处置等均进行了明确要求, 这是湖南电力营销最基础、最基本的工作制度。在此基础上, 对管理措施进行细化, 衍生各项办法和细则, 提升营销管理水平。

落实台区客户经理负责制是现代营销的关键。供电台区是供电服务中的“最小营业区”, 是企业的细胞。台区经理从性质上来说相当于最小营业区的总经理。完成“量、价、费、损“指标的关键在台区, 搞好优质服务、解决优质服务“最后一步路”的问题, 关键也在台区经理。因此, 落实好台区客户经理负责制, 提高台区经理业务素质, 履行好台区经理的职责, 全面用各项系统管控好台区, 就是搞好现代电力营销工作的重中之重。

强化专业化管理是深化“大营销”改革的保证。“大营销”改革要求机构扁平化, 压缩管理层级和管理人员, 将原营销部与客户服务中心合署办公, 发挥中心各级人员专业化水平, 指导县公司和供电所推进各项工作, 共同提高管理水平。特别是今年省公司提出城乡同质化管理, 而岳阳农电存在人员结构老化、人员素质不高、人员观念陈旧、设备更新不快等诸多问题, 只有通过营销向农电延伸, 开展培训、指导、检查、通报等专业化管理, 才能推动整体营销工作上台阶。

3.2 搭建营销管理3个管控平台

市公司按“指标管控、服务管控、质量管控”要求, 分别召开周例会, 按周对情况进行通报和分析, 对下阶段工作进行部署;县公司统一召开周例会, 管控所有营销活动。

强化指标和综合管控。每周市公司由主管营销副总经理组织, 对“量、价、费、损、服务”和日常营销活动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和决策。

强化服务进程管控。每周由营销部组织客户服务中心各室和监察、运维、调控、建设等部门召开服务周例会, 对服务指标、话务量、投诉和举报等情况进行分析, 布置重点督查和整改方案, 提升服务质量。

强化工作质量管控。每周由营销部组织客户服务中心各室、运营监控中心讨论分析每周日常营销工作质量情况, 协调各专业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讨论制定整改措施和意见。

通过“三个平台”管控, 监督“量、价、费、损、服务”和同业对标指标, 管控系统流程和现场工作, 促进工作质量提升。

3.3 实施营销管理“五类”制度

3.3.1 营销例会制度

公司周例会参会部门和人员为公司领导、营销部、市客户服务中心各业务室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专责;月例会参会部门 (单位) 和人员为公司领导、营销部、市客户服务中心各业务室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专责、各县 (区) 公司分管营销服务的副职及县公司营销部 (客户服务中心) 主任等。周例会主要通报上周营销服务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安排部署本周工作计划, 协调和研究解决当前营销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按“总结分析上周情况、传达布置本周任务、协调强调配合工作”3个部分进行通报。月例会主要通报上月营销服务工作和指标完成情况, 全面总结分析当前营销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安排部署下月和下阶段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 明确工作任务。

3.3.2 质量管控制度

公司成立市、县两级管控体系, 分工合作对营销指标和营销活动进行整体管控。按照“周例会管控异常、月例会管控指标”的模式开展营销质量管控活动, 理顺工作流程, 促进专业协同, 确保营销各项业务及服务工作有序开展, 实现对营销活动和营销指标进行整体管控。市客户服务中心各业务室按专业负责收集相应专业的营销指标、工作质量、异常工单、异常数据, 形成材料, 参与市级营销工作质量管控机构组织的管控例会, 汇报专业情况, 提出专业措施, 对市级例会形成的工作措施和督办事项进行落实。其中:周管控的内容为计量资产情况、采集异常工单闭环情况、稽查工单闭环情况、核算工单闭环情况、日常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月管控的内容同业对标指标、县公司综合评价内容。例会按上周问题回复、本周指标情况、本周工作安排、重大问题强调等方面进行纪要和考评, 提升日常营销工作质量。

3.3.3 服务协同制度

按“故障抢修协同、停送电信息发布协同、投诉举报处理协同、业扩服务协同”要求明确各部门职责、内容、要求及考核。公司营销部、办公室、运检部 (检修公司) 、发策部、基建部、物资部、党群工作部、纪检监察部、调控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各业务室参加周、月度例会。周例会主要通报上周供电服务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安排部署本周工作计划, 研究解决供电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指标异常情况, 制定相应的考核措施、改进措施。月度例会主要通报当月供电服务工作总体情况、上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本月工作重点, 侧重分析供电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对涉及跨专业的事项, 及时进行协调和落实。通过横向沟通和纵向协调, 强化了对“投诉及话务量、工单质量、停电信息、故障时长、营业窗口、业务支撑”的考核, 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服务投诉同比下降50%以上。

