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缝合手术(共9篇)
传统缝合手术 篇1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 下腹部手术切口的美观性问题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国内外不少文献都对下腹部手术切口美观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共进行了260例下腹部手术, 其中120例患者采取了皮内连续缝合法进行缝合, 对这些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共进行了260例下腹部手术, 其中120例患者采用了皮内连续缝合法进行缝合, 将其设为试验组, 另外140例患者进行皮下组织及皮肤的间断缝合, 将其设为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平均年龄37.12±8.96岁, 脂肪平均厚度3.07±0.89cm, 患者平均切口长度10.15±2.98cm。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35.67±9.49岁, 脂肪平均厚度3.13±1.01cm, 患者切口的平均长度9.97±2.89cm。两组患者在年龄、切口长度等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1.2 手术材料
术中所需材料为4 ̄0医用可吸收合成缝合线1根 (生产厂家为江苏省南通华利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 缝合线长度为70cm, 用环氧乙烷包装消毒, 缝合线自带长度为1.5cm的弯形角针;一只500g沙袋。
1.3 缝合方法
对试验组患者进行缝合时, 首先对患者的前鞘活腹外斜肌腱膜进行间断或连续的缝合, 之后用1号丝线对皮下脂肪层进行间断缝合, 以达到止血及关闭死腔的目的。接下来使用4 ̄0可吸收缝合线从患者切口的一侧皮内顶端进行连续褥式缝合直至另一端的顶端, 缝合时第一针需要在切口顶端皮下打结3次, 在连续缝合的过程中需要保持角针在皮肤内穿行, 缝合过程中注意牵拉不要过紧, 保持针距0.3~0.5cm, 最后一针时既可以在皮下打结, 也可以将缝合线从患者切口的顶端穿出皮肤。缝合结束后将缝线拉紧保持切口对合适宜之后, 在患者皮外保留2cm左右线头, 在手术后2~3d更换敷料时再剪去所留线头[1]。患者术后在腹部切口位置压置沙袋一只, 沙袋需要在12h后再拿下。对照组患者则是采用4号丝线对皮下组织及皮肤进行间断缝合, 其他步骤与试验组相同。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术后观察手术时间, 皮肤缝合时间, 住院天数, 伤口是否渗血、渗液, 是否存在线结反应或存在硬结等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
试验组手术时间45~100 (46.2±24.6) min;对照组手术时间42~110 (44.6±22.7) min。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 (P>0.05) 。
2.2 缝合时间
试验组皮肤缝合时间3~6 (平均4) min;对照组皮肤缝合时间3~5.5 (平均3.7) min。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0.05) 。
2.3 住院天数
试验组住院时间3~5 (平均4) d;对照组因术后切口需拆线, 纵切口需术后第7d拆线, 横切口需术后第5d拆线, 其住院时间5~8 (平均7) d, 试验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
2.4 伤口愈合情况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见附表。
试验组120例采取皮内连续缝合进行缝合的下腹部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良好, 3例患者的伤口出现渗血、渗液, 3例患者伤口出现线结反应或存在硬结。对照组患者伤口渗血、渗液, 出现线结反应或硬结的比例则明显高于试验组 (P<0.01) 。
3 讨论
进行腹部手术时, 以往的缝合方式是对筋膜以及皮下脂肪层进行常规缝合, 但这样的缝合方式对皮下脂肪较厚的患者而言不利于伤口的愈合[2]。采用皮内连续缝合法进行缝合的关键之处在于保持间断均匀的对皮下脂肪层进行缝合, 需要注意缝合过程中的进针点需要紧贴皮内组织但是不能穿透皮内, 出针点同样需要紧贴对侧皮内组织, 缝合过程中的针距以1~1.2cm为佳。皮内连续缝合法由于能够较少的缝合组织, 因此不会使患者的皮下组织血供受到影响, 有效提高患者伤口的愈合情况[3]。采用皮内连续缝合法对伤口进行缝合, 切口平整, 不会形成增生凸起, 不会产生异形愈合瘢痕。同时采用皮内连续缝合法进行缝合还可以节约手术所需材料, 使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大大缩短, 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袁绍梅, 黄峰, 夏小兰, 等.下腹部手术切口皮内缝合与普通缝合的临床分析[J].江西医药, 2010, 13 (1) :49-50.
[2]岑国永.下腹部手术切口缝合方法的比较[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 21 (5) :557-558.
[3]杨宗梅, 谢桂芝, 付宏, 等.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愈合不良原因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31 (9) :29-30.
