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背带缝合术(通用8篇)
子宫背带缝合术 篇1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分娩期并发症, 居产妇死亡原因的第1位, 而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又居产后出血的首位。因此, 及时有效地处理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对降低产妇死亡率极为关键。近年来, 我院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 取得了良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妇产科于2004年9月—2008年7月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40例, 随机分为I组和II组, 每组20例。两组在年龄、孕周及孕产次上无明显差异。所有病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 无子宫、附件合并症, 新生儿出生体重2700~4800g, 剖宫产指征包括重度子痫前期、双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剖宫产史、前置胎盘、产程延长或停滞, 两组剖宫产指征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I组[1]:首先将子宫托出腹腔, 清除宫腔积血后用1号可吸收线, 从子宫下段切口的左侧中外1/3交界处的切缘下方2cm处进针, 穿过子宫肌层从切口上缘对应部位出针, 依次穿浆肌层, 不穿过蜕膜层, 横行褥式缝合2~3针至宫底, 于宫底部再次垂直褥式缝合1针 (距宫角3cm) , 出针后将缝线绕过宫底达子宫后壁, 子宫体中部与前壁同法缝合子宫后壁2~3针, 出针于子宫下段切口水平进宫腔, 水平出针至右侧后壁, 同法进行右半部后壁向前壁缝合, 但缝合方向相反。最后于切口右侧中外1/3交界处的切缘下方2cm处出针, 在助手再次挤压子宫的同时, 缓慢拉紧缝线的两端后打结5次, 血止后缝合子宫切口。观察10~15min, 确认子宫色泽转为红润, 收缩变硬, 阴道流血渐止, 生命体征平稳, 方可关腹。II组:采用按摩子宫, 热盐水纱布垫压迫出血部位, 宫体、静脉应用缩宫素及止血药物出血部位8字缝合, 按传统术式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及宫腔填塞纱条。
1.3疗效评定标准[2]
有效:阴道流血量≤50mL/h, 子宫收缩良好, 质硬, 出血逐渐减少或停止, 生命体征平稳, 尿量正常;无效:阴道流血量>50mL/h, 子宫收缩不良或顽固性子宫收缩乏力, 质软, 出血不能控制, 生命体征恶化, 尿量<30mL/h或无尿。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undefined表示, 采用t检验, 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I组病例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均低于II组 (P<0.05) , 见表1。
与II组比较, *P<0.05。
I组无1例因血液循环不良或术后再出血而行剖腹探查或行子宫切除;II组有2例行子宫动脉结扎加宫腔填纱无效, 而再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3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发生率为10.83%[3]。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一般的处理办法有按摩子宫、药物治疗 (宫缩素、前列腺素等) 、宫腔填塞、子宫动脉结扎、髂内动脉结扎等。子宫背带式缝合术与其它止血方法比较, 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止血迅速可靠、损伤小、恢复快、副反应小及保留子宫等优点。临床实践中我们的体会是:应用越早, 止血效果越好。在遇到有产后大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 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巨大儿、产程异常等, 发现术中有出血倾向, 表现为胎盘娩出后子宫收缩乏力, 应用缩宫素的同时, 可行子宫背带式缝合术, 此术式如背带样将子宫捆住, 使交织于子宫壁间的血管被有效挤压, 血窦被动关闭而止血。这样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提高产科质量, 对于基层医院易出现缺乏血源、髂血管结扎不能准确到位的情况, 确为一种实用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B-LYNCH C, COKER A, LAWAL AH, et al.The B-Lynchsurgical technique for the control of massive postpartum hemor-rhage:an alternative to hysterectomy Five cases Reported[J].Br J Obstet Gynaecol, 1997, 104 (3) :372-375.
[2]CONDOUS GS, ARULKUMARAN S.Medical and conserva-tiv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J].J Ob-stet Gynecol Can, 2003, 25 (11) :931-936.
[3]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 (第2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54.
