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缝合

2024-10-08

手术缝合(共10篇)

手术缝合 篇1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 下腹部手术切口的美观性问题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国内外不少文献都对下腹部手术切口美观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共进行了260例下腹部手术, 其中120例患者采取了皮内连续缝合法进行缝合, 对这些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共进行了260例下腹部手术, 其中120例患者采用了皮内连续缝合法进行缝合, 将其设为试验组, 另外140例患者进行皮下组织及皮肤的间断缝合, 将其设为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平均年龄37.12±8.96岁, 脂肪平均厚度3.07±0.89cm, 患者平均切口长度10.15±2.98cm。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35.67±9.49岁, 脂肪平均厚度3.13±1.01cm, 患者切口的平均长度9.97±2.89cm。两组患者在年龄、切口长度等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1.2 手术材料

术中所需材料为4 ̄0医用可吸收合成缝合线1根 (生产厂家为江苏省南通华利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 缝合线长度为70cm, 用环氧乙烷包装消毒, 缝合线自带长度为1.5cm的弯形角针;一只500g沙袋。

1.3 缝合方法

对试验组患者进行缝合时, 首先对患者的前鞘活腹外斜肌腱膜进行间断或连续的缝合, 之后用1号丝线对皮下脂肪层进行间断缝合, 以达到止血及关闭死腔的目的。接下来使用4 ̄0可吸收缝合线从患者切口的一侧皮内顶端进行连续褥式缝合直至另一端的顶端, 缝合时第一针需要在切口顶端皮下打结3次, 在连续缝合的过程中需要保持角针在皮肤内穿行, 缝合过程中注意牵拉不要过紧, 保持针距0.3~0.5cm, 最后一针时既可以在皮下打结, 也可以将缝合线从患者切口的顶端穿出皮肤。缝合结束后将缝线拉紧保持切口对合适宜之后, 在患者皮外保留2cm左右线头, 在手术后2~3d更换敷料时再剪去所留线头[1]。患者术后在腹部切口位置压置沙袋一只, 沙袋需要在12h后再拿下。对照组患者则是采用4号丝线对皮下组织及皮肤进行间断缝合, 其他步骤与试验组相同。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术后观察手术时间, 皮肤缝合时间, 住院天数, 伤口是否渗血、渗液, 是否存在线结反应或存在硬结等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

试验组手术时间45~100 (46.2±24.6) min;对照组手术时间42~110 (44.6±22.7) min。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 (P>0.05) 。

2.2 缝合时间

试验组皮肤缝合时间3~6 (平均4) min;对照组皮肤缝合时间3~5.5 (平均3.7) min。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0.05) 。

2.3 住院天数

试验组住院时间3~5 (平均4) d;对照组因术后切口需拆线, 纵切口需术后第7d拆线, 横切口需术后第5d拆线, 其住院时间5~8 (平均7) d, 试验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

2.4 伤口愈合情况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见附表。

试验组120例采取皮内连续缝合进行缝合的下腹部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良好, 3例患者的伤口出现渗血、渗液, 3例患者伤口出现线结反应或存在硬结。对照组患者伤口渗血、渗液, 出现线结反应或硬结的比例则明显高于试验组 (P<0.01) 。

3 讨论

进行腹部手术时, 以往的缝合方式是对筋膜以及皮下脂肪层进行常规缝合, 但这样的缝合方式对皮下脂肪较厚的患者而言不利于伤口的愈合[2]。采用皮内连续缝合法进行缝合的关键之处在于保持间断均匀的对皮下脂肪层进行缝合, 需要注意缝合过程中的进针点需要紧贴皮内组织但是不能穿透皮内, 出针点同样需要紧贴对侧皮内组织, 缝合过程中的针距以1~1.2cm为佳。皮内连续缝合法由于能够较少的缝合组织, 因此不会使患者的皮下组织血供受到影响, 有效提高患者伤口的愈合情况[3]。采用皮内连续缝合法对伤口进行缝合, 切口平整, 不会形成增生凸起, 不会产生异形愈合瘢痕。同时采用皮内连续缝合法进行缝合还可以节约手术所需材料, 使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大大缩短, 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袁绍梅, 黄峰, 夏小兰, 等.下腹部手术切口皮内缝合与普通缝合的临床分析[J].江西医药, 2010, 13 (1) :49-50.

[2]岑国永.下腹部手术切口缝合方法的比较[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 21 (5) :557-558.

[3]杨宗梅, 谢桂芝, 付宏, 等.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愈合不良原因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31 (9) :29-30.

手术缝合 篇2

2014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辅导:手术基本操作之缝合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辅导:手术基本操作之缝合中国医考网搜集整理相关考试辅导资料供考生们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缝合方法种类繁多,不同部位,不同组织常采用不同的缝合针、缝合线及缝合方法。根据缝合后切口边缘的形态分为单纯缝合、内翻和外翻合三类-

【单纯缝合】

单纯缝合为手术中最简单、最常用的缝合方法,用于皮肤、皮下组织,肌膜,腱膜及腹膜等。间断缝合用于皮肤、皮下和腱膜的缝合。8字缝合为双间断缝合,用于张力大的组织、肌腱及韧带的缝合。连续缝合多用于腹膜和胃肠道后壁的内层吻合。锁边缝合用于胃肠道后壁内层的吻合,并有较明显的止血效果。

【内翻缝合】

内翻缝合多用于胃肠道吻合,将缝合组织内翻,缝合后边缘内翻,外面光滑,可减少污染,促进愈合。连续全层内翻缝合,用于胃肠道吻合的前壁全层缝合。间断内翻缝合常用于包埋组织,也属于浆肌层缝合。

【外翻缝合】

缝合时使组织边缘向外翻转,有利于保证内面光滑及皮肤切口的愈合,在血管吻合中常用。常用的外翻缝合法为间断褥式缝合。它分为垂直褥式缝合和水平褥式缝合两种。

【减张缝合】

常用于腹部手术后,当切口张力过大飞污染重、病人营养不良、术后切口裂开可能性较大时,多采用减张缝合,缝合时要求腹膜外全层缝合。可采用单纯间断缝合、水平褥式缝合、垂直褥式缝合,缝合打结时,常自缝线穿一硅胶或橡皮管以防止缝线勒坏皮肤。文章来源:实践技能操作视频:

