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阴正中切开术

2024-09-27

会阴正中切开术(精选6篇)

会阴正中切开术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 3 8例产妇, 均为阴道自然分娩, 年龄2 1~3 8岁, 体质量48~74kg;其中第二产程延长的46例, 早产的28例, 胎儿窘迫64例;新生儿体质量在3.5kg以内。

1.2 适应证

会阴体稍高;为缩短第二产程, 如患有心肺疾病或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窘迫;可能会引起会阴严重裂伤者, 如会阴坚韧、胎儿过大、胎位异常等;早产儿为预防颅内出血。

1.3 禁忌证

存在骨盆异常, 阴道急性炎症, 死胎、无存活的畸胎, 会阴体过短, 皮肤弹性差, 巨大儿, 欲行产钳, 臀位牵引术。

1.4

常用缝线用可吸收性的2-0华利康线。

1.4 方法

评估做会阴直切口术, 一般不需要行备皮及局部麻醉, 由经验丰富的助产人员在胎头拨露, 会阴后联合充分扩张, 宫缩时由后联合中点向肛门方向垂直剪开长约2~3cm, 然后立即保护会阴, 左手则控制胎儿娩出速度及分娩机转, 至胎儿全部娩出后右手方可移开;胎儿处理好后检查软产道及切口情况, 用可吸收性的2-0华利康线, 由切口顶端以上0.5cm处连续缝合阴道黏膜及黏膜下组织, 不留死腔、不宜过密过紧、对称缝合, 从对侧肌肉黏膜出针, 打第一个结, 以针距为0.8cm行连续缝合, 下达处女膜环内侧, 留固定线头, 打第二个结。会阴部皮下组织连续缝合:拉紧线后, 缝合自处女膜环下进针穿出至阴道口内上缘黏膜, 使线埋于黏膜内, 再由此进针, 于皮肤切口外侧上方脂肪层穿出, 针距为0.8cm, 连续缝合会阴部皮下组织, 使皮下组织对齐, 尽量减少进出针的次数, 减少线头及结头, 恢复原解剖关系直达切口远端线结, 不使线头外露, 然后用同一根线自切口外端皮内进针行皮内缘连续缝合, 最后把皮肤对齐;检查缝合处有无血肿或出血, 常规查肛、检查有无线穿透直肠黏膜。再用0.5%甲硝唑注射液100mL冲洗阴道, 产后每天用0.5%碘伏清洗外阴, 勤换护垫、每日检查切口、了解有无感染征。于产后24h给予红外线灯 (功率360W, 频率50Hz) 局部治疗, 每天2次, 每次20~30min, 一般3~4d, 产妇平卧, 取膀胱截石位, 把红外线灯竖放于两腿之间的床基上, 距离30~50cm, 并用前臂内侧测试温度, 感温热即为合适距离, 照射过程中, 护士每15min巡视观察产妇1次,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尤其防止烫伤产妇。

2 结果

138例初产妇行会阴直切口术后均顺利分娩, 配合红外线局部治疗的产妇切口均为Ⅱ/甲愈合;无1例产妇切口延长损伤肛门括约肌和直肠造成会阴三度裂伤的情况, 产后切口恢复快、愈合好, 无感染、1~3d就可以出院, 减少了经济费用, 产后近、远期随访, 无瘢痕, 无1例切口裂开。

