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式小切口

2024-09-28

隧道式小切口(精选8篇)

隧道式小切口 篇1

重睑成型作为当前常见美容手术,于临床中多采用切开、埋线以及缝扎法实施手术;但由于切开法对患者脸部造成创伤大,患者眼睑肿胀情况明显且淤青消退时间长,切口瘢痕明显等原因,已不适应当前患者的美学追求[1,2]。为探究三点微创小切口联合皮下隧道组织去除重睑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本研究以回顾性方式重点分析本院收治的30例除重睑术患者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于本院收治30例除重睑术患者临床资料,于手术前已与患者沟通明确其要求重睑类型:明显或自然;同时根据其眼形条件对患者眼睑分型:正力、超力、无力、混合。患者男女比例1:29,年龄18-35岁,平均(25.14±4.45)岁,其中双侧眼睑28例,单侧眼睑2例;患者眼睑皮肤情况良好,松弛不明显,有软组织臃肿现象,重睑所定位高度为6-8mm。

1.2 手术方法

①三点小切口设计:按患者眼形、脸型以及患者个人需求进行重睑线设计,患者处立位,脸部肌肉保持放松,双眼微闭,利用回形针轻推患者上睑皮肤,使其上睑出现较为自然的皮肤弧线,请患者反复睁闭眼,观察并检验患者重睑形态,若满意则用记号笔标注重睑线,切开长度为2-3mm;②麻醉:对患者面部行常规消毒,于重睑线局部做浸润麻醉,注射2%利多卡因(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20044620,0.1g),于患者眼睑及皮下组织切口线中,1-2mL,深部增加1mL,减少患者实施去除眶隔部位脂肪时疼痛程度;③手术步骤:于切开点用11号刀片将皮肤与皮下组织切开,眼科剪贴紧皮肤行锐性剥离,形成贯通隧道后利用组织剪将隧道下方眼轮匝肌掏剪,对眼轮匝肌较厚者于外切口打开眶隔,剪除多余脂肪后使重睑形态更为自然;④缝合:使用6-0丝线缝合切口上、下缘并与睑肌腱膜联合在一起,使皮肤与其黏着愈合,从而形成重睑,缝合过程中应首先缝合最高点,而后对两侧切口进行缝合,手术过程中注意观察重睑线流畅与否,若否可进行适当调整;⑤术后于患者切口处可涂抹适量红霉素,纱布包扎1d,术后5-7d拆线。

1.3 观察指标

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3-12m,观察并记录患者并发症(疼痛、眼睑肿胀、感染、瘢痕)发生情况;医院自制眼睑满意度调查表,总分10分,9-10分为满意,6-8分为一般满意,0-5分为不满意,满意率=(满意数+一般满意数)/总例数×100%[3]。

2 结果

2.1 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本组患者眼睑术后疼痛率3.33%(1/30),眼睑肿胀率6.66%(2/30),感染患者无,切口瘢痕率3.33%(1/30);患者术后疼痛反应轻微,对生活工作无影响,眼睑轻微肿胀且伤口愈合情况良好,无感染现象发生;切口瘢痕不明显。

2.2 患者术后满意度情况

患者术后满意27例(90%),一般满意3例(20%),满意度100%,其中27例重睑线流畅,自然美观,患者满意度高,3例重睑不明显,再次修复后患者对效果表示满意。

3 讨论

重睑其成型原理为运用多种方式将人体睑板前肌肤及其上睑肌腱膜纤维形成粘连后制作重睑,当前切开重睑术于临床中运用广泛,其效果持久,但手术创伤较大,对患者淋巴循环系统破坏严重,易导致术后淋巴循环障碍,以及淤青肿胀时间长久难消,恢复期较长[4]。为寻找制作重睑有效方式,降低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就三点微创小切口联合皮下隧道组织去除重睑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患者满意度为100.00%,其中满意27例(90.00%),一般满意3例(10.00%),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术后疼痛感受轻且形成伤口小,眼睑部位肿胀轻程度微且瘢痕不明显,愈合情况良好且无感染,表明三点微创小切口联合皮下隧道组织去除重睑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理想,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小。考虑可能因为三点微创小切口联合皮下隧道组织去除重术结合切开术与埋线术制作重睑的优点,于三点小切口间通过制作贯通皮下隧道的方式,于隧道内部将多余皮下组织及眼轮匝肌、睑板脂肪及睑板筋膜充分暴露,从而使患者上睑肌肤与睑板筋膜完全粘连愈合,最终使其重睑弧线流畅自然[5,6]。同时于外点切口将患者眶隔部分脂肪切除,可使患者该处皮肤变薄,从而使部分眼睑臃肿患者术后臃肿情况改善明显,且疗效持久性较好[7]。另外由于手术未将患者上睑肌肤完全切开,因此对患者淋巴循环系统损伤小,有利于手术后淋巴回流消肿,不会造成较明显淤青;且较传统手术术后需3-6m恢复时间,本手术仅需2w恢复时间,若患者对手术效果不满意,可进行二次切开予以矫正,以此提升患者对手术满意度[8]。同时手术中应当注意患者双眼重睑线形状、三点位置以及宽度应当保持一致,避免术后双眼重睑不对称现象出现。但本研究未分析三点微创小切口联合皮下隧道组织去除重睑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综上所述,三点微创小切口联合皮下隧道组织去除重睑术临床效果理想,患者眼睑重建流畅美观,可进行二次手术,患者满意度高,且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且程度轻微,不影响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建利.三点小切口重睑术的临床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6):778-779.

[2]杨瑞年,李明,吴承道,等.提上睑肌缩短联合小切口重睑术治疗轻中度上睑下垂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美容,2014,4(5):84-85.

[3]孙跃,韩磊,冯雪,等.改良三点式小切口重睑术同期行内眦赘皮矫正术的探讨[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2(3):212-213.

[4]石彩凤.切开法重睑成形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5):117-118.

[5]王璟,卢敏.改良微创小切口重睑术与传统埋线重睑术疗效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7):3847-3849.

[6]陈从柏,解为慈.重睑线切口内眦赘皮无瘢痕矫正术87例临床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5,25(3):291-294.

[7]李曾显,刘正茂,刘剑毅,等.3种术式治疗内眦赘皮结合小切口重睑术的疗效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23(6):591-593.

[8]林海涛,闵好,秦巍,等.眼轮匝肌瓣和外侧脂肪垫转移矫正重睑过宽畸形[C].//2010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论文集.2010:260-261.

“小切口”促成“大构建” 篇2

可是,很多班级在运行了一个月之后,开始有或多或少的“事故”出现,或屡屡违纪,或学风散漫,或学无劲头……这是为什么呢?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套体制或者一种制度在建立之初,是没有人敢违背的,人也会自发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在这种“斩立决”式班级氛围中,孩子们是不会冲撞班干部或者班规的。但是,时间稍长之后,这种重复式的班级行走方式,不能给人新鲜的气息,只是机械地遵守、服从,那么心理的疲惫和松懈自然会产生。这就是一些班主任所说的“一些学生,总是时间一长就露出了狐狸尾巴”。其实,这哪里是狐狸尾巴,而是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心理学的基本规律。

为此,笔者开始思考“小切口”的带班方式,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所谓“小切口”,是相对于短时间内就构建完备的“横切面”式带班路径来说的,它基本的行走方式是以一点为经,以不断扩大的带班内容为纬,在不断拉长的过程中完成班级的构建。