传统缝合手术 篇2
【关键词】会阴隐形新式缝合术;传统式缝合术;分析比较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158-02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自身对于医疗和健康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于相关疾病的治疗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加高效、及时、经济地进行治疗,这已经成为了当前医疗事业发展中所必须关注的一部分内容。现代医疗技术发展过程中,生殖系统类疾病的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很多疾病的治疗都逐渐地融入了新的技术。在妇科疾病治疗中,手术是其中的关键手段。一些会阴侧切、裂伤、正中切以及陈旧性裂伤修补和良性肿瘤切除等手术中,采取不同的缝合手术方式所获得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本文就对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所主持和参与的520例会阴缝合手术进行了分析,对其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所主持和参与的520例会阴缝合手术中,传统缝合手术240例,隐形新式缝合280例。
1.2手术方法
利用局部麻醉、腰部麻醉、全麻醉、硬膜外麻醉以及阴部阻滞麻醉等方式,依据不同缝合手术方式,对于参与手术的患者进行分组。
传统缝合术:术前备皮,准备4-7号丝线;阴道切口采用4号丝线间断缝合会阴深部组织采用4号丝线间断缝合(深部组织残留缝线)[1];外阴皮肤应用4-7号丝线间断缝合;伤面术后处理采用碘伏或新洁尔灭擦洗,每日擦洗两次。在手术后5天至7天进行拆线。手术的不良反应为手术后出现疼痛、皮下硬结以及皮肤瘢痕,术后住院时间为5天至7天。
会阴隐形新缝合术:术前备皮,准备0/4号可吸收线或0/3号肠线;阴道切口采用0/4号可吸收线或0/3号肠线连续锁边缝合[1];会阴深部组织采用0/4号可吸收线或0/3号肠线间断缝合;外阴皮肤采用0/4号可吸收线或0/3号肠线连续横式褥式内翻缝合(隐形埋缝,进针在皮肤与皮下交界处,前一针与后一针紧贴),与阴道缝线头在皮肤黏膜交界处相对打结[3];伤面术后处理采用碘伏或新洁尔灭擦洗,每日擦洗两次。阴道外阴不需拆。手术的不良反应为无明显手术后出现疼痛、皮下硬结以及皮肤瘢痕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为3天。
1.3评价标准
在评价中,先对于两组患者手术中缝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中出血情况、住院费用、以及病床周转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利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完成分析处理的过程,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组件对比利用x?检验,P<0.05具有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于有效性分析可以发现,传统缝合240例,隐形新式缝合280例的手术情况分析如下。在缝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中出血情况、住院费用、以及病床周转情况上,隐形新式缝合具有相对明显的优势。所有患者均无缝合并发症,三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具有差异性(P<0.05)。详见表1。
3讨论
对于妇科疾病治疗中,手术治疗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治疗手段,其本身具有较强的治愈率,并且可以对并发症与后遗症进行有效控制。在一些会阴侧切、裂伤、正中切以及陈旧性裂伤修补和良性肿瘤切除等手术中,隐形新式缝合的应用都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隐形新式缝合的应用,可以对于手术时间进行有效缩短,提高手术效率,对于当前医疗需求较高所导致的床位紧缺问题进行缓解,提高了整体病床的周转效率,降低新患者等待时间[4]。与此同时,隐形新式缝合手术应用下,整体手术的成本得到进一步的控制,患者本身可以更快地完成治疗并且出院。在隐形新式缝合手术中,其缝合时间得到了有效地缩短,进而创面的暴露时间也得到了控制,表层细胞的活性得到了保证,相关组织的生长效果也可以得到更好地提高。由于这种手术方式不需要进行拆线,因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降低,并且患者也可以避免后续拆线所带来的痛苦。相对于其他缝合方式来说,这种缝合方式也具有远期的治疗效果,并且缝合位置不会出现皮下硬结以及皮肤瘢痕,不会产生不适于疼痛,缝线的吸收效果较好,这从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患者的恢复效果和生活质量[5]。这种缝合方式应用下,患者的治疗成本也得到了大大降低,患者的负担减轻,国家的相关医疗投入也可以得到降低,真正地提高了治疗过程的经济性。另外,隐形新式缝合术后,患者可以更早地进食和恢复活动,输液量和用药情况也得到了缩减,这对于帮助患者进行更快的回复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
综上所述,在会阴侧切、裂伤、正中切以及陈旧性裂伤修补和良性肿瘤切除等手术中,隐形新式缝合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缝合的整体效果,是一种有效、优质的缝合方式选择。经过大量实践经验分析,这种隐形新式缝合的缝合方式,同样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张力相对较小部位的缝合手术当中,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罗运红,黄顺兰,李蒙,李肖莲.会阴侧切皮内缝合与传统会阴缝合术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3)
[2]曹继红,景亚梅.会阴隐形新式缝合术与传统式缝合术的分析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35)
[3]吴雪艳.医用胶在会阴侧切缝合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26)
[4]何冬卉.会阴侧切三种缝合方法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7)
传统缝合手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分析2011年12月~2013年5月国家卫计委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60病室进行的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开腹手术病例137例, 切口为右上腹自剑突至剑突下垂直8~10 cm拐至右侧肋下的“L”型切口, 总长度20~25 cm。研究组78例采用2号免结缝线皮内缝合法缝合表皮, 对照组59例采用4号丝线间断缝合打结法进行缝合。
1.2 操作方式
均为全身麻醉, 患者平卧位, 待腹内各操作完成后, 用PDS线逐层关闭并彻底清洗腹内筋膜及肌肉层和腹外筋膜后, 不缝合皮下组织, 于皮下放置一根8号硅胶管, 并根据切口长度在硅胶管上准备“小而密”的侧孔作为皮下积液引流管, 在皮下用止血钳于切口低位一端于皮下用电刀或普通手术刀切开一3~5 mm小口, 把引流管从中拖出并固定于皮肤, 接防反流引流袋。
