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水酒精注射

2024-05-12

无水酒精注射(精选8篇)

无水酒精注射 篇1

原发性肝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术后复发率高等特点, 目前其治疗方案仍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 但对于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或术后复发不能再次手术者, 微创介入治疗应用较为广泛。本文探讨我院3年间41例应用射频消融 (RFA) 联合无水酒精注射 (PEI) 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8月—2012年3月于我院住院并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治疗的4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生化检验、彩超、增强CT或MRI或手术活检确诊为HCC, 随访9~36个月。其中男35例, 女6例:年龄28~70岁, 平均57.4岁;41例共58个癌灶, 其中单个癌灶32例, 2个癌灶5例, 3个癌灶2例, 4个癌灶1例, 5个癌灶以上1例。癌灶大小2.3cm×2.0cm~6.7cm×5.5cm;肿瘤靠近肝表面、胆囊、大血管、消化道等处8例。治疗前均无门脉癌栓及肝外转移。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

超声仪器:GE logiq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GE 4C探头并配穿刺架, 探头频率为3.5mHz。射频仪器:RITA射频肿瘤消融系统1500型, 主机发射功率为150W, 发生器功率为460kHz, 射频针呈伞状, 由9根细电极组成, 完全展开直径可达到5cm。

1.2.2 方法

治疗前先确定转移灶的数目、大小、部位、血流信号强弱等特点, 特别注意与周边脏器的关系, 穿刺时避开大血管, 电极张开避免损伤胆囊、胃肠道、膈肌等, 对多个癌灶, 从深到浅的顺序治疗。对于直径≤3cm的病灶, 先行PEI治疗, 无水乙醇每次注入量约为肿瘤最大直径的2倍左右, 再行RFA治疗。对于>5cm肿瘤采用多点消融或不同方向进针消融, 消融范围尽量覆盖癌灶并超出癌灶周边0.5~1.0cm以上, 对于临近周边脏器, RFA无法完全覆盖处行PEI补充治疗。治疗结束后, 烧灼针道, 防止出血及转移。

1.2.3 疗效评价

治疗后, 1个月内复查肝三期CT/MRI或者超声造影。完全消融:肝三期肿瘤所在区域为低密度 (超声表现为高回声) , 动脉期未见强化;消融不全:肝三期肿瘤病灶内局部动脉期有强化, 提示有肿瘤残余。

2结果

41例58个肿瘤共行射频消融治疗74次, 平均消融治疗1.27次/例。见表1。

(n)

术后1个月内行CT/MR增强或者超声造影检查, 见表2。

(n)

58个病灶中52个病灶肝三期均未见增强, 89.7%完全消融;6个病灶周边出现局部点状或小片状增强, 10.3%病灶消融不全, 再次行RFA+PEI治疗。6个病灶消融不全者, 4个肿瘤>5cm, 1个肿瘤紧贴胆囊, 1个临近肠管。41例患者随访9~36个月, 11例在3~30个月发现肝内新生病灶, 2例位于原发部位旁, 2例为多发病灶, 6例单发, 6例再次行RFA治疗, 5例接受其它治疗。随访9~36个月, 期间共有11例死亡, 生存时间10~36个月, 死因为肝衰竭或伴全身多处转移放弃治疗。存活超过12个月者36例, 1年存活率88.0%。

并发症主要为低热 (37.5~38.4℃) , 临近肝包膜者消融过程中有肩部疼痛现象, 靠近膈肌者消融过程中出现恶心现象, 患者均可忍受。未出现消化道出血、针道转移等并发症。

3讨论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案目前仍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 但由于肝癌发病隐匿进展迅速, 临床很多原发性肝癌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 病灶位于多个部位或因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而不宜手术治疗。射频消融是在超声引导下, 将射频电极插入肿瘤组织中, 射频电流从电极末端向周围组织发射, 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引起周围局部组织中离子振动, 摩擦产热, 使局部温度增高达100°C左右, 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但RFA电极展开范围有限, 对较大肿瘤难以完全覆盖, 而且对于临近脏器等部位的肿瘤, 因怕治疗过程中损伤周围脏器而消融不彻底。而RFA联合PEI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途径。有学者研究RFA+PEI联合治疗其效果明显好于单纯RFA治疗[1]。Kurokohchi等[2]认为PEI+RFA可提高消融范围和效果, 其主要原因为PEI可以阻塞肿瘤小血管, 减少肿瘤局部血供, RFA加注入的无水乙醇, 局部升温更好, 可使肿瘤坏死更彻底, 无水乙醇还可以弥散到RFA消融不彻底的部位及消融范围的外周, 如大血管边、胆囊旁等, 从而增强及扩大治疗效果。有学者研究表明, 在消融肝癌组织的过程中, 高温使肝癌的某些抗原暴露, 可能会刺激机体产生肿瘤免疫, 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3]。

消融前根据肿瘤大小、位置、血供等情况, 制定RFA治疗方案是影响肿瘤灭活的主要因素[4]。单次消融最大直径≤3cm肝癌及其周围0.5~1.0cm的安全范围, 多数肿瘤病灶可被灭活[5]。本研究41例转移性肝癌RFA+PEI治疗1个月内复查, 大多数<5cm肿瘤治疗效果显著, 特别是<3cm肿瘤, 经过一次射频消融就完全坏死。对于直径>5cm肿瘤, 要达到完全消融, 需多次布针消融, 难度较大, 因而肿瘤残余机会较大。本研究第1次消融后复查, 6个病灶有肿瘤残余, 其中有4个肿瘤>5cm, 肿瘤体积较大, 虽经多次消融也不能完全覆盖肿瘤所致。有2个病灶因靠近胆囊或肠管, 消融范围难以达到肿瘤外0.5~1.0cm, 虽注射无水酒精加强治疗效果, 但仍有残余。随访9~36个月, 存活超过12个月者36例, 1年存活率88%。

综上所述, 超声引导下RFA+PEI联合治疗转移性肝癌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ZHANG YJ, LIANG HH, CHEN MS, et al.Hepatocellularcarcinoma treated with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with or with-out ethanol injection:a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J].Ra-diology, 2007, 24 (4) :599-607.