“放任”之中的关注

所谓的“放任”,即非“横切面”式带班,全面都抓,而是只抓某一个点,其他的东西相对忽视。而“某一个点”就是我们关注的点。

可能很多老师会产生疑问,当只抓一个点的时候,班级会不会杂乱无章?会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这是不必担心的,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任何人在一个新的起点和新的班级,都不会想让人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种“自我印象粉饰心理”以及“自我展示心理”都会使这个班级在无序的状态下运行一到两周。从管理学校的角度来说,一个管理者想抓的东西越多,往往失去的也会越多,而最佳的方式是抓一个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少到多。所以,此时采取全方位管理和全方位放任的效果是差不多的。此时关键是在宏观带班架构的前提下,抓住“某一个点”,然后用这一个“点”将无序的班级贯穿起来。

诚然,抓这个“点”的前提是班主任要明白带班的宏观架构。我这学期的带班核心就一个“点”——让别人因我而幸福。那么,幸福、感人的细节就是我要抓的“点”。

于是,在开学第一天,我就开始用自己的眼睛盯着那些可以让人感动的细节。

记得发校园纪律手册的时候,不少孩子从我手里接过手册都会说声“谢谢”。于是,我发完手册后说——

我今天很感动,这份感动让我感到同学们的素质很高,因为很多同学从我的手中接过手册的时候不忘记说声“谢谢”。什么叫高素质?高素质不是高大上的存在,而是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一滴水可以折射整个太阳的光辉,你们表现出的细节告诉我,和你们在一起会很幸福。但愿我们的生活中多一些“谢谢”,多一些温馨的画面。

我不能保证所有的孩子都会因为这样一段话就提高素质,但我相信,这样一段话会让多一些的孩子说声“谢谢”。

印证我猜想的是第二天的发书事件。因为一下子要发53本书,教室里乱七八糟的满地都是书。我知道,此时,如果一个班主任亲自做事就会失去锻炼学生的机会,如果一个班主任指定人来做事则不利于发展构建“幸福”需要的典型。于是,我说了一句:“我就不信我们九班36个同学不能把书发下去!”然后,我离开了教室。

我在门外看见几个女生主动上前按照一定的顺序开始给书分类,一个叫文的丫头悄悄地剪断了捆扎书的塑料绳,一个叫宇的孩子在逐一登记书的名字,一群姑娘怀抱着一摞摞的书走向每一个课桌……发书结束后,那个叫宇的孩子说:“现在我来读书的名字,大家对照看看自己是不是缺少哪本?”在他一个个唱名的过程中,我感到了这个孩子的细心。更让我感动的是,一个叫逸的同学没来报到,只剩下一套残缺的书给他,另一个叫萱的姑娘竟然主动说把自己的书给逸,而自己到图书馆重新领取。

书,就这么发完了。

当一个老师用发现的眼睛去寻找美好的时候,美好就会源源不断。而当一个老师只盯着班级毛病的时候,那么毛病就会不断。有教育家说:“当你一直说某个孩子是好孩子的时候,他最终能成为好孩子;当你一直说某个孩子是坏孩子的时候,他就会最终成为坏孩子。”教育的正能量会带来正能量,而负能量则会带来负面效果。陈宇老师曾说,“班主任所有的对手都是班主任自己培养的结果”,同样,一个让班主任棘手的班级往往也是班主任培养的结果。

在自主发书这件事情上,我不失时机地对好的现象进行表扬,更表扬了发完书后默默打扫垃圾、用手抱着垃圾(当时没有领取卫生工具)送到大垃圾场的两个同学。

“我当了15年老师,你们是我见过的最懂事,最有爱心,也最让我自豪的学生。”我的语调很激动,“有你们,我们还需要什么?我就想我能给你们什么?那就是幸福。孩子们,我会让你们因我而幸福,我也想把‘让别人因我而幸福’当作我们的班级文化核心,因为爱心饱满的你们,是可以让我们的班级幸福的。”

我问我的学生:“你们希望被人管吗?”

“不希望!”

“你们希望我们制定很多条班规呢,还是没有班规呢?”

“没有班规!”孩子们很兴奋。

“好,我们不用班规。我姑且相信你们,我倒想看看谁会是我们班第一个犯错的人,大家也替我睁大眼睛观察。还有,我不安排值日生,我看有没有人打扫卫生;门窗水电我不安排人关,我看有没有人做;各种操没人带,我看会不会跑得比别人好……”

从那以后,教室里每天都是干干净净的,每节课黑板也被擦得干干净净……甚至每节课的起立都是班上所有孩子一起喊的。

我始终觉得,教育学生最好的方式不是道理的述说,也不是故事的讲述,而是最鲜活的身边实例。

接下来的几天,另一件让我感动的事情出现了。那是个周五,不知道是谁的提议,让班级所有的孩子都来大扫除。走读生从家里带来了抹布、洗涤剂以及擦玻璃用的专业工具。周一的早晨,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发现教室洁净无比,而且窗帘也被洗得干干净净。如果说原来的“感动”有“技术”的成分,这次的感动则没有任何杂质。

“同学们,老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真的不知道。你们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健康向上的灵魂。感谢你们,我因你们而感到幸福!”没有掌声,整个教室里静悄悄的。我知道,这种静悄悄的背后是每个学生内心的波澜起伏。

为了更好地和孩子们进行灵魂的碰撞,我和孩子们进行小本交流。我始终觉得,在和孩子们进行灵魂碰撞的过程中,小本交流是最为合适的一个方式。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的世界丰盈而幸福,孩子们的困惑被我化解,内心深处的奉献精神被我进一步地激发。

啸告诉我说:“在很多同学都在为班级尽心竭智的时候,总是有少数人每天坐享其成,对这些人一定要严格管理。”

我回答他说:“孩子,如果太阳照在了大树的身上,在大树沐浴阳光的时候会不会也有阴影出现呢?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纯净,但我们要相信当太阳转移的时候,影子也会转变方向。即使不能如此,也要相信冬天树叶稀少的时候,阳光的领地就会扩大。我曾经在自己的日记中写过‘如果你愿意欺骗,我就愿意相信’,其实就是坚信人性的美好,坚信未来的美好。做好我们自己,他们就一定会改变,请相信美好本身的力量。”

晓在小本里写道:“景今天早早地来到教室,在每个同学的桌子上放了一张醒神卡,只有我一个人看到了,她不让我说,我真的为她感动。”

我回复道:“我一直坚信,走得最远的不是能力,而是一个人的品德。有这样的人是我们班级的幸福,你能为她感动,我同样相信你也是这样的人,因为只有美好的灵魂才能发现灵魂的美好。”

美,就这么在无声中传递着。

自然,也有“丑”的蔓延。如果我们一直盯着班级的“黑暗”,那么就会“事故”不断。时下很多班主任在工作中往往眼睛看到的不是美好,而是盯住了“事故”,盯住了“扣分”,于是他就整天在烦恼中度过,班级也会因为他的烦恼而增加更多的烦恼。而盯住了美好,他就会用美好塑造美好。

为了让班级进一步美好,我宣布了班级的第一项政策:班级称呼的改革——同学们之间的相互称呼,不一定非要连名带姓地称呼,三个或三个字以上的名字,可只称呼名;两个字的名字可以姓名一起称呼。例如吴雅文,我们就称她雅文;而陈翀就可以直接叫陈翀。

称呼,一个简单的变化,足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一个相互亲近的家庭式的班级,不是用“我们要像一家人一样”的要求就可以做到的,它需要点滴细节的铺垫。

由“放任”到平衡构建

所谓构建,即是让班级继续升华的路径。如果一直采取“放任”的做法,即让孩子一直沐浴在幸福之中,班级管理依然是零散的碎片,平面的碎片。班级需要往上走,方法需要更丰富。

如果说前一阶段小本的引入和称呼改革算作构建的开端的话,那么真正的班级构建是从小组组建开始的;如果说前一阶段为班级奉献的并非每一个人,是一种奉献失衡的话,那么真正的奉献平衡构建和发展平衡构建是从小组组建开始的。

