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开放手术切口

2024-08-16

传统开放手术切口(精选8篇)

传统开放手术切口 篇1

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是外科手术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术后其因血管、肌肉及骨骼损伤影响静脉回流及组织血液供应,出现肢体肿胀,可造成患处肢体疼痛以及局部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因缺血而坏死[1];同时,也会促使多种病原微生物在切口附近大量繁殖,引起切口感染,进而对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愈合质量、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及康复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2]。使切口愈合延期,并可由此引起四肢功能障碍、坏死或全身性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甚者造成死亡。所以,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是其顺利康复的关键[3]。本文将2014年2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开放性四肢骨折进行手术治疗的1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4年2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开放性四肢骨折进行手术治疗的1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男85例,女61例,年龄8岁~71岁,平均年龄(45.38±11.66)岁。四肢开放性骨折的类型如下:24例尺桡骨骨折,55例胫腓骨骨折,38例肱骨骨折,29例股骨骨折。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针对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予以手术室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干预(1)术前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病史,对术前营养不良的患者要积极提高其营养状况。(2)对于体弱多病的年老患者应该改善其全身状况,努力增强其免疫防御能力。减少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概率,使其更好地耐受手术。(3)术前对患者心理进行疏导,耐心与其交流,消除恐惧不安、焦虑等消极情绪,努力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4]。最后,认真备皮,仔细检查手术区域的皮肤也很重要。

1.2.2术中护理干预(1)保证手术室彻底消毒完全清洁,因为手术室空气质量与切口感染密切相关。(2)使用的各种器械和物品都应经过严格的处理,保证达到灭菌标准[5]。(3)手术医生应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尽量不扩大切口。(4)手术操作医师与护理人员应密切合作,有利于减少手术时间,缩短伤口暴露的时间。(5)最后,医护人员都应该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

1.2.3促进切口愈合的护理干预围术期对伤口污染严重的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保持切口引流管通畅[6]。仔细观察切口恢复情况,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应积极进行处理,控制感染进一步发展;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良好的营养对提高抵抗力和切口愈合非常重要。

1.3判定标准甲级愈合:切口愈合良好,无任何不良反应出现;乙级愈合:切口愈合,未出现化脓,但愈合处有积液、血肿、硬结、红肿等炎症反应;丙级愈合:切口未愈合,或愈合但出现化脓需要切开处理。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0.96%,甲级愈合率52.05%;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74%,甲级愈合率68.49%。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切口愈合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进行开放性四肢骨折的手术治疗前,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应根据相关规定严格进行灭菌消毒,以确保手部清洁达到无菌标准,医护人员实施手术术前应统一使用毛刷、肥皂、新吉尔灭洗手液按照要求进行洗手。术前严格对伤口周围进行备皮,对于不影响手术视野的部分无需进行剃毛等备皮处理,备皮时首先可通过风油精、松节油等将皮肤表面油垢清除,再用碘伏按照规定时间进行严格消毒,使手术部位皮肤形成保护膜,从而减少感染的发生[7]。连台手术也会增加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换台送接患者、手术物品更换、手术室内纤维尘粉污染等都可能引起患者切口感染。所以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手术物品提前进行消毒及灭菌工作,还要对手术间进行及时清洁。

手术操作过程中,对手术护理流程不断进行完善,进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由于开放性四肢骨折伤口暴露极易污染,所以术后通常需要对伤口进行清创冲洗,来降低寄居在切口部位的细菌数量。护理人员在手术中应良好配合术者为其提供冲洗液,从而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8]。临床研究表明,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能够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所以,术后可以单独采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也可以用生理盐水联合抗生素、肥皂液、氯已定、聚维酮碘、苯扎嗅铵溶液进行伤口清洗。

本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74%,甲级愈合率68.49%;对照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0.96%,甲级愈合率52.05%。观察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愈合质量好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切口感染,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切口愈合质量,并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2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开放性四肢骨折进行手术的1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切口感染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记录并对比分析2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及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总体比对照组好,伤口发生感染情况总体比对照组患者低,2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切口感染,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切口愈合质量并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室护理干预,切口感染影响

参考文献

[1]张雪梅.心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9):79-80.

[2]吴红巧,陈兴灿.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4):97-98.