研究组中使用免打结倒刺缝线 (Quill TMSRS) 。缝线带双针, 缝线上每1 cm分布一组倒刺, 倒刺在缝线中央变换方向, 缝线可单向收紧, 由于多组倒刺在组织内固定, 线不会回缩。由单人在L型切口拐角处开始向切口两端进行皮内缝合, 全程无需打结。
对照组使用用强生4号丝线进行间断缝合 (针距1 cm, 针脚0.5 cm) , 一人缝合一人打结剪线。
1.3 观察指标
①术中最后一层关腹手术时间。①术后第一天至敷料彻底去除天数、术后伤口感染率、伤口引流管引流量、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患者对伤口美观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分析临床采集数据, 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研究结果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13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 无术后因胆漏或腹腔内出血而需要拆开缝线而再次手术情况。术中研究组最后一层关腹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出院时间, 彻底去除敷料时间等指标皆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伤口感染率及术后伤口引流量无明显差异。见附表
术后住院观察调查及出院后随访.两对照组术后住院期间观察调查及出院后2周进行电话随访, 询问记录术祛除敷料时间及切口美观满意度调查等情况。同一时间住院的两组患者, 研究组患者对伤口美观程度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45.76%。两组患者均有1人出现术后伤口感染情况, 并重新入院进行清创缝合。研究组及对照组中其余患者无缝线过敏反应及伤口开裂等情况发生。
3 讨论
由于肝脏手术常常要求暴露充分而切开较长的切口, 间断缝合造成的“蜈蚣”样的大片疤痕美观程度较差对患者心理负担较重。Quill TMSRS线是一种表面带有微小倒刺的免打结创口缝线, 这些小倒刺呈相反方向位于缝线的两端, 中心段为过渡的平滑线。缝合线顺着倒刺的方向进入组织后, 随着另一端倒刺的打开, 嵌入四周组织, 形成自我锚定而无需打结。有省时、无需打结、不会回缩、不需要采用止血式缝合 (如锁边或8字缝合) 、无需助手等优势[4]。首先在国外的整形外科和妇产科进行应用[5,6], 国内也有在肾脏和子宫腹腔镜手术中的腹内应用[7,8]。本次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为进行皮下组织缝合, 很多研究表明腹部切口不进行皮下组织缝合有助于减少皮下脂肪液化及切口感染风险[9,10]。而且免打结缝线切口疤痕只为一条较为细小的疤痕, 较传统间断缝合的疤痕美观许多。由于免结缝线对切口封闭较严, 没有间断缝合“针脚”切割作用, 因而免结线缝合的切口较间断缝合缝合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减少, 基本都可以出院前祛除敷料, 出院后除T管周围外无需换药, 无需拆线避免了患者二次痛苦和减少了二次感染机会。伤口美观及愈合快的特点, 在患者中明显提高了医院水平的美誉度。皮内缝合方法在之前许多临床研究中表明显优于普通间断缝合方式。而免结线在此基础上, 无需在伤口两端留线结进行固定, 减少了细菌顺缝线爬行生长进入伤口的风险, 并且由于倒刺使切口封闭更严密, 使得伤口愈合更快。
传统观念认为由于免结缝线封闭切口过于严密, 切口内引流不畅易于导致切口炎症感染。所以通常对于免结缝线仅仅局限于一类切口。对于二类及三类切口, 很多同仁不使用免结缝线。但通过本研究可发现, 只要常规的对每一层伤口进行彻底的清洗, 并术后保留切口皮下引流管4~6 d, 感染率与传统丝线间断缝合没有差异。并且值得注意的是, 我中心手术患者并未使用在免结缝线的公司教学视频中的皮下加皮内缝合法, 而是只做皮内缝合, 并且放置皮下引流管, 这种缝合方式本身也是近年发现的来腹部切口减少术后并发症行之有效的手段[11]。
在很多急于出院但当地医疗条件较差的患者中, 免结缝线由于无需拆线, 也避免了基层医院在对间断缝合拆线时不规范操作而对切口内部造成的二次污染风险。本研究亦表明, 免结缝线虽然在价格上高于普通丝线, 但由于可以明显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因而从总体来讲减少了患者经济负担。由于免结缝线上述多种优点, 相信其未来定将有良好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赵玉沛.普通外科缝合技术和缝线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展望[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8, 28 (10) :789-792.[1]ZHAO YP.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l surgical suture and suture skill present state and perspectives[J].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Surgery, 2008, 28 (10) :789-792.Chinese
[2]武正炎.普通外科手术并发症预防和处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58.[2]WU ZY.General Surgical Operation Complicat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M].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11:58.Chinese
[3]杜永亮, 戎建, 代丽娟.皮下组织不缝合对预防腹部切口并发症比较分析[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3, 25 (2) :33-34.[3]DU YL, RONG J, DAI LJ.Subcutaneous tissue without suture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prevention ofcomplications of abdominal incision[J].Journal of Heze Medical College, 2013, 25 (2) :33-34.Chinese
[4]姚志韬, 蒋学禄, 梁著笳, 等.免打结双向锯齿缝线连续缝合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35 (8) :897-898.[4]YAO ZT, JIANG XL, LIANG ZJ, et al.Analysis of continuous suture by QuillTMSRS for laparoscopic intramural myomectomy[J].Journal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2012, 35 (8) :897-898.Chinese
[5]MURTHA AP, KAPLAN AL, PAGLIA MJ, et a1.Evaluation of a novel technique for wound closure using a barbed suture[J].Plast Reeonstr Surg, 2006, 117:1769-1780.