手术缝合 篇3

【关键词】二次手术;逐层缝合;全层缝合

很多患者因二次疾病,需在腹部进行二次手术,由于前一次手术,腹部瘢痕组织形成炎性反应的影响,使二次手术的切口愈合困难,缝合的方法不同,二次切口的愈合情况也不同。为了研究不同的缝合方法对腹部二次手术切口的临床疗效,特对我院外科进行腹部二次手术患者切口采用逐层缝合与全层缝合的疗效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腹部二次手术患者8O例,剔除有严重瘢痕体质、糖尿病及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55.6岁,男22例,女18例,腹部脂肪厚(4.01±0.92)cm,切口长(17.02±4.05)cm,其中感染或疑似感染性切口29例,旁正中切口12例,正中切口28例。改良组平均年龄57.3岁,男21例,女19例,腹部脂肪厚(3.67±0.89)cm,切口长(19.55±3.87)cm,其中感染或疑似感染性切口31例,旁正中切口1O例,正中切口3O例。

2方法

对照组二次手术切口采用四层缝合法,旁正中切口分别用7号丝线缝合腹直肌后鞘与腹膜、腹直肌前鞘,1号丝线缝合皮下脂肪组织,4号丝线缝合皮肤。正中切口分别用7号丝线缝合白线,1号丝线缝合皮下脂肪组,4号丝线缝合皮肤。改良组不再逐层缝合腹壁各层,采用10号丝线全层缝合腹膜、腹直肌后鞘、肌肉层、腹直肌前鞘,针脚距切缘1.5cm,针距为1.5cm,7号丝线缝合皮肤,针距为2.0-3.0cm,不缝合脂肪层。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為有统计学差异。

3结果

①缝合、切口愈合时间:改良组切口缝合时间为(15.53±4.34)min,切口愈合时间为(14.38±2.93)d;对照组分别为(42.10±10.11)min、(15.43±5.08)d。改良组切口缝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②愈合情况:评定标准:甲级愈合:指愈合良好的切口;乙级愈合:指愈合处有炎性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丙级愈合:指切口化脓,需作切开引流或再次裂开的切口[1]。对照组术后丙级愈合切口2例,改良组无,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乙级愈合切口6例,改良组2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4讨论

由于第一次手术的影响,腹部二次手术切口炎症反应明显、周围组织弹性减弱,抗张力性弱、易切割、皮下脂肪易液化、术后线结反应严重,且前一次手术切口造成的疤痕,影响了腹部皮肤肌肉组织的血液循环,因此二次手术切口裂开、感染较高,腹部二次手术切口的传统缝合方法是分层缝合腹膜腹直肌后鞘、腹直肌前鞘、皮下脂肪组织、皮肤。该方法缺点:①切口缝合时间长。二次手术切口组织结构不清,关腹时间延长,增加手术创伤。②切口易裂开。二次手术切口局部组织缺氧,血供差,若缝合组织少,筋膜易切割裂开。③切口易积血积液。分层缝合易形成死腔,引流不畅,导致切口感染。④残留体内缝线多,术后线结反应严重。术后切口因线结反应易产生切口窦道。针对腹部二次手术切口的特点,我们采取用双10号丝线全层缝合腹壁,取得较好的效果。全层缝合由Joens等专家首先提出,据有关研究及临床实践表明,这种缝合技术可以明显降低切口裂开及切口并发症的发生[2],全层缝合减少了手术过程中缝所需时间,减小了因为缝合线带来的异物刺激,且不留死腔[3]。首先,改良组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手术时间的长短对老年及体弱患者术后恢复有重要影响。手术及麻醉时间愈长,影响就愈大。我们用双7号丝线全层缝合,由于腹壁组织大块缝合,针脚距及针距适当加宽,避免肌肉组织坏死,且抗张力性强,不易引起切割。改良组无一例切口裂开,全层缝合组织对合紧密,不易形成切口死腔引起切口积液及感染,组织间缝线相对少,减少了术后线结反应。很多医生认为全层缝合拆线时间明显延长,其实切口完全愈合后即可拆线。通过长时间的临床应用,我们认为腹部二次手术切口全层缝合方法简单易掌握,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苏军领,郑小霞,妇产产腹部手术切口不缝合皮下的皮内缝合法与传统缝合法对比分析,河北医药,2009,31(11):1342-1343.

[2]汪晓东,李姣,方智,等.腹部正中切口两层缝合与传统四层缝合法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2):199-203.

动物手术缝合技术探讨 篇4

一、打结

1. 结的种类

(1) 单结 仅用于准备切除的组织和临时结扎小血管用, 此种结仅为结扎线交叉1次构成, 易滑脱。

(2) 方结 用于一般结扎血管和各种缝合的结扎。又称平结、二重结, 由两个方向相反的单结组成, 是外科手术的基本线结。因为这种结的线圈内张力越大, 结扣越紧, 因此不易滑脱, 且结扣平坦。

(3) 三叠结 用于重要组织的大血管的结扎以及精索的结扎等, 又称三重结。是由三个单结组成, 也就是在方结的基础上再打一道单节。目的是使方结更加牢靠。

(4) 外科结 用于结扎张力较大的组织, 如疝环的闭锁等。类似方结, 所不同的就是打第1道结时, 多绕1次, 以提高摩擦系数, 第2道与打方结一样, 只交叉1次, 在打第3道结时不易松脱。

2. 打结的方法

(1) 徒手打结 不用器械, 只用手指进行操作。优点是操作简便、灵活、节省时间, 拉线有力;缺点是耗费缝线较多。可分单手打结法和双手打结法两种。 (1) 单手打结法:有左手单手打结法和右单手打结法。 (2) 双手打结法:在组织张力较大时采用, 有双手外科结打结法和双手方结打结法。

