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相关精神障碍(精选8篇)
酒精相关精神障碍 篇1
饮酒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形成了具有各民族特色的酒文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饮酒的机会和次数越来越多,急性酒精中毒因其危害性显而易见,慢性酒精中毒则起病隐匿,易被人们忽视。特别是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因发病缓慢、病程长、复发率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的损害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医学社会问题。为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发病规律和临床特点,本文对62例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首次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共65例,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三版中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行再诊断,收集病例62例,3例因同时有脑血管病史被排除。62例全为男性,年龄(30~87)岁,平均(50.56±9.21)岁。文化程度:大专2例,高中10例,初中20例,小学30例。职业:农民25例,普通工人28例,商人3例,中层管理人员6例。婚姻状态:已婚52例,离异10例。病前性格:内向型18例,外向型19例,中间型24例。
1.2 饮酒时间
初次饮酒年龄16~30岁,平均(25.71±6.20)岁,每天都要饮酒至住院间隔时间5~32年,平均(19.78±6.85)年。62例患者中,全天无规律饮酒5例,早中晚三餐饮酒者15例,中晚两餐饮酒者42例。
1.3 饮酒量
以白酒计算,每天350~800 g,平均(424±198.20) g。62例患者均以高度白酒为主,14例同时每餐饮500 ml左右啤酒。62例患者都存在最初几年饮酒要下酒菜,后来饮酒只要有少量菜、水果、香烟就行,基本上是以酒代餐,主食很少。
1.4 饮酒原因
因心烦、工作劳累饮酒者38例(61.29%);家族中有嗜酒者,受其影响开始饮酒者13例(20.97%);工作需要和长期陪客而饮酒者8例(12.90%);社会文化或风俗习惯影响而饮酒者3例(4.84%)。
1.5 就诊原因
因出现敏感多疑、幻觉、失眠等表现,工作能力下降,影响家庭生活被动送来就医者38例(61.29%);因躯体不适,停止饮酒或减少酒量后出现言行紊乱被送来就医者14例(22.58%);因对酒的耐受力下降,饮酒易醉,不喝又难受主动要求戒酒者6例(9.68%);到综合医院就诊,因精神活动异常被转诊者4例(6.45%)。
1.6 临床诊断
酒精中毒所致精神病性障碍34例,临床以嫉妒、妄想、幻觉、被害妄想、抑郁症状为主要表现;戒断综合征14例,谵妄为主要表现;依赖综合征8例;酒精中毒所致痴呆6例。62例患者有56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记忆下降,4例患者在综合医院曾被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或梅毒性脑炎。
1.7 躯体并发症
62例患者中意识障碍14例(22.58%),脑电图异常58例(93.55%),肝功能异常46例(74.20%),有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者38例(61.29%),高血压21例(33.87%),末梢神经炎18例(29.03%),髋关节疼痛18例(29.03%),脑萎缩10例(16.13%)。大部分患者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躯体病变。
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入院后都戒酒,对酒精中毒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患者,第1周每天静脉滴注安定10~20 mg,同时给予小剂量高效价、低剂量的抗精神病药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1周后给予安定口服,睡眠改善后停用安定。对戒断综合征的患者,第1周静脉滴注安定20~30 mg,同时给予能量合剂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在意识恢复清楚前不使用抗精神病药,意识清楚后据病情给予口服药对症治疗。依赖综合征患者给予安定替代治疗,酒精中毒所致痴呆患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3 结果
所有精神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为治愈;精神症状基本消失,遗留有记忆障碍、人格改变或痴呆状态,有部分自知力为好转;临床症状无变化为无效。62例患者经4周以上治疗,痊愈48例(77.42%),好转10例,4例患者在入院48 h内因心跳骤停死亡。58例回家后有28例(48.28%)又饮酒至复发多次住院治疗,有6例基本上不能出院。
4 讨论
酒的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为脂溶性物质,易通过细胞膜,且具有神经毒性。乙醇对神经系统的损害:(1)乙醇及其代谢产物对脑组织的直接毒害作用;(2)乙醇对胃肠道的损害,引起消化不良,造成神经组织能量供应不足。慢性酒精中毒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是多方面的,故临床表现也出现多组症状[1]。有关资料报道,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自上世纪末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男性是饮酒人群的主体,该类患者除精神症状外,同时合并不同程度的躯体症状[2,3]。本组资料显示,慢性精神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都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躯体病变,以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病变为主,其中脑萎缩的比例为16.13%,与文献[4]报道的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45%存在脑萎缩有差异,可能与脑萎缩的程度和CT诊断的正常值有关。髋关节疼痛的并发症报道较少,本组病例中占29.03%,可能与乙醇中毒引起脂类代谢紊乱至股骨头坏死有关。其精神症状以记忆下降、嫉妒妄想、被害妄想及戒断综合征为主要表现。