[6]GREENBERG JA, EINARSSON JI.The use of bidirectional barbed suture in laparescopic myomectomy and total laparoscopie hysterectomy[J].J Minim Invasive Gynecol, 2008, 15:621-623.
[7]周金年, 蔡华蕾, 周琦, 等.腹部切口缝合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5, 28 (5) :469-470.[7]ZHOU JN, CAI HL, ZHOU Q, et al.The clinical effect of abdominal incision suture method[J].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Zunyi, 2005, 28 (5) :469-470.Chinese
[8]XU WF, LI HZ, ZHANG YS, et al.Comparative study of self-retaining suture versus traditional absorbable suture in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J].Chinese Journal of Urology, 2013, 34 (8) :591-594.Chinese
[9]ZHANG ZL, ZHANG Y.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unsuture subcutaneous fat layer in laparotomy[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2000, 10 (5) :52-53.Chinese
[10]ZHANG HW, LIN QH, ZHANG XM, et al.Intradermic suture without sturing subcutaneous layer in lower abdominal operatiom:a report of 126 cases[J].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Operative Surgery, 2001, 5 (3) :202-204.Chinese
传统缝合手术 篇4
这款镜子不仅能帮你查看衣着是否整洁,当它识别到特定的“主人”时,就会显示更加个性化的信息。只要你走到镜子前,脸部特征被识别后,镜子就会显示出你曾经设置过的各种信息,如查看新闻、邮件,以及交通状况和天气情况等。
这种智能皮肤能像人类皮肤一样感受外部环境变化,侦察潜在的危机。它其实是一种涂层,由数万个迷你传感器组成,这些感应器安置在机身外,可以实时监测风速、涡流、气温、机身损害等。这种“皮肤”还有助于减少地面整体检修次数,及时更换相关零件,提高维修效率及飞机安全性。
人们在客厅里戴上一个头盔就能够感受世界任何地方的活动,就好像身临其境一般,这就是虚拟现实技术。这么神奇的体验,只要戴上这款头盔就能体验到。
我们现在的手机有不少缺陷,其中之一就是不经摔、不耐磨。科学家利用以镁和铝为基础的尖晶石制成了一种材料,用于制作手机屏幕,它比防弹玻璃更坚硬、更轻巧。该材料的研发用了十多年时间,是通过把纳米粉末放在一起加热,生成一种纯净的尖晶石,它可以像普通的黏土一样被塑型。这种材料还可以用来保护车辆和飞机驾驶员座舱以及宇宙飞船和卫星等。
这款太阳能电动车表面覆盖内嵌光伏结构的玻璃,如叶子的经脉一般。导电聚合物轮胎可以让车辆在行驶中充电,节省了电池的空间和重量。另外,车底座由碳纳米管制成,进一步减轻了车的重量。是不是很酷炫呢!
这个正在建造的“迷你恒星”项目,由来自7个实体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推动,包括欧盟、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它将通过与太阳相同的核反应过程为世界提供能量。科学家将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附近建造一个建筑物,在这个建筑物里建一座小型的受控核反应堆,这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是相同的。科学家们希望它能够通过核聚变为我们提供能量。它能够产生干净、安全的能量,并且减少我们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科学家们希望它能够在2020年左右进入初期运行,并且在以后的某一时刻开始收获能量。
这款蒸馏水装置,使用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电力烧水、脱盐和清洁,让海水可以直接饮用。该装置拥有20年的预期寿命。它提供了最低成本的脱盐过程。它没有耗材,没有过滤器需要更换,无需从插座获取电力进行运作。
导盲犬是盲人的好伙伴,但目前只有少数地方允许导盲犬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或是进入某些公共场所。这根智能手杖就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不仅能探路,还能识别人脸。它和盲人经常使用的拐杖并无区别,就是一根长长的棍子,却有导盲犬一样的敏锐“嗅觉”。它内置了GPS模块,帮助盲人定位,同时,手杖还带有面孔拍摄和识别系统,能探测到 10 米内的“熟悉脸庞”,探测到熟人时会通过振动提醒使用者。通过GPS和蓝牙耳机的协助,手杖也能指出该人的方位。