(2) 器械打结 用止血钳或外科镊操作, 适用于缝合线头较短或徒手打结不方便的深部狭小术野的结扎, 以及某些精细手术的结扎。

二、合的原则

为了确保愈合, 缝合时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必须按组织的解剖层次分层缝合, 不要留有死腔, 否则就会出现积血、积液、延迟愈合, 甚至并发感染;缝合前必须彻底止血, 清除凝血块、异物及无生机的组织;缝合时, 缝针与组织呈垂直刺入。拔针时, 也要按缝合的方向和弧度拔出;缝针的刺入孔、穿出孔应彼此相对, 针距应相等, 否则, 易使切口形成皱裂和裂隙。如切口太大或切口两侧不等, 可采用对分缝合法, 即先在切口中点缝1针, 将切口分为相等的两切口, 按此法顺序进行;缝线结扎的松紧应适度, 以切口边缘紧密相接为准, 不要过松或过紧。过松, 对组织愈合不利;过紧, 加剧疼痛, 可引起组织缺血, 导致坏死。

三、缝合方法

兽医外科手术中最常用的缝合方法有结节缝合、螺旋缝合、纽扣缝合、减张缝合、胃肠缝合、间断内翻缝合和连续内翻缝合法、袋口缝合等。

1. 结节缝合

用于皮肤、皮下组织、筋膜或黏膜等的缝合。基本特点是缝1针, 打1结。

2. 螺旋缝合

用于肌肉、腹膜及肠、胃吻合内层膜等的缝合。

3. 纽扣缝合

可分为水平、垂直、重叠3种纽扣缝合法, 前两者主要用于张力较大的肌肉和筋膜的缝合, 以及子宫阴道突出整复后的固定;后一种常用于疝孔的修补。水平纽扣缝合可形成外翻, 又用于闭合疝孔。

4. 圆枕缝合

这是一种减张缝合。在结节缝合完毕后, 用一条较粗的双线套一个纱布卷, 在距离创缘两侧较远的部位 (约3cm) , 较深地刺入组织, 于对侧相应部位穿出, 再系一纱布卷, 抽紧打结。可视切口长度作数针圆枕缝合, 用于腹侧和腹下张力较大的创口缝合。

5. 内翻缝合

用于肠、胃、子宫、膀胱等空腔器官的缝合。要求缝合后组织内翻, 表面光滑平整。

(1) 伦伯特氏缝合法 分间断与连续两种, 常用的为间断法。在胃肠或肠吻合时, 用于缝合浆膜基层。 (1) 间断内翻缝合:缝线分别穿过切口两侧的浆膜及基层即行打结, 使部分浆膜内翻对合, 用于胃肠道的外层缝合。 (2) 连续内翻缝合:于切口一端开始, 先作一浆膜肌层间断内翻缝合, 再用同一缝线作浆膜肌层连续缝合至切口另一端。其用途与间断内翻缝合相同。

(2) 库兴氏缝合法 此种缝合法是从伦伯特氏连续缝合演变来的。缝合方法是于切口一端开始先作一浆膜肌层间断内翻缝合, 再用一缝线平行于切口做浆膜肌层连续缝合至切口另一端。适用于胃、子宫浆膜基层缝合。

(3) 康乃尔氏缝合法 这种缝合法大致与连续内翻缝合法相同, 仅在缝合时针要贯穿全层组织, 当将缝线拉紧时, 肠管切面即翻向肠腔。多用于胃、肠、子宫壁缝合。

(4) 荷包缝合 即作环状的浆膜基层连续缝合。主要用于肠壁上小范围的内翻, 如缝合小的胃肠穿孔。此外, 还用于胃肠、膀胱造瘘等引流管的固定或埋存蒂的残端等。

四、缝合的注意事项

单层缝合时, 缝针需穿过创底, 以免创底留下空腔。针的刺入孔与穿出孔需对称, 距创缘的距离应相等。皮肤缝合距创缘1~2 cm, 肌肉缝合为1.5~2 cm, 浆膜肌层为0.2~0.5 cm。缝线间的距离, 在保证创缘能紧密结合的情况下, 缝合针数越少越好。缝合时, 应使两侧创缘平整结合, 勿使其内翻或发生皱褶, 缝合的各针松紧要一致。皮肤缝合结束后, 对创缘应进行矫正, 防止内翻和外翻, 使其均匀紧密接触, 以利于愈合。化脓伤口及渗出物过多的伤口, 一般不作密闭缝合, 以保证创液流出。

五、拆线

可吸收的缝线不需拆除, 皮肤的缝线需在适当时间拆除。一般情况下, 气候温暖、伤口血液循环良好及皮肤张力不大时, 可在术后7~9 d拆线。特殊情况下, 可于10~14 d拆线。拆线过迟, 由于缝线压迫创缘, 血液循环不良影响愈合;拆线过早, 由于创口愈合不良, 在张力作用下, 伤口容易重新裂开。因此, 拆线应于适当时机进行。

良好愈合时的拆线, 先用镊子除去伤口敷料, 用生理盐水洗净创口周围及皮肤上的污垢及干痂, 尤其是针孔附近。用5%碘酊消毒伤口及缝线的针孔, 再涂擦75%酒精, 然后用无齿镊提起线结, 暴露少许埋入皮内的缝线, 用拆线剪或普通手术剪在该处剪断缝线, 然后将线从对侧皮肤孔以向着创口并与切口垂直、与皮肤平行的方向将线抽出。全部缝线抽出后, 再用碘酊消毒创口周围皮肤。缝线拆除后, 重新更换敷料, 对伤口加以保护及减张, 维持数日后即可。

小伤口及张力不大时, 可一次拆除;大伤口或张力较大时, 可实行间断拆线, 即每间隔一针, 拆掉一针, 待1~2 d后伤口愈合良好时, 再拆除其余缝线。

手术缝合 篇5

【关键词】 环乳晕切口;皮内缝合;乳腺纤维腺瘤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09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49-01

乳腺纤维瘤是临床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好发于青年女性,传统手术常采用在乳腺肿块表面行放射状切口,便于手术中快速找到肿块,术中间断缝合皮肤,但术后由于有明显的手术疤痕,影响了女性乳房美观,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不适应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我科自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采用环乳晕切口联合皮内缝合对256例乳腺纤维瘤行手术治疗,切除乳腺肿块的同时兼顾了乳房美容效果,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乳腺纤维瘤患者,本组256例均为女性。年龄16-39岁,平均29岁。经查体、彩超、钼靶检查,临床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排除乳腺囊腫及乳腺癌可能。肿块直径为0.7至4cm,距乳晕边缘<6cm。术后标本病理证实均为乳腺纤维腺瘤。