本组资料提示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发生与不良的饮酒方式、心情压抑、劳累、饮酒年限和饮酒量密切相关,与个人性格、风俗习惯关系不大。饮酒时不吃菜,不吃主食,以酒代餐,文化层次低,社会适应能力差及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人群发病率高。这类患者发病后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又缺乏自知力,83.87%的患者是被动就医,其家属也很少主动介绍患者长期饮酒的情况,可能与人们对酒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有关。该类患者的近期疗效较好,首次治疗后痊愈48例,治愈率77.42%,但复发率也高,为45.16%,可能因为患者的人格缺陷造成对酒的精神依赖较躯体依赖重,住院过程中其躯体不适得到缓解,出院后的精神依赖则难以控制。本组资料中,初次饮酒年龄为(25.71±6.20)岁,饮酒史(19.78±6.85)年,饮酒量(424±198.20) g,饮酒史越长、酒量越大,其神经系统损害越广泛,临床症状越重,预后越差。4例死亡病例均有25年以上的饮酒史,年龄49~53岁,入院时为谵妄状态,其死亡可能与慢性酒精中毒性心肌病变有关(未进行尸检,最后诊断不详)。对该类患者,有条件时在其意识恢复前最好行24 h心电监护。
为预防慢性酒精中毒的发生,提高人们健康水平,除医疗部门外,需要家庭、社会多方面配合。首先加强宣传教育,借助各种媒体宣传长期过量饮酒的危害性,借鉴香烟行业做法,在酒的包装上印上“长期过量饮酒有损健康”的警示语,加深人们对酒的危害性认识。二是提倡健康的饮酒方式,不要空腹饮酒,少饮高度白酒。三是为高危人群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必要的心理卫生咨询。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发病规律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62例首次住院的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患者经4周以上的治疗,痊愈48例(77.42%),4例(6.45%)在入院48 h内死亡,28例(48.28%)回家后又饮酒至病情波动再次住院。结论 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发生与不良的饮酒方式、心情压抑、劳累、饮酒年限和饮酒量密切相关。
关键词:慢性酒精中毒,精神障碍,急性酒精中毒
参考文献
[1]马爱群.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13-714.
[2]马冠生,朱丹红,胡小琪,等.中国居民饮酒行为现状.营养学报, 2005,27(5):420-422.
[3]郝伟,杨德森.国内六地区饮酒情况及相关问题调查Ⅱ.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6(3):154.
[4]姚辉,吕耀娟,谢世平,等.酒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的磁共振检查.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8,8(3):151-152.
酒精相关精神障碍 篇2
摘要: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后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7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4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与病人出院前进行效果比较。结果: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有很大的差异。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后能进一步提高患者对长期过量饮酒所造成自身健康的损害及对家庭、社会危害的认识,变被动戒酒为主动戒酒,提高了患者的戒酒率。
关键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心理护理;效果评价
[Abstract]Objec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 caused by alcohol.Method On July 2014~2014 year December in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40 cases of mental disorders due to use of alcohol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ventiona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care,experimental group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based on implementation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using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and patients before discharge effect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re are a lot of differences in the cognitive situation of the disease between the regulation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due to use of alcohol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patients on long-term excessive drinking caused by its health damage and understanding of family and social harm,change from passive abstinence for active temperance,increase the rate of patients with alcohol.
