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化疗栓塞术(共10篇)
动脉化疗栓塞术 篇1
1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定义
是指经皮穿刺股动脉, 在X线透视下将导管插至固有动脉或其分支注射抗肿瘤药物和栓塞剂等材料, 使肿瘤局部区域化疗药物浓度较高, 栓塞后阻断动脉对肿瘤的血液供应, 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插管化疗可导致肝癌组织坏死, 使肿瘤体积缩小, 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2 常用栓塞药物
常用的栓塞剂有碘化油和颗粒明胶海绵, 现临床多用抗肿瘤药物和碘化油混合后注入肝动脉, 发挥持久的抗肿瘤作用, 一般6~8周重复治疗一次。
3 术前护理
(1)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有关治疗的并要性, 方法和效果以缓解其紧张情绪。 (2) 做好各种检查, 如:血常规, 出凝血时间, 肝肾功, 心电图, B超, 胸透等, 检查肝动和足背动脉的搏动强度。 (3) 行碘过敏试验和普鲁卡因, 青霉素试验。 (4) 术前6小时禁食水, 术前半小时可遵医嘱给予镇静药, 测量血压等。 (5)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术前护理的重要环节。肝癌患者大多数情绪不稳定, 处于焦虑、恐惧心理状态, 缺乏治疗信心, 或者根本不知晓自己的病情。在护理工作中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针对患者关心的问题向患者介绍治疗目的、步骤、效果、不良反应和术中配合及介入治疗手术的优点, 如创伤小、安全、恢复快、效果好等, 使患者对治疗有全面了解, 在思想上、精神上做好充分准备, 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对于不了解自己病情的患者, 医务人员要做好保密工作。 (6) 给予患者备腹股沟部位皮肤范围包括会阴双侧, 大腿上1/2下腹部。
4 术后护理
(1) 观察穿刺部位出血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拔管后用无菌纱布持续按压穿刺部位15~20分钟。老年人动脉硬化、高血压、肝功能不良等情况可适当延长压迫及制动时间, 并缓慢放松, 观察无出血后方行包扎。回病房后, 指导并协助患者平卧12小时, 穿刺侧下肢平伸24小时, 要求病人家属按摩下肢肢体。穿刺部位加压包扎, 应扎沙袋压迫6小时, 以防穿刺部位渗血, 定时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渗血、淤血、足背动脉强弱, 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 栓塞术后一周后, 应根据医嘱静脉滴注白蛋白, 适量补充葡萄糖, 准确记录出入量, 以作为补液的依据。 (3) 术后病人多可出现栓塞后综合征, 表现为发热, 肝区疼痛, 恶心, 呕吐, 心悸, 白细胞下降, 发热一般持续3~5天, 可用物理, 药物降温, 肝区疼痛一般因药物所致, 24小时内可缓解, 必要适当给予止疼剂, 恶心呕吐一般是化疗药物所致, 可给与胃复安等。
5 禁忌症
(1) 门静脉癌栓塞 (2) 肝功能严重损害有明显黄疸者。 (3) 肿瘤体积超过全肝的70%以上者。 (4) 全身一般情况较差者。
6 不良反应及护理
(1) 腰酸、腹胀:出现此症与病人术后平卧、术侧下肢的制动有关。起床活动后即可消失。护理时可帮助病人活动非手术部位, 热敷、按摩腰部, 并向病人解释清除, 减轻患者顾虑。 (2) 尿潴留:一般是由于患者不习惯床上排尿引起的。护理措施:术前两小时训练患者在床上排尿;做好解释和心里工作;用温水冲洗会阴部, 同时让患者听流水声或热毛巾热敷、按摩膀胱并适当加压。经上述处理后患者即可自行排尿。 (3) 发热:发热是由于患者坏死的癌组织被人体分解、吸收引起的。一般不会超过38度。检查后无感染的患者可口服药物或用栓塞剂塞肛, 以减轻患者的不适。 (4) 恶心、呕吐:这是大量使用化疗药物引起的消化道症状及造影剂的副作用, 一般1周后可自行消除。症状严重者可应用甲氧氯普氨肌肉注射。同时, 需进食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食物, 并少食多餐。术后多饮水, 适当增加补液量, 以利于造影剂的排除, 减少肾脏并发症的发生。 (5) 上腹痛:栓塞后肝脏局部缺血可引起肝局部血管胀痛, 刺激肝包膜, 及其他刺激均可引起疼痛。急性动脉栓塞, 肢体也可出现疼痛。护士应密切观察疼痛部位、强度及时间等。轻度疼痛无需处理, 严重者应在排除肝脏破裂出血后应用镇痛剂止痛。急性动脉栓塞时要注意患者有无疼痛、感觉是否异常、麻木或摸不到动脉波动等异常情况。 (6) 穿刺部位出血或形成血肿:常见原因有插管反复、器械过粗、技术不熟练及术后压迫止血不够等。
护理时应注意:术后避免过早活动及剧烈运动;患者咳嗽或用力排便、排尿是应注意压迫穿刺点;术后注意观察切口, 如有出血应重新加压包扎;对于局部血肿及淤血者, 应用500克每升的硫酸镁热敷并理疗。
动脉化疗栓塞术 篇2
关键词 肝癌 化疗栓塞 护理
资料与方法
1998年6月~2006年11月,我院采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307例,男212例,女95例,年龄31~74岁,平均49.5岁,其中巨块状型肝癌281例,结节型26例。全部病例TACE介入治疗前均经B超、CT或MRI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方法:运用Seldinger技术,患者取仰卧位,腹股沟区局部麻醉后选择性穿刺右股动脉,在X线透视下放置7F动脉鞘管,经腹主动脉逆行向上降导管置入肝脏动脉内,选用优维显为造影剂,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行肝动脉造影,观察肿瘤部位、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血供情况,确保留置导管在肝动脉内,将术前准备的化疗药物缓慢推注进血管内,结合碘油栓塞,最后用明胶海绵栓塞供血动脉,术毕拔管,局部压迫止血15分钟左右,予穿刺部位用绷带加压包扎后返病房。
护理要点
术前准备:详细了解病史,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协助完成三大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質、AFP、心电图、B超、胸部摄X线或胸部CT等检查。术前做碘、普鲁卡因过敏试验,评估肝脏功能Child级别,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纠正贫血、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异常,清洁皮肤,行双侧腹股沟区及会阴部备皮以防止感染等并发症。术前嘱患者禁食4小时,根据医嘱准备好相应的抗癌药物。
心理护理:给予患者适当的安慰和解释,减轻其心理压力。治疗前,医护人员主动向患者及家属介绍TACE治疗的目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术中与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和注意事项。通过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成功病例,或让治愈病人现身说法,使患者充分认识到该治疗中不良反应是很小的,消除患者疑虑、恐惧等思想,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
术后护理:①一般护理。②生命体征的监测。③饮食护理:进食易消化、高热量、清淡等食物,多饮水,加速毒素及造影剂排泄,保持大小便通畅。恶心、厌食患者应注意饮食搭配,以增加食欲。术后常规给予恩丹西酮,预防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④预防血栓形成:注意插管肢体皮肤颜色、温度变化,以了解患者供血情况,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术后注意观察其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发现肢体变冷、苍白、疼痛、脉搏减弱甚至消失,将有血栓形成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⑤预防感染。
并发症护理:①疼痛:密切观察腹痛部位、程度及性质,向患者作好解释以增强心理承受力,对疼痛剧烈的患者,可使用止痛剂;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长时间剧痛,必要时可行静脉或硬膜外持续镇痛。②发热:本组病人发热率达93.5%,于术后2天出现多见,体温波动在37.4~39.6℃,持续2~7天,多为午后起热,傍晚最高,次晨退热。体温低于38.5℃者,未予特殊处理,2~6天后一般可自行消退;体温达38.5℃以上者,经温水擦浴,予安乃近1.5ml肌肉注射,一般在1~4小时后体温降至正常;如仍有发热,用地塞米松5mg均使体温降至正常。当患者体温下降出汗较多时,应及时更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不用酒精擦浴[1]。降温过程中,密切注意患者一般生命体征。③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应及早发现肝性脑病先兆。本组有70例出现较明显的肝功能损害。④胃肠道反应:严密观察恶心、呕吐的性质和持续时间,并遵医嘱给予肌肉注射胃复安10mg或静脉推注格拉司琼3ml。
