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依赖(精选8篇)
酒精依赖 篇1
酒精是一种饮品,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酒文化, 然而, 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影响, 会导致酒精依赖及精神疾病的发生[1]。 目前, 国外对酒精依赖患者的研究逐步增多, 特别是磁共振的应用, 在探索其脑结构的研究也日趋增多, 国内对酒精依赖患者的脑结构研究比较鲜见, 为探讨酒精依赖患者磁共振脑结构的变化, 更精确的提供诊断依据和治疗措施, 该研究收集该院2012 年3 月—2015 年6 月诊治的50 例酒精依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2012 年3 月—2015 年6 月诊治的50 例酒精依赖患者, 均为男性, 年龄29~66 岁, 平均年龄 (51.2±5.5) 岁, 职业:农民22 例, 工人19 例, 个体2 例, 干部5 例, 无业2 例。 同时收集同期健康体检的人员50例男性进行比较, 年龄22~61 岁, 平均年龄 (45.2±1.5) 岁, 职业:农民14 例, 工人20 例, 个体4 例, 干部9 例, 无业3 例。 两组人员在年龄、职业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及健康体检人员均采用美国通用GE公司Signa HDct3T磁共振机, 进行MRI扫描, 同时采用总记忆商数 (MQ) 反映被试总的记忆能力, 采用韦氏记忆量表 (WM) 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WAI) 测试认知功能[2]。具体扫描方法:应用E序列行横轴位、矢状位T1 WI和T2 WI成像, 在矢状面T1 WI沿垂直于右侧海马结构长轴方向行层厚5 mm、间隔0.5 mm的斜冠状面, 前起颞级、 后至胼胝体压部获取图像。 在斜冠状面T1 WI上, 调节适当的窗宽、窗位, 明确海马结构边缘, 通过矢状位监视下, 在斜冠状面上用鼠标勾画出其轮廓, 得其相应层面相应结构面积, 据其层厚计算出其体积, 逐层测量完毕体积相加即得整个海马结构的体积。 在冠状面上测量侧脑室颞角宽度, 以矢状位定位侧脑室颞角开始的第2 个冠状面为标准。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并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n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以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人员MRI体积检查比较
两组人员MRI体积检查比较: 观察组左侧脑室颞角宽度 (4.758±1.048) nm, 左侧海马体积 (2.205±0.311) m3, 右侧侧脑室颞角宽度 (4.745±1.026) nm, 右侧海马体积 (2.242±0.356) m3, 对照组左侧脑室颞角宽度 (2.286±0.216) nm, 左侧海马体积 (3.177±0.246) m3, 右侧侧脑室颞角宽度 (2.279±0.222) nm, 右侧海马体积 (3.151±0.211) m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人员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WAI) 、韦氏记忆商及因子分比较
两组人员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WAI) 、韦氏记忆商及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酒依赖已成为目前日趋严重的医学-社会问题[3], 酒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广泛影响, 长期饮酒可导致各系统损害, 导致多种躯体疾患、精神障碍以及神经系统和脑部形态学的改变[4]。 在住院精神病人以及社区调查中, 酒依赖病人由1982 年的0.18‰上升到1992 年的0.68‰, 仅次于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发育迟滞而居第三[5]。 酒依赖不仅对患者的精神、躯体造成损害, 而且也严重影响其婚姻、家庭及社会功能[6]。
酒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广泛影响, 长期饮酒可导致各系统损害, 导致多种躯体疾患、精神障碍以及神经系统和脑部形态学的改变。 该文对酒精依赖患者大脑的大量研究发现, 酒精依赖病人大脑存在形态结构异常, 并有神经心理损害。 这种神经心理损害己证实与脑形态结构变化相关。 与苗宇等报道[7]的一致, 酒依赖者脑皮质容量减少, 灰质和白质萎缩, 前脑血流量下降, 酒依赖者学习和记忆功能受损[8]。
该资料显示, 两组人员MRI体积检查比较:观察组左侧脑室颞角宽度 (4.758±1.048) nm, 左侧海马体积 (2.205±0.311) m3, 右侧侧脑室颞角宽度 (4.745 ±1.026) nm, 右侧海马体积 (2.242±0.356) m3, 对照组左侧脑室颞角宽度 (2.286±0.216) nm, 左侧海马体积 (3.177±0.246) m3, 右侧侧脑室颞角宽度 (2.279±0.222) nm, 右侧海马体积 (3.151±0.211) m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两组人员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WAI) 、韦氏记忆商及因子分比较:两组人员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WAI) 、韦氏记忆商及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酒精依赖者的智力结构受到全面损害; 酒精依赖者即刻记忆和短时记忆受损明显, 而长时记忆受损较轻。 酒精依赖患者海马萎缩, 除海马绝对体积数值偏小外, 还表现在该侧侧脑室颞角的增宽扩大。
综上所述, 酒精依赖患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及脑结构异常, 因此,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限制酒精摄入量或戒酒是预防酒精依赖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翔宇, 储文革, 陈太友.72例住院酒依赖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C]//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全国学术会议,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文集.2012.
[2]饶小燕, 李小军.心理护理对酒依赖治疗临床疗效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 2013, 25 (17) :70-71.
[3]黄立志.认知行为治疗对酒精依赖患者的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 2012, 8 (2) :56.
[4]丁坚伟, 吕斌军, 张招萍, 等.认知疗法治疗酒依赖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 15 (10) :888-889.
[5]姜佐宁.药物成瘾-临床特征与现代治疗[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270.
[6]冯乐.酒精依赖症患者的分析与治疗的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 (10X) :223-223.
[7]禚传君, 黄悦勤, 李继涛, 等.临床酒精戒断状态评定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 24 (5) :347-350.
[8]苗宇.酒依赖患者临床及头颅CT研究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 2015, 29 (4) :101-102.
[9]刘旭, 郑华, 杨芳, 等.酒精依赖初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2, 18 (4) :362-363.