[Keywords]Alcohol induced mental disorders;Psychological nursing;Effect evaluation
【中圖分类号】R74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13-0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饮酒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及的现象。酒生产量及人均消耗量明显增加,酒依赖住院也随之增加[1]。长期大量饮酒不仅影响患者本身的健康,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因此,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提高其对长期过量饮酒所产生的对自身、家庭和社会危害的认识,使患者变被动戒酒为主动戒酒是十分必要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4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6~58岁,平均38.5岁;职业:农民8例,干部6例,工人19例,个体户7例;文化程度:小学2人,初中14人,高中及中专16人,大学8人;饮酒史:6~42年,平均21.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2版(ICD-10﹚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将上述患者平均分为2组,分别为常规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治疗方案、文化程度、职业及婚姻状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1.2.1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
1.2.2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
1.2.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以真诚的态度与患者接触,关心、同情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
1.2.2.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酒依赖常见的表现。向患者讲解长期过量饮酒对自身、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发放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手册,鼓励患者参加戒酒康复活动。
1.2.2.3加强心理辅导和社交训练
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虽然解除了对酒精的躯体依赖但并没有消除对酒精的心理依赖。在此阶段以心理辅导加社交训练为主。工作人员向患者讲解康复知识、预防复饮的方法和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同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时间表,有计划地安排社交训练、工娱康复等。
1.2.2.4出院前进行病人及家属座谈会
家庭及社会的支持是重要一环,让家庭和社会对酗酒有充分的认识[2]。鼓励家属对患者关心、体贴,让患者感觉家庭的温暖,帮助患者减少饮酒机会监督戒酒。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出院前对疾病认知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同患者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是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和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
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成败的关键,护士要用周到、理解、耐心、细致、热情的态度对待病人,以乐观、开朗、自信的情绪去感染病菌人,避免其发生任何行为、情绪、言语冲突,消除或缓解病人的不良心理,使病人从心理上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
3.2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
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负性情绪酒依赖及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存在述情障碍[3]。因此,护理人员在做好疾病知识宣教的基础上,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了解其饮酒史、个性特点、生活环境及家庭情况,向患者讲解长期过量饮酒的危害、治疗方法及效果,介绍成功戒酒的经验,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采取解释、启发和疏导等方法,使患者从紧张、烦闷、焦虑、抑郁等情绪中解脱出来,增强戒酒的信心。
3.3加强患者的社会活动,使患者早日融入社会
指导病人家属帮助病人进行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使其通过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来恢复正常的社会交往,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兴趣爱好,增强自信心,同时建立、健全监督扶持体系,一旦病人遇到危机,及时提供帮助,尽早化解。
3.4對患者家属和周围人的病症认识和宣传,是心理护理工作成功的保证
家庭中的爱与团结终会使患者摆脱羁绊和困扰,教育家庭成员要理解酒滥用是一种疾病,家庭及社会的支持是重要的一环,要教会家属学习新的应对技巧,使家庭成为具有治疗作用的环境。让家属单独与患者共同参加有关咨询,戒酒组织的活动,不断学习和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不断鼓励患者的信心和决心,帮助克服生活中的危机,以使患者如正常人一样,能以正常人的心理振作精神,克服困难,持续戒酒。
参考文献
[1] 郝伟.精神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0.
[2] 季绍珍,等.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阶段性护理[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1,17(3):156-159.
酒精相关精神障碍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精神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共126例。64例患者有攻击行为为A组。患者年龄19.2~56.8岁, 中位数 (46.3±4.26) 岁;性别:所有入选患者均为男性;工作类型:14例脑力劳动者, 50例体力劳动者;患者个性特征:包括24例内向患者, 40例外向患者。62例患者无攻击行为为B组:年龄19.0~57.1岁, 中位数 (46.6±4.11) 岁;性别:所有入选患者均为男性;工作类型:18例脑力劳动者, 44例体力劳动者;患者个性特征:包括25例内向患者, 37例外向患者。本次研究, 所有入选患者都已确诊, 且观察其临床资料后, 并没有发现明显区别 (P>0.05) , 所以可做下一步比对。
