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失败探讨

2024-09-22

审计失败探讨(共7篇)

审计失败探讨 篇1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的发展,国内企业的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的内部审计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改革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也有一定风险,时代在进步,企业也要不断对自身结构进行调整,以便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企业的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是企业长久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所以需要加大对其研究的力度,下面对企业内部审计各种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企业内部审计概述

企业的内部审计各种主要指使用审查和评价的方式,对企业发展进行指导,是一种典型的独立、监督与客观的企业活动,随着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各项制度的与模式的改进和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在监督企业的运行,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虽然我国企业内部的审计经过了长久发展,已经有了一些成果,但在实际的运行中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阻碍,比如,企业的内部并没有对其进行控制的完善制度,内部控制的制度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进而使企业财务方面的信息失去真实性,企业的运行效率非常低等。所以,非常有必要对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进行研究,并提出改进的对策,确保企业内部的审计能够充分的发挥作用。

三、企业内部审计失败的原因

1、企业内部设计的发展设计缺乏科学性

一般来说,企业都会为内部的审计建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并配置专业且具有较高水平的审计人员,利用部门内设计人员直接完成内部的审计活动。但是,从我国企业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这种审计部门的设置和构成等模式还有着很多问题,其设置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依然存在。第一,从对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只有不超过20%的企业,在内部设置专门的审计部门,并且配置了水平相对较高的专业人员。第二,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中主要的领导与管理人员都由企业的经理或者会计部门的主管兼任,没有选择具有丰富经验和技术过硬的专业人员负责。第三,一些企业内部的审计是直接受到董事会的安排和制约,缺乏真实性。

2、企业对内部设计的认识不够

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是提高企业所有部门内部控制的重要机构,是向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提供各种信息,为企业发展提供意见的重要顾问,但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并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片面地认为内部审计只是对企业的内部错误进行查找和纠正,甚至一些企业管理人员把内部的审计和监察纪检等工作相混淆。这就导致企业的管理人员把内部审计定位成对违法和违规事件进行查处的部门,使企业的内部审计与原有工作的定位相偏离,造成企业的内部审计缺乏应有的重视,没有真正的发挥出内部审计的作用。

3、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也相对落后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对最终的审计质量有直接的决定作用,内部审计是一项非常复杂、具有较高的标准和规范、需要严格认真的工作,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素养,而且还要使员工掌握相关的法律、会计以及财务的管理等知识。我国目前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数量和企业的需求不符,目前很多企业缺乏专业的内部审计人才,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编制也比较少,这就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第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知识结构缺乏稳定性,很多审计的人员并没有受过专业的学习与培训,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就造成审计的质量比较低。第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人员后续的培训缺乏应有的支持,很多企业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缺乏对审计人员后续的培训工作,后续培训是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方式,需要引起企业的重视。第四,企业中对内部审计部门考核的力度不够。缺乏严格的考核也是制约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因素。

4、企业内部审计使用的技术缺乏合理性

企业内部审计的项目与审计的内容和对象等没有系统、科学的评价,一般都只会使用管理评审、经营分析等技术,这些就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合理性。而且,由于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人员专业的能力和水平有很大差异,很多审计的员工只能使用一些简单方便的查账技术,对财务的支出等进行粗略的分析,也就是说,内部审计没有有效的发挥其原有的作用。

四、解决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策略

1、要使企业的管理人员加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力度,切实提高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的了解和认识

企业的内部审计和企业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有助于帮助企业对其内部的经营行为进行客观的评价,且确保评价的效率与质量。所以,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的内部审计具体的实施措施与目标也会有很大差异,这就需要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力度,正确认识到内部审计的作用。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可以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和内部审计部门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企业的管理者了解到内部审计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第二,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进行开展时,要和企业的发展规划与目标相结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为企业的发展而服务的,其工作的开展要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而更好的发挥出作用。第三,要对整个企业的运营体系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实现内部审计的意义,只有对企业各个部门和经营的环节进行了解,才能够切实发挥出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2、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科学的内部审计部门

建立起科学的内部审计部门是解决内部审计问题的重要方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可以选择具有丰富经验和能力的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直接进行负责,一个好的部门负责人是整个部门发展的关键,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也有很大影响,所以需要对部门的负责人进行慎重的选择。然后,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和企业的管理层直接进行联系,这可以让企业的管理人员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内部审计的作用。接着,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方案和计划需要和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商议并有详细的备案。最后,内部审计部门还要定期提交审计报告,以便企业高层对审计工作有所了解,并对企业的管理经营模式作出改进和完善。

3、还要强化对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管理

内部审计部门的员工对审计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所以需要强化对员工的管理,主要从以下方面出发:首先,要是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重视的程度,尽可能早的解决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和企业的需求之间不符的矛盾,积极引进各种审计人才,增加审计部门的编制,以便切实发挥出审计部门的作用。然后,要及时地引进各种复合型审计的人才,人才对部门和企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要加大对内部审计人才培养的力度,定期对其进行培训,提高审计部门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最后,要对企业内部审计的人员与内部审计的咨询人员进行区分,使用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分别管理,使他们各尽其用。此外,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自己也要加大对工作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学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实践,提高专业技能,以便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4、要对内部审计部门的流程和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

只有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流程和技术进行改进,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要建立起完善的审计工作流程和制度,并且严格遵守这一流程对企业进行审计。第二,要加强对审计部门员工的培训,使他们学会使用各种新的方法和技术开展审计工作。第三,要加强对新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与评价,找到合适的技术对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工作。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整个企业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所以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力度,不断对其管理进行改进和完善,切实发挥出内部审计的作用。我国企业还可以向国外知名企业进行学习,加强和他们的交流与沟通,取长补短,然后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企业的具体运行情况,对自身的审计部门进行建设,最终促进我国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洪明.走出企业内部审计的误区[J].经济研究导刊,2015(19):114-114.

