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选择动脉灌注栓塞

2024-07-31

超选择动脉灌注栓塞(精选7篇)

超选择动脉灌注栓塞 篇1

创伤性脾破裂出血一般病情急重, 传统治疗方法是轻微的损伤行保守治疗, 治疗无效或严重的破裂损伤行外科手术治疗 (修补、部分或全部切除) 。由于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功能部分或全部缺失将明显提高患者感染及死亡的概率。我院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微创治疗, 2007年3月—2010年10月对25例创伤性脾破裂出血患者施行了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5例患者, 男16例、女9例, 年龄15岁~65岁, 平均年龄37岁, 所有病例均经B超、CT或MRI检查确定其损伤范围及类型。损伤程度按2000年第六届全国脾外科学术研讨会分级制度:Ⅰ级:脾被膜下破裂或被膜及实质轻度损伤, 术中见脾裂伤长度≤5.0 cm, 深度≤1.0 cm (12例) ;Ⅱ级:脾裂伤长度>5.0 cm, 深度>1.0 cm, 但脾门未累及, 或脾段血管受累 (9例) ;Ⅲ级:脾破裂伤及脾门部或脾部分离断, 或脾叶血管受累 (4例) 。

1.2 方法

1.2.1 栓塞方法

本组25例患者均采用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平卧、采用Seldinger技术, 经股动脉穿刺成功后插入5-6F Cobra导管或RS导管, 放置于腹腔干开口或脾动脉开口处后造影证实脾破裂的部位、出血血管的位置。依据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检查显示:血管走行改变、造影剂外溢、局部浓染等。

在上述造影诊断出血动脉后, 本组病例有3例为副脾动脉分支损伤出血。在透视及导丝引导下做超选择性脾动脉插管, 直至导管 (或RS导管) 达到损伤部位的脾动脉分支, 并再次行造影证实部位准确后, 注入栓塞剂。停留3 min~5 min再次行造影观察有无出血或需补充栓塞剂。栓塞剂选用明胶海绵和 (或) 弹簧圈, 明胶海绵依需要剪成直径不等的颗粒、条块, 弹簧圈选用3 mm~8 mm.

1.2.2 栓塞后处理

观察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 红、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压积及血色素变化和精神、意识状态等。一般24 h~48 h后可进食和下地活动, 应用抗生素2 d~3 d.必要时可行腹腔内积液、积血的穿刺冲洗、引流。

2 结果

4例患者因肝硬化合并脾动脉严重迂曲致插管失败, 2例患者依术后观察行2次栓塞治疗, 1例患者因脾破损严重未行微创介入治疗, 其余均一次性栓塞成功。所有患者在造影、栓塞过程中均无明显并发症出现, 均未出现栓塞材料逆流达其他血管致异位栓塞现象。栓塞后造影显示造影剂外溢、局部浓染区消失。

栓塞术后, 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 (体温37.5~39.5℃) 和脾区疼痛不适感觉, 10例患者出现轻微的恶心、腹胀等症状, 1例患者术后脾脏脓肿形成, 所有患者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消失。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交通工具的日益提升, 创伤引发的闭合性脾脏损伤、出血病例愈发增多。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治疗闭合性脾损伤出血的临床应用, 给脾脏出血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既能保护患者脾功能, 又能有效治疗出血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该方法较手术探查及修补损伤小、效果确切可靠。

以往对脾损伤的治疗主要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脾损伤的手术原则是“抢救生命第一, 保留脾脏第二”, 近年来, 随着介入放射技术的广泛应用, 越来越多的医生认识到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治疗闭合性脾损伤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急救措施, 并不断将栓塞技术应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出血性疾病的救治。赵廷常等[1]运用脾动脉近端栓塞术治疗脾破裂24例, 朱深义[2]等对创伤性脾破裂96例治疗方法中介入方式的选择, 均收到满意效果, 术后止血效果明显, 经对症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国外文献资料[3,4]显示此方法对脾破裂出血患者止血作用显著。笔者对本组病例栓塞治疗的体会是对于Ⅲ级以下闭合性脾损伤致出血诊断明确的患者, 经保守治疗后, 血压仍不能恢复正常, 应立即行栓塞治疗;如果就诊时伤情危重, 可能危及生命且不支持外科手术者, 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应积极行急诊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检查和 (或) 栓塞抢救;对动脉造影证实出血部位, 主要表现为对比剂外溢、局部浓染, 栓塞剂的选择和栓塞目的是:阻断伤侧脾动脉血供, 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脾脏组织。同时加强术后的护理和健康指导。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治疗闭合性脾损伤出血的临床应用, 在有效控制出血的基础上可最大程度地保留脾脏功能, 改善患者一般情况和术后康复进程。明显降低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缺失, 引发感染和死亡的概率。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治疗闭合性脾损伤出血的介入治疗方法, 创伤小、成功率高、可重复操作性强, 且能最大限度减低手术风险及脾切除后引发的感染和死亡的概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廷常, 张强, 夏宝枢.脾动脉近端栓塞术治疗脾破裂[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 12 (4) :258-260.

[2]朱深义, 方全喜, 张付华, 等.外伤性脾破裂96例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4, 10 (5) :347-349.

[3]Liu PP, Lee WC, Chenc YF, et al.Use of splenic artery embolization as an adjunct to nonsurgical management of blunt splenic injury[J].J Trauma, 2002, 56 (4) :768-772.

[4]Dent D, Alsabrook G, Erickson BA, et al.Blunt splenic injuries:high nonoperative rate can be achieved with selective embolization[J].J Trauma, 2004, 56 (5) :1063-1067.