子宫背带缝合术 篇2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12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产妇使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治疗效果。结果:子宫背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12例均有效止血,无一例行子宫切除,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早应用可避免增加输血感染机会等,并保留了生育功能,是治疗剖宫产出血,行之有效的止血方法。
【关键词】剖宫产; 产后出血; 背带式缝合术
【中图分类号】R719.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092-01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及时有效地处理产后出血,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十分关键。产后出血为抢救孕产妇生命往往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行子宫切除术,造成患者丧失生育功能,影响生活质量,增加医患矛盾,因此选择一种简便有效的处理产后出血方法,一直为广大妇产科医生所关注。
近年来,我院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剖宫产后出血,12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剖宫产1350人,12例剖宫产术中出血行子宫背带式缝合,年龄19岁-38岁,孕次1-7次,出血量500-3000ml,新生儿出生体重3000-4800g,剖宫产指征疤痕子宫2例,重度子痫前期2例,前置胎盘2例,巨大胎儿3例,双胎妊娠1例,羊水过多1例,胎儿宫内窘迫1例。
1.2方法:产后出血采用纱布压迫、药物治疗、按摩子宫等治疗,观察10-15分钟无效,立即实施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距子宫切口左下方和宫旁各3cm处进针,穿过盆腔至对应的上缘切口处出针,将缝线拉向子宫底部并绕向后壁,再从后壁绕宫底垂直拉向前壁,在与左侧相应部位缝合右侧缘,加压牵拉缝线,使宫体呈纵向压缩状,检查陰道出血减少,缝合关闭子宫切口,观察15-30分钟,确认子宫色泽转红润,收缩变硬,阴道流血明显减少,生命体征平稳,关腹。
1.3疗效监测:有效:阴道流血量≤60ml/h,子宫收缩好,质硬,阴道出血减少或停止,生命体征平稳、尿正常。无效:阴道流血量>80ml/h,子宫复旧不良,质软,出血不能控制,尿量30ml/h,生命体征不正常。
2结果
12例行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均有效,其中9例缝合完成至迅速止血,3例缝合完成后有少量活动性出血,持续30分钟停止,有一例疤痕子宫、子宫不全破裂(肌层断裂,浆膜层未破)行宫腔纱条填塞失败改行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止血成功,无一例因血液循环不良或术后再次出血而手术,无一例行子宫切除术,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术后无产褥病率发生,42天复查及B超检查未见异常。
3讨论
子宫背带缝合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至2014年11月, 我院住院分娩总数551例, 其中因各种原因行剖宫产246例 (占44.64%) , 术中出血量≥500ml者18例 (占7.1%) , 对其中5例行子宫背带式缝合。5例产妇年龄20~37岁, 平均28.5岁;G1P0~G6P2, 孕周37~42周;初产妇1例, 经产妇4例。剖宫产均采用硬膜外麻醉, 均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 无子宫、附件合并症, 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4700g, 剖宫产包括双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剖宫产史、产程延长或停滞。
1.2 出血的原因及表现
出血发生在胎儿、胎盘娩出后, 均出现宫缩乏力, 胎盘粘连1例、胎盘剥离面广泛出血1例, 随之出现继发宫缩乏力。术中见子宫柔软如囊袋状, 呈暗红色, 出血量在500~2000ml,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心慌、眼花及血压下降等表现。
1.3 治疗方法
在行背带式缝合前均采用了不同的止血方法, 如:按摩子宫, 静脉注射和宫壁注射缩宫素20~40U, 静脉注射止血药物, 出血部位“8”字缝扎, 结扎双侧子宫动脉, 米索前列醇600g舌下含服, 子宫热敷等, 同时静脉加压输液、输血处理。观察15~30分钟后, 出血不止, 行背带式缝合术。将子宫提出腹腔, 术者用双手于子宫体加压, 观察出血减少后, 用可吸收线从子宫下段切口右侧中外1/3交界处, 距离切缘2~3cm处进针, 经过宫腔由切口上缘2~3cm处出针, 缝线绕过右侧子宫底中外1/3交界处, 折向子宫后壁右侧宫骶韧带的上方, 相当于前壁切口水平进针, 从宫腔内出针, 又经过宫腔于子宫后壁左侧宫骶韧带上方出针, 向上绕经左侧宫底中外1/3处, 折向左前壁切口上访2~3cm处进针, 于切口下缘与右侧进针同一水平。然后小心、缓慢地拉紧可吸收线, 同时助手于宫体加压, 使子宫呈一纵向压缩后打结。检查止血完好, 将子宫放入腹腔, 观察30分钟至1小时, 子宫无出血, 再常规缝合子宫切口。
1.4 疗效评定标准
背带式缝合术式结束后计时, 进行疗效评定。1) 有效:子宫逐渐收缩, 出血停止, 生命体征平稳, 尿量正常;2) 无效:子宫不收缩, 继续出血, 生命体征恶化, 尿量<30ml/h式无尿。
2 结果
