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动脉结扎术

2024-06-21

子宫动脉结扎术(精选10篇)

子宫动脉结扎术 篇1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 已成为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1]。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分娩的主要手段, 随着剖宫产手术方式的逐步改进, 剖宫产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但随着产科剖宫产率的增高, 剖宫产并发产后出血也随之增加[2]。剖宫产产时大出血是危及产妇生命的危重症之一, 多由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早剥、前置胎盘、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等原因引起的。及时和正确的处理各种原因导致的术中出血对于保留产妇的子宫显得更加重要。现对我院剖宫产手术中大出血21例患者行子宫动脉结扎术后保留了子宫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由于各种原因行剖宫产术, 术中大出血产妇21例 (其中前置胎盘8例, 胎盘粘连2例, 胎盘早剥3例, 重度子痫前期4例, 宫收缩乏力4例) , 出血量为800~2000mL, 年龄20~40岁, 孕周35~41周, 在给予输血、补液等抗休克治疗补充血容量条件下, 经常规按摩子宫、使用缩宫素、胎盘剥离面缝扎止血、纱布填塞宫腔等方法无效时继行子宫动脉结扎术。

1.2 方法

在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娩出胎儿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大出血, 经常规按摩子宫、使用缩宫素、胎盘剥离面缝扎止血、纱布填塞宫腔等方法无效时继行子宫动脉结扎术。操作方法如下: (1) 迅速缝合子宫下段切口肌层, 缝合后将子宫提出腹腔。 (2) 先缝扎左侧子宫动脉上行支, 术者左手握住子宫向右侧牵拉暴露欲缝扎处, 于子宫切口下1~3cm处触知子宫动脉搏动后用1号可吸收线 (大弯圆针) 由前至后穿过左侧阔韧带无血管区, 再在左侧子宫动脉血管内侧2cm处由后至前穿过子宫肌层出针打结。 (3) 如单侧结扎无效时再用同法行对侧子宫动脉结扎。缝扎时要注意多缝子宫肌层勿穿透脱膜层以免感染, 同时要注意检查阔韧带有无血肿及注意勿损失周围肠管及输尿管。

2 结果

本组21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 行双侧子宫动脉结扎后见子宫立即呈淡红色, 子宫变硬而出血明显减少, 达到了止血效果, 无1例切除子宫, 保留了生育能力。术后无1例出现误缝或损伤输尿管, 无阔韧带血肿, 无子宫缺血坏死等并发症, 患者住院时间、产后出血量及切口愈合与未施术者对比无明显差异。产后随访其中11例3个月内月经复潮, 10例4~11个月月经复潮, 其中2例月经量较前少 (2~3d干净) , 其余月经量及周期同前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妊娠期间子宫血供90%来自子宫动脉, 子宫动脉于阴道上宫颈部分为上、下两支:上支较粗, 称子宫体支, 至子宫角处又分为子宫底支、卵巢支及输卵管支;下支较细, 分布于宫颈及阴道上部, 称宫颈-阴道支[1]。结扎子宫双侧动脉上行支及伴随静脉后, 子宫血流明显减少, 子宫肌缺血, 从而刺激子宫收缩, 进一步压迫子宫血管止血, 待其侧支循环建立时, 出血部位血栓形成从而牢固的达到止血目的[3]。女性妊娠期盆腔供血丰富, 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后侧支循环在1h左右开始建立[4], 所以行子宫动脉结扎后血管能够再通, 不影响子宫的血供子宫不会坏死, 从而不会影响再次妊娠。剖宫产术中行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时无需改变麻醉方式, 且术野清晰可见解剖层次分明, 无需分离组织, 操作简单、安全, 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此手术, 止血效果明显、直观, 只要术者掌握了手术步骤, 在一般的基层医院均可实施, 成为控制产时、产后大出血的理想手段。但缝合时要熟悉解剖层次与解剖关系, 孕晚期输尿管随子宫右旋及子宫下段的伸展而升高, 膀胱底的位置较正常位置高, 缝合时应避免损伤输尿管和膀胱, 孕期盆腔血管怒张, 特别是阔韧带伴行静脉怒张, 故缝扎时应靠近子宫侧, 注意多缝子宫肌层勿穿透脱膜层以免感染, 在阔韧带无血管区进针, 避免损伤静脉, 术后形成阔韧带血肿[5]。缝扎时要使用较粗的可吸收线 (1号可吸收线即可) , 不可8字缝合, 以免造成动静脉瘘。对于产后出血其他的止血手术方式还有经皮子宫动脉栓塞术, 子宫切除术等。血管栓塞是一种成功率高、副作用小的方法, 但经皮子宫动脉栓塞术需要较高的技术和设备要求, 因其操作复杂, 在一般的基层医院无法开展此种手术, 其主要危险在于引起局部缺血, 产生臀部皮肤坏死, 罕见的并发症有败血症和膀胱坏死[6]。子宫切除尽管有效, 但生育年龄的产妇多为年轻患者, 如切除子宫患者将丧失生育能力, 对其生理及心理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总之, 子宫动脉结扎术不需要特殊器械, 操作简单、易掌握, 且术后并发症少, 只要术者掌握了手术步骤, 在一般的基层医院均可实施。对于在剖宫产手术中大出血行子宫动脉结扎术, 其止血迅速、有效且无并发症, 可减少子宫的切除, 避免了由于切除子宫对其造成的心理及生理的影响。所以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是一种积极有效控制产后出血的手术, 对产妇远期生活质量保障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结扎术在处理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中21例大出血患者行子宫动脉结扎的手术方法及止血效果。结果 患者行子宫动脉结扎后取得了迅速、彻底的止血效果, 保留了子宫。结论 子宫动脉结扎术是一种安全, 简单的手术, 应用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止血迅速、有效且无并发症, 可减少子宫的切除, 对产妇远期生活质量保障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结扎子宫动脉,剖宫产,大出血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8-205.

[2]林萍, 李嫚, 刘玉梅, 等.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治疗剖宫产术大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 (22) :3144.

[3]戴钟英.髂内动脉结扎术在妇产科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1, 26 (1) :52.

[4]杨敬红.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对剖宫产术中出血的防治[J].重庆医学, 2004, 33 (12) :1863.

[5]Chen CL Tar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in intractablepostpartum hemorrhage[J].Chin J Obstet Cynecol, 2001, 36 (3) :133.

[6]郝敏, 王志莲.髂内动脉结扎在晚期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1, 17 (2) :76-77.

