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阴切开缝合术

2024-06-14

会阴切开缝合术(通用8篇)

会阴切开缝合术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 3 8例产妇, 均为阴道自然分娩, 年龄2 1~3 8岁, 体质量48~74kg;其中第二产程延长的46例, 早产的28例, 胎儿窘迫64例;新生儿体质量在3.5kg以内。

1.2 适应证

会阴体稍高;为缩短第二产程, 如患有心肺疾病或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窘迫;可能会引起会阴严重裂伤者, 如会阴坚韧、胎儿过大、胎位异常等;早产儿为预防颅内出血。

1.3 禁忌证

存在骨盆异常, 阴道急性炎症, 死胎、无存活的畸胎, 会阴体过短, 皮肤弹性差, 巨大儿, 欲行产钳, 臀位牵引术。

1.4

常用缝线用可吸收性的2-0华利康线。

1.4 方法

评估做会阴直切口术, 一般不需要行备皮及局部麻醉, 由经验丰富的助产人员在胎头拨露, 会阴后联合充分扩张, 宫缩时由后联合中点向肛门方向垂直剪开长约2~3cm, 然后立即保护会阴, 左手则控制胎儿娩出速度及分娩机转, 至胎儿全部娩出后右手方可移开;胎儿处理好后检查软产道及切口情况, 用可吸收性的2-0华利康线, 由切口顶端以上0.5cm处连续缝合阴道黏膜及黏膜下组织, 不留死腔、不宜过密过紧、对称缝合, 从对侧肌肉黏膜出针, 打第一个结, 以针距为0.8cm行连续缝合, 下达处女膜环内侧, 留固定线头, 打第二个结。会阴部皮下组织连续缝合:拉紧线后, 缝合自处女膜环下进针穿出至阴道口内上缘黏膜, 使线埋于黏膜内, 再由此进针, 于皮肤切口外侧上方脂肪层穿出, 针距为0.8cm, 连续缝合会阴部皮下组织, 使皮下组织对齐, 尽量减少进出针的次数, 减少线头及结头, 恢复原解剖关系直达切口远端线结, 不使线头外露, 然后用同一根线自切口外端皮内进针行皮内缘连续缝合, 最后把皮肤对齐;检查缝合处有无血肿或出血, 常规查肛、检查有无线穿透直肠黏膜。再用0.5%甲硝唑注射液100mL冲洗阴道, 产后每天用0.5%碘伏清洗外阴, 勤换护垫、每日检查切口、了解有无感染征。于产后24h给予红外线灯 (功率360W, 频率50Hz) 局部治疗, 每天2次, 每次20~30min, 一般3~4d, 产妇平卧, 取膀胱截石位, 把红外线灯竖放于两腿之间的床基上, 距离30~50cm, 并用前臂内侧测试温度, 感温热即为合适距离, 照射过程中, 护士每15min巡视观察产妇1次,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尤其防止烫伤产妇。

2 结果

138例初产妇行会阴直切口术后均顺利分娩, 配合红外线局部治疗的产妇切口均为Ⅱ/甲愈合;无1例产妇切口延长损伤肛门括约肌和直肠造成会阴三度裂伤的情况, 产后切口恢复快、愈合好, 无感染、1~3d就可以出院, 减少了经济费用, 产后近、远期随访, 无瘢痕, 无1例切口裂开。

3 讨论

会阴直切口处为会阴中心腱, 是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 从解剖角度看, 此处血管和神经分布不丰富。因此术中出血少, 疼痛轻, 缝合时切口易对齐, 愈合快, 术后无瘢痕, 可消除产妇紧张情绪, 减少了产妇的痛苦, 对夫妻性生活质量无影响, 产妇行走方便, 产后2小时就可下床自解小便;促进生理功能的恢复, 也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由于采用皮内连续缝合, 既美观、又不用拆线, 产后3d就可出院, 缩短了住院时间, 减轻了经济费用, 深受广大产妇欢迎;配合红外线局部治疗, 因: (1) 会阴在分娩过程中受到反复扩张和挤压, 发生充血、水肿和炎症; (2) 产后大部分产妇仰卧位, 切口处恶露的浸润状态, 极易感染; (3) 会阴切口与肛门距离很近, 如大小便清理不当易感染切口, 此外, 尚有少数产妇因体力消耗或护理不当引起感染, 我院配合红外线治疗, 主要是红光波段, 其生物作用是光化学作用;在局部代谢旺盛, 细胞氧化过程加快和肌张力降低, 能消除局部静脉淤血, 加强组织营养, 使细胞再生加快, 局部组织充血, 血流加速, 使组织干燥, 改善了局部抗感染条件, 有益于伤口的愈合;同时加速神经的再生, 也增加白血球的作用, 并且操作方便、价格便宜, 还有镇痛作用, 适于推广使用[1,2,3]。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在治疗疾病的同时, 要求尽可能地保持肌肤的完美, 分娩也不例外。当前剖宫产率的增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社会性问题, 从更深的层面已成为民众医疗保健不可回避的触痛, 所以, 一个助产人员能胜任助产工作的基本技能, 是一个优秀助产人员标志性的‘看家本领’。