3.3.4 单位承包制度

为加强上下沟通和协调管理, 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由科级干部和专责组成工作组, 开展营销服务单位承包和专业承包工作, 每月督导各基层供电单位对优质服务、降损方案及工作开展情况、营销经营指标完成情况、“大营销”体系建设情况、营销服务反违章活动开展情况、营销活动管控情况、同业对标指标完成情况、营销服务等22项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计量资产管理情况、农电营销业务培训展开情况等工作的实施, 对各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指导帮助基层单位提升专业管理水平, 通过对口交流和协助整改, 公司异常情况显著降低, 人员素质明显提升, 违章行为大幅减少, 综合指标逐步提升。

3.3.5 综合评价制度

为促进营销指标和营销工作质量不断提升, 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和营销管理标准化、精益化、专业化、实用化, 持续提升优质服务水平, 确保“过程控制、量化分解、责任落实、绩效考核”的工作思路能落到实处, 营销部制定了对基层供电单位营销管理的综合评价方案, 根据SG186营销信息系统、代管公司SG186营销信息系统、营销稽查监控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平台, 以系统自动统计为依据, 结合现场检查, 建立“月评价、季考核”评价机制, 对营销管理进行综合评价。从关键指标、电费电价管理、线损管理、服务质量管理、合同管理、用电检查和供电质量、计量管理、营销系统管理、业扩报装管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管理、稽查和反违章管理等方面逐项进行评分, 并对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加减分, 评分结果与公司绩效考核挂钩, 并作为年度评先的依据。通过开展综合评价, 各单位对营销指标“比、学、赶、超”, 争先创优氛围越来越浓。

3.4 健全营销管理两种控制手段

管控营销活动, 就是要规范系统流程, 强化现场监管, 促进经营指标提升, 服务满意率提高。国网岳阳供电公司通过努力探索, 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3.4.1 强化系统监控, 加强工单管控

营销SG186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一切营销工作的基础, 确保工单正常流转是管控营销异常的前提。因此, 国网岳阳供电公司在强调系统监控常态化的同时, 提出了规范工单流转的措施。一是规范系统发单管理。公司仅95598、稽查监控、采集监控、核算专业才能发单;发单尽量“少而精”, 做到“应发必发、能不发则坚决不发”, 减少工单发送量;同时, 发单时不仅提出问题, 而且要提出解决办法。二是加强闭环管理。所有工单均须通过SG186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现场进行核实, 确保工单回复内容真实;对因投资或技术原因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 要详细说明原因, 使工单全面得到管控, 系统流程和数据质量符合规定。

3.4.2 推进专业督查, 规范现场行为

推进城乡一体化, 就要求城市和农村用电管理“同标准、同管理、同考核”, 现场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也是管控的重点内容。国网岳阳供电公司在对管理标准全流程覆盖、技术标准全业务覆盖、工作标准全岗位覆盖的同时, 大力开展现场督查。一是开展分级核查。市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全面开展营销班组检查, 并对供电所组织专项稽查;县公司负责对供电所开展现场稽查。二是开展重点管控。结合每个阶段的重点工作任务, 不定期、不定点开展现场督查。如针对低压集抄建设、业扩报装、购电装置改造等作业现场, 组织突然袭击式的巡查, 切实规范现场行为。

4 成效分析

通过推行“三个平台、五类制度”, 推进“系统监管、现场督查”两种核查手段, 岳阳供电公司各项指标均比过去大幅提升。指标管控周例会、质量管控周例会、服务管控周例会共协调解决各类问题500多项, 专业承包领导下基层360余人次, 按照100多个营销小指标逐月对基层单位开展了营销综合质量评价;完成了53个供电所专项营销稽查和“收支两条线”重点检查, 完成了营销44个班组的常态检查, 电费回收率100%, 综合线损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 服务投诉同比下降50%以上, 营销SG186系统内异常数据同比下降90%, 各项营销活动实现了有序有效。

5 结束语

现代适应 篇10

医学是关于人的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转化的一门学科,是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关系的一门重要的学科。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剧烈,医院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促进自身发展,运用网络技术的发展来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1 现代医学模式与医疗市场需求