子宫动脉结扎术 篇2

子宫肌瘤是子宫肌层发生的良性肿瘤,根据其症状表现,分为症状性和无症状性两种。前者就是有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月经不正常,如月经过多、月经紊乱等;或出现压迫症状,如尿急、尿频、夜尿增多、大便困难、下腹坠痛等;性交疼痛或出血;不孕或流产等。后者一般无症状。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较多,其中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对于有重度症状者,需进行肌瘤摘除或子宫切除术。药物治疗,疗效不确切,不主张用。

此外,还有HIFU高强度超声聚焦刀、射频治疗,两者应用于临床时间不长,疗效正在观察中。本文重点介绍一种目前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法——子宫动脉栓塞术。

起源与发展

1995年,法国医师首次报道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法治疗子宫肌瘤,可见子宫体积缩小、肌瘤萎缩、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等变化。由于其治疗效果显著、损伤小、并发症少,目前临床使用日渐增多。我国开展此项技术是从1998年开始的,我科是较早开展的单位之一。

子宫动脉栓塞术即在患者一侧大腿的根部,切一米粒大小的小孔,将一条特制的导管插到子宫肌瘤的供血动脉,应用栓塞剂阻断肌瘤的血供,从而达到“饿死”肌瘤的目的。

适合哪些人

子宫动脉栓塞术属介入疗法,它无绝对禁忌证,只要有明显症状和体征且影像学检查证实肌瘤,包括单个和多发,均可施行此术。

子宫肌瘤本身可以导致不孕的发生,发生率在25%~40%。介入治疗后,随着肌瘤的消失,子宫肌瘤导致不孕的因素亦随之消失,患者受孕的机会增加。所以,对于35岁以下的育龄期妇女,特别是有生育要求的妇女,最为适宜。

另外,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或虽无症状但肿瘤直径在5厘米以上,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合并有心脏病、糖尿病等作子宫切除手术风险较大者,均可选择介入治疗。

治疗效果

介入治疗是在麻醉下完成的,患者无痛苦。手术时间较短,一般在1个小时左右、最快30分钟即可完成。术后患者反应较轻微,主要表现为下腹部轻微短暂的疼痛和低热,术后休息7~10天可正常上班。

经过10年的观察,介入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较好,85%~100%患者的肌瘤可缩小46%~72%,多发性或单发性肌瘤的疗效无明显差别。在国外已经成为取代子宫切除的首选方法。

尽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时间不长,但该法简单易行,腹部无手术疤痕,既能保留子宫,又能消除子宫肌瘤,并发症少、不易复发,目前医学界已广泛关注并推广这一技术。

专家简介:

牟玮,1984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医学系,医学影像学博士。现任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要从事介入放射学临床和科研工作,对肿瘤、血管性疾病、椎间盘突出等的介入治疗,有较深造诣。现为重庆市介入放射学组委员,重庆市沙坪坝区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员。曾获医疗成果奖多项,发表有关介入放射学的论文20余篇,主编和参编专著多部。

咨询电话:023-68754426(介入治疗室),023- 68765923(介入病房)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

门诊地点: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放射科三楼介入治疗室

子宫动脉结扎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因相关因素(前置胎盘、瘢痕子宫、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子宫切口裂伤、双胎或巨大儿、纵隔子宫畸形等)进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00例。其中行剖宫产术的,待胎儿娩出后对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做预防性结扎,然后处理胎盘的50例为研究组;术中仅按常规处理胎盘的50例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无其他内外科合并症,无一例凶险性前置胎盘。研究组患者年龄25~34(27.3±2.5)岁;妊娠次数1~5(2.5±0.2)次;分娩次数为1~3(1.1±0.1)次。对照组患者年龄24~36(29.5±2.3)岁;妊娠次数1~5(2.4±0.4)次;分娩次数为1~3(1.1±0.2)次。两组的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处理方法

1.2.1 研究组

剖宫产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胎儿成功娩出、吸干净羊水后,于子宫肌层肌内注射缩宫素10 U、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ug,同时按摩子宫,胎盘暂时不做处理,然后快速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术中操作如下:钳夹双侧子宫切口断端后,将膀胱反折腹膜向子宫切口下推移2~3cm,将子宫向一侧牵拉,显露出阔韧带的无血管区,于子宫切口的外下方2cm处即可触及子宫动脉上行支,用圆针自前向后距离子宫侧缘2~3cm处穿透子宫肌层,再自后向前穿过子宫侧缘最外面的阔韧带无血管区出针并在此处打结,应特别注意输尿管的位置,减少损伤[2]。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后按常规方法处理胎盘,胎盘剥离面活动性出血则予“8”字缝扎,若仍无法控制止血者则行纱布填塞宫腔、按摩子宫、子宫B-lynch缝合等,若积极采用以上方法仍无效时,则行子宫切除术。

1.2.2 对照组

对子宫肌层做同等量的缩宫素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肌内注射,然后直接处理胎盘,若胎盘剥离面仍见活动性出血,处理方法同研究组。

1.3 出血量的计算

术中出血量计算:(1)负压吸引瓶计量:术中吸引总量减去羊水量及冲洗量;(2)面积法测量敷料染血:术中纱布浸透(不滴血),用10cm×10cm为10 ml计算出血量。上述两种测量之和为术中总出血量。(3)术后出血量计算:称重法测量出血量:使用阴垫称重法产妇分娩前对其所用的敷料、单、巾等进行称重,在产后再对上述物品进行称量,失血量=(产后重量-产前重量)/1.05[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

对每一位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4 h总出血量做好详细记录;总结分析术前1d和术后第1d Hb值,如果患者术中予输血处理,需修正术后第1d Hb值,修正值等于实测值-输血量(ml)/200[4]。结果表明两组术前Hb值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中出血量、术后修正的Hb值和术后24 h总出血量,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1。

2.2 前置胎盘出血情况

研究组与对照组中中央性前置胎盘分别为6例、5例,边缘性前置胎分别为4例、5例,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结果表明,研究组中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妇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对于在边缘性前置胎盘产妇两组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前置胎盘类型不同术中出血量是不同的(中央性>边缘性)(P<0.05),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无论是对中央性还是边缘性前置胎盘,均能减少术后出血量(P<0.05),不同胎盘前置类型术后出血量不同(中央性>边缘性)(P<0.05)。见表2。这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2]。