通常的班级管理往往是金字塔结构,班主任在塔尖,下面是班长、副班长,接着是小组长、班级成员,孩子们在这样的班级中因为“地位”不平等而造成心理不平等和发展机会不平等,这不是教育的理想做法。我理想中的班级,它是每个孩子都能最大化地发展自己的场,是每个孩子都在幸福和快乐中释放自己潜能的场。所以,这样的班级不应该有管理者,不应该有各种各样的班规。

前一阶段没有排座位,孩子们两个多星期来都是自由随意坐的,此刻,我们需要排座位了。前一阶段的“美好”运行,让班级中存在为他人着想的气氛,这种气氛不一定进入到孩子们灵魂,但可以使班级的良好风气持续一段时间,斤斤计较、自私自利的情况目前基本不存在,亦或是被收敛了。

1.小组构建的基点在于每个同学之间都是互补的,也就是小组人员要想让小组功能最大化,就要相互协作,共同进步,这样就把小组成员团结在了一起。

2.各个小组之间的成绩相对均衡,不打破小组之间的平衡,是确保小组内部团结的条件之一。因为一旦小组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其他小组就会动力不足,或者没有出发就自认落后。

3.小组成员之间是完全平等的关系,小组长也只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个别小组也采取了组长轮流“执政”的方式。

4.每个小组内部都有多个组内课代表,让每个同学都有明确的主要任务。

从前一阶段的“放任”,到此刻小组的构建,每个孩子从无序到达了为小组而工作的阶段。这是第一次班级整体层面的“收”。

“横切面”的带班方式,在班级运行了两三周之后,心理的疲惫状态或者心理的放松状态会潜滋暗长,而采取“小切口”的带班方式,则会让孩子们感觉到了一个心理的归宿——小组。

这个阶段带班的重点在于如何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为此,我让每个小组为自己的组取名,设计组徽、组口号、组内的一句话、个人简介等。例如第二小组——

组名:砺锋

口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意义: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一块没被打磨过的铁,要想成为宝剑就必须经过三年的磨砺,只为了三年后的那一剑——高考!

组徽:组徽中一共有七个手掌,其中六个是我们小组成员的掌印,另外一个,便是班主任的掌印。象征着和谐、合作、互帮互助。

成员:若珽小卖部部长,黄若珽;“高冷摄影师”,姚宇倩;社交必备,顾晓逸;热心小伙伴,蒋祎佳;朗诵达人,刘潇璟;第一帅哥,陈家伦。

小组口号:让别人因我而幸福,让小组因我而美丽。

营造小组文化的过程,其实就是让小组内部团结的过程。很多班主任苦恼班级凝聚力不强,苦恼小组凝聚力不强,主要原因是忽视了让班级或小组凝聚的纽带,总是苦口婆心对孩子们讲团结的重要性。殊不知,在活动面前,言语是苍白无力的存在。所以说,活动是教育最核心的因素。

其后,我们举办了小组文化展示活动。展示的过程不在于评选出好坏,而在于进一步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我们开展了两周一次的“感动小组人物评选”活动,班级文化设计招标活动,这些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小组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同时,为了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我们也会专门召开一些围绕此主题的班会课。例如“梦想长城”的班会课,我让小组成员围成一个圈,然后抽去支撑身体的凳子,靠相互支撑的力量看哪个小组支撑得更久,让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相互支持的重要意义。

还有一起解读大雁精神的班会:

1.现象:当每只大雁扇动翅膀时,它为紧跟其后的大雁创造了一股向上的动力。按照“V”字形飞行,整个雁群比每只雁单独飞行至少增加71%的飞行距离。

启示:具有共同的方向和群体意识的人们会更快、更容易达到他们的目的地,因为他们是在相互推动下前进的。

2. 现象:每当一只大雁掉队时,它会立刻感到单独飞行的阻力,它会很快加入队形中,以利用前者所提供的动力。

启示:作为人,如果我们具有大雁一样的见识,我们就会留在队伍中,而那些跟我们行进方向相同的人也会这样做。

3.现象:当领队的大雁感到疲惫时,“V”字队形中的另一只大雁就会主动充当领队。

启示:它们觉得轮流干艰苦的工作是合算的。头雁的职责是高瞻远瞩,冲锋在前,掌握方向,调正路线和负责安全,而它自己并没有什么特殊待遇。

4.现象:在后面的大雁会不时发出鸣叫声,鼓励前面的大雁保持速度。

启示:作为人类,当团队协作时,我们应该说加油!一起努力!

5.现象:当一只大雁病了,或受了枪伤,掉下来时,另外两只大雁会离开队形,跟着下来,帮助和保护它。它们会守着这只大雁,直到它能重新飞行或死去,然后它们给自己力量再次出发或跟随另一队大雁追上自己的队伍。

启示:如果我们有大雁的见识,我们就会像大雁那样相互支持。

6.现象:如果头雁牺牲,后边的一只大雁会主动顶替,其他的大雁决不争权夺利,表现了无私的梯队精神。

启示:大雁不像人一样还要选举投票,考核审批;不会做出论资排辈、世袭罔替的行为。

这节班会课对孩子们的触动很大,也使小组达到空前的团结合作。他们会自发地制定小组合作计划、小组帮扶计划,还会创造性地开展一些能够凝聚小组的工作,例如有几个小组开始记录小组日记,让这份日记成为他们最温馨的回忆和珍贵的财富。

一次浩在小本里写道:今天的班会课,让我有温暖的家的感觉,几位同学的话让我热泪盈眶。从未这样完全融入一个班集体,从未这样的想去相互促进、扶持,也从未拥有这样长期以来的感动与幸福。

平衡中打造失衡

任何事物,如果一直处于平衡的状态,都不会获得最大化的发展,而“不平衡——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发展轨迹,才能确保事物发展呈螺旋上升的态势。为此,在班级小组内部凝聚力急剧增强的前提下,如果想让整个班级生态良好地发展就必须打破这种暂时的平衡。

为此,我们制定了小组之间的评分标准——

1.早读最好的两个小组各加5分,但有同学迟到的小组不得参与评比(特殊情况除外)。

2.晚自修最安静的两组小组各加5分,但有同学没有交作业的小组不得参与评比(特殊情况除外)。

3.卫生打扫没有被大家“吐槽”的加3分。

4.每次测验总均分排名最靠前的两个组分别加10分和6分。

5.在班级活动中最有创意的小组加5分,主持最有创意的小组加5分。

6.有当选“感动班级人物”的小组加5分。

这个评分标准很简单,但是从早读、考勤、晚修纪律、卫生状况、学习成绩、班级公共事务等多个方面调动了小组之间的竞争。

只靠评分标准的竞争又会沦落到用纪律来约束成员的地步,这不是我带班所追求的。为此,我开始悄悄打造“杰出小组”,从而打破小组之间的相对平衡。

我找来了第五组同学,对他们说:“你们组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小组之一,我希望你们能成为我们班上的小组样板,成为承载我教育理想的样板。”

然后我对该组进行指导,告诉他们如何预习、复习、梳理,如何分工、协作、制定计划,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超越别人。

果然,没过多久,五组成为我们班级令人艳羡的小组,一次数学测验在满分160的情况下,他们组的均分达到了142分,这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成绩,只有我知道他们之间是如何计划、学习、帮扶的。

在别人艳羡这个小组的同时,我又悄悄地找到了第六组同学面授机宜,向他们分析五组的劣势和六组的优势,揭秘五组同学的学习方法,并给六组同学“指点明路”。于是,六组同学又开始雄心勃勃地做超越五组的工作了。

