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全切除术

2024-07-19

甲状腺全切除术(精选10篇)

甲状腺全切除术 篇1

摘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手术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接诊的8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按照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 对照组40例, 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 观察组则采取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以及复发率。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以及复发率, 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甲状腺癌,甲状腺全切除,近全切除,临床疗效

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是临床治疗甲状腺癌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 其属于临床整体综合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环节。但该种手术疗法在实际治疗过程当中会涉及到对甲状旁腺以及喉返神经的解剖, 若操作不当则会引起严重并发症[1]。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接诊的8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手术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接诊的8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并按照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 对照组40例, 观察组4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标准。观察组:男23例, 女17例;年龄21岁~72岁, 平均年龄 (47.7±1.3) 岁。对照组:男26例, 女14例;年龄22岁~73岁, 平均年龄 (47.9±1.2) 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未显示出明显差异 (P>0.05) , 组间可比性较好。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临床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依据患者的病情为其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 患者采取全身麻醉, 取平卧体位, 背部垫高15°头向后仰, 颈过伸位, 在前下颈部做弧形切口, 并将甲状腺与带状肌间进行分离。之后探查病灶, 并做病理切片, 乳头状癌则可进行颈淋巴结清扫, 切除患者的腺叶上极、外侧缘中上部以及整个近中侧面。如无法进行甲状腺全切除则可为患者进行近全切除术。

1.3 疗效评价标准[2]

显效:甲状腺疼痛以及肿胀等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 且甲状腺外观正常, 未有复发迹象。有效:疼痛以及肿胀等临床症状均有效明显好转, 且在6个月内未有复发。无效:患者治疗前后病情病况未有明显好转。显效+有效=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见表1。

2.2 2组复发率以及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 (13.5±2.1) d, 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 (18.7±2.4) d, 对比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t=10.312, P<0.05) 。对照组患者中有11例复发, 复发率为27.5%;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复发, 复发率为5.0%, 对比2组患者的复发率,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χ2=7.439, P<0.05) 。

3 讨论

甲状腺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 其不但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而且也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有效保护喉返神经以及甲状旁腺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甲状腺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最为理想, 其可有效清除病灶, 从而降低复发率[3]。

本文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果表明甲状腺全切除术或近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 且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万晓华的研究结果显示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具有显著疗效, 但需注意保护喉返神经以及甲状旁腺[3], 本文结果与其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综上所述, 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且具较高的安全性,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树荣, 岱义, 刘永锋.甲状腺全切除术65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3, 21 (16) :347-348.

[2]崔勇.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手术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33) :119-120.

[3]万晓华.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 (7) :143-144.

甲状腺全切除术 篇2

【關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全甲状腺切除术;疗效

甲状腺癌顾名思义就是甲状腺组织的癌变。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以后,甲状腺癌是近20多年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实体恶性肿瘤,年均增长6.2%,且在女性中比较多见,是头颈部肿瘤。症状为颈前正中肿块,随吞咽而活动,有时候个别病人会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现象。

本文中所讲的是分化型甲状腺癌,它的恶性程度不高。近年来,随着不断地探索研究,甲状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不断地得到发展、完善。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上,多采用手术治疗,全甲状腺切除术目前已经成为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首选。笔者回顾过去三年里医院收治的9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采用全甲状腺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到2012年2月收治的98例甲状腺癌患者,其中男26例,女72例,年龄在20-65岁,平均年龄为44岁。本组98例患者均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其中乳头状癌74例,滤泡状癌24例;合并淋巴结转移76例,其中:I期、Ⅱ期、Ⅲ期、Ⅳ期的患者分别为:15例、10例、29例、22例。

在手术前,做了必要的准备。第一,对每个患者进行了全面的体检和必要的化验检查;第二,观察患者的气管是否受压或移位,进行了颈部透视和摄片;第三,对患者做心电图检查,观察是否有心律不常等现象;第五,喉镜检查,检查患者的声带功能;第六,在清晨空腹时进行了基础代谢率的测查;最后,了解甲状旁腺的功能状态如何。

1.2 方法 98例患者均采用全甲状腺切除术,有淋巴结肿大者加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或颈部淋巴结改良型清扫术。所有的患者均行全身麻醉,平躺,肩下垫枕以便颈部呈过申位。首先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下分离皮瓣,在显露甲状腺后,分离切断甲状腺悬韧带,处理好甲状腺上极血管,继而结扎切断甲状腺中、下静脉;其次处理甲状腺下动脉,在靠近颈动脉内侧,将其结扎、切断。再者就是切断甲状腺峡部,也就是在用弯止血钳先分离甲状腺峡部,接着将其切断。最后是采用自上极向下或者自下极向上的方向,切除甲状腺侧叶。最后,止血,缝合伤口。手术完成后,进行放射性碘治疗。