[2]KUROKOHCHI K, WATANABE S, MASAKI T, et al.Combined use of 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an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arcarcinoma[J].Int J Oncol, 2002, 21 (4) :841-846.

[3]陈孝平, 李东华.射频灭活治疗肝癌的适应证及疗效评价[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3, 6 (3) :189-191.

[4]CURLEY SA, IZZO F, DELRIO P, et al.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unresectable primary and metastatic hepatic malig-nancies:results in 123patients[J].Ann Surg, 1999, 230 (1) :1-8.

[5]陈敏华, 杨薇, 严昆, 等.超声造影对确定肝癌射频消融范围及治疗策略的应用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6, 15 (3) :193-197.

无水酒精注射 篇2

【关键词】 超声引导;肝囊肿;无水酒精注射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93-01

硬化治疗肝囊肿机制是12:利用高浓度的乙醇破坏囊壁的内皮细胞,使之失去分泌功能,最终导致囊腔粘连闭合,达到完全治愈的目的。随着介入超声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为肝囊肿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现将操作配合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52例肝囊肿患者,男性35例,女性l7例;年龄39-65岁,囊肿直径均大于5CM,均无酒精过敏史。

2 配 合

2.1 物品准备 准备无菌经皮肝穿刺针(简称PTC针)一套及B超探头一只;穿刺盘内备无菌手套,无菌治疗巾,灭菌纱布、棉签,一次性5ml及50ml注射器各2副,另备腹带1条,沙袋1只,胶布,并准备好各种药物如:无水酒精100ml,2%利多卡因5ml×2支,灭菌生理盐水,0.2%安尔碘

2.2 方法 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超声引导下,引导PTC穿刺针进人皮肤后在肝包膜处停顿,令患者屏气,进针至囊肿中央部位,针尖显示满意,拔出针芯,行负压抽吸囊内液体,并做常规生化检查。经蛋白定性为阳性后,用50毫升注射器抽净囊液,记录囊液总量,然后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5ml并保留lmin后抽尽,在确定针尖在囊腔后,按囊液量的20%-35%注人无水酒精,每次注入无水酒精量以不超过50毫升为宜。在保留时,患者适当侧身使无水酒精与囊壁充分接触。最后抽出注人量的90%-95%,插人针芯,拔出穿刺针,局部包扎。

3 体 会

3.1 术前护理 术前检测患者的出、凝血时间,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和肝功能。术前1d准备好手术必须用物,并教会患者熟练掌握屏气动作,嘱患者先深呼气,然后在深吸气末屏氣,如此反复多次,直至患者熟练为止。手术当日测血压、脉搏、呼吸并作记录。个别患者对酒精有不良反应,应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做好处理措施。消除疑虑,缓解紧张。

3.2 术中护理

3.2.1 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的脉搏和呼吸,因术中注射无水酒精时患者往往感到有明显烧灼感,所以要安定患者情绪,避免患者心情紧张,呼吸加快而致肝脏受损引起内出血。

3.2.2 术毕拔除穿刺针后,立即用安尔碘消毒伤口,并用无菌纱布按压穿刺部位5-lOmin,局部置沙袋加压然后用腹带包扎,将患者送返病房。当怀疑囊肿内有胆汁时,禁忌穿刺抽液。囊液务必抽尽,否则囊液会稀释硬化剂影响疗效。抽液过程中勿使空气进人囊腔内,否则会使硬化剂接触不到囊壁而影响疗效和干扰超声监视。抽出囊液应进行生化检查,因此,注射酒精前务必核实针尖位置,确保穿刺针在囊内。注人无水酒精前和拔出穿刺针之前应酌情注人少量利多卡因,以减少无水酒精刺激囊壁或无水酒精从针道溢出导致疼痛3。注射无水酒精浓度应高,量应充足,同时硬化剂反复冲洗可以减少硬化剂被稀释,保证疗效

3.3 术后护理

3.3.1 一般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每30min测血压、脉搏1次,待血压平稳后改为1h,至术后10-12h。若患者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出冷汗,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疑有内出血现象,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偶有感颜面潮红(酒精作用)。

3.3.2 穿刺处护理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穿刺处敷料有无渗血,注意检查沙袋及腹带是否起到压迫止血作用。为了避免引起术后活动性出血,特别是在肝穿刺后6h内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术后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