3 讨论

会阴直切口处为会阴中心腱, 是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 从解剖角度看, 此处血管和神经分布不丰富。因此术中出血少, 疼痛轻, 缝合时切口易对齐, 愈合快, 术后无瘢痕, 可消除产妇紧张情绪, 减少了产妇的痛苦, 对夫妻性生活质量无影响, 产妇行走方便, 产后2小时就可下床自解小便;促进生理功能的恢复, 也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由于采用皮内连续缝合, 既美观、又不用拆线, 产后3d就可出院, 缩短了住院时间, 减轻了经济费用, 深受广大产妇欢迎;配合红外线局部治疗, 因: (1) 会阴在分娩过程中受到反复扩张和挤压, 发生充血、水肿和炎症; (2) 产后大部分产妇仰卧位, 切口处恶露的浸润状态, 极易感染; (3) 会阴切口与肛门距离很近, 如大小便清理不当易感染切口, 此外, 尚有少数产妇因体力消耗或护理不当引起感染, 我院配合红外线治疗, 主要是红光波段, 其生物作用是光化学作用;在局部代谢旺盛, 细胞氧化过程加快和肌张力降低, 能消除局部静脉淤血, 加强组织营养, 使细胞再生加快, 局部组织充血, 血流加速, 使组织干燥, 改善了局部抗感染条件, 有益于伤口的愈合;同时加速神经的再生, 也增加白血球的作用, 并且操作方便、价格便宜, 还有镇痛作用, 适于推广使用[1,2,3]。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在治疗疾病的同时, 要求尽可能地保持肌肤的完美, 分娩也不例外。当前剖宫产率的增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社会性问题, 从更深的层面已成为民众医疗保健不可回避的触痛, 所以, 一个助产人员能胜任助产工作的基本技能, 是一个优秀助产人员标志性的‘看家本领’。

本院妇产科医师及助产人员通过3年的时间, 对在院分娩的初产妇进行了138例会阴直切口连续缝合配合红外线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分娩时为了避免会阴及盆底组织严重裂伤, 减轻盆底组织对胎儿先露的压迫, 减少新生儿窒息, 缩短第二产程, 加速分娩, 提高母婴生存质量。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来我院经阴道分娩的138例初产妇, 采取会阴直切口, 连续缝合及皮内缝合术, 产后24h配合红外线局部治疗, 观察会阴切口的愈合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 138例初产妇行会阴直切口, 连续缝合及皮内缝合术后, 配合红外线局部治疗, 具有住院时间短、切口恢复快、疼痛轻、愈合好, 无感染、无瘢痕等优点。结论 会阴直切口连续缝合及皮内缝合, 术后24h配合红外线局部治疗, 有助于提高产科接生质量, 避免造成切口延长的严重后果, 可以减轻产妇的痛苦, 会阴无瘢痕, 产后切口愈合快, 缩短了产妇住院时间及经济费用, 同时提高了病房周转率, 也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

关键词:会阴直切口,连续缝合术,红外线局部治疗,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乐杰, 谢幸, 丰有吉.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0.

[2]陈宏.会阴直切皮内缝合452例体会[J].中国期刊网.2009.07.30.

[3]郑楚燕, 黄友琼, 林丽璇.产后红外线灯改良照射会阴伤口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吉林医学, 2010, 31 (24) :4200.

会阴正中切开术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患儿均为足月儿,其中男18例,女5例。年龄27~70 d,平均48 d。呕吐出现时间为生后10~40 d。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无胆汁性呕吐,多为喷射性,合并支气管肺炎1例,黄疸2例,Ⅱ度营养不良3例,脱水及电解质紊乱20例。安静时于右上腹肋缘下腹直肌外缘处可触及橄榄样幽门肿块,可见胃肠形及蠕动波。全部病例均在术前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结合B超检查明确诊断。

1.2 手术方法

术前纠正体液及电解质失衡,留置胃管及做好脐部清洁备皮,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中采用脐部正中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打开腹膜后进腹,沿胃大弯向十二指肠方向探查,寻及肥厚的幽门并提出切口外。用左手拇指、示指沿肿块纵轴方向固定,在幽门前方无血管区纵轴切开浆膜及浅层纤维,再用幽门环肌分离器分开肥厚的肌纤维,直至幽门管黏膜完全膨出至浆膜面。用0/4可吸收线缝合腹膜、皮下组织,皮肤切口予以0/6可吸收线皮内缝合,恢复脐部原貌,外敷以安尔碘纱布。手术时间25~45 min,平均住院5~8 d。

2 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手术成功,术后第2天拔出胃管,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呕吐停止时间1~5 d,平均3 d。脐部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无裂开。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脐部外形美观,几乎无法看到瘢痕,患儿家属满意。