注:#:P<0.05;@:P>0.05

2.3 术后病率

术后48h发生一次体温≥38.5℃或者48 h后2次以上体温≥37.5℃被认为术后病率,研究组中发生1例,占2%;对照组则发生3例,占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4产后子宫复旧及术后卵巢功能恢复情况研究组无一例术后补充介入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或者子宫切除,对照组一例因术中大出血行子宫切除,2例术后大出血,急诊行介入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其中一例介入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无效,再次开腹行子宫切除术。两组产妇于产后42d行妇科检查和子宫附件B超,研究组中无一例发生子宫复旧不良,对照组除2例行子宫切除外,其余产妇均子宫复旧良好。两组产妇除2例子宫切除患者外,两组卵巢功能恢复情况无显著性差异。见表3。

3 讨论

产后出血作为分娩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也是产妇致死的主要原因,为临床所重视。近年来,剖宫产率越来越高,产后出血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临床医生对于产后出血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降低产后出血死亡率和降低子宫切除率。严重的产后出血一般使用子宫切除进行控制治疗,也是目前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规的治疗手段,然而对于一些年轻的产妇,保留子宫的完整显得尤为重要,对其心理及生理有着重要意义,故在手术过程中除了子宫切除之外的治疗方案就显得非常有意义,通常临床工作中会使用子宫动脉栓塞、宫腔内填充纱布压迫、髂内动脉结扎相关等治疗。另一方面,以上措施均会不同程度的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如介入性子宫动脉栓塞需特殊医疗设备,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且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宫腔内纱布填塞存在感染及潜在出血的可能;髂内动脉结扎术,对术者的技术性要求较高,能精确快速的找到髂内动脉,其手术难度大、时间长,难以普及化。因此,如何做到既能安全、有效的产后止血,又能减少器官损害及并发症的治疗方式,成为一大难题,考验着每一位产科医师的医疗水平。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迅速而精确的分辨及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出血量会得到显著的减少,有效的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解剖上子宫动脉来自髂内动脉前干分出,到达子宫外侧(距子宫峡部水平)约2 cm处横跨输尿管至子宫侧缘,在分为上、下两支,上支为宫体支,主要供应子宫体部的血运,较粗大,沿子宫侧迂曲上行;下支称宫颈-阴道支,较细小,分布于宫颈及阴道上段。因此,只要在术中将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也就阻断了子宫体部的主要血流,故而可以减少出血量;另一方面,其侧支循环可以重新形成,故宫体的血运不会受到明显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总结分析,认为行子宫动脉结扎术对以后正常妊娠及分娩产生明显影响,并证实子宫动脉结扎术对生育无明显影响。

本文通过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采用该术式以来的治疗效果,发现产后出血量有显著的减少,术后无一例患者需补充介入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或者进行切除子宫。术中应注意事项:(1)妊娠期盆腔血管处于怒张状态,且静脉管壁较薄,容易损伤,导致血肿形成,故应远离阔韧带的血管区进行缝扎,而应靠近子宫侧,从无血管区进出针,减少血管损伤的风险;(2)在妊娠晚期,输尿管会随着子宫右旋及子宫下段的伸展而升高并向前转位,同时造成膀胱底的位置较正常升高,故先将膀胱腹膜返折向下推离2~3cm,再结扎该动脉,可以减少膀胱和输尿管的损伤的可能性;(3)前置胎盘通常在靠近宫颈处附着,故在子宫下段切口外下2cm左右处较易探寻到子宫动脉上行支,将子宫尽量上提后结扎,减少血肿发生率。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中进行预防性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可以有效的减少术中、术后失血量,止血成功率高,该方法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对产后出血高危患者越早对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其预后越满意,故在临床上应避免在尝试所有其他方法失败后再用该法,因其他方法失败后出血量已较多,进而导致全子宫收缩无力甚至无收缩,出血更加难以控制,严重者可继发DIC,危及患者生命。

摘要: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龙岩市第一医院因高危因素进行剖宫产术1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剖宫产术中在胎儿娩出后,预防性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然后处理胎盘的50例为研究组;术中仅按常规处理胎盘的5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止血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及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病率未增加,卵巢功能恢复正常。术中对预防性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可以有效的减少术中、术后失血量,止血成功率高,该方法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剖宫产,防治

参考文献

[1]齐新颖,杨凤桢,付永杰,等.子宫下段压迫缝合阻断子宫动脉方法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28例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23(1):50-52.

[2]李悦,李智泉,曹宇,等.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防治前置胎盘剖宫产大出血的意义[J].吉林医学,2010,31(10):1319-1320.

[3]刘素琼,乔莉,李林峰,等.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止血术式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10):628-629.

[4]王晨虹,郭红霞.早期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在植入型凶险型前置胎盘中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8):630-632.

[5]范建辉,侯红瑛.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意义[N].中山大学学报,2009,30(3S):107-109.

子宫动脉结扎术 篇4

【关键词】产科出血;子宫动脉栓塞术;甲氨蝶呤

产科出血作为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因素[1],大多患者表现为急性出血,必须采取及时的临床救治措施,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创伤较大,并发症发生率相当高,甚至会导致患者丧失生育能力。子宫动脉栓塞术为产科出血临床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途径,安全性与有效性显著,止血效果良好,可保留患者完整的生育功能,改善患者预后情况等。为了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科出血的效果,在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本院对收治的产科出血患者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本院收治62例产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年龄在25~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34±0.73)岁。其中产后出血患者23例、产后胎盘植入出血患者15例、剖宫产后出血患者10例、剖宫产前置胎盘出血患者7例、异位妊娠出血4例、人工流产出血3例。

1.2 方法

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前,给予患者局部2%利多卡因麻醉,在DSA技术指导下,采取Seldinger法左侧股动脉穿刺置入血管鞘,在左侧髂内动脉送入5FCobra导管,观察血管解剖及病变部位后送入子宫动脉,根据患者体表面积,给予其适量甲氨蝶呤与明胶海绵颗粒行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再次使用抗生素、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及明胶海绵颗粒进行造影观察,保证血管完全栓塞。然后将导管成形后超选右侧子宫动脉,同样处理右侧血管。于X射线透视下栓塞双侧子宫动脉,保留子宫动脉主干为完全栓塞的标准。术中输液或输血维持血容量,全方位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术后给予患者采取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指导患者卧床休息。