这款生物充电器最神奇的地方在于,你只要把手机、平板电脑这些需要充电的电线插进室内植物的土壤中就可以充电,完全不需要任何电源,而且在充电的过程中完全不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不久的将来,这款生物充电器可以成为一款便携式环保充电装置,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充电,只要保证所在的地方有植物就可以,节能又环保。
隔空移物、用意念控制其他物体是所有期望有特异功能的人的梦想,这个梦想即将要实现了。只要你戴上接收器,专注于任务的时候,花瓣就开始亮灯和开放。这款电子花会对接收到的脑电图和心率信号做出相应反应,如果你的心率上涨或下跌,花瓣的颜色就会产生变化,精神集中或放松,花的开放状态也会有所变化。也就是说,使用者的冥想体验配合机器的生物反馈技术可以使他们有意识地改变花的状态。
动物手术缝合技术探讨 篇5
一、打结
1. 结的种类
(1) 单结 仅用于准备切除的组织和临时结扎小血管用, 此种结仅为结扎线交叉1次构成, 易滑脱。
(2) 方结 用于一般结扎血管和各种缝合的结扎。又称平结、二重结, 由两个方向相反的单结组成, 是外科手术的基本线结。因为这种结的线圈内张力越大, 结扣越紧, 因此不易滑脱, 且结扣平坦。
(3) 三叠结 用于重要组织的大血管的结扎以及精索的结扎等, 又称三重结。是由三个单结组成, 也就是在方结的基础上再打一道单节。目的是使方结更加牢靠。
(4) 外科结 用于结扎张力较大的组织, 如疝环的闭锁等。类似方结, 所不同的就是打第1道结时, 多绕1次, 以提高摩擦系数, 第2道与打方结一样, 只交叉1次, 在打第3道结时不易松脱。
2. 打结的方法
(1) 徒手打结 不用器械, 只用手指进行操作。优点是操作简便、灵活、节省时间, 拉线有力;缺点是耗费缝线较多。可分单手打结法和双手打结法两种。 (1) 单手打结法:有左手单手打结法和右单手打结法。 (2) 双手打结法:在组织张力较大时采用, 有双手外科结打结法和双手方结打结法。
(2) 器械打结 用止血钳或外科镊操作, 适用于缝合线头较短或徒手打结不方便的深部狭小术野的结扎, 以及某些精细手术的结扎。
二、合的原则
为了确保愈合, 缝合时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必须按组织的解剖层次分层缝合, 不要留有死腔, 否则就会出现积血、积液、延迟愈合, 甚至并发感染;缝合前必须彻底止血, 清除凝血块、异物及无生机的组织;缝合时, 缝针与组织呈垂直刺入。拔针时, 也要按缝合的方向和弧度拔出;缝针的刺入孔、穿出孔应彼此相对, 针距应相等, 否则, 易使切口形成皱裂和裂隙。如切口太大或切口两侧不等, 可采用对分缝合法, 即先在切口中点缝1针, 将切口分为相等的两切口, 按此法顺序进行;缝线结扎的松紧应适度, 以切口边缘紧密相接为准, 不要过松或过紧。过松, 对组织愈合不利;过紧, 加剧疼痛, 可引起组织缺血, 导致坏死。
三、缝合方法
兽医外科手术中最常用的缝合方法有结节缝合、螺旋缝合、纽扣缝合、减张缝合、胃肠缝合、间断内翻缝合和连续内翻缝合法、袋口缝合等。
1. 结节缝合
用于皮肤、皮下组织、筋膜或黏膜等的缝合。基本特点是缝1针, 打1结。
2. 螺旋缝合
用于肌肉、腹膜及肠、胃吻合内层膜等的缝合。
3. 纽扣缝合
可分为水平、垂直、重叠3种纽扣缝合法, 前两者主要用于张力较大的肌肉和筋膜的缝合, 以及子宫阴道突出整复后的固定;后一种常用于疝孔的修补。水平纽扣缝合可形成外翻, 又用于闭合疝孔。
4. 圆枕缝合
这是一种减张缝合。在结节缝合完毕后, 用一条较粗的双线套一个纱布卷, 在距离创缘两侧较远的部位 (约3cm) , 较深地刺入组织, 于对侧相应部位穿出, 再系一纱布卷, 抽紧打结。可视切口长度作数针圆枕缝合, 用于腹侧和腹下张力较大的创口缝合。
5. 内翻缝合
用于肠、胃、子宫、膀胱等空腔器官的缝合。要求缝合后组织内翻, 表面光滑平整。
(1) 伦伯特氏缝合法 分间断与连续两种, 常用的为间断法。在胃肠或肠吻合时, 用于缝合浆膜基层。 (1) 间断内翻缝合:缝线分别穿过切口两侧的浆膜及基层即行打结, 使部分浆膜内翻对合, 用于胃肠道的外层缝合。 (2) 连续内翻缝合:于切口一端开始, 先作一浆膜肌层间断内翻缝合, 再用同一缝线作浆膜肌层连续缝合至切口另一端。其用途与间断内翻缝合相同。
(2) 库兴氏缝合法 此种缝合法是从伦伯特氏连续缝合演变来的。缝合方法是于切口一端开始先作一浆膜肌层间断内翻缝合, 再用一缝线平行于切口做浆膜肌层连续缝合至切口另一端。适用于胃、子宫浆膜基层缝合。
(3) 康乃尔氏缝合法 这种缝合法大致与连续内翻缝合法相同, 仅在缝合时针要贯穿全层组织, 当将缝线拉紧时, 肠管切面即翻向肠腔。多用于胃、肠、子宫壁缝合。
(4) 荷包缝合 即作环状的浆膜基层连续缝合。主要用于肠壁上小范围的内翻, 如缝合小的胃肠穿孔。此外, 还用于胃肠、膀胱造瘘等引流管的固定或埋存蒂的残端等。
四、缝合的注意事项
单层缝合时, 缝针需穿过创底, 以免创底留下空腔。针的刺入孔与穿出孔需对称, 距创缘的距离应相等。皮肤缝合距创缘1~2 cm, 肌肉缝合为1.5~2 cm, 浆膜肌层为0.2~0.5 cm。缝线间的距离, 在保证创缘能紧密结合的情况下, 缝合针数越少越好。缝合时, 应使两侧创缘平整结合, 勿使其内翻或发生皱褶, 缝合的各针松紧要一致。皮肤缝合结束后, 对创缘应进行矫正, 防止内翻和外翻, 使其均匀紧密接触, 以利于愈合。化脓伤口及渗出物过多的伤口, 一般不作密闭缝合, 以保证创液流出。
五、拆线
可吸收的缝线不需拆除, 皮肤的缝线需在适当时间拆除。一般情况下, 气候温暖、伤口血液循环良好及皮肤张力不大时, 可在术后7~9 d拆线。特殊情况下, 可于10~14 d拆线。拆线过迟, 由于缝线压迫创缘, 血液循环不良影响愈合;拆线过早, 由于创口愈合不良, 在张力作用下, 伤口容易重新裂开。因此, 拆线应于适当时机进行。