现代医学模式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心理、社会因素可能引发疾病或对躯体疾病产生重要影响,疾病也可能导致心理的、社会上的不良后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不仅注重生命的数量,更加注重生命的质量。同时也为预防医学设立了更高的目标,人类自我保护意识的建立,心理素质的增强,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在健康方面发生的作用甚至比医学更加重要。在当前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改革的情形下,现代医学需要更高的更新的技术来支撑。

2 医学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内容与原则

2.1 医学计算机网络建设的主要内容

根据现有的信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结合医学发展的现状与不同类型的医学对信息的需求建立了适应现代医学的医疗、教学与科研信息需要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这项系统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2.1.1 计算机及其网络通讯的系统

建设良好的网络环境,为现代医学信息的传递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整个网络系统架构采用集中与不同的分布形式彼此相结合的后台大型数据库和具有先进性的前台分层级的网段设计。实现快速的、有效的混成的体系结构,以适应大容量的现代医学信息传递的要求。

2.1.2 建立现代医学的数据库

根据现代医学的医疗、科研与教学的需要,建立不同分类别类型的数据库,以满足不同类型的现代医学信息需要,我们给出一些主要的数据库包括,现代医学医疗的基础数据库、人事档案管理的数据库等。这些现代医学的数据库可根据其功能特点可以分为不同的子数据库。

2.1.3 建立现代医学医疗管理信息系统

根据现代医学的特点,建设适应现代科技发展,满足人们需要的医院的医疗特色的医疗管理系统。该系统要以患者需求为宗旨,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建立现代医学医疗管理的信息系统。

2.2 综合性现代医学计算机网络建设的基本原则

该系统采用开放式的结构,根据应用系统的具体情况,以适应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维护和及扩充的需要。在进行系统软、硬件、网络及应用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它的可靠性、可扩充性、易用性及服务性。在扩充时应能保证原有设备投资,应用系统不需要更换,不影响现行系统的正常运行。此外,现代医学计算机网络系统应具备较强的二次开发能力。具体而言,应该贯彻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2.2.1 先进性原则

计算机网络的建设虽然以目前的技术做为基础,但是在硬件与软件平台的选择上,计算机系统工程的开发方法以及软件的质量控制等方面都需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空间。

2.2.2 实用性原则

计算机网络的建设要根据医生的使用能力和对患者采集信息的要求,尽所能采用先进的、成熟的技术,力求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技术上的领先水平。以保护和节约投资生产。

2.2.3 安全性原则

要求使用标准化,符合卫生部、计算机信息产业部、等有关部门的软件开发及安全规范的要求,采用权威和公认的标准化的体系,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完美的应用于现代医学技术。

3 现代医学计算机信息网络基本结构与功能

基于当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现代医学发展对信息的需求,我们开发了现代医学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它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现代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国际互联网服务系统、现代医学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和现代医学计算机培训子系统。

3.1 现代医院医学管理信息系统

这个现代医学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医院的经济核算为核心,以服务患者为基本的宗旨,建立现代化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简化患者的就医过程,减少患者的压力,提高服务的质量,同时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医疗信息的服务体系,提高医务工作的质量和工作的效率。以医院经济的管理为中心,实现人、财、物的管理信息化,在全院的各部门实现工作流程的计算机系统化,提高医院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2 现代医学办公的自动化信息系统

现代医学计算机网络技术要求,实现网上的公文处理、事务管理、人事信息管理、档案管理、会议管理等功能,提供现代化的办公室,实现现代医学办公的自动化。

3.3 国际互联网的服务系统

通过互联网方式实现的主要功能有:对外和对内信息的发布、远程的登录、信息的及时检索、电子公布、实现远程医疗以及现代医学的医学教学。这样就可以解决国内的在某些医学领域上的缺陷实行现代医学的网络教学。

3.4 计算机培训的子系统

计算机培训子系统为现代医学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其它的人员提供技术培训支持与培训的服务。通过以上四大系统,从整体上实现了医学的信息化与网络化,使现代医学技术、现代医学技术的科研,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现代医学信息计算机网络的优势,为全国以及世界不同的地方的人们提供医学与信息的服务,优化了现代医疗的资源分配,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的共享。

4 建立适应医学计算机网络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我们建设以现代医学为特色,涵盖现代医学医疗、现代医学的科研、现代医学的教学、现代医学的信息以及管理的综合性计算机的网络系统,由于该项工作的技术性很强,涉及面广,复杂程度很高,根据我们的经验,在建设时应注意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4.1 开发现代医学特色的信息资源

