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致精神障碍

2024-07-19

酒精致精神障碍(通用8篇)

酒精致精神障碍 篇1

酒是一种公认的成瘾物质, 是一种麻醉剂, 大量饮酒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长期、大量的饮酒会使人从躯体上及精神上对酒产生依赖性, 如果不及时控制, 会发展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目前,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病率及增长趋势之快已引起重视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 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减轻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作用, 对68例病人进行调查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

本院2006年收治了68例酒精致精神障碍的病人, 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 均为男性, 年龄20岁~64岁;初中以下 (包括文盲) 26例, 高中及中专30例, 大专及大专以上12例;饮酒5年~9年10例, 10年~19年31例, 20年以上27例; 68例病人中有18例曾因复饮而多次住院治疗, 其中1例1年中住院7次。

2 方法

结合病人病历和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表自编调查问卷的方式, 对影响病人戒酒行为的因素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 (年龄、性别、职业、婚史、文化程度、家庭情况、饮酒史) , 病人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认知情况 (是否认知到自己已对酒形成依赖、是否意识到自己因饮酒而导致的身体及精神的变化、是否有戒酒的欲望等) , 环境影响 (社会习俗、工作及生活的压力、家庭亲友对戒酒的支持情况) , 接受健康教育情况 (从大众媒体了解到的关于酗酒危害的宣传, 医务人员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情况) 。调查方法采用直接发放问卷的形式, 解释清楚问卷中的问题及要求后让其填写, 并当场收回。前后发放问卷68例, 有效回收率100%。针对回收的问卷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描述。

3 结果 (见表1)

调查结果显示, 对病人戒酒行为影响较大的因素有:文化程度中等 (35.2%) 、认知情况低 (58.8%) 、生活环境影响大 (64.7%) 、媒体宣传少 (56.1%) 、医务人员健康教育少 (52.9%) 、家庭支持度高 (36.7%) 。

4 讨论

4.1 文化程度和认知程度对戒酒行为的影响

调查发现文化程度低的病人对酒精所致的危害认识不足, 所以应对文化程度低的病人采取相应的宣传教育, 帮助其正确认识酗酒行为对身体的危害性。在护理过程中, 可以请已成功戒除酒瘾的病人用现身说法进行集体的健康教育;针对病人个体, 耐心细致地进行思想引导和教育, 促成其改变成瘾行为的信心和决心, 从而达成戒酒的目的。

4.2 家庭支持度对戒酒行为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 家庭的支持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成功戒酒起重要作用。家庭成员是病人日常生活中关系最密切的人, 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监督病人的戒酒行为, 在心理上给病人安慰和鼓励。家属的心理状况及态度又是防止病人复饮的重要因素。因此, 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传授是很有必要的, 加强对家属的支持, 改变家属对病人不适宜的态度, 为病人康复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环境, 从而帮助病人矫正不良行为, 促进病人早日康复[1]。

4.3 生活氛围对戒酒行为的影响

调查发现, 病人所处的生活氛围与其酗酒行为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闽南地区酒风很盛, 红白喜事、迁居升职、生意交往、朋友相聚都离不开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压力骤增, 人们往往借酒来排遣压力, 导致社会生活中酗酒行为的泛滥, 有部分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病人在基本戒断酒瘾后由于生活氛围的影响又重新酗酒而入院治疗。就本院的收治病例看, 有多例病人反复多次住院, 其中1例多达7次。由此可见, 社会环境因素对戒酒行为的影响很大, 这就需要全社会动员起来, 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宣传作用以及医务人员的专业作用,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社会大众进行健康教育, 改变不良的社会习俗, 关注酗酒给社会文明造成的伤害, 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戒酒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5 结论

从对68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 相关的健康教育在病人的医疗护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们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往往取决于书籍、报刊、电视等大众媒体及医务人员的宣传。把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健康教育宣传贯穿于病人个人、病人家庭及整个社会, 在这一过程中, 大众媒体及医务人员的角色、作用是不可缺的。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广泛的健康教育, 才能够提高人们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认知能力, 增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病人戒酒的意志力, 为病人最终的戒断酒瘾提供必要的精神动力。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酒精致精神障碍病人的重要性。[方法]对68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病人自身戒酒行为过程的认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观察健康教育在此过程中的影响。[结果]对病人戒酒行为影响较大的因素有:文化程度中等 (35.2%) 、认知情况低 (58.8%) 、生活环境影响大 (64.7%) 、媒体宣传少 (56.1%) 、医务人员健康教育少 (52.9%) 、家庭支持度偏高 (36.7%) 。[结论]健康教育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治疗与护理中起重要的作用, 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病人的认知功能, 增强病人戒酒的意志力, 创造有利于戒酒的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 为病人最终的戒断酒瘾提供动力。

关键词:酒精,精神障碍,健康教育,戒酒

参考文献

[1]徐桂珍, 段晓玲, 宋瑞荣.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酒依赖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3) :52-53.