1.3 随访 患者在治愈出院时,医生给予患者在家里生活的指导,比如营养要丰富、精神放松、低盐低脂肪的饮食。患者每个月要回医院进行复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对患者的用药量进行相应的调整,直至治疗真正的完成。在随访的过程中发现,出院后半年到一年的患者中没有出现病症复发的现象。

1.4 统计学处理 在对数据的处理上,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用均数士标准差来描述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98例患者均已痊愈出院,手术后无一例出现手足抽搐的情况;出现3例声音嘶哑,在手术后的1个月内声音均全部恢复;未出现甲状腺危象或者死亡的病例。术后患者均服用优甲乐来补充甲状腺功能,手术后半年到一年的患者均没有出现肿瘤复发的现象。

3 结 论

从病理学角度可以将甲状腺癌划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在这四种类型中,最多见的就是乳头状癌,常见于中青年女性。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癌的生物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均有所不同。

甲状腺癌一般分为:分化型甲状腺癌、低分化型甲状腺癌、恶性肿瘤。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滤泡状癌,也就是本文中所讲的甲状腺癌。低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髓样癌和未分化型甲状腺癌。恶性肿瘤比较少见,甲状腺淋巴瘤,甲状腺转移癌等属于恶性肿瘤。

在进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时有很多方面要注意,很多并发症的产生就是手术中有一些小瑕疵。如:甲状腺动脉结扎不牢固,残端回缩会引起严重出血。因此,在手术中上极分离动脉后,采取先结扎再切断的方式,而且残端不能太短。

曾经有研究显示:“若残留腺体组织重量低于2g,一次性放射性碘治疗的成功率可达96%;若大部分腺体残留,治疗成功率明显降低68%,甲状腺全切除术后低剂量的放射性碘治疗就可以达到治疗目的。”如果手术不是全切除术,那么手术后体内残留的腺体摄碘,就会导致无法发现转移病灶,对治疗无益。

本文中分析的98个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例都是采取的全甲状腺切除术。由于分化型甲状腺癌中有接近一半是多好中心病灶,而甲状腺全切除术可以比较完整的切除多中心病灶,故而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在进行全切除术后,对患者进行放射性碘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发现,甲状腺全切除术可以降低死亡率。部分分化型腺体组织残留体内可能会出现失分化现象,进而演变成为未分化癌,而甲状腺全切除术可以减少腺体组织残留体内,在手术后配合放射性碘治疗,有效的消除体内残存的腺体组织,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张华.分化型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9(14):46.

甲状腺全切除术 篇3

资料与方法

2013 年1 月-2015 年1 月收治甲状腺癌患者60 例, 男16 例, 女44 例, 年龄19~79岁, 平均 (42.5±1.9) 岁, 患病时间1~5年, 平均 (2.1±0.7) 年。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患者采用低领式弧形切口或“L”型切口, 沿颈阔肌下分离皮瓣, 上达甲状软骨中上部, 下达胸锁关节处, 根据甲状腺肿块大小、性质决定切断、切除或向外牵开颈前肌群, 暴露甲状腺上极, 紧挨甲状腺或在甲状腺组织内将甲状腺上动脉前后分支分别结扎, 游离甲状腺上极, 并向内下牵拉, 切断, 结扎甲状腺中静脉, 沿甲状腺内膜分离甲状腺外膜及内外膜间隙结缔组织, 在甲状腺上方, 甲状腺上动脉附近、甲状腺下动脉和喉返神经交叉点周围及甲状腺下极细心辨认甲状旁腺, 将可疑甲状旁腺切除部分送病理检查。在甲状腺下动脉三级分支的远端切断血管, 原位保护甲状旁腺及避免阻断其血液供应。如术后血钙<2.0 mmol/L, 则给血管扩张药, 以防止术后发生滋养甲状旁腺的血管痉挛、血栓形成而致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分离气管前间隙及断峡部, 将肿块侧甲状腺切除, 对淋巴结肿大的患者, 同时进行改良或根治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后忌碘摄入, 行I131核素治疗1个月。

结果

经过治疗, 临床治愈56 例, 临床治愈率93.3%, 有效4例, 有效率6.7%, 总有效率100.0%, 经过6~30个月的随访, 发生并发症1例, 表现为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并发症发生率1.6%, 无复发病例发生。