酒精依赖 篇2
酒精依赖的现状:
据WHO2004年报道,全球有饮酒者20亿,估计其中有1.4亿属于酒依赖者,酒依赖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每年因饮酒导致死亡的人数为180万,占全世界死亡总人数的3.7%(其中意外伤害死亡占1/3),医疗卫生总费用5830万美元,占所有疾病总负担的4.4%,其中酒精导致神经精神疾病的疾病负担占近40%。饮酒相关疾病负担在各个国家分布不均,在死亡率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占疾病负担的首位,而在发达国家位列第三,在全世界饮酒相关疾病负担位列所有疾病负担前5位。
我国1982年酒精依赖患病率为0.02%,至1993年,普通人群(15岁以上)酒精依赖患病率为3.18%。我国酒精依赖患者现已达3000多万,且连年上升,在酒精依赖患者中,男性是女性的6~7倍,最初接触酒的年龄一般在13岁左右,安全饮酒必须提倡。
酒精依赖的原因:
1、生物学因素。遗传学研究发现,某些人具有对酒精依赖的先天遗传倾向;酒的代谢主要通过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的人少量饮酒即可感到身体不适,因此不会大量饮酒,也就难以产生酒精依赖。
2、心理因素。性情抑郁、羞怯、焦虑、紧张、不善交际的人,为了克服这些缺陷而饮酒,久而久之容易发生酒精依赖。
3、环境因素
①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对于饮酒持不同的态度,对酒依赖的发展程度有明显的影响。对酒依赖在国家和种族之间分布不均,爱尔兰、前苏联、波罗的海地区的发病率最高,我国东北、西北、西南有一些崇尚豪饮的少数民族,在经济宽裕之后,就滥用也迅猛发展。特别是在目前剧烈变动的社会。适应不良者增多,酗酒者也增多。
②亚文化群体的影响:信念,价值观和个性特点相似的社会群体,对人们社交活动影响颇大。若群体的“领袖”嗜酒,则饮酒即为该群体的活动内容,即使有成员想戒酒,其他 成员的嘲笑讽刺,足可使其畏而却步。
③家庭环境的影响:有夫妻两地分居,由于业余文化的生活单调、枯燥,下班后,倍觉无聊,聚饮也成消遣、娱乐方式之一;酒依赖的家庭中越有20%的儿子和5%的女儿去消防她们的事就的父母,对酒依赖往往高于非酒依赖的家庭。有的家庭要子女陪饮,久之则染上了饮酒的习惯。
④周围环境的影响:有的嗜酒者标榜自己长期嗜酒并未生病,有些人受到这种饮酒“无害论”的影响,并存在侥幸心理,不妨一试,结果成为酒依赖者,贻害自己。
酒精依赖的对策:
1、认知疗法:通过影视、广播、图片、实物,讨论等多种传媒方式,让嗜酒者端正对酒的态度,正确认识舶酒的危害,从思想上坚持纠正饮酒的成瘾行为,社会上舆论干预和强制的行政手段,对戒酒有绝对的效果,但应提倡主动戒酒。
2、渐渐减量法:要有计划地戒酒,切忌一次戒掉,以免出现成瘾症状。
3、借助药物:由于饮酒是一种成瘾行为,需要相当努力才能把这种习惯的不良行为改正过来,有时候借助药物的帮助也是必要的,这样能够提高戒酒成功率。
4、反恶疗法:这是一种行为矫正方法,其目的是在饮酒时不但得不到欣快感觉,相反产生令人痛苦的体验,形成负性条件反射.常用药物配合。
5、辅助方法:为了达到纠正不良习惯的目的,常常结合生物反馈,系统脱敏等辅助方法,以获得满意效果,不过这需要心理医生的指导和帮助。
6、家庭治疗:舶酒往往给家庭带来不幸,但对其进行制约的最好环境也是家庭.因此,家庭成员应帮助患者,让其了解酒精中毒的危害,及树立起戒酒的决心和信心,并与患者签好协约,定时限量给予酒喝,循序渐进地戒除酒瘾。同时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用亲情温情去解除患者的心理症结,使之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烟草依赖的现状: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全球共有11亿吸烟者,腌菜每年造成的死亡估计为1000万人,每秒钟就有一人死于香烟危害。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国,每年香烟销量达1.8万亿支,约占全球总销量的1/3,烟民达3.5亿,并因此制造了5.4亿被动吸烟者,其中15岁以下儿童1.8
亿,且仍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
烟草依赖的原因:
1、生物学因素:尼古丁是卷烟和其它吸食型烟草产品中所含的成瘾性药物成分。它所引起的药物依赖性,类似于海洛英、苯丙胺兴奋剂,以及可卡因所引起的依赖性;它主要通过影响大脑中枢结构,刺激大脑产生欣快感。即使在停止使用烟草产品很长一段时间后,大脑的这种改变仍会持续存在。尼古丁的成瘾性导致吸烟者无法停止吸烟,会强化吸烟者的吸烟行为,并使吸烟者不愿放弃他们的习惯。
2、心理学因素:人们吸烟除了生理因素之外,还有强大的心理因素。这是导致烟草成瘾的第二链。吸烟者的行为取决于某些条件,这意味着吸烟与某些行为相关。比如在开始吸烟的时候,吸烟者会不自觉地有掏烟和点烟的动作,一旦这种习惯形成,吸烟者再吸烟的时候可能就不会意识到他们正在使用烟草产品。这些不断被强化的行为不仅可以导致躯体依赖,而且可以导致精神依赖,也即产生中枢性成瘾。久而久之,掏烟和点烟就成为吸烟者的一种无意识的习惯性行为。
3、社会文化因素:烟草在当今社会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即可能是群体识别的一部分,也可能是日常社会和文化交往的一部分。由于这种社会文化属性,因此也给戒除烟瘾带来了极大困难。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人,对烟草的传统和态度可能有不同,所以当与不同背景的人进行接触时,一定要尊重他们的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的文化准则等等。
烟草依赖的对策:
1、对戒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对戒烟的难度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多了解一些戒烟知识和方法,向戒烟成功者取经,采纳适合自己的戒烟方法。
2、搞清自己吸烟的原因,“对症下药”。若是工作压力大,就试着寻求其他健康的放松方式;若是为打发时间,就试着多做一些运动。
3、抵住“我就吸这一支”的诱惑,将戒烟的意愿公开,请战友、家人、朋友监督。安排一些体育活动,如游泳、跑步、钓鱼等,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拿什么拯救你,酒精依赖者 篇3
“我哥是酒精依赖,已经十多年了,以前还能控制自己少喝点,现在完全失控,起床就喝酒,一天不断喝,有时半夜也起来喝,总是保持醉酒状态。酒后情绪失控,打、砸、骂,六亲不认,简直就是个精神病。全家人已经身心疲惫。我们该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哥哥?”