超选择动脉灌注栓塞 篇2

关键词:肾切除,肾出血,肾动脉造影,超选择性栓塞

肾出血是泌尿外科常见病, 往往采用内科保守或外科手术治疗。而对于那些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或拒绝外科手术及内科治疗又无效的患者, 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并栓塞术为一种理想的诊疗手段。该方法具有诊断及治疗的双重作用, 能有效控制出血, 且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肾功能。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2月-2013年1月共对25例急性肾出血患者采用肾动脉造影及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进行诊疗, 疗效满意, 并与2001年2月-2007年1月共28例采用开放手术治疗的肾出血患者作对比,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 (2007年2月-2013年1月) 肾出血患者25例, 男16例, 女9例;年龄21~68岁, 平均 (42±2) 岁;均经血、尿常规、B超、CT等检查确定为局限性肾损伤。其中肾部分切除术后5例, 开放肾取石术后3例,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7例, 肾脏闭合性损伤8例 (坠落伤5例, 车祸3例) , 肾脏错构瘤内血管破裂2例。临床表现血尿25例, 腰部胀痛10例, 贫血6例, 肾包膜下血肿5例, 腹膜后血肿4例, 17例合并不同程度的休克。2例患者因双肾结石致慢性肾功能不全, 其余患者肌酐、尿素氮皆在正常范围。本组患者从发病至接受介入治疗的时间间隔为1~12 d。所有患者术前行CT检查确定损伤程度。损伤程度按美国创伤协会标准分类, Ⅲ级14例, Ⅳ级11例。术前保守治疗无显效, 患者均经卧床休息、止血、补充血容量及预防感染等保守治疗后, 仍有持续血尿, 有肾周血性液体引出和腹部包块持续增大、腰痛持续加重或血压不稳等表现, 遂行肾动脉造影和超选择性栓塞术。

开放手术组 (2001年2月-2007年1月) 28例肾出血的患者, 男23例, 女5例;年龄22~67岁, 平均 (41±1) 岁;其中肾穿刺活检术后6例, 开放肾取石术后9例, 肾部分切除术后4例, 车祸导致肾损伤6例, 肾错构瘤畸形血管破裂3例。保守治疗无效时均手术探查, 22例行单侧肾切除术, 6例行肾损伤修补术。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肾动脉造影及栓塞方法

行右侧股动脉穿刺, 引入5Fr导管鞘, 先以5Fr猪尾巴导管在第一腰椎体水平行腹主动脉造影, 显示肾动脉情况, 了解有无副肾动脉、腰动脉或体循环其他参与病变血供;再以5Fr眼镜蛇导管行双肾动脉造影, 了解健侧肾脏情况并明确患肾出血部位;再以5Fr导管或3Fr微导管尽量插至出血灶的供血动脉内, 根据造影表现及插管的具体位置选择不同种类、剂量的栓塞剂在透视下实施栓塞, 直至被栓塞血管的血流停止。栓塞后再次造影见出血动脉中断、闭塞, 无对比剂外溢及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异常征象后, 拔除导管及鞘并加压包扎。

1.2.2 术后处理和随访

术后给予患者卧床, 预防感染, 对症支持治疗,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尿色及尿量, 复查血、尿常规及肾功能、电解质。出院后跟踪随访, 定期复查肾功能、肾脏B超及CT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治疗组25例患者经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均明确肾动脉出血部位, 17例见造影剂呈团、片状外溢, 并有造影剂即刻充盈肾盂、肾盏;5例肾内动脉中断、分支缺损, 其中2例合并假性动脉瘤;3例肾动脉狭窄, 末梢血管毛糙, 其中1例合并动静脉瘘。所有患者均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 采用明胶海绵栓塞3例, 金属弹簧圈栓塞7例, 明胶海绵联合金属弹簧圈栓塞15例。一次栓塞成功24例 (成功率96%) , 所有患者术后1~5 d血尿消失。1例明胶海绵栓塞20 d以后因体力劳动后再发血尿, 再次急诊行肾动脉造影, 发现原出血动脉再通出血, 以明胶海绵联合金属弹簧圈栓塞之, 出血停止。全部患者无异位栓塞、肾脓肿及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但有18例出现程度不同的栓塞后综合征, 表现为患侧腰背酸胀、疼痛、低热等, 予以对症处理后1~7 d症状缓解或消失。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1~48个月, 平均6个月, 未见肾脏再发出血, 患者肾功能皆正常。亦未见有肾性高血压发生。

2.2 两组患者肾切除率、输血率比较

开放手术组28例肾出血的患者行保守治疗无效后均行手术探查, 22例行单侧肾切除术, 6例行肾损伤修补术, 每位患者均有输血支持治疗, 输血量 (5.0±1.0) U。治疗组无一例肾脏切除, 其中9例患者有输血治疗, 25例患者输血量 (2.0±0.5) U.。两组患者肾切除率、输血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33.5829, X2=38.3741, P<0.01) , 详见表1。

例 (%)

3 讨论

3.1 肾脏出血的诊断

肾脏急性出血多由外伤及医源性创伤导致。国内主张分三度:轻度伤为肾挫伤, 肾盂及被膜完整;中度伤为肾实质裂伤、肾被膜与集和系统破裂;危重伤为肾实质碎裂、横断伤及肾蒂伤[1]。国际上较多采用美国创伤外科协会的分类标准[2]:Ⅰ级为肾挫伤或包膜下血肿, 无皮质裂伤;Ⅱ级:肾周血肿局限于腹膜后间隙或肾皮质裂伤<1.0 cm, 无尿外渗;Ⅲ级:肾皮质裂伤>1.0 cm, 无尿外渗;Ⅳ级:肾实质裂伤超过皮髓质交界进入集合系统或重要的肾动脉、肾静脉损伤伴可控性出血;Ⅴ级:多处重度裂伤而致肾破碎或肾蒂血管伤。多层螺旋CT平扫、CTA、CTU等影像学技术的广泛应用, 为进一步明确肾脏创伤的诊断及规范治疗提供了可能。

B超对肾损伤可进行初步判断, 可用于肾出血的床头筛选及保守治疗的动态观察。CT对肾脏损伤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 分类判断准确, 已成为肾脏外伤诊断的首选检查, 多层螺旋CT的诊断具有更大优势, 其对肾脏损伤的定性诊断符合率超过98%。本研究中治疗组25例患者经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均明确肾动脉出血部位。

3.2 肾脏出血的治疗

肾脏出血治疗原则为:保证生命安全, 止血彻底, 最大限度地保留肾功能, 减少并发症。对于肾损伤是否采取保守治疗, 目前有不同的主张。Lardas等[3]用Clavein分级将需要介入治疗的迟发型出血定为PCNL的3级并发症 (需要内科、外科或放射手段干预) 。段中琦等[4]认为Ⅲ级以下闭合性肾损伤多采用保守治疗, 据文献[5]报道认为Ⅴ级肾损伤也可不行手术切除, 单纯栓塞可有很好的疗效。但持续性渗血及持续增大的腹膜后出血要行手术探查, 开放手术极有可能切除患肾, 据文献[6]报道重度肾损伤切肾率超过50%。Ⅰ、Ⅱ级肾脏损伤可先采取保守治疗;Ⅲ、Ⅳ级损伤则尽快行介入或手术治疗;Ⅴ级则应立即行手术探查, 肾脏切除以止血保命的可能性极大。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肾脏出血需急诊处理。传统的治疗方法大多采用手术探查, 但由于组织粘连、解剖层次不清等原因, 手术难度较大, 且手术创伤也相应增大。医源性肾脏损伤出血患者心理上难以接受再次手术。

