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阴神经阻滞

2024-12-26

会阴神经阻滞(精选3篇)

会阴神经阻滞 篇1

初产妇在第二产程中, 常因会阴过紧, 会阴过长、过短、耻骨弓过低、胎头过大而需要行会阴侧切术, 故会阴侧切缝合术是产科常见的手术。侧切缝合所引起的疼痛给产妇带来的巨大的痛苦。为减少会阴侧切缝合术所引起的疼痛, 临床上常用2%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止痛, 虽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效果不明显, 产妇疼痛影响缝合速度, 且产妇有个体差异, 镇痛剂量难以控制, 注射部位易水肿, 影响伤口愈合[1]。笔者自20007年1月开始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局部浸润麻醉下行会阴侧切缝合术,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其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在广西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200例, 随机分为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会阴缝合术100像作为观察组, 单纯会阴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会阴缝合术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0~25岁40例, 26~30岁42例, 31~35岁18例。对照组年龄20~25岁42例, 26~30岁38例, 31~35岁20例, 两组均为初产妇, 无合并高血压、心、肺、肾及阴道炎疾病。两组条件相同, 无显著差异, 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常规检查阴道分泌物排除阴道炎疾病。

药液准备:用带9号长针头的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溶液20~40m L。

体位:产妇取屈膝仰卧位, 常规消毒外阴, 铺无菌巾, 操作者站在产妇右侧。

观察组:在会阴侧切缝合术前于会阴左伸坐骨结节与肛门连线中点皮内注射一皮丘, 然后左手指、中二指伸入阴道, 摸到左侧坐骨棘, 右手持注射器沿阴道左侧壁在左手食中两指的引导下进针至左侧坐骨棘处回抽无血便注射10m L药液[1]作阴部神经阻滞麻醉, 然后边退针边注射药液10~20m L, 针退至坐骨结节附近皮下时再向会阴后联合皮下组织作扇形局部浸润麻醉后进行会阴缝合术。

对照组:会阴侧切缝合术前于侧切伤口周围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 常规进行会阴缝合术。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程度指标

参照WHO疼痛分级标准。0级:无痛或稍感不适、表情安静;Ⅰ级:轻度疼痛、可忍受、无痛苦表情;Ⅱ级:明显疼痛、可忍受、咬紧牙关、双手紧握拳或其他物;Ⅲ级:剧烈疼痛、不能忍受、高声喊叫、要求镇痛。

1.3.2 缝合时间

麻醉开始至缝合结束所需要的时间。

1.3.3 伤口红肿情况

观察2h出血量, 用弯盆直接测量和称重法估计产后2h的出血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简明统计学处理器V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相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轻, 具有明显差异 (P<0.01) , 见表1。

2.2 两组的缝合时间相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差异显著, P<0.01;观察组的会阴伤口红肿时间较对照组缩短, 差异有显著性, P<0.05;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具体见表2。

3 讨论

初产妇分娩时常因会阴过紧, 胎儿过大而需要会阴侧切轻缝合术, 如何减轻缝合时产妇的痛苦是助产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阴部神经阻滞与会阴局部浸润联合麻醉后, 能使阴道壁、会阴及盆壁组织松弛, 产妇感觉不到疼痛, 能很好的配合, 有利于助产士操作, 明显地缩短缝合时间。减少会阴伤口出血量从而减少产后2h的出血量, 会阴缝合时间缩短和阴部神经阻滞的良好效果, 伤口局部麻药注射用量相对减少, 伤口局部免疫反应降低, 伤口局部炎性反应减轻, 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而且还极大地减轻产妇的痛苦, 达到人性化的操作和治疗, 有利于提高阴道分娩率[2]。

总之, 阴部神经阻滞与会阴局部浸润联合麻醉用于会阴侧切缝合术中其镇痛效果好, 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无不良反应, 可以缩短缝合时间和伤口红肿时间, 减少产后2h出血量, 值得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若楷.现代分娩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333.