1.2 排除标准:
(1)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 (2) 酒精应用障碍并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3) 病理性酒醉患者; (4) 痴呆患者; (5) 普通醉酒患者; (6) 复杂醉酒患者; (7) 闪回患者等[1]。
1.3 入选标准:
(1) 酒依赖综合征患者; (2) 酒精引起的妄想症患者; (3) 酒精引起的幻觉症患者; (4) 精神病性障碍患者[2]。
1.4 方法:
对所有入选患者精神心理指标进行调查与统计, 具体涉及: (1) 幻觉; (2) 个性化特征; (3) 接触情况; (4) 妄想; (5) 情绪变化情况; (6) 情感因素; (7) 易激惹; (8) 睡眠异常等。
1.5 数据统计:
对研究中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 本院选用SPSS20.0统计软件, 其中以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 选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 并以 (±s) 代表计量数据, 若两组间数据比较P<0.05, 就表示有差异。
2 结果
所有入选患者均已配合完成调查工作, 且妄想、异常接触、情绪异常、情感因素以及易激惹等因素都可能会引起攻击行为, A组中有39例 (60.94%) 患者妄想, B组有27例 (43.55%) ;A组中有20例 (31.25%) 患者出现异常接触行为, B组有8例 (12.90%) ;A组中有37例 (57.81%) 患者情绪异常, B组有24例 (38.71%) ;A组中有55例 (85.94%) 患者出现情感因素, B组有44例 (70.97%) ;A组中有32例 (50.00%) 患者易激惹, B组有19例 (30.65%) ;A组中有57例 (92.19%) 患者睡眠异常, B组有55例 (88.71%) ;A组中有56例 (87.50%) 患者出现思维障碍症状, B组有53例 (85.48%) , A组中有29例 (45.31%) 出现幻觉, B组有31例 (50.00) , 表明两组入选患者出现上述心理因素的概率对比有差距 (P<0.05) 。此外, 两组入选患者出现睡眠异常、思维障碍以及幻觉等心理因素的概率对比无显著差距 (P>0.05) 。
3 讨论
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发病期极易出现各种异常行为, 其中又以攻击行为最为常见, 攻击行为不仅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一种问题, 而且已经引起行业内专业人士的关注和重视。邱建成[3]等人经调查研究发现, 妄想以及幻觉等精神病性因素都可能会使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出现攻击行为。不仅如此, 当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发病时, 其控制能力以及辨认能力都会明显受损, 除了会使患者精神症状加重外, 而且还会可能会影响其治疗用药依从性, 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因此深入分析患者心理因素, 再进行对症干预尤其关键。本次研究, 对所有入选对象精神心理因素进行分析与统计后, 发现妄想、异常接触、情绪异常、情感因素以及易激惹等因素都可能会引起攻击行为, 两组入选患者出现上述心理因素的概率对比有差距 (P<0.05) , 且2组入选患者出现睡眠异常、思维障碍以及幻觉等心理因素的概率对比无显著差距 (P>0.05) , 该研究结果满足黎勇航[4]等人观点。
一般而言, 如果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情绪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其攻击水平会明显上升, 且抑郁、焦虑等情绪异常因素与患者攻击行为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对患者出现攻击行为时的神经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后, 发现患者攻击行为出现差异时, 其皮层激活形式也会有所不同, 且行为灵活性、情绪调节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的活性等指标都会显著降低, 表明攻击行为以及患者情感、情绪等因素之间存在内在联系。除此以外, 分析攻击行为以及抑郁、焦虑等异常情绪间关系后, 发现二者间的生物学特性具有共通性特征, 在多巴胺、5-羟色胺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等物质的影响下, 二者之间会相互影响[5]。由此可见, 如果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出现妄想、异常接触、情绪障碍、情感异常以及易激惹等症状, 其出现攻击行为的概率会明显上升, 因此在精神科心理工作中, 建议医务人员重点关注上述患者, 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 还要定期展开健康宣教, 向患者介绍戒酒的重要性, 并对其情绪障碍情况、精神状况等指标进行早期识别, 再予以个性化疏导, 从而进一步降低患者攻击性, 有效改善其预后。
结果表明, 在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中, 多种精神心理因素都可能会引起攻击行为, 因此在临床研究中, 医务人员要对患者心理因素进行客观评估, 并进行对症处理与及时干预, 从而避免出现攻击行为, 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对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精神心理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精神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共126例, 包括有攻击行为64例, 作A组;无攻击行为62例, 作B组, 对所有入选对象精神心理因素进行分析与统计。结果 所有入选患者均已配合完成调查工作, 且妄想、异常接触、情绪异常、情感因素以及易激惹等因素都可能会引起攻击行为 (P<0.05) , 且2组入选患者出现睡眠异常、思维障碍以及幻觉等心理因素的概率对比无显著差距 (P>0.05) 。结论 在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中, 多种精神心理因素都可能会引起攻击行为, 因此在临床研究中, 医务人员要对患者心理因素进行客观评估, 并进行对症处理与及时干预, 从而避免出现攻击行为。
关键词:精神心理因素,妄想,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易激惹,攻击行为
参考文献
[1]周新英, 裴梅香, 郑桂琴, 等.戒酒量表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 2013, 26 (11) :106-107.
[2]周茜, 唐蕊, 张宇珊.1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 2014, 21 (9) :34-35.
[3]邱建成, 罗雪莲.酒精相关的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大家健康 (中旬版) , 2013, 7 (10) :219.