“我爸爸今年57岁,以前是企业干部,经常应酬。后来单位破产,因为烦闷他喝酒越来越多,而且喝酒时什么都不吃。喝酒后脾气很坏,还打我妈,妈受不了和他离婚后,他更抑郁,喝酒更厉害。后来发展到和我爷爷、奶奶吵架,和谁都合不来。怎样才能治疗我爸的病?”
……
酒精依赖,即俗称的酒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也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不仅会造成严重的身体问题,更会引起不可忽视的精神心理障碍。
酒精依赖成因多
酒精依赖的形成通常是生物、心理、家庭与社会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酒精依赖者可能有一定遗传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家庭成长环境的负面影响。比如父母是酒依赖者,面对困难时往往采取借酒消愁等逃避现实的方式,对孩子形成不良示范;家庭关系僵化等,有可能造成孩子成长过程中心理压力大、人格缺陷等,成人后易发展成酒精依赖。
此外,现代社会压力大,许多人内心感到孤独压抑,精神空虚,借酒消愁往往成为一部分人释放压力或逃避现实的主要方式;部分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或人格障碍患者,也会借酒调节情绪,易形成酒精依赖。
患者依赖呈病态
严重酒精依赖者具有典型病态行为,“晨起饮酒”是酒精依赖重要的特征性症状,而且饮酒行为常常失控,往往每饮必醉。一旦停止饮酒或饮酒量突然大幅减少,可出现心慌、胸闷、焦虑、烦躁、流涎、易激惹、全身震颤、双目呆滞、四肢无力及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等戒断反应。一般在停酒12小时内出现,48~72小时达到高峰,严重者可出现震颤谵妄,表现为意识障碍,知觉异常。酒精性幻觉、妄想也较常见,可出现诸如鬼神猛兽等恐怖幻觉,怀疑配偶不忠等嫉妒妄想,等。由于上述不适,酒精依赖者在无法控制的强烈渴求下出现强迫性觅酒行为。
此外,酒精依赖者普遍出现记忆缺失、智力减退、反应迟钝等认知功能降低;内心极为孤独,出现自卑、自闭、自虐、自杀等异常心理行为,甚至出现敏感多疑、易激惹、自控力差、脾气暴躁、极度自私、撒谎骗钱、缺乏责任感等人格改变,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彻底戒酒方为治
目前,酒精依赖的治疗方式多样,但其治疗以彻底戒酒而非减少饮酒量为目的。众多方法中,经实践证实效果比较好的有戒酒者匿名会(Alcoholic Anonymus,以下简称AA)的“12步骤”和“多维度成瘾治疗法”。
戒酒匿名会1935年创建于美国。这是一个人人同舟共济的团体,所有成员通过相互交流经验、相互支持和相互鼓励而携起手来,解决他们共同存在的问题。AA的“12步骤”其实是一套精神原则。从它诞生至今的近70年里,已经使二百多万的嗜酒中毒者受益。目前该方法已在国内推行,但由于文化、信仰等多方面的原因,没有得到广泛推广。
多维度成瘾治疗法实际上是根据酒依赖的病因,从身体、心理、家庭和社会等多维度进行综合性干预,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家庭治疗、工娱治疗、物理治疗、运动治疗、社会支持等结合在一起,快速解决酒依赖问题。治疗时首先通过苯二氮革类药物控制患者的戒断症状,然后逐渐减量(亦可通过全麻下超快速脱毒完成)。同时对症处理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身体不适、癫痫发作、精神症状等。治疗后期可用阿片受体拮抗剂等药物,降低酒精依赖者对酒精的渴求。
患者经过治疗回归社会后,心瘾依然存在,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但由于自身的人格特征和心理障碍,常常不能正确对待和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想要得到彻底治愈,深入的心理治疗是重要的保证,包括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团体治疗、厌恶治疗、元认知心理干预等。
还有其他一些治疗方法,如单一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中药治疗等,都有一定作用,但很难彻底根治酒精依赖。已经康复的酒精依赖者以身说法,有一定示范作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脑立体定向下神经核团毁损术治疗酒依赖风险极高,也面临伦理争议,不宜采用。
酒精依赖 篇4
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 几千年来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酒是一种祭祀的用品发挥了重要作用, 酒文化不断传承、延续至今。现代社会酒饮品在社交、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人们在联络感情、人际交往、商业洽谈等一系列社会活动中酒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 酒饮品的销量不断增长的同时, 一些人群形成了对酒精依赖的情况, 一项酒品销量的统计显示中国人每年的酒消耗量相当于一个杭州西湖, 酒精对大众身心的危害也日益显现出来。
国内的一些精神病治疗机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 对酒精成瘾的患者治疗采用了引进日本的内观疗法, 并且对内观疗法的效果也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但是, 对内观疗法的效果, 或者确切的说内观疗法对治疗者的基本要求和酒精成瘾患者的特定人格特征的不匹配会影响到治疗的效果。
2 内观疗法简介及应用
2.1 内观疗法简介
2.1.1 理论基础
内观疗法来源于佛教真宗一派, 内观又可以称为内省就是“观察自己的内心”即通过反省自身洞察到自己的罪孽并为之忏悔拜托佛祖来拯救自己。日本创始者吉本伊信1937年提出在此基础上去掉宗教色彩发展了这一理论。进行内观疗法主要回忆自己在经历的人际关系上所存在的问题而彻底反省, 比较自己与他人的矛盾和他人对自己的关怀这之间的差异和原因, 并且进行自我洞察自我分析来纠正自己在人际交往当中的不良态度。接受治疗者对自身成长经历的人际关系进行回顾反思来洞察自己的人际关系达到自我中心意识的变化。
2.1.2 方法及条件
患者置于一个封闭的房间内, 环境要求安静与外界隔离, 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选择舒适的状态进行系统的自我反省。一次疗程为7天, 从早上7点开始到晚上9点结束, 除饮食、饮水、排泄、睡眠等生理需要外, 进行14个小时的连续内观治疗。患者可以选择一个明确的主题并限定一个方向, 从童年开始回忆。回忆对象是自己亲近的人, 从母亲开始其次是父亲、兄弟姐妹或者是亲属等。每隔1小时有治疗者进行指导询问治疗的情况, 了解和督导下一步心理治疗内容尤其是指导患者在回忆里站在对方的角度, 对每一件事进行体验和思考。内观疗法分为3个阶段:初期1-2天, 为内观的探索时期患者回忆过去的不能集中精力缺少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中期3-6天内观进一步深入, 体验到的痛苦也随之出现患者的意志坚定能够接受痛苦继续治疗下去就能够感受到被尊重, 回事事件数量情感变化增多, 之后感受到精神上的负担可以摆脱, 体验到自己被接纳整个人都改变;结束期第7天内观这对自己父母等亲密关系的人看法有很大改变意识到自己出现的问题是由于自己追求完美、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造成。