3 讨论

CHPS是由于幽门环肌肥厚、增生,使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的机械性幽门梗阻,多为足月产正常婴儿,患儿一般出生后2~3周出现症状,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进食后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乳汁或凝乳快,而不含胆汁,吐后食欲亢进,右上腹于安静时可触及橄榄样肿块,进一步确诊可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及B超检查。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是手术,幽门环肌切开术(Fredet-Ramstedt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时标准的手术治疗方法,也是小儿外科最为成熟的术式之一,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操作简便,效果佳,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良好。P.E.melssner[2]及Kawahara[3]的研究表明其有效率为90%以上,病死率小于0.4%[4]。

以往采用右上腹横切口或右上腹直肌切口,术后留有明显的手术瘢痕,且创伤相对较大。近几年,采用经脐旁右侧半环形切口,该术式不必离断腹壁肌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瘢痕不明显,临床使用价值较高。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在国内外已普遍应用,但腹腔镜术前需行人工气腹,增加了麻醉的复杂性,且费用较高,在我国许多基层医院因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还难以开展。

综合经脐旁半环形切口及腹腔镜技术,笔者所在医院自2007年采用经脐部正中切口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与经脐旁半环形切口相比,术后更不易看到手术瘢痕,且手术时间、预后、出院时间及费用无差异。与腹腔镜手术相比,切口只局限于脐部正中、无需建立气腹、费用低、易于开展。因此,笔者认为经脐部正中切口在临床实践中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现将实际应用的体会总结如下:做好术前准备: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多数呕吐时间长,摄入量不足,常呈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并有营养不良,将会影响患儿术后的恢复及手术切口的愈合。因此完善的术前准备是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恢复良好的重要保证。术前主要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有贫血、消瘦明显或营养不良者,应给于胃肠外营养或输血,待营养状况基本改善后应立即手术。术前置入胃管吸除胃内容物,必要时用等渗温生理盐水洗胃,以减轻胃黏膜水肿。术前做好脐部的清洁备皮:脐部是细菌较易隐藏的部位,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故术前脐部清洁非常重要。术前做好脐部清洁护理,充分用温水清洗脐部后再用安尔碘清洁消毒,切口缝合采用刺激性较小的可吸收线缝合,术后无需拆线,换药时予以安尔碘湿敷。

幽门环肌切开术的手术操作要点在于顺利地将幽门肿块提出切口外,右上腹切口由于切口较大,手术操作较为简单。经脐正中切口较小,如遇提出困难时,一般只需上下稍延长切口、拉钩提起腹壁,沿胃大弯寻及幽门,将幽门提出切口外较为容易,而不会影响脐部术后美观。

术后呕吐可能与幽门水肿及幽门肌切开不完全有关,故术前用等渗温生理盐水洗胃是必要的。术中浆肌层切开要有足够长度和深度,分离必须达病变全长,深度以黏膜完全膨出达浆膜水平为度。术后第二天拔除胃管后少量饮水,初始20~30 ml,无呕吐则给予等量母乳或牛奶,以后逐渐加量,术后48 h加至常量。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脐部正中切口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3例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采用经脐部正中切口行Fredet-Ramstedt幽门环肌切开术进行治疗。结果 23例患儿均获痊愈,无十二指肠黏膜破裂或梗阻解除不完全、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个月,效果较好且切口愈后更加美观。结论 采用脐部正中切口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幽门,外科手术

参考文献

[1]王果.小儿外科手术学.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92:155.

[2]PE Meissner,G Engelmann.J Troeger,et al.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 with intravenous atropine sulfate does not replace Pyloromyotomy.Pediatr Surg Int, 2006,22:1021 - 1024.

[3]Kawahara H,Takama Y,Yoshida H.Medical treatment of infantile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should we always slice the "olive"? J Pediatr Surg,2005,40:1848 - 1851.