讨 论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病,未经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一般生存期只有1~4个月。由于受肿瘤的大小、部位以及肝脏的基本病变、肝功能状况、肝脏储备功能和病人的全身疾病的影响,不能耐受手术切除[2]。在已切除的肝癌中,5年内复发率也有60%~80%。因此,绝大部分肝癌患者需要非手术治疗、微创等治疗手段,而经静脉全身化疗和放射治疗效果甚微,故TACE已成为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3]。
TACE是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插管,选择性地将导管插至肝癌供血动脉,经导管将一定剂量的化疗药物灌注入肿瘤区,再将超液态碘油与化疗药物混合成乳剂行肿瘤血管栓塞。多数肿瘤的营养主要由动脉供给,肝癌的血供95%~99%来自肝动脉,化疗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与抗肿瘤效果成正比。经肿瘤供血动脉直接灌注抗癌药物后,药物短距离即与肿瘤细胞接触,局部药物浓度高,对癌细胞杀伤力强,药物也不会被血液中某些成分所结合而失效,全身性不良反应亦明显降低。TACE是在不增加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足够的药物剂量,同时能不同程度阻断肿瘤组织毛细血管,造成肿瘤组织缺血坏死。
化疗药物碘油乳剂对肝癌组织具有趋向性与亲和力,能较密集地沉积于肝癌组织中,延长在瘤组织中的滞留时间,化疗药物缓慢释放,从而达到最有效杀伤癌细胞和阻断肿瘤血液供应的双重作用,因此能有效地控制肿瘤生长,使肿瘤坏死缩小,同时对正常肝组织影响较小。
TACE术后常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因此,做好TACE术的术前及术后护理,能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赵霞,杜霞.癌患病人介入治疗方法回顾与展望.肿瘤学杂志,2003,9(4):227
2 黄洁夫.肝动脉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0,6(1):3
动脉化疗栓塞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经临床影像检查及AFP测定诊断为原发性肝癌126例, 男52例, 女34例, 年龄49~76岁, 平均62.5岁;结节型32例, 巨块型48例, 弥漫型6例。所有患者初诊时均为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而行肝动脉化疗或加栓塞, 其中38例单纯肝动脉化疗, 48例行肝动脉化疗加栓塞。1年后采用通过门诊和书信、电话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化疗或加栓塞进行随访。
1.2 治疗方法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 一般取右股动脉穿刺, 术区消毒、铺无菌单、局部浸润麻醉后穿刺, 在X线电视监控下, 置入导管予肝动脉, 推注造影剂, 确认导管送至肿瘤供血的靶动脉。
随即再推注造影剂, 摄片验证为肿瘤供血血管后, 行灌注化疗。化疗药为氟脲嘧啶1000mg、丝裂毒素6mg、表阿霉素60mg或应用吡喃阿霉素60mg、羟基喜树碱20mg, 以上药物2~3联, 灌注上述药物时用生理盐水稀释成40%~50%的溶液, 经导管内缓慢注入, 然后注入栓塞剂, 栓塞剂为碘化油和明胶海绵, 推注完毕退出导管, 压迫止血, 局部加压包扎, 送回病房。一般隔1~2个月重复治疗, 重复的次数和间隔根据动态增强CT了解肿瘤的血供情况和坏死情况, 对于肿瘤血供恢复或肿瘤有复发, 及时重复应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定期行实验室检查, 30~45d复查CT、MRI或超声并与术前比较, 观察患者术后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随访1、2、3年及以上生存期。
2 结果
经治疗后, 当时患者临床症状均有较明显好转, AFP明显下降, 病灶内碘沉积良好, 充填均匀, 病灶不进一步扩大或有不同程度缩小, 有6例经介入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 肿块完全消失;有2例因介入治疗前肝功能减弱、腹水, 家属及患者坚决要求介入治疗, 术后2周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有3例治疗无效, 病变进展2个月后死亡。126例患者治疗后, 症状缓解者42例, B超、CT提示肿瘤缩小>50%者36例;AFP下降或恢复正常者28例;随访半年生存40例 (46.51%) , 2例死亡于其他系统疾病。1年生存22例 (25.58%) , 2年生存12例 (13.95%) , 3年生存6例 (6.98%) 。食欲下降者14例 (16.28%) , 恶心呕吐者32例 (37.21%) , 外周血白细胞下降者24例 (0.28%) 。
3 讨论
肝癌的其它治疗方法和手段有药物微球、热化疗、灭能硬化、射频消融、放射粒子置入、留管持续灌注化疗或埋置药盒化疗等, 但都有其局限性和不足, 应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提高生活质量出发, 加强综合性治疗。介入放射学是医学影像诊断学与临床治疗学相互结合与发展的产物, 它渗透于各医学学科中, 推动着各学科的发展[2]。改变了许多传统的内、外科治疗模式, 已成为现代医学中最具有发展前途的一门新兴学科, 已被认为是与内科、外科并列的三大医疗体系之一。
原发性肝癌的自然生存期一般为1~4个月, 只有13%活1年以上, 且肝癌发现时大多为中晚期, 大多数失去了手术时机, 使介入治疗成为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通过肝动脉介入灌注化疗, 有利于提高局部药物浓度, 据报道, 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浓度要高于静脉给药2~6倍, 使抗癌药物在肿瘤组织内缓慢释放, 减少患者化疗时的不良反应, 且能提高治疗效果。通过介入,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 同时可行肝动脉栓塞, 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正常情况下, 肝脏是具有双重血供的特殊脏器, 肝脏的血流20%~30%来自肝动脉, 70%~80%来自门静脉, 而肝癌的血液供应几乎全部来自肝动脉, 故肝动脉栓塞后肿瘤的血供减少90%~95%, 而正常肝实质的血供仅降低35%~40%。所以放射介入治疗的最主要手段为肝动脉栓塞化疗, 其目的是阻断肿瘤的血供, 使瘤体缺血坏死而缩小, 提高局部化疗药物浓度[3], 并缓慢释放抗肿瘤药物效应, 减轻不良反应, 控制肿瘤所致的出血, 缓解疼痛。
本组资料中, 单纯结节型、巨块型的预后较佳, 中、远期生存率高, 可能因为肿瘤血供丰富, 多有包膜, 播散少;而弥漫型及多结节型常伴有明显门脉癌栓多见, 转移常见, 所以生存率低。此外, 有黄疸、腹水,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及出血倾向者不适合做介入治疗, 本组有1例因术前严重肝功能不全及腹水, 术后2周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肿瘤动脉放射介入栓塞化疗后, 在早期据彩色多普勒观察肝固有动脉峰值血流速度明显减低, 此时CT观察不理想。随着介入后观察时间延长, 肿瘤内部及其周围动脉狭窄, 闭塞更加明显, 导致肝固有动脉血流下降, 门静脉血流量减低, 从而进一步减少了肝肿瘤的血供、使肿瘤缩小。碘化油与肝癌细胞有亲合性, 作为载体或栓塞剂治疗肝癌。影响碘油在肿瘤内的积聚因素很多, 如肿瘤的血供、肿瘤的大小。根据有关文献资料统计认为CT检查时间最好是在介入栓塞治疗后4周, 本组病例均采用4~5周检查。常规螺旋CT平扫主要是观察肿瘤缩小的情况、碘化油积聚分布的范围、数量占肿瘤面积的多少。螺旋CT增强扫描, 动脉期和门静脉期主要是观察肿瘤内残留存活的癌组织所占的比例, 以及肿瘤周围的副血供, 门静脉有否癌栓及肝脏其它部位有否播散病灶, 从而对决定是否再次介入栓塞治疗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意义。本组病例有3例最多介入栓塞治疗达5次。
肝癌介入治疗数十年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 介入治疗是目前肝癌非手术治疗中效果最好的, 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的优点, 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延长生存期, 目前是肝癌治疗的重要方法,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18~123.