[2]马月忠.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重点问题及对策探讨[J]投资与合作,2011(12):67-67.

[3]班毓.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6):158-158.

审计失败探讨 篇2

一、控股股东及股权结构

自1932年Berle与Means的经典论著《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问世以来, 企业的所有权及控制权与其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就成为经济学文献中经常讨论的一个议题。而对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结构的分析则基本上沿着两个相互关联的方向发展:一是股权的集中度即股东的控制度;二是控股股东的类型。因此, 本文也从控制权和所有权两个方面来加以研究。从控制权研究的角度主要选择控制权集中度和控制权的制衡度两个方面来刻画。

发生审计失败的上市公司中, 股权特征主要体现在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两个方面。股权集中度主要表现为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前三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 如果股权越集中, 大股东对上市公司就越有控制力, 也越有动机控制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是衡量大股东之间互相制衡的程度, 如果股权越制衡, 各大股东之间就可以互相制约, 相互监督, 避免对上市公司掏空。

二、董事长的情况

公司关键的高级管理人员是公司治理机制中掌握权力的核心人物, 如决策层的董事长, 经营管理层的总经理, 监事会的主席等。在中国的企业文化中, 特别强调精英人物的作用, 发挥精英人物的智慧。现实生活中, 如海尔集团的张瑞敏, 黎明股份的王宏民、房地产大鳄深万科王石、万向集团鲁冠球、联想集团的杨元庆、搜狐的张朝阳等。有些公司利用核心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才能、人格魅力、关系资源及背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关键高级管理人员也是企业的权力核心,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了解和把握关键的管理人员的背景和作用是深入了解公司治理作用机制的关键点之一。

笔者对50家审计失败的上市公司分析发现, 董事长与总经理合一的公司为23家, 占46%, 分离的公司为27家, 占54%。值得注意的是, 董事长在控股股东任职的公司为31家, 占审计失败公司的62%, 因此, 董事长与总经理合一, 董事长在控股股东任职, 是我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缺陷之一, 容易造成内部人控制, 为财务报告舞弊提供条件。董事长曾是官员或曾荣获特殊荣誉的公司为29家, 占58%, 董事长曾经是政府官员, 可能缺乏一定的经营能力才能, 同时背负特殊荣誉的光环, 当公司经营状况不好时, 更有舞弊的动机。因此, 了解和把握上市公司关键管理人员的背景、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合一、董事长在控股股东的兼职情况有助于分析审计失败的动机和条件。

三、内部控制机制——董事会及监事会规模

董事会及监事会规模营造了一个内控控制的环境, 而内部控制环境直接对舞弊的发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当内部控制比较薄弱, 发生舞弊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从审计失败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规模看, 人数在5人~19人, 其中75%的公司的董事会人数在13人以下, 平均只有10人, 在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层兼任的情况下, 实际起作用的董事会成员更少, 董事会无法起到应有的公司治理作用。监事会的职能主要是监督管理层的经营管理活动, 审计失败公司的监事会人员在2人~8人, 平均人数为4人, 75%的公司的监事会人员在5人以下。如此少的监事, 面对较多的高级管理人员, 面临复杂的经济业务, 无法起到监督作用, 基本上是形同虚设。因此, 发生管理层财务报告舞弊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

四、高管激励机制——高管持股比例及领薪人数比例情况

研究高级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效率和效果对于分析上市公司舞弊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不足, 那么更有动机会通过在职消费、贪污、挪用等舞弊手段谋取个人私利。特别是我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具有国有性质, 所有者的缺位导致内部人控制严重, 监督机制极为不健全, 高级管理人员有舞弊的条件。在舞弊条件和动机具备的情况下, 舞弊发生的机率就大大提高。魏刚 (2000) 考察了截至1999年4月30日公布的1998年年报的816家中的813家上市公司, 发现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存在人均货币收入低, 行业差距显著, 领取报酬的管理人员比例偏低, 存在“零报酬现象”、董事长、总经理总体年度货币收入过低, 个别差异悬殊;报酬结构不合理, 形式单一等。樊炳清 (2002) 对2001年年报披露的1016家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的薪酬特点进行研究发现了与魏刚2000年相似的结论。因此,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确存在严重的激励不足情况, 是管理层进行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动机。

摘要:了解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 评估内部控制环境, 有利于注册会计师分析舞弊发生的条件, 估计舞弊发生的可能性。本文结合中国上市公司从控股股东及股权结构、董事长的情况、内部控制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审计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上市公司,审计失败,公司治理

参考文献

[1]阿道夫·A·伯利加德纳·C·米恩斯著:《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5

[2]常志安:《我国上市公司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研究》,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3]陈晓阳:《审计失败原因探究及其规避措施》,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

[4]高克智:《我国审计失败的成因与对策探讨》, 《华东经济管理》, 2003年第4期

审计失败探讨 篇3

一、产生阶段 (1844年以前) :1721年“南海公司破产案”及民间审计的产生

1640~1660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后半叶的产业革命, 使欧洲经济发展。贸易资金需求的扩大, 使得经营的组织形式突破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财产私人占有形式, 迅速从独资企业类型向合伙股份制企业类型发展。

南海公司破产事件回顾:18世纪初, 随着大英帝国殖民主义的扩张, 海外贸易有了很大发展。英国政府于1710年创立了南海股份有限公司, 从事殖民地贸易。1719年英国政府允许以中奖债券总额的70%, 即1, 000万英镑, 与南海公司的股票进行转换, 1719年底恰逢英国政府扫除了殖民贸易的障碍, 所以南海公司的董事们开始对外散布各种利好消息, 促进了债券转换, 股票价格扶摇直上。然而, 它的经营实力很快在市场中暴露出来。于是, 很快在证券市场刮起一阵抛售南海公司股票的狂潮。1720年底, 政府对其资产进行清理, 发现实际资本所剩无几, 不得不宣布破产。