1.3 统计学处理

资料采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栓塞前后血压、心率、血红蛋白指标

62例产科出血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均成功。栓塞后,患者血压、心率、血红蛋白等指标明显优于栓塞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分析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62例产科出血患者中,共出现6例并发症(9.68%)。其中出现轻度盆腔、腰骶部疼痛1例,骼内动脉栓塞后臀部疼痛1例,臀部及会阴、大腿部胀痛2例,经过休息2d后疼痛自行缓解。出现轻度发热患者2例,1d后降至正常范围,经对症治疗,均无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产科出血的临床表现为阴道大量出血、腹腔内出血等,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剖宫产后出血、中央前置胎盘终止妊娠出血等。动脉栓塞术在产科出血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为此方法可明确诊断栓塞出血血管,可起到最直接的止血效果。尤其是对于高危孕产妇的治疗,产前预防性栓塞子宫动脉,治疗时间较短,副作用较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利于减少大出血的风险。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科出血性疾病患者,避免子宫切除,有效保留患者生育能力,且经子宫动脉输注,可有效杀死胎盘胚胎组织[2]。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有利于及时控制阴道大出血,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3]。在治疗中选择明胶海绵颗粒,治疗成本较低,取材方便,对生育能力无直接影响[4]。

通过以上研究表明,62例手术治疗成功,栓塞后血压、心率、血红蛋白等指标明显优于栓塞前(P<0.05)。经对症治疗,均无严重并发症。此研究结果符合孙建群[5]等人的研究报道,他们对23例产科出血患者行盆腔动脉造影注入甲氨蝶呤,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结果发现,患者在栓塞前后血压、心率、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综上所述,将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方法应用于产科出血临床治疗中,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改善患者各项指标,保留子宫,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小华.产科出血中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及预防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2):51-52.

[2]朱静,李幼飞,李真,等.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科出血的进展[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5(13):535-537.

[3]焦桢,隋霜,王琳,等.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瘢痕妊娠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3):249-250.

[4] Wan A Y, Shin J H, Yoon H K, et al. Post-operative hemorrhage after myomectomy:safety and efficacy of transcatheter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J]. Korean J Radiol, 2014,15(3):356-363.

子宫动脉结扎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26例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患者, 其年龄为22~44岁不等, 平均 (29.4±2.8) 岁;患者的孕周为37~41周不等, 均有保留子宫的要求。本组产妇的产数:第一胎产妇16例, 第二胎产妇7例, 第三胎产妇3例。导致本组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原因如下:子宫收缩乏力、羊水过多、巨大胎儿、前置胎盘、妊高症、子宫切口撕裂等。所有产妇的术后出血量均>1000mL。

1.2 治疗方法

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从剖宫产原切口将子宫托出腹腔, 术者用左手握住子宫下段左侧向头端牵引, 并以左手掌垫在子宫下段后壁处阻止缝线伤及肠管, 助手显露手术视野, 于子宫下段横切口下1~3cm, 用手指触摸搏动的子宫动脉, 用1-0可吸收线从前向后距子宫左侧缘2~3cm处穿过子宫肌层, 再由后向前穿过子宫侧缘动静脉丛最外面的无血管区出针打结, 同法缝扎右侧。

2 结果

2.1 止血效果

本组患者中, 2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一侧的撕裂出血状况, 且出现了局部小血肿。对上述患者运用撕裂侧子宫动脉上行支与静脉结扎术治疗, 其出血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剩余24例患者术后均未再出血, 术后7~10d痊愈出院。

2.2 并发症情况

本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输尿管损伤、子宫缺血性坏死和阔韧带血肿等并发症。

2.3 术后随访

本组患者产后42~45d回医院复查, 其B超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子宫形态已恢复正常, 且回声均匀, 双侧附件正常。患者于产后4~6个月月经恢复正常, 且其经量与产前相比无显著差异。

3 讨论

3.1 妊娠子宫的血液供应特点和结扎止血的有关原理

产妇子宫下段形成是在足月妊娠期, 子宫动脉位于产妇子宫下段的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 其主要分上下两个分支, 上分支较粗, 沿着患者子宫侧壁迂曲上行称为宫底支, 供应产妇的子宫和子宫底部, 并与其卵巢动脉的输卵管动脉支和卵巢分支相吻合[4]。一般情况下, 产妇妊娠期为了更好的保障子宫血流量, 子宫与卵巢动脉均会出现肥大和增生, 但其子宫血流的90%以上均来自于产妇的子宫动脉。结扎子宫动脉可迅速减少其子宫的流血症状, 局部加压之后, 可使患者的血液凝结成血栓而达到止血目的。此外, 因产妇流血量不断减少, 致使其子宫肌层出现缺血, 刺激其子宫收缩进而压迫止血窦, 起到止血作用。

3.2 结扎止血的适应证

剖宫产术后大出血是现代产妇产后极易出现的严重并发症, 是产妇生命安全的一大威胁, 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迅速止血, 挽救产妇生命。从本组研究的结果来看, 结扎产妇子宫动脉上行支可迅速起到止血效果, 对于子宫按摩和运用宫缩剂止血无效的产妇尤为适用, 其可运用于胎盘早剥、子宫水肿、胎盘粘连和双胞胎等原因而导致的产妇剖宫产后出血病例中, 疗效确切, 安全有效[5]。

3.3 结扎手术中的注意事项

(1) 先下推膀胱腹膜反折, 在患者子宫切口下1~3cm的地方进行结扎, 此处肌层较薄容易穿透蜕膜进行全层结扎, 可确保患者的止血效果。 (2) 结扎时应特别注意将患者的子宫位置扶正, 并选择准确的结扎部位与结扎深度, 争取一次成功, 最大限度的避免对患者的血管造成损伤, 进而导致其出现阔韧带血肿等状况。 (3) 避免缝线过细, 禁“8”字缝合, 以免造成患者血管扭曲和静脉瘘等并发症。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在缝合时下推膀胱, 输尿管随着膀胱下移, 缝合前再触到子宫动脉搏动处, 待确定患者确实无输尿管后再进行结扎手术, 以免导致患者的输尿管发生损伤。术后并发症如术后感染, 首先, 若患者缝合术后的打结过紧或不紧均可影响患者的血液运行或导致患者的手术失败, 因而患者手术的打结松紧度一定要适度, 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其次, 此种结扎方式切莫与卵巢固有的韧带结扎止血方法同时进行, 因为患者的子宫血运主要来自于子宫动脉, 还有另外一部分来自于乱插动脉营养输卵管, 为了避免患者术后的并发症, 手术中需严格注意上述的注意事项, 以保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6]。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患病妇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 其不仅要求治愈疾病, 且要求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损伤, 并尽可能的保留其相关器官与正常功能。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本组26例患者在术后7~10d均痊愈出院,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预后良好。由此提示, 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在临床中适用于宫缩乏力、凝血功能异常和胎盘因素等导致的产后出血患者, 一般患者经传统的子宫按摩和宫缩剂使用无效的情况下即可运用子宫动脉上行结扎术进行止血治疗, 此手术需要尽早开展, 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操作简单, 用时1~3min即可, 且具有止血迅速、可靠、不会引起患者的宫腔粘连、可保留患者的子宫与声誉功能等特点, 是广大妇产科患者的福音。有文献报道[5,6]该术式对月经恢复无影响, 对再次分娩无影响, 以后血管可再通, 不影响子宫血供, 无需特殊器械, 止血确切, 减少术中术后子宫出血量, 减少输血发生率及子宫切除率,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尤其适于缺乏血源的基层医院。应被每个产科医师所掌握。