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网络,构建一个适应现代医学需求的专业局域的网络,最根本的一条是要开发有特色的,有实效的信息资源。现代医学信息资源是现代医学信息网络生存的根本。在建设局域网络的环境后,需要对本网络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把握,集中一切力量把握好网上信息资源的整体建设工作,把系统的信息资源建设成竞争性强、能为医生提供个性化且准确度高的专业的信息资源体系,使系统在获取信息时具有绝对的优势,使医学工作者能够方便地驾驭相关的信息资源,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网上现代医学信息资源的建设,要逐步形成保证有专业竞争性强、包容性较大、权威性大的网络体系。使系统信息资源具有很准确的专业特色。

4.2 加强信息的标准化与科学管理

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工作与科研的手段,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建立与完善,要求管理者与医学工作者之间更新管理的观念与模式,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优势,提高工作的效率,提升管理工作的层次与水平。作为现代医学的管理者,要求更新管理的观念,建立一整套适应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模式。医务人员要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能提供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为自己的业务工作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与国际先进的医学技术水平接轨,从而使专业性工作与管理性工作处于比较先进的状态。网络化的信息系统,需要对现有的工作进行标准化的工作,规范信息的行为,加大管理力度。为此,要制定和完善管理的有关规定,强化信息标准化的工作,并且要求采用国家和国际上的行业的标准,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4.3 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的人才队伍

计算机网络是一项高新技术的产物,而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技术性与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同时也需要管理与协调工作的配合,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人员去管理和使用。当然为了确保网络建设的成功,加快现代医学的信息化工作,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普及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发展计算机的使用技巧技能,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因此,必须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即对医学工作者定期进行进行现代化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技术的培训。要根据医学工作者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分类别地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增强现代信息的意识。帮助医学工作者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和服务环境,熟悉他们所需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准确无误的表述他们的信息需求,并且掌握获取所需信息的方式。

4.4 加强信息服务研究

现代医学信息服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医学工作者的信息需求,使他们能更好地开展现代化信息服务的工作。在现代化信息服务环境中,作为现代医学信息资源的生产者与使用者的广大医学工作者以及患者,他们有着不同的信息使用的行为,因此,有必要加强现代医学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行为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医学工作者的信息需求特点研究、医学工作者获取信息手段研究、需求的研究、以及现代医学工作者对现代化信息有偿服务的承受能力的研究。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采用科学、先进的技术方法,准确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不同的类型、不同层次医学工作者的需求特点,为开展优质高效的现代化的信息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要不断开拓现代医学的信息服务领域,以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开发现代医学的信息资源,大大提高医学计算机网络的社会效益。为大家服务。

4.5 加强网络管理、维护和更新的工作

确保网络安全与网络系统的先进性.现代医学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是网络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前提,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的硬件与软件也在不断的发展。所以说现代医学信息的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断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更新和加强网络的维护与管理。科学有效地实现现代医学计算机网络高效与安全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时利民,谢仁利,吴复元,等.军队中心医院应实施内涵制胜战略.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3年

[2]孙念军,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1997年

[3]雷西川,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医院的应用及展望医疗与计算机,1994年

现代适应 篇11

摘 要 武术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体育文化项目,作为民族文化遗产,它拥有很好的强身健体功效。当前武术教学已经在高校教学中得以普及,本文将分析当前高校武术教学现状,提出如何将其适应于学校体育现代化。

关键词 武术教学 体育 体育现代化

一、引言

当前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体育作为社会文化,它标志国家、社会发展进步水平,它不但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民族精神得以振奋,还能丰富人们的娱乐文化或偶的那个,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高校体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首次概述了学校体育现代化,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并完善的体系,它包括有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即“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的思想观念;教学核心的师资队伍;关乎教学实效的课程体系;提供场所、设施以及材料的物质条件;保障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依据,制度。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非但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长期地动态发展过程,需要从事体育行业的工作者不断探索级及实践。

二、高校武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观念较落后

我国民众大多不理解体育,以至于轻视体育的现象较为普遍,高校教育更是重学科轻体育,觉得体育是无关紧要地,同样地对武术认识大致一样,最多只是憧憬。高校老师很难领悟到武术的精髓,以至自暴自弃,很难教授学生真正的武术精神,在新的教育模式下,他们不愿探索武术的教学方式,仍采用较传统的教学办法。