英国议会组织了13人的特别委员会负责调查, 委员会聘请了当时著名的伦敦会计专家查尔斯·施奈尔对南海公司所属的主要舞弊机构索布里奇商社的账目进行全面审查。1721年施奈尔向议会提交了名为“伦敦市霍斯特·莱恩学校习字教师兼会计师查尔斯·施奈尔对索布里奇商社会计账簿进行检查的意见”的查账报告, 详细揭示了该企业存在的种种舞弊行为和弄虚作假等问题。这一事件也被认为是近代民间审计的开端。

二、发展阶段

(一) 1844年至20世纪二十年代初, “南海公司”后续影响:任意审计到法定审计。至19世纪中叶, 英国的工业化革命已基本完成, 经济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企业规模扩大的需求推动了1834年与1837年英国议会通过设立股份公司需由国王授予特许权证的法案, 公司组织形式正式出现。为了监督经营者的经营管理, 防止其徇私舞弊, 保护投资者、债权人利益, 避免南海公司案的重演, 英国政府于1844年颁布了《公司法》, 规定股份公司必须设监察人, 负责审计公司账目, 这一法案的出台是民间审计取得法律强制地位的起源。1845年又对《公司法》进行修订, 规定股份公司的账目必须经董事以外的人员审计。1853年爱丁堡创立了第一个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该协会的成立, 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诞生。1862年英国《公司法》确定注册会计师为法定的破产清算人, 奠定了民间审计的法律地位。

(二) 20世纪二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民间审计。这个时期, 世界经济中心和民间审计发展的中心都由英国转为美国, 社会经济环境和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1932年Kr ueger事件:强制审计的巨大推动力。19世纪后期, 英国式详细审计在美国开始了自我发展。美国法律并没有强制审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经济繁荣, 在一般公众之间引起了空前的投资热潮, 其中不乏乘着投资热盲目上市的企业。1929年的经济危机引起的企业倒闭, 特别是1932年发生的Kreuger事件, 引起了对保护不参与经营的股东利益的重视。股价大暴跌后其仍以高债券利率和分红率维持高度评价;Kreuger自己编制财务报表, 根据报表数据伪造账簿。

该事件成了强制审计的巨大推动力 (NYSE、联邦证券法规) 。《1933年联邦证券法》要求发行证券的公司必须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包括财务报表在内的上市申请书, 接受事前审查, 而且申请书中包括的财务报表必须有公认会计师的审计证明。《1934年联邦证券交易法》规定, 证券上市的公司必须向SEC提交包括财务报表在内的有价证券报告, 报告中包括的财务报表必须有公认会计师的审计证明。

2、1938年“罗宾斯公司审计案件”:催生了审计标准的诞生。1938年美国纽约州的麦克森·罗宾斯药材公司突然宣布倒闭。在经济萧条时期, 股份公司的倒闭本来习以为常。然而, 该公司的倒闭, 却使得“报刊以耸人听闻的手法来对待这件案子”。究其原因, 是因为该案涉及到审计程序中的一系列问题。

1938年初, 长期贷款给罗宾斯药材公司的汤普森公司, 在审核罗宾斯药材公司财务报表时发现两个疑问:一是罗宾斯药材公司的制药原料部门原是个盈利率较高的部门, 但还不得不依靠公司管理者重新调集资金进行再投资;二是公司董事会曾开会决议要求公司减少存货金额。但到1938年底, 公司存货反而增加100万美元。汤普森公司立即表示, 在没有查明这两个疑问之前, 不再予以贷款, 调查发现该公司在经营的十余年中, 每年都聘请了美国著名的普赖斯·沃特豪斯会计师事务所对该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定。对该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发表了“正确、适当”等无保留的审计意见。调查人员对该公司1937年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进行了重新审核。结果发现1, 907.5万美元的资产是虚构的;虚假的销售收入和毛利分别达到1, 820万美元和180万美元。

罗宾斯药材公司的案件, 不但加速了美国公认审计准则的发展, 同时还为建立起现代美国审计的基本模式、在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的抽样审计奠定了基础。

(三) 20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的民间审计, 2001年安然公司破产案件:后安然时代外部监管模式的确立。美国安然公司是世界第一大能源公司, 在《财富》500强中排名第7, 连续6年被《财富》杂志评为“最富创新能力”。但在2001年11月18日美国《华尔街日报》揭露安然公司前任财务主管法斯托涉嫌作假账, 引来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调查之后, 公司股价大幅下跌。2001年12月2日, 安然公司被迫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这一事件, 被称之为美国经济界的“9.11”。考察安然走向破产的过程, 可以清楚地看出, 安然的失败.不仅仅是安然公司经营的大失败, 同时也是美国会计、审计的大失败。

安然事件后, 美国的审计改革主要焦点集中在如何改进审计的独立性上。布什总统2002年3月7日和7月9日的讲话, 以及美国参众两院于2002年7月24日通过的《2002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也对审计改革问题作了重点考虑。2002年7月25日, 美国国会通过了《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 标志着民间机构主宰会计审计准则制定和沿用了100多年的行业自律时代的终结, 从法律层面上正式确立了“后安然时代”的外部监管模式。

三、小结

审计案例研究, 历来是审计理论界最为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这不仅因为每一重大审计案例的发生, 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 而且在每一个重大审计案例的背后, 总是隐藏着一些深层次的审计理论问题。几乎每一个重大审计案例的发生, 都会对审计理论与实务界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认真研究每一个重大审计案例, 寻找其理论根源与对策或许能够汲取一些有益的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