在五组和六组的同学们自发学习的同时,其他小组也发现了他们“优秀”的秘密,纷纷来找我,要我给他们传授超赶他人的方法。我在给孩子们传授“秘笈”的过程中,看到了他们你追我赶的局面。又因为所有的评价都是针对小组的,所以在追赶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凝聚了小组的力量。

什么是最好的班级生态?就是既能够凝聚团队内部力量,又能够在班级层面生机勃勃的生态。在这种不断地构建平衡又打破平衡的过程中,班级正走在良性发展的道路上。

正如这几个孩子的小本所呈现的——

为班级做橱柜,没什么好谢的。打个比方,帮家里做点事,家里人应该也不会很郑重地说“感谢”。要我拖地什么的,家里人绝对会说“这是你应该做的”,九班就是我们的家——茅陈璐

我不担心失去分数,因为分数不好可以有人帮我;但我担心失去九班,因为失去了就不会有这么好的集体了——朱奕璇

今天(周六)我们小组一起学习,心里满满的,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滋味。周五晚上我们都完成了大部分作业,周六的时候我们俩都收到了母亲一起去看电影的提议,但我们都果断地拒绝了,因为我们要预习。今天,凤凰书城,因为这几个一起学习的身影,而显得别致——宁玙

之前,从未有过如此幸福地当班主任,而今我走在享受教育的道路上。

可能不少朋友会问:“梅老师,您的班级没有班干部、没有班规不会出事故吗?”当班主任一直盯着孩子们的优点,并且能够用丰富的手段让孩子们感受到班级幸福的时候,您觉得还能有多大的事儿呢?

对手,都是班主任培养出来的。

从小小的切口入手,到小组之间的“平衡——不平衡”螺旋式上升前进;从最初的“放任”式的发展到大家凝聚在一起你追我赶地享受班级的幸福,这是一个逐步收紧的过程,更是一个让孩子们的心理逐渐适应班级进而养成习惯的过程。

养成这样的习惯要多久?理论上需要3个月,我用了两个半月。您不妨也试试!

隧道式小切口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白内障患者共50例 (50眼) , 对其以Emery分类方法为依据, 所有患者患眼均为Ⅳ级核还有Ⅳ级核以上的硬核。其中男性患者21例, 女性患者29例;年龄最大的为78岁, 年龄最小的为55岁,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7岁。术前视力主要如下:光感15眼, 手动24眼, 眼前数指共有11眼。

1.2 手术方法

患者手术之前先使用复方托品酰胺滴眼, 使得散瞳充分。手术之前10 min对患眼进行表面麻醉。以穹隆为基底, 将结膜瓣做出, 在右上方10点和11之间的角膜缘后距离1 mm的巩膜面, 做出直线形的1/2厚度板层巩膜切口, 切口长度一般在6 mm。往前进行板层分离, 将巩膜隧道做出来, 隧道的底部需要相对较宽, 整体呈现出梯形的形状, 到透明角膜里面距离大约为1.5 mm, 通过斜行穿刺角膜的方式进入到前房。将大角膜切口的内口扩大并确定内口相对于外口要略大, 把截囊针从3点位置将晶状体核刺入, 在9点位置的核赤道部将活动核在囊袋里面翘起, 在4点位置患者虹膜之前将黏弹剂注入, 让这个地方的虹膜放置在晶状体核的后方, 通过黏弹剂把核以逆时针的方式转到前房位置, 在核的后面还有前房将黏弹剂注入。术者左手持起齿镊将切口的前唇夹持固定, 右手将水晶状体圈匙伸入到晶状体核的后方位置并把核往外拉出。这个时候因为核较大所以要娩出有一定难度, 会嵌顿在隧道里面, 这个时候术者右手将核以圈匙t托住而左手则沿着核的表面, 使用有齿镊的两叶合拢起来, 向着核的中心延伸, 晶状体核以闭合的显微有齿镊方式刺入然后向着下方的晶状体圈匙的正中位置用力, 确认成功刺入后向切口后用力, 使得和切口处距离最近的晶状体核大约1/4的位置, 将其劈裂然后取出 (体核, 并向下方的晶状体圈匙正中用力, 刺入后向切口外用力, 使靠近切口处的晶状体核的大约1/4的部分, 被劈裂破碎取出。注入黏弹剂将剩余有缺口的3/4) 。把晶状体核通过注入黏弹剂的方式推回前房位置, 旋转晶状体, 让其缺口的位置一个角和切口对准, 晶状体圈匙再次伸入到核的后方, 托出核其中一角之后让核旋转, 这种方式能够让其从切口顺利娩出。对切口密封情况进行检查, 一般情况下患者的切口不需要缝合, 仅有少数患者需要缝合, 但最多也是一针即可。对患者球结膜下应用庆大霉素还有地塞米松, 让患者的球结膜复位。手术完结之后单眼包扎。

1.3 术中并发症

在所有患者中有4例患者手术过程中后囊破裂, 占据比例8.0%, 而其中有3例患者连续环形撕囊后囊破裂, 占据患者比例6.0%。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术后第1天, 有1例患者的裸眼视力超过0.3, 占所有患者比例2.0%;裸眼视力在0.3~0.5之间的患者有19例, 占所有患者比例38.0%;裸眼视力超过0.5的患者有30例, 占所有患者比例60.0%, 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

出现并发症有角膜水肿、葡萄膜炎, 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后均在1周后消退。

3 讨论

手术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也成为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该手术方式因为具有切口小、术后不良反应轻微、操作简单以及安全性高等优点, 受到广大医师患者的青睐, 另外该手术过程中不需要特殊设备辅助, 医疗费用相对更低。以往对白内障患者主要应用硬核白内障超乳手术治疗, 但是该手术治疗后并发症相对较多, 即使是进行常规的ECCE也有很大概率会出现后囊破裂或者角膜水肿等相关并发症[2]。

本次研究中对硬核白内障进行隧道内碎核法治疗, 该设计和应用方法仅需要镊子伸入到隧道当中就能够进行碎核工作, 部分仅需要伸入前房少许即可, 无需依靠特殊器械。本次研究中应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术中隧道内内劈核法进行治疗, 患者术后视力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且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 该结果提示此类手术方法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 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 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眼睛健康以及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术中隧道内劈核法的设计方法还有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硬核白内障患者共50例, 应用本院设计的隧道内劈核法进行手法小切口摘除手术, 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归纳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术后第1天, 有1例患者的裸眼视力超过0.3, 占所有患者比例2.0%;裸眼视力在0.3~0.5的患者有19例, 占所有患者比例38.0%;裸眼视力超过0.5的患者有30例, 占所有患者比例60.0%。出现并发症有角膜水肿、葡萄膜炎, 均在1周后消退。结论 对白内障患者在手术本院设计的隧道内劈核法辅助之下应用手法小切口手术, 能够收到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 且患者术后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硬核白内障,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设计

参考文献

[1] 王立新, 王华.小切口手法劈核技术在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运用[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1, 14 (6) :169-170.