讨论

甲状腺癌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属于多中心发病率最高的内分泌恶性肿瘤[3], 在疾病的早期, 患者不会感觉到任何不适, 随着疾病的进展, 肿瘤体积会逐渐增大并逐渐向附近的淋巴结转移, 此时可在颈部触及无痛性包块。目前在临床中, 治疗甲状腺癌的最主要手段是手术, 而手术方式又包括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 根据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患者和家属的意愿, 可适当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采用甲状腺切除手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切除癌症病灶, 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防止疾病的复发, 但由于甲状腺全部或大部的切除, 也会导致机体分泌甲状腺激素的严重降低, 此时需要建议患者适当服用外源性的甲状腺激素以进行补充, 从而降低术后由于甲状腺激素不足产生的影响。此外, 在手术的过程中, 术者应严格遵守手术的操作规范, 谨慎操作, 防止对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等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 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4]。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经过治疗, 临床治愈56例, 临床治愈率93.3%, 有效4例, 有效率6.7%, 总有效率100.0%, 经过6~30 个月的随访, 发生并发症1 例, 表现为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并发症发生率1.6%, 无复发病例发生。由此可见, 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疗效显著, 复发率低,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先发, 唐玲, 李洪跃, 等.甲状腺全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J].临床外科杂志, 2010, 18 (5) :329-331.

[2]张滨, 李福荣, 冯江, 等.甲状腺全切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意义和并发症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 2013, 21 (9) :1967-1969.

[3]Attie JN.Reoperative thyroid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thyroid carcinoma[J].Operative Techniques in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2012, (2) :97.

甲状腺全切除术 篇4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60例,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血清钙PTH均有下降,平均为1.94mmol/L和9.5ng/L。均有轻微抽搐和手足麻木表现,给予1-4w钙剂后好转,患者均无长期服用钙剂。无继发出血、呛咳、声嘶发生。结论: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防止实施再次手术,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关键词】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全切除;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58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188-01

近年来,因结节性甲状腺肿存在一定的癌变机率,相应放宽了手术指征。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是传统的主要手术方法,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多选择和甲亢类似的手术方式,但甲亢和甲状腺肿病因及表现均不同,相同术式的实施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故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60例,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0例,男7例,女53例,年龄30-68岁,平均47.9岁,均为体检时发现颈部无痛性肿块,经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为双侧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每侧结节数至少>2颗,肿块直径为0.7-6.2cm,21例质软,35例质中,4例质地偏硬,病程1.9个月至4.5年。术前检测血清钙水平为2.48mmol/L、甲状腺激素(PTH)为26.4ng/L。

1.2 方法 均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甲状旁腺采用精细被膜解剖法原位进行保留。体位的放置及切口的选择与常规甲状腺手术同,不离断带状肌,在甲状腺暴露后,先对上位甲状腺进行处理,将之“脱幅”后,对甲状腺上动脉前支切断并结扎,甲状腺上动脉后支保留,后“上极脱被”沿甲状腺外科被膜进行,将上位甲状旁腺沿甲状腺上动脉后支走向暴露,并对其血供进行保留。下位甲状旁腺,先“下极脱被”,沿甲状腺的外科被膜进行,至甲状腺下动脉进入甲状腺叶处,将甲状腺下动脉自然暴露并保护找出的喉返神经,对甲状旁腺在距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处进行细致寻找,范围为2cm,从甲状腺上将甲状旁腺及其滋养血管行“脱被”保留。对甲状腺颜色和血供在手术结束后进行检查,呈正常征象,并给予左甲状腺钠片对患者行替代治疗。

1.3 结果 

本组60例患者,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血清钙PTH均有下降,平均为1.94mmol/L和9.5ng/L。均有轻微抽搐和手足麻木表现,给予1-4w钙剂后好转,患者均无长期服用钙剂。无继发出血、呛咳、声嘶发生。

2讨论

对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主要有两个观点,一是认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多发且易复发,故支持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甲状腺疾病彻底根除,降低了二次手术率。在国外甲状腺全切除术应用较为广泛,已从恶性病变指征扩至良性疾病,即对如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良性疾病也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甲状腺癌未分化者,不考虑肿瘤的分期和大小、患者年龄,均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给予甲状腺素在术后行替代治疗。另一方面,对甲状腺全切除有反对意见的学者认为[1],术后明显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主要包括喉返神经损伤和甲状旁腺损伤的增加等,给患者身心均带来一定痛苦,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痕为6.9%-46%发生率,永久性的为0.4%-68%发生率[2]。精细被膜解剖法经学者报道安全有效,对甲状腺上下动脉主干进行保护,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3]。精细被膜解剖法对甲状旁腺进行原味保留,术中行细致操作,避免误切,对甲状旁腺血供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其完整性,同时对甲状腺周围组织行精神被膜解剖法对喉返神经主动暴露,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术后患者无声嘶情况发生。故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防止实施再次手术,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Delbridge L.Total thyroidectomy:the evolution of surgical technique[J].ANZ J Surg,2003,73(9):761-768.

[2] Hermus AR,Huysmans DA.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reatment of nontoxic diffuse and nodular goiter.In:Braveman LE.Utiger RD.The Thyroide[M].Lippincott:Williams Wilkins,2000:866-871.