[2]刘华, 王蔚, 郑垂志, 等.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8, 13 (11) :1028~1029.
动脉化疗栓塞术 篇4
【关键词】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宫颈妊娠;剖宫产瘢痕妊娠;甲氨蝶呤;护理
宫颈妊娠和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是两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宫颈妊娠是指受精卵着床和发育在宫颈管内,极罕见,发病率为1:18000[1]。CSP是指胚胎或受精卵在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着床,是剖宫产远期并发症之一。宫颈妊娠和CSP因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易漏诊,误诊,严重者可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而危及生命。2013年1月-10月我科共收治宫颈妊娠2例,CSP8例,均采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取得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0例,年龄21—39岁,孕产次2—5次。10例患者均有停经史,3例不规则阴道流血史,无明显腹痛史,血清β-HCG测定均为阳性,均经彩色多普勒确诊为宫颈妊娠或CSP 。
1.2 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在局麻下以seldingerˊs技术行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分别行两侧髂内动脉及子宫动脉造影证实后,分别注入甲氨蝶呤50mg稀释液,随后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毕拔出导管压迫15分后加压包扎。
2 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双侧子宫动脉甲氨蝶呤灌注化疗加明胶海绵栓塞术,术后均在B超监测下行清宫术,手术顺利,术后复查β-HCG恢复正常,彩超检查恢复正常,治愈出院。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患者大多数对异位妊娠不陌生,当备告知次类型异位妊娠的特殊性,治疗比较复杂,危险性比较高后,心理将更恐惧焦虑,加上对介入治疗这种新技术缺乏认识,对治疗缺乏信心,经济负担重,心理压力将更大。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性格等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宣教工作。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热情主动关心患者,解释清楚疾病的相关知识,告知介入治疗的安全,可靠及优越性,讲解手术的程序,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应对措施等,介绍成功病例,安慰鼓励患者,减轻心理负担,使其更好的配合治疗。
3.2 术前护理:①常规做好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输血前检查,出凝血时间,心电图等检查,了解有无手术禁忌症;②指导患者术前8小時禁食禁饮,练习床上排空大小便及足背伸屈运动;③备皮,留置尿管,更换手术衣,将病历及术中所需液体带入介入室。
3.3 术后护理
3.3.1 一般护理常规:患者术毕安返病房,给予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生命体征,右侧腹股沟处穿刺部位用盐袋压迫6—8小时,严密观察伤口敷料是否清洁干燥,有无渗血移位,有无皮下血肿形成,及阴道流血情况。观察穿刺处下肢皮肤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查明原因处理。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穿刺侧肢体制动12小时,取伸直位,不能屈髋屈膝。妥善固定尿袋,保持引流通畅及外阴清洁,明日行会阴护理2次。
3.3.2胃肠道反应的护理:由于化疗药物甲氨蝶呤和造影剂的使用,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遵医嘱使用止吐剂对症处理,静脉补充液体及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进食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保持口腔清洁。
3.3.3 疼痛的护理:栓塞术后1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小腹疼痛及腰骶部疼痛,告知疼痛是由于子宫动脉栓塞后子宫缺血缺氧,局部组织炎性水肿及长时间卧床休息而致。观察患者疼痛的程度,持续时间及病人的耐受性,反应及伴随症状,可采取腹部热敷,转移注意力等方法,难以忍受者,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3.3.4 发热的护理:部分患者术后出现低热的现象,鼓励患者多饮水,使用温水擦浴等方法降温,勤换衣服,保持衣服清洁干燥,预防感冒,定时测量体温,监测体温变化情况。遵医嘱正确给予抗感染补液治疗。
3.3.5 出院指导:嘱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卫生,加强营养。禁性生活及盆浴1个月,避孕半年,每周复查β-HCG至正常,定期复查B超,如有不适随诊。
参考文献:
动脉化疗栓塞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病人中, 男42例, 女18例;年龄18岁~79岁, 平均48.5岁;其中块状型肝癌21例, 结节型24例, 弥漫型12例, 小肝癌3例;全部病例TACE介入治疗前均经B超、CT或MRI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1.2 方法
病人取仰卧位, 腹股沟区局部麻醉后, 运用Seldinger技术选择性穿刺右股动脉, 放置5F动脉鞘, 在X线透视下送入5F肝动脉导管, 选择插入腹腔干, 嘱病人深吸气后屏气, 应用高压注射器注入对比剂, 先行肝总动脉或腹腔动脉造影, 有时加作肠系膜上动脉或 (和) 膈下动脉造影, 以寻找肝癌的其他供血动脉, 明确癌变的性质、位置、数目、肿瘤供养血管、血供和门静脉有无癌栓和动静脉瘘等情况后, 把导管深入目标动脉灌注化疗药物, 结合碘化油行肿瘤动脉栓塞。术毕拔管, 局部压迫止血15 min左右, 穿刺部位用绷带加压包扎后返回病房。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大部分肝癌病人心情悲观、绝望, 加之对介入手术的不了解, 致使病人普遍存在明显的情绪障碍, 如焦虑、恐惧等情绪反应。护士应充分理解病人的情绪反应, 主动地关心、体贴病人, 并利用沟通交流的技巧给予病人心理疏导, 使其克服心理压力, 保持情绪稳定,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反复介绍手术方法和手术过程, 介绍成功的病例和同病室疗效好的病人, 帮助其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手术。安慰家属, 及时介绍病情和治疗情况, 取得家属的信任和合作, 共同做好病人的心理支持工作, 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顺利接受治疗。
2.1.2 术前准备
供给适当的营养和液体, 维持病人水电解质平衡, 协助做好三大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多项检查。术前晚保证充足的睡眠, 指导其训练床上大小便。术前1 d予术区皮肤清洁备皮, 备皮范围:双侧髂前上棘至大腿上1/3处, 包括会阴部。做碘过敏试验并记录。术前4 h禁食, 术前0.5 h遵医嘱用镇静剂, 并协助病人排空膀胱。遵医嘱备好术中用药。
2.2 术中护理
根据穿刺部位使病人处于仰卧舒适体位, 并进行心电监护, 以随时了解病人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 确保意外时及时用药。教会病人造影时配合吸气方法, 以保证术中造影质量。打开消毒包, 协助医生常规消毒、铺巾, 将所准备的一次性无菌物品投放至手术台上, 配制肝素盐水以备医生向导管及血管鞘内注入。按要求配制所需化疗药及栓塞剂, 保证药物按时、有序、顺利灌注。密切观察病人情况, 病人如有不适, 及时通知术者, 配合医师做好术中处理。
2.3 术后护理
2.3.1 穿刺部位的护理
术毕拔针后局部压迫止血15 min~20 min, 再予纱布胶布加压包扎。病人安返病房后, 采取平卧位, 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12 h, 卧床休息24 h, 穿刺点沙袋持续压迫6 h。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及渗血。因病人卧床时间较长, 术肢活动受限, 再加上穿刺局部加压包扎, 导致下肢血流缓慢, 易形成静脉血栓, 故应密切观察病人术侧肢体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足背动脉的搏动等。卧床期间可每隔1 h~2 h按摩病人术肢膝关节以下部位, 以促进血液循环, 防止血栓形成。
2.3.2 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护理
术后连续监测意识、脉搏、血压及呼吸的变化, 认真做好交接班, 并准确记录,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2.3.3 饮食护理
术后应进食易消化、高热量、清淡等食物, 多饮水, 加速毒素及造影剂排泄, 保持大小便通畅。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病人注意饮食搭配, 以增加食欲。
2.3.4 栓塞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①腹痛:术后病人腹痛的发生率为100 %[1], 疼痛高峰在术后4 h~24 h, 原因主要由于栓塞后刺激肝包膜或腹膜所致, 药物在肿瘤组织内产生高浓度、高效价杀伤作用, 肝组织局部发生水肿、坏死致腹痛。要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程度及性质, 有无胸闷、心悸、腹膜刺激征、血压下降等症状, 并及时汇报医师处理。本组中48例未用药, 腹痛在1 d~5 d自行缓解;8例经口服布洛芬治疗, 腹痛在用药3 d~4 d消失;4例剧烈疼痛者, 经肌肉注射哌替啶治疗后缓解。②发热:早期发热多为肿瘤内凝固性坏死, 产生吸收热所致, 一般出现在术后2 d~3 d, 持续3 d~7 d, 1周后发热多因合并骨髓抑制造成机体抵抗力降低、感染所致。本组病人体温在38.5 ℃以下、无自主不适者未用药, 嘱多饮水, 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体温在38.5 ℃以上者, 应用冰敷、乙醇擦浴等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药降温;及时更换汗湿衣服。③胃肠道反应:是抗癌药物的主要毒副反应, 部分为栓塞剂反流进入胃和十二指肠的供血动脉。立即反应是恶心、呕吐、腹痛, 迟发反应是弥漫性胃炎、应激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2]。本组病例为防止呕吐, 均在治疗前后应有恩丹西酮等镇吐药, 明显减轻了症状。术后应用雷尼替丁或西咪替丁有效预防了应激性溃疡。少数病人出现顽固性呃逆, 可持续数天到数周, 可能与肝包膜肿胀或化疗药物刺激膈肌所致[3]。本组8例病人出现呃逆, 遵医嘱肌肉注射氯丙嗪或封闭、针刺足三里、合谷等穴位得到缓解。④肝功能损害:栓塞后引起肝细胞进一步受损破坏, 多为一过性肝功能异常, 主要为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一般于1 d~5 d内达到高峰, 1周~3周可恢复到治疗水平或正常[4,5,6]。临床上要注意观察病人的皮肤、巩膜颜色, 注意其意识、精神状态、有无性格改变及行为异常, 及早发现肝性脑病先兆。本组有3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
3 讨论
本组6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在介入治疗过程中无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形成、肝脓肿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术后24 h下床活动, 无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 经周密的护理配合, 顺利完成介入治疗, 预防了介入治疗及护理不当所产生的并发症, 减轻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及身体不适, 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笔者认为, 良好的护理是介入治疗成功的必要因素, 应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李方琴.肝癌病人介入治疗护理[J].家庭护士, 2008, 6 (7) :1907.