本院妇产科医师及助产人员通过3年的时间, 对在院分娩的初产妇进行了138例会阴直切口连续缝合配合红外线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分娩时为了避免会阴及盆底组织严重裂伤, 减轻盆底组织对胎儿先露的压迫, 减少新生儿窒息, 缩短第二产程, 加速分娩, 提高母婴生存质量。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来我院经阴道分娩的138例初产妇, 采取会阴直切口, 连续缝合及皮内缝合术, 产后24h配合红外线局部治疗, 观察会阴切口的愈合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 138例初产妇行会阴直切口, 连续缝合及皮内缝合术后, 配合红外线局部治疗, 具有住院时间短、切口恢复快、疼痛轻、愈合好, 无感染、无瘢痕等优点。结论 会阴直切口连续缝合及皮内缝合, 术后24h配合红外线局部治疗, 有助于提高产科接生质量, 避免造成切口延长的严重后果, 可以减轻产妇的痛苦, 会阴无瘢痕, 产后切口愈合快, 缩短了产妇住院时间及经济费用, 同时提高了病房周转率, 也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

关键词:会阴直切口,连续缝合术,红外线局部治疗,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乐杰, 谢幸, 丰有吉.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0.

[2]陈宏.会阴直切皮内缝合452例体会[J].中国期刊网.2009.07.30.

[3]郑楚燕, 黄友琼, 林丽璇.产后红外线灯改良照射会阴伤口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吉林医学, 2010, 31 (24) :4200.

改良式会阴侧切缝合术的优点 篇2

【关键词】神经阻滞麻醉;会阴侧切; 美容缝合;优点

自2013年3月开始,我院产科对部分产妇进行改良式会阴侧切缝合术。并对其伤口愈合、伤口疼痛、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200名自然分娩的初产妇,无产科并发症和合并症。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7岁。新生儿体重在2500~4000克之间,平均体重3300克。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5周。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00人,对照组100人。两组产妇在年龄、新生儿体重、孕周比较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观察组采用神经阻滞麻醉加会阴局部浸润。麻药选择1%盐酸利多卡因10ml加生理盐水10ml。会阴部用络合碘原液从内到外消毒两遍。先在肛门上缘与坐骨结节之间连线中点先做一皮丘。左手食指和中指放入阴道内,摸到左侧坐骨棘,右手持穿刺针从皮丘处刺入坐骨棘的内侧下缘,注射利多卡因稀释液10ml。可以左右两侧同时注射效果更好。再取利多卡因稀释液10ml作会阴局部浸润麻醉。在侧切的顶端做一小皮丘,再向预备侧切的地方即会阴的左侧及会阴体部做扇形局部浸润麻醉。传统的麻醉方法只做会阴局部浸润麻醉。

1.2.2 侧切方法:将左手食指和中指放入左侧阴道与胎头之间,撑起阴道壁。估计胎儿还有2~3次宫缩即将分娩时,在宫缩最强时用会阴侧切剪自会阴后联合中线左侧70~80°方向剪开会阴,马上用纱布进行压迫止血。如有断裂血管,用血管钳夹住。

1.2.3 缝合方法:胎儿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会阴部伤口,观察有无血肿及伤口有无延伸。用华丽康可吸收線2~0间断缝合阴道粘膜。先从伤口顶端上0.5cm缝合第一针,依次将阴道粘膜缝合至处女膜边缘。如伤口延伸较长,看不到顶端。可先在看见的伤口处缝合一针,留取较长的尾线用钳子夹住往外拉即可看到伤口的顶端,然后再缝合。如伤口较深,用左手食指放于伤口上,用针轻轻缝合粘膜,以确保不留死腔。缝合后叫助手做肛查,观察是否有线穿过直肠。如有阴道血肿应用针将血肿扎破,将里面的血液挤出,然后再用8字缝合法缝合血肿。肌肉层同样用间断缝合法。但进针和出针尽量靠近皮肤,这样可以有利于皮肤层的缝合[ 1 ]。

美容缝合皮肤层是关键。传统的方法就是进行间断缝合,5天后拆线。另一种方法就是在皮肤层顶端的下端1cm处进针,用弯钳夹住线,然后再在顶端往处女膜缘方向进行连续缝合,在最后一针时将线留在皮肤外打结。再将留在顶端的线拉紧进行打结,5天剪掉上下端的线结,即可出院。第一种方法缝合的伤口愈合后会有疤痕,且恢复较慢。第二种方法需住院5天,也需要拆线,伤口愈合美观。我们现在采用的改良式会阴侧切缝合术无需拆线,伤口愈合快、美观,只需3天即可出院,缩短住院时间,节省病人费用。具体方法如下:在缝完肌肉层后在靠近伤口顶端0.5cm间断缝合一针,长的那端线不剪,再将针刺向顶端,用间断缝合的方法缝合皮肤层,缝至靠近处女膜缘行间断缝合留约1cm长的线。这里的线等肌肉自行吸收以后在外面的线会自行脱落,无需拆线。在缝合的过程中进针出针尽量靠近皮肤,缝合的距离不要太长,两针之间尽量靠近,最好第二针进针的地方就是前一针出针的地方。缝合的时候稍微拉紧线。这种方法缝合的伤口愈合后基本上看不出痕迹,非常漂亮[2]。