甲状腺全切除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科收治的首次手术的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76例,按治疗术式分为全切除术组和次全切除术组各38例。全切除术组均行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其中男11例,女27例,年龄41.8±3.2岁,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2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亢5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突眼10例;次全切除术组均行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其中男9例,女29例,年龄40.3±2.5岁,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2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亢9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突眼5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后比较两组病例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情况,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疾病复发情况。

1.3 并发症判断标准

1.3.1 喉返神经损伤[2]

手术医师术后检查患者声音较术前有无改变,以此来推断患者是否出现喉返神经损伤,对于有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以及声音发生改变患者行喉镜检查。若术后3个月内声带运动及声音仍未恢复正常,则为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若有恢复则为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

1.3.2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3]

若患者血浆检测未发现甲状旁腺素,并且需要长期服用维生素D及钙剂,则为永久性下降。如果患者术后能够迅速恢复正常,并且需要服用钙剂时间在1年之内,则为暂时性下降。

1.3.3 术后复发[4]

(1)术后行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甲状腺肿块;(2)术后甲状腺功能低下:嘱患者停用甲状腺素或左甲状腺素钠14d,然后复查甲状腺功能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血清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均低于正常值,复查促甲状腺激素(TSH)却高于正常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单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检验标准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切除术组术后出现喉返神经受损3例(7.9%),均在随访3个月后恢复正常,甲状旁腺功能低下2例(5.3%),随访1年复查CT,有3例出现甲状腺肿块,考虑复发,拟行再次手术治疗;次全切组术后有喉返神经损伤2例(5.3%),甲状旁腺功能低下2例(5.3%),随访1年复查CT及甲状腺功能,有4例出现甲状腺肿块,4例甲状腺功能低下,考虑复发,拟行再次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具体见附表。

3 讨论

附表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n(%)]

过去普遍认为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容易引起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以及甲状旁腺功能降低等并发症,因此大多数外科医师在治疗甲状腺良性病变时往往会选择甲状腺叶部分切除甚至更小范围的切除,结果往往导致大多数患者病变组织残留或者残留微小结节。据报道,残留小结节是导致结节性甲状腺肿复发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国外报道其术后复发率达49.5%,国内报道约为20%。因此患者行甲状腺次全切术后需行再次手术的概率大大增加。精细化、高选择性的甲状腺切除术在有效保留甲状旁腺功能的同时降低了喉返神经损伤、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发生率。但是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也还存在着一些争议。因此要求术者必须在术前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确定符合甲状腺全切术的应用范围,在操作中时应小心进行神经结构的操作,能够有效的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38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在全面了解疾病情况、严格把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行甲状腺全切除治疗,旨在为甲状腺良性疾病的诊治作出指导。由实验结果可知,全切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3.2%,较次全切组(10.5%)并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次全切组患者复发率高达21.1%,较全切除组(5.3%)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高精细化的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疗效显著,具有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臧家新,李志强,张守刚.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2,19(10):275-276.

[2]郭黎.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45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9,20(6):338-339.

甲状腺全切除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30例。研究组患者中, 男9例, 女21例, 年龄22~56岁, 平均 (38.5±0.3) 岁;甲状腺疾病: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突眼10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2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18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10例, 女20例, 年龄23~55岁, 平均 (37.2±0.5) 岁;甲状腺疾病: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伴突眼9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甲状腺疾病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进行治疗, 具体如下:在患者胸骨切迹上方两横指处做一弧形切口, 钝性分离疏松组织, 随后切断甲状腺前肌群, 充分暴露甲状腺露[4]。结扎并切断甲状腺上动脉前支, 沿甲状腺被膜剥离甲状腺上极, 处理甲状旁腺使下极处于游离状态。同时, 结扎并切断甲状腺下动脉前支, 操作期间保护暴露喉返神经, 剥离甲状腺旁腺, 切除游离甲状腺。确认无异常后逐层缝合手术切口, 术后患者服用甲状旁腺素[5]。对照组患者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6], 每侧残留拇指末节大小腺体组织, 遮盖喉返神经与甲状旁腺, 其他操作与研究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随访1年,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情况及复发率。喉返神经损伤:手术治疗后出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患者血浆无甲状旁腺素, 术后需较长时间服用钙剂与维生素D;复发:影像学检查显示甲状腺出现肿块。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手术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采用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疾病, 为防止术后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及喉返神经损伤现象, 外科医师进行切除操作时选择范围较小, 切除病变组织不彻底, 会残留微小结节或少许病变组织[7]。研究发现, 残留小结节是导致甲状腺疾病复发的重要原因。传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具有切除病变组织不彻底、结节或残余组织易增生的缺点, 通常需进行二次手术治疗, 但其会增加并发生症发生率, 不仅影响整体治疗效果, 而且给患者生命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而甲状腺全切除术切除病变组织较彻底, 不会发生结节或残余组织增生情况, 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但手术治疗的同时, 患者需服用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

