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甲状腺手术

2024-10-22

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共10篇)

小切口甲状腺手术 篇1

甲状腺疾病以女性多见, 而现代女性对手术创伤及切口美观的要求明显提高。小切口内镜下甲状腺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切口小等优点[1,2], 在颈部只留下一个2 cm左右的小疤痕, 因此受到了广大女性患者的青睐。本院自2007年1月—2011年11月开展小切口内镜下甲状腺手术以来,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81例患者绝大部分为女性, 年龄18~62岁, 平均 (38.4±4.1) 岁, 其中甲状腺腺瘤切除术293例, 甲状腺腺叶切除88例。传统外科甲状腺切除术术中出血量为20~90ml, 平均40 ml, 术后需放置引流管, 通常在术后48 h后拔除, 术后平均住院天数7 d;小切口内镜下甲状腺手术术中出血量为10~25 ml, 平均12.5 ml, 病人术后6 h可下床活动, 只需放置一根细小的皮片, 皮片术后第1 d即可拔除, 术后平均住院3.2 d。本组基本无并发感染, 颈部基本无疤痕。

1.2 手术方法

患者行全麻或颈丛麻醉, 将肩背部垫高, 胸骨切迹上方做1.5~2.5 cm弧形切口,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分离颈阔肌下方皮瓣、护皮, 切开直达甲状腺真假被膜之间, 置入3 mm腔镜, 超声刀凝闭血管。病变较小, 直接切开甲状腺组织, 一同切除部分甲状腺组织后缝合, 标本送病理科。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内镜下甲状腺手术是一项较新的手术, 患者对手术了解甚少, 会担心手术的安全性、彻底性及预后等, 因此,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 腔镜手术方式、过程、特点、优点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等。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 介绍成功病例,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 给予患者信任和安全感, 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2.1.2 术前准备:

除一般术前常规准备外, 术前还应指导患者进行体位训练, 要求患者肩背部垫高, 头部后仰, 达到下颌、气管、胸骨接近直线[3]。王宇等[4]介绍术前应了解患者是否合并颈椎病或心脏病, 若合并颈椎病或心脏病, 则术前不宜进行体位训练, 手术时应在全麻插管后摆放好体位。并属患者绝对禁烟, 避免感冒, 以免术后咳嗽导致出血, 影响切口愈合及术后肺部感染等。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一般护理:

患者回病房后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 并注意发音、吞咽功能以及切口有无渗血等, 床旁备气管切开包。术后6h无恶心、呕吐可进食温凉流食, 嘱患者避免颈部活动过多和剧烈咳嗽等。

2.2.2 手术切口护理:

小切口内镜下甲状腺手术的切口只需放置一根细小的皮片引流, 皮片术后第1天即可拔除。切口换药改变了以往用无菌纱布覆盖的传统处理方法, 而是用强生皮肤拉合胶带纵贴数条即可, 这样既能因减轻切口张力而缓解疼痛, 也有利于减少切口疤痕增生。

2.3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手术操作中的创伤可导致喉头水肿、痰液阻塞等, 术后血肿还可压迫气管, 导致双侧喉返神经损伤。以上情况多导致呼吸困难和窒息, 常发生于术后24~48 h内, 是术后较危急的并发症。施英等[5]认为术后剧烈颈部活动、剧烈咳嗽及呕吐等都是出血的原因, 如患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发绀甚至窒息等症状, 应立即通知医生紧急处理。如果手术中甲状旁腺被误切、挫伤或手术中结扎较多血管影响血运可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引起低钙抽搐, 应及时口服或静脉补钙, 郭红梅等[6]还强调要低磷饮食, 必要时补给维生素D。甲状腺周围解剖结构复杂, 常见血管神经变异, 因此在处理甲状腺血管时容易因误伤神经引起相应的并发症。术后应观察患者有无声音嘶哑、音调变低、误咽及呛咳等症状, 必要时通知医生处理。

2.4 出院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适当活动, 增强体质, 按时服药, 保持心情舒畅, 自我控制情绪, 勿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出院后定期复查。若出现手足抽搐、肿块、吞咽困难、颈部结节和呛咳等情况应及时复诊。

3 讨论

本组患者术后都复诊2次, 大体感觉良好, 颈部有2cm左右细线条状疤痕增生, 外观对称、平滑且工整, 与另一种乳晕胸骨前入路甲状腺内镜手术方法相比, 更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因此更符合现代女性对高质量生活水平的追求。由于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是一项较新的手术方式, 可能存在不可预测的结果, 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新知识、新信息, 熟悉手术过程及护理, 这有利于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Benhidjeb T, Wilhelm T, Harlaar J, et al.Natural orifice surgery on thyroid gland:totally transoral video-assisted thyroidectomy (TOVAT) :report of first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a new surgical method[J].Surg Endosc, 2009, 23 (5) :1119-1120.

[2]Nenkov R, Radev R, Kuzmanov I A, et al.Minimally invasive non-endoscopic thyroid resections[J].Khirurgiia (Sofiia) , 2005 (3) :23-27.

[3]吴阶平, 裘法祖, 黄家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0:2477-2499.

[4]王宇, 段保玲, 宋向阳.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可采用头后垂仰卧位[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7) :447.

[5]施英.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7) :968-969.

[6]郭红梅, 张仕英, 孟秀阁.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1999, 11 (6) :375.