[1]刘静.审计案例与模拟实验[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2]王光远, 黄京菁.审计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刍议上市公司审计失败 篇4

一、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内部因素分析

1. 高风险的职业特点。

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对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的财务报表审计后却认为该重大错报、漏报并不存在, 从而发表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的风险, 它是客观存在和主观意愿的结果。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与审计人员无关, 是审计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风险, 由“审计的先天缺陷性”造成, 其风险不可控制。检查风险是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能被发现的差错舞弊的可能性, 是唯一可以主观控制的风险, 审计人员可通过提高自身素质加以降低, 与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及综合素质有关。审计技术的局限性和审计职业固有的高风险性使注册会计师即使尽了应有的职业谨慎, 有时也很难发现被审单位的虚假会计行为。

2. 会计师事务所及执业注册会计师丧失独立性。

在目前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中, 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同时为同一委托人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 但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在为客户提供长期的管理咨询或财务顾问服务时, 由于没有恰当地安排审计小组成员, 从而损害了审计独立性, 同时, 高额的非审计业务收费很难保证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独立性。

3. 注册会计师自身能力有限。

我国恢复民间审计不过二十多年, 与西方国家的审计相比, 还处于发展阶段, 审计人员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况且我国会计体系正处于同国际接轨的阶段, 新准则、新法规不断颁布, 一些审计人员虽取得了审计资格, 但却没有注重后续教育, 没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来适应日益复杂发展的业务的需要。此外, 由于注册会计师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和职业关注, 这也加大了审计工作中的审计风险。只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和职业关注, 才可能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中存在的重大错报、遗漏或虚假陈述等问题给予重点关注, 避免审计失败。

4. 审计程序和方法不当。

诸多审计失败案例研究表明, 往往涉及一些非常重要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技术应用不当而导致审计失败。例如:在实施函证时, 注册会计师应对被函证者的选择、询证函的编制和寄发以及回函保持控制, 尤其不应让被审单位直接接触回复函。这是作为注册会计师应当时刻铭记的常识, 而审计失败案例中会计事务所的签字会计师却未能一一做到, 类似现象在业界相当普遍。舞弊易于掩盖, 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线索, 通过询问很可能发现线索。然而, 很多审计师不重视询问方法, 有的认为从被审计单位得不到相关信息, 根本不进行询问;有的没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有的虽然设计了问题, 但询问技巧不足, 使询问流于形式, 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外围因素分析

1. 利益驱动。

公司上市能带来巨大好处, 管理当局在公司上市前后均遭受异常压力和利益诱惑。在上市公司行政审批制度下, 有的公司为达到上市条件极力粉饰过去三年的财务指标;上市后为了维护公司的形象, 使其股价处于一个良好的水平, 达到“圈钱”目的, 有的上市公司即使出现亏损也不得不粉饰财务信息。而目前, 我国法律对上市公司欺诈公众的惩罚不严厉、措施不到位, 使得造假的成本极低而收益颇高。公司管理层和会计人员在上市前后合谋策划的高水平的全套业务造假, 由于人为阻挠, 使得注册会计师很难达到审计目的。

2.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来自于公司合理的股权结构。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国家股和法人股等非流通股占主导地位, 股权集中度过高, 社会公众股等流通股比重偏小且过于分散, 不合理的股权结构下所产生的董事会使得“一股独大”现象比较严重;代表股东大众利益的独立董事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经理人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而成为公司实际的控制者, 形成“内部人控制”。这种不合理的组织结构最终导致审计关系严重失衡, 经营者由被审人变为审计委托人, 注册会计师与经营者存在直接经济利益关系, 其审计行为必然受经营者制约。二者为了共同利益欺骗中小投资者, 审计失败成为必然。

3. 我国特殊的国情加大了审计难度。

大多数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 旧体制下政企不分、产权不明确的状况仍然存在。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 以产权的多元化和管理的民主化为核心的现代制度尚未完全确立, 企业仍是政府的附属物。为了保护和扶持本地企业, 有的地方政府和银行甚至都参与舞弊, 这进一步恶化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

4. 审计市场缺乏自发性的有效的审计需求。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失败这个顽症久治不愈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缺乏有效的审计需求。审计是基于审计相关主体的需求才产生的, 审计需求是审计产生的前提, 没有审计需求就不会产生真正的审计。目前绝大多数企业聘请注册会计师不是出于自身改善经营管理的需要, 而是应付政府部门的要求, 将注册会计师服务视为“过关”的一道程序性工作。在探讨审计质量问题时不能忽略审计需求方面的因素, 如果不注意引导和创造审计需求, 招致审计提供方的不合作, 最终会使审计失败的治理、审计质量的提高成为空谈。

三、对策

1.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应转变为有限合伙制。

目前我国四千多家会计师事务所中, 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占有的比重还很高。事务所仅以其出资额对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注册会计师的违规成本极小, 只有巨大的利益, 而无与之相对应的责任, 而且我国没有健全的信用管理体系和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 使会计师事务所的自控质量很难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应采取“各合伙人对自己错误负责而无需对其他合伙人负连带责任”的有限合伙制, 这既符合我国现实的国情又有利于提高注册会计师整体素质和改善行业风气。

2. 注册会计师应重视风险导向审计。

以风险评估为起点, 通过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分析, 来确定影响会计报表项目的重要因素和检查风险, 进而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风险导向审计将被审单位置于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大系统中, 采用多因素的分析方法, 从企业外部的政治、经济、法律环境和行业特点, 到公司内部经营方式、管理机制等各方面来分析评估风险水平, 并据此将审计资源恰当地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 既可提高审计效率, 又能降低审计成本。