(二)武术偏技术轻普及

当前,高校在传统观念影响下,偏重于对技术的掌握,没有有效地教学方式以及知识普及。体育的评定工作,仍介于例如篮球等竞技体育的水平或是各类比赛中获取的名次,也就使得老师更多的传授非武术体育,即使传授武术,也没有合理的教学方法,往往不注重学生自身的承受能力,从而没有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并使之发展。

(三)武术教材较落后,成绩评定不合理

武术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其涵盖范围非常广,既有柔软缠绵的太极拳,也有声势雄伟的少林棍;既有南拳北腿,又有内外家拳;即使武术相同,也分各系各派,例如当前的太极拳,就包括有陈、扬两系。由此可见,武术博大精深,但是当前高校武术教学内容老套,真正作为教学的武术少之又少。武术课程的考试评定方式,往往是凭借老师的主观印象来打分,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从而使得学生认为其没有多大重要性,进而丧失学习的兴趣,排斥武术,然而这些都违背了武术教学的基本目标。

(四)缺乏师资队伍和场地器材

学生学习的自主积极性,往往受到老师的自身素质影响,包括有教师教学理念、能力以及技术水平,而当前高校武术老师思想观念薄弱,易受客观影响;作为武术教学的必需品,场地器材将决定课程的开展情况,由于这类物品的价格不菲,从而也就使得原本不重视的武术教学,缺乏了相应场地和器材。

综上所述,在现行的武术教学中,学生并未掌握到武术的精髓及其作用,使得学生感觉武术难学不实用,缺乏体育娱乐性质,这些都决定着现行的武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价值取向不相适应,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武术教学适应体育现代化的措施

(一)革新武术教学内容

武术教学老师要顺应课改以及时代走向,营造一个能激发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良性发展的学习环境。明确健康至上的教学观念,革新传统教学模式,使武术教学内容得以丰富,同时变通武术使之具有灵活性,从而改善学生武术学习的价值取向,教学内容要做“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形式和灵活多变,激励学生学习观念,使之具有自主选择性、创新性”的新模式。新世纪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所以在丰富武术内容的同时,要融科学性、实效性以及趣味性于一体,使武术的正气及文化内涵得以发扬,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改善教学模式

突破掌握竞技技术的传统教学模式,做到以人为本,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得以培养。武术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模式灵活多变;引入现代化技术,使学生直观了解武术精髓。总之,武术老师要总结相关成功案例,汲取教学经验,改善武术教学模式,使武术教学得以趣味性、实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了解武术的同时得以身心健康。

(三)革新评定模式

以往的教学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自身价值,使学生参数不公平的心态,久而久之丧失了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因此要做到尊重学生的自身水平和自我满足感,是教学评定模式相对标准,适合学生自身价值取向。做到主观与客观、实效与过程以及绝对和相对的评价方式相结合,在注重武术掌握的同时,更要侧重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价值取向,使武术教学适应体育现代化。

(四)强化师资力量,充足场地器材

武术教学老师要一改往日的自身弊端,使自身成为课程的设计者;使自身兼备现代化教育和传统授计与人的教学观念,使学生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教学实施者,老师要注重自身武学培训,提升自身素养,利用相关的教学培训平台,使自身的学位以及教学水平得以发展,使自身适应于当前的高校教学现代化。场地器材作为教学的必要设施,高校就必须加大投入,建设与现代化教育理念相适应地教学场地,并购置与教学相关的教学器材,使老师与学生能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陶冶自身武术情操。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武术教学要明确健康至上的观念,在武术教学中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以改善,具有良好的学习价值取向,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同时使之兼备有竞争意识和互助意识。诚然当前武术教学存在弊端,因此相应高校应丰富武术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模式,革新评定模式,强化师资力量,充足场地器材,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性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养生良性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謝永生.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教学的价值取向和策略[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08:76-77.

[2] 马传浩,周建新.高校武术教学如何适应学校体育现代化[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9.06:122-124.

[3] 冯锦华.河南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05.