良好愈合时的拆线, 先用镊子除去伤口敷料, 用生理盐水洗净创口周围及皮肤上的污垢及干痂, 尤其是针孔附近。用5%碘酊消毒伤口及缝线的针孔, 再涂擦75%酒精, 然后用无齿镊提起线结, 暴露少许埋入皮内的缝线, 用拆线剪或普通手术剪在该处剪断缝线, 然后将线从对侧皮肤孔以向着创口并与切口垂直、与皮肤平行的方向将线抽出。全部缝线抽出后, 再用碘酊消毒创口周围皮肤。缝线拆除后, 重新更换敷料, 对伤口加以保护及减张, 维持数日后即可。
小伤口及张力不大时, 可一次拆除;大伤口或张力较大时, 可实行间断拆线, 即每间隔一针, 拆掉一针, 待1~2 d后伤口愈合良好时, 再拆除其余缝线。
传统缝合手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产妇经阴道分娩, 会阴侧切者, 按各自医师的习惯, 使用立式“8”字缝合和传统缝合。对照组为传统缝合的产妇100例, 观察组产妇100例采用立式“8”字缝合, 2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分娩方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缝合方法
1.2.1 观察组:
(1) 0号铬制肠线自黏膜切口的顶端开始连续缝合, 直至处女膜。 (2) 立式“8”字间断缝合皮肤、皮下脂肪及肌层:用7号丝线距切口顶端约1cm上缘外上1/3距切口边缘约1cm处外进内出, 转针尖从切口下缘内1/3处内进内出, 穿过肌层, 自上缘内1/3出针, 再从下缘外1/3内进外出褥式缝合皮肤, 针间距1.5cm, 缝3~4针。
1.2.2 对照组:
(1) 用0号铬制肠线自黏膜切口的顶端开始连续缝合直至处女膜。 (2) 以0号铬制肠线间断缝合切口伤口的肌层, 再以0号铬制肠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 最后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
1.3 注意事项
(1) 动作轻柔, 缝线拉力均匀, 松紧适度; (2) 拆线时间≤3d, 以免皮肤发生线头反应; (3) 产后未排便患者, 应于拆线前给予开塞露20ml直肠用药, 待其排便后再拆线[1]。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缝合时间、感染情况及拆线时间比较
观察组缝合时间及拆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感染情况优于对照组。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随访
产后42d内随访198例, 有2例失访, 回访率99%, 其中观察组3d拆线出院, 拆线时伤口评级为甲级愈合, 无明显瘢痕, 对照组5d拆线, 2例切口肠线不吸收裂开, 6例瘢痕明显, 3例出院1月后因肠线不吸收回医院剪除。
3 讨论
会阴侧切手术虽小, 但愈合好坏直接影响产妇产褥期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立式“8”字缝合法简单易学, 缝合时间短, 减少了切口暴露机会, 降低了切口感染率, 7号丝线缝合皮肤、皮下及肌层, 减少了异物的刺激, 肉芽组织生成少, 瘢痕小, 利于愈合,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有利于产妇休息及母乳喂养, 皮肤切口提前2d拆线, 缩短了住院时间, 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提高了病床的周转率。总之, 会阴切口立“8”字缝合术缝合时间短, 感染率低, 住院时间短, 具有传统缝合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传统缝合手术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将2008年6月以来, 在我院普通外科剖腹手术116例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VICRYL• PluS缝合组66例 (女性患者8例, 男性患者58例) 和普通丝线缝合组50例 (女性患者6例, 男性患者44例) , 切口均为中腹偏右的剖腹探查切口, 根据该公司临床观察试验建议的缝合标准缝合腹壁切口。
1.2 研究方法
腹腔手术完毕后, 用1#VICRYL• PluS缝合线从切口下端皮下贯穿腹直肌前鞘、腹直肌、腹膜层, 向切口上端行贯穿全层连续缝合, 在切口上端打4~5个结防线结滑脱, 最后根据皮下脂肪厚度, 决定是否缝合皮下。普通丝线按普通间断缝合法逐层关闭腹腔。术后常规换药3~5次。评价指标:术后7d和30d观察两组切口愈合美观效果, 术后护理及住院天数。评价方法均使用5分计分法, 1分最差或无, 5分为最佳或重度, 1至5分之间程度依次递增。
1.3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用
2结果
术后3d, VICRYL• PluS缝合组66例患者中, 有5例皮下积液, 经行局部引流后伤口愈合, 1周后拆除全部皮肤缝线, 无伤口裂开患者, 术后30d随访, 无1例患者出现缝线异物反应。普通丝线对照组50例患者中, 有17例在术后第3天, 伤口发红、积液、积脓, 经充分引流后, 1周后拆除部分皮肤缝线, 有5例出现伤口全层裂开, 再次手术缝合。术后30d随访, 有3例患者手术切口出现经久不愈 、慢性窦道形成, 经再次手术切除窦道, 清除原缝线线结, 伤口愈合。术后7d和30d观察VICRYL• PluS缝合线组切口的愈合和美观效果要显著优于普通丝线组, 缩短住院时间。见表1。
3讨论