缝完伤口后交代产妇每次大便后由上至下清洗会阴部,可以用温开水,也可以用1:10百艾洗液兑开水清洗。由护士每天做会阴冲洗2次。睡觉时尽量朝右侧睡或平躺,避免恶露较多时污染伤口。这种方法缝合后只需观察伤口无红肿3天即可出院。

2 讨论

会阴侧切缝合术是产科最常见的操作,助产士的缝合技巧直接影响到产妇伤口的愈合,也影响到产妇产褥期的心情。皮肤由表皮、真皮构成,表皮内无血管,其血供直接来源于平行于表皮的真皮血管网。良好的微循环是皮肤创面愈合的前提,传统的丝线间断皮外缝合法是将皮肤与皮下组织一起缝合,其缝合面与真皮的血管网刚好垂直,对于真皮血管的微循环有阻碍作用,从而影响了皮肤切口的微循环供应。改良式会阴侧切缝合术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少会阴侧切的疼痛,无需拆线,减少了费用,缩短了住院时间,深受产妇及家属的欢迎。增加了产妇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伤口愈合及远期疗效好。既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又提高了病床周转率,深受产妇及家属的欢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3]。

参考文献

[1]刘玉萍.改良会阴侧切缝合术在产科的应用及护理[J].妇中国实用护理护理杂志,2010,3:26.

[2]许春凤.会阴侧切镇痛的效果观察护士进修[J].2008,23(23).

[3]郭景丽,王献花.神经阻滞麻醉在会阴侧切产妇中的应用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2,34(18)

会阴切开缝合术 篇3

关键词:会阴切开,4/0可吸收线,美容缝合术

阴式助产中常会进行会阴切开术来扩大阴道的切口, 从而防止会阴和盆底组织出现严重的裂伤并减轻盆底组织对于胎儿头部的压迫, 使胎儿更快地娩出。合适的缝合材料和缝合方法对于减轻产妇疼痛、促进伤口愈合等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分析4/0可吸收线行会阴切开皮下美容缝合术的临床效果。, 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9月~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阴道分娩切会阴切开的6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为足月初产妇, 存在会阴切开指征, 营养状况良好, 可以进行会阴切开, 且无合并基础疾病存在。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40例。其中对照组产妇年龄22岁~34岁, 平均25.63±5.86岁;孕周36~41周, 平均37.18±3.01周;行会阴直切126例, 会阴侧切214例;新生儿平均体质量3.12±0.77kg;观察组产妇年龄21岁~34岁, 平均24.82±5.07岁;孕周35~41周, 平均37.69±2.88周;行会阴直切102例, 会阴侧切238例;新生儿平均体质量3.29±0.81kg。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会阴切开位置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方法

娩出胎盘后, 对产妇软产道进行常规检查, 在阴道内塞入无菌纱布, 用0.5%甲硝唑溶液对切口继续拧冲洗, 使用无菌纱布遮盖住肛门, 然后进行缝合。其中对照组产妇使用传统的缝合方法:使用2/0羊肠线对阴道粘膜和皮下组织及肌层进行间断缝合, 再使用1号丝线对皮肤缝合。手术后若顺利产妇可在5d后拆线出院。观察组产妇使用4/0可吸收线进行会阴切口皮下美容缝合:使用4/0可吸收线 (长90cm) 对阴道粘膜层进行缝合, 第一针从距离切口顶端0.5cm处进针, 进行连续缝合直至处女摸内侧, 打结且不剪断线, 然后用剩余线缝合肌肉和皮下组织层, 从处女膜内侧进针, 从斜向切口对侧的皮下脂肪层距离皮缘0.5cm处出针, 针距1cm, 进行连续缝合直至切口的顶端, 不打结, 再使用余下的线从皮肤和皮下脂肪层的交界处进针何出针进行皮下缝合, 缝线要保证在切口皮下穿行, 针距0.3~0.5cm, 进行反复交替缝合。缝合时要注意每一针的进针和出针点要对对齐, 缝线松紧要合适, 在处女膜的内侧对最后一针打结。手术后不需拆线, 术后2~3h产妇即可出院。

所有产妇手术后均使用抗生素进行3d抗感染治疗;使用红外线灯对伤口尽心照射 (15~20min/次, 1次/d) ;术后产妇要保持外阴部干燥清洁, 每天用0.5%碘伏对会阴部擦洗2次。产后5d、42d左右检查产妇切口愈合和线结反应情况。