[2]校书萍, 王桂兰.介入治疗与护理[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237-238.
[3]陈娟, 力利, 宋绪梅.3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围介入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 (11) :62.
[4]刘卫.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8, 22 (10C) :2782-2783.
[5]张莉莉, 余利君, 于丽.原发性肝癌晚期病人主要照顾者压力负荷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 2009, 23 (6B) :1519-1521.
动脉化疗栓塞术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 年1月—2011 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病人232例, 男197 例, 女35例;年龄20岁~78 岁, 平均52岁;均经甲胎球蛋白 (AFP) 、B 超、CT 及血管造影检查确诊;术前完善各种常规检查, 血常规、止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以及其他各主要脏器功能检测均提示无明显异常, 每例治疗 1次~3 次, 共行351次TACE。
1.2 治疗方法
局部麻醉下经皮股动脉穿刺, 由穿刺针内插入导丝, 拔出穿刺针内管, 顺导丝插入动脉鞘管后, 再拔出导丝, 顺动脉鞘管插造影导管, 在 X线透视下将导管插至肝固有动脉、肝左、右动脉及其分支, 注入化疗药和栓塞剂。造影剂为碘海醇或优维显。常用化疗药物为氟尿嘧啶、丝裂霉素、表柔比星、卡铂、洛铂, 以其中2种或3种联合用药, 用药量根据病人肝肾功能和体表面积个性化设计。栓塞剂为进口超液化碘化油, 与化疗药物充分混合乳化后, 透视下经导管缓慢注入, 部分病灶较大者加用适量吸收性明胶海绵给予栓塞。治疗结束后拔除导管, 穿刺点用无菌敷料压迫 15 min~30 min , 观察无出血后再行腹股沟弹性绷带加压包扎。
1.3 结果
本组病人术后出现排尿异常的表现为尿潴留和尿量偏少, 出现尿潴留12例, 其中4例是因为精神因素及不适应病房环境引起的, 3例是因为不习惯卧床排尿引起, 3例是前列腺增生引起, 2例是术后饮水少引起;出现尿量少18例, 主要因为恶心、呕吐频繁, 病人不想喝水, 导致体液丢失过多, 加上术后发热需要的消耗, 病人水分的摄入不足。经心理辅导及对症处理措施后, 病人均顺利解除尿潴留, 未出现肾衰竭。
2 护理
2.1 加强术前健康宣教
根据病人认知程度、文化水平不同, 评估病人心理问题, 针对性给予心理疏导, 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详细介绍介入治疗的过程及术前、术中及术后各种注意事项, 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评估平时喝水的习惯, 鼓励术后多喝水, 24 h 饮水应超过1 500 mL, 每次饮水以不出现腹胀为宜;术前加强病人卧床排尿训练, 练习床上使用便器。
2.2 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病人术后动脉穿刺点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 卧床休息并制动穿刺侧下肢6 h。病人如无明显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 鼓励其早期进食, 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 鼓励多喝水, 及早排尿。由于化疗药物的使用, 病人术后第1次、第2次的尿液颜色偏红或尿色较深, 随着排尿次数增加而逐渐正常。指导病人排尿后观察尿液的量、颜色及性质, 术后3 d内记录24 h尿量。
2.2.1 尿潴留的护理
尿潴留的发生原因, 常见的有不习惯平卧排尿、精神因素、疼痛、前列腺肥大以及尿路感染等[2], 其中以精神因素及不习惯平卧排尿发生率较高。部分病人自认为卧床期间排尿不方便, 术后不愿饮水, 如补充液体量不足, 使膀胱舒缩感觉减少, 引起尿潴留的发生。病人出现尿潴留时详细分析引起尿潴留的原因, 对环境不适感及情绪紧张等精神因素引起尿潴留者注意创造安静的环境, 例如请同室病友及家属, 特别是异性者回避, 消除病人的心理顾虑;对不习惯卧床排尿及不主动排尿的病人, 给予听流水声、热敷、针刺等诱导排尿措施, 以适当预防尿潴留的发生及有效解除尿潴留。男病人可在没有影响穿刺侧下肢制动的情况下, 采取微侧卧体位, 以方便排尿。术后卧床达6 h后尽早解除动脉穿刺点的绷带加压包扎, 病人可起床排尿。对术后不愿饮水者, 应向其说明饮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鼓励其多饮水或遵医嘱静脉补充足够的输液量。对老年病人并有前列腺肥大者, 可考虑留置导尿。
2.2.2 尿少的观察及护理
由于栓塞综合征导致发热、恶心、呕吐等, 病人的体液丢失过多;因化疗药物、含碘造影剂、碘化油的肾毒性及TACE 术后的包括肿瘤坏死及代谢产物引起肾损害导致不同程度肾功能损伤。术后尤其注意尿量的观察, 出现尿量偏少时, 及时发现原因, 及时补充血容量, 加强利尿和碱化尿液, 防治急性肾衰竭的发生。①防止体液丢失, 补足血容量。在肝动脉灌注化疗引起的栓塞综合征中, 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89%, 发热、肝区疼痛的发生率为 97%[3]。术后可预防性使用止吐剂、质子泵抑制剂, 减轻病人恶心、呕吐症状, 对于发热、疼痛病人使用解热镇痛剂时, 尤其是在退热过程中出汗的病人, 应鼓励病人多饮水或遵医嘱补液等, 防止体液丢失。②加强补液并利尿。由于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和大量癌细胞坏死由肾脏排泄致肾功能受损, 病人常用的化疗药物中以丝裂霉素、卡铂对泌尿系统的损害较为严重, 尤以卡铂的肾脏毒性较大。同时使用大量碘油及含碘造影剂也会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而引起肾血流状态异常, 最终导致肾功能损伤。因此病人术后应加强补液, 鼓励病人多饮水, 必要时预防性静脉输注5%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适当给予利尿剂, 保证尿量在每天3 000 mL以上或100 mL/h以上, 以促进栓塞后肿瘤坏死物、 代谢产物及化疗药物及时排泄。密切观察尿液的量、颜色及性质, 若尿色深而浑浊, 尿量偏少, 应立即通知医生, 定期监测肾功能, 注意观察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的变化, 及时发现及防治急性肾衰竭。
3 小结
TACE 广泛应用于原发性肝癌中的治疗, 术后加强尿量的观察和护理是TACE术后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分析术后出现尿潴留、少尿等排尿异常的原因, 积极做好护理干预, 能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痛苦, 顺利度过术后的反应期, 促进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胡道予.肝胆胰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6:428-429.