摘要:目的 研究并分析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对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共收治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患者26例, 所有患者均运用了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对本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观察与随访。结果 本组26例患者在术后7~10d均痊愈出院,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预后良好。结论 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是临床中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有效方式, 其具有安全、便捷等特点, 既保留了患者的子宫, 又不会对患者的月经周期产生影响, 值得推广。

关键词: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剖宫产,产后出血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842-845.

[2]曾荔萍.产科急症子宫切除41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 20 (4) :255.

[3]李侠.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26) :3735-3736.

[4]姚昔艳.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中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1, 32 (11) :3537-3538.

[5]卢月琴.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配合改良式B-Lynch缝扎术在剖宫产术中的出血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29) :3388-3389.

子宫动脉结扎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产后出血的32例患者, 患者的年龄为23-43岁, 平均年龄为 (26.4±3.2) 岁。其中因为子宫收缩乏力出血的患者有27例, 而因为软产道的裂伤而出血的有3例, 因为胎盘的因素造成的出血有2例, 其中此次调查的患者中出血量为500-2800mL。

1.2 方法

主要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之间产后出血的32例患者行子宫压迫缝合加上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的临床资料, 具体手术方法如下。

1.2.1 子宫压迫缝合术

本次研究中主要采取的是改良的B-lynch缝合术[1], 具体的操作方法:将产妇的子宫托出腹腔, 然后行子宫压迫试验, 待加压之后产妇的出血情况基本上停止, 则表明此次手术的成功性比较大。手术时首先下推膀胱腹膜反折, 暴露出子宫下段。然后清除宫腔积血, 继而使用l-0的薇荞线进行缝合, 从产妇的子宫切口距右侧的3cm的右下边缘3cm处进针, 然后穿过宫腔一直到切口的上缘2-3cm距侧方的4cm处进行出针;一般缝线需要在产妇的子宫浆肌层进行褥式的缝合。

1.2.2 子宫动脉结扎术

将产妇的子宫托出腹腔, 然后将子宫向缝扎的子宫动脉的上行支的对侧进行牵拉, 并摸测子宫峡部两侧所搏动的子宫动脉。然后使用1号的可吸收线进行从子宫动脉的上行支的内侧穿向子宫的肌层穿过, 需要注意不能够穿透子宫的内膜。继续从产妇的子宫动静脉丛的最外侧的无血管区进行自后向前的穿过, 同时打结结扎的子宫动脉上行支和对侧的子宫动脉上行支。

1.3 疗效判定

进行疗效的评定主要在产妇进行子宫缝合之后进行, 主要表现: (1) 有效:产妇的子宫整体或者局部与子宫下段的收缩良好, 且子宫的切口出现渗血和阴道的流血情况≤50mL/30min, 同时生命体征逐渐恢复正常; (2) 无效:产妇的子宫整体或者局部与下段的收缩情况不佳, 而且子宫切口处的渗血和阴道流血情况>50mL/30min, 同时其生命体征不平稳。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采取SPSS17.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P<0.05, 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本次调查的患者为32例, 其中有效的病例为29例 (90.6%) , 且产妇的子宫继续保留, 同时术后的愈合情况较好。另外3例无效 (9.4%) , 然后改行子宫切除术。所有的患者均经过有效的治疗康复出院, 无并发症情况发生。

3 讨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 对于产后出血采取子宫压迫缝合术和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而且这种方法操作简单, 止血比较迅速, 同时安全可靠, 成功率也比较高[2]。但是在进行这种方法治疗时,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在对患者的子宫缝合之前需要托出子宫, 做好子宫的压迫试验, 待加压之后出血停止方可进行缝合; (2) 缝合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可吸收的缝线或者是肠线; (3) 手术的过程中, 避免发生输尿管的损伤; (4) 缝合之后需要进行对患者进行观察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情况以及生命体征的监护。

另外在手术之后也需要注意几点问题[3]: (1) 做好子宫切口和腹部切口的预防感染处理; (2) 做好患者的术后饮食指导, 并补充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 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 避免出现低蛋白血症及贫血的发生; (3) 对于晚期产后出血需要切除子宫的患者, 需要提前告知患者, 避免发生纠纷。

参考文献

[1]张风荣.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11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8, 24 (6) :473-474.

[2]骆亚平, 李国选, 卢瑞丽.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6, 22 (9) :559-560.

子宫动脉结扎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2年3月10日至2014年3月10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产后出血患者, 对照组48例患者中, 最小年龄不低于24.2岁, 最大年龄不超过36.2岁, 平均年龄大约是 (26.24±3.15) 岁。孕周最长为42.0周, 孕周最短为32.5周, 平均孕周为 (37.89±4.13) 周。其中经产妇总共有26例, 初产妇总共有22例。观察组48例患者中, 最小年龄不低于23.8岁, 最大年龄不超过35.9岁, 平均年龄大约是 (26.04±3.24) 岁。孕周最长为43.9周, 孕周最短为33.1周, 平均孕周为 (37.98±3.23) 周。其中经产妇总共有25例, 初产妇总共有23例。两组产后出血患者的孕周长短、年龄结构、分娩方式、生育史等资料信息无显著性 (P>0.05) , 可比性较强。

1.2 方法。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术用于治疗48例观察组:产妇在手术前首先要排空膀胱, 胎儿分娩后, 给予产妇静脉滴注5%的葡萄糖和20 U的缩宫素, 同时采用卡前列甲酯全塞肛, 使用的剂量是1 mg。娩出胎盘之后的40 min之内, 如产妇的出血量超过450 m L, 那么需要常规消毒阴道, 并且按摩子宫, 从而排出宫腔内积血。医务人员通过中指对宫颈两侧到膀肌腹膜反折下0.6~0.9 cm, 在宫颈大概4~8点向前偏0.5 cm处探查, 探查的深度大约是4.5 cm。另外一只手采用3把无齿卵圆钳钳夹宫旁血管和两侧子宫动脉下行支。手术结束后留置导尿管, 并且仔细查看患者的出血情况。患者采取平卧位, 如4 h后产妇没有活动性出血, 那么可以取出宫颈钳[1]。