先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 再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日益成为术成为急性肾出血的重要手段。理论上, 肾脏出血速度超过0.5 ml/min即可被造影发现, 肾脏受损肾动脉机械性损伤后, 肾动脉压力高, 出血量大, 一般超过0.5 ml/min, 因此易被DSA检查发现。DSA造影检查表现主要是造影剂外溢呈团、片状浓聚;其次为单独或合并肾动静脉瘘, 表现为动脉期肾静脉显影;再次是出血随尿液流入肾盂。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术的手术指征: (1) 导尿管和/或肾造瘘口引流出深红色尿液, 并有小血块, 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 (2) 患侧腰痛进行性加重; (3) 患侧腰部饱满压痛, 甚至出现包块; (4) 生命体征不稳定; (5) B超或CT提示肾血肿进行性增大; (6) 膀胱镜下见输尿管喷血。禁忌证: (1) 患者为多发伤, 需要立即手术或抗休克治疗; (2) 伤及肾脏动、静脉或肾碎裂者; (3) 合并有输尿管损伤者。

栓塞的材料较多, 如凝血块、明胶海绵、细丝线、弹簧圈等。笔者的经验是, 对于肾脏血管5级以上分支损伤引起的出血, 可选用可吸收的栓塞物如明胶海绵颗粒, 栓塞后2周出血灶愈合, 3~6周被吸收, 6周后栓塞的血管即开通, 故可恢复血管开通及肾功能;对于较大的肾动脉损伤出血或动静脉瘘患者, 金属弹簧圈等不吸收的栓塞物为首选材料, 同时再补充明胶海绵, 以防止直接使用明胶海绵时通过较粗的损伤血管回流, 导致肺动脉栓塞。本组有3例单纯选择明胶海绵栓塞;明胶海绵颗粒合并弹簧圈栓塞15例;有7例单纯选用纤毛弹簧圈栓塞, 均达到一次止血目的。唯有一例以明胶海绵栓塞者20 d后因剧烈咳嗽导致再发出血, 再以明胶海绵颗粒联合微弹簧圈栓塞成功。

与开放性手术相比,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之优势在于: (1) 局部麻醉下即可实施, 简单易行; (2) 肾动脉造影可精准地确定肾动脉出血点; (3) 应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 其止血效果确切, 成功率高, 有事半功倍之效; (4)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可最大限度地保护肾功能; (5) 创伤小, 可重复操作, 并发症少, 保肾率高, 死亡率极低; (6) 术后恢复快, 住院时间短, 患者痛苦少, 降低了医疗费用。

总之, 笔者的体会是相对于传统手术探查, 肾动脉造影及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是一种治疗肾脏损伤性出血的理想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837.

[2]Razali M R, Azian A A, Amran A R, et al.Computed tomography of blunt renal trauma[J].Singapore Med J, 2010, 51 (6) :468-473.

[3]Lardas M, Skolarikos A, Papatsoris A, et al.PCNL complication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modified clavein grading system:an academic center experience[J].Eur Urol Suppl, 2010, 9 (6) :579-580.

[4]段中琦, 郑红岗.复合伤中闭合性肾损伤21例诊治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 2009, 38 (9) :1193-1194.

[5]Sahal A, Cuthbert F, Niekrash R, et al.Endovascular management of grade V blunt renal trauma with associated splenic injury[J].Nat Rev Urol, 2009, 6 (6) :335-337.

超选择动脉灌注栓塞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的对象是该院接收的68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 这些患者都是急诊并且接受住院治疗, 其中男性患者41例, 女性患者27例, 年龄在40~7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57岁, 患有肺结核的时间从1~8年不等。发病时, 当日咯血量在200~700 m L之间, 其中500 m L以上的患者有1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肺结核大咯血诊断标准, 并且68例患者没有其他的疾病。对全部患者进行胸部X光片以及抽血化验, 其中有37例患者的痰抗酸杆菌呈现出阳性, 其他31例患者为阴性;患有浸润型肺结核的为20例,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的为48例。伴有呼吸衰竭症状的为2例。所有患者在接受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之前, 都进行了内科相应的治疗, 但是治疗效果不佳, 出血量难以有效控制。

1.2 治疗方法

(1) 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对所有68例患者采用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的方法进行治疗。经左股动脉或者右股动脉进行穿刺, 穿刺完毕之后, 在患者体内置入5F导管, 将导管至T5、T6水平[3], 找到患者肺部内的支气管动脉主干后进行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的情况, 分析患者支气管动脉走向、确定出血的位置, 判断是否存在侧支供血的情况存在, 对患者病变区的血管进行观察, 明确出血管的数量、和脊髓动脉之间的相互关系, 查明是否存在瘘口。对于特殊的患者, 例如难以寻找支气管动脉开口或者没有发现出血情况的患者, 要进行主动脉造影检查, 对可能存在异常情况的动脉有选择性的进行造影, 明确出血位置。

(2) 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通过造影确定出血位置之后, 对所有的出血动脉使用微导管超选择至出血位置[4], 栓塞前行利多卡因脊髓功能诱发试验, 确认安全后通过导管向患者体内注入栓塞剂进行治疗。临床中用到的常用栓塞材料有:明胶海绵, 在使用过程中要制作成细小的条状或者直径狭小的颗粒状;另一种是非常小的弹簧钢圈。在治疗中首先选用明胶海绵, 如果这种方法不能有效控制病情, 要选用弹簧钢圈进行栓塞, 直到患者的支气管分支完全闭塞, 血流明显减缓时, 停止注射栓塞剂。对于血管粗大的患者, 还要用明胶海绵条或者弹簧钢圈对支气管动脉主干进行栓塞, 以保证栓塞成功, 在手术进行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下肢活动情况, 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栓塞完毕之后, 要对患者进行0.5 h左右的临床观察, 再确定发生病变的支气管末梢血管分支闭塞之后, 手术完毕。