[2]赵娟, 孙秀颖.病人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 7 (2) :661-662.
动脉化疗栓塞术 篇7
目前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已被证明是可以延长混合型肝癌患者生存期的有效治疗手段[5]。现就我科近年来收治的混合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2年1月—2012年1月接受TACE治疗的50例混合型肝癌患者, 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下行经皮肝穿刺活检后病理学结果证实。其中男41例, 女9例;年龄31~79岁, 平均 (56.3±9.7) 岁。
1.2 TACE手术方法
手术采用Seldinger 技术经股动脉插管, 常规行肝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确定病灶大小及血供状况, 同时间接门静脉造影观察有无门静脉侵犯及其程度。尽可能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并确认后, 在行肿瘤血管栓塞先前经导管注入奥沙利铂, 注射时间大于15min。接下来将碘化油及吡柔比星混合乳剂缓慢经导管注入。奥沙利铂剂量为130mg/m2, 吡柔比星根据肿瘤肿瘤的血供情况剂量为25~40mg/m2。对于碘油用量超过20ml仍未完全栓塞的肿瘤供血动脉则使用明胶海绵颗粒 (规格直径1000~1200μm) 栓塞, 直到肿瘤供血动脉发生血流淤滞时停止。
1.3 数据的定义和分析
肿瘤反应的定义为在术后CT随访中发现肿瘤的最大直径至少减少30% (部分缓解) 或不仅肿瘤的大小大幅下降而且出现超过50%坏死区域 (肿瘤坏死面积>50%且患者病情稳定) [6]。无反应的定义为患者病情稳定且肿瘤坏死区域低于50%或病情逐渐加重。根据CT增强扫描获得肿瘤动脉期的强化程度将肿瘤的供血情况分为富血供肿瘤和乏血管肿瘤。混合型肝癌病灶的分类与上面相似, 和邻近肝实质相比大面积强化或超过50%区域强化被归类为富血管性肿瘤。混合型肝癌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区域强化不到50%或强化程度小于或等于相邻肝实质定义为乏血供肿瘤[7]。
1.4 随访
随访常规在术后1个月进行, 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细胞计数, 肝功能和甲胎蛋白 (AFP) , 癌胚抗原 (CEA) , 或CA19-9水平的测定]。因为单独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并不能全面反映TACE术后肿瘤的相关变化。我们对肿瘤反应的评估是通过术后18~67d复查腹部增强CT扫描来进行[平均 (30.7±8.7) d]。由两名放射科医师使用CT机电子游标卡尺测量术前肿瘤的大小及术后肿瘤坏死区域 (碘化油沉积或是缺少强化) 的最大直径[8]。其中肿瘤的坏死区域由两名具有副高级职称的放射科医师在TACE术后以术前CT扫描为基础进行评估[9]。
2 结果
2.1 肿瘤反应
TACE治疗后, 7例患者表现为部分缓解 (最大肿瘤直径减少≥30%) , 28例产生有效的肿瘤坏死 (坏死面积> 50%) 。尽管经过TACE治疗, 10例患者术后病情无明显变化且肿块坏死面积低于50%, 其中5例患者肿瘤进一步增大 (肿瘤最大直径增加≥20%) 。因此35例患者 (70%) 被列为有反应, 15例患者 (30%) 被归为无反应。肿瘤反应与肿瘤的血供显著相关:在10例乏血供肿瘤患者中有1例 (10%) , 在40例富血供肿瘤患者中有34例 (85%) 产生肿瘤坏死反应。
2.2 并发症和死亡率
21例患者发生了栓塞后综合征并在7d内自动消失。2例患者发生了TACE治疗相关的并发症。1例患者发生了肝脓肿, 1例患者发生了急性肾功能衰竭, 发生肝脓肿的患者通过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和抗生素治疗后好转。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最终在治疗后也肾功能也得到了恢复。没有患者在TACE术后30d之内死亡。
2.3 随访和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
37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 (平均10.8个月;范围1.4~57个月) 。中位生存期为12.3个月 (95%可信区间:6.7个月, 17.9个月) 。1年生存率分别为52%, 2年为38%, 3年为16%, 4年为12%。
3 讨论
混合型肝癌和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诊断相似, 例如平均年龄 (均为60岁) , 都以男性患者居多, 在病毒性肝炎, AFP水平升高, 肝硬化等方面均为阳性[10]。目前TACE已成为治疗不可手术切除肝癌的首选。TACE治疗相对于全身化疗的重要优势在于它增加了化疗药物在病灶的区域集中, 并通血管栓塞剥夺了癌组织的血液供应, 最大限度地杀死癌细胞, 同时保留健康的肝组织, 减少全身不良反应[10]。富血供的肝肿瘤在TACE治疗后能产生稳定反应是因为化疗药物和栓塞材料的交叉使用在TACE治疗后能够产生更好地选择性和有效性。在我们的研究中, 样本的数量太少应被视为一种局限性。患者在TACE术后的中位生存期为12.3个月, 比报道接受保守治疗的混合型肝癌患者6.5个月的中位生存期大大地延长。
综上所述, TACE治疗是安全, 与历史文献报告相比可有效地延长不可切除的混合型肝癌患者的生存期。肿瘤的血供与肿瘤反应高度相关。
摘要:目的 观察不可切除的混合型肝癌患者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TACE) 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接受TACE治疗不可切除混合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对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有影响的重要因素。结果 经TACE治疗, 35例患者发生肿瘤坏死 (坏死面积>50%) , 15例患者无反应。在10例乏血供肿瘤患者中有1例, 在40例富血供肿瘤患者中有34例产生肿瘤坏死反应。患者平均中位生存期为12.3个月。结论 TACE治疗对混合型肝癌是安全的, 与相同患者历史报道的生存率相比, 能有效地延长不可切除的混合型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关键词: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肝肿瘤,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 Nishie A, Yoshimitsu K, Asayama Y, et al.Detection of combined hepatocellular and cholangiocarcinomas on enhanced CT:comparison with histologic findings[J].Am J Roentgenol, 2005, 184 (4) :1157-1162.
[2] Kim KH, Lee SG, Park EH, et al.Surgical treatments and prognosesof patients with combin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cholangiocarcino-ma[J].Ann Surg Oncol, 2009, 16 (3) :623-629.
[3] Allen RA, Lisa JR.Combined liver cell and bile duct carcinoma[J].Am J Pathol, 1949, 25 (4) :647-655.
[4] Lin G, Toh CH, Wu RC, et al.Combined hepatocellular cholangio-carcinoma:prognostic factors investigated by computed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Int J Clin Pract, 2008, 62 (8) :1199-1205.
[5] Llovet JM, Real MI, Montana X, et al.Arterial embolisation or che-moembolisation versus symptomatic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Lan-cet, 2002, 359 (9319) :1734-1739.
[6] Kim JH, Yoon HK, Sung KB, et al.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or chemoinfusion for unresectable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clinical efficacy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outcomes[J].Cancer, 2008, 113 (7) :1614-1622.
[7] Ebied OM, Federle MP, Carr BI, et al.Evaluation of responses to chemoembo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Cancer, 2003, 97 (4) :1042-1050.
[8] Georgiades CS, Hong K, D'Angelo M, et al.Safety and efficacy of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portal vein thrombosis[J].J Vasc Interv Radiol, 2005, 16 (12) :1653-1659.