1.2 方法 术前评估肿块大小,对查体可扪及的肿块行皮肤标记,对查体不可扪及的肿块在彩超下定位肿块位置,并做皮肤标记,方便术中快速找到肿块。术中,利多卡因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行肿块对应的环乳晕切口,切开皮肤,向肿块方向游离脂肪与腺体之间形成足够的间隙,拉钩拉开皮肤及脂肪层,暴露肿块位置,浅表肿块沿包膜完整切除,深部不可触及之肿块,放射状切开肿块表面乳腺组织,术前定位好的肿块位置及深度,完整切除肿块。术中标本均送冰冻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逐层缝合切口,3-0滑县真皮层连续皮内缝合,有孔敷料显露乳头,术区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7-8天拆线。

2 结 果

肿块均完整切除。手术均良好暴露肿块,手术时间相对传统切口无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病理诊断单发纤维瘤192例,多发纤维瘤64例,乳晕切口255例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及皮肤、乳头、乳晕坏死等并发症,其中1例多发纤维腺瘤出现血肿,再次手术清除血肿、止血,术后仍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门诊随访,复查无复发,乳晕切口疤痕隐蔽不明显,乳房形态及外观正常,患者均满意。

3 讨 论

乳腺纤维腺瘤是女性常见的乳腺肿瘤,手术切除是纤维腺瘤的唯一有效方法[1]。至于手术切口的选择,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在乳房肿块表面做一与乳头呈放射状,较肿块直径稍长的切口[2],该切口显露好,操作容易,止血彻底,不易留死腔。但主要的副作用就是疤痕形成对乳房美观的影响。特别是患有乳房多发性良性占位病变者,如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手术后遗留较多的疤痕,严重地影响乳房的外观及形态[3]。我科经环乳晕切口联合皮内缝合切除纤维腺瘤效果确切。因乳晕区皮肤颜色深,皮肤本身有皱褶,加之皮肤连续真皮层皮内缝合,相对于传统的间断缝合皮肤的方法,避免了蜈蚣样疤痕,故术后疤痕不明显。另外,对于多发肿瘤,经乳晕弧形单一切口,乳晕皮肤伸展性大,便于游离暴露,避免了多切口损伤及术后多个疤痕,达到美容效果。环乳晕切口联合皮内缝合切除纤维腺瘤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能取得治疗及美容双重效果,满足了相当部分在治疗的同时患者对美的追求,值得临床医生推广应用。另外值得注意的问题:手术中需避免电刀对切口的灼伤;术后避免加压包扎乳头;在多发纤维腺瘤切除手术中必须彻底止血,防止术后血肿的发生;另对于距离乳头过远的肿块,暴露肿块困难时,应慎重选择。

参考文献

[1] 陈孝平主,编.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34.

[2] 黄自强,黎嗷,张肇祥,主编.外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9.

手术缝合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将2008年6月以来, 在我院普通外科剖腹手术116例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VICRYL• PluS缝合组66例 (女性患者8例, 男性患者58例) 和普通丝线缝合组50例 (女性患者6例, 男性患者44例) , 切口均为中腹偏右的剖腹探查切口, 根据该公司临床观察试验建议的缝合标准缝合腹壁切口。

1.2 研究方法

腹腔手术完毕后, 用1#VICRYL• PluS缝合线从切口下端皮下贯穿腹直肌前鞘、腹直肌、腹膜层, 向切口上端行贯穿全层连续缝合, 在切口上端打4~5个结防线结滑脱, 最后根据皮下脂肪厚度, 决定是否缝合皮下。普通丝线按普通间断缝合法逐层关闭腹腔。术后常规换药3~5次。评价指标:术后7d和30d观察两组切口愈合美观效果, 术后护理及住院天数。评价方法均使用5分计分法, 1分最差或无, 5分为最佳或重度, 1至5分之间程度依次递增。

1.3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用 (x¯±s) 表示。

2结果

术后3d, VICRYL• PluS缝合组66例患者中, 有5例皮下积液, 经行局部引流后伤口愈合, 1周后拆除全部皮肤缝线, 无伤口裂开患者, 术后30d随访, 无1例患者出现缝线异物反应。普通丝线对照组50例患者中, 有17例在术后第3天, 伤口发红、积液、积脓, 经充分引流后, 1周后拆除部分皮肤缝线, 有5例出现伤口全层裂开, 再次手术缝合。术后30d随访, 有3例患者手术切口出现经久不愈 、慢性窦道形成, 经再次手术切除窦道, 清除原缝线线结, 伤口愈合。术后7d和30d观察VICRYL• PluS缝合线组切口的愈合和美观效果要显著优于普通丝线组, 缩短住院时间。见表1。

3讨论

VICRYL• PluS缝合线是一种新抗菌切口的缝合线, 国外有研究显示, 它可以有效地抑制通常与手术切口感染有关的细菌。VICRYL• PluS张力强、牢固、吸收快 (56~70d) 。由于是皮下全层缝合, 关闭腹腔速度快, 缩短手术时间, 术后7~12d伤口愈合好, 明显降低了切口感染率, 以致降低了切口裂开发生率。术后7~8d完全可拆除皮肤缝合线出院。普通缝合丝线2周以后才能拆除皮肤全部缝合线, 甚至常常出现切口裂开现象, 明显延长住院时间, 加重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 降低了住院床位周转率[3]。

在临床使用中, 必须正确掌握VICRYL• PluS缝合线的适应证和使用方法。缝合时松紧度适当, 拉得过紧影响肌肉层的血供, 太松达不到完全关闭腹腔的效果, 甚至会增加切口裂开的发生率或感染率。

本研究表明VICRYL• PluS缝合线是腹部切口理想的缝合线, 安全可靠, 使用方便, 缝合速度快, 伤口感染率、裂开率低, 愈合时间缩短。

参考文献

[1] Rothenburger S, Spangler D, Bhende S, et al.In vitro antibacterialevaluation of coated VICRYL PluS antibacterial suture (coatedpotyglacin 910 with triclosan) using zone of inhibition assays〔J〕.Surg Infect J, 2002, 3 (1) :79-87.