[3]陈晓梅.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20(4):55-57.

[4]陈秀丽.专科化管理对骨科手术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9):141-142.

[5]鲁凤英.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0):97-99.

[6]KONDRUP J,RASMUSSEN H H,HAMBERG O,et al.Nutritionalrisk screening(NRS2002):a new method based on ananalysis of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J].Clin Nutr,2003,22(3):321-336.

[7]吴薇.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术切口感染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272-273.

[8]陆彩干.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2,25(2):312.

传统开放手术切口 篇2

【关键词】超声刀 开放性小切口甲状腺手术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48-02

前言

甲状腺疾病在临床上常见,尤其多见于女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甲状腺疾病病人对手术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甲状腺疾病病人对颈部切口的美容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科近期对甲状腺良性疾病病人用超声刀行开放性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报到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次收集的46例甲状腺良性疾病病人,其中男9例,女37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7岁。结节直径0.6-5.5cm,单发结节21例,多发结节25例。所有病人采用单纯甲状腺肿物切除术的有19例,单侧腺叶次全切除术的有8例,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13例,单侧腺叶全切除术7例。

2.手术方法

所有病人均为全麻后行手术。病人仰卧双肩垫高后取头过伸位。据病变情况,在病人胸骨切迹上一横指处作弧形切口,长度3-4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游离皮瓣,纵行切开颈白线,牵开颈前肌群,显露甲状腺,探查病变情况,据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具体手术方式不再详述。

3.观测参数

(1)总手术时间:从切皮到切口缝合结束的时间;

(2)术中出血量:术中吸引器吸出的血量加所用纱布术前与术后重量之差(换成体积);

(3)术后24h引流量:术后24h引流袋中总引流量(以引流袋刻度为准);

(4)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后第一天到出院为术后住院时间。

二、结果与结论

1.结果

46例病人的手术均顺利完成。全部病例手术平均时间66(39-12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4.5(5.5-22)ml,术后24h平均引流量23(12-49)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3-6)d,所有病例未出现出血、声嘶、呛咳及低钙抽搐等并发症。

2.结论

在开放性小切口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超声刀不仅可简化手术操作步骤,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而且止血效果好,还能在较小空间中进行手术,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美容效果。

三、讨论

甲状腺不仅周围毗邻器官十分重要,如:神经、气管及甲状旁腺等,而且血供丰富,术中出血较多,手术操作困难,故一般切口都比较大,常在颈部留下长约8cm的切口瘢痕,对病人心里影响很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甲状腺疾病病人对颈部切口美容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做甲状腺手术时,切口应尽量减小,但甲状腺手术需在一定的空间下去处理血管和腺体,所以甲状腺手术要在小切口下完成关键是能在小空间下顺利可靠处理血管和腺体,保证术野清晰,且避免损伤毗邻器官。

1.超声刀对甲状腺手术的主要作用

超声刀出现给甲状腺手术带来了新的活力。超声刀是通过高频超声震荡使接触组织被切开和血管凝闭的[1]。理论上超声刀能安全凝固直径小于5mm的血管[2],這样切断和凝闭血管和腺体,就不必缝合结扎了,省去了传统手术分离、钳夹、切断、结扎、剪线等动作,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且应用超声刀时极少产生烟雾,保证了清晰的术野[3],从而降低了甲状腺周围器官的损伤率。超声刀的应用简化手术操作的同时,降低了手术操作空间的要求,真正减小了病人手术创口,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病人对颈部切口瘢痕的美容要求。

2.应用超声刀的注意事项

①应用超声刀时,应远离金属物,以防刀头损毁。

②应用超声刀时应尽量将非功能面朝向重要脏器,必要时应远离,以防损伤重要脏器。如应离喉返神经、甲状旁腺至少3mm以上[4]。

③术中凝闭较粗血管时,最好采用“移行凝闭”、“双重凝闭”[5]。

④术中要正确使用超声刀。一般对腺体质地脆嫩,血供足易出血者选择5mm刀头、最小输出功率行慢切割;反之选择10mm刀头、最大输出功率行快切割[6]。还可用旋转、上挑、下压等技巧加快超声刀切割速度。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开放性小切口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超声刀不仅可简化手术操作步骤,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而且止血效果好,还能在较小空间中进行手术,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美容效果。