本组病例经背带式缝合术后, 5例均有效止血, 血压上升, 生命体征平稳, 阴道流血减少, 尿量增多。术中术血输血共2例, 输血量200~1000ml。本组病例术后腹部切口作Ⅰ期拆线, 甲级愈合。经随访, 术后3~12月恢复月经, 常规彩超检查了解子宫附件正常, 1例术后3年正常受孕, 已施行人流术。
3 讨论
对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处理, 常采用的方法有:刺激子宫收缩, 如:按摩子宫, 使用缩宫素, 子宫腔堵塞纱条、盆腔子宫血管结扎、选择性动脉造影栓塞术, 因基层医院条件有限, 后面两种技术要求高, 甚至继续出血者, 因此子宫背带式缝合就成了当务之急。应及时行背带式缝合术, 必要时切除子宫, 以抢救产妇生命。
背带式缝合术是1999年英国医生B-Lynch等实施的止血方式, 报道5例, 术后无合并症, 有2例再次分娩。该术式特点:是使子宫呈纵向压缩状, 交织于肌纤维间的子宫壁间血管被有效挤压, 血窦被关闭, 出血迅速停止。该方法简单易行, 安全, 止血效果可靠、持久。术后不影响月经及生育, 对有生育要求的女性, 无疑是一个有效的止血方式。连玉兴等报告: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可有效控制产后严重宫缩乏力性大出血, 避免切除子宫和席汉综合征不良结果的发生, 如在较早期应用, 还可避免输血反应、医源性感染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实施该术式的适应征:凡是在剖宫产时发生难以用一般方法控制的收缩乏力性子宫大出血, 均可考虑行背带式缝合术。据观察, 如果越早用效果越好, 尤其在子宫动脉结扎术后仍有大出血的情况下, 尽可能地早用。该项术式的要点:1) 用可吸收线缝合时, 子宫前后进出针部位要在同一水平, 而且要全层穿透, 使在拉线时, 子宫纵向外力压缩前后壁受力均匀。2) 打结前拉线要用力均匀适度, 过紧可影响子宫血供, 过松则起不到止血作用, 而使手术失败。以打结后缝线和子宫浆膜间可容纳一指为适度。由于手术的干扰, 术后有可能发生肠粘连、肠嵌套或继发性不孕症等不良后果;另外, 该项术式在古典式剖宫产术时发生大出血不易操作, 手术难度加大。
对本组5例剖宫产术中发生大出血, 及时有效地行使了B-lynch缝合术, 术后无一例加发生继发性出血或子宫因缺血坏死而切除子宫, 为产妇将来生育赢得了机会。
参考文献
[1]程海东, 产后出血[M]//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54-460.
[2]南京市围产保健协作组.1999年南京市剖宫产术产后出血情况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1, 36 (12) :731-733.
子宫背带缝合术 篇4
关键词:剖宫产,产后出血,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疗效
在临床上,剖宫产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受到损伤,继而造成凝血功能障碍,最终发生大出血(≥500 m L)的现象[1]。若常规治疗无效,则需将患者子宫进行切除,严重影响患者日后的正常生活。近年来,选择剖宫产的产妇越来越多,导致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逐渐上升,严重威胁了产妇的生命安全,及时、科学的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产妇死亡[2]。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是一种新型手术,有着较高的安全性、操作较为简单、技术较为成熟,其通过缝合切口对患者产后出血量进行有效控制,从而迅速止血。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无需将患者的子宫切除,能够保证患者的生育能力;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也较短,促进患者术后身体健康的恢复。我院应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55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46例,参照组45例。所有产妇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以及进行子宫下段行横切口剖宫产,经确诊均达到产后出血的标准。排除具有凝血功能异常、子宫及附件合并症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了参与本次研究的同意书。研究组中初产妇30例,经产妇16例;年龄在23岁~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78±2.42)岁;孕周32周~40周,平均(36.21±1.54)周。参照组中初产妇31例,经产妇14例;年龄在24岁~4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99±2.75)岁;孕周34周~42周,平均(36.56±1.24)周。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剖宫产的手术指征是指巨大儿、臀位、双胎妊娠、前置胎盘、瘢痕子宫以及产程异常等手术适应证,2组患者的剖宫产指征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指征对比例(%)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舌下含服卡孕栓、子宫按摩、缩宫素等。
1.2.1参照组若以上常规治疗无效,则对参照组患者进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止血法治疗。具体步骤为:第一步,在患者子宫下段位置做一2 cm~3 cm切口,提起子宫,将其往一侧牵拉,了解其动脉分布情况;第二步,将患者的膀胱向下推,并用1号可吸收线全层缝合子宫肌层,从血管外侧的阔韧带无血管区的后方向前穿过,再将线打结;第三步,用同样方法将对侧子宫动脉上行支血管进行结扎。