1.3评价指标

(1) 会阴切口疼痛情况:用0~10代表疼痛级别, 0为不痛, 10为最痛; (2) 切口愈合情况。甲级:表皮无硬结、肿痛、裂开, 表皮整齐对合, 外观呈直线;乙级:表皮有硬结, 外观有瘢痕, 表皮对合不整齐;丙级:会阴出现部分或者全部裂开。 (3) 切口线结反应。0度:无线结反应;Ⅰ度:手摸时感觉存在硬结;Ⅱ度:硬结肉眼可见, 局部有轻微疼痛;Ⅲ度:线结处明显有小脓包, 有明显疼痛感。

1.4统计学分析

对所有数据使用SPSS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 等级资料组间比较尽心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切口疼痛比较

两组产妇切口疼痛比较具体见表1

根据表1可知, 观察组产妇切口疼痛显著轻于对照组产妇 (P=0.000) 。

2.2两组产妇切口愈合情况比较

两组产妇切口愈合情况具体见表2.

根据表2可知, 观察组产妇切口愈合情况要明显好于对照组产妇 (U=-8.093, P<0.05) 。

2.3两组产妇会阴切口线结反应比较

两组产妇会阴切口线结反应比较具体见表3.

根据表3可知, 观察组产妇线结反应要显著轻于对照组 (U=-10.982, P<0.05) 。

3讨论

会阴切开助产随着胎儿的增大逐渐增多, 而产妇对于会阴美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会阴切口的愈合情况直接影响产妇会阴的美观和舒适, 以及产后性生活的质量, 因此合适的缝合材料和缝合方法是除了医师缝合技术以外最重要的影响手术成功的因素[1]。传统缝合材料张力小, 而且比较粗糙, 在缝合时很容易对产妇组织造成损伤, 而且组织对于间断缝合导致的多线头产生反应, 不容易吸收, 严重会出现感染和硬结, 此外还会在切口处留下疤痕, 影响会阴部的美观, 而且缝合线还需要拆除[2,3]。而4/0可吸收缝合线柔软、表面光滑且张力强, 通过水解作用能被人体吸收, 缝合时不容易对组织造成损伤, 连续缝合的方式也不会出现较多线头, 且因为缝合线不会穿过皮肤表面, 也就不容易留下疤痕, 愈合地较快, 产妇疼痛感较轻[4,5]。本研究结果表示, 观察组产妇切口疼痛显著轻于对照组患者;切口线结反应明显小于对照组产妇;切口愈合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 三方面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使用4/0可吸收线行会阴切开皮下美容缝合术能够减轻产妇切口疼痛程度, 减少线结反应, 使切口愈合速度加快, 同时还能保证切口美观,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孔欣, 郭培奋.经阴道头位分娩中倡导限制会阴切开[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2, 28 (2) :117-120.

[2]姚维银.会阴侧切术两种缝合方法的比较[J].江苏医药, 2010, 36 (24) :2986.

[3]潘颖群, 韦杨智, 韦家幸, 等.一根3/0可吸收线会阴切口皮下美容缝合术对产妇康复的影响[J].四川医学, 2012, 33 (9) :1622-1624.

[4]韦奕羽, 潘颖群, 韦家幸, 等.3/0可吸收线会阴切开皮下美容缝合术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25) :2828-2829.

会阴切开缝合术 篇4

1 临床资料

自2004年5月~2007年5月, 在我院正常分娩1 865例, 其中初产妇1 526例, 行会阴侧切的1 452例, 随机应用2/0和4/0胶原蛋白可吸收线行连续缝合及皮内缝合486例, 并进行出院后跟踪随访。

2 方法

2.1 会阴侧切术一定要掌握好适应证和切开的时机。根据胎儿的大小及分娩的方式 (臀位助产, 胎头吸引助产术) 决定侧切口的大小, 侧切时应在胎头着冠, 估计切开后5~10min胎儿即可娩出, 过早切开, 切口出血过多, 暴露时间长, 可增加感染机会。切口的角度在会阴体膨隆时应为60°~70°[1], 角度过小, 切口易向肛门延伸, 易致会阴三度裂伤。

2.2 胎盘娩出后应认真检查胎盘剥离是否完整, 宫颈及阴道壁有无裂伤, 确定无误时尽快缝合切口。更换手套, 用甲硝唑液冲洗侧切口进行缝合。用2/0胶原蛋白线连续缝合阴道粘膜层, 第一针应超过切口顶端1cm处缝合肌肉, 以防血肿形成, 连续缝合至处女膜环内侧打结。连续缝合肌肉及皮下组织, 进针点和出针点要对称, 尽量紧贴皮下组织, 以达到关闭死腔、止血和减少切口张力的目的;最后用4/0胶原蛋白可吸收线连续皮内缝合。第一针在距切口顶端0.2~0.3cm处缝合并皮下打结, 再向切口顶端方向皮内缝合一针达切口顶端 , 再沿切口皮肤行皮内缝合保持缝针和缝线均在切口皮肤内穿行, 距皮缘越近越好, 不要穿透皮肤, 针距为0.3~0.5cm, 松紧度适中, 最后一针在黑白交界处皮内打结。用无齿镊对全皮肤常规肛查, 看缝线有无穿透直肠粘膜, 用0.5%碘伏消毒棉球再次消毒切口及会阴, 术毕。