宫缩剂用于治疗48例对照组:给予产妇注射前列素氨丁三醇针, 剂量是250 μg, 如10 min后没有起效, 那么继续给予产妇注射前列素氨丁三醇针, 剂量仍是250 μg。如用药剂量达到1000 μg仍无法止血, 那么需要行全子宫切除术或者孕妇子宫动脉结扎术[2]。

1.3 统计学方法:把所有的数据输入SPSS17.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用 (±s) 表示计量, 用百分数 (%) 、例数 (n) 表示计数, 经软件计算, 如果对比数据P<0.05, 则被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不同时间内两组产后出血患者的出血量:观察组的2 h出血量、24 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不同时间内两组产后出血患者的出血量有明显差异 (P<0.05) 。见表1。

2.2 对比两组产后出血患者的止血时间:48例对照组中, 止血时间在5 min以上15 min以下的总共有21例, 止血时间在15 min以上25 min以下的总共有18例, 止血时间在25 min以上的总共有9例。48例观察组中, 止血时间在5 min以上15 min以下的总共有38例, 止血时间在15 min以上25 min以下的总共有9例, 止血时间在25 min以上的总共有1例。观察组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产后出血患者的止血时间有明显差异 (P<0.05) 。见表2。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常见现象, 出血原因主要是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宫缩乏力等[3]。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2 h出血量、24 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不同时间内两组产后出血患者的出血量有明显差异 (P<0.05) 。观察组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产后出血患者的止血时间有明显差异 (P<0.05) 。由此可见, 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术用于治疗产后出血患者的效果明显, 大大减少了出血量, 而且止血时间较快, 值得推荐[4]。

摘要:目的 重点探索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术用于治疗产后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 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2年3月10日至2014年3月10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产后出血患者, 将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术用于治疗48例观察组, 宫缩剂用于治疗48例对照组, 对比两组治疗方案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的2 h出血量、24 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止血时间在5 min以上15 min以下的总共有21例, 止血时间在15 min以上25 min以下的总共有18例, 止血时间在25 min以上的总共有9例。观察组的止血时间在5 min以上15 min以下的总共有38例, 止血时间在15 min以上25 min以下的总共有9例, 止血时间在25 min以上的总共有1例。观察组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产后出血患者的出血量/止血时间有明显差异 (P<0.05) 。结论 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术用于治疗产后出血患者的效果非常明显, 值得推荐。

关键词:产后出血,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术,效果

参考文献

[1]戴婉波, 覃小红, 蔡瑞贤, 等.子宫动脉下行支及宫旁血管钳夹术在治疗凝血功能障碍性产后出血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半月刊) , 2009, 11 (15) :131-132.

[2]季平, 吴春梅, 石月莲, 等.宫颈钳夹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 2008, 7 (7) :8-9.

[3]孔志伟, 巫朝霞, 张晓静.子宫动脉下行支结扎+宫颈环扎术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27) :53-54.

子宫动脉结扎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3月—2010年12月 16例剖宫产术中发生产后出血病例, 其中我院15例, 外院1例。16例病例年龄21~33岁, 平均27岁。初产妇10例, 经产妇6例.孕周34+1~41周, 平均孕周38.9周。

1.2 手术指征或出血因素

胎盘早剥4例, 一例为麻醉后出现仰卧位综合征及胎盘早剥, 2例发生子宫胎盘卒中, 2例伴瘢痕子宫, 其中一例伴轻度子子痫前期。瘢痕子宫伴胎盘粘连1例。单纯瘢痕子宫2例。头盆不称3例, 其中一例伴轻度子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3例。巨大儿2例。患者要求手术分娩1例。平均产后出血500~ml 6例, 1000~ml 7例, 2500~4300ml 3例。在剖宫产术中出现大出血, 经常规按摩子宫, 应用缩宫剂等方法无效后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

1.3 手术处理方法

全部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1) 将子宫挽出腹腔外, 迅速缝合子宫切口两侧各至1/3段, 留中间观察。 (2) 首先结扎一侧子宫动脉上行支, 将子宫向上向对侧牵拉, 以中食指触及子宫切口左侧角外下缘动脉搏动后, 以强生公司生产的大弯圆针带0号可吸收线于左侧切口下1~2cm, 距子宫外缘2cm处进针, 自子宫前壁穿过子宫肌层到后壁, 不穿透内膜, 再由后向前穿过阔韧带无血管区, 结扎。再次触摸动脉搏动消失。同法处理对侧。应注意避开血管区, 一次性进针出针, 防止阔韧带血肿。

2 结果

2.1 止血效果

16例病例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后, 15例子宫出血立即停止或显著减少, 平均出血量≤30ml/h, 术后无再次出血病例, 一例胎盘粘连经局部缝扎、宫腔填塞纱布、冰敷、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后仍继续出血, 子宫水肿, 子宫切口缝合后膨出, 拆除缝线即涌出大量血液, 总出血量达4300ml, 改行子宫次全切除术血止。术后恶露干净时间≤22d。

2.2 愈后

所有病例均抢救成功, 术后6d出院。无一例出现输尿管、膀胱、肠管损伤或局部血肿、阔韧带血肿、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子宫缺血坏死等并发症。

2.3 子宫复旧情况

15例病例术后42d复查, 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 无压痛, B超显示子宫形态大小正常, 回声均匀, 双侧附件正常。

2.4 月经复潮时间及再次妊娠状况

1例因胎盘早剥致死胎, 产后45d月经恢复, 其他病例产后2~8个月恢复月经, 周期规律, 经量与孕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上述病例尚在避孕中, 妊娠情况有待继续随访。