3.3.3 局部疼痛护理 此为最常见并发症,治疗后1-2d出现右上腹胀感,大部分较轻微,极少数疼痛较明显。疼痛多数在穿刺部位,持续时间为1-2d,多数由酒精刺激所致。对于轻微疼痛者,向其介绍有关知识,说明术后疼痛的原因及缓解时间,必要时适当给予有效的止痛剂及镇静剂。同时,在疼痛时期加强病情及生命体征观察,若疼痛加剧或出现腹痛,立即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3.3.4 胃肠道反应护理 术后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现象,对症状轻微者,采取将柠檬果切片放在患者鼻孔旁,有一定的止吐作用;对症状较严重者,遵医嘱给予胃复安等镇吐药物。

总之,肝囊肿的治疗过去主要依靠外科手术,其创伤较大,愈合慢,费用高。并且传统的方法是开放性去顶减压,从理论上来讲,仍残留部分囊壁上皮,有复发可能。而穿刺硬化只要囊壁能够充分与硬化剂接触凝固变性,则没有复发可能。超声引导下介人性治疗是一种微创性治疗,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疗效显著,通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保证了手术成功。

参考文献

[1] 史文恒,周华.超声引导下肾囊肿无水酒精固化疗法临床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2,4(2):113-114.

[2] 刘明瑜.超声引导注射硬化剂治疗先天性多囊肾[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3,5(9):317-318.

无水酒精注射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2012 年11 月—2015 年4 月期间收治的体表血管瘤患儿120 例, 按照患儿家属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60 例, 24 例男性, 36例女性, 年龄分布为1~7 岁, 平均年龄为 (2.7±0.7) 岁, 包括32 例头面部, 10 例躯干部和18 例肢体;病理检查显示, 其中32 例为毛细血管瘤, 15 例杨梅状血管瘤, 13例海绵状血管瘤。 观察组60 例, 23 例男性, 37 例女性, 年龄分布1~6 岁, 平均年龄为 (2.9±0.6) 岁, 包括29 例头面部, 11 例躯干部和20 例肢体病理检查显示, 其中29 例为毛细血管瘤, 16 例杨梅状血管瘤, 15 例海绵状血管瘤。 两组患儿均为体表片状或点状血管瘤, 瘤体呈点片状或点状且高出皮面, 其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观察组患儿采用无水酒精进行瘤体内注射:采用10 m L注射器抽取95%无水酒精, 剂量标准为0.5 m L/kg。首先采用75%酒精对瘤体部位进行消毒, 从瘤体边缘0.5 cm处将注射针头刺入, 穿刺同时将无水酒精注入血管瘤体, 直至瘤体由红色变为苍白色。 对于点状血管瘤或较小瘤体者, 仅对一个点进行注射, 点片状血管瘤和较大瘤体者, 选取2~4 个点进行分次注射, 每周注射1 次, 视患儿病情决定治疗次数。 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取平阳霉素8 mg同生理盐水16 m L混合, 对瘤体部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 使用皮试针头进行注射, 在瘤体边缘0.5 cm处进针, 推进针头并向瘤体内注射药液, 直至瘤体肿胀且变为苍白色, 注射结束后观察15~20 min, 每次注射剂量控制在3 mg以下, 并根据患儿瘤体变化决定治疗次数。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治愈:治疗结束后, 患儿瘤体完全消失, 其病变区域的皮肤色泽基本恢复正常, 且无功能障碍或瘢痕, 随访3 个月内未出现复发;②有效:患儿经治疗期大部分瘤体均消失, 外形得到明显改善, 部分病变区域存在一定程度的色素沉着或瘢痕;③无效:患儿在注射3 次以上后, 瘤体持续增大或无明显变化[2]。

1.5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 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并对其进行 χ2检验, P<0.05 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对比

该次研究中,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并发症

该次研究中, 对照组患儿治疗期间共计出现3 例食欲减退, 4 例体温升高, 2 例轻度脱发和2 例病灶区轻度溃疡伴瘢痕形成, 并发症发生率为18.33%;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共计出现2 例轻度疼痛, 1 例病区轻度溃疡, 并发症发生率为5.00%。 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1.75, P=0.023<0.05) 。

3 讨论

小儿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畸形, 部分小儿血管瘤可自行消退, 但是若在消退前碰溃或抓伤出血, 极易引起感染形成瘢痕, 且部分四肢及面部血管瘤会对患儿的肢体功能和美观造成严重影响[3]。 因此, 临床普遍认为对于小儿血管瘤应积极尽早治疗, 对其生长进行控制。 以往临床对于小儿血管瘤主要性手术治疗, 但是相关报道指出, 手术治疗由于需植皮且会留下较大瘢痕, 因此不易于被患儿及其家属接受[4]。 近年来, 大量临床研究均证实, 瘤体内药物注射可有效克服手术治疗的缺陷, 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平阳霉素作为一种新型抗肿瘤抗生素, 被大量运用于小儿体表血管瘤的局部注射治疗中, 且其临床治疗效果得到肯定。 但是临床研究指出, 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在取得良好疗效的同时, 常常会导致患儿出现较多并发症, 如呕吐、腹泻、皮肤坏死等, 因而其临床使用受到一定限制[5]。 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主要是通过对血管瘤细胞DNA的合成进行抑制, 并对血管瘤内内皮细胞的生长进行阻碍从而促进瘤体停止生长并减退[6]。 同平阳霉素不同, 无水酒精瘤体内注射主要是通过时注射部位的细胞出现脱水, 并引起其蛋白质出现凝固性坏死, 从而进一步导致瘤体出现纤维化和钙化, 从而造成肿瘤细胞坏死, 引起无菌性炎症, 促使肿瘤吸收并以对局部病变进行治疗[7]。