3. 审计业务和咨询业务分开。

这样有利于保持事务所的独立性。同一会计师事务所为一家公司提供财务咨询的同时, 再对其进行审计, 由于存在着特殊的利益关系, 很难做到客观公正!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事务所为美国能源巨头安然公司同时提供咨询和审计服务, 由于二者长期存在这种特殊关系, 与其说是安达信没有审查出安然的虚假盈利和巨额债务, 倒不如说是安达信在安然事件中充当了不光彩的角色。

4. 完善各项法规制度, 加大惩处力度。

例如, 健全信用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 对参与造假的会计事务所给予较低诚信的等级并予以公示;针对上市公司欺诈的集团进行诉讼;建立民事赔偿机制等等, 通过有效手段把利益驱动的水流导向“正道”。

5. 建立完善的风险约束机制。

建立一个独立于注册会计师和上市公司之外的中介机构进行有效监管, 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审计前后可借鉴招标制的公平竞争程序和方法, 从源头上来改变目前畸形的审计委托关系, 使注册会计师和上市公司难以形成利益共同体, 从而建立起稳定有序的外部竞争环境。

6. 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它所担负的是对客户、同行和社会公众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应加强法制观念, 严守职业道德, 避免行业恶性竞争, 同时对被审单位的违法行为保持高度的职业警觉, 恪守独立、公平、公正原则。

7.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失败探析 篇5

一、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失败的本质

审计失败在社会审计中经常被谈及,在政府审计中却谈之甚少。然而,规避审计失败是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均不可回避的话题。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失败,顾名思义,就是指审计人员在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中,未按照贷援款协定和国际审计准则,未履行应有的审计程序,而对严重失实的国外贷援款项目特定目的财务报表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或对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重大欺诈舞弊行为和违法违纪行为未予揭露,从而导致政府审计形象的失败。

认定审计失败至少应满足两个条件:首先,从审计结果来看,出具的审计意见是有失公允的;其次,从审计过程来看,没有遵循审计准则。二者是因果关系,即因为没有遵循审计准则,所以才出具了有失公允的审计意见。现实中还存在另外一种现象,即审计人员遵守了审计准则,但却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这种情况被称为审计风险。由于现代审计大量运用抽样技术,审计风险不可避免,但只要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严格遵循审计准则,恪尽应有的职业审慎,审计失败是可以有效防范和避免的。可见,审计风险的产生与存在最有可能导致审计失败,二者的重要界限在于审计人员是否在审计过程中正确遵守了审计准则。

二、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失败的表现形式

从审计失败的定义上看,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失败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国外贷援款项目中存在错误和舞弊,审计人员因判断失误而未能发现,从而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二是审计人员发现了项目中存在的错误或舞弊,但出于某种不良动机,进行了虚伪的陈述。

从审计操作的过程上看,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失败有多种表现形式,譬如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应收账款进行审计时,让被审计单位经手询证函的寄发与回收,未对取得的回函作必要的分析;对于无法执行函证程序的应收账款,在运用替代程序时,未能取得充足的外部证据,仅根据被审计单位内部证据便确认该单位的应收账款;虽然对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支款项进行了测试,但抽查的样本并非大额收支款项,导致对销售货款结算方式的疏忽;未收集或严格审查重要的法律文件,未关注重大不良资产,未充分关注非正常交易、或有事项及持续经营能力;面对被审计单位避开已中标单价,另行协议单价或增加招标清单外项目等低价中标、高价结算问题视而不见等。

三、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失败产生的原因

导致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等,其情况复杂,成因多样。下面将从国外贷援款项目的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两个角度出发,剖析审计失败产生的原因。

(一)审计主体方面的原因

1. 审计人员的过失行为。

过失往往是审计人员未能保持审计工作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未能严格遵循国家审计准则和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操作指南的要求,未能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进行有效地评估,未能恰当地运用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等诸多方面因素造成。这些应该做而未做的后果是审计结论严重失实。尤其是在被审计单位业务复杂、业务量大、存在大量关联交易等情况下,被审计单位出具虚假财务报告、而审计人员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可能性极大。

2. 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方面的缺陷。

从审计方法来看,审计人员过度依赖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测试及内部审计结果。一方面,受审计成本与审计作业时间的制约,审计组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审计任务。另一方面,被审计单位舞弊行为的预谋性与隐蔽性藏匿在庞杂经济活动中的某一个环节或事件中,在虚假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保护下,审计人员难以在有限的审计时间里揭示,导致审计工作事倍功半或审计失败。从审计程序来看,审计在采用传统的统计抽样方法下,具有一定的机械性和风险性。当取证采样存在不同或不均衡,特别是当样本复杂或遇到崭新情况时,可能会在错误的时间及地点执行错误的程序,或使用错误的证明方法和错误的证据,从而影响到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二)审计客体方面的原因

1. 国外贷援款项目业务的复杂性。

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有其特殊性,表现在:审计的依据不仅包括我国有关的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还包括国家利用外资政策、产业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我国政府及其部门与国际组织、国际金融机构、外国政府及其机构共同签订的项目协定,以及国际审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等国际公认的审计、会计规范;审计的内容不仅包括对国外贷援款项目财务报告编制方式和有关会计资料的审核,还包括项目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外币周转金专用账户以及资金使用绩效等诸多内容。因此,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需要比其他领域的审计更加规范的审计程序以完成审计内容,更为丰富、翔实、确凿的审计证据作为其审计评价的依据。

2. 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失真。

一般来说,在被审计单位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失灵、管理舞弊以及经营失败的情况下,往往出现发生会计信息失真,而会计信息失真往往导致审计失败。会计信息失真目的在于粉饰会计报表,屏蔽会计真实信息,掩盖项目真实财务状况、运营成果与现金流量状况,达到某种不正当的企图。常用的手段有:人为调节收入,造成收入失真;虚列成本,造成成本失实;虚增支出、隐瞒利润等手段使账面亏损,逃避国家税收;虚列投资收益、存货价值、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调节利润指标;任意递延费用、漏列负债、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隐瞒真实的交易、伪造虚假的交易等。