3 讨论

近年来, 产后出血的治疗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降低产后出血死亡率以及如何降低子宫切除率以保持组织器官的完整性。产后出血的治疗在使用宫缩剂无效后, 常采用宫纱填塞, 髂内动脉结扎, 子宫动脉栓塞, 甚至子宫切除等方法抢救产妇生命。宫腔填塞法有潜在出血和感染的可能;髂内动脉结扎术止血效果虽然好于子宫动脉结扎术, 但手术操作相对复杂, 耗时长;子宫动脉栓塞术需要特殊的设备、技术, 基层医院开展困难, 且有引起局部缺血, 产生臀部皮肤坏死可能, 罕见的并发症有败血症和膀胱坏死。子宫不仅是一个激素作用的靶器官, 尚能分泌激素、酶和细胞因子等活性物质, 参与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子宫切除使女性永久丧失生育功能, 对女性身心创伤巨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可以保留子宫, 保全盆腔脏器及功能的完整性, 无需特殊器械、设备, 操作简单、易掌握, 成功率高, 止血迅速效果可靠, 损伤临近组织几率小, 只要操作得当, 术后几乎无并发症, 尤其适用于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及其他原因所致的子宫弥漫性出血。

子宫的血供主要来自子宫动脉。子宫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分支, 在腹膜后沿盆侧壁向下向前行, 经阔韧带基底部、宫旁组织到达子宫外侧, 相当于宫颈内口水平约2cm处, 横跨输尿管到达子宫侧缘, 分为上下两支:上支较粗, 沿子宫侧缘迂曲上行, 称为宫体支, 下支较细分布于宫颈及阴道上段, 称为宫颈-阴道支[1]。子宫体部的血供90% 来自子宫动脉上行支。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是通过阻断子宫体的主要血供而达止血效果。剖宫产术中发生出血, 在药物保守处理无效时迅速果断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 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后子宫血流量明显减少、减慢, 刺激子宫收缩进一步压迫血窦止血, 待侧支循环建立时, 出血部位已形成牢固血栓而持续止血[2]。本组病例剖宫产术中出血经上述处理后除一例瘢痕子宫并胎盘粘连无效外全部成功, 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止血效果迅速肯定。其中一例胎盘早剥并瘢痕子宫产后出血2000ml, 子宫胎盘卒中, 子宫体2/3面积呈紫黑色, 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后子宫色泽明显转红, 宫体收缩变硬。另一例是基层卫生院因巨大儿剖宫产, 术中发生宫缩乏力出血达2500ml, 由笔者会诊后迅速采取上述方法而止血, 保全子宫抢救成功。本组文中1例瘢痕子宫并胎盘粘连产后出血经局部缝扎、宫纱填塞、冰敷及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等处理无效, 子宫水肿, 出血达4300ml, 而改行子宫次全切除术。考虑可能与采用多种方法, 手术操作时间长至组织水肿有关, 如果当机立断行子宫动脉结扎术, 效果欠佳时可结扎双侧卵巢动脉及子宫动脉下行支, 可能止血效果会好些。

两侧髂内动脉分支不仅在脏器上相互对称吻合而且与髂外动脉或腹主动脉之间有侧支交通, 结扎髂内动脉, 不影响盆腔脏器的血运, 导致组织缺血坏死[3]。而子宫动脉上行支只是髂内动脉前干分支出的子宫动脉分支, 结扎后更不影响侧支循环建立。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的可吸收线具有一定张力, 随着水解和子宫的复旧渐松, 约3周左右溶解脱落, 子宫动脉上行支可再次复通, 不影响子宫的血运、月经复潮及再次妊娠。据肖素梅等报道子宫动脉结扎术后有妊娠正常分娩的结果, 再根据目前血管介入治疗子宫肌瘤并不影响受孕的观点, 认为子宫动脉结扎术对生育无明显影响[4]。

综上所述, 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时, 止血速度快, 效果明显, 能保持器官的完整, 无近期及远期并发症, 不影响月经恢复、再次妊娠及分娩, 是一种积极有效控制产后出血的措施。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受设备技术经济水平限制, 在不增加经济费用情况下既可达到止血目的, 又能保全子宫, 对减少产后大出血,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将起到积极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在剖宫产术中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3月—2010年12月对16例剖宫产术中发生产后出血病例采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 观察止血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15例迅速止血, 仅1例胎盘粘连出血不止改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8.

[2]张冬梅.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8, 9 (4) :320.

[3]苏应宽, 徐增祥, 江森.实用妇产科学[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18-19.

子宫动脉结扎术 篇9

【关键词】 产后出血;子宫动脉栓塞术;止血时间

【中图分类号】R714.4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7-0082-01

产后出血是产后严重的并发症,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产后出血的干预措施逐渐完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1]。笔者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宫缩剂、静脉推注钙剂等保守治疗无效且出血速度快,胎儿分娩后1h出血量超过500ml、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衰竭现象,符合难治性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2]。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6.3±1.2)岁;孕周(34~41)周,平均孕周(38.2±1.0)周;初产妇16例,经产妇4例;单胎18例,双胞胎2例;顺产5例,剖腹产15例;产后出血原因分别为:部分性胎盘植入5例,胎盘早剥合并DIC 4例,子宫收缩乏力2例,子宫下段不全裂伤5例,晚期产后出血2例,平均出血量(2154.7±675.8)ml;研究组患者年龄24~36岁,平均年龄(27.5±1.4)岁;孕周33~40周,平均孕周(37.3±1.2)周;初产妇为15例,经产妇为5例;单胎为17例,双胞胎3例;顺产4例,剖腹产16例;产后出血原因分别为:部分性胎盘植入4例,胎盘早剥合并DIC 4例,子宫收缩乏力3例,子宫下段不全裂伤6例,晚期产后出血1例,平均出血量(2150.6±678.4)ml。两组患者年龄及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子宫切除术治疗,主要为分别断扎左侧圆韧带、输卵管峡部及卵巢固有韧带;下推膀胱,断扎子宫血管及部分主、骶韧带;相同方法处理右侧组织后,绕宫颈环切子宫,将其取出,最后将子宫残端缝合。研究组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及局部麻醉,使用Seidinger穿刺技术于右股动脉置管。患者出现休克现象时,经导管鞘注入500ml代血浆。随后将导丝引入5F多功能导管,插入腹主动脉下段分叉1~3cm处,注射12ml显影剂,速度控制在6ml/s。将导管插入出血侧子宫动脉后,将直径710~1000μm的明胶海绵颗粒注入出血靶动脉,栓塞完毕之后行髂骨内动脉造影,表明出血停止。拔出导管,将穿刺点按压10min,进行包扎,继续给予抗生素、补液治疗,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止血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止血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止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对比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常由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传统治疗方法一般为结扎双侧子宫动脉及髂内动脉、子宫切除术等,但此种治疗方式患者不能再生育,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影响,患者满意度低。子宫动脉栓塞术通过插管即可完成手术,避免开腹手术创伤,止血准确,通过造影能快速找准出血位置,血管栓塞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手术步骤简单,造影之后直接进行干预,避免治疗的盲从性,能满足患者需求,不影响以后的生育功能,保证生活质量[3]。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止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兆清,侯理达,李珍,等.子宫动脉栓塞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3,27(5):91-95.