VICRYL• PluS缝合线是一种新抗菌切口的缝合线, 国外有研究显示, 它可以有效地抑制通常与手术切口感染有关的细菌。VICRYL• PluS张力强、牢固、吸收快 (56~70d) 。由于是皮下全层缝合, 关闭腹腔速度快, 缩短手术时间, 术后7~12d伤口愈合好, 明显降低了切口感染率, 以致降低了切口裂开发生率。术后7~8d完全可拆除皮肤缝合线出院。普通缝合丝线2周以后才能拆除皮肤全部缝合线, 甚至常常出现切口裂开现象, 明显延长住院时间, 加重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 降低了住院床位周转率[3]。
在临床使用中, 必须正确掌握VICRYL• PluS缝合线的适应证和使用方法。缝合时松紧度适当, 拉得过紧影响肌肉层的血供, 太松达不到完全关闭腹腔的效果, 甚至会增加切口裂开的发生率或感染率。
本研究表明VICRYL• PluS缝合线是腹部切口理想的缝合线, 安全可靠, 使用方便, 缝合速度快, 伤口感染率、裂开率低, 愈合时间缩短。
参考文献
[1] Rothenburger S, Spangler D, Bhende S, et al.In vitro antibacterialevaluation of coated VICRYL PluS antibacterial suture (coatedpotyglacin 910 with triclosan) using zone of inhibition assays〔J〕.Surg Infect J, 2002, 3 (1) :79-87.
[2] Storch H, Perry LC, Dauidson J M, et al.A 28-day study of theeffect of coated VICRYL PluS autibacterial suture (coated po-tyglacin 910 with triclosan) on wound healing in guinea pig linearlncisonal skin wounds〔J〕.Surg Infect J, 2002, 3 (1) :89-98.
传统缝合手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某医院2014年2月~2014年6月所进行的包括剖宫产、妇科恶性肿瘤以及多次剖腹手术史的患者共300例, 按照年龄等因素随进分成两组, 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50名患者。患者年龄为20~6岁, 平均年龄为 (30±5) 岁。在临床手术中, 观察组患者采取腹壁竖切口美容缝合手术,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腹壁切口丝线间断缝合手术。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以及手术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本次研究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4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 对于皮下组织较厚的患者使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 手术1d后进行换药, 并根据患者切口的实际情况组织换药, 术后7d拆线出院。针对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皮下组织不缝合, 但需要进行彻底地止血, 患者皮肤采取美国强生公司所生产的可吸收缝合线, 自切口顶端进行缝合、打结, 将线结埋藏在皮肤内不外露, 以针距0.5cm连续缝合真皮层下至切口另一端, 将缝线拉紧, 皮肤对接整齐, 穿出患者皮下2cm长剪线, 并用无菌纱布保护切口, 切口两侧使用毛巾保护, 并用腹带加压包扎, 手术3d后换药, 5d后出院。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为:缝合时间, 两组患者均自缝合开始, 到缝合结束计时;手术出血量, 观察纱布数量及纱布尽头前后重量 (g) 计算;术后住院时间, 一直到患者出院计算;切口脂肪液化, 术后患者切口所流出淡黄色液体;切口感染, 患者术后出现发热症状, 体温高于38℃或持续低热, 3d后患者切口出现疼痛症状, 切口有黄色脓液流出[2]。
2 结果
对患者进行腹壁竖切口美容缝合手术, 患者的缝合时间、出血量、腹壁切口脂肪液化、腹壁切口感染以及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见表1。
3 讨论
在妇产科手术中, 患者及家属对于手术伤害技术后的美容效果要求越来越高, 在这种要求下, 临床手术中越来越广泛使用到腹壁竖切口美容缝合技术。该种手术方法具有美容效果良好、不需拆线、住院时间短、切口恢复率快等优势[3]。在妇产科手术中, 传统的手术方法为丝线间断缝合法, 采用这种方法会让患者增加切口脂肪液化以及切口的感染率, 增加了患者的身心负担。同时, 这种方法需要术后拆线, 十分影响患者对于美观的追求。
在本次研究中, 通过两组患者的手术观察, 能够看出使用腹壁竖切口美容缝合法的患者缝合时间、住院时间、切口脂肪液化以及切口感染率均远远少于对照组患者, 具有更加明显的临床效果。
腹壁竖切口美容缝合法所需要的缝合时间短, 并且操作步骤简便, 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是一种十分良好的腹壁切口缝合方法, 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肖长凤, 杨春燕, 向红云, 等.腹壁竖切口美容缝合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0 (24) :5886-5887.