临床采用手术方式治疗甲状腺疾病关键需对并发症加以控制, 尤其重视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以及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临床中为防止上述并发症出现, 很多医学专家及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总结出了一些方法, 给甲状腺疾病手术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8]。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在于准确掌握甲状腺、甲状旁腺、喉返神经、喉上神经的解剖关系。喉上神经属于迷走神经结状神经结的一部分, 在舌骨平面分为外支、内支, 其中外支伴行甲状腺上动脉向下直至甲状腺环状软骨上缘和软骨结节, 经由咽下缩肌筋膜进入喉中, 而内支经甲状舌骨膜进入喉中。因此, 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时, 为避免损伤喉上神经, 手术操作应与甲状软骨保持一定距离, 并与甲状腺上极紧贴将上动脉分离、结扎。喉返神经跨过甲状腺下动脉后向上达甲状软骨下角附近入喉, 操作不慎损伤概率较高。喉返神经从动脉分支、动脉后方或前方等处越过, 沿食管气管沟上行, 入喉前分为多个分支。右侧喉返神经从锁骨下动脉绕过向内斜行上升, 其中大多数从动脉分支间及前方越过后上行。左侧喉返神经从主动脉处绕过贴近气管上升, 大多数越过下动脉后方上升。因此, 手术操作期间, 动作应轻柔, 并对出血点进行准确判断与结扎, 不可盲目操作, 通过患者发音对神经是否受到损伤加以准确判断[9]。甲状旁腺处于器官筋膜和甲状腺腺叶后部, 自身包膜使其分离于甲状腺包膜。上甲状旁腺位置较为固定, 在甲状腺两叶中1/3、背面处, 因此, 手术期间为防止甲状旁腺损伤应注重保留甲状腺后背膜。

本研究结果显示, 经手术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疾病患者临床疗效明显, 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监利县白螺中心卫生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3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 经手术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疾病患者临床疗效明显, 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关键词:甲状腺全切除术,甲状腺疾病,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郭洪刚.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疗效以及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33) :56-57.

[2]仲进.甲状腺次全切除术6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17) :104-105.

[3]邓雄.甲状腺全切除术用以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19) :78-79.

[4]席连峰.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 2014, 26 (1) :38, 52.

[5]张清, 邱昌洪, 黄飞, 等.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10) :36-37.

[6]常立伟.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 (1) :65-66.

[7]梁盛枝, 邓博, 徐维, 等.腹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64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 2013, 41 (8) :49-50.

[8]蔡含, 奉典旭, 陈亚峰, 等.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128例临床疗效[J].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9, 14 (3) :315-318.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75例临床分析 篇7

关键词:甲状腺次全切手术,低位小切口手术,疗效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主要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单纯性甲状腺肿而进行的有效手术, 然而甲状腺的良性肿瘤多发病于较为年轻的女性, 因此手术不仅可以切除肿瘤, 还对美观提出较高的要求[1]。传统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切口比较大, 位置比较高, 术后瘢痕较为明显, 不能满足患者需求[2]。低位小切口技术的切口较小、位置较低, 容易使用衣物进行遮挡。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75例甲状腺患者实施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手术, 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 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75例甲状腺患者, 分为40例采用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治疗的观察组, 与35例采用传统方式治疗的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17例, 女性患者23例, 年龄31~64岁, 平均年龄为 (43±21) 岁, 病程18~47 h, 平均病程 (18±26) h, 且伴随18例甲状腺肿大I度, 12例甲状腺肿大II度, 10例甲状腺肿大III度;对照组男性患者7例, 女性患者28例, 年龄28~66岁, 平均年龄为 (38±25) 岁, 病程15~43 h, 平均病程 (15±25) h, 且伴随10例甲状腺肿大I度, 11例甲状腺肿大II度, 14例甲状腺肿大III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疾病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 且差异具有无统计学的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状态下进行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的切口在颈前锁骨1~1.5 cm位置, 长度为4~6 cm。首选处理甲状腺下极, 找到喉返神经后, 气管表面分离断扎峡部以及下极血管, 随后上行解剖喉返神经至入喉处, 游离腺叶背侧, 在腺叶松动后, 缝扎包膜内甲状腺残端, 彻底止血以后结扎甲状腺上动静脉。在清洗伤口以后, 使用橡胶片引流甲状腺窝, 置于低位, 从颈前肌群分开处引出。皮下、颈阔肌全层进行缝合, 不留任何死腔, 线头的两端留在患者体外, 伤口愈合后将其拔出。对照组患者在胸锁关节处约作一2~3 cm的弧形切口。并切开患者的皮下组织、浅筋膜以及下缘皮瓣, 将胸锁乳突肌群以及舌下肌群结合膜进行剪开, 将颈白线切开, 达到甲状腺的内外被膜之间, 运用直角小拉钩拉开并暴露出甲状腺, 切除腺体。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的甲状腺恢复正常, 无疼痛与不适, 吞咽正常。有效:患者的甲状腺出现轻度炎症, 吞咽出现困难。无效:达不到上述的指标或者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l5.0软件分析, 计量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使用t检验各组之间的比较;运用百分比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 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验, P>0.05, 差异属于无统计学的意义, P<0.05, 各组间存在差异是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1, 差异为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数据比较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 观察组在实施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时间为20~60 min, 平均时间为30 min, 在手术治疗中患者的出血量为 (11.5±4.2) m L, 且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的出血量为 (12.1±4.5) m L。