酒精致精神障碍 篇2

酒精中毒分为急性和慢性中毒,急性中毒者大多为逢年过节、朋友聚会就餐时饮酒过量所致,部分人有就餐时饮酒习惯,长期过量饮酒可致慢性酒精中毒,临床工作中需急性抢救者大多为饮酒过量后出现急性酒精中毒,如处理不及时,可致呼吸抑制、危及生命。急诊科医护人员须熟练掌握急性酒精中毒的抢救技能,以免延误抢救时机。2010年10月收治1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患者,经积极抢救后第2天脱离危险,经续治痊愈出院。现将抢救体会总结如下。

病历资料

患者,男,24岁,平素体健,因朋友聚会就餐饮白酒约400ml,啤酒800ml,3小时后到本院急诊,途中呕吐胃内食物3次,临床症状,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口吐白沫,闻及酒精味,体温36℃,脉搏110次/分,呼吸4~6次/分,血压110/70mmHg,双侧瞳孔直径约1mm,光反射弱,口唇紫绀,双肺呼吸微弱,呈潮式呼吸,每分钟呼吸4~6次,心率110次/分,节律齐,腹部平软,肠鸣音活跃,生理反射减弱,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60%~70%。

抢救方法:①洗胃:患者饮酒后3小时就诊,及时洗胃可清除胃內未吸收的残留酒精,取左侧卧位,防止误吸,经口腔插入胃管,选温开水洗胃,每次注入约200ml,量出为入,防止洗胃液胃内潴留,反复冲洗,约20分钟后洗出液澄清,拨出胃管。②人工通气:因患者自主呼吸微弱,每分钟4~6次,血氧饱和度60%~70%,立即给简易呼吸囊人工通气,在面罩部连接吸氧管,给高流量吸氧,通气频率为14次/分,人工通气间期给鼻导管高流量吸氧,约10分钟后,血氧饱和度升为95%,但自主呼吸约为6~8次/分,持续人工通气。③解毒剂的应用:立即建立静脉双通道,一边静脉通道给10%葡萄糖注射液400ml+25%葡萄糖注射器射液100ml+普通胰岛素20U,静滴加速酒精氧化;在另一静脉通道同时给可拉明针0.375×2支,静推,兴奋呼吸中枢;纳络酮针0.4mg×2支静推,解除呼吸抑制,增加呼吸频率;25%葡萄糖注射液20ml+速尿20mg静推利尿,加速代谢排泄;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奥美拉唑60mg,静滴以防应激性胃出血,在人工通气过程中观察自主呼吸是否恢复。

在抢救期的4小时内共用可拉明0.375×10支(分次给),纳络酮针0.4mg×20支(分次给),患者自主呼吸每分钟约14次,血氧饱和度为96%,神志清楚,对答切题,诉头晕,上腹不适,查体生命征平稳,次日给化验肝肾功结果无明显异常,给纠正水电解质后,诉无特殊不适,续治1天,痊愈出院。

讨 论

酒精中毒量因个体而存在一定差异,一般饮75~80g可致中毒,250~500g可致死,严重中毒时血乙醇浓度200~400mg/ml,基层医院大多不能测血醇浓度,靠饮酒量与临床症状判断中毒程度,乙醇的毒性主要是能严重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首先抑制大脑功能,继而皮层下中枢和小脑活动受限,最后因延脑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麻痹,严重者呼吸抑制致死,因此在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时要迅速清除胃内残留酒精,兴奋呼吸中枢,解除呼吸抑制,保证呼吸通畅,观察呼吸频率,必要时建立人工通气,维持血氧饱和度正常范围,以免脑细胞损伤,同时要注意其他合并症,如心肌损伤、肝肾功能损伤等,及时对其处理,防止病情进展。通过对该病例的成功抢救,为今后类似危重症的抢救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 刘晓红.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3-119.

2 顾裕民.被临床忽视的药物中毒[J].医学文选,2000,19(1):14-15.