会阴正中切开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常州市中医院2010年2月—2012年1月期间阴道分娩行会阴切开术产妇803例, 年龄20~41岁, 平均 (27.5±6.3) 岁;初产妇797例, 经产妇6例;正常顺产人数744例, 产钳术56例, 胎头吸引术2例, 臀牵引术1例。

1.2 护理措施

1.2.1 会阴切口愈合干预护理

(1) 产前全面评估产妇身体状况:通过产前检查, 并结合孕期的检查结果, 综合评估产妇的身体状况。对患有妊娠并发症的孕妇, 产前控制好病情, 做好各项监测。对于贫血的孕妇, 产前可通过合理膳食和营养补给改善贫血, 必要时可通过药物积极纠正。对于患有阴部炎症的孕妇, 产前要积极治疗, 以减少切口感染的机会, 分娩后使用抗生素, 以避免切口感染。 (2) 加强助产士的系统培训:对于工作年限低的助产士在上岗前要经过严格的、系统的学习与训练, 考核通过后才能正式上岗, 上岗后不定期的进行抽查考核, 特别要加强无菌操作与缝合技术的训练与考核, 以确保产妇会阴切开术质量。 (3) 加强术后会阴切口的清洁护理:护理人员对产妇会阴部进行1/d次的阴部消毒, 对于患有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贫血的产妇, 会阴部消毒次数可增加到2次/d。同时指导产妇选择吸收及透气良好的卫生棉, 及时换新, 注意保持个人卫生。 (4) 饮食指导:护理人员对产妇的合理膳食及增加营养的同时, 也要多食用些新鲜的水果、蔬菜等, 以防止产后便秘的发生。叮嘱产妇如果排便较困难时, 要及时告诉医护人员作适当处理。 (5) 会阴切开术产妇的心理护理:会阴切开术后, 部分产妇会过于担忧以后的生活质量会受到影响, 因而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针对这部分产妇, 护理人员要让其对会阴切开术有全面的、正确的了解, 以消除产妇心中的疑虑、担忧, 避免不良情绪影响伤口的恢复。

1.2.2 会阴伤口出现不良情况的护理

对于已发生会阴切口部位血肿、开裂、感染的产妇, 要积极进行清除血肿、重新缝合、控制感染及消除炎症。同时, 寻找切口愈合不好的因素, 不断完善护理干预措施。

2 结果

通过干预护理, 所有患者中799例 (99.5%) 会阴切口愈合达到甲级, 4例 (0.5%) 会阴切口愈合为乙级, 其中有3例发生血肿 (缝合时止血不充分) , 有1例产妇伤口开裂 (用劲排便) 。4例愈合不好的产妇在积极清除血肿、消毒、重新缝合等措施下, 切口均达到完全愈合。

3 讨论

会阴切开术是一种产科助产术之一, 是避免自然分娩时会阴撕裂的最有效的方法。据权威性资料显示, 影响产妇会阴切口愈合的主要因素如下: (1) 产妇患有妊娠期并发症如妊高征、妊娠糖尿病以及严重贫血, 这些病症会对产妇会阴切口愈合产生很大的影响; (2) 患有阴道炎的产妇, 由于病原的侵入, 导致机体抵抗能力下降是会阴切口被感染的主要因素[2]; (3) 切口缝合是影响伤口愈合好坏的重要环节。通常切口缝合是由工作年限少的助产士进行, 缝合技术、缝合经验都不足, 因而导致无效腔、无菌操作不严格等, 最终使会阴切口愈合迟缓; (4) 产后饮食不当, 引发便秘而使切口裂开, 造成愈合迟缓。本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有效地护理干预, 会阴切口愈合达甲级的为99.5%, 乙级的为0.5%, 高于国内权威调查报道中会阴切口恢复率的92.3%[2]。另外通过分析会阴切口愈合不好的因素, 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 提高了伤口愈合率, 同时对鼓励孕妇选择阴道分娩具有积极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产妇会阴切开术后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分析。方法 分析影响会阴切口愈合的因素, 对行会阴切开术的产妇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包括产前全面评估产妇身体状况、清洁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结果 所有患者中799例 (99.5%) 会阴切口愈合达到甲级, 4例 (0.5%) 会阴切口愈合为乙级, 其中有3例发生血肿 (缝合时止血不充分) , 有1例产妇伤口开裂 (用劲排便) 。4例愈合不好的产妇在积极清除血肿、消毒、重新缝合等措施下, 切口均达到完全愈合。结论 护理干预的实施, 提高了会阴伤口的愈合率, 对鼓励孕妇选择阴道分娩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会阴切开术,伤口愈合,护理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7.