参考文献:

[1]Armstrong DN,Ambroze WL,Schertzer ME,et al. Harmonic scalpel vs electrocautery hemorrhoidectomy: a prospective evaluation.Dis Colon Rectum.2001, 44: 558-564

[2]Voutilainen P E, H aglund C. HUltrasonically activated shears in thyroidectomies: a randomized trial[J]. Ann Su -rg, 2000, 231(3) : 322-328

[3]牛恒,贾玲. 应用超声刀行开放性甲状腺切除术287例分析[J]. 云南医药,2008,29(3):250-251

[4]Maeda S, Shimizu K, Minami S, et al. Video-assisted neck surgery for thyroid and parathyroid diseases[J].Biomed Pharmacother,2002,56(1),92~95

[5]Kanehira E, Omura K, Kinoshita T, et al. How secure are the arteries occluded by a newly developed ultrasonically activated device [J].Surg Endosc,1999,13 (4):340-342.

传统开放手术切口 篇3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小儿疝气患儿400例, 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200例, 男132例, 女68例, 年龄6个月~6岁, 平均 (3.2±1.1) 岁;对照组200例, 男139例, 女61例, 年龄6个月~7岁, 平均 (3.6±1.4)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的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 (1) 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术方法。在患儿全麻后, 使患儿保持仰卧姿势, 在铺巾消毒后, 使用皮横纹下横向切2.5 cm左右的切口, 将皮下予以组织剥离, 在精索露出后, 再进行纵向切疝囊, 剥离疝囊到颈部, 高位结扎, 最后使用电凝止血, 将睾丸和精索复位, 缝合切口的皮肤。 (2) 试验组:使用小切口微创手术。患儿在麻醉后, 使患儿保持平卧的姿势, 在患儿耻骨外侧, 外环口体表的投影处, 在不伤害皮下组织的基础上切开皮肤, 沿腹纹横切0.8~1 cm切口, 减少患儿出血情况发生;在看见腹外斜肌腱膜时, 钝性剪开或者钝性分开睾丸肌与精索外筋膜, 游离并且分剥疝囊, 在疝囊颈部进行结扎, 同时, 在电凝止血后, 将睾丸和精索复位, 将无菌贴覆盖在切口皮肤上完成手术治疗。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 对两组患者实验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比较:试验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上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比较:试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 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3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小儿疝气的主要治疗方法就是进行手术, 而手术的核心是找到疝囊。在手术进行前, 医疗人员必须掌握患儿腹股沟位置解剖层次的相关知识, 能够熟练地进行手术操作。其寻找疝囊的主要办法:试着提起深筋膜表面, 若提起, 此处就很可能有疝囊;将睾丸拉紧, 使精索具有张力, 找到精索时继续向上, 若精索消失, 撑开外环口即可找到;将精索提起或者完全提出, 进行寻找。当医疗人员找到疝囊时, 对其进行剥离, 高位结扎即可完成手术[4]。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治疗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小儿疝气手术治疗后, 不仅需要保证术后疝气不复发, 而且需要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患者出血量, 保证皮肤切口小, 对患者的创伤性比较小, 同时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综上所述, 相对于传统手术方法, 小切口微创手术方法治疗小儿疝气疾病更为有效, 且术后并发症更少, 能够更好地缓解患者的疼痛,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促进患者的康复。因此, 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时长虹.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对比[J].吉林医学, 2013, 34 (30) :6230-6230.

[2]张立平.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价值[J].吉林医学, 2013, 34 (6) :1031.

[3]孙占彬, 李伟.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价值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23) :46.

[4]马麦侠.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价值[J].医学信息, 2014, (19) :583.