酒精致精神障碍 篇3

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酒精中毒致精神障碍患者78例, 均为本矿区的煤矿井下工人, 男性, 年龄31~55 (44.9±19.2) 岁;每例每天饮白酒量0.6~1kg, 嗜酒时间6~35年, 平均年限16.3±9.2年。病史6个月~30年不等, 其中第1次住院患者18例, 住院2次患者23例, 住院3次及以上患者37例。

2 主要临床表现

2.1 慢性中毒症状

长期过量饮酒, 导致患者多系统、多器官伤害, 尤其是脑、心、肝及肾等重要组织器官的损伤, 对脑的损害主要是器质性及神经递质的改变, 出现一系列的中枢神经中毒表现, 患者既有手、舌及全身震颤, 且步态不稳, 运动平衡共济失调。患者的性格、人格渐渐发生改变, 变得孤僻, 偏执、自私, 生活散漫、不修边幅;情绪激惹易怒, 情感淡漠、反应迟钝, 思维能力显著降低, 记忆力与判断力低下, 不能集中注意力, 回答问题不确切或简单化, 对家人和亲情无动于衷, 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定向力差, 对酒精具有强烈的嗜好和依赖, 部分患者表现为抑郁, 有自残、自杀行为。

2.2 醉酒状

酒精性精神障碍患者78例均因酗酒闹事或肇事危害他人、社会, 由家属和 (或) 当地民警强制带入医院。住院时患者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 思维紊乱, 无缘无故的欢乐, 语无伦次、絮叨, 并夸大色彩, 自控能力障碍;时而嚎啕大哭, 时而又破涕为笑;不能平稳走路, 四肢、口唇震颤、言语含混不清, 常伴有呼吸、心跳加快, 面容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状态, 时有呕吐现象。

2.3 震颤谵妄

78例患者中有35例住院治疗1~2周后表现出精神亢奋激动, 发生震颤、谵妄酒精戒断效应现象, 出现变化无常的幻听、幻视、幻触等幻觉症状。幻听丰富多彩, 患者均主诉其周围有人对其对行辱骂。幻视鲜活生动, 患者仿佛身临其境。幻触的内容多种多样, 患者主诉有蚁行感与刀割、针刺感。部分患者会产生被害或嫉妒妄想, 怀疑自己的配偶出轨不忠。另外, 部分患者也可出现错觉、幻嗅、幻味和感知障碍现象。在这些幻觉基础上, 患者产生敌对仇视妄想, 感到自己始终被敌人包围之中, 因此常常处于异常警觉应激状态, 时刻准备应对暗害他的人引发攻击行为。

3 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生活不能自理; (2) 自我形象紊乱; (3) 有可能发生摔伤、坠床; (4) 有可能冲动伤人; (5) 有可能自残、自杀; (6) 酸碱、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的问题。

4 护理措施

4.1 基础护理

提供安全和舒适环境: (1) 环境要安全、整洁、舒适、安静。根据患者病情, 要尽量将患者安住在担任病房。室内的空气要流通清新、温度适宜、采光充足; (2) 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 维持酸碱、水和电解质平衡。酒精性精神障碍患者, 多数是饮食较少, 因此要补充必要水分和电解质, 并注意酸碱失衡情况, 严重者应给予静脉高营养; (3) 细心照料患者, 要保持皮肤清洁, 勤换体位, 防止褥疮的发生; (4) 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 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缓解焦虑紧张, 促进睡眠; (5) 确保患者的安全, 对谵妄患者, 要绝对卧床静养, 专人守护, 防止坠床; (6) 认真观察病情变化, 如遇发生异常情况, 应及时果断采取有效措施, 救治患者的生命。

4.2 专科护理

4.2.1 急性酒精中毒

密切观察重度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病情变化, 监测呼吸、脉搏、体温、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指征, 遇到意外紧急情况时进行急救处理, 给予吸氧、补液、如纳洛酮等呼吸、中枢兴奋剂一系列抢救措施。

4.2.2 戒断效应

对戒断效应患者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根据戒酒反应状况作出相应处理。对戒断效应严重的患者, 必须专人看护, 准备好抢救药物和设施设备, 以作为紧急处理的条件。

4.2.3 震颤谵妄

对震颤谵妄的患者, 首先用氯丙嗪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 让患者及时安静下来, 做好针对性治疗措施。

4.2.4 行为怪异

对行为怪异、人格改变的患者, 要主动与患者行“心理换位”, 谅解他们的过激攻击行为, 对自残、自杀患者不能训斥、嘲讽、讥笑, 及时采取心理干预措施, 医治人格障碍, 使其在心理、人格上尽快适应周围环境情况。

4.2.5 慢性酒精中毒

对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劝导戒酒, 也可考虑用药物戒酒, 部分患者可在催眠状态下进行暗示, 使他对酒产生厌恶感, 也可达到戒酒目的。