小切口甲状腺手术 篇2

【关键词】改良小切口手术;甲状腺瘤;临床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6915-02

甲状腺瘤为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且女性发病率较高,手术方式为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式[1]。基于甲状腺瘤疾病的病理特点,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效果,特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76例甲状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76例甲状腺瘤患者,其中,男31例,女45例;患者年龄为20-47岁,平均年龄为33.52±1.04岁;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38例,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均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的方式对患者实施麻醉。

1.2.1在治疗组患者锁骨上方2厘米处做一平行切口,对患者皮瓣及颈前结缔组织进行分离,沿正中线将患者颈白线切开,尽可能保障患者颈前肌群处于完整状态,之后将肿瘤切除。术后常规对患者进行止血,颈前引流,加压包扎。

1.2.2对照组患者待麻醉成功后,在距离患者胸锁关节1.5-2厘米处做一横行切口,外端至患者胸锁乳突肌外缘,之后对患者舌骨下至熊锁骨关节上部之间的皮瓣进行游离,将肿瘤切除,手术完成后放置硅胶引流管,进行包扎。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2]。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χ±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术中以及术后状况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2.34±11.51)min,手术切口为(3.81±1.02)cm,术中出血量为(17.31±7.38)mL,术后住院时间为(4.81±1.59)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04.32±23.41)min,手术切口为(7.62±2.41)cm,术中出血量为(42.431±12.31)mL,术后住院时间为(7.14±2.15)d;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状况,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手术切口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2/38),其中,1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现象,占2.63%,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现象,占2.63%;對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41%(7/38),其中,2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现象,占5.26%,2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现象,占5.26%;2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现象,占5.26%;1例患者出现低钙抽搐现象,占2.63%。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甲状腺瘤为一种较为常见的颈部肿瘤疾病,一般情况下,良性较多,少数会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该疾病多为单发,呈椭圆形或者是圆形,其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且质地较周围硬,没有压痛感,伴随患者吞咽出现上下移动现象。发现不及时,会出现恶化现象,甚至出现癌变现象,给患者生命带来一定威胁[3]。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应及时对其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治疗。目前手术方法为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措施,传统的手术方法具有切口大、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等特点,而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则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等特点,并且瘢痕较小,可以满足患者美观的要求。基于改良小切口手术的特点,其可以显著缩短患者颈部伤口愈合时间,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降低实施手术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因此,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方法对甲状腺瘤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本次研究证明,改良小切口手术在治疗甲状腺瘤疾病的临床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本次研究中选用改良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其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同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因此,改良小切口手术值得在治疗甲状腺瘤疾病的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春雷,许新峰,何辉龙.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40例甲状腺瘤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20):1235-1236.

[2]周霖.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08(17):143-144.

[3]朱文胜.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5(18):985-986.

小切口甲状腺手术 篇3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小切口手术,应用价值

在头颈部肿瘤疾病中甲状腺肿瘤是多发且常见的类型之一[1], 临床治疗该类疾病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方案, 但常规手术均需在病患颈部行较大切口, 以致术后遗留6 cm以上的瘢痕, 降低了手术的美学效果。本次研究针对46例患者开展小切口手术, 旨在探讨甲状腺肿瘤的最佳手术方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92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均为本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所收治, 均通过B超检查确诊, 血液T3、T4等检测结果无异常表现, 且无严重其他器官功能障碍者。随机将样本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6例, 试验组样本中女28例, 男18例, 平均年龄 (44.2±12.8) 岁, 病灶平均直径 (1.74±0.83) cm, 单侧31例, 双侧15例;对照组样本中女29例, 男17例, 平均年龄 (44.0±12.4) 岁, 病灶平均直径 (1.75±0.81) cm, 单侧30例, 双侧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 , 存在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样本均采用手术治疗方法, 对照组病例给予传统手术方式, 选取甲状腺两乳头间行切口, 长度约为12 mm左右。试验组病例均开展小切口手术方案, 分别在颈部静脉部位行横向切口, 长度约为2~4 cm, 将带状肌有效分离显露病灶部位。采用由下至上的方式将甲状腺分离后应用电凝刀完成止血措施。甲状腺上极完全线路后, 再利用电凝刀将其峡部、血管以及Berry韧带分别切断。获取病灶标本送往实验室开展病理检查, 最后将剩余组织进行止血与缝合处理, 给予负压引流置入。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病例的实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总量、不良反应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 统计术后治愈率与复发率,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收集数据均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用±s表示, 采用t值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甲状腺肿瘤患者经临床手术治疗后治愈率均为100%, 无复发情况,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4例 (8.7%) , 对照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19例 (41.3%) , 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样本的围术期基本情况比较, 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附表。

3 讨论

在甲状腺相关疾病中良性肿瘤病变是较常见的类型, 该疾病的发病人群较为广泛, 多表现为单侧存在[2]。良性肿瘤在进一步发展后会出现甲状腺功能降低, 严重者还会出现恶性病变情况, 经确诊后采用切除手术治疗, 能够保证良好的预后效果。传统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在病灶组织切除的基础上保证治愈效果, 但临床手术对患者所产生的切口较大, 并伴随较为明显的疼痛与大量的出血。