(3) 术后处理和观察。在手术结束后的15 min之后, 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加压包扎, 在手术结束后的6~12 h之内, 患者平卧, 穿刺侧肢体制动, 其他肢体适当活动, 并且服用3 d左右的抗生素, 防止发生感染现象[5]。在手术后的24 h之后, 要对加压包进行拆除, 并进行相应的抗炎治疗。患者在手术结束后要在医院进行1~4周左右时间的观察, 在确定咯血已经停止并且没有复发的情况下, 可以出院治疗。对患者随访的时间为0~2年左右。

1.3 疗效判断

(1) 患者康复。进行完手术后, 患者活动性咯血能够立刻停止, 或者在未来的3~5 d之内能够逐渐停止, 并且没有发生复发的现象或者只是偶尔有少许血痰。 (2) 治疗效果明显。栓塞术之后, 患者咯血次数明显减少, 咯血总量在50 m L/次以下, 1年内的咯血量与治疗之前相比减少了90%左右, 对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基本上没有任何影响[6]。 (3) 治疗效果一般。患者活动性咯血症状较之前减轻, 但是没有能够有效的控制, 每次咯血量与治疗之前, 减少了50%以上。 (4) 无效。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 没有达到以上3个标准当中的任何一个。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68例患者, 均成功的进行了超选择性支气管栓塞手术, 手术成功率达到100.00%。68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血管造影表明, 有42例患者为右支气管动脉出血, 3例右侧3、4肋间动脉出血, 其他的23例患者显示左支气管动脉出血。68例患者, 共治愈55例 (80.88%) , 显著疗效的是10例 (14.71%) , 一般疗效的是3例 (4.41%) , 总有效率为100.00%。在所有患者中间, 出现发热症状2例, 胸部出现疼痛的患者为3例。所有的患者均没有出现脊髓损伤并发症。在手术之后, 能够马上止血的患者总数为63例, 复发的患者有10例, 在接受第2次治疗之后, 所有的患者均恢复到健康状态, 所有患者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具体的治疗效果图如下:见表1。

治疗前后, 患者的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 主要症状是:发绀、胸闷、气急等。见表2。

统计结果表明, 患者在治疗前后过程中, 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 全部患者在两年的治疗和跟踪中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身体各项指标达到正常水平, 能够独立的正常生活。

3 讨论

目前对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治疗中, 最常用的是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研究中可以发现, 这种手术能否成功的关键是要对患者血管进行准确的造影, 同时也是治疗的一个金标准。在造影时, 要能够见到造影剂进入患者体内肺部或者支气管内, 而且形成造影树, 这种情况一般即为大咯血患者。需要注意的是, 有的患者在进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之前, 会进行相关的内科治疗, 导致有的患者在进行造影时, 不能形成准确的造影外溢现象。对于这种情况应在手术前减小或停止受用止血药物, 可以根据病变部位, 对相邻的动脉进行排查, 防止出现遗漏。

研究结果表明, 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有效方法, 对68例患者采用这种手术进行治疗后, 所有的患者均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康复, 治疗效果明显, 在68例患者当中共治愈55例 (80.88%) , 显著疗效的是10例 (14.71%) , 一般疗效的是3例 (4.41%) , 总有效率为100.00%。这种手术所使用的明胶海绵是一种天然无毒的蛋白质材料, 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在形状上进行任意的设计, 制造方便, 安全性特别高。同时还具有良好的伸缩性, 是一种性价比非常高的栓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 除了机械栓塞之外, 还可以将明胶海绵用于细胞填塞, 与血管内的胶原蛋白结合, 形成血栓, 在手术后的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段内, 可以被身体逐渐吸收, 而且没有不良反应。另一种栓塞材料弹簧钢圈可以用于比较粗大的血管当中, 能够形成永久性的栓塞。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临床疗效显著, 具有创伤小, 并发症少的特点,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手段。

通过研究, 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能够有效的治疗咯血, 在临床中要加大对这项技术的宣传力度, 使得这项成果能够迅速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在应用阶段存在的困难要给予一定的重视, 降低技术推广的成, 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

在研究中, 样本数量过少, 在研究过程中还没有发现不良反映的案例, 在今后的研究中还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的范围要扩大, 选取更加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患者进行研究, 以便发现这种治疗方法是否在临床中存在着不良的效果, 避免出现因不良的效果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王学静, 贾广志, 李建明.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13 (8) :1428-1429.

[2]张俊恩, 崔青阳.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的治疗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20) :587.

[3]方伟文, 李伟健.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血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 2013 (7) :176-177.

[4]张俊恩, 崔青阳.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20) :587.

[5]廖鑑能.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伴大咯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21) :571-572.

[6]翟安, 刘歆春, 曹驷鹏, 等.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的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 2013 (9) :1660-1661.

超选择动脉灌注栓塞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8~65岁,平均37岁。其中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19例,肾脏穿刺活检术3例。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肾区不适及反复肉眼血尿或血性引流液,术前经对症止血治疗效果不理想。术前行彩超检查提示肾内出血。

1.2 治疗方法

局麻下,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选用5 F、4 F Cobra导管选择性患侧肾动脉插管,以3 m L/s的流率注入12 m L非离子型对比剂,采用SIEMENS Angio-Plus或PHILIPS Allura xper fd2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行DSA。DSA检查提示肾内对比剂外溢(见图1),4例合并动静脉瘘,主要累及肾中下极动脉分支,明确出血部位和范围后,在超滑导丝引导下,行超选择插管至出血的肾动脉分支,选用合适直径的明胶海绵或弹簧圈进行栓塞,直至被栓塞的血管血流停止。出血灶供血动脉细小,选用3 F同轴微导管及微弹簧圈栓塞。栓塞后再造影,显示出血动脉中断、闭塞,动静脉瘘、对比剂外溢消失(见图2,3)。术后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血肌酐、静脉肾盂造影。