1.2.2研究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术前用手纵向挤压患者宫体,若其出血量减少,则说明该手术方法存在一定的治疗效果。具体步骤为:第一步,在子宫后方骶韧带的附着位置上方2 cm~3 cm处,距离子宫中线1.5 cm的左侧,用弧长5 cm~6 cm的圆针将1号可吸收线由外往里垂直进针,在右侧的相应位置出针;第二步,将可吸收线绕过宫底,折回宫体前,在剖宫产切口上缘2 cm、右侧中外1/3的位置,从外往内垂直进针,且在左侧相应位置出针;第三步,将第一、二步中的两条缝线平行摆正于宫体上,间隔3 cm,并将子宫纵向分为3等分;第四步,纵向挤压子宫,然后缓缓将缝线两端拉紧,并在子宫前壁处进行打结处理,保证子宫有效缩小;第五步,观察宫腔内的出血情况,若出血量少,则以常规方法将子宫切口进行缝合;最后一步,当子宫变硬且变红润时,将其放回腹腔,并以常规方法关腹。
1.3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患者阴道流血量每小时小于30 m L,其子宫质硬、收缩状况良好,且可及时止血,生命体征正常,尿量正常,为显效;患者阴道流血量每小时小于50 m L,其子宫收缩状况良好、出血量减少,生命体征较平稳,尿量正常,为有效;患者未达到以上标准,且病情进一步恶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观察指标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以及手术时间和产后出血量情况。
2结果
2.1 2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参照组的总有效率(77.78%)明显低于研究组(95.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疗效对比例(%)
2.2 2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参照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多于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产后出血是剖宫产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现今,采取剖宫产的产妇越来越多,其引发的产后出血现象也越来越多。若未能及时采用科学、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产妇将面临死亡的危险[3]。在剖宫产手术中,产妇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子宫收缩乏力,严重者甚至出现止血无效的情况,一旦出现此情况,则必须切除子宫才能挽救产妇的生命。但是,切除子宫使患者丧失生育能力。因此,为了避免患者留下心理创伤,使其在日后恢复正常生活,采取有效的手术方法已成为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关键。
近年来,临床上研究出一种新型产后出血的手术方法,即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该方法极易掌握,尤其适合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不仅能够避免切除子宫,保留生育能力,而且能够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4]。该方法通过挤压患者子宫,在其表面紧紧地缝绕2根缝线,不仅充分避免了缝线滑脱情况的发生,而且可迅速控制宫缩乏力性出血。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优势在于:不仅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成功率极高,无需采用特殊的医疗器械,基层医疗单位也能轻易使用[5]。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止血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但是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如出血持续、尿量不正常、生命体征进一步恶化等)。有研究表明,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更适合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对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采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止血法进行治疗的参照组患者,采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且产后出血量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总有效率(64.94%)明显低于研究组(88.46%),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采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更为显著,能够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江美琼.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7):31-32.
[2]印文蓉.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应用[J].大家健康,2014,8(22):214.
[3]刘萍,高玲.新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农垦医学,2015,37(1):28-30.
[4]任兰翠.剖宫产产后出血应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5):81-82.