传统开放手术切口 篇4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小儿疝气患者140例, 经B超检查确诊, 排除患有其他心肺疾病、肝肾疾病、血液病、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感染性疾病、手术禁忌证的患儿。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 70例实施传统手术的患儿为对照组, 年龄7个月~6岁, 平均 (3.5±1.2) 岁, 其中男59例, 女11例。70例实施小切口微创手术的患儿为观察组, 年龄6个月~7岁, 平均 (3.6±1.3) 岁, 其中男58例, 女12例。两组患儿间一般情况 (年龄、性别等)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 (1) 对照组行传统手术。给予患儿全麻后, 取仰卧位, 消毒铺巾后在患儿皮横纹下做横向切口, 然后将皮下组织剥离, 精索显露后, 行纵向切开疝囊, 将疝囊游离后分剥, 于疝囊颈部行高位结扎, 电凝止血后, 复位睾丸和精索, 缝合切口皮肤, 将无菌敷贴覆盖于切口上即可。 (2) 观察组行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给予患儿全麻后, 取仰卧位, 消毒铺巾后于患儿腹股沟韧带上方行切口, 沿腹横纹肌切开1cm, 钝性剥离皮下组织, 提取患儿的腹外斜肌腱膜, 从切口提出精索, 分开睾丸肌和精索外筋膜, 游离并分剥疝囊, 于疝囊颈部行高位结扎, 电凝止血后, 复位睾丸和精索, 钳夹切口皮肤, 将无菌敷贴覆盖于切口上即可。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分析用SPSS16.0软件, 采用t检验行计量资料分析, 采用χ2检验行计数资料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儿的手术指征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指征比较结果显示, 观察组切口长度 (1.5±0.4) cm, 手术时间 (12.4±1.8) 分钟, 术中出血量 (4.6±1.2) ml, 术后住院时间 (2.3±0.7) 天, 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 (3.5±0.7) cm, (19.8±2.3) 分钟, (7.9±1.5) ml, (4.2±1.0) 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明显低于对照组 (10.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胚胎时期, 在胎儿腹股沟处有腹膜鞘状突, 可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 但个别新生儿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 可造成机体腹腔内部分器官进入, 出现小儿疝气病症。发生小儿疝气后, 机体发育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首先体现为消化系统, 其次为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 进而影响到患儿的正常身体发育。疝囊内肠管或大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后还有可能引发炎性肿胀, 造成疝气回纳困难, 甚至发生疝气嵌顿, 可诱发腹部剧痛、肠梗阻、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会明显影响到患儿的身体健康, 影响到患儿的预后。

手术治疗是小儿疝气的首选治疗方案, 传统的手术治疗, 切口较大, 视野开阔, 便于术者操作, 但会对患儿造成明显的身体创伤, 会进一步延长患儿的恢复时间, 同时大切口还会明显增加患儿的出血量, 也会增加感染风险, 给患儿带来痛苦, 很多患儿耐受性差, 配合治疗的程度不高, 不能有效完成手术, 会增加治疗的难度[4~6]。小切口微创手术是治疗小儿疝气的一种新方法, 对患儿造成的身体创伤明显减少, 利于患儿术后的早期康复, 可明显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 也无需再次拆线, 不会对患儿造成二次伤害, 安全性更高[7,8]。

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 观察组切口长度 (1.5±0.4) cm, 手术时间 (12.4±1.8) 分钟, 术中出血量 (4.6±1.2) ml, 术后住院时间 (2.3±0.7) 天, 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 (3.5±0.7) cm, (19.8±2.3) 分钟, (7.9±1.5) ml, (4.2±1.0) 天。说明小切口微创手术对患儿造成的创伤更小, 可显著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 有助于增强治疗效果。观察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明显低于对照组 (10.0%) , 说明小切口微创手术更为安全有效, 引发切口感染、阴囊水肿等不良事件较少。

综上所述, 传统手术与小切口微创手术均是治疗小儿疝气的有效方法, 但中小切口微创手术创伤更小, 更利于患儿术后的早期恢复, 安全性较高。

摘要:目的:探讨传统手术与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小儿疝气患者140例, 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 70例实施传统手术的患儿为对照组, 70例实施小切口微创手术的患儿为观察组, 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指征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 (1.5±0.4) cm, 手术时间 (12.4±1.8) 分钟, 术中出血量 (4.6±1.2) ml, 术后住院时间 (2.3±0.7) 天, 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 (3.5±0.7) cm, (19.8±2.3) 分钟, (7.9±1.5) ml, (4.2±1.0) 天;观察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明显低于对照组 (10.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传统手术与小切口微创手术均是治疗小儿疝气的有效方法, 但小切口微创手术创伤更小, 更利于患儿术后的早期恢复, 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传统手术,小切口微创手术,小儿疝气

参考文献

[1] 李风景.56例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 2013, 7 (7) :33-34.