小切口手术主要在患者颈部静脉部位开展较小的切口, 通过术中的提拉措施将病变组织暴露, 在降低切口长度的同时也能保证病灶组织的合理清除效果。本研究通过对小切口手术与传统手术效果进行比较, 证实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优势。手术结束后针对病例的围术期表现进行观察,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与复发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证实小切口手术治疗具有相同的治疗效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总量、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李光城[3]的研究中针对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了传统手术与小切口手术两种方案, 结果显示小切口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程度均较为可靠, 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但其研究同时认为该种手术的具体实践操作比较复杂, 使得临床推广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经本次临床研究实施后, 笔者认为在长期实践积累过程中, 该术式的复杂程度会得到降低, 需要临床医师给予更多的关注, 并增加自身的临床经验积累。

综上所述, 针对甲状腺肿瘤患者开展小切口手术与传统手术方案的临床效果相同, 但小切口手术可降低手术损伤, 减轻病患危险机率与术后的瘢痕情况。

参考文献

[1]郭育兵, 刘宽荣.甲状腺肿瘤87例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 (7) :835-836.

[2]王瑞浜.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4, 11 (10) :116-117.

小切口甲状腺手术 篇4

【关键词】 甲状腺瘤;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传统甲状腺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6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65-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按就诊时间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35.49±6.48)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病程(2.13±0.56)年。观察组中男19例,女31例,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35.48±6.49)岁;病程4个月~4年,平均病程(2.14±0.57)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患者行颈丛麻醉,在距离胸锁关节2cm处,实施颈部横向切口,保证切口两端至胸锁乳突肌外缘。游离颈阔肌与颈前筋膜间的皮瓣,范围从舌骨下至胸锁关节上缘部分,用电刀将肿瘤切除,最后行常规置管引流。给予观察组患者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患者血常规、心电图等进行检查,选用颈丛麻醉,取仰卧位,垫高颈部,于患者患侧甲状腺表面锁骨上1~2cm处行3~6cm的小切口,若为双侧,则切口取颈前正中部,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等,并对甲状腺上下极和外侧血管、组织和悬韧带部分进行分离。对患者行皮下肾上腺注射,浓度为0.5%,体积为15ml,避免患者皮下出血。对皮瓣进行分离,切开皮下组织,将疏松结缔组织及颈前肌分离,并对颈前静脉进行处理。使甲状腺充分显露,首先进行快速的病理送检,在确定为非恶性肿瘤后,选用7号线大圆针贯穿缝合,用钳夹分别夹住瘤体3、6、9及12点处,切除甲状腺瘤,注意甲状腺组织切除不宜过多,以免发生术后甲状腺功能低下,用电刀切除甲状腺瘤。手术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对患者喉反神经造成损害。最后用0号线对切口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伤口大小、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伤口大小、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伤口大小、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共11例(22.0%)患者发生颈部紧缩、疼痛、麻木以及吞咽困难等并发症,观察组仅4例(8.0%)患者发生上述并发症,所有患者并发症均经过对症治疗后转归,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甲状腺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因素众多,与性别、遗传、TSH过度刺激等均相关。就性别来说,女性发病率可为男性的5~6倍,是发病的主要群体[1]。甲状腺瘤主要呈现单发圆性或椭圆形,肿块表面比较光滑,直径一般在1~5cm之间。在诊断过程中,应与甲状腺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区分开来。

甲状腺瘤的手术治疗关键在于减少切口长度,保证外形美观,保护颈部肌群完整[2]。本组研究中,所得结果充分显示,相对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来说,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优越性更为突出,表现为:手术过程中无需对颈前肌群进行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颈部肌肉组织造成的严重损伤;不会影响到颈部静脉、淋巴回流等[3];手术切口小,手术瘢痕较小,保证外形美观的同时,促使患者伤口早日愈合;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患者的舒适性。但应注意在实际手术过程中,应准确把握适应症,充分保证患者安全。综上所述,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建勇.改良小切口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疗效比较[J].医学信息,2013,9(26):100.

[2]汤金剑.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在治疗甲状腺瘤中的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5):29-30.

[3]黄浩善,王成忠.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2977-2978.

(收稿日期:2014.07.07)

【摘 要】 目的:探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甲状腺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伤口大小、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大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甲状腺瘤;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传统甲状腺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6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65-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按就诊时间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35.49±6.48)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病程(2.13±0.56)年。观察组中男19例,女31例,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35.48±6.49)岁;病程4个月~4年,平均病程(2.14±0.57)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患者行颈丛麻醉,在距离胸锁关节2cm处,实施颈部横向切口,保证切口两端至胸锁乳突肌外缘。游离颈阔肌与颈前筋膜间的皮瓣,范围从舌骨下至胸锁关节上缘部分,用电刀将肿瘤切除,最后行常规置管引流。给予观察组患者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患者血常规、心电图等进行检查,选用颈丛麻醉,取仰卧位,垫高颈部,于患者患侧甲状腺表面锁骨上1~2cm处行3~6cm的小切口,若为双侧,则切口取颈前正中部,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等,并对甲状腺上下极和外侧血管、组织和悬韧带部分进行分离。对患者行皮下肾上腺注射,浓度为0.5%,体积为15ml,避免患者皮下出血。对皮瓣进行分离,切开皮下组织,将疏松结缔组织及颈前肌分离,并对颈前静脉进行处理。使甲状腺充分显露,首先进行快速的病理送检,在确定为非恶性肿瘤后,选用7号线大圆针贯穿缝合,用钳夹分别夹住瘤体3、6、9及12点处,切除甲状腺瘤,注意甲状腺组织切除不宜过多,以免发生术后甲状腺功能低下,用电刀切除甲状腺瘤。手术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对患者喉反神经造成损害。最后用0号线对切口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伤口大小、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伤口大小、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伤口大小、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共11例(22.0%)患者发生颈部紧缩、疼痛、麻木以及吞咽困难等并发症,观察组仅4例(8.0%)患者发生上述并发症,所有患者并发症均经过对症治疗后转归,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甲状腺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因素众多,与性别、遗传、TSH过度刺激等均相关。就性别来说,女性发病率可为男性的5~6倍,是发病的主要群体[1]。甲状腺瘤主要呈现单发圆性或椭圆形,肿块表面比较光滑,直径一般在1~5cm之间。在诊断过程中,应与甲状腺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区分开来。