子宫背带缝合术 篇5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2月收治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42例, 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21例。其中, 对照组中患者年龄20~36岁, 平均 (26.2±2.1) 岁;初产妇12例, 经产妇9例;孕周38~42周, 平均 (40.4±1.4周。观察组中患者年龄21~37岁, 平均 (27.1±1.3) 岁;初产妇13例, 经产妇8例;孕周38~42周, 平均 (40.6±1.6) 周。所有入组患者的年龄、孕周以及产次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给予以常规治疗方式, 作均匀按摩宫底, 按摩的同时可体静脉缓慢注射缩宫素, 在出血部位采用“8”字缝合的方式进行缝合, 对双侧子宫动脉进行结扎, 用纱布条填塞宫腔止血。观察组则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 具体操作步骤:术者将子宫托出腹腔, 在子宫下缘切口右侧中外1/3交界处的切缘下2~3cm处, 用1-0号可吸收线进针穿透宫腔, 然后从与其对应的上缘切口处出针, 将缝线拉向子宫体前壁右侧距宫角3cm处, 进行2针的褥式缝合, 缝合后出针绕过宫底后壁, 再作2针的垂直褥式缝合, 不要穿透蜕膜层, 缝合后出针, 将缝线拉至子宫后壁右侧, 然后自右向左、由外向内斜行进针, 贯穿整个子宫全层, 出针于对应的左侧, 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左半部的缝合。最好由助手协助挤压子宫时, 缓慢渐进性拉紧缝线的两端, 打结。等待出血停止后, 进行子宫切口的连续缝合, 缝合后观察15~30分钟, 子宫色泽红润, 收缩有力, 阴道流血越来越少, 生命体征平稳后, 常规缝合切口, 进行关腹。
统计学处理方法: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分析,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所选两组患者的手术完成时间与出血量对比:经比较发现, 观察组中的患者, 其不但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而且出血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所选两组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中, 无患者出现产褥病率;1例贫血, 发生率4.8%;无子宫切除病例。而对照组中, 2例患者出现产褥病, 发生率9.5%;3例贫血, 发生率14.2%;无子宫切除病例。所选两组患者产褥病的发生率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讨论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 (1) 子宫收缩乏力; (2) 胎盘因素; (3) 损伤; (4) 凝血功能障碍[3]。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是最主要的原因, 常规的处理方法有按摩子宫、填塞宫腔、静滴缩宫素、结扎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等。如果经过上述处理后, 出血仍无改善, 就需要行子宫切除术, 这些方法不仅手术时间较长, 而且术后并发症较多[4]。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止血原理是对子宫平滑肌进行纵向挤压, 从而压迫子宫壁的弓状血管, 使得出血停止;另一方面, 可对子宫产生一定的刺激, 导致子宫发生收缩, 从而压迫血窦, 起到止血的作用。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 观察组中的患者, 其不但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都少于对照组, 而且术后并发症也比对照组少。所选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表明, 对于剖宫产产后出血予以背带式缝合术, 其不仅手术时间短, 出血量少, 而且术后并发症少[5]。
综上所述, 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中,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 很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宏东, 薛艳芳.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延安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 , 2010, 22 (1) :187-188.
[2] 李巧云, 黄美虹.子宫排式外缝术在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2 (35) :136-137.
[3] 陈建华, 徐相婷, 郭文玲, 等.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32例[J].山东医药, 2011, 51 (14) :15.
[4] 曾玉华, 周洪贵, 李佳平, 等.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运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1, 27 (4) :312.
子宫背带缝合术 篇6
关键词: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剖宫产,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 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致产妇因失血过多而休克甚至死亡[1]。本次研究通过选取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产妇72例, 分别予以传统手术方案与子宫背带式缝合术, 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不同疗效, 以寻求治疗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良好方案,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于本院进行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产妇72例, 年龄20~40 (30.17±2.41) 岁, 孕35~41 (37.34±1.58) w, 初产妇33例, 经产妇39例, 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6例。两组基线资料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予以传统手术方案, 应用宫腔纱布填塞术, 利用卵圆钳将纱布塞入宫腔并保证不留间隙, 同时采用子宫动脉结扎。