[2] 杨树留.探讨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 2013, 19 (25) :53-54.

[3] 夏春晓.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30) :582-583.

[4] 马爱军, 邹辉强.小儿疝气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 (14) :205-206.

[5] 黄绍生.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15) :92.

[6] 孙兰峰.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 2013, 33 (7) :70-71.

[7] 黄仲昭.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对照研究[J].吉林医学, 2013, 34 (24) :4902.

传统开放手术切口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共进行了260例下腹部手术, 其中120例患者采用了皮内连续缝合法进行缝合, 将其设为试验组, 另外140例患者进行皮下组织及皮肤的间断缝合, 将其设为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平均年龄37.12±8.96岁, 脂肪平均厚度3.07±0.89cm, 患者平均切口长度10.15±2.98cm。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35.67±9.49岁, 脂肪平均厚度3.13±1.01cm, 患者切口的平均长度9.97±2.89cm。两组患者在年龄、切口长度等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1.2 手术材料

术中所需材料为4 ̄0医用可吸收合成缝合线1根 (生产厂家为江苏省南通华利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 缝合线长度为70cm, 用环氧乙烷包装消毒, 缝合线自带长度为1.5cm的弯形角针;一只500g沙袋。

1.3 缝合方法

对试验组患者进行缝合时, 首先对患者的前鞘活腹外斜肌腱膜进行间断或连续的缝合, 之后用1号丝线对皮下脂肪层进行间断缝合, 以达到止血及关闭死腔的目的。接下来使用4 ̄0可吸收缝合线从患者切口的一侧皮内顶端进行连续褥式缝合直至另一端的顶端, 缝合时第一针需要在切口顶端皮下打结3次, 在连续缝合的过程中需要保持角针在皮肤内穿行, 缝合过程中注意牵拉不要过紧, 保持针距0.3~0.5cm, 最后一针时既可以在皮下打结, 也可以将缝合线从患者切口的顶端穿出皮肤。缝合结束后将缝线拉紧保持切口对合适宜之后, 在患者皮外保留2cm左右线头, 在手术后2~3d更换敷料时再剪去所留线头[1]。患者术后在腹部切口位置压置沙袋一只, 沙袋需要在12h后再拿下。对照组患者则是采用4号丝线对皮下组织及皮肤进行间断缝合, 其他步骤与试验组相同。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术后观察手术时间, 皮肤缝合时间, 住院天数, 伤口是否渗血、渗液, 是否存在线结反应或存在硬结等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

试验组手术时间45~100 (46.2±24.6) min;对照组手术时间42~110 (44.6±22.7) min。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 (P>0.05) 。

2.2 缝合时间

试验组皮肤缝合时间3~6 (平均4) min;对照组皮肤缝合时间3~5.5 (平均3.7) min。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0.05) 。

2.3 住院天数

试验组住院时间3~5 (平均4) d;对照组因术后切口需拆线, 纵切口需术后第7d拆线, 横切口需术后第5d拆线, 其住院时间5~8 (平均7) d, 试验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

2.4 伤口愈合情况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见附表。

试验组120例采取皮内连续缝合进行缝合的下腹部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良好, 3例患者的伤口出现渗血、渗液, 3例患者伤口出现线结反应或存在硬结。对照组患者伤口渗血、渗液, 出现线结反应或硬结的比例则明显高于试验组 (P<0.01) 。

3 讨论

进行腹部手术时, 以往的缝合方式是对筋膜以及皮下脂肪层进行常规缝合, 但这样的缝合方式对皮下脂肪较厚的患者而言不利于伤口的愈合[2]。采用皮内连续缝合法进行缝合的关键之处在于保持间断均匀的对皮下脂肪层进行缝合, 需要注意缝合过程中的进针点需要紧贴皮内组织但是不能穿透皮内, 出针点同样需要紧贴对侧皮内组织, 缝合过程中的针距以1~1.2cm为佳。皮内连续缝合法由于能够较少的缝合组织, 因此不会使患者的皮下组织血供受到影响, 有效提高患者伤口的愈合情况[3]。采用皮内连续缝合法对伤口进行缝合, 切口平整, 不会形成增生凸起, 不会产生异形愈合瘢痕。同时采用皮内连续缝合法进行缝合还可以节约手术所需材料, 使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大大缩短, 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袁绍梅, 黄峰, 夏小兰, 等.下腹部手术切口皮内缝合与普通缝合的临床分析[J].江西医药, 2010, 13 (1) :49-50.