[2]付琴, 刘向莲, 袁秀红.阴部神经阻滞与会阴局部浸润联合麻醉在第二产程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滨学报, 2008, 29 (2) :160.

会阴神经阻滞 篇2

关键词:无保护会阴接生法,保护会阴接生法,疼痛程度,难产,产后并发症

由于产妇及家人对迎接新生命的渴望, 以及传统文化观点的影响, 经阴道自然分娩一直是首选方案[1]。随着产科分娩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基于双侧会阴阻滞的良好疗效显著缓解分娩痛苦, 提高了自然分娩率, 但针对是否需接受会阴保护一直是产科争论的焦点[2]。为此, 在氧化亚氮吸入下采用无保护会阴法对分娩后母婴预后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4月-2015年2月来我院分娩的孕妇252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6例。观察组年龄21~36 (26.5±5.8) 岁;孕周37~41 (38.12±1.78) 周。对照组年龄21~36 (26.2±5.7) 岁;孕周37~41 (38.25±1.76) 周。2组孕妇年龄、孕周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孕妇适龄、足月妊娠, 均为初产妇, 满足经引道分娩适应证; (2) 孕妇可接受双侧会阴阻滞麻醉、无保护会阴分娩和有保护会阴分娩; (3) 孕妇及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和目的, 同意参与研究[3]。排除标准: (1) 孕妇存在妊娠期综合性疾病, 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心脏病等, 属高危分娩人群; (2) 孕妇存在心肺功能不全, 肝肾功能障碍等内外科基础疾病。

1.3 方法

所有产妇待宫口开至3cm时, 助产医师针对产妇疼痛情况, 间断性给予氧化亚氮吸入指导。评估产妇符合分娩指征后给予双侧会阴阻滞, 待产妇宫口开全后嘱产妇自由选择舒适体位, 如坐位、俯卧位或侧卧位等, 指导产妇宫缩时屏气并用力。待胎头拨露2cm×3cm时, 嘱产妇半卧于产床上, 常规消毒会阴, 抽取2%利多卡因 (成都第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国药准字H51021660) 2ml, 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5ml, 选择20ml注射器9号长针于肛门和左侧坐骨结节连线中点处注射0.5cm直径的皮丘, 再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在阴道内触诊探寻坐骨棘, 定位后将注射器针头引导至左侧坐骨棘内下方, 穿刺骶棘韧带感觉明显落空感后回抽以确保未扎入血管内将余下约10ml利多卡因注射完毕, 并适当按摩以加速麻醉药物的吸收和扩散, 右侧操作同左侧。待麻醉完全后可引导产妇分娩, 观察组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 待产妇胎头披露达4cm时会阴消毒, 铺无菌单, 指导产妇随宫缩时均匀用力。待胎头披露至会阴后联合时控制娩出速度, 确保胎头单次娩出<1cm, 助产士控制胎头, 宫缩时指导产妇放松呼气, 宫缩间歇时指导产妇均匀用力。待胎头双顶径娩出后, 娩出速度可较前略快。全部分娩过程医务人员仅以手控制胎头娩出速度, 不接触会阴, 也不给予保护。对照组采用传统保护会阴接生法, 包括扩张法、按压法、剥推法和托肛法等。遵循稳、准、灵活、机智、果断的会阴保护要点, 避免胎儿急速娩出, 确保胎儿最小径线娩出, 并于子宫收缩间歇时娩出。