近年来, 临床进行了大量的肿瘤患者无水酒精体内注射研究, 如张琳研究指出[8], 无水酒精体内注射可对多种良恶性肿瘤进行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作为一种良性肿瘤, 若能通过瘤体内注射以有效控制瘤体生长, 并促使其消退, 对于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最大限度改善皮肤美观对于十分积极的意义。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行无水酒精瘤体内注射, 对照组则采用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93.33%, 90.00%)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但是在治疗期间, 观察组仅5%患儿出现不良反应, 而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达18.33%, 明显高于观察组 (P<0.05) , 表明无水酒精瘤体内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小儿体表血管瘤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 采用无水酒精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 安全可靠, 能够有效促使瘤体的生长停止和减退, 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无水酒精瘤体内注射对小儿体表血管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11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体表血管瘤患儿12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 (n=60) 和对照组 (n=60) , 对照组患儿采用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用无水酒精瘤体内注射进行治疗, 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93.33%, 90.00%) , 相比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 (5.00%) 明显低于对照组 (18.33%)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无水酒精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 安全可靠, 能够有效促使瘤体的生长停止和减退, 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小儿体表血管瘤,局部注射,无水酒精,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任建华.无水酒精联合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的疗效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 18 (4) :44-45.

[2]韩童, 李江, 陈文萍.无水酒精联合平阳霉素治疗复杂静脉畸形20例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 2013, 22 (23) :2297-2299.

[3]刘锐.无水酒精治疗儿童眼眶静脉血管瘤一例[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1, 29 (4) :413-413.

[4]张辰星.硬化治疗12例眼眶静脉性血管瘤体会[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0, 32 (11) :1241-1242.

[5]张明强.平阳霉素与无水酒精治疗下唇部海绵状血管瘤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8) :103-104.

[6]陆巍.无水酒精联合聚桂醇治疗静脉畸形的临床研究[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 2011.

[7]何丽娟, 司徒鹏, 叶扬娥, 等.无水酒精+平阳霉素内镜下注射治疗消化道平滑肌瘤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 (11) :6-7.

无水酒精注射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8年4月到2009年8月清远市阳山人民医院共收治肾囊肿患者47例,均经超声或CT诊断确诊。男29例,女18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4岁,平均54.3岁。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尿、腰酸或胀痛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单发性囊肿33例,多发性囊肿14例;囊肿最大直径10.3cm,最小3.8cm,平均6.4cm。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结合临床表现和诊断结果,对患者做身心评估。术前进行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以及心电图检查等。准备好无菌穿刺包、三通管、注射器、18G穿刺针、无水酒精、1%利多卡因、急救物品等。患者取侧卧位,局部皮肤消毒,准备好带有穿刺定位器的穿刺探头,并用75%的酒精消毒,B超扫查不同切面,避开穿刺针道内大血管,寻找最佳穿刺点,并观察囊壁血流情况,确定离体表最近的切面,测量穿刺深度和角度,作为穿刺点。患者行局部麻醉,在B超监视下,用硬膜外穿刺针沿着麻醉穿刺点进针,注意避开针道内血管。当针尖接近囊肿包膜时嘱患者屏气,将穿刺针快速刺入到囊肿内,到达囊肿中心位置时拔出针芯,用注射器回抽证实针尖进入囊腔后,依针芯长度从穿刺针孔置入硬膜外管超过针尖2~3cm,拔出穿刺针留置硬膜外管并用大块无菌粘胶贴固定。用50mL注射器从硬膜外管抽尽囊内液体,并常规送化验室检查。抽出第一管囊液后,用事先装有75%酒精的20mL注射器做蛋白凝固实验。随着囊肿缩小,要调整体位,尽量抽尽囊液。囊液完全抽尽后。注入1%利多卡因5~30mL,1~2min后抽出。向囊腔内注入原抽囊液总量的l/4无水酒精,分次反复加压冲洗,使酒精与囊壁充分接触。手术结束时,硬膜外管继续留置以备次日再次注射无水酒精。按上述方法1次/d,连续3d共3次注射无水酒精,同时给予精心的护理和观察,治疗结束拔除硬膜外管,3个月后复查B超评价疗效。

1.3 效果评价

痊愈:治疗后囊肿完全消失。显效:治疗后囊肿缩小1/2以上。有效:治疗后囊肿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但不到1/2。无效:治疗后囊肿无变化。其中痊愈率加显效率加有效率为总有效率。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抽出囊液136~473mL,平均297.6mL。手术过程中有出现血性液体1例,注射酒精硬化后出血停止。术后发生醉酒样反应7例,血尿2例,局部疼痛4例,肾盂轻度积水l例,均经对症处理后予以缓解。其中痊愈32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2例。痊愈率为68.1%,总有效率为95.7%,显示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3 讨论