会阴正中切开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2年6月—2002年10月入院分娩的初产妇100例, 孕周37周~42周, 年龄24岁~32岁, 均为会阴切开适应者,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观察组在胎头拨露3 cm~4 cm时, 采用75%乙醇消毒皮肤后, 用1%利多卡因进行会阴切开侧皮肤局部浸润及会阴部神经阻滞麻醉, 选择位置于宫缩时剪开。对照组用0.5%~1.0%普鲁卡因对切开部位进行传统的麻醉, 术前行普鲁卡因皮试阴性。

1.2.2 评价指标及标准

镇疼效果分级, 即Ⅰ级 (显效) :产妇无痛;Ⅱ级 (有效) :产妇稍疼痛, 但可忍受;Ⅲ级 (无效) :产妇感觉切口明显疼痛, 有时大声呻吟[1]。对两组产妇镇痛效果、镇痛持续时间、满意度、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比较。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采用普鲁卡因进行会阴阻滞麻醉, 由于普鲁卡因渗透性差、起效慢、维持时间短、镇痛效果较差, 而且要进行过敏试验, 询问产妇过敏史, 皮试会给产妇带来疼痛, 使产妇产生担忧和恐惧心理, 甚至影响宫缩和产程配合, 同时也耽误了产妇的时间, 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利多卡因的毒性虽然比普鲁卡因大, 但渗透性好、起效快、维持时间长, 作用效果为普鲁卡因的2倍, 而且利多卡因对心脏毒性很小, 副反应小, 且用量少、浓度低, 所以使用更加安全;又由于利多卡因为酰胺类局麻药, 使用前不需做过敏试验, 随需随用, 既减轻产妇的痛苦, 又节省了产妇的时间, 同时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2]。

因此, 采用利多卡因代替传统的普鲁卡因进行会阴阻滞麻醉, 不但达到了良好的镇痛效果, 而且方便、快捷, 产妇满意度也提高了。

摘要:[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和普鲁卡因在自然分娩会阴切开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00例产妇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采用利多卡因进行会阴切开侧局部浸润麻醉和阴部内神经阻滞麻醉, 对照组采用传统普鲁卡因麻醉, 对两组产妇镇痛效果、镇痛持续时间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产妇镇痛效果、镇痛持续时间、满意度经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会阴切开术的麻醉镇痛药物采用利多卡因优于普鲁卡因。

关键词:会阴切开术,药物镇痛,利多卡因,普鲁卡因,效果观察

参考文献

[1]敦政.异丙酚镇痛作用的研究[J].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4, 6 (4) :1005.

会阴正中切开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阴道分娩产妇共1606例, 其中会阴切开904例, 自然裂伤485例, 未破217例。会阴切开率56.26%, 会阴切开组34例失访, 自然裂伤组17例失访, 完整资料会阴切开组870例, 自然裂伤组468例。切开主要指证为:胎儿宫内窘迫、阴道助产、缩短第二产程和会阴逼近破裂。

1.2 术式选择及缝合

会阴切开术术式均采用左后会阴切开术。即自阴道口后缘中央向左下方以45°~~60°夹角斜行剪开会阴部, 一般为3~~5cm长, 注意阴道粘膜长度与皮肤切口长度一致, 然后用纱布压迫止血, 必要时结扎小动脉止血。粘膜及肌层缝合线用2/0可吸收肠线连续或间断缝合, 皮肤层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血[1]。切开组均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 自然裂伤组不麻醉。