[2]苏春宏,陈敦金,王天红,等.紧急子宫切除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1,32(18):2430-2432.

[3]李芳,李保坚,冼海燕,等.2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治疗体会[J].海南医学,2014,25(3):416-417.

子宫动脉结扎术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为研究对象, 年龄21~32岁, 平均 (26.30±4.67) 岁;孕周37~42周, 平均 (39.15±1.31) 周;产次1~3次, 平均 (1.54±0.24) 次。剖宫产指征包括产程延长或滞产23例, 巨大儿19例, 双胎12例, 子痫前期22例, 胎盘早剥10例。所选对象均排除血液系统疾病, 无其他内外科合并症。该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患者及其家属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均采取硬膜外麻醉下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 将上述产妇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两组均为43例, 且年龄、孕周、生产次数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产妇胎儿娩出后, 迅速注射缩宫素20 U, 所选患者均在胎盘娩出后发生大出血, 且子宫收缩性较差, 可静脉滴注缩宫素10 U抑制, 若5 min后患者出血量已超300 m L开始下述方法治疗。观察组:小心将子宫抬出腹腔, 轻柔按摩, 若仍未见子宫收缩改善, 则及时使用宫腔棉垫进行填塞压迫, 同时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 将棉垫取出, 观察1~2 min, 宫腔若持续出血或收缩性较差, 则行B-Lynch术。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操作:子宫切口下部1~2 cm, 子宫峡部两侧搏动子宫动脉上行支内侧2 cm处, 使0号可吸收缝线由前至后贯穿缝合, 通常不需穿透子宫内膜层, 后由最外侧阔韧带无血管区由后至前穿过进行结扎。B-Lynch缝合术参考1997年英国Milton Keynes医院Dr Christopher B-Lynch所制定的方式进行[3]。

对照组产妇同轻提子宫出腹腔, 轻柔按摩, 热生理盐水纱布垫压迫, 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10 m L, 另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400μg, 出血仍较多则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治疗, 出血部位“8”字缝合, 宫腔纱布填塞。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输血情况及产褥病率, 出血量采取称重法进行测定, 即术前称干纱布、干纱垫重量, 术后对湿纱布和纱垫重量进行测定, 公式为纱垫总重量+吸引器引流量-术前干纱布或纱垫-羊水-冲洗液,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出术中及术后两个时间段的出血量。

1.4 统计方法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采取率 (%) 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和t值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中、后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输血率及产褥病率比较

观察组输血率、产褥病率分别9.31%、6.98%, 显著低于对照组27.91%、23.26%,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众多研究显示, 剖宫产产后出血量较阴道分娩明显较高, 近70%~80%产妇术后发生大出血的主要因素是子宫收缩乏力, 以往临床主要通过缩宫药物治疗、子宫动脉栓塞、宫腔纱布填塞等方式进行治疗, 尽管具有一定的止血效果, 但对技术要求高、治疗费用较高, 且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仍不够理想, 以至于不得已切除子宫[4]。该研究采取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B-Lynch缝合术治疗, 结果显示产妇出血量得到有效控制。

妊娠期患者子宫血流大部分来自子宫动脉, 因此减少子宫血流量的关键在于子宫动脉上行支循环情况, 进行结扎可显著减少血流。当侧枝循环建立时, 出血部位形成牢固血栓实现持续止血[5]。单纯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成功率较高, 具有可行性。而B-Lynch缝合术最早在1997年被英国学者Dr Christopher B-Lynch提出, 此手术利用纵向机械性压迫使子宫壁弓状血管受有效挤压从而降低血流量, 局部加压后容易形成血栓而止血, 另子宫收缩压迫血窦, 使血窦关闭从而止血[6]。

在手术中应注意如果患者出现持续性的出血迹象, 即胎盘娩出后子宫明显疲软, 宫腔出血速度加快时, 应立即用棉垫填塞宫腔, 避免进一步出血, 处理越早止血效果越好, 完成宫腔棉垫填塞后, 采取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 该研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结扎后, 出血明显下降。将棉垫病拔出后, 如果出血仍无法抑制, 子宫收缩差, 需采取B-Lynch缝合术。缝线应使用1号单乔缝线, 柔韧性较强, 便于打结, 且在组织内不会产生不良作用。完成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及B-Lynch缝合术后应静脉给予缩宫素维持。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且产褥病及输血发生较少, 表示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可有效抑制出血。张艳玲[7]通过研究认为, 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B-Lynch缝合治疗术中大出血效果显著, 术后42 d随访未见晚期出血时间, 且子宫复旧良好。刘海华[8]等通过对17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改良B-Lynch缝合治疗, 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止血满意, 子宫缩复且恶露均排出, 彩超检查结果正常, 未见异常回声。以上研究与该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 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出血效果显著,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该院86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均为43例, 观察组采取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B-Lynch缝合术止血, 对照组给予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 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出血率, 输血情况及产褥病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术后出血量分别为 (543.03±206.37) m L、 (93.53±28.15) m L,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672.58±310.98) m L、 (146.28±85.03) m L,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输血率、产褥病率分别9.31%、6.98%, 显著低于对照组27.91%、23.26%,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 可减少出血量, 避免输血,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B-Lynch缝合术,剖宫产,出血

参考文献

[1]刘爱民, 施萍, 乔立甫, 等.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联合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2, 13 (6) :452-453.

[2]卢月琴.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配合改良式B-Lynch缝扎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29) :3388-3389.

[3]B-Lynch C.Conservative surgical management//B-Lynch C, Keith LG, Lalonde AB, et al.A textbook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J].Kirkmahoe Sapoents, 2006:287-298.

[4]徐晓琴, 俞小英, 何绍民, 等.改良B-Lynch缝合术及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治疗剖宫产术中难治性出血的体会[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3, 21 (9) :627-628.

[5]曾玉华, 周洪贵, 李佳平, 等.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运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1, 27 (4) :312-313.

[6]魏华莉, 李广太.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13) :3252-3252.

[7]张艳玲.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联合B-Lynch缝合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 (10) :161-163.

上一篇:中国民间传统图形下一篇:低钙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