2 结果

本组22例肾出血患者,通过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明确肾出血部位、程度及供血动脉,选择性肾造影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单纯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5例,采用弹簧圈和明胶海绵栓塞17例。一次栓塞成功率90.9%(20/22),术后2~3 d肉眼血尿消失。2例栓塞后再发出血,均为单纯使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第二次栓塞时均采用弹簧圈和明胶海绵颗粒联合栓塞,再次栓塞后未见复发。所有患者栓塞术后均经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未见复发,肾功能和血压正常。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肾穿刺活检、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广泛开展,以及经皮肾造瘘术、其他肾外科手术的日益增多,医源性肾损伤出血有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属于微创手术,不需要切开后腹腔作肾切开取石,肾结石患者更愿意接受。虽然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穿刺点选择在中极肾区血管稀少处进针,但也不可避免地可能出现损伤肾动脉或引起动静脉瘘,而造成反复血尿,这样的急性出血往往对症止血治疗无效,外科就需要手术切开止血,但由于出血部位不明确难以止血,而需要行肾脏切除,给患者带来终生的损害,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近年来,肾动脉栓塞治疗肾出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DSA下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检查对血管解剖、出血部位和范围作出准确判断[5]。本组22例医源性损伤肾出血,造影诊断明确达100%。运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控制出血,成功率为71%~100%,对于出血严重的肾裂伤,单处出血一次栓塞的成功率达98%[4]。据文献报道,国内外学者对医源性肾出血采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取得了良好的疗效[6,7,8]。本组22例,栓塞成功率100%(一次栓塞成功率为90.9%)。医源性肾损伤相对于创伤性肾损伤创伤小,栓塞完全可以达到100%。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可准确栓塞引起出血的最小血管分支,最大限度地保存了肾功能,达到彻底的止血。

本组一次栓塞成功率为90.9%,较文献报道成功率低,分析原因主要是栓塞剂的合理选用。目前用于肾动脉栓塞材料主要为明胶海绵和金属弹簧圈。细小肾动脉损伤出血选用明胶海绵,但明胶海绵存在可溶解性的特性造成复发或栓塞失败。本组5例单纯采用明胶海绵栓塞,2例复发再出血,后经采用3 F同轴微导管及微弹簧圈栓塞联合明胶海绵栓塞成功。虽然明胶海绵除了机械性栓塞,海绵状框架内可被红细胞填塞,在血管内引起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沉积,迅速形成血栓,起到栓塞血管的作用[4]。但较大的动脉损伤及肾动脉的血流量、血流速度较大,就难以栓塞成功或者栓塞失败。笔者体会损伤的血管细小、对比剂外溢量少、速度慢,可以单纯选用明胶海绵,但也有复发的可能;对于对比剂外溢量多、速度快者,选用弹簧圈或联合明胶海绵栓塞。栓塞过程中尽量栓塞引起出血的最小肾动脉分支,本组13例选用3 F同轴微导管超选及微弹簧圈栓塞至三级以上的小动脉,这样最大限度地保存了肾功能。

我们的体会是对于医源性的肾损伤出血,因为诊断是明确的,经保守治疗无效后立即行介入栓塞治疗。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医源性肾损伤出血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止血快、疗效确切、创伤小、操作简单易行、并发症少的优点,能最大限度地保存肾功能及避免肾脏的切除。这些优点为棘手的医源性肾损伤出血治疗提供了很理想的方法,为临床工作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Nambiranjan T,Jeschke S,Albgami N,et al.Role of laparoscopy inmanagement of renal stones:single-center experience and review ofliterature[J].J Endourol,2005,19(3):353-359.

[2]Soares SM,Fervenza FC,Lager DJ,et al.Bleeding complicationsafter transcutaneous kidney biopsy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amy-loidosis:single-center experience in 101 patients[J].Am J KidneyDis,2008,52(6):1079-1083.

[3]Fargeaudou Y,le Dref O,Soyer P,et al.Life-threatening intra-ab-dominal hemorrhage from left superior colonic artery pseudoa-neurysm after percutaneous renal biopsy:successful treatment withsuperselective arterial embolization[J].Clin Imaging,2009,33(6):474-477.

[4]王家平,柯昌兴,李迎春,等.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损伤出血[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6):873-875.

[5]李海平,雷光武,李刚,等.创伤性肾出血的DSA诊断与介入栓塞治疗[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26(11):1130-1132.

[6]Oderich GS,Panneton JM,Hofer J,et al.Iatrogenic operative in-juries of abdominal and pelvic veins:a potentially lethal complica-tion[J].J Vasc Surg,2004,39(5):931-936.

[7]何永忠,刘建河,增国华,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迟发出血原因及介入治疗[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27(6):371-373.

超选择动脉灌注栓塞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2月至2005年12月,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初治宫颈癌患者, 临床诊断为宫颈癌ⅠB~ⅡB期, 且B超或CT检查确定宫颈癌肿块直径≥4 cm者, 排除全身感染、肝肾功能衰竭、有出血倾向者。随机选取20例为化疗栓塞组, 年龄33~63岁, 平均44.7岁。按1995年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 标准, ⅠB期2例, ⅡA期7例, ⅡB期11例。2例因阴道大量流血、失血性休克入院, 经局部压迫, 输血补液纠正休克。选择同期宫颈癌ⅠB~ⅡB期术前非化疗栓塞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宫颈癌肿块直径≥4 cm。两组患者的年龄、宫颈癌病理分期、肿块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1.2.1 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的方法

化疗栓塞组:在血管数字减影术 (DSA) 引导下, 局部麻醉切开皮肤约2~3 mm, 采用Seldinger′s技术, 经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 先用5F pigtail 做腹主动脉下段造影, 明确子宫动脉走行及开口, 再用5F Cobra或3.0F Fastracker-325微导丝辅助下分别插入双子宫动脉, 先注入化疗药丝裂霉素30 mg, 氟尿嘧啶750 mg, 顺铂80 mg。然后注入适量的1号真丝线段 (长约1 mm) 或新鲜明胶海绵颗粒 (直径1~3 mm) 进行栓塞, 并经造影证实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满意, 术后拔除导管, 压迫止血15分钟, 局部加压包扎及制动插管侧肢体24小时。常规用抗生素5天, 对症处理化疗栓塞副反应。

1.2.2 手术时机及方式

两组均由固定医生手术。化疗栓塞组20例于化疗栓塞后7~28天由手术医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40岁患者同时行一侧卵巢移位及阴道延长术[1]。卵巢移位于髂嵴上侧腹壁上, 血管蒂包在腹膜外, 卵巢固定在腹膜内。术后尿管12~15天拔除, 常规B超下测膀胱残余尿, ≤50 ml痊愈出院。术后化疗方案:鳞癌 (顺铂加氟尿嘧啶或顺铂加博来霉素) , 腺癌 (顺铂加丝裂霉素) 。对照组手术方式、术后化疗方案和时间与化疗栓塞组相同。