3 讨论

注:和对照组做比较:χ2=4.2405, △P<0.05

甲状腺属于人类机体中较为重要的内分泌器官, 形状类此于蝴蝶, 位于颈部甲状软骨下方, 器官的两旁[3]。根据调查研究得出, 甲状腺患者已趋于年轻化, 并且每天的增长比较为0.3%[4]。近几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甲状腺治疗手术的美容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低位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手术在临床中具有切口小、术后瘢痕小, 外观比较美观等特点, 可以有效的达到美容的效果[5]。由于在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治疗过程中切口比较小, 因此在所暴露的器官比较少, 对患者机体内部的器官损伤比较小, 对患者的气管功能影响较小, 在手术后可以尽快的恢复其功能。在跟踪调查研究中得出, 患者在手术后的7 h后可以进行饮食, 对患者所带来的心理影响比较小, 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短, 一般为3~5 d[6]。在本次的调查研究中实施低位小切口治疗方法的治愈总有效率为90.0%, 与传统治疗方式对照组的71.4%相比, 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P<0.05) 。

综上所述, 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手术具有切口较小, 创伤面较小, 瘢痕较小, 可以有效的达到美容效果。且安全性比较高, 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谭永辉.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82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3 (29) :66-91.

[2]李志春.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17) :103-115.

[3]张子华.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除术28例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8 (10) :102-119.

[4]刘维先.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4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28) :412-509.

[5]麦海, 张琪, 孟祥文, 等.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甲状腺良性疾病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 5 (7) :118-129.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48例临床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 男9例, 女37例, 年龄16~65岁, 病程5个月~15年。

原发性甲亢41例, 继发性甲亢6例, 甲亢术后复发1例。全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甲状腺肿大及明显甲亢临床症状。其中Ⅲ度肿大42例, Ⅱ度肿大802例, Ⅰ度肿大21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

1.2 方法

(1) 术前准备本组患者术前常规完成血、尿、粪检查, 心电图, 气管正侧位片, 血糖测定及凝血机制检查。48例甲亢患者均经内科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基础代谢率控制在+15%以下, 心率90次/min以下, 停服抗甲状腺药物, 改服复方碘剂, 每日3次, 第1日每次5滴, 以后逐日每次增加1滴, 至增到每日15滴, 维持3~5日, 使甲状腺明显缩小、变硬, 便于手术操作及减少术中出血[2]; (2) 手术方法仰卧位, 垫高肩部, 使头后仰, 以充分显露颈部;头部两侧用小沙袋固定, 以防术中头部左右移动污染切口;气管内插管麻醉, 以保证术中呼吸道通畅;于胸骨上切迹上方2横指处, 沿皮纹作弧形切口, 两端达胸锁乳突肌外缘;如腺体较大, 切口可相应弯向上延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 钳牵起上、下皮瓣, 在颈阔肌后面的疏松组织间进行分离, 拉开切口, 用4号丝线缝扎两侧颈前静脉。切断甲状腺前肌群, 显露甲状腺。处理甲状腺上极、下极、峡部, 使甲状腺基本大部分离。最后, 楔状切除甲状腺, 切除腺体的多少, 按病人中毒的程度而定。一般切除腺体的80%~90%。每侧残留腺体组织约一拇指末节大小的薄片遮盖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 即足以维持其生理功能, 又不致复发。术后48~72h拔除引流管, 术后5~7d切口拆线。术后继续服用复方碘液, 每日3次, 第1日每次15滴, 以后逐日递减1滴, 直至每次5滴为止。

2 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治愈, 病人切口全部一期愈合, 无手术死亡, 甲状腺危象先兆有1例发生。经给予10%碘化钠5~10ml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 氢化可的松200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 降温等综合措施后恢复正常。无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无术后大量出血及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 无手足抽搐。术后2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 3个月后自行恢复。随访3月~4年, 43例得到随访, 随访率达89.58%, 原病症复发者2例, 复发率4.1%。

3 讨论

甲状腺手术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术式,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基层医院可以开展此类手术, 手术并发症主要有出血神经损伤, 甲亢危象及甲状旁腺损伤, 尤其以喉返神经损伤为多见, 喉返神经的损伤一直是甲状腺手术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其发生率约0.3%~9.4%, 高者可达13.3%[3]。主要原因是喉返神经解剖变异较大, 容易被误伤[4]。