甲状腺瘤的手术治疗关键在于减少切口长度,保证外形美观,保护颈部肌群完整[2]。本组研究中,所得结果充分显示,相对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来说,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优越性更为突出,表现为:手术过程中无需对颈前肌群进行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颈部肌肉组织造成的严重损伤;不会影响到颈部静脉、淋巴回流等[3];手术切口小,手术瘢痕较小,保证外形美观的同时,促使患者伤口早日愈合;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患者的舒适性。但应注意在实际手术过程中,应准确把握适应症,充分保证患者安全。综上所述,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建勇.改良小切口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疗效比较[J].医学信息,2013,9(26):100.

[2]汤金剑.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在治疗甲状腺瘤中的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5):29-30.

[3]黄浩善,王成忠.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2977-2978.

(收稿日期:2014.07.07)

【摘 要】 目的:探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甲状腺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伤口大小、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大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甲状腺瘤;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传统甲状腺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6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65-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按就诊时间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35.49±6.48)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病程(2.13±0.56)年。观察组中男19例,女31例,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35.48±6.49)岁;病程4个月~4年,平均病程(2.14±0.57)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患者行颈丛麻醉,在距离胸锁关节2cm处,实施颈部横向切口,保证切口两端至胸锁乳突肌外缘。游离颈阔肌与颈前筋膜间的皮瓣,范围从舌骨下至胸锁关节上缘部分,用电刀将肿瘤切除,最后行常规置管引流。给予观察组患者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患者血常规、心电图等进行检查,选用颈丛麻醉,取仰卧位,垫高颈部,于患者患侧甲状腺表面锁骨上1~2cm处行3~6cm的小切口,若为双侧,则切口取颈前正中部,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等,并对甲状腺上下极和外侧血管、组织和悬韧带部分进行分离。对患者行皮下肾上腺注射,浓度为0.5%,体积为15ml,避免患者皮下出血。对皮瓣进行分离,切开皮下组织,将疏松结缔组织及颈前肌分离,并对颈前静脉进行处理。使甲状腺充分显露,首先进行快速的病理送检,在确定为非恶性肿瘤后,选用7号线大圆针贯穿缝合,用钳夹分别夹住瘤体3、6、9及12点处,切除甲状腺瘤,注意甲状腺组织切除不宜过多,以免发生术后甲状腺功能低下,用电刀切除甲状腺瘤。手术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对患者喉反神经造成损害。最后用0号线对切口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伤口大小、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伤口大小、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伤口大小、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共11例(22.0%)患者发生颈部紧缩、疼痛、麻木以及吞咽困难等并发症,观察组仅4例(8.0%)患者发生上述并发症,所有患者并发症均经过对症治疗后转归,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甲状腺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因素众多,与性别、遗传、TSH过度刺激等均相关。就性别来说,女性发病率可为男性的5~6倍,是发病的主要群体[1]。甲状腺瘤主要呈现单发圆性或椭圆形,肿块表面比较光滑,直径一般在1~5cm之间。在诊断过程中,应与甲状腺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区分开来。

甲状腺瘤的手术治疗关键在于减少切口长度,保证外形美观,保护颈部肌群完整[2]。本组研究中,所得结果充分显示,相对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来说,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优越性更为突出,表现为:手术过程中无需对颈前肌群进行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颈部肌肉组织造成的严重损伤;不会影响到颈部静脉、淋巴回流等[3];手术切口小,手术瘢痕较小,保证外形美观的同时,促使患者伤口早日愈合;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患者的舒适性。但应注意在实际手术过程中,应准确把握适应症,充分保证患者安全。综上所述,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建勇.改良小切口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疗效比较[J].医学信息,2013,9(26):100.

[2]汤金剑.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在治疗甲状腺瘤中的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5):29-30.

[3]黄浩善,王成忠.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2977-2978.

小切口甲状腺手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在2010年6月~2012年3月收治的实施甲状腺切除的患者6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男性有30例, 女性38例, 年龄在21~65岁, 平均 (46.2±11.5) 岁。患者的标准是:手术前B超显示为单发的甲状腺结节, 没有发现颈部的淋巴结肿大以及沙粒样的钙化等恶性特征;甲状腺的功能很正常, 结节的直径小于5cm;手术中病理的活检验证为良性病变。所有患者分为采用小切口改良手术的试验组35例和采用传统手术的对照组33例。

1.2 方法

试验组进行小切口的改良手术:患者在全身麻醉以后, 在甲状腺患处的一侧根据腺体的大小开一个小于肿块的横行顺皮纹的切口, 如果是双侧的切口要开在颈部前面正中部;切断和结扎双侧的悬韧带以及血管, 使用包膜内的挖除法, 通过切口一侧另外戳空进行引流, 选择可以吸收的缝线进行缝合。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术进行切除。