[2]岑国永.下腹部手术切口缝合方法的比较[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 21 (5) :557-558.

传统开放手术切口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在2010年6月~2012年3月收治的实施甲状腺切除的患者6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男性有30例, 女性38例, 年龄在21~65岁, 平均 (46.2±11.5) 岁。患者的标准是:手术前B超显示为单发的甲状腺结节, 没有发现颈部的淋巴结肿大以及沙粒样的钙化等恶性特征;甲状腺的功能很正常, 结节的直径小于5cm;手术中病理的活检验证为良性病变。所有患者分为采用小切口改良手术的试验组35例和采用传统手术的对照组33例。

1.2 方法

试验组进行小切口的改良手术:患者在全身麻醉以后, 在甲状腺患处的一侧根据腺体的大小开一个小于肿块的横行顺皮纹的切口, 如果是双侧的切口要开在颈部前面正中部;切断和结扎双侧的悬韧带以及血管, 使用包膜内的挖除法, 通过切口一侧另外戳空进行引流, 选择可以吸收的缝线进行缝合。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术进行切除。

1.3 评价标准

治疗以后1~2个月内进行随访, 随访的时间达到48小时, 患者要求定期的回院复查, 对两组患者切口的长度、失血量、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等临床的指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的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的分析和总结, 用标准差对各项指标进行表示, 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治疗以后, 试验组的患者在切口的长度、失血量、手术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等都好于对照组, 两个组比较以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情况如表1所示。

3 讨论

甲状腺大部分属于良性病变, 常见患者是女性病人, 因此患者对手术美容方面有一定要求。传统甲状腺的切除手术, 手术后在颈部会留下非常明显的瘢痕, 影响患者外观。近年来, 微创的手术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医师和患者接受, 微创手术在方法和技巧方面取得了不断的改进和提高。传统甲状腺的切除术, 为了充分的暴露和手术的操作方便, 需要对颈前的浅静脉进行缝扎, 游离胸锁的乳突肌和颈前的肌群的间隙, 为了显露甲状腺的腺体从上下撕开, 给病人引起了很大的病理上的改变: (1) 对颈前的正常血管和淋巴管回流造成破坏, 手术后的切口皮肤以及皮肤下组织水肿非常明显, 容易导致皮下的积液感染, 部分的病人出现切口皮下的结节。 (2) 切断颈前的肌群以后会出术后头痛、颈部的活动受到限制、颈前区域的麻木和发生紧缩感, 它的原因和牵引神经有关。 (3) 因为结扎的肌肉有残端, 缝合组织的时候, 手术操作非常繁琐, 组织的创伤非常大, 延长了手术的时间, 出血很多并影响到了舌骨和喉进行运动。术后出现切口皮肤的黏连导致上下的吞咽不够灵活和吞咽疼痛等。

通过颈部小切口的行甲状腺的切除术减少了手术的创伤, 缩短了手术的时间, 减少了出血量, 手术的恢复非常快, 增加了手术以后的美观, 提高了患者手术以后的生活质量。经过研究, 试验组的患者在切口的长度、失血量、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等都好于对照组, 具有手术中出血少、出院时间快、手术后切口的创伤小、美观等优点。因此小切口的改良手术是一种对甲状腺肿瘤进行治疗创伤小开放性的手术方式, 简单安全, 值得临床中进行推广。

摘要:目的 对使用传统手术和小切口的改良手术进行甲状腺切除相关的临床方法和疗效进行比较和探讨。方法 对我院进行甲状腺切除的患者68例临床的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 分为使用小切口改良手术切除的试验组35例, 使用传统手术切除的对照组33例, 治疗以后进行随访, 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指标。结果 治疗结束以后, 试验组的患者在切口长度、失血量、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等方面都要好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比较以后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小切口的改良手术进行甲状腺的切除, 可以减少手术中的损伤, 缩短住院的时间, 促进术后的恢复, 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传统手术,小切口改良手术,甲状腺切除

参考文献

[1]张昌洪.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手术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 2011 (03) :263-265.