1.4 观察指标

(1) 疼痛程度根据数字评分法 (VAS) 评估, 疼痛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0~10分, 其中0分表示无痛, 10分代表最痛, 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选择对应疼痛数字。即:0分为无痛, 1~3分为轻度疼痛, 4~6分为中度疼痛, 7~10分为重度疼痛[4]。 (2) 新生儿评分采用代表性Apgar评分评估新生儿呼吸窘迫程度, 评价内容包括肌张力、脉搏、刺激反应、肤色和呼吸等, 分值范围0~10分, ≥8分即无窒息, 4~7分为轻度窒息, 0~3分属重度窒息[5]。 (3) 并发症包括分娩所致会阴水肿、会阴感染、消化紊乱和大出血等。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疼痛程度、难产率和新生儿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表2及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随着分娩技术的进步, 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精神文化层次的提高, 无痛分娩、提高分娩人文关怀的需求日趋强烈。可氧化亚氮抑制人神经系统中枢中兴奋递质的释放, 从而起到麻醉作用, 作为一种吸入性麻醉剂, 氧化亚氮对呼吸系统无显著刺激作用, 且麻醉作用较轻微, 因此产妇较乐意接受, 临床上氧化亚氮常用于第一产程的麻醉与镇痛[6]。双侧会阴阻滞麻醉是产科最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 采用利多卡因作为局麻药物, 主要作用神经为骶神经2~4段, 可有效缓解分娩剧痛及疼痛所致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等副交感神经反应现象[7]。本文2组患者均采用该麻醉方式, 二者相似的疼痛程度评分既肯定了其麻醉效果的优越性, 也暗示有无会阴保护不影响分娩疼痛程度。

传统观点认为会阴保护可有效避免会阴裂伤, 降低分娩并发症, 故主张医务人员分娩时采取保护会阴接生法。但大量临床研究发现保护会阴分娩法的会阴水肿、会阴侧切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病理生理学研究认为长时间保护会阴与正常分娩过程相违背, 严重影响会阴部血液循环和肌肉的拉伸, 降低其弹性, 故增加了会阴水肿、感染率及超适应证的会阴侧切, 反而给产妇带来巨大的肉体痛苦[8,9]。

与之相反,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基于传统保护法进行深度改进, 保证生产符合正常分娩的生理要求, 即辅助胎头俯屈, 使胎头顺产道自然、缓慢娩出, 确保接生过程会阴组织受力均匀, 会阴部肌肉完全伸展, 从而有效避免娩出过快所致会阴撕裂伤[10]。因此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可使分娩回归自然, 降低分娩痛苦, 因而具有较低的分娩并发症, 本文观察结果与之相符。此外, 本文亦证实无保护会阴分娩不增加产妇难产率和新生儿呼吸窘迫发生率, 因而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傅爱萍, 周临.双侧会阴阻滞麻醉用于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 (7) :637-638.

[2] 洪瑛, 胡兰新.无保护会阴接生与传统接生对会阴裂伤程度的效果比较[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 (10) :66.

[3] 孙晋凤, 刘朝霞, 王坤昌.无保护会阴接生法与保护会阴接生法的临床比较[J].临床护理杂志, 2014, 13 (6) :24-26.

[4] Hansen S L, Clark S L, Foster J C.Active pushing versus passive fetal descent in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Obstet Gynecol, 2012, 99 (1) :29-34.

[5] Aasheim V, Nilsen A B, Lukasse M, et al.Perineal techniques during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ur for reducing perineal trauma[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1, 7 (12) :66-72.

[6] 高丽丽, 李炳星.无保护会阴接生联合会阴阻滞麻醉用于自然分娩的临床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 (6) :455-458.

[7] 谢苗雨.会阴阻滞麻醉在无保护接生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12) :1638-1639.

[8] 盛维芳.无保护会阴接生的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 (3) :39.

[9] 丁玲玲, 胡金英, 吴慧, 等.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在自然分娩中的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11) :1495-1496.

会阴神经阻滞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的患者全部为该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肱骨外科颈手术的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者50例。治疗组中男性26例, 女性24例, 体重为42.5~80.3 kg, 年龄为26~75岁, 平均年龄为 (42.3±6.5) 岁;对照组中男性23例, 女性27例, 体重为43.5~81.5 kg, 年龄为24.5~73.5岁, 平均年龄为 (41.5±6.4) 岁。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全部在2~4 h之内。