肾囊肿是指肾脏内出现大小不等的与外界不相通的囊性肿块。部分患者临床上并无症状,也有部分患者因囊肿本身及囊内压力增高、感染等而出现腰、腹部不适或疼痛、血尿、腹部肿块、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常见的肾囊肿主要为成人型、单纯性和获得性肾囊肿。单纯性肾囊肿好发于肾脏表面,但也可位于深部。常累及肾下极。出现症状的囊肿可充满胁腹部。囊肿内通常含清亮琥珀色囊液。囊壁很薄,囊肿常呈“蓝色圆顶”状。偶可见囊壁钙化,其中半数囊壁上可能有乳头状癌。镜检可发现囊壁有重度的纤维变性及玻璃变性,还可见到钙化区域,邻近肾组织也受压发生纤维变性。随着囊肿的增大和压迫,可损坏肾实质,一个孤立囊肿发生的部位若正好压迫到输尿管,可引起进行性肾积水和并发感染。该症一般经超声影像就可以确诊,有时候也需要CT及MRI检查。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因此我们提倡早期检查,及时发现病情。

在肾囊肿的治疗方法中,外科开放性手术花费高、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缓慢,因此临床上一般采用较少。经皮穿刺抽吸注入硬化剂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但治疗效果有限,术后复发率高,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腹腔镜下后腹膜去顶减压术效果显著,恢复快、创伤小、但由于腹腔镜设备昂贵,限制了其推广,同时可能发生腹膜后血肿、肠梗阻、高碳酸血症、内疝等并发症,手术适应指征相应减少。无水酒精注射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手段,其原理是:囊肿壁内上皮细胞具有分泌功能,囊内液体含有少量氯化钠、蛋白、胆固醇等。无水酒精能改变生物膜蛋白和脂质的比例,引起氨基酸的转运能力降低及钙的内流异常,细胞分泌功能下降,使囊壁上皮蛋白凝固变性,细胞脱水破坏,组织收缩,从而使囊肿内液体减少,并使纤维增生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使囊腔闭合,囊壁粘连,囊肿消失,从而达到治疗效果[3,4]。

从我们的临床经验来看,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射无水酒精量应足,但最多不超过50m L,对于肾盂源性囊肿患者不宜采取此种疗法,可在术前取少量囊液与无水酒精做试管实验。(2)为避免损伤膈肌,穿刺点应严格控制在第12后肋下或第1l肋间隙外l/3下,穿刺前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囊肿血流情况,进针应该迅速准确,以避免囊壁刺不破或针尖滑向一边,引起栓塞,神经性中毒,腹膜炎等并发症。(3)囊肿过大者每次注射前应尽量抽吸干净囊液,以免无水酒精被稀释,使具有分泌功能的囊壁细胞不能彻底被破坏,影响治疗效果。本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痊愈率为68.1%,总有效率为95.7%,显示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我们认为,超声引导穿刺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肾囊肿,对于改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很有意义的,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邵开运.肾囊肿三种治疗方法的比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63-64.

[2]张海燕.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肾囊肿13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4):5847-5848.

[3]吴祖扬,曾湖,卢虹.超声引导下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肾囊肿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2009,29(1):l3-14.

无水酒精注射 篇5

关键词:内镜,无水酒精,平阳霉素,平滑肌瘤,消化道

消化道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食管胃平滑肌瘤,占消化道肿瘤的60%以上,少数黏膜下肿瘤为血管瘤。食管胃平滑肌瘤临床症状以吞咽梗噎感、胸骨后疼痛、糜烂、溃疡出血等为主,在肠道平滑肌瘤较大时可发生肠梗阻,但较罕见,历年来以外科手术为主[l]。近年来,我院采用无水酒精+平阳霉素内镜下注射治疗消化道平滑肌瘤患者36例,并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外科手术进行了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消化道平滑肌瘤患者72例,均经病理及超声内镜检查证实。其中男52例,女20例,年龄24~76岁,均因吞咽异物感及吞咽困难、上腹部不适等症状而行胃镜检查,肿物分布在食管中、下段,胃底、体、窦大弯侧,直径为0.5~3.0cm,有的为亚蒂,有的为广基。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6例,2组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A组:

(1)器械:电子内镜Olympus EVIS-HQ26O、注射针Olympus。(2)操作方法:内镜下发现平滑肌瘤凸出或膨出腔内,可经活检或超声内镜证实平滑肌瘤[2,3]。采用无水酒精+平阳霉素于内镜下直接对平滑肌瘤体进行黏膜下多点注射,每个点无水酒精剂量为0.5~1.0ml,根据瘤体大小控制无水酒精的总量,约1~10ml,平阳霉素剂量为4~8mg,对于较大的瘤体,可间隔2、3次治疗,较小的可1次治愈。

1.2.2 B组:

予以ESD术+外科手术治疗。(1)ESD术:行内镜下黏膜切除;(2)外科手术:常规术前准备,均在手术室内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食管或胃部分切除及吻合术。

1.3 观察指标

术后常规应用抗菌药物3~7d,禁食2d后可进流质饮食,1周后方可进软食;予以胃黏膜保护剂、抑酸剂口服,观察生命体征。分别于术后第2、3、6个月定期复查,以了解瘤体治愈情况以及有无缩小、脱落、复发等,随访6个月~9年。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天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组术后均无1例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B组的2.8%(术后发生感染1例),且平均住院时间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B组比较,*P<0.05