隧道式小切口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前均为干眼症状, 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全身结缔组织疾病, 无影响泪膜稳定和泪液分泌的眼部用药史, 均符合白内障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根据手术切口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其中, 观察组患者有男性21例 (25眼) , 有女性19例 (22眼) ;年龄分布为45~70岁, 平均年龄为 (59.5±14.5) 岁;病程为1~5年, 平均病程为 (2.85±1.95) 年。对照组中有男性19例 (21眼) , 女性21例 (23眼) ;年龄分布为47~73岁, 平均年龄为 (61.5±15.5) 岁;病程为1~6年, 平均病程为 (3.65±2.45) 年。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极为相似,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经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对照组患者经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具体手术方法为:在进行手术之前, 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检查, 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血常规、角膜内皮镜、眼角A超;以及角膜曲率等等。然后均给与两组患者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进行散瞳处理, 共点3次, 每次15 min, 同时选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进行点眼麻醉, 浓度为5 g/L, 并在术眼眼贴膜处放置已经进行常规消毒的铺巾, 然后采用开睑器进行开睑处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于正上方角膜边缘透明角膜行水平直线切口, 切口深度为角膜厚度的1/2, 大小为3mm, 选用3 mm的穿刺刀刺入前房, 并于1~3点方位角膜边缘用15°侧切口刀做辅助切口;给予对照组患者于角膜边缘后方1mm位置, 11点半至12点半方向, 以上方穹窿部为基底, 行巩膜隧道切口, 切口厚度为板层的1/2, 弦长为3 mm, 呈180°反眉弓状, 巩膜隧道至透明角膜内2 mm左后处, 选用3 mm的穿刺刀刺入前房, 并于1~3点方位角膜边缘用15°侧切口刀做辅助切口, 使内切口形成瓣膜状。手术过程中, 均给与两组患者于前房注入粘弹剂, 起到充填前房和保护患者角膜内皮的目的。然后选用撕囊镊进行连续环形撕囊, 行超声乳化, 充分水分离核与皮质, 用双手法在囊袋内注入粘弹剂, 利用植入器将聚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 通过I/A进行粘弹剂的置换。所有患者均无需缝合切口, 涂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 用纱布对术眼进行遮盖处理。

1.3 观察指标

在进行手术前的第3天和进行手术之后的第1、15、30天对80例患者发放调查问卷, 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干眼主观症状。同时, 对所有患者进行BUT评分。干眼主观症状评分标准为:持续出现明显症状计3分, 间断出现轻度症状计2分, 偶尔出现计1分, 未出现灼烧感、异物感以及干涩感记0分。干眼主观症状的总评分为3个主观症状相加, 计分范围为0~9分。

1.4 统计方法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4.O软件实现,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组间组的构成比较采用t检验, 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2]。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眼主观症状的得分比较

手术之后的第1、15、30天, 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得分明显高于手术之前, 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干眼症状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泪液分泌试验结果比较

手术之后的第1、15、30天, 两组患者的泪液分泌量明显多于手术之前, 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泪液分泌量明显多于对照组, 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目前, 在临床上治疗白内障最安全有效地治疗方式是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从目前的实际条件来看,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与我国国情相符合且最有效的一种治疗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方式。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关研究地不断深入, 该手术方式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而超声乳化术则属于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的最佳手术方式之一[2]。随着临床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迅速发展, 相关研究发现, 白内障患者通过手术治疗之后, 由于手术切口导致的角膜闪光是影响患者裸眼视力的主要因素, 这主要是由于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之后, 患者角膜的形态发生了改变而引起[3]。患者角膜切口的长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术后角膜散光的程度, 手术切口距离角膜越近, 则散光程度越大, 反之, 如果手术切口距离角膜越远, 则散光程度越小。近年来,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与此同时, 由手术带来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 尤其是该手术很可能破坏患者的眼表结构, 对患者泪膜功能的稳定性造成严重的影响。大量研究证明, 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1个月之后, 仍然有近20%的患者无法恢复正常的泪膜功能, 甚至部分患者的内膜功能与手术之前相比较显得更加不稳定, 使患者眼部出现灼烧感、异物感、干燥感等各种不适症状[4]。

从结构方面来看, 泪膜可以分为黏蛋白层、水液层和脂质层, 是一种液体薄膜, 附着于人体的眼球表面。相关研究发现, 泪膜具有营养角膜, 能够构成屈光间质, 如果其量与质发生变化, 将直接对泪膜功能造成影响, 导致泪膜不稳定[5]。泪膜在正常情况下, 能够使眼表皮细胞维持正常的功能和结构, 而泪膜的结构组成部分包含了眼表上皮细胞所分泌的黏蛋白。因此, 泪膜与眼表上皮细胞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相关研究发现,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眼表结构几乎没有影响, 但能够导致泪膜功能的不稳定, 泪膜造成较大的影响[6]。

该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通过实施手术之后, 在术后的第1、15、30天, 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得分明显高于手术之前, 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干眼症状得分[ (1.20±0.32) 、 (0.98±0.23) 、 (0.69±0.23) ]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 两组患者的泪液分泌量明显多于手术之前, 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泪液分泌量为[ (19.20±2.56) 、 (16.58±0.56) 、 (14.69±0.26) ]mm明显多于对照组。该结果提示, 经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可能引发结膜上皮炎症, 导致患者进行手术之后出现干眼症状。由此表明, 与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相比, 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泪膜功能的影响较小。相关研究发现, 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之后给予人工泪液,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患者眼表面组织的黏度有所提高, 有效降低对泪膜造成损伤, 能够使患者的干眼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 能够促进患者泪膜功能的恢复[7]。该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8]报道的数据极为相似。因此, 我们认为, 在临床治疗白内障患者时, 为有效降低对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 应该合理选择手术切口, 而与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相比, 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泪膜功能的影响较小, 是一种更值得推广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切口方式。

综上所述, 乳化白内障手术是临床治疗白内障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 但由于手术中不同手术切口的选择会对内膜功能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因此, 在对白内障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 应该谨慎选择手术切口方式。而与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相比, 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泪膜功能的影响较小, 是更为理想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切口方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江月, 马立威, 张劲松.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角膜的组织学改变[J].国际眼科杂志, 2010, 10 (4) :77-79.

[2]陈光约, 林淑玲, 张采华.隧道巩膜切口与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 2006, 14 (3) :219-221.

[3]徐莺歌, 刘冬瑞, 张红.波形蛋白与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 6 (24) :3-5.

[4]武胜霞.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86例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8 (10) :2-3.

[5]秋盛.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折叠晶体植入术后高眼压的病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6 (20) :4-7.

[6]李毓霞.硬核白内障患者应用同轴微切口扭动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9 (20) :7-8.

[7]王素芝.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护理体会[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 5 (8) :5-7.

隧道式小切口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眼科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5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依据不同方向巩膜隧道切口进行临床分组, 治疗Ⅰ组25例, 男性13例 (13眼) , 女性12例 (12眼) , 术前视力为光感到0.1, 年龄61~85岁, 平均年龄 (73.6±10.4) 岁, 治疗Ⅱ组25例, 男性12例 (12眼) , 女性13例 (13眼) , 术前视力为光感到0.2之间, 年龄62~86岁, 平均年龄 (74.4±11.2) 岁, 两组白内障患者的资料情况无明显差异, 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前对视力、眼压和眼轴情况进行观察, 通过专人对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度数和轴位情况进行测量。切角是指从巩膜反眉状隧道切口的顶点做一条切线, 这个切线和形成的夹角。手术前角膜散光的轴位是90°, 手术切口处在正上方, 也就是反眉状切口顶点在12点钟方向, 这时切角的角度为90°。但是如果手术前角膜散光的轴位是180°, 但是手术切口处在正上方, 这时切角的角度为0°。对于0°~45°的切角就是小切角, 对于45°~90°的切角就是大切角, 本组白内障患者中其中治疗Ⅱ组采用的是小切角的切口进行治疗, 治疗Ⅰ组采用的是大切角的切口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白内障患者手术后视力变化特点:

主要观察手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视力变化情况。

1.3.2 观察两组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变化情况:

主要观察手术前、手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角膜散光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建立数据库, 通过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 采用t检验分析, 计数资料通过百分比表示, 卡方检验分析,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白内障患者手术后视力变化特点:

见表1。

2.2 两组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变化情况:

见表2。

3 讨论

白内障作为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疾病, 其手术治疗过程汇总, 眼球切开会对角膜曲率造成改变, 从而出现散光对患者的视力造成影响。角膜包括五层, 角膜内皮层是其中重要的一层, 其是由六角形细胞构成的, 在角膜的基质和前房的中间形成了一道屏障[3]。通过显微镜对角膜皮细胞进行观察, 其表面有微绒毛, 侧面是缝隙连接, 形成了较好的屏障。角膜是眼部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透明性是其功能的重要特性, 角膜的透明和角膜内皮完整性, 角膜基质的纤维排列规则性密切相关。角膜内皮是通过水合作用来保持角膜的透明性的[4]。角膜还可以允许营养物质经过前房水进入没有血管的角膜, 从而在角膜内皮形成泵漏屏障, 利于在房水中滤过物质, 并且可以防止角膜水肿的发生。角膜内皮可以将角膜中多余水分移除, 防止了角膜膨胀水肿, 此项功能是依靠角膜内皮侧面上的Na+-K+-ATP酶和碳酸氢盐-Mg2+-ATP酶来完成的[5]。角膜内皮的再生能力较差, 其在受到创伤之后通过细胞迁移和扩展, 修复后细胞的形态多样, 面积增大, 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将会明显的降低。另外有资料显示[6], 散光和手术的切口、形状、方向和角膜中心距离等均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中采用的是反眉状巩膜隧道切口, 其可以借助眼内压力进行闭合, 准确的复位, 进而保持角膜内皮原有的连续性, 从而降低手术后角膜散光程度。

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眼科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50例临床资料, 依据不同方向巩膜隧道切口进行临床分组, 治疗Ⅰ组25例和治疗Ⅱ组25例。结果表明, 两组白内障术后视力无明显差异, P>0.05, 治疗Ⅱ组白内障术后散光明显优于治疗Ⅰ组, 提示手术治疗白内障后, 眼内炎性反应和切口处的角膜水肿、高眼压等影响, 从而促使切口垂直径线角膜变的陡峭, 水平径线角膜变的平坦, 进而造成了角膜散光的增大。手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 炎性反应逐渐缓解, 切口附近组织的水肿逐步消退, 切口之间结缔组织长入, 角膜散光会逐渐的缩小。小切角的手术切口更加靠近角膜屈光度最高径线, 造成切开部位角膜径线变的扁平和相互垂直径线角膜变的凸出, 从而降低手术前存在的角膜散光, 相反大切角组会增大角膜散光[7,8]。综上所述, 采用巩膜反眉状隧道切口, 根据术前散光轴位选择小切角可以降低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促进视力恢复。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方向巩膜隧道切口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影响情况。方法 分析我院眼科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50例临床资料, 依据不同方向巩膜隧道切口进行临床分组, 治疗Ⅰ组25例和治疗Ⅱ组25例。结果 两组白内障术后视力无明显差异, P>0.05, 治疗Ⅱ组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明显优于治疗Ⅰ组, 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巩膜反眉状隧道切口, 根据术前散光轴位选择小切角可以降低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促进视力恢复。

关键词:不同方向,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影响

参考文献

[1]李金颖, 刁慧杰, 李娟.3种外形巩膜隧道切口对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散光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 24 (6) :561-562.

[2]汪迎, 李辉, 高胡进, 等.不同方向巩膜隧道切口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J].临床眼科杂志, 2011, 19 (5) :429-431.

[3]陈春霞, 陈玲.巩膜瓣联合巩膜隧道切口行青光眼自内障三联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 2011, 19 (6) :525-527.

[4]江利红, 史春, 张靖华, 等.透明角膜及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泪膜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 2009, 9 (7) :1303-1304.

[5]凌宇, 付鹏.透明角膜切口与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改变的临床观察[J].华夏医学, 2013, 26 (1) :31-36.

[6]陈光约, 林淑玲, 张采华, 等.隧道巩膜切口与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 2006, 14 (3) :219-221.

[7]刘奕志.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发展及现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0, 31 (6) :731-735.

隧道式小切口 篇6

关键词:角膜散光,超声乳化,巩膜切口

在超声乳化术后, 有很多患者出现角膜散光的临床表现, 影响治疗效果, 其中手术中切口的选择以及缝合线的应用对角膜散光影响较大[1], 本文中, 笔者比较了颞侧巩膜隧道切口和上方巩膜隧道切口对患者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两组观察对象均来源于2011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住院的白内障患者, 共70例, 均为单眼白内障, 均排除糖尿病、中毒、内分泌等因素导致的白内障, 符合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诊断标准。上述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晶体植入术治疗。根据术中巩膜隧道切口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35例。研究组中, 男22例, 女13例, 年龄60~81岁, 平均年龄 (67.1±6.3) 岁;对照组中, 男23例, 女12例, 年龄61~81岁, 平均年龄 (65.8±6.8) 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情况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超声乳化仪 (爱尔康眼科公司生产, 型号:Legacy2000) , 术前0.5h使用美多丽眼滴眼液扩大瞳孔, 倍诺喜滴眼液表面麻醉, 对照组患者在颞侧行巩膜隧道切口, 在距离颞侧角膜缘后方0.2cm处, 做一宽约0.55cm、深度约1/2巩膜厚的切口, 在到达透明角膜0.1cm处穿刺入前房, 将粘弹剂注入至前房内, 随后在中央连续环形撕囊, 水分离, 超声乳化仪行囊袋内超声乳化, 将皮质抽吸, 随后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将粘弹剂吸出, 水密切口, 使用典必舒眼膏涂眼, 术眼包扎;研究组患者行上方巩膜隧道切口, 切口宽度及厚度及其余操作步骤与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内容

在手术前、手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 使用角膜曲率测量两组患者的角膜曲率, 使用矢量计算, 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用表示, 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的比较

在手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 研究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度的比较

在手术前, 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无明显差异 (P>0.05) ;在手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 研究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我国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手术治疗白内障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也已经从复明手术转变为屈光手术,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白内障治疗的首选方案, 超声乳化将白内障摘除联合晶体植入术, 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随着手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 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取得较为明显的进步, 切口越来越小、以期达到促进患者获得更好的视力和屈光角度[2]。

术源性散光对白内障患者手术后的视觉有着重要的影响, 临床一线医师也一直在寻找减少手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的方案, 以此来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据研究, 在白内障手术中无论切口大小均因愈合后的瘢痕影响角膜的曲弯度, 使垂直于水平主径的曲折力发生变化, 引起角膜散光[3], 而通过减少手术切口, 虽然可减少手术后循环性角膜散光的发生, 但也会使逆归性角膜散光的发生率增高。然而, 通过切口位置的选择却能够很好的降低术后角膜散光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自闭式手术切口能够削弱该切口所在径线上的屈折力, 但在巩膜上方行无缝线切口, 会长期被眼睑压迫, 因而会影响愈合, 增加术后散光的发生率[4]。而在颞侧行自闭性切口, 受外力的影响很少, 并且距离角膜的光学中心较远, 对角膜外形的影响也较小, 因此对角膜曲率影响微乎其微, 从而起到更好地治疗效果[5]。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行上方巩膜隧道切口, 在手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 患者的裸眼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角膜散光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充分体现了颞侧巩膜隧道切口在白内障手术中的治疗价值。

综上所述, 颞侧巩膜隧道切口, 白内障术后患者的恢复较好, 同时对角膜散光影响较小, 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万美玲, 刘丹.超声乳化术中不同位置巩膜隧道切口对角膜散光的疗效〔J〕.国际五官科杂志, 2015, 11 (4) :678-680.

[2]陈倩茵, 廖瑞端, 武哲明, 等.非洲偏远地区不同切口位置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术后散光和视觉质量的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0 (16) :51-52.

[3]戴睿, 汪胜利, 潘淑玲, 等.K值引导下不同切口位置对小切口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影响的观察〔J〕.实用防盲技术, 2012, 7 (1) :17-19.