四、防范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失败的措施

为什么要研究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失败?因为审计失败的发生,会影响我国政府、国际组织、国际金融机构、外国政府及其机构等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从而制约市场运行效率和社会资源的配置效果。同时,审计失败也会影响我国政府的国际声誉,殃及政府审计的生存和健康发展,预示着审计机关要遭受一定的损失。这种损失可能是经济上的,但更多的是名誉上的,比如引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把审计机关送上被告席等。

基于上述的分析,防范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失败的发生,应从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两个方面综合考虑,既要加强审计主体自身的“抗失败”能力,又必须针对审计客体的不恰当行为保持高度警惕。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而言,国外贷援款项目防范审计风险和减少审计失败的有效措施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强化审计机关质量控制。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反映审计工作的优劣程度。审计质量包含质和量两个方面,量是质的客观载体,质是量的内在要求。提高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机关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必须坚持“内外合一、如实披露”的原则,从人员控制、过程控制、成果控制和检查控制等方面,建立起系统全面、职责明确、程序完善、实施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具体来讲,要坚持“三严”,即严格程序、严肃纪律、严守秘密;“四实”,即取证扎实、内容详实、数据确实、问题真实;“五细”,即调查细、取证细、反馈细、审理细、写作细;把好“六关”,即审计查证程序关、审计报告要素关、查处事实证据关、违纪问题定性关、处罚条款适用关、整改落实检查关。

二要遵守审计工作职业操守。在与被审计单位“斗智斗勇”的博弈过程中,独立性和职业审慎始终是审计人员赖以生存的基本法则。独立性是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的灵魂,包括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间若存在经济利益、关联关系或外界压力等可能损害独立性的因素,就很可能影响客观、公正的立场,难以完全按审计准则开展审计。审计人员还需要保持高度的职业审慎,即保持“三性”:职业敏感性、职业谨慎性和职业判断性,对被审计单位出现舞弊、读职、浪费、无效、差错等重大风险事项的可能性保持警惕和关注,并以应有的职业审慎态度执行审计业务、发表审计意见。

论审计失败的成因及规避 篇6

关键词:审计失败,财务造假,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

一、审计失败的原因

造成审计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既有注册会计师外部执业环境的原因,也有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自身的原因。

1. 外部原因分析

(1)会计报表表述不实

会计报表表述不实主要有两种:错误和舞弊。从我国证监会的处罚公告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审计失败都存在上市公司蓄意财务舞弊。我国上市公司质量大多不高,为了达到上市的要求,以及上市后为了能够配股、增发新股,财务舞弊成了达到目的的捷径。另外,政府过多的干预行为,如证券市场准入审批制、调动政府资源进行“救市”等,使得虚假会计信息得以长期存在。

(2)会计师事务所聘用制度的不完善

注册会计师只要严格遵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保持职业上应有的认真和谨慎,并通过实施适当且必要的审计程序,是可以将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误、舞弊行为检查出来的。可是为什么还会发生这么多的审计失败,应该说与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制度不无很大的关系。由于我国公司内部治理失效,“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真正掌握聘任权利的是公司管理层。这就造成注册会计师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既要对管理层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客观公正的鉴证,又要提供“令管理层满意”的审计报告。

(3)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现行法律对追究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规定相对完善,而对民事责任的规定很笼统,不容易操作。民事责任即是强制注册会计师对受害人的损失予以赔偿。由于刑事责任处罚的不经常性,行政责任处罚的程度较轻,民事责任又不完善,使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规避法律责任成为可能,令其造假成本小于造假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注册会计师的侥幸心理,助长了虚假报告的产生。

2.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自身原因分析

(1)专业胜任能力不够

由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事实上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被审计的单位管理层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衣食父母”。商业利益的诱惑驱使会计师事务所去迎合管理层的需要,从而背离独立客观、公正的要求,导致审计失败。注册会计师未能完全遵守独立审计准则的某些要求。例如独立审计准则要求,应收账款的询函证应由注册会计师统一发放,统一收回。而在银广夏案件中,他们在对天津广夏的审计过程中,将所有证函交由公司发出,并且未要求公司债务人将回函直接寄达注册会计师处。注册会计师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轻易接受客户所做的解释。

(2)对客户的业务经营状况了解不深

深入透彻了解客户经营现状,评估客户的经济状况,有助于册会计师评估客户财务报表有无出现重大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客户的经济状况不佳,可能影响管理阶层的诚信,进而影响到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对客户经营状况不甚了解,具体表现为:对于客户所处的经营环境没能掌握,对其所处产业情况认识不够:对客户的产品、制造过程及制造设备了解不够;对客户高级管理层的背景了解不够,对高级管理阶层的思想及作风未予正视或评判有误;对管理层的陈述及声明给予过分的信赖;对客户的主管机关或供应商的某些报告未加以研究或重视。

(3)事务所内部管理不力

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是非常重要的,质量管理是会计师事务所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不力,使得事务所品质不高,造成审计失败。具体表现为:主任会计师或项目经理未投入足够的时间于所承办的事件;将重要工作授权给职级较低或训练不足的人员;在执行审计过程未能对助理人员给予有效的或适时的督导或品质管制;审计团队上下之间沟通不畅;没有严格执行三级质量复核制度。

二、审计失败的规避措施

1. 明确审计职责

审计风险与审计职责构成一对矛盾,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只要审计就有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法律法规对审计职责做了明确规定,各级审计机构可以参与制定行政措施、制定并监督执行审计制度规范、监督审计财政预算及预算外资金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并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协办经济案件等。审计人员要认真履行审计职责,依照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开展审计工作,以避免不必要的审计风险和审计失败的出现。