3 讨 论

平滑肌瘤多起源于平滑肌组织,呈膨胀性生长,有包膜,边界清楚,生长缓慢,恶变率低[4]。无水酒精注入到瘤体内可导致瘤体组织脱水,凝固坏死,纤维化和微血管闭塞,但未弥散到整个肿瘤,治疗难以彻底,需多点注射。平阳霉素是一种细胞毒性糖肽抗肿瘤抗菌药物,可直接破坏细胞DNA,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掺入DNA,与DNA结合使其破坏和分解,阻止其复制,直接干扰其新陈代谢,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同时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萎缩破碎,抑制内皮细胞增生,血管闭塞,血流中断,营养缺乏,但对造血和免疫功能基本无损害[5,6]。两药联用注射治疗平滑肌瘤比单药注射近远期疗效更好,而且能减少注射次数,单药注射无水酒精过量有致穿孔的可能,单药注射平阳霉素则近期疗效差。

传统治疗平滑肌瘤以外科手术为主,近几年采用内镜下透明帽剥离法、高渗盐水注射法、高频电圈套切除较小的平滑肌瘤[7],易致穿孔。据有关资料统计:ESD术虽然能一次性切除黏膜下肿瘤,但操作时间长(30~120min,平均75min),设备复杂,创伤大,易出血,穿孔发生率高(7.2%~11.4%),易引起胃肠道术后狭窄,且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很高,所以难以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对来源于肌层的良性肿物全层挖除后行钛夹缝合术,技术难度较大,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很高,如缝合技术不过关,切孔未闭合易引起胸腹腔感染,进而引起医患纠纷,对普通医师及基层医院难以开展。严重的心肺疾病、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碍以及服用抗凝剂的患者,在凝血功能未纠正前严禁行ESD术。病变基底部(黏膜下层)黏膜下注射局部无明显隆起,抬举较差的病变,提示病变基底部的黏膜下层与肌层间有黏连,肿瘤可能浸润至肌层组织,操作本身难度较大,应列为ESD术禁忌[3]。

总之,外科手术创伤大,且术后并发症多,患者难以接受。无水酒精+平阳霉素内镜下黏膜注射治疗消化道平滑肌瘤近远期疗效确切[8,9,10],反复复查胃镜,黏膜下肿瘤消失,患者症状也消失,无穿孔及其他并发症发生,从而节约了医疗费用,方法简单、安全、操作方便,患者易于接受,易推广,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筱风,张啸.内镜下高频电切除胃底巨大平滑肌瘤四例[J].中国胃肠外科杂志,2000,3(3):147-149.

[2]许国铭,金震东,邹多武,等.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诊断[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5,4(6):241-244.

[3]汪芳裕,朱人敏,张晓华,等.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内镜诊断与微创手术治疗[J].江苏医药,2006,32(7):620-621.

[4]陈村龙,朱建新,朱丹,等.镜端透明帽吸引法粘膜切除术的应用[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1,13(5):203-204.

[5]粱善言,张强,王树厚,等.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三种栓塞剂动物实验比较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10):833-835.

[6]Du J,Zuo Y,Chen X,et al.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ranscatheter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for uterine myoma[J].Zhonghua Fu Chan Ke Za Zhi,2002,37(1):12-15.

[7]杨继昌,马泽麟,敖晓风.消化道平滑肌瘤55例诊治分析[J].右江医学,2003,30(3):204.

[8]龚学军,汤辉焕,吕新生.胃平滑肌肿瘤30例诊治体会[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1995,4(3):129-131.

[9]周建辉,吴政光,陈延,等.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1,10(5):213-215.

无水酒精治疗肝脏血管瘤的探讨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12例、女14例, 共26例, 年龄30~56岁, 平均年龄43岁, 病史3~12年, 平均7.5年。

1.2 基础研究

取抗凝后人血10m L, 放入玻璃皿内, 加入等量无水酒精, 稍微晃动, 立即成黑褐, 碎块状大小不等, 形成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界限清楚, 镜检无血球, 系析出液与大小不等的固体物。

瘤体在体表的定位操作: (1) 直径在3cm左右的肝脏血管瘤, B超定位, 如肿块最远点距皮肤为8cm, 最近点距皮肤为2cm, 肿块直径应为6cm, 横径为3cm, 抽取无水酒精 (3~5m L/cm) , 共18~30m L, 进针后从最远点开始注射, 每厘米注射3~5m L, 继续退针至皮肤2.5~3cm, 注意不要退至距皮肤2cm, 以注射到肝包膜外, 引起剧烈疼痛, 可每周1~3次, 1次或1~2周完成疗程;如注射4次, 可在皮肤定为中心划一个十字, 在距中心1.5cm处分别注射4次, 对瘤体和周围组织不至于漏注, 如图1。 (2) 瘤体较大的血管瘤, B超定位, 如直径为10cm, 从皮肤到肿块最远点为9cm, 皮肤距肿块最近点为2cm, 肿块直径为7cm, 划坐标图, 按顺时针分为12点。纵坐标12-6点, 横坐标为3-9点, 如图2, 可取2cm为注射点, 分别注射。2~3日一次, 每次1~3个点, 直至注射完毕, 再补注中心。用无水酒精注射瘤体内。

1.3 临床资料

无证状肝脏血管瘤, 幼年青年时期或瘤体<4cm直径的血管瘤, 多无临床症状, 多在体检时或特殊检查时发现。<4cm的肝脏血管瘤, 一般无需治疗, 但需要定期复查, 临床观察。有症状的肝脏血管瘤, 多在直径4cm以上, 其症状有腹部不适、肝脏肿大、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肝脏血管瘤常含机化血栓, 反复血栓形成造成肿瘤肿胀, 引起包膜牵拉, 肿块硬度不一, 有不同程度的可压缩网呈结节状。