1.2.3 随访

患者出院后每2~3月复查1次, 随访2年。

1.3 化疗栓塞术的疗效判定

化疗栓塞组由专人根据妇科检查、B超判定, 参照国际抗癌联盟疗效判定标准[2]:完全缓解 (CR) 指肉眼观肿瘤完全消失, 且无新病灶;部分缓解 (PR) 指肿瘤缩小50%, 且无新病灶;病情稳定 (SD) 指肿瘤缩小或增大均不超过25%, 且无新的肿瘤出现;病情进展 (PD) 指肿瘤增大超过25%或出现新病灶。总有效率为CR+PR。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采用软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动脉化疗栓塞术疗效评价

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所有病例均有阴道分泌物增多, 第7~28天检查病灶CR 0例, PR 17例, SD 2例, PD 1例, 总有效率85%。

2.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见表1。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化疗栓塞组358枚淋巴结中有1例3枚阳性, 对照组252枚淋巴结中有5例23枚淋巴结阳性, 两组淋巴结总阳性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栓塞组宫旁浸润及阴道切缘癌细胞无一例阳性病例,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比较:①P<0.05;②P=0.05

化疗栓塞组有5例化疗栓塞后7~10天手术, 其中2例有一侧髂血管周围组织化疗栓塞后局部非炎性反应和水肿反应严重;另15例在动脉化疗栓塞后择期15~28天手术, 术中见局部炎性和水肿反应消退。

2.3 动脉化疗栓塞的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

动脉化疗栓塞副反应主要有化疗所致消化道毒性及血液毒性反应; 18例有恶心、呕吐、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白细胞下降等, 均予对症治疗好转。动脉插管栓塞并发症有下腹疼痛20例, 持续3~14天, 其中11例需用止痛剂;臀部及下肢疼痛1例, 持续2~5天, 无需处理。栓塞后发热7例, 对症治疗好转。手术后盆腔淋巴管囊肿1例, 1月内腹腔局部间歇抽液1800 ml, 保守治疗失败后经手术引流痊愈。

2.4 随访

两组随访时间持续3~25个月。化疗栓塞组术后19例行静脉化疗2~4次, 1例拒绝化疗。复查盆腹腔、肝胆脾B超及妇科检查, 19例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1例 (5.26%) 拒绝化疗者7个月后复发再次手术, 至今无死亡病例。1例术后3个月内有尿频、尿急;1例间歇性外阴水肿, 术后半年恢复正常。对照组有8例 (53.33%) 在4~8个月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3.1 巨大宫颈癌术前动脉化疗栓塞的必要性和动脉化疗栓塞的优点

据报道, 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和盆腔复发的发生率是局部肿瘤直径<4 cm者的2倍, 5年生存率也相应降低 (分别是82.7%和64.9%) [3];且有研究显示,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内散在肿瘤细胞的多少于肿瘤直径成明显正相关, 因此巨块型宫颈癌远处转移的危险性增加[4]。近年来, 对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 (NACT) 的多数研究结果表明, 术前NACT能缩小肿瘤, 降低宫旁浸润, 提高患者的手术切除率, 并能提高5年生存率, 延长生存期[2,5]。

选择性动脉化疗与静脉化疗比较有以下优点:①术前经子宫动脉给药, 能使肿瘤区域长时间维持高浓度化疗药物, 达到破坏肿瘤新生血管, 杀死肿瘤组织的目的。②对盆腔内浸润的癌细胞和淋巴结、血管内癌细胞也有明显的杀伤作用。③经子宫动脉给药后, 不经任何代谢直接与肿瘤细胞接触, 杀伤作用强于静脉化疗。④由于化疗药物的药物首过效应使肿瘤中药物浓聚, 而流经全身其他器官的药物减少, 减少了化疗药物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坏作用。⑤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杀伤效果与初始剂量密切相关, 大量初始剂量可最大范围杀灭肿瘤细胞, 而反复小剂量给药容易导致多种耐药基因表达, 产生化疗耐药。另外, 子宫动脉栓塞后, 病灶内缺血坏死, 肿块缩小, 癌细胞死亡等变化, 有利于手术剥离与切除, 又可使周围微小转移灶被有效杀灭。动脉化疗栓塞术配合手术切除, 更能真正将肿瘤清除干净, 提高远期疗效。有学者报道新辅助化疗加手术治疗ⅠB2期宫颈癌患者, 总的有效率达90%, 与单纯手术组相比, 术后发现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脉管受累等情况前者明显低于后者, 且总的5年生存率也有一定改善, 说明新辅助化疗有一定作用[6]。

本研究中20例肿瘤直径≥4 cm化疗栓塞后7~28天总有效率为85%。且术后无一例宫旁浸润及阴道切缘癌阳性, 盆腔淋巴清结转移率﹙0.84%﹚明显低于对照组﹙9.02%﹚。本组除1例拒绝术后化疗外, 19例均在术后予以化疗, 随访至今未发现复发, 说明术前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有助于肿瘤细胞歼灭, 手术彻底, 而术后化疗有助于控制复发。

3.2 巨大宫颈癌术前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后手术时机

有学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后7~10天[7]手术, 认为动脉化疗的近期疗效一般较显著, 此时既抓住肿瘤缩小的有利时机, 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对节省费用。但在我们的资料中, 有5例化疗栓塞后7~10天手术, 其中2例有一侧髂血管周围因化疗栓塞后局部非炎性和水肿反应严重, 组织细胞破坏, 失去弹性, 发生纤维化, 肿瘤难以从血管鞘上剥除, 切除淋巴结操作也很困难。我们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介入动脉插管时, 短时间内灌注大量化疗药, 导致局部药物浓度过高;②或与化疗药及造影剂急性变态反应以及与栓塞材料有关;7~10天急性炎性反应未完全消退, 肿块缩小不明显, 故术中见粘连、渗血严重, 给手术带来一定难度;③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白细胞下降等副反应, 机体抵抗力尚未恢复, 患者手术后恢复较慢。