[9] Forner A, Ayuso C, Varela M, et al.Evaluation of tumor response af-ter locoregional therapie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are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liable?[J].Cancer, 2009, 115 (3) :616-623.
动脉化疗栓塞术 篇8
1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简介
1.1 传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传统TACE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主要通过导管将具有细胞毒性的抗癌药物同碘油混合制成混合液在供血动脉中有选择性地注入肿瘤内,再使用栓塞剂对肿瘤的动脉进行阻塞[4]。随着导丝及微导管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导管能够更加深入肝动脉,接近肝脏肿瘤,从而提高治疗的安全性。传统TACE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抗肿瘤药物主要包括顺铂、多柔比星、丝裂霉素、表柔比星等,目前尚无发现哪种药物较优[5]。碘油在TACE治疗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包括:X线下显示可见,通过动静脉的交通进入肝脏门静脉形成双栓塞,增强疗效,方便药物的运输,能够对肝脏肿瘤有高选择性,超过80%可进入肿瘤组织。TACE技术中常用栓塞剂包括聚乙烯醇、明胶海绵等,其中明胶海绵具有廉价、可吸收、安全等优点,使用广泛[6]。
1.2 球囊阻塞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在传统TACE的灌注中,动脉的血流可能会出现变慢甚至暂停,肝窦及肝脏门静脉的血可能会反流到肝脏肿瘤内,从而使后面的碘油及抗肿瘤药物不能充分进入到肝脏肿瘤内,甚至进入周围肝实质的动脉内,损害正常肝脏组织[7,8]。球囊阻塞TACE则是通过球囊导管来阻塞肝动脉和肝静脉,改变肝脏血流的动力学,增加灌注的压力,减少动脉的血流,从而使抗肿瘤药物及碘油更加完全集中地进入肿瘤内,减少反流,提高治疗效果[9]。但是灌注时如果压力过高也可能形成侧支循环。球囊阻塞TACE技术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1.3 药物洗脱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药物洗脱微球TACE在理论上可以达到缓慢释放抗癌药物、增加肿瘤组织缺血的强度及时间、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的作用[10]。目前研究表明,与传统TACE对比,药物洗脱微球TACE在客观反应率、完全反应率、安全性、肝脏功能、疾病控制、恶心、发热、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发面具有较大优势,但在癌症进展时间及生存期方面,两种方法比较无明显差异[11,12]。从目前现有研究来看,虽然药物洗脱微球TACE技术与传统TACE技术在患者总生存期、病情进展等方面无明显改善,但是药物洗脱微球TACE的治疗次数少于传统TACE[13],具体的临床疗效对比还需要更进一步研究,目前这种方法在我国还未广泛应用,主要与医疗保险、价格等因素有关,是否应该在中国推广使用需要更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2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的优势、适应证
TACE治疗肝细胞癌患者具有较大优势,在患者肝脏肿瘤的供血细胞内注入抗肿瘤的药物,能够将肝癌细胞暴露于较高浓度的药物环境中,同时又能减少药物带来的全身性的毒副作用,栓塞剂可以栓塞肿瘤的微血管,减少因为血流冲刷从而带走抗肿瘤药物降低浓度,减少药物从肿瘤组织中流失,延长药物的治疗作用[14]。栓塞肿瘤组织的供血动脉能够引起肿瘤组织缺血,肿瘤组织内高浓度的药物同缺血共同作用最终导致肿瘤组织的坏死。目前已有研究证明碘油注入肿瘤组织后能够大大增强肿瘤的坏死[15]。
TACE的主要适应证:(1)巨型肝癌患者行手术切除前,先通过TACE治疗可以缩小肿瘤的大小,提高二次手术的成功率。(2)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细胞癌及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小肝癌。(3)肝脏肾脏功能无严重的损害并且无严重腹水及黄疸的患者。(4)肝细胞癌手术切除不彻底,复发或者其他疗法治疗失败的患者。(5)肝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40 d左右需行TACE治疗,清除掉残留于肝脏组织内的癌细胞,降低复发率。(6)随着TACE技术的进步,之前认为的TACE治疗禁忌证已不再是绝对禁忌证,如胆道阻塞,可先对胆道进行引流降低患者胆内的压力及胆红素的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后再行TACE,在TACE治疗时辅以抗生素治疗;患有肝脏门静脉或肝动脉或肝静脉的动静脉瘘患者,可根据瘘口闭塞状况,若闭塞较好可行TACE,闭塞状况不佳则不能行TACE;对于伴有肝脏门静脉左支或者门静脉2级分支癌栓患者,如肝脏功能在Child B级以上可以考虑进行TACE治疗;对于伴有门静脉右支或主干癌栓,但未发生完全阻塞或者已经建立了有效的侧支循环,如肝功能Child B级以上且无严重肝硬化的患者可采取TACE治疗,治疗时应进行超选择插管,并适量减少抗癌药物和栓塞剂的使用[16]。
3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的联合治疗
3.1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
RFA治疗是临床上目前最常用的物理消融方式,主要原理是由电子发生器发射射频电流,通过电极针对肿瘤周围组织产生热凝固性的变性坏死;主要适用于肝脏肿瘤直径<3 cm,全部由肝脏实质包围,不在肝门区,位于患者的肝包膜下面2 cm甚至更深,远离肝脏的大血管和胆管[17]。TACE和RFA联合治疗肝细胞癌,TACE可以阻断肝脏肿瘤的血流供应,在RFA治疗时射频电流的热能不容易随着血流流失,一定程度上消除热沉降效应,提高了肿瘤的局部温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已有研究报道TACE联合RFA治疗肝细胞癌效果在患者生存期和生存率方面明显高于单纯TACE治疗[18]。
3.2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抗肿瘤血管生成药
肝细胞癌是血管较为丰富的肿瘤,多数肝细胞癌患者均可见血管出现异常增生,癌细胞中发现促血管生长因子的过度表达,新生血管能够给肿瘤组织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使肿瘤能够迅速生长[19]。减少肿瘤组织的血流供应,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的生长,研究发现,缺乏新生血管供血的情况下,肝脏肿瘤将处于2~3 mm大小的状态[19]。TACE治疗肝细胞癌容易发生转移和复发,主要是侧支循环的建立。而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主要抑制新生血管,不对现存血管产生作用,主要的药物包括血管抑素、反应停、TNP2470、内皮抑素、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等[20]。TACE联合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使用能够产生较好的临床疗效,已有研究发现,两者联合治疗肝细胞癌的1年生存率和甲胎蛋白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单纯的TACE治疗[20]。目前TACE联合抗肿瘤血管生成药技术还未成熟,需要更进一步研究。
3.3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
PEI治疗主要通过向肿瘤组织内注入无水乙醇,使肿瘤细胞发生脱水、蛋白质发生变性坏死,具有简单、费用低、安全等优点,主要针对肿瘤直径≤3 cm的小肝癌。主要缺点包括:大多需要进行多次注射治疗,肝功能容易受到损伤;在治疗过程中难以控制无水乙醇的流向,较易损伤正常的肝脏组织;对于较大的肝脏肿瘤,无水乙醇不易渗透,肿瘤细胞灭活效果不佳[21,22]。TACE联合PEI治疗肝癌可以形成互补,TACE治疗能够阻断肝癌组织的血流供应,使肿瘤组织缺血坏死,肿瘤组织内的纤维隔出现崩解,促进无水乙醇的扩散,扩大治疗范围;TACE能够使肿瘤组织内的血流运行不畅,无水乙醇不容易被带走,增强了无水乙醇对肿瘤组织的杀伤力,并且可以减少对正常肝脏组织的损伤。有研究发现,TACE联合PEI治疗肝癌1年生存率为96.9%,2年生存率为71.9%,3年生存率为37.5%,明显高于单纯采用TACE治疗[23]。
3.4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基因治疗
随着现代医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根据目前研究发现,把重组人的P53腺病毒基因通过介入方式导入进肿瘤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发现用重组人的P53腺病毒基因联合TACE来治疗肝细胞癌具有较好的安全性[24]。此方法目前仍处于动物研究的阶段,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3.5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放疗
随着放疗技术和设备的进步,放疗在肝脏的治疗中显示出重要的作用。三维立体的适形放疗是应用广泛的放疗技术,在尽可能保护肝脏正常组织的情况下,杀死肝脏肿瘤细胞。三维立体的适形放疗联合TACE治疗肝细胞癌具有较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首先进行TACE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放疗的肿瘤负荷,提高肿瘤组织放射的治疗剂量;(2)放疗可以治疗TACE难以到达的肿瘤周边的癌组织、门静脉的癌栓等;(3)TACE治疗结束后碘油会高选择性地潴留在肿瘤组织内,使放疗时对肿瘤组织的定位更加精准,从而减少放疗对正常组织的损伤;(4)TACE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抗癌药物对放疗具有增敏的作用,能够提高肿瘤组织对放疗的敏感性[25]。
4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效果的影像学评估