3 结果

患者住院期间会阴侧切口消毒方法不变, 用0.5%碘伏棉球早晚各消毒1次, 通过对住院期间侧切缝合伤口的观察及出院后的跟踪随访, 仅有6例出现轻度切口浅层裂开, 经理疗3~5d后, 伤口愈合好, 产妇无不适感, 切口疤痕小, 外表美观。

4 讨论

会阴切开术是产科最常用的手术之一, 手术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妇的身体恢复, 是产科工作质量高低的一个衡量标准。因此, 选择适当的术式、材料、操作方法是提高手术质量的关键。

以往采用间断缝合肌层和脂肪层, 肌肉及皮下组织结扎线头较多, 吸收不完全, 易产生组织反应性硬结, 出现切口感染、裂开, 必须从裂口处挑出线结, 有的形成小脓肿, 必须刺破脓肿夹出线头患处才能愈合。皮内连续缝合法, 缝线不穿透皮肤, 对切口皮肤血液循环干扰少, 且减少因拆线导致感染的机会, 切口暴露的时间短, 止血效果好, 有利于切口的愈合。产妇术后切口疼痛明显减少, 均在3d内出院, 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床位周转率, 减轻了病人的负担;其次, 这一缝合法, 皮肤对合整齐, 日后疤痕仅为一条细线, 能较好的保持皮肤的完整性, 且免去了拆线的痛苦, 临床效果及社会效果良好。皮内连续缝合法应严格无菌操作, 缝合技术熟练, 皮下组织对合整齐是保证皮肤对合良好的关键, 缝合时要注意牵拉适度, 防止过松或过紧出现切口皮肤皱缩或裂隙。

关键词:缝合,会阴侧切术

参考文献

可吸收线在会阴缝合术中的应用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在汝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得产妇240例。随机分为两组, 120例为观察组, 120例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在年龄、体重、文化程度、孕周、孕产次及产后出血方面均无差异 (P>0.05) , 均无外阴、阴道炎, 有会阴切开的适应证。

1.2 方法

两组产妇均使用利多卡因5mL会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胎盘胎膜娩出后, 查无异常, 观察组用0号可吸收线从阴道切口顶端连续锁边缝合阴道黏膜至阴道口, 不打结, 不剪线, 拉紧缝线, 带线针从阴道绕到会阴部接着从阴道口连续缝合会阴部皮下组织及肌房。缝线需拉紧不留孔腔, 针距1.5cm左右, 进针与出针位置平行, 缝合至远端对仍不打结, 接着紧贴皮内连续缝合会阴部皮肤至阴道口打结于皮内, 剪线, 不需拆线。某些会阴部组织较厚时可连续缝合两层。对照组用0号铬制肠线间断缝合阴道黏膜, 间断缝合会阴部皮下组织及肌层, 1号丝线间断对合缝合会阴皮肤3~4针, 术后5d拆线。两组产妇术后均肌注抗生素, 会阴伤口碘伏擦洗一日两次。

1.3 疼痛分级

活动时感觉切口疼痛为轻度。触碰时感觉切口疼痛为中度。休息时感觉疼痛为重度[1]。

1.4 切口愈合判断标准

甲级愈合, 愈合优良, 无不良反应。2级愈合, 指愈合处有?症反应, 如红肿、硬结、但无化脓。两级愈合, 指切口化脓, 需切开引流[2]。

1.5 观察指标

切口红肿、疼痛、异物反应、愈合情况、住院时间及产妇情绪变化等。

2 结果

2.1 术后两组产妇会阴切口红肿、疼痛、异物反应、愈合情况见表1。

2.2可吸收线无异物反应, 切口全部甲级愈合, 切口红肿发生率低, 无痛及轻微疼痛者少, 因此术后2~24h即可出院, 缩短了住院时间, 出院后42d复查, 切口无红肿、硬结。而对照组13.3%有异物反应, 甲级愈合率92.7%。产妇感会阴部疼痛不适者多, 术后5d拆线出院, 出院42d复查, 切口处有硬结者占5%。

3 讨论

3.1对照组切口红肿、疼痛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有异物反应, 伤口硬结, 甚至感染裂开等观察, 有个别产妇产后42天伤口仍疼痛不能坐, 非常痛苦, 有时引起医患纠纷[1,2]。

3.2观察组术后伤口红肿、疼痛极少。患者产后2h即可下床活动及哺乳。不影响休息, 不担心拆线二次疼痛, 心情愉快。且无异物反应及感染, 甲级愈合率100%, 深受广大患者及家属喜爱。因此可吸收线用于会阴缝合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可吸收线在会阴切口缝合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在汝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40例产妇, 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研究组120例。对照组采用肠线间断缝合阴道黏膜、会阴部皮下组织及肌层, 皮肤用1号丝线间断对合缝合。研究组0号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阴道黏膜, 连续缝合会阴部皮下组织及肌层, 皮肤仍用可吸收线连续皮内缝合。结果 研究组在术后伤口红肿、疼痛、感染、排异反应、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5) 。结论 可吸收线用于会阴缝合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可吸收线,会阴切口缝合

参考文献

[1]张彩霞, 杨佩兰.快微乔线缝合会阴切口的临床观察[J].中原医刊, 2004, 7 (31) :13.