1.4 诊断

除原发性疾病有相应的实验室异常外, 无并发症时, 血像及生化多无阳性发现, 本病目前仍以影像诊断为主, X线、B超、CT、MRI、放射性同位素肝扫描、血管造影等, 但以B超较为常用。肝外型肝动脉瘤可显示混合性回声光团, 可有波动性肿块, 周边光滑, 边界清楚。肝内型为管壁完整的无回声肿块, 投声良好, 也可表现为周强回声, 而中央低回声的混合回声肿块, 用超声多普勒可显示肿块血流及其管壁关系。

1.5 治疗

肝脏血管瘤的治疗可用药物、32P、60钴、电子加速器电子束、激光、微波、手术 (肝动脉结扎、肝动脉栓塞) 、冷冻、硬化剂等。我们使用无水酒精对3~10cm直径的肝脏血管瘤进行治疗, 具体操作方法为:患者平卧, B超导引或定位, 常规消毒铺巾、穿刺点麻醉, 操作按图1或图2所示进行。

2 结果

2.1 26例肝脏血管瘤患者治疗后肝区症状全部消失, 1次治愈12例, 次治愈10例, 3次治愈3例, 4次治愈1例。

2.2 治疗结束后每月或3个月复查B超, 全部恢复, 无血管瘤残留, 因严格按图操作, 无遗漏点。

2.3 不良反应:本组病例在行无水酒精注射后, 全部都有醉酒感, 表现为面部潮红, 有酒意等, 但数小时后消失。肝区都有疼痛感, 但都能够耐受, 也于数小时后缓解。

3 讨论

肝脏血管瘤为常见病, 尸检中发现为0.4%~7.4%, 各年龄组都有发病, 遍及全世界, 诊断方面各医疗单位以B超使用较为普遍, 方便、经济、诊断率高。治疗方面方法不少, 但没有一种被公认为首选方法,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一些体会, 现对以下几个问题提出讨论:

肝脏血管瘤瘤体有不规则的纤维包膜, 切面网眼样注射无水酒精至瘤体内, 可使血液及纤维组织凝固, 不会使无水酒精随血液流动, 具有凝固组织和栓塞血管以及凝固瘤体内血管和组织的作用[1,2,3]。

根据我们的实验工作得出血液遇无水酒精分成无定型的固体和部分液体, 有利凝固、栓塞和机化吸收。

无水酒精有凝固蛋白的作用, 停止或减少瘤体内的血液流动, 具有止血作用[4]。所以用无水酒精治疗肝脏血管瘤不用担心出血问题。

按图1、图2设计, 每立方厘米组织可注射无水酒精3~5m L, 故凝固止血作用较强, 一是快速作用减少血液流动, 二是局部无水酒精侵润的量多, 防止盲区。

肝血管瘤属血管错构瘤, 起源于肝内胚胎血管内皮细胞, 生长缓慢, 为一良性肿瘤。手术治疗创伤较大, 并发症出现机会多[5,6];介入治疗主要存在胆汁性肝脓肿和胆管坏死及狭窄, 放疗的疗效也不够确切。经皮穿刺肝血管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血管瘤因其安全、经济、痛苦小、疗效佳, 同时避免了开腹手术可能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及术后的恢复阶段, 目前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护理工作在肝血管瘤穿刺治疗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穿刺治疗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 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本方法使用安全, 疗效可靠, 可以在任何医疗单位开展。

摘要:目的 用无水酒精治疗肝脏血管瘤的方法研究以提高治疗效果的探讨。方法 基础研究, 用等份人血加无水酒精, 可快速凝固, 有利破坏瘤体和止血。B超定位, 以瘤体距皮肤的最近点为注射点, 划出坐标图, 以定量方式规范注射操作方法, 按图定量操作, 提高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脏血管瘤的治疗。结果 26例肝脏血管瘤患者用无水酒精注射14次全部治愈。结论 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脏血管瘤疗效确切, 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肝脏血管瘤,无水酒精注射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1705.

[2]田庚善.病毒性肝炎及肝病手册[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89.

[3]叶维法, 钟振义.肝胆病诊断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376.

[4]叶维法, 钟振义, 邵德华.肝病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777.

[5]孙强, 赵静, 杜爱英, 等.血管瘤细胞培养及其生物特性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05, 8 (5) :307-308.

无水酒精注射 篇7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1998年7月至2007年7月在我所门诊并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或手术后复发60例, 治疗前均行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和血糖、血脂等检测, 结果正常;癌抗原125 (CA125) 检查结果部分正常, 部分偏高。将60例分为两组, 治疗组33例, 年龄23~47岁, 平均35岁, 病程8个月至10年;对照组27例, 年龄25~48岁, 平均36岁, 病程7个月至9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及临床检查方面大体相似。