1.3 评价标准

治疗以后1~2个月内进行随访, 随访的时间达到48小时, 患者要求定期的回院复查, 对两组患者切口的长度、失血量、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等临床的指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的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的分析和总结, 用标准差对各项指标进行表示, 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治疗以后, 试验组的患者在切口的长度、失血量、手术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等都好于对照组, 两个组比较以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情况如表1所示。

3 讨论

甲状腺大部分属于良性病变, 常见患者是女性病人, 因此患者对手术美容方面有一定要求。传统甲状腺的切除手术, 手术后在颈部会留下非常明显的瘢痕, 影响患者外观。近年来, 微创的手术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医师和患者接受, 微创手术在方法和技巧方面取得了不断的改进和提高。传统甲状腺的切除术, 为了充分的暴露和手术的操作方便, 需要对颈前的浅静脉进行缝扎, 游离胸锁的乳突肌和颈前的肌群的间隙, 为了显露甲状腺的腺体从上下撕开, 给病人引起了很大的病理上的改变: (1) 对颈前的正常血管和淋巴管回流造成破坏, 手术后的切口皮肤以及皮肤下组织水肿非常明显, 容易导致皮下的积液感染, 部分的病人出现切口皮下的结节。 (2) 切断颈前的肌群以后会出术后头痛、颈部的活动受到限制、颈前区域的麻木和发生紧缩感, 它的原因和牵引神经有关。 (3) 因为结扎的肌肉有残端, 缝合组织的时候, 手术操作非常繁琐, 组织的创伤非常大, 延长了手术的时间, 出血很多并影响到了舌骨和喉进行运动。术后出现切口皮肤的黏连导致上下的吞咽不够灵活和吞咽疼痛等。

通过颈部小切口的行甲状腺的切除术减少了手术的创伤, 缩短了手术的时间, 减少了出血量, 手术的恢复非常快, 增加了手术以后的美观, 提高了患者手术以后的生活质量。经过研究, 试验组的患者在切口的长度、失血量、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等都好于对照组, 具有手术中出血少、出院时间快、手术后切口的创伤小、美观等优点。因此小切口的改良手术是一种对甲状腺肿瘤进行治疗创伤小开放性的手术方式, 简单安全, 值得临床中进行推广。

摘要:目的 对使用传统手术和小切口的改良手术进行甲状腺切除相关的临床方法和疗效进行比较和探讨。方法 对我院进行甲状腺切除的患者68例临床的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 分为使用小切口改良手术切除的试验组35例, 使用传统手术切除的对照组33例, 治疗以后进行随访, 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指标。结果 治疗结束以后, 试验组的患者在切口长度、失血量、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等方面都要好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比较以后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小切口的改良手术进行甲状腺的切除, 可以减少手术中的损伤, 缩短住院的时间, 促进术后的恢复, 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传统手术,小切口改良手术,甲状腺切除

参考文献

[1]张昌洪.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手术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 2011 (03) :263-265.

[2]曾卫平.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手术对比分析[J].右江医学, 2010 (01) :523-524.

[3]刘维先.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4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28) :453-454.

小切口甲状腺手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60例甲状腺瘤患者, 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 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30例。研究组男性17例, 女性13例, 年龄34~55岁, 平均年龄 (44.2±7.4) 岁, 病程5个月~6年, 平均病程 (3.1±1.2) 年。对照组组男性18例, 女性12例, 年龄33~54岁, 平均年龄 (44.1±7.3) 岁, 病程7个月~6年, 平均病程 (3.0±1.2) 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 存在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甲状腺瘤切除术。

对照组:给予改良小切口切除术。确定平行锁骨处1~2cm设计切口, 长度约为5cm左右, 切开表皮后, 选择电刀分离切割, 将皮瓣游离, 由上到甲状软骨, 游离下缘。选择钝锐法分离甲状腺的真假包膜, 充分分离腺体的上、下、前端、外侧组织。为防止术后发生甲状腺功能下降, 在手术时, 不应过多切除甲状腺组织。在手术过程中, 防止损伤喉返神经。选择0号线缝合, 不给予引流管放置[2]。

1.3 观察指标

完成手术后, 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大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全部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治疗前后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明显性, 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经过治疗后, 研究组20例治愈、9例有效、1例无效, 有效率为97.2%, 对照组11例治愈、14例有效、5例无效, 有效率为84.6%, 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具体如表1所示。

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对比:经过治疗后,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具体如表2所示。

3 讨论

甲状腺瘤是一种较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包括缺碘性甲状腺肿、其他原因引起的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病的发生率比较高。前对甲状腺疾病的研究, 在基础实验和临床工作中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由于在病因和发病机理方面还未完全阐明[4]。

对于甲状腺瘤的手术治疗, 主要包括甲状腺本身的手术, 以及颈淋巴结的清扫, 完全切除肿瘤十分重要。本组实验可以看出, 研究组的改良小切口手术, 其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传统甲状腺手术, 具有恢复快、损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在手术时, 传统甲状腺切除术需横断处理颈前的肌群, 因此会严重损伤机体[5]。

而改良小切口手术无需横断操作肌群, 经过颈白线可直接至甲状腺, 无需缝扎颈前浅静脉, 使机体损伤最大限度的减小。传统手术会切断颈前肌、颈阔肌, 导致颈阔肌、颈部皮肤、颈部皮下、甲状腺、颈前肌出现粘连, 各层次间的粘连, 严重影响颈部的肌肉活动, 容易导致患者发生颈前区疼痛、发音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灯症状, 而改良小切口术无需横断颈前肌群, 不影响颈前肌肉活动, 术中无需引流, 因此术后有利于颈部活动的恢复[6]。

在本组实验中, 研究组患者给予改良小切口手术, 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经过治疗后,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这说明, 针对甲状腺瘤患者, 实施改良小切口手术, 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 降低术中出血量,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文胜.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8) :85-86.