[2] Storch H, Perry LC, Dauidson J M, et al.A 28-day study of theeffect of coated VICRYL PluS autibacterial suture (coated po-tyglacin 910 with triclosan) on wound healing in guinea pig linearlncisonal skin wounds〔J〕.Surg Infect J, 2002, 3 (1) :89-98.

手术缝合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某医院2014年2月~2014年6月所进行的包括剖宫产、妇科恶性肿瘤以及多次剖腹手术史的患者共300例, 按照年龄等因素随进分成两组, 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50名患者。患者年龄为20~6岁, 平均年龄为 (30±5) 岁。在临床手术中, 观察组患者采取腹壁竖切口美容缝合手术,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腹壁切口丝线间断缝合手术。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以及手术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本次研究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4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 对于皮下组织较厚的患者使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 手术1d后进行换药, 并根据患者切口的实际情况组织换药, 术后7d拆线出院。针对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皮下组织不缝合, 但需要进行彻底地止血, 患者皮肤采取美国强生公司所生产的可吸收缝合线, 自切口顶端进行缝合、打结, 将线结埋藏在皮肤内不外露, 以针距0.5cm连续缝合真皮层下至切口另一端, 将缝线拉紧, 皮肤对接整齐, 穿出患者皮下2cm长剪线, 并用无菌纱布保护切口, 切口两侧使用毛巾保护, 并用腹带加压包扎, 手术3d后换药, 5d后出院。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为:缝合时间, 两组患者均自缝合开始, 到缝合结束计时;手术出血量, 观察纱布数量及纱布尽头前后重量 (g) 计算;术后住院时间, 一直到患者出院计算;切口脂肪液化, 术后患者切口所流出淡黄色液体;切口感染, 患者术后出现发热症状, 体温高于38℃或持续低热, 3d后患者切口出现疼痛症状, 切口有黄色脓液流出[2]。

2 结果

对患者进行腹壁竖切口美容缝合手术, 患者的缝合时间、出血量、腹壁切口脂肪液化、腹壁切口感染以及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见表1。

3 讨论

在妇产科手术中, 患者及家属对于手术伤害技术后的美容效果要求越来越高, 在这种要求下, 临床手术中越来越广泛使用到腹壁竖切口美容缝合技术。该种手术方法具有美容效果良好、不需拆线、住院时间短、切口恢复率快等优势[3]。在妇产科手术中, 传统的手术方法为丝线间断缝合法, 采用这种方法会让患者增加切口脂肪液化以及切口的感染率, 增加了患者的身心负担。同时, 这种方法需要术后拆线, 十分影响患者对于美观的追求。

在本次研究中, 通过两组患者的手术观察, 能够看出使用腹壁竖切口美容缝合法的患者缝合时间、住院时间、切口脂肪液化以及切口感染率均远远少于对照组患者, 具有更加明显的临床效果。

腹壁竖切口美容缝合法所需要的缝合时间短, 并且操作步骤简便, 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是一种十分良好的腹壁切口缝合方法, 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肖长凤, 杨春燕, 向红云, 等.腹壁竖切口美容缝合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0 (24) :5886-5887.

[2]龚萍萍, 白晓霞, 包戈华.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 2012, 16 (19) :3034-3035.

手术缝合 篇8

关键词:切割缝合器,全胃切除术,手术配合

切割缝合器及吻合器运用于全胃切除术与传统手工吻合手术相比, 具有手术时间短、失血少、术中污染少等优点[1]。我院大部分全胃切除术使用切割缝合器及吻合器取代传统手工吻合法进行操作, 手术效果良好。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0例行全胃手术病人中, 男27例, 女13例;年龄38岁~62岁 (47.1岁±5.9岁) ;均采取空肠食管Roux-en-y的手术吻合方式。

1.2 手术方式

全组病人全胃切除、食管空肠端侧吻合:用切割缝合器关闭十二指肠, 全胃切除后距肿瘤以上3 cm用荷包缝合器缝合食管, 切断食管, 将抵针座置入食管扎紧荷包线。于屈氏韧带下15 cm~20 cm处切断空肠并游离系膜, 将远端空肠上提, 距切缘4 cm~5 cm的空肠插入中心杆, 顺中心杆套入弯型吻合器, 器身进入空肠肠腔, 旋转尾端螺丝使抵针座与针座靠拢, 调整间距完成端侧吻合。空肠残端用闭合器关闭。远端空肠距食管空肠吻合口约50 cm处与近端空肠用切割缝合器行侧侧吻合。关闭空肠残端。常规检查吻合口有无渗血, 最后用灭菌纯化水冲洗腹腔, 放置腹腔引流管后关腹。

1.3 结果

本组全胃手术病人手术顺利, 手术时间3 h~4 h, 平均3.1 h;术中出血量30 mL~100 mL, 平均54 mL;术后随访无并发症发生。

2 手术配合

2.1 配合要点

巡回护士应主动与主刀医生交流, 提前备好型号适当的吻合器材, 减少术中等待的时间;与洗手护士仔细清点所有器械部件如垫片等, 防止术中遗留腹腔。洗手护士应熟悉手术步骤, 在手术前清点术中用物;使用吻合器及切割缝合器前检查吻合器组装是否完好以及钉仓是否齐备;吻合器使用后应检查胃肠残端是否完整, 如有缺损及时报告术者;注意台上的无菌操作及无瘤技术, 空腔脏器切开前要用治疗巾先行铺盖, 空腔脏器切开后要用碘伏纱布及时消毒断端。凡是用过的吻合器械及闭合器械均应视为污染, 医生用完后洗手护士要及时用包布或者纱布包裹后再放置于台上相对污染区。所有吻合口吻合完毕后要撤离污染器械并更换相对清洁器械, 提醒医生更换手套, 加盖无菌单重建无菌区。

2.2 注意事项

吻合器钉座及吻合器杆要用灭菌液状石蜡涂抹, 减少与肠腔的摩擦。术中离断食管前注意隔离, 保护手术区域不被肠腔内容物污染, 吻合完毕后及时更换器械。洗手护士要有无瘤技术观念与操作技巧, 防止肿瘤细胞扩散。