1.2 诊断标准

患者为卵巢巧克力囊肿手术后病理确诊囊肿复发, 根据B超测量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直径在4cm以上, 最大为7cm, 部分有经前期渐进性疼痛伴肿块增大病史, 而且部分患者C A 1 2 5偏高;B超提示卵巢巧克力囊肿。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于月经干净后3~7天内进行。在阴道B超引导下用8~9号穿刺针长2 5 c m, 依次抽取两侧卵巢内的囊肿液, 尽量抽净囊液, 每侧卵巢进针次数1~2次, 抽出暗红色血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清洗囊腔, 待清洗出来的液体干净后注入无水酒精5~20ml, 手术平均20分钟, 术后观察1小时, 患者生命体征正常, 盆腔内无积血后离院。对照组口服达那唑200mg, 每日2次, 6个月为一疗程。两组在治疗期间不得服用对主症有治疗作用的其他药物, 并及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自我感觉及不适。两组观察随访时间均为治疗后1年。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症状全部消失, 囊肿等局部体征基本消失;显效:症状基本消失, 囊肿缩小;有效:症状减轻, 囊肿无增大或略缩小, 停药后3个月症状不加重;无效:主要症状无变化或恶化, 囊肿有继续增大趋势。治愈+显效+有效=总有效。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33例患者治愈6例 (18.2%) , 显效1 3例 (3 9.4%) , 有效1 1例 (3 3.3%) , 无效3例 (9.1%) , 总有效率90.9%。对照组27例患者治愈6例 (22.2%) , 显效12例 (44.4%) , 有效7例 (25.9%) , 无效2例 (7.4%) , 总有效率92.6%。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55, P>0.05) 。2.2不良反应治疗组有1例 (3.0%) 出现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11例 (40.7%) 出现头痛、恶心、皮肤多油痤疮, 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199, P<0.05) 。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病因尚未阐明, 治疗内膜异位囊肿的根本目的是缩减和去除病灶, 减轻和控制疼痛, 治疗和促进生育, 预防和减少复发。目前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尚缺乏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临床多采用手术或激素治疗, 腹腔镜等手术治疗虽被认为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金标准, 其对于疼痛的治疗和提高术后妊娠率有一定疗效, 但术后复发率仍高达36%, 且术后同样需用药物治疗, 使患者较难接受。复发性卵巢巧克力囊肿仍需第二次手术, 患者常因此失去治疗信心。激素治疗不良反应较大, 对肝、肾功能有损害, 出现的恶心、潮热、痤疮等反应使很多患者不能接受。

无水酒精注射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例患者, 1例为女性, 43岁, 另1例男性, 48岁。2例患者术前均经B超确认为肝囊肿, 均位于右肝前叶, 女性患者囊肿为8.2cm×6.0cm, 男性患者囊肿为5.6cm×5.1cm。2例患者均是门诊首诊时B超检查发现后入院, 在术前常规检查血尿常规、血小板和出凝血时间, 并作肝功能检查。2例患者均为B超引导下肝囊肿无水酒精硬化治疗术。

1.2 方法

穿刺前还仔细对患者的肝脏作多方位超声检查, 全面了解肝脏结构及病变位置、范围和周围脏器的情况。然后确定穿刺点, 同时测量计算进针的距离。2例患者均采用左侧卧位方法定位穿刺。常规消毒、铺巾。在所定穿刺点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超声引导下用18G穿刺针行囊肿穿刺, 进针时嘱患者屏气, 进针后平静呼吸, 并实时监测进针情况, 看到针尖达囊肿中央后拔出针芯, 接上注射器抽出囊液, 分别抽出囊液260mL、180mL, 抽尽囊液后, 注入囊液1/4量的无水酒精, 并保存10min后抽出, 最后各注入5mL无水酒精固定。术后即行超声观察, 囊肿暗区消失。原囊肿处可见有小范围的较强回声。在穿刺治疗术后的3d及3个月后复查肝区回声正常, 均未见囊肿复发。

2 讨论

肝囊肿系先天性胆管生长和发育障碍性疾病, 囊液为囊壁上皮所分泌, 单纯性囊肿的囊液外观清亮, 无色或淡黄, 无黏液性, 超声检查基本上可明确诊断。抽液时应尽量抽尽, 以防注入无水酒精浓度稀释, 影响治疗效果[2,3]。

对于肝囊肿的治疗, 以往无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外科用手术切开的方法治疗, 但手术治疗只起减压作用。不能使囊肿完全闭合。虽然也可用穿刺引流治疗, 但是单纯引流易复发, 效果差。经过实践, 我认为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肝囊肿穿刺的治疗效果好, 在穿刺抽液后注入无水酒精硬化治疗, 其机理是在于抽出囊液后, 注入酒精后使囊肿内膜上皮细胞就发生凝固变性, 失去内分泌功能, 并产生无菌炎症使其吸收, 囊腔封闭而达到治疗目的。由于超声检查切面的可任意性, 又能各个方位观察肝囊肿与正常组织的关系, 这给超声检查可以选择准确穿刺点, 为穿刺成功奠定了基础。抽液结束后, 注入酒精并且很少有并发症, 所以超声定位下的肝囊肿穿刺术为肝囊肿治疗提供了一个简便而有效的非手术疗法, 且不良反应小, 无严重并发症, 疗效好, 费用低, 值得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介绍2例单发肝囊肿患者用无水酒精硬化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2例单发肝囊肿均在B超引导下用18G穿刺针先抽尽囊液, 后注入无水酒精。结果 2例单发肝囊肿患者囊肿均消失。结论 此方法是一种微创、简便、有效的方法, 值得推广。

关键词:肝囊肿,超声引导,无水酒精硬化治疗

参考文献

[1]马立康, 房世保, 王立新, 等.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肝囊肿[J].中华超声影响学志, 2006, 15 (4) :250.

[2]董宝玮.临床介入性超声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128-133.

上一篇: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探讨下一篇: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