4.3 精神护理

动员社会支持系统给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以心理支持, 将患者的病情及配合知识告知, 并指导其支持和鼓励患者。此类往往比较自卑, 要加强心理疏导与呵护, 帮助这类患者对待疾病有正确的认知, 了解饮酒的状况和生活环境, 分析其心理、人格、精神状态, 给予安慰和支持, 对有情绪激动好、攻击伤人的患者要密切观察行为表现, 关心、爱护、体贴患者;对有酒精中毒幻觉症状的患者要进行心理干预;对在恢复期患者要注重健康教育, 认知嗜酒的危害, 引导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方式, 尽量联系其家属来院陪伴, 家院配合来达到最佳效果。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26例临床分析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 阿拉尔市人民医院门诊与住院治疗的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 诊断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R”的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为标准[2], 排除其它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及脑器质疾病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情感障碍等。

1.2 方法

对26例阿拉尔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资料列表分析, 见表1。

统计分析:统计使用的是SPSS软件, 计数资料频率指标均以百分比 (%) 表示。

2 结果 (表1)

由表1可见:患者基本为男性, 占92.3%, 女性只占7.69%, 年龄以25~40岁为主, 占61.5%, 10~25岁占3.84%, 40~55岁以上占34.6%。职业方面均无明显差别。

由表2可见:临床症状以意识障碍为主, 占34.6%, 其次是幻觉妄想, 占23%, 兴奋冲动行为紊乱占15.3%。人格改变、中毒、痉挛发作、和震颤谵妄较少。

3 讨论

3.1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看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多为男性, 饮酒量大, 酒的质量差, 有部分患者天天饮酒, 以青壮年为主, 他们没有认识到饮酒的危害, 因此饮酒所导致的精神障碍患者逐年增多, 症状轻者不来医院治疗, 部分可自行缓解, 症状严重者, 出现明显的意识障碍、幻觉妄想、及中毒症状后才来医院治疗.通过住院的26例的患者的症状特点可以看出, 以意识障碍为主, 其次是幻觉妄想, 人格改变较为普遍, 以中毒症状为主的就诊患者虽少, 但危险性大, 如抢救及时, 大部分患者可恢复, 但残留智能缺损、人格改变。

3.2 对策

(1) 加强宣传力度, 讲清大量饮酒的危害性, 打击非法造酒、冒牌劣质酒等违法行为。

(3) 严格执行未成年法, 控制和禁止未成年的少年饮酒, 加强法制宣传和检查工作。

(3) 这类患者戒瘾成功, 如果不取的患者单位和家庭的监督和支持, 疗效不易巩固[1]。

参考文献

[1]方明昭.“酒依赖和酒中毒性精神障碍”.精神病学[M].第3版.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541.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86例临床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有病例均来自本院住院治疗的患者, 其中2010年38例, 2011年48例。

1.2 方法

患者经三级医师查房,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CCMD-Ⅲ) [2]确诊, 并排除精神分裂症, 情感性精神障碍, 器质性精神障碍, 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及病前资料不全者。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男78例, 女8例, 年龄25~62岁, 平均年龄 (32.57±20.86) 岁;饮酒史为1~40年, 平均 (10.67±20.15) 年, 其中小于5年30例, 大于5年56例。家族史阳性39例, 其中有自杀行为者10例。性格内向者29例, 外向者57例;未婚20例 (含5例未到结婚年龄者) , 已婚49例, 离婚10例, 丧偶7例;家庭关系和睦者28例, 一般者21例, 较差者37例。小学文化以下者41例, 初中32例, 高中11例, 大专以上2例。家庭经济状况较好者30例, 一般者27例, 较差者29例。

2.2 临床表现

失眠57例, 易激惹29例, 自私43例, 说慌27例, 不关心他人27例, 不讲卫生、不讲礼貌、不知羞耻19例, 孤僻17例, 记忆力下降33例, 意志活动减退53例, 性欲减退53例, 幻觉50例, 感知综合障碍6例, 妄想25例, 其它思维障碍8例, 意识障碍10例。入院后出现戒断症状者82例, 未次饮酒后6~48h出现, 平均12h, 表现为疲倦68例, 烦躁77例, 出汗60例, 心悸39例, 恶心43例, 呕吐28例, 气促31例, 呵欠28例, 失眠70例, 静坐不解18例, 抽风4例, 食欲下降66例, 腹痛15例, 成瘾时间长短不一, 饮酒愈频繁, 量愈大者, 成瘾时间短, 平均5.75年。

2.3 诊断

根据CCMD-Ⅲ分类标准, 单纯性醉酒20例, 病理性醉酒4例, 复杂性醉酒3例, 酒精依赖综合征82例, 震颤谵妄5例, 酒精所致幻觉症50例, 酒精所致妄想症25例, 酒精所致智能损害5例, 酒精所致其它精神障碍25例, 共作219个诊断, 平均2.55个/例。