会阴切开缝合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12月—2010年7月我院产妇阴道分娩286例, 其中初产妇188例, 经产妇98例, 年龄20岁~34岁, 孕周36周~42周。将242例会阴侧切患者随机分为改良修复缝合组 (A组) 121例, 传统修复缝合组 (B组) 121例。2组产妇的年龄、孕周、产次、会阴情况等基本条件一致,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会阴切开的时机

最好是在胎头拨露3 cm~4 cm, 会阴明显膨隆, 且于宫缩时将会阴后联合45°方向切开会阴, 若会阴高度膨隆则向外开60°~70°, 一般4 cm~5 cm.注意皮肤与黏膜切开应等长[1]。之后1~2次宫缩即能娩出胎儿, 若行胎头吸引, 产钳助产或臀牵引, 则于施术前切开。

1.2.2 缝合

改良缝合组: (1) 黏膜缝合:2-0合成线自切缘顶端约0.5 cm处缝合第1针, 以结扎回流的血管, 防止血肿形成。由于阴道切口顶端和皮肤切口呈扇形, 缝合时进针方向应与弧边垂直; (2) 缝合处女膜环:进针应由里到外, 由外到外, 打结在处女膜外方, 缝线不得跨越处女膜; (3) 立体“8”字横褥式缝合2针, 修复舟状窝; (4) 缝合肌层:间断缝合, 不留死腔, 以达到恢复解剖部位并止血的目的。两边缘厚薄不均缝合时两侧组织要等量, 对合完整; (5) 皮肤与皮下组织:从切口下端先缝, 横褥式缝合打一反转套结, 行连续皮内缝合, 行针过程向皮下斜入30°, 缝入一点皮下组织。传统修复缝合组以传统方法完成对会阴切口的缝合, 两种缝合方法的比较见表1.

1.3 会阴切口愈合标准

(1) 甲级愈合:切口平整, 无不良反应, 疼痛轻; (2) 乙级愈合:切口处有炎症或水肿, 疼痛重[2]。

1.4 观察指标

包括切口感染及水肿、局部组织反应、解剖复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甲级愈合120例, 愈合率为99%, 对照组甲级愈合98例, 愈合率为78%.2种缝合方式效果比较见表2.

3 结论

3.1 会阴切开的适应证

(1) 正常分娩早产儿、巨大胎儿、胎儿宫内窘迫; (2) 估计会阴裂伤不可避免时; (3) 需缩短第二产程者; (4) 需阴道助产者。

3.2 会阴切开的禁忌证

(1) 不经阴道分娩者; (2) 难以控制的出血倾向; (3) 拒绝接受手术干涉者; (4) 相对禁忌、胎儿较小、前次分娩会阴完整的经产妇。

3.3 缝合技巧

熟练掌握缝合技巧, 可以提高产妇的产后生活质量。通过临床两种缝合方式效果比较, 我们认为改良的缝合方法中, 反转套结更快捷易行;处女膜环由里到外, 由外到外的缝合及舟状窝立体“8”字横褥式缝合, 可以更好地恢复解剖位置;皮下斜行30°缝合更有利于切口愈合整齐, 减少血肿及瘢痕痛的发生, 皮肤对合好, 愈合快, 感染少, 能够保持皮肤的完整性, 使疼痛感明显下降, 提高产后活动能力, 并对早吸吮、早泌乳及子宫复旧起到促进作用。总之, 要熟练掌握会阴切开的适应证、禁忌证及会阴切口的缝合技巧。娴熟的缝合技巧, 既可使会阴切口美观, 又可避免给产妇术后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颖杰, 舒明炎.实用妇产科新型手术图解[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315-317.

两种会阴侧切和缝合术的疗效比较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来我站分娩的产妇, 随机分成两组, 改良组60例, 对照组60例。其中初产妇100例, 经产妇20例;年龄最小20岁, 最大38岁;孕周最短 (37±2) 周, 最长 (42±5) 周。2组产妇年龄、胎次、孕周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方法

1.2.1 切开

对有会阴侧切适应症的产妇, 常规碘伏棉球消毒外阴, 在肛门与坐骨结节之间用0.5%~1%的普鲁卡因10mL作扇形局部浸润麻醉。当宫缩时, 改良组选择自会阴后联合中线上0.5cm向左侧25~30°剪开会阴2~4cm, 改变传统的左侧45°剪开会阴长度4~5 c m的方法。切开后立即纱布加压止血。胎儿及胎盘娩出后, 阴道内放置一带尾纱布, 检查软产道其他部位无损伤后逐层缝合切口。