对于并发症预防作者的体会是 (1) 切口要有足够的长度, 一般需要超过肿块外缘1~2cm, 必要时可以切断部分胸锁乳突肌, 以保证充分显露腺体, 安全地在直视下分别处理上、下极血管, 防止损伤其他组织。 (2) 仔细止血, 甲状腺血液供应丰富, 止血时, 对较大血管要常规双重结扎, 断端要留得长些, 防止术中或术后线结滑脱、出血, 上极血管的处理尤其要慎重。腺体切除后, 宜用热盐水纱布反复热敷, 细心检查, 即使是微小的出血点也应结扎止血, 待整个创面无出血后方可缝合, 关闭切口。 (3) 保护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的外侧支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接近, 一般不必常规显露喉返神经。在颈动脉内侧甲状腺下动脉起点处结扎一道, 然后再在甲状腺下动脉分叉后进入甲状腺腺体处分别结扎、切断。这种方法不会误扎, 又不会损伤喉返神经, 当楔状切除腺体时, 要尽量多留一些腺体被膜, 也可防止喉返神经损伤。对术中发现神经损伤者, 如系结扎、缝扎引起, 应立即拆除有关线结, 显露神经;如发现神经横断, 应争取行神经对端吻合;如发生双侧神经损伤出现呼吸困难时, 需立即行气管切开, 再处理损伤的神经。对于暂时性神经损伤, 术后可给予保守治疗[5] (4) 保留甲状旁腺, 切除甲状腺后, 应立即检查有无甲状旁腺 (呈黄褐色, 长5~6mm, 宽3~4mm, 厚约2mm, 如误切下, 应立即埋藏于胸锁乳突肌内。 (5) 预防危象发生, 对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 术中应及时静脉滴注复方碘液, 以防甲状腺危象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适应症、操作技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 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治愈, 无手术死亡, 甲状腺危象先兆有1例发生。无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无术后大量出血及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 无手足抽搐。术后2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 3个月后自行恢复。随访3月~4年, 43例得到随访, 随访率达89.58%, 原病症复发者2例, 复发率4.1%。结论 甲亢思者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安全的, 只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注意操作, 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很低的, 也是可以避免的。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次全切除术,术后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闰利熬, 李随勤, 施秉银, 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外科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6, 41 (8) :595-598.

甲状腺全切除术 篇9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小切口;改良

[中图分类号] R6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4-0159-02

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传统手术对甲状腺肿瘤进行切除,但是由于其并发症发生率高、颈部切口处易留有瘢痕,限制了其临床应用[1-3]。本研究中,对2006年9月~2011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患者264例中的132例采用小切口改良甲状腺手术处理,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9月~2011年9月期间264例在我院进行甲状腺切除的患者,其中男性145例,女性119例,年龄35~65岁,平均(46.8±9.3)岁。根据住院号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甲状腺肿大程度等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具体如下:对患者进行气管内插管麻醉,仰卧位,固定头部,沿胸骨上方2横指处皮肤至胸锁乳突外缘做弧形切口,分离颈阔肌后的疏松组织、颈前肌群与胸锁乳突肌以及在假包膜与甲状腺之间分离甲状腺腺体,横向切断血管钳,增加甲状腺的暴露视野,钝性分离并切断甲状腺峡部后切除甲状腺侧叶,顺序为由上极向下极切除,进行止血后,依次缝合皮肤、皮下组织等。

观察组患者采取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具体如下:对患者进行局部颈丛强化麻醉,仰卧位,固定头部。在锁骨交界处沿皮肤横纹做2~4 cm长度的弧形切口,分离疏松组织和结缔组织,用甲状腺钩将胸骨甲状腺肌和胸骨舌骨肌牵拉分离后,增加甲状腺的暴露量,然后用钳夹切除甲状腺,止血后,依次缝合皮肤、皮下组织等,并立即送病理检查。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研究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比较

对照组132例患者中,手术时间(65.31±9.35) min,住院时间为(5.36±1.45) d,术中出血量为(25.72±7.33) mL。观察组132例患者中,手术时间(43.68±8.25) min,住院时间为(3.52±0.58)d,术中出血量为(9.64±2.89)mL。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两组患者切口长度和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对照组132例患者中,切口长度(7.43±2.31) cm,满意108例,占81.8%;观察组132例患者中,切口长度(5.02±0.45) cm,满意124例,占93.9%。经统计学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明显缩短,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对照组132例患者中,切口粘连12例,占9.09%,颈部僵麻14例,占10.61%,切口皮下结节21例,占15.91%,颈部紧缩18例,占13.64%;观察组132例患者中,切口粘连4例,占3.03%;颈部僵麻6例,占4.55%,切口皮下结节8例,占6.06%,颈部紧缩9例,占6.82%。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发生切口粘连、颈部僵麻、切口皮下结节和颈部紧缩等并发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甲状腺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并且以女性患者居多[4],由于传统手术容易在患者颈部留下瘢痕,影响美观,使得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很低。因此,如何改进甲状腺切除术的方式是临床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5-7]。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主要原因为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避免了传统甲状腺切除术中对颈前淋巴管和血管回流的破坏,使得患者出现切口皮下结节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其次,小切口改良手术所有的引流均是通过在切口侧方另外的戳孔,且在手术过程中选用可吸收缝合线,均增加了组织愈合速度和程度,减少了瘢痕的产生。

综上可知,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疗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广城. 小切口手术方案治疗甲状腺肿瘤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243-244.