2. 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

审计人员在承接业务时,首先必须慎重地选择被审计单位。一是要选择信誉度较高的被审计单位,如果被审计单位对客户、职工、政府部门或其他方面的诚信度很差,则蒙骗注册会计师的可能性也很大;二是对陷入财务和法律困境的被审计单位要尤为注意。其次要进行风险评估,要判断自己可接受的风险。当风险超过了事务所的承受能力时,应拒绝接受委托。如果注册会计师只注重表内信息的审计,忽视对表外信息的关注,则极有可能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执业谨慎,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充分考虑在可预见的将来企业持续经营假设不再合理的可能性。当在审计中怀疑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时,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判断持续经营假设对被审单位的适用与否。

三、加强内部质量控制,提高执业水平

1.建立员工准入和培训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在聘任执业人员时,应将“职业道德”作为评价应聘人员是否合格的重要尺度。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要求并督促全体执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强化风险意识,还要训练员工的专业能力,确保全体员工达到并保持履行其职责所需的专业胜任能力。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业务时,应当考虑自身能力,拒绝接受不能胜任的业务,对于承接的业务应将其委派给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员工。必要时,应当聘请专家协助工作。

2. 强化审计程序规范化意识

在接受审计业务之前了解审计业务的性质和范围,具体就是要了解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规范正常,对可能带来的审计风险进行初步评价,确定有无导致重大审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在接受审计业务后,必须在业务委托书上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要求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及相关负责人做出书面承诺,保证所提供的资料真实、完整、安全、可靠,促进双方共同遵守约定事项并加强合作,防止被审单位混淆事实逃避责任。同时,为了保证审计质量,需要由审计部门牵头,组织、监察等部门参加,组成强有力的审计小组,以保证审计的全面性、整体性、权威性。履行严格的审计程序是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关键。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一个严格有序的标准,认真的执行标准化控制和管理,坚持原则性、减少灵活性,按照真实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成本配比等原则,对不真实、不完整及错误账目进行调整,并编制资产负债表,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状况,降低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发生概率。保持职业谨慎是职业道德准则和审计准则的要求。

3.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我国现行的职业道德规范只有《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但该准则只是职业道德准则体系的总纲,是关于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执业能力和职业责任的一般要求和基本规范,还需要有具体的操作规范。因此,现行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需要尽快进行完善,提高职业道德规范的可操作性。

审计失败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由于过失未能发现和纠正被审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错报或漏报以及由于受其他因素的干扰未能充分披露被审单位存在的舞弊行为,进而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出具了不真实的审计报告。它损害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损害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形象。使得整个行业陷入了信任危机。损害了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自身的利益。因此,我们必须深刻剖析其成因,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审计失败案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明亮,吴征.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成因及规避[J].经济与管理,2011;7

[2]秦荣生.审计失败的成因及规避[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3]吴秋生,张玉珠.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失败及其防范[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 010;6

审计失败的成因及规避措施分析 篇7

审计失败是指注册会计师由于未遵守审计准则的要求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当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中存在错误或舞弊时, 如果注册会计师保持职业上应有的认真和谨慎, 严格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 通过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是可以将会计报表中重大的错误和舞弊事项揭示出来的。如指派了不合格的助理人员去执行审计任务, 未能发现应当发现的重大错报等, 这就是审计失败。

各类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会利用审计意见的不同结果考虑其决策行为, 由于注册会计师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 直接误导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因此审计失败的发生, 首先影响的是审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 也可能引起事务所、签字注册会计师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也会给信息使用者带来损失, 并在总体上制约市场运行效率和社会资源的配置效果, 最终损害了市场经济的有序性。

其次, 对注册会计师本身的影响。不论审计失败是由注册会计师有意的欺诈还是无心的过失, 审计信息使用者只是看到一个结果, 根据这个结果他们不仅会对注册会计师审定的数据质疑, 还可能对注册会计师本人质疑。注册会计师本人专业形象一经损害, 对他的专业就会有所怀疑有所顾虑, 信息使用者也不会尊重注册会计师所谓的专业, 这种现象一旦普遍, 人们就会对这个行业失去信心, 以至于不想从事这一工作, 对行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有着很大的阻碍。

第三, 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审计失败往往伴随着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失败或者是投资人的投资失败。在审计诉讼中, 如果认定为审计失败, 事务所就必须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而这时, 被审计单位舞弊或者是经营失败的负责人已经失去了赔偿的能力, 巨额的赔款就落在了事务所身上。除了经济上的损失, 事务所及审计人员还要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 如吊销证书。没有遵守审计准则而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报告, 其后果不仅要面对被审计单位的责难或解聘, 甚至可能严重到诉讼, 要求赔偿、或被追究刑事责任。同时事务所也会丧失现有的和潜在的客户。

近年来,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 会计审计失败的事件时有发生, 使得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失职责任逐步变为以承担民事赔偿为主。所以注册会计师无论是在验资业务, 还是在审计业务方面都应谨慎, 否则将有可能产生巨额赔偿的责任。就美国而言, 著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也经常被官司纠缠, 每年花费超过总收入一成的费用用于法律案件和辩护的直接费用。“厄特马斯主义”的传统做法使具有普通过失的注册会计师对可以合理预期的第三者也有责任。

二、审计失败的成因

(一) 注册会计师方面的原因

我国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 主要表现为参与审计工作的人员普遍专业能力较低, 专业经验不丰富, 如承担审计业务的业务负责人刚出校门不久或刚取得相关执业资格, 其执业技能达不到要求, 专业能力不足, 不能胜任审计项目的负责工作。