1.2.2 缝合

改良组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2-0快薇乔可吸收缝线, 自切口顶端上方0.5cm处开始连续缝合至处女膜环0.5cm处, 缝针斜穿肌层, 再连续缝合肌层和皮下组织至切口顶端, 紧贴皮下褥式缝合皮肤至阴道口, 对合处女膜后与缝线始端打结。对照组采用0号铬制肠线自切口顶端间断或连续缝合阴道黏膜至处女膜环, 再回转间断缝合肌层和皮下组织, 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

1.3 评价

产后会阴伤口愈合评价, 愈合良好:伤口疼痛轻微, 表面平整无红肿及其他不适;愈合一般:伤口处有红肿、硬结、渗液等, 但未化脓。愈合较差:伤口处有脓性分泌物溢出, 须切开引流等处理。伤口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见表1。

2结果

比较2组产后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 改良组产后伤口愈合良好, 55例明显高于对照组37例占91.7%;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占85%。对照组伤口愈合较差10例占16.6%;6d住院时间8例占13%。

3 讨论

3.1 两种会阴侧切法的比较

传统的会阴侧切的部位由于角度和长度的问题, 切口出血较多, 组织较厚, 缝合时因张力较大易造成缝线过紧, 对合不均, 局部循环差, 阴道后壁解剖复位难等缺点, 影响伤口愈合, 导致产后会阴部疼痛明显。从表1中可以看出还有近40%的伤口不能按期愈合。

改良式会阴侧切的部位由于组织薄, 出血少, 加之切口短, 术后复位快, 疼痛较轻, 有利于伤口的按期愈合, 从表1中可以看出愈合良好的占91.7%。这样便于产妇尽早生活自理, 促进盆底肌肉的恢复和子宫的复旧及坐式哺乳, 更好的保证了母乳喂养的成功。

3.2 两种会阴缝合法的比较

传统的会阴缝线采用的是铬制肠线, 与快薇乔可吸收缝线相比, 存在肠线吸收较慢, 粗细度和软硬度对组织刺激较大, 三角针丝线缝合对皮肤的刺痛较剧, 拆线后留下的缝线痕迹影响产后生活质量等缺点。

改良式会阴缝合术与传统缝合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 缝线快速吸收和初始张力强度高, 正好适合阴道浅表皮肤和粘膜的缝合。 (2) 它与肠线、丝线比较, 组织反应极小。 (3) 合二为一的圆体角针对肌肉和粘膜损伤较小。 (4) 无需拆线紧贴皮下褥式缝合的方法避免了二次疼痛。 (5) 缝合层次和方法简单, 组织内异物存留较少且疼痛轻微, 有利于伤口按期愈合和局部美观, 提早了生活自理的时间, 促进了乳汁分泌及恶露的排出, 保证了按期母乳喂养。

摘要:目的比较改良式会阴侧切及缝合法与传统侧切及缝合法的优缺点。方法为减轻产妇痛苦, 我们对会阴侧切的部位和缝合的方法及缝线进行了改良。对来我站需作会阴侧切分娩的产妇120例, 随机分为2组, 改良组60例, 对照组60例。切口部位的选择, 撇开传统的左侧45°剪开会阴4~5cm的方法。于后联合中线上0.5cm向左侧25~30°剪开会阴2~4cm;会阴缝合时, 由传统的0号铬制肠线间断或连续缝合, 改为美国强生出品的2-0号快薇乔可吸收缝线连续皮内缝合。结果改良组伤口1期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 且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式会阴侧切及缝合术有利于提高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会阴侧切,改良,缝合,快薇乔缝线

参考文献

[1]刘艮兰, 牛玉静, 王莉, 等.改良式会阴侧切术的临床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3) :62~63.

[2]王泽华, 程丽坤, 孙丽君.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86~287.

会阴切开缝合术 篇8

会阴侧切术和缝合术是临床产科常用的一种手术方法, 主要针对不能顺产的产妇施行该手术。会阴通常只有2~3cm长, 但生产时可拉伸至约10cm长。初次分娩时, 拉伸会阴是相对较困难的。所以, 可以采取会阴侧切术, 以防止产妇会阴撕裂、保护盆底肌肉, 且切开后容易修补和愈合的更好。为此, 笔者将会阴侧切术的适应证、麻醉方法和手术方法以及缝合术进行总结, 以指导临床产科实践, 更好地维护产妇和婴儿的健康。

1 适应证

1.1 初产妇头位分娩时会阴较紧, 会阴体长, 组织硬韧或发育不良、

炎症以及水肿或急产时会阴未能充分扩张, 估计胎头娩出时将发生Ⅱ度以上裂伤者。

1.2 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头盆不称者。

1.3 经产妇曾作会阴切开缝合或修补后瘢痕大, 影响会阴扩展者。

1.4 产钳助产, 胎头吸引器助产或初产臀位经阴道分娩者。

1.5 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或胎儿宫内窘迫需减轻胎头受压并及早娩出者。

1.6 患有心脏病或高血压等妊娠合并症, 需缩短第二产程, 防止产妇过度用力而增加心脏负担者。

产科医师在看到胎头快露出阴道口时, 就会在第一时间判断胎儿的大小, 会不会造成会阴严重撕裂, 然后再决定是否施行会阴切开术;如医师判断产程很顺利, 即使不剪会阴, 撕裂的伤口也不大时, 可避免手术。