因此, 本组另15例在动脉化疗栓塞15~28天后择期手术, 这是因为化疗药物及栓塞后引起的血管周围组织局部炎性和水肿反应消退, 患者身体机能恢复, 同时术中出血量减少、盆腔淋巴结易于手术切除, 更有利于手术后的恢复。所以我们建议选择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后最佳手术时机以15~28天为佳, 但由于本组病例较少, 有待大样本的进一步证实。

3.3 动脉化疗栓塞后副反应及手术后并发症防治

动脉化疗栓塞的消化道毒性与血液系统的毒性有恶心、呕吐、厌食、乏力与白细胞数下降, 对症治疗即能有帮助患者完成化疗, 化疗栓塞前1~3分钟静脉慢推选择性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 (欧贝) 。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发生时间多发生在1个化疗疗程完成后7~10天左右, 在疗程间歇期需辅以中药扶正及对症治疗。动脉插管并发症可有穿刺部位的血肿、出血、发热、下肢疼痛、下腹痛、腰骶部疼痛及造影剂的急性或迟发性变态反应等。本组出现发热及下腹痛及腰骶部、下肢疼痛给予抗生素及对症治疗3~5天后均好转。

本文资料显示, 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后巨大宫颈癌瘤体明显缩小, 可减少术中出血并提高肿瘤切除率, 该方法安全性高, 可做为辅助治疗巨大宫颈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惠祯, 李诚信, 吴绪峰主编.妇科肿瘤手术图谱[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136-138.

[2]Micheletti E, La Face B, Bianchi E, et al.Continuous infusion of carbo-platin during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treatment in advanced squamous carcinoma of the cervixuteriⅡB-ⅢB.AphaseⅠ/Ⅱand pharmacokinet-ic study[J].Am J Clin Oncol, 1997, 206 (6) :613-620.

[3]Horn LC, Fischer U, Bilek K.Histopathological prognostic factors in primary surgically treated cervix carcinoma[J].Zentralbl Gynakol, 2001, 123 (5) :266-274.

[4]Scheungraber C, Muller B, Kohler C, et al.Detection of dissemina-ted tumor cells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J].Cancer Res Clin Oncol, 2002, 128 (6) :329-335.

[5]Nagata Y, Okajima K, Kokubo M, et al.Clinical results of transcath-eter arterial infusion for uterine cervical cancer[J].Am J Clin Oncol Cancer Clin Trials, 1999, 22 (1) :97-102

[6]Chen CA, Cheng WF, Wei LH, et al.Radical hysterectomy alone or combined with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stage bulky cervical carcinoma[J].J Formos Med Assoc, 2002, 101 (3) :195-202.

超选择动脉灌注栓塞 篇6

关键词: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胎盘植入

胚胎植入是产科严重且较少见的妊娠期并发症, 通常在产前难以诊断, 可造成产时产后大出血、感染,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随着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引产、剖宫产等子宫手术的增多, 胎盘植入较以往有明显增高的趋势[1]。胚胎植入是因为子宫蜕膜发育不良所致, 为了获取血液供应, 胎盘绒毛组织从底蜕膜发育不全处深入子宫肌层, 甚至达浆膜层, 由于蜕膜发育不良, 通常需要合并前置胎盘, 根据绒毛和浅肌层的侵入, 粘黏性等原因可将病变胎盘分为植入性胎盘、穿透性胎盘、黏连性胎盘[2]。凡是能损伤子宫蜕膜组织或造成其发育不良的因素均可导致胎盘的植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择的对象为2009~2010年16例胎盘植入患者, 年龄27~39岁, 平均33.2岁。其中10例为足月妊娠产后, 4例中期妊娠引产后, 还有2例合并中央性的前置胎盘。所有患者都有刮宫史。由于患者的身体素质、年龄、营养状况均无太大差异, 不对该研究造成大的影响, 因而病例间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6例患者在确诊为胎盘植入后, 要进行子宫的动脉栓塞手术。在局部麻醉下, 要采用Seldinger技术, 在患者的右侧腹股沟韧带的中部, 对患者的股动脉进行穿刺。然后插入短的导丝, 在其引导下放入血管扩张器以及血管鞘, 并且在拔出血管器时, 向其及时地注入肝素钠, 以防止血栓的形成。对于失血过多的患者, 要快速地用血管鞘注入800 ml的全血以补充血容量。在完成了股动脉的置管后, 要在腹主动脉分叉上插入导管, 通过高压的注射器推入30 ml的优维显, 将其压力调为136.1 kPa, 连续3 s进行注射, 100 ml/s。在选择性将导管插入子宫动脉时, 要注射造影剂的使用, 并且还要通过使用数字减影成像技术以获取盆腔的血管影像。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要根据病患的病变特点, 再根据当地的医疗水平及条件、患者是否有子嗣等情况进行权衡, 在进行人工剥盘之后, 若发现胎盘剥离困难, 出血较多者, 应该切除子宫。若发现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 植入面积过大引发大出血, 应切除子宫。在整个手术过程中, 若出现大出血、休克等情况, 积极补充血容量可考虑子宫切, 情况稳定者可以同时采用催产素、米索前列醇、欣母沛等药物, 以观察宫缩的情况。并且在此过程中, 还要严密观察宫底的高度、子宫质地、出血的颜色、量及性质, 观察胎盘剥脱情况, 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1.3 观察指标

完整、准确的记录手术时间, 该时间主要是指从进行股动脉穿刺开始到手术结束导管拔出所用的时间;还要记录手术之后阴道止血的时间, 该时间为从栓塞结束至观察到阴道流血停止的时间。

2 结果

本组16例病例均一次止血成功, 子宫动脉栓塞手术的持续时间为27~46 min, 平均为 (37±6) min;在手术之后的止血时间为5~10 min, 平均为 (7±3) min。

3 讨论

造成胎盘植入原因为子宫内膜损伤, 多次妊娠分娩、多次人工流产、药物流产、过度刮宫以及宫内膜的炎症均可损伤子宫内膜的基底层, 当再次妊娠时, 附着在此处的绒毛为了获取营养就会深入到子宫肌层造成胎盘植入[3]。手术损伤: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可造成子宫肌层瘢痕形成, 此处底蜕膜发育不良, 若胎盘附着在瘢痕处则也可以造成胎盘植入。胎盘附着部位异常:胎盘附着在子宫角部或子宫下段, 由于此处的肌层较薄, 绒毛也容易侵入肌层而植入。Dane[4]的研究表明, 原发性蜕膜发育缺陷与子宫内膜受损, 在再次妊娠的时候底蜕膜通常发育不完全, 引起供血不足, 使胎盘面积增加从而获得足够的营养。