1.3 观察项目

(1) 产后会阴痛:分别于产后第1天、第3天及第5天询问产妇, 分别剧痛、轻痛和不痛。剧痛为难以忍受、被动体位或需服止疼药。 (2) 切口愈合情况:分甲级愈合、乙级愈合。甲级:愈合优良, 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乙级:愈合欠佳, 即愈合有缺点, 但切口未化脓, 包括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 (3) 切口感染情况:感染一般表现为患者局部疼痛剧烈, 检查伤口处, 有红肿、硬结、触痛明显, 感染范围扩大, 缝针针孔处有大量脓性分泌物, 阴道粘膜充血严重或已有溃疡。 (4) 会阴深度裂伤。会阴裂伤共分4度。1度:阴道上皮裂伤;II度:会阴结缔组织裂伤;III度:肛门括约肌部分裂伤;Ⅳ度:会阴全层、直肠或肛门黏膜裂伤。会阴深度裂伤包括III度和Ⅳ度会阴裂伤。 (5) 产后42d及3个月复查:产后42d复查了解会阴情况 (有无硬结、压痛及其他不适) , 产后3个月复查了解有无性交痛。 (6) 心理因素的影响:产后产妇对会阴切开术所持态度及产生的影响。

1.4 统计分析

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卡方检验统计组间差异。

2 结果

2.1 产后会阴痛

产后两组会阴痛比较见表1, 产后第一天会阴切开组剧痛有286例, 占32.87%, 自然裂伤组剧痛者45例, 占9.62% (P<0.01) , 差异有显著性。会阴切开组中有14例需服止痛药, 自然裂伤组无需服止痛药者。随时间延长疼痛逐渐减轻, 产后第5天会阴切开组仍有25例感剧痛, 而自然裂伤组无一例剧痛。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切开愈合情况

会阴切开组甲级愈合8 4 1例 (9 6.6 6%) , 乙级愈合1 7例 (1.95%) 。自然裂伤组甲级愈合450例 (96.15%) , 乙级愈合11例 (2.35%) 。两组甲级愈合率及乙级愈合率无显著差异。

2.3 感染情况

会阴切开组12例伤口感染, 伤口感染率1.38%, 自然裂伤组7例伤口感染, 伤口感染率1.49%, 两组无显著差异。

2.4 会阴深度裂伤

会阴切开组83例, 占9.54%, 其中6例达Ⅳ裂伤。自然裂伤组8例, 占1.71% (P<0.05) , 差异显著。

2.5 产后42d及3个月复查情况

产后42d复查, 会因局部有小硬结或压痛者回音切开组275例, 占31.61%, 自然裂伤组52例, 占11.11% (P<0.01) , 差异显著。3个月复查有性交痛者会阴切开组61例, 占7.01%, 自然裂伤组5例, 占1.07% (P<0.01) , 差异显著。

2.6 心理因素的影响

会阴切开术常对患者造成一定的畏惧心理, 致使产后因惧痛而不敢大小便。会阴切开组有13例出现产后尿潴留, 最终采取导尿术。而自然裂伤组无1例产后尿潴留者。同时我们还观察到在会阴切开组产妇因惧痛而采取被动体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母乳喂养。

3 讨论

会阴切开的指征有:第二产程严重胎心率异常, 特别是伴有羊水III度污染时需要迅速结束分娩者;产程有延长倾向, 估计将发生严重会阴阴道裂伤;会阴体无裂伤而阴道后壁已发生裂伤者。主要目的是减少肛门括约肌裂伤而致机能不全和降低盆底松弛率, 娩出胎儿顺利, 缩短第二产程, 使母儿免受产伤, 但上述情况在会阴切开组中并未减少, 其并发症和后遗症也较多, 如增加术后疼痛、水肿、产后尿潴留、性生活不适等都较明显, 给产妇在精神上及生活质量上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我们认为会阴切开术不宜作为助产的常规手术, 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减少不必要的产科干预, 使其对产妇的损伤降低到最低程度, 达到高标准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会阴正中切开术 篇6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观察对象均为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本组100例产妇中, 年龄最小20岁, 最大38岁, 平均年龄 (26.3±2.7) 岁;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 (38.6±0.5) 周, 均为初产妇、单胎头位足月分娩。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 将其分成了实验组 (无创分娩) 和对照组 (侧切分娩) , 每组50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 值得比较。