[2]丁纪伟, 汤治平.甲状腺瘤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1) :329-330.

[3]何挺佳.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31) :121-122.

[4]朱新辉.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与传统手术对比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4 (2) :173-175.

[5]洪浩波, 黄英凯, 黄汉民, 等.颈部小切口无气腔内镜甲状腺切除术31例[J].中国内镜杂志, 2011, 17 (8) :867-869.

小切口甲状腺手术 篇7

关键词:小切口,改良手术,甲状腺次全切

甲状腺次全切主要用于甲亢、甲状腺的良性结节性或肿块性病变, 该病的主要患病人群为女性[1], 因此在治疗病变的同时还应考虑到患者对“美观”的要求。本文对83例患者使用小切口改良术行甲状腺次全切, 另选择83例行常规甲状腺次全切, 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4月166例甲状腺次全切患者, 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3例。研究组中男21例, 女62例;年龄39~69 (47.62±6.88) 岁;结节或肿块大小0.8~3.5 (2.81±0.56) cm;甲亢42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大16例, 甲状腺瘤25例。对照组中男19例, 女64例;年龄38~68 (47.57±7.05) 岁;结节或肿块大小0.8~3.9 (2.79±0.61) cm;甲亢41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大13例, 甲状腺瘤29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按常规作切口, 在胸骨上切迹2~3cm处作5~10cm切口, 使喉返神经完全暴露, 常规结扎各静脉、动脉。预定切线上一排蚊式钳, 将大部甲状腺组织切除后常规缝合。研究组行小切口改良手术:在胸骨切迹上方0.5cm处, 以气管为中点作4~6cm弧形小切口, 暴露甲状腺之后, 先将上极内侧的侧韧带切断, 扩大上极内缘与喉头之间的空隙, 再分离切开峡部, 后结扎上动脉、中静脉, 使腺体充分游离, 使用切口外切除法切除腺体和内囊, 保留气管水平面之下的1.5cm的真被膜和1.0cm的上级腺体, 期间应注意将被膜内的病变组织进行切除, 最后从上极开始在预定切线边缘进行缝合。两组术后都留置相同的负压引流管, 留置时间均为36h。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及并发症。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里所有数据均由SPSS 13.0数据分析软件处理而得, 计量资料用±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以P<0.05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及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2.2 并发症

研究组共发生并发症2例 (3.45%) , 其中声嘶1例、呛咳1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例 (4.72%) , 为甲低。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 在对甲亢、甲状腺良性病变进行手术治疗时, 应尽量减少神经的暴露, 以降低对神经的牵拉和刺激[2~3]。在进行腺体的切除时应用左手示指在预切线下缘轻压甲状腺以达到同时进行切除和止血的目的[4]。囊内切除是在气管平面之下1.5cm处, 因此较好的保留了甲状腺下动脉的主干, 有效防止了术后甲低的发生。为此, 本文特采用小切口改良手术行甲状腺次全切。其主要优势有: (1) 手术切口位置较低, 有利于遮盖, 能满足患者对美观的要求。 (2) 在囊内进行操作, 能减少对神经的损伤, 手术时间较短, 轻压甲状腺使出血量减少。 (3) 未完全横断肌群, 术后粘连少, 疼痛明显减轻, 患者恢复较快。 (4) 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因此, 小切口改良手术行甲状腺次全切能有效减少对患者的损伤, 术后疼痛明显减轻, 促进其临床恢复, 同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子华.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除术28例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 (24) :83-84.

[2]吴衢敏.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90例疗效观察[J].疑难病杂志, 2010, 9 (10) :769-770.

[3]刘兴奇.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手术分析[J].健康必读 (中旬刊) , 2012, 11 (12) :282.

小切口甲状腺手术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1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甲状腺瘤患者58例, 治疗组29例, 男11例, 女18例, 年龄20~60岁, 平均 (35.1±3.1) 岁;对照组29例, 男10例, 女19例, 年龄20~60岁, 平均 (34.8±4.1) 岁。两组在手术治疗之前都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测, 病理检查证明患者都是属于良性的甲状腺瘤。两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手术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进行治疗, 在患者甲状腺肿瘤最高点切割1个大约长度为7 cm的弧形切口, 切开皮下组织和颈阔肌, 再向上下游离皮瓣, 之后向下到胸骨切迹, 向上到甲状软骨水平[1], 其他按照常规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手术治疗过程主要如下:患者采取仰卧姿势进行手术治疗, 麻醉后, 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 选取患者左边颈部的胸骨柄上方两横指处在患侧甲状腺表面做一个横向的小切口[2], 长度控制在3 cm左右, 之后使得甲状腺游离, 主要保护患者左侧喉返神经、喉上神经, 沿着肿物边缘钝性、锐性交替分离肿物, 切开表面的甲状腺组织以后, 直接到达腺瘤的表面, 然后利用弯血管钳或者是手指沿着腺瘤的周围进行分离, 直到分离到达患者的蒂部平[3], 将腺瘤从患者身体组织中进行剥离, 之后对甲状腺进行切断后结扎, 切除甲状腺肿瘤, 其他按照常规手术进行治疗。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护患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统计学处理:本次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护患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治疗组术后并发症患者1例 (3.45%) ,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患者4例 (13.79%)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讨论