2 麻醉方法

分为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2种, 最好选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 因从临床观察局部浸润麻醉后行会阴侧切术, 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阴道裂伤, 甚至裂伤达后穹窿, 造成缝合困难, 增加患者痛苦, 严重时形成阴道直肠瘘。

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用8~9号腰穿针穿刺。左手食、中指放人阴道触及坐骨棘做引导, 右手持带腰穿针的注射器, 针管内装入1%普鲁卡因或1%利多卡因5~10mL, 取肛门与坐骨结节连线中点 (即侧切伤口顶端) 打一皮丘, 将腰穿针针头向坐骨棘刺人达骶棘韧带处, 再进针1.5cm, 有落空感后回抽无血, 即注入1%普鲁卡因或1%利多卡因5mL, 然后抽回长针头至皮下, 在切开侧大小阴唇皮下作扇形注射。

3 会阴侧切术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采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当宫缩时, 将左手食指和中指放入阴道内, 撑起左侧阴道壁, 食中指所指的角度为45°, 用会阴侧切剪自会阴后联合中线向左侧45°方向剪开会阴。但当胎头近着冠或已着冠 (即会阴部高度隆起) 时, 手指所指的角度为60°~70°, 否则待胎头娩出后会阴部放松侧切角度不足45°, 即伤口靠近肛门, 一是易损伤肛门括约肌或直肠, 二是易增加被感染机会。切口一般为4~5cm, 应注意阴道黏膜与皮肤切口等长, 否则外大里小达不到侧切的目的, 切开的组织有皮肤、皮下组织、阴道黏膜, 球海绵体肌及会阴浅深横肌。因阴道黏膜下静脉丛较丰富, 切开后应用纱布压迫止血, 大的血管应结扎或钳夹结扎止血或缝扎止血。

4 改良缝合术

缝合应在胎盘娩出后按解剖层次逐层缝合, 缝合前先用0.2%甲硝唑溶液冲洗会阴切口, 阴道内填塞纱布卷以免宫腔血液下流影响视野。

4.1 第一步:缝合阴道黏膜

以左手指中指放入阴道撑开阴道壁, 暴露整个阴道黏膜切口, 检查切口有无延裂或舌型裂伤, 缝合线为1号或1-0Dexon (微娇) 可吸收线, 从切口顶端上0.5cm处做连续或者锁边缝合, 直达处女膜环外即后联合的黑白交界处, 这时将缝线向后退0.2~0.3cm再缝1针, 以防缝线松动, 将缝线留2.0~3.0cm长剪断, 以备后面打结。

4.2 第二步:缝合肌层

先用甲硝唑液冲洗伤口, 一是达到消毒目的, 二是冲洗伤口表面的血液及凝血块, 使视野清楚。若肌层裂伤较深需缝两层时, 第一针应从会阴后联合端开始, 无裂伤时均从侧切顶端开始, 用剩余的可吸收线作连续缝合, 不留死腔, 拉紧缝线, 以免造成血肿, 解剖层次清楚, 对合整齐, 肌层缝完后不打结。

4.3 第三步: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

肌层缝完后缝线达后联合端, 不打结, 继续连续缝合皮下组织, 靠近切口顶端约0.5~0.8cm处缝针, 应沿切口方向直接穿出最顶端的真皮层, 最后用美容法即真皮内连续缝合法缝合皮肤, 针距不易过长, 以免影响皮肤对合整齐, 一般0.5~0.6cm为宜, 至后联合处打结 (即与该处原保留的线结打结) 。缝合完毕后取出阴道内填塞的纱布, 做肛查, 最后用双氧水冲洗伤口, 放置酒精或0.2%甲硝唑溶液浸湿纱布敷于创面。

4.4 优点

(1) Dexon可吸收线易吸收, 一般于10~14d天水化。 (2) 伤口内打结少, 只有三结即阴道顶端、肌层顶端、舟状窝处。 (3) 局部血运好, 不易因打结过多造成血运受阻, 引起局部缺血坏死, 另一方面不易形成浸润块而致伤口感染。 (4) 免拆线, 抗炎治疗3d即可出院, 减少患者住院天数, 减轻患者痛苦, 相应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5) 不易因伤口感染而致外阴变形, 达到美容效果。

5 侧切后伤口的恢复

5.1 如厕后冲洗

妇女分娩后完, 大小便之后都应该用水由前往后冲洗会阴, 避免细菌感染。

5.2 保持伤口干燥

如厕、洗完澡后, 用面纸轻拍会阴部, 保持伤口的干燥与清洁。

5.3 切忌用力

不要用力解便, 以避免缝补的伤口再裂开。

5.4 勿提重物

产后1个月内, 不要提举重物, 也不要做任何耗费体力的家事和运动。

5.5 避免性行为

上一篇:软件编程教学方法下一篇:海上施工设备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