[4]郭晓晰, 冯俊英, 敬海生, 等.改良切口在非超声乳化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9 (16) :63-64.

小切口胆囊切除临床体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75例, 男45例, 女30例;年龄25岁~78岁, 平均年龄 (45.5±2.3) 岁;急性胆囊炎14例, 急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16例, 胆囊息肉12例, 慢性胆囊炎7例,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26例;患者均出现右上腹疼痛、上腹剑突下疼痛, 严重患者伴有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1.2 纳入标准

排除产妇及哺乳期妇女;无严重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无手术禁忌证患者。

1.3 方法

61例患者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 14例肥胖、肝脏位置高操作难度大的采用全麻。取右肋缘下1 cm, 做平行于肋弓的斜切口长4 cm~5.5 cm, 逐渐暴露Calot三角, 探讨腹腔, 辨清胆囊管、胆总管及肝总管的关系, 依次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进行分离, 在距离胆总管5 mm处将胆囊管结扎并缝扎, 切断胆囊动脉并进行结扎, 由胆囊底部向上逐渐将胆囊浆膜进行游离, 完整剥离胆囊。若患者Calot三角区解剖关系模糊, 可将胆囊进行逆行分离。必要时放置引流管, 逐层缝合切口。术后给予相应的抗生素, 预防感染。

2 结果

2.1 患者手术情况

75例患者经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 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 (48.5±12.5) min, 术中出血量 (54.5±10.3) m L, 切口长度 (4.5±0.8) cm, 排气时间 (1.8±1.3) d, 住院时间 (4.0±1.2) d。患者术后5 h~25 h可以下床活动, 术后1 d内可食用流质食物。

2.2 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

75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胆管损伤, 该患者胆囊三角水肿严重, 解剖不清, 分离时出血较甚给予缝扎止血损伤胆管, 有胆汁外溢, 胆囊切除后切开胆总管置入T管引流, 加文氏孔处放置腹腔引流, 14 d后经T管造影检查, 恢复良好, 拔除T管。患者术后未出现手术切口感染情况, 切口均Ⅰ期愈合, 术后切口恢复良好, 瘢痕小, 未影响美观。

3 讨论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属于微创手术, 手术要求低, 在基层医院可顺利实施。由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切口小, 这就要求术前患者必须要做好检查工作, 保证身体各项指标可耐受手术。术者必须要具备丰富的手术经验, 操作水平高, 能全面掌握腹腔组织的关系, 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及时处理;同时要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范, 避免操作不规范引起大出血及胆管损伤事故。当患者胆囊积液有过高张力时, 首先要将胆囊进行穿刺, 降低胆囊积液张力, 然后切除胆囊[2]。为了避免迷走副胆管出现损伤造成胆瘘, 需要严格按照规范, 正确缝合胆囊床。为了减小手术切口, 充分暴露病变处, 减少手术时间, 可采用相应的拉钩、牵拉器等手术器械, 同时要保证术者可熟练掌握各种器械的使用。在本组研究中, 75例患者均采取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其中1例患者出现胆管损伤, 经采取T管引流, 加文氏孔处放置腹腔引流, 14 d后将引流管顺利拔除, 经造影检查, 恢复良好。导致胆管损伤的原因主要是未选择适宜病例, 由于急性胆囊炎导致三角区水肿, 造成周围组织解剖结构不清晰, 使得患者在手术期间易发生渗血情况。在手术期间, 由于小切口限制, 术中需要对胆囊进行反复牵拉, 若力量大小控制不好, 在牵拉肝胆总管时, 易造成胆管损伤, 出现误扎现象。在本次研究中, 75例患者经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 无死亡病例, 恢复良好;1例患者出现胆管损伤, 对症处理好转。患者术后未出现手术切口感染情况, 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术后切口恢复良好, 瘢痕小, 未影响美观。可见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疗效显著。

因此, 为了保证手术顺利实施, 避免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 术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严格按照手术操作步骤, 选择合适患者进行手术, 避免病例不符合要求, 在术中出现意外情况。当患者处于急性期, 肝内具有胆管结石, 重度肝硬化、肥胖、合并严重并发症患者, 尽量不要选择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同时要创建良好的手术环境。保证患者在手术期间肌肉松弛, 有充足照明条件;需做好麻醉工作, 尽量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避免患者术中躁动对胆囊造成牵引, 而发生相应的并发症情况。另外, 术者应具备丰富的胆囊切除经验, 熟知胆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 不要对胆囊造成过度牵拉, 预防损伤胆管。手术过程中若发生大量出血首先要进行压迫止血, 分析出血原因, 然后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止血, 避免给患者造成生命危险。

综上所述,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伤口小, 损伤小, 不会影响美观, 安全有效, 可作为切除胆囊的理想方法。同时要求术者必须具备丰富的手术知识, 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范, 熟知手术适应证, 保证手术顺利实施。

摘要:目的 总结小切口胆囊切除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75例, 回顾患者临床资料, 探讨临床体会。结果 75例患者经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 无死亡病例。术中出现1例胆管损伤, 经置入T管引流, 14 d后拔除T管, 恢复良好。术后未出现手术切口感染情况, 切口均Ⅰ期愈合, 切口恢复良好, 瘢痕小, 未影响美观。结论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伤口小, 损伤小, 不会影响美观, 安全有效, 可作为切除胆囊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小切口,疗效,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宋进军.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09, 19 (4) :593-594.

隧道式小切口 篇8

关键词:兔,第三眼睑,手术方式

兔做为最常用的实验动物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 兔眼球几乎呈圆形, 眼球体积约5~6cm3, 重约3~4g, 位于头部两侧[1]。兔眼的形态及大小与人非常相近, 并且其生长周期短, 生长迅速, 可在短期内显示生物干预的效果, 因此经常用于眼科实验。

近年来, 隐形眼镜的研究成为眼科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材料和制造工艺的进步在软性隐形眼镜和硬性隐形眼镜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其中角膜塑形镜在近年来的研究中更是被发现有控制近视进展的作用。但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机制一直不明, 由于视光学研究是非侵入性研究, 想要对其机制有进一步了解必须对组织内的神经递质和信号通路等进行探索, 这就需要借助动物模型提取相应结构组织, 而兔则是容易获得的较好的模型动物。兔属于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免形目、兔科、欧洲穴兔属动物, 有发育良好的瞬膜或称第三眼睑, 在睡眠或麻醉状态时, 折叠的第三眼睑即从内角向上翻出[2], 在隐形眼镜的配戴过程中会造成镜片的移位或松脱, 因此在诱导动物模型之前需要先去除第三眼睑。通常的去除方法是将第三眼睑及其周围的结膜组织一同去除掉, 这样做手术费时较长, 而且对于兔眼组织破坏较大, 有时会伤及第三眼睑腺而造成干眼症状[3]。我们采取小切口手术取出第三眼睑睑板, 保留第三眼睑腺及第三眼睑表面大部分结膜, 术后结膜组织可自行对合并且减少第三眼睑腺损伤的可能性, 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8周大新西兰白兔6只共12只眼, 体质量1.6~1.8kg, 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6只眼, 一组行普通切口手术切除第三眼睑, 另一组行小切口手术取出第三眼睑睑板。术中均使用20%乌拉坦麻醉, 按3mL/kg体质量经耳缘静脉注射, 眼局部使用0.4%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进行表面麻醉, 于术前3min开始结膜囊内滴药, 每隔2min滴眼一次, 每次1滴, 共点3次后施行手术。注意局麻时第三眼睑背面往往表麻药作用不到或效果不好, 兔子麻醉生效开始手术后需要掀开第三眼睑加强表麻一次。