患者自身的条件要求意志坚强接受治疗的者应具备区分自我内心和他人内心的能力且有能力保护自我。在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目前的问题之间的关系, 并且在开始前要有能够改变自己的信心愿意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内观疗法与患者的性格有关, 性格缺陷的患者在治疗时会遇到很大困难, 一些患者不愿深刻反省自己难以进行内观。还有一些记忆障碍患者在回顾自身成长经历时会遇到困难内观效果也不理想。
2.2 内观疗法的应用
内观疗法在治疗酒精依赖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国内的精神医疗机构对酒精依赖患者采用该疗法在治疗结束的随访中发现效果良好。对酒精依赖患者的内观治疗可按照如前所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七天的集中内观, 按照内观的方法过程进行回忆。回忆内容是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人物和经历事件的情况, 别人为我做的、我为别人做的、给别人带来的烦恼这三个方面为内容, 按照年代顺序进行回忆对自己回想的事件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并且做出自我反省。
2.2.1 内观疗法的不足
通过查阅国内关于该疗法治疗酒精依赖的文献可以看出, 内观疗法在实际应用中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王承祖等学者运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对12名酒精依赖患者调查并与全国常模比较应用集中内观疗法, 其中有7名患者治愈, 5名患者在治疗后又出现酒精依赖。说明对这类物质成瘾患者的内观治疗一方面要给于医学方面脱毒、脱瘾治疗;另一方面配合心理干预的治疗才能发挥良好的效果, 况且酒精依赖严重患者大脑功能紊乱出现一些精神障碍、人格的改变,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内观治疗的效果不佳或者失败。因此, 医院心理门诊和专业治疗人员要对酒精依赖患者的病情评估诊断基础上决定是否适合内观治疗。
3 内观治疗酒精依赖的不适宜人群
不适宜人群主要考虑两种情况, 一是患者有嗜酒前人格的人格基础在酒精成瘾后出现进一步的人格改变;二是在酒精成瘾后发展为酒精中毒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这些患者考虑不适用内观疗法或者在治疗中出现精神病的症状都不利于治疗的开展。酒精依赖患者的饮酒时间一般都在5年以上, 在饮酒过程中嗜酒者会对酒精逐渐产生耐受性, 即饮酒量增大饮酒间隔缩短自控能力低下难以控制酒量等以及在停止饮酒一段时间内会出现戒断反应。临床上酒精依赖患者会发展为慢性酒精中毒, 症状表现为急性谵妄、记忆缺失损害、人格改变以及酒精中毒引发威尔尼克脑病。
3.1 酒精依赖患者人格特征
在确诊的酒精依赖患者中, 大部分有嗜酒前人格因素。具有这种“嗜酒前人格”的患者行为方式、意志力、认知等方面表现出敏感多疑、性格孤僻、不合群疏远人、对他人被动依赖、自我中心、易激惹、自控能力低、反社会等。具备这些人格潜在因素条件, 这类人如果遇到压力、环境改变、重大生活事件影响的同时又采取消极的应对策略如借酒消愁、吸烟等方式就会促成酒精的成瘾。酒精成瘾形成后人格又会进一步改变, 表现出意志消沉缺乏进取心、为了缓解压力逃避现实、退行压抑、撒谎欺骗、自尊心下降等。人格的改变患者在接受内观疗法治疗时不能积极投入自我洞察反省, 人格缺陷可能出现不配合治疗的情况, 与治疗者有冲突矛盾出现阻抗移情等消极情绪或者不认真主动的回顾自己的经历。这些情况都是与内观疗法的基本理念不相适用的。
3.2 科萨柯夫综合征及酒精中毒性痴呆综合征患者
戒断之后出现的科萨柯夫综合征以记忆障碍为主, 患者出现逆行性记忆障碍并伴有错构虚构, 有欣快、幼稚、懒散、定向障碍等症状, 严重者智力减退, 并常伴有周围神经炎等症状和体征。该综合征以错构和虚构为典型, 错构是错误的记忆临床表现为对事件发生的地点、情节、人物、尤其是时间发生错误的记忆, 而且患者坚信不移。虚构是编造一段虚构的故事填补他所遗忘的经历中的一个片段, 内容也是支离破碎的记忆。例如:一位患者在治疗第2天时, 在上午回忆自己在小学时期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下午回忆自己对待父母的不好之处。一旦记忆出现问题那么会把时间、人物等的回忆顺序颠倒或者捏造事实。接受内观治疗的患者出现这种情况时回顾的是错误信息或者是一些编造的故事缺乏真实感, 这些错误的回忆不能使患者集中精力干扰患者的自我洞察和转换, 错误的回忆也会影响内观治疗的效果。治疗过程的三个步骤里通常最初回忆的对象是自己的母亲, 那么患者的错构、虚构的一段故事可能对觉察自身的感受有影响, 可能会把对他人回忆内容错误的当作是自己母亲, 患者对他人的情感感受内观治疗围绕的三个主题也会因为回忆内容的错误无法让患者产生悔过、感恩的情感并且对固有认知的改正对自己对他人新的认识也不能很好的完成。
3.3 酒精中毒性痴呆
酒精中毒痴呆患者的情况更为复杂这类人群有严重的人格改变患者变得自私行为粗暴自控能力、记忆减退、痴呆, 病人的社会功能减退或丧失。不健全的人格特征在治疗过程中会与治疗者的关系难以建立, 对治疗不配合自己不愿意自我洞察自我分析容易产生怀疑、多虑的情绪, 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理解力、定向力、语言能力低下记忆力逐渐丧失。患者认知、行为的改变已经不具备内观治疗的条件。
4 结束语
治疗酒精依赖的成功需要治疗者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或者咨访关系, 酒精依赖患者自身所具有的嗜酒前人格, 表现为自我中心、孤僻、冷淡、自制力差等, 在建立关系时会出现一定的困难, 克服阻抗治疗者应进行一定的指导是患者配合治疗全身心的进入内观。但内观疗法治疗酒精依赖者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 上文提到进行内观患者需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健全的人格。要求患者的知、情、意、行等方面应正常才能进行内观回忆。在选择内观疗法是应根据酒精依赖患者的实际情况, 部分人群没有达到酒精中毒的水平可以选择该疗法, 如果患者被诊断为慢性酒精中毒且出现酒精中毒性脑病不适合采用内观疗法。内观疗法来源于佛教在进行治疗时患者要回顾自己所经历的事件。酒精中毒患者在戒断后会出现一系列戒断反应甚至威胁生命, 治疗时对这类人群要在诊断的基础上区分。因此, 内观疗法不是适用于所有被CCMD-3或者ICD-10诊断为酒精依赖症的患者。
通过内观疗法治疗酒精依赖能够获得疗效, 内观疗法的基本理念也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一致的方面在认知上可以被患者接受。对于酒精依赖患者的治疗必须有所针对性认真筛选适宜人群, 对非适宜人群识别在阶段脱瘾后治疗防止出现戒断反应以及中毒性脑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接受内观疗法需要自身一定的意志力、人格的完整、记忆力的健全等基本条件, 如果条件不健全整个治疗过程难以顺利进行, 治疗酒精依赖的集中内观疗法在治疗后还需要巩固疗效。内观疗法使患者自我反省主动从他人角度思考心灵得到洗涤, 戒除酒瘾后人格恢复正常帮助调整行为方式促进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承祖.内观疗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1988, 3:138-140.
[2]榛木美惠子.内观法基础[J].上海精神医学, 2005, 17:373.
[3]徐鹤定, 王承祖.内观疗法在精神科酒依赖者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1997, 1 (1) :40.