3 讨论

本组病例中, 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且多为青壮年, 这与我地区传统的饮酒风俗有关。性格内向, 婚姻不美满, 文化程度偏低者较多, 与相关研究基本一致[3]。其家庭成员中患同病的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而且自杀行为的发生率亦较高, 提示酒精滥用与自杀密切相关。长期酒精滥用易形成不良的人格特征[4], 在认识、情感和行为方面都有变化, 并且造成社会功能降低, 家庭关系不和, 婚姻不美满和家境贫寒。相反, 家庭关系不和, 婚姻不美满及人格的不健全, 也加重了酒精的滥用, 以致形成恶性循环。饮酒史长短不一, 短者多为急性酒精中毒, 长者则表现慢性酒精中毒。从多数病人看, 绝大多数先从一般性饮酒开始, 饮酒量、频率渐渐增多, 导致酒精依赖, 最终出现精神症状, 中间多伴有次数不等的单纯醉酒、震颤谵妄、戒断反应等。因同一个患者具有多种临床症状群, 出现一个患者有多个并列交叉的诊断现象。治疗的原则是戒酒[5]同时给大剂量维生素等支持治疗, 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的短期治疗, 除智能损害外, 多数都能既达到戒酒的目的, 又能使精神症状消失和社会功能的恢复。由于酒垂手可得及其他多种原因, 对酒依赖治疗的近期疗效尚好, 但再次饮酒至精神障碍复发率高。本组病例, 住院2次及以上者达45例 (52%) 。

酒精中毒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危害, 而且造成的车祸, 工作失误等给他人和社会也带来了巨大损失, 故作者认为,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除了需要一套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外, 还应重点发挥家庭、环境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防止复饮, 以进一步提高疗效[6], 而且也是整个社会和政府共同关注的事。倡导大家饮酒要适度, 改变饮酒愈多愈好的不良传统习惯。

摘要:对符合CCMD-Ⅲ的86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性格外向的青壮年男性较多。婚姻不美满、家庭关系不和、经济状况较差、自杀行为等与精酒滥用有关。同一个患者同时具有多种临床症状群。

关键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临床分析,CCMD-Ⅲ

参考文献

[1]沈渔邨.近年来国内有关酒依赖和慢性酒中毒的流行学调查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87, 1 (6) :251.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3版) [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62-72.

[3]陈瑞珍, 黄远光.酒精性精神障碍179例临床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95, 21 (6) :240.

[4]张健球, 孙宝容.慢性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个性特征[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6, 30 (4) :230.

[5]艾宪淮, 周华琳.酒依赖治疗方法的临床实验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 2001, 14 (3) :179-181.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86例临床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84~2008年在我院的3 700份精神病历资料中, 分层抽出所有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86例, 占住院患者的2.32%, 诊断符合CCMD-3[2]。

1.2 方法

回顾性分层抽样调查, 抽出病例用自编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临床调查表进行登记, 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饮酒情况、临床情况三大部分。

1.3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采用率、构成比作描述性的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男性85例, 占98.84%, 女性1例, 占1.16%;平均年龄 (43.5±18.6) 岁;职业:工人45例, 占52.32%, 农民20例, 占23.26%, 干部15例, 占17.44%, 个体户6例, 占6.97%;受教育程度:未受教育19例, 占22.09%, 小学41例, 占47.67%, 初中 (高中) 25例, 占29.07%, 大学1例, 占1.16%;民族:汉族72例, 占83.21%, 少数民族14例, 占16.27%。

2.2 饮酒情况

饮白酒 (35°~60°) 82例, 占95.35%, 啤酒或果酒 (≤34°) 4例, 占4.65%。酒量平均每日 (320±102) g。饮酒动机:社会环境影响31例, 占36.05%;消除疲劳28例, 占32.56%;生活应激15例, 占17.44%;其他原因12例, 占13.95%。饮酒年限 (12.9±3.7) 年。

2.3 临床情况

2.3.1 诊断分型

未分型28例, 占32.56%;幻觉症26例, 占30.23%;震颤性谵妄16例, 占18.60%;戒断综合征8例, 占9.30%;痴呆3例, 占3.48%;人格改变2例, 占2.32%;其他类型3例, 占3.48%。

2.3.2 精神症状频度

意识不清22例, 占25.58%;谵妄17例, 占19.76%;昏睡4例, 占4.65%;梦样状态3例, 占3.48%;定向障碍34例, 占39.53%;注意障碍20例, 占23.25%;幻视40例, 占46.51%;幻听22例, 占25.58%;幻触7例, 占8.13%;激越53例, 占61.62%;易激惹28例, 占32.55%;焦虑抑郁15例, 占17.44%;兴趣缺乏12例, 占13.95%;恐惧12例, 占13.95%;情感淡薄11例, 占12.79%;被害观念44例, 占51.16%;思维迟缓22例, 占25.58%;嫉妒妄想19例, 占22.09%;思维散漫8例, 占9.30%;夸大妄想6例, 占6.97%;失眠54例, 占62.79%;生活失理33例, 占38.37%;人格改变10例, 占11.62%;行为紊乱38例, 占44.18%;行为退缩12例, 占13.95%。近记忆障碍46例;53.48%;遗忘24例, 占27.90%;计算能力差33例, 占38.37%;无自知力68例, 占79.07%。