1.2 方法

普通切口手术组自第三眼睑根部剪开结膜, 沿第三眼睑睑板根部行锐性分离同时去除其表面的结膜组织, 去除第三眼睑后行连续缝合关闭伤口。小切口手术组自兔第三眼睑睑板中上1/3处平行第三眼睑根部走向剪开睑板表面及背面结膜, 沿第三眼睑表面钝性分离, 可见其下粉红色硬质睑板, 钝性分离至第三眼睑睑板根部, 沿第三眼睑睑板边缘锐性分离剪除睑板, 在剪除睑板根部时注意其根部紧邻着腺体, 如不慎剪至腺体组织则出血较多, 如未伤及腺体组织则基本不出血。取出睑板后的结膜组织会有所回缩, 只要将结膜组织对合放置即可, 如感觉术中结膜切口较大可连续缝合2针关闭伤口并且不需打结以利于以后拆线 (图1) 。

2 结果

手术时间比较, 普通切口手术因第三眼睑睑板根部暴露不清, 分离过程中极易造成术中出血, 反复止血会延长手术时间;其切口较大, 需行连续缝合且针数较多也导致手术时间延长, 一般需10min左右可完成睑板的取出。另外单纯的乌拉坦麻醉程度较浅, 手术的刺激如牵扯腺体、切除缝合结膜等可使兔在手术过程中不断甩头造成切除及缝合困难, 会进一步延长手术时间。小切口手术基本在5min之内可将第三眼睑睑板完整取出, 对眼睑腺体刺激小, 手术过程中兔基本没有甩头动作, 较能配合手术操作, 加之不必缝合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 一般5min左右可完成单眼的第三眼睑切除, 手术操作时间短, 对兔麻醉的要求低, 降低了动物手术麻醉的病死率。

手术操作比较, 普通切口因结膜组织去除较多, 切除完成后结膜退缩较明显, 会暴露大部分第三眼睑结膜下组织, 为了促进结膜愈合必须进行连续缝合, 缝合中结膜张力较大, 缝线两端必须打结否则结膜会哆开无法保证对位愈合。小切口切除术中出血少, 保留眼表结膜组织多, 因结膜组织退缩, 剩余第三眼睑表面结膜组织可自行闭合内眦部伤口, 不会出现多余结膜组织堆积在内眦角影响隐形眼镜配戴的问题, 并且结膜组织可较好的对合, 可以不缝合结膜切口使其自然愈合, 减少术后拆线的麻烦, 如操作中感觉结膜切口较大可连续缝合两针关闭切口, 缝线两端即使不结扎也可以保证结膜的很好对位。

术后效果比较, 普通切口手术如不缝合可造成结膜延迟愈合, 愈合不良, 有时甚至可以出现第三眼睑腺脱漏至内眦角处发生继发感染。而缝合后缝线两端的线结会造成拆线困难, 多由动物自行磨掉线头, 这样会造成结膜的二次损伤, 并且缝线长时间存在会加重结膜感染的风险, 还会影响隐形眼镜的配戴。另外兔结膜损伤面积大导致愈合后结膜下形成的瘢痕面积大, 影响眼表健康及泪液涂布。小切口切除术结膜术后对合好, 切口小, 愈合快, 有利于尽快进入隐形眼镜配戴阶段, 即便缝合也可不打结以方便日后结膜拆线方便, 直接抽出即可, 拆线时实验动物不需麻醉。保留结膜组织多, 对第三眼睑腺的损伤小, 结膜瘢痕位于退缩的第三眼睑结膜组织内, 对眼表球结膜影响小, 减小了兔眼继发干眼症的可能性, 有利于后一阶段隐形眼镜的配戴 (图2) 。

3 讨论

第三眼睑又称瞬膜, 是位于眼内角的半月状结膜褶, 球面 (内) 凹, 睑面 (外) 凸。第三眼睑内有一扁平的软骨 (睑板) 支撑。在第三眼睑后方, 与深层软骨之间为第三眼睑腺, 分为上下两叶, 即第三眼睑上腺和下腺。上腺小而白, 位于额骨下眼球的背外侧面, 眶骨膜的颜面层, 下表面轻微凹陷, 附在眼球外, 第三眼睑上腺头部附着于第三眼睑睑板, 同时它的外侧与第三眼睑下腺又称哈氏腺相连, 下腺较大而呈粉红色, 为皮脂腺, 分泌油脂润滑眼球表面及结膜囊, 也起脂肪垫缓冲保护作用。兔的第三眼睑腺体很发达, 腺体分泌液经多个导管抵至第三眼睑内侧球结膜表面向外分泌, 产生25%~40%的水性泪膜, 参与保护角膜、清除角膜表面异物、湿润角膜及免疫之功能[1,2,4]。由于第三眼睑睑板的存在会严重影响隐形眼镜的配戴及定位, 会导致配戴的隐形眼镜掉落或偏位, 因此摘除第三眼睑是使用兔做为隐形眼镜动物模型的首要条件。摘除第三眼睑主要是摘除第三眼睑的睑板, 其睑板为一钝圆形硬质薄片, 睑板根部紧邻第三眼睑腺, 腺体表面血管较多, 术中碰及容易出现出血, 一旦出血易在结膜下形成血肿, 影响结膜愈合, 另外也容易伤及腺体表面的腺管, 影响泪液的分泌。因此, 在摘除第三眼睑睑板的手术过程中要重点保护第三眼睑腺。此外结膜在眼表泪液的平衡中也十分重要, 结膜杯状细胞分泌的粘蛋白层参与泪液的形成, 结膜损伤大造成杯状细胞数量过少可引起干眼症状。以往手术中去除第三眼睑连同其表面的结膜组织一同去除[3,5], 术中无法分辨清第三眼睑睑板和腺体的边界, 伤及腺体, 容易造成术中出血及术后干眼, 去除的结膜组织较多, 去除后结膜组织会出现退缩, 内眦部出现较大面积的创面, 不仅缝合费时较多, 结膜组织张力较大, 而且愈合后结膜会和其下方的巩膜间形成瘢痕组织, 失去结膜的弹性和移动性, 在配戴隐形眼镜过程中可能影响镜片的定位、移动及镜片下的泪液交换, 另外结膜组织的杯状细胞数量减少会对眼表微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小切口切除第三眼睑手术的优点是尽可能多的保留兔眼表结膜, 单分离取出第三眼睑睑板, 对第三眼睑所在部位的结膜及结膜下组织的扰动减少到最小程度, 可以较清晰的分辨睑板与眼睑腺间的界限, 有利于完整分离出睑板并保护眼睑腺较少受到破坏, 术中出血少, 术后结膜切口较小, 结膜可自然闭合, 即使缝合也只需要2针连续缝合即可关闭伤口, 因为手术暴露清楚, 出血少, 手术时间短, 需要动物的麻醉时间就短, 减少了兔因为麻醉而致死亡的概率。术后结膜创口愈合快, 不需拆线, 即便拆线也相对简单, 动物不需麻醉, 结膜扰动少, 有利于保证最佳的术后眼表状态, 方便下一阶段隐形眼镜的配戴。因此小切口手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切除兔第三眼睑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杨安峰.兔的解剖[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7.

[2]张宝庆.养兔与兔病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0.

[3]王晓冬, 盛敏杰, 林安娟.烧灼睑板腺开口并摘除第三眼睑制作兔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模型的评价[J].眼科研究, 2010, 28 (9) :827-831.

[4]刘莎, 白文霞, 吉兰姣, 等.SD大鼠、Beagle犬和新西兰白兔主泪腺的解剖学特点及形态学观察[J].四川动物, 2011, 30 (6) :956-960.

上一篇:气泡检测下一篇:毕业论文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