现代适应 篇12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1. 前言

经过这20年的企业改革,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得到了许多经验与教训,这无疑为我国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新型的企业制度,它具有权责明确、管理科学、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等特点。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内容有以下一些: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2.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于企业的作用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 构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是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企业必须面对市场,增强风险意识,在筹资、投资、分配等财务活动中,根据财务管理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既要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促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又要防范经营和财务风险,保证资金运动的良性循环。

(1)企业吸纳人才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1世界什么是最重要的财富?我想,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一个企业发展快不快、稳不稳、主要是看企业是否有利于人才培养发展的环境,是否能够吸收较多的青年才俊,人才开发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什么我国的企业总体发展不快?为什么我国企业生存周期较短?我想原因就在于一些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采用的是传统的家族管理模式、单一的产权结构,这一切都决定了这些企业在选人用人上的局限性,不可能有利于人才培养发展的环境,也不可能会吸收到较多的人才,只会容易导致经营层的近亲繁殖,所以这些企业才会生存周期较短。事实证明,只有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用人机制,广泛吸纳人才,发挥人才优势,才能够从根本上让企业开阔视野,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实现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2)企业做大做强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随着目前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经济也得以高速发展,但是我们需要清醒地看到,目前企业规模仍然偏小;企业融资途径堵塞,融资较难,企业发展资金不足;企业本身的综合竞争力弱、素质较差,企业管理体制存在极大的问题,企业运行机制僵硬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有较多的企业因为融资途径单一、融资较难而造成企业运作举步维艰。这些企业如果想要更快地发展,只有一种途径,那就是企业必须实现融资、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而不再是单一化,同时,企业应该改革自身的企业运行机制,在企业内部实行公司化经营、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化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突出的表现就是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较多企业采用传统的家族式经营模式进行内部管理,同时实行落后的财务管理方式。这些内部管理不规范的种种表现已经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遇到上不去下不来的瓶颈,这瓶颈的关键就是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了,我想只有通过建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合理高效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整合人力、财力等诸多企业资本,真正实现我国企业经营方式的根本改变。

3. 构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1)增强成本意识。

企业要设置必要的经济管理部门,建立经济管理制度和运作程序,规范经济行为,培养造就一支政治思想强、经济管理知识丰富、懂业务和的管理专家队伍,使其确立“降低成本潜力无穷尽”的概念,本着艰苦创业、勤俭办企业的精神,千方百计降低企业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采购、工程等经济行为的监督,强化了企业支出的计划性和效益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以人为本加强成本管理。第一,增加全员成本意识和节支观念,调动职工在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首先使职工知道成本管理工作和每一个职工息息相关,然后再用适当的方法使职工主动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主动去控制和自己相关的成本支出,而且是尽最大所能去控制成本支出。最大限度的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挖掘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潜力。第二,加强劳动力管理,节约人工成本。加强劳动力管理、节约人工成本并不是以牺牲职工的劳动报酬增长为代价。如何组织安排可以取得更高的产量以及取得更满意的结果,这是一种人工成本间接的节约。另外就是堵塞工资管理中的漏洞、杜绝不应支出的或不合理的人工支出、杜绝人力资源浪费。

(2)继续深化财务集中管理的工作。

财务集中管理是企业整个财务体制改革的一项很重要的举措。实行财务的集中管理,对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节约资金成本、提高投资回报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应该说,这种集中管理,集中不是目的,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价值。同时,继续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完善的过程。从目前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因此,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强化预算管理。一方面在编制环节中尽可能把预算工作做得科学合理,尽可能减少人为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大监控的力度,不断完善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实现有效的闭环管理。此外,深入开展以管理支撑系统为基础的财务信息化的工作。随着管理工作的深入,加快信息系统建设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建立财务信息化的系统,保证信息搜集的准确、及时、全面,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

(3)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尤其是已经上市的企业,应该建立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机构为主体的组织架构,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管理权与监督权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合理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同时,以防范风险和审慎经营为宗旨,在购销管理、物流配送管理、生产安全管理、资金业务管理、财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披露与投资者管理、内部稽核监督等方面,建立系统完整的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涵盖日常经营、人事管理、财务审计、风险控制、信息披露等各项业务过程和操作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组织架构,明确界定各部门和各岗位的职责权限,保证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决议、决策能够被严格执行。企业管理层定期对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审,以确保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持续规范运作,及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修订和完善企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规范运作和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振凤.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财务管理模式之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 2005, (02) :141-143.

[2]王善君.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J].昌潍师专学报, 2000, (03) :114-116.

[3]方啸云.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07, (S2) :105-109.

[4]贡镇强.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管理[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 (10) :152-155.

[5]王卿丽, 张虹.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财务管理模式[J].山西统计, 2001, (10) :106-109.

上一篇:复用统计下一篇:企业技术创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