胎盘植入引发的最大伤害是大出血, 大出血是孕妇的最大威胁, 因此治疗胎盘植入的关键是控制出血量。在药物保守治疗时, 如果需要可加入清宫类药物, 该类药物常用的有天花粉、中药、氟尿嘧啶 (5-FU) 、甲氨蝶呤 (MTX) 、米非司酮 (RU-486) 等, 该类药物可以抑制滋养细胞增生, 抑制DNA的合成和细胞的复制[5]。其中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子宫内膜受体的药物, 可与孕酮结合并产生受体, 从而引发脱膜以及绒毛变性, 使前列腺素得以释放, 促进宫缩, 加速残留胎盘的排出[6]。胚胎植入易并发产后出血、感染, 甚至因产后出血造成产妇死亡, 积极寻找植入性胎盘的危险因素并加以预防, 对预防产后出血有重要意义[7]。

通过研究可以看到, 本组16例病例均一次止血成功, 子宫动脉栓塞手术的持续时间为27~46 min, 平均为 (37±6) min;在手术之后的止血时间为5~10 min, 平均为 (7±3) min。由此可见, 治疗胎盘的植入, 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找到出血点, 并且迅速的进行止血, 疗效好, 并发症少, 较为安全可靠。这次研究显示, 通过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治疗可以安全、高效、快捷的解决患者植入性胎盘的问题, 帮助患者更快的进行止血, 是一种可以信赖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陈春林, 刘萍.血管性介入治疗在妇产科领域中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4, 39 (2) :138.

[2]陈春林, 马奔, 方艺川, 等.导管动脉栓塞术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1, 36 (3) :133.

[3]Cheng Y Y, Hwang J1, Hung S W, et al.Angioglaphic embolizalion foremergent and prophylactic management of obstetric hemorrhage:a four year experience[J].I Chin Med Assoc, 2003, 66 (12) :727-734.

[4]王长福, 张和平, 张红霞.等.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在植入性胎盘治疗中的初步疗效观察[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8, 42 (5) :512.

[5]周建峰.急诊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J].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2 (2) :146.

[6]张传开.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的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7, 13 (4) :188.

超选择动脉灌注栓塞 篇7

1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50例根据临床表现、体征、三维彩超诊断为AD患者。其中21例患者药物治疗无效, 12例患者为药物治疗后复发者。

患者年龄26~38岁, 均已婚, 有孕育史, 痛经史5~15年, 平均 (8.9±1.7) 年, 每月痛经持续时间4~10 d不等, 其中36例经量增多, 27例经期延长, 均排除妊娠、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病变, 均无严重的合并症等, 无感染征象, 无药物过敏。

术前患者对本疾病及治疗方法有充分的知情同意。术前详细记录每个患者的年龄、主诉、查体及月经情况, 常规术前化验检查。持续硬膜外麻醉后患者平卧, 采用Seldinger技术, 常规的右侧股动脉穿刺注射。导管分别进入双侧子宫动脉, 先行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 以确认正确插入子宫动脉后再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拔管, 右侧股动脉穿刺处加压包扎。围手术期常规给与抗生素、止痛药。穿刺置管成功47例, 失败3例, 其中2例接受手术切除子宫, 术中见伴发盆腔内膜异位症, 粘连重导致血管扭曲。术后定期随访所有患者, 要求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内分别记录痛经和月经情况。不适随诊。

1.2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痛经缓解程度 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 (numeric pain intensity scale, NPIS) 来评估[2] , NPIS分级法 (图1示) , 患者自己根据自己的感觉圈出一个数字, 表示疼痛程度。治疗效果评价见表1。

注:术后3个月始, P值均<0.01, 差异显著

2.2 月经的变化 从月经周期、经期及经量三个参数来评价手术前后患者月经的变化情况, (表2) 。采用称重法, 详细记录术后每个月经周期中所用同种卫生巾, 经后卫生巾总重减经前总重, 根据公式:1.05 g=1 ml算出血量。

注:月经周期术后和术前对比, P值均>0.05, 无显著差异。经期和经量与术前比较, P<0.01, 差异显著。

2.3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术后不良反应重要表现为少数盆腔疼痛, 低热, 恶心呕吐, 可自行好转。

3讨论

将子宫动脉栓塞, 可使异位的内膜缺血坏死, 失去增生的能力;异位的内膜坏死后内膜上的雌孕受体也减少甚至消失且合成雌、孕激素的功能下降, 减少内膜再异位的可能, 痛经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3] ;子宫体积及宫腔面积缩小可减少月经量。坏死异位内膜由于缺少基底层的支持不能重新生长, 可保证疗效的稳定性[4] 。

本试验可以看到:接受SCUAE治疗的AD患者观察术后3个月, 6个月, 1年, 2年, 痛经缓解的有效率100%, P<0.01, 差异显著。月经周期无明显变化, P>0.05。经期明显缩短, 经量明显减少, 与术前比较, P<0.01, 国外有相关报道[5] SCUAE治疗后可以正常受孕和大部分能足月分娩。

总之, SCUAE治疗AD, 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 可有效缓解痛经、改善月经过多, 有效改善由此引起的临床症状, 可以保留子宫功能和生育能力, 同时保护盆腔及阴道结构的完整性, 避免了因切除子宫而产生的性生活及性心理障碍。同时属微创技术, 操作简单, 患者痛苦小, 毒副作用弱。为妇科治疗AD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周应芳, 白文佩.AD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6, 41 (2) :142-144.

[2]Wilkied, Loverjoyn, Doddm, et al.Cancer pain intensity measure-ment:concurrent validity of three tools fignger dynamometer, pain intensity number scale, visual analogue scal.Hosp J, 1990, 6 (1) :1.

[3]Kobayashi TK, Ueda M, Nishino T, et al.Cellular change follow-ing uterine arteryembolization forthe treatmentofadenomyosis.Cy-topathology, 2001, 12 (4) :270.

[4]Liu P, Chen CL.The 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adenomyo-sis.Journal of Pract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Chinese) , 2006, 22 (1) :12-13.

上一篇:体育产业最好的时代下一篇:教育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