3 小结

全胃手术使用吻合器吻合相对手工缝合法有如下优点:吻合口质量好, 缝合的均匀严密, 吻合口内外规整光滑;吻合速度快, 所需时间较手工吻合明显减少[2];吻合器更适用于位置较深的部位操作, 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低[3]。切割缝合器吻合空肠的优点:操作简便, 减少了肠腔的暴露, 减少了污染面积;避免了传统手法缝合引起的吻合口水肿和炎性反应, 同时减少了断端丝线的使用量, 减少了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发生。缝合技术是外科手术中最基本操作之一, 长期以来胃肠道手术都是用手工缝合法, 术中洗手护士不仅要忙于穿针引线, 还要重点防止术中肠腔内容物污染手术野。随着外科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次性吻合器械的使用逐渐显现出明显的优势[4], 其缩短了手术时间, 减少了脏器的暴露和污染, 术中出血也明显减少, 同时减少了麻醉用药和洗手护士的劳动量。医护人员在术前、术中等各个环节的熟练配合以及良好的手术设备是整个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手术护士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 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才能配合默契, 保证病人安全及顺利完成手术。

参考文献

[1]邹忠寿.订书机式胃肠道吻合技术[J].普外临床, 1992, 7 (5) :264.

[2]刘祥宇, 孙晓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在全胃切除术中的对比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17) :20-22.

[3]耿秀文, 胡祥.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进展与争论[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0, 19 (4) :434-435.

手术缝合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本院肛肠科收治的88 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4 例。纳入标准[2]: ( 1) 混合痔患者的诊断及分度标准参考2002 年9 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制定的“痔诊治暂行标准;( 2) 符合以Ⅱ、Ⅲ、Ⅳ度内痔为主的混合痔的诊断标准; ( 3) 患者年龄20 ~ 60 岁; ( 4) 无手术禁忌证,术前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 ( 1) 伴有严重的肛周脓肿、肛瘘、肛周感染; ( 2) 伴有便秘、腹泻; ( 3) 合并结直肠器质性病变; ( 4) 伴有梅毒、尖锐湿疣。

A组44 例,男28 例,女16 例; 年龄23 ~ 60 岁,平均( 39. 18 ± 9. 04) 岁; 内痔分度Ⅱ度14 例,Ⅲ度24 例,Ⅳ度6 例。B组44 例,男31 例,女13 例; 年龄20 ~ 58岁,平均( 41. 27 ± 10. 76) 岁; Ⅱ度16 例,Ⅲ度23 例,Ⅳ度5 例。两组患者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 > 0. 05) 。

1. 2 手术方法

术前3 d对患者均行常规检查,早晚均行灌肠,术日早禁食,可少量饮水。术中行椎管内麻醉,视习惯取左或右侧卧位。采用体积分数75% 酒精加25% 碘伏棉球对手术切开部位消毒,同时消毒肛管及下端直肠黏膜后扩肛,于肛门口伸入环切吻合器贴近痔黏膜,并将扩肛器固定,根据齿线标定不同组对应的荷包高度缝合荷包( A组采用荷包缝合高度距齿状线以上3 cm,B组采用荷包缝合高度距齿状线以上4 cm) 。在缝合起点对侧留牵拉线,后旋松吻合器头部到最松限度,并放置在荷包线上位置,接着拉紧荷包线并打结,后于吻合器侧孔拉出荷包线及牵拉线,边拉边旋闭吻合器,直到标志线牵引入击发窗口后击发吻合器,且闭紧30 ~ 40 s,接着将吻合器松转180° 退出,检查吻合口有无出血,是否完整切除黏膜环。肛门置入复方角菜酸酯栓保护直肠粘膜,并塞入凡士林纱布。术后合理选择头孢类抗生素做防感染及消炎处理,鼓励患者多吃高纤维食物利便,并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1. 3 疗效评价及观察指标

观察并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7 天及3 个月后的症状评分;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工作的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 肛缘水肿、术后疼痛、尿潴留、肛门坠胀、术后出血、肛门不适、直肠狭窄) 的发生情况,采用合肥奥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制的ZGJ-D3 型智能双导肛肠测压仪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个月( 伤口痊愈后) 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感觉阈值、直肠最大感觉阈值。

症状评分: 主要包括肛门疼痛、肛门或会阴肿胀、肛缘水肿、肛门潮湿、肛门瘙痒、便血、大便是否通畅,分别根据严重程度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对应0 分、2 分、4 分、6 分。

1. 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AS9. 0 软件包,计量指标采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 0. 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等指标比较

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 > 0. 05) 。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

术前两组的肛门疼痛、肛门或会阴肿胀、肛缘水肿、肛门潮湿、肛门瘙痒、便血、大便是否通畅临床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 > 0. 05) ,术后3 个月肛门疼痛、肛门或会阴肿胀、肛缘水肿、肛门潮湿、肛门瘙痒、便血、大便是否通畅积分A组显著的低于B组( 均P < 0. 05) 。两组患者术后3 个月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 均P < 0. 05) 。见表2。

与术前比较,a P<0.05;与B组比较,b P<0.05

2. 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肛肠动力学指标比较

术前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感觉阈值、直肠最大感觉阈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 >0. 05) ,术后1 个月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值A组显著低于B组( 均P < 0. 05) ,直肠感觉阈值、直肠最大感觉阈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 > 0. 05) 。两组患者术后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值均较术前显著降低( 均P < 0. 05) 。见表3。

与术前比较,a P<0.05;与B组比较,b P<0.05

2. 4 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比较

A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为15. 91% ,低于B组患者的20. 45%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4。

3 讨论

现如今,PPH已成功应用于各类痔疮的治疗中,并取得不错的临床效果。既往研究显示,荷包缝合技术是PPH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核心[3],直接影响到痔疮黏膜切口深度、宽度及痔附近肛管结构完整性,同时还可关系到痔体悬挂、固定及断流,故合理的荷包缝合可极大提高手术成功率。荷包处理具体范围涉及缝线种类、缝合高度及深度、缝针进针数的合理范围及单、双荷包方式选择等[4]。相对最优的荷包缝线、缝合深度、进针数及单、双荷包方式已被确定,但最优荷包缝合高度仍未达成共识,且错误的缝合高度可直接影响到痔核固定、悬挂及和对痔体降积,并可显著影响到术后患者肛口疼痛、急便感发生次数及行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后的治疗效果。