甲状腺肿瘤可能发生于患者的任何一极或者是峡部[4], 患者的瘤体一般不大,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单发, 局部解剖改变造成的影响不大, 在患者手术切除治疗的过程中, 不容易对周围的组织造成损伤, 尤其是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以后, 更能够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和改良小切口手术进行分组治疗, 发现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更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减少手术过后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挺佳.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31) :121-122.

[2]周霖.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17) :174-175.

[3]王春雷, 许新峰, 何辉龙.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40例甲状腺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0) :220.

小切口甲状腺手术 篇9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鼻内镜

[中图分类号] R73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1-43-01

女性患者占甲状腺切除术的大多数,而传统外科手术切口一般位于颈前区域,术后切口显露明显,影响美观,成为影响一些女性患者及时选择手术的阻碍。内镜下手术则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这一弊端,由于颈部空间较为狭小,并且甲状腺是一个血运丰富的器官,因此这一手术对医生技术和设备都有较高要求。随着新型超声刀的应用,手术带来新的生机,现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采用鼻内镜辅助下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5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男9例,女36例;年龄24~51岁,平均(31.5±6.3)岁。术前进行B超和细胞学穿刺检查证实病变为良性,术中所有标本均冷冻送检。

1.2 手术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后经静脉滴注全麻,采取仰卧位,肩部垫高头后仰使颈部充分暴露。根据切除需要,在颈静脉切迹之上3 cm处做2~3 cm横向切口,向颈阔肌层下注水,然后使用血管钳或电刀由胸骨端向头端剥离颈阔肌层至少3 cm,纵向切开白线3 cm,沿甲状腺外膜剥离带状肌并充分分离带状肌下层。放置拉钩将皮瓣和带状肌向上拉开,充分暴露术野,放置4 mm直径鼻内镜,用鼻内镜手术剪剖离气管食管沟。由下向上分离甲状腺,依次游离并用超声刀凝闭切断甲状腺下中血管,将甲状腺后方外侧的软组织紧贴甲状腺后被膜向外推移,下拉甲状腺,暴露出甲状腺上极并用超声刀切断上极血管、甲状腺峡部和Berry韧带,取出组织样本;行部分切除时,用超声刀凝闭主要血管后切开甲状腺真被膜,切出包括肿瘤部分的甲状腺组织,注意要保留后被膜和不要伤及甲状旁腺,切除后将剩余甲状腺组织进行止血缝合。创腔内留置负压引流,缝合带状肌,切口内缝合。标本取出后立刻冰冻送检,行常规冰冻切片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随访

对45例患者进行为期10个月的随访,其中42例完成随访,3例因失去联系中断随访。有39人出院后定期来院复查。

2 结果

2.1 术后情况

45例患者,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23例、甲状腺腺叶切除15例、双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7例,手术均取得成功,两组均未出现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等情况。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其中24例为甲状腺结节,18例为甲状腺腺瘤,3例为甲状腺结节伴桥本病。在术后为期10个月的随访中,所有患者颈部瘢痕均不明显,患者普遍对颈部小创口手术效果表示满意。

2.2 两组患者肿瘤直径、手术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肿瘤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患者手术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但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肿瘤直径、手术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

组别年龄(岁)肿瘤直径(cm)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

内镜组39.85±12.672.75±0.7925.32±18.33105.5±28.5

对照组40.56±10.882.93±0.8248.22±20.45 70.5±30.5

t0.285 21.060 65.593 75.624 6

P>0.05>0.05<0.01<0.01

3 讨论

自1996年Gagener首先报道了二氧化碳注气甲状旁腺内镜手术以来,这一技术已被广泛应用[1]。众所周知,传统的外科手术也较安全[2],并发症发生率低,但这种术式颈前部切口较长,术后有明显瘢痕,尤其是在瘢痕体质的患者讲更加严重。但人们一直对新手术方式的安全性不是很确定,Shimizu K等[3]报道了大宗内镜下甲状腺手术的成功经验,证明该技术安全可行。对于甲状腺手术共有的并发症如术后喉返神经、喉上神经肌甲状旁腺组织损伤等问题,从目前报道看,其发生率与传统手术相比无显著差异,甚至更低[3]。

目前该手术入路已有多种,包括胸骨切迹、锁下、腋下、胸前乳晕等。本组45例患者均采用无注气鼻内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方式。笔者体会与一般全内镜甲状腺手术相比有以下几个优点:①具有微创性,内镜辅助甲状腺手术不同于全内镜甲状腺手术,由于应用了鼻内镜辅助,只需经颈部单一小切口完成手术,同时避免皮下广泛剥离和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的发生[4],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患者恢复快;②手术切口较传统手术切口明显缩小且位置相对不明显,瘢痕微小,愈合平滑,具有美容效果;本次观察的45例患者在术后随访中对颈部美观满意率为100%;③安全性好,在鼻内镜辅助下,手术视野的转换及内镜的放大功能使手术解剖更清晰[5],能有效提高操作的精准性;本组45例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等情况。由于使用超声刀代替传统电刀,止血更彻底,术后引流量少,鼻内镜组45例术后平均引流量仅为19.8 mL。

鼻内窥镜辅助下甲状腺腺瘤微创切除术,对术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术者要有娴熟的内窥镜操作技术,能做到应用灵活自如,时刻保持术野清晰,分辨解剖结构准确,切除到位,达到术中分离、切除和止血等操作顺利无阻。综上,该种术式有优势,值得更广泛的推广。

[參考文献]

[1] Gagner M.Endoscopic subtotal parathyroidectomy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J].Br J Surg,1996,83:875.