研究组予以子宫背带式缝合术, 首先, 用手将子宫拖出腹腔, 下推膀胱腹膜反折进一步暴露子宫下段, 并清除内部积血, 选用1-0号可吸收线从产妇右侧子宫切口右下端2~4cm, 距子宫内侧切口2~3cm处下针, 经宫腔至距离切口上端2~3cm, 切口右侧3~4cm处出针。其次, 在距离宫角3~4cm的宫底位置处将缝合线垂直绕向子宫后壁, 于前壁相应的位置处进针, 进入产妇宫腔横向至左侧后壁与右侧相应位置进针, 出针后, 将缝线垂直通过宫底至子宫前壁, 与后侧相应位置分别于左侧切口上、下端缝合。最后, 收紧两根缝合线, 关闭子宫切口, 子宫放回腹腔时, 应注意观察切口下端是否出现渗血、阴道是否出血及子宫颜色等, 若一切正常, 则可立即逐层关腹。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产后12h阴道出血量, 术中出血量包括产道出血量、负压瓶血量及术中染血纱条的血量, 产后12h血量以产妇身下成人尿片的收集量计算;两组产妇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产妇阴道流血量<50ml/h, 子宫收缩状况良好、质硬、出血完全或基本停止为有效, 产妇生命体征及尿量均正常为有效;产妇阴道流血量>50ml/h, 子宫收缩不良或顽固性子宫收缩乏力、质软、出血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产妇生命体征恶化, 尿量<30ml/h或无尿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资料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手术治疗相关指标情况
研究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产后12h阴道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产妇的术后并发症情况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 研究组为5.56%, 两组对比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两组手术疗效比较
经有效治疗后, 研究组术后迅速止血34例, 基本止血2例, 有效率为100%, 对照组术后有效止血29例, 未有效止血6例, 生命体征出现异常1例, 有效率为80.6%,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52, P<0.05) 。
3 讨论
剖宫产术产后大出血大部分是由宫缩乏力引起, 因此增强子宫收缩力是解决产后大出血的关键[2]。
研究结果显示, 应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产妇的术中指标及术后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 其中研究组产妇术后12h的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阳小玲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 表明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其止血原理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利用可吸收线的捆压外力促使子宫收缩并缩小宫腔, 同时促进小动脉关闭并减少血流量;此外, 捆压可减慢血流速度, 便于血小板凝成血栓, 并通过子宫肌层引起子宫收缩, 从而进行有效止血[4]。临床相关研究表明,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能有效减少产妇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本次研究中亦得到证明[5]。研究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分析原因在于, 传统手术方案采用宫腔纱布填塞术, 耗费时间较长且有感染的危险, 因而易造成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而背带式缝合术操作简单易行, 能有效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 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6]。在本研究中, 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6%、100%,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进一步说明了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产后出血能有效进行术后止血, 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乔秀枝.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情况[J].中外医疗, 2014, 18 (5) :33-35.
[2]吴雪琴, 李玉芳, 凌少云.背带式子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 13 (12) :50-52.
[3]阳小玲, 朱蓉.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临床效果及护理[J]当代护士.2011, 21 (1) :50-51.
[3]王赵伟.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 2014, 20 (5) :51-53.
[4]王瑞华.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效果[J].广东医药, 2014, 35 (7) :1062-1064.
[5]黄玉萍.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11) :184-186.
子宫背带缝合术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收取我院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80例, 并将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分为两组, 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6月, 将其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年龄在30~39岁, 平均年龄为 (35.10±1.25) 岁。
对照组年龄在31~40岁, 平均年龄为 (35.27±1.31) 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式治疗 (按摩患者子宫, 在患者子宫出血部位采用纱布垫压, 严格遵医嘱给予患者使用缩宫素, 给予患者服用止血药物, 对患者出血部位进行缝合, 若该治疗方式对患者无任何效果, 则常规结扎患者双侧子宫动脉、髂内动脉, 在患者宫腔填塞纱条) 。