[4]黎勇航, 朱进才, 郭华贵, 等.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 (12) :1724-1725.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26例临床分析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 阿拉尔市人民医院门诊与住院治疗的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 诊断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R”的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为标准[2], 排除其它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及脑器质疾病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情感障碍等。
1.2 方法
对26例阿拉尔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资料列表分析, 见表1。
统计分析:统计使用的是SPSS软件, 计数资料频率指标均以百分比 (%) 表示。
2 结果 (表1)
由表1可见:患者基本为男性, 占92.3%, 女性只占7.69%, 年龄以25~40岁为主, 占61.5%, 10~25岁占3.84%, 40~55岁以上占34.6%。职业方面均无明显差别。
由表2可见:临床症状以意识障碍为主, 占34.6%, 其次是幻觉妄想, 占23%, 兴奋冲动行为紊乱占15.3%。人格改变、中毒、痉挛发作、和震颤谵妄较少。
3 讨论
3.1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看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多为男性, 饮酒量大, 酒的质量差, 有部分患者天天饮酒, 以青壮年为主, 他们没有认识到饮酒的危害, 因此饮酒所导致的精神障碍患者逐年增多, 症状轻者不来医院治疗, 部分可自行缓解, 症状严重者, 出现明显的意识障碍、幻觉妄想、及中毒症状后才来医院治疗.通过住院的26例的患者的症状特点可以看出, 以意识障碍为主, 其次是幻觉妄想, 人格改变较为普遍, 以中毒症状为主的就诊患者虽少, 但危险性大, 如抢救及时, 大部分患者可恢复, 但残留智能缺损、人格改变。
3.2 对策
(1) 加强宣传力度, 讲清大量饮酒的危害性, 打击非法造酒、冒牌劣质酒等违法行为。
(3) 严格执行未成年法, 控制和禁止未成年的少年饮酒, 加强法制宣传和检查工作。
(3) 这类患者戒瘾成功, 如果不取的患者单位和家庭的监督和支持, 疗效不易巩固[1]。
参考文献
[1]方明昭.“酒依赖和酒中毒性精神障碍”.精神病学[M].第3版.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541.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86例临床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有病例均来自本院住院治疗的患者, 其中2010年38例, 2011年48例。
1.2 方法
患者经三级医师查房,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CCMD-Ⅲ) [2]确诊, 并排除精神分裂症, 情感性精神障碍, 器质性精神障碍, 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及病前资料不全者。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男78例, 女8例, 年龄25~62岁, 平均年龄 (32.57±20.86) 岁;饮酒史为1~40年, 平均 (10.67±20.15) 年, 其中小于5年30例, 大于5年56例。家族史阳性39例, 其中有自杀行为者10例。性格内向者29例, 外向者57例;未婚20例 (含5例未到结婚年龄者) , 已婚49例, 离婚10例, 丧偶7例;家庭关系和睦者28例, 一般者21例, 较差者37例。小学文化以下者41例, 初中32例, 高中11例, 大专以上2例。家庭经济状况较好者30例, 一般者27例, 较差者29例。
2.2 临床表现
失眠57例, 易激惹29例, 自私43例, 说慌27例, 不关心他人27例, 不讲卫生、不讲礼貌、不知羞耻19例, 孤僻17例, 记忆力下降33例, 意志活动减退53例, 性欲减退53例, 幻觉50例, 感知综合障碍6例, 妄想25例, 其它思维障碍8例, 意识障碍10例。入院后出现戒断症状者82例, 未次饮酒后6~48h出现, 平均12h, 表现为疲倦68例, 烦躁77例, 出汗60例, 心悸39例, 恶心43例, 呕吐28例, 气促31例, 呵欠28例, 失眠70例, 静坐不解18例, 抽风4例, 食欲下降66例, 腹痛15例, 成瘾时间长短不一, 饮酒愈频繁, 量愈大者, 成瘾时间短, 平均5.75年。
2.3 诊断
根据CCMD-Ⅲ分类标准, 单纯性醉酒20例, 病理性醉酒4例, 复杂性醉酒3例, 酒精依赖综合征82例, 震颤谵妄5例, 酒精所致幻觉症50例, 酒精所致妄想症25例, 酒精所致智能损害5例, 酒精所致其它精神障碍25例, 共作219个诊断, 平均2.55个/例。
3 讨论
本组病例中, 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且多为青壮年, 这与我地区传统的饮酒风俗有关。性格内向, 婚姻不美满, 文化程度偏低者较多, 与相关研究基本一致[3]。其家庭成员中患同病的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而且自杀行为的发生率亦较高, 提示酒精滥用与自杀密切相关。长期酒精滥用易形成不良的人格特征[4], 在认识、情感和行为方面都有变化, 并且造成社会功能降低, 家庭关系不和, 婚姻不美满和家境贫寒。相反, 家庭关系不和, 婚姻不美满及人格的不健全, 也加重了酒精的滥用, 以致形成恶性循环。饮酒史长短不一, 短者多为急性酒精中毒, 长者则表现慢性酒精中毒。从多数病人看, 绝大多数先从一般性饮酒开始, 饮酒量、频率渐渐增多, 导致酒精依赖, 最终出现精神症状, 中间多伴有次数不等的单纯醉酒、震颤谵妄、戒断反应等。因同一个患者具有多种临床症状群, 出现一个患者有多个并列交叉的诊断现象。治疗的原则是戒酒[5]同时给大剂量维生素等支持治疗, 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的短期治疗, 除智能损害外, 多数都能既达到戒酒的目的, 又能使精神症状消失和社会功能的恢复。由于酒垂手可得及其他多种原因, 对酒依赖治疗的近期疗效尚好, 但再次饮酒至精神障碍复发率高。本组病例, 住院2次及以上者达45例 (52%) 。
酒精中毒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危害, 而且造成的车祸, 工作失误等给他人和社会也带来了巨大损失, 故作者认为,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除了需要一套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外, 还应重点发挥家庭、环境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防止复饮, 以进一步提高疗效[6], 而且也是整个社会和政府共同关注的事。倡导大家饮酒要适度, 改变饮酒愈多愈好的不良传统习惯。
摘要:对符合CCMD-Ⅲ的86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性格外向的青壮年男性较多。婚姻不美满、家庭关系不和、经济状况较差、自杀行为等与精酒滥用有关。同一个患者同时具有多种临床症状群。
关键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临床分析,CCMD-Ⅲ
参考文献
[1]沈渔邨.近年来国内有关酒依赖和慢性酒中毒的流行学调查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87, 1 (6) :251.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3版) [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62-72.