2.3.3 躯体损害

慢性胃炎21例, 占24.41%;周围神经炎19例, 占22.09%;性功能障碍17例, 占19.76%;小脑综合征10例, 占11.62%;肝疾病5例, 占5.81%;消化道出血4例, 占4.51%;高血压22例, 占25.58%。

2.3.4 社会损害

工作能力下降38例, 占44.18%;发生意外事故16例, 占18.60%;丧失工作能力8例, 占9.30%;夫妻吵闹7例, 占8.13%;离婚6例, 占6.97%;违纪犯罪行为5例, 占5.81%。

2.3.5 治疗情况

在住院期间主要是戒酒, 给大量的B族维生素及纠正电解质, 营养支持治疗, 同时根据病情特点, 给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及镇静催眠药, 消除精神症状。有躯体并发症的要对症治疗;有社会功能给予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治疗效果:痊愈8例, 占9.30%;近愈58例, 占67.44%;好转18例, 占20.93%;无效2例, 占2.32%。

3 讨论

本次调查只有1例是女性, 与我国传统习俗女性一般不饮酒有关。东川区工人中以矿工居多, 矿工受工作环境及习俗的影响, 饮酒情况普遍, 受亚文化习俗的影响认为饮酒可以消除疲劳, 或能减少焦虑情绪及对死亡的恐惧。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在西欧国家发病率较高, 我国的数据虽比西欧国家20世纪50年代报告的低[3], 但也应引起高度重视。调查显示该病患者具有肇事犯法、家庭破裂、自杀自伤的社会家庭危害, 更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该病患者临床特征中, 幻觉中幻视居多, 并且是首发症状, 这与以往的报告相似[4], 调查显示有3/4的患者合并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全身多脏器的损害。酒精对人体危害的原因: (1) 神经毒副作用, 可以直接损害大脑皮质及皮质下区, 导致神经细胞的死亡; (2) 酒精长期作用对多器官的损伤及人格的改变[5], 因而患者不仅出现精神症状, 还可以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 酒精不仅对中枢神经有损害, 对外周神经系统以及心血管、肝脾等脏器亦有明显的损害, 并且有人提出酒精对人体损害是不可逆的内脏功能障碍和智力障碍[6], 由于酒精对人体损害是不可逆的, 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大量长期酗酒, 不仅可造成全身多系统的损害, 还因逐渐出现心理问题, 精神失常, 人格改变, 致使社会能力下降, 家庭出问题。因此, 要重视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危害, 预防为主, 加强戒酒宣传, 对已发生酒精神中毒的患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使他们早日恢复健康, 戒掉酒瘾。

摘要:目的:了解住院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层抽样调查, 抽出病例用自编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临床调查表进行登记, 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以男性为主, 职业工人和农民居多, 受教育程度偏低, 社会环境影响和消除疲劳是饮酒的主要动机, 有精神、躯体及社会方面的损害, 对症治疗。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精神症状多样化, 控制精神症状疗效满意, 但对患者的多方面损害难于恢复。

关键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精神障碍,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沈渔邨.中国九个城市4种职业人群酒精神依赖协作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2, 6 (3) :112-114.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CCMD-3) [S].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62-75.

[3]Berglund MD.Suicidein Alcoholism[J].Arch Gen Psychiatry, 1984, (9) :888.

[4]唐英.酒精所致精神障碍76例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 1998, 10 (2) :103-104.

[5]胡建, 杨德森.酒中毒所致大脑损害的病因与神经生化研究 (综述) [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1998, 25 (1) :31-34.