[2]曾卫平.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手术对比分析[J].右江医学, 2010 (01) :523-524.

[3]刘维先.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4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28) :453-454.

传统开放手术切口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02例在该院接受治疗的CTS患者为研究对象, 年龄为36~72岁。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 (45.12±3.51) 岁。A组:34例患者, 男14例, 女20例, 接受传统手术。B组:34例, 男15例, 女19例, 接受小切口手术。C组:34例患者, 男16例, 女18例, 接受关节镜手术。

1.2 治疗方法

1.2.1 传统手术组 (A组)

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常规切断腕横韧带, 探查正中神经及返支。切除滑膜, 并对正中神经进行外膜松解。若鱼际肌萎缩明显, 在放大10倍显微镜视下松解。

1.2.2 小切口手术组 (B组)

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切开显露掌长肌腱、腕横韧带近缘及指屈肌腱。先纵行剪断小段腕横韧带, 屈曲腕关节后用止血钳将指浅、深屈肌腱分别挑起, 充分切除病变的肌腱滑膜, 将腕关节略背伸, 保护好正中神经, 在直视下将腕横韧带完全切断并部分切除。充分暴露神经, 观察卡压痕迹, 行神经外膜松解。

1.2.3 关节镜组 (C组)

在腕掌侧距远端腕横纹2.0~3.0 cm处掌长肌腱尺侧做1.0 cm长横行切口, 显露前臂筋膜远侧和屈肌支持带, 在筋膜深层从其尺侧用扩张管由小到大号按顺序插入腕管内进行扩张, 将内镜置入套管内观察, 见到呈灰白色的腕横韧带及腕管内的肌腱组织。用钩刀在内窥镜直视下切断腕横韧带。3组皆于术后行预防感染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Kelly评定分级法[5,6]。优:症状完全消失;良:症状明显缓解;中:症状轻度缓解或持续;差:症状不变或加重。

1.4 观察指标

统计3组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指标。对患者术后随访1~3个月。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展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

2 结果

2.1 3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比较

B组、C组两组手术时间接近, 但显著少于A组,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C组两组住院时间接近, 但显著少于A组,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A组、B组、C组3组疗效分析

A组、B组、C组3组术后1个月随访时, B组、C组两组Kelly评分优良率接近, 但显著少于A组,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B组、C组3组术后3个月Kelly评分优良率接近,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A组、B组、C组3组患者并发症分析

A组、B组、C组3组皆没有患者发生神经损伤, 3组患者术后疤痕痛发生例数分别为8例、2例、1例。B组、C组两组术后疤痕痛发生率接近, 但显著少于A组,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CTS是手外科的常见病之一, 早期主要以理疗、封闭等保守治疗为主, 有一定效果, 但容易反复发作。手术治疗的效果肯定, 逐渐被患者接受。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先后选用不同的手术器械和手术方法治疗CTS, 主要有传统开放手术法、小切口手术法和关节镜手术法3种。

该研究显示, B组、C组两组手术时间接近, 但显著少于A组,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C组两组住院时间接近, 但显著少于A组,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和孟国成等[6]的研究结果相接近。孟国成等的研究显示, 传统手术、小切口手术、关节内镜手术治疗CTS, 传统手术组患者无论是手术时间还是住院天数都高于其他两组 (P<0.05) 。提示小切口手术、关节内镜手术在手术、住院时间等治疗指标方面优势明显, 显著优于传统手术。

该研究显示, B组、C组两组术后1月Kelly评分优良率接近, 但显著少于A组,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B组、C组3组术后3个月Kelly评分优良率接近,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B组、C组3组皆没有患者发生神经损伤, B组、C组两组术后疤痕痛发生率接近, 但显著少于A组,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和孟国成等[6]的文献报道相接近。孟国成等的研究显示, 传统手术、小切口手术、关节内镜治疗CTS, 传统手术组患者近期疗效优于其他两组 (P<0.05) , 但3组间远期疗效相当, 且传统手术组患者术后疤痕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P<0.05) 。提示小切口手术、关节内镜在近期疗效方面不及传统手术, 但两种手术方式远期疗效不逊于传统手术, 且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手术, 安全性比较高。