[3]陈瑞珍, 黄远光.酒精性精神障碍179例临床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95, 21 (6) :240.
[4]张健球, 孙宝容.慢性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个性特征[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6, 30 (4) :230.
[5]艾宪淮, 周华琳.酒依赖治疗方法的临床实验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 2001, 14 (3) :179-181.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86例临床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84~2008年在我院的3 700份精神病历资料中, 分层抽出所有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86例, 占住院患者的2.32%, 诊断符合CCMD-3[2]。
1.2 方法
回顾性分层抽样调查, 抽出病例用自编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临床调查表进行登记, 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饮酒情况、临床情况三大部分。
1.3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采用率、构成比作描述性的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男性85例, 占98.84%, 女性1例, 占1.16%;平均年龄 (43.5±18.6) 岁;职业:工人45例, 占52.32%, 农民20例, 占23.26%, 干部15例, 占17.44%, 个体户6例, 占6.97%;受教育程度:未受教育19例, 占22.09%, 小学41例, 占47.67%, 初中 (高中) 25例, 占29.07%, 大学1例, 占1.16%;民族:汉族72例, 占83.21%, 少数民族14例, 占16.27%。
2.2 饮酒情况
饮白酒 (35°~60°) 82例, 占95.35%, 啤酒或果酒 (≤34°) 4例, 占4.65%。酒量平均每日 (320±102) g。饮酒动机:社会环境影响31例, 占36.05%;消除疲劳28例, 占32.56%;生活应激15例, 占17.44%;其他原因12例, 占13.95%。饮酒年限 (12.9±3.7) 年。
2.3 临床情况
2.3.1 诊断分型
未分型28例, 占32.56%;幻觉症26例, 占30.23%;震颤性谵妄16例, 占18.60%;戒断综合征8例, 占9.30%;痴呆3例, 占3.48%;人格改变2例, 占2.32%;其他类型3例, 占3.48%。
2.3.2 精神症状频度
意识不清22例, 占25.58%;谵妄17例, 占19.76%;昏睡4例, 占4.65%;梦样状态3例, 占3.48%;定向障碍34例, 占39.53%;注意障碍20例, 占23.25%;幻视40例, 占46.51%;幻听22例, 占25.58%;幻触7例, 占8.13%;激越53例, 占61.62%;易激惹28例, 占32.55%;焦虑抑郁15例, 占17.44%;兴趣缺乏12例, 占13.95%;恐惧12例, 占13.95%;情感淡薄11例, 占12.79%;被害观念44例, 占51.16%;思维迟缓22例, 占25.58%;嫉妒妄想19例, 占22.09%;思维散漫8例, 占9.30%;夸大妄想6例, 占6.97%;失眠54例, 占62.79%;生活失理33例, 占38.37%;人格改变10例, 占11.62%;行为紊乱38例, 占44.18%;行为退缩12例, 占13.95%。近记忆障碍46例;53.48%;遗忘24例, 占27.90%;计算能力差33例, 占38.37%;无自知力68例, 占79.07%。
2.3.3 躯体损害
慢性胃炎21例, 占24.41%;周围神经炎19例, 占22.09%;性功能障碍17例, 占19.76%;小脑综合征10例, 占11.62%;肝疾病5例, 占5.81%;消化道出血4例, 占4.51%;高血压22例, 占25.58%。
2.3.4 社会损害
工作能力下降38例, 占44.18%;发生意外事故16例, 占18.60%;丧失工作能力8例, 占9.30%;夫妻吵闹7例, 占8.13%;离婚6例, 占6.97%;违纪犯罪行为5例, 占5.81%。
2.3.5 治疗情况
在住院期间主要是戒酒, 给大量的B族维生素及纠正电解质, 营养支持治疗, 同时根据病情特点, 给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及镇静催眠药, 消除精神症状。有躯体并发症的要对症治疗;有社会功能给予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治疗效果:痊愈8例, 占9.30%;近愈58例, 占67.44%;好转18例, 占20.93%;无效2例, 占2.32%。
3 讨论
本次调查只有1例是女性, 与我国传统习俗女性一般不饮酒有关。东川区工人中以矿工居多, 矿工受工作环境及习俗的影响, 饮酒情况普遍, 受亚文化习俗的影响认为饮酒可以消除疲劳, 或能减少焦虑情绪及对死亡的恐惧。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在西欧国家发病率较高, 我国的数据虽比西欧国家20世纪50年代报告的低[3], 但也应引起高度重视。调查显示该病患者具有肇事犯法、家庭破裂、自杀自伤的社会家庭危害, 更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该病患者临床特征中, 幻觉中幻视居多, 并且是首发症状, 这与以往的报告相似[4], 调查显示有3/4的患者合并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全身多脏器的损害。酒精对人体危害的原因: (1) 神经毒副作用, 可以直接损害大脑皮质及皮质下区, 导致神经细胞的死亡; (2) 酒精长期作用对多器官的损伤及人格的改变[5], 因而患者不仅出现精神症状, 还可以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 酒精不仅对中枢神经有损害, 对外周神经系统以及心血管、肝脾等脏器亦有明显的损害, 并且有人提出酒精对人体损害是不可逆的内脏功能障碍和智力障碍[6], 由于酒精对人体损害是不可逆的, 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大量长期酗酒, 不仅可造成全身多系统的损害, 还因逐渐出现心理问题, 精神失常, 人格改变, 致使社会能力下降, 家庭出问题。因此, 要重视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危害, 预防为主, 加强戒酒宣传, 对已发生酒精神中毒的患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使他们早日恢复健康, 戒掉酒瘾。