4.1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CT平扫加增强是评估肝细胞癌TACE治疗效果的最普遍的方法,能够简单直观地显示碘油分布状况和抗癌药物沉积情况。但是碘油的沉积状况不是判断肝癌治疗效果的唯一标准,碘油沉积良好的区域肿瘤组织不一定全部坏死,碘油缺失的区域肿瘤不一定残留或者复发。CT灌注成像能够通过测定肝脏组织内的灌注量反映肝脏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既能显示肝脏的形态学方面的变化也能反映其生理功能的变化[26]。CT灌注成像主要通过对特定层面进行动态的扫描来获得该层面的时间-密度曲线,基于该曲线,利用相应的数学模型可以计算出灌注的参数,主要包括肝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肝血流量等。CT灌注成像不仅能够精确地评价肿瘤的大小,还能定量地评估肿瘤血流动力学情况。TACE治疗肝细胞癌后灌注参数的变化与肝癌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相关性,因此应用CT灌注成像可以判断TACE治疗后肝脏癌组织的活性,对于判定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4.2 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直接测量肝脏、肿瘤组织及周边组织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且碘油沉积不会影响其观测结果,但是对于小肿瘤,尤其是低流速肿瘤血管存在一定局限性。超声造影是今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评价组织灌注和微循环的新兴技术,通过病灶局部的血流供应特点来反映病变情况,可以对TACE治疗肝细胞癌效果进行评估并且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但是超声也存在一些目前尚未能解决的问题,例如超声探头的扫查平面较为局限,不能够全面掌握病灶周围以及相邻病灶的情况;当病灶部位血流较少时,容易出现漏诊;超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与操作者的能力及经验密切相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让超声在肝癌TACE治疗评估的价值受到一定影响。
4.3 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MRI)近年来成像方法、采集速度、扫描序列及图像质量等方面均有较大发展,使MRI在肝脏肿瘤的诊断及疗效评估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在某些方面弥补CT检查的不足,更加全面有效地评估肝细胞癌治疗的效果,特别是对碘油出现不均匀沉积的患者。大面积残存的肿瘤组织,MRI检查在增强的早期出现明显的强化,呈现出高信号,而出血、凝固性坏死及纤维化的组织则不会出现明显强化。MRI主要包括:(1)动态增强扫描:对于TACE治疗肝细胞癌后,能够发现早期的残余病灶,对于预测患者的残余肿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2)弥散加权成像:通过表观弥散系数即ADC反映组织的细微结构,可以为TACE治疗后的肝癌患者的治疗及随访提供重要信息。(3)磁共振波谱:是一种检测器官和组织代谢物成分的无创检查,对于TACE治疗肝细胞癌后早期疗效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27,28]。
4.4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是反映患者病变分子、基因及代谢状态的设备。PET-CT是将PET和CT两者整合到一个仪器上,患者通过检查可以同时得到PET的人体代谢的图像和CT的解剖的图像,能够在反映生物相关代谢信息的同时准确定位解剖位置,有助于更加准确地判断疾病。PET-CT对肝癌患者具有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的重要价值,能够让肝癌患者更早地治疗疾病,提高疗效。TACE治疗肝癌的患者预后主要与患者病灶中碘油的沉淀过程相关,PET-CT能够在分子水平通过癌症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增加情况来评估其代谢活性,确定肝细胞癌的病灶残留、复发及转移情况,进一步地指导治疗。
5 小结
对于无法进行肝脏切除术或肝移植手术的肝癌患者,目前介入治疗成为被广泛认可的局部治疗方案,其中以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应用最为广泛。TACE主要包括传统TACE、球囊阻塞TACE、药物洗脱微球TACE。其中,传统TACE是应用最普遍、技术最成熟的;球囊阻塞TACE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药物洗脱微球TACE技术尚未完全成熟,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TACE治疗肝细胞癌具有一定的优势和适应证,只有严格遵守TACE治疗的适应证,才能更好地应用TACE。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综合分析,可以考虑采用联合治疗,如TACE联合RFA治疗、联合抗肿瘤血管生成药、联合PEI治疗、联合基因治疗、联合放疗等,联合治疗可以克服单个治疗的缺点,达到互补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TACE治疗肝细胞癌后的疗效评估主要包括CT、超声、核磁共振成像和PET-CT。综合来说,TACE治疗肝细胞癌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仍有很多问题亟需进一步的研究。
摘要:肝细胞癌是一种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治疗肝细胞癌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简述了TACE主要包括传统TACE、球囊阻塞TACE、药物洗脱微球TACE。介绍了TACE治疗肝细胞癌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相应的适应证,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综合分析,可以考虑采用联合治疗,克服单个治疗的缺点,达到互补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回顾了TACE治疗肝细胞癌后的疗效评估,主要包括CT、超声、核磁共振成像和PET-CT。分析表明TACE治疗肝细胞癌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仍存在一定的临床问题。
动脉化疗栓塞术 篇9
【关键词】产科出血;子宫动脉栓塞术;甲氨蝶呤
产科出血作为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因素[1],大多患者表现为急性出血,必须采取及时的临床救治措施,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创伤较大,并发症发生率相当高,甚至会导致患者丧失生育能力。子宫动脉栓塞术为产科出血临床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途径,安全性与有效性显著,止血效果良好,可保留患者完整的生育功能,改善患者预后情况等。为了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科出血的效果,在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本院对收治的产科出血患者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本院收治62例产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年龄在25~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34±0.73)岁。其中产后出血患者23例、产后胎盘植入出血患者15例、剖宫产后出血患者10例、剖宫产前置胎盘出血患者7例、异位妊娠出血4例、人工流产出血3例。
1.2 方法
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前,给予患者局部2%利多卡因麻醉,在DSA技术指导下,采取Seldinger法左侧股动脉穿刺置入血管鞘,在左侧髂内动脉送入5FCobra导管,观察血管解剖及病变部位后送入子宫动脉,根据患者体表面积,给予其适量甲氨蝶呤与明胶海绵颗粒行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再次使用抗生素、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及明胶海绵颗粒进行造影观察,保证血管完全栓塞。然后将导管成形后超选右侧子宫动脉,同样处理右侧血管。于X射线透视下栓塞双侧子宫动脉,保留子宫动脉主干为完全栓塞的标准。术中输液或输血维持血容量,全方位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术后给予患者采取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指导患者卧床休息。
1.3 统计学处理
资料采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栓塞前后血压、心率、血红蛋白指标
62例产科出血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均成功。栓塞后,患者血压、心率、血红蛋白等指标明显优于栓塞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分析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62例产科出血患者中,共出现6例并发症(9.68%)。其中出现轻度盆腔、腰骶部疼痛1例,骼内动脉栓塞后臀部疼痛1例,臀部及会阴、大腿部胀痛2例,经过休息2d后疼痛自行缓解。出现轻度发热患者2例,1d后降至正常范围,经对症治疗,均无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产科出血的临床表现为阴道大量出血、腹腔内出血等,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剖宫产后出血、中央前置胎盘终止妊娠出血等。动脉栓塞术在产科出血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为此方法可明确诊断栓塞出血血管,可起到最直接的止血效果。尤其是对于高危孕产妇的治疗,产前预防性栓塞子宫动脉,治疗时间较短,副作用较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利于减少大出血的风险。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科出血性疾病患者,避免子宫切除,有效保留患者生育能力,且经子宫动脉输注,可有效杀死胎盘胚胎组织[2]。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有利于及时控制阴道大出血,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3]。在治疗中选择明胶海绵颗粒,治疗成本较低,取材方便,对生育能力无直接影响[4]。
通过以上研究表明,62例手术治疗成功,栓塞后血压、心率、血红蛋白等指标明显优于栓塞前(P<0.05)。经对症治疗,均无严重并发症。此研究结果符合孙建群[5]等人的研究报道,他们对23例产科出血患者行盆腔动脉造影注入甲氨蝶呤,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结果发现,患者在栓塞前后血压、心率、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综上所述,将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方法应用于产科出血临床治疗中,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改善患者各项指标,保留子宫,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小华.产科出血中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及预防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2):51-52.