[2] 李志愚. 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 求医问药,2012,10(5):271-272.

[3] 王大川. 甲状腺肿瘤的手术效果体会[J]. 当代医学,2011,17(27):108-110.

[4] 罗晓林. 小切口与大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 中外医疗,2012,16(6):57-58.

[5] 林宏福,王存川,张军.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J]. 中国内镜杂志,2008,14(5):552-555.

[6] 罗智辉,孔令言,邱翠平,等. 甲状腺手术的综合改良应用体会[J]. 广东医学,2005,22(1):39-42.

[7] 汪中衡,何晓东,杨克虎,等. 腔镜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2):124-125.

甲状腺全切除术 篇10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在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10例甲状腺肿物患者使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男性患者占26例, 女性患者占84例, 患者的年龄在13~75岁。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颈前甲状腺部位出现隆起肿物, 少数的患者会出现咽喉不适、声嘶或者微痛等。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前均给予临床B超、CT检查确诊为甲状腺肿物, 通过给予甲状腺肿物患者次全切除手术治疗。

1.2 方法

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电图、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胸片、凝血功能等检查, 给予药物控制, 指导患者术前做仰卧垫肩后仰等体位锻炼。让患者取仰卧位, 在全身麻醉或者颈丛麻醉下进行手术治疗, 在熊锁骨上沿着皮纹切开皮肤和颈阔肌, 在颈阔肌的深面把皮瓣向上翻起, 让术野充分暴露出来, 把颈白线切开, 暴露患侧的甲状腺, 如果肿物较大, 可以把胫前肌剪短, 充分暴露术野, 把甲状腺肿物切除之后进行分层对位式缝合, 置入负压引流条。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 适当使用止血的药物, 根据引流液的变化对引流条进行拔除。通过病理检查确诊为恶性甲状腺肿物的患者给予患侧甲状腺和峡部的全切除手术治疗, 对于甲状腺肿物为良性的患者适当的对甲状腺素进行补充[2]。

2 结果

所有患者给予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治疗后经过病理检查, 甲状腺肿瘤患者占73.3%;合并囊性病变的患者占6.4%,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占20.4%, 需要给予甲状腺素片进行治疗;甲状腺癌患者占3.5%, 需要再次给予手术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患者占0.8%, 给予对症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术后都没有出现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状, 没有出现伤口出血、甲状腺危象、呼吸困难、误咽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甲状腺作为人体中最大的内分泌腺体, 主要的功能就是合成甲状腺激素, 对机体内的代谢进行调节, 甲状腺合成不足会降低血中甲状腺激素的浓度, 减弱甲状腺激素对于垂体的分泌抑制作用, 从而增加垂体TSH分泌, 导致甲状腺出现肥大增生等症状[3]。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应用于治疗甲状腺肿物、甲状腺机能亢进多发性甲状腺肿瘤等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治疗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患者进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治疗时要注意避免对重要器官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甲状腺的下动脉和喉返神经位置较为密切, 因此在进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治疗时要先对甲状腺下动脉进行结扎;注意操作不能对喉返神经造成误伤, 对神经断端进行缝合时最好在显微镜下进行, 对甲状腺下动脉进行结扎时要远离甲状腺下极。

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中容易引起的并发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甲状腺危象;损伤喉返神经导致声嘶;喉上神经出现损伤;由于误伤造成了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状;容易导致伤口出血等。因此对甲状腺肿物患者进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治疗时要注意保留后包膜, 能够避免对喉返神经造成损伤, 从而减少或者降低了复发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上述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给予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治疗后经过病理检查, 甲状腺肿瘤患者占73.3%;合并囊性病变的患者占6.4%,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占20.4%, 需要给予甲状腺素片进行治疗;甲状腺癌患者占3.5%, 需要再次给予手术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患者占0.8%, 给予对症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术后都没有出现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状, 没有出现伤口出血、甲状腺危象、呼吸困难、误咽等不良反应。说明了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物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 是一种安全有效地临床治疗方法,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红兵.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 18 (3) :323-325.

[2]关国能, 何广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物临床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6, 3 (2) :57.

上一篇:魏氏组织下一篇:酒精致精神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