摘要:目的:了解住院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层抽样调查, 抽出病例用自编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临床调查表进行登记, 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以男性为主, 职业工人和农民居多, 受教育程度偏低, 社会环境影响和消除疲劳是饮酒的主要动机, 有精神、躯体及社会方面的损害, 对症治疗。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精神症状多样化, 控制精神症状疗效满意, 但对患者的多方面损害难于恢复。
关键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精神障碍,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沈渔邨.中国九个城市4种职业人群酒精神依赖协作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2, 6 (3) :112-114.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CCMD-3) [S].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62-75.
[3]Berglund MD.Suicidein Alcoholism[J].Arch Gen Psychiatry, 1984, (9) :888.
[4]唐英.酒精所致精神障碍76例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 1998, 10 (2) :103-104.
[5]胡建, 杨德森.酒中毒所致大脑损害的病因与神经生化研究 (综述) [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1998, 25 (1) :31-34.
酒精相关精神障碍 篇7
关键词:酒精,精神障碍,奋乃静
近年来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发展,酒精饮料的品种也在不断增多。人们对于酒精饮料的消费呈现增高的趋势,酒精引起的急慢性酒精中毒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多[1]。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月~2009年3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115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100例,女15例;年龄26~68岁,平均(44.2±10.3)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75例,高中及以上40例。职业类别:文职人员25例,工人40例,农民35例,无业15例。婚姻状况:未婚5例,已婚40例,离异40例,丧偶30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文化程度、职业类别、婚姻状况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根据患者临床特点和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给予能量合剂、大剂量B族维生素、氨基酸等一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奋乃静,初始剂量4 mg/d,每天增加4 mg,最大剂量为16 mg/d,疗程为4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简明精神评定量表(BPRS)评分和SCL-90症状评分情况。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阳性、阴性、认知、抑郁和兴奋五种因子评分情况进行分析。
1.4 临床疗效评价
按PANSS减分率评定:治愈为75%~100%,显效为50%~76%,有效为25%~49%,无效<25%。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建立数据库,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PRS评分和SCL-90症状评分的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阳性、阴性、认知、抑郁和兴奋五种因子评分情况的比较
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见表3。
3 讨论
酒精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物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长期饮用可引起维生素缺乏致营养障碍,导致机体各系统器质性的损害,引发多种躯体疾病、精神障碍以及神经系统脑部形态学的改变[2,3]。其毒性作用主要有两点:(1)酒精可以直接损害大脑皮质和皮质下区,导致神经细胞死亡;(2)酒精长期作用会引起致硫胺缺乏,进而引起基底脑神经核损伤[4,5]。奋乃静为吩噻嗪类的哌嗪衍生物,药理作用与氯丙嗪相似,抗精神病作用主要与其阻断与情绪思维的中脑边缘系统及中脑-皮质通路的多巴胺受体(DA2)有关,而阻断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β-肾上腺素受体,则与镇静安定作用有关[6]。本研究通过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奋乃静治疗的观察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BPRS评分和SCL-90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所好转。另外本研究还通过使用的阳性和阴性症状综合量表进行分析,针对治疗前后阳性、阴性、认知、抑郁和兴奋五种因子评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后阳性、阴性、认知、抑郁和兴奋五种因子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临床疗效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综上所述,奋乃静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振爱,杨军芝.96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临床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9,30(8):636-637.