国外有研究认为,最佳高度应为齿线上4 ~6 cm[5],但我国多数学者认为缝合高度应在齿线上2. 5 ~3 cm[6],故本研究选择4 cm为高位和3 cm低位的缝合分界值。荷包缝合高度越低,产生的肛垫上牵引力度越高[7],使得痔块回缩越明显,但须设缝合最低限度,这是因为当缝合过低时,缝针及缝线均易伤到肛垫,造成PPH治疗结果与以保护肛垫为原则的治疗理念相悖,并会极大影响术后患者的精准控便,损伤齿线或肛管上皮,可致患者术后出现持续性间歇肛门坠、胀痛感,严重影响其肛管的正常感觉,易导致突然产生急便感,更有甚者因排便感觉障碍而致大便失禁[8]。同时,若取过高的荷包缝合位置,可达到较好肛垫保护效果,术后患者可对排便实现精细控制[9],而高位荷包缝合对齿状线位置附近神经的刺激度较轻,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坠胀感及肛门、直肠狭窄的发生率[10]。本研究术后3 个月A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低位荷包有可能切除一部分肛垫,减积效果较高位好,但悬吊作用可能会减弱。高位和低位各有优劣,因此A组和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差异比较均较小。本研究两组患者术后3 d、7 d、3个月的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 均P <0. 05) 。结果证明高位和低位荷包缝合均可有效缓解患者肛门胀痛及红肿,保证较高术后舒适度。

肛管静息压升高能够阻碍痔静脉丛内血液回流,决定痔核大小及出血程度。而未脱出性痔的最小肛管基础压和最大用力排便压显著高于正常值及脱出性痔,且高肛管静息压不受内、外括约肌影响,其主要受肛垫内部血管压上调支配。在本研究中,术后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值A组均显著低于B组( 均P < 0. 05) ,可见低位缝合降压效果更好。这是因为其切除肛门直肠周围组织较低,能够保证肛垫快速复位并恢复至初始状态下的解剖结构,同时不会损伤直肠黏膜神经感受器及末梢,使得患者得以保存较完整的肛门直肠功能,保证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接近于正常水平,即远低于低位缝合手术。同时,两组患者术后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值均较术前显著降低( 均P < 0. 05) 。我们推断这可能是因为肛垫所形成的肛管静息压力占15% ~ 20% ,且高肛管静息压与人体内、外括约肌无相关性,但与肛垫内血管压具有密切相关性,而A组采取低位的荷包缝合,对肛垫悬吊及减积效果优于B组高位缝合。本研究A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低于B组患者,显示低位荷包缝合也可明显降低PPH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PPH治疗混合痔过程中,将荷包缝合高度定位距齿状线以上3 cm,可达到更优的临床疗效,且患者术后肛肠动力学指标更优,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不同荷包缝合高度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及对肛管压力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肛肠科收治的88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4例,A组采用荷包缝合高度距齿状线以上3 cm,B组采用荷包缝合高度距齿状线以上4 cm,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肛管压力变化。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的肛门疼痛、肛门或会阴肿胀、肛缘水肿、肛门潮湿、肛门瘙痒、便血、大便是否通畅临床症状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肛门疼痛、肛门或会阴肿胀、肛缘水肿、肛门潮湿、肛门瘙痒、便血、大便是否通畅积分A组显著低于B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均P<0.05)。术后1个月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值A组显著低于B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值较本组术前显著降低(均P<0.05)。A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为15.91%,低于B组患者的20.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H术治疗混合痔采用荷包缝合高度距齿状线以上3 cm缝合,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术后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更优。

关键词: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荷包缝合,混合痔,肛管压力

参考文献

[1]张卫国,海力且木·海比布.PPH辅助切剥缝合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临床观察[J].新疆医学,2014,44(3):61-62.

[2]艾可为,杨继武,刘茂希.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治疗内痔356例总结[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2,16(5):345-347.

[3]于亚男,侯卫学.外剥内扎、肛门括约肌检括术配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环状痔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16):2505-2505.

[4]张重辉.PPH技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6):873-874.

[5]吴乃桐.PPH术加切剥缝合整形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165例临床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2,18(5):317-318.

[6]段涛.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与肛门紧缩术治疗重度痔疮疗效比较[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5):638-639.

[7]OFFERHAUS P M,GEERTS C,de JONGE A.Variation in referrals to secondary obstetrician-led care among primary midwifery care practices in the Netherlands: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J].BMC Pregnancy Childbirth,2015,15(1):471-471.

[8]项电巅,王绍臣.开环式PPH术后肛门功能及排便情况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3,15(11):1561-1563

[9]ZIMMERMANN D,SCHLEMBACH M.Management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PPH):algorithm of the interdisciplinary D-A-CH consensus group PPH(Germany-Austria-Switzerland)[J].Der Anaesthesist,2014,63(3):234-242.

[10]刘金鹏,马坤.环状混合痔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比较[J].武警医学,2010,21(7):586-588.

[11]文科,王晓鹏,金淳民.不同荷包高度对PPH术前后肛管直肠压力及疗效的影响[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2,18(3):156-159.

手术缝合 篇10

1 临床资料

75例病人中, 男45例, 女30例;年龄 22岁~88岁, 平均52岁;既往均无胆道手术史, 术前经 B超、CT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均确诊为胆总管结石或胆总管扩张。经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未常规放置T形引流管而行胆总管一期缝合, 效果满意。术中无一例中转开腹, 胆道镜检查或取石时间为5 min~25 min, 平均14 min, 术中结石取净率为100%。病人术后24 h内下床活动, 术后住院时间4 d~7 d, 平均5 d。

2 术前准备

2.1 一般准备

手术前手术护士应了解手术方法、适应证、手术配合方法和步骤。

2.2 术前访视

术前1 d到病房做好术前访视, 全面了解病人身心状况, 了解病人的手术承受能力。通俗易懂地向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腹腔镜手术及微创手术的优点等, 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 使病人的身心保持在最佳状态。