1.2 会阴裂伤的分类

根据会阴裂伤的不同程度, 临床对会阴裂伤的分类主要有4种:Ⅰ度裂伤:产妇会阴处外表皮肤撕裂, 且阴道入口黏膜有裂损;Ⅱ度裂伤:会阴表层皮肤的内部肌肉层有裂伤, 并造成阴道重度裂损;Ⅲ度裂伤:裂伤部分扩展到会阴深部, 甚至累及肛门外括约肌;Ⅳ度裂伤:裂伤的范围已经包括直肠、阴道、肛门, 并形成一线, 损伤程度较严重。

1.3 会阴侧切术的手术指征

在选择会阴侧切术前, 应认真参考以下几个指征: (1) 产妇出现宫缩乏力; (2) 会阴处有无水肿或变得坚硬; (3) 产妇与胎儿的危急程度; (4) 胎儿体型是否过大; (5) 产妇身体是否需要短时间内结束分娩。

1.4 方法

两组均由临床经验丰富及高责任心的助产士从入院、分娩、产后至出院全程陪护。实验组选择无创分娩:按产程进行辅导接生。助产士有针对性地引导产妇配合自然分娩过程。胎头先露时, 指导产妇反复、正确地向下屏气, 使阴道充分扩张, 并注意控制胎头的娩出速度。宫缩时, 双手控制好胎头;宫缩间歇时, 让产妇适当放松, 然后用力, 并注意对胎儿娩出方向与角度进行控制。胎头双顶径娩出之后, 宫缩间歇时应辅助娩肩, 期间不可用力下压, 然后注意控制好娩出速度。对照组选择常规侧切分娩: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与局部麻醉。麻醉药生效后, 用左手食指与中指伸入阴道和胎头间, 小心地将产妇阴道与婴儿胎头分开, 撑起阴道壁。若行右侧切术, 应将右侧阴道壁撑起;反之, 则将左侧阴道壁撑起。接着, 以会阴后方的联合中线处为起点, 使用侧切剪在左侧或右侧开一个45°的口, 情况必要时开口可达60°~70°, 长度为4~5cm。剪开之后, 若出血量较大, 应及时结扎或压迫止血。不管是自然分娩或会阴侧切, 胎儿娩出后需及时缝合切口, 以免伤口感染。根据伤口处组织的肌理, 逐层缝合伤口, 但必须选择相应的可吸收线开展缝合操作。缝合时, 先是黏膜层, 多采用1-0、2-0可吸收线;接着是肌层的缝合, 采用的线多为1-0、2-0可吸收线;最后是缝合表面皮层, 多采用3-0可吸收线。缝合时, 避免遗漏处女膜边缘的动脉小血管, 否则可能造成产后阴道水肿。

1.5 观察指标

产后3~5d起, 对产妇的会阴伤口愈合情况进行观察。根据愈合的程度, 可分为3个级别, Ⅰ期:伤口肿胀消失且呈平整状, 基本未见痕迹;Ⅱ期:伤口肿胀比Ⅰ期愈合多红肿与坚硬组织;Ⅲ期:伤口可见红肿, 存在明显疼痛感, 且有脓液溢出, 甚至伤口裂开[2]。同时, 比较两组的肠线使用情况及疼痛、水肿等发生率。

1.6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分别为 (±s) 、百分比 (%) , 检验方式分别为t和χ2, 以α=0.05为校验水准, 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伤口愈合情况比较