1.注册会计师自身的不足在审计工作中首先表现为对客户所处的行业状况、法律和监管环境掌握不够, 对客户的经营目标和战略及经济环境认识不足, 以及对客户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不能提高警觉。会计行为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 如果不熟悉被审计单位的整体经济业务活动, 仅了解有关的会计资料, 就有可能发现不了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不能够适当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询问技巧不足、未能进行充分观察、实施不适当的审计程序、实施内部控制测试不当等。

2.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缺乏了解。当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存在严重缺陷, 尤其是小型企业的决策是由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决定, 管理阶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时, 那么会计报表中存在舞弊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

3.审计人员的过失、舞弊行为。注册会计师缺少应具有的合理的谨慎, 执行审计业务时没有严格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执业, 这会造成过失。当过失给会计报表使用者造成损害时注册会计师应负过失责任。审计人员协同舞弊行为又称欺诈, 审计人员舞弊行为有两种情况, 一是客户串通共同造假, 二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舞弊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出具失实的审计报告, 虽然没有主动造假, 但也是起了放纵作用。如果审计人员不能完全执行审计准则, 审计失败发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二) 被审计单位方面的原因

被审计单位的舞弊造假。审计的目的在于对财务资料中是否存在重要错误取得合理的把握。在现实经济活动中, 被审计单位往往受到某种利益的驱使和诱惑, 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其中, 舞弊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舞弊既增加了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 又会给企业及相关的信息使用者带来损失。

被审计单位经营失败。由于经济衰退、不当的决策等原因导致的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失败, 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不理解经营失败和审计失败的区别指责产生了审计失败。不仅如此, 财务报表使用者还会要求审计人员承担由于他们使用财务报表所引起的损失;实际上, 绝大部分针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所提起的诉讼都是由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失败所引起的。

被审计单位推卸重大责任。当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为了逃避由于自身舞弊行为带来的责任, 故意将隐瞒了重大舞弊事实的会计报表提交给审计人员。如果审计人员没有或完全没有遵循了审计准则未能发现该重大舞弊事项, 被审计单位将指责审计失败的发生, 谋求转嫁重大经济责任。

三、审计失败的规避措施

既然审计失败的形成有其必要的前提条件和根本原因, 那么规避或减少审计失败的基本措施就是避免审计失败前提条件成立, 制止导致审计失败原因形成。

(一) 内部防范措施

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教育。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审计报告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提供真实、正确的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很多会计师事务所违反职业道德准则, 未能严格履行审计程序, 而是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要求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引起审计失败。因此, 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教育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关键。

提升审计人员自身的业务能力。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自身的素质、对风险的态度决定着其对审计失败的驾驭能力, 也是防范审计失败的基础和前提。因此, 避免审计失败的首要措施, 就是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 提升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所以审计人员必须通过各种渠道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 通过学习不断掌握和运用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法规, 使其能掌握审计理论和方法, 熟悉相关会计准则与制度, 了解与审计有关的法规制度及其他审计标准, 要善于利用相关专家的工作, 降低审计风险, 才能满足执业的要求, 保证执业质量。

增加注册会计师的防范意识。注册会计师应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 识别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对所有阶段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将识别和评估的风险和实施的审计程序挂钩, 针对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实施实质性程序, 形成审计底稿, 从而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谨慎选择被审计单位。在接受委托前, 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被审计单位的历史情况要进行深入的了解, 评价其品格, 并清楚委托的真正目的, 同时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及其业务情况。另外, 也不要承接审计部门能力所不能承担的审计事项。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缺乏正直的品格以及陷入财务和法律困境的复杂性加大了审计风险, “补偿心理”的存在也应重视。这些因素都加大了审计失败的可能性。对陷入财务困境的客户要尤为注意。因此, 审查被审计单位的不恰当行为并审慎选择客户是避免审计失败的重要内容。

(二) 外部防范措施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在我国, 上市公司一般股权相对集中、国有股东缺位, 故而上市公司多为内部人控制, 股东大会常常只是走个形式, 会计师事务所的聘任与解聘往往也是由公司内部管理层说了算。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审计人员如果不同意公司管理层的意见, 就有可能被解聘, 事务所为了能保住饭碗, 就只好屈服。这种非正常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常常不能代表所有投资者, 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出具审计意见。所以改变公司不合理的治理结构、创造良好的审计人员执业环境是规避审计失败的基本条件。

加强行业监督与惩罚力度。要加强行业监督与惩罚力度, 监督不仅是事务所内部的三级复核, 应更多的加强行业监督, 把各级检查常态化。加大对审计人员败德行为的惩罚力度也是防止审计失败的重要措施。必须让大家意识到, 一旦违规造成重大损失就要追究其责任, 进行赔偿甚至吊销执业证书, 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 增强其败德的机会成本, 以遏制其造假的动机。

完善法律制度, 改善执业环境。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 现行的《注册会计师法》已经不适应行业现状。如在法律责任的界定方面, 则表现出重形式、行政责任, 轻民事责任;对一般过失、重大过失、欺诈等行为的界定不明确等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重新界定和追究注册会计师过失或欺诈行为, 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对注册会计师过失和欺诈行为予以严厉查处, 同时也对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予以有效保护。其次要分清企业会计师与注册会计师的之间的审计责任, 责任不明晰, 注册会计师会受到无理的责任诉讼, 故行业协会及相关法律制订者应相互沟通, 从保护注册会计师自身利益出发, 从法律上予以责任界定标准, 使公众对会计师责任和注册会计师责任能区分并认同。

以上各项规避措施是从内外部不同角度分析, 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 二者只有同时改进, 审计失败的可能性才会降低。且审计工作是从审计人员个人到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环境都应认真对待的活动, 只有这样, 审计质量才能提高, 审计才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春静.新编审计原理与实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2]巫蓉.审计失败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J].现代商业, 2011 (32) .

[3]陈曦.审计失败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 2012 (11) .

上一篇:抗甲状腺治疗下一篇:新媒体新闻传播特点论文