[2] Ikeda Y,Takami H,Tajima G,et a1.Total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axillary or anterior chest approach[J].Biomed Pharmacot Her,2002,56(Sup1):72-78.

[3] Shimizu K,Tanaka S.Asian perspective on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a review of 193 cases[J].Asian J Surg,2003,26:92-100.

[4] 郭军,朱关林,谢启龙.鼻内镜辅助微创甲状腺手术22例体会[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3):321.

[5] 王朝晖,李春华,王薇.内镜辅助下小切口甲状腺手术[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7,14(7):401-402.

小切口甲状腺手术 篇10

近年来,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外科手术创伤及术后美观程度的要求进一步增强, 促使了外科手术逐步走向微创时代。我院自2008年6月-2010年6月采取胸骨上超低位小切口完成甲状腺切除手术64例, 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间甲状腺疾病的患者64例, 采用胸骨上超低位小切口行甲状腺手术, 其中男24例, 女40例;年龄18~62岁, 平均年龄42.3岁。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33例, 占51.6%, 其中单侧14例、双侧19例;甲状腺腺瘤28例, 占43.8%, 腺瘤大小直径约2.5~5cm;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例, 占3.1%, 均为Ⅱ度以上肿大;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 占1.6%, 无颈淋巴结转移。

1.2 手术方法

胸骨上超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方法:全麻或颈丛阻滞麻醉后取仰卧位, 于胸骨上方1.5cm处行长约2~4cm大小弧形行切口, 分离皮下组织和颈阔肌, 下至胸骨柄切迹, 上至甲状软骨下缘。切开颈白线, 用电刀将颈前肌群劈开, 初步暴露甲状腺。根据手术的需要, 进行相关组织切除。如肿块位置浅表且体积小, 位于腺体的中部, 只需作腺体局部切除, 用超声刀在距肿块边缘0.5~1cm正常组织处开始切割, 直至完整切除。若做腺体次全切除术, 则先用超声刀先凝闭切断甲状腺中下动静脉, 再切断峡部腺体及其与气管间组织, 暴露气管前方, 接着切断甲状腺韧带、甲状腺上动静脉, 使甲状腺腺体充分游离, 从腺叶的下方切除需要切除的甲状腺组织。若作腺叶全切除, 要完全暴露喉返神经, 以保护好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严密止血, 放置橡胶引流条, 用无创缝合线皮内缝合, 略加压包扎切口。

2结果

64例手术时间30~120min, 术中出血5~50ml, 术后住院2~5d, 术后患者疼痛轻微, 无切口水肿及裂开的发生, 伤口采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 术后无需拆线, 伤口在术后7d一期愈合。

3讨论

传统的甲状腺手术会在患者颈前留下6~8cm长的瘢痕, 美观度差, 严重影响患者术后自信心与生活质量。近年来, 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逐渐普及, 其最大优点就是手术切口选择在锁骨下区或胸部乳晕区, 不会在颈部形成可见瘢痕, 美容效果好。然而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费用昂贵, 从手术切口到达手术区域要建立手术空间通道, 给患者造成创伤比传统手术方式更大, 二氧化碳气体空间建立所造成的各种并发症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1]。为此, 有人报道[2,3,4]采用改良切口进行手术, 避免了手术瘢痕造成不美观, 又减少了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带来的创伤, 受到医患欢迎。

我院采用从胸骨上超低位作小切口, 完成甲状腺手术, 亦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手术适应证: (1) 单纯甲状腺瘤; (2) 结节性甲状腺肿; (3) 甲状腺功能亢进; (4) Ⅰ、Ⅱ期甲状腺癌不伴远处转移者。该术式的优点有: (1) 做甲状腺切除时术野清晰, 操作精细, 可充分暴露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 避免术中副损伤。 (2) 手术瘢痕小、位置低、伤口隐蔽性好、不易发现、美观度好, 能提高患者的自信和生活质量, 患者术后对切口美观性满意度好, 远远高于传统术式。 (3) 切口小, 术中出血少, 手术时间短。 (4) 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药费用低。因此笔者认为, 胸骨上超低位小切口行甲状腺手术是甲状腺手术技术上的创新, 适用于绝大多数甲状腺疾病患者, 这种方法使得甲状腺手术变得更加简便安全,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尤其是在无条件开展腔镜手术的基层医院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Liao JL.Assistamce with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report of 42cases (J) .China J Endoscopy, 2004, 10 (10) :95-100.

[2]黄俊晓, 李宇鸿, 何武东, 等.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青少年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96例临床体会 (J) .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21) :154-155.

[3]梁开惠.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38例报告 (J) .中外医疗, 2010, 8 (1) :65-66.

上一篇:注射用青霉素钠下一篇:制造业服务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