实验组Ⅰ期愈合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 如表1所示。

2.2 两组的肠线使用情况及疼痛、水肿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平均使用肠线 (0.72±0.36) 根, 对照组平均使用 (2.41±0.45) 根, 实验组使用的肠线显著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共2例出现疼痛、1例水肿, 对照组6例疼痛、8例水肿, 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会阴是阴道后联合、肛门间的软组织, 属于产道的最外部分。在传统助产理念中, 认为如果不进行会阴侧切, 很容易引起会阴重度撕裂, 故以往主要采用会阴侧切方式分娩。近年研究[3]发现, 会阴侧切属于创伤性手术, 与会阴自然裂伤相比, 出血更多、疼痛更剧烈, 且愈合更慢, 感染率也较高, 不利于产褥期康复。除此之外, 该类损害极易变成疤痕, 影响女性美观, 不利于产后夫妻生活和谐, 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

无创分娩属于一种自然分娩方式, 不需保护会阴, 且无外界阻力, 发生会阴裂伤的可能性较少。采用无创助产法分娩, 可不必保护会阴, 而是根据自然分娩过程控制胎头的娩出速度, 并帮助产妇于宫缩时缓慢娩出胎儿, 可有效降低会阴侧切率, 减少产后出血、会阴水肿及产后疼痛等不良情况的发生。与会阴侧切造成的伤口相比, 自然分娩导致的裂伤, 愈合速度快且效果好。究其原因, 主要有两个: (1) 自然裂伤未伤及神经系统, 故出血少、愈合快; (2) 自然裂伤属于生理性裂伤, 分娩后产妇会自觉保护伤口, 故伤口愈合有良好的修复环境, 而会阴侧切对皮肤黏膜层、肌层及表面皮层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创伤, 术后愈合需要更多时间, 且可能留下疤痕。

在本文中, 实验组采用了无创分娩方式, 对照组采用会阴侧切分娩。从表1中可看出, 实验组的Ⅰ期愈合人数多达48例, 对照组仅41例, 两组差异悬殊。这表明, 在初产妇正常分娩中, 采用无创分娩方式, 能够有效促进产妇伤口的快速愈合, 有利于产妇康复。从结果2.2中可得知, 实验组使用的肠线明显少于对照组, 会阴出现疼痛、水肿症状的人数也少于对照组, 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 无创分娩方式的应用, 缝合时需要使用的肠线更少, 而且大大降低了会阴疼痛及水肿症状的发生率, 减轻了产妇的痛苦。有文献[4,5]报道, 无创分娩在产妇正常分娩过程中的应用, 由于坚持以产妇为中心的助产理念, 加强了对产妇心理的干预与指导, 增强了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 有利于产程进展顺利, 会阴裂伤情况少, 且产后伤口愈合速度快, 大大提高了分娩效果。本文结果和文献所述的观点基本一致, 这进一步印证了无创分娩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与可行性较高,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由上述可知, 无创分娩不需会阴侧切, 虽然可能产生会阴裂伤, 但会阴裂伤的愈合效果明显优于会阴侧切, 且出现水肿、疼痛的情况少, 安全性更好, 有利于产妇康复, 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分娩方式, 值得在临床应用与推广。

摘要:目的:对无创分娩会阴裂伤和会阴切开伤口愈合的情况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分娩的100例产妇, 并根据分娩方式分成实验组 (无创分娩) 和对照组 (会阴切开分娩) , 比较两组的创伤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伤口疼痛、水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肠线使用长度短于对照组, 伤口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在产妇的分娩过程中, 采用无创分娩方式, 可有效减少缝合线的使用, 且感染率低, 有利于产后恢复。

关键词:无创分娩,会阴裂伤,会阴切开,伤口愈合

参考文献

[1]魏琳娜, 周已焰, 黄萍.新式无创分娩技术应用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11 (17) :2404-2407.

[2]杨迎春, 刘勇.“无创”接生技术对产妇阴道分娩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学, 2014, 42 (4) :424-426.

[3]雷春荣.会阴自然裂伤与会阴切开伤口预后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 (6) :1047-1048.

[4]吴迎春, 陈小芳, 陈志芳.会阴无创助产术126例临床应用〔J〕.交通医学, 2015, 29 (3) :286-289.

上一篇:血细胞检测下一篇:园区地理信息系统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