[4]徐鹤定, 王承祖.内观疗法治疗酒依赖[J].上海精神医学, 1997, 9 (4) :280-281.
[5]徐鹤定, 王承祖.内观疗法治疗酒依赖及随访[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02, 1 (36) :34-35.
[6]何蕊芳, 李忠义.内观疗法治疗酒滥用4例[J].上海精神医学, 2005, 1 (6) :352.
[7]施荣汉.内观疗法治疗酒依赖1例[J].中国民康医学.2011, 23 (1) :80-81
酒精依赖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0例自2010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酒精依赖症患者, 均为男性,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80例, 年龄25~58岁, 平均 (39.93±6.46) 岁, 饮酒史7~30年, 平均 (14.10±4.86) 年, 饮酒量每天0.8~1.6斤, 平均每天 (1.36±0.27) 斤;治疗组80例, 年龄27~59岁, 平均 (40.58±6.82) 岁, 饮酒史6~29年, 平均 (14.53±5.05) 年, 饮酒量每天1.0~1.5斤, 平均每天 (1.28±0.31) 斤;两组患者在年龄、饮酒史、饮酒量等经统计学处理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CCMD-3) 中的酒精依赖症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症量表 (HAMD) 评分≥18分,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评分≥14分;治疗一周前未服用过抗精神病药物;排除躯体疾病所致焦虑及激越表现者;伴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者;青光眼、重症肌无力、白细胞减少及对本品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维生素治疗, 在护理人员监督下按时规律服药, 对照组予硫必利初始量100 mg/d, 逐渐增加剂量, 最大剂量不超过4O0 mg/d, 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螺环酮, 起始剂量为5 mg, 2~3次/d, 口服, 一周后逐渐增加剂量至10 mg, 2~3 次/d, 口服, 最大剂量不超过40 mg/d, 均治疗6周观察HAMD、HAMA的变化。
2结果
2.1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用SPSS 11.0统计分析软件, 计量资料用t检验, 以
2.2 疗效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HAMD、HAMA评分分别为 (23.60±6.54) 分、 (20.18±5.47) 分;治疗组HAMD、HAMA评分分别为 (23.26±5.97) 分、 (19.95±6.00) 分, 两组治疗前在HAMD、HAMA组间相比较 (P>0.05) , 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对照组HAMD、HAMA评分分别为 (15.36±4.26) 分、 (12.17±3.50) 分;治疗组HAMD、HAMA评分分别为 (10.64±3.12) 分、 (8.20±2.85) 分,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在HAMD、HAMA组内比较, 均明显降低 (P<0.01) ;治疗后两组在HAMD、HAMA评分组间比较,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 7例, 口干6例, 头晕、乏力6例, 治疗组出现胃肠道反应9例, 口干7例, 头晕、乏力6例, 两组不良反应相比较 (P>0.05) , 未见明显差异。
3讨论
酒精依赖症又称慢性酒精中毒, 是由于长期过量饮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 临床多表现为对酒的渴求和经常需要饮酒的强迫性体验, 停止饮酒后常感心中难受、坐立不安, 或出现肢体震颤、恶心、呕吐、出汗等戒断症状, 恢复饮酒则这类症状迅速消失。酒精依赖症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 使大脑皮层接通功能减弱, 灵活性减低所引起。其病理改变是神经细胞的炎性改变及变性改变, 严重者出现脑萎缩, 脑的体积减少, 除中枢神经外, 周围神经同样受累, 并可导致其他脏器的病理改变, 而产生临床症状。而逐渐加重的个性改变和智能衰退是酒精依赖症患者的特征, 大多数酒精中毒者患有的精神疾病以焦虑、抑郁症最为常见[2]。
丁螺环酮是一种5-HT1A受体部分激活剂, 能与5-HT1A选择性结合, 产生激活作用。在焦虑症状时5-HT功能亢进, 丁螺环酮占据受体后表现为拮抗作用, 降低了焦虑时过高的5-HT活性, 从而达到抗焦 虑作用[3], 并且丁螺环酮片作为一种新型抗焦虑药, 长期应用不产生镇静作用, 无耐受性、无滥用危 险, 不影响日常生活[4]。硫必利属苯酰胺类抗精神病药, 对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功能亢进有抑制作用, 对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运动障碍有拮抗作用, 有对抗运动障碍、镇痛和对抗酒精中毒所致的神经精神症状作用。在临床也经常用于急慢性酒精中毒和戒酒过程中出现酒精依赖所产生的神经精神症状的治疗[5]。所以本次临床研究显示应用丁螺环酮联合硫必利治疗酒精依赖症患者, 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临床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丁螺环酮联合硫必利治疗酒精依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酒精依赖症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均80例。两组均给予维生素治疗, 对照组予硫必利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螺环酮口服治疗, 均治疗6周。结果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在HAMD、HAMA组内比较, 均明显降低 (P<0.01) ;治疗后两组在HAMD、HAMA组间比较,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不良反应相比较 (P>0.05) , 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丁螺环酮联合硫必利治疗酒精依赖症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酒精依赖症,丁螺环酮,硫必利,联合治疗
参考文献
[1]张仁凯, 付学凯, 王建利, 等.纳络酮与硫必利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 29 (13) :1580-1581.
[2]段春艳.泰维思合并丁螺环酮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41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36) :107-108.