[2]朱静,李幼飞,李真,等.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科出血的进展[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5(13):535-537.
[3]焦桢,隋霜,王琳,等.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瘢痕妊娠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3):249-250.
[4] Wan A Y, Shin J H, Yoon H K, et al. Post-operative hemorrhage after myomectomy:safety and efficacy of transcatheter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J]. Korean J Radiol, 2014,15(3):356-363.
动脉化疗栓塞术 篇1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9月—2011年9月我科收治肝癌病人行微导管肝内动脉超选择性化疗栓塞术治疗72例, 其中男50例, 女22例, 平均年龄60.8岁, 临床表现肝区疼痛、肝脏肿大、消化道症状等。
1.2 介入治疗方法
我院使用泰尔茂 (进口) Progreat 2.9F微导管肝内动脉超选择性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 是在经导管肝内动脉化疗栓塞术基础上加以改进、创新, 通过微导管超选择性直接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 经导管灌注化疗药物和栓塞剂达到局部化疗和阻断肿瘤血液供应的目的。提高了化疗药物在局部肿瘤组织中的浓度, 降低了全身体循环浓度, 在明显提高疗效的同时, 有效减轻了全身副作用及化疗反应。动脉内插管注射栓塞剂, 可阻断肿瘤血液供应, 并且栓塞剂作为载体可运载各种化疗药物, 使其缓释, 与肿瘤接触时间延长, 从而增强疗效。
1.3 结果
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 病人手术顺利, 无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病情得到明显改善。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大多数病人有悲观、紧张、绝望的心理, 所以家属除应多与病人沟通外, 还要根据病人的心理采取针对性的安抚、照顾、劝解等工作。护士应帮助和关心病人, 从而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 使其配合治疗与护理。
2.1.2 健康教育
做好术前解释工作, 介绍同种疾病的病例, 鼓励病人参与治疗和护理,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帮助病人树立与疾病斗争的勇气和信心。解释做好术前准备的重要性, 给病人更换干净的衣服, 做好碘过敏试验, 术前24 h进易消化的食物, 术前6 h禁饮水, 避免手术过程中发生呕吐。术前1 d指导病人在床上大小便, 术前排空大小便, 必要时可为病人导尿, 并向病人说明术后卧床的重要意义, 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术前晚可按医嘱使用镇静药, 以保证睡眠。
2.1.3 术前准备
术前给予病人备皮范围在脐部以下至大腿上1/3, 刮干净病人的体毛, 注意动作要轻, 力度适合不要刮伤皮肤, 备皮完后可沐浴, 保持皮肤清洁, 防止穿刺部位感染。术前做碘过敏试验, 准备好用物材料, 检查病历各项检查有无做齐, 各化验结果及检查结果, 如凝血4项、肝功能、血常规、心电图等指标是否可做介入治疗。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口出血及血肿的护理
术后穿刺点用弹性胶布加压包扎24 h并用绷带或者沙袋压穿刺点6 h以上, 防止穿刺点皮下出血和血肿。24 h后松弹性胶布并覆盖无菌纱布2 d~3 d, 避免浸湿, 绝对卧床休息24 h, 穿刺肢体呈外展伸直位, 24 h后方可逐渐离床活动。应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敷料包扎情况, 加强巡视, 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减弱或消失, 皮肤颜色是否苍白及温度是否下降, 毛细血管充实时间是否延长, 穿刺侧下肢有无疼痛和感觉障碍以及早发现股动脉血栓形成。术后24 h本组病人70例均未出现出血。2例病人出现术口皮肤淤紫。
2.2.2 胃肠道反应的护理
对于恶心、呕吐者可服生姜, 并给予无刺激、易消化饮食, 少食多餐, 尽量照顾其原有的饮食习惯, 食物温度适宜, 进食时不宜多饮水, 进食速度宜慢, 饭后半小时勿平卧。严重呕吐者可给止吐剂, 并在进食前先滴姜汁数滴于舌面稍等片刻后再进食, 必要时给全静脉营养支持。肝癌病人的饮食应多样化、高营养化, 但应少吃多餐, 以温冷、速度适宜、软而易消化、清淡的饮食为主, 同时还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及油炸、油煎、坚硬类食物, 以防止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2.2.3 发热护理
肝癌病人自身免疫力低下, 化疗药物的使用使造血功能抑制, 易造成局部或全身感染。器械要严格消毒灭菌, 执行无菌操作。术后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如体温在 38.5 ℃以下, 一般5 d~7 d自行消退;体温波动在38.0 ℃~39.5 ℃, 持续几天给予药物和物理降温, 防止因大汗发生虚脱, 鼓励病人多饮水。
2.2.4 疼痛护理
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可出现右上腹肝区疼痛, 一般在术后1 d~3 d出现, 3 d~5 d可自行缓解, 疼痛的程度与栓塞的范围有关, 也可能与肿瘤的供血情况有关。另外, 一个原因是由于栓塞后刺激肝包膜或腹膜所致, 药物在肿瘤组织产生高浓度高效价杀伤作用, 肝组织局部发生水肿、坏死或异位动脉栓塞致腹痛。密切观察腹痛部位、性质及疼痛程度, 向病人做好解释, 以增强心理承受力[2]。对轻度疼痛者可不做特殊处理;对中度疼痛者给予口服止痛药物或肌肉注射布桂嗪镇痛;对剧烈疼痛者给予哌替啶止痛。
2.2.5 饮食护理
肝癌病人消化能力极差, 不仅易出现厌食、恶心、腹胀、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而且还较易发生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抵抗力低下等并发症, 病人介入治疗后, 24 h内禁食, 术后6 h后指导多饮水, 以利于毒素排出, 24 h后应给予病人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保持大便通畅和肠道清洁, 以减少肠道细菌繁殖和产气。
2.2.6 基础护理
肝癌病人体质较弱, 所以应加强基础护理, 如对于长期卧床休息的病人应勤翻背、更换坐卧姿等, 以防止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出血的病人应做好口腔护理, 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死亡。对于癌痛严重的病人, 除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外, 家属还应给予病人精神上的安慰, 以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 同时还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 以及时发现危重病变,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3 体会
经微导管肝内动脉超选择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疗法, 临床应用广泛, 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快捷、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有效率高等优点, 深受广大病人的欢迎,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 不断总结护理经验, 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掌握本疾病的护理相关知识, 及时观察病情, 加强微导管肝内动脉超选择化疗栓塞术肝癌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 对提高治疗效果及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摘要:对微导管肝内动脉超选择性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病人进行护理, 即术前做好准备, 给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术后从出血及血肿、胃肠道反应、发热、疼痛、饮食等方面进行护理, 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 病人手术顺利, 无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病情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肝癌,栓塞术,化疗,护理
参考文献
[1]邱春丽, 王小娟, 张萍, 等.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肝癌32例观察与护理[J].当代医学, 2009, 15 (17) :356-357.
【动脉化疗栓塞术】推荐阅读: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10-16
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05-08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08-07
动脉栓塞化疗09-04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07-23
髂内动脉栓塞灌注化疗11-07
动脉插管化疗11-18
肝动脉灌注化疗10-15
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10-16
髂内动脉灌注化疗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