3 手术配合

3.1 巡回护士配合

病人建立静脉通路后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将输液的上肢70°放置软垫搁手板上, 另一侧肢体固定于病人身旁, 并用约束带适当固定双膝关节处。将负极板贴于病人大腿肌肉丰富处, 开启各设备仪器, 查看功能是否处于完好状态。第一切口完成后先将手术床降到最低点, 再将手术床头高足低位 (头高15°~30°) , 然后再将手术床向左侧倾斜35°~45°[1]。协助器械护士将镜头、冷光源、高频电刀连接好, 电刀电凝50 W~70 W。打开气腹管道, 气腹机压力10 mmHg~14 mmHg (1 mmHg=0.133 kPa) , 根据情况调节气腹流量15 L/min~20 L/min, 冷光源亮度调节到恰当的范围。术中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手术床, 观察气腹流量是否正常;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保持输液通畅。腹腔镜纤维胆道镜操作完毕应及时关闭设备的电源开关, 协助器械护士将镜头、冷光源等设备的管道拆卸, 摘掉保护套, 用软棉布擦拭干净, 环形整理好放入指定容器中保护好。

3.2 器械护士配合

器械护士应提前洗手20 min上台, 整理清点好用物, 检查并正确安装好仪器设备及管道。准备好10 mm穿刺鞘 (Trocar) 2个, 加长10 mm Trocar 1个, 5 mm穿刺套管1个, 递11号尖刀、布巾钳协助医生在病人脐上、剑突下、右肋缘下锁骨中线和腋前线分别置10 mm Trocar, 剑突下为主操作孔, 递加长10 mmTrocar。连接好气腹冷光源, 进行探查。递分离钳游离Calot三角, 胆囊动脉近端钛夹钳夹后递剪刀离断, 胆囊管施夹后不切断。术前日B超或核磁共振成像 (MRI) 发现结石及术中见胆总管明显扩张者则不必胆道造影;递抓钳提起胆囊颈, 胆总管前壁稍作分离后, 用电凝钩轻轻电凝胆总管前壁预切开处 (此时巡回护士注意调节电凝至50 W, 太大热凝效应容易损伤胆总管) , 递剪刀剪开胆总管 (切开前温氏孔内备纱布填塞, 防止结石进入小网膜囊内) 。从剑突下主操作孔鞘内放入纤维胆道镜 (胆道镜冲洗灭菌生理盐水挂高60 cm左右, 压力太大会损伤胆道) , 直视下以取石网篮逐一取出结石。也可备软短硅胶管 (长约5 cm) 套于腔镜吸引器远端, 再进入胆道行稍高压冲洗, 冲出结石;而后用胆道镜多次探查胆道, 尽可能排除“胆道镜死角”, 取出无法冲出的结石, 必要时还可用取石钳取石, 直至取尽[2]。镜下确定结石已取净、胆道无泥沙及絮状物后, 用3-0薇乔缝线全层缝合胆总管。继续完成胆囊切除术, 将切除的胆囊从切口取出装入标本袋内。备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腹腔, 小纱布条检查有无出血及胆漏, 肝下留置腹腔引流管。清点物品 (特别注意手术过程中填塞的小纱布条和腔镜各用物是否完整) , 4-0可吸收微乔线关腹。

4 讨论

LCBDE术的护士必须非常熟悉腹腔镜器械和设备, 了解病人的病情和手术过程, 摆好手术体位, 膝部使用约束带, 防止改变手术床方向时摔伤。将负极板紧贴在病人大腿肌肉最丰富的皮肤上, 注意避开毛发浓密处, 确保电极回路的有效性, 防止意外电灼伤。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仪器出现故障报警时应及时处理, 确保病人的安全。手术医生都是在镜下操作, 对器械护士配合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术前应与手术医生进行沟通, 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手术中不但要完全了解手术步骤, 更要主动地协助手术医生操作, 特别是器械进出Trocar时, 要主动把器械递到Trocar入口, 减轻手术医生镜下操作的难度, 提高手术配合质量。 由于血液或气雾会模糊镜头, 为了保持它的清晰度, 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备碘伏小纱布擦拭镜头或热无菌生理盐水烫镜头。取出胆囊时要放在标本袋内, 避免胆汁污染切口和结石残留在腹腔内, 标本袋可以采用无菌手套制作 (用无菌丝线在手掌中间扎住, 剪去手指手掌剩余部分, 大小适中) 手套较其他材质光滑, 从切口取出阻力较小。要核对小纱布条数量及Trocar的完整性, 小纱布条定好基数清点;由于现在使用的Trocar大部分是塑料制品, 反复进出避免转换帽里面的装置碎裂而随操作带入腹腔。所有仪器和器械在使用或清洗时, 均应轻拿轻放, 避免碰撞、摔跌或受压, 使用后放置专用仪器室和专用器械柜内保存。建立专人负责保养, 使用登记制度;导线类使用后, 去除外套, 用柔软的湿棉布擦, 不可折叠及过度弯曲, 应无角度地盘旋平放。纤维胆道镜属于软镜, 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避免折曲。避免二氧化碳气体与其他气体混淆, 在气瓶上挂上醒目的标志, 或者挂上标志的气瓶和腹腔镜机器连接在一起放置在固定的腔镜手术间。

LCBDE术一期缝合在我院已较广泛应用, 术后经B超和MRI证实, 未发现有肝外胆管狭窄、黄疸或结石复发, 提示胆道术中联合胆道镜检查治疗后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3]。

LCBDE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 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无大量胆汁丢失, 对消化道内环境影响小, 消化功能恢复快;避免长期携带“T”管引起的身体痛苦和精神负担;可减少“T”管引起的其他并发症。LCBDE术相关设备、器械的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最好相对固定, 应有专职护士负责, 负责人应精心维护, 定期检查, 及时总结发生故障的原因, 积累维护器械、设备的经验,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检修, 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 避免不必要的意外。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并按规程操作, 减小因操作不熟练而造成的损坏。

摘要:通过做好术前准备及访视等工作, 术中手术护士和医生密切的配合, 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未常规放置T形引流管而行胆总管一期缝合, 术中无一例中转开腹, 效果满意。认为手术护士娴熟的配合方法、对腔镜设备熟练程度以及严谨的态度影响微创手术的可行性;腹腔镜指导下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 微创效果明显。

关键词: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手术配合

参考文献

[1]杨鸿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及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8, 5 (1) :28.

[2]陈学敏, 杨春, 孙冬林, 等.腹腔镜指导下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0, 19 (8) :846-848.

上一篇:美术档案下一篇:班主任工作经验点滴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