[2]龚萍萍, 白晓霞, 包戈华.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 2012, 16 (19) :3034-3035.
传统缝合手术 篇9
关键词:切割缝合器,全胃切除术,手术配合
切割缝合器及吻合器运用于全胃切除术与传统手工吻合手术相比, 具有手术时间短、失血少、术中污染少等优点[1]。我院大部分全胃切除术使用切割缝合器及吻合器取代传统手工吻合法进行操作, 手术效果良好。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0例行全胃手术病人中, 男27例, 女13例;年龄38岁~62岁 (47.1岁±5.9岁) ;均采取空肠食管Roux-en-y的手术吻合方式。
1.2 手术方式
全组病人全胃切除、食管空肠端侧吻合:用切割缝合器关闭十二指肠, 全胃切除后距肿瘤以上3 cm用荷包缝合器缝合食管, 切断食管, 将抵针座置入食管扎紧荷包线。于屈氏韧带下15 cm~20 cm处切断空肠并游离系膜, 将远端空肠上提, 距切缘4 cm~5 cm的空肠插入中心杆, 顺中心杆套入弯型吻合器, 器身进入空肠肠腔, 旋转尾端螺丝使抵针座与针座靠拢, 调整间距完成端侧吻合。空肠残端用闭合器关闭。远端空肠距食管空肠吻合口约50 cm处与近端空肠用切割缝合器行侧侧吻合。关闭空肠残端。常规检查吻合口有无渗血, 最后用灭菌纯化水冲洗腹腔, 放置腹腔引流管后关腹。
1.3 结果
本组全胃手术病人手术顺利, 手术时间3 h~4 h, 平均3.1 h;术中出血量30 mL~100 mL, 平均54 mL;术后随访无并发症发生。
2 手术配合
2.1 配合要点
巡回护士应主动与主刀医生交流, 提前备好型号适当的吻合器材, 减少术中等待的时间;与洗手护士仔细清点所有器械部件如垫片等, 防止术中遗留腹腔。洗手护士应熟悉手术步骤, 在手术前清点术中用物;使用吻合器及切割缝合器前检查吻合器组装是否完好以及钉仓是否齐备;吻合器使用后应检查胃肠残端是否完整, 如有缺损及时报告术者;注意台上的无菌操作及无瘤技术, 空腔脏器切开前要用治疗巾先行铺盖, 空腔脏器切开后要用碘伏纱布及时消毒断端。凡是用过的吻合器械及闭合器械均应视为污染, 医生用完后洗手护士要及时用包布或者纱布包裹后再放置于台上相对污染区。所有吻合口吻合完毕后要撤离污染器械并更换相对清洁器械, 提醒医生更换手套, 加盖无菌单重建无菌区。
2.2 注意事项
吻合器钉座及吻合器杆要用灭菌液状石蜡涂抹, 减少与肠腔的摩擦。术中离断食管前注意隔离, 保护手术区域不被肠腔内容物污染, 吻合完毕后及时更换器械。洗手护士要有无瘤技术观念与操作技巧, 防止肿瘤细胞扩散。
3 小结
全胃手术使用吻合器吻合相对手工缝合法有如下优点:吻合口质量好, 缝合的均匀严密, 吻合口内外规整光滑;吻合速度快, 所需时间较手工吻合明显减少[2];吻合器更适用于位置较深的部位操作, 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低[3]。切割缝合器吻合空肠的优点:操作简便, 减少了肠腔的暴露, 减少了污染面积;避免了传统手法缝合引起的吻合口水肿和炎性反应, 同时减少了断端丝线的使用量, 减少了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发生。缝合技术是外科手术中最基本操作之一, 长期以来胃肠道手术都是用手工缝合法, 术中洗手护士不仅要忙于穿针引线, 还要重点防止术中肠腔内容物污染手术野。随着外科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次性吻合器械的使用逐渐显现出明显的优势[4], 其缩短了手术时间, 减少了脏器的暴露和污染, 术中出血也明显减少, 同时减少了麻醉用药和洗手护士的劳动量。医护人员在术前、术中等各个环节的熟练配合以及良好的手术设备是整个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手术护士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 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才能配合默契, 保证病人安全及顺利完成手术。
参考文献
[1]邹忠寿.订书机式胃肠道吻合技术[J].普外临床, 1992, 7 (5) :264.
[2]刘祥宇, 孙晓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在全胃切除术中的对比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17) :20-22.
[3]耿秀文, 胡祥.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进展与争论[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0, 19 (4) :434-435.
【传统缝合手术】推荐阅读:
传统缝合10-07
传统会阴缝合术07-11
手术缝合10-08
手术切口缝合01-28
清创缝合术手术记录05-30
清创缝合术手术同意书11-16
会阴缝合“8”字缝合01-26
缝合方式05-13
连续缝合09-12
切口缝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