酒精致精神障碍 篇7

关键词:酒精,精神障碍,奋乃静

近年来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发展,酒精饮料的品种也在不断增多。人们对于酒精饮料的消费呈现增高的趋势,酒精引起的急慢性酒精中毒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多[1]。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月~2009年3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115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100例,女15例;年龄26~68岁,平均(44.2±10.3)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75例,高中及以上40例。职业类别:文职人员25例,工人40例,农民35例,无业15例。婚姻状况:未婚5例,已婚40例,离异40例,丧偶30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文化程度、职业类别、婚姻状况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根据患者临床特点和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给予能量合剂、大剂量B族维生素、氨基酸等一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奋乃静,初始剂量4 mg/d,每天增加4 mg,最大剂量为16 mg/d,疗程为4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简明精神评定量表(BPRS)评分和SCL-90症状评分情况。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阳性、阴性、认知、抑郁和兴奋五种因子评分情况进行分析。

1.4 临床疗效评价

按PANSS减分率评定:治愈为75%~100%,显效为50%~76%,有效为25%~49%,无效<25%。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建立数据库,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PRS评分和SCL-90症状评分的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阳性、阴性、认知、抑郁和兴奋五种因子评分情况的比较

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见表3。

3 讨论

酒精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物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长期饮用可引起维生素缺乏致营养障碍,导致机体各系统器质性的损害,引发多种躯体疾病、精神障碍以及神经系统脑部形态学的改变[2,3]。其毒性作用主要有两点:(1)酒精可以直接损害大脑皮质和皮质下区,导致神经细胞死亡;(2)酒精长期作用会引起致硫胺缺乏,进而引起基底脑神经核损伤[4,5]。奋乃静为吩噻嗪类的哌嗪衍生物,药理作用与氯丙嗪相似,抗精神病作用主要与其阻断与情绪思维的中脑边缘系统及中脑-皮质通路的多巴胺受体(DA2)有关,而阻断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β-肾上腺素受体,则与镇静安定作用有关[6]。本研究通过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奋乃静治疗的观察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BPRS评分和SCL-90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所好转。另外本研究还通过使用的阳性和阴性症状综合量表进行分析,针对治疗前后阳性、阴性、认知、抑郁和兴奋五种因子评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后阳性、阴性、认知、抑郁和兴奋五种因子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临床疗效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综上所述,奋乃静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振爱,杨军芝.96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临床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9,30(8):636-637.

[2]王艳红,关素华,赵丽晶.66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7,2(11):44-45.

[3]洪沪津,刘家洪.123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9,22(4):235-236.

[4]白锦波.奋乃静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0,2(16):146.

[5]徐卫明,潘学彬.16例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8):137-138.

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干预 篇8

关键词:酒精中毒,精神障碍,护理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酒的饮用量逐年上升, 酒是一种麻醉剂, 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长期、大量的反复饮酒, 可引起大脑皮层发生改变, 也可引起周围神经的广泛变化。经调查研究结果可知, 因饮酒过度致使酒精中毒而最终导致患有精神障碍的趋势越来越严重, 故饮酒与健康之间的相关问题, 已引起了诸如医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等的相关学者的共同关注, 而由酒精中毒所致使精神障碍疾病也已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现对这两年来我院收治的因酒精中毒而导致精神障碍的患者的相关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1年至2012年入住我院、符合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患者25例, 均为男性, 年龄在20~75岁, 饮酒年限最短1年, 最长40年;脑力劳动者4例, 从事体力劳动者21例。职业:干部1例, 工人5例, 农民19例;文化程度:大中专3例, 初中小学20例, 文盲2例。婚姻:已婚15人, 丧偶2例, 离婚4人, 未婚4人。饮酒情况:以白酒为主, 日量250~500m L的22例, 500~750m L的2例, 超过750m L的1例。针对不同患者的疾病特征, 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均好转出院。

2 临床表现

2.1 精神症状:

有幻觉者25例, 为视、听、嗅、触幻觉, 以指责性和威胁性幻听为主要症状。有妄想者22例, 出现被害、嫉妒、关系妄想等。记忆减退与智能降低者8例。情感表现为情绪不稳定, 易激惹19例;人格改变2例;震颤谵妄1例;柯萨可夫综合症3例。

2.2 神经系统症状:肢体震颤19例, 共济失调、步态蹒跚5例, 癫痫全身性发作1例。

2.3 其他疾病:慢性肝炎5例, 慢性胃炎1例, 高血压7例, 糖尿病3例, 重度营养不良1例。脑CT检查20例, 有脑萎缩者4例。

3 心理问题相关疾病

在所有患有急性心理问题的患者中, 临床表现为焦虑的有20例, 心境较为抑郁的共2例, 已戒断但有较强饮酒欲望的有22例, 不肯接受诊治的共12例, 对临床治疗及环境有惧怕情绪的共5例。经诊治后处于恢复期的患者中, 明确表达出戒酒态度的共有10例, 感觉无所谓的共有5例, 不愿戒酒6例。此外, 对出院的情况具有惧有情绪的共有30例, 其中, 担心会被轻视的共有4例, 担心复饮者共有6例, 担心会再次产生与工作相关的心理问题的共有15例, 担心会再次产生家庭问题的共有5例。