观察组患者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 (将患者子宫托出腹腔, 然后挤压宫体, 密切观察患者出血情况, 进行加压操作后, 出血量减少, 则进行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有效, 选取患者子宫下缘部位, 找到患者切口右侧部位3cm的右下缘3cm处作为进针处, 使用2号铬制肠线拉至宫底可见加压于宫底距宫角约3~4cm处, 位置正确并紧压子宫体上则不宜从阔韧带侧滑脱, 铬制肠线由宫底垂直绕向后壁, 于子宫切口水平宫骶韧带起始处由后壁进针至宫腔水平进针至左侧后壁对称点, 将肠线垂直通过宫底至子宫前壁, 如同子宫右侧的部位进针于左侧子宫切口的上下缘, 这样在子宫表面从前壁至后壁可见两条肠线位于子宫体的两侧, 缝合完毕后, 拉紧并打结缝线两端, 使患者宫体呈压缩状, 若患者子宫色泽为红润, 伴有变硬收缩现象, 阴道流血情况减少, 则逐层关腹) 。
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两种方式治疗, 并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产后出血量、手术所需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一个月后的再次产后出血发生率。
1.3.2 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治疗后, 每小时阴道流血量<50ml,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并且子宫收缩情况良好。
有效;患者治疗后, 每小时阴道流血量<50ml。
无效;患者治疗后, 每小时阴道流血量>50ml, 患者生命体征不断恶化并且子宫收缩乏力。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产后出血量、手术所需时间
经过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 (652.17±20.35) ml、手术所需时间 (50.11±3.28) min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见表1。
2.2 对比总有效率
经过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对比再次产后出血发生率
经过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治疗一个月后, 发生的有1例、未发生的有39例, 再次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50%。
对照组患者治疗一个月后, 发生的有6例、未发生的有34例, 再次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5.00%。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再次产后出血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产后出血为常见的产科并发症, 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患者分娩后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宫缩乏力、胎盘滞留等, 临床上常采用宫腔堵塞、宫腔球囊压迫、药物治疗、子宫按摩、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术、髂内动脉结扎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但其治疗效果均不显著, 易导致大多数患者需要行子宫切除术, 使患者丧失生育能力, 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目前, 采用一项有效的治疗方式极其重要, 子宫背带式缝合是一项新的控制产后出血的手术, 该手术简单易行, 可避免子宫切除保留生育功能, 且术后无并发症。因此, 本研究中, 我院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方式治疗和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2]。
在患者分娩过程中, 当胎盘剥离时, 胎盘附着处的母体血管的终末端发生断裂, 直接向子宫腔开放, 正常分娩时出血量约200~400 ml, 这是由于机体具有正常保护性止血和凝血机制, 主要起作用是子宫肌纤维强有力的收缩和缩复功能, 形成一种对抗破口处血管内压力的组织压力, 导致出血停止。若患者出现子宫不能收缩或者子宫收缩乏力情况时, 子宫开放血管、血窦难以闭合, 从而造成子宫出血不止。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作为临床上新型治疗产后出血的方式, 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 能有效降低患者盆腔动脉压力, 通过对患者子宫平滑肌进行有效的挤压, 能充分挤压子宫血管, 降低其血流速度, 使血流凝成血栓, 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其具有不良反应少、恢复快、止血迅速、操作简单等优点, 同时在行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时应注意以下两点;①该手术方式使用时间越早, 患者的治疗效果就越显著, ②手术前, 采用手挤压患者子宫观察出血情况, 为判断该手术成功机率非常关键[3]。
本文研究表明,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 (652.17±20.35) ml、手术所需时间 (50.11±3.28) min优于对照组患者, 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再次产后出血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患者, 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采用的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方式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秋香, 陈华娟, 张江伟等.改良背带式缝合术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应用的临床观察[C].//第六次全国产科临床医学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9-11.
[2]张莹艳, 于松.38例子宫背带缝合临床分析[C].//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303-303.
子宫背带缝合术 篇8
关键词: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剖宫产术,出血