1.2 方法

选择研究的患者在手术前的8 h禁止吃任何食物, 在手术前肌注鲁米那钠针, 剂量为100 mg。患者进手术后, 开放静脉, 连续监测患者的ECG、HR、Sp O2、BP。对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患者的平卧去枕, 头要偏向对侧, 在患侧的肩部下垫一薄枕, 将上肢贴在身旁。在患者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触及前中斜角肌和肩胛舌骨肌共同形成的三角间隙, 三角形的底边能够感受到锁骨下动脉的波动, 穿刺点就走环状软骨边缘。当体表标志确认后, 进行皮肤和被单的消毒。在环状软骨水平的肌间沟处利用细穿刺针做局部的麻醉。将穿刺针经过皮丘垂直刺入, 向下和向后各成45°, 推进刺针的方向为横突结方向。如果在这一过程中患者出现异常需要注入0.4%的罗哌卡因, 剂量为30 m L。治疗组患者主要为臂丛神经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同对照组相同, 在臂丛神经阻滞成功后在进行肋下臂神经阻滞, 主要是在患者的腋窝部垂直腋动脉走向进行细针穿刺, 同时在皮下注射0.4%的罗哌卡因, 剂量为10 m L。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中不同时间短段的疼痛程度。

1.3 评价标准

主要的评价方法为利用划线记录法, 该方法将疼痛用线段表示, 主要分为10段, 无痛为0, 轻度疼痛为1~3, 中度疼痛为4~6, 重度疼痛为7~9, 极度疼痛为10。将疼痛强度的点在线上标出来, 疼痛强度的评分主要为0到标出点的距离。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显著, 在手术中感受良好, 没有明显的疼痛感觉。而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中有23例患者感觉疼痛, 需另行注射静脉镇痛药, 另外, 还有3例患者疼痛难以忍受, 最后不得不改为全身麻醉, 手术才能够顺利进行。治疗组在手术中的各个时间段患者的疼痛程度都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通过该研究的实验发现只使用臂丛神经阻滞来进行麻醉效果不理想, 主要是因为臂丛神经阻滞不能阻滞肋间臂神经和臂内侧皮神经。上臂内侧皮肤主要是肋间臂神经和臂内侧皮质神经共同支配, 两者相互协调, 密不可分[3,4]。在肱骨外科颈手术中, 肋间臂神经和臂内侧皮神经没有被阻滞, 这是导致患者感到疼痛的主要原因。该试验中资料组患者麻醉效果非常小猪, 在手术进行时无疼痛感, 对照组患者中23例均感觉疼痛, 需静脉注射镇痛药物。观察组患者使用臂丛神经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进行麻醉, 充分的利用了臂丛内侧束发出的臂内侧皮质神经, 在很高的地方就开始离开腋鞘, 因此臂神经阻滞不能阻滞该神经。肋间臂神经组要是第2肋间神精外侧皮支的分支, 和臂内侧皮神经相连, 因此臂丛神经也不能阻滞该神经[5]。观察组患者采用臂丛神经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效果更加显著, 病人感到的疼痛显著降低。但是观察组临床医生在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痹时候还需要注意患者的并发症的防治[7], 注入的麻醉药一般会向颈丛下部进行扩展, 导致膈肌麻痹,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 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该试验中观察组患者经过臂丛神经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在肱骨外科颈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显著, 与XX等学者报道相符[8]。

综上所述利用臂丛神经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麻痹效果显著, 患者的疼痛程度低, 使手术可以顺利的完成, 因此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魏万富.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 2010.

[2]孙晓娟, 李靖, 董补怀, 等.颈臂丛神经阻滞在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术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31) :4270-4271.

[3]陆延永, 韦作亚, 赵文华, 等.交叉克氏针加"8"字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 21 (8) :941-942.

[4]郑清.手法复位超肩关节杉树皮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C]://第十届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9:300-302.

[5]冯斌, 张震, 胡宗凯, 等.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J].临床军医杂志, 2010, 38 (3) :344-346.

[6]管世淮.斜角肌间沟臂丛复合浅颈丛神经阻滞在肱骨外科颈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 2009, 29 (9) :99-100.

[7]廖红波, 田野, 匡经善, 等.老年患者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C]//第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6:237-239.

上一篇:写作教学的文化性思考下一篇:德士古气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