4 诊治及护理措施

4.1 一般护理

(1) 生命体征和意识的观察和护理: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认真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 准确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 防止发生昏迷, 如试看患者对时间、人物、地点的定向力是否良好, 如有障碍时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防发生意外。 (2) 饮食护理: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 饭菜不宜太热太硬, 防止烫伤和噎食, 鼓励患者多饮水, 对严重呕吐无法进食的患者, 协助喂食, 必要时鼻饲或静脉给予营养支持。 (3) 睡眼护理:将患者安排在安静的单人病房, 床褥干燥柔软、平整无皱折, 空气流通, 光线充足, 温暖适宜, 睡前不宜太饿太饱, 避免做剧烈运动,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严密观察患者记录患者的睡眠时间。 (4) 个人卫生护理:加强口腔护理、皮肤护理、排泄护理, 保证床单位清洁干燥、舒适。

4.2 安全性护理

根据以往临床诊治经验可知, 当患者遭遇震颤时, 极易产生惧怕的错觉或幻觉。因此, 为保证患者诊治环境的足够舒适与安静, 避免不良刺激的产生, 经医师同意后, 可请专人陪伴予以重点护理[1], 除了对患者加强看护治疗, 防止患者自伤或伤人的危险行为, 还可在必要时, 及时地给予患者保护性约束, 防止患者在眩晕或昏睡中坠床。患者酒醒后出现情绪低落、焦虑、失眠, 不思进食、并有自杀行为, 我们应加强安全管理和巡视, 房内设施简单, 防止危险物品进入病房, 使其活动不离护理人员的视野, 主动与患者交谈, 了解心理状态, 告诉患者酒瘾能戒掉, 身体不适是暂时的。在对患者进行相关治疗护理时, 除了操作要规范及轻柔之外, 护理人员也应做到态度亲切, 在尊重及理解患者的前提下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及安慰;为争取患者积极的配合, 保证诊治效果, 护理人员同样可在操作前及操作过程中耐心给予患者解释或说明。在治疗结束后, 护理人员, 仍需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并对患者的所产生的不适做及时处理。由临床诊治经验可知, 当患者保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时, 可保证治疗过程的顺利及较好的诊治效果, 因此, 护理人员应避免与患者发生争执或是冲突, 力求消除患者的恐惧或是焦虑的心理.

4.3 觅取行为的护理:

患者身体不适出现觅取行为, 到处乱翻乱找, 以期寻得酒类, 此时我们不能训斥患者, 也不能迁就患者, 而是应耐心说服, 肯定地告诉患者病房是找不到酒的, 如果继续喝酒, 前期治疗前功尽弃, 严格交接班, 防止意外的发生。对于有强烈饮酒欲望的患者, 为更好地消除患者的不适或焦躁, 应及时地给予耐心解释或是正面引导并指导患者遵医嘱服用药剂.

4.4 戒断症状的护理:

患者停酒3天后出现, 如全身肌肉震颤伴意识障碍, 高声大叫, 内容恐怖, 大汗淋漓, 心律加快, 血压升高, 发热, 兴奋燥动, 阵发性的四肢抽搐。此时应设专人护理, 加强照顾, 防止患者跌倒或其它意外。必要时行保护性的约束。

4.5 心理护理:

半月后患者意识开始清晰, 对目前发生的情景进行自我检查, 认为以前的行为对不起大家, 有心理顾虑;此时, 医师或是护理人员应耐心地倾听患者的相关叙述, 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合理的心理治疗或是是护理, 并鼓励其持有正确的态度来面对现实中的真正情形, 力求患者在接受治疗后, 会增强自身戒酒的信念, 使患者有能力可妥善处理日常生活或可会遭遇的不良刺激, 使患者的生活或是工作发生质的改变.并可采用让同类患者通过与治疗小组成员的交流与交往的方式, 这样不仅可以使患者对于饮酒有一个正确认识, 并可使患者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 帮助患者在抒解不良情绪, 进一步矫正不良行为, 最终达到恢复到正常水平.通知家人探视, 嘱家人要理解体凉,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帮助他们制定戒酒措施和预期目标, 让他们认识到酒精对人体、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 提高戒酒的自觉性。鼓励与家人多沟通, 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使患者从得体会自身的价值, 转移患者的相关力, 重拾自身对于生活或是工作的信心,

5 讨论

经过我们的治疗护理, 25例患者均能好转出院, 复发住院有8人, 其他的患者戒酒后在家均能简单的劳作。具有麻醉效果的酒精对于中枢神经系统会产生抑制作用, 相比较而言, 人脑的大脑皮层及其网状结构是对酒精最为敏感的器官。长期过量饮酒对酗酒者身心健康, 家庭, 社会造成的危害极大。因此, 应做好相关的宣传教育, 使人们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并做相关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甲状腺全切除术下一篇:中职学校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