综上所述, 小切口手术、关节内镜在近期疗效方面不及传统手术, 但两种手术方式远期疗效不逊于传统手术, 且手术和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 安全性比较高。和小切口手术相比, 关节内镜手术对操作人员专业要求较高, 且操作时间较长, 术中需要相关人员配合;因此, 小切口手术更适合医疗水平较低的基层医院。

参考文献

[1]李建峰, 赵亮, 刘井达, 等.掌腱膜挛缩症合并腕管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2, 28 (4) :216-217.

[2]喻林波, 利春叶, 贾赛雄, 等.腕管综合征84例临床分析[J].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1, 27 (6) :345-347.

[3]姜晓琪, 陈臣, 叶作舟, 等.腕管综合征内窥镜手术预防正中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1, 27 (1) :35-38.

[4]张勇, 王培吉, 赵家举, 等.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老年人腕管综合征28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3, 36 (3) :294-296.

[5]周武平, 杨鹏彬, 郭宏亮, 等.开放和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2, 1 (3) :225-228.

传统开放手术切口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70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男12例,女23例,年龄23~41岁,平均(31.21±4.23)岁,病程6个月~21年,平均(7.52±2.24)年。对照组男13例,女22例,年龄21~43岁,平均(28.61±4.25)岁,病程9个月~22年,平均(9.52±2.24)年。患者术前行血常规、肿瘤指标、B超、CT等检查均显示正常。两组在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病程时长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条件。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低位小切口手术治疗。对收集整理的患者病历以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内容包括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等手术情况以及住院时间、引流时间、颈部感觉减退等术后恢复情况与并发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α=0.05检验水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手术情况: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观察组住院时间、引流时间、颈部感觉减退等术后恢复与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术后随访:术后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均未发现有术后甲状腺结节复发者。

讨论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切口美观要求的不断提高,微创技术中低位小切口手术由于手术损伤小、切口小、恢复快、美容效果显著等优点而逐渐受患者群体青睐。

但有部分学者认为低位小切口手术路径不易选择,且手术空间较小,不利于进行甲状腺手术操作[3]。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以及手术者经验的累积,尽管相关学者观点不一,却不能否认低位小切口手术的临床优点。笔者认为,只要选择合理的低位小切口路径,掌握熟练的手术处理技巧,结合超声刀等微创器械的使用,低位小切口手术是可以安全完成的。但同时也要兼顾一些方面:(1)小切口手术要保证安全性,减少血管、喉返神经以及甲状腺组织的损伤。(2)保证手术范围达到要求,减少术后复发的几率。(3)尽量维持切口的美观度。因此,实施低位小切口手术对于手术操作者要求较高,需要掌握一定手术技巧的有资历医师才能胜任[4,5]。

本次研究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手术结果比较分析,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低位小切口手术能够有效降低传统手术对于机体的损伤。同时,观察组住院时间、引流时间、颈部感觉减退等术后恢复与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进一步证明低位小切口手术能够减少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时间,降低手术对于感觉神经的损伤,既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患者对于美观效果的要求,又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根据术后随访调查的无复发情况,可知低位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运用低位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能够改善传统手术的不足,相较于传统甲状腺手术而言,手术损伤小、切口小、术后恢复快、美观等优点不仅能够解决患者对于健康的需求,也能满足患者对于美观形象的期望,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研究推广。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低位小切口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效果。方法:收治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7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低位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等手术情况以及住院时间、引流时间、颈部感觉减退等术后恢复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等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低位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不仅克服了传统甲状腺手术的不足,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于美容效果的需求。

关键词:甲状腺良性结节,低位小切口手术,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万静.103例甲状腺结节的声像图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9):224.

[2]李豹.患侧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单发良性肿瘤150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2):169.

[3]屈军,段宇.低位小切口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对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58-60.

[4]武建.低位小切口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5):109-110.

上一篇:互感器标准装置下一篇:高校贫困生就业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