目前,选择破宫产术进行分娩的孕妇正逐渐增加,但是在手术当中出血的现象也在相应增加[1]。当产妇在手术中出血时,应及时进行处理,以免发生大量出血,对产妇的生命造成威胁。本文分析了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共研究了28例患者,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3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42岁,平均为28.5岁。20例为初产妇,其余8例为经产妇,孕周最短为31周,最长为40周。对28例患者行剖腹产术,体重最轻的新生儿为2kg,最重为4.8kg。手术指征主要有产程停滞、产程延长、胎盘前置、巨大胎儿以及重度子痫等。产妇出血之后应用药物治疗,按摩子宫以及局部缝扎等方法进行止血,但是均为获得明显疗效。
1.2 方法
采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28例出血产妇进行治疗,手术方法如下。在右侧切口下方的3cm处,采用可吸收线(1号)对子宫进行穿刺,出针位置为切口上方4cm处,出针后在子宫前壁以及后壁处进行缝合以及固定,对浆肌层进行缝合,缝合3~4针即可。进入宫腔时,应确保前壁与后壁的位置相同,进针时保持水平方向,到达左侧后壁即可停止进针,并将缝线以垂直的方式在宫底中通过,并使缝线到达前壁,完成以上工作之后,即可以开始进行固定与缝合,缝合的针数不宜过多。如对子宫右侧进行缝合时,则进针的部位应为左侧切口下方或上方。在手术当中,确保在相同的水平面进行进针与出针,并穿透全层;在打结前以均匀适度的力度进行拉线,避免对子宫的血供造成影响,打结后应观察一段时间,当子宫色泽逐渐变红润,同时收缩变硬、流血渐止时,才可以进行关腹的操作。
2 结果
对28例患者实行手术后,均获得明显疗效。在术后的5~10min,出血量得以明显减少,0.5h之后生命体征已经趋于平稳化。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产妇的出血量在800~1500mL之间,经过治疗后,出血量得以明显减少。且经过统计分析之后,两组数据具备显著性差异,即P值<0.05。见表1和表2。
复查时间为产后的45d,在复查中发现,子宫复旧的状况良好,患者出现持续性恶露的时间在30~41d之间,平均为36.5d。经治疗后,有15例可以为新生儿提供母乳喂养,正常月经的恢复时间在40d~280d之间,平均为100d。在患者出院后的一年当中进行随访,并未发现存在并发症以及后遗症。
3 讨论
当前,年龄较大的初产妇正不断增加,当胎儿或产妇出现异常导致不能正常分娩时,剖腹产术则能够有效解决问题。但是采用剖腹产术进行分娩,则容易引起产后出血,这是因为手术之后容易导致宫缩乏力,当出现宫缩乏力时,出血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2]。由于剖宫产而引起的出血,具有短时间大出血的特征,如止血无效,只能将患者的子宫切除,以挽救其生命。但是将子宫切除之后,不仅对盆腔原有的解剖结构造成了破坏,而且还让育龄女性不再具有生育能力,对其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3]。因此,在剖宫产术当中如何尽快为产妇止血,并避免使其失去生育能力,便成为了产科的焦点问题。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即为B-Lynch缝线术的改良,该手术能够迅速控制剖宫产术当中所发生的出血。
在本组28例出血患者中应用该手术进行止血,均获得良好的疗效。传统的B-Lynch缝线术是由B-Lynch C等所创立的,自开始创立之时,已经有相关报道称,该手术成功将5例产后出现大出血的患者治愈[4]。B-Lynch缝线术治疗的机制为在宫体当中绕过线圈,以使线圈压迫子宫肌层,从而将血窦关闭,达到止血的目的;该手术方法也对子宫当中的平滑肌起到了纵向挤压作用,因此可以压迫弓状血管,从而有效减慢子宫壁上血流的速度,迫使剥离胎盘的区域形成血栓,达到止血的目的。改良后的B-Lynch缝线术依然保留了传统B-Lynch缝线术具有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些新的优势。改良后的术式不再绕过宫体进行缝线,而是在子宫的前壁以及子宫后壁进行固定与缝合,因此在子宫发生收缩之后,宫体上的缝线不会再出现滑落现象,腹腔以及盆腔器官因被线圈套住而形成梗阻,从而实现止血[5]。如发现产妇存在可能引发产后出血的部分高危因素,例如产程异常以及巨大儿等,在为产妇实行剖宫产术的过程中,以上因素容易致使宫缩乏力的出现,引发出血。当出现此类状况时,可以采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方法加以治疗,应用此类术式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止血,而且还能预防腹腔脏器出现医源性梗死的现象。
在为出血产妇行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时,应注意选择相对应的机制以及正确的时机。在进行手术时,应将宫体紧握在双手中;为了使子宫呈收缩状态,则应将适当的力作用于宫底之下,从而有效挤压子宫肌壁区域当中的血管以及关闭其血窦,并避免缝线出现反弹现象。如产妇的出血原因为宫缩乏力,则应对出血部位进行压迫,并应用止血剂以及缩宫剂进行治疗,及时采用缝扎的方法进行止血,如不能有效止血,则应在腹腔当中取出子宫,如采用双手加压的方法可以减少出血,那么就可以为产妇实行该手术。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要确保改良后的B-Lynch缝线术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则应注意以下事项。第一,为了巩固疗效,则可在手术当中以及手术之后应用缩宫素进行配合治疗。第二,进针的位置不能离宫颈边缘太近,并避免在膀胱进针或出针。第三,对于前置胎盘因素而引起的出血,则不宜采用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治疗,宜采用八字缝合法。
综上所述,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具有简单易行、费用低以及耗时短的优点,能够有效止血;同时,该手术又能够避免为了保全生命而切除子宫的不良状况,保留了患者的生育能力,因此该手术是治疗剖宫产术当中产妇发生出血的一种最有效以及最安全的方法,可以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雪琴,李玉芳,凌少云.背带式子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24(12):3417-348.
[2]张玉春,王丽红.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应用[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16(23):209-210.
[3]顾卫华,唐珊玲,倪春梅,等.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严重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7(21):638-639.
[4]刘慧英.B-Lynch子宫缝线术与欣母沛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6(12):106-107.
【子宫背带缝合术】推荐阅读:
子宫压迫缝合术11-01
子宫压缩缝合法09-17
语言教案:小田鼠的背带裤07-07
牛仔背带裤小学三年级作文07-10
子宫血管阻断术06-06
子宫动脉结扎术06-21
子宫内膜去除术08-15
子宫介入术论文11-01
阴道子宫瘢痕修补术08-09
经腹子宫剔除术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