[3]迟爱秋, 于泳.丁螺环酮治疗34例酒精所致焦虑伴激越患者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3) :141-142.
[4]郑昌爱, 卢俊杰.丁螺环酮联合奋乃静治疗焦虑症70例疗效观察.海峡药学, 2010, 22 (2) :79-80.
酒精依赖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哈尔滨市南岗区某社区15周岁以上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共抽样3 996人,其中男性为1 920人(48.1%),女性为2 076人(51.9%)。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户为单位,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对社区居民进行入户访问和问卷调查,并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筛查;排除严重精神疾病患者。
1.2.2 研究工具。
以酒精依赖调查问卷为筛查工具,该量表共10个条目,0~4级评分。由该量表1条目筛查是否存在饮酒现象(0=从不饮酒,若为其他选项则继续作答),计算该量表评分,总分大于7分即存在酒精依赖,分数越高,酒精依赖程度越高;以抑郁自评量表(PHQ-9)评价个体的抑郁程度,该量表共9个条目,4级评分(0=完全不会,1=几天,2=1/2以上的日子,3=几乎每天),分数越高,抑郁程度越高,0~4分为无抑郁,5~14分为轻中度抑郁,15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2.3 统计学方法。
调查资料在Epidata下采用双人双重录入计算机,差异样本检查校正后由Epidata转入SPSS 18.0,并在SPSS 18.0下进行统计分析。酒精依赖居民不同类别分布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居民抑郁状况与酒精依赖相关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社区居民抑郁状况
应用抑郁自评量表(PHQ-9)对哈尔滨市社区居民抑郁程度进行描述。在3 996名社区居民中,有抑郁情绪的居民为1 906人,占总人数的47.7%。其中,轻中度抑郁人数为1 716人,占总人数的42.9%;重度抑郁190人,占总人数的4.8%。女性抑郁人数1 005人,占25.2%;男性抑郁人数901人,占22.5%,见表1。
2.2 社区居民饮酒状况及不同类别社区居民酒精依赖比较
2.2.1社区居民饮酒状况及酒精依赖居民社会人口学资料。
完成酒精依赖调查问卷的3 996名社区居民中,存在饮酒行在为1 322人,占总人数的33.1%;酒精依赖585人,占总人数的14.6%。在酒精依赖社区居民中,男性433人,女性152人;年龄16~88周岁,平均年龄(38±12)周岁。婚姻状况:未婚/单身143人,已婚398人,离异/丧偶13人,其他31人。文化程度:文盲8人,小学27人,初中117人,高中及中专171人,大学及大专241人,研究生及以上21人。职业:体力劳动者146人,机关工作者106人,专业技术/业务人员143人,全日制学生29人,无业/失业146人,其他15人。
2.2.2 酒精依赖居民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职业分布比较。
在585名酒精依赖的社区居民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30~39岁比例最高,20~29岁、40~49岁较高;已婚比例最高,离异/丧偶最低;大学及大专比例最高,高中及中专较高;体力劳动者、无业/失业和专业技术/业务人员比例较高。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及职业分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
2.3 社区居民抑郁状况与酒精依赖的相关分析
在585名酒精依赖社区居民中,无抑郁人数为197人,占33.7%;轻中度抑郁人数为322人,占55.0%;重度抑郁为66人,占11.3%。为确定社区居民酒精依赖对其抑郁情绪的影响,以居民酒精依赖为自变量,抑郁状况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见表3。
3 讨论
本次对哈尔滨市某社区居民抑郁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中存在抑郁情绪人数占47.7%,其中,轻中度抑郁为42.9%,重度抑郁为4.8%。女性抑郁人数多于男性。哈尔滨市社区居民抑郁发生率高于刘群芳调查得出的长沙市居民的心身健康问题发生率为33.2%(2009年)[5]、钟文娟等[6]对武汉市社区居民心身问题调查得出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0.2%(2009年),显著高于上海市居民的心理问题检出率15.9%(2006年)[7]以及肖凉等[8]人调查的上海市杨浦区居民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9.94%(2000)。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及社会压力的增加,不同年代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问题总体呈上升趋势。可能由于南北地区差异,北方城市的心理健康服务及健康教育水平落后于南方城市等原因,使不同地区的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尽相同。本研究结果与刘敏岚等[9,10]的“女性更容易出现抑郁情绪”这一结论相符。女性心理问题发生率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女性的个性较敏感、情绪波动大,认知较偏激。因此,在应对压力事件时表现为解决问题能力不足,产生巨大心理压力。此外,女性处于更年期、排卵期以及经前期时,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使其抑郁症的发病率较高,且更年期持续时间越长,抑郁症的发病率越高[11],这也可能是女性较男性容易产生抑郁情绪的原因。
社区居民酒精依赖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中酒精依赖人数为总人数的14.6%。1993年我国7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酒依赖患病率为0.68‰[12],2001年浙江省流行病调查报告酒精使用障碍的时点患病率为2.922‰[13],2008年保定市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酒精依赖的终生及时点患病率分别为14.25‰、10.47‰[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社区居民酒精依赖率远高于国内其他地区的患病率(拉萨市部分地区及长春地区除外,其酒精依赖患病率分别为16.8%[15]和28.2%[16]),除诊断标准和方法对结果的影响外,还可能与黑龙江省气候寒冷,经济相对不发达,娱乐服务少有关。
不同类别社区居民酒精依赖比较中,居民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及职业分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Grant[17]调查结果一致,男性酒精依赖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2O~59岁患病率较高。因此,中青年男性人群是酒精依赖的危险人群,可作为酒精依赖的干预重点。本资料还显示,酒精依赖者中体力劳动者、无业/失业人员居多。该类患者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同时婚姻家庭资料显示不幸福者居多。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酒精依赖患者的社会因素较为复杂,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较多,干预和治疗难度性较高。