[2]王艳红,关素华,赵丽晶.66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7,2(11):44-45.
[3]洪沪津,刘家洪.123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9,22(4):235-236.
[4]白锦波.奋乃静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0,2(16):146.
[5]徐卫明,潘学彬.16例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8):137-138.
酒精相关精神障碍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8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研究, 所有患者均满足CCMD-3中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为24~59岁, 平均年龄 (42.6±6.3) 岁。饮酒史为1~30年, 平均饮酒时间 (5.6±1.3) 年。饮酒引发负面效应为:家庭破裂9例, 饮酒肇事51例, 失业7例, 自杀1例。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 观察组34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饮酒时间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综合护理, 护理措施如下。
1.2.1 饮食护理: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 大多饮食欲望较低, 甚至会出现厌食行为, 导致患者形成营养不良、合并感染、躯体障碍等。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 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为患者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高蛋白的食物, 也需要控制水分摄入[2]。若患者身体过于虚弱, 或躯体障碍, 难以进食者, 应适量喂食;有些患者有被害妄想症, 总是担心饭菜中有毒药, 可让患者自由选择, 或先让别人试吃, 从而满足患者要求, 解除疑虑。尽量为患者创造舒适与整洁的环境, 让患者可以细嚼慢咽, 确保营养摄入。
1.2.2 睡眠护理:
大多数患者伴有起夜和失眠情况, 因睡眠质量差, 易引发昼夜颠倒情况。若未及时纠正患者的睡眠问题, 则可能使患者将注意力集中于机体不适, 从而诱发对酒精的渴望[3]。针对患者情况, 合理用药。也可为患者建立起规律作息, 多鼓励患者参与社交与娱乐活动, 减少夜晚的活动, 保持室内的舒适与安静。术前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兴奋或者刺激。可放轻柔音乐, 帮助患者入睡。
1.2.3 心理护理:
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惧和抑郁等情绪。护理人员应该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 尊重患者, 给予心理支持, 与患者建立起相互信任的管理。保持和蔼、亲切的态度, 告知患者产生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原因, 其临床表现, 以及相关的治疗与护理措施, 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感[4]。鼓励患者多参与娱乐活动, 分散患者注意力。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护理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 测试SDS量表, 轻度:53~62;中度:63~72;重度:>72, 分界值为53分;SAS指数范围为0.25~1.0, 指数越高, 抑郁程度越高, 其中评分指在0.50以下者为无抑郁;0.50~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0.60~0.69为中至高度抑郁;0.70以上为重度抑郁。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t检验, 计数资料以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后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非常满意22例, 占67.71%, 满意患者9例, 占26.47%;不满意3例, 占8.82%护理总满意率为91.18%;对照组非常满意14例, 占41.18%, 满意10例, 占29.41%;不满意10例, 占29.41%, 总满意率为70.59%, 差异显著 (P<0.05) 。
2.2 护理后SDS与SAS评分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SDS评分为 (31.25±12.35) 分, SAS评分为 (0.32±0.21) 分;对照组护理后SDS评分为 (56.30±21.68) 分, SAS评分为 (0.56±0.24) 分;观察组护理后SDS与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近年来, 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物质需求可以得到满足, 逐渐使酒成为交际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导致酒精依赖群体逐渐增多[5]。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 大多表现为幻觉、妄想与冲动等症状, 甚至合并多种躯体疾病。因长期饮酒过量, 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与家庭问题。
加强对健康饮酒的宣传, 提高人们对酒精依赖症的认识, 了解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危害。提升自身的护理能力, 特别是面对酒精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让患者能够获得更为及时的护理, 从而改善预后, 尽快融入社会。
摘要:目的 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8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 观察组34例,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行综合护理,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1.18%, 对照组为70.59%, 差异显著 (P<0.05) , 护理后, 观察组SDS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 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提高患者满意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酒精,精神障碍,护理
参考文献
[1]张友来, 杨陆涛, 李郁葱, 等.烧伤合并酒精戒断综合征的治疗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14) :1337-1338.
[2]周新英, 裴梅香, 郑桂琴, 等.戒酒量表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 2013, (27) :106-107.
[3]孙秀芳.非酒精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 2013, (2) :341-342.
[4]季绍珍, 华彩霞, 潘小娅, 等.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阶段性护理[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1, 17 (3)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