社区居民抑郁状况与酒精依赖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585名酒精依赖社区居民中,轻中度抑郁占55.0%,重度抑郁占11.3%,酒精依赖与轻中度抑郁显著相关。酒精依赖是否会引起抑郁症,有的抑郁症患者为了缓解失眠所造成的痛苦反复饮酒,结果陷入对酒精的依赖。因此,如果在某个时期的饮酒量不断增加并伴有情绪上的异常表现就应考虑是否患有抑郁症或躁郁症的可能,当然抑郁症患者也有不饮酒的情况。大多饮酒者喝醉后能暂时忘记不愉快的事情,但是神经兴奋过度很快就会进入抑制状态,心情变得越发沉闷,想哭,不想多说话;如果对酒精产生依赖后,会出现烦躁、焦虑、自责和绝望,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据调查显示:酒精依赖者中有1/4~2/3患者有抑郁倾向。患者想通过饮酒控制抑郁情绪,结果适得其反,借酒消愁愁更愁,饮酒不但不能控制抑郁情绪,反而使抑郁症状更加严重。
酒精依赖 篇7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观察病例为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于东方医院及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符合ADS诊断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211例。其中男性208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8.2±10.2)岁,男性平均年龄(48.3±10.1)岁,女性平均年龄(35.67±6.5)岁。病例中文盲占2.4%,小学文化程度占10.0%,初中文化程度占30.3%,高中文化程度占36.0%,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占21.3%。
1.2纳入标准
(1)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2)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酒精依赖诊断标准;(3)无严重的戒断症状:如严重的认知障碍,暴力型精神障碍;(4)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1)其他精神障碍患者,包括与饮酒相关的精神病性症状消失不足1周,或因此服用抗精神病药停药不足1周;(2)妊娠者或计划3个月内妊娠者及哺乳期妇女;(3)虽然符合ADS诊断标准,但完全戒断超过2个月的患者;(4)不能按要求进行试验者。
1.4中医证候量表的制定
调查表是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疾病部分》[4]和《中医量化诊断》[5]进行标准化和量化,同时参考相关研究和专家意见制成,该量表对ADS的症状进行分析归类,得出常见的症状信息,并结合临床进行量表制定。其中与该病密切相关的四诊信息分为无、轻、中、较重、重5级,分别量化为0、1、2、3、4分;其余中医四诊信息分为无、轻、中、重4级,分别量化为0、1、2、3分;难以分级的则分为不出现与出现,记为0、1分。
1.5病例收集及数据录入
研究由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组成的调查者进行信息采集。采取双录入的方式,将病例信息录入Excel数据表格,建立酒精性肝纤维化四诊信息数据库。
1.6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统计,应用Matlab工程软件进行复杂系统熵聚堆统计。
2结果
2.1因子分析法分析酒精依赖症的中医证候学分布
依据ADS的中医证候出现频率排序,其中发生频率50%以上的前12位为:尿黄85.8%,口干咽燥80.6%,烦躁易怒70.6%,倦怠乏力69.2%,口苦66.8%,面色晦暗65.9%,情志抑郁65.4%,面色萎黄55.9%,腰膝酸痛55.9%,潮热盗汗53.6%,腹泻51.2%,食欲不振51.2%。见表1。
本研究搜集到211个ADS病例,通过将证候信息信息化后,经KMO检验为0.605,可行因子分析;经Bartlett’s检验,P<0.05,各变量间存在相互联系,可进行因子分析。然后通过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对共因子进行旋转,从研究对象群体证候学因子中共提取出13个共因子,累积贡献率均在77.2%以上。见表2。
2.2复杂系统熵聚堆分析结果
运用复杂系统熵聚堆对211例ADS病例的中医证候学信息进行处理,将组织得到包涵ADS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量最大的同时相互独立的若干个类,类的数目由数据确定;对类和类之间包含了差异性的四诊信息,再通过分析其中包涵的临床证候特征对结果进行最终分类。通过计算共得到26个组合,并结合临床中医证候学进行再分类。见表3、4。
2.3酒精依赖症的中医证候分类
将因子分析和复杂系统熵聚堆对ADS的中医证候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并结合专家意见和临床实际,得出以下6个类型:(1)肝肾阴虚,湿热气滞证;(2)肝阳上亢,阴虚内热证;(3)脾虚肝郁,湿热瘀阻证;(4)脾虚湿困证;(5)肝郁气滞,阴虚血瘀证;(6)湿热内盛证。此6个证型包含的病例数也在90%以上,可以作为ADS主要证候类型。
对6个主要证型分别在211例ADS病例中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其结果为:肝肾阴虚,湿热气滞证(37例,17.5%);肝阳上亢,阴虚内热证(19例,9.0%);脾虚肝郁,湿热瘀阻证(66例,31.3%);脾虚湿困证(18例,8.5%);肝郁气滞,阴虚血瘀证(49例,23.2%);湿热内盛证(22例,10.4%)。
3讨论
中医学对证的判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者个人的学识、经验和阅历等,因而存在较强的个体性和主观性。王永炎院士认为,“证”是对疾病所处的一定阶段的病机概况;“候”是指这种病机或状态的可被观察到的外在表现。并提出证、候具有“内实外虚”“动态时空”和“多维界面”的特点,二者的关系是“以候为证”[6]。由于中医证候学的复杂性,故选取了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对酒精依赖患者的证候学信息进行研究。其中因子分析法可以精炼临床证候学信息,提炼对证候诊断最有价值的四诊信息,但也同时会抛弃大量有用的成分信息;而复杂系统熵聚堆方法从本质上为一种特殊的聚类分析法,它通过非线性的分割方式,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意义的中医证候聚类方法。该方法具有下面的一些优点:熵分划法不需要特定的数据,仅需要知道所处理的信息指标发生的概率即可;熵分划法不需要对数据进行归一,整体计算量大为减少;熵分划方法有着一整套严格证明的用以验证的分划准则,对于评价所得到的分划结果有利。因此非常适用于中医证候学的分析[7]。在本研究中,将这两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粗中取精,去伪存真,提炼ADS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8,9]。
通过研究发现,ADS患者中医证候的六种归类比较符合ADS的中医病机演变,酒精相关疾病主要是以脾虚、湿热为主要病因,如田德禄教授在研究中发现,饮酒过量发病与素体禀赋不足及脾胃虚弱密切相关[10];王睿林等[11]提出酒精性肝病的形成与湿热体质相关,湿热内蕴贯穿于酒精性肝病进展过程。因此从体质上讲ADS患者是以脾胃虚弱为本,湿热内盛为标,由于病情轻重可有阴虚、血瘀等表现,病位在于脾胃、肝胆、三焦,病机是由于饮酒导致湿热、邪气郁于脾胃、肝胆,弥漫三焦,引起形体和神智出现异常,并由于饮酒可以一过性的振奋阳气,使饮酒者出现对酒的依赖。
酒精依赖 篇8
关键词:酒精依赖伴抑郁障碍,度洛西汀,帕罗西汀
抑郁障碍也称为抑郁症, 是现代社会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 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以及生化因素等, 而酒精依赖伴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共病形式, 近些年来发生日趋频繁, 已经逐渐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其主要症状包括人的思维缓慢、情绪低落、进行意向活动的能力和要求减退等, 严重的情况下, 病患会产生自杀的观念和行为, 后果十分严重, 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常规戒酒治疗、康复治疗等, 但是效果不甚优良。本文通过对118例酒精依赖伴抑郁障碍给予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的临床对比分析, 成果颇丰,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1月来本院进行酒精依赖伴抑郁障碍治疗的118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病患85例, 女性病患33例, 年龄在17~5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27±1.4) 岁, 排除有用药禁忌证的病患, 一般资料经过统计检验, P>0.05, 年龄、性别等不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方法
将118例酒精依赖伴抑郁障碍病患按照随机原则,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59例, 所有病患在用药之前的1周, 要停药1周, 在使用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单独治疗的过程中, 不要使用其他药物, 对治疗组病患采用度洛西汀进行治疗, 度洛西汀的初始用量为30~50mg, 医生可以依据病患具体情况, 斟酌用药, 最高用量为90mg, 疗程为4周, 分别在治疗第1周以及第四周对病患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进行监测。对照组病患采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 帕罗西汀最高用量为50mg, 最低用量为2 0 m g, 疗程为4周, 分别在治疗第1周以及第4周对病患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进行监测, 所有病患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 情节严重的要立刻停止对病患用药, 防止不良反应持续加深。
1.3 临床观察
对照组病患采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 对比治疗前后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情况、治疗费用、病患满意情况等指标。显效标准为病患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减分率>75%, 有效标准为病患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减分率<75%、>25%, 无效标准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减分率减少<25%。
1.4 统计分析
主要采用统计SPSS17.0软件, 采用卡方检验以及F检验的方法, P>0.05, 不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 P<0.05, 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治疗组以及对照组有效率表见表1, 治疗组有效率为86.44%, 对照组有效率为84.75%,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但是P>0.05, 不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
疗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表详见表2, 治疗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对照组略低, 但是P>0.05, 不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以及对照组不良情况发生表见表3, 治疗组2例发生不良反应, 其中便秘率为1.69%, 出汗率为0%, 鼻塞率为1.69%,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9%, 对照组有6例发生不良反应, 便秘率为3.39%, 出汗率为5.08%, 鼻塞率为1.69%, P<0.05, 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病患满意比对照组好, P<0.05, 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 两组治疗费用接近, 并且P>0.05, 不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
3 结论
度洛西汀是一种5-羟色胺类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的双重抑制剂[1], 属于一种比较新型的治疗酒精依赖伴抑郁障碍药物[2,3], 国内外对该药物褒贬不一, 一方面, 在临床上该种药物确实效果比较好, 但是另一方面, 许多人对其安全性提出了质疑, 本文通过对118例酒精依赖伴抑郁障碍给予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的临床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效果类似, 均比较优良, 但是度洛西汀并发症等情况更少, 更为安全可靠, 具有很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先广, 孙吉禄, 张增.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对比[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32 (47) :36-41.
[2]张艳, 唐茂芹.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伴有疼痛症状的抑郁障碍的对照研究[J].中